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7 12:54: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元教学实施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监控技术 项目式教学法 应用设计
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发展前景。因此,高校要能够根据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的要求、社会对计算机监控技术人才的需要,开创适合信息时代需求的计算机监控技术教学模式,以此来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项目式教学法基本内涵
项目式教学法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项目式教学法是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一个实际问题,设计出一个教学项目。也就是先设计一个整体教学方案,再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体教学方案进行分解,设计出子项目,整个课程的每个单元内容都与子项目密切联系,子项目之间也存在联系,最终构成一个整体。在项目式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需要从多种途径收集信息资料,最终找到教学项目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注意点
项目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思维,能够改善以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质量欠佳的现象。项目式教学法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范围也比较广泛,这就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含量及专业技术的深度提出了要求,对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挑战。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式教学法只适应与小班化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的重要因素。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其次,项目式教学法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难度,也缺乏可行性。项目式教学法比较适用于那些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三、计算机监控课程中项目式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计算机监控课程的培养目标。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根据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的特点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及技能性的特征,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监控技术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素养高、操作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需要对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主要有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VB与C语言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应用、虚拟串口的使用、通信协议的设计、数据库系统等专业平台课的内容。教师要能够以将各单元的知识模块与教学设计项目相结合
(二)教学过程的项目化设计
首先,教师需要将整体教学项目及子项目下达给学生,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该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及该单元模块的学习目标。在计算机监控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以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为最终目标,各单元的知识模块需要为目标的实现而服务,设计对应的子项目。
其次,教师要能够做好知识点的引导工作。教师在计算机监控课堂教学中,要能够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掌握项目设计中所使用到的知识点,对于知识点中的难点与重点,更要提高重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知识点的讲解工作与传统的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有着明显的区别。传统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主要以课本教材为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记忆知识点。而项目式教学法中的知识点讲解是与项目设计相结合的,知识点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最终项目设计。教师要能够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因为在项目设计阶段,学生在面对同一个项目设计时,采取的方案不一定相同,教师要能够根据各小组的设计方案来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教师要能够组织学生做好分工。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最终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分组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兴趣爱好来进行合理的分工,并制定出最终的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实施项目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对分工与实施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在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给予指导与帮助,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要能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地评价,做好经验总结工作。学习评价主要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及教师评价这三个部分组成。教师可以将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项目实施方案、实施结果、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等作为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全面。在评价结束之后,教师与学生要能够做好项目实施的经验总结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能够学会反思自己的过失、认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收获,相互提出改进意见,最终整理成项目总结报告,由教师查阅后整理归档。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监控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法,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3,4]。我们为了更好地开展项目化教学,一线教师深入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根据岗位及工作任务进行岗位能力与职业要求分析,从而确定《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实践与课程考核均是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实现的。
一、教学方法
(1)教学场景设计:课程设置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分析测试中心,教师担任测试中心主任,学生的角色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是资料员、化验员和项目组组长。学生以每4~5人成立一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均负责测试中心的分析检测项目。
(2)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教师通过问题引入,启发项目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工作方案并完成任务。
二、项目的选择与优化
选择确定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上半学期项目化教学共选择了五个项目,这些项目是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确定的。五个项目的安排顺序是理论由浅入深,难度逐渐加大,综合性逐渐增强。既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突出了技能培养,让学生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实现课程内容中所提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掌握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单元的设计
我们以一个项目的一个子任务完成作为一个单元。教师的备课都是以单元形式进行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客观上也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这种单元教学的设计要点是:
(1)将课程内容按照实施时间划分为单元。确定每单元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2)设计能力的训练过程,确定演示、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
(3)设计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践等过程。
(4)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四、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实例
本次课标题 目视比色法测定水中的铬
教学
目的 掌握目视比色法的基本原理;掌握二苯碳酰二肼的显色条件;会熟练使用比色管。
教学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所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既是前期理论课的延续,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选择应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组成各种检测系统的能力和各种测试模块电路的设计制作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的重要部分。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主要有《工程制图》《电子电路基础》《电子线路CAD》《应用数学基础》等。
二、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1能力目标
(1)能够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检查各种传感器性能,判别其好坏;
(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
(4)能够设计一般电子检测产品;
(5)能够正确维护常用电子检测设备。
1.2知识目标
(1)掌握测量及误差理论等知识,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基本知识,电桥测量电路的基本特性;
(2)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理解它们的工作过程,掌握它们的各种应用场合和方法;
(3)掌握信号处理及抗干扰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典型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清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特性。
1.3职业目标
(1)能独立学习、工作,掌握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
(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2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选择,采取项目教学结合虚拟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培养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人员。教学内容包括产品开发市场调研、产品电子线路设计制作、工艺文档编制、质量检验等,通过项目执行使学生了解项目从调研到成品检验的全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表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
工作过程
课程内容模块
子模块
课时
市场调研
传感器常识
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情况
4
电子线路设计制作
传感器选用模块
电阻传感器及其应用
4
电容传感器及其应用
4
电感传感器及其应用
6
热电偶传感器及其应用
6
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4
霍尔传感器及其应用
4
压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4
超声波传感器及其应用
4
工艺文档编制及产品质量检验
检测系统集成模块
信号处理与抗干扰技术
4
传感器网络的组成与应用
4
简易电子秤系统的设计
10
小组答辩
2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学期初,将学生分成四至六名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分配在编号固定的传感器实验台上,上课在传感器实验室进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常用传感器选型应用训练和典型检测系统集成与使用维护训练等10个项目。前9个项目属于传感器选用能力培养训练方面,每次按不同检测要求的需要合理选择所需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完成检测要求,最后1个项目为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检测系统的理论设计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安排见表2所示:
表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能力训练项目
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
传感器应用
拟实现的
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可展示)
1
常用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训练
1.1 电阻应变片的选型与电子称的系统分析
能够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理的电阻应变片型号,进行性能测试,并组成相应的测量电路
测量误差理论、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变片的型号组成、粘贴工艺技术
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标准砝码
应变测量电路的测量结果与标称值的误差情况,说明测量精度
1.2 电容式传感器的选型及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分析
能够根据被测物的理化特性正确选择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并组成合理的测量电路
物位测量原理、物位传感器的类型、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
能够用电容传感器测位移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
1.3 电感式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用合理的电感式传感器并组成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电路
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型号组成、应用场合
教师讲解传感器原理和型号组成后,提出控制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组成控制电路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
1.4 热电偶的分析
能够根据测温环境要求选择恰当的热电偶,并组成温度测量电路
热电偶工作原理、类型与型号、温度测量电路
教师提出测量温要求,指定用热电偶进行测量,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理型号的热电偶并组成测量电路进行测量
实际测温效果,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测温仪表,并对温度测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5 光电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合理选择光电传感器的类型与型号,组成所需测量电路进行测量或控制
光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常用类型及其型号构成与基本应用
提出测量或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光电传感器型号,在实验室构建测量电路完成转速、振动的参数测量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调查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1.6 霍尔元件的分析
能够根据测量要求,结合霍尔元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并能够熟悉多种应用方法
霍尔元件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典型应用
明确测量要求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型号,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转速测量效果
1.7 压电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和恰当的测量方法实现测量目的,达到测量要求
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
老师明确测量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压力测量效果,调查压力测量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1.8 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了解这些传感器的类型与维护常识
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构成与适用场合
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情况调查作业
超声波传感器应用的调查报告
2
综合设计训练项目
简易电子秤系统的设计
能够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自己组装一台简易的电子秤系统,通过调试能测出砝码、手机等物品的质量。
电阻应变片的原理及粘贴技术,全桥电路的分析计算。
布置该设计的各项要求,上网查找所需技术资料,本组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系统的设计
完成系统的理论设计,会对系统进行参数调试,正确设定系统的参数
4、教学方法
4.1采用任务驱动法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内容要求,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具体任务,根据每个工作任务实施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法出发,培养学生在设计和实践中发现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2采用动画演示法
采用flash动画演示,可以把传感器在现场中的应用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到压电传感器测量动态力时,可以模拟机床震动的测量;电涡流传感器探测金属时,模拟安检门的检测过程
4.3采用案例分析法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讲到相关传感器时引入这些应用可以增强学生业余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创造的灵感比如:在讲到涡流传感器的原理涡流效应时可以引入电磁炉的怎样加热,探雷器怎样扫雷的案例
三、课程单元设计
绪论
知识目标:
1.掌握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情况。
2.传感器分类及型号表达方法,测量误差类型及处理。
能力目标:
能够用传感器知识正确识别常用传感器的类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其在所学专业中的地位,使同学们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对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与地位
三.要求
1.学生要理论结合实际去学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 采用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二. 教学步骤
1.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电饭煲饭烧好后可以自动切断电源?可以通过给出实物图片、电路等帮助学生思考。如有人能讲清楚,可让学生来讲解,再组织讨论,最后点明传感器在自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其在所学专业中的地位,使同学们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2.教师讲解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让学生举一反三
可先向学生提问,如何测量电路中某点的电位、电流等基本电路参数,让学生考虑几分钟,再由学生解答,老师对解答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引出测量误差、传感、检测技术、测量电路等概念。
让学生用万用表、电桥等仪器来测量相应参数,结合仪器实物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们的操作技能。
在测量过程中讲解传感器在测量中的作用及其定义,传感器的类型和形式表示。
在得到测量数据后,分别讲解测量误差的定义、类型及其在测量中的重要作用,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提问学生检测系统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回答情况结合所用仪表讲解检测系统的组成及检测技术的概念。
3.小结:
第一次课主要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一大致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布置一些课后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到有关传感器、自动检测专业网站或专门论坛,查找一下电动自行车是如何调速的,并找一下看,有哪些测量速度的传感器,各有何不同?并形成书面作业。以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后感:主要记录结果的评价。教 案 用纸
项目一 电阻应变片的选型与电子称的系统分析
知识目标:
1.测量误差理论、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变片的型号组成、 粘贴工艺技术;
2.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烙铁、钳子、起子等工具和标准砝码的正确使用。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理的电阻应变片型号,进行性能测试,并组成相应的测量电路对标准量进行检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阻应变效应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
二、电阻应变片及检测线路—桥路。
三、检测线路的零点补偿和温度补偿。
四。、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在传感器实验实训室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提问和案例教学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 采用的教学法:提问和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二.具体实施方案:
1.教师提出问题
1)超市电子称、汽车衡如何称重?让学生去想象,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2)什么是电阻应变效应?
3)怎样将电阻的变化转为电压信号?
2.教师讲解案例
1)电子称的组成及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称;
2)汽车衡的组成及与电子称的区别;
3.教师出具电子称电路系统图并引导学生识图。
4.提出任务
让学生用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烙铁、钳子、起子等工具和标准砝码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称。
三.效果的检查:
1.学生谈学习后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提问学生。
4.教师答疑。
四.教师总结
1.内容总结;
2.存在问题;
3.注意事项;
五.效果评价
1.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2.学生集体总结.评价;
3.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参与度和结果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二电感式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电感式接近开关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型号组成、应用场合
技能目标:
1. 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用合理的电感式接近开关,并组成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电路
2. 能够用电感式接近开关组成工作台控制电路,会正确应用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正确用电感式传感器进行控制或测量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的原理及灵敏度的分析
三、差动式变间隙自感传感器的优点
四、螺杆式自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五、检测线路-变压器式电桥以及相敏检波电路
六、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七、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八、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及其金属表面温度的测量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电感式接近开关的控制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用电感式接近开关组成工作台控制电路
2.教师讲授:
1)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线路-变压器式电桥以及相敏检波电路;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三电容式传感器的选型及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分析
知识目标:
1.物位测量原理、物位传感器的类型、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
2.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表示方法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
1. 能够正确选用差动电容传感器组成测量电路
2. 在教师指导下用电容传感器设计制作物位测量电路,进行位移的测定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三种形式及灵敏度分析
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分析
四、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及特点
五、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压力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用电容传感器设计制作物位测量电路,进行位移的测定
2.教师讲授: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分析;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及特点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四压电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
2.压力测量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和恰当的测量方法实现测量目的,达到测量要求
2.老师明确测量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压电效应的定义
二、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分析--
石英晶体的三轴/石英晶片的的获得
三、其他压电材料的介绍
四、压电元件的串、并联
五、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电荷源和电压源
六、压电传感器测量线路的作用
七、电压放大器线路分析
八、电荷放大器的线路分析
九、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态力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2.教师讲授:
1)压电效应的定义;压电元件的串、并联;压电传感器测量线路的作用;电压放大器线路分析;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态力
2)压电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五光电器件的选用
知识目标:
1.光电效应及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常用光电器件的测量电路
技能目标:
1. 能够识别各种光电传感器的型号,会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光电传感器的规格
2. 教师提出检测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理的光电器件在实验台上进行操作,获得测量数据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
a)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b)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c)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
二、光电元件的特性:光谱特性;光电特性;温度特性等。
三、光电传感器—模拟式与数字式
四、光导纤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五、激光的本质、性质及其特点引入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六、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合理的光电器件在实验台上进行操作,获得测量数据
2.教师讲授:
1)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光电元件的特性;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光电器件的选用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六霍尔元件的正确选择
知识目标:
1.霍尔元件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典型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测量要求,结合霍尔元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并能够熟悉多种应用方法
2.明确测量要求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型号,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霍尔效应
二、为什么导体和绝缘体不适合制作霍尔元件
三、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方法
四、零位特性及补偿
五、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霍尔传感器测速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合适型号的霍尔传感器,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2.教师讲授:
1)霍尔效应;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方法;零位特性及补偿;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2)霍尔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七 温度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温度电阻的性能特点,型号组成,温度控制的工业应用情况
2.掌握温度电阻的原理和温度信号调理电路的类型
3.结合温度控制和测量讲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目前常用的产品
技能目标:
能根据温度控制要求选择合理的温度传感器,设计出温度控制电路,并进行实物制作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介绍热电效应(接触电势、温差电势)
二、热电偶的四定律及其实用价值
三、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分度表
四、热电偶的测温线路
五、热电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补偿及补偿方法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热电偶测温的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设计一个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源的温度计
2.教师讲授: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分度表;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八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知识目标:
1.红外线、激光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构成与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
1.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了解这些传感器的类型与维护常识
2.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有关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情况调查作业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的发生、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二、超声波的接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超声波传感器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超声波报警器的设计制作
2.教师讲授:
1)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的发生、超声波的传播特性;超声波的接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四、考核方案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的特点和课程整体设计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检查,重在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考核分按照“3:3:4”的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训完成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此项为30分。具体分配如下:到课率15分,课堂表现5分,作业完成情况10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展技能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库区安置区移民群众的职业能力,帮助移民群众创业就业、增产增收,促进和谐稳定。
第二条技能培训分为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六种类型。
第三条技能培训工作采取鼓励移民群众参与自主培训和集中组织培训两种形式。移民自主培训补助政策由县财政局负责会同县移民局共同制定,报政府批准实施。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集中培训管理。
第四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坚持与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移民部门综合主管,行业部门归口负责,培训机构承训,培训资金各记其帐管理工作体制。
第五条移民局为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实施规划项目库和年度计划,下达年度培训计划任务,对技能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县财政局为技能培训资金使用监管单位;
县农业局为全县蔬菜、药材等种植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农机局为全县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责任单位
县畜牧局为全县畜牧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特产局为全县柑桔、茶叶培训责任单位;
县林业局为全县核桃、食用菌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为全县电子商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为全县旅游服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为全县创业培训责任单位;
各企业或相关用人单位为岗位技能提升和就业技能培训责任单位。
鼓励创新培训种类,根据移民群众实际需要,有培训意愿单位可向移民部门申请,移民部门根据年度资金计划进行安排。
第二章技能培训范围、对象、内容及标准
第六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范围和对象为库区移民群众。
第七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类型、标准及要求:
(一)创业培训。主要是通过电商等新型创业形式培训,帮助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创业意愿的对象掌握创业知识,成功创业或做大做强企业。培训对象年龄在20至50岁。创业培训补助标准30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创业培训可结合小微企业帮扶政策进行。
(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提高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技能,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培训对象年龄18至64岁。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随农事季节安排,分次进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方式,培训地点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为主。
(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是帮助农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培训对象掌握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库区安置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带头人。培训对象18至55岁。培训补助标准1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90学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可采取参观学习、理论讲授和实作训练相结合方式进行。
(四)致富带头人培训。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营头脑和经济基础的培训对象通过发展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等成为专业大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培训对象20至50岁。致富带头人培训补助标准1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可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实际需要开展培训。
(五)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帮助已在企业就业的移民群众,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和适应转岗就业的要求,主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培训对象18至55岁。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助标准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理论提升和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实践。
(六)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掌握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实现上岗就业。培训对象18至55岁。就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500元至3000元/人(详见附件《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参照表》,未列入表内的专业可参照相近专业分类确定)。就业技能培训主要采取定单培训和“招工与招生结合培训”的方式进行,订单培训是指培训机构先落实企业用工需求定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培训;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培训,是指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就在该企业就业。
第八条培训工作坚持群众自愿,贫困对象优先原则。各培训责任单位应以市场需求、群众期盼、简明适用为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为宗旨,充分结合我县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等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创新培训种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第三章培训组织实施
第九条年度计划申报。根据省局计划申报时间要求,移民局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编制申报年度培训计划。
第十条年度计划下达。根据省移民局下达的年度计划任务,县移民局会同县财政局将计划任务分别下达到培训责任单位。
第十一条确定培训承训机构。各责任单位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对自愿申请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将计划任务合理分解下达到各承训机构,并与各承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培训的专业、人数、资金、时间、地点、质量、就业要求等。
第十二条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各培训机构根据下达的计划任务和培训专业类型要求,编制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基本内容包括:培训类型、培训专业、培训对象名单、培训地点(有实训要求的要明确实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培训教材、培训教师资质、组织形式、预期效果、考试颁证,就业途径等。
第十三条方案审核。培训机构将编制的培训实施方案报送培训责任单位,由培训责任单位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方案审查同意后,培训机构方可组织开班。
第十四条组织实施。培训方案审核通过后,培训机构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开班和实施培训。
第十五条培训考核。培训班结束时,应对培训学员所学技能进行考试考核(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除外)。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原则上应使参训学员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应获得农业主管部门新型农民认定证书,创业培训应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创业培训证书。相关部门没有培训专业证书的,由培训机构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第十六条组织验收。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组织自验,进行查漏补缺,自验合格后,按要求整理好培训资料,申请培训责任单位进行验收,培训责任单位应组织验收组按照合同、实施方案对培训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办法采取查阅资料、电话抽查、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资金拔付。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将培训资料整理分别报送县移民局和县财政局各一套,申请县财政局将补助资金直拔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第四章培训工作管理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管理。各主管单位应根据培训任务需要,会同财政、人社、农业、教育等部门,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年度培训项目任务。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包括优势大中型企业、中高职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就业培训中心等。各责任单位通过竞争性比选将培训机构确定后,应将培训机构情况报送县移民局上报省移民局备案。
第十九条实施监督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应加强培训过程监督管理,安排专人对培训工作进行现场监管。核对参训人员,掌握培训进度,考核学员培训质量和效果,并将检查和抽查情况进行记录。
第二十条档案资料管理。培训档案资料由培训机构负责以培训班次为单元进行整理,建立培训台帐,并按要求完成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录入。培训档案共分三个部分:
综合档案。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合同、培训实施方案、教材、学员花名册、学员培训期间考勤表、培训实施责任单位监管记录、考试考卷、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学员技能考核成绩,学员颁证情况、学员就业情况、培训总结、以及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照片和声像档案等。
个人档案(见附表:培训对象参与培训档案表样)。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姓名、姓别、年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及家庭成员信息和从业情况;身份证复印件、职业技能证书或培训证书复印件,就业协议复印件。学员对培训工作评价意见,由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类型培训班要求,负责将培训内容、培训学时、纪律要求统一印制,开班时统一发放给学员,培训结束,培训学员对参与培训情况进行认定,对承训机构的培训过程、教学质量、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签属意见后统一交培训机构,存入个人档案。
验收档案。包括培训机构自验情况、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情况。
第二十一条培训资金管理。县财政局为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的监督管理单位。负责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
(一)培训资金由财政局直达培训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二)培训资金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使用,严格执行《兴山县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以培训班次为单元建立专业台账,实行专帐核算与管理,严禁与其它培训资金混合建帐。
(三)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支出,即培训教材费(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和声像教材等方面支出),教师聘请费(授课教师的课时费、交通费、食宿费等方面的支出),参训学员费(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教材、考试考核等方面的支出),以及用于技能培训所发生的招生、场租、宣传、资料印刷、在线学习、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四)培训机构应自觉接受上级及同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严禁培训机构以任何方式弄虚做假,套取培训专项资金,对弄虚做假,套取培训资金的,一律取消培训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培训计划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按批准的计划任务,将培训对象确定到人,实施精准培训,不得随意调整和扩大实施范围、改变培训内容和突破计划人数,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程序申报审批。
第二十三条组织实施管理。各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培训方案组织实施,讲究培训信用,确保培训课时和培训质量,承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培训项目转包给其它培训机构或个人,严禁擅自减少培训课时或更换授课教师,降低培训质量。
关键词:项目驱动法;塑料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能力
1概述
《塑料模具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重点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培养模具行业设计、生产、管理等职业岗位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分开进行,导致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教学内容,设计模具时无从下手,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问题如下:1.1塑料模具设计课程中模具的外形结构和开合模动作原理都较为复杂,必须借助先进的教学演示手段,课堂中多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形象地表达模具的动作和结构。但模具属于精密复杂设备,而动画往往简化了模具结构,使得理论教学与实际不符,学生对模具的认识不全面。再者过多模具图、动画、文字信息的展示,容易造成满堂灌的教学现象,未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让学生感觉模具设计原理枯燥,内容琐碎,复杂难记,教学效果欠佳。1.2塑料模具设计教学知识点多,包括塑料材料的选取、塑料件工艺结构设计、分型面设计,型腔数目的确定、模具成型零件设计、浇注系统设计、导向机构设计、推出机构设计、冷却机构设计等。学生难以看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往往学了后面,忘记前面,不能温故而知新,最终接受的仅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缺乏系统性。1.3教学考核方式是试卷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的考察方式。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出勤、作业和课上提问,主要是基于课本内容的考察,加大了学生对书本的依赖性,难以检查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难以提高学生对模具岗位的适应能力,对今后的就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未来社会对模具行业人才的要求,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2]
2项目驱动教学法简介
项目驱动法是指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法的主要特点在于课程教学始终围绕着项目进行,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具体说,项目驱动法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式教学强调以教案为重点过渡到以完成项目为重点,选取一个典型的项目作为总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按知识点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具体子任务,把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融入到总任务的各个阶段,使教材中各章节的零散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塑料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实施
3.1确定项目主题。要根据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来确定学习领域的主题学习单元。课程项目的设计要贴近企业,要依据模具设计的典型工作流程,提高项目实践性和针对性,又要贴近学校的实际条件,具有可操作性。首先确定能够达到课程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大项目,然后再逐步分解,分解成若干容易操作实施的小项目,小项目通常仅涉及一个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制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实施。[3]本课程确定总项目为“冰箱调温旋钮注塑模具设计”,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各单元知识点将项目内容分解如表1。3.2项目活动的展开阶段。首先成立项目小组,组长负责编写小组项目计划书,分配工作任务。然后制定项目方案,小组成员通过阅读教材或参考书目自学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每个人设计一个方案,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最终决策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之后对实施方案进行任务分解,每个人按照承担的项目任务工作。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自行检查,核对。3.3项目活动的展示与评价阶段。项目完成后,每组都要进行答辩,可以用PPT、CAD图纸、手绘图纸、自制模具等多种方式展示项目成果。项目教学的评价主要看项目工作的完成质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学习小组评价内容侧重于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态度,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合作精神。自我评价以口述或写书面心得的方式,叙述参与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取成功的思路,采用的方法,收获的结论,目的是初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其中教师评价占最大比重,以上三部分加权求和后作为本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4项目驱动教学法效果分析
首先,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和考核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师仅仅是引导入门,要想解决项目问题,学生必须对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所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其次,通过自行设计和现场操作,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再者,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总之,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保证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
作者:李 昕 王泽河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妍.“塑料模具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4,(294):90-91.
一、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背景
化工原理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观点及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目前,很多高校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教学过程中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9]然而,综合设计性实验在整个实验项目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我校化工原理实验中除精馏实验属于设计性实验之外,其他实验项目仍然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都是采取教师先讲授实验原理,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以致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学生甚至刚做完实验就一问三不知,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本校实验室条件,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初步探索了该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模式。所谓项目化教学设计模式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工程实践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融合多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项目的构建。项目的构建并不是将原有的实验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应以教学内容与工业生产实际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将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个项目中予以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本课程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化工原理实验的各个项目对应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精馏、吸收、过滤、干燥等单元操作,其中过滤和干燥技术在化工、食品、制药等生产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干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它不仅受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物料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板框过滤和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将这两个实验项目进行组合,将板框过滤实验中的产品作为流化床干燥实验的原料,以“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为项目载体,将过滤与干燥这两个单元操作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起,把化工原理课程乃至化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该项目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分析项目项目分析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并思考如何完成项目,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得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再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把总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填写项目分析表。“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就是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高湿高黏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过滤到干燥的全部流程。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板框过滤实验中得到的碳酸镁滤饼,都是在实验结束后直接倒掉,这不仅造成了原料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我校实验室虽然购买了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但对学生尚未开设这一实验项目,致使该实验装置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因此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空置的实验设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工程意识。
(三)制订方案传统的“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及操作方法,测定恒压过滤方程式中的过滤常数,验证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除了完成传统实验内容之外,还对实验内容做了进一步地扩充。譬如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研究“气流速度、空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此任务又可以分解成以下子任务:1.测量在相同工况不同物料量的情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2.当风温、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速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3.当风速、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温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订出可行的实验以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实施方案“项目化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本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项目方案和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师不再像传统实验教学中以讲授、灌输知识为主,而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当学生遇到问题,感觉有困难的时候,才对其进行个别的、启发式的指导。
(五)检查评估学结与效果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素质、能力、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完成过程之中。项目完成后,各组首先展示各自的实验报告,对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然后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各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做出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得以展现能力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项目设置的任务,自己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方案,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对化工生产中的单元操作有了切身的理解,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第三,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和其他成员相互合作,由此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另外,完成项目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以及辩证看待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往往都是预料不到的,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那样才能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作者:赵朝晖 单位: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一、背景与意义
1.一所学校
(1)“一个学校,一个时代”的办学目标。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是北京市第一所尝试实施理事会制度的公立学校。学校成立的第一天,北京教育学院就为学校制订了办学目标:一个学校,一个时代。要让学校成为一所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走向未来的学校;要立足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持续地发展;要构建高效、特色、完善的“三元全息课程”体系。
(2)教师队伍基本现状。学校教师有研究生学历的占全体教职工的38%,有本科学历的占全体教职工的56%;45岁以上的教师占全体教职工的12%,35~45岁的占全体教职工的26%。
2.一部丛书
2012年12月,《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第一次出版印刷;2013年9月,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师队伍培养目标,参照丛书,学校制订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实施方案》。这套丛书里不但有“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还根据不同学科分别给出了“具体的业务指导建议”,为学校的教师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有章可循。
3.一个项目
2014年4月,学校成为“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用试验项目”的实验基地校。2015年4月,选派12位教师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应用试验项目的研修,聚焦学科视角与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主题,基于教师专业标准开展理论与实践研修,使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在学校落地开花。
二、定位与实施
1.一个方案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有明确、具体的建设目标,有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更需要全过程、全环节的扎实工作,需要教师培养、资格、管理等相关制度形成联动机制。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包含“维度”“领域”“标准”三个层次,即“两个维度,四个领域,二十个标准”。“两个维度”是“专业基础”和“专业实践”;“四个领域”是在各个维度下,确立了“健全人格与职业道德、学科与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四个领域;“二十个标准”是在每个领域之下,又提出了三至八项不等的标准。据此,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和教师实际情况,学校按部就班、稳步推进各项培训活动。
2.一些实践
(1)小融通。参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学校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方案实践情况,在“学科专业知识与理解”的领域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做了融通和整合,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以数学教研组为例,对年轻教师开展了“单元备课”“研究素养的实践”等教研模式,打通“从新手到熟练,从熟练到成熟”和“从成熟到卓越”等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加速年轻教师的成长。
(2)新课程。学校以《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为参照,按部就班、稳步推进各项培训活动;并通过鼓励、指导教师开发课程、重整课程,培养教师良好的课程素养。同时,学校统筹课堂、校园、社团等阵地,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整合,开设围绕主题的跨学科的博识课程、绘本课程、场馆课程等。这些超越学科边界的整合课程,使教师跨越学科界线,引领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发展。
(3)小主题。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关注点和特点,并要遵循分阶段、递进式的培训原则,每个学期都要安排一个主题培训活动。例如,“TIP”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微格教学”教师基本功提升工程、“概念教学”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等。
3.一组数据
每个学期末,学校都对本学期的校本培训进行数据统计,统计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以活动的主题或类型进行统计。如2016年2月―2016年7月的教师培训活动数据统计:专题培训活动(35次,共5790分钟);校际交流活动(20次,共11520分钟);常规培训活动――教研组活动(44次,共6480分钟)、主题培训活动(每周一下午,7次,共420分钟)、课堂听课活动(校内听课530节,校外听课286节,共计816节,人均听课32节,共听课约32600分钟)。
(2)以《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实施方案》中不同的实施方面进行统计。例如,教师专业基础(领域一:健全人格与职业道德)的统计:爱岗敬业,履职尽责――参与人数45人,实施时间约500分钟;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参与人数48人,实施时间约630分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参与人数46人,实施时间约350分钟;热爱生活,身心健康――参与人数41人,实施时间约1550分钟。
数据是有价值的资产,如何盘活这些数据,使其为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服务,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有了数据的支撑,教师的校本培训着力点将更贴合本校教师的实际发展轨迹,让有限的教师校本培训时间产生更大的校本培训效果。
三、成效与期待
三年时间,学校有54名教师参加了市区级教学比赛并获得各级荣誉;有140余篇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奖励;教师撰写《玉兰踏歌》系列随笔共17册,约95万字;教师集体编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3册,约36万字,等等。学校还召开了北京市“走进社会大课堂行前课”研讨展示活动,将本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情况向北京市中小学校做了交流与展示,其中有多个优秀案例获得北京市和丰台区综合实践课程成果奖。
关键词:应用化工;项目化教学;应用型人才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2.235
随着我校正在大力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院校建设的同时教学改革也正走入到课堂。目前,项目化教学已成为我国高职类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1-2]。具体实施就是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转变成多个项目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每个小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的一种多元化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企业对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精神、责任分工以及安全合作意识等。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
1构建项目化课程
在运用项目化教学之初,首先构建项目化课程。首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再以边学边做的方式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进行构建。项目设计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项目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所以项目化课程的构建应满足以下原则[3]:(1)项目内容必须涵盖相关的专业知识点;(2)项目要紧密衔接职业标准,并适应对应等级职业技术资格的鉴定要求;(3)项目具有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4)项目最终成果具要具有展示性。
2教学实践
本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是以企业实际化工生产的真实情景为依托,将企业生产的实际流程进行分解,分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工作任务、制定流程方案、论证任务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和结果鉴定等。学生再按要求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工配合,模拟化工成产条件对工艺流程进行收集资料、讨论、设计、修改、总结,最终确定解决方案。再经教师审阅同意后,按方案进行生产实践,实践结束后提交整个项目报告。
3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以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典型化学品“对二甲苯的工业制备流程”为例,来说明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1)人员分配。遵从学生自愿组合为原则,将教学班级的学生五人分成一组,每组内自己选出组长来负责组内成员的任务分配和人员协调工作。(2)布置任务。结合学校教学条件,按照不同年级所接触的专业课程给各组学生下达任务。下达后,要求学生先进性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查阅,了解目前化工厂中生产对二甲苯的原理、使用设备、工艺流程和发展方向,从而有根据的制定生产方案。(3)制定生产方案。学生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入手挑选出符合自己生产要求的方案,并将信息进行融合。从原材料的筛选、方案的合理性、投入的风险性、生产的安全性、产品的稳定性和工厂的收益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并在组内讨论和整改,最终确定本组的生产方案。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理论教学。在学生初步确定生产方案后。教师进行理论教学,详细讲解生产原理、分类、工艺条件、配方筛选原则、产物杂质分析等。并加入科研成果、化工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新技术有机的穿插到教学中,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即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又解决了学生在设计生产方案时的困惑,实践联系理论,带着问题将基础知识进行升华,最后结合理论知识将自己设计的生产方案进行修改,教师确定最后设计方案以保证能够符合实施条件。(5)实施方案。学生以各小组为单位进入实验室,按最终确定的生产方案进行对二甲苯的制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技术和安全指导,在教师的监管下完成各自的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采取开放式作业,让学生在相对自由和独立的环境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每个同学都能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使学生真正从理论落实到实践,发挥项目教学的优势。(6)任务总结。各小组在本组的实验方案实施后写出详细的任务总结,从组内人员的任务安排、参考文献的筛选、方案设计的依据、实验可行性、技术安全性、技术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和结论分析做出总结,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自评,组间再进行相互评价,最后教师在将各组进行集中评价让每位同学都能发现自己组内出现的问题,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达到知识的累,并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项目教学考核
良好的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项目化教学考核和传统的教育考核不同,不能单一的用理论成绩来来作为衡量标准。项目化教学更多的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其教学考核内容应更多地落实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方面。所以考核主要以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作为考核重点,理论知识考核为辅。在整个项目教学中每个组的工作总结是整个考核的核心,包括学生的日常表现、操作技能、相互配合能力、职业素养和组织表达能力等综合进行评价。学生期末总成绩由每一个项目的评估结果汇总而成并占最终成绩的60%,传统的理论考试的成绩占40%。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项目的可行性、项目PPT总结汇报发言都是教师给出实践成绩的依据。通过这种考核和评价,真正实现学生的“工学结合”。
5结语
项目化教学改革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例如学生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项目研究与实践教学知识内容不能完全对应、学校的实验条件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教师实际生产经验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急待于在项目教学中不断解决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1]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5):53-54.
[2]于正勇,孙秀英,杜文龙.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大众科技,2009(03):152-153.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程改革;标志与VI设计
标志与VI设计课程是广告与会展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探索。是符合高职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目,符合平面设计师领域中标志设计、VI设计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的一门课程。现将对课程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进行探索研究。
1.课程目标设计
1.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各项目的实施,可使学生能够用标志设计的造型原则及表现形式设计制作企业标识,运用VI的设计规范完成VI手册的设计制作;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标志及VI设计制作的方法及工作流程、标志及VI设计的原理、设计技巧;使学生具备形象创意设计能力、形象系统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并具备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团结协作精神;培养能够在设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CIS策划、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品牌管理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企业形象设计师。
1.2具体目标
1.2.1能力目标
(1)能够用多种调查方法完成市场调查研究,并形成企业形象设计调查问卷及调研报告。
(2)能够用企业形象设计策划与定位方法,制订企业形象设计定位分析报告。
(3)能够用标志设计的造型原则进行不同种类的标志设计。
(4)能够用标志设计的色彩表现原理,进行标志的色彩配色设计。
(5)能够用CroelDRW等矢量软件,进行标志及VI手册电脑制作。
(6)能够用VI的设计规范,进行VI设计,并制作VI手册。
(7)能够用VI的管理程序,进行VI的导入及管理调整。
1.2.2知识目标
(1)了解CIS系统及其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2)了解企业形象系统在企业中的实施流程。
(3)理解MI、BI、VI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4)理解市场调查方法及项目定位原则。
(5)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
(6)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创意方法。
(7)掌握企业形象设计的表现形式。
(8)掌握标志设计的造型原则。
(9)掌握标志设计的色彩表现及定位方法。
(10)掌握核心系统和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规范。
1.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四种专业基本能力:即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2)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抗压能力。
(6)培养学生诚信、负责、勤垦的工作态度。
(8)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
(7)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环保意识。
2.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内容设计是根据企业形象设计师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经过筛选、教学设计及教学情境的导入,最终形成12个项目、28个工作任务。通过28个工作任务的项目式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企业形象设计师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授课的过程中,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通过项目的完成达到了知识的重复交叉应用。课程中所选择的项目为本地区域内,有特色的、知名的、有代表性的,并且能够含概所学基本内容的典型项目。
课程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了:标志设计、基础系统设计制作、文化办公用品设计制作、产品包装设计制作、旗帜设计制作、员工制服设计制作、媒体宣传设计制作、导示设计制作、交通运输工具设计制作、手册编辑及VIS的导入与操作。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课程共设置了3个大项目,其中课内项目1个,课外项目2个,其中,课内项目由易到难分别设计了入门项目1个、基础项目1个、综合应用项目7个。2个课外项目的设置分别在标志及VI设计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知识延展和充实。其次,训练方式上,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模式,28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工作任务。在课外要求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任务分析、调查研究、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及设计草图。上课时我们按照工作的流程完成整个任务。
4.教学活动设计
以第一次课为例,分析教学活动的组织。
4.1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课程开始前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设计大师的设计作品,让其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并欣赏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介绍发展及展望前景,增强学生们学好本门课程的决心。
4.2课程介绍
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及考核方法介绍。
4.3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转换师生身份
(1)成立***广告公司的企业形象设计部。
(2)转换角色。
学生:可担当项目经理、设计、视觉实现、公关、品牌专员等角色(完成不同的项目时角色调换)。
教师:广告公司企业形象设计部的项目总监,负责承接项目、验收和指导工作。
(3)划分团队,5人为一个小组,共为4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提出工作要求,展示各种规章制度,协调好小组内部任务实施、组长与教师和小组成员的沟通,在完成任务实施中起到桥梁作用。
团队以抽签的方式形成,并讨论生成“团队名称”。
4.4进入教学主题
(1)课外任务的布置:通过Q群或E-mail下发参考资料及任务资讯,强调任务要求,做好理论储备,完成与客户的恰谈、问卷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
(2)课程开始布置工作任务(课内):各团队调研汇报;讨论形成初步的印象分析,提练核心价值。
寻找创意突破:利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形成文字导图,找出能表达企业优势主题的几个独有的、有差异的“支撑点”,完成项目定位。调研报告及文字思维导图为本次课的学习产品。
(3)展示、点评及优化方案。
①各组派组员展示讲解初步方案。
②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
③确定任务的最优设计方案。
(4)实施方案:任务实施,各组学生根据确定的最优设计方案实施任务,完善学习作品。
5)展示学习作品与点评:
①学生展示学习作品。
②小组互评。
③教师点评。
(6)归纳和总结:学生归纳出本次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师做归纳补充、对本次任务总结。
(7)成绩考核:组员、组长、老师填写评价单。
(8)布置下次课任务:下发标志草图的设计与绘制任务书。
5.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原则。
(1)知识、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
(2)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核相结合。
(3)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突出过程考核。
(4)团队考核与个别考核相结合,突出团队考核。
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考核相结合为原则。
考核成绩由A线课内项目和B线课外项目构成,其中A线成绩占75%、B线成绩占25%。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作品方面的设计方案、草图、创意、色彩、图形及素质方面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标志与VI设计》是广告与会展专业第三学期的专业课程,课程的项目是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的实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注重学生自主完成设计任务,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符合项目验收要求,培养面向职业岗位的企业形象设计师。
【参考文献】
[1]黄志刚,闫英,黄志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教育与职业,2012(05).
教学质量进入全县前8名。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教学质量
强化二项重点:精细过程管理,课堂教学改革;
抓好三个落实:校本研修,设施设备资源应用,中考备考。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2、抓好学校特色建设。我们将依托美术课堂和综合实践课以学生手工制作为基础,充分发挥校本教材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手工制作和科技制作的技术含量。坚持社团活动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二)规范办学行为,精细过程管理。一是本学期抓管理的基本思路就是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以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周小结公示。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敢于突出问题,敢于担当问题,敢于解决问题。二是学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和县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规范课程管理,.三是落实岗位目标责任,逐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加强过程管理,教师在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如实计入教师档案。四是严格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管理,加大教学环节督查力度,要求教师每周教案、作业周周清,规范问头书写,做到一查就准,一看就明。主要开展:?领导干部落实好"十个一"活动,要求班子成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诊断,对症下药,促其整改;?"一周查"常规检查,要求下组领导和教研组长共同参与检查、诊断、评价和反馈,重在查摆矫正存在的问题;?坚持"周通报"制度,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五是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抓好四落实:强化组织,保证投入,加强管理,做好培养。力争今年顺利通过县局实验教学达标校验收。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继续深入推进"目标导航,分层训练,当堂达标"高效课堂模式,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是修订和完善《实施方案》,确保深入推进。二是聚焦课堂,关注成长。三是加强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加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各科任教师务必要立足实际,灵活变通,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克服片面的拿来主义,不唯教学模式,摈弃形式主义。本学期县局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1)、抓好课前备课。本期教师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新突破,要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师生双边活动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实践行之高效,质量上乘的教学模式。在备教案时,对每一个知识点务必在时间分配、重难点的突破、训练检测等重要环节做到精致备课,要发挥好课程育人功能。各科任教师要充分认识课程育人的重要性,在备课和上课中充分挖掘显性和隐形的育人要素,特别是文科和体音美健学科的育人功能,根据要求,课程育人要素作为高效课堂评估的重要指标。我们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牢固树立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借助课程渗透德育内容,传承美德,精心打造高智慧课堂,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从中得到人生启迪。在备导学案时(导学案与教师教案不能混淆),教师必须备教学设计简案。在选题上要例题典型,题型全面,问题重难点巧妙构思,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导学案,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聚焦课堂,关注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原则,以目标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加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要抓住有效导课、教学组织、教学活动、重难点突破、课堂训练、思维拓展六个关键点。
(3)、抓训练。作业训练上要严格落实"精选、精讲、精炼、精评"八字基本要求,同时要善于从学生作业训练的错误中捕捉信息,及时诊断、矫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和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作业布置方面避免重复性作业,作业量要严格执行《xx镇中学生作业量的规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的检查、辅导一定要落到实处。本学年要将学生导学案的完成作为常规作业,教师要严格督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做到检查常规化、及时化、制度化,避免学生抄袭作业,弄虚作假等现象。要抓实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做题订正,建立学生作业纠错本,对典型错误要进行精讲精评。教师要将每次作业的布置记录在《xx镇中学生作业布置单》上。要重视单元检测,精心设计单元检测试题,认真做好评卷和质量分析,通过检测及时准确的捕捉教学信息,诊断教学效果,矫正教学方法。教导处定期进行检查。
(4)、抓反馈、辅导。要强化课堂信息反馈,课堂信息反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教师巡视看到的问题;另一种是以书面或口头征询学生意见反映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问题是普遍性的还是个性的,做好解答辅导。今年教师个人教学信息反馈要制度化,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反馈是完善教学抓落实的有效手段。(在实际中,我们一部分学生有问题却不敢问老师。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切实加强与学生的亲和力。)为了弥补我校尖子生不尖,学困生后缀的缺憾,学校将制定尖子生、学困生培养方案,实行教师包干责任制,学校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个人工作考核之中。
(四)深化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加强加强薄弱教师培训。积极与县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联系。搭建平台,以请进来、走出去及网络培训等形式,加强专业非对口教师的培训。二是活化教研形式。要深入开展研读课标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活动。三是要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实施方案。四是规范课题研究工作。按照"人人有课题、课题既问题"的思路,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入手,确立小课题,按照要求。做好学校骨干课题的立项、管理、实施、结题等工作。五是加强联片教研和网络研修。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以论坛、微信、QQ群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六是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立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手册,记载教师的基本情况、学习计划、职业发展的规划、成长记录等发展轨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七是积极推进名师梯队建设。
(五)强本固原,提升师能。师能是教师的根基,学校要依据《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达标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分阶段分任务,在2019年之前全员达标,每位教师要依据实施方案认真制定个人训练达标工作计划。学校每周组织专题培训活动,做到有培训安排,有培训签名,有培训内容,有图片或视频,有培训通报,确保全体教师按要求参与培训。培训中要严格考核,不走形式,严格按照县局统一要求,不讲面子、不讲条件,严格操作,确保测试过程富有实效。学校制定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的相关制度及奖惩措施,重视过程管理和资料收集,此项工作与教师校本研修结合起来,确定学分,纳入到教师年度校本研修考评之中。
(六)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与应用,切实发挥其功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23-01
一、研究的背景、价值与意义
1、研究背景
石河子是一个军垦新城,主要以各类原籍的汉民族兵团战士开垦建设,有浓烈的红色军垦文化氛围。我校是一座建校50年历史的兵团子女的老学校,有着深厚的历史。
如何能符合本地地理、风俗、传统、社会状况等各方面的问题,配合学校整体特色和优势资源,更好地选择运用自治区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主体,开展适宜的实践活动?这自然成为我,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专业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
2、研究目的和意义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二、研究的内容
1、研究设计
(1)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学年计划。
(2)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要素的关系。
(3)合理利用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指导的需要,研制指导性强、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资源包和教师指导手册,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或学科化的倾向。
2、研究基本内容
(1)如何能符合本地地理、风俗、传统、社会状况等各方面的问题,配合学校整体特色和优势资源,更好地选择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开展适宜的校本化实践活动。
(2)研究怎样有效实施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创新设计活动方案,在学习中研究,研究中学习。同时,对活动记录、资料、总结,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及时整理,存档,随时为今后校本化使用调用。
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初稿)》,学习有关理论文献,开展实验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研究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
围绕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课程资源》,创新设计活动方案,挖掘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通过主题从学生自主探究中进行设计指导,产生新的活动主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研究,探索、修改、充实、完善课题实验,逐步将理性认识与方法转化为教学行为。组织开展课题交流活动,听课、评课、座谈、交流,提高实施能力。
形成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指导方式。生成了比较科学的方法指导课案,如《家乡的未来――调查问卷如何设计指导》、《小学生睡眠是否充足――访问调查的资料的整理与统计指导》、《一学期课本使用情况调查――如何量化调查数据》、《环保材料大搜捕――如何整理查找的资料》
三、研究结论
学校的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应该是开放性的,能选择性、校本化地使用自治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并拓展社会背景中,才能更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研究结论
(1)学期课程安排
时间安排:主题单元:由主题实践活动(2个月)。时间较长的设计制作或者劳动技术(1个月)活动组成。课堂实践活动:体验活动、团队活动、头脑风暴等活动组成(1个月)。课堂实践活动穿插在主题活动中间开展。
(2)选用与设计依据
资源包选用与设计结合 ;围绕课程目标要求和指导纲要精神设计;汲取学生关注的热点设计;学科思维的延伸拓展设计 ;社会生活选取设计定位 。
2、分析对照几种不同版本资源包,校本化选用
(1)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
主编:郭治、郑立峰
副主编:施国富、周南、边金城
特点:案例资源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内容多以科学探究、科学小实验为主,1、2节课就可以完成,主要在课堂内开展。本版资源包,对于没有扎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教师,常常会被老师当做教材,上课成为学习里面知识介绍和实验步骤验证,缺少指导作用。
(2)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综合实践活动》
总主编:诸学鸿
主编:付刚
副主编:于然
特点:分为探究实践和劳动技术两部分,主题实践活动为主,新版的每学期选用一两个主题,每个主题有一个案例。这类活动多课时、课内外结合完成,主要在课堂内开展活动指导,课堂外开展活动。
(3)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
总主编:李崧
主编:张寅哲
副主编:窦智
自《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颁布以来,花果山中学把规范管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提出了“立足生本课堂”的实施方案,认真践行区局《关于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和“生本课堂”建设的意见》精神,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运用学习技术规范学习步骤,使学生获取最大化的学习效果,养成最佳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性,规范课堂教学,以消除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性。
一、思想引领,高目标定位
“思路决定出路”。我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大胆进行课改实验探索,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校本研究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以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和“生本课堂”建设为重点,学习山东杜郎口,认真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推进“三清”运动,关爱后进学生,确立面向主体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工作目标是: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课堂教学低效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形成“教师人人在课堂教学上有改进”的课堂教学改革新局面;摒弃教师“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使课堂达到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习主动、师生关系和谐、目标达成有效的教学状态。在实践中保证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10分钟、学生积极参与率达100%;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促进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单元过关检测等环节的有效衔接。在实践中达到课前准备充分,教务处随机抽查教案合格率达100%、良好率达85%,学生单元过关检测通过率达95%;建构高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目标多维原则、激发动机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合作互助原则、交流展示原则、评价激励原则。
二、创新模式,高强度推进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学校通过学习山东杜郎口和东海县种畜场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创新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生本课堂”模式。其模式结构是:“一学案、三模块、六环节”(“一学案”:教师编制的学习方案;“三模块”: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当堂巩固;“六环节”: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交流展示、点拨释疑、当堂巩固)。具体操作流程是:课前准备:备课组提前两天集体研究、编制好学案,打印成稿,提前一天发给学生预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对照学案上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学生根据学案要点,自主学习,教师加强巡回指导,了解学情,掌握不同层次学生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的共性问题,便于在下一环节有重点地进行点拨释疑;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各小组可自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各小组组长除了认真检查本组成员的学案完成情况外,还要分配好本小组各成员的任务,做好展示交流准备;展示交流、点拨释疑:教师根据巡视情况,筛选出各小组需要交流的题目,各小组明确任务后,作适当准备,由小组长确定本组发言人(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在倾听基础上,若有不同观点可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分歧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适时点拨释疑,引导学生寻找更好的解题思路。教师的点评要精,可以是学法上的指导,也可以是对交流中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内驱力;当堂巩固:教师通过学案、小黑板或多媒体等形式出示一些习题,让学生随堂练习,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习题要精选、适量,有一定的梯度(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兼顾)。学案收上来要及时批阅、及时反馈;教学反思:任课教师在教完本课之后要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及应对措施,并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交流、研讨,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提升效益,高速度发展
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今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学校提出了“立足生本课堂”的实施方案,实质上是对学生在“减负”情况下,对教师“增负”的一种具体措施。因为要提高课堂质量,工夫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而上一堂优质课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容易了,其工夫就在于每节课的课前――即充分的备课,钻研教材,并善于组织,使之融会贯通,让学生学后余味无穷。因此,提倡隐形备课及终身备课是我校倡导的自我完善的方法。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激趣、促趣、引趣”为启动点,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沐浴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春风里,我们花果山中学的人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高举着管理规范的旗帜,正大踏步地向教育现代化迈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辉煌诗篇。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花果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