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07:2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方言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个旧方言;语音系统
Abstract:This is a first-hand material on the phonetic system of Gejiu dialect,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study of southwest Mandarin and its several dialects.
Key words:Gejiu dialect, phonetic system
第一部分引言
1.个旧概况
个旧位于云南省南部,境跨东经102°54′至103°25′、北纬23°01′至23°36′之间,面积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万,少数民族人口约16万,世居民族有彝、回、壮、苗、傣、哈尼、汉七个。“个旧”是由彝语“果作”的音译演化而来,意即种荞子、吃荞饭的地方。个旧是以生产锡为主的冶金工业城市,中外闻名的“锡都”。
2.语言使用情况
个旧市除汉族外,尚有21种少数民族,其人口占总人口数约35%,属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区域内语言使用情况较为复杂:汉语为主要语言,是全区各民族交际的共同语;部分汉族通晓少数民族语言;彝语、壮语是除汉语以外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多数少数民族能使用汉语。由于,汉语同各少数民族语之间相互渗透,少数民族语之间也相互影响。
3. 个旧方言的形成及类属
个旧因其富有锡矿从清代始大规模开发,从而大量汉族人口迁至此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在个旧设厂,称“个旧厂”,专收锡、银课税。光绪十一年(1885),设个旧厅,建立衙署,专管矿务。因此,矿业的开采对个旧方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区,个旧方言属西南官话贵昆片。其在汉语方言中的系属可表示为:现代汉语方言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云南次方言贵昆方言片。杨时逢(1969)将个旧等地域昆明等地的方言划为“第一区”。吴积才(1989)认为个旧方言属滇南小片。滇南方言确有不同与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的特点,路伟(2003)认为可将其划为一个独立小片。
第二部分语音系统②
1. 声母
个旧方言共有24个声母,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排列如下③:
声母说明:
(1)双唇清塞音p和ph不与y、iou、ou、ue、ua相拼;双唇浊鼻音m不与y、ue、u相拼。
(2)唇齿清擦音f不与i、y、iao、iou、ao、ue、ua、uo相拼,唇齿浊擦音v只与e、、u相拼。
(3)舌尖前音ts、ts和s只与i、e、、u、ao、ai、uo相拼。
(4)舌尖中塞音t和th不与单韵母y、相拼,与复韵母ao相拼;舌尖中鼻音n只与i、a相拼;舌尖中边音l与i、e、a、、、ao相拼。
(5)舌叶不送气塞擦音t只与i、o、uo相拼,舌叶送气塞擦音th只与i、ou相拼;舌叶清擦音只与i、ue相拼,舌叶浊擦音只与a、i、e相拼。
(6)舌面音t和只与i、、o、iou、ao相拼,th只与i、相拼。半元音j只与、相拼。
(7)舌面后不送气塞音k与e、o、、u、ai、ao、ou、ue相拼,舌面后送气塞音kh与e、o、、u、ou、ua相拼。舌面后浊鼻音只作韵尾,舌面后清擦音x只作韵头。
2. 韵母
个旧方言共有17个韵母④。
单元音韵母9个:i e a o u y
复元音韵母8个:iaoiouaiaoouueuauo
3. 声调
个旧方言有5个声调:55 33 212 51 21
4. 音节结构类型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戴庆厦. 语言调查教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红河州个旧市人民政府[EB/OL].[2014-06-16]. http:///mlgj.htm
[3]方国瑜.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M]. 北京:中华书局. 1987.
[4]路伟. 滇南方言的特点和范围[J]. 红河学院学报(创刊号),2003,5:61-64.
[5]路伟. 云南个旧方言谓词的体范畴[J]. 中国语文,2006,1:26-30.
[6]吴积才. 汉语方言志(云南省志卷五十八)[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7]杨时逢. 云南方言调查报告[M].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9:595-610.
注解:
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海**,女,汉族,25岁,居于云南省个旧市,2008年迁至北京上学并工作至今。调查方式为实地调查。
②本语音调查以《方言词汇调查表》为蓝本,共调查了399个日常词汇,并按声母、韵母分别校对,详见附录一、附录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时间所限,调查词汇数量较少,所归纳的语音系统或存在遗漏,有待日后扩大调查规模进一步修正。另因学生无音韵学基础,故未能作历史演化分析,待完善。
[关键词]岭南方言 濒危方言 濒危语言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08)11-0141-04
岭南是汉语方言的重要集聚地,品种多,结构复杂,分布形态多样。岭南粤、客、闽三大主体方言播迁海外,尤其是粤语,它是多数海外华人的母语或第二语言。岭南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改革开放初期,国人一度兴起学粤语的热潮。不过,近20年来岭南语言生活发生了巨变,粤语北上势头已停息。由于大量流动人口在岭南集聚和居留,岭南单粤语区和一些双方言区通行共同语和粤语的双言格局逐渐明显。偏远地区的方言,尤其是人口少的方言,深受双言影响与侵蚀,正在走向濒危和消亡,这已成为凸显态势。因此,关注岭南方言濒危问题,开展岭南濒危方言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已有学者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濒危方言研究缘于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环境的牵动,以及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研究热潮的影响和感染。但是,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研究相比,汉语濒危方言研究在理论建设、技术运用、实践经验方面,还处于起步与摸索之中。岭南濒危方言研究是汉语方言学的一个新领域,也是近年汉语方言研究的亮点。本文就岭南濒危方言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岭南濒危方言研究的目标和当前任务
濒危方言研究与传统的方言研究有所不同。传统的方言研究主要体现为学术性,方言学者在语言学理论框架下调查和研究方言现象;而濒危方言研究不仅仅是学术研究,它也是应用研究和文化实践活动。David Crystal曾提出建立“应用保护语言学”。[1] (P8) 濒危方言研究就具有这种学科属性。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濒危方言研究不是语言学者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方言群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是抢救和保护地域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工作的组成部分。(2) 濒危方言研究需要调查方言的生态系统,充分而有效地记录和收集方言资源,研究濒危方言活力延续的可能性。濒危方言研究的应用属性由语言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所决定。濒危方言研究的对象是濒危方言。关于濒危方言,目前还没有一致认可的定义,学者们对“濒危”的理解存在差异。我们认为,“濒危”具有动态性和级次性,濒危方言应包括活力不足、正在衰变的方言,以及濒于灭绝的方言;前者可能进行“抢救”,后者则无法“抢救”,惟有记录和保存语料。不管哪种情形,濒危方言研究都要围绕下面两个目标进行:(1)建立针对濒危方言资源的语言记录、描写和保存的现代科学体系;(2)挖掘濒危方言的资源价值,系统研究濒危方言资源的可利用性。这是濒危方言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偏离了这个目标,濒危方言研究就失去了自身特有的意义。当前,岭南濒危方言研究主要有以下三项任务。
(一)对岭南汉语方言作补缺普查。过去20年间,岭南方言调查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粤语和客家话,成果丰硕。如: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粤北10县市方言调查报告、粤西10县市方言调查报告、粤西客方言调查报告、广东粤方言概要等等。同时,对一些土话群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如粤北韶州土话和连州土话。尽管这样,岭南方言调查仍有许多空白。粤北和粤西、桂西、桂西北广大地域,还有众多方言没有得到充分调查;即使在珠三角粤语核心区,也还存留着零星早先未发现的方言岛。对岭南方言进行查漏补缺普查,是岭南濒危方言研究的前提。弄清岭南方言的具体种类、详细分布和现实使用状况,濒危方言的提出才有依据。
(二)编制《岭南濒危方言名录》。岭南众多的汉语方言中,哪些属濒危方言,濒危状况如何,这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目前岭南濒危方言的确定大多凭经验和印象判断。因此,当务之急是对岭南所有方言的语言活力进行科学排序,对方言生态作出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濒危方言作出科学认定,编制《岭南濒危方言名录》。关于濒危方言的认定,可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文件的指标体系[2] 和孙宏开先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指标体系。[3] 前者是在总结国际濒危语言调查研究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其基本原则、理论框架和相关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用于评估和鉴定濒危方言时,还需要细化各项指标,确保濒危方言的评估和鉴定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消除主观性。
(三)编写《岭南濒危方言调查手册》。岭南濒危方言研究虽然已经开展两三年了,但仍然以学者的学术意趣为主导,在研究内容、程序、记录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仍然拘于传统的研究路线,在方言调查、记录、描写,语料分析、立档、存储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规范和标准,研究成果也难以反映濒危方言的资源价值,采集的语料数据也缺乏可利用性。这种局面应当改变。目前应尽快编写《岭南濒危方言调查研究手册》,对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作出规定:(1)岭南濒危方言调查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方法;调查对象的选择标准,调查的内容范围和质量要求;(2)调查表格的设计以及格式规范,语料和其他材料的分类标准,材料建档的编码系统,相关数据的类型、统计模型和评估标准,材料分析处理的技术路线;(3)各种材料记录和收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手段,材料存储介质的类型和技术标准,调查设备器件的规格和技术标准;(4)调查研究成果的类型、数量与质量标准。
编写《岭南濒危方言调查研究手册》需要方言学者通力协作。只有建立岭南濒危方言调查研究的工作规范体系,才能避免主观盲动,调查和记录的语料、采集的数据才会体现出最大的有效性和利用价值。
二、方言群体的主导地位与方言学者的服务角色
濒危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间性和生态性;使用濒危方言的大多是分布在乡村人口少的传统族群居民中。濒危方言研究是抢救和保护濒危民间文化遗产和资源的组成部分,民间群体的主导参与必不可少。这种主导地位表现为语言群体对研究计划和行动有知情权和支配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对语言族群的主导地位也作了明确肯定。
在少数民族语言族群中,越来越多的人…(1)要求对指导研究的要求与条件拥有支配权;(2)要求有权享有并在未来有权使用研究成果。例如,他们要求享有征得他们同意与否决的权利;他们想了解研究成果能给自己带来何种利益;他们希望有权决定研究成果的传播和使用方式。总而言之,他们期望拥有与外来研究者同样的平等关系,期望在属于他们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研究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4] (P35)
岭南濒危方言研究应遵循这一准则。从研究设想、规划到实施,应充分听取民间意见,有民间主体参与,以保证所记录和采集的方言资源数据全面、真实、可靠,体现方言资源的文化价值。
方言学者还应充分认识并摆正自己的角色。“尽管语言的记录者并不直接参与经济与社会发展,但却可以帮助政府注意到那些被忽视的群体。……语言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帮助这些族群提出他们的语言权和其他的人权要求,成为重要的中间协调人。”[4] (P35) 从这里可以看出,教科文组织对语言专家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濒危方言的研究者不只是濒危方言的调查记录者,同时也是方言群体的服务者――要关注方言群体的生存状况,为方言群体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濒危方言资源和文化遗产的抢救或保护,归根到底有赖于方言群体的自觉维护与传承,而要使方言群体对自己的语言文化有自觉的保护意识,就必然要重视该群体的各种权利和诉求,使方言群体在保护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化之中充分受益。这也是濒危方言研究的目标能否实现的真正动因。濒危方言研究应避免走单纯的学术路线,研究者应树立为方言群体服务的意识。与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要求相比,本地研究者的服务意识还普遍显得淡薄。这主要表现为:一是仅为追求个人学术成就而研究濒危方言,如以此获得课题,出版学术成果;二是排斥民间群体,不让他们了解和参与研究计划,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编写民间需要的读本、教材或工具书。濒危方言是学术资源,也是文化资源;为地方群体专有,也为社会共享。单纯以研究者的学术成果为取向,是将濒危方言视为个人研究资源,本质上是对民间资源的一种抢占。每个研究者对此应有所警觉。濒危方言研究者应充分考虑研究成果对民间方言群体的效用性,同时应花力气培养民间语言文化积极分子,传授语言文化资源记录与保存的相关技能和技术,尽可能积极协助民间方言群体和地方职能部门,制订能使他们受益的语言文化发展规划,或参与这种规划的实施。
三、岭南濒危方言记录和描写的内容及质量标准
濒危方言研究的核心工作是对濒危方言资源进行收集、记录、描写。濒危方言的记录和描写要遵循四项原则:系统性原则、穷尽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5] 民族语言学家孙宏开先生曾提出,应根据濒危语言的不濒危状况,采取不同的研究策略,并区分“保存”与“保护”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这一观点对于岭南濒危方言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充分记录和保存语料,是濒危方言研究的主要任务。但如何进行充分记录,还应根据方言的濒危状况,采取不同策略,即保存性质的“抢录” 和保护性质的记录。前者针对短期内面临消亡的方言,应尽最大努力在消亡之前作充分的抢录,对其语言结构作细致描写,利用各种存储介质对活态语料完整地记录和保存。后者针对濒危但不是必定消亡的方言。保护性记录,就是要从可能增强方言活力、使其自身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濒危方言进行记录和描写,语料资源要求具有可利用性,能够为方言群体所理解、学习、使用和传播。岭南有不少濒危的土话群和方言岛没有进行调查和记录,对这些濒危方言要实施抢录。抢录应尽可能做到充分、全面和系统,即语料种类和数量必须充分,内容描写必须系统全面;还要考虑语言的资源价值,如文化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生态价值、信息价值等等。其语料的采集、记录和描写,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对濒危方言的语音系统作全面描写,包括音系、音位变体的发音特性与分布、变调、各层级的语调(含韵律结构)。传统的方言记录大多限于声韵调基本系统的归纳,以及基本变调描写,记录的字词数量较少,忽视了句子、语段、语篇的字音、声调、语调的动态变化描写,这种记录法对濒危方言来说,不能达到充分性的要求。濒危方言的记录,除了静态音系描写和详细的字词收集记录外,还应对短语、句子、语段、语篇(含会话)等语言层级各种语音动态变化(包括社会变异或差异)做出描写。记录的语音材料应能够满足编写该方言语音学习(听说)教材以及语音语调教学和自学的需要。
2. 对濒危方言语法系统做详细描述,尤其是对虚词系统应尽可能做穷尽式记录。传统的方言语法调查往往只有几十条例句,对语段、语篇和会话中的篇章结构几乎没有描述。濒危方言语法描述要包括词法、句法和辞章法,语法例句应充分记录自然话语的简单句、复杂句、长句和语段语篇。语法材料应能够满足编写方言语法学习教材,满足方言语法教学和自学的需要。
3. 大量收集濒危方言词汇,对词语用法做全面解释。应尽可能不遗漏地记录词语的所有义项,对词的用法,如使用场合、范围、褒贬意义、委婉或禁忌、感彩、雅俗特点、民间词源等作出描写。对自然环境词语、生物词语、文化习俗词语、姓氏人名、地名、俗语谚语、民间俗字造字等,都要充分记录和收集。记录词汇量应达到5000条以上,才能基本满足编写该方言专门词典和学习词典的需要。
4. 广泛收集和记录自然生态下的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童谣、歌谣、戏剧或表演的口语语料,民间礼仪习俗(如婚、丧、节庆、祭祀等)的口传(口唱)材料,如师公、道士、法师、祭师的口唱或口诵语料,并作详细注音、转写、翻译和注释。自然语段或会话在日常语速(约每分钟30-60音节)下,时长不低于2小时;长篇语料不低于4个小时,语料总时长不低于6小时。这样才能基本达到编写该方言听、说、读、写教材的需求。
5. 所有记录和描写方言的语料,应有相应清晰的原声档案。原声语料的采集应兼顾不同类型的发音群体,原声语料在质量上应能够进行二度利用和开发。
6. 根据民间的普遍知识程度和需求,征求民间意见,制定简明易学且能为民间接受的拼音方案或文字转写系统。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应充分借鉴汉语拼音方案,拟订濒危方言的拼写系统。
濒危方言不能仅以原始语料和学术研究著作形式留存,而应以统一规范的,便于学习、使用和传播的文档和多媒体介质等形式保存。因此,必须制订岭南濒危方言记录材料的类别、数量和质量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文件提出了一套指标(指标9),用于评估濒危语言记录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我们认为,记录材料应至少达到该指标规定的第3级标准。根据这一标准,岭南濒危方言的记录材料,经过甄别、分析和整理的文档和介质成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应达到如下要求:(1)至少有1部对该濒危方言语法进行描写的语法教科书或专著;(2)至少有1部供民间查阅使用的濒危方言词典;(3)有发音清晰、语速正常、注释清楚、长短篇数量均衡、归类分明、时长达6小时以上的音像磁带或光盘,并配有文字对照(或转写)文本;(4)至少有1-2本适合濒危方言教学或自学的初级或中级教材;(5)至少有1本反映方言群体历史、文化、生活、自然环境、文学、艺术等内容的读本。
上述标准是从岭南方言现状和文化资源利用角度提出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问题。比如:语料数据采集和制作的仪器、设备技术参数标准,数据存储格式标准,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软件系统,语料数据的二次开发效用,等等。濒危方言的调查、记录、描写和语料采集与保存,对传统方言调查研究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国外,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语言学者就如何在当代文化环境和技术条件下记录和描写濒危语言、采集和保存濒危语言资源等问题,进行了持续不懈的研究,形成了一门新的语言应用学科――记录语言学(documentary linguistics),[6] 并在这一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濒危语言研究工作。相比之下,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岭南濒危方言的研究,应吸收国外记录语言学的成果,将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研究之中。事实和实践证明,濒危语言或方言的资源价值,不只是体现在语言的学术方面,它还体现在人类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的诸多方面;濒危方言的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与保存,不只是单纯的对语言结构的调查记录和语料保存,它也是对语言资源价值的调查和记录,是对文化资源的保存。一种语言或方言,如果没有充分的记录,一旦消亡,就永远无法恢复,它的文化资源价值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因此,应当从它消亡后可能恢复和利用的高度来指导濒危方言研究。
[参考文献]
[1]大卫・克里斯特尔. 跨越鸿沟:语言濒危与公众意识[J]. 暨南学报,2006,(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 民族语文,2006,(2).
[3]孙宏开. 少数民族语言活力排序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9).
[4]范俊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C].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0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湖南方言已有了五种分区。这五种分区分别是:杨时逢先生的分区(
1974年,台北,《湖南方言调查报告》1442-1447页,下简称《报告》),日本学者@①伸久先
生的分区(1979年,东京,《湖南诸方言》,载
《中国语学》226期,下简称《分布》),湖南师院中文系的分区(1960年,长沙,《湖南省方言普查
总结报告》(石印本)240-247页,下简称《总结》),鲍厚星和颜森的分区(1986年,《湖南方
言的分区》,载《方言》1986年第4期,下简称《分区》),周振鹤、游汝杰的分区(1985年,《湖
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载《方言》1985年第4期,下简称《背景》)。这五种分区,从方法上看
各具特点,从结果上看互有参差,下面,我们将其分成两类来讨论。
1.1.1杨时逢先生分区的方法是:“把某一处的方言特点归纳起来,取它最重要的不同特点,声调
的类别,音韵特点,开合口及调类等区别,来作分区的条件。”实际工作中,杨时逢先生用作分区条件的特征
条件有十二项。根据这些分区条件,杨先生把湖南方言分成五个区。第一区是“典型的湖南话”,第二区“大
都跟第一区差不多,第
三、四两区难以命名,第五区接近西南官话”。对这个分区结果,杨先生自己也很不满
意,认为“不很理想”。对这个结果,方言学界也议论纷纷。鲍厚星认为《报告》把长沙和慈利、平江、浏阳
等地画一区,把衡阳和常德画为一区都是不合适的(见《湖南省汉语方言地图三幅》的文字说明部分,载《方
言》1985年第4期)。《背景》则认为《报告》的“分区图有些支离破碎,难于令人满意”。我们的看法
是:《报告》立足于语言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湖南方言的真实面貌,如
一、二两区的大多数方言点
,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属湘语系统,第五区划归西南官话也大体无误,至于作出的方言分区图看去有点支离破碎
,只要符合语言实际,也不应算是作者的错。但勿庸讳言,《报告》的分区也与湖南方言的实际情况有相当的
出入。如湖南的郴州、蓝山、嘉禾等地,按《报告》上列出的语言材料就应划归西南官话(见黄雪贞《西南官
话的分区(稿)》,载《方言》1986/4),如果考虑到这些地方的双重方言性质则可暂列为双重方言区
来处理,具体分区待查明全部情况后再作决定(见鲍厚星《湖南省汉语方言地图三幅》中有关的文字说明,载
《方言》1985/4)。《报告》分区偏离语言实际的原因主要是:提出的分区条目有综合无系统,不能总
括湖南全省的语言实际,用这样的条目来分区,自然要影响其分区质量。
1.1.2《报告》的分区中,长沙和城步同属第一区,与城步接境的武冈却属第二区。对此,《背景
》批评道:“城步跟长沙不但主要的语言特征相差甚远,而且很难通话,而城步跟武冈则语言大半相似,交谈
也不很困难。”在这里,《背景》用来衡量分区质量的标准看来是两条:主要的语言特征和通话程度。可以据
此推知,如果甲乙两地方言的主要语言特征相近或相同,能通话或通话不大困难的,就应划为同一方言区,如
城步与武冈,反之则否,如城步与长沙。可见,这两条不但是检验分区结果的依据,也是分区时应遵循的标准
。这两个问题虽然是在对《报告》的批评中提出来的,但由于它们在方言分区中关系重大,有必要略作进一步
的讨论。
先谈“主要的语言特征”。
到底长沙、城步和武冈三个方言点各自“主要的语言特征”是什么,《背景》并没有明确指出。倘若真的
只用一两条特征就可以进行有效的方言分区的话,那不但《背景》对《分布》的批评难以成立,而且《背景》
用数学方法来进行分区也属多此一举。因此,《背景》据此批评《报告》不但不得要领,而且还自相矛盾。究
竟某方言区有没有“主要的语言特征”,“主要的语言特征”具体所指又是什么,对此,方言学界有种种看法
并有过大量的分区实践,笔者的看法是:由于“主要的语言特征”难以确定,宁可用方言的“区别性特征”来
代替它。在分区实践中,这种“区别性特征”可以通过多方比较来抽取。根据分区的需要,可以用一条,也可
【关键词】长安方言 韦曲镇话 语音系统 连读变调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107-03
幸驾坡村位于东经108.930269,北纬34.137312,地处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西南神禾原北侧,距老韦曲区委所在地约5里。村下河流过;村东紧邻西京学院,南邻贾里村,西偏南原为杜永村,西偏北原为鲁家湾,隔河北偏西为水磨村,西北方向约3里为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村住宅面积396亩,人口1351人,共378户,60岁以上老人有85人,25岁以下人数有430人。
长安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方言片。长安方言的代表公认为韦曲话。幸驾坡村方言点与韦曲距离近,语音系统与韦曲话没有差别。因此,本文的调查点是幸驾坡村,研究结果反映的是韦曲镇话的语言特点。
1933年,白涤洲亲自调查了关中42个县50个点的方言,发表了《关中声调实验录》和《关中入声之演变》两篇文章。在此基础上,喻世长将白涤洲未及发表的音韵材料和前述两文章整理成《关中方音调查报告》于1954年出版。该《报告》分析关中方言相当细致,是现在研究关中方言及其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其中并未对长安方言进行设点调查,仅以西安涵括长安,自然也就不能对西安和长安的内部分别加以记录和研究了。
杨春霖的《陕西方言内部分区概说》一文把陕西方言分为陕北方言、关中方言、陕南方言三个方言区,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论述。1993年,宋文程、张维佳主编的《陕西方言与普通话》也遵从杨春霖的分法,依据陕西方言的内部特征,分为陕南、关中、陕北三个方言片,但在涉及长安方言时均以西安涵盖长安。
孙立新的《关中方言说略》从各点方言的共性入手,分析关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共同特征。而后出版的《陕西方言纵横谈》及《陕西方言漫话》,以研究关中、陕南方言为其主要研究方向,在涉及长安方言时只提到长安西部方音①。
本文调查研究了幸驾坡村方言点的语音系统并对该点方言的连读变调,尤其是两字组连读变调进行了归纳。
一 声母
幸驾坡话的声母共有26个(包括零声母):
说明:
(1)m双唇抿得较紧,接触面宽,抿时略往进收。这种发音主要保留在老派,新派发音则抿得较轻。
(2)pf、pf?是唇齿清塞擦音,上齿和下唇形成闭塞,气流冲破阻碍后在唇齿间摩擦成声。在与开口呼拼合时,有口型拢圆的趋势。并且在与合口呼韵母拼合时,pf?的送气程度相当强烈。
(3)t、t?、n在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的面较宽一些,且略向硬腭靠近。
(4)n、 音位条件互补,开合口呼前发n,齐齿撮口呼前发 。
(5)ts、ts?在发音时舌尖的接触面略宽一点,比普通话中的发音略往后一点。
(6)t?、t??、?、?翘舌程度略小一些,因而摩擦面略大且略靠后。
(7)?、??、?摩擦面略大一些。
(8)k?、?在与后鼻音韵尾拼合时有接近喉壁的趋势。
二 韵母
韵母共有41个,不包括儿化韵和自成音节的n②,
罗列如下:
说明:
(1)?与?音位互补。?只和ts,ts?,s相拼;?只与t?,t??,?相拼。
(2)?的发音特征是舌位不前不后,前不挨下齿龈,后不感觉喉头紧张。
(3)?与?形成互补关系。与t?,t??,?相拼时,实际音值是?,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
(4)?是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是“咳(嗽),胳(膊)、核(桃)”等字韵母,数量很少。而且新派多将?成?。所以可将?并入?。
(5)?r是?的卷舌儿化韵,发“二”字时舌较平些,实际音值为?,发“耳”时卷舌程度大于普通话的“耳”。
(6)ei发音较短,口型变动小,有单元音化的趋势,尤其是阴平和上声字,这一趋势比较明显。
(7)uei在不送气声母前有二合化趋势,可以记作ui。
(8)??在发音时有单元音化的趋势,尤其是与去声结合,但是与阴平、阳平、上声结合时口型有明显变化,没有收到u,而是略低一点。
(9)??在发音时,唇形没有收圆,且没有收到u,因而不应记作ou。
(10)i??与i??已成为自由变体,今阴平调读i??,上去二声读i??,阳平介于i??与i??之间,更接近i??,故韵母表中只记入i??。
(11)u??和uo?的分布条件互补,在与零声母结合读u??,其他声母后读uo?,可以归纳到一个音位。
(12)后鼻音韵尾都有鼻化趋势。i??韵最为明显,可记为i???。
(13)成音节n可用“嗯”来记录。
三 单字调
韦曲镇幸驾坡话共有4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字的发音不固定,但和阴平调型相同,都属于低降调③。
说明:
调类数目只有4类,与北方大部分方言情况一样。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但今读阴平的古入声字的韵尾略感收紧,如木屋玉烛绩锡逆陌力职说薛革麦克德。阴平调位有两个变体31、21,在单念时都读成31,在连读和日常说话时,两个阴平相连,如果前字读31调,后字一定读成21,因此这两个基本上属于条件变体关系。
四 连读变调
表4为连读变调规律(发生变调的调值加黑表示)。
如表所示,韦曲镇幸驾坡话从上表可以看出两字组的连调模式有20种(不包括轻声),其中17种连调前字不变调;3种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3种前字不变,后字变调。共有6种变调模式。
五 讨论
韦曲话中阳平+阳平、去声+阴平、去声+阳平、去声+上声均不发生变调,所以下面只对连读时发生变调的情况进行讨论。
韦曲话的连读变调与该字的本调有密切关系,一般是前字变调。阴平31与阴平31相遇,有两种变调格式前字一般变24,与单字调相同。如:灯心t??24?i??31、方桌f?24pfo31。
另一种变调格式是前字读阴平31调,后字读21,这种变调与轻声基本相同,所以可以归到轻声变调中。如:冬天to?31?hi??21、山东s??31to?21、深灰???31xuei21。还有一种变调模式是后字变24调,多见于人名和亲属称谓。如:伯伯pei31pei24、妈妈的亲伯母mA31mA24,隔辈的伯母才叫mA24mA31或mA24mA21。
上声42与上声42相遇,前字可以不变调。如:厂长t?h?42t??42、展览t???42l??42、可读t???31l??42、洗脸?i42li??42。也有必须变调的。如:水果fei31kuo42、了解liA?31?i?42、保险pA?31?i??42。变不变调也有决定于词性的词。如:领导,动词不变调,名词则变调;展览,用作谓语不变调,作定语则变调。
去声55与去声55相遇,两个字不能同时读55调,一般前字要变读44调。如:后辈x??44pei55、碎娃suei44uA55、做饭?ou44f??55。也有前字不变调,后字变读44调的。如:二号?r55xA?44、大路tA55l??44、可读tA44l??55。
注 释
①孙立新.陕西方言漫话[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67
②在幸驾坡话中,作为自成音节的n有三个自由变体?、m、n;因n更常见一些,故以此为该音位名称。
③在幸驾坡话中,轻声的实际调值有3种:31、21、1。具体读哪一调值并不固定,所以一般情况下以0标记轻声。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李荣主编、王军虎编纂.西安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詹伯慧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孙立新.西安方言研究[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7
[5]宋文程、张维佳主编.陕西方言与普通话[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一.构建语料库:以少数民族语言为特色
如语音部分,学生较难掌握的某些元音与辅音存在于某些同学的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里,通过这些同学的现场发音并对这些同学的发音进行采集,可以提升学习效果。比如颤音的学习,对于民族语言及方言中没有此辅音的同学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而维吾尔语、撒拉语、蒙古语等北方民族语言中存在,这些同学的现场发音,让其他同学真切地感受到这个音的发音特点,同时我们将其采集下来,整理到教学语料库中,为教学服务。又如语法部分,语法的组合规则中讲到述宾结构,这种结构是人类语言中普通存在的结构,但两个成分的排列次序不同语言各不相同,汉语中宾语在述语之后,而傈僳语、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中宾语在述语之前。我们通过对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同学的语言资料进行采集,丰富教学语料的同时更好地加深同学们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并引导同学们去留意与思考这种语言现象。再如语义和语用部分,关于词的象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举出同一词,在英语、法语、日语等语言中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学生对自己懂得的语言能自然接受,但对自己陌生的语言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了。那么在讲这一知识点之前,可要求学生去收集自己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积发,课堂气氛得以活跃,相关的理论知识大家也很容易接收。作为教师,如果针对不同章节,组织学生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语料,建构属于自己院校的语言学概论教学语料库,那么长期积累下来就是非常可贵的民族院校语言学概论教学素材。
二.分组实践:基于调查与报告相结合的教学互动
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或汉语方言区域,他们的母语大多为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这是民族院校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优势所在。近三年来,我们给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语言学概论,对所有学生进行细致调查,收集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情况,并建立学生语言基本信息库。这个基本信息库包括有学生的姓名、学号、民族、籍贯、掌握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情况、掌握文字情况等内容。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母语,涉及不少民族语言,如壮语、黎语、藏语、苗语、白族语、畲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彝语、侗语、水语、锡伯语、哈萨克语、撒拉语、珞巴语、土家语、傣语、朝鲜语、布依族语、仫佬语等,还包括不少的汉语方言,遍及各大方言区,如赣方言、粤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及东北、西北、西南及江淮等方言。基于学生语言基本信息库,按掌握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的情况进行分组,这就形成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基本组成单位,大部分的调查与报告均以小组进行安排。
语音部分的教学历来是语言学概论教学中的难点。语音部分要求明确认识语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初步掌握人类发音、准确掌握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国际音标。这些教学内容本身就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单纯从理论着眼,讲授发音相关原理,学生接受效果就很差。讲语音的物理属性,涉及语音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质等,讲其生理属性就会涉及发音器官、发音部位,这些内容倘若抽象进行讲解,学生难于理解,就需要借助一些实物、运用一些仪器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实际去使用浪纹仪、语图仪等,通过亲自去实践加深对语音四要素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常用国际音标的掌握,除了课堂上通过录音与教师的实际发音,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发音要领去体会外,还需要课外的练习与辅导。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或汉语的不同方言区域,对常用国际音标的学习自然会呈现出个体的差异性。针对这一点,我们对所有学生掌握民族语言及方言情况进行了统计,建立了数据库,根据不同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对学生进行了分组,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了分组的课外辅导。在学习了语音部分后,让同学们根据给定的语料运用录音软件对自己的民族语言及方言进行了录音,鼓励学生运用国际音标进行基本的记音活动。在记音过程中,同学们会自觉地运用国际音标,遇到问题也能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与老师同学讨论的方式来解决,在这种实践教学形式中,学生加深了对常用国际音标的认识与运用,进而达到相关的教学目的。语法部分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语法结构的基本规律?如何去理解与分析语法现象中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怎样理解语言的普遍特征?如何分析语言的结构类型?这就需要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我们将这些问题细化,例如语法的组合规则中语素是怎样构成词的,结合自己的母语来谈谈这个问题。学生会首先想到自己母语的情况,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查,不得其解时,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在课堂上也能将自己的思考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语言的结构类型可按构词法与句法的不同角度进行划分,让学生首先去考察自己母语的结构类型,并进行论证,形成研究小论文,分组进行讨论,并请每组代表在课堂上将小组讨论的重要观点进行陈述,这种研究报告的教学形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果。再如,语言的演变与分化规律性较强,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及亲属语言的关系如何?这一部分的内容实践性较强,可组织学生深入不同阶层、各行业调查语言使用情况,对社会方言的形成及特点有更深入地认识;按所属方言不同进行分组讨论,各地方言有何特点;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查找亲属语言的相关资料,了解其研究的历史、方法及重要观点。
三.学生本位:引导民族视野下的语言学创新项目
立足民族院校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学创新项目研究,在项目的申报与研究中将民族性、现实性与专业性三者融合在一起,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之下,将民俗与语言结合在一起,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调查与现象分析的能力与水平。在进行语言学概论教学时,我们将所有学生掌握语言及方言的情况作了细致的统计与调查,由于学生人数过百,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种类及汉语方言较为丰富,我们按其所掌握语言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我们开展的所有实践活动均以小组形式进行,在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内部通力合作,有些作业是单独完成,但有些作业如研究报告之类,我们要求以小组形式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容成员之间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加强,成员之间加强讨论与交流,学生在此过程中自主创新性得以提升,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可申报创新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我们指导学生成功申请了与语言学相关校级、省级、国家级创新项目,在项目的申请与完成过程中,学生们对语言学概论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实践的调查过程中,不断地加强语言学概论基础的学习,尤其是其中较难的语音部分,这部分在实践调查中显得格外重要,是语言实践调查的前提。在此阶段,这种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转化为一种主动的需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是课堂上的有限知识,而是调查实地的鲜活而丰富的生活体验。
少数民族民歌以少数民族语言为载体,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深入关注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同时,又能运用语言学概论的相关理论对民歌的语言载体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比如有学生是畲族的,会说畲语,对畲族山歌很感兴趣,我们指导学生收集与整理传抄及口头流传的畲族山歌,从语言的角度,对山歌中的韵律、词语及修辞手法进行研究。又如有学生来自蒙古族,会蒙语,对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漫翰调很感兴趣,我们引导学生收集与整理这种民间山歌,对其中存在的方言词、蒙语词进行探究,考察漫翰调变迁的历史。再如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调查与研究、对土家族哭嫁歌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等等,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以语言为载体的民歌、传说、谣谚等又是如此的丰富,为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创新项目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极为有力地提升了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效果。语言学概论教学历来重视理论课程教学,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活动一直处于附属地位,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效果。为有效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我们制订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案,围绕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安排好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做出细致安排,对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做出详细的说明。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评定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学生书面作业评定成绩;一部分是通过参与实践活动评定成绩。这两部分的成绩占学生课程总成绩的40%。书面作业可以是通过文献调查完成的相关教学练习,还可以是通过社会调查形成的书面调查报告,通过研究某一论题完成的研究报告等等,根据其完成的情况评定等级。按学生所属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的不同,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尽量每个小组内部成员所属语言一致,选定组长,有系统地组织实践活动,采取同学互学互评制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将理论运用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团队意识。笔者结合近三年来的实践教学,探索了语言学概论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即,构建民族特色的语言学概论教学语料库、开展基于调查与报告相结合的分组实践教学、加强民族视野下学生本位的语言学创新项目研究,对于推进民族院校语言学概论的实践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谢荣娥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襄阳方言 女性 亲属称谓语
湖北省襄阳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属西南官话,但有别于成都话。前人时贤已有关于襄阳亲属称谓词的调查,如黄赛勤[1]在《襄阳方言记略》中关于襄阳方言词汇的调查涉及到襄阳方言亲属称谓语的调查;王琢玺[2]简述了襄阳方言亲属称谓的演变特点。但是襄阳方言亲属称谓具体有哪些,这些亲属称谓有哪些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尚不明确。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襄阳城区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进行了全面考察,整理女性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特点。
一、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调查记录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一、从词汇学角度调查收集襄阳方言区女性亲属称呼语使用的具体词汇,探寻襄阳方言区女性亲属称谓语的静态分布;二、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襄阳女性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及特点。
(二)调查方法
本文以《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涉及的女性亲属称谓为调查词表。采用访问调查的方式进行,对被调查者提问、调查对象回答和调查者记录的方式收集语料。
(三)本文的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了在襄城、樊城、襄州区生活的土生土长的襄阳人为调查对象,共计30人,不限制年龄。
(四)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总况
“亲属称谓是对家庭成员及有关亲戚的称谓。”[3](袁庭栋,1994)。中国法律规定的“亲属”是指人们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本文的亲属称谓主要指血缘亲属称谓和婚姻亲属称谓两种类型。根据称呼语使用场合的不同,一般将称谓语分为对称和叙称两种,也叫面称和背称。我们调查了襄阳女性亲属称谓语面称和背称的两种情况。
表1: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总表
长辈 面称 背称 平辈 面称 背称 晚辈 面称 背称
曾祖母 老太太 太太 嫂子 嫂子/大嫂 儿媳 名字 儿媳妇儿
祖母 奶奶 弟媳 名字 弟媳妇儿 女儿 姑娘
伯母 姐姐 姐姐 孙媳妇 名字 孙媳妇
叔母 婶\娘 妹妹 妹妹 重孙女 名字 重孙女
姑妈 儿
[niar34] 姑儿 堂姊妹 名字 堂姊妹伙儿的 外孙女 名字 外孙女
小姑 小儿 堂姐 姐姐 外甥女 名字 外甥女
姑奶奶 姑奶奶 堂妹 妹妹/名字 侄女 名字 侄女
外祖母 婆婆 表嫂 嫂子 内侄女 名字 内侄女
母亲 妈 表姊妹 名字 表姊妹伙儿的
舅母 舅母 表姐 姐姐
姨妈 儿 姨儿 表妹 妹妹/名字
小姨 小儿 亲家母 亲家 亲家母
舅奶奶 舅奶奶 大姑子 姐姐/姐 姑子姐
姨奶奶 姨奶奶 小姑子 妹妹/名字 小姑子
婆婆 妈 老婆子 妯娌 嫂子/妹妹/名字 妯娌伙儿的
继母 妈 后妈 妻 媳妇儿
岳母 妈 丈母娘 大姨子 姐姐/姐 大姨姐
小姨子 妹妹/名字 小姨子
二、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的语音特点
襄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与普通话语音、成渝方言语音有明显差别,语音接近中原官话,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到女性亲属称谓语方面的语音特点为:
(一)在以后鼻音[]或舌位靠后的元音[u][o]结尾的词后加“儿化音”
襄阳方言中的儿化韵使用频繁,大部分名词后都可以添加儿化音使用,如“鞋子儿、桌子儿、本儿、后座儿”等。在我们收集的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中,加儿化音的只有“、妇、伙”几个字。“、妇、伙”用于亲属称谓的词后加“儿化音”是强制性的。词缀“子”后一般不加儿化音。但这并不固定,年长者及生活在城市郊区的人“子”后加“儿化音”的频率要高一些。
值得说明的是,襄阳方言并不仅限于[][u][o]三个音素后可以加儿化音,其他音素也可以加儿化音,例如:娃儿[uAr]、毛驴儿[lyr]、白菜叶儿[i]。但襄阳方言中哪些音素可以儿化,哪些不能,其发音规律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襄阳方言音整个调域狭窄,声调高低变化幅度不大
普通话声调的调域偏高,四种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35、214、51,三种声调的上域在5,一种在4,声调变化幅度较大,如阳平调是由“中”升至“高”,调值是35。普通话去声的变化幅度更大,是全降调,由最高降至最低。襄阳方言的四种声调分别为:“阴平”自“中”升至“半高”,调值为34;“阳平”自“高”降至“半低”,调值为52;“上声”是高平调,调值为55;“去声”自“半低”降至“低”再升至“中”,调值为213[5](赵元任等,1948)。从襄阳方言的实际调值中,我们发现其声调的变化幅度要小于普通话,并且整体调域也明显低于普通话。
普通话:婆婆[po35po] 襄阳话:婆婆[po53]
姐姐[] 姐姐[]
妹妹[mei51] 妹妹[mei313]
三、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词汇使用特点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系统整体上与普通话亲属称谓系统差别不大,但在词汇系统构成上也有自身的特点。
(一)整个女性亲属称谓的词汇系统与普通话差别不大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词汇系统与普通话差别不大,具有方言特色的称呼语不多,主要有“婆婆[po52po]、[mA53mA]、娘[nia]、[nir34]、老婆子、姑娘”等几个词,占女性亲属称谓词的24.4%。襄阳方言的整个词汇系统接近于普通话词汇系统。
襄阳方言称呼外祖母为“婆婆”,普通话为“姥姥”。“婆婆”在普通话及鄂东方言中都可以泛称年纪大的女性,襄阳方言中“婆婆”无此用法,泛指年龄大的女性面称时一般用“奶奶”,背称时用“老妈妈儿”。襄阳方言区分伯母和叔母,但伯母一般称作“啊保叔母称作“婶儿”或“娘”,根据排行的不同分别称为“大埃二啊钡取1狈椒窖猿坪襞儿为“闺女”,襄阳方言则用“姑娘”,面称和背称相同。“姑娘”除了可以用来称呼女儿外,还可以泛化用于称呼年轻女子或与说话人子女年纪差不多的女性。
(二)面称时不区分与父母的姐妹,统一用“儿”及其变体称呼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不区分父母的姐妹,“姑妈、姨妈、小姑、小姨”统称为“[nir34]或”,只是在背称时前面加上“姑,姨”等语素加以区别。
(三)血亲长辈亲属和平辈亲属面称和背称用法一致,姻亲亲属面称和背称用法不一致
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的面称和背称大多数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其规律主要表现为:对血亲长辈亲属和平辈亲属面称和背称用法一致,但姻亲亲属却不一样。例如:称呼“婆婆、继母、岳母”面称时出于尊敬,一般都称呼为“妈”,但是背称时,一是为了能与自己的亲生母亲区别,常常使用不同的称呼语,如“老婆子、后妈、丈母娘”。平辈姻亲亲属“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面称时为了表示亲近,一般也称为“姐姐、妹妹”,但背称时就根据与说话人配偶年龄的关系分别叫作“姑子姐、小姑子、姨姐子、姨妹子”。
(四)晚辈亲属或小于自己的同辈亲属面称时常常直呼其名或使用昵称
襄阳方言的亲属称谓也体现了中国的家庭等级制度和权威关系。一般情况下,称呼小于自己的同辈女性亲属,常常用“妹妹”,但更多的是直呼其名;而称呼比自己年龄大的同辈女性,用“姐姐”的频率高于用“名字”。而当面称呼晚辈亲属时一律使用名字或昵称,背称称呼与普通话一致,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词。
(五)表复数形式或表亲属称谓关系时一般在亲属词后加上“伙儿的”
襄阳方言在表示复数形式时,一般在复数亲属称谓后加“伙儿的”,读作[huorli],如“姊妹伙儿的、堂姊妹伙儿的、表姊妹伙儿的、妯娌伙儿的”等。上述词也可以用于向别人介绍表示上述关系的亲属或表示单数。这种称呼法将说话人与被介绍人视为一类人,以拉近与被介绍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如:
(1)A:陈姐,这个是哪个啊?
B:我们妯娌伙儿的。
(2)A:你们妯娌伙儿的到哪儿去啊?
B:我们去菜场买菜。
例(1)中“妯娌伙儿的”表示单数或妯娌关系,例(2)表复数。
四、襄阳方言女性亲属称谓语历时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襄阳方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近年来,襄阳方言亲属称谓语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将收集到的女性亲属称谓词与1992年黄赛勤收集的女性亲属称谓语对比发现了如下变化:
(一)平辈旁系血亲的称呼简化
由于受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襄阳市1985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家庭亲属关系简化。所以在当面称呼堂姊妹、表姊妹时,也直呼“姐姐”或“妹妹”或在前加名字以示区别。背称时才会使用“堂”“表”等前缀加以区分。
(二)“伯母”“叔母”的称呼发生变化并趋向同一
黄赛勤(1992)收集的襄阳方言亲属称谓中,伯母和叔母的称谓是有区别的,分别称呼为“啊薄吧簟薄澳铩薄5这种区别主要存在于40岁以上的年长者及生活在城市郊区的年青人。由于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普通话推广的影响,方言称呼语的特色逐渐消失。“70后”,尤其是“80后”“90后”的下一代就不再区分伯母和叔母,统一称呼为“妈”,如“大妈”“二妈”“三妈”等等。
(三)部分人不区分“祖母”和“外祖母”,统一称为“奶奶”
受独生子女政策及中国古代父系亲属与后代关系更亲近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只有女儿的家庭往往让外孙称呼外祖母为“奶奶”,以表示外祖母与祖母的地位相当,从而拉近与后代的关系。一般在“奶奶”之前加上姓,以区别祖母和外祖母。这种现象有增多的倾向,但并不普遍。
(四)襄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越来越小
襄阳方言亲属称谓语与普通话的差别越来越小,主要体现在“儿”及其变体这一称谓所发生的变化,并且使用范围越来越小。同“伯母”“叔母”的统一相反,“姑妈”“姨妈”的称谓发生了分化,不再统一称呼为“儿”,而是与普通话一样,分别称为“姑姑”“姨(妈)”,这种语言现象主要存在于“80后”“90后”的子女当中。
(本文为湖北文理学院省级重点学科立项学科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黄赛勤.襄阳方言记略[A].刘海章.荆楚方言研究[C].武汉:华
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99-212.
[2]王琢玺.论襄樊方言亲属称谓的简化[J].今日湖北,2011,
(1):74.
[3]陈颖.四川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A].段渝.巴蜀文化研究集刊
(第六卷)[C].成都:巴蜀书社,2011.
[4]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M].北京:中华书局,1994.
[5]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二册)[R].北京:商务印书馆,
【关键词】老街文化;特色课程;学习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2-0013-02
【作者简介】王一敏,南京市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南京,211300)校长,高级教师。
一、物型课程建设让学习有深度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物型课程是学习方式变革的背景、土壤和环境。充分发挥校内外具有教育意蕴的物化课程资源的功效,创设新型课堂和学习环境,真正让学习浸润于其中。校内以“老街文化”为元素,以“寻根”“立根”为主题,着力建设能对学校精神进行智慧表达的一馆、一室、四廊、五道、十一园、五十五柱、六十八梁;校外,在特色课程文化基地――高淳老街,建立“老街文化少儿体验馆”“老街文化少儿研究所”。这些促进深度学习真实发生的有效载体,完成了从环境文化到教育课程的深度推进。如在学校“寻根廊”,学生对高淳老街布鞋很感兴趣,于是学校便以“一双布鞋走出来的文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展开寻根与探究。非遗文化小组对老街布鞋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开展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和倡议书;经济文化小组从老街布鞋带给家乡人民经济效益入手,制作宣传名片和营销策划书;手工艺文化小组通过走访老街布鞋传承人,了解制鞋工艺,动手学习纳鞋底,做鞋帮;名人文化小组则通过走访和网络,了解布鞋与名人之间的趣闻逸事,在班级开展老街布鞋名人文化故事会。学生探究性学习因校园内外的“场所精神”变得更有深度,更富有文化韵味。
二、特色课程建设让学习有融合度
开发基于实践、基于体验、基于研究的校本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课程选择,探索特色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途径和方式。同时突破学科课程藩篱,以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融合,架构出更丰盈、更完善的学习方式。
1.整合国家课程,构建“1+X”的学科“寻根”微课程。
以“老街文化”特色课程为依托,积极探索与国家课程整合,建设适合学生需求、彰显学校特色课程文化的“1+X”“寻根”学科微课程。如语文学科说老街文化典故、趣闻轶事、方言童谣,写老街文化游记、调查报告、书法作品。
2.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寻根“老街文化”校本特色课程。
基于核心素养融合、共生的特点,积极倡导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校本特色课程,使学生习得知识逐渐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整体化。如在校本特色课程“寻根:老街璀璨名胜文化”主题学习中,有学生走进高淳老街杨厅,用文字描绘建筑艺术的雅致,用画笔勾勒建筑线条优美,实现语文与美术学科相融合。有学生用导游图的形式记录下老街的每一处名胜古迹,并配以简短文字介绍,实现数学、美术、语文学科相融合。还有学生在游览时,给外国游客做导游,跟老街艺人学唱方言童谣,跟同伴玩弄堂游戏,实现英语、音乐、体育学科相融合。
三、活动课程建设让学习有温度
1.老街文化少儿社团。“自助式”社团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差异,学生的主体性等因素,从社团的组建,学生自主申报,活动运转等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伙伴、选择空间……我们挖掘、整合师资资源,开设体现老街文化元素的老街少儿文学社、导游社、映像社、民间工艺团、民艺团、书画院、娃娃科学院等七大学生社团,下设三十个小型学生社团。同时结合社团性质,建立老街少儿采菊东篱坊、兰亭坊、手工坊、丝竹坊、天籁坊、踏歌起舞坊、运筹帷幄坊七大学生社团工作坊。学生在工作坊里通过教师引领、同伴互助、主题分享等学习方式,在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和谐氛围中发展自我,愉悦身心。
2.老街少儿文化周。学校把国庆长假后的一周设为“老街少儿文化周”。本着全员参与,善于积淀,乐于绽放的活动原则,在文化周期间,举办寻根“老街文化”主题班会、“老街文化”学生才艺大赛、班级“老街文化”布置评比、“老街文化”学生社团成果展等丰富多彩的专题展示活动。
3.老街文化娃娃小课题研究。成立少儿老街文化研究所,依托课程在高淳老街建立的“老街文化少儿研究所”课程基地,围绕老街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手工艺文化、书画文化、美食文化、民间文学文化、传统节日文化、民俗文化等形成的娃娃小课题,学生通过自主申报、自我管理,有效开展研究。
4.老街文化小导游(汉、英)。以学生社团活动为组织形式,聘请校内特长教师和老街专业导游为导师,开展校内培训、模拟导游、老街实地见习、上岗导游等系列培训。
5.寻根“老街文化”亲子游学。以亲子游学的方式,以“玩”为触点,通过实践体验、德育渗透、贴近生活、学科整合、多元评价等途径开展寻根“老街文化”系列子课题研究性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映晒展示,分享游学成果,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
6.老街传统节日特色德育。挖掘传统节日课程内涵,凸显地域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采用“寻根由来――知晓风俗――诵读诗文――实践传承――展示交流――活动评价”六个模块整体架构,突出主题式、体验性、探究性,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实践、创新老街文化。
四、多元评价让学习有效度
我们提出“寻根老街文化”60项微行动的主题研究性学习和多元评价机制。以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勇于探究、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为指导,规划与设计每一项微行动方案。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十项。研制微行动“寻根课程学习卡”,提出每一微行动相应的评价细则。微行动在实施过程中,以成长档案袋的方式,让学生收集体现成长的过程性材料,记录自我的成长轨迹。评价阶段,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综合评价等方式,评选出寻根“老街文化”优秀档案袋,“老街文化小使者”“淳质少年”。
1935年暑期,得知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的李方桂先生要招收一名助理研究员,在南京、北平、上海、武汉设立四个考场。我知道自己的语音知识还不够系统,但兴趣使然,决定一试。
巧的是,除考基本语音知识外,主考官还用钢琴弹出几组四部和弦,让考生写出分谱,这让很多高材生傻眼。而我上学时参加过管弦乐队,懂点和声,这道题就顺当地拿下了。后来才得知,当时李方桂先生要去广西调查壮语,拟招收的助理不仅要熟悉记语音,还要懂得记歌谱。我考上史语所纯属侥幸,也有点传奇。
是年仲秋,我抵达南京报到。赵师当时是史语所语言组主任,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他让我立即前往南宁,与李方桂会合。那时桂系军阀跟南京中央政府对立,由南京到广西陆路不通,只能从海上坐大船。赵师要我乘大餐间,高于头等舱,一路旅费都没有限额。我是刚到这里工作的新手,这是破例的。他从不居功,也不搞什么学术权威
第二年春,赵师带着丁声树、杨时逢和我三名助理,到武昌调查湖北方言。我们一共调查了60多个县,选取每县两个学生为发音人,我们三名助理每人一个房间,分头调查记音。
那时条件有限,只能在招待所布置录音室。墙外有噪音,墙内有回声,录音效果受影响。我想了个主意,到旅店租了几十条棉被,挂满房间的四壁和窗户,这一招还真有效。
但麻烦又来了。当时春雨连绵,白天招待所不供电,房间挂满棉被,漆黑一片。我就买来几个汽车灯泡,接在灌片机――当时录音都是灌制铝片――的蓄电池上做电源。照明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这都是些小事,我也没在意。但没有想到赵师都记住了,而且还如实写进了《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的“总说明”里。赵师就是这样,学生有一点点成绩,甚至算不上什么成绩,他都很高兴,嘴上不说,但心里记着。
在这份调查报告的封面上,赵师把三个助理的名字都署上了,另外还有后来的助理董同稣的名字。他虽没有参加调查,但参与了整理工作。这些小事足见赵师的胸襟。我听说现在有些教授出书,文章都是学生写的,他挂个“主编”的名头,把学生的名字放到后记里提一下,有的都不提,直接把学生的成果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赵师不这样,是谁的成果就是谁的,很明确,他从不居功,也不搞什么学术权威。
学生犯错误了,他也不动声色
在我来到史语所之前,所有的语言实验仪器都由赵师操作。由于我在大学读过工程,对理化仪器比较熟悉,赵师就把实验室的仪器都交给了我。那时的语音实验设备,现在看来比较简单,但也是从欧美进口的最新产品。我在操作仪器时,赵师充分信任,就是进口的新仪器,他也让我去开箱验收。
有一次,所里进口了一套最新的“语音频谱分析仪”,价格不菲,是当时我国进口的唯一一套设备。按惯例,这台设备也由我开箱验收。但我急于试验仪器性能,拿起插头就通电。结果糟了!美国的电压是110伏,而我国的市电是220伏,一插上电源机器就烧了。一屋子人脸都吓黄了,这还了得!赔也赔不起。但赵师不动声色。我当时也给吓着了,但知道是什么缘故,立即换了根保险丝,就没问题了。
先生这一态度,让我想起了《论语》的一节。孔子有一天说:“予欲无言。”意思是他不想说话了。子贡着急,说您假若不说话,那我们传习什么呢?孔子答道,天说了什么了?但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什么了?
平时学生犯点什么错误,赵师的态度都是不动声色,这让我想到“予欲无言”这句话。
“吾与点也”的温暖
我只读过一年的音韵学,底子不是很好。但赵师没有批评我,而是鼓励我从调查整理方言材料过程中动手录音实验,不断得到启发。他从不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只是起个头儿,引出某个话题,让我们几个助手自己去想,并且鼓励我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他再及时加以指点,随机诱导。我们有什么问题,不管是天上的还是地下的,他都能做到有问必答,因为他学问大嘛。同样,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天上地下。
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们几个助理在他家院子里的大树下纳凉。那天正赶上日偏食,孩子们都准备了黑玻璃或者胶片什么的,很热闹。太阳慢慢暗了下来,地上只剩下一片小白点儿。赵师喜欢摄影,拿出相机拍下了这些光点。并且向我们提问:这些白点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我看这些白点都是月牙形的,知道大概是日食的投影。但一个太阳,为何满地是影子,这就答不出来了。我突然想起中学时做的“针孔照相”实验,觉得这是同一个道理,就回答说:这大概是树叶缝隙的“针孔效应”,每个缝就是一个针孔,等于照相镜头。而且投影的形状和所见的太阳圆缺方向正好相反。赵先生很高兴,会意地点了点头。
这样的情景,如今让我再度想起了《论语》的又一节。有一天,孔子对学生说,我老了,如果有人请你们出去做事,你们怎么办?子路说他要去治理个大的国家,冉求说要去治理个小国家,公西赤说打算做个小司仪,对于他们的回答孔子都是微微一笑。问到曾点,他正在弹琴,他说自己的志向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唔与点也!”
曾点所描述的场景,我有过切身感触,那是1938年的一个春日,赵师带着全家和助理们,包括我夫妇俩,前往昆明西山郊游。车到西门外大观楼,下滇池搭木船,摇橹,直驶西岸,一路歌声笑语。
到了西山太华寺,头山门内有四大天王像,我和赵师的大女儿如兰爬上神台,蹬着两座金刚的膝头,攀援而上,她借了增长天王的宝剑,我取下持国天王的琵琶,两人就在山门外场地上尽情地舞弄起来。那时赵师已到半山腰,往下看见我们,不仅没有生气,还给我俩拍了照片,叮嘱我们玩够了要把两件法宝好好归还原处。
这次郊游很尽兴。在归舟的橹声中,披着熔金似的斜晖,我默念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不觉心神俱醉。 与赵师的交往还有一件琐事让我感受到“吾与点也”的温暖。1940年,赵师前往美国讲学,我还在昆明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研究所共有四个组,我在语言学组。
当时有位社会人类学组的研究员在筹办《西南边疆》杂志,投稿者很踊跃。这位研究员因我以前干过出版,约请我担任经理,兼当责任编辑,给杂志写稿和组稿。我欣然应允,一共编辑出版了七期,研究所长傅斯年就找到我,要我别干了。理由是你既然在语言所工作,就不许干别的。这样的理由我有点不服。我又没有耽误正常工作,况且这位约请我的研究员也是在研究所工作,只不过分属不同的组而已。
我给在美国的赵师去信,说了我的苦恼。赵师很快就回了信,他说你只要不是废寝忘餐,就可以干。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他让我放手去干,但前提为“不是废寝忘餐”,别把身子给累垮了,他就是这样关心和体贴学生。
胡乔木迫不及待地向他请教
1958年春,我被派往瑞典斯德哥尔摩考察学习。有一天,接到通知说,瑞典东方博物馆馆长高本汉先生要见我。他是国际知名的汉学家,五四时期曾经访问过中国。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被赵师、罗常培、李方桂三位先生一起翻译成中文,在我国语音学领域很有影响。他得知我是赵师的助手,就和我们的使馆联系,要见我。这足可以看出赵师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
还有一件事是1981年6月,赵师从美国回来探亲。返美之前,胡乔木设宴为他饯行。席间他不断向赵师发问,内容涉及汉语声调分类、诗歌结构等。由于时间短,胡乔木意犹未尽,第二天派人送来一封信,提了一些问题,希望赵师能给他回复。很可惜,没过多久,两位先生都因病辞世了。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浅析
论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的当代意义
社会冲突的理性审视及应对
论公共政策决策失误的原因及对策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公共行政模式的选择——由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
论民事诉讼中的“心证公开”——基于《证据规定》第64条和第79条的分析
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法律思考
论“同案不同判”现象的类型及应对
关于征地补偿纠纷的调查报告——基于武汉市、鹤壁市的调查
从文学的角度看人的基本需要
吴嘉纪诗歌研究述评
论李煜以物喻愁词在北宋词家中的回响
公共空间下的文学传播——试析贵州现代文学发生期的文学传播
杜尚艺术史价值之我见——兼论《拉锐街11号的门》在杜尚艺术生命中的隐喻意味
深刻抑或偏执——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亲情的消解
从《喜福会》的母女冲突看中美教育文化的差异
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分析——以《泰晤士报》北京奥运周期内对华报道文本为例
逆势扩张的媒介发展之路——新媒体时代贵阳传统媒体发展状况分析
论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语境研究的认知转向
认知语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
隐喻的认知机制和隐喻相似性
在英文写作中减少与特定句型相关的典型错误的输出——英语句型模仿写作明示教学实证研究结论之二
从人文角度探寻贝多芬晚期精神境界
浅议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权利与义务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征订启事
祭象的意义世界
因俗化民,圣人苦心——读王阳明《象祠记》
民族地区应急资源保障完善途径研究
财政支出具体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西部县级地方政府执政能力评估模式的构建
劳动者的集体之人身份和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的构想——富士康事件的启示
国家赔偿的悖论——以"农夫、统一事件"为例
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考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论梁启超译介活动与启蒙思想转变
现代汉语中"着呢"的语法化路径探析
留学生使用"关于"一词的偏误分析
《汉语大词典》收词补遗十四则
都匀话老中青三代的语音差异
魏晋南北朝文艺"概括描述"批评法述论
清"红楼戏"首编者仲振奎家族文人群略考
论王安忆《长恨歌》中环境元素对主题的激活
直面"荒诞"的第一人——默尔索的孤独世界
超越中的自我追寻——从自然主义看萨特的"处境小说"
近五年国内马克斯·舍勒研究综述
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VPN实现及服务跟进
转型时期贵州铜仁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
中学生阅读能力层级体系及评定系统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试析王阳明心学视域中的三种人格典范——兼论王阳明的理想人格
土家族"过赶年"的文化内涵及其研究价值
浅论南夷与南夷文化——夜郎文化研究之三
嵌入苗族婚育文化中的宗教仪式与禁忌——以凯里挂丁方言区苗族婚育习俗为例
贵州高原中心城市辐射区域研究——基于贵阳城市经济圈辐射域的简单实证
提升贵州旅游价值的差异化思考
石门坎平民教育运动之动因
【关键词】幼师 普通话 策略
前言
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而学习语言的启蒙时期与关键时期正是幼儿时期。专家研究得出,幼儿大多能在6岁之前,在其生活的相对较正常的生活环境里学到母语。就幼儿而言,除了其生活的家庭给创造的语言环境,更重要的环境,是在幼儿园里,是幼儿教师所口传的。因此,幼儿教师的普通话直接影响了幼儿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我国学前教育愈发受到重视,从而对于幼师要求也相应提高。作为教师,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用来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尤其是幼师,更应该将语言的艺术传授给幼儿,使其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博大精深,以此激发幼儿学习语言以及其它知识的兴趣。
一、幼师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从落后拉回,愈发重视幼师教学,幼师职业炙手可热,从传统的以女幼师为主到更倾向于男幼师,从单纯的照看幼儿到引导幼儿认识语言、启蒙智力发展,因此,对幼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幼师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幼师里学生偏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甚至不愿接受知识;幼师教学方法单一,完全按照教材大纲走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幼儿大都在3~6岁进入幼儿园学习,语言智力的开发成了此阶段教学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老师必须要有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有许多幼儿教师的普通话其实根本是不达标的,甚至有些幼师出现过口齿不清、说话含糊的情况,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被误导。国家教委、国家语委虽然有明确规定将普通话水平纳入幼师考核之中,重视考核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也仅仅局限于此,只要求幼儿师范生通过普通话考试,并没有对其有更进一步的要求,以致幼师普通话水平有限,从而限制了学生语言的发展。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幼师普通话水平已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幼师普通话水平相关策略
1.重视普通话水平测试,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试和评定,是汉语标准语测试,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根据行业规定,幼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这就要求幼师从事人员必须重视该测试,详细了解测试的内容及目的,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并熟悉掌握普通话理论知识及发声练习,从容应对考试,取得好成绩。但是应试者必须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并不是对应试者个人口才的界定,仅仅只是评定应试者掌握普通话程度的考试,这就需要幼师在取得优异的普通话水平考试之余继续深入学习普通话知识,尤其在发音方面下功夫,从而使自己普通话综合水平更上一层楼。
2.增强普通话及心理学理论基础
毫无疑问地,要提升普通话水平首先要掌握好普通话理论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只有扎实的语言理论才有可能培养出更高深的普通话水平,才能使普通话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普通话学习阶段,应充分透彻了解在幼儿师范学院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并不间断的反复学习,为幼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作为幼师,有必要深入研究幼儿教育心理学这一学科,充分了解学生心理想法,同时也能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的发挥,从而将所学普通话知识尽数教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幼师应加强自身语音的训练,规范发音标准,注意避免方言混淆造成读字的错误,时刻做到“咬文嚼字”,将声、韵、调及音变结合起来,增加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并将这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吸引力,从而主动积极的学习语言,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在提升自己普通话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一起进步。
3.培养时刻说普通话的习惯
孟母三迁,只为给孟子寻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现如今,全国各处都推广普通话交流,这为学习普通话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是,在中国,几乎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而方言又与普通话的发音存在着差异,作为幼师,应该减少方言交流甚至抵制方言,以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面向社会,带动周围良好的普通话学习氛围。与此同时,更应该注重语言环境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无论是在课时还是课后交流都应该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普通话,在无形中提升普通话水平。同时,作为幼师,应积极参加演讲比赛、绕口令活动等语言活动,通过此类活动锻炼自己的发声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借鉴他人的语言发声技能。熟悉了解此类活动的流程及意义为今后幼师教学也铺垫道路,在幼儿园里面开展诗词朗读、读书大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休闲之余体会到语言的乐趣,并且提升普通话水平。
三、结论
普通话作为教师授业解惑的工具,不管在哪一教育阶段都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在学生接触学习的初始阶段,幼师的教学任务更加严峻,提升普通话水平也迫在眉睫。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普通话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不断进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时刻说普通话的习惯,以普通话测试为指导,探索学习普通话规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今后完成幼儿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盛敏菊.有效培养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的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2013(7)
2016优秀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1)
调查时间:2016年8月
调查地点:互联网
调查内容:关于网店小二生存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网络调查
日前,在调查了4万个网店客服的基础上,淘宝网了《五一网购从业者生态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以26~40岁中青年为主的网店小二中,有51.8%的人喜欢做客服;虽然时常工作超时并有可能遭遇客户辱骂,但仍有77.3%的人愿为自己开网店而坚持。
近半数人工作超12小时
早起打开电脑先回复各种咨询,接着给买家把货打单、包装,同时在线回答客户的问题,这样忙到晚上10时,等快递上门收单,包裹取走后再跟厂家确认预留的货品《报告》显示,47.9%的网店客服工作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24.9%的人在10~12小时之间,有56%的客服都经历过昼夜轮班制度。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对着电脑不停敲击键盘,能再多坐一分钟就绝不去上厕所,能不喝水就不起身倒水,饿到头昏眼花才想起来午饭还没吃正是在这样不停歇的工作状态下,有7成网店客服感觉到工作严重影响了生活。
大多遭遇过买家谩骂
相比其他岗位,网店小二们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工作强度大。《报告》显示,在一些规模成熟的大网店里,每个客服要同时接待15~20个买家的在线网购咨询,一天最多要回复250个旺旺,这就需要考验客服的应对和分辨能力。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客服都曾遭遇过买家的谩骂,但近80%的客服都选择了隐忍。金牌小二小黎表示,其实做小二更要懂心理学:如果能讲买家所在地的方言,在线聊天就不说普通话;偶遇无理取闹的买家,就用推心置腹去化解。
2011年中国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8060亿元,同比增长55%,由此也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增长。作为新兴的窗口服务从业者,网店小二大多数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但又把客户的满意度放在首位,同时对投诉感到恐惧。当然,他们中有51.8%的人还是喜欢做这一行的,有77.3%的人表示如此辛苦为的是以后要自己创业开网店。
2016优秀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2)
调查时间:2016年4月
调查地点:日照
调查内容:关于日照留守儿童的调查
调查方式:摸底造册
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辖 62 个行政村, 7.1 万口人,全镇现有中学 3 所 , 小学 11 所.根据爱心联盟的初步统计,仅镇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就共有留守儿童130余名。若是1、按照全国共有留守儿童5800万的比例来计算,三庄镇有留守儿童300余名,还不包括单亲家庭和父母双双不在身边的。
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出现了数目巨大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问题最为突出,最急需解决,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帮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两会期间,有46位农民工兄弟参加了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农民工朋友的心声和愿望。在46位参与者中,有67%的农民工兄弟两年及两年以上时间才能和孩子见一次面。他们中间85%以上都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所以没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而条件不允许到底指什么呢?其中选择收入低,在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大的占到42%;选择工作时间长的占到7%,而30%的农民工兄弟选择了孩子上学有困难,18%选择了住房条件不允许,还有3%选择了其它因素。而离开孩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教育,选择这两个选项的分别占到28%和46%。当被问到希望孩子简单的学一些知识就外出打工还是希望他们一直上学时?参与调查的所有农民工兄弟都选择了后者。从这些调查结果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对孩子的牵挂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农民工兄弟希望政府能把教育办得更好,让更多农村孩子能够成才。
日照爱心联盟作为民间公益力量,一直在关心着留守儿童,寻找突破口,和三庄镇学校协商沟通,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懈的努力。
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培养导致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心理状况、人身安全等三大问题比较突出。
早上醒来,爸爸、妈妈就不见了。
爷爷奶奶对我很好,每天都给我做饭,洗衣服,放学时去学校接我。孩子们遗憾的是,有许多心里话和爷爷奶奶说时,他们听不懂,只能等到见爸爸妈妈时再说。
虽然爷爷奶奶很疼爱孩子,但营养健康状况不佳和性格内向是留守儿童突出表现的两大问题。隔代培养,提供给孩子的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而孩子们需要的是营养丰富的饮食和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的亲情关爱。
事实上,在精神层面,除性格内向外,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尤其令人担忧。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易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厌学情绪。学校的老师多这样说,学校里差生多为留守儿童,中途辍学的也以留守儿童居多。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放弃学业,走上人生歧路。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是其他儿童的数倍。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和祖国的未来发展。
爱心联盟和三庄镇的主要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造册,基本摸清了三庄镇留守儿童的情况。学校和老师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倡导关爱-----走进学生家的活动早已开展。竖旗中心小学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许多老师在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走进学生家里,进行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环境。学校的老师和许多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帮一固定关爱对子,范丰路老师代管的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张宝华,赵庆祝老师代管孔东云,校政教主任平传亮代管单亲学生孟艳红------。问题在于老师的数量远远不能和留守儿童的数量成为比例,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显然是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杯水车薪。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到了迫不及缓的程度,仅仅依靠民间公益组织和学校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必须由政府出面,统筹安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就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在和竖旗中心小学负责人交流中,有一个很好的建议,由社区提供场所,组织志愿者队伍,每逢周末进驻到社区,和留守儿童近距离密切接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2016优秀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3)
俗话说的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里的大人们千方百计地为希望们能茁壮成长创造最佳的条件:小学生负担太重,该给他们的书包减减肥中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差,要让他们多接受磨难教育。
我国有80%的居民生在农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里的小学生也有很多压沉书包的参考书吗?他们的全面素质如何?样样农活都能干,他们还需要磨难教育吗?
走向田野,看看那些花朵们在干什么,听听那里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再拿我们自己与他们作个比较,或许能引起我们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乡江苏省灌云县东王集乡离县城不过二十里,那里没有城市高楼林立的压抑,也没有马路上的喧嚣,这或许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
带着看看农村孩子受教育情况,问问他们今后的打算及他们与城市差距何在等问题,我选择了本村十个组中的两个组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1020岁的年轻一代,主要以谈话或间接询问等方式进行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小学(1013岁) 初中(1416岁) 高中、职专及其他(1721岁)
47(人) 34(人) 34(人)
对于小学生,我并没有很深入地去问,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了解,比如:上学累吗?想不想上学作业多不多,当问到将来想不想上大学等,结果有90%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学校里,他们根本没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多课外习题,更不用去什么补习班,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每个孩子都能流露出对成为大学生的向往,家长们也有80%左右希望孩子们能接受高等教育,问其原因,无非是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
这些孩子年龄尚小。家长也尚未在真正意义上考虑孩子的将来,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被问及有没有想过让孩子早点学外语,或者学一样乐器时,他们的回答是:到哪里学呀?他(孩子)也没想学。
对于初中生,也只问问他们学校老师上课好不好、有没有搞素质教育。了解他们现有知识的广度。课余都干什么及毕业后的打算。50%的学生觉得,虽然老师上课讲时能听懂,但有时看书却看不懂;另一半同学甚至听课都有些吃力。对于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多个同学从电视上听说过有这回事。34名学生中只有三四个对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他们家中没有购买很多好书的经济实力,便互相交换着看或去老师家借书看。大部分同学读过的课外书只有小说。
对于为什么不看名著的回答,有20%的同学反映看不到,而80%的学生竟说没意思、不喜欢。95%以上的同学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世界局势则更无从说起。那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在被调查者当中,有90%以上的学生回家要做家务,其中有一半的同学却并不是这样,听其他人讲,许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网虫,据调查,有些家长是赌王,天天都坐在牌桌上,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真是无师自通。其中竟有一位18岁的女孩,这是一个本该不倦汲取知识的年龄,可孩子们却走向与自己不相称的赌桌,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初中生34人 上高校继续就读 14人
上大学4人 上高中10人
毕业后打工 14人
已成家 5人
因身体状况欠佳辍学 1人
说起将来的打算,每个人开头都是也想上高中,但是家长们考虑的更多: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供不起、还是早点儿有份安定的工作吧、中专也可以转城市户口。当然,孩子们也很体谅父母:家里田多、上高中,大学要很多钱。结果表明,经济因素是农村孩子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坚定地要圆大学梦。
这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的理想,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其中有的学生家里并不富裕,一进屋我就担心,他们能负担得起今后的学费吗?但是当我听到家长的话时我才知道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在社会上竞争厉害,多学点文化总会有好处的,我们没有盖楼房,留着钱给他(她)读书呢!他们始终坚信,有了文化才会有出路。能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儿女们学成归来是他们一生最大的幸福。
1721岁被调查者是我们的同龄人,34人中有6人上高中,33%的人读大学,1人读中专,还有的就是已经毕业了,在所有上高校者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太激烈。
被调查的学生中,大多数舍不得拿钱去买漂亮的文具,新款的书包。在他们当中只有2个人家中有电脑,只有5个人吃过肯德基
他们是我们的同龄人。
教育上,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究竟有多大,怎么缩短呢?
再穷不能穷教育,学校教学设施不全,教学水平不高,可以由乡、市、政府出钱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水平。的确,我看到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校舍,乡里还投资盖好了教师楼,现在再有个像样的图书馆,让同学们都能看到想看的书,想看的好书。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里的苦是经济上的贫穷,对于不能上学的孩子,政府应该重视;考上高校的学生,政府应该为其贷款,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等他们不久学成归来又可以带动村里的发展,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啊;这里的苦还有知识上的贫乏,学校老师是否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课程计划,确定适中的授课难度,并且在课外给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开开小灶。在城里各学校相继进行素质改革时,村里的老师是否也能加点儿紧,哪怕是赶末班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多听听新闻,多看些好书。
再困不能困家长,家长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以及今后人生道路方向的选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1020岁的学生自觉性本来就不强,若家长再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自然,那怎能奢求其努力学习呢?我认为应该对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让其参与到教育行列中去,并为他们进行教育交流创造条件,使一部分家长以教育为本的想法为其他父母所接受。若能把牌桌上不良竞争转变为看谁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岭南文化作文教学围绕7大主题内容(古城广州、特色建筑、民俗风情、岭南美食、文化艺术、方言俗语、地方名士)开展,每个主题下又分教学专题,例如“古城广州”包括了“传说故事”、“名胜古迹”、“历史街区”,“岭南美食”包括了“食在广州”、“美食DIY”等。每个专题的教学分为课前准备、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三部分。笔者在广州市少年宫实施此作文课程,因为学生到少年宫接受培训通常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因此,具体课时安排为“课前准备”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穿行。
二、教材编写
教材是作文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岭南文化作文教学目标的物质基础。“当前,作文教材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但大都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过分注重写作知识,难以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怪圈”。岭南文化题材作文教学则强调写作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作文指导是辅助。笔者尝试按以下五项内容编写教学教材。
(一)导言厅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在作文教学第一个环节“导言厅”内,老师以图片、影像、美文、提问、导言、游戏等方式抛出研究话题,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与激情。
(二)佳作廊
比较提倡从范文阅读入手指导学生写作,给学生作文范例,是很有针对性也是十分有效的作文指导形式。范文下面编写“看看作家怎样写”的思考和讨论题目,让学生具体了解本次写作的要领或要求。
(三)构想堂
老师点拨,围绕作文主题,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确定活动计划、目标及活动开展的方法、手段,并将其记录在“构想堂”里,为接下来的实践体验活动作好准备。
(四)储备室
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有时是到大自然或某个景点去采风,有时是当记者采访某人,有时是做社会调查课堂上则有小实验、小游戏、小辩论、小竞赛等。总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丰富的素材,获得写作的灵感。
(五)写作坊
学生全身心安静下来,根据创作要求尽情挥洒自己的情绪,尽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享受描写的真切,享受创作的快乐。鼓励学生同一作文主题,可以多角度创意、多角度选材、多文体表现,不但可以写成记叙文,还可以创作诗歌、相声、小品剧、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六)交流营一堂作文课的终点不在于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了作文,《课标》在不同的学段都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作文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作文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交流营”中,老师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寻找倾诉的对象、交往的目标,让写作成为心灵的沟通、愉悦的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作文成功的乐趣。同时,老师根据“先练后导”的教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文提出修改建议。范例:岭南美食
1.导言厅俗话说“食在广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食天堂,充分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感觉,品一品广州的粤菜、靓汤、凉茶、糖水、佳果等,并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说说与岭南美食有关的故事。
2.佳作廊《美味“鸡公榄”》(略)思考: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广州小吃?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的?他对自身经历又有什么感受呢?结合范文,讨论并认识写好这次作文的要求。(老师提示:
(1)文章中介绍某一广州小吃或与之有关的故事;
(2)写亲身经历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3)有一个有趣的开头、经过和结尾;
(4)句子要连贯、通顺。)
3.构想堂
(1)选择一个主题,用一张思路图表写下你的想法。
(2)你需要为写作收集更多的资料,在列表中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考虑你要用哪些资料来回答你的问题。
4.储备室通过体验活动,你一定有不少收获,请在《学习纸》中把你收集的资料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5.写作坊
(1)复习你收集的材料,编写一份提纲,与大家交流。
(2)按顺序写出故事的经过,添加细节描写,写出你的故事和真实的感受。
(3)对初稿进行自我评价:
①文中有介绍一种广州小吃吗?介绍得清楚吗?
②在你的写作中包含了你的思想和感受吗?
③你用了描写性的词语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吗?
6.交流营
(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①改进:可以在文章中添加漏写的主要思想和细节;增加人物的描写,让读者“看到”你的故事。
②选择合适的词语:选择词语能帮助你更恰当、更准确地描述情景。
③句子的修改:大声读出句子;检查句子是否通顺、上下连贯;是否运用了各种类型的句子,比如疑问句、感叹句等。
④校对:多读几遍草稿,每读一遍,找出一个错误。
(2)相互分享与欣赏
①大声朗读,让站在你身后的人能听到你的声音。
②同伴间交流阅读,互相检查。同伴也许会给你一些建议或者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