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师带徒学习计划

师带徒学习计划

时间:2022-06-30 19:33:12

师带徒学习计划

第1篇

陈嵩,1964年6月生,浙江绍兴人,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理论研究部副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教育系统工程、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等领域,近年来直接参与了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起草工作。他所主持或参与的主要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不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上海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等;其个人专著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效益评价方法》,合作编著《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等;发表职业教育研究论文数十篇,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培养技能型人才已时不我待》《统筹管理,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水平比较研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成绩、问题和对策》《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对策研究》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全文转载;由他与马树超等合作执笔完成的研究报告《“十一五”规划: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曾获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传授方式。徒弟在工作实践中跟随师傅经过一定年限的学习,掌握了相应的技能以后,可以出师成为正式技工。学徒制有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之分。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只是学徒制的形式、制度以及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更具有培养对象的群体性、系统的开放性和参与各方关系的紧密性。

具体地讲,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能有效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融合、学生与师傅(包括实训带教教师)的进一步融合、学习场所与实习实训场所的进一步融合、学生学习生涯与工作岗位的进一步融合。

二、现代学徒制的推进原则

开展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因此实行现代学徒制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作为一种在我国尝试和探索的新模式,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扶植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共赢原则:现代学徒制涉及的面更广,开展现代学徒制是各方利益的共同追求。与传统学徒制相比,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和社会,都希望通过学徒制的开展获得收益,取得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根本目的所在。

――责任原则:现代学徒制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参与方各司其职,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保持各方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国外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方面尤其强调这一点,这是现代学徒制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灵活原则: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具体实施内容没有固定和现成的方法可套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要突出具体方法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时效性,要给学校、企业一定的自,这是体现现代学徒制活力的关键所在。

三、现代学徒制的主要模式与内容

(一)总体构架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推进原则,开展现代学徒制可采用“四位一体”的实施制度,其总体构架就是由政府搭台、学校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力量支持的一种模式:

图1 “四位一体”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构架图

(二)各方职责

1.作为搭台方的政府部门,其主要职责:一是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政策保障,具体将通过制定各种制度文件来实现。二是经费保障,政府提供专项经费支持。通过对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带教师傅等的经费资助,使得现代学徒制得以顺利开展,尤其是要通过政府购买岗位、增加补贴和采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等举措,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开展学徒制的积极性。三是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杠杆,组织并协调好各方的关系。四是充分发挥监督和管理作用,对所确定的学校和企业、专业和岗位、实施进程等进行严格把关,对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等。五是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2.作为参与方的学校,其主要职责:一是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实际确定开展学徒制的具体专业范畴。二是要选拔出作为学徒培养的相关专业的学生。三是要主动出击,积极与相关行业企业联系,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学生与师傅的有机衔接。四是要做好与开展学徒制相关的教育教学配套工作,如校企合作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等。五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发挥教师在学徒制培养中的能动性和主导作用。

3.行业企业的主要职责:一是与学校联合做好学徒的挑选工作。二是与学校联合做好带教师傅的选拔工作。三是确定相应岗位,尽可能给学徒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四是对学徒和师傅进行监督管理,结合具体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五是配合学校做好与开展学徒制培养相关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如招生就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与教师的双向互动等。

4.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模式,不但需要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的齐心协力,也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呵护和鼎力相助,尤其是需要作为培养主体的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此外,也希望得到社会力量在舆论宣传等方面的积极支持。

(三)制度设计

1.学校

――学生来源:作为学徒的学生是培养的主体。按照大职业教育观理解,现代学徒制对学生的范围没有严格的限制,既可以是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可以是作为企业职工的一线在职人员,还可以是社会上需要技能培训的人员等等。也就是说,学徒的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校学生、企业员工和其他社会成员。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开展现代学徒制会给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冲击,因此要与行业企业一起共同创新符合现代学徒制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过程监控、实习毕业环节管理等的创新,设置灵活的学制,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对作为学徒的学生的考核形式、办法,构建适应学徒制变化的多元评价方式,改革招生、学籍等相关的管理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建设一支能够承担实习实训带教任务的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队伍。在此过程中,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一起做好带教教师的选聘、管理工作。建立学徒制带教教师单独的评价、激励和考核制度,并与个人的工作业绩、职称评定和专业业务能力考评挂钩。

2.行业企业

――对单位资质的要求:与一般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相比,学徒制更具有培养的针对性要求高、师徒联系紧密、岗位适应性强等特点,这对实施学徒制培养的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需要具有一定规模和资质的行业企业。

――对岗位的要求:与学生(学徒)所学的专业对口,具有该领域比较先进的设备,能在师傅的带领下实际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或上岗,满足学徒的实际操作需要。

――对师傅的要求:①带教师傅的组成人员:一是企业中具有中级职称(中级工)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能够承担实习实训带教任务的“双师型”教师。以前一种人员为主。②带教师傅的资质:一是具有较好的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能够为人师表;二是有较高的技术或技能;三是有传授能力,能够采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四是愿意承担带教的职责和责任。③带教师傅的职责:一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二是对学生进行岗位技术和技能的带教,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三是制订带教教学计划,设计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实训实习进度给予监控。四是推荐就业。能够关注企业的用人需求,向企业推荐合格的毕业生。五是专职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其带教职责应该包括前三项职责的内容。

3.校企合作

学校和企业作为学徒制培养的主要参与方,两者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将决定学徒制培养的成败。因此,校企双方要把推进现代学徒制纳入自身发展规划。具体地讲,校企合作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一是通过签订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两个合同,发挥学校与企业资源叠加优势,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发展。二是学校和企业要联合制订学徒制培养的教学计划和进行课程开发,这决定了现代学徒制的成效和水平。三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作为学徒培养重要场所的实习实训基地。四是学校和企业要联合培养师资(师傅),并单独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师资(师傅)进行定期考核。

4.经费投入

学徒制培养需要统筹使用政府、企业、学校等的相关经费。作为塔台的政府是投资主要方。对此,政府要加大投入,市财政每年列支一定费用,用于补助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企业和学校。教育附加的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学徒制培养发展。政府财政按企业每接纳一个学生学徒的一定标准进行补助。统筹教育、人保、工信、工会等部门职教经费,重点用于职业教育和现代学徒制试点。由政府财政足额提取企业培训经费,统筹用于企业员工培训和学生学徒。同时,要加强对经费的使用和监管。

(四)实现方法和保障

1.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深入参与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在集团平台上,开展现代学徒制,可以统筹带教岗位资源,共同建设带教岗位和带教师傅队伍,并应该在集团成员内分享这些资源。具体做法:一是通过企业主动参与和岗位遴选两个方法,在集团成员企业中建设一批带教岗位作为示范。二是成员学校共享资源,即这些岗位可以接纳各成员学校的学生。三是集团中一批学校与一批企业共同建设带教岗位,分摊费用,提高效益。四是岗位建设可以精细规划,成套建设,亦即在一个专业中,可以建设一批技术技能含量互相补充的岗位群,以便学生轮岗实训实习,掌握全面的技能。五是集团建立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制定带教岗位相关标准和考核标准,对投入进行管理。

――引厂入校。企业在学校内,利用学校资源进行生产的,都应该配备带教师傅。企业进入学校,应该承诺承担教学任务,作为利用学校资源的基本条件。承担教学任务的具体体现,是提供实训岗位和带教师傅。企业有义务提供德技双馨的人员担任带教师傅。

――引校入厂。学校到企业举办实训车间或做学一体教室的,应该充分利用在企业办学的条件,设置带教师傅。有条件的地方,带教师傅可以承担几个场所的带教任务。在一体化教室中从事技术教学,在车间从事岗位带教。

――企业办校。企业举办学校,应该实行贯穿全学制的现代学徒制。采取招生与招工、毕业与就业合一的办法。学生进入这些学校,应该配备带教师傅,师徒签订相关合同,师傅对徒弟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照顾。

――在订单班、冠名班范围内,组成带教师傅队伍。订单班、冠名班一般由企业提供带教师傅,分为两类,一类带教师傅在第二学年进入学校课堂或实训车间,对学生进行工位带教;第二类带教师傅对进入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带教。带教师傅的遴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对师傅的补贴主要由企业承担。

2.带教师傅队伍建设和带教岗位的建设,采取逐步推进的方法

――在一定的范围内试点。在建设初期,学校和企业的实习实训岗位中配备带教师傅不低于一定比例(如30%),以后逐步拓展范围。

――遴选和建设带教岗位。制定相关标准,对带教岗位的技术内涵、学习的方法、带教进度、考核办法、教材教案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

――推进带教师傅队伍建设。开展师德教育,提高带教师傅的综合素质;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带教师傅的教学水平;对确实难以胜任带教师傅职责的人员,应该及时撤换。

――对带教岗位和带教师傅给予补偿和补贴。一是对岗位给予补偿:根据岗位的技术含量、企业提供这些岗位可能蒙受的损耗给予补偿。二是在确定带教师傅的职责和任务前提下,制定对带教师傅的补贴标准,发放补贴。

3.补贴和补偿的资金来源和分配

――补偿或补贴的资金来源。一是政府向职业教育投入的资金中设立专项资金。二是学校作为教育成本的付出,给予企业补贴。三是企业作为培养员工的付出,自己承担岗位损耗和对师傅的补贴。四是吸引社会各类组织的资助资金,对岗位和师傅给予补偿和补贴。

第2篇

在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对新进的同志实行导师带徒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学徒综合素质,更好地胜任施工工作,从参加工作至现在,我在甲岩项目部工作,师父是罗芬老师。在他的精心安排和教导下,本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克尽职守,兢兢业业时时处处以领导和老同志为榜样,不会的就学,不懂的就问,始终保持了谦虚谨慎勤奋好学的积极态度,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各项具体工作按计划推进,各项临时交办的工作基本完成,为项目部总体工作计划的顺利完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半年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段历程。经过领导关心,同事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和调整,我顺利完成了一个十四局新人到企业职工的转变,现在已基本上融入了公司这个大家庭。同时对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一、今年的主要工作

在师傅的带领下在我负责甲岩右岸泄**从事施工工作,工作中认真负责,恪尽职守。使得泄**目前进展顺利,质量优良。作为项目部的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每周严格控制工程进度与质量,严抓现场安全管理,并做好记录按时汇报;每月参与了解统计当月的实际施工产值及成本分析情况;平时在工作中配合各个部门的工作,了解熟悉合同内容,并做好工程资料管理。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半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作当中主动向领导汇报请示的多,为...

师带徒活动已经进行了一年了,感激我找了一位好师傅。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对公司的经营理念理解进一步加深,让我在与公司共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好多弯路,师傅的耐心指导和独特的教导方式使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我对自己能够加入这样的大家庭而感到自豪;我相信在公司领导的关心下,通过师傅的教导以及我的努力我一定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更热爱这个大家庭。

师徒结对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没有接触更多社会的人来说无益于久旱逢甘霖,让人欢喜,让人鼓舞。师傅以传、帮、带的形式,给徒弟帮助和指导,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水平。我为能有一个与师傅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而感到欣喜。我决心以这次学习机会为起点,不断提高个人素质、能力和水平,刻苦钻研,不负众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师带徒活动是在公司为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业务水平、技术知识的前提下,尽快解决因个人经验不足、眼力不足而效率低下的欠缺,师傅通过以往的工作经验,用做事风格和技能指导我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加强学习的地方。发挥我的学习能力培养我的认真态度及工作热情。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经常进行交流,关心我的生活及工作,让我在轻松地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做事细心和不拖拉是我在与师傅接触和学习中感受最深的,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做到的。

在工作中,师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见解、经验交我,亲自带我去拜见客户。使我在无形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可以更快的提高自己的做事能力。

经过这次活动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一片苦心,不仅从师傅那里得到专业知识的提高,更要从做人上做事上向师傅多多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

师带徒工作总结(二)

在过去的一年里的

“师带徒“活动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师带徒“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师带徒“教学工作做出以下总结:

开学初,我们师徒俩就制定了计划。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教法学法,每月欧老师必须听我两节示范课,我每月听一至两节徒弟的示范课。我无私地开放课堂,让她模仿、学习,与她进行交流,欧老师都会认真听、仔细作记录。在欧老师授课的课堂上,我都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正所谓“教学相长“,

我从欧老师身上学到许多东西。每一次听完欧老师的课,我提出意见后,欧老师都会课后进行二次备课,修补教案,写教学后记,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她让我明白了课后常反思,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此外,我们还经常在课前共同备课,研究如何上好课。如:怎样突破每单元的重难点;怎样调控课堂气氛;怎样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怎样解决课堂的突发性事件;怎样让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让后进生也易于接受等等。

总之,在一学年的“师带徒“活动中,我们俩在课堂教学中的教法学法比以前更为丰富了,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大大增强了,在观念的转变上有了新的突破,在专业素养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我们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不停的审视自己,学会了积蕴力量并在不停的工作与磕磕碰碰中实践与积累着自己的教学经验。

师带徒工作总结(三)

根据《湖北省电力公司关于开展师带徒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评选工作的通知》(鄂电司人资[2008]70号)文件精神,我公司认真总结了近两年公司开展师带徒活动情况,本着“优选师傅、做好传帮带、跟踪考核、落实待遇“原则,深入贯彻执行《湖北省电力公司师带徒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和《湖北省电力公司关于开展“师带徒“活动和加强现场培训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出台了《黄石供电公司建立和实施“师带徒“制度》及实施细则;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师带徒“活动启动仪式;建立了师带徒活动管理库;成立了以方华元副总经理为组长的

“师带徒工作领导小组“,以人力资源部、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安监部等部门为考评小组的常态管理机构,全面管理

“师带徒“活动。经过两年来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今年上半年,公司人才密度已达96.74%,生产岗位高技能人才比例达89.2%,依然名列省公司人力资源标杆单位。公司师带徒协议签订117对,大大高于去年的78对,工种涉及送电线路、配电线路、变电检修、变电运行、装表接电、继电保护、电气试验、电能表修校、抄核收等二十一个工种,已有56名徒弟通过考评“优秀出师“或“合格出师“,缓解了公司人才结构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涌现出象刘远明(师傅)、付文风(徒弟)这样在师带徒活动中的先进典型。

2007年12月24日,在湖北省电力公司召开的师带徒及现场培训工作会议上,刘远明、付文风的事迹得到了湖北省电力公司的高度评价。

两年来,黄石供电公司“师带徒“活动无疑成为了规范现场培训的重要形式,传承绝活绝技的重要手段,“理论“转变为“实操“的有效途径。缓解了公司上规模与技术人才短缺间的矛盾,改善了年青员工的心智模式。具体作法可用“抓五个点“来总结概括:

一是抓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由于各单位专业化分工不同,基础条件不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到位,为避免走回头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公司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首批确定变电部、铁供电公司作为“师带徒“活动试点单位,一月一督导,一季一小结,半年一研讨,并将取得的经验汇编成册在“师带徒“活动现场会上发放,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试点经验成功后,迅速在公司全面铺开,现在公司已有十六个单位相继开展了师带徒活动,并出台了各自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

二是抓重点,确保“师带徒“活动质量。

公司始终以紧密围绕生产经营工作中心,突出专业技能的工作重点,提高“师带徒“活动质量为终极目标。如变电部,在开展“师带徒“活动时,就特别注重前期的质量基础工作,在认真领会精神,深入做好安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按人员结构、技能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的需求比例下发变电部“师带徒“实施细则,建立了月度督导、季度考核、年度兑现的动态管理机制,突出了“以合同的形式规范工作、以计划的形式细化过程、以考核的形式评定效果、以奖惩和宣传的形式激励员工“特点。形成了“上一环节师徒工作没到位,下一环节师徒工作就不能开展“的刚性规定,2007年,变电部22对员工在公司举办的“师带徒“活动动员大会上喜结师徒良缘,签定了师带徒协议。

又如:输电检修部在开展“师带徒“活动时,党政工领导非常重视,出台了“师带徒“实施细则,从制度上规范拜师收徒活动,激励广大职工早日成才,通过双向选择、自愿组合的原则,让7对师徒自愿结对达成共识,并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签订协议。签订会上,党支部书记胡东成总结道,师带徒活动是国有企业的优势,签订此合同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是一个快速成长的好机会。师傅和徒弟在工作生活中是师徒也是益友,彼此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师傅除了要尽义务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徒弟外,还要教会徒弟树立对企忠诚、爱岗敬业的意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同时徒弟也要勤奋好学,早日学会师傅的技能,成为对供电企业有用的人才。目前,该部师带徒活动已深入广大青工队伍中,

“师傅真心教,徒弟虚心学“的“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已初具规模,为加快输电检修部的后备人才培养,人才库建设,学习型班组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是抓难点,丰富“师带徒“活动内涵。

为解决主业生产经营口结构性缺员和部分辅业单位人员冗多的矛盾,黄石供电公司2006年底启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程序,进行竞聘式的转岗分流,以优化员工队伍布局。在这大背景下,各单位开展师带徒活动无疑是明智之举,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各单位有260余名员工转岗分流,奔赴其它生产经营一线岗位。如大冶市供电公司就曾对部分多经企业改制后的分流转岗员工采取了“师带徒“制度,用师徒合同,约束师徒行为,明确师徒职责,起到了良好效果。原变压器厂12名职工在该厂撤消后转岗分流至变电工区当变电值班员。为了引导转岗员工在新岗位上主动学习的热情,尽快胜任工本职工作,该工区在9所变电站挑选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值站长对12名转岗员工进行“师带徒“活动,签订了《师徒合同》,合同对师徒的“责、权、利“作了明确规定,制定了明细的师带徒目标和培训计划,既人性化也有可操作性。师徒合同期满后,工区将组织师带徒考核小组对这12名转岗员工进行考核,全部合格的新员人将享受正式值班员资格;不合格者,将进行下一轮见习期,由工区重新指派师傅,重新签订师徒合同。对于合同期间徒弟在工作上所发生的事故,师傅将承担对等责任,对徒弟在工作中因成绩突出所得的奖励,师傅也有对等享受。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这12名转岗员工已全部考评过关,合格出师。

再如:2008年初,在执行化解结构性缺员矛盾的进程中,变电运行部让从路灯部自愿分流至本单位的6名青工,及时与本单位6名从业多年的技术骨干结对拜师,签订师徒协议,并大开绿色通道:一是把他们放在最重要的220千伏变电站值班岗位;二是为他们配备了最好的师傅;三是待遇上确保他们与同岗位其他人员相同。并在实际工作中按有关规定跟踪、测评、考核、评比。

四是抓热点,不断提高“青工“的技能素养。

根据《湖北省电力公司关于下发青工技能振兴计划(2007年-2010年)的通知》(鄂电司总〔2007〕26号)文件要求,为加快公司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鼓励青年技能人才的成长,提高广大青年职工职业技能素质,实施好本公司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凝聚、举荐、配置等青工技能振兴计划。2008年初,公司举行了名师高徒活动,秉承“师道传承“这一概念,吹响“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一直在进步“

的名师高徒活动号角。利用公司现有的高技能人才资源培养年轻的新一代高技能人才,在工作中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促进青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能力,重塑了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气。

“名师高徒“评选活动中的“名师“由公司青年大学堂聘任老师--长期从事一线生产,并有较高理论和操作技能素质的公司首席技师变电运行部新下陆变电站副站长黄治凡、铁山供电公司低压班班长程荣华和调通中心远动班班长姚益彬担任。比赛分变电运行、配电线路、远动自动化三类。黄治凡任变电运行类名师、程荣华任配电线路类名师、姚益彬任远动自动化类名师。高徒通过在各单位海选赛、现场赛等选拔环节后产生,最后“名师“与“高徒“签定合同,实行双向考核,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目的。活动从今年3月份开始,历经二个多月,共有350余名青工参加了此次的选拔活动,最终变电运行部张喜斌、团城山供电公司徐新鹏、调通中心彭辉三位同志分别在各自的参赛组中夺魁,如愿成为三位名师的高徒,并在公司举行的2008年度“五四“表彰大会上隆重获奖。省电力公司团委书记张珊珊参加了颁奖活动,并高度评价了公司

“名师高徒“活动,她希望广大青工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四个新一代“的讲话要求,紧紧围绕公司的大局工作,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构建和谐企业的伟大进程中,发扬抗冰保电精神,立足岗位,发奋学习,牢记责任,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早日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为自己谱写出一曲壮美的青春之歌。

五是抓亮点,充分发挥先进导向作用。

随着“师带徒“活动的深入开展,先后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典型的师徒,发挥了他们各自岗位应有的带头作用。如以黄石供电公司铁山公司50岁的徒弟(付文凤)拜40岁的师傅(张浩)为师为例。付文风是黄石铁山供电公司配电公司工程二班职工,一直从事外线、起重等工作三十年,先后做过加工班班长、220KV外线班安全员,此外还拥有起重特种作业资格。2007年,当他年满三十年工龄,并按规定不适宜杆上作业要求,准备“退二线“从事公司辅助行业工种时,他却毅然决定拜比自己年青十岁在配电安装检修工作中是一把好手的张浩为师,学习新技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继续从事“配电线路工“的主业工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划上浓装重抹的一章。虽然一度成为其它员工眼中的笑柄,但他经历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已熟练掌握了低压配电线路设备安装的各项技能,在湖北省电力职业鉴定中心2008年组织的配电线路中级工考试中,以理论85分、操作81分的优异成绩“优秀出师“,并成为铁山公司配电线路安装专业的一名技术骨干,受到了公司领导和身边职工的一致认同和赞誉。目前铁山供电公司在张浩、付文风师徒的带动下,形成了较浓地你追我赶学技能的学习氛围,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施工工艺质量明显提高。在省公司重点工程220KV向家湾变电站出线施工中,由铁山公司承接的出线线路安装和部分设备升压施工工程得到了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

再如,现在任的三名处级干部及数名中层干部都曾拜他为师,被领导们亲切地称为“黄石电网人才培育校长“的刘远明师傅。刘远明现任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调度副班长,长期致力于调度员的培训工作,工作三十二年,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调度员培训经验,先后培训养出多名优秀调度员,并且经他带出徒弟走上领导岗位的就有12名之多。2005年,由他编写的《调度员的培训与管理》成功入选省公司同业对标典型经验库,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力调度员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参考;2006、2007年,由他主要负责的QC成果《提高黄石主网功率因数指标》、《电力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分获湖北省科协质量管理二等奖和湖北省电力公司QC成果二等奖;2008年9月,由其徒弟参加的湖北省电力公司

“电力调度员“高技能比武竞赛中,其团队荣获团体三等奖。

正是因为有了像刘远明同志这样一位身正为范、不计功名的好师傅,调度通信中心技能人才薪火相传,步入领导岗位的员工层出不穷,其中三位是现任的处级干部。

2008年7月14日,调度通信中心新一轮“师带徒“签字仪式又开始了,为加大奖励和考核力度,规范运作程序,他们新推出了《调度通信中心师带徒培训奖惩考核制度》,为其它单位开展“师带徒“活动提供了范本。今年又有多名年轻调度员顺利考上调度员正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开展师带徒活动是省公司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落实《湖北省电力公司

“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的重要步骤,也是基层单位开展现场培训的重要手段。人才的培养非一朝一夕所能,但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我公司充分利用了此次“师带徒“活动契机,大力拓展师带徒活动内涵,帮助员工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乐于辅导,迅速提高专业技能,基本上解决了目前公司非常棘手的技能人才断层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员工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当然,这些有益的尝试还离省公司高标准、严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们要不断完善制度,强化履责内容,在过程管理中升华“师带徒“活动内容,早日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业务技能较强的职工队伍。

第3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学徒制;人才培养

为了改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的羁觯高职旅游管理教育必须对教学定位和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现代学徒制则能在真实直观的环境里为学生获得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提供,使我们的教育与培训变得更加有的放矢。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根据个别差异,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最突出特色是“师父带徒弟”的教育教学形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这种非正规职业培训形式运用得非常广泛,例如,餐厅服务等,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要掌握的技能包括:餐厅折花、中西餐摆台、餐厅接待等,大多可以通过“师父带徒弟”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进行指导。学生作为学徒生在培训期间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工资待遇,而企业对学生也有教育和培训的义务,并要按时、保质地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1]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

(一)建立“工学结合、学培互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配合进行,“学徒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必要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另一半时间在旅游企业一线岗位以“师傅带徒弟”方式进行实习训练和开展工作。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使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相对接,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

(二)开发典型工作任务“服务包”,构建“六大模块、四个对接”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职业活动和典型工作任务,使专业与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四个对接”,将旅游管理专业门店接待、计调、导游、营销策划等核心岗位工作能力将分解成职业素养、导游服务、酒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产品营销与策划和顶岗实习“六大模块”。

(三)确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1、现代学徒制教学课程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其获取优质就业岗位以及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2)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发展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与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得到符合专业特色的规范化训练。(3)以项目为抓手,以解决专业问题为目标,加强课程间的融合,学生能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锻炼,提升关键能力。(4)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职业道德的熏陶,培养出守纪、合作、创新、竞争等企业精神。[2]

2、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课程教学计划:结合学院办学定位,经过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及专家论证,确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满足旅行社、涉外酒店、景点景区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熟悉旅游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具备熟练的导游带团技能和中英文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中层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形式

现代学徒制的最突出特色是“师父带徒弟”的教育教学形式。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必修技能操作课-“酒店服务类”课程为例,采用“老师+师傅”的双师制,具体做法是:学生到酒店岗位后,岗位课程(如餐饮部实习生,“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课程内容)由餐饮部分配的一位技术骨干作为师傅,在平时的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及实践,其他不在岗的课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就由学校专业老师和酒店专家利用工余时间进行集中授课和实训,以保证学生在酒店企业学习的全面性。实施的培训内容都有计划性,方法是将每个岗位的技能进行分解,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授课,集中训练,然后应用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深技能的培养。

三、结语

实施现代学徒制,对于企业、学校、学生以及教师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在企业顶岗实习,身着工装使学生们有了主人翁的感觉。从平常的不化妆,到几天后的习惯化妆,使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从开始的羞于开口问好,到后来主动向客人问候、热情服务等,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学生们渐渐养成了良好的仪容仪表和礼节礼貌习惯。对于学校而言,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推进,专业老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大大提高,这体现在为旅游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和解决实际问题等社会服务能力上。对于企业而言,旅游行业的员工流动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我国很多地区的酒店业的人员流动率超过了50%。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采取灵活的旺进淡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顶岗实习,既满足了企业周期性的用人需求问题,又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使学生掌握技能,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的培养,学生们通过3-6个月的企业实习实训,基本掌握了岗位技能及服务标准,基本达到服务人员的要求。实习结束可以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储备性人才,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专业人才,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本。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教学模式;现代师徒制

2014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同年8月教育部据此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由此,现代学徒制被迫切地提上高职教育发展的议事日程。

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局限于传授技能,是一种传帮带式的、低级的培训模式,师傅满足于被动传授,甚至会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旧观念,从师徒感情上又有那种“师徒如父子”的传统遵从关系。笔者理解的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即都有师傅(也即教师)和徒弟(也即学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培训和指导,都强调“做中教、做中学”。但现代学徒制是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进行高度融合,它既有现代职业教育的模式,又有传统师傅带徒弟的影子。在这种模式下的师徒关系就是师生关系,他们之间就是尊重和不完全的服从,学生可以创新学习。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于一体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基础会计学或会计学原理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在踏进会计这门专业学科的门槛时,对会计这个专业是不了解的,对将来要从事的会计工作认知是肤浅的,所以,一个有过较长会计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师傅,在学生刚入门这个节点上对其进行专业的启蒙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今年,“工匠精神”是年度热词。工匠,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笔者认为,有较长和深厚会计工作背景的前辈就是有会计专长的广义上的匠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执业精神和娴熟专业技能,以及学习这个学科的一套方法。对于会计这个传统的学科和职业来说,没有从业过的普通专业教师讲这门课时,他只是从专业基础理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授,学生对会计这门课和今后要从事的会计工作都是雾里看花,学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往往只有到了实训课才会有做过会计工作的专业教师参与授课。如果尝试在入门的基础课教育阶段引入师徒制教学,由这样的师傅引领学生进行专业启蒙学习,可以说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是现代学徒制的体现,可以让会计教育“返璞归真”。总的来说,会计基础课教学中引入现代师徒制教学,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对学生今后职业学习和认知的影响

在基础会计学这门课第一章“总论”开篇之前,几乎每个教师都会讲到会计专业和会计职业,以及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会计和怎样学习会计这类问题,每位教师讲课的角度不同,没做过会计工作的教师往往会从学术的角度、社会上的普遍看法,以及以往教学的经验几个角度去分析。但师傅会从自身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和工作历程,以及过往工作的趣事和工作带来的成绩和满足感等方面来进行实践性讲解。大学培养人才是有种使命感的,通过基础课教学,让学生在入门的第一堂课就通过教师的学习和工作心得的分享喜欢会计课程、想学好会计、能以会计工作作为终生事业,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筹划学习、考试计划,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切实的努力。

二、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养成教育

目前,北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的是《北京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京财会〔1996〕353号),基础会计学所讲的内容大部分与这份文件相关,就要让学生知道今后的实际工作要以制度和文件为依据。所以在讲到凭证、账簿、报表、会计档案和会计工作的组织等章节,师傅都是用文件的规定作为讲课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规范意识。比如会计工作的组织章节,也要结合当前国家的内部控制要求,强化风险防范,梳理各条线、各个业务环节的重要风险点,结合一些单位岗位设置暴露出的问题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对业务操作中的红线、高压线心存畏惧,加深学生的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同时要求学生作为一个基层财务人员,必须在传承和延续基础工作规范的前提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三、对学生今后参加各类会计专业证书考试的指导作用

大多数院校把会计考证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水平的高低。由于师傅有过企业工作经历,又具备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以前都是久经各类会计考试沙场的老将,知道会计类考试应该什么时间报名,买什么样的复习书目,哪里卖的教材和大纲是权威的,到哪里去听课既省钱培训效果还好,怎样复习效果事半功倍等都比较熟悉,还有自己独特的考试复习的秘籍和技巧,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分享自己的复习考试心得。尤其是新入门的学生,对会计考试一无所知,他们有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激情,如果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能结合课程内容教给学生复习技巧,能使学生对今后的考试不畏惧,增强学习的信心。师傅起到引路和提点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充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四、对认识会计工作服务理念的指导作用

我们在学习会计这门课程中,都会讲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学生在初学会计课程时,师傅可以以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职业人作为育人目标,从会计服务理念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岗位,明白今后的工作定位。现在务人员比的就是综合素质,比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工作既要让每一个服务对象认可,又要能帮助管理者或服务对象解决一些棘手的财务的问题。现代的会计不再像账房先生那样只顾埋头做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要开始思考更有价值的东西,目光放得更长远。比如,要了解公司的第一手信息,并能做到善于沟通,随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实际和预算之间出现差距,应该怎么改进;再比如将手头的工作做精、做好、做透等。如果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这些常识性的问题是无法给学生讲清楚的。

教育是一粒种子,它轻轻浅浅地埋藏在泥土之下,而后又在“润物细无声”中发芽、长大。师徒制是一种传统、有效、便捷的学习模式,是以能力养成规律为依据的教学形式。在一线工作过的教师讲课确实跟只在学校教学的教师讲的不一样,这种师资的特色使他们具备四种角色,即讲师、会计师、培训师与咨询师,他们讲课通俗易懂,案例也多,比较贴合实际,学生的职业品质可以被师傅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因此师徒制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深厚的感情。笔者希望自己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可以带领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自己今后所要为之付出和努力的事业。

参考文献:

[1]何家林.校园中现代师徒制的探索――以金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5(1).

[2]黄利非.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师徒制教育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8).

[3]张福荣,章勇.高职“师徒制”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9).

第5篇

(五矿地产湖南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4)

摘 要:师徒制渊源已久,对于大学刚毕业、初次接触社会的青年员工来说,通过导师的带领,尽快地掌握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领,学习更多的工作和社会经验,缓解初入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困惑,对其更好地融入社会是有着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 :师徒制;标准化管理;“12345 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193-02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简介:李映桃(1972-),女,湖南衡山人,本科,培训主管,经济师、高级教师、一级人力资源师、高级企业培训师。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导师带徒已经成为我国青年员工OJT 培养一种最重要方式。但导师带徒管理中,发现主要有2 个问题:一是“不愿带”或“不愿跟”,二是“带不好”或“跟不好”。这2 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导师“传、帮、带”的能力和过程出了问题。

由于师徒分布分散,管理很难集中管理,导致导师在带徒活动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用于监督考核的表单填写不规范,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制单分散,各个培养阶段的达标标准无定法,没有一个有效汇总的载体,造成师徒双方对整个活动存在模糊性,角色权责不明,各个单位对监管时段的内容和要求也不清楚。为此,对导师带徒活动不断进行反思和持续改进,将各个环节的流程和步骤加以优化,对整个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加以创新实践以解决导师带徒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此外,我们还采用了标准化的管理办法。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的各种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将这些规范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

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加以保存,而不因人员的流动,导致整个技术、经验的流失,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导师和徒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键是要确立目标、构建机制、提升素质、处理好各个相关体及实施者的分工协作关系,以便有效地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共性与个性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双赢。

要做好导师带徒活动的标准化管理,就要处理好5 个问题:(1)带徒的周期;(2)带徒的几个阶段;(3)培养目标的确认;(4)如何考核,与哪些挂钩?(5)管理标准化的载体。

一、具体做法:“12345 法”

1. 编制1 本导师带徒活动工作手册。每一个青年员工在培养期内都会领有一本培养手册,其中包括签订培养协议、界定师徒责任、明确阶段性培养任务、记载培养考核记录和出师答辩等内容,作为青年员工培养过程监控和指导蓝本。特别强调的是,在导师带徒之前,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导师师资培训。

2. 两个目标,具体指新员工依据专业特点设定通用培养目标和结合青年员工自身特点设定个性培养目标。通用培养目标是培养的基础,过程会进行监控,阶段性会进行考核,注重纵向专业能力的提升,培养专业人才,例如,企业文化学习、职称和职业资格的取得、专业书籍的学习、规范及法律法规学习、现场技术问题的解决等。个性培养目标主要提升青年员工的综合能力,发挥员工特长,培养复合型人才,例如,兼职党工团事项提升组织能力、征文提升写作能力、每日课堂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课程讲授能力等。

3. 与3 项培养考核相关联,具体指青年员工出师考核同专业技能等级关联、培养成果考核同导师晋级关联、人才培养考核同负责人业绩关联。青年员工培养期结束后,需要进行出师考核,新员工考核合格才能有资格向专业技能等级T2级晋升。导师在参加公司管理干部提拔和专业技能晋级考核中,需要查看其导师带徒考核中成绩是否合格。各单位的年度经营目标书中均设置了人才考核指标,对于关键人才流失考核进行倒扣分。

4.4 个培养考核等级,具体指青年员工培养过程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对于优良进行奖励,对于不合格进行谈话或更换导师。导师带徒考核有一年的阶段性考核和培养期结束的出师考核,分别对导师和徒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述职答辩情况、职称职业资格获取情况等多方面。

5. 培养阶段,具体指引导期(前3 个月)、适应期(3 个月)、实践期(3 个月)、能力发展期(3 个月)和出师答辩期(1 个月)。根据新员工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阶段性的培养任务。引导期主要引导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消除陌生感,认同企业文化,热爱企业,培养内容为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相关规范;学徒期主要是辅导新员工将所学的知识逐步转化为业务能力,培养新员工的动手能力,鼓励大胆开展工作,主要通过岗位实践和专业资格考试进行培养;实践期主要是辅导新员工将专业知识和岗位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锻炼新员工独立开展一般性工作的能力,主要通过岗位任职、专业内轮岗和资格考试等方式进行培养;能力发展期主要是辅导新员工独立开展工作并提高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能够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主要通过赋予工作职责、轮岗、专业讲授等方式培养新员工综合能力。出师答辩是培养期结束后,新员工对照出师条件申请出师答辩考试,采用“1115 出师答辩法”进行答辩,最后由评委提问答辩和人力资源部资格考试验证组对新员工出示答辩结果,对于合格的员工进行出师并晋级专业技能等级。

二、创新点

(一)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活动工作手册作为青年员工培养过程监控和指导蓝本,保证培养有计划、考核有依据,一册在手,简单明了。同样,培养手册也是新员工入公司1 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文件,让职业生涯规划不再是空洞的规划,例如,手册中约定什么时候取得初级职称、什么时候学习完专业规范、什么时候讲授课程等。

(二)通用培养目标和个性培养目标相结合

进一步发动公司各专业线结合公司战略、本专业及实际相关岗位胜任模型,集思广益,编制好各自专业在活动各阶段中应达到的基本通用目标,实现共性管理。同时,在尊重个人特色的基础上,由导师根据徒弟的个性特点,和徒弟协商制定个性自选目标。这样的目标,将组织与个人、共性与个性有效地结合。

(三)强化导师和专业线领导的责任意识

导师带徒成效不仅与徒弟专业晋级挂钩,还与导师的管理晋升考核挂钩,与相关专业线负责人的管理绩效考核相联系。强化导师和专业线领导的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关注整个过程的实施状况并及时指导。

(四)活动内容明确

整个活动分为5个阶段,前4个阶段为一带一计划实施阶段,最后为出师申请和答辩阶段。这几个阶段也推出了一些亮点:

1. 出师流程创新

制订出师申请流程,编制《出师申请表》,要求徒弟填写,导师负责全面审核徒弟执行师承计划情况,就日常表现、绩效情况、学习工作总结等给予评价,对是否同意答辩签署明确意见。并且要求出师申请者提交1 份学徒期的学习及工作总结,导师提交1 份带徒指导及评价报告。

2. 总结材料内容的创新

改变了以往提交工作总结的形式,要求提交具体工作分析报告或者是自己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经验的总结,而且必须结合一个具体的工作处理案例汇报。这样避免了徒弟的总结材料流于形式,也可以帮助徒弟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总结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3. 答辩和述职形式的创新

采用“1115 答辩述职法”,要求1 个PPT、1 个具体的实际业务案例、1 个解决办法、5 分钟讲解。在出师答辩或述职的过程中,师徒都要求用PPT 演示,图文并茂,信息量很大。通过这种形式的汇报,综合考察师徒的总结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办公软件的熟练程度等,改变了以往低头念稿子的单调形式。从多维度提升新人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公司的视频会议设备,在外省公司参加答辩的师徒,利用视频对接进行现场答辩,不仅节约了成本,又方便了对外地导师带徒工作的管理。

三、成果:

(一)导师带徒的标准化管理体系逐步形成

通过2 年的摸索实践,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导师带徒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特别是“12345 法”的创新运用,为导师带徒提供了良好的规范和标准。这个方法对培养目标、考核等级、培养阶段等都做了详细的论述。培养阶段主要分为5 个阶段,前4 个阶段为一带一计划实施阶段,最后为出师申请和答辩阶段。不仅能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同时,有利于有效地引导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消除陌生感,认同企业文化,热爱企业。“12345”法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重组了导师带徒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导师带徒的基础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系统化。

(二)人才队伍结构大大优化,人员成长大大加快

通过2 年的摸索实践,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提供了一批优秀的人才。2012 年至今,共引进40 名应届毕业生,导师带徒覆盖率100%,担任两级公司团委(支部)、工会兼职委员16 人。2012 年和2013 年新员工均进行了专业内或跨专业转岗培训,2012 年新员工全部通过出师答辩,总体培养效果明显,有利于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技术的传承。

(三)工作绩效和社会效益实现双丰收

第6篇

[摘要]中高职科学合理的衔接有利于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同时为高职提供优质生源。文章结合广东省“三二分段”试点工作中架设完善的中高职衔接“立交桥”这一举措,探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专业教学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可行性,验证“学徒”人才培养所需教学方式、师资、内容、环境的实践功效,将师傅“传帮带”寓于教学工作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失为现代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

[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立交桥专业学习 现代学徒制

[作者简介]金泽龙(1965-),男,北京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mba,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与信息管理。(广东 广州 51 0 3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 3年度广东省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终身教育视角下中高职有机衔接的‘立交桥’实证探究”(项目编号:2 013WYXM0146)和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4年科研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契合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G214Y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022-03

随着高教扩招,中职生源不足,质量下降问题凸显,而经济快速发展又使企业对人员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如何解决层次差异,响应终身教育学习理念,是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家审时度势,在“十二五”教育规划中适时提出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规划,力求解决好“层次”和“断头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为高职提供优质生源。

一、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中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意义

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最有效的实施模式就是现代学徒制,其具体的采用方法即为“三二分段(中职段+高职段)”。可利用中职生独有的优势和特点、高职生特有的成熟特质,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衔接一体化构建,避免教学内容、实训设备重复建设,节省办学成本,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徒制是一种工作形态,是教与学的方法,在手工业领域这一行为一直延续至今。但与古老的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形式更加灵活,内涵更加深化、拓展。在西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被广泛采用,其中英国与澳大利亚颇具特色和代表性。

现代学徒制仍延续了教与学的互动,但实施过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强调企业与学校的密切合作,重视教师与学生、师傅与学徒的协同。现代学徒制认同相似与相近的学习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为最终目的,开发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工学结合的切身感受。在顶岗实习、以工代学、实践运作、循序渐进、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方面,现代学徒制从现代社会发展、企业现状角度出发,通过密切结合理论知识传授与企业实践技能提升的双元手段,培养适应现代企业的高级蓝领。目前,现代学徒制在我国一定范围内已逐步兴起。

二、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中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问题剖析

1.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工作开展现状。目前,国内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常用的方法就是“三二分段”,也就是阶段学习,分为三年中职和两年高职,这既是连续教学机制,也是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表现为中高职学习需掌握对应时段知识,毕业之时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教育学历证书。

我国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始于20世纪80~ 90年代,曾在北京等10省市试点。当时以五年制为主要方式,也有“三二分段”“三三分段”等。随着高职扩招,2000年伊始,教育部与各地教育部门、学校也积极探索和实施了多种机制的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模式。2010年起,广东省选择49所中职和10所高职对应,开展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试点,涉及专业以工科为主,包括电工、机械、建筑、化工,计算机等18个专业;2011年扩大范围,共有27所高职、近百所中职开展对接,增加了酒店管理、商贸英语等文科类专业;2012年~ 2014年继续扩招,全省84所高职中的32所加入衔接行列,对应中职也得以增加。

2.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试点存在的问题。问题一:教学计划制订随意。我国的教学计划基本是铁定“指挥棒”,目前中高职学校对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采用的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三二分段”方法,在计划安排的理解和衔接理念上有偏差,双方学校较少沟通,既没有认真实地考察衔接方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没对衔接各要素进行协调,仍以本校教学进程为出发点,计划制定后出现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问题二:课程体系安排欠妥。目前大部分中高职学校在安排教学课程时仅是将学制和教学内容做了延长和拓展,虽满足了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采用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三二分段”方法在时间上的要求,却没有根据对接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水平、教学程度进行调整和变化,造成中高职的某些专业课程内容部分或大量重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既无功于教学,也影响了学习,破坏了统筹兼顾,五年一贯的教学规划使中高职知识课程内容产生失衡,不同层次教学安排出现脱节,造成学生知识掌握不到位。

问题三:教学质量效果较差。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采用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三二分段”方法的教学往往为赶时间或进度,将高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分解压缩或删减,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出现断层。另外,高职收录的“三二分段”中职生只占其统一考试招录生的很小一部分,降低了中职生对高职的关注与投入,使中职学校对教学资源分配、内容安排、后勤辅助等支持力度不够、不均、不大,导致教学质量、效果、能力下降。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对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的创新思路

现代学徒制的运作方式将学校、企业、学生、员工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紧密的联结,协同互赢、合作联动成为常态,对“双师教师”素质要求、“技能学生”实践能力、“企业员工”创新研发都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学徒制既使学校产学研项目平稳进入企业开发,也为企业提供了应用新技术、新科技的创造平台;既解决了中高职毕业生学业完成后的继续教育问题和职业生涯连续发展的困惑,也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铺设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学习之路。

1.遵循共同追求,强调多元联动。从古代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学徒(学生)与企业(生产方)、社会管理一直是密不可分的,用现代话语表述,即为校一企一政的联合关系,是多元化的共同参与,三方的利益和目的是相关和相近的,要达到互赢必须强调多元的联动机制,使学校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政府保障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整体利益与动力。

故此,校一企一政应积极协同,打通中高职衔接“立交桥”的建构道路,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例、办法、手段、制度等,夯实教改政策基础。政府要完善技师考评条例,降低技能年限和晋升逐级考证要求,拓宽现代学徒试点范围,增大双元制合作企业补偿力度,全面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使职业资格能力的认定主体更加宽泛,减少限定条例;学校要重新制定教学模块、教学管理、学生实习、教材开发、实践技能等制度;企业要重新制定接收学生、薪酬标准、定职定级、师傅带领、企校联盟等制度。

2.企校联合协同,明确培养职责。学徒制的内涵是“学”与“徒”,即学校中的学习和企业中的跟随实干。因此,在实际践行中,企校双方要根据合作起始要点和优势,明确协同工作的各自责任,以培养技能型学徒为最终目的,成立企校合作指导委员会,对企业学徒安排、岗位确定、考核评价、薪酬福利,对学校招生规模、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协调,制定相关政策,共同体现“双计划、双招生、双师资、双管理、双评价、双绩效、双成就”,使企校双方在各方面都得以创新发展。

3.参照资格标准,对接岗位需求。国内外职业资格都有相应标准,这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准则和大前提。企业因生产产品、特点、岗位、需求目的等不同,对接收学徒都有特定的要求,要紧密联系学校,参照并遵守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相应的学徒个性化教学安排计划,将职校生的岗位知识与训练、基本与专项技术等教学模块,与企业的生产设备、操作手段和产品需求等生产模块相吻合,从而使现代学徒在标准下学习,帮助企业创新成果和产品开发,使学徒本身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使学校在系列教材、讲义、配套鉴定题库的开发方面得到接地气的响应,进而完善学徒制的真实意图,最终使学校、学徒、企业三方都受益,实现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架设的顺利实施,使终身教育理念得以延展。

4.技能提升为主,优化工学交替。目前,现代学徒制是国内外趋之若鹜的职业教育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以徒弟身份进入企业,企业安排相应的岗位师傅带领徒弟提高技能。师傅传授给徒弟的知识点中,技能训练占60%,理论授课占40%,学校本位知识与企业本位技能相互协同,有机交替,保证学徒实训质量,提升其素质。

现代学徒制可以采取单兵训练与班级授课相结合、实训岗位与专业考核相结合、训练模块与技能方案相结合、业务指导与设计建议相结合等方法,充分发挥企校灵活合作特点,强调以技能提升为主、优化工学交替的特定要求,将教学地点设在企业,技能训练场所设在车间,设置弹性学制,根据企业生产节奏安排教学,确保学员工作学习两不误,进而提高中职生和高职生在专业技能上衔接的可能性。

四、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对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践验证

1.中高职衔接中的中职教学实践。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佛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广州金象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德显实验室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校内建立研发基地,校外建立实践基地。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如图1所示。

中职1~4学期教学安排。因中职生基础知识略显薄弱,所以奠定机械制图、结构、工艺、数控加工技术等的制造业基本技能及文化课知识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统一组织确定转段考试形式及内容,重点考核计算机绘图、机床操作等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分流培养,一部分继续完成中职学习任务,另一部分进入高职衔接学习。

中职5~6学期教学安排。其一,技能训练与顶岗实习。未升人高职的学生进入岗前培训和顶岗实习,通过大量的技能实践,培养具有机械制造一线操作、技术服务等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制造企业初、中级技术岗位需求。其二,高职衔接学习。升入高职的学生,由高职专业教师统一授课,重点学习“应用数学”“工程力学”“普通机床技术”及“机械结构”等课程,增加专业知识底蕴,弥补缺陷,缩短差距,为过渡到高职学习做好准备。

2.中高职衔接中的高职教学实践。第一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期)。重点培养学生机械测绘、三维造型、质量检测与控制能力。安排学生到企业做绘图员及质检员生产见习,接受企业氛围熏陶。经校企共同考核完成相应工作量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第二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第2~3学期)。通过对公司产品开发的实岗训练,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采用分批轮岗、按周排课等方式参与企业订单生产。其中第2个学期,学生学习完成相关核心课程,一方面以参与企业产品开发作为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实施项目设计与制造工艺编制,并以产品开发方案及合格指标作为比对依据实施考核;另一方面,项目开发小组采用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学生混编方式,在订单项目开发过程中,学生以实施布图、分中、校表、检测、打孔、装配、抛光等初级技能的实岗学徒为主,参与项目方案讨论,积累实施经验,了解开发流程。第3个学期,学生以企业产品开发作为项目指引,重点学习“机械结构优化”“产品逆向技术”“快速制造技术”等前沿技术课程,注重结构优化和设计等能力培养,结合大量技能训练,分批轮岗参与产品开发核心工作,进一步提高专业核心能力。以产品结构设计、逆向工程、内部优化、CAM工艺规划等高级技能的实岗训练为重点,形成对制造工序、产品研发、定型设计等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熟悉产品制造工艺,培养职业素质。

第三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第4学期)。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分别进行相应岗前培训,由专业教师带队,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企业岗位,顶岗与就业合一,开展“排程排产技术”学习及毕业设计,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以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为标准的学生工作。

人才培养、相关质量标准、验收方法、生产计划管理、成本与估价、生产进度协调以及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实施如25页图2所示。

五、结语

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建构是适应社会发展、终身教育需求的重要环节和必由之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有效运用,既体现了学历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优点,又体现了岗位技能提升(实操知识)的实际优点;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技术钻研和革新潜力,又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既展示了学校的教学成果,又开辟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既提升了教师的授课荣誉感,又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为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生产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经验。

[

参考文献]

[1]宋云.论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论文天下,2010(2).

[2]金泽龙,中高职衔接视阈下的企校融合实习模式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2).

[3]黄振强.次发达地区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教方略,2010( 10).

[4]何慧兰,巫吴峰.对广东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14).

[5]张春尧,中高职“三二”分段专业顺利衔接探析[J].职教方略,2011(8).

[6]聂晓,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Jl.科技信息,2012(4).

[7]刘长灵.中高职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4).

第7篇

2014年公司团委在团市委、集团公司团委的正确领导下,主要安排做好以下工作:

1、一月份主要安排布置2014年团委工作计划;编排节目参加2014年八冶春晚。

2、二月份主要安排召开团委全委(扩大)会议,对新一年团委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如“导师带徒、青年突击队、青安岗、青年志愿者等”;组织第一次集中学习;在新疆招金项目部成立团支部,配齐团组织管理人员。

3、三月,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植树、交通协管、街道清扫等);组织第二次集中学习。

4、四月份主要对第一季度团组织工作做一个小结;出第一期团委宣传板报;筹备“五四”活动事宜及集团公司“十佳青年”评选活动。

5、五月份,“五四”前后组织一次关于“团史”的学习(第二次集中学习),回顾团史,重温入团誓词,学习优秀典型;举办一次青年联谊会(与八冶医院或德生堂);在八冶团委博客上大力宣传“十佳青年”人物的优秀事迹。

6、六月份组织一次厂务学习(第四次集中学习);年中组织一次在金地区团干部会议(外地分公司、项目部用电子邮件形式将会议内容下发);筹备迎新工作和新加入公司团员团籍接收工作;总结2013年导师带徒活动,有条件可举办一次表彰大会,对2013年优秀师徒进行表彰奖励;出第二期团委宣传板报;二季度团组织工作小结。

7、七月份主要安排迎新工作;签订2014年新分配大中专学生“导师带徒”合同书,确保师徒配备率100%;组织第五次集中学习(学习党史);观看有关党史的文献纪录片;举办迎新座谈会,联合人力资源部、工会完善“导师带徒”考核制度,争取公司领导的最大支持,将“导师带徒”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8、八月份更新公司青年花名册(团员、青年名册);在有条件的分公司、项目部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组织第六次集中学习。

9、九月份跟踪2014年“导师带徒”第一季度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在金团员、青年打扫办公楼;总结第三季度工作;出第三期团委板报。

10、十月份组织筹备举行“十一”活动;举办青年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组织第七次集中学习;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

11、十一月筹划2014年初步工作总结;跟踪2014年“导师带徒”活动开展情况,对半年“导师带徒”活动进行摸底,小结。

12、十二月份总结2014年全年工作;组织第八次集中学习;出第四次团委板报;团委工作手册填写、团组织基础资料整理、团费收缴、推优工作等。

除以上主要工作外,今年公司团委重点还要开展或探索以下几项新工作:

1、在分公司、项目部开展特色活动如“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三小活动。

2、探索“导师带徒”新内容,原则是在现有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新内容。

第8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130-02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发展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I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地教,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的界定[1],从广泛意义上看,二战后出现的以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澳大利亚“新学徒制”等为典型,适应现代经济与社会需求,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学徒制形态都是现代学徒制[2]。在我国,2011年提出了现代学徒制,2014年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使现代学徒制在我国有了实质性的发展。

二、现代学徒制下的校企合作内容

(一)校企合作联合招生方式

结合当地酒店管理专业招生入口窄、生源有限问题,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招生宣传方案,通过邀请学生参观企业,并充分发挥企业在昌吉州酒店协会中的作用,调动酒店协会成员宣传招生。学生在入学注册学籍后,与学校和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培养协议,学生在成为我院学生的同时成为天沐园林酒店管理集团的一名学徒,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来完成学徒培养工作。

(二)典型工作任务化的课程体系

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并通过分析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来确定相对应的理论通识性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能课程和拓展课程,从而形成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三)校企深度融入的渐进式教学过程

校企合作双方根据学生能力培养与发展需要设置了校内――校外三阶段式循序渐进深度融合的渐进式教学过程。

校内专任教师理论教学:第一阶段(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前八周):一方面,通过学习通识性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从业所需要的职业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合作酒店,让学生对企业有个直观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第三学期):进行专业技能课程学习,重点掌握酒店各个岗位工作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第三阶段(第五学期):进行专业拓展课程学习,进行理论提升,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进行“二元制”的实习管理

所谓二元制,就是在认知实习、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为每名学生指定一位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企业师傅参照岗位职责内容(或标准)和“师带徒”培训方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标准化培训,而校内教师主要负责酒店餐饮服务、前厅服务等专业课程,在企业现场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学习结束后,校企合作通过“以证代考”的形式来对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进行考核。

三、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实证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运行情况介绍

按照校企制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进程表”,2015级酒店管理班学生,在第二学期后8周到企业进行校外认知实习。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实习,在实习前,企业选派相应的工作人员主要围绕企业文化、酒店各岗位操作流程和基本技能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

(二)企业“师带徒”考核管理办法

1.成立企业师带徒执行小组。企业成立了“师带徒”执行小组,由企业副总经理任组长,全面负责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选“师带徒”师傅人选;组员由企业各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培训专员组成,全面制订和执行“师带徒”培训计划;人资部负责人协助各部门负责人做好师徒配对、评定、考核、实习补贴发放等;培训专员负责培训宣传、推广、跟进、记录等。

2.确定“师带徒”师傅遴选标准。作为师傅在思想上,要品德高尚、遵守职业道德、团结同事;在业务技能上,要处于所在部门平均水平以上,工作务实、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沟通能力;在师带徒指导内容方面,要言传身教,按照岗位标准对徒弟进行全面的技能指导,帮助徒弟开展工作,提升对宾馆的认识,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3.完善层级管理与监督体系。为有效促提升徒弟技能及业务知识,特制定了“师带徒”完整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师傅指导徒弟从业务知识点、疑问、困难工作及后续需协助的内容等方面认真填写“师带徒”跟进表,并负责监督徒弟每天将跟进表交至所属部门负责人处;第二,部门负责人认真批阅跟进表,及时掌握本部门“师带徒”进展情况,并于每周五召开师带徒总结会;第三,培训专员制作详细的月“师带徒”培训档案,并将相关信息上报至人资部,由人力资源部按照各部门《“师带徒”培训开展时间推进表》定期进行层级督导,并对督导结果予以公布。

4.制定有效的考核评定与奖惩管理办法。为了保障“师带徒”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奖惩管理办法。由部门对师傅进行考核,徒弟在入职培训转正后,工作表现良好,则给予师傅100~300元/月的奖励;若徒弟业务技能考核不过关,则对师傅进行20~100元/次扣款。由师傅对徒弟进行考核,对业务技能达标,综合日常表现优秀的徒弟给予100元奖励,同时每对表现优秀的徒弟可获得“企业之星”主题活动参与权,参加月度主题活动。

(三)现代学徒制践行中取得的效果及问题分析

1.现代学徒制践行中取得的效果。第一,通过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学生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助于解决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不匹配的问题,部分学生通过短暂的企业师傅指导,在高效率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同时,在企业参加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代表企业参加了酒店客房服务、中西餐摆台等技能大赛,并获取了较好的成绩。第二,有助于学生提高技能,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第三,提高了学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2.现代学徒制校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行之前,校企双方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实际管理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企业对学生的培训不够系统;第二,企业对学生没有制定完善的三年职业岗位规划;第三,在薪资待遇方面,企业给予学生的实习工资与正式员工差距太大,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出现消极情绪;第四,缺乏与现代学徒制相对应的教学培训资料。

3.解决措施。针对在专业认知实习“师带徒”中出现的问题,校企双方就解决方案进行了及时的交流座谈会,其方案如下:第一,定期举行职业愿景及就业选择论坛会,帮助同学们了解酒店的发展及园林发展状况,培养学生们酒店职业意识及喜好,让学生们尽早感知职业压力及就业方向;第二,职业规划需要进一步详细,酒店应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岗位规划,以便将来学生就业时选择自己合适并胜任、喜欢的岗位;第三,实习生薪酬体系设计需要改变,结合酒店的薪酬体系设定实习生薪酬,运用激励政策让学生们爱岗敬业、提升技能;第四,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教材编写组,根据岗位能力要求,以典型任务引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编写校企共建教材,完善岗位考核标准、学生学习评价记录手册、教师评价记录手册、师傅评价记录手册。

总之,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

参考文献:

[1] 耿荣,韩冬梅.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研究[J].科研,2016,(8).

第9篇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功能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最大特点是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融合到高技能人才技术攻关创新活动的过程之中,在技术攻关创新的过程中,承担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发挥其功能作用。因此,技能大师工作室有别于行业(企业)的技术攻关部门,也有别于各类培训机构,是同时具有技术攻关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作用,是这两个方面的融合体。具体来说有三大功能:

(一)培训功能

这是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首要任务,技能大师不仅要能带本企业(单位)的徒弟,还要带行业的徒弟,通过在生产实践中传、帮、带,加快培养一批青年技术技能骨干。国家级大师工作室要年平均完成8名以上的带徒任务,省级和厦门市级大师工作室在管理期内要完成5名以上的带徒任务,因此,大师工作室要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划分阶段,制定培训目标,因材施教,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培养出优秀高技能人才。以厦门市厦船重工公司王宏船舶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例,大师工作室从硬件配置、培训计划、学习笔记、检查制度等四个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富有特色的培训功能。

1.硬件配置。在王宏工作的舾装车间划出一块约50平方米的场地,建设工作室,其中:20平方米作为理论培训场所,配备了办公桌、电脑、空调、黑板等办公教学用品;30平方米作为实操场地,配备了钳工操作台、砂轮机、台钻、电焊机,以及各种锯、锉、磨、研、削等钳工必需工具。

2.培训计划。工作室根据六位徒弟的技能水平情况,与公司人资部一起,在三年的师带徒期间,分别制定了四个阶段的节点培训计划。第一阶段练习基本功,以动手为主;第二阶段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船舶主副机的原理和日常遇到问题的解答和培训;第三阶段根据个人情况,从工艺准备到完工交验,给每人定项目进行考核;第四阶段提交论文和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每一阶段具体细化培训内容,如第一阶段,包括:船舶钳工基本功培训(各种钳工工具的熟练运用、简单机械设备的装配与调整、基础刮削,研磨与精度检测、基础读图与绘图),船舶机械设备,船舶主、辅机安装调试培训,精密加工能力,工艺准备、施工交验、专业基础英语等培训内容。

3.学习笔记。徒弟写笔记是大师工作室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独特措施。王宏大师工作室对六位徒弟要求认真做好每日工作日志,不定时地进行检查,通过徒弟的工作日志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徒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营造出一种学习的氛围。更重要的是通过笔记培养徒弟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尊重师傅,虚心请教的良好职业道德。如:今年五月初大师工作室组织参观了一次马尾船政文化,学习兄弟厂造船新工艺,开拓视野,回来后每个徒弟都进一步查找资料、加强理论分析,提升造船工艺知识,写出高质量的学习笔记,培养了徒弟认真作风和提升了综合能力。

4.检查制度。制定大师工作室日常工作制度,要求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检查每位徒弟的双周工作小结,提高培训效率;同时,公司也制定了对大师工作室的检查制度,公司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小组,成员由人资部、总工程师办公室、车间等部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实时对大师工作室的日常运行进行监督检查。

(二)展示功能

这是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独特魅力。通过展示功能总结推广绝技绝活和国内外先进技术应用,为技术研修、创新、教学教研提供交流平台。以厦门电业局陈国信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大师工作室为例:工作室面积有60平方米,由壁挂展板、滚动展板、成果展示台、大屏幕演示等四个方面组成展示功能。

1.壁挂展板。由8块独立展板分挂于两面相对的墙面上,每块展板就是一项陈国信创新并荣获福建省电力公司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的内容介绍。采用壁挂展板能够充分运用空间效果,每一块壁挂展板就是一个科技项目的浓缩,包括项目名称、技术特点、主要意义和获奖情况,不仅做到文字简练、内容丰富、一目了然,而且图文并茂,集展示、培训、教材为一体。壁挂展板还是一面红旗,展示了创新工作获得的荣誉,透过展板了解创新过程和感受创新的魅力。

2.滚动展板。滚动展板由大师工作室的名称、大师工作室简介、陈国信简介、所在部门人才队伍情况、科技创新成果、领导关心勉励等六幅印刷成一体的展示内容组成,采用每2分钟自动滚动翻页的方式,六幅展板滚动完成后,重新滚动。滚动展板就象一本翻动着的教科书,能创造出活泼、新颖、动态的大师工作室室内环境,集中展示大师工作室成果。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118-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文件阐明:开展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动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国家已经明确将职业教育定位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并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鉴于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较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的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模式,它是将传统的师徒制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在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机制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学生在学徒制期间能够享受企业“准员工”的待遇,具有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等的提出与实施,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已经是一种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能更好地为行业、企业培养量身定做的人才。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还处于探索阶段。2018年5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首次与广西业盛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同年9月与安踏广西舒博特体育用品公司开设安踏学徒制班。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学生由学生身份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模式,能够为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做好准备,有效推动个体由教育阶段到实际工作的过渡,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效解决处理问题的技能和水平。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专业老师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市場营销专业实践性比较强,市场营销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如果单纯只凭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可能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职院校有必要实施现代学徒制,加强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

(三)更好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为门店销售员、客户服务人员,发展岗位为门店主管、客户服务主管,拓展岗位为门店店长、销售经理、区域经理。这些岗位需要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具有信息收集、问卷设计、市场调查、促销策划方案设计、营销策划方案撰写、市场推广、渠道开发、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进行具体的项目策划和实施。表1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安踏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岗位与能力需求。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深化校企行合作发展

1.建立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需要建设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推进实施订单培养,寻求企业联合招生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岗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不断升级,现代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一线员工更多地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融入职业岗位的因素,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市场营销专业在探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已经迈出了有力步伐,与广西机械工程行业的企业以及零售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工作开展的成效突出。

2.共建营销实践中心。校企双方建设共同的营销实践中心,在实训中心渗透合作企业的文化,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其职业素养。营销实训中心依据企业的岗位来设置,推进企业和学校人才的互相轮岗与顶岗实践。

3.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队伍,打造“双导师”队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群教学团队是一支业务熟练、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名,讲师5名,助教2名。该教学团队教师在负责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为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服务和学生的指导工作。广西舒博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选拔10名技术过硬、业务熟练、门店运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师傅。

为了更好地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2019年7—8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共派5名专任教师赴安踏广西舒博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他们接受企业的岗位安排,从事门店终端销售一线工作,目的是培养老师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双学徒制学生的教学。

4.共建课程相关资源。针对部分高职学生不主动学习的问题,学校、企业、行业三位一体,共同联手建设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相关资源,明确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共同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案例库和职业资源库等。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和安踏广西舒博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共同编写《市场营销基本技能与实务》的课程建设相关资源,制作了10个微课用于教学,建立校企双方共用、共享的课程资源。

(二)构建“工学结合、五阶循环、12345”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结合学校发展和专业的需求,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派出专业老师赴广东、深圳、山东等地区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的基本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营销人才接地气、接岗位、接需求,构建“工学结合、五阶循环、12345”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五阶循环”是指校内理论学习、岗位认知实习、终端销售实践训练、营销与策划综合能力实训、顶岗实习和跟岗实习及毕业就业五个阶段的结合和循环发展。“12345”是指一种综合职业素养、两个大阶段(校内学习和顶岗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种能力(职业基本能力、产品推销能力、营销策划能力)、4种技能培养(产品营销的技能、营销方案撰写的技能、促销策划与实施的技能、门店运营管理的技能)、5个重要岗位(营销岗位、客户服务岗位、渠道开发岗位、产品推广岗位、门店运营管理岗位)。在校内营销的实践训练中,增加了线上营销、门店运营、门店销售、终端陈列等实践训练;第5、第6学期在企业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及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企业中通过企业师傅小班教学,学生学习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运营信息处理与展示等项目内容。学校组织学生参与企业运营和零售终端服务的实习工作,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结合实际项目,创设以典型企业终端零售管理、营销策划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岗位工作环境,引导学生亲自参与零售企业门店的运营与管理,从而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强化职业素质培养。

(三)基于市场需求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的开发应体现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根据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将传统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和“统计学”课程进行内容整合,开发“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课程,课程内容是根据职业需求以及市场调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模块化设置。另外,开发《商务谈判实务》《旅游市场营销实务》《应用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基本技能与实务》等贴近行业发展需求的教材,制定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学徒制班级的课程体系,设计零售终端的销售实践训练。

(四)推进校内外实训室建设

现代学徒制需要高职院校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级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五阶段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第一阶段是营销岗位认知实习,第二阶段是创新创业调研实训和营销素质拓展训练,第三阶段是终端销售实践训练,第四阶段是营销与策综合职业能力实践训练,第五阶段是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体系需要配套相应的实训室才能够实施。校内实训的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项目由校内老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与完成。

另外,通过推行现代学徒制,学校加大对学徒制班级的专业投入力度,完善并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购置与建设实训设备和软件,建设安踏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和娃哈哈市场营销实践教育基地,并深化发展,发挥基地的更大作用。新建的实训室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新建三个实训室分别为:一是营销与策划部门,岗位设置为策划和设计部、媒体部、活动执行部、市场调研部;二是营销战略规划部门,岗位设置为营销经理、策划经理、媒体主管、设计专员、执行专员、市场研发部经理;三是启航营销与策划中心,岗位设置为市场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策划推广部经理、公关部经理、行政部经理、仓管部经理、质检部经理、财务部经理、客户服务中心、销售部经理。

(五)推行现代学徒制班级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安踏现代学徒制班级的学生在刚开始加入班级时,对合作的企业不满意,对未来的工作前景不乐观,不愿意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不理解刚进入大学校门就接受企业的实践,对是否加入学徒制班級抱有犹豫不决的心理。在系领导和班主任做反复思想工作后,经过大一的磨合期,学生逐渐认同和喜欢这一模式。

学徒制期间,要求学生每天通过微信群汇报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学习心得,在企业实训结束后,每个学生提交实训总结和日志,企业和学校双方随时了解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动态。实训期间,学校指导老师会不定期地到企业考察,与企业师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训情况。学生在学徒制期间有一定的工资待遇,并能够享受企业员工的销售提成,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受实践教育,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能够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其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大一期间,学校针对安踏学徒制班级学生举办了3期营销实践大赛、演讲比赛和营销策划方案大赛。大赛中,邀请企业师傅和学校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评比打分并点评,学校和企业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提高了学习和工作的热情,综合职业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第11篇

为确保“师徒结对”的顺利进行,明确实施过程中双方的职责,由师父(甲方)、徒弟(乙方)共同签订以下师徒协议书:

一、培养岗位(工种):

二、协议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月 日

三、传授内容:

序号

培训项目

培训内容

培训方式

1

2

3

4

5

6

四、双方的职责

(一)甲方

1.结合实际工作按期完成共同拟定的培训内容并作出阶段性评价。

2.以高度责任感主动耐心传授技能、专业业务知识、实际经验,做到不保守、不保留。

3.在带技能提升的同时,做到带思想、带作风,讲安全、讲效率,为徒弟做好表率。

4.对徒弟严格要求,密切关注徒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进度,了解徒弟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思想状态,根据岗位培训标准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阶段性培训计划,并将培训计划落到实处。

5.与徒弟共同学习新技术、新工艺,鼓励支持徒弟的创新意识,支持徒弟参加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

6.每月进行对徒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价。

(二)乙方

1.遵守局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师傅,虚心请教,吃苦耐劳, 安心本职工作,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

2.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在师傅指导下,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技术,虚心请教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不断提高独立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杜绝习贯性违章作业,保证安全生产。

4.积极参加各类技术技能竞赛、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达到协议书上的培养目标。

五、其它事项

(一)本协议签订后,除甲乙双方有一方因工作变动、机构、疾病、调整等原因造成协议不能正常履行的情况外,双方不得擅自解除协议。

(二)本协议书一式四份:师徒双方、员工所在部门(供电所)、所在单位各存一份。

师父(签名): 徒弟(签名):

所在部门(签字): 所在单位(签字):

第12篇

许多制造型企业亦看到了“师带徒”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纷纷在工厂车间引入师带徒制度,帮助一线新员工快速上手。然而,传统的师带徒也存在一些弊端。

传统“师带徒”的弊端

某制造型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六个月前因订单增多,招入了大量新手。为让新手快速上岗,车间提出师带徒的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师徒签定师徒协议,举行拜师会,结成对子“一帮一”;

2 新手未出师前,工资由公司定额支付(与月计件工资的80%相近);

3 新手未出师前,干的活儿好坏均计入师傅名下;

4 徒弟满三个月出师,考核时达到优秀,师傅获得100~200元的额外奖励。

该制度刚出,受到师徒的好评,新员工流失率降低,满意度升高,车间也颇受鼓舞。

然而,制度运行半年后,车间主任开始抱怨:“新员工有的上手比之前还慢”。师傅也在抱怨:“我赶工的时候哪有时间教他,一两百的奖励还不够我弥补徒弟不良品的损失。”同时,有的徒弟坦言:“我的工作其实并不难,两个月就会了,干的活还都是师傅的。”

师带徒这一优良传统为何在现代生产企业中遭遇尴尬呢?笔者带着以上问题走访了一线员工、师傅及车间主任,寻找到以下答案。

首先,师带徒存在技能衰减。

假定徒弟都能学到师傅技能的90%,随着人员更替,徒弟成了师傅,到了“第五代”理论上就只能学到“第一代”师傅的59.049%。

事实上,技能衰减的深层原因是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老工人”出身的师傅,自身成长过程中更多是得益于个人摸索,这就意味着自学成才的人仅凭经验去指导另一个人自学成才。在指导的过程中,却并没有考虑师傅的空余时间、师徒关系的融洽,彼此性格的匹配等个体因素。其实,所谓“好工人就是好师傅”的说法就是作坊式的思想。

其次,打击了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不同的一线操作岗位,操作难度不同,员工上手时间必然不尽相同。而“一刀切”的转正时间与标准往往会让在操作难度低的岗位上的学徒,本应能干却不能干,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对于在操作难度高岗位上的“学徒”,师傅往往为了避免不良品的出现,不轻易放手让徒弟去做。事实上,“一刀切”的机制缺乏对员工转正标准及转正时间的正确预估。

其三,激励机制没有起到应有效果。

一方面,因为考核的敷衍了事,给师傅的奖金却演化成了补贴;另一方面,给徒弟的非计件的工资支出,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却没有促成新员工的成长。

对策:导入成长路径图

那么有没有办法对“师带徒”进行一些改良,使之既能发挥“传、帮、带”的优点,又能弥补“缺系统、一刀切”的弊端呢?

答案就是规划成长路径。在传统的师带徒中导入成长路径图,将促进一线员工的快速成长。其操作步骤细分为界定关键岗位、明确熟练标准、了解养成过程、使用成长路径图这四个步骤。

界定关键岗位

通常的关键岗位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生产等方面对企业生存发展起重要作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承担起重要工作责任,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能;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难以通过企业内部人员置换和市场外部人才供给所替代的一系列重要岗位的总和。

对于车间生产一线而言,关键岗位就是那些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操作难度大、人员养成时间长的岗位(见图表1)。按照2/8原则,车间关键岗位数量占比在20%左右。界定关键岗位的好处不仅有助于明确工作重点,更加谨慎地处理关键岗位人才的“选育用留”;也避免了“一刀切”的机制:关键岗位的转正期可以长达三个月,非关键岗位的转正一个月之内即可完成。在详细了解人才的养成过程后,可以将每个关键岗位的转正时间精确到天。

明确熟练标准

熟练标准依照车间熟练工的操作情况而定,结合计件制常用的操作熟练度和产品合格率进行衡量。操作熟练度是指规定时间内完成产品的数量。产品合格率是指规定时间完成的产品中,经过一次质检检验合格的产品所占比例。

然而,该车间并没有历史数据作为参考坐标,究竟“何为车间熟练工”是车间容易问到的问题。项目组认为,在车间某岗位持续工作三年及以上,熟练度和合格率趋于稳定的员工即可认为是熟练工。项目组在订单充足、全力开工的月份,从车间和品管处,取全体熟练工该月月度平均值作为该车间熟练工的考核标准(见图表2)。

了解养成过程

首先,项目组应同有较好表达能力的熟练工进行访谈提问,对于细节应不断发散追问,尽可能多地了解操作过程。如果提问在生产现场进行,应告之熟练工:“现在我就是您的徒弟,请尝试将我教会,您将如何做?”此时,会有更好效果。

访谈的过程中,可参考一下访谈提纲:

一、您进入工作岗位后,经历了多长时间后感觉自己成了熟练工?

二、在您成为熟练工的过程中,师傅是如何一步步教你的?有没有什么让您感觉变化明显的地方?

三、您在一旁看您的师傅干活,看了多少时间?在观察师傅的同时,您还帮师傅打哪些下手?

四、您花了多少时间,开始上手做一些关键动作?

五、大约多长时间,您可以在没有师傅的督导下独立完成工作?

六、您的工作中最难或者最容易影响产品质量的操作是什么?

七、您在教徒弟时,对于关键操作是如何指导的?

八、您是不是按照以上表述来教会您的徒弟?这个过程有没有一些创新?

其次,将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填充人才成长路径图模板(见图表3),形成草稿。

最后,召开成长路径研讨会,集中校正该成长路径。具体的研讨主题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减少课堂培训的时间,以上内容中有哪些可以用岗位实践、自学操作说明书等方式替代课堂培训?

·围绕工作步骤,其培训内容的排序是否遵循由易到难的步骤?

·在各个岗位中是否有共同的关键知识或技能点?可否大面积集中培训?

成长路径图与师徒制结合使用

通过访谈及研讨会,最终的成长路径图确定了下来(见图表4)。为了让成长路径图与师徒制更好地结合使用。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其一,对师傅进行成长路径图的培训,统一对师带徒的培养过程、操作过程中的难点、练习次数等内容的认识。

其二,在签定的师徒协议中,需附上一条:请师傅确定按照成长路径图,对徒弟进行指导和练习;

其三,依照岗位进行划分,20%的岗位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出师,80%的岗位在两个月之内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