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4 20:0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人教育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受到蚕食“学科是科学知识内部的一个组织范畴,它在那里建立了工作的划分和专业化,它适应科学所覆盖的领域的多样性。”一门专业化的学科虽然存在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科学领域中,但它通过对边界的划定、语言的组织构造、方法的使用说明,制定出自身学科发展和传承的一套“技术说明”,学科理论作为学科成果的输出,在科学领域拥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学科的历史看,它总是通过划分特定的边界让自己变得独立,假如没有这个边界,外部对该学科的认识将变得模糊不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人教育学是“成年人教与学的科学和艺术,是对成人教育进行学术性研究而形成的一个理论体系”。当然,随着我国成人教育实践以及成人教育学的成熟与开放,成人教育学的边界逐渐由单数项向复数形式发展,并孕育出诸多成人教育学科分支,进而拓展了学科的边界。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成人教育实践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内部的一些不足与弊端,导致了许多成人教育新现象没有能够得到合理解释,从而让其他学科借此抢占成人教育学科的“领土”,使得成人教育学的现象成为了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现象,从而导致了成人教育学科疆域被其他学科逐步蚕食的尴尬境遇,甚至内部产生了“替代论”、“合并论”等不协调的声音。
(二)成人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遭受质疑
对于许多学者来说,理论基础是学科得以独立存在和长久发展的关键要素。学科理论的一体化水平是评价学科成熟与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任何一门学科都在试图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挖掘和创造建构学科的“砖瓦”,进而揭示学科研究问题和研究现象的本质。成人教育学孕育于开放,并与其他学科长期互动,其自身逐渐诞生了许多分支学科,并在客观上构成了成人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注重扎根实践,立足实践,对实践活动中新发现和产生的问题、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注重对成人教育实践活动中所获取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能够再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关于学科理论体系,罗伯特•格罗霍和杰克•格拉齐尔(RobertGrover&JackD.Glazier)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框架:“第一层包括现象、符号和定义;第二层包括观念、建议和假设或研究问题;第三层包括实体理论、形式化理论、宏大理论、范式和世界观”。然而,通过对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不难发现,多数研究依然桎梏于对成人教育活动的现象解读、概念诠释、方法讨论及策略研究等方面,尚未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实体理论和研究范式;很多理论依然还停留在移植和翻版的层面,缺乏“本土化”、“创新”和“深加工”的精神;理论的研究方法局限于传统的定性式研究,缺乏“问题”与“方法”匹配的意识,从而导致了理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这些问题的存在,犹如咖思栋•米亚拉雷所说的那样:“成人教育科学是否真正有理由存在”。
(三)成人教育学术共同体的声音不一
学术共同体“就他们的基本意识形态、共同的价值观、共同质量的评价、对某一特定传统的归属、对学科内容及其框架的一致观点等而言,他们很可能以清晰的边界占据知识疆界”。从我国成人教育学术共同体的构成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官方组建的研究机构;(2)高校组建的研究机构;(3)社会性研究团体。从现有的成人教育学术共同体成员看,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学者或研究者缺乏成人教育学的专业背景,有些甚至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从而导致部分研究者群体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热情;与其他学科相比,成人教育研究者队伍的数量较为欠缺,无论是学术梯队建设、区域分布、专业布局等都不尽合理。这种现状使得学科价值导向、奋斗目标和对话平台等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导致了成人教育学研究梯队缺乏基本的学术共同体意识。另外许多成人教育学的研究者来自于其他学科,由于他们的学科背景、研究范式、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使得成人教育学科领域内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虽然,不同的声音有利于激发学术团体的灵感和活力,但是,过多的“噪音”,不仅会引发团体内部的不和谐,还容易引发外界对该学科的质疑,这无疑会削弱社会认同度,从而加剧学科边缘化的状况。
二、学科互涉视域下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以问题为研究导向拓展学科
疆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与李•英费尔德(LInfeld)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曾经把“问题”看作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契机,把物理化学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不断展开和深化问题的过程。在该著作中,他们自始自终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他们所理解的“物理学之进化”。学科互渉的核心就是摒弃学科偏见,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在实践中发展的学科,与诸多学科有着现实关联和潜在联系,同时引发出众多混杂性的“问题”,解决这些混杂性的“问题”需要理论的不断丰富和扩充,即“学习其他诸多学科的技巧与观念”。当不同的学科一起互动交流来解决问题,那么一种知识横向整合过程从理论上就开始了;知识横向整合通过不断发展和强化,已被视为学科间原本存在联系之外的联系,影响和改变了原有的知识构造。虽然,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界对成人教育学科的疆域有了较为固定的界线,但伴随着不同学科之间互动的频繁与速度加快,许多成人教育实践问题的滋生,使得成人教育学科疆域不可能一次性穷尽其“版图”。为此,成人教育学科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以“知识整合”为指导原则,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共同合作,就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研究论证,通过与不同学科知识的对话与整合,围绕“问题”生成成人教育的学科知识,完善成人教育的学科体系,进而体现学科发展自身的内在逻辑。不仅如此,成人教育学科要通过积极吸取基础学科的理论“营养”,深化成人教育学分支学科研究,特别是通过知识的生成和拓展来完善成人教育分支学科体系的构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实现成人教育学科体系这个大树主干的粗壮、枝杈的繁茂,从而不断拓宽我国成人教育学科的疆域。
(二)通过科际整合提升理论信度
如果一门学科缺乏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那么它只是打着学科的“幌子”在学科大家庭中“闭门造车”。对于一门学科来说,争议的存在并不令人担忧,令人担忧的是学科理论的不健全;对于一门学科来说,理论的不断构造和完善,是保存学科活力的永恒使命。任何学科理论的构建与发展都是建立在现有学科理论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应用型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借鉴吸收甚至移植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将其作为自身学科理论的一种元素,来丰富和指导自身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为此,成人教育学科要广泛吸纳其他学科的理论,以科际整合为指导原则,对成人教育学领域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内容进行重新的审视。例如,如何在理论上落实成人教育学研究逻辑起点和落脚点———“成人学习”和“成人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如何转移到“以成人为本”的中心上来等等。如果我们仅仅从教育学单一视角来审视“成人学习”和“成人发展”问题,则无疑于“坐井观天”。为此,引入多学科视角,并贯穿于成人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无疑有利于逐步构建专业化的“话语体系”。当然,除了在研究学科视角外,还应该在研究方法上有所整合,扬弃传统教育学中已不适宜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工具和方法朝着“共性”与“个性”、“数理方法论”与“人文方法论”有效结合的方向发展。通过研究工具和方法的丰富,实现研究问题与方法的匹配,从而确保成人教育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三)实现话语整合来推进
1、成人特色无法体现,论文内容与学生工作脱节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从选题、实施、答辩的整个过程基本上按照或是参考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流程进行的,无法突出成人教育的特色。选题的内容偏重基础学科研究。普通高等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和重点,长期以来影响着高校中其他教育形式。成人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宏观教学内涵均是由高校普通高等教育衍生而来的,授课方式、考核形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似。毕业论文作为整个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前期教学的影响,论文的选题多集中在基础研究学科上,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完成论文的条件有限,导致论文整体上选题差别很大,质量不能保证。毕业论文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脱节。成人教育学生多为在职从业人员,多数人有着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成人教育来补偿自己的学历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毕业论文是所学理论知识和具体工作最好的结合方式。但是,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论文受所谓的论文质量的约束,很少能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毕业论文缺少成人教育特色。成人教育学生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参加成人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工作中的能力,毕业论文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环节,应该是能够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以及几年来理论知识在学生工作中如何体现出来。但是,目前成人教育学生为了应付毕业论文环节,内容很多与学生实际工作无关,成人教育中服务行业的特色无法体现。
2、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方便,照搬普高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体系,导致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考核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相近,对论文的科学研究层次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并以涉及学术层次水平高低评定论文的质量;这种考核标准脱离了成人学生的工作实际,导致一些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论文,出现了网上文献拼凑、他人、挪用别人数据等现象发生,完全背离了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宗旨。
3、保障机制不完善,论文的完成缺少有力支撑
缺少论文指导课。论文指导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指导学生如何去开展相关工作,如何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文献,如何按照要求格式去撰写论文。很多教学单位都忽略了论文指导课的重要性,或是缩短学时,或是直接取消面授,改为网上自学,出现了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选题不准确,论文内容与题目偏差等严重问题。指导教师的选择问题。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完成的关键环节,为学生配备合适的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的论文工作事半功倍。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多为挂名,没有真正地去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操作论文的完成,同时,指导教师多为高校教师,在帮助学生选题上多以自己研究的课题为基础,脱离学生的工作实际。
二、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
建立成人教育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满足工作单位对员工工作能力提升的需求,是保障体系研究的主要目的。
1、在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下,论文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具备相关操作制度和质量标准,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分工明确,各执其责,保证论文高效、高质的完成,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的诚信度。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某一专项研究的总结性材料,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多数是在本人单位实施,与其具体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内容相对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更加多样、复杂,论文质量不宜控制。建立科学可行、适用于成人教育需求的操作制度,在大的框架上对论文的方向进行把握,对具体细节内容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论文的每一部分设置质量标准,完全按照此标准衡量相关的操作,达到成人本科论文的实施的制度化、标准化。
2、成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将学生工作单位引入到体系之中,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撑。把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个主体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指导作用、质量保证作用和全程监管作用,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完成。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将课堂中所学理论知识与本职工作有效结合,最终为工作效力服务。学生的工作单位是学生学业完成的最大支柱,特别是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过程中,工作单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学生提供完成论文的场所、仪器等硬件设施,还要学生配备具有一定资质的实习指导教师。因而,结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的学习特点,在毕业论文中引进工作单位,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
3、通过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论文质量,最终达到高校顺利、高质地完成论文整体工作;用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培训员工、利于单位发展的目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成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结合的最好体现。学生在完成学业,提升学历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单位。
三、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制定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建立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各组成因素,包括前期规范、过程控制和后期评估,通过对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到适宜的切入点,寻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1、前期规范体系
前期规范是成教学生在实施毕业论文之前,学校对论文具体的完成形式和结果做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是学生完成整个论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个论文工作的主线,学生按照此要求进行论文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主要根据各专业和学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论文完成的整体过程,研究建立一系列符合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制度:(1)教育制度,包括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毕业论文准备工作的教育、写作方法的教育、违反纪律的教育等。教育制度的建立,让学生明确论文工作如何开展和进行,对学生的论文过程做以框架式要求,约束学生在论文的完成中务必坚守诚信原则,以自己的真实数据编写论文。(2)开题报告制度,成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论文设想、文献查阅情况、指导教师综合意见,形成具有可实际操作的论文构思,并以文字的形式向高校汇报,经高校专家审核通过施行。(3)中期考核制度,依据开题的思路和步骤设计,对论文中期取得成果进行审评,根据前期情况规划下一步论文的具体实施。(4)论文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论文完成工作进行考核,学校组织论文答辩,由学校老师和学生工作单位与论文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同时,成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论文工作的基础数据进行检查和归档。
2、过程控制体系
过程控制体系就是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质量跟踪,是论文写作中的把关环节,对论文的开题、期中考核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保证论文高质量地完成。依据学校制定的开题报告制度和中期考核制度,学生以书面汇报的形式向学校汇报论文思路及阶段性工作成果,学校对学生论文思路是否符合要求及进展情况做评价,学生工作单位作为实习单位对学生论文整个过程进行质量跟踪,及时与高校沟通,依据学生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
3、后期评估体系
(一)著作出版
“十一五”前期,我国首部关于成人教育社会学的专著出版,即高志敏等的《成人教育社会学》,该书为“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回应新世纪发展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研究成果。该书揭示了成人教育与社会发展间的相互影响,凸显了成人教育与社会变革之间的互动意义,基本形成了成人教育社会学的雏形;次年出版的何爱霞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则从成人教育社会学“元”问题切入,系统探讨了成人教育与政治、文化、人口、社会变迁、社会流动、成人社会化、社区成人教育的关系以及成人教育教学和课程的社会学分析等问题。其间,一些非“成人教育社会学”论著中也对成人教育社会学有所涉及,基本确认了“成人教育社会学”作为成人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重要地位,诸如《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其分类研究》《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等。此外,基于社会转型的成人教育研究专著也陆续出版,如《社会转型期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研究》《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等,不断丰富着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二)期刊和学位论文
通过中国知网用“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社会”“成人教育、文化”“成人教育、公平”等相关关键词进行检索,对得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统计发现,1990年到“十五”末期(2005年)的15年间,与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相关度大的论文才90余篇;而“十一五”到“十二五”中期的7年间,与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相关度大的论文数量已达100余篇,呈现出论文数量不断递增的态势。此外,不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成人教育问题,诸如《成人教育功能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学视野下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主体研究》等,充分显示了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被逐步关注。
二、“十一五”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主要内容
虽然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还不十分丰富,但研究已广泛借鉴了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中主要理论流派的经典理论,也积极运用了新兴的社会学理论。李峰从教育社会学中经典的结构功能论、冲突论和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对成人教育问题进行了述评,并提倡研究的多元取向,兼容三者所长。知识社会学尤其是许茨的知识社会学也开始被运用于成人教育研究,叶剑结合了一些实例展现了成人教育与许茨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联,对成人教育中如何发挥“类型化”的作用、推广关联性记忆和创新、关注多重实在间的转换等问题进行讨论,彰显了许茨知识社会学在成人教育领域的价值。崔爱林,薛滩则以新兴的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为启发,全方位看待成人教育的存在与发展,提出打破原来孤立封闭、各自分离的成人教育状态,通过资源重组达到优势互补;重视成人教育专家系统的建立;运用信息技术使在场和缺场学习方式相互结合等。而李苏娟着重研究了吉登斯现代性理论中的自我认同理论,并提出成人教育研究应该走进成人“生活世界”,积极促进成人的“自我反思性建构”。随着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内涵的不断扩充,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域也日益拓展,各领域研究均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成人教育社会学框架日益完善。
(一)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研究
“十一五”以来的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更加具体细化,主要涉及四个面向:一是继续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诸如社区成人教育对“城市新市民”的继续社会化功能的研究;二是再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也引起关注,于金翠指出成人教育可以激发进城就业农民参与再社会化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成功进行职业、社会规范和角色的再社会化;三是正、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得到重视,如谷文华从博弈论角度对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进行宏观分析,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成人的社会化实际提出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因应策略。何爱霞则特别关注现代社会下,反向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阐释了反向社会化即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的社会化,提出反向社会化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区来实施成人教育,并指出反向社会化是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另有研究提出的“文化反哺”的概念即是反向社会化的另一提法。此外,关于高校成人教育社会化或成人教育社会化的论文中的“社会化”概念更多的是指构建成人教育办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不同于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的成人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
(二)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得以发展的,而优秀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又是通过各类教育的发展得到实现。因此,关于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研究向来是成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十一五”以来的相关研究在对之前研究成果吸纳提炼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如高志敏认为,我国成人教育内部文化方面存在理念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的脆弱问题,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成人教育的“由弱变强”的趋势;在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关系问题上,他特别强调社会文化施与成人教育的影响作用,认为社会文化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激励、规定、供给作用”;反过来,成人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扬弃、调合及创造功能的研究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在多元文化与成人教育方面,他指出多元文化对于成人教育的发展具有五个“约定”的规制,并提出了回应“约定”挑战的文化选择。何爱霞则指出多元文化在为成人教育提供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成人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乃至评价提出了全面性挑战。此外,她还提出了“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尤其是前喻式成人教育对成人教育的独特作用。另有学者基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以宏大的成人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如曾青云、郭凌雁基本梳理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脉络、文化动因、文化诉求的基础上,努力追索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文化蕴义、文化价值、文化路径。郑义寅,丁昶玮引入文化资本理念,廓清中国成人教育变革的理念与思维,反思与叩问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指出文化资本重构理念对我国成人教育未来变革的影响。
(三)社会分层和流动与成人教育研究
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而社会流动则主要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变化。社会分层体现了社会群体的结构性差异,反映在成人教育方面,体现出了成人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十一五”以来对成人教育公平的研究方兴未艾。晋银峰对改革开放前后的成人教育公平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从教育权利差异的群体化、教育价值取向的精英化、教育实现途径的正规化向教育权利实现的社会化、教育价值取向的普及化、教育实现途径的非正规化转变。罗永彬和李康林则分别基于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对我国“成人教育公平”的现状进行分析。此外,不少硕士研究生直接把“成人教育公平”问题作为论文选题。社会流动作为社会分层研究的延伸和深化,其与成人教育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十一五”以来的成人教育学专著及相关的立项课题都重点关注了社会流动与成人教育。社会流动串起了成人教育社会学诸多方面的研究,包括继续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促进社会流动、成人群体尤其弱势群体社会流动、职业流动等。如林文广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促进了包括城乡流动、地域流动和水平流动等,为社会成员寻求工作岗位和社会位置提供了公平的机制,并提出必须不断健全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更好的利用它为我国社会合理、良性的社会流动服务。曾荣青、贺义梅则特别关注了外来女工的流动,指出外来女工自身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不高、传统的性别意识和社会职业歧视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外来女工只停留在水平流动的基础上,而垂直流动的发展性较小。成人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教育性质,能帮助外来女工获得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高,成为她们实现垂直流动的最佳渠道。
(四)成人教育背景下的社会群体研究
成人教育背景中的基本社会群体可分为成人教育者群体、成人学习者群体以及学与教组合群体。成人教育者是指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在“十一五”以前有较多论述,而“十一五”以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成人学习者群体,尤其是从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视角对成人学习群体展开研究,特别关注了成人学习的动力源泉、方法、手段、效果及角色定位,成人个性发展等。如姚远峰从社会学角度归纳得出:成人学习是人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成人学习的动力源泉来自社会,其目标是为了适应变动不居的知识经济社会,并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帅良余在学习型组织条件下,研究成人学习、成人个性发展。从成人个性发展的视角看,将社会学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结合进行个性理论分析,使得个性以及成人个性发展与成人学习、学习型组织之间建立联系,为分析成人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彭景阳用社会学的社会角色理论分析网络条件下成人学习者的角色类型与冲突,提出通过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调适来进行协调和解决。陈晓新指出学习型社会下的成人学习者角色对传统的学生角色提出了挑战,论述了成人学习者角色与学生的“边际人”角色的本质区别,提出了成人学习者角色的定位、影响成人学习者角色发展的因素及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不同成人群体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也是一大研究重点,这也是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极具现实意义的一个方面,包括对农民、失学无业青年、老年人、工人、干部等不同群体的研究,其中研究主要针对农民,具体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农村流动劳动力、“城市新市民”(失地农民)以及农村女性等,主要是从社会流动、继续社会化及社会文化三个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研究中体现出了研究者的人文关怀。此外,成人教育社会学还从教育的维度进行了多样化研究,包括对社区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学研究。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从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社区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有的社区成人教育的社会学研究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社区成人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功能等,提出对创建“生态社区”“安全社区”“健康社区”“学习型社区”的具体设想,以最终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涉及面较为广泛,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实践主体、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成人高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本质、成人高等教育公平性等,限于篇幅,在此不能一一展开。
三、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问题“十一五”以来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虽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取得了上述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所存在的不足。
1.课题立项少,研究队伍仍薄弱
课题立项、课题成果及著作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研究者对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热情高涨,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但是全国性的重大课题并不多,不能形成全国或区域联动的研究格局,总体上呈现出小而散、不系统、各自为政的研究态势,没有太多的著作或丛书出版。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队伍仍不强,研究人员不多且较集中在少数大学或科研机构,没有形成合理化的结构,年长学者大多非本学科科班出身,理论功底相对欠缺,中青年学者尚未形成足够的学术影响力,又没有促使研究队伍形成合力的科研机制,从而导致研究内容较分散、不深入、欠系统。
2.研究领域窄,关注群体较集中
从研究领域看,关于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的研究已逐步往纵深处发展。继续社会化、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等在继续深化的同时,应拓宽对社区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从现有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关注的群体看,农民是研究的聚焦点。随着社会变迁,还应顺应时代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不仅要关注弱势群体,还应关注强势群体,包括是否是强势群体占据了大部分成人教育资源及成人教育对强势群体影响等,因为成人教育不只是一种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类型,由此可以产生强势与弱势群体的对比研究。
3.“成人教育”有余,“社会学”不足
既有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成人教育”,更多的是探讨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模式、机制等,而对“社会学”的关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可谓“成人教育”有余,“社会学”不足。有些研究虽然冠以“社会学”研究之名,但是并没有彰显社会学研究的特色,并未从社会学的视角切入;有些研究虽然运用了社会学中的理论,但是运用的较为生硬,理论分析不深入;另外还有研究简单套用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再加上“成人”二字,并未仔细辨别出不少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学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在借鉴这些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成果时,不可简单移植。应把握住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多借助于社会学,以显示出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独特质感及成人教育个性特色。
4.研究取向偏离,研究方法单一
在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存在两种取向,即以构建起成人教育学科体系为目的的理论体系取向和以解决成人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目的问题取向。由于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很成熟,加之我国不少成人教育研究者习惯于采用问题研究取向,理论体系取向的研究相对较少,这并不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此外,研究方法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整体上研究方法仍较单一,还不太借鉴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的诸多研究方法,以致研究容易出现泛泛而谈,未能向纵深发展,这也是影响学科地位的一个原因。
(二)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回顾和反思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展望其良好的发展未来。
1.研究领域继续拓展,研究层次不断深化
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仍然存在诸多未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方面,如成人教育办学体制、成人教育技术、强势成人群体的社会学分析等。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与社会的密切互动性。“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肩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约型、环境优化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多重任务,“十二五”时期还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会不断催生出成人教育社会学横向上更多的研究领域,也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往纵深处发展,阐释更深层次的问题。
2.研究力量持续增加,研究成果更加丰硕
除以高校成人教育学研究中理论研究专业化程度高的专家、老师为主力外,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队伍还包括:越来越多的成人教育学或社会学的研究生将研究兴趣定位于成人教育社会学,作为一股新生研究力量不断扩大研究队伍,同时也因为接受着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的理论熏陶,将触发更多理论性强的研究成果。此外,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人员、政府机关和行政机构中成人教育工作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若能再结合相关理论,形成的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将会是更加饱满有力的。
3.注重理论研究取向,寻求多种研究方法
现有研究多采用问题研究取向,而多采取理论研究取向是成人教育社会学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学科独立、学科成熟。学科地位的建立与巩固不仅依赖理论体系的构建,还与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有关。在研究中可以积极采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谢维和曾指出教育社会学的分析与研究方法除一般的社会科学分析与研究方法,还包括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本身,以知识作为基本工具研究教育活动等。现有研究已出现运用社会学分支理论以思辨方法分析成人教育,如现代性理论;也尝试用知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如运用知识社会学理论分析;也出现运用生活历史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又如田野调查法、人类学的民族志法等,是成人教育社会学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4.更加彰显时代特色,尤其关注社会群体
从罗森斯托克(R〇senstock)20世纪30年代 初提出成人教育学(Androgogy)概念至今,人们 对成人世界教育现象的关注与探索已经差过了 80年的历程。其间,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成人教育 运动的跌宕发展,成人教育学作为一类专门知识 也在实践和思辨中得到了积累与延伸。
(一)“成人教育学”概念的追问
作为学科的成人教育学,早在1930年就进人 了北美一些大学的研究生课程,但它却一直作为 一个充满争议的领域存在着。其争议的核心,就 是成人教育学的学科类属问题。答案似乎不言而 喻,成人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显然,这是话语 权利博弈的结果。作为专业领域的成人教育学, 在经历了与教育学的持久论争之后,逐渐融入了 现代教育学的知识体系,而这场争论又对当代成 人教育学科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就词语结构而言,“成人教育学”由“成人一教 育一学”三个词构成,基于不同视角的概念诠释导 致了对这一专业领域的不同理解。纵观成人教育学科70?80年间的行进脉络,“成人一教育学”与 “成人教育一学”先后主导了这一领域的话语权, 从而刻画出了成人教育学发展的思想历程。由于 前者努力将长期以来潜伏抑或游离在教育世界边 缘的“成人”推向教育学的理论舞台,用“成人”理 念丰满乃至重构教育学术体系,因而可以称之为 “成人的教育学”;而后者则试图获得成人教育实 践活动的理论韵味,或提升成人教育实践领域的 学术品质,赢得来自“教育主流理论”的认同,故而 可以用“成人教育的科学”冠名。
(2)“成人的教育学”
“成人的教育学”与全球范围内的成人教育运 动密切相关,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教育学知识体系 的不满,以及用非正规教育乃至非学校教育来改 造社会的坚强信心。持这种取向的研究者,其关 注的重点是“成人”,指出比照“儿童”,“成人”同样 有其特定的身心发展以及持续社会化的特点与任 务,甚至人到成年所面临的各种人生过渡与危机, 其关键意义与炽烈程度可能远非孩提时代的经历 所能相比,加之当代社会变革无时不向成年人们 提出必须与其适应的种种严峻课题,因此,教育不 仅是儿童的需要与权利,同样也是成人的需要与权利,既然传统的教育学徘徊于学校围墙之内,那 么就有必要建立一门针对“成人”的教育学。
“成人的教育学”彰显了成人教育学在学科发 展初期的“教育学叛逆者”形象,也建构着其通过 教育努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以及促进成 年个体发展的人本姿态。这股张扬着“责任”和 “人本”色彩的教育学的另类力量,开辟了心理、社 会、人权、机会、实践等多个成人教育的研究路向, 但也表现出在理论整合和学术深入上的力不从 心。尽管如此,它仍以唤醒“沉睡之成人”的“教育 反叛”意识,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书写了成人 教育研究的早期辉煌。
(3)“成人教育的科学”
尽管“成人的教育学”为学科早期的发展积聚 了能量,但它却无法跨越缺乏系统知识和实证支 持的沟壑,加之缺乏一支稳定的研究力量,致使其 最终逐步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延续至今,以“成人 教育的科学”为取向的学科发展思潮。这种思潮 伴随着现代教育学的繁荣而走向前台,努力将成 人教育学科推向现代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并试图 加入其中,成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政府支持的大 学、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所开展的研究工作的 急剧增加,人们对“成人教育学”的认知发生了转 向,试图更多地从教育过程而不是从成人本身来 思考这一领域的问题。作为弥补专业话语匮乏的 一项策略,许多研究者开始大量借鉴和引用教育 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试图构建起本学科的知 识体系。迄今看来,尽管这种努力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但却常常遭到来自教育学和成人教育学内 部的质疑,甚至诘难,认为这种“成人教育的科学” 取向,因为缺乏对成人世界的关注,甚或不假思索 地实行“教育学搬用”,而难以构建起具有专业个 性乃至充满无可替代意义的话语体系。
从“成人的教育学”到“成人教育的科学”,成 人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发生了重要的转向,从关注 “成人”走向关注“教育”,对“科学”的热衷已经取 代了对“实践”的关照。这种“主体”的旁落,导致 了成人教育内部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紧张。因此, 如何在走向“科学化”的道路上重新发现“成人”, 重建学科的“成人”意识,成为历史给学科未来所 提出的一个极其重大的课题。
二、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现实困境
正如我们对成人世界的教育现象认识尚显稚 嫩一样,成人教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仍处“垂髫” 之年,面临着许多的现实困境和学术难题。
(一)研究范式的缺失
就中国的成人教育学科而言,研究范式的缺 失是学科发展中的沉疴。尽管近年来本学科的研 究论文汗牛充栋,但能尽显学科范式,且振聋发 聩,并能在教育核心学术刊物上必据一席之地的 研究成果,实为寥若晨星、凤毛麟角。而大量以一 般经验归纳和简单思辨演绎为表征的“论文”,不 但没有给学科发展注人必要的生机,反而暴露了 学术的浮躁与功利,表瀑出学科在研究范式方面 存在严重的问题。
追根求源,这种研究范式的缺失归咎于研究 活动重缺乏“成人”意识,更是远离了充满生机 的“成人世界”。脱开“成人”与“成人世界”而空谈 “教育”,往往失却了研究活动的逻辑起点以及进 行深人演绎的逻辑空间,这种学科研究不仅必然 陷入毫无任何逻辑力量可言的尴尬境地,而且各 种“理论”和“术语”仅仅添上“成人”的“前缀”而被 肆意发挥,泡沫飞扬,甚或热衷披上“成人”的“外 衣”粉墨登场,来去匆匆,混淆视听。
建构自身的研究范式,已经成为成人教育学 科建设无法回避的首要课题。而这种范式的建 构,既需要研究者的学术自觉和自律,又需要在学 科发展中确立“成人”意识,倡导进人“成人世界” 开展研究,找寻探索成人教育问题的适宜方法。 然而,这绝非是一朝一夕的工夫,而是一个艰苦的 过程。
(二)学科边界的模糊
学科是特定研究领域走向成熟的产物,也是 研究领域制度化与建制化的结果。在此意义上, 学科的形成意味着它成功地界定了自身的“研究 边界”,并规定了本学科研究的学术规范,即所谓 的“学科构成了话语生产的一个控制体系,它通过 同一性的作用来设置其边界。而在这种同一性 中,规则被永久地恢复了活动”?。作为学科的成 人教育学,由于在发展中始终未完成“话语生产体 系”的建构任务,致使研究工作缺乏内部的同一性和学术规则,研究选题随心所欲、研究成果千姿百 态,导致严重缺乏对话与交流的基本平台。
成人教育学学科边界的模糊,首先与成人教 育的特殊性有关。普通教育学关注学校境遇下的 儿童发展与教育问题,相比而言,成人教育学则复 杂有加,这深刻地反映在成人教育的“概念”方面。 例如在《成人教育发展总条例》(UNESCO, 1976) 里,成人教育被认为是“有组织教育过程的整体, 无论这一过程的内容、水平和方法如何,无论它是 <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也不管它是否延伸或 取代中小学、学院、大学以及学徒期的初级教育”。 由之,在成人教育研究领域,相关的术语极其纷繁 多样,例如农村教育、扫盲教育、人力资源开发、弱 势群体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远程 教育、终身教育,等等。研究的田野尽管如此全面 开花,但事实上,成人教育迄今并未已经形成任何 一个相对成熟的问题研究领域。
学科边界的模糊,还与专业人员、研究群体之 间缺乏对话与沟通有关。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 都需要一种合理的社会建制,包括学者的职业化、 固定教席、课程计划、学会组织、学术会议制度、专 业期刊等,尤其重要的是通过学术互动建立起学 科的“学术共同体”,推动专业信息的交流,搭建研 究的对话平台。在成人教育学科领域,传统上延 续下来的研究协同形式,关注操作、细节的4量往 往超过关注学科、整体的力量,学科发展步履维 艰,而教育学会建制又未留予成人教育学分支以 一席之地,使之丧失了吸纳来自成熟教育学科先 进经验与前沿认知的机会与空间,走向了 一种闭 锁甚至是自我陶醉的状态。总之,学科边界的模 糊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引起 人们的高度关注与积极思考。
(三)专业文献的不足
在成人教育学科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 专业图书数量巨大,仅1979年至〗995年间公开 出版的成人教育专着已达549本?,近十年,随着 成人教育学专业在更多高校设立,相关的专业图 书屡见出版,但罕见丨?力之着,难觅上乘之作。
深人透析,专业文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基础理论研究的匮乏。成 人教育学领域的文章多以应用研究为表征,而且 大多停留于一种对实践的推测和猜想,缺乏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实证的科学精神;而本学科的着作 则普遍显示出一种“大而全”的特征,面面俱到地 浅论“成人教育”问题,而对具体成人群体的教育 却避让千里,显示出对“成人”与“成人世界’’的漠 然。其二,比较研究的匮乏。在林林总总的成人 教育着述中,深入评析当代国外成人教育新发展 和研究进展的文献极为鲜见,所涉及的资料也明 显陈旧,难以折射出成人教育研究的全球状况与 最新动向。其三,创新意识的缺失。创新是学科 发展的直接动力,而在成人教育学科发展中。创新 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遵守,大量的文献存在 低水平重复和雷同的嫌疑,整个学科对创新问题 的整体缄默,极大地制约了学科的发展。
研究文献的不足,反映出成人教育研究领域 尚未形成自身的学术传统,日常的操作意识超过 了学术意识与学科意识,虚浮的功利意识抹杀了 追求意识与创造意识,同时也表明,我们对成人世 界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这些状况的改变,必定需 要走人成人的生活世界去了解成人的生活现实和 教育需求,也必定需要从根本上去重新认识学科 的伦理意义,去重新选择学科的价值取向。
(四)研究人员的匮乏
学科发展需要人去实现和推动,在所有的制 约学科发展的因素中,研究者的因素是一个首位 重要的关键性因素,因为所有的其他因素都需要 通过研究人员的活动去表达和演绎。在成人教育 学科领域,专业研究人员的匮乏是一个长久存在 的老问题,在新世纪境遇下,这个问题更是已经到 了极其迫切,亟待解决的当口。
目前中国大陆的成人教育学科点,已经有了 初步的繁荣,专门研究所、大学的成人教育学硕士 点等学术建制对于维持基本的学术积累和繁衍起 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稍加观察不难发现,目前成 人教育学专业研究队伍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突 出的矛盾就是:一方面,由于成人教育学专业教育 正式启动只有十年时间,因此尚未实现强大的“造 血”功能,现有队伍结构中,“科班人员”极其匮乏, 制约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成人教育学 专业迄今有限的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未能进人成 人教育研究队伍,新补充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 往往只能从外部学科和专业调人,虽然有望其带 来“学科交叉”的力量,但这种适应和转向过程需要付出相当的探索时间和艰苦的个人努力。
三、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未来展望
面对充满变动的成人世界,如何在复杂的社 会变迁背景下把握成人教育现象,成为不断展开 的未来给年轻的成人教育学科提出的巨大挑战。 我们艰难地反思过去,也乐观地面对未来,并且谨 慎地思考着成人教育学科发展的诸多可能。
(一)重建学科的研究范式
重建学科的研究范式,是成人教育学科未来 发展的核心课题。然而,这种重建必定是一个复 杂而艰难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的过程。首先需 要学科研究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态 度,重新审视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复杂关 系,为逐步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思想传统做好 准备。同时,研究范式的重建离不开实践哲学精 神指引下的理论创新,需要确立以成人发展为主 题的研究纲领,明确以成人存在为原点的研究意 识,尝试放弃传统的演绎教育学概念的做法,更多 地深人到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经济学、 管理学,乃至有关自然科学等广泛涉及成人研究 的学术领域,以宽广的学科视角去洞察、诠释鲜活 的成人世界,以多样的研究途径去寻找、探获学科 发展的方法和话语。无疑,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必 定需要全国的成人教育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 更多的研究机构、研究力量提高探究能力,提升合 作水平,创建充满对话的专业学术氛围。
(二)重廓学科的研究边界
重廓自身的研究边界,是成人教育学科未来 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说,特定的研究领域既是 学科植根的土壤,亦是一切学科活动展开的逻辑 空间。其中,首选任务就是要进行成人教育的实 态研究,着力触及本然层面地回答清楚成人教育 究竟是怎样一种主体构成与体系结构,怎样一种 时空分布与层次形成,怎样一种内容架构与方式 选择,怎样一种实施过程与行为推进,怎样一种资 源整合与社会参与,它的本质何在、个性何在、目 的何在、功能何在、关系何在等等。深信这些最具 边界意义与根本意义的要素,其内核一旦得到真 实展现,那么,学科的“话语生产体系”将得到初步 的建构,具有同一性的学术规范或共识将得到最 初的确立。同时,研究的目标会变得清晰,研究的 路径会变得通畅,研究的论域会得到逻辑的延伸, 研究的结果会经得起实践与时间的锻打,并将大 大裨益于研究者之间实现更有基础的理论对话与 更加有效的学术切磋。
(三)回归成人的生活世界
回归成人的生活世界,是成人教育学科未来 发展的方法论选择。作为学科发育的基石,年轻 的成人教育学维系于什么样的方法论之上,将从 根本上决定着成人教育学的学科个性和理论面 貌。既往的成人教育研究,一度将生动的成人生 活世界置于身后,抓住了成人的“概念”却忽略了 成人的“存在”,这是方法论上的一个重大缺憾。 面向未来的成人教育学科,要真正走向符合国际 称谓的“一门帮助成人学习的科学与艺术”之学 问,就必须加强研究中的“思”,不仅要严格地审 思、辩思“研究什么”的问题,更要严谨地深思、精 思“到哪里研究”、“如何研究”和“为何研究”的问 题,而回归成人的生活世界,包栝他们的劳动生活 世界、职业生活世界、家庭生活世界、社会生活世 界、情感生活世界、心灵生活世界、闲暇生活世界 等等,加之他们面临社会种种变迁而对自我、对他 人、对团队、对组织、对社区、对国家、对人类所发 生的认知、态度与行为变化,以及重新找回久别的 社会理想,便是使以上这一连串疑问获得适切注 解所断然不可舍弃的天然通道。总之,当下的成 人教育研究,急切需要解决的,并不是宏大或是走 向泛化的理论叙事,而是明察秋毫、深切人微的主 体关怀。因此,研究者有必要跨越校园的围墙,走 人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 园,去捕捉成人生存境遇中的发展需要与发展困 境,去思考教育可能提供的支持,从而在成人存在 与教育存在的交接中、契合中,提升理论的解释能 力,寻到学科的发展生机。
(四)建构完善的课程体系
一、我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现状
国外一些学科的研究者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得出确认学科本质特征的七项标准:(1)学科的材料域,即一组研究对象;(2)学科的题材,即从某一角度来考察材料域所取得的范围;(3)学科的理论一体化水平;(4)学科的独特方法;(5)学科的分析工具;(6)学科在实验领域中的应用;(7)学科的历史偶然性。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理论上看,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进展: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成人教育课程研究;成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成人教育与各类教育的关系研究;不同形式成人教育内部机构、特点及规律研究;成人教育立法研究等不断深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成人教育学研究框架。从实践上看,主要表现在 :(1)建立研究机构,组织研究队伍;(2)积极译文著书,科研成果卓著;(3)创办成教刊物,论文硕果累累;(4)开展课题研究。这些研究为中国成人教育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
1.是普通高校完善学科建设的需要。建设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必须依托完善的学科体系。近年来,各高校都在努力建构能反映学校整体定位目标的、富有本校特色的学科体系。成人教育学的存在、发展确实与成人教育事业的存在、发展紧密相连。一些高校特别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十分关注成人教育研究与理论体系构建,并设成人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在成人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在申报教育学一级学科过程中,高校内相关教育研究人员对完善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如成人教育学硕士点申报表现出了热情。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对于丰富整个教育学体系的内容,促进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科学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是建设一流大学成人教育发展目标的需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流大学承担着高水平科研、教学任务而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责任。为更好提升在中国教育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人教育应把服务于社会与提升专业水平结合起来,从经验提升成为专业优质的教育服务。这种要求需要加强成人教育专业自身建设,培养成人教育实践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外,一流大学成人教育发展目标还应定位在致力于终身教育机构的建设。一流大学成人教育应该更主动地致力于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向社会广泛传播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思想。
3.是提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地位的需要。学习型社会的推进为成人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依附于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要进行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这是获得与其他二级学院同等地位的需要。大学的主要功能是科研与教学,普通高校的教学院系充分发挥了大学的功能职责,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继续(成人)教育学院也逐步从完全单一的行政管理职能拓展成为管理、办学的多重职能,如果能与时俱进,以成人教育硕士点建设为契机,承担学科建设的责任,将学院进一步定位为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教学科研实体机构,那么,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三、我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的建议
1.明确成人教育学科体系构建的立足点和归宿。培养人一直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成人教育既传递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知识,又传递高等或职业技术教育知识。探究问题,就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社会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推动成人的现代化进程。学科建设的最终价值在哪里?寻求更大的实践价值,增大学科理论对成人教育实践的解释、评价、控制、预测和改造的功能,可能恰恰是成人教育学科理论的生命力之所在。研究对象和研究边界如何确立?成人教育研究对象的扩大、交叉、融合可能不断持续,成人教育学的研究边界可能更加开放,人们将怀着宽容和复杂性的思维方式看待成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边界。所以科学的态度是承认并主动实现成人教育学科对象和边界的必要融合和泛化,在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中研究成人教育,构筑成人教育学科学的学科体系。
2.明确成人教育学科的基本属性。探索成人教育学科的性质,有必要从教育科学体系谈起。成人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同国外关于成人教育学是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以此为目的进行的成人教育理论、过程与方法的研究的表述大体一致。因此,成人教育学科作为以应用为主的分支学科,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认识成人教育现象,解决成人教育实践中问题的任务,又有以成人教育研究成果来丰富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成人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大量的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性理论研究和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3.明确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结构类别。成人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成人教育学只是其中的一门学科)。为便于研究,我们把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分为三类。即:第一类是成人教育学这门基本学科分化出来的分支学科。如成人教育原理、成人教育课程论、成人教育教学论等;第二类是由成人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如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学习)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学、成人教育经济学等;第三类是研究不同教育对象所构成的分支学科。如成人基础教育学、成人中等教育学、成人高等教育学等,或者是职工教育学、老年教育学、农民教育学、干部教育学、军人教育学、残疾人教育学等。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设,要处理好成人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应借鉴和利用教育科学的理论成果与相关学科(如教育心理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经济学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成人教育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并加以创新,使相对独立的成人教育学科体系在构建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更好地服务于成人教育事业。
4.明确成人教育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指该门学科的概念和联接这些概念的判断,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逻辑系统。一般认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学科,有三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理论体系、知识体系、课程体系。(1)理论体系。 建立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学科建设的最终的目的。成人教育学科同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样,应当是揭示一系列的教育科学概念、规律,构成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还应当充分体现成人教育本身固有的内在逻辑。因此,成人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应从教育科学的逻辑起点(如元教育)出发,运用逻辑手段,进行推导,并加以扩展,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 (2)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包括经验体系和工作体系两大系统。目前,我国整体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从知识体系角度考察,或经验体系不完整,或工作体系有欠缺,或整体研究水平低,或逻辑关系欠恰当。随着成人教育专业、学位点建设的发展,目前出版的成人教育学科研究成果,不论是知识体系,还是理论体系、课程体系都明显逐步地走向完整、规范、系统、科学和富有个性。(3)课程体系。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有关高校开设的完善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一般来说,构成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由三类组成。即:(1)核心课程类:核心课程由成人学习、成人发展、项目开发、教学过程与教学手段等入门课和概论课组成;(2)专门课程类:专门课程开设的有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育史、成人教学法等课程;(3)特殊课程类:特殊课程开设的有成人基础教育研究、比较成人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立法研究等专题。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回顾成人教育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是数量和规模上的外向型发展,真正内涵意义上的深层次、高水平的良性运转的局面还没有形成,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对于一所地方性高校来讲,怎么合理利用资源,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成人教育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重要因素,学员自身的素质是内因,外因则是教师对学员的辅导过程。有学者研究分析指出:生源市场竞争激烈是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学校自身建设和管理机制不完善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从学员、学校和教育环境等角度看,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从生源质量来看,成人教育在经历了几年招生高峰的辉煌期后,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报考人数呈下降趋势,录取分数线也一再降低,而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多数还是沿袭以往的方式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学效果不佳。生源素质的下降给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由于培养模式陈旧、管理手段滞后等,使得教学质量普遍下降。
从学员的学习过程来看,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工学矛盾也越来越突出,面授的出勤率越来越低,许多学员的自学几乎成为空白。成人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职员工,他们除了要应付繁重的工作及家务,还要挤出时间上课、学习、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挤压下,经常会顾此而失彼,在学习时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学习动机上看,越来越多的人是因为求职、提工资对学历的要求而被迫参加学习,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混文凭的思想较严重,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只图考试能蒙混过关,所以平时上课心不在焉,考试临时抱佛脚。
从学校方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看,虽然学校也意识到成人教育要不断创新,各校也采取了一些改革的措施,比如对一些不合时宜的专业做了调整,探讨考试改革,乃至在办学过程中的实践与理论问题等等。但比起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讲,成人教育的教育改革仍很滞后。由于质量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成人教育声誉下降。
此外,成人教育的质量问题还受到一系列非教育本身的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在努力提高质量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阻力。“一些高校不惜以牺牲教育的尊严和教育的质量为代价,甚至搞虚假宣传”。目前的成人教育缺乏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办学环境,主要表现就是生源的恶性竞争。在普通高等教育连续几年扩大招生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源市场面临着萎缩和竞争加剧的态势。于是各院校都纷纷使出了自己的“绝招”、“怪招”,特别是一些学校甚至是知名大学的办学点,完全把质量抛在脑后,以各种手段笼络甚至是诱骗考生。比如,一些学校雇用社会人员“拉人”入学,公开承诺降分录取、保证考试人人及格、可以少参加或者不参加面授等,一些办学点在面授过程中,不顾条件就地办学、大量压缩面授课时、甚至不同专业并班教学等情况也常常出现。有的学校甚至把办学规范的学校当作恐吓考生的武器,攻击那些学校管理太严、面授时间太长、考试太难等。
很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给规范办学的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你要保证面授课时,学生就抱怨时间太长加剧工学矛盾;你要加强考试管理,人家就说你的毕业证太难拿;你要要求自学,他就说增加了他的负担……于是,哪里的管理松散,哪里的考试简单就成为考生选择的目标。这就必然造成规范办学者被动、违纪违规者逍遥的局面。
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尝试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永恒的主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要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质量控制。对高等教育教学服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不仅可以提高过程质量,而且可以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尽管面临着重重压力和不利的竞争环境,但我们还是应该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措施,切实巩固和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
(一)加强课堂教学环节的检查与督导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管理活动。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针对成人教育面授时间短,教育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这就要求担任函授课程教学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广泛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够充分了解所授课程,将所有内容高度浓缩,在短期内传授给学生。教学是个互动过程,必须有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函授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改进,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双向交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观。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高度重视对面授期间的教学检查,一是聘请了学校督导组的专家和有关成人教育的领导直接进课堂听课,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听取学员的意见和要求,并向任课教师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是由成教管理人员或班主任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到课情况,坚持每日点名制度,确保出勤率。
(二)严把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关
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实践内容和函授生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针对学员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不重视、消极对待的态度,我们安排了一年的时间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研究和写作,严格从开题报告到写作提纲、研究方法与步骤、调查统计与分析等各个环节加以把关,同时为学生提供资料上的便利、实验方面的条件,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如我校开办成人教育以来,我们就一直坚持本、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答辩制度,凡是答辩不合格的,一律不发毕业证书。
(三)强化自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
自学是否到位是成人教育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把教师对函授生的自学情况检查当作必须的教学环节纳入对教师和学员的考核。教师除按规定给学员上导读课外,必须提供自学指导并布置足够数量的练习,使学生每周都有一定的学习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员在面授前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针对自学的测试,并且按20%的比例计入学员的成绩。这个措施,保证了学员在自学过程中,主动与教师沟通,并不断丰富着“函授”的内涵。许多学员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如发E—mail,获得教师的辅导,大大提高自学质量。
(四)建立试卷库,实施“准教考分离”制度
考试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关键措施,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保证试卷的质量,防止教师讲什么考什么的倾向,我们建立了“试卷库”,规定每门课程必须保证留存5套试题供选择,每次考试后都必须进行及时的补充。对于公共课程和需要补考的专业课程,则直接由成教管理部门组织教学和考试,以避免个别教师经不住学员的纠缠而降低要求。这项“准教考分离”制度的实施,为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教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重视学术熏陶,提升文化内涵
本文作者:张涤非工作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改革阻力重重,管理水平徘徊不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需要做到实事求是,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许多成人教育学院在一定程度上还缺少敢于向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突破自己,也突破前人的与时俱进的勇气,经常患得患失,在发展的过程中步子不够大,办法不多。如,学院中层干部使用提拔不够重视,个别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受到压抑;学院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大锅饭”现象比较严重;科室的设置不适应学院转型的要求,职工之间的工作量差异较大;旧的用人方式不适应学院事业发展的需要,需要的人才引进难度大,不需要的人员难以清退。
科研是学院的三大职能之一。通过科研促进成人教育的管理与教学,进而促进成人教育学院事业的发展,是成人教育学院摆脱困境、走向创新的必然选择。科研促进管理水平提高。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具有服务对象复杂、工作职能多元、管理具有挑战性等特点。管理者应该将自己的管理经验上升为系统的认识,再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其管理。一个好的管理人员应该向着成人教育专家的方向前进。管理人员积极投身成人教育科研,对于提高自身水平从而增强管理科学性、提高管理质量是大有裨益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进修,对涉及成人教育科研的理论书籍,要大量阅读,吸取精华,做好笔记,综合分析,灵活运用。科研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科研是成人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它能提高教学人员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学人员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能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也能了解边缘学科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动态。教职工在科学研究中掌握了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了解了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在教学中,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学到较新、较全面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教学人员将科研成果编入有关教材或教辅资料中,还可以加快教材更新,提高教材质量。科研促进学院办学竞争力的提高。管理质量、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是影响成人教育学院办学竞争力的根本要素。成人教育学院的科研整体水平较高,就说明其教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较高,进而表明其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有较强师资力量作保障。科研水平上去了,科研成果越多,教学质量就越高,学院对教师和学员产生的吸引力就越强,就会受到全社会专家和学者的尊重,学院就会做大、做优、做强,就会在社会具有较高的地位,从而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1]。科研促进事业创新发展。成人教育学院现已形成多专业、多类型、多形式兼容的办学格局。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以及专业证书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等相互衔接,齐头并进。当前成人教育学院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应通过科学研究来寻求解决函授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和办法,如,函授站点结构改革问题、函授站点经费投入问题、教学院系授课投入问题、函授站点的管理力度问题和现代化教学的投入问题。应通过科学研究来寻求推进远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创新传统函授、业余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如怎样建立成人教育学院教学网站,将优质课件挂到网站上,供各类学生网上学习;怎样与社会上具有一定实力和具有远程网络教育办学资质的单位合作,共建网络学习平台。
“科研兴院”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宣传标语,而是一项战略任务,需要贯彻落实,强力推进。树立科研兴院的战略意识。有人认为,成人教育学院的职能只是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只是“游击战”,是“细枝末节”,是可有可无的。这一观点是偏颇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固然是成人教育学院的基本职能,但同时,科研育人也是成人教育学院必不可少的重要职能。在工作中,学院领导应把科研与管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高水平的科研带动高水平的管理与教学,实现管理、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把科研工作作为大事来抓,统筹安排,落到实处,协调、解决科研工作中的问题。学院领导只要重视科研工作,就能不断推动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学院要使科研兴院不走过场,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科学规划、设计科研兴院的方案,组织实施、管理、协调科研兴院工作,保证科研兴院计划、执行、管理、反馈过程的完整性、有效性。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形成科研兴院的导向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倡导管理型科研和教学型科研。管理与教学始终是成人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其基础地位不容忽视。而科研应该是把管理与教学作为中心的基础上的科研,它是为管理与教学服务的。成人教育学院的教职工首先根据机构设置的岗位和工作职责的要求,尽职尽责完成本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教职工应当围绕本职管理与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与问题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去试图求得管理问题与教学问题的解决。教职工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职工的实际工作,是管理与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的课题就很有现实意义了。因为课题是自己管理与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职工就会注重接下来的研究过程。这样的研究程序既解决了研究课题的来源问题,也解决了研究课题的应用问题,教职工也有兴趣,乐于从事这样的课题研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重点支持国家和省市级各类课题的申报。成人教育学院由于科研基础较为薄弱,立项课题有限,获得上级部门资助的机会自然较会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是被动地“等、靠、要”,还是主动加大自身科研投入,是关系到“科研兴院”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学院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必要的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为教育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学院要购置必要的教育教学研究所需专著,订购必要的教育、教学期刊,为教职工网上查阅教育科研信息创造条件,及时提供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和科研成果评奖信息,积极组织协调教职工申报并给予经费支持。通过运用建立新的分配制度,提高优秀人才的福利待遇、住房条件,配备实验室等手段来稳定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同时也可通过专项基金的设立,鼓励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和造就新的优秀学术带头人[2]。完善科研资助和科研奖励办法。为了强化科研行为,调动成人教育工作者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科研成绩突出的教职工应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将科研成绩作为教职工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制定科研资助和科研奖励的原则是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力争使分类指导,达到既要促进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又要多数教职工和科研骨干都基本满足的目的。科研项目可以分为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地市级项目和学院项目,奖励标准应原则上按一定比例给予经费支持,级别越高,配套比例越高;对论文的资助,可以分为内刊、一般CN、中文核心以及CSSCI、SCI来源期刊四类,奖励标准应原则上等于或高于版面费,中文核心以及CSSCI、SCI来源期刊可以重奖;为鼓励科研骨干冲刺高级别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可以在奖励的同时,给予单项经费资助。
关键词: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研究领域;发展趋向
作者简介:刘廷哲(1979年-),男,山东济宁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5-0025-04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的性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1}还有学者认为师生关系如何与学生成绩的好坏成正比。因此,师生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普通教育师生关系上,然而关于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研究则较少,主要体现在一些论文中。笔者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全部论文,收集到与成人教育师生关系有关的仅有十几篇。涉及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论著则更少,主要有杨玉强与孙庆珠主编的《成人教学论》、程凯与李如密主编的《成人教育教学论》、王娅等主编的《成人教育教学论》和高志敏的《成人教育社会学》,但是它们大都没有列出单独的章节论述师生关系的特点、类型、构建等问题。
一、我国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研究的主要领域
(一)成人教育师生双方地位
师生地位及关系通常是由一定的教育思想所影响的,同时又影响到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关于师生地位问题争论一直不休,到目前为止,有关师生地位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⑴教师唯一主体论;⑵学生唯一主体论;⑶师生双主体论;⑷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杨玉强、孙庆珠{2}主张要突出成人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它们的主导作用,他们同时认为强调教师在成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王娅等{3}认为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是辩证统一的,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成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导向和组织、沟通和激励以及榜样等方面。学员认识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则表现了学员的主体作用。
(二)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特点
由于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成人教育师生关系表现出不同于普通教育师生关系的特点。何发兵{4}认为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呈现如下特点:(1)教学相长尤为突出。由于教育对象的复杂性,他们大多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产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吸取学员在本专业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师生经常共同切磋、取长补短。(2)师生角色经常互换。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不是绝对的,角色经常互换。在教学实践中,课上是老师,课下可能是学生,甚至在课堂上,学生也可能成为老师。(3)教师与学员的关系常表现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老师面对的都是有社会和生活经验的成人,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理解,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另一学者李敏{5}认为成人教育师生关系除了表现出教学相长突出和融洽、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特点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规范性特点。
高志敏{6}认为“学”仰赖于“教”,“教”立身于“学”,学习者欲“学”,教育者欲“教”,必然使成人学习者与成人教育者的关系维系于学与教活动之始终,这也是成人学习者群体与教育者群体真正体现其意义,形成其价值的本源所在。在成人教育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更是社会生活的本原、相互交往更为社会活动的本来、相互联结更系社会关系的本相、相互影响更显社会过程的本涵和交互作用更见社会存在的本质。
(三)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形成原则
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要求教师要了解学员的特点、熟知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除此外,何发兵{7}认为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把握四个原则:(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教师既要认识学员的“向师性”,还要认识到成人学员的“独立性”,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员,这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2)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成人学员大都具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对他们的教育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3)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成人学员的学都是在业余时间自学的,老师应该十分珍惜和有效地利用好集中面授或辅导的时间,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4)对学员应满怀“期待”。教师对学员期待态度会使师生的关系更为密切、融洽、和谐。
高志敏{8}认为学与教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其所包含的任务,必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策划、共同承担,否则都将难以避免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直至贻误成人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也有学者认为要从坚持严格德育考核、加强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师待遇等原则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四)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有不同的类型。教师了解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处理师生关系,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李敏{9}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层次类型进行了研究。她认为成人教育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道德关系,它反映社会的规范要求;其次是一种工作关系,它是成人教育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核心;再次是一种心理关系,在成人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心里交流和沟通很多,由此还体现为一种心理关系;最后是一种个人关系,相比较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非正式的交往更多,因此,成人教育师生关系还表现为个人关系。这四种关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有机体系。
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交往形式的不同,柳士彬、何爱霞{10}将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分为以下几类:教师个体和学员群体的互动关系、教师个体与学员个体的互动关系、学员个体与学员群体的互动关系、学员个体与学员个体的互动关系、学员群体与学员群体的互动关系。他们又把这五种关系分为两大类,前两者统称为教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后三者又可称为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另外,高志敏{11}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成人学习者、成人教育者群体以及它们从属群体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成人学习者群体和教育者群体在学与教的背景下,形成了多种互动的组合群体关系。按其教学空间、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等不同,可分为学校型、社会型、传统班级型、灵活团队型、远程式和课堂式六种师生组合群体。由于成人教育师生关系更多地体现一种社会性的特点,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对提高成人教学效率以及成人教育社会化研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成人教育师生关系构建
良好师生关系在成人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新型、高效的师生关系一直是成人教育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李敏{12}认为理想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应表现为: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合作、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等特征。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正确的理念作指导,武存生、夏雅君{13}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新理念:即全面发展,生涯设计;民主平等,教学相长;情感相融,相互激励。
关于如何构建新型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高明书{14}认为教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需遵循以下原则: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教学民主;⑵发挥成人学习的优势促进“教学相长”;⑶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搞好课堂教学;⑷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密切师生关系;⑸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正确对待自己。刘永恒{15}强调师生进行实质性的交流,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另一学者张红艳{16}认为成人教学沟通艺术是密切教师和学员的最佳选择,教学沟通不仅是成人师生在教学中的交换信息、反馈信息的过程,更是师生思想、情感、个性及人格的交流、共鸣以及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
关于构建什么类型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刘永恒{17}主张建构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即教师和学员必须相互承认对方的权力、义务和角色,要求师生在没有内在和外在压力、没有等级之分的宽松氛围中相互认同、尊重。高志敏{18}受大师们关于成人教育师生互动关系结论的影响,对师生互动模式、过程、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成人教育师生关系是最具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社会关系,它不但规定着成人教育中学与教活动应有的行为关系,也促动活动的实际开展。对传统的师生观而言,这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张奎明、王晓君{19}则建议成人教育师生形成互相理解的关系。还有的学者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道路,建立“我-你”式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
二、我国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研究的趋向
了解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研究发展的趋向,不但有利于成人教育理论工作者把握师生关系研究方向,而且对成人教师与学员的交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特点的成人性
通过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研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往的研究大都借鉴教学论中关于普通教育师生关系的理论成果,有的甚至直接移植和套用,仅仅冠以“成人”二字,而真正体现自身特色的研究则不多。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师生关系在很多方面有共同或共通之处,因此,合理借鉴普通教育师生关系的研究成果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成人性”为立足点,努力探索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特殊的现象,并揭示其特殊规律。例如,鉴于成人学员较青少年儿童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控性等特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研究应更多地寻求如何把“教”与“学”进行有机结合。另外,针对成人教育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心里矛盾,如成人学员的自卑、怕考试通不过影响毕业和对待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不同态度等。根据这些特殊的心里矛盾,应研究如何建立能体现成人教育特色的师生关系,使之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以真正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视角的多学科化
到目前为止,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研究大多还只停留在教学层面。一是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成人教育师生人际关系的类型以及教师期望、教师特征如何影响学员的自我发展和学业成绩;二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对教学过程、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这两种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显得比较狭窄。事实上,师生关系尤其是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内容非常丰富。成人教育师生之间除了具有教和学的业务关系以外,还存在着受社会道德规范制约的伦理关系、受法律规范约束的法律关系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市场规律的影响日益加深,使得师生之间具有明显的经济利益,成人教育师生之间时常会发生经济关系。由于成人教育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在成人教育师生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中,教师的权威性面临着极大挑战。
随着成人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成人教育研究者将会从教育伦理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更多的角度研究成人教育师生关系,这会使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丰富而复杂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为此,以师生关系为核心,从各学科不同的理论角度,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进行不同侧面的研究,应该是未来研究的基本走向。
(三)研究类型的民主化
由于受传统教育理论的影响,成人教育师生关系一直延续普通教育师生关系的模式,即“主―客”认识模式,它体现了一种师生之间的“命令”和“服从”关系。这种模式反映了传统教学理论对教学主体认识的片面性、主观性和机械性。由于它表现出单一的主体、单向的信息传递、仅注重知识传授和压抑人的天性等缺点。因此,如何构建一种更民主、更人性、更适合成人学员特点的互动型师生关系,一直是成人教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有些学者提出要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型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并基本上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这里的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与学员只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教师是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指导者、鼓励者、咨询服务者和资源提供者,而不是知识传递者、学科主宰、法官和权威,二者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看,学员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个学员都有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表达方式,这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互动是指在教学交往中,教师能够与成人学员一起共同探究知识与真理,尊重成人学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做到教学相长。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创造性,而且能发挥师生关系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高志敏对成人教育师生互动关系的作用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受兰克尔(P・J・Runkel)与高曼(A・H・Gorman)研究的启发,构建了全新的成人教育师生互动模式。可以预见,关于此类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本质、原则、模式和作用等继续会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研究方法对一门科学的研究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是抽象的、归纳的或演绎的。这些方法大多数是直接从理论到理论,完全脱离了实际情况。然而,成人教育师生关系是一个贴近实践,充满个体化,而且极为具体、多变的现实问题。因此,仅依靠单纯抽象思辩的理论研究,我们无法真正揭示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丰富内涵。要想如实地反映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本质,我们应灵活运用调查法、试验法、统计法、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注意对它们进行综合利用。可喜的是,我国有些成人教育学者已开始尝试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例如北京教育学院的学者高明书、卢强就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成人高等教育师范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全面研究,这是多样化研究成人教育师生关系问题的良好开端。
此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的行动研究,也非常适合运用于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研究中,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比如南京医科大学的学者张红艳就已经开始尝试行动研究,她从教育社会心理学视角阐述了成人教学沟通艺术对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影响。
注释:
{1}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杨玉强,孙庆珠.成人教学论[M].青岛:青岛海洋出版社,1995.
{3}王娅,陈静等.成人教育教学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4}{7}何发兵.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特点及新型关系建立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1999(12).
{5}{9}{12}李敏.成人教学中师生关系探析[J].成人教育,2004(4).
{6}{8}{11}{18}高志敏等.成人教育社会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10}柳士彬,何爱霞.成人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论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3).
{13}武存生,夏雅君.成人教育个性化培养中师生关系的新理念[J].中国成人教育,2003(8).
{14}高明书,卢强.对成人高度师范教育师生关系的探讨[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4).
{15}{17}刘永恒,袁淑萍.论成人教育课堂教学交往的改造[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3).
{16}张红艳.成人教学沟通艺术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5(6).
{19}张奎明,王晓君.成人教学中理解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2).
参考文献:
[1]李如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李如密,井维华.教育学教程[M].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
马尔科姆•诺尔斯是美国20世纪60—80年代享誉世界的成人教育学家,是国际成人教育界所推崇的“成人学习之父”。他辛勤耕耘60余载,撰写了200多篇有关成人教育的学术论文和17本专著,这些经典教材不仅孕育出独特的成人教育思想,而且开辟了成人教育学研究的新方向。
一、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的哲学理论基础
诺尔斯创建了成人教育学,倡导自我导向学习模式,这源于他的亲身阅历和实践以及汲取了约翰•杜威、爱德华•林德曼、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卡尔•罗斯杰等哲学家的思想,诺尔斯说:“我自己的哲学导向是人文主义与实用主义,特别是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哲学思想对我影响尤甚。”[1]1.进步主义哲学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许多流派的哲学家或教育学家纷纷提倡以教育作为革新社会的有效工具,其中进步主义哲学对美国成人学习产生了其他任何哲学流派都无法比拟的影响,“尤其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哲学,奠定和系统地阐述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2]杜威大力提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在他看来,学校生活要和社会生活相融合,教育来源于生活融于生活,个人和群体的生活是持续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相伴个人一生的;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活动应围绕学生需要展开,学生以往的经验应是他们继续学习的资源和优势,学习的关键环节应是解决问题;教师应处于辅助地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进步主义哲学认为,教育是改造自我的以往经验;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教育是通过改造自我达到改造社会的功能。进步主义的教育观,对诺尔斯创建成人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里亚斯?梅里安说:“……诺尔斯(Knowles)、罗杰斯(Rogers)、赫勒(Houla)等主要成人教育理论家的著述无不含有进步主义的思想色彩”。[3]2.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人本主义发源于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提倡以人性和人的利益作为判断价值的标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性本善,爱和自由的环境能够促进个人成长,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人们的所作所为是自由选择的结果,人的行为虽然受外在环境、外在压力的影响,但是作为完全自由的生物,人的行为归根结底是人们自由意志的体现;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善个人和社会的生活,对于外界事物,人不仅是被动的反应者,更是行动的创造者;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有价值的,理性、智力、直觉和情感等使人有无限的潜能,使人发展成为完善的人;自我实现是人最内在的本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以需求层次为基础的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人本主义者认为自我是真实的个人,自我对于个人最负责任感,人最内在的本质就是实现自我。人本主义的观点,尤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对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的哲学构建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诺尔斯还受萨特的存在主义、华生的行为主义等哲学家思想的影响。不过诺尔斯说他的理论在哲学上处于“中性”的地位,所处环境不同,适用的哲学理论也不同,并宣称不受任何一种理论的限制。
二、诺尔斯成人教育思想在哲学上的体现
诺尔斯成人教育学习理论是他的成人教育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其详细阐述了关于成人教育的假定,分析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重新定位了成人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使命、角色定位等问题,对于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方式方法等许多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见。在充分吸收哲学、心理学与普通教育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诺尔斯创新了成人教育理论,其中他对成人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与阐述影响最为深远也最能体现他的哲学思想。诺尔斯坚信不疑地认为,成人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如果成人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常常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动机不强烈。他把成人学习者和青少年学习者进行比较,认为成人学习者有四个突出特征:1.自我概念从依赖型转变为自我指导型学习者从幼年到成年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概念转化的过程。儿童的生活依赖于成人的保护和管理,社会把他们的职责定义为学习者,并以此作为受到奖励或惩罚的依据,因此绝大多数儿童的自我概念是依赖人格。当儿童成长为成人后,自我概念就会出现转化,转变成自我指导型。成人一旦形成这种自我概念,他们的心理需求会迥异于儿童,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出决定、承担后果和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并希望借此得到尊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常常忽略儿童和成人自我概念的不同,把成人当成儿童来看待,这就与成人学习者要求自我指导的心理特点不匹配,成人学习者会从心理上反抗和抵制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按照传统方式实施的成人教育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成人自我概念的特点,教师应摒弃依赖型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明确学习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可以利用的资源;选择最适宜的学习方法;建立有效的结果评价机制等。只有改变我教你学的模式,实施我帮你学的模式,才能使教育与成人的心理发展自然过程更合拍更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诺尔斯指出:“他们学习时有更明确的目的和更强的动机,与反应式学习者相比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也往往记得更牢,用得更好。”[4]2.成人经验是最丰富的学习资源诺尔斯非常重视成人的经验,他认为成人学习就是与以往经验相结合并运用经验的过程。成人的社会化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已经积累的经验对继续学习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因此成人教育应该更多地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授成人学习的模式,借助成人经验以实现教学要求。不仅如此,诺尔斯甚至认为成人学习者最实用、最丰富的资源就是经验,在社会中日积月累的经验是他们选择和参加各种学习班的参照,是进一步学习和深造的基础,围绕这些在生活中积累的独特经验展开进一步学习是成人学习者的最大优势,诺尔斯说:“人们在成长中已经积累许多经验,于己于人都是丰富的学习资源。人们从经验中学习比被动学习收获更多。”[5]他认为对于经验的解释应是成人教育的教学重点,只有让成人已有经验与新经验和新知识相结合,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效率更高。诺尔斯还认为,经验是成人自我认同的依据,成人常常用亲身经验和经历来界定自我个性,“假如你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说明自己的方式很可能是告诉你他们的职业是什么,他们都在哪里工作过,他们都到哪里旅行过,他们的训练和经验使他们干过什么事情,他们取得了什么成绩等。成人就是他们的经历。”[6]成人的经历是他们更深层次的价值存在,因此成人教育应利用成人学习者的经验,明确学习准备状态,围绕生活问题组织学习,而成人学习者也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运用他们的经验,用经验引导他们以后的行动。3.成人学习与社会角色需要相关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与其扮演的社会角色密切相关,成人的学习任务就应该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社会职责,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学习,这就使得成人学习动机更强烈,更具有针对性。诺尔斯发展了罗伯特•哈威格斯特的“发展任务”理论,“发展任务”指个人在人生的每一阶段必须面对的任务,人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就是每个阶段必须扮演的社会角色。只有完成了当前的发展任务,才能为个体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成人的发展任务受到他们必须面对的社会任务制约。学习者从一个阶段到下一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就会产生“学习的准备性”,学习的准备性达到就会产生“可教时刻”,诺尔斯称之为“有效学习”,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是有效学习。诺尔斯同意哈威格斯特把“成年”分为“成年早期”“中年”“后期成熟”三个主要阶段的观点。成人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需要解决的发展任务不同,社会角色要求不同,相应的学习需求也会不同。成人为了完成特定阶段的发展任务,就需要学习他们想了解和能够理解的东西,这就对成人教育提出了不同于儿童教育的要求。成人教育的教师应针对成人在每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学习需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安排特定的教学内容和选择灵活的授课方式,使之和成人面临的发展任务相协调,学习者就会乐意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4.成人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诺尔斯认为,成人学多数是因为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作要求的提高以及现实生活的变化,学习的目的是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完成目前的发展任务,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成人学习是为了能够立即运用知识。诺尔斯指出成人有更强烈的学习目的性,只有在意识到某种学习能够帮助解决某一问题时,学习的动机才会更强烈,他们希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成人来说,教育是一个提高能力以应付生活中面临的问题的过程。”[7]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是迫于现实的需要,是应对所处环境中外部压力和承担社会角色的需要,因此成人学习具有自我指导性。他说成人学习者在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会在学习需要、目标、资源、学习策略等方面发挥主体性,形成自我指导学习。他对于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自我指导学习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自我指导学习是成人教育学的目标,是成人教育的主宰性哲学,旨在促使人们意识到他们是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原创者。”[8]
三、关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哲学思想的评价
诺尔斯是构建成人教育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的著述和理论为他赢得了许多堪称世界第一的声誉,波义尔(P.G.Boyer)评价说,诺尔斯和罗杰斯介绍他们的理论给现代教育家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面对旧式的学习制度仍有所获,进一步了解成人人本主义教育家和儿童人本主义教育家的潜在联合。[9]诺尔斯的著述包含着进步主义的思想色彩,他堪称美国成人教育界典型的进步主义教育家,他将成人学习和传统学校教育区分开来,明确了成人学习和儿童学习的不同特征,提出了自我导向学习模式,颠覆了以往的教师中心论、学科中心论的观点,使成人学习者受到应有的尊重,最大化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这些理论适应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对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也促使成人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要求,重新探寻成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诺尔斯的成人教育思想同时体现着人本主义的观点,他十分重视个人成长和发展,“他关心的是人的发展,深信每个人的价值,坚信只要人们能够得到必要的信息和支持,那么他们就会为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他强调解放人的潜力而不是控制人的行动”。[10]他以成人学习者为主体,以探索成人学习者的独特性作为研究对象,以成人已有经验为宝贵资源,以成人最真实的社会需求和最本真的人生向往为导向,探求成人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性,为实现他们的人生利益最大化创造条件。尽管诺尔斯对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对他的批评之声一直不绝于耳。诺尔斯过于关注成人个体性问题,忽略了“人从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社会特征,他自己也承认,“我恰好不善于政治活动,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帮助成人个体成为更胜任的实践者创造可能性中去。”[11]对于成人教育社会性的忽视,局限了成人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也限制了成人教育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的最大不足在于过多注重心理学探讨而忽略了它的社会实践基础。因此有人评价说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仅仅适用于中产阶级的教育状况,是一门浪漫主义课程。
作者:王国光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1.适应性继续教育。适应性继续教育是指通过专业继续教育,使劳动者所掌握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保持更新,以适应新的职业变化的要求。例如,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广大师范教师对于课堂展示、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专业研究新动向、新技术在教学课堂上的使用以及师资之间的交流互通等方面产生了新的要求。为了更新知识结构,满足以上要求,部分教师选择适应性继续教育。与此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对口地提供这些适应性的继续教育,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2.横向拓展职业技能教育。这类成人教育主要是指加强与原有职业技能相并列的另一种职业技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教师个人发展,部分教师在保留原有教学科目的同时,通过横向拓展职业技能教育,习得新的教学领域专业知识,经过系统学习和培养,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的资格。值得注意的是,在师范教育范畴内,这种横向拓展教育一般发生在一个学科门类之内。
二、师范学校与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广义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顶点。高等师范学校旨在培养各种教育阶段的师资,以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理论、现代教学方法等为目标。成人教育可以利用师范学校专业优势,实现成教与全日制统招教学实践并轨,在大纲制定、课程实施、考试评估、教学资源开发、试讲实习、论文写作以及顶岗实习等环节完美结合。依托师范学院的师资和资源条件,成人教育学员可与统招学生开展互助学习,共享学习资源。与此同时,依托成人教育学员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可以更有效、更生动地让统招学生认识到当前教育最真实的一面,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等。由于成教学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可以建立其工作单位同师范院校之间的联系,为师范院校提供学生观摩教学、教育试讲、见习实习以及顶岗代课,甚至就业等方面的机会。成人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上课学习时间的非确定性。在这个背景下,设置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课程上课时间以外,一学期期内的学习课程(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数量也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兴趣而设定。根据成教学员原单位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地在成教机构停课或者开课,争创富有弹性机制的教学课程设置,平衡学员单位工作和成教单位学习这两个方面的利益。
三、成人教育理念的实际探索
虽然成人教育已经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同常规统招学生教育相比,成教生在学习和人格上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角色的变化,他们的学习是以问题和现实为中心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成人教育理念上进行实际的探索。
1.学习时间。传统课堂教学被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成人教育学员认为是成人教育的精髓和中心。课堂教学被寄予厚望,而课前课后更多的宝贵时间则被许多学员忽视掉。实际上,笔者认为课外学习才是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必要途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授课教师备课或者实施教学行为都是讲授课班级作为一个整体,主要考虑学生的一般性,而不会将学生的特殊性和特殊问题放在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因此,学员应当将精力也适当放在课外学习方面,思考学习内容,总结归纳学习笔记,做好搜集学习资料信息以及预习、复习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个人学习的特殊问题。
2.互助学习。成人教育学员过多依赖课堂教学便会导致他们过重依赖任课教师。部分学员甚至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必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更愿意请教任课教师,更加信任教师的讲解和点评。而实际上,学员之间在知识储备和理解力方面会存在普遍的差异,通过讨论和思辨,他们往往能够从对方习得有用信息和想法。学员们可以将分组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其他学员,通过互助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3.科技的应用。成人教育信息资源网络的建设已成为一种文化的革命,电脑语言整合传统的读、写和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的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现代科技的应用几乎可以反映在成人教育的各个环节:管理系统、学籍信息、成绩检索和课程设置等。基于互联网视频传输和电子资源共享的远程教育已取代传统的函授和广电教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实现手段。其已超越教学时间、空间、次数和数量的限制,成为使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
四、总结
论文关键词:成人教育 教育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论文摘要:成人高校教育质量始终是困扰成人高等教育的一大问题。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的生存、发展和利益。如何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质量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完善成人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则是保持成人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成人教育质量提高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因素
1.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目的不明确。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部分大专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部分本科大学生就业后因工作所学与专业不符,而必须进修新的专业的必修途径,但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简单的认为“成人高等教育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忽视了办好成人教育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因素,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
2.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陈旧,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自1958年成人高校建立以来,其办学模式基本上沿用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只是在时间上做了一些调整,其目标依然以追求学历文凭为主要任务,教学和管理均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这就造成办学模式与成人教育的特点和性质错位,背离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
3.成人教育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人们普遍认为,成人高校要比普通高校档次低,因此在教师招聘和教师教学质量上把关不严,造成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偷工减料。除此之外,又因缺乏相应的教学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导致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影响了教学质量。
4.成人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当前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成人高校也因设备陈旧,资金有限,导致不能启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正常发展。
5.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的仍然是“注入式”教育,但由于成人教育大多数生源都是在职职工,依然采用这种教育形式就显得形式单一,不利于成人教育的继续发展。
二、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相关对策
1.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珠规律,增加弹性学习制度。因成人教育对象复杂,大部分学员来自基层,企业性质有民营、国营、私营,对时间的管理比较严格,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有些人根本不能按时来上课,这势必会造成成人教育质量的下降。针对这一特殊规律,建议在成人教育的体制中,增加弹性学习制度,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间,确实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2.办出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成人高等教育除继续承担部分学历教育的任务以外,还应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当增加新的专业和新的课程,做到按需施教。成人教育不能只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的一种补充,而是要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更要成为普通高校学生毕业工作后接受新知识的另一种必然途径。
3.调整对成人教育的投资,适度改善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教育领导机构除要适当考虑增加对成人教育的资金投入,还应鼓励成人高校与企业或行业建立新兴科技产业研究,转化科研成果,多方筹集办学资金。此外,学校也应不断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增加教学设备,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4.优化成人教育课程体系。根据目前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现状,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进行适度调整,最终形成成人教育自身特有的课程体系,使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除了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外,还要更多地设置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课程,理顺课程配置,确保骨干课程配置到位,使学员所学知识能跟上行业发展的现状。
5.加强成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更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教师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投入到行业的建设中来。
6.建立完善有效的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利用电脑网络等工具,有效的建立成人教育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做到学习有指导、有面授、有辅导答疑、有实验实习、有作业、有考试考查、使每一环节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及时获得较为全面的教学过程信息,找差距,明思路,出对策,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总之,我们应不断研究成人教育的现状,不断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能合理的融入到社会的经济发展之中,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应有的服务。
论文关键词: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创新
一、“开拓思维。定位现状。放眼世界”的办学指导思想管理理念创新
办学指导思想决定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当前由於我国大多数成人教育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规模扩张,轻质量提升;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重文凭证书,轻素质水平”的办学理念,直接制约着我国成人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
明确成人教育的职能和明确的现状定位是成人教育管理水平正常、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办学任务、办学目的、办学要求不尽相同,在培养目标、受众群体以及社会影响方面也体现出很大的差异,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框架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传统的普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涉足的学习领域具有非正规化性,必须以“人人要学,处处可学,事事必学,时时能学”为核心的学习特点来指导成人教育的教育活动。在办学的战略定位上,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并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作为组织、实施成人教育各方面工作的终极目标,真正做到成人教育工作的“开拓思维,定位现状,放眼世界”的办学管理理念。
在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条件日趋完善,我们在使得成人教育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此外,除了要加强国内办学合作理念,还应着眼全球,加强成人教育的国际合作意识,推动成人教育走向国际,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成人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把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建立成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开放体系。正确认识中国现代社会环境下的成人教育,合理吸收国外各种先进的成人教育成果,因地制宜地办理中国特色成人教育,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市场调节。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的“集团化”经营机制管理理念创新
成人教育是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中的一些运作方式同样适用於成人教育领域。当今世界,要使得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必须建立这样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以及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这样,学校可以面向社会办学,同时,社会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以及原动力也得以增强,继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成人教育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和源泉。
在我国目前教育体制下,成人教育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机制,它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政策的扶持,政府职能部门在成人教育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政策也将会对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所以,政府以及有关教育主管职能部门,应该担当起建立我国成熟的成人教育体系的重任,对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从现状来看,我国成人教育体系的最大缺陷之一就是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指导成人教育工作的开展,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社会具有很强的指引作用,社会公众也会自觉地遵守这种指导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只要积极地正确引导,制定的政策得当,建立较为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成人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否则,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成人教育发展。
“集团化”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其内涵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比较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比较大的经济运行实体,以规模优势来提高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成教集团是成人教育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的办学联合体,吸收若干个产品与学校专业基本对应的行业和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整合各方资源,促进校企合作,真正做到按企业的需求开展订单培养,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成人教育的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以生为本,兼顾社会功能”的人才培养管理理念创新
成人教育最终目标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衡量成人教育是不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看它是否培养出能够满足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即教育是否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也就是说,成人教育要兼顾社会发展功能和学生发展功能的统一,促进“以生为本,兼顾社会功能”的人才培养管理理念创新,从而通过促进个人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
成人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发展的需要。在中国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努力解决成人教育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矛盾,不断将片面的唯社会价值观或片面的唯个体价值观转变为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发展,即兼顾社会发展功能和人的发展的功能相统一。
四、“开放与互动相结合。人文与科学相统一,兼顾多样化”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创新
当今社会新学科层出不穷,原学科不断发展,课程内容急剧膨胀。为适应学科发展和科学进步,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应及时反映出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及时吸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创造出的新成果。但目前成人教育整个来说尚缺乏有自己特色的教材,一般借用普通本、专科教材,甚至套用普通本、专科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这显然培养不出有特色的成教人才。成人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科学地论证设置自己的教学计划,组织编写自己有特色的教材和指导书,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删减过时的和不必要的知识,以确保教学内容跟上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要改变传统单调的灌输式的、我教你学式的、基础教育式的教学方式,形成能充分发挥成人学员开放性、互动性、创造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尽量采用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学导式和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激励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尤其在高层次岗位培训中,更应该把传授知识、传授技能与实地考察、研讨问题结合起来,实现成人教育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统一。
成人教育需要学历教育,但绝不可轻视,更不能排斥非学历教育。在某些地区(指区域较小的地区)、某些范围(指不同的人群,需要达到的不同的直接目标)迫切需要和可行的往往是各种非学历教育,甚或是各种培训,长期的,短期的;面向不同的需求,可以是工作需要,也可以是为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休闲欣赏等精神上的需要服务的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真正实现成人教育多样化。
五、“学生主导、政企监督”的成人教育质量评价管理理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