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06:42: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两会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两会召开前夕,一则代表委员轮流调座位的消息,已引发平等参政议政的遐想;两会会期缩短,又开启民主成本与民主效率的思考。
及至两会开幕,刘翔“缺席门”事件点燃了对明星代表委员缺会现象的社会性反思,“不幸”成为标靶的刘翔火速回国参会,完成了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次“跨栏”。
其后又是“解释门”事件,“个税起征点暂时不会调整”的论断、“检察机关反腐缺乏有价值线索”的说法,招致一些代表委员不满和网民批评,有关方面先后出面解释、澄清。而官员代表、委员如何不混淆官方身份与议政角色,则成为公共讨论中最富价值的思考。
此次两会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出格”议政言论和议案提案。从一些医药卫生界政协委员称“中国人看病既不难也不贵”,到一些代表委员吁请暂停执行《劳动合同法》,再到“将‘人民币’改称‘中华元’”、“封杀‘山寨’现象”、“恢复使用繁体字”等“雷人”议案提案,无不陷入质疑声浪,而代表委员的利益倾向、代言立场、参政素质等等,则成为最核心的追问。
在参政议政群体内部,也出现了勇敢的反省。钟南山代表“10分钟发言,8分钟歌功颂德”的直言,葛剑雄委员“政协提案质量连年下降,应设专职委员”的呼吁,捅破了两会参政议政中的某种困局。
而为了改变高考的地域不公,河南代表团一些代表已由去年温和的“建议案”,转向今年尖锐的“批评案”,一旦未有改观,明年将提出更为强硬的“质询案”或“罢免案”,行权、监督的意识自觉呼之欲出。
更加不同寻常的是,随着两会透明度日益提高,“会场议政”与“民间议政”的互动效应在今年空前放大,殿堂里论政正酣,“网上两会”、“公民两会”亦是如火如荼。
从恢复“五一”黄金周之争的利益冲突,到“躲猫猫”事件背后的公民力量,从4万亿投资的流向监管,再到官员财产申报制的反腐诉求,代表委员的个体吁求与坊间民意相伴相行,共同构成了推动制度改革的激情和伟力。对于代行政治权力的代表委员们,公共媒体和平民百姓不再是敬畏旁观或漠不关心,而是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呼应、臧否其言行。
纵观历次两会,民意从未如今年这般深度参与两会政治,代表委员群体从未如今年这般接受民意的评判和监督,而这种来自民间的“两会意识”、公民意识,乃是推动民主政治的最大动力。
自然,今年两会也不乏遗憾之处,比如,会场内的辩论还不够充分激烈,社会期待的质询案等监督方式仍无缘实践,敢于直言、议政质量高的代表委员也不足够多,甚至“开炮”的还是限于几张老面孔。
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一些常识也有待普及。比如,对于一些“出格”、“雷人”的议案提案,坊间其实更应该关注为何没有出现足够的“反议案”、“反提案”,并在两会平台上通过博弈、交锋达成妥协和共识,而不是一味沉浸于讨伐的狂欢中。如果强求代表委员必须符合某种被规定的政治正确性,反而可能吓阻其表达勇气,进而倒退回“众口一词”、“四平八稳”的历史情境,这实际上有害民主的健康发展和民众的长远利益。
此次两会种种不同寻常的细节,其实已超越了具体议题本身,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两会的政治生态。
又是一年“两会”,每年的“两会”报道,总会使我无意中回顾难忘的一个过去中的点点滴滴,不自然的,又会憧憬一个新的来年。每年的“两会”,使我觉得和国家政治距离很近,原来一直以为遥远的政治,也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着新闻上关于“两会”的报道,使我能随着代表们的思绪,关注到生活中点滴问题的根本,或者赞同,或者反对。
“两会”的重点,我认为是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系统的回顾了过去的2008年,帮我们勾画了一个希望与危机并存的2009。
2008年是我们改革开放30周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全面夺取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确实,2008年有太多的我们值得回忆的东西,有喜有痛。温总理在报告中也特别提到抗震救灾工作。08年的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展开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后方的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家捐钱捐物,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08年辉煌一时的奥运,展现了我们一个文明开放的大国,很多很多,值得我们铭记。
08年底的经济危机,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最困难的一个事件,以前一直以来,看着身边朋友们一个个的人心惶惶,逐渐在温总理的政府报告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也许就像是一盏灯,虽然没有带给我们很大的光明,可是却给我们指点了一条走出面前黑暗的道路。一是扩内需、保增长。以前我们总是把经济发展的助推点放在了外部的市场,经济发展了,而我们的国民却没有真正的享受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财富,现在,政府提出了要扩大内需,就是要把我们的目光放在国内,放在我们普通民众的身上,可以想象,我们接下来的2009,生活会更好。二是调结构、上水平。政府将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四是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每年的“两会”,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向政府进言献策。共同回顾过去一年的得失,共同决定未来国家的发展大计,提出政策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一个负责的政府,就应该虚心接受各个方面的意见,尽管有的意见不是很成熟,但是它确实是代表了我们参政的热情。每天看着“两会”的报道,听着代表们提出的林林总总的议案,使我更加注重我自身的生活环境,更加热爱我所生活的家园,使我更加想把她建设的更加美好。
2011年3月7日,在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联组的分组讨论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称“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在她看来,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往往导致返贫,孩子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买不起房,也不愿回家,这种状况是不合理的。
王平委员谈到几点问题:一是大学生就业难,许多人找不到合适出路;二是大学上学成本高,会导致居民全家返贫;三是不宜急剧推动城镇化,城镇化过程对文化传承延续有影响;四是大城市房价太贵,年轻人负担不起;五是包括农村学生在内,许多人盲目追求上大学,而不愿通过职业教育找寻更适合的发展道路。这些问题各自孤立看当然都成立,但恐怕并不能推导出“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结论。
我认为农村孩子必须要上大学,理由是:
1、要改变自己和农村的命运。其实上大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成为公务员或国企老总,也不仅仅是要成为所谓的城里人,农村孩子要放弃这两样选择,还要上大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自己和农村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要真正做好一个现代化的农民,没有一定的知识,要去建设和发展现代农村和农业,是不符合实际的,未来农村的发展还将是科技与知识相互推进下的发展,没有知识的农民对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贡献可想而知。
2、建设一流的新农村。中国城市的拥挤和人均占有资源的相对较少,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觉生活的成本相对较高,空气污染、水污染等较多的污染,更是让城里人头痛不已。通过大学学习,一大批农村孩子将再返回到农村,建设一大批山青水秀、设施齐全、生活富足的现代城市,把大量的城里人吸引到农村进行生活和消费,挣足城里人的钱,这才是农村年青人本事。
3、让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在农村更有用武之地。很多城市里流行的高技术产品在农村目前还是比较稀罕,通过扩大内需等一些形式,这些高科技的东西在不久的将来会大量涌入农村市场,让一批有知识的农村青年更好地经验这些产品,让农民从这些产品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让这些产品发挥更好的作用,让高科技产品为新农村建设出力,这才是知识的用途。
4、把农村建设成城市的后花园。农民工大量涌向城市这只是目前的情况,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农村将成为城市人的后花园,现在是城市赚农村的钱,十年后,农村会赚足城市的钱,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需要一批懂经济、会经营的农村青年。
一个梦想的实现,或许更多需要个人的禀赋与努力;普遍梦想的实现,则更多需要一国所有资源的公平分配,需要一国文明的公正协调。一个草根英雄、平民神话的实现,是中性历史赋予奇迹九牛一毛式的小概率,无数草根英雄、平民神话的实现,才是文明规律赋予常识生根发芽的丰腴土壤。
中国仍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当“三农”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时,农村教育则为“三农”的根本,每一个村庄、每一方讲台、每一个农村的孩子,莫不是广袤土地的最大希望,莫不是改变自身命运、改变家庭命运、进而改变农村面貌的根本希望。所以,我们不应该有“不要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歪念,而应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农村教育,重铸农村学生普遍的“大学梦”,修复中国所有的孩子们实现个人梦想、个人价值的公平之路、公正之路、文明之路,这是“中国梦”普惠苍生的希望之本!
看点二:通胀形势有所好转 。
国家统计局权威人士和经济学家指出:“随着经济增速下降,物价上涨的压力在减少,对今年实现全年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有信心”。“去年国内外形势严峻,因而没达到4%的目标,今年一定能够实现”。
看点三:积极财政政策强调减税。
其主要观点为:“ 结构性减税将成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体现”。“具体来看,结构性减税要点将包括推进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落实小型微利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减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税收负担以及清理税费等”。
看点四:货币政策稳中有变。
亮点为:“继去年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今年关于货币信贷问题的亮点是强调:‘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看点五:扩内需成“立足点”。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要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而此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也表示:“将总结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的经验,及时研究制定替代接续政策;研究节能环保产品消费扶持政策,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
看点六:外贸仍肩负重任。
强调了:“在经济不乐观的情况下,‘稳出口’的重要性”。指出:“要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
看点七:“稳投资”有新含义。
《政府工作报告》对“优化投资结构”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其中指出:“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是‘报告’的亮点之一”。记者对比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是今年的新表述。这意味着与去年相比,‘稳投资”的重要性明显提升”。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变化将为民间资本带来诸多机遇”。
看点八:重点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报告’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被重点提及”。‘报告’在谈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首先提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如此排序说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地位”。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这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而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将因此展开”。
在新兴产业的重点内容上,‘报告’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物联网就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与‘云计算’技术结合后,物联网发展将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性的、追求价值、回归、价值发展的良好阶段”。
看点九:强调股市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指出:“发行和退市,其实就是资本市场一进一出的两个关口,把握住这两个关口,实质上就是在强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有专家认为:“健全和完善这两项制度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像当年股权分置改革一样,将是载入史册的、中国证券市场的伟大变革。”
看点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报告’强调了‘两个提高’:“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专家指出:“‘两个提高是改革的重点’。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方面,中央财政社保支出今年安排5750亿元,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由28%提高到31%”。
当前的分配,社科院专家指出:“当前导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分配秩序混乱,例如非法收入等。因此,通过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可以有效地杜绝非法收入,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