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

时间:2022-11-02 03:10: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学风建设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学风建设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学风建设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优良的学风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可靠保证。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高校辅导员要以学风建设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生涯规划、监控管理、创设平台三方面着手,努力创建优良的学风。

一、着眼未来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学习动力问题是高校形成优良学风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可以发挥学生引路人的角色优势,根据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鲜明特点,帮助学生着眼未来的生涯发展,合理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1.一年级以立志教育和养成教育为重点,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学一年级是大学学习的关键,因此,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高校辅导员就应该引导学生着眼未来生涯发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注重榜样激励。培养并挖掘一批优秀的学生榜样,通过举办交流会等形式,结合学校、专业的实际进行教育,使新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供学习的榜样,增强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2)注重目标设计。以生涯发展为突破,引导学生形成前瞻性的视野,并把自己的期望、理想与兴趣和能力相结合,学会设计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为未来的生涯发展做好铺垫。(3)注重方法指导。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以群体性和个别性的学长学习经验交流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大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努力探索大学学习的规律,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继而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4)注重习惯培养。建立严格健全的学习制度,要求学生坚持早读、晚修,及时教育处理违规学生,克服松懈情绪;长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2.二年级以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为重点,打好学习基础,培养综合素质。通过一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大二学生对自己已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大学的学习生活步入常态化。辅导员应该抓住时机启发学生,着重从两方面加以引导:(1)在观念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数、知识与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是分数与能力的关系。显然,大学学习并非单纯地追求高分,而是应该把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融为一体,进而真正提高以学习力为核心的素质。二是专业学习与基础学习的关系。务必引导学生学好基础课程,如外语、计算机等课程。三是理想、兴趣、天赋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找到四者的最佳结合点,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当四者发生冲突时,指导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尝试,充分发掘和培养自己兴趣,实现理想。四是大学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重视大学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学习和总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2)在操作上,鼓励学生开展各个方面的活动。如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型兴趣小组,强化学风建设的实际效果;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锻炼,了解社会对人才、知识的需求状况,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紧迫感,为进一步学好专业知识提供动力。

3.三年级以专业教育和分类指导为重点,加强专业学习,注重个性化指导。大学三年级是学生深入学习、钻研专业,以及在更大程度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阶段,辅导员应该根据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需求,强化专业技能,拓宽专业知识,实施个性化教育。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开展:(1)以专业技能训练为重点,强化技能训练。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2)以学科活动为支撑,拓宽专业知识。通过举办各种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引导学生向更深、更广的专业方向发展,让学生在学科活动中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不断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拓宽学术视野。(3)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加强分类指导。结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及早关注自身的发展方向,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不足,并将此不足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辅导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做到量体裁衣、各尽其才。

4.四年级以职业教育和通达教育为重点,引导角色转换,顺利走向社会。大四学生大多已具备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宽广的文化知识,但是学生实践性方面有较大的欠缺。辅导员应该结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引导学生完善自我,走向社会。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开展:(1)以职业指导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职业指导,通过邀请资深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加强学生个人礼仪修养教育与诚信教育,加强就业技能技巧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以考研和论文写作为契机,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为有志于考研深造的学生群体举办专业性学术讲座,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主动思考,更好地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学术见解;结合毕业论文设计,引导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文献和与导师、同学的探讨,使自身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达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注重过程监控,强化学风建设

没有教育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没有管理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具有较大的可变性,需要长期的监控和管理。高校辅导员可以发挥监控者的角色优势,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建设良好的学风。

1.完善监控体系,建立“三位一体”的学风监控体系。教师、学生干部和学生家长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力量,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学风监控体系。(1)重视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高校辅导员要注重经常深入课堂,坚持每周听课制度,加强与专业老师交流,与专业教师一起探寻并致力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2)重视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学习纪律的监控。充分发挥学生会、党团组织、班级等学生团体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建立学生学习自律委员会,强化学习纪律,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控。(3)重视与社会和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辅导员应注重建立和保持与学生家长的长期联系,及时把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也能从家长那里深入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便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

2.确定重点监控对象,推行个性化教育。辅导员应该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学习特点,确定学风建设的重点监控对象,大力推行个性化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1)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组织高年级与同年级学习优秀的学生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帮一、多帮一”的互帮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成绩。(2)关注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对于学习自制力较差、存在经常睡懒觉、打游戏等不良习惯的学生,在发现情况后,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单独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敦促他们端正学习态度。(3)关注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发挥全院师生的作用,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优势,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4)关注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要充分关注,认真掌握此类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心理疏导、谈心、谈话等方式,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3.把握监控原则,有效发挥监控功能。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监控者,辅导员要注重把握监控原则,充分发挥监控功能,保证监控效果。(1)把握监控的时效性原则。高校学生工作具有较大的时效性。一方面,辅导员要注意畅通监控体系,及时把握在学生当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及时解决问题,对于不良的倾向和现象,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做到防微杜渐。(2)把握监控的实效性原则。辅导员要加强对监控工作的检查与落实,定期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监控工作有效进行。(3)把握监控的规范性原则。对于监控工作的各个程序和要求,辅导员要加强指导,制定科学规范的监控制度,确保监控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三、围绕需求设平台,推动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配合。高校辅导员可以发挥指导者和沟通者的角色优势,围绕学生的成才需求,搭建各个发展平台,推动学风建设的有效开展。

1.围绕锻炼需求,搭建实践平台。为满足学生锻炼自我、认识社会的需求,辅导员可以搭建一系列实践平台,以实践促学风。(1)创建专业见习基地,深化第一课堂的学习效果。围绕专业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以个人、小组为单位,开展专业见习活动,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深化学习效果。(2)创建社会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保持其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提升自我。(3)创建社团活动基地,丰富社会经历。鼓励各个学生社团建立自己的活动基地,避免社团活动千人一面,流于形式。大力扶持学术型、创新型社团,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2.围绕发展需求,搭建创新平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辅导员可以开展一些与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创新促学风。(1)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根据不同学生的科研意向,组织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并邀请专业教师对学生的科研进行必要的指导;规范对参加科研活动的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研究方向拟定科研课题,制定科研计划,定期汇报研究进展;适当开展科研活动的理论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科研讲座,帮助学生确立科研意识,树立科研信心,开阔科技视野。(2)大力组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学校科技学术节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学科性竞赛,增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思想容量和科技含量。(3)加强学术交流。经常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在师生中广泛进行学术交流,传递最新的学科前沿信息,重点组织有意向考研深造的学生参加各项学术活动,以考研群体实现“群体成才”的聚集效应,带动整体学生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围绕表现需求,搭建活动平台。学生具有热爱自我表现的特点,辅导员可以借机搭建各种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以活动促学风。(1)开展各项学习竞赛活动。结合学生的年级和专业特点,组织各项专业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学习竞赛、科技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2)开展优良班风、舍风评比活动。通过加强学习集体的建设,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着手,组织发动学生以班级、宿舍等为单位,开展学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开展创优评选与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对在学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及时予以表彰,并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交流经验,推广典型,通过典型引导,带动中游,激励下游,推动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高校辅导员,只有以学风建设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从根本上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强化目标管理,探索学风建设新模式.高校学风建设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2]柯灵,胡国珍.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现代企业教育,2008,(1):1-2.

[3]薛辉,薛玲.论政治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5):48.

第2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学风建设;成效

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社会对于高校教育的情况关注度随之提高。社会、家长和教育界自身也着眼于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工作,其中,一种广为提倡的方法是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高校的学风改善。本文指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列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所采用的各种创新实践教学方法,重点分析了其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1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逐渐趋于一种松散状态转变,社会各界很多人士把这种现象单一的描绘成一种个性化增强、学术味变淡的现象。然而,对于这种笼统性的概括我们不能简单地盲从或者果断予以批判。无论目前我国高校学风如何,各高校在实行扩招的同时,也在增强力度,进行学风的建设工作。

1.1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在进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一,表现在盲从追随,不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学生群体特征等制定出个性化的建设方案,而是一味跟风追随高校教学大纲。如在晨练晨读方面,高校对低年级学生提出要求,每天早晨必须早起进行集体运动,在集体运动(例如:晨跑)之后,进行集体晨读。每个班级自主规范选择一个集合地点,学生们在规定的可活动范围内进行一定时间的晨读。这种对于学风建设的强制性措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较为严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大学生们自觉阅读学习的好习惯,但从实际践行效果来看,这种带有强制意味的方法并未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反而被学生们所排斥。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以集体强迫意味的方式参与到这种教学管理之中,并且厌恶感渐增。其二,学风建设方法过于陈旧,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新时代和新教育下,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在这种传统的理念之下得不到适宜的指引和突破。例如,学生的学习研讨交流会有时候脱离学生群体,单独由老师在形式上过一遍,没有实际意义。要么就是学生会自主开展,但是只是会内人员参与,不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其三,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现实和创新无法结合的问题,这一问题是现代化教育模式下的致命之处,也是高校学风建设效果不佳的最大阻碍。

1.2学风建设的正确方向。

基于问题的分析,可以大致归纳出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正确引导方向。其一,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在遵照教育部对高校提出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个性特征和各专业的学生特点,总结、编制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学培养方案。学风建设要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在遵循共性的原则下,突出个性的发展。其二,对于传统的学风建设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摒弃不符合新时代下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的部分。其三,在进行学风建设过程中,注重做到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结合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能使二者孤立开来。还要做到现实和创新相结合,不脱离社会实际,实施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2促进学风建设新思路―创新实践教学

由上文总结得出,为了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优良的效果,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下的一种新思路。全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加强实验室的开放,增加创新性实验;加强科技实践基地建设,设立大学生创新试验活动基金,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训练项目。学校开设创新实践课,鼓励科研能力强的老师对本科生的指导。学校设立创新学分,参加创新、科技实践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选修学分;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等。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工程实践平台,以项目形式组织教学,鼓励本科学生参加研究、试验计划项目。这种创新实践教学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对部分高校(包括普通高校、重点高校、大专院校等)的调查效果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各校学风建设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选择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可以使得高校的学风建设事半功倍。

3创新实践教学促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分析

各高校所采用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指导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与此同时帮助学校建立起优良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种氛围引导之下,培养了创新的治学精神,德、智、体、美各方面均衡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均得到改善,为学习的教学斩获了一片佳绩。

3.1建立优良的学习氛围。

从学习角度来分析高校学生的特点,可以总结出一条普遍性的观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在对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时,都具有普遍的感受和经历。即刚从高考中解放出来的低年级学生由于一时的压力释放,进入大学初期身心完全放松,学习进入不了状态,不能把心思完全放在学习上。特别是大一学生,学生会的吸引、校园团体的号召,使得学生们感到眼花缭乱,在参与各种活动的时候,忘记了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而学校在这个时候对学生们进行创新实践教学,就会转移学生们对于玩的注意力,逐渐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如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创新的元素,吸引学生们把精力放在实践过程中,从而改善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部分高校在低年级还未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设置出一些引入性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逐渐引导学生们进入对专业课的渴望之中。部分高校实验室对还未接触试验的低年级学生开放,学生们可以进入有组织地观看高年级学生的试验过程,在这种引导式的学习氛围之下,学校的学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2集聚创新的治学精神。

大学生进入高校教育阶段,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都应当进一步的得到提高。对于之前的学习方法不应停留于书本知识的复述,而应当在创新层面上有所提高。高校引入创新实践教学之后,学生们的创新治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培养,不再是只会记忆和复述知识重点、难点的学生,而是可以从知识之中寻找知识,从难点之中自主找出策略的人才。例如,某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设置课程,要求学生们自主组成团队,对某城市道路设计方案做调查报告,并在特定时间统一在课堂上陈述调查报告内容。学生们在接受这一性质的实践教学任务时,觉得难以应付,但是经过一番努力后,收获了很多传统课堂不能给予的东西,如实践能力的提升、调查分析能力的改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的提高。这些成果的获得都得益于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学生们在预定目标设计之下完成了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还锻炼了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帮助学生们逐渐养成创新性的治学精神。

3.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的教育在于引导学生们了解更为广泛的知识,在以专业为主引的基础上,对各科知识进行研究型学习。不仅如此,还应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为社会输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创新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良好掌握。例如,大学生在创造设计基础课上,老师首先对学生分组就某一设计进行头脑风暴的实践,然后布置任务,在下次课堂上要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这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知道学生在课下进行各方面的尝试和实践,一个作品包含了美学价值、功能价值、用户体验和需求度等各方面,而一个作品由一个小组完成还包括了小组成员内的沟通协调问题,因此,这项任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项设计,更冗杂了对学生各方面的锻炼。学生们在完成设计后,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会得到一定的培养。

3.4改善教学成果。

高校可首先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学风建设目标,在创新实践教学的指导下一步步实现目标。例如,大学一年级重在打基础,抓上课出勤率,督促学生认真自修,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而这种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靠硬性督促,还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需求,制定出适宜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大学二年级抓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考研目标或其它方面的努力方向。大学三年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考研或其它方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四年级要求毕业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提高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录取率,积极投身到就业工作中,提高学院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根据每个阶段细分的不同教学任务和特点,制定出完善的、科学的方法,达成上述目标。根据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之后(首先在校内组织小型娱乐类比赛),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因而,学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一现象就是创新实践教学法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印证。

3.5取得系列战绩。

从某高校采取创新实践教学的成效来看,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们的综合发展、专业学习、动手沟通等各方面都起到了正面作用,并帮助学生和学校取得了系列战绩。某高校提供的资料显示,自从2009年学校各专业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制定系列的创新实践教学方案,各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自动化专业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了“飞思卡尔”设计大赛,学校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取得了全国前十的好名次;学校各专业学生积极报名“大学生创业设计”比赛,均获得不错的成绩。一系列的战绩均得益于教师正确指导下进行的创新实践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时代需求的最好回答,是新的教育理念下成功的教学实践,对于学校校风建设具有巨大意义。

4结束语

创新实践教学是新时代要求下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和改进,这种方法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例就创新实践教学对于学风建设的成效取得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但是在研究深度上还不够透彻,希望有学者能够加入对此课题的研究,也希望此文的阐述能够给当代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曲建武,张贵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34-546.

[2]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1).

[3]侯雪峰,刘莉.大连市高等学校学风调查与思考[J].世纪桥,2008,(01).

[4]陈道华.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策略探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5]陈志刚.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思考,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6]全胜奇.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学风建设,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7]陆顺寿, 曹其新. 开展创新实践教学 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9): 11-13.

[8]于化东.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J][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1: 23-25.

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班级 学风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07-01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创办的培养本科层次学生的学院,承担了三分之一的本科生培养任务。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良好的学风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健全人格、提高个人素质、创造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应加大班级学风建设的力度。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1.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好、动力足,注重信息搜集和知识的更新

独立学院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一二本院校普遍偏低,但依然存在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些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成绩优秀。出于对未来发展的需要,他们密切关注专业的发展和当今就业形势,并将这种关注转化为动力,促使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搜集与自己发展相关的信息,并且不断更新。

2.学生兴趣广泛,特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

独立学院学生拥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渴望学校能更多的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并且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通过不断培养,有望成为社会上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3.学生理想远大,人生定位高

独立学院中的部分学生家境较好,或是毕业于重点高中,他们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将来成为佼佼者。远大的理想和较高的人生目标促使使他们注重自身的成长与成才。

4.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并且善于利用社会资源

独立学院的学生头脑灵活,积极实践,善于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活动,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增强了社会适应性。

5.学习基础差,自律性弱,心理问题突出

独立学院录取分数较低,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律性差,为此,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难以落实到行动上。此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是在中学时期处于中间状态而长期被忽视的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

二、独立学院班级学风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

“三本”的学生入学时的分数相对较低,学习基础薄弱,不少学生入学后的一些课程跟不上、学起来吃力,挂科现象普遍存在。也有不少学生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和奋斗的目标。更有一些学生认为上大学仅为混一纸文凭,优越的家境再加上缺乏奋斗目标,更加重了他们“混”的念头。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动力

独立学院的兴办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再教育的机会,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自己经过一番刻苦拼搏幸运地挤过了“独木桥”,原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却没读上好专业甚至是自己心仪的学校,而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有些学生则有“大学难进易出, 日子难过易混”、“头过身就过”之类的思想。

3.自我要求低下,缺乏组织纪律性

笔者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上课状况的观察以及与一些任课教师的交谈中了解到,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更有甚者不经老师允许,随便旷课。有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开小差,课后不复习、“临考抱佛脚”,考试中想投机取巧,导致作弊行为的滋生。

三、加强独立学院班级学风建设的措施

1.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主体建设

1.1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大学计划。首先应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确定远大目标,形成巨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大一新生,在刚一入学时就应该为大学四年做打算,树立目标,要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善于分析自己的情况,制定出每一阶段的分目标,采取“高目标、分步骤”的方式,循序渐进而又持之以恒。

1.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提升其学习意志力及抗挫能力。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是加强整个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很大原因是因为意志力较差和抗挫能力不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意志力和抗挫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敢于正视挫折,并积极引导他们不断通过总结、比较、扬弃,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节。

1.3加强独立学院班干部队伍的建设。班级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学生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因此,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推动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班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班级整体学习风气的好坏,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建设。

2.加大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学风建设。独立学院最大特点就是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年轻化,很多人以前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都是边工作边摸索,工作经验较为缺乏。因此,应多加强任课教师和骨干队伍的培训,减少他们在工作中碰壁的次数。

3.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

3.1加强宿舍文化环境建设。在一个学习氛围浓郁的宿舍环境中,每个成员都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风建设。

3.2加强班级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于班级学习风气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想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就必须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环境。为此,可以鼓励班级多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比如:“我为班级增砖添瓦”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鼓励全班同学制作班级成长纪念册,记录下班级每个成员进步的点点滴滴。这样就会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班级文化氛围。

3.3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化、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教学和生活环境,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整洁的学习环境,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是高校管理永恒的主题。独立学院必须切实做好长远打算,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抓好学风建设,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俊峰.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3.

第4篇

关键词:预科生;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12-02

大学是知识的圣殿,拥有很丰富的学习资源,图书馆有百万册的藏书,教室里有最优秀的教授、学者。然而,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风,学生永远也不可能全面地汲取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个良好的学风,能有效的激励我们去奋发图强,去寻找自己的目标,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个良好的学风,能给大家一个安静和谐的氛围,让思想的火花更激烈的碰撞,让智慧的光芒更完美的绽放。因此,班团支部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学风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总结出并实行了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建设班级的学风。

一、晨读

预科的旅程是短暂而乏味的,抓不住的话很容易就会荒废,其中懒惰是预科学生的一大陋习。一天之际在于晨,为了更充分的利用每天的时间,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不管天气如何,我们班级的读书声总会回荡在3楼的教室和走廊里。我们民族学院7:20准时早读,学生会纪检部会到各班考勤,考勤结果及时在大厅黑板公布,迟到或缺勤者将被扣操行分数并受到惩罚。另外,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班的早读学习计划,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了班风学风。而学生们自己则收获了知识与进步。

二、晚自习

晚上是黄金时间,在一天的知识洗礼后,晚上的时间则留给学生们去细细消化、体会已经学到的知识。为了让同学们更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学生会加强了考勤监督,各科任课教师按照学院安排到班级辅导学生,辅导员也每晚到办公室工作,顺便到班级巡查,及时处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问题。学生们利用晚自习消化了白天所学,同时提前预习明日的课程,保证了学习的效果。晚自习安静和谐的氛围形成了优秀的班风、学风,使差生也能够安心学习。

三、兴趣小组和学习交流群

学校是一个学习的圣地,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而且是全面、均衡的发展。因此,为了激发并培养大家广泛的兴趣以及团队意识,班上由大家自由报名而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组织起来组成兴趣小组,班级相同专业志向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加强竞争和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方法,从预科阶段就打好专业基础。相同大学的同学在一起,及时了解学校和专业信息,互相沟通和交流使学生们学习信心更足。相同爱好和志趣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协作共同进步,除了讨论学习以外还可以培养文体、社交等其他方面的能力。每班都建立了自己的学习交流qq群、微信群,在那里大家畅所欲言,从而形成一种合理利用现代化网络的风气。

四、形成“一帮一”制度

有句话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了带动班上大多数同学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对于学习的信心与兴趣,班上建立了“一帮一”制度,即成绩好的同学带动帮助对象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有效减少了班级的挂科情况。

五、课前演讲比赛

基于很多同学性格内向,缺少在公共场合开口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的现状,班上开始上课前举行短时间的班级演讲比赛,要求全员参与,辅导员任评委。经过大家充足的准备,最终每位同学都敢于站在讲台前面,活动使大家发现了自己更加自信的一面,锻炼了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竞赛和考证

考试和竞赛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化和应用,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催促大家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班级鼓励大家参与各种知识能力竞赛。在预科阶段,笔者鼓励学生们考取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证等证件,从而督促学生学习,促进学风建设。

七、寝室为单位的学习小组

如果说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的话,那么寝室就是一个个小家庭。在一个寝室住的同学往往生活上都步调一致,为更好地组织学习,班委提出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方案。每个寝室以寝室长带头,每周安排规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周末对每个寝室的自学完成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后在班会上进行表彰或批评。通过这项措施,寝室的学习风气被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寝室风气。

八、号召大家听讲座

大学的资源相当丰富,除了图书馆和课堂上的老师们外,还有一个不可错过的资源即大学里的讲座。讲座的主讲人一般都是德高望重的学者或是对某些方面有建树的大家。因此,班委经常搜集最近的讲座开设情况并及时通知大家,例如,黄河讲坛就是学生们课下学习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对这些讲座的学习,大家的视野和思路被拓宽了,也使大家开始思考现在最新技术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使大家站的更高,看得更远。

九、严格考勤,坚持抓好考风

为了防止大家缺课、迟到、早退现象的发生,班委定期对上课的出勤情况进行统计,每天定时有纪律委员记录并及时报告给我。团支书负责在班级调研学生的学风和思想动态,引导大家向好的地方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找其沟通交流。通过这项措施的实行,对大家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敦促效果。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抓好考风,考前召开班会强调作弊的危害性,考试中发现作弊者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考风正了学风自然好转了。

十、班委模范作用和社会实践

班委是由大家选出来的具有表率作用的学生代表,因此班委的行动也会对大家形成一种无形的影响。鉴于此,班委会通过讨论,形成了班委带头学习的制度,具体的措施是每周末统计班委的出勤和学习效果并选择前三名公开贴到班级通知栏里,给大家形成榜样的力量。另外,笔者还积极引导学生勤工俭学,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提前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和生活的艰辛,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带动整个班的学习风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我们青春的见证。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努力、一起拼搏,经过大家团结一心的努力,班级逐渐形成了刻苦踏实、积极进取、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良好学风。

优良的学风催人向上,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只要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努力做好班级学风建设,相信我们的预科学生都能达到本科要求,向着梦想迈进。

参考文献:

[1] 杜向民.论大学德育理念创新[J].长安大学学报,2003,(3).

[2] 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8).

Discussion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y style of the preparatory students

WANG Jun-lei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450063,China)

第5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 班级日志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30-02

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一直是独立学院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主题。现有研究多从学风建设的概念探讨、存在问题和改革建议入手,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提供思路指导,但研究多停留于理论探讨,实证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风建设的现状为基础,通过对“班级日志”制度实施情况的效果评价,发掘更具实效性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为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1 班级日志

班级日志的起源可追溯到1953年赵启春发表于《人民教育》上的《我在建立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和教育个别儿童方面的经验》[1]一文。班级日志也称“班情日志、教室日志”等[2],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记录班级事务和班级学习生活的记事本,通常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课堂教学和听课情况,一是课堂以外的活动延伸。早期班级日志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班级建设中,近年来被借鉴应用到大学生班级管理中,成为学生工作的新手段、新途径。

2 班级日志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2.1 班级日志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班级日志由学院统一印发,每班每学期一本,由班干部轮流填写,填写对象为本院大一、大二各班级。基本信息包括学期计划、期末总结、班团干部通讯录、寝室安排等,主体部分则分“日常管理”和“一周小结”两部分。其中“日常管理”又分考勤登记、每日摘要和每日精彩三块,考勤登记记录每日课堂考勤情况,每日摘要填写班级当日综合素质考评情况,每日精彩填写班级开展的各类活动情况。“一周小结”是对主要记录本周班级取得的进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对策。一周小结下面附“辅导员寄语”,由辅导员每周给出评语。

2.2 班级日志内容的定性分析

以笔者所带的大二计算机系7个班为例对班级日志的记录内容进行定性分析。一学期以来,42位学生干部参与记录,共完成“日常管理”560篇,“一周小结”112篇,“辅导员寄语”112篇。通过对记录的统计整理和分类[3],对反应的情况作以下归纳。

2.2.1 迟到、旷课和请假频次与学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班级日志中旷课名单的计数统计,并与上学期期末成绩的比较发现,本学期出现旷课现象的81人次中,有高达43人曾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出现过挂科现象,其中缺课超过5次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87.3%。七个班挂科人数占本班旷课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00%,71.4%,58.3%,50%,42.9%,41.7%,40%。可见平时课堂表现与学生学业成绩的整体相关性非常高,且有学期延续性。截止笔者投稿时,本学期期末考试尚未进行,因此无法用本学期的期末成绩与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对比研究,但是我们可以预测,学生的课堂表现将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预测指标。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此数据进行挖掘。

2.2.2 学生的课堂反馈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通过整理,班级日志中出现了多处与课堂和任课老师相关的描述,摘取如下。

“今日数据结构老师表扬我们班上机认真”(2013.10.22)

“Java今天交作业,老师给了我们很多要求和指导,我们获益匪浅”(2013.11.06)

“下午上机时老师说我们班的氛围好,大家都很开心”(2013.11.07)

“Java课王老师在教授了Java知识之余,还分享了开发项目的经验,拓宽了我们的思维”(2013.11.13)

“演讲中看了一个视频,关于‘空巢老人’,很感人,也引人深思”(2013.11.19)

“今天是Java的第一次上机,老师指导得很详细,大家存在的问题大多数都当场解决了”(2013.11.27)

“第一节英语听力课,很多同学没有兴趣,老师找了一些有关口语的视频供大家欣赏,效果还不错”(2013.12.2)

“概率论老师讲课还是那么有激情,最喜欢他的课了”(2013.12.2)

从摘录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课堂的关注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点:(1)教师肯定和表扬;(2)教师指导;(3)教学手段多样化(视频,课外知识补充等);(4)老师上课态度。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表现。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是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

2.2.3 学生对成绩的态度

班级日志中出现了多处关于考试的记录,简单摘录如下。

“今天大学物理课上老师通知下周有期中考试,上课氛围开始变得紧张,大家都认真开始复习了。”(2013.11.04)

“今天ACM老师宣布24号要考试了,期末将至,大家有种莫名的紧张感(2013.12.10)”

从摘录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于考试的主要反应是“紧张”。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适度的紧张对激发学生动机最有效,中等强度的动机能够让学生达到最高作业水平。因此,课堂上老师提供作业布置和反馈,并提前澄清考试要求,对促进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有较积极的鼓励作用。

2.2.4 班委态度与班级日志记载之间的关系

对比上学期各班综合测评成绩发现,班委记录日志的认真程度和班级表现一致,越是表现良好的班级,班级日志记录的丰富度越高,反之记录的内容越简单。综合测评成绩高的班级,日志中积极词汇的使用率更高,而成绩低的班级消极词汇的使用率更高。可见,班委的认真程度和对班级的评价,对于班级班风建设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指标。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对此展开量化研究。

2.2.5 辅导员反馈与班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辅导员的反馈对班级日志记载的内容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积极反馈的正向激励作用较大,消极反馈则起不到激励作用。辅导员寄语中强调的内容会在班级日志中体现。通过班级日志,辅导员能及时了解班级情况,更好地处理班级事务和突发事件。如通过组织召开旷课学生思想动员会、下班听课了解课堂表现等手段,进一步将班级日志反馈的结果应用到日常管理中,提高了处理问题的频率和效率,对班风建设的督促作用明显。

3 班级日志在独立学院学风建设中的效果评价

班级日志作为班级同学学习生活中重要的记录和分享形式,已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学期的班级日志实践,学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启示总结如下:

3.1 掌握思想动态,预测学业成绩

班级日志最直观的体现是学生课堂表现,它为学生的操行评定提供了重要且令人信服的证据。通过半年的执行发现,它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有良好的预测力,并且为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持续关注学生表现,实施干预和指导班级学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3.2 发挥班委表率,完善管理职能

班级日志的执行好坏,跟班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对管理班级、服务同学的态度有密切关系。作为班委,能否客观诚实地记录班级同学的表现,能否关注到大多数同学的需求,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展班级建设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班级日志执行的效果,并引导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

3.3 提供教学反馈,加强师生交流

班级日志为任课老师提供了及时的教学效果反馈。任课老师可以通过班级日志了解学生对自己课程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和进度,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最大化课堂效率和效果。班级日志也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辅导员可以不再纠结于班级管理的点点面面,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沟通和讨论,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力。

3.4 研究不足和展望

班级日志在推进学生自我管理和班风建设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对班级日志在独立学院学生中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效果评估,阐述了班级日志在推进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尚存在如下不足:首先,研究取样代表性不足,没有对比学院其他专业的班级日志实施情况,内外部效度有待更严格的考量。其次,对班级日志的理论探讨不够深入。第三,班级日志的实施效果需得到定量分析结果的支撑。第四,由于能力及时间限制,课题研究不够深入,所得结论也需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如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加入群体或个别访谈、学生的期末成绩等指标,以增加研究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设计更加严格的对照组实验,控制干扰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总之,班级日志的实施对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利用这个工具的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和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三者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并最终促成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赵启春.我在建立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和教育个别儿童方面的经验[M].人民教育,1953:19-22.

[2] 卢庆熊.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教学质量的量化评定法[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1999,14(3):9-16.

第6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教学;管理;合作共赢;新模式

作者简介:任贯中(1982-),男,河南新乡人,河南科技学院数学学院团委书记,助教。(河南新乡45300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144-02

加强学风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何谓学风?其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路,反映了高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学风建设是一个学校或院系的灵魂,好的学风是这个学校或院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创品牌、树信誉和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当前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调查发现,学风及学风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专业思想和发展方向不明确,对四年的大学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涯缺乏科学实际的规划,大学生活无从事事,虚度光阴。

第二,个别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自律性差,对自己要求不严,存在缺课、逃课现象;学习方法不当,学不会又不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求助;学习缺乏刻苦钻研精神,随意学习与生活,迷恋网络游戏和交异性朋友等。

第三,对学生的品格培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部分学生学习浮躁,不肯花力气,急功近利;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玩耍、消费高;团队精神弱化,生活纪律涣散;部分学生不会说话,不会沟通,特别是在求职、考研面试时表现比较明显。

第四,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积极进取精神有待进一步养成;平时对教师、学生不尊重,不懂礼貌,不注意礼节,与教师、学生沟通意识差。

第五,学生实践技能和动手、动口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强化。上述现象,虽不是主流,但影响不好,与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不相容,与形成良好的学风是相悖的。

二、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学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是“扩招”后高校新生的素质对学风的客观影响。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学校、学生、家长都重视应试教育,使学生素质提高不全面,个别学生素质呈下降趋势。第一,入学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高考成绩相差几十分甚至百分以上,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同一节课中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第二,并轨后学生的市场意识增强,对专业的选择强调热门、强调个性发展。这给绝大多数的非热门专业如何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第三,学生学习目的不一,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有的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学习缺乏积极性。第四,在校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父母、亲戚朋友的呵护与迁就,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习惯较差。此外,随着近几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化,对教育和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学校师资紧张,办学条件跟不上办学规模的发展,超负荷运转;学科专业存在结构性矛盾。这导致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都碰到了许多新的问题。

二是教书与育人相脱离对学风的直接影响。第一,“教风”不正。“教风”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作风。教书育人,意即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学生做人。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好坏。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照本宣科,不管教育方法,不管课堂纪律,只追求上课数量,不追求上课质量。有的教师把精力放在搞科研做论文上,教学水平不高。第二,管理与教学相脱离。在教学与管理的结合问题上存在不足。有些教师只知道向辅导员或学院领导反映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而不予以管理或根本不管课堂纪律;有些课程人数众多,学生来自不同的院系,有些学生不主动配合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迟到缺席司空见惯,这都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建设。第三,学生工作人员积极性发挥不够。近几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生队伍思想不稳定。每个专职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太多,工作无法深入细致。学生工作队伍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责任心不强,没有根据新的形势和学风的现状思考科学的管理办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三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学风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文化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导致产生浮躁、功利、散漫、虚夸、动力不足等学风的病理现象。高校周边环境严重影响学风,社会上不同的文化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涌进校园,大学已不再是“一方净土”。当然,信息时代对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的辐射和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对学风建设也存在不良的影响。

三、教学与管理合作共赢的学风建设新模式

学风建设与教学、管理密切相关,学风建设必须与教学和管理相结合,必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学风建设实现教学与管理合作共赢。结合工作经验及院系实际提出应积极构建教学与管理合作共赢的学风建设新模式。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教育

开展班级学风竞赛活动。结合学生成绩、知识技能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早操、晚自习、上课出勤、大型活动参加情况对各班级和学生个人的学风状况进行量化考核,指导班级和学生及时做好学风建设的总结,每学年评选学风建设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同时进行事迹宣传。

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帮带工作。对那些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进取心不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实行跟踪教育,建立特殊学生群体档案。把思想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坚持开展谈心活动,经常与家长沟通情况,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学生自我教育有机结合。

将学风建设与考研、就业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积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明确目标,为将来的考研、就业做准备,并结合专业特点,逐步建立学生实践基地,进而促进学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目前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旷课、责任意识淡化、理想信念缺失、恋爱行为不检点等现象,对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当前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标准,在学生中开展宣传、讨论,召开主题班团会。

2.严格管理,建立和完善学风教育制度

从学生上课、自习等常规管理入手,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由系党总支书记牵头,以各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进行教学秩序检查(不定期)。重点检查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实行周通报、月总结制度,按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籍管理条例严格管理。

寝室由辅导员带队进行晚归、不归等现象检查,重点检查上网、玩游戏等现象,帮助学生杜绝网络成瘾;学生会宿管部晚上检查学生宿舍,督促学生的就寝秩序和检查宿舍卫生,并检查学生夜不归宿情况。党员每周至少一次深入所承包学生宿舍检查就寝情况,并做好记录;体育部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集体出早操,早操后做好晨练(晨读);学习部组织检查学生上晚自习的情况;生卫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教师进行卫生检查,以便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习惯,从而在时间上、体质上、环境上为创建良好学风提供坚强的保障。

建立和完善学风教育制度、考勤制度、考风考纪制度、评优评先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建立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辅导员与学生谈话制度”、“辅导员与家长沟通制度”,保证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考风、考纪建设。除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规章制度教育以外,为严肃考风,每学期末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考风、考纪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和自身道德素质,层层签订责任状。对于在考试中违规作弊的学生将严肃处理。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全体教师必须认真履行监考义务,并加大督查力度,健全监督机制,使学生在考试中没有机会去作弊。

3.加强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以教风促进学风建设

每年召开一次学风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当年学风建设工作,学风建设列入当年党政工作计划。强化教师教风建设,实施全员育人的方案。由于大学的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科研任务,这使得教师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身上,导致师生之间沟通少,学生对某些教师的讲授方法和理念表示不理解、不接受。为改变这种现状,各年级学生实行班主任帮扶制,三、四年级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在学生教育、管理、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做到以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以精湛的技能带动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

教师应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在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的同时,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动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学科前沿阵地,以使自己的课堂内容有声有色,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要提高自身挖掘学生潜能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避免单调乏味的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

积极开展教学能手比赛活动,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认真统计和研究教学问卷、学风问卷调查结果,广泛听取教学督导组成员和广大学生对教师师风建设、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地开展工作,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师德建设。

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抓好学风建设的责任感。在学风建设中,辅导员为班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必须把学风建设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工作投入,认真细致地抓好学风建设工作。把强化管理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主题班团会、咨询等形式具体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成才、择业、考研、交友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把思想工作落实到个体学生身上,切实解决好学生的学习动力、目的、态度、方法等问题;注重自身业务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 社会 高校 个人

0 引言

自1977年后,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这极大的满足了国民对高等教育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高校大学生生源质量日益低下,学风日渐不浓,有些大学生学习带有极强的功利性,有些大学生不爱学习,经常逃课,沉溺游戏、网恋、泡吧等各种恶习中,甚至有些因挂科太多而被劝退等现象[1]。这一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说过,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强,因此大学学风的问题需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2]。

高校学风是高校建设的灵魂,是一个学校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3]。优良的学风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感染、熏陶和鼓舞学生,促进学生成才和进步。一个学校只有具有良好的学风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才会让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积极的学习态度、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大学阶段是学生最重要的阶段,良好的学风也是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文化观、价值观的保障[4]。

1 相关概念

学风从广义层面分析,它不仅包含学生的学习风气,更是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指一个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它集学风、教风、校风三者为一体。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明确的指出:高校学风是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5]。

2 存在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本文以许昌学院为例对学校整体学风进行调查研究取证,归纳总结学风存在的问题。许昌学院是河南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目前有19个教学院部,5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文学、史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人。

本次研究的对象涉及到许昌学院的大一到大四的部分在校生,基本涵盖了各个专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发到各院系,并由各学院辅导员监督辅助完成,最后以excel表格的形式统计汇总出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42.5%的同学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有好的就业机会,而仅有8.2%的学生有更高的目的是为了建设祖国为社会和人民服务,有将近10%的同学是为了混文凭或混日子过。这说明了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还是有目的的,尽管很多都是以利已的目的而学习。

在学习态度的调查中发现,47.8%的同学有较好的学习态度,认为专业知识非常重要,而37.4%的同学态度一般,认为不要必要那么努力,学习保持中游就行。更有15%的同学认为学习无所谓,最好能够不挂科。

在课堂纪律的调查中发现,多达70.4%的学生都曾经逃过课,而8.3%同学甚至习惯性不上课,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的同学竟然达不到50%,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面对不太感兴趣的课程或不喜欢的老师时选择自己看书或者睡觉、玩手机等这些违纪方式。

通过自主学习的调查发现,47.1%的同学都认为自己课下的学习努力程度一般,而每天自学时间能达到2小时以上的仅有48.1%,课余时间多数花费上了上网、恋爱、逛街、做兼职等其它活动上。而由于课上学习不努力,课下又不花太多的时间学习,知识就没办法掌握好,相当一部分同学,课下的作业都用抄袭的方式,完全自己独立完成的仅有30.8%的比例。在期末的考试中,51.1%同学都有过作弊的行为,而其中的18%的同学经常作弊。而考前的复习多数同学选择是考前二到三星期开始。

在学习兴趣的调查中发现,将近30%的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

在对教师教风的调查中,学生仅有25.5%的同学认为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比较高。在宿舍氛围调查中,也仅有18.9%的同学认为自己所在宿舍学生风气非常好,更有20.6%的同学认为所在宿舍学生学习风气差或是比较差。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和对学生的访谈发现,高校学风之所以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散、自学能力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考风问题严重、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风气不浓厚等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不仅有来自学生自身的,也有来自高校、家庭和社会的。

3 相关举措

经过以上对学风问题的调查分析,并征求广大师生对加强学风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文从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及社会四个角度提出建设学风的相关举措。

3.1 高校角度

第8篇

关键词:心理学 高校 学风建设

By psychology angle of view enhancement university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Ding Minjiang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at present the university good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existence question and reason obtaining,unifies the author to work the reality,how constructed the good school tradition to propose own opinion.The full use psychology theory,the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sharpen university students adaptiveness,the enhancement specialized ideological education,the drive study interest,the attention individual development.Thus achieves the construction good school tradition the goal

Keywords:Psychology University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62-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正逐步走向大众化,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又深深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长在沿海开发前沿地区的高校学生,他们所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较复杂。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多元价值趋向的无所适从,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原已产生的矛盾冲突,而且可能引发新的压力;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这一阶段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存在于每位学生的心中。这些矛盾冲突存在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不适应问题;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这些都从不同的层面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因此良好的学风就难以形成。

学风是学习主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一种客观的精神状态。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如此诠释:“学风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涵盖学习目的动机、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五大核心层面,学风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思想作风,是一个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环境。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院校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的有力武器,是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优秀的学风也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和奋斗成才的重要条。而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开创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完善个性发展、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教育过程。现代健康概念已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而是身心的全面健康,它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改善学习风气具有积极意义!

1.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社会大环境影响高校学风建设。高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本身具有社会性,因此,校园小环境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的加强,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这种目标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学生热衷于在学校时就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这不仅对这些学生自身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周围的同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则面临更多的压力,社会对中医的认识广度和深度不足、中医就业岗位的稀少、中医本身的发展面临一些困境等等都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1.2 学习观念错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

首先,大学生对学习的真正意义认识不足。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最大的不同是学生高度的自主性。大学老师上课内容量大,上完课就走,一般不留作业,除了期中、期末考试平时一般没有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习惯于按照老师周到细致的安排进行学习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无所适从,不懂得自己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上课的内容很难当堂消化,甚至听不懂,听课提不起兴趣;没有迫在眉睫的考试,自修没有动力。学生中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什么事情都可以占用学习时间,什么都重要,就是学习不重要。他们往往考试前突击复习却难以奏效,特别是有些课程内容量大,容易考试不及格。大学实行学分制,有些学生放松眼前的学习,指望靠重修过关。实际上,重修往往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其次,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在大学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各种能力,也要扩展多种知识面,大学生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一个长远的眼光,故产生了对学习是否有用的怀疑。

1.3 专业特点影响高校学风建设。从大的层面来讲,有不少学生学习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有不少学生因为专业和自己原来所学的知识相距甚远而无法认真学习,缺乏学习兴趣。也有的学生学习的是“冷门”专业,或者错误的认为那些专业是没有前途也没什么学习的必要,从而导致学风不良!

例如,作为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中医药的发展前景牵动着每个学生的心,能否正确认识目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困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发挥了重大作用。近100多年来,随着西医进入中国并占据统治地位,更因许多国人自贬和歧视中医,中医药发展处境艰难。当前,西方现代医学开始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转变,人们认识到传统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未来医学发展方向非常一致,世界开始重新审视并日益重视中医药。同时,我国提出了“2020人人健康”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因此,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国,重新确立中医药重大战略地位,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并重的新型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势在必行,尤显迫切。然而,在中医药如何发展和改革的问题上,目前仍存有争议。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国人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而这些困境就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优良学风就难以形成。

1.4 个人心理适应能力影响高校学风建设。从高中生活走向大学生活必然要经历一个巨大的转变和心理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心理的不适应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1.4.1 跨过了高考这个门槛后,当面对更广阔、复杂的生活时,不但没有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幻想着能轻松度日。陷入目标缺失、理想缺失的迷惘之中。学习没有动力,参加集体活动没劲,有的人在网吧里消磨时间,有的人则在谈恋爱中寻找寄托,有的干脆天天睡懒觉。

1.4.2 有些同学在高考中没有把握好,与理想的大学或者专业失之交臂,精神颓废,从而失去了成就自己的机会。使他们感到失落,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自卑感!由于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进而出现厌学现象。

1.4.3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经常抱着怎么样都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对大学学习的正确认识,这些想法较偏激,没有认识到自己需要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中全面的发展,结果可能走上了通向后悔的岔路。

1.4.4 上大学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际关系也将重新建立,很多学生就在这个问题上无法适应。生活没有了生气和欢乐,必然影响学习的情绪。

1.4.5 有不少学生本身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家庭困难、心理问题、能力较差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在大学里的心理感受,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总结以上四点对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可以明显发现它们都与大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适应等等有关。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而这些正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面对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将在接下来的论述中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来阐明良好学风形成的途径。

2.用心理学方法,促进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为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加快角色转变,营造良好氛围、激励学习兴趣,创新教育模式、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贴进学生生活、关注个体发展。我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开展为期一年的心理系列讲座,开展课题研究、大型社会调查活动,并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2.1 努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加快角色转变。

现代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并主动适应,是其真正学好的重要前提,能对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些大学生入学前对大学学习生活了解甚少,往往凭自己的想象来描绘大学的学习生活,因而不能对已经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造成了学习适应困难,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学习上的苦恼。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大学新生在适应这一转变过程中会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产生诸多困难和问题。对此,大学新生必须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尽快缩短由中学到大学的不适应;而大学教育工作者更应坚持全面系统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习指导和科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同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从上面的论述中很明显发现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加快角色的转变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笔者对300名学生的试验:大学第一年每周四晚上都给学生上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包括:《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的异同》、《恋爱心理》、《人际关系处理》、《为人处世的技巧》、《我与成功有个约会》、《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心理健康标准》、《我爱我家》、《建设和谐小家》、《大学生活与我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与社会实践》等等。通过一系列心理课程的讲授,学生们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

2.2 努力创新教育模式,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目标是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目标的追求使人精神上有寄托,行动有动力。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建设优良的学风首先是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性动机,在学习领域则是以求得学业成就为目标的学习动机。只有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和把握专业思想,他们才能寻找到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动机才能增强。

为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笔者对300名学生进行试验:首先,我启动了一个课题研究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小班为单位,每周收集一种病种的相关资料(包括:定义、症状、诊断标准、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医名方、预防等等)并让学生自己到台上讲授,这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第二,专业思想教育系列讲座,邀请老师到班级讲座,同时要求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素质教育论坛和各种中医文化活动。第三,大型社会调查系列活动,调查的内容都围绕中医的现状、未来和发展来展开,最具代表性的如:《比较福建中医药发展和广东中医药发展现状》。经过系列的专业思想教育,学生对专业认识得到改进和提高,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力增强。

2.3 努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激励学习兴趣。

心理学非常强调环境与氛围对塑造人的重要意义。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等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具有极强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倘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努力学习,积极交流学习方法,且在学业上取得较好的成绩,那么剩下的学生由于担心被孤立,也会在学业上采取积极的态度,自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再者学生保持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的情绪状态,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就能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上,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催化剂。

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励学习兴趣。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提高班级的凝聚力,集体的积极精神状态有助于其中的个人克服消极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也通过多种形式让大家形成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典型,让往届优秀的学生做学习交流会。

2.4 努力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从中学到大学,从小家到大家,从家庭到小社会,这个转变过程必然给学生们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学生的心理感受性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心理学上强调个体的主导性,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个体发展非常必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都有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帮助学生自我成长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关键。

首先,为和学生及家长建立良好关系,每个假期笔者都到一个地区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并对特殊学生进行特别的关注。第二,经常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到特殊学生及时帮助解决问题。第三,做细贫困生和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工作,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育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一块重要领域,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及方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广泛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良好学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覃干超.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问题探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4期

第9篇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class style of study has critical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xcellent class.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significance of good style of study in the growth and success of students, and then summed up that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good college study style from students, counselors, student work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学生工作

Key words: college; establishment of study style; student work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245-02

0引言

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具有强烈的导向、激励、凝聚及规范作用。

1高校学风建设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学风建设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所以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是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1]。

近年来,高校学风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同学学习纪律性、自觉性差;部分学生考风考纪不良,考试作弊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任课教师、学生工作者、管理部门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不严等原因[2]。虽然目前这些情况并不具代表性,但它的影响和危害则不可忽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也有学校的,还有学生个人的,其中主要原因是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渗入高校,影响了部分学生和教师的价值观。针对这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各高校为促进学风建设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如通过抓教风带学风,正考风促学风;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推动学风建设;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等。这些措施从不同层面推动了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提高育人质量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这些措施都是宏观的、间接的,发挥作用必须通过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学生。班级是高等学校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学习、生活、纪律和情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班级建设中注重集体学风建设,可以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带动班级争先创优的积极氛围,对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发展相当重要[3]。班风、学风不仅是班级学生的整体风貌和风气,更是辅导员自身之风作用于学生的表现。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助于弘扬正气,形成团结奋进和谐的育人氛围,从而使班级成为育人的“优质摇篮”。好的班风、学风会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推动班内同学上进。因此,把塑造良好学风,作为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

2发挥学生工作在高校学风建设体系中的作用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已经成为众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学风,必须把学风建设工作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在高校学风建设体系中的作用,从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工作及相关部门等三个层面入手,实现“三位一体”齐抓共管以及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机制。

2.1 “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以学生为本”,是指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强化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围绕学生健康成才这一根本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4]。大学的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两个重要方面。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同时也应看到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有限的课堂来讲,自主学习的空间可以说是无限的。自主学习的内容来源广泛,形式多样,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防止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是时展的现实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

高等教育实施的专业教育、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学生其他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挥,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引导学生多渠道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应在创设宽松、灵活、弹性的学习空间的前提下,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

2.2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管理者的作用高校应严格按照中央相关文件精神配好专职辅导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保护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定期对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保证学工队伍坚强有力,这样才能保证学风建设[2]。因为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风气起到直接的引导作用,是学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与学生接触最为直接,有关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贯彻、执行,辅导员都是重要力量。辅导员应当站在育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对学生予以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对不良学风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干预、督促、教育和管理。

目前,辅导员主要是由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二者各有利弊,行政人员上班时间相对固定,在校时间长,与学生接触机会多,对一些学生事务的处理及时、恰当,但因为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中力不从心;教师则相反,由于不坐班,到校时间少,同时科研及其他任务繁重,导致对学生关心不够,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欠缺,但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中具有强大优势。如果能够将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相互配合,建立两者沟通机制,定期召开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相互交流学风建设的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就能克服学生思想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两张皮”脱离的状况。

完善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制度,将班级的学习风气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从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学生和辅导员三个角度,对辅导员工作加以评判,设立优秀、中等和合格三个等级,确定不同的津贴标准,从而起到对辅导员工作的激励和约束。同时,对个别不合格的辅导员,坚决予以淘汰。对学风建设成效显著的辅导员予以奖励,提高他们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探索班级学习风气好转的有效途径。

2.3 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及相关部门的作用

2.3.1 层层发动,统一认识,营造良好氛围①抓学风要因年级制宜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四年或五年的学习发展规划,把树立远大理想与勤勉好学结合起来。坚持从一年级就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要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使高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入学生的头脑,成为他们指导自己一言一行的规范。结合学生的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分年级、有侧重地予以要求、教育和引导。一年级要着重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诚信教育;二年级要狠抓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通过率;三年级要抓好各类学科竞赛,科研等活动的参与;四、五年纪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明确就业取向;毕业实习设计、论文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②实施分类教育,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查找原因,激发学习的内动力,改进学习的方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除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之外,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立、自信、自强意识。对于心理失衡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心,要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和帮助,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③利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宣传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活动,积极倡议,加强在学校以及社会的宣传活动,营造学风建设的氛围[5]。加强社会实践环节。通过与社会的交流和联系,建立一些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和就业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接触社会、学以致用的机会,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其学习知识、拓展能力的积极性。④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为人之本,也是学术进步的基础。现在有些高校出现的学术腐败、学风建设薄弱等问题,其根源是诚信的缺失。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高校改善和加强学风建设。

2.3.2 建立起完备的激励机制和纪律约束机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评奖评优对良好学风的导向作用。优化奖学金评定、发放和表彰方式,加大评奖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大力表彰和奖励,对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或者在某一学科、某一科目中具有优势、表现突出的学生也应给予肯定和奖励。通过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提升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并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充分利用评奖评优的激励作用,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从而带动整个班级、年级的学习风气的好转。同时,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综合评价学生,防止学生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忽视道德修养、身心素质等方面素质的倾向。纪律约束中,对各类违纪违章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对弄虚作假、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学生要严肃处理,真正树立校纪校规的威信,克服学生的侥幸心理,从而给良好的学风形成给予制度上的保证。

3结束语

著名教育家先生说过:“欲看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大学,孕育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明天[7]。学风是高校的灵魂和生命,是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辅导员,作为高校基本单位―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在高校学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4):39-43.

[2]徐才千.高校学风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20-221.

[3]张轩辉.如何以班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J].考试周刊.2009,(4):226.

第10篇

学风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将两种含义进行糅合,遂将其定义为:学风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学习风貌,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时间投入、学习积极性等;包括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攀升,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生师比大;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原因,造成了诸多的学风问题。学风问题关乎学生成长成才,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加强学风建设日见紧迫性。

一、当前高校学风现状与分析

针对学风问题,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针对驻青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

表一:学风好坏的决定因素

表二:当前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对于学风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大部分学生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校园整体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有非常强烈和迫切的要求。对于目前学风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导致缺乏学习动力,是大部分同学的共识。其次,迷恋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学风建设中的大问题,一、二、三年级学生中,认为迷恋网络游戏是学风中主要问题的比例分别是:3.6%、30.79%和43.5%,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愈发严重。而且,90后的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带有笔记本电脑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加,据调查,2014学生(非计算机类专业)入学就带有电脑的学生数占到了23%。个别学生宿舍经常性的全体联网打游戏。而相较于沉迷网络而言,近两年来,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很多学生上课听课质量受到了影响,走进课堂“低头族”越来越多。

表三: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表四: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前5位)

以上两个表格显示:对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尽管学生满意率不是太高,但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而表四中的数据显示,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学习动力;高年级学生中,因为承担的学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多,而导致逃课的现象也比较明显;对于因为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而逃课的比例占到了15.63%,也应该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

表五: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表六:平均每天课余自学时间

表七:学生课余时间分配情况

以上三个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同学的课余时间没有用于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

除了调查问卷外,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采访全国其他学校老师、学生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方面总结了共性问题:

1.教师方面

一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教学内容陈旧,理论知识讲解枯燥,对抽象难懂的内容讲解不透彻,与学生互动少。造成课堂缺乏活力与吸引力。部分同学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可以通过自学掌握”。而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讲课枯燥。部分教师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了板书的重要性,未能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的手段,造成学生捕捉不到课堂重点内容,而多媒体播放内容速度快、文字多,如果不加以有效讲解,学生很难提高课堂学习兴趣。

而另一方面,受学校晋升体制影响,教学质量没有行之有效的量化指标体系,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虽然,不少高校近几年实行了学生网上对教师授课进行评价,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终还是流于形式。

2.学校方面

学校往往注重教师科研项目的多寡,科研经费的数目,高水平论文的数量,而针对教师职称的评定体系中,教学质量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明确规定,就是所谓的“重科研轻教学”。另外,部分老师教学任务重,同一内容重复授课,教学激情递减。

3.学生方面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学习,是否能够加强自我管理是主因。诸多学风问题中,学生作业抄袭、旷课、沉迷网络、考试违纪等最为突出。当前,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读书无用论”在高校滋生蔓延,功利思想在学生中萌芽,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很多学生从小到大遇到问题都由父母一手包办解决,父母把路都铺平了才让孩子走,造成孩子独立能力和抗压能力差,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自制力差,一旦离开父母的管束,就像脱缰的野马,自由自性,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有高考压力,不得不努力学习。但进入大学后,未能由他主学习及时转变为自主学习,加之缺乏学习动力,没能及时树立学习目标,课余时间多,部分学生自制力差,致使他们缺乏学习积极性,有的甚至沉迷网络,旷课现象严重。学习态度、学习环境、课堂出勤、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都是学风建设工作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学风建设中好的做法与探索

学风建设已经引起了诸多高校的重视,进而有许多好的做法值得发扬与借鉴。

1.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强化专业思想,培养专业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阶段性的制定学习目标。开展了争创优良学风班、讲课比赛和“我上大学为什么”、“我进大学学什么”“离开大学什么”主题团日活动等活动,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影响学风的难点。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其对人的培养教育、思想引领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团日活动、人文讲座、传统文化知识普及等,形成文明诚信、崇尚科学、团结互助、平等友善、和谐融洽、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特别要注重利用网络媒体,建设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校园主体网站,加强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将所学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探索社会实践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将所学专业和择业、就业相结合、将创新创业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鼓励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充分地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培养其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有些高校还为新生班级配备了班导师,由业务课老师兼任,在新生入学之初,帮助新生快速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化,尽快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知识学习向方法学习转变,由记忆学习向创造学习转变。实际上是辅导员、班主任或班导师形成合力,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转变学生角色,培养专业兴趣,指导大学生各班级学风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

加强班级管理,落实班级管理责任。各班都要制定班规班纪和德育考核评比办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并通过家校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真正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按时做”的良好局面。

3.加强就业、创业指导

新生入学之初加强专业介绍,培养专业兴趣,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风建设。学生越早关注就业,学习动力就月足。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导航已经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有的高校将其设置为校定公选课,也有的学校将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更有高校将其设置为必修课。从大一新生开始就设置就业指导课,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将就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创新思想尤为重要,应当合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积极进行专利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加强师德建设

良好的教风能有效的带动学风建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见解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师德建设,遏制学术不端的行为,建立系统完善的师德评价体系,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相结合。

改良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严格学生课堂纪律与考勤,课堂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理论知识结合应用实践讲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加强教师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校领导定期向全体教职工述职、汇报思想和工作,接受教职工的评议和监督。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贴心人。要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凡涉及教职工年度考核、评先选优、职称晋升、工资奖金分配等涉及教职工利益的事,都要通过校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监督。而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学校的决策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为校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5.加强学生课堂管理

第11篇

学风,即学校风气,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当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同时又引发了教学、管理、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综合反映就是许多高职院校学风的不正,如上课出勤率低、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毅力不顽强、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效果不佳等。对此,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思想教育、教学改革、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努力加强学风建设,形成优良学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措施

学风,即学校风气,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优良的学风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当下社会多元化因素的影响,曾经被喻为“象牙塔”的高等院校的风气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出现了急功近利、华而不实、浮躁不安等问题。特别是随着高校连年扩招,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抢夺生源一再降低招生标准,生源质量的下降同时又引发了教学、管理、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综合反映就是许多高职院校学风的不正,如上课出勤率低、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劲头不足、学习毅力不顽强、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效果不佳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将成为空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也将无从谈起。

一、加强教育引导促学风

1.针对大一新生,做好大学理念教育、专业教育、制度教育、入馆教育等入学教育。通过多种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务求实效,避免走过场、一阵风,必要时可推行“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全身心投入学习。

2.针对大二学生,做好理想信念教育。每个月辅导员都应结合重要节点、重点工作等选择一个主题,对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教育活动要有方案、有落实、有总结、有讲评。通过接二连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尽可能心无旁骛,把学生的身心留在校园、留在课堂、留在学习之中。

3.针对大三毕业班学生,做好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应以就业观念教育为主、择业技巧教育为辅。在开展就业教育时,应尽可能邀请校外相关行业人员或校企合作单位负责人到校进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和行业发展形势,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自身不足,找到努力方向。

4.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促学风。结合评优评先活动,对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大力的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教学改革促学风

1.加强教学改革,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课程设置方面既要“必须”、又要“够用”,对于难度较高或对实际工作没有较大帮助的课程要少开或不开,同时在教材选择、授课方法等方面也要仔细斟酌,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教材和教法,避免出现“教师讲不清楚,学生学不明白”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教学改革,要按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完备校内实训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大实训课比例,让学生尽量多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其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尽可能多地与校外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同时可以按照校企合作模式的需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企业用工需要,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样既解决了校内实训条件不完备、双师型教师匮乏的问题,又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际工作的锻炼并接受双师型教育,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三、狠抓考风考纪促学风

1.考务部门应做好试卷保密和监考工作。一方面要设立标准化试卷保密室(柜)并安排专人负责试卷保密工作,同时出卷人应妥善保管好试卷电子稿和存储载体,严防试卷泄密事故的发生。考试过程中,巡考人员应加强考场巡视,监考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监考工作,坚决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2.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考试违纪问题处理。在考试过程中,对于发生的舞弊等违纪现象,要认真做好调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作出处理。有条件的应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立曝光栏,及时对违纪现象及处理结果进行曝光和公示,起到警示作用。

3.要细致做好考前教育。在考试前,要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悬挂条幅、制作海报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关于诚信考试的教育,营造狠抓考风考纪的氛围,让学生从无法作弊向不敢作弊和自觉不作弊转变。

四、狠抓出勤到课促学风

1.有条件的院校要坚持做好学生早操活动,保证学生按时起床,按时用餐,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上课的准备,有效避免睡懒觉、迟到、翘课等问题。

2.任课教师要坚持每节课的点名,并保持与辅导员的沟通和联系,一旦学生迟到严重或到课率低,应及时和辅导员沟通情况。辅导员要在第一时间查明原因并督促学生进班上课。

3.校系两级都应成立相应的教学督导组织,要认真进行查课,对到课率低的班级要周通报、月考核。有关领导要对排名落后班级的相关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及时进行约谈,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学生到课率。

4.对旷课、迟到现象严重的班级,辅导员要对班干部进行谈话教育,不作为的干部,应及时撤换。对于迟到旷课严重的个人,要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教育谈话,屡教不改者,应按规定进行纪律处分并与评优评先挂钩,以儆效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风建设任重道远,既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积淀,又需要多管齐下的全面加强和提升。但无论如何,学风建设一定要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根本的检验标准。相信,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目前地方高校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假借“三只眼睛”的智慧,在深入调查课堂内外学风真正样态以及自然观察的基础上,对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不同的方位和维度给予了梳理和总结,在座谈交流或访谈中无论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广大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谈了自己对学风的认识,并列举了学生学习中和老师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并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

1.动力不足,存在厌学情绪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上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大都是本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更为严重:等闲视之,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学习态度缺乏正见,学习动机多样化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有实用价值则学,无明显的实用价值的则排斥。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同学也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而是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思想。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素质、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进入大学就等于步入了享乐的天堂,终于可以脱离了苦海,尽情的享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大学生也难免幸逃,尤其是对于自制力差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态度决定一切,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搁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3.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很多高校“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知识本位”的理念根深蒂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关于人文修养、人伦道德知识的教育基本上处于“疲软”、效果不够明显的状态,科学专业文化知识和人文道德知识,不能很好的统一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还没有足够的关于“成人”和“成才”的理论知识和自觉意识。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认知盲点: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强调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学习的概念很难突破“小”学习的概念,还没有树立“大”学习的概念。

4.对学会学习的观念认知不足“学会学习”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诸多能力中的核心,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对该观念认知不足,尚不能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来面对一切,离学会学习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和加强,学习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很多大学生依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上,一切悉听尊便,自己学习,学习方式没有随着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而自觉的转型和改变,而对于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假借“他山之石”思考甚少,对于“合作学习”更是陌生,对于创新性学习方式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不以为然,甚至有不少同学抱着应付作业,混文凭的心态,更谈不上思考学习方式的问题了。俨然没有大学应具有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二、加强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哲学思考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动力不足”是全部问题的核心与本质所在,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情绪,让“善知乐学”,成人成才、提升素质、价值的实现成为大学生思想深处的理念与财富,成为其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和生命成长的本然渴求。与此同时,学风建设必须重视外因的延缓或促进作用,在提升和优化校园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注重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统筹兼顾,着眼于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通观全局,以动力的培育、激发、内化与外化为根本,以教风带动为关键,以制度优化为保证,实施学风建设责任主体的多元化,齐心协力,方可保持优良学风的持久与畅通,惟其如此,才能把学风建设落在实处,推向另一种高度。

1.学习动力的激发是根本在学风建设中,动力激发是重点中的难点,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庞大的“隐性”工程,需要长期而持续的教育、培养和内化。为此,必须“以人为本”,科学引导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持久的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在认知体验中“内化和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思想的自觉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培养出“学会学习”的技能,塑造出善于“学习”的心态,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还要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