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层税务

基层税务

时间:2022-08-12 12:4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层税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层税务

第1篇

同时,胜任力模型这一概念在国外公共部门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其主要用于公务员的选拔配置、培训开发、考核考评等诸多领域,其中以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最为成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对胜任力的研究开始兴起,对政府机关公务员的胜任力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讨论。作为基层国税机关,如何将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税务干部胜任其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创造性的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从根本上实现税务干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无疑是税收管理的一个既重要又全新的课题。本文就如何结合胜任力理念进行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胜任力的内涵

所谓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这些个人特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知识,是指对某一职业领域有用信息的组织和利用。

②技能,是指将事情做好的能力。

③社会角色,是指一个人在他人面前表现出的形象。

④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或知觉。

⑤人格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典型的行为方式。

⑥动机/需要,是指决定一个人外显行为的自然而稳定的思想。

上述胜任特征常用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来描述。知识、技能属于表层的胜任特征,漂浮在水上,很易发现;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需要,属于深层的胜任特征,隐藏在水下,且越往水下,越难发现。深层特征是决定人们的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胜任力的概念提出后,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胜任力研究成为全球的焦点。对胜任力的广泛、深入研究为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人力资源管理向以胜任力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员工有胜任力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对胜任力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被视为管理领域的战略性武器。

二、层税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一)从胜任力表层特征看税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从知识、技能等胜任力表层特征来看,近几年来,国税系统大力实施大教育大培训的战略思路,着力于培养一批征收、管理、稽查和计算机等方面较为专业的税务人才,以适应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但是从基层税务干部的整体业务状况来看,较大一部分人员的知识、技能与税收工作的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存在问题如下:

1、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有基层税务干部的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初统一进入税务机关的。这部分人员经历了很多的改革和变化,职业发展前景基本确定,大多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九十年代以后进入税务局的干部人数很少,一般从大厅和基础管理业务开始做起,因此较难形成有规模的税收管理体系来承担一代人的责任,基本上预示了一种管理断层。税务人力资源发展的持续性危机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关注。近几年虽然着力于补充新鲜血液,但政府机关的层级管理制度和竞级体系使这些年轻的税务干部职务地位一时难以有根本改变,也有可能慢慢减弱其工作的激情和热情。

2、知识结构落后。原始学历在大中专以上的干部所占比例较低,尽管通过多年来的再教育使大部分干部的学历都有了提高,但是其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懂计算机、财会、英语、法律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很大一部分干部在税收征管信息化、精细化的要求下已经不能胜任其本职工作,个人资质出现危机。另外,由于不同年龄结构的税务干部对深化学习的认识不同,造成了知识更新速度和程度的明显不平衡趋势。与税务干部知识水平发展缓慢相对应的,是企业财务人员的学识学历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正形成知识能力的倒置,税务干部胜任力受到明显挑战。

3、执行能力欠缺。税务机关是国家赋予执行税法权力的重要部门,随着税收工作的地位日益上升,国税部门的执行力也在稳步提高。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执行、虚执行、乱执行和难执行等行政执行力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干部理解上级政策不全面、落实税收政策不到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的税收业务技能、专业知识不新不精,工作方法、工作技巧不灵活;有的工作作风不扎实,抓落实的措施和力度不够,工作质量和效率不高,等等。执行力不强是一些干部胜任力欠缺的重要体现。

(二)从胜任力深层特征看税务干部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从价值观、态度、自我认知、动机等深层次胜任特征来看,

基层税务机关担负着重要的工作职责,大部分干部能够以使命感、责任感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进行社会角色定位,从而在主观上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岗位职责的需要,完成日益繁复的工作任务。但由于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工作的稳定性和优越感,缺少竞争压力,也使一部分基层税务干部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动机,从而表现出不平衡的胜任力状况。

1、思想观念陈旧。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囿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思维定势,面对近年来税收工作诸多改革和新形势、新任务,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有些干部信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处世哲学,不敢、不愿或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开创工作新局面。有些干部对“应当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认识模糊,陷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还有一部分干部精神萎靡,工作动力不足,面对差距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思想认识不高、观念滞后是基层税务干部胜任力不高的主观原因。

2、工作动力不强。作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税务机关工作的稳定性和优越感使基层税务干部很少感受到市场环境变迁带来的竞争压力。而一直以来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的管理机制;耽于表层的绩效考核;干好干坏差不多的奖惩;数量有限的职位升迁。。。这些管理体制上的弊病也足以使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动力日益不足。而征管体制的不断调整也让他们经常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显著效果,推着干、等着干成为一些税务干部心照不宣的默会,因而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强。

3、责任感、使命感缺失。受社会发展过程中信仰危机的影响,一些基层税务干部表现出对待工作非常消极的态度。他们对税收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因而很难融于组织共同愿景的实现,而更多寻求个人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如何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信仰危机、价值观的混乱、责任感使命感的缺失,就极可能造成个别税务干部在税收管理中自由裁决权的滥用甚至谋取私利,从而引发干部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税务干部的胜任力甚至道德形象因而受到社会的置疑。

三、建胜任力模型,促进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一)构建基层税务干部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职责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胜任力模型应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甚至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业绩。2、与工作情景相关联,具有动态性;3、能够区分优秀业绩者与普通业绩者。

近年来的胜任力研究显示,行为事件访谈法在胜任特征要素的揭示上成效令人关注,具有借鉴意义。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税务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具体步骤应当包括:

1、确定绩效标准。主要是以开创性开展工作的效果、纳税人满意度等作为参考依据。

2、选择效标样本。即根据已确定的绩效标准,选择优秀组和普通组。即已达到绩效标准的组和没有达到绩效标准的组。

3、获取效标样本有关的胜任特征数据资料。获取方法可采用行为事件访谈、360度评定、问卷调查、直接观察等。

4、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通过分析,鉴别出能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胜任特征。

5、验证胜任特征模型。随机选取第二组效标样本,运用胜任特征模型考察绩效优秀者与绩效一般者在评价结果上是否可以显著区分。

通过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对基层税务干部的胜任要素,诸如税收专业知识、复合型知识、工作技能、责任感、影响力、成就取向、价值倾向、关系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按其在不同岗位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确认,以指导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二)胜任力模型在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1、通过胜任力模型可以明确税收岗位职责。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为税收岗位工作说明书中的任职资格、能力要素等提供科学的内容,能详细描述其岗位税务干部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素质。组织可以在参考员工的能力素质是否与工作说明书的任职要求相符的同时,科学地进行“人”与“岗”的最佳调配。

2胜任力模型可以为成功选聘新员工提供依据。在基层税务干部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均出现持续性危机之时,新员工的成功选聘成为税务机关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职能。当税务机关进行人才选聘时,可以参考胜任力模型作为了解应聘者素质的“标杆”,从而了解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否适合组织需要。同时对于新员工与招聘岗位的匹配程度作出评价,并提出将来的使用和调配建议。这样不仅能为税务机关成功选聘人才,同时也为有效降低人才流失率做好铺垫。

3、胜任力模型为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核心。人力资源必须要靠不断的培训才能在发展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为新的发展创造条件。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是税务机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培训的前提。而目前基层税务部门的培训还大多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性培训,对于税务干部素质工程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评定各层次人员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素质状况,同时确认与理想状态的差距,并且可以根据这些“差距”来制定可持续的、长期的战略培训规划,为税务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机制。

4、胜任力模型为税务干部的选拔任用提供支持。税务干部的有效选拔和任用对整个税收管理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胜任力模型可以为这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胜任力模型可以为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提供大体框架。也只有能进入这个框架的人选才有可能成为候选人。通过胜任力模型能有效地建立选拔标准体系,提高选拔人才的准确性,减少用人上的失误,从而克服传统选拔干部方法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强科学性。

第2篇

一、临清市国税局近年基层和基础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基层建设以人为本。一是大力加强分局班子建设。按照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对分局班子进行了合理配置,充实了3名分局长,并加强教育引导,转变作风,增强团结,提高了分局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二是积极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近年来,有23名同志通过竞争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同时有67人进行了轮岗交流,进一步激发了队伍活力,促进了干部的全面发展。三是加大对分局的资金支持。为每个分局增添、更换了办公车辆,为分局人员每天增加了80元的值班补助,保证了正常工作需要,激发了干部积极性。四是强化监督制约。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从严执纪,定期组织开展公开述职述廉,实施效能监察、廉政回访,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

(二)基础建设统筹兼顾。统筹经费、进度和任务,做到软硬件两手抓,两手硬。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以国税文化体系建设为契机,拨专款对分局的楼体、办税服务厅进行装修,院落进行美化,设备进行升级,分局“五小”建设得到极大改观,分局面貌焕然一新,办公、生活和纳税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仅去年用于分局基础建设资金达60余万元。加强办公软环境建设。坚持以“基础数据准确、基础资料完备、基本情况清楚、基本制度健全、基本职能明确、基本程序规范”为目标,扎实提高分局基础软件环境。在积极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同时,不断加强纳税服务,建设了高标准的办税服务厅,优化窗口职能,简化办税程序。围绕“播种诚信·收获和谐”纳税服务品牌,研发了税收管理影像流转信息系统,推出了自助办税、“免填单”服务、纳税安全服务、双屏显示、纳税身份条码识别、纳税结果短信告知、窗口延伸等十余项服务措施,提高了办税效率。

(三)基本素质建设注重实效。积极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廉洁奉公等主题文化教育,定期组织换岗体验活动,开展了“当一天工人、当一天农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干部珍惜工作岗位,克服浮躁情绪,消除攀比心理。组织干部到西柏坡、红旗渠、地道战遗址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塑造高尚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如今,“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已成为临清国税人的做事习惯。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大力组织教育培训,充分利用税务业校、春季培训等形式,加强学习,干部职工素质明显提高。鼓励学习深造,制定了学习奖励办法,近年来,用于学习奖励支出达17万元。目前,我局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1%以上。

(四)基本功建设突出实用。大力加强基本功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教,根据各类各层干部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开展分类分层次培训,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提高计算机应用和综合写作能力。实行“找差”学习方式,每个干部结合岗位实际,与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差距”,与身边的同事“找差距”,与业务能手“找差距”,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计划,做到自觉“补差”,并开展传、帮、带活动,使每个干部具备“三懂”、“四会”、“五掌握”的基本素质。

二、当前“四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部队伍活力不足。一是年龄结构老化。临清局现有干部职工139人,平均年龄45岁,30岁及以下干部只有7人,仅占全部干部职工的5%,35岁以下干部8人,占5.76%,36-45岁人员41人,占29.5%,45岁以上人员90人,占全体干部职工的64.75%,大部分集中在47-55之间,人员老化的趋势日益严重。中层大部分是82年招录的,明年股级以上干部就有15人到任职年限。二是晋升机会偏少。临清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只有15名,仅占全体在职干部的10.79%,近90%的干部还停留在“科员”级别上,干部心理落差大,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三是考核办法有待改进。上级局对基层分局的考核内容有些比较繁琐,可操作性不强,干活多出错多受罚多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在较大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热情。四是干部招录太少。据统计,2003年以来,临清局共分配招录公务员9名,截至目前已调走5名,都是工作2-3年已成为业务骨干的,基层留不住人,人才流失严重。

(二)税源管理有待加强。一是征管资源配置不合理。工作量大、人手不足问题非常突出,目前,临清局控管纳税人8944户,从事税收管理的77人,平均每人116户,日常的纳税评估、巡查、后续管理等精细化要求很难得到有效落实,税源管理的质量难以保证。二是执法隐患不容忽视。当前,有的基层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片面追求高税负,不按照规定的税收执法程序工作,发现某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税负较低,不去评估或者粗略评估,就让纳税人补税,为以后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埋下了败诉的风险。三是预警评估系统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系统应用缺乏统筹考虑,存在系统垃圾数据处理冗繁情况;预警评估系统频繁预警,预警户数较多,税收管理员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调查解除上,没有精力发起自定义评估,工作针对性不强。四是由于今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税收收入任务相对较重,存有“重收入、轻监管”现象。

(三)廉政建设需待加强。一是个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偏低,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从而造成收关系税、人情税现象。二是廉政教育有待加强。存在重业务学习、轻思想教育的误区,教育流于形式,增加了执法风险。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由于主客观等因素,影响了制度的严格落实,导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四是税收政策调整引发的不廉现象。如增值税起征点调整之际,由于具体落实措施处于探索阶段,各项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税收管理员在征管工作中自由裁量空间相对较大,容易发生不廉行为。

(四)工作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工作负担较重。由于工作协调不够,仍然存在工作多头部署、报表资料重复报送现象,有些检查资料明明系统里有却偏要准备成纸质,使基层人员疲于应付,特别是去年四个体系建设中,基层人员承受了精神和体力的双重压力。二是为基层服务方面有待改进。有的上级职能部门怕担责任,能够查询调阅的资料,也要推给基层上报,增加了基层不必要的工作量。三是工资待遇有待改善。国税部门虽然工资待遇略高于地方,但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远大于地方部门。加之突击性、临时性工作较多,基层国税部门经常加班加点,不但没有加班补助,还面临着降工资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四是干部亚健康问题应予重视。基层一线人员始终处在要求高、压力大、矛盾多的忙、繁、难之中,产生了焦虑急躁、盲目攀比、茫然无助甚至扭曲心理,一旦有诱因,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加强“四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充实基层力量。目前,国税系统的业务精英多数集中在省局、市局,而县级机关的业务骨干也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管理着政策落实和上传下达工作,与企业缺乏直接的联系,没有形成“骨干团队管理骨干企业”的局面。建议进一步加大基层队伍建设力度,按照效能最大化原则,根据实际合理配置人员,将征管力量向一线前移,使管理力量与税源管理任务相匹配。加强与国家公务员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加大县局公务员招录力度,增加公务员招录数量,尽快充实基层队伍,并尽量划分区域招录,避免以后人员调动带来的一系列麻烦,稳定基层队伍。

二是增强干部活力。改进教育方法,把枯燥的课堂教育改为生动的主题实践教育,如到部队接受纪律作风教育,到监狱接受现身说法教育,到敬老院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到革命烈士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编印一些与税收工作联系密切的教育资料和典型案例,让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拓宽人才晋升渠道,将教育培训作为“福利”,对能手、标兵等优先培训,与干部管理、评先树优、挂钩,对为系统赢得荣誉的人员进行重奖。增加基层经费,强化物质保障,将人、财、物向基层倾斜,不断缩小弥合基层的待遇差别。搭建规范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内容,改扣分制为加分制,改变奖少罚多现象,使干部克服工作上的缩手缩脚,真正激励有想法、有能力、想干事干部的工作热情,激发工作潜力。

三是关心干部身心健康。加强心理亚健康人员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心理疏导,定期举办讲座,帮助干部提高心理素质。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倾听干部心声,帮助干部反省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过去的经验,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积极引导干部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快乐健康享受人生。加强与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帮助干部解决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多为干部办实事办好事,消除干部的后顾之忧。健全各类生活休闲、文化娱乐场所,多组织开展一些健体益智的文体活动,营造严肃活泼、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切实减轻干部职工的思想压力。

四是降低基层执法风险。目前国税部门业务繁琐,执法责任、执法风险不断增大,精细化管理和执法责任追究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更大的责任风险。有很多业务比如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增值税专用发票审核、农产品发票抵扣等都有调查核实环节,就目前税务机关的调查手段、调查范围以及调查时间、调查数量,很难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旦有误,很可能造成执法风险。建议在新一轮征管改革中进一步从体制、机构、政策上降低执法风险,加强政策调研,完善税收征管相关制度办法,减少层级管理过程中的政策“加码”,增强税收政策的实际操作性和可执行性,降低执法难度。

第3篇

一、充分认识对基层税务机关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督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系统而长期的工程,没有督查机制,没有必要的督查手段,不开展相应的督查工作,行政效能建设是很难取得成效的,也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整体税务机关的形象。基层税务机关担负着直接完成税收任务的重要职责,是直接接触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基层行政机关。加强督查工作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行政效能督查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督查工作是确保行政效能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举措。大家都知道:一项工作如果光部署,只安排,忽视了检查,放松了督查,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因此,只有附之严格的到位的督查、检查工作,才能使之正常进行,顺利开展。我们的行政效能也是如此,必须要有督查,事实上也离不开督查、检查。实践证[本文转载自[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贯穿这项工作的始终是检查、督查工作,只有通过这必要的督查工作才能使之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督查工作,是约束和规范“行政效能”建设中主体因素——“人”的行为有效手段。人是提高行政效能最基本、最活跃的决定因素。良好而有效的督查体制和机制,能进一步规范人的行为,能进一步激发人的积极性,能进一步增强人的工作责任心。有效、可靠而严格的督查机制,就能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就能更好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因此,我们要教育广大基层税务干部,必须要认识到督查工作对行政效能过程中人这个主体因素的约束作用和规范功能,是指导人、督促人发挥应有的才能,激发人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手段。最终为推动和促进行政效能建设工程起到主体性作用。

三是要认识到:加强督查工作是对“行政效能”不断“纠偏消错”,使之按照正确目标行进的有效方式。在推进和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失误,甚至错误,而克服和避免这些偏差、失误、错误的有效方式就是不断的督查,经常的督查。通过开展督查,及时发现不足,及时纠正偏差,及时发现失误、错误,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失误,最大限度地杜绝错误行政行为的发生,使整体行政效能建设发挥出最佳效果。

二、明确加强基层税务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督查工作的主要内容

加强基层税务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督查工作的内容也是很多的。所谓督查工作的内容主要指行政效能建设的重点方面和主要环节。我们必须要明确这些方面和环节,才能开展好督查。归纳起来,基层税务机关加强行政建设督查工作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督查基层税务机关干部是否有创新意识。重点督查基层税务干部是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是否从“老传统”、老模式、老方式的工作机制中解脱出来;是否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意识;是否增强发展观念,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积极、主动支持各项税收改革。

(二)督查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重点检查、督查基层税务干部是否依法履行职责,有无高高在上,脱离纳税人,是否政务公开、透明,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变通执行税收政策,违反规定收税,擅自减免税,侵害纳税人和国家利益。

(三)督查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督查基层税务机关是否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和贯彻上级工作部署,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是否存在作风飘浮、工作不实,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工作,对工作浮光掠影、流于形式,大作表面文章;是否随心所欲,自搞一套,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套。版权所有

(四)督查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外服务”。重点督查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对纳税人漠不关心,服务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甚至有意、故意、肆意刁难纳税人的情况,是否存在应落实的税收政策不落实,应兑现的税收政策不兑现,侵害纳税人的自身合法权益,影响和妨碍纳税人自身发展。

(五)督查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不当”。重点督查、监察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是否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现象。具体指:督查是否违反政务公开规定和服务承诺的行政行为,是否存在拖拉扯皮、失职、渎职行为,以及管理混乱造成工作质量低下、工作效率低下的行为;督查是否存在应作为而不作为的行为;督查是否存在行政审批不规范的行为;督查是否因人为原因和管理不力造成重大事故和重大损失的行为。

(六)督查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政”。重点督查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廉洁从税、廉洁从政方面的情况。具体督查是否存在利用手中的权力,以税捞“利”的现象;是否存在对纳税人吃拿卡要报的现象;是否存在廉政规定、纪律执行不严现象;是否存在忽视对干部教育的现象;是否存在没有建立社会监督网络体系。

(七)督查基层税务机关不断改善行政环境。具体督查的方面,就是要监督和检查基层税务机关是否按照上级的要求,创造条件,进一步改善办税环境,充分运用现代化税收管理技术装备,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不断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事程序,更好地方便纳税人,服务纳税人。

三、对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开展督查工作的方式方法

对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中,必须要采取适当的督查方式,务必采用必要的督查方法,形成有效监督和考核机制,才能使行政效能建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要建立督查工作组织机制。为保证对基层税务机关效能建设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建立督查机制和工作机构。如:上级税务机关可成立对基层税务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工作办公室,作为开展督查工作的常设机构。以加强督查工作、指导督查工作,开展具体督查工作,从而为行政效能督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要加强督查工作制度建设。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摸清基层税务机关实际情况基础上,建立一系列“对基层税务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督查工作制度”,包括效能督查日常工作制度、督查投诉工作制度、反馈工作制度、备案制度。通过这些制度来规范督查工作人员的操作程序和工作纪律,从而使督查工作建立在规范化、制度化之上,避免督查工作随意性太强,无章可循,保证不了督查效果。

三是坚持开展“实地”督查。开展“实地”督查,就是针对基层税务机关是否依法行政,是否围绕上级机关布置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以及明确基层税务机关要办的重要事项来开展督查,这也是督查的核心环节。这样的督查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实地”,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一线,开展真实的督查、检查,以取得第一手资料,体现督查的真正目的,而不能停留在只听取表面汇报,注重查看一些书面材料。在“实地”督查中要认真作好督查工作记录。对相关工作要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针对工作目标任务进度情况、完成结果情况以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内容,进行进行科学评价。

四是坚持开展明察暗访式督查。要通过组织人员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查看基层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税、文明办税情况;暗访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情况;检查内部管理、税收环境改善情况。并将明察暗访情况进行通报,相关情况计入年终岗位考核之中。通过明察暗访推动全系统行政效能建设工作。

第4篇

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寒流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经济杠杆的税收工作更是不能幸免,突出表现在税源形势的严峻。笔者所在基层分局位于山区铁矿区,铁选企业税源占比达80%以上。目前48户铁选企业已有一半以上被迫停产或不能坚持正常生产。面对如此严峻的税源形式,作为税收第一阵线的基层税务单位理应树立忧患意识,力争有所作为。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我认为基层税务机关应对经济危机应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第一,处理好严格征管与优化服务之间的关系。当前,个别纳税人把经济危机作为偷漏税款的温床,假停产、假亏损行为有了经济危机的色彩变得顺理成章。为此,在市场疲软、税源匮乏的大环境下,严格管理的意义显得尤为重大,只有严格管理才能防偷堵漏,确保国家税收的足额入库,保证纳税人在税法面前的平等,维护社会公平和税法的严肃性。基层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中应多多深入企业实地检查等,避免虚假停业和虚假注销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当企业出现注销、合并、股权变更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容易出现偷、漏税情况的行为,要予以高度的警惕,应对企业资产进行严格的清算。基层税务人员也要审时度势,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下对纳税人严格执法的需求。

对大多数纳税人而言,经济危机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纳税能力的降低,更是收入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下降。他们对此有着切肤之痛,征纳矛盾此时尤为突出。在此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征纳氛围对涵养税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基层税务机关要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一是要依法治税,尤其在落实优惠政策上要做好宣传辅导,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尽量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为纳税人送去温暖。二是要廉政执法,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每个基层税务人员都要提高廉洁自律能力,树立高度的政策观、法制观和纪律观,决不能因为腐败激化日益突出的征纳矛盾。三是要优质服务,在对纳税人的服务态度上,坚决避免“冷”、“横”“硬”。要体味纳税人顶住经济危机的压力为国纳税的艰辛,以纳税人为本,注重言行文明,提高办税效率,维护地税的良好社会形象,赢得纳税人的理解和配合。

严格征管与优化服务的共同目标指向是构建公平的税收环境和和谐的征纳氛围。因此,在严格管理中,要树立服务意识,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当然,优化纳税服务决不能以牺牲严格管理为代价,一味对纳税人迁就、妥协,放弃原则不可取。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否则要么激化征纳矛盾,要么出现税源流失,后果都很严重。

第二,处理好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源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处理好抱“西瓜”和捡“芝麻”的关系问题。在基层税务机关,几个重点企业和几个大税种往往就能完成税收任务的绝大部分。以笔者所在分局为例,我分局以铁选行业作为税源的支柱产业,166户企业中的6户铁选企业和1户钢铁企业就占了分局税源的80%。从税种上看,所得税(含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营业税作为大税种,占分局税收收入的85%以上。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首先要立足重点税源,突出动态管理,及时掌握重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如采取建立纳税档案,定期纳税评估,经常深入企业,掌握经营状况等手段,确保重点税源不流失,为税收任务的完成提供原动力。

但是,基层税务机关不应对重点税源过分依赖,从而忽略零散税源:对大企业的各项纳税指标掌握得面面俱到,对小企业则含糊不清,管理上形同“放羊”;对大税种深挖深管,甚至锱铢必较,对小税种则是交点儿就行,保量不保质。形成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大家认为小行业、小税种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挤它纯粹是费力不讨好。其实,零散税源也是税收征管的必要对象,即便费力不讨好,但也是税务机关的职责。而且在当前重点税源大幅萎缩的形势下更是要把零散税源放在应有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上级制定一些激励政策。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零散税源确实不如重点税源在小范围内对税收任务影响大,但从宏观上看,多发现1平方米土地增收3元(镇一类),多查找1吨货车净重增收96元,1个税务分局几十户企业一年能增收多少?放大到全县、全市呢?再加上采取各种手段防止的税源流失,零散税源完全可能成为税收任务新的增长点。微微“累土”也能筑就地税事业的“九层之台”。

要正确认识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源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守住重点税源,同时提高零散税源在税收管理中的地位。简言之,就是“西瓜”要抱,“芝麻”也要捡,做到突出重点,立足全局,规划长远,争取最终的胜利。这是基层税务机关必尽职责,也是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必然选择。

第三,处理好税务机关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涉税问题错综纷繁,经济危机更是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有些涉税问题单凭地税部门的力量很难解决,需要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寻求支持。

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共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在现代税收运行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直接同纳税人打交道的基层税务机关,对涉税信息采集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征管质量的优劣。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对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尤其是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在对铁选企业的管理中,地税部门通过公安部门掌握炸药用量评估企业的矿石开采情况,通过电力部门掌握企业的用电量评估企业的产量等等。在日常管理中通过与工商、国税部门的信息共享还能够减少漏征漏管户的出现。

另一方面要加强部门协作。今年2月,迁西县政府抽调县国税、地税、公安、工商、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骨干20人,组成5个督导检查组在全县范围内的铁选、交通运输、建筑、商贸等重点行业中开展了“税费专项整治”工作。该工作目前还在进行当中,笔者所在的基层分局也参加了此项工作。从工作开展情况看,由于有了相关部门人员的参加,各部门优势互补,拓宽了工作思路,丰富了工作方法,在认定事件性质、检查关联企业、询问当事人员、查找相关物证等方面显示了极高的效率。基层税务机关可以从中受到启示,强化协作意识,注重处理好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其他部门的相关工作,以谦虚的态度学习其他部门的工作方法。加强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对基层机关拓宽工作思路、强化日常管理、处理复杂事件、提高办事效率等有很大帮助。同时,积极恳请上级机关为基层各部门间的协作搭建平台,共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5篇

关键词:基层税务单位;税收管理;责任追究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01-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税源的隐蔽性和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纳税人的经营经营形式和交易方式多样化,税源零星分散、隐蔽性强,税收控管难度加大,税收流失比较严重。因此,有效加强税收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本文就基层税务单位如何有效加强税收管理进行探讨。

二、开展政策培训宣传

基层税务单位应该定期组织举办辖区内企业财务人员和企业税收管理员参加的政策学习培训班,学习宣传国家税收征管法规政策,解答税收管理中遇到的政策或征管难题,更新参训人员政策知识,提高非居民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税法遵从度,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同时,完善税收管理机制。注重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税收管理重要意义的宣传,增强其管理意识,促其履行非居民税源管理义务,明确管理责任;严格落实源泉扣缴制度,扩大对纳税人的税法宣传,使纳税人主动履行非居民税收扣缴义务;加强与商务局、工商局、规划局等部门协作,畅通外部信息采集渠道,拓展非居民信息获取范围,掌握非居民税源底数,堵塞税收管理漏洞,提升非居民企业的税收监管水平。同时,从制度入手,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制度,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产购销、纳税申报以及发票的领用存情况,特别是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大户以及纳税异常户的税收征管,时时掌握纳税动态,搞好税源分析和纳税评估。树立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在阳光服务、延时服务上打造纳税服务亮点,公开税收管理员的手机号码,将工作时间延伸到8小时以外,为纳税人和当地政府提供便捷服务,进一步提高办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税收管理员日志管理

一是制定《税收管理员日志规范》。规定了应该记录的内容,包括税务登记管理、资格认定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管理、走访纳税人、月度小结等12个大项、23个小项。规定了记录的原则、方式、方法,记录时坚持实事求是、简便实用、随时记录和不重复记录的原则,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记录,做到字迹工整,记录清晰,页面清洁,规范有序。

二是强化监督考核。将工作日志管理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实行等级加扣分制,被评为“好”等次的每人次加1分,“一般”等次的不奖不扣,“差”等次的每人次扣1.5分。

三是定期开展展评。按照“分局一月一小评,县局一季一大评”的形式,定期开展日志展评,搭建观摩交流平台,促进相互学习。

四、全面加强个体税收管理

我们以某基层税务单位为例,该单位全面加强个体税收管理,2011年1至10月共组织入库个体税收421万元,同比增收50万元,增幅达13.5%,主要做法如下:一是指派专人,分头到户,督促商贸企业将库存商品明细帐、销售明细帐、费用明细帐、银行存款明细帐、现金日记帐设置齐全,以便核查。要求各分局加强日常巡查,对纳税人在停业期间每月至少应巡查一次,对非正常户、注销户要连续三个月到实地进行核查,对不达起征点户每季巡查一次。二是加强户籍管理。定期与工商、地税等部门比对登记信息,开展个体户户籍清理,1-10月份新办理个体税务登记234户,同比增加116户。三是建立协税护税机制,强化定额管理。通过财政、医保、烟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每季度后取得家电下乡、医保刷卡、卷烟批发等信息。同时,做到定额前注重数据采集,定额后比对,以及定前公示、定后公开等工作,实行阳光定税。1-10月近100户个体定额户进行调整,月均增加税款0.5万元。四是加强“以票管税”。加强普通发票核销,将发票管理与纳税申报、窗口代开发票、定额信息结合,通过系统与各月申报数据比对,监控发票超定额,在发票核销时进行补税处理;未达起征点户达到起征点后,及时调整定额。五是加强“窗口”代开发票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加强征前审核,规范资料管理,严格执行先税后票制度,对未完税的一律不得开票。1-10月份代开发票入库增值税94万元,同比增收44万元。

五、以责任追究为保障,严格考核,切实做到“颗粒归仓”

为确保税收征收一体化管理落实到位,基层税务单位应该经济争取地方党政支持,政府将各相关部门税收征管的协税护税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考核,对有协税护税任务的单位制定了单项考核奖励办法。财政部门拿出专项奖励资金,对完成协税护税任务的单位,按入库税款数额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提高部门积极性。同时,规定建设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单位以及财政、地税、建设、国土、房产、交通、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及经办人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进行把关。凡因单位或部门把关不严造成税收流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限期追缴流失税款,追缴不回的,财政从其单位经费中划交;对发现有较大偷税嫌疑又不及时通报国税部门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因国税部门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职造成税收流失的,除责令相关人员限期追缴流失税款外,同时追究其责任。政府应该每年组织召开1次联席会议,总结、分析、研究强化征管措施,优化信息共享方式和协作配合办法。税费征管督查办公室将不定期对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情况进行督查。通过强化措施,严格考核,有效堵塞了税收征管漏洞,切实做到了“颗粒归仓”。

参考文献:

[1]何顺梅.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工会财会,2011,2:123-126

[2]何旭.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及路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122-124

[3]王金城.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税务,2011,1:130-134

第6篇

一、基层税收档案的重要性

基层税收档案对于政府部门、税务部门和纳税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供应原始税收数据和分析资料,为政府宏观决策、各部门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区域、行业经济税收发展趋势提供精准服务。

2.对税务部门而言,可以为各税种、各行业的税源分析和税源监控提供详细完整的历史数据,为税务检查和税务执法工作提供准确、可信的信息资料、依据和凭证,为行政复议、诉讼和税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为纳税评估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科学、原始数据和资料;

3.为纳税人提供准确、详实、全面的历史纳税资料和相关凭证资料,便于纳税人在办理其他业务时查询。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税务人员对档案工作认识片面。一方面,随着“营改增”等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国税部门工作量激增,人员力量则相对增长缓慢,人均工作任务繁重,存在一定的“重业务、轻档案”思想。一个县级国税部门一般下设6-7个税务分局,人员大多在6-15名左右,而每个分局管辖的纳税户少则二、三百户,多则上千户。

另一方面,基层税务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重点在于对文书、会计、声像、实物档案的规范管理,而对业务档案,特别是对税收征管资料、稽查案卷等涉税资料管理却相对不足。税收征管档案在实行“一户一档”的管理方式后,大多只是将纳税人在一年中形成的包括申报、征收、检查、评估、发票领用存等全部资料作为一个整体单独保存, 档案资料散落在各个部门科室,并没有纳入综合档案室的统一管理,对税收档案信息的价值都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2.基层税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基层国税部门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现象,加之税收工作任务等工作繁杂,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有的是一些临近退休的老同志。由于基层税务档案管理内容、环节众多,不但需要掌握基本的档案管理要求,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税收征管知识,而档案员因接触档案时间短、接触面窄,没有时间专门学习档案管理知识,专业素质很难得到保障和提升,只能固守成规保证档案工作的基本运行,很难跟上档案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甚至有的无法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后续管理、查找、利用就费时费力十分困难。

3.基层税务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围绕税收主业务工作,国税部门配有税收业务处理类、监控分析类、行政办公类几十个办公系统,信息化程度不断升高,流转的电子数据也与之俱增。加之无纸化办公和各类便民政策的深入推行,部分类别档案开始出现电子档案多于纸质档案的现象。

与此相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一方面,国税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税收,政策、资源自然倾向税收征管工作。因此在制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时,档案管理所占比重往往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国税部门为垂直系统,大部分信息化系统都是顶层设计、统一运行,具有便于数据交换、统计分析、后台维护等优点。基层国税部门无法单独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只能简单配备档案管理软件,缺乏综合管理平台,档案资料检索、信息共享、利用服务效率较低。手工管理档案已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迫切需要铺开。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建议

1.提高基层国税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档案是国税工作开展的重要记录,是各类资料的集合,应当伴随着税收业务信息化建设而发展,着力打造信息化、规范化、综合化的管理平台。一是加快软硬件建设,依据实际情况和档案工作需求,优化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财力物力的投入来完成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系统的全面优化管理。二是健全电子档案管理机制。不仅要完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归档制度,还要进一步明确统一电子数据信息格式,如基本信息类型、文件格式、数据归类标准等要求,便于挂接与后续管理使用。三是完善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机制。电子档案是各类数据的归集,具有很高的价值性,必须做好身份验证与安全防护工作,推进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工作,确保数据长期保存。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因硬件损坏、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2.培养提升税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包含政治理论、档案专业知识、税收专业知识、保密常识、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等多方面。一是要选取综合素质突出、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档案管理员,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岗位专属性。二是积极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当地档案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水平,将档案管理人员培养成熟悉税收业务、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增强档案管理与利用服务水平。

第7篇

早在2003年,总理就对加强税务系统基层建设作出过重要批示,明确指出:“加强税务系统基层建设,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基层税务部门肩负着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管理的三大职能,处于各种矛盾的交叉点,是税收征管的前沿阵地,是税务部门的形象和窗口,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税收任务的完成,关系到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要把基层税务部门建成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必须加强和谐税收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基层税务部门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

建设和谐税收文化,是顺应时展潮流,提升基层税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税务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谐税收文化,就是要着力构建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为核心的文化。

首先,要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弘扬团队精神。基层团队文化建设是增强基层工作凝聚力和推动基层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要加强基层团队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税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以充分调动基层税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潜在的智慧有效的开发出来,形成上下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在税收征管、税务稽查、纳税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促进税收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强基层制度建设,提升税收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以提高基层税务部门工作效率、促进规范管理。要以和谐税收文化为导向,以“简便易行、规范统一、切合实际、注重实效”为原则,建立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量化、细化每个岗位目标任务,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程序规范、标准科学、责任明晰、监督到位,规范税收执法、税收征管、干部选拔任用、文明服务和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促进基层部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良好征纳关系。在税收征管活动中,要引导基层税务干部职工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以利于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和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社会风尚,维护良好的征纳关系,协调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促进税收工作的和谐发展。

加强基层税务部门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构建和谐税收文化为着力点,促进基层税务部门在发展中不断拓宽新思路,在改革中不断实现新突破,在探索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第8篇

一、现阶段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教育培训意识不够

有些税务基层管理人员对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税务教育培训工作流于表面,许多基层单位没有教育长期规划,对于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也有所欠缺,即使有些单位组织教育培训,但培训工作没有系统的计划,只是跟风似的进行表面建设,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开展税务教育培训工作对现实税务整体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专业培训结构不合理

税务工作涉及许多专业,包括税收、法律、审计和计算机等专业。但是目前来看,税务基层工作普遍缺乏综合性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税务人力资源体系出现老龄化等问题,这些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先进的专业知识,出现工作懈怠等问题。

(三)培训内容过于传统

现阶段,税务教育培训内容过于传统,不能满足经济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不能适应时代快速更新的节奏。守旧的培训内容不能切合实际的满足目前税务工作的要求,使税务工作的发展停滞不前。

(四)培训方式刻板、守旧

目前,税务教育培训方式教育刻板、守旧,税务培训教师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培训教师在课堂讲述税务相关内容,学员在课堂死记硬背。由于基层工作人员的理解能力和水平不同,这样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每个参与培训人员的具体需求。

(五)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的税务教育培训缺乏教学目标考核环节,不是真正意义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将内容讲述给税务工作人员,并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工作人员接受培训后并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内容,税务部门也不知道税务人员的学习效果如何。

(六)教育资源分配不充足

税务教育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税务培训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较大的制约,很难满足所有需要培训的工作人员。很多基层单位由于经费不足,很难为税务工作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为税务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阻碍。

二、税务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一)树立正确的税务培训意识

要想顺利开展税务教育培训工作,就需要使税务管理人员意识到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加大工作内部的竞争,要想拥有竞争力就需要通过学习来完成,逐步形成通过学习提高工作效率的良性循环。

(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也应该呈现新的面貌,让教学内容和方式与时俱进,使其充满时代感,具备科学、切合实际的性能。也可以通过引进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情景式、模拟式、研讨式教学方法,使接受培训的人员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从根本上增强培训效果。

(三)完善教育体制和教学结构

完善税务教育培训体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考核环节,针对税务工作人员的学习内容开展阶段性考核,使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明确教育培训的根本目的,同时也促进税务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培训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四)加大投入教育培训资源

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税务教育培训资源的投入,提高税务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进而提高税务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税务教育培训工作改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适应时代快速更新的节奏,税务教育培训部门就要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培训的方法来切合实际的提升教育培训的适应性、科学性、灵活性和实效性。税务部门要将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培养税务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税务教育培训工作的工作效率,进而促进税务整体工作的开展。

第9篇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文件管理,提高综合税政管理工作质量。

(一)认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做好区局自行制定或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定的各类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严格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发程序。

(二)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认真开展新一轮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部署指导各地州市地税局开展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全面调查和了解区局机关及各地州市地税局近几年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情况。

(三)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备查备案工作,对各地州市地税局上报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审查,清理纠正不符合规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提高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四)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要求,研究制定我区地税系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

(五)认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关于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的要求,对现行有效的税务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规范审批程序,加大对取消审批事项的后续监管。

(六)认真做好《地方税收法规汇编》第21册、第22册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为各级地税干部学法、用法、执法提供权威、完整的税收政策法规信息。

二、依法审理案件,积极化解争议,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一)认真履行复议应诉职责,依法办理区局机关的税务行政复议、应诉及赔偿案件,畅通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的渠道,稳妥处理各类税务行政争议案件,有效化解征纳矛盾,努力实现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完善区局机关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调整和简化审理程序,发挥重大案件审理工作的政策把关和程序审核作用,促进税收执法的规范化。

(三)加强涉税反补贴调查案件的应对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新出台的《涉税反补贴调查应对工作规程》,做好双边涉税反补贴案件、多边涉税主诉、被诉案件的应对工作,培训、指导、协助基层地税机关开展相关涉税反补贴应对工作,提高办案能力。

(四)认真做好各类税务案件的统计分析工作,研究各类案件产生的原因及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基层做好税收执法风险防范工作。

(五)加强对基层办理各类案件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规范各类案件的办理程序,对案件多发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专家讲授、经验交流、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提高基层税务人员办理各类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普法宣传,进一步提升税收法治水平。

(一)积极配合区局政治部,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地税局税政法规部门负责人、业务人员的税收法制业务培训,增进交流和沟通,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制业务水平。

(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全国税务系统依法行政考核评价工作的要求,加强对区局开展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调查研究,探索依法行政考核与综合考核的衔接和统一,逐步推进依法行政考核及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三)落实“六五”普法及依法行政工作规划,认真做好区局机关的法制讲座、普法学习和法制宣传活动。

四、加强政策调研,促进成果运用,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对税收科研工作的安排,组织科研力量积极承接税收科研课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按时向总局提交科研成果及研究报告。

(二)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税收科研评审及论证工作,加强税收政策前瞻性研究和实施效果分析,充分调动税务干部开展税收政策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对各类研究成果积极报送国家税务总局、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政策研究部门,提高科研成果的应用率。

第10篇

【关键词】基层税收 法制化管理 积极推动建设

税收管理法是我国税务机关制定的关于纳税人纳税义务的管理法则,是税收规范的管理条例,而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既是义务同时也是税收管理的精髓。作为基层的税务部门,需要坚持和遵守各种法规和方针,重点放在税务局内部的整改,同时依据内部严格的管理条例来促进外部纳税人的各种纳税行为,将这种规范化和法制化的建设彻底在基层税务中实施。

1.完善基层税务内部体系,整治法制环境

(1)建立税收宣传平台,传扬税收法制。依据税收法的管理条例,税务部分必须以加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和建立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为主要思想;在宣传对象方面也不仅仅对纳税义务人展开,需要将宣传理念深入到社会各行业甚至是每位公民,让税法人人知晓;采取的宣传方式也应该大力表彰先进单位和纳税人,重点曝光违规行为和负面教材,增强其震撼力;同时鼓励纳税人进行自行申报和自我评估,在申报纳税的同时还要更注重纳税人应享有的各种权利;以上这些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社会的各界媒体、书籍的发放和定期的培训来实现,并能够做到符合现实、贴近实际,将纳税义务与纳税服务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基层税务内部的各种职责。

(2)建立税收稽查体系,净化纳税文明建设。税务体系内的稽查部门作为查处纳税人纳税义务履行的完整性和违法性的武器,较其他部门相对独立,目的是防止稽查内部的互相影响,对增强稽查过程的查处力度有直接影响。稽查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纳税人数据的征集和分析,对波动幅度大,严重高于或者低于行业水平的相关数据进行重点分析,并且开通多渠道公民举报,重视多方投诉,扩大信息的来源范围,提高稽查的准确性。对在此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涉案案例,将择优调配人员,深入核实和查处,做到不遗漏任何一个问题。对于涉及案件,应注重在移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全面性,遵守移送程序,严格配合公安机关的进一步审查,净化纳税环境。

(3)构建全社会的纳税和谐,强化纳税文明建设。巩固纳税体系和纳税观念,促进多行业的协作,建立成全社会的纳税和谐景象,将税务部门独立监控的局面转变为各阶层的互相监管,创建和谐的纳税环境和纳税文明体系,成为强有力的法制环境。

2.建立健全各执法部门的责任制,形成良性的考核体系

在基层税务部门,体系内的各执法部门的责任需要精确制定,保持科学合理、定岗定位的设置各征管和执法岗位,并在各职责中互相调配。在制定过程中首先需要严格对各岗位职责进行认定,并将具体的工作进行量化,并形成考核机制,考核的内容需要全面到能够覆盖每一个环节和事件。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追究涉事的纳税人的同时,也应该考核对应的征管人员及分管领导,形成连带责任从而提升整体的责任心。

3.加强税收执法检查的力度

在税收执法检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完善执法检查的相关制度,在检查环节需要内外结合,对内检查时重点考核各征管区域的执法情况,包括各部门是否严格按照征管的责任职责进行展开工作,执法环节是否规范,执法过程是否合法等。并同时建立查处通报制,将职责履行率低的部门和岗位进行通报,对因此带来的经济问题予以追查。其次加强执法的监察力度,可将行政执法监察和纳税监督共同实施,在保证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开展执法责任,并在执法责任中有效贯彻和落实廉政建设,将具体的细则落实到相关岗位和具体责任人,做到两个制度并行。在比照各环节岗位时,针对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岗位进行重点细化职责和考核,完善在执法环节的细微细节,防止失职和的行为发生。最后,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包括纳税人、社会各界的反想,可以通过相关媒体和公示对基层税务的重要岗位、执法权限、执法程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大众和纳税人的监督。

4.建立健全涉税违法行为的保障部门

在涉税违法行为面前,税收的执法权的有效执行需要借助一定的政治手段,首先则需要加强税收法的建设,将税收与法律紧密结合,来为税收执法权利的有效实施做保障。将税收赋予法律的武器就需要税务部门在某些权限方面具有处置权,包括查封权、冻结权和没收权等。因此在税务体系内建立税收执法保障体系十分必要,对税务司法的审议和执行具有一定的权利,保证税收执法的震慑力和威望。另外,对税务管理员的学习需要定期展开,包括征管法和具体的实施细则,都需要执法人员熟练掌握,同时大力向纳税人和社会大众普及和宣传,让社会各界懂法,依法办事、依法纳税,对纳税人的合法权利落实到位。

5.加强征收、管理、查处各环节的职能分工

在整个依法纳税环节,对税收管理进行明确分工,实行征收、管理和查处分别制约和监督的局势。在征收环节,尽量减少纳税人的工作量,优化和推行崭新的申报模式,包括网络申报和申报等等,极大了优化了纳税人的申报途径;在税收管理方面专门设立了征管科、纳税科,为纳税人的日常问题提供帮助和管理;在查处环节,也实行了稽查独立的制度,主要负责外部的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查处,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起到约束作用,对内能够对其他执法部门的行为制度进行以查促管,对上报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不寻常数据进行评估,促进各环节的有效开展。

6.加强执法部门的梯队建设

新的税收体系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人员进行执法,以保证执法的有效性。因此,在基层开展执法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方面加强提升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指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增强执法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坚决杜绝腐败事件。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基层税务人员的执法能力,熟悉和掌握征管法的相关细节,在执法过程中能够严控标准,提高执法环节的力度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胡立升.税收法制化的实现方式[J].税务研究.2014(11)

第11篇

关键词: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基层国库;机遇与挑战

一、前言

经理国库长期以来一直是法律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在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其地位与作用日益明显。作为国库部门服务县域、城乡的触角,基层国库一直以来都是地方政府预算执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对保障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促进县域、城乡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基层国库工作也朝着电子化、信息化方面快速发展,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上线运行便是实现这一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基层,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的上线运行不仅给县(市)级基层国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伴随着基层国库职能萎缩、人员老化等一些原有问题日渐严峻,当前基层国库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国库工作,充分发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的优势,是当前基层国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各级国库管理部门和全体国库工作人员去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

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运行背景下基层国库面临的机遇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全称为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它是指财政部门、税务机关、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商业银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电子网络系统办理税收收入征缴、入库、退库、更正、免抵调、对账等业务,税款直接缴入国库,实现税款征缴信息共享的缴库模式。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以下简称横向联网系统)的上线运行既方便了纳税人缴纳税款,简化了业务操作,降低了缴税成本,又加快了税款入库速度,同时实现了税款征收信息在财政部门、税务机关、国库部门间的共享,给基层国库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纳税人申报缴税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基层国库的金融服务水平。横向联网系统支持网上在线、办税大厅、银行网点等多种税收收入申报纳税方式。支持7*24小时服务,纳税人足不出户就可网上在线办理税费的申报、交纳。在西部县域基层,很多税款征收对象生产经营场所往往地处远离县城的乡镇、甚至偏远的山村,他们每次办理税收的申报和缴纳都要往返县城一次或着多次,所耗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非常大。横向联网系统上线运行后,减少了上门申报、银行缴税的办税环节,避免了纳税人、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的纳税人到税务机关、银行等多个部门往返奔波的消耗,提高了缴税效率,最大限度地为纳税人提供了便利。客观上全面提升了财政、税务、国库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了人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二)税款入库速度加快,有利于降低资金在途风险。横向联网减少了税款入库环节,税费实时扣缴,可做到当日征收、当日入库。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税票传递方式,加快了税款入库速度。联网前,税款从纳税人申报到资金缴库正常情况下需三至五天,而联网后这一时间则缩短至半天。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还可逐步实现税款的即时入库,有利于降低资金在途风险。

(三)税收信息电子化传递,有利于提高国库部门的服务效率。横向联网系统将税款征收延伸到了银行窗口和企业桌面,降低了税务部门征收成本,减少了纳税人的缴税支出,节约了印制纸质缴款书的费用。同时,实现了申报信息、缴款信息在征收机关、银行和国库之间的电子化传递,解决了国库人员逐笔手工录入税收缴款书、征收机关手工逐笔核销的问题,减轻了国库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国库部门的服务效率,这对于人员逐渐老化的县域支行来说意义非凡――这意味着很多人力物力可以从税票录入、装订等繁重的国库日常工作中释放出来,调配到其他岗位,促进基层人行履职的开展。

(四)信息实现共享,有利于人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横向联网系统实现了财政、税务、国库、经收银行四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使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相互反馈,数据资源得到高度共享,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可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税收信息,为相关调研工作提供了及时、真实、有效的第一手信息,为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实效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运行背景下基层国库面临的挑战

(一)基层横联参与单位协调裁决机制缺失,弱化了横联组织协调能力。根据现行规定,政府、财政、税务、国库和商业银行要成立跨部门的横向联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各层级、点对点的联系机制。但是横向联网推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基本由同级入网单位共同组成,组长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织机构比较松散,缺乏强有力的长效工作机制,沟通联系较少,督导工作力度偏弱,工作中遇到一些难题不能及时决策。行政裁决机制缺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横向联网系统的工作效率。从实际情况来看,同级多部门之间的协调范围和效能非常有限,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分析决策等工作机制,统一管理统筹各部门的职责与能力,为牵头单位提供便利的工作平台。

(二)基层国库人员综合素质与国库业务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国库人员优秀的综合素质,是做好基层国库工作的必要条件和扎实基础。但目前基层国库普遍存在着人员数量偏少、受教育程度偏低、年龄结构偏大的情况。并且多数国库人员整日忙于日常核算业务工作,参加脱产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极少,综合素质长期以来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导致在国库业务量成倍增长、国库直接支付蓬勃发展和横向联网系统上线运行的趋势下,国库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渐难以适应业务形势发展的要求,直接制约了国库管理工作的开展,削弱了国库监管职能的实践能力,降低了国库核算的工作质量。

(三)系统部分功能不完善增加了基层国库的履职风险。横向联网上线后,税票信息通过电子文件从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导入到国库数据集中处理系统(TBS),实现报解、入库。税票处理模式一改以往纸质税票的处理方法,使得对系统功能的依赖度非常高,所有的票税处理均需通过系统来完成,因此系统部分功能不完善给实际工作带来的问题逐渐凸显。比如税票信息从TIPS导入TBS后,在TBS中无法显示征收国库、级次等税票详细信息,当税票信息有误时国库人员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作出处理,只能被动地等待税务部门发现问题后进行更正。同时,国库人员在TIPS中所打印的入库流水凭证只能按征收机关打印,无区分国库和分级次打,与TBS传统税票分库分级次打印不再相同,造成传票装订时统计的金额与其所附附件的金额难以核对,客观上增加了基层国库的履职风险。

(四)城乡自然灾害容易多发增加了基层国库的系统运行风险。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正常运行对电力供应和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在西部县域城乡,电力供应和网络传输情况与城市相比,更容易遭受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长时间的电力供应瘫痪或网络传输不畅通等问题。同时,不同于省会人行、地市人行设置有科技处、科技科等处室专门负责维护计算机及各种行内系统,基层人行通常只配备一名专职或者兼职的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全行的计算机系统,随着财税库银、ACS等多个系统的上线,系统维护人员不足的问题将更加凸显,客观上增加了基层国库的系统运行风险。

(五)事后监督工作难度加大,监督方式更显露后。横向联网系统上线运行后,国库业务一改以往的纸质载体,转为电子信息批量入库,事后监督人员无法再审核传统的纸质税票,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凭证,很难再发现税票的串户、串科目、串级次等差错,对违规业务也无法及时退回和纠正。并且国库业务的会计处理均在计算机后台按程序指令生成,将无法看到传统的事后监督的大部分内容,这无疑弱化了国库事后监督工作的可操作性,增加了事后监督部门的工作难度。同时,横向联网系统运行后,由于国库事后监督系统尚未开发,国库业务的事后监督仍然只限于通过手工翻阅凭证、查对帐簿等人工方式进行监督,监督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常规的手工监督已经明显落后,已远远不能适应横向联网系统运行的需要,其监督的时效性难以保持,加大了国库预算收入的风险。

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运行背景下改进基层国库业务的建议

(一)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横向联网的运用普及。国库业务作为金融服务的一项衍生,基层人行应将国库部门横向联网的推广宣传与其他部门的金融宣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整合宣传资源,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除在商业银行网点开展常规宣传外,还应深入民间,深入农村集贸市场,采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如传单、横幅、年画等,加大对财税库银联网的意义、流程、安全等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横向联网知识的普及率。同时,为最大限度的方便乡村纳税人,还应积极依托基层金融机构提高“三方协议”签约量,尽可能实现乡镇纳税人网上实时扣款业务的普及,让基层的广大纳税人也能享受到横向联网的高效和便捷。

(二)强化组织机构协调,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横向联网系统涉及多个部门,业务协作性强,需要多方加强沟通协作才能完成。基层国库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同级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按照职责划分,互通有无、协调情况、密切配合。各部门可探索建立联网联络员制度,建立财、税、库、银联系通讯录,做到出现问题随时沟通解决,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确保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顺利开展,比如国库在收到商业银行代扣的税款后,应按日及时上传入库流水帐,方便税务机关对帐。同时,国库部门每日业务结束后应及时打印缴税数据同银行税票电子信息一并传送至国税机关,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国库人员综合素质。建议上级国库部门根据基层国库业务现状、发展趋势和人员结构,首先保证基层国库工作人员的数量,合理配置国库人员,优化国库人员结构。其次,对内加强国库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开发学习平台让国库人员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理论知识,掌握不断变化的新技能,要实现由传统的操作型向信息化型国库人才的转变。对外,应加强与财政、税务、商业银行等部门的沟通合作,不定期举办国库业务培训,以加强横向联网参与工作人员对国库相关业务知识和各项政策的认知程度。最后,面对越来越多的系统上线运行,基层人行中系统维护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应予以及时解决。

(四)积极完善软件功能,强化横向联网系统的风险防范。基层国库部门应积极结合业务操作实际,提出完善软件功能的建议,及时向上级国库部门进行反馈。如建议在TIPS打印入库流水凭证中增加分国库和分级次打印的功能。完善横向联网系统中报表接收功能,增加代征收入模块,确保代征财政管理体制下国库与财政、税务部门之间财务核对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各横向联网参与部门要与横向联网系统的软件、硬件服务提供商加强沟通合作,做到软件、硬件遇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能找到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解决故障。同时,基层国库人员还要严格规范业务操作,有效防范横向联网的操作风险。

(五)改进事后监督业务管理手段,开发与横向联网系统匹配的事后监督系统。一是要改进事后监督业务管理手段,建议在横向联网系统中增加国库电子信息审核功能,实现对TIPS导入的电子信息要素的审核,并能对检测出的不合规业务进行相应处理。二是要充分整合现有的系统及网络资源,首先实现TIPS和TBS的信息资源共享,最终要开发出与TIPS和TBS相匹配的国库事后监督系统,通过科学完备的技术手段实施系统安全监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库司,《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业务手册》[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9)。

2.王佳,“靖江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实践与建议”[J],《中国财政》,2008(9)。

第12篇

    但是由于基层税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工作人员,加之基层税务人员观念存在偏移,在学习并对管理软件进行应用的层面上参与度不高。则首先软件开发的投资不足,没有获得数据、资料来源的有效工具的基础之上,再加之使用、操作软件的技术人员的匮乏,导致基层税务机构对企业整体纳税情况的评估和对税源变化的因素分析缺乏依据,从而导致无法对纳税人的税务活动做出准确的评估,继而最终影响税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使得形成委托-关系的链条断裂,存在有微观不经济的现象。这种负面效应首先出现的是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信息的重复搜集以及信息的沟通不畅,进而导致征税能力的差异日趋明显,以至于信息可能促成了信息优势者设租行为的产生。而在当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信息交流日趋频繁的前提下,在纳税人的生产行为日趋多样化的前提下,税务系统缺乏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不仅不利于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拓展,对于税务工作长远稳定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二、税务系统内外的信息割裂——信息不对称角度的解读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对微观不经济现象的一个有效地论证,主要论证了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双方或多方对于与活动相关的信息的获得成本、持有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区别,导致交易结果在博弈的前提下没有实现最优。而具体到税务信息化建设这一命题,其重点在于税务系统内部和税务系统外部两种信息不对称。

    1.税务系统内部的信息不对称

    税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管理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中人为割裂了税务管理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近些年来,软件开发管理混乱,部分省市税务局自主开发了一些税收征收管理软件,这些软件数据结构、业务流程、软件运行平台均不一致,给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集成带来困难。这种情况既造成设备和资源浪费,增加系统维护的难度和加大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同时也很难适应税收业务的发展需要,无法对涉税数据进行统一的挖掘分析和充分利用。2.税务系统外部的信息不对称长期以来,由于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的欠缺,使得税务机关内部仅了解其所管辖的纳税人信息,而不能实现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即使在同一地区,国、地税机关也缺少有效的信息协调、沟通机制。此外,在政府机关普遍推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税务、财政、国库、审计、工商、劳动、公安等政府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和监督机构,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日渐高涨。但由于部门间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部门间“信息孤岛”现象一直客观存在,并日益成为制约政府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增加了税务机关甄别纳税人涉税信息的难度,形成了信息割据格局,使得行业之间的信息互不融通。继而出现了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三、我国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分析

    1.税务信息化观念之革新

    对原有的旧式的税务信息化观念予以革新,产生新的税务观念之内容,是税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观念的革新表现在对税务信息化认识的层面之上,其核心乃是通过对计算机的有效应用使税务业务流程能够有所更新。其中,为方便上层的管理者能够直观明确的获取基层的信息数据,有必要对管理层级进行扁平化的组织,同时尽量尝试新的征管模式,以真正实现税务信息化对税收工作的质的推动作用。上述对策足以为整个税务信息化持久、良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税务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不利的局面势必影响委托-关系而对税务信息化的建设带来负面的效果,因此,怎样既合理又有效的提升税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将成为解决当前困境的最直接的方法。信息化是方法,人的合理使用才是重中之重。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在税务人员的考录上着手,这就需要大力大范围的招录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人才,同时紧抓技术培训,从而使得税务人员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更有效的为税收信息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强化对现有税务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知识技术的培训,更新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结构,辅以相应的考核,保证现有税务工作人员与信息化相适应,推动税务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和高效运转。这一对策将有利于解决委托-关系之下面临的人才缺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