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实习计划

图书馆实习计划

时间:2022-09-21 23:01: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实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实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图书馆 服务育人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各类技术型的高技能人才,其办学特色是市场缺什么样的技术人才,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它在不断变化调整中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建设应贯穿“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理念,根据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及时跟踪、收集培养职业教育能力、专业技能测试等方面的各种文献资料,在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同时,密切注意学校的发展动向和专业设置的变化,使图书馆购买的各种信息资源的品种数量、内容价值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此外,图书馆还应具有教育功能,采取各种措施,搞好阅读指导工作,提高学生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树立读者至上的主动服务理念,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

1.1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一切为读者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树立“读者第一”的主动式服务理念。主动式服务理念包括以下方面:其一,高职图书馆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对教师科研、学生阅读需求开展选择性的上门服务;其二,利用主动宣传、讲座等方式改变人才对图书馆的传统认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向读者展示深层次、多层次服务的优越性。把分散在本领域、本专业、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加以汇集、整编,实现对文献信息内涵知识的二次开发利用,从而整理炼出对人才更具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料,建立起符合教学特色的文献收藏体系,并运用主动式服务理念建立师生导读体系,提升高职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1.2熟悉和精通图书馆业务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其管理人员就必须熟悉和精通业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经常收集图书管理方面的新经验、新动向,及时组织馆员学习,寻找差距,改进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定期组织馆员检查、汇报本职工作,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馆员及时提高业务水平;不定期地组织馆员进行业务技能训练和考核,如对网络操作、图书资料检索、信息咨询等,从而有效提高馆员的业务技能。

2.搞好阅读指导工作,实现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承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教育职责。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学生的知识75%来源于课外学习,而发展中国家学生的知识75%来源于课堂。由于课外书籍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如果不加以指导,就会出现偏读、滥读的现象,因此图书馆应配合素质教育,加强导读工作。会同团委、学生会等有关部门,开展集思想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书活动,向学生推荐、介绍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读物。结合教材内容的配置,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参考书籍。通过读书活动,开展书展、书评、知识竞赛、名著欣赏、讲演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知书、爱书、读书、用书的优良习惯,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1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学生是图书馆服务的主题。图书馆应定期向学生介绍图书情报检索方面的知识,向读者介绍和推荐最新图书和极具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同时还应向读者讲解查找资源的技巧,减少读者收集信息资料的时间和精力。根据高职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与需求等特点,做好阅读的导航工作。低年级学生以扩大视野的知识性阅读和消遣娱乐型阅读为主;高年级则以专业类图书、行业标准和各种考证辅导资料为主,实现个性化服务,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对于图书馆的新增功能,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使用方法。

图书馆应通过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等公共课,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掌握利用网络检索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学会使用各种检索工具检索信息,提高检索数据库的能力及在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2.2对新生进行人馆教育,开展新生导读服务。我们应积极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介绍藏书结构、布局及特点,向新生介绍图书馆的基本概况、使用规则、制度及馆藏体系,并让新生熟知图书馆的各项服务项目和借阅规则;组织他们参观图书馆,帮助他们了解图书馆,教会他们利用图书馆,培养他们利用文献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利用校园网及时图书馆的最新信息与动态,充分发挥其知识宝库的作用。同时,加强对新生文献检索、电子资源使用等的技能培训。入馆教育是让学生迅速掌握并正确使用图书馆的最有效方法,是图书馆服务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3新进图书推荐。及时编制新书通报,介绍索书号、书名、作者、基本内容、推荐理由等相关信息。通过宣传栏和校园网等进行新书通报、书目导读和书评,激发学生对图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主动走进图书馆,养成爱上图书馆的良好习惯。

2.4精品、经典书目导读。每个专业、学科的图书都有精品,图书馆可以邀请专业老师参与,根据教学和学习内容等实际需要,编写与各阶段教学课题相适应的专题精品书目,为教学及学生学习提供优质文献资料。

2.5编制本院学生必读书目,汇同教务处、各系部引导学生读者在校期间的阅读活动。在充分听取各系部意见的基础上,图书馆从国内外经典人文著作中精心挑选出适合高职学生阅读的著作,编制出“学院学子必读书目”,同时在图书馆设专架陈设这些书,配备足够的复本量,保障学生的借阅要求。为使全院学生都参与到阅读经典的活动中,对“全院学子必读书目”不仅应提倡,而且应有教学要求,由教务处颁布要求。

2.6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图书馆应配合某些纪念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读书活动,如大学生情感问题、毕业生求职压力问题、大学生创业问题、理性消费问题、生活态度问题等,都可以作为读书活动的主题。开展书刊阅览、征文、读书座谈会、阅读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全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介绍某一时期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掌握阅读规律,引导学生选择适用的课外读物。制定图书馆宣传月活动主题、发放宣传单、开办现场服务咨询、举办图书馆征文、开设各种数据库使用课程等,充分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使图书馆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动态服务。通过举行图书馆知识竞赛、图书馆系列讲座和读书活动周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利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使用图书馆的频率和能力。

2.7注重网络服务,开展网络导读。在图书馆主页上,建立信息平台和在线咨询服务,通过BBS论坛、QQ阅读群、图书馆微博图书信息,交流读书心得,介绍优秀图书,了解读者对图书导读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网络荐书活动,师生可以在图书馆的网页上推荐新书,图书馆负责购买,新买的图书优先借给推荐者。

3.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培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复合型技能人。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应以基础知识教育和技能性用书为重点,并依据学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自身的馆藏特色和规模,突出本校重点专业的特色资源和馆藏文献的实用性。同时,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实验、实训、实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和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技能性文献资源的收藏,合理制定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和方案,有计划、有重点、有特色、有针对性地采集文献,构建特色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3.1围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开展特种文献推送服务。当前,高职教育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实践、实习、实训,就是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实践活动。没有实践训练,就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实习、实训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文献资料是图书馆应该推送的服务。推送文献到学生实训、实习等实践现场,实施“零距离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本目标。一是建立专门的实践课教学特色文献资料室,直接面向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实践现场。特色文献资料室专门陈列实验、训练、实践等实习时常用到的各种文献资料,以便师生在实训期间及时查阅利用,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围绕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某种专题、特定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建立索引数据库开展网上推送服务,基于图书馆的文献优势,特别是特种文献的收藏,建立个性化的专题数据库,并且以此为基础尽可能编制专题索引,通过图书馆手册、网站等形式进行推送服务。

3.2构建校企共享信息资源。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有关工学结合的专业信息非常少,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所以,高职图书馆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有利条件,探索与企业技术资料合作模式,建立校企互借、共享的资源体系,为学院工学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文献资源,尽可能地满足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戴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发展特点浅析[J].现代情报,2010(4).

[2]舒莉.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全面协同[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

[3]饶菹.从细节看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

第2篇

1、人力资源管理难点

(1)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执行力不足。独立学院因为其快速发展的特性,在人才招聘方面虽然决策速度也很快,但是面临着生源迅速扩大与师资力量储备缺乏的矛盾,尤其是图书馆,缺乏图书馆相关专业如图书馆学、目录学和情报学理论的专业人员,大部分教师都是临危受命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在图书分类、图书编目、典藏分配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方面执行力明显不足。

(2)馆员岗位固定,上升空间小,动力不足。独立学院图书馆的馆员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因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独立学院中一个特殊的体系存在,馆员从事的工作与学校的主系统就像两条平行线,工作并行,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转岗、升职方面与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相比缺乏竞争力,长期固定在相同的岗位和相同的环境中,容易形成职业倦怠,丧失工作动力。

(3)对馆员的要求更高。独立学院学生大多来自城镇,家庭经济情况好,自我意识较强,特性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图书馆员常因为对学生的特性把握不足,无法适应独立学院学生管理要求,容易与学生产生矛盾和冲突,这对以服务为主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制度管理难点

(1)管理制度不完善,队伍稳定性不高。首先,独立学院图书馆员工因为专业化程度不高、上升空间小等因素,使得这个群体缺乏稳定性,而作为一个为成千上万学生提供服务的独立机构应该维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但目前图书馆因为缺乏条件和权限,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很难体现出“激励机制”,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其次,因为图书馆规模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而扩大,而学校却经常因为资金的考虑,在员工招聘和提高待遇方面有所保留,使师生比不断增大,员工的工作内容远远超过了其管理制度中所规定的工作职责,造成一岗多责、一岗多能的情况,压力不断增大,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2)缺乏长效制度保障,难以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目前,较多的馆开展的服务主要是图书外借和阅览工作,基本没有开展信息咨询服务、读者培训、文献检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馆际互借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等。虽然有装备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但可浏览的学术资源非常少。电子阅览室中的电子文献资源的宣传和读者培训没有跟上发展步伐,其利用率也很低。图书资源利用率低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图书馆的服务单一、图书质量不高或者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等原因,缺乏制度保障也是主要原因。图书馆本身在吸引学生入馆方面缺乏有效措施,缺乏主动性,在宣传和引导学生入馆方面只重视一些类似“读书月”等单一的、集中的短期活动,没能形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长效制度来巩固和扩大图书馆的宣传成果,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

3、学生助理管理难点

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成立的时间不长,随在校学生的逐年增加,为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迫切需要,完成年均藏书量、年进书量等规定指标,图书馆必须不断扩大购书量。随之而来的就是图书流通量增大,阅览座位增加,图书馆工作量也相继成倍增长,而每年新增正式员工名额毕竟有限,这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数量出现缺口,只能依靠学生助理来完成图书馆部分工作,但在学生助理的管理上有不少难点。

(1)学生助理流动性大,培训难,管理难。一是学生助理因为课程和实习等原因,不可能在图书馆长时间工作,流动性很大;二是由于无法对学生助理进行很好的培训,所以学生助理的工作效率往往不高,容易出错。而图书馆教师一方面缺乏学生管理经验,一方面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因此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

(2)师生交流少,勤工助学角色定位不准。独立院校的学生基本处于“不差钱”的水平,图书馆学生助理微薄的薪水对他们的生活不能产生很大改变,只是出于个人需要或学校强行安排到图书馆工作,因而缺乏积极工作的动力,对工作也不够热爱,没有把自己放在为老师、为同学服务的位置,这种心态的存在也影响了他们与馆员之间的交流、沟通。

二、解决独立学院图书馆管理难点的对策

(1)依托名校母体优质资源,做好人员培训。独立学院图书馆可以借助校本部优良资源,如办馆理念、办馆思想、技术力量、管理软件、网络资源等,来推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在人员培训方面,通过组织活动加强交流,并开展交叉培训、学习,一方面把校本部图书馆的老教师请来做讲座,培训图书分类、编目技术等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把独立学院图书馆的人员送到校本部去进行短期的实习和培训;同时,外出培训和实习也是一种对工作人员的激励措施,可以增强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员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2)发挥馆员专业特长,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独立学院图书馆的教师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图书馆应该利用这种不同专业的差异,将人员根据图书馆藏分类编排,提高馆员对书目的熟悉程度,提高服务质量。另外,图书馆一方面应根据馆员的专业或者特长,为馆员提供上选修课的机会,提高其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根据馆员特长开设一些新课,通过上课,不仅可以改观学生对图书馆老师的认识度,改变学生认为“图书馆员是阿姨,而不是老师”的错误观念,提高馆员的存在感,提高队伍的稳定性,而且通过上课也可以发挥馆员特长,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避免了长期在馆内工作单一造成的倦怠感。

(3)将图书馆特色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独立学院具有独特的办学形式,在学生管理体系、培养计划和校园文化塑造等方面也很注重走特色化之路,而图书馆作为独立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内最神圣、最令人肃穆的地方,其特色文化建设更为重要。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3个主要方面,将图书馆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两者相互促进,为独立学院特色化建设提供支持。第一,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图书馆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甚至于馆员的统一服装等细节会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学生学习和阅读兴趣,提高入馆率。第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主,通过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相结合调整馆藏结构、文献类型,并通过为专业技能比赛提供支持宣传馆藏知识,通过倡导学生爱护书籍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培养,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改变以往对图书馆庄严肃穆的认识,塑造有亲和力、有吸引力、多元化的图书馆文化。第三,图书馆制度建设是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图书馆制度建设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独立学院的各项制度,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大环境下,制定图书馆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特别是独立学院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结合学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修订学院图书馆的系列规章制度,在“岗位职责”和“操作规则”等相关规章制度中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引导性”,在“纪律制度”和“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中既强调制度的“严肃性”又注视“人性化”制度管理理念,并将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有机地结合在规章制度的条款之中,激励员工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积极性。

(4)发挥新媒体作用,拓宽图书利用率渠道。首先,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整合成有效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图书馆馆藏所提供的范围,其内容包罗万象,错综复杂,动态性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和用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发网上信息,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加以分类整理,提炼成用户所需的有效信息资源,并逐步使之成为本馆特色数据库。其次,发挥微博特性,提高图书馆影响力。“微博”作为一个广播式、开放式的平台,在影响力方面已经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目前很多图书馆都通过“微博”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服务广大读者,其中不乏首都图书馆这样的大型图书馆。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微博注册人数已经超过3亿人,可以推断在校大学生微博的注册人数也相当庞大。微博不仅可以活动信息,而且可以快捷地收集反馈意见,其强大的社交功能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活力,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灵活运用微博这一新兴的宣传方式,重新点燃更多的人对图书馆的兴趣。

(5)将公益服务性质的勤工助学岗位与固定岗位相结合。针对独立学院图书馆人手不足、岗位人员流失快的问题,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对固定岗位学生的培训,了解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目的,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他们,让他们了解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减少岗位流失;另一方面要发起志愿服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以公益服务的形式来图书馆工作,了解图书馆的工作内容,为今后固定岗位选拔提供参考依据。

三、结语

第3篇

1加强信息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科研能力的培训是图书情报工作健康发展的长远之举

现阶段因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加深、各种检索手段的快捷多样等诸要素的影响,各高校对新时期馆员的科研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部门,是全校师生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更好地为教科研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最大潜能的需要,均要求馆员积极加入图书馆资料科学研究的行列.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服务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其业务素质和个人素质的高低.展开科研能力的培训应遵循如下的原则:首先是以业务培训为先行的原则.业务是从事科研的基础,先夯实业务,才能更好从事科研活动.其次是动手动笔原则,鼓励馆员针对工作的切身感受和见解,能形成书面报告或心得的文本形式.第三是以外部推动提高科研意识的原则.可聘请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引导馆员提高科研意识.

多组织图书馆业务骨干和科研骨干参加区域性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使科研水平上水平能够依托外部的专业权威团队的支持.第四可采取激励机制的原则,对取得学术成果的馆员进行阶段性表奖或给予人财物上的扶持.鼓励有专业特长的馆员积极参与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第五重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原则.主动与教学口的立项教师结对子,进行全程课题跟踪服务.第六是坚持计划性原则,每年可制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馆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力求科研培训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第七是遵行方便馆员投稿的原则,馆培训部门可负责制作投稿指南,为其提供方便.第八应注重学术交流的原则.每年举办图书学术研讨会.就论文写作展开经验交流,探讨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论文作者写作体会、选派部分馆员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和论文交流会.总之,运作科研能力培训工作应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2加强信息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读者“关于图书馆认知度”的培训仍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高读者对新时期图书馆认知度确刻不容缓.除对教师读者进行新数据库利用的培训外,应把占多数的学生读者的培训作为重点,侧重现代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抓住新生入馆教育环节,让其熟悉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多媒体和数字资源丰富的特点.应重视针对读者举办的数据库讲座,使其充分了解并使用馆内电子资源益处:使用户以较低成本获得海量图书资源,帮助图书馆扩大馆藏,提高图书馆藏书的保障率,降低藏书的拒借率.让学生读者充分了解大学图书馆与普通上网搜集资料的区别及自身信息利用优势.在书库没借到书,可通过数据库,在网上先睹为快,通过网上多媒体课堂、资料库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方面的培训可制定图书馆数据资源使用培训计划,并切实进行面对面培训,可通过每周例行答疑分别对馆员和读者及学生培训.

其次,利用文检课教学提高读者的关注度.文检课教学提供了直接面对学生宣传图书馆的契机,在关注信息化的新图书馆的教学中,文检课侧重点离不开以下方面:辅导读者掌握检索信息的基本技能;充分做好馆藏电子资源的宣传工作;侧重计算机检索方法、网络数据库的利用、搜索引擎等现代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学生的实际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学时带领学生到多媒体阅览室实习计算机检索等.其中让学生读者熟悉掌握计算机检索常用方法应为培训的重点;授课方式改变传统,以计算机为媒介,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如课件),通过讲解、演示、提问、模拟操作等形式,实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3结语

总之在新信息浪潮冲击下,对馆员的培训应有新的举措和认识,包括思想认识培训,和业务培训两部分,传统的培训方式要坚持,如提高思想认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岗前培训、统一着装等基础行工作也应重视.新时期应侧重在业务培训方面,从微观上组织部门内业务培训和跨部门业务培训,使馆员掌握图书馆各项业务;传统方式应与现代化新馆的要求衔接上,还要有所创新,即从宏观上组织业务培训,聘请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作专题报告,开拓视野,同时培养其对数字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能力,以对读者有更好的指导和服务.对读者的培训,在图书馆整体文献资源使用培训和对图书馆概况了解的基础上,侧重在有效利用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方面能力的培训,以便能更有效充分地利用好现代化条件下的信息资源.

作者:冯立嵩 单位:辽东学院金山校区图书馆

第4篇

【关键词】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自我价值

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从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并已被年青人广为接受的理念。接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追求独立、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价值的青年馆员,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职业意识比较强,期望自己有较成熟的职业规划,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一、图书馆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意义

实现自我价值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因素,为自己确定价值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实现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确定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简单地说就是确定自己觉得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职业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1、青年馆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图书馆也列入岗位聘任制之列,人才流动性大,没有了传说中的铁饭碗,新的人事聘任制所产生的激烈竞争,促使青年馆员为适应工作环境而必须面对自己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从而进行统筹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自我价值。

2、发掘自我,促进自我价值实现。

有效自我价值的实现,将促使一个人能够认清内外环境并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即自我价值。

二、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青年馆员是未来图书馆的主体,从唯物辩证法来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青年馆员只有本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与不足,清楚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才可能量身打造出实现自我价值的规划。

1、青年馆员要认识自己的优劣势。

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从性格、兴趣、知识、技能以及专业背景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在既定的工作环境下给自己一个定位。同时,还要将自我认识和他人评价结合,从别人的角度来衡量自己。只有深入观察环境的发展变化才有可能在职业规划中趋利避害,学会自我分析,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的积极设计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2、确定目标,制订实施规划。

实现自我价值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青年馆员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并结合图书馆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策略,减少职业发展的盲目性。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既要有长期目标也要有短期阶段性目标,

青年馆员的职业发展要与现有的图书馆职业生涯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随着各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进一步多样化,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式也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变成了技术模式。

各个图书馆尤其要重视青年馆员对新职业的挖掘,如鄂尔多斯图书馆针对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分回来的40多人按照其原有的专业进行分组实习,在实习过后再按照这些青年馆员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分配到相应的部室,这些青年馆员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入其中的某个部室,从而发挥优势,实现自我价值。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我馆青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3、及时调整,适时评估。

自我价值规划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要根据客观环境、个人阅历和知识的积累不断调整和修正,并且及时地进行评估和总结,克服不利因素,不断改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要求。

三、图书馆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阶段

职业发展理论把实现自我价值分为5个阶段,即职业准备、进入组织、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3]。对青年馆员来说,职业准备、进入组织这两个阶段已经完成,就后三个阶段进行简单的论述。

1、进入工作的初期。

这是青年馆员与图书馆相互了解的时期。图书馆一般都根据新进馆员的学历、学科背景、了解到的个人兴趣、专长等分配至某个具体工作岗位,这一时期,青年馆员要快速掌握所在岗位的各项技能要求,尽快熟悉本职工作;同时,了解所在部门及全馆的组织文化,并逐步融入图书馆这个大集体中,寻求发展。

2、工作中期。

在入馆后工作几年的基础上,青年馆员对图书馆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是否将长期从事图书馆这个职业有了明确的答案。这时,青年馆员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适当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岗位,需要加强哪些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等,并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如果想去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岗位,要积极地与领导沟通。与此同时,青年馆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确立目标, ,发展横向工作关系并注重个人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3、工作后6~10年。

这一时期青年馆员在业务能力上已能独当一面,在性格上也趋于成熟稳重。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青年馆员可以把目标定位在职务晋升上,积极竞聘部门主任或担任工作组组长。以鄂尔多斯市图书馆为例,现有的部室主任有9个,其中年轻馆员就有6个。当然,职务的晋升这种机会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青年馆员应该把重心放在本岗位的业务上,成为该业务岗位的资深馆员,或在此期限间为晋升职称做必要的准备,如撰写论文、提高英语水平等。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细分,可让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可操作性。

四、图书馆对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的宏观指导

青年馆员是一个图书馆发展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对青年馆员进行职业上的指导,既可以通过向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来满足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成就感,实现个人目标,增强对图书馆这个职业的自豪感,又可以了解青年馆员的具体情况,发现具有潜质的馆员,以便更好地制订管理计划,优化图书馆人员队伍,为图书馆事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1、对青年馆员实现自我价值进行指导。

青年馆员职业生涯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们的实现自我价值进行指导、评估和修正,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如图书馆发展现状、前景目标、人事聘任、内部文化等),使其了解图书馆的战略目标、人才需求,以实现青年馆员与图书馆发展“双赢”的局面。

2、多举办良好的培训和进修,积极提倡终身学习。

青年馆员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图书馆根据青年馆员各自的情况(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所提供相应的各项培训和进修。如系统的学习图书馆专业知识,或者图书馆应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参加在职学习(如在职研究生班、课程班等);对具有学科专业背景但未系统接受过图书情报知识训练的青年馆员,要创造条件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图书情报知识培训班。图书馆要在全馆内大力倡导终身学习,提高青年馆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采取多样化的奖励措施。

建立公正有效的激励措施,营造良好的图书馆工作氛围,培养青年馆员的自我提升意识,能有效地推进青年馆员对自我价值的实施。激励措施除了物质奖励、精神表彰外,更应在进修、深造、培训、外出交流等方面给予青年馆员更多的机会。

五、结 语

对我们广大青年馆员来说,在安定的工作中实现价值,在危机面前寻求突破,对图书馆事业有长远的规划,才能持续地成功发展。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清晰的职业理想时,才会怀揣梦想,充满动力,工作才会变得更积极,职业发展才会越来越有意义,自我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实现。从而也就实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业民.大力开发与提升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M].:新世纪图书馆,2004:27.

第5篇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信息素养;公共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25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28-01

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课,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不同高校根据教学需要,将文献检索课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可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开设,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献检索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在大学期间掌握和了解文献检索知识,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1、公共选修课中开设文献检索课的目的

大学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学分制的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是高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在学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计划外的各类课程的总称。开设公共选修课,有利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1]国家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在1984年、1985年和1992年分别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和《文献检索课基本要求》三份指导性文件。文献检索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建构学生基本的信息知识、信息利用意识和基本的利用信息检索工具及数字信息工具的能力。要让学生懂得作为一个数字时代的人,懂得系统掌握了信息知识和能力,将其内化为知识发展的潜能,就能终身获益;要从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意识入手,达到调动学生自觉培养信息素质的积极性的目的。[2]

2、普通高校文献检索公共选修课问题分析

2.1文献检索课的边缘化

长期以来,文献检索课普遍处于教学的边缘,其一是上级领导不是很重视文献检索课的开设,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首先砍掉的就是文献检索课,这与对图书馆缺乏重视的传统习惯有关。其二,当今社会互联网飞速发展,搜索引擎不断更新换代,无线网络由2G发展到4G,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无限快捷与方便。大学校园网络无处不在,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上网获得各种资讯,通过搜索引擎完成各种作业,真正想通过文献检索课提高信息检索能力,获取信息素质方面知识的学生很少。所以,经常在选修课课目多的情况下,文献检索课申报人数不多。其三,文献检索课课时逐步减少。

2.2普通高校学生现实情况

普通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与研究生不同的是他们没有科研任务。因此,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并不迫切,尤其是在走读制的大学,许多学生不住在学校,每天放学后直接回家,上学模式基本与中学相同,很少到图书馆读书或查找资料,选修文献检索课为了修学分等。

根据以上情况,文献检索课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教学方案,在有效的课时内,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用手工方式、计算机方式、网路方式从图书馆文献资源、光盘文献资源、数据文献资源、互联网信息源中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获取学科知识和专业信息。[3]

3、公共选修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设计

3.1利用实践环节普及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文献信息基础知识是学生上好文献检索课的基础,学生只有对信息、文献、知识、情报等有所了解或理解,才能在文献信息检索中获取答案。公共选修的学生因为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所以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环境,我们在文献信息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以实践环节来加深学生的文献信息基础知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分组到图书馆查找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然后让他们把找来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分别表述出来。

3.2提高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能力

文献检索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图书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学习场所,在对学生的调研中,选修课共120名学生,只有10%的学生经常使用图书馆,50%的学生偶尔使用图书馆,40%的学生对学院图书馆基本不了解。基于这种情况,为了让学生对本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有所了解,我们将传统工具书的内容也做了重点介绍。虽然,高科技时代信息数字化普遍提高,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路更加畅通,人们通过互联网就能满足各种信息需求。但是,纸本文献资源在图书馆依然占比重很大,每年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纸本图书的购置费不断增加。

3.2.1利用传统文献知识提高学生文化信息素养

从古代藏书楼发展到今天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自始至终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社会职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图书馆模式已经演变为以网络化为主的现代图书馆,传统手工检索基本被计算机网络检索替代,一些取消手工检索内容的观点也随之而出。其实手工检索并不是要教学生怎样利用卡片去查找图书,而是重点向学生介绍常用工具书的类型及用法。教会学生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利用工具书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

3.2.2结合计算机检索系统激发学生对图书馆文献服务兴趣

图书馆开架借阅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对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图书馆检索系统漠不关心。其实在公共选修开设文献检索课,普及和宣传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一个很重要的授课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对每个检索模块都要出一些实习题,带领同学共同完成实习操作,通过课堂实习,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大增,他们知道了利用检索系统向图书馆推荐图书、建立我的图书馆档案、查询教师推荐书目、手机二维码在书目检索的使用及许多自服务等功能,由此带动学生对图书馆各种服务的了解。

3.3宣传图书馆电子资源,考核学生综合检索能力

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是学生查找学术参考资料的重要来源。由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很少参加科研活动,在学业上也没有像研究生一样的研究课题,图书馆各种数据库学生的点击率不高,学生一般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查找需要的文章,这给学生在学术上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互联网上的一些文章没有经过严格科学审核,经常会出现一些学术上观点的错误,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利用专业数据库找到合格的参考资料。在介绍图书馆各种数据库中,我们首先结合数据库中关于“学术不端”条目的内容,告诫学生什么是学术不端现象,如果需要引用别人的观点需要在文章中注解,教会学生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时要自觉遵循信息道德、信息法规和学术规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直严谨的科学态度。[4]

最后,我们把这个章节和最终的考核结合起来,给学生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必须利用本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根据题目制定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方法。最终,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课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在做毕业设计时能利用图书馆各种文献资源,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的考核。

参考文献

[1]黄汉芬.高校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73-176

[2]杨勇.数字时代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66-71

第6篇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1 教学内容创新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以教师传授学生课本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高职高专”教学不要求使用材,各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从创新教学内容方面讲,教学内容要反映社会需要,要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高职高专”各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教学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首先,要改革创新教学内容。适当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教学,增加研究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改革创新实习、实训、现场见习和模拟练习的内容,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乃至社会课堂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技能。

1.2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和支撑,通过方法上的创新可以推动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是体现在教师不再是早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从思想深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是非常有益的。自主学习不等于绝对孤立地自由学习,它更提倡在教师指导或引导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以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形式。这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图书馆在成为学校文献情报中心的基础上,更应为教学服务为重点。

1.3教学手段创新

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是相对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的,主要指在教学上所使用的各种电教器材。如教学上所使用的各种电教设备和使用过程的管理。既包括对物的管理,也包括对人使用物的过程的管理。 教学手段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由于种种原因,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不强,信息素质较弱。教学手段的创新完善了计算机网络,加快电子图书、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高了读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收集、获取、传播、加工知识的能力。

2 根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图书馆的工作创新表现

高职院校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相适应。这种模式注重的是对专业、方法技巧、岗位操作技能熟练程度以及使用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达到熟能生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下学校的教与学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此,图书馆应充分了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分析读者信息需求新特点,重新评估图书馆工作,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完善自身管理服务水平。

2.1新型的馆藏资源建设

2.1.1 馆藏资源建设工作是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的馆藏是搞好读者服务工作的保证。早期图书馆藏书结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脱节,不能有效满足高职发展的需要。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得教学上更加侧重于专业与岗位技能培养,图书馆要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无疑要优化馆藏资源。相对于原有馆藏偏向于理论性的文献,那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上,图书馆应购买合适的文献,对技能性强的图书及职业技术、技能等应用性强的工具书的购买力度要加大,而对理论性强的文献资源可以少买;随时根据读者需求及时调整采购方针,把馆藏建设与人才培养和提高科学教研水平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馆藏资源与学校专业变动及时跟进;另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也应该具备高的综合素质,因此,职业道德、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书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职图书馆的藏书要有计划、步骤的多途径方式采购,以本校所涉专业的应用技能型图书为重点,兼顾综合素质培养图书的特色藏书体系。

2.1.2 馆藏资源建设途径。a.请教师参与图书馆馆藏建设。图书馆采访工作人员加强与各系教师的联系,并且了解各系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动态,提供给师生随时可以向图书馆采购部门推荐教、学方面好的参考书的绿色通道;b.请教师指导各个专业的馆藏建设。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期刊、电子资源之前可以征求各系(部)教师、学生的意见,教师懂专业,了解读者所需,弥补了采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减少馆藏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就提高了图书馆采购人员的工作水平,使图书馆馆藏资源更加合理化,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更有利于经济建设人才的培养。

第7篇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075-01

当今社会已进入自动化和网络化时代,各大医院图书馆已逐步从传统的图书馆过渡为复合型图书馆,馆藏资源已不再局限于纸质的图书报刊,数字化期刊、电子图书和各类数据库在图书馆的收藏使图书馆的阅读环境笼罩在网络之下,给医疗、科研、教学人员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方便和快捷,电子阅览室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和完善。以我院医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例,如今已拥有13台电脑。但仍时常呈供不应求趋势,入馆读者有一半在网上进行阅读、查询,在这一过程中有对馆员进行导读的需求,有当电子资源、借阅系统等发生故障时需要馆员进行解疑排难的需求,更有在这种环境下需要更深层次知识服务的需求,因此网络环境下如何改进医院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也是医院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1 改进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工作

网络环境下的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医学专业方面的广泛应用给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使各方面效率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医院图书馆书目所具有的交流与传播、导读与开发等文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了,有偿的实时全文获取和文献传递等服务也受到广泛的欢迎,因此传统的图书馆工作,如借还书刊、整理书籍、帮助读者寻找和传递资料、定向采购专业书籍等,已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需求,亟需在网络环境下改进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2 网络环境下馆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在当今网络环境中改进医院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首要一点就是要求图书馆馆员与时俱进,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没有固定模式和流程,只有按照读者的需求特点来机动、灵活地运用这种知识服务,这就要求馆员们贴近读者、把握读者需求,营造网络环境下时尚的阅读气氛。医院图书馆的读者群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能够为他们提供“中介服务”和“教育服务”的图书馆馆员本身应具有和他们相当的深层次知识服务本领,并且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息服务意识、专业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这样才能胜任“知识服务”,这也是一名医学专业图书馆馆员所应有的基本素质。

3 图书馆要达到深层次知识服务的标准

为了使馆员具备深层次知识服务的本领,能够为读者提供自动化网络服务手段,充当好“信息提供者”、“信息指导者”、“信息宣传者”,就必须在业务上下大功夫,尤其是网络应用方面的素质,在工作方法上、知识结构上、信息技术能力上迅速提升自己,提高医院图书馆的综合管理能力。这包括馆内有计划、有目标地培训馆员,使其扎实掌握电子文献的使用技巧,培训与个人主动学习相结合,在有动力、有压力的促进下,积极学习,努力探索,确保其在知识、技能和经验方面具有更高水平,保证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从而达到深层次知识服务的标准。

4 利用馆内环境开展各项活动

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幽雅环境,不定期地举行小型讲座,针对不同人员所需,例如针对医生、教授、研究生、本科实习生等进行国内外医学动态、论文写作、考研、找工作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按照实际需求来指导互联网免费学术资源的查找和利用。还可开展各种信息搜索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培训、外语培训等。

5 网络环境下扩大读者服务范围

第8篇

摘要:文章具体分析了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近年来的文献资源现状,提出了如何提高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和办法,旨在充分发挥馆藏文献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学院师生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2-0087-03

1前言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教辅部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优劣关系到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和学生学习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程度,其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与科研成果完成的质量与成效。据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质量普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馆藏的专业图书资料和学术著作数量匮乏,特别是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迎评达标,在短时间内纷纷大幅度增加图书购置费,超常规地大量采购图书文献,结果导致图书数量上达标,但馆藏的质量却差强人意,远远满足不了读者或用户对文献的需求。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但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研究不够深入,在文献资源利用和网上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也不够完善,仅仅限于提供一般的低层次的服务,加之网上信息陈旧,更新补充新内容不够及时,让读者对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持质疑态度。面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参差不齐,我们很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如何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之更好地为教师教学、科研生产及在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专科类型高职院校图书馆,经历了艰难起步和快速发展的阶段,馆舍面积虽然达到4,000 平方米,但在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上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笔者即以其为例,对这些问题和缺陷加以分析和研究。

2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加大了纸质图书的采购和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从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横向分析(见表1),目前有电子图书239,283册,达到了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的理工农医类高职图书馆电子图书应不少于20万册的指标,纸质图书245,917册(含已装订过刊9,499册)与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的理工农医类高职图书馆纸质藏书不少于30万册的差距缩小,总馆藏达到48万余册,藏书总量基本达到了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要求。但按茂名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在校学生5,993人计算,纸质图书生均仅达到41册,与评估指标体系中不少于60册要求存在明显差距,2008年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只有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1个数字资源库,2009年,获得超星电子图书赠送的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和超星名师讲坛2个数字资源库,2012年购买了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丰富了数字资源的建设。现在纸质报刊品种多样,达到400多种,内容含有学术、资讯、娱乐等。

然而,从表1和表2对比看出,文献资源增长缺乏连续性,均衡性,只是在迎接评估期间大幅度增长了纸质图书,到2010学年图书增长率又开始急剧下降,2010和2011学年新增文献的来源主要是过刊装订、茂名市图书馆、厂矿企业或读者捐赠的文献等,学院在支持纸质图书购买经费方面几乎没有投入。电子图书的采购也基本与纸质图书入藏的情况类同,在原有73,788册基础上,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共购买了165,495册,达到了评估要求,此后中断了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从以上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完全是限于学院财政拨款多少情况而定,并不是按照文献出版规律和知识更新等因素进行正常的合理采购,所以造成文献资源建设发展不稳定,文献收藏状况不尽如人意。

陈颖,何涌瀛: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报告*陈颖,何涌瀛: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报告*从我馆专业纸质图书收藏情况进行分析,藏文献资源在结构上存在不足和缺陷(见表3)。我馆馆藏专业纸质图书73,962册,仅占馆藏纸质图书的31.28%。从生均专业文献需求量看,各个系部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均衡的现象,譬如: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是作为学院重点的学科系、特色系,学生人数较多,但生均专业图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TE石油、天然气工业,TK能源与动力工程,TM电工技术,TQ化学工业,TH机械、仪表工业等专业图书均在5,000册以下。系部11土木工程系11化学工程系11机电信息系11计算机工程系11经济管理系在2009年—2011年校学生人数112,090人111,140人11788人11471人111,513人纸质藏书量(册)1120,623117,1831113,6731122,575119,908生均文献量(册)119.87116.301117.351147.93116.55表3至2011年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专业纸质图书统计3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状况分析我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共48万余册,生均藏书量81册,报刊450种,数字资源库5个,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量。但是,根据目前读者到馆率、图书流通借阅率和读者上机阅览人均时长等几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很不理想。2011年,本馆文献的流通量仅为13,611册,还有20多万册图书搁置书架,无人过问,文献资源利用效率停留在低水平线上。为充分了解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以及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文献利用建议和意见,我馆在不同年级不同系(部)共发放500份《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读者问卷调查表》,在师生中作广泛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我院师生从图书馆馆藏资源获取所需资料的仅占29%。凸显馆藏资源利用率不高,其原因反映在多个方面。

3.1网络技术的冲击

有很多读者认为,现在搜索引擎愈来愈先进、网络信息资源获取便利,他们完全可以不来图书馆,在家中或宿舍通过电脑网络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但实际上,图书馆是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和保存的文献资料,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与网络零散、重复、混杂的信息更容易获取和集中。只是在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的功能作用认知不清楚。

3.2图书馆专业文献资源匮乏

如前所述,本院图书馆文献资源缺乏是一处硬伤,由于文献资源不足,导致读者没有来图书馆的欲望。他们大都喜欢品种多、专业性强的新书,不喜欢纯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更多的是关注等级考试辅导、技术及应用、行业标准资料、从业指导和与工具书相关的文献。

3.3图书馆借书规则不尽合理

调查数据显示,本院62%的读者每月到馆次数在4次以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馆规定读者外借图书的册数是2本,读者受到借阅文献册次的限制,他们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文献会选择借出,而对那些参考价值较少的文献则一般选择在馆内阅读。由于过于限制外借册数,导致借阅率逐年下滑。

3.4图书馆数字资源库利用率不高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靠网络优越条件获取文献信息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首选。现在本馆电子阅览室的读者到馆率已经从2009年的 143 %下跌到2011年的63%,跌幅率较大。目前我院学生宿舍并没有连接校园网络的计算机,学生也没有接受过电子资源检索培训,他们对数字资源库的使用并不熟悉。若查询文献信息资料,只能限制在本馆电子阅览室使用,因为受到电子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馆电子资源信息利用状况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

4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措施

随着学院专业建设需求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如果仍然没有高质量文献资源的保障,将会失去其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更谈不上保障教学、科研正常开展的作用了。我们认为,要充分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就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措施保障。

4.1制定馆藏发展计划,完善文献资源建设制度

馆藏发展计划是指图书馆经过深思熟虑对学院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类型文献资料作出准确的选择。要合理安排购置文献的品种、文献的学科内容、文献的复本量等,使文献资源建设有章可循,避免主观随意性的文献采购,认真保障文献增长规模、努力达到文献种类的平衡发展。

4.2立足高职院校层次,建设职业教育特色馆藏

我院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具备工程测量、室内装饰、化学检验、食品检验、数控车床、汽车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等13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是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示范培训试点单位。根据茂职院校企办学模式的定位,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应该首先保障学院强科和特色学科文献的采购,其次保障主要学科学生的专业用书。要处理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宗旨,彰显职教特色的关系。认真制订文献资源采购原则,逐步形成自身的馆藏特色。

4.3结合学院特色专业,提高文献优采能力

当前,我院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发展向提升质量、注重内涵转变。在此形势下,图书馆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文献资源建设,把企业拥有的与企业、行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文献资源收集到图书馆。图书馆还应该加强与各系部的联系,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把握好采购方向。譬如,建立学科馆员队伍,在文献资源采集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院专业老师或学科带头人,充分听取他们对文献采集的建议,确保准确选购有较高学术水准和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料,满足学院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4.4注重收集本院师生作品,建立学院文献资源库

我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不足,文献收集来源单一,收藏广度和深度均不够。因此,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低成本地获取更多文献。如我馆坚持收集学院出版的每一期《学报》,将我院教师的教学成果、学术著作、自编教材、实习指导书、学生优秀论文、毕业设计作品等进行集中典藏。二是收集教师制作的精彩授课视频、学生实习实训视频和我院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视频等电子资源库。三是广泛收集与学院相关的珍贵文献,自建学院文献资源库。学院文献资源库相当于学校教学成果或历史记录的总结,为以后回顾学院的辉煌提供翔实的资料。

5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始终以满足师生实际需求为准则,学院专业学科发展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同时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文献利用率低的原因,不断提高服务读者质量,为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扫除障碍,使馆藏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校师生读者的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秀全.基于藏书结构分析的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34-36.

[2]曲哲.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利用研究报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2):91-93.

[3]李晓霞.“后评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0-53.

[4]刘晓英,谢伟涛,蒋知义等.基于馆藏借阅信息统计分析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对策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4):47-55.

第9篇

1图书馆员专业化实现途径

1.1专业课程认证

目前,取得高等院校图书馆和信息专业学位或文凭已成为进入澳大利亚图书馆与信息行业从事专业工作的入职资格。ALIA作为全国性行业标准组织,负责对大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认证。目前有10所大学提供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认证课程,有17所职业技术学院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层次认证课程。ALIA课程认证与会员类别相关联。已学完认证课程并取得学位或文凭,同时符合ALIA章程的入会申请者可直接获得专业会员资格,其中学士学位、研究生文凭或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获得馆员会员资格,职业技术教育文凭获得者可获得图书馆管理员会员资格。上述两种会员资格通常作为从事图书馆和信息专业工作的必备条件。

1.1.1认证目标2013年ALIA的课程认证综述表明,课程认证的目的是促使图书馆与信息专业教育提高质量,确保学生能体验到高水准的课程,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并帮助用户提高信息素养[2]。为使未来的专业人员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责,专业教育必须使学生具备以下素质:掌握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和捍卫图书馆与信息服务的伦理价值;理解用户信息需求和动态的信息环境特点;理解本行业对国家的重要性,为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注重专业研究、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3]。

1.1.2认证原则与标准课程认证关注的重点是确保课程质量以及课程与当前和未来专业实践的相关性。认证要求:课程包含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科目,以确保最高标准的专业实践;课程项目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配备了数量充足的合格教师和优良的设施设备,制定了质量控制政策;通过课程项目与本行业之间的协商机制,使课程获得来自行业的建议和支持;鼓励和促进教师与本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交换;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作为审查依据的认证标准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课程计划:课程目标、入学要求、学生支持。(2)课程内容:科目设置、课程实施、学习活动。(3)学生考评:作业、实习、学前资历认可。(4)师资力量:教师数量和专业水平、授课资格、交流与进修。(5)资源配备:设施和设备、信息与通信技术、图书馆与信息资源。(6)质量保障:设立课程咨询委员会、开展课程评估。(7)政策机制:课程对学校战略重点的体现、教师科学研究支持[5]。

1.1.3认证方法与流程申请课程认证的学校需要提交回应上述标准的文件,并通过由教育机构相关人员、ALIA教育项目负责人和本行业从业人员组成的考察小组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审查,审查结束后ALIA将考察报告提交给该校以正式确认认证结果。课程认证一般为每五年一次,为确保长期质量,已获认证的课程项目还需通过提交“年度课程报告”的方式接受监测。所有认证和监测过程都由ALIA记录在案,有据可查。获准认证的课程会在ALIA网站上进行公布,并与提供课程的学校链接,以供有意注册的学生和有意招聘雇员的图书馆和信息机构选择参考。具体认证流程为:学校提出认证申请ALIA向学校发送文件,包括认证指南和调查问卷确定考察小组成员学校返回调查问卷和有关文件考察小组成员审阅文件向学校发送认证考察计划实地考察形成考察报告向考察小组成员发送报告初稿以供审阅和修改向学校发送报告初稿以供事实核查向ALIA理事会提交正式报告向学校提交正式报告和理事会认证决定。

1.2职业资格认证

1.2.1认证条件与方法“职业发展计划”是ALIA开展的一项鼓励专业人员参加学习活动以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进而获得职业发展的项目[6]。参与该项目满一年并符合相关条件,馆员或图书馆管理员会员即可将会员类别升级为“注册专业人员”,满三年并符合相关条件,即可获得“注册馆员”或“注册图书馆管理员”专业资格。参与该项目的会员需制订计划并参加相关学习活动以获得规定积分、记录和总结活动情况,并接受抽查。ALIA每年随机抽取10%的参与会员,对其持续学习活动情况进行审查,以确保参与会员遵守计划并随时保持记录。

1.2.2学习活动类型职业发展计划采取了计分方式,会员可通过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获得相应积分,每种活动都标明了具体得分。主要活动类型包括:(1)ALIA职业发展工具包:利用该工具包制订参加活动计划,并对完成计划情况进行自我评估;(2)短期课程学习:课程由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或ALIA培训项目提供;(3)ALIA任职:担任ALIA理事会或各委员会成员、各分支机构负责人等;(4)非正式学习活动:包括研讨会、讲座、自学、远程/网上学习、工作场所学习等;(5)主持与报告:担任各种研讨会、讲座、培训课程、报告会的主持人或主讲人;(6)专业阅读:阅读专业期刊、专著及其他媒体出版物。ALIA通过网站提供了大量电子版的各种专业读物,如期刊、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标准、指南等;(7)专业写作:在专业期刊上、参与编写专业教材或专著、撰写工作报告和项目报告等;(8)岗位交换:暂时借调到另一部门或机构,从事不同于原岗位的工作;(9)高等教育课程学习:选修单独科目或学习完整课程;(10)专业研究:承担基于工作实践的研究项目。

1.3职业教育培训为使专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ALIA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机构、教育机构、有关专家学者等合作,通过开办培训课程、讲座、研讨会等方式,为专业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和知识交流平台。所有课程都可以计入“职业发展计划”积分,一些课程甚至可以计入正式大学课程学分。许多课程都采用了自学的方式,以适应当今繁忙的工作生活节奏,所有课程都可进行网上注册。ALIA通过网站对即将开办的课程进行预告,介绍课程主题、授课时间、授课方式、授课对象与目标、课程内容、主讲人介绍、注册信息、可获得的“职业发展计划”积分等信息。课程内容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图书馆与信息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又有其他学科知识;既有现场培训,又有网上授课或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在线交流。

2启示与借鉴

2.1行业协会的作用ALIA在从业人员专业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一方面,作为制定和维护行业入职标准的专业机构,行业协会通过课程认证的方式保证了专业教育的高质量,使教育机构能够培育出合格的毕业生,规范了从业标准,在入职资格的环节上起到了“把关”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活动,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员持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使专业人员提高了专业素质,拓展了个人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本行业提供了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下持续发展的动力,提升了行业的专业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

2.2体制改革与创新目前我国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还是以学会系统为主,各级学会在从业人员专业化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开展专业培训、举办专业会议、组织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等。但学会属于学术性团体,由于受体制、机构性质等因素限制,还难以充分行使行业管理职能,如专业人员职称评定等工作目前主要还是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主持实施,而专业课程认证、从业标准制定等活动也尚未开展,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在这一领域还可以大有作为。目前,图书馆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主管部门和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可以利用这一良好契机,推进图书馆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将学术性行业管理组织向行业协会的方向过渡、重组、转制,下放政府管理权限,强化行业自主管理职能,充分发挥行业管理组织在从业人员专业化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图书馆职业的专业化建设。

2.3专业化目标与要求明确的专业化目标与要求是实现从业人员专业化的前提条件。ALIA制定并向全行业和社会公布了相关政策声明,以实现行业目标为目的,对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与技能、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应该达到的专业水准等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成为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的基准。目前,我国图书馆行业管理组织在这方面尚未制定具体政策或提出明确要求,但从业人员专业化问题已颇受关注,如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就以“馆员的力量”为征文主题,有多个分主题涉及馆员专业化问题。中国图书馆学会可以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先进理念和实践,展开进一步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当前行业发展需求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图书馆员专业化目标与要求,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原则性的指导。

2.4专业教育与认证提高专业教育质量是从源头上保证从业人员专业化的重要途径,课程认证就是有效的实施方式。对我国图书馆行业和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来说,专业课程认证都是一个新领域,可以学习国外行业协会已取得的丰富经验。ALIA课程认证政策完善,目标明确,标准详尽,程序规范,可以为将来条件成熟时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也可为目前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在教育机制、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计等方面提供参考。

2.5职业资格评定目前我国与国外图书馆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类似的是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评定制度,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可向国外行业协会借鉴之处。ALIA职业资格认证在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法上呈现出以下特点:激励机制、动态化管理、注重实效、灵活性、个性化、可操作性强等。ALIA十分重视专业人员的持续专业学习和技能发展,要求他们在参与职业发展计划期间不断进取,增长知识,提升技能,这就确保了整个行业始终处于更新、提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状态,而这正是职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的。同时学习活动类型既灵活多样又与实际工作相关,避免了单一化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等弊端,可供参与者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积分制”也使计划的实施更为简明清晰,便于操作。这些制度和措施为我国图书馆行业相关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第10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文献资源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为本,其专业设置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针对现实和未来的职场需求,培养和造就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必然有其独特定位和鲜明特色,尽管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办学规模和在校生人数都占到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但高职院校图书馆界尚未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具有职教特色的办馆思想。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建设一个具有高职院校所要求的职教性(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性)、专业性(针对本校的专业设置来组织藏书)、应用性(具有实践应用的特点)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资源体系,是摆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笔者认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特征为:学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专业设置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建设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课程设置应建立符合岗位群需要的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重视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积极推行定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应注重“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在学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这些特征无疑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从导向、原则到具体对策等都将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2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后,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现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工作经历的有机结合,以往的各类理论学习用书,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需求,他们对各类实验、实训、等级考试、技能鉴定方面的参考书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就给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应加入学院工学结合委员会,介入工学结合人才培训模式的全过程,为工学结合培训方案的制定、工学结合合作单位以及工学结合方式的实现提供文献资源保障。

3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所谓文献资源建设,是指高等学校图书馆围绕本校的办学模式、办学方向、专业设置以及师生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纸质文献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藏书体系的全过程。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多由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来,其馆藏大部分是中专时期的馆藏文献,或者是几所中专图书馆藏书的组合,尽管近年来各院校为了评估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进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但相对于迅猛发展的办学规模、学科专业的不断增加以及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仍然滞后于高职院校整体发展的需要,未能彰显职教特色,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3.1馆藏文献配置不合理,结构失衡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由中专、职高升格而来的职业院校图书馆,其原有基础主要是中专时期的纸质图书和期刊,其多数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近些年来随着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馆纷纷购买了部分电子资源,笔者前不久对四川省3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类型及其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近60%的院校图书馆只有中文图书和期刊(含部分电子资源),只有30%的院校拥有少量的外文文献和音像资料,很少有院校对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挖掘、开发从而成为本馆的信息资源。另外,近年来,为了满足评估对量的要求,加上受经费的制约,不少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电子图书,用于满足生均馆藏册数的达标,有的馆电子图书与纸质图书入藏量相近,有的甚至持平,这显然是不切合目前高职院校读者的实际需要的。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文献配置不合理,结构失衡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3.2文献购置经费短缺及经费不稳定问题突出

文献购置经费短缺可以说是图书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高校图书馆年生均购书(纸质)不得低于3册,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多数图书馆均不达标,经调查四川省30所高职院校图书馆近三年的购书经费和册数,三年均能达标的只有11所,约占37%,年纸质购书经费在50万元以下的有14所,占47%,其中8所院校每年的纸质购书经费不足20万,所以高职院校图书馆多年来一直面临经费不足的压力,没有经费的保障,文献资源的建设和保障就无从谈起。另外,经费不稳定的因素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普遍存在评估当年突击购买,评估过后经费骤减,从而导致“因缺就减,因钱购书”,文献购置的计划性往往流失于经费投入的随意性。

3.3以“评估指标”为建设准则,重数量,轻质量,馆藏文献未能彰显职教特色。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承受着基本建设与内涵建设的巨大压力。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年年扩招,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科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但办学资源又明显不足。而“评估指标”又对高校图书馆有生均藏书册数的硬性要求,这就使得一些图书馆为了馆藏图书达标,用学校下拨的经费购买大量对教学和科研毫无用处的特价书,(四川省高职院校图书馆100%的购买过特价书,区别只是购买的多少而已,个别馆还不得不依靠加大复本量来完成采购任务,特价书的册数占到了纸质馆藏的50%,甚至更多),这就势必造成馆藏文献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下降。

4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输送专业人才,因此,既要具有大学层次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个目标决定了它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的独特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读者需求的独特性便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有其独特定位和鲜明特色。从文献资源建设的导向原则到具体措施都要充分体现职教特色,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形成具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征的馆藏文献体系。

4.1制定战略发展视野下的中长期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是形成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所需的基本纲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思想、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制定能体现学院办学特色的馆藏体系的中长期文献资源建设规划,避免文献资源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

(1)以学院的发展规划为指导

高职院校一般都会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行业背景、办学资源以及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等因素制定符合学院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而明确学院的发展规模、办学特色、专业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馆藏资源是图书馆服务教学、服务科研的物质基础,文献资源建设与学院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因此,制定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应以学院发展规划为指导,方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而形成的馆藏体系才能具有学院专业特色,适应学院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2)把握和遵循反映职教特色的文献资源建设基本导向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有其明确的文献资源建设导向和原则,一般说来主要包括:思想性,即要确保各类文献资源思想健康、内容健康;实践应用性,这是反映职业教育的重要特性,即要注意收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相关文献;特色性,即要紧紧围绕学院专业设置、课程结构、重点专业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构建馆藏;经济性,即既要节约经费,又要充分合理高效的利用经费;多元互补性,即要注意印刷型、电子型、网络型文献资源的相互补充;前沿时效性,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实践的,就应注意收集前沿的科技信息,关注相关的最新进展和评价标准,这是科技信息时代向高职院校图书馆提出的要求。

(3)分析和掌握职业院校读者的信息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便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的特征和属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文献资源建设有规定,但那只是宏观的,读者需求才是微观的,具体的。图书馆应开展读者信息需求调查,分析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阅读倾向等,本着“书是买来用的”的原则去制定满足学院各类读者群需求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4.2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训模式配置合理的文献资源比例,确保各类资源优势互补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切忌追求“大而全”,而是要合理配置各类文献资源,确保各类资源优势互补,从而达到优质高效。

4.3构建校企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决定其无论是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和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图书馆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辐射企业或服务行业,以系、部为纽带,积极与相关企业、行业建立联系,一方面承接企业、行业生产、科研课题的查新、文献代查代检服务,另一方面搜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校企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开通校企合作通道。

参考文献:

[1]李燮慧,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图书馆管理论坛,2007(30):253

第11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管理模式 继续教育 图书馆 信息资源

1 农业学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临夏州一个多民族的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严酷,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临夏州农业学校是1987年5月经省教育厅牌子批准正式成立的,1988年首次招生,学校占35亩,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有教学楼,男女生住宿楼,办公楼,清正餐厅。大众餐厅。另租赁牛奶厂饲料地20亩作为思想实习农场。图书室是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教育性很强的机构图书馆是每所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因此,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是服务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观念,农业学校图书馆仍停留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层面,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以几方面: 管理人员很少有外出学习业务的机会,与外界隔绝,好象图书馆的责任就是藏好书不减少就行,整个图书馆缺少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现有的藏书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种现象在应该是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的今天,已经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包括(1)设备落后。学校图书馆未能建立数据库,对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现有的硬件设施逐渐老化。(2)馆藏书刊不足,信息滞后。由于经费缺等原因馆藏书刊得不到更新和有效的补充,造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匮乏和滞后。(3)馆员素质和工作能力不高。由于图书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馆员学历、职称工作能力、专业水平需要进步提高,未能有的开展工作,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管理了工作人员。普通存在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4)利用率不高,由于部分教师和学生更侧重操作技能的学习和练习,忽视了图书馆的教育和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作用对图书馆利用率不高。(5)管理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6)服务形式的单一性。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服务方式。图书馆所有的工作以图书馆的馆藏为中心而展开,以有限有形的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传递为主要内容,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等较低层次的服务。(7)服务工作的封闭性。由于农业学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短,外部联系少,逐渐形成自我封闭的内向型服务模式所有的大多局限在图书馆之内。(8)服务对象的固定性。(9)图书室多年未更新新书,现有的图书已破太陈旧,已不能达到学生的需求,专业书籍如: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现代农艺、农学专业等已跟现在的课程接不上轨,借阅者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图书,翻翻书转身就走,没有借阅者图书室是个空架子,学生和教师的借阅量逐年下降。(10)网络的出现学生和教师在网上查找文献资料和信息的更多。(11)多年来从不进行图书剔旧工作,图书室内充斥大量破旧过时的旧书,无人问津。(12)图书室往往成为遗忘的角落,图书管理人员很少外出学习的机会,图书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操纵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如果不学习赶不上时代的需求。

2 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方向

2.1 更新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首先要改变以收藏文献种册数为衡量图书馆规模,强化服务意识。馆员才能从陈旧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图书馆才能逐步形成新的管理机制。为读者提供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各种图书资料,藏书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特色,收藏基础性、专业性和综合性书籍,同时收藏书刊要思想性、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统一的原则,选择新科技、新方法、新思想、新思维的专业书籍,使图书馆藏书更科学、更合理。减少读者查找信息的盲目性,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2 建立馆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图书馆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装备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带有特色,富有个性。图书馆要打破陈旧,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订出具体详细的馆内培训计划,设专门的监督检查人员,督促每个馆员达到要求和目标。强化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思想意识,使馆员清晰地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势在必行,从而主动利用自学,培训,专题辅导,进修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秀兰.中学图书管的读者服务工作.图书管杂志,1989.

[2]刘荣琴.充分发挥工会图书馆工作.图书馆杂志,1997.

[3]王春天.中学图书馆工作者的建议.

[4]黄守忠.论21世纪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1998(1).

第1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人才 民办院校 图书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连续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就业竞争变得日趋严峻和激烈,要想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顺利地就业并在将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势在必行。因此,注重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将信息素质培养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增强他们的就业选择、知识迁移和岗位转换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且充满挑战的未来社会。

一、民办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1、信息意识不强

民办院校大学生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于课堂,其中大部分学生平时只忙于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缺乏信息敏感性。除了写论文,民办院校的学生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课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缺乏利用图书馆资源以及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知识和有效信息的意识。

2、信息能力有限

信息素质的核心内容是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四个方面。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民办院校大学生虽对信息资源有一定认识,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还不高,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当前自己可以使用哪些信息源,对自己所学专业学术资源缺乏了解,不能有效地表达检索需求,不会运用相关的检索技巧和方法。

3、信息道德薄弱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给民办院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改变,但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在使人们快速高效地获得大量信息、带来新的行为理念的同时,也带来诸多信息道德问题。

二、民办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途径

1、规划信息素质教育方案,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

当前由于我国各民办院校院校起点不一,所具备的软硬件环境有所差别,所以在针对本校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时,要立足于本校固有特点,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并结合自身所招收学生的专业特点,制订民办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素质培养计划,并和专业知识培养一起写进专业培养计划书中,在计划中要强调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能力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这三个方面。应充分考虑信息素质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本着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根据信息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来构建民办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但要合理选择相关课程,组织专业人员讨论完善每门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安排,还要制定出配套的教学大纲,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样才能积极地推动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2、深化信息素质教学改革,促进信息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与实际科研创新活动相脱节,达不到理想的信息素质教育效果,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证明, 信息素质教育只有和实用的需要结合起来, 在使用的过程中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民办院校院校必须将基础学科的教育、信息素质的教育和专业课程全面整合, 将信息素质教育渗透进整个课程教学中去。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多组织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和论文练习等方式, 并提供与专业教学有关的数据库及期刊,以实际案例为对象,引导民办大学生检索相关资料,训练其结合实际问题查找、选择、评价和利用各类信息,使民办院校大学生学会用信息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问题,并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各种问题。通过这样的应用性信息素质教育,不但培养了民办院校大学生对专业文献的检索、组织、利用等信息处理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其信息研究和创造能力,为民办院校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方法。

3、加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图书馆作为民办院校院校的知识宝库,是收集和传播新知识、新信息的中心。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这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前提,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学科研和民办院校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调整藏书结构,在保证重点学科的专业书刊收藏的同时,对学术价值、欣赏价值较高的文献进行合理选购;二是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购力度,使文献从内容到形式多元化,满足大学生对文献的各种需要;三是购置大量的计算机,为民办院校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工具和信息导航的保障,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加快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电子出版物、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以便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为民办院校大学生提供信息服务,让民办院校大学生在信息获取活动中接受锻炼,不断提高信息素质。

三、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优势

1、丰富的馆藏是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物质基础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提供知识、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知识,每天都有新的信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面临教育职能的新形势,图书馆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其所需的各种知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在这个“第二课堂”里通过阅读和借阅,可以得到大量信息,了解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知识。

2、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是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客观因素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指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所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它贯穿于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全过程,其特有的教育地位是无法替代的。事实上,课堂教学实行的是共性教育,而图书馆实行的是个性教育。在课堂上是以教师教学为主,而在图书馆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它抛开了僵硬的形式和纪律约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爱好和时间,自由地选择书刊阅读,这大大加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四、发挥民办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主动参与课程改革,及时调整藏书结构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教育职能充分发挥的物质基础,图书馆文献收藏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其教育职能就越强。采购人员应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的改革,使馆藏文献针对和配合教学改革,馆藏建设除加强基础学科外,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补充课堂教学,提高个人修养,订购书刊也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加强读者教育工作

学生虽然对图书馆比较重视,但一大部分学生在利用图书文献方面,存在严重欠缺,甚至不会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因此,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作为图书馆履行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图书馆可以通过一些专题教育活动、读书报告、新书推荐和开设检索课程等等对学生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

3、强化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优秀的图书馆员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宝贵财富。一个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其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文化修养、熟练的专业技能、文明的言行举止,对读者无疑是一种榜样、一种吸引。图书馆领导应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给他们创造机会;而馆员自身也要不断学习,通过培训的形式提高专业知识,另外还要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的知识,确保高质量的为读者服务。

4、提高教师的图书馆意识

所谓图书馆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个人或社会对图书馆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充分利用图书馆功能的自学意识,是进行研究的探究意识,是学会学习的意识。学生对图书馆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换句话说,教师的图书馆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图书馆的态度。因此,提高教师的图书馆意识至关重要。因为再好的教师也无法取代图书馆的作用,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和一些获取知识的方法,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则取决于学生自身利用课堂提供的方法和线索去检索、阅读和分析图书信息。教师的工作中心将转到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

图书馆只要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利用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就能够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工作者应意识到自己所在岗位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应积极、主动地肩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孙建军,成颖,张玲玲.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J].情报学报.2003,22 (2): 251.

[2]王长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际职教论坛上的讲话 [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