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22:4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混凝土施工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动力夯实数值分析
本文研究层状砂土基桩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首先需要分析层状砂土的地质条件,为进行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动力夯实数值分析提供模型基础,层状砂土的组成主要为粘土、砾砂、淤泥质土夹层、圆砾和卵石组成。其物理力学指标包括:天然含水量ω=38.9%,塑性指数Ip=15,塑限Wp=22%,渗透系数Kw=1.31×10-3cm/s,稳定水位在面下8.5m左右,基础埋置深度为10.50m。本文分析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模型采用柔性边界刚性墙,模型相似比尺为1∶200,原型的土层厚18.0m,由于层状砂土的圆形颗粒球体在一定的粒径范围之内能反应砂土中构建地基混凝土结构模型的各个力学性质,给出砂土颗粒细观模型下的颗粒流离散元计算模型及孔隙率测量圆的布设位置。,进而给出砂土颗粒细观参数。在工程实践中,建筑物高层部分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得到层状砂土的基桩基础埋置深度为13.50m,层状砂土地基中往往含有软弱夹层,浅层土产生的竖向变形量占层状地基总沉降量的比重较大,而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只是在有限经验情形下得到的,因此严重制约了施工和建筑安全。对此,需要进行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动力夯实数值分析,据地基土体孔隙率n的变化来衡量动力夯实效果,得到单位面积测量圆中第1个夯实的位置为p0(x0,y0),第2个基桩夯实点的位置为p1(x0,y0),采用基底应力附件固结法计算孔隙率方法与土力学中孔隙率,由上得到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动力夯实数值分析,以此为指导进行地基夯实处理,提高基底应力的固结性能,由此得到了层状砂土地基颗粒离散元计算和夯实模型示意图。随着施工前层状砂土的有效附加应力在地基内同时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叠加,引起较大的地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场地外加荷载差异明显,需要采用本文提出的基底应力附加固结法加快软弱地基的排水固结。
2基底应力附加固结法层状
砂土桩基混凝土施工试验与分析在上述进行层状砂体地质与最大荷载作用点产生沉降应力分析和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动力夯实数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的模型结构,进行采用基底应力附加固结法的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施工试验与结果分析。试验中,以本地的大型土建公司龙湖地产的施工场地进行实地施工测试,场地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施工实现和性能测试,在完成吹砂填淤处理后对试验3区、4区、5区施工排水板。采用本文设计的基底应力附加固结法得到作用在砂土桩基混凝土施工基底沉降的不同时刻模型的接触应力场分布图。在0.5s时刻,土体上部各处的接触应力较下部稍大,砂土颗粒逐渐趋于密实,土体内部的接触应力逐渐增大。为定量分析本文构建的施工技术的性能,得到基底应力监测结果,层状砂土桩基沉降深度位移曲线,分析可见,采用本文设计的施工方案,能使得基底应力消散时间约为5~7d,能有效满足基底的排水固结处理时间,从而使得各层土的水平位移基本维持在50mm以内,避免的水平位移和基桩沉降。承压能力测试显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160kPa,满足设计要求的120kPa。layeredsoil综上试验分析,通过施工现场测试证明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能,该施工方法能准确计算和描述大型基础层状地基土的静力变形,避免基础内钢筋应力呈现交变状态,得到的施工方案有效避免了基底最大荷载作用点产生沉降,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3结论
本文设计一种采用基底应力附加固结法的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动力夯实数值分析,以此为指导进行地基夯实处理,提高基底应力的固结性能,通过对层状砂土基桩混凝土最大荷载作用点产生沉降应力分析,得到层状砂土基桩混凝土最大荷载作用点的应力响应结果,设计出基地应力固结法的砂土基桩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试验方案。结果表明,本施工技术能使得基底应力消散时间约为5~7d,能有效满足基底的排水固结处理时间,从而使得各层土的水平位移基本维持在50mm以内,避免的水平位移和基桩沉降。承压能力测试显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160kPa,满足设计要求的120kPa,提高承压能力,有效避免了基底最大荷载作用点产生沉降,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作者:肖湘单位:南宁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南宁华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1混凝土的摊铺
对于进场的混凝土质量应该进行有效检查,拒绝存在质量问题的混凝土进场,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处理或调整。专人对卸混凝土的车进行指挥,确保准确卸料,卸料过程中需要选择工具和适当距离,以骨料不离析作为卸料原则。混凝土入模时应该保持调平层的完整,必要时采用模板设通道,在摊铺过程中应该沿总线推进。人工布料需要采用铁锹反扣,落差需要控制在5~20mm之间,拌合物料的松摊系数严格控制在1.10~1.25之间。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预留摊铺高度1cm左右,摊铺施工过程中,因为天气原因后其他原因引发的停工,需要盖湿麻布在混凝土表明,恢复施工后继续摊铺。
2磨平、拉槽刷毛抹
平时应该避免操作人员站在未初凝的版面上,遇到天气影响,应该及时用塑料布或苫布进行遮盖,不能加干水泥不能够洒水拉槽刷毛。拉槽刷毛的工作应该在抹平后的版面上进行操作,采用钢丝刷、塑料刷等沿着横坡方向进行抹平拉槽,切忌纵向拉槽,最终显出深0.1+0.3cm的纹理,为行车提供摩擦力,确保行车安全。
3混凝土路面养生
为了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安全与质量,应该避免混凝土路面的获得足够强度前收缩,因此可采用掩盖养生法和水浸法两种方法进行养生。掩盖养生法是采用麻袋、谷糠或草席等覆盖与混凝土路面上,每天洒水2~3次,待混凝土路面获得充分的强度后停止养生,通常为14~21天;水浸法是采用粘土等围城土堰,在堰内灌水后将路面淹没,根据季节变化确定养生时间,该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4接缝施工至接缝施工中
胀缝必须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隙宽度保持一致,缝隙上部浇灌填缝料,采用支架固定的方式安装传力杆,传力杆长度一般穿过端头挡板,固定后的传力杆平行于路面中心线,误差不得大于5mm,浇筑前应该检查传力杆位置,从铺筑下层混凝土拌合物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然后建筑上层混凝土拌合物。振捣密实后抽出端头挡板。采用切缝法进行缩缝的施工,在混凝土养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按照缩缝位置进行切割,采用“温度小时乘积”的原则控制切缝,合理控制切割温度与时间,从而提升切割质量。为了确保混凝土路面的填缝,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后清除缝内的小石和砂土,吹净尘土和杂质水分,在初步硬结后进行填缝,填缝料不许充实、紧密,一般按照夏凸冬凹的原则进行填料。
二结语
其中级配离析主要是指混合料受到外部作用力使得粗细集料产生分离状况,这种分离状况有三类:横向离析、纵向离析以及竖向离析;由于混合料中骨料的粒径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运动状态也不一样,一旦混合料受到外力干扰后,粒径较大的骨料运动会超过粒径较小的骨料,这时就会使粗细集料分离,从而产生离析。而温度离析主要是指沥青混凝土从运输到摊铺时,原本温度适宜的沥青混合料在受到充分搅拌后,通过了一段的时间后其温度所产生的巨大变差。
1.1纵向离析的产生纵向离析一般产生于摊铺层上,主要是沿着摊铺机施工的方向形成的条形离析带,出现在左右螺旋的中缝处以及螺旋的过渡支撑处和两台机械一同施工的接缝处。纵向离析状况产生通常是与摊铺机本身的工作性能相关联的,摊铺机的螺旋分料器的结构使得离析现象出现。因为混合料倒入摊铺机后,大都是在送料槽的中间往两边输送的,螺旋送料槽的中间部位安有一个驱动链轮箱,并且在两端还有一些加长支撑设施,这些支撑设施在发挥效用的同时,也使螺旋不能够连续的工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混合料流动的阻力,这时也就创造了材料粗细分离的条件,最终形成了很多的离析带。
1.2横向离析的产生横向离析是出现在摊铺机工作状态下一种垂直于摊铺机行进方向的条形离析带,这种离析现象和摊铺机本身不存在太大的关联,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摊铺操作不当造成的。在向拌合站贮料仓存料过程中,当料堆呈现为锥形时,就形成了发生在贮料仓的第一次离析现象;拌合站的卸料器在向其他车辆卸料时,当料堆再次呈现为锥形时,就形成了发生在料车车辆的第二次离析现象;料车车辆运输到摊铺机卸料时,当料堆还是呈现为锥形时,就形成了发生在摊铺机的第三次离析现象;摊铺机收起料斗时,粒径最大的残留在最后的材料一遭输送于螺旋分料器里,此时就形成了发生在螺旋粉料器中的第四次离析现象。材料经过了多次的离析状况,在摊铺施工完毕后,就会发现路面出现了很多条横向的离析带。
1.3竖向离析的产生竖向离析通常指的是出现在摊铺断面上的,下部粗集料过多而上部过少所形成的离析现象。这种离析的原因是由于螺旋料槽上面的粒径较大的材料随着开口的位置往下滑落,在遇到螺旋前的挡板离地的空隙过大或是料槽中的材料不足的状况下,和螺旋外部料槽的卸荷口处,因为粒径较大的材料随着螺旋前挡板的空隙和卸荷口处往下滑落,最终是粒径较大的材料摊铺于路面底层。
1.4温度离析的产生车辆的运输和卸料的过程是导致沥青混合料离析的根本要素。当在贮料仓向车辆装入材料时,因为车厢四周的温度并不是很高,这时就会让接触到车厢的混合料热量快速消失,顶部一般都会有保护温度的措施,不过热量快速消失也是比混合料内部快很多的,因此在车辆到达目基地时,靠近车厢周围的混合料温度就会比车厢中部的混合料温度低很多,使得混合料的温度差异过大。在进行卸料时,车厢中部位置温度较高的混合料是先落入摊铺机料斗中的,那些位于车厢周围温度较低的混合料是最后落入料斗的两边和上层;温度较高的混合料最先摊铺到了下承层上,则温度低的混合料最后摊铺,如此就使沥青混合料温度不均匀性能更加差,温度所造成的离析现象也就越发严重,而且,施工时每一车的混合料都会形成这样的离析情况。
2沥青混凝土离析的危害
沥青混凝土造成离析现象后,在机械过往通行时,粗集料非常容易被压坏,碎掉的破碎面并没有包裹到沥青,油料较少,使得集料碾压成形之后过于松散,如此也就破坏了沥青层的结构,使混凝土的强度过低、路面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大大降低了道路原本使用的年限。粗集料集中,密实程度不均匀,个别位置空隙较多,如此很容易使路面出现积水现象,降低了路面的品质。粗集料集中,使路面整体不够平整,严重影响路面外部美观程度。
3离析的控制
3.1纵向离析的控制选用性能较好、技术较为先进的摊铺机来确保刮板输料器和螺旋布料器能够稳定、连续地进行施工作业,混合料始终沿熨平板宽度方向均匀布料,使混合料的离析现象减少到最低。有效的调整料位器,一直让混合料不少于送料器2/3高度从中间整体向两边移动,使粗集料不能一直滑落,如此也就防治了粗细集料分离。调整料槽前后尺寸、增加料槽中混合料的搅拌体积和空间,在螺旋分料器二分之一处或两端改装反向叶片,使混合料在分料时充分二次拌和均匀,从而减少粗细集料的离析现象。宽幅作业时采取2台同类型同型号的摊铺机联合作业,摊铺机各参数一致,热接缝施工,减少搭接离析。
3.2横向离析控制混合料采用大吨位、车况较好的自卸卡车运输,减少粗集料集中次数。从拌和机贮料罐向运料车上卸料时,分三层放料,即每卸一斗混合料,汽车挪动一个位置。等一层放完后,再逐次进行第二、三层放料,从而减少粗集料的集中。从贮料仓卸料时,不要每次都将贮料仓里的料卸光,由于贮料仓在装料时总是形成同心圆形的离析,卸料过程中最后一部分料绝大多数为粗骨料。待到贮料仓内有一定量的粗骨料时,卸到自卸卡车内作废料处理。运输过程中,禁止在路况较差的路段行驶和急刹车。自卸卡车卸料时要快速卸下,使混合料整体下移,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即摊铺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摊铺速度有所富裕。
3.3竖向离析的控制采用混合料满埋螺旋设计的摊铺机施工,避免料槽因缺料在螺旋与前挡板之间产生的粒料滚落斜坡。
3.4温度离析的控制使用新的沥青料转运车,对摊铺前的混合料重新进行一次搅拌。同时,可避免自卸卡车对摊铺机的碰撞,消除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运输过程中,选择保温性能好的保温材料覆盖,减少热量损失。
4结束语
论文摘要:文中结合实践对建筑施工中如何使用高强混凝土做了论述。
开发新型优质高强混凝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减轻结构自重、简化施工工艺,降低施工成本,改变传统的低强度等,已成为建筑施工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1特点:
满足了高层建筑及特殊结构的受力和使用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可显著减少结构截面尺寸,增大了工程的使用面积与有效空间;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以及节约用水、钢材,工程成本低。高强混凝土是具有富配合比,低水灰比特点,而且高效减少剂,是配制高强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快,要求在施工中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各环节要紧扣,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混凝土拌合物特点是粘性大,骨料不易离析,泌水量少。
2适用范围。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构造物以及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等。
3工艺原理。
高强混凝土是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活性掺合料,选用优质材料、合理的配比和搅拌系统的计量精度、严格控制水灰比的用水量,外加剂量以及浇筑成型,养护等各个环节,达到高强的目的。
4原材料:
4.1水泥:应不低于525#的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必须符合GBJ175-85《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规定。水泥进场后,必须进行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4.2细骨料:中砂、细度模量2.65-3.0容量1420kg/m3左右。符合11区级配要求,其品质符合IGJ52-79《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规定含泥量不得超过2%。
4.3粗骨料:花岗岩碎石、石灰岩碎石,规格为0.5-2cm,最大不超过3.2cm,质地坚硬,外形接近正方形,针片颗粒状不超过5%,压碎指标9-12%,强度比与所配混凝土强度高20-50%,连续级配,含砂量不大于1%,各项技术指标符合JGJ53-79《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
4.4F矿粉增强剂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F矿粉增强剂质量不得低于6%;可溶性硅、铝含量分别不低于8-10%与6-8%;细度控制0.08方孔筛的筛余量为1-3%。F矿粉技术特点:用内渗10%地矿粉的高强混凝土强度与对比纯水泥强度基本相同,但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省水泥40-50kg左右。改善了工艺性能,保水性好,一小时内无泌水现象。坍落度增大,满足泵送混凝土施工要求。价格低,仅为水泥价的1/2-2/3。高效减水剂:质量应符合GB8076-87《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的规定。
4.5高效减水剂:质量应符合GB8076-87《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的规定。
4.6水:自来水。
5配合比。
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混的强度,耐久性要求以及施工工艺要求的和易性,可泵性,凝结时间、控制坍落度损失等。通过试配确定,并应通过现坍试验合格后,才能正式使用。
5.1试配强度。高强混凝土配制强度,根据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和《高强混凝土结构施工规程建议》(初稿)的规定,并考虑现场实施条件的差异和变化确定配合比,试配强度定为所需强度等级乘系数1.15。mfcu≥mfcuk+1.64580;其中mfcu-混凝土试配强度;mfcuk-混凝土强度等级;1.645-为保证率95%系数。80-根据情况取5N/mm2。
5.2高强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28-0.32范围内,不大于0.32,并随强度等级提高而降低,对C6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水灰比应不大于0.28,拌料的和易性宜通过外加高效减水剂和外加混合料进行调整,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为改善工作度,如用NF高效减水剂时,用量以不超过水泥量的1.5-2%。
5.3水泥用量宜用450-500kg/m3,对60Mpa及其以上的混凝土也不宜超过550kg/m3应通过外加矿物掺合料来控制和降低水泥量,尤其是外加硅粉可以较大幅度地减少水泥用量。高强混凝土必须采用优质水泥,其标号以525#以上。
5.4砂率一般控制在26-32%,泵送时砂率应在32-36%范围内。
5.5掺F矿粉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宜采用绝对体积法或假定容重法,先计算出不掺F矿粉的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再用F矿粉置换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的10%左右代替水泥。
5.6入模坍落度范围根据运输时间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确定。其大小应通过高效减水剂掺量调整,坍落度的损失,通过掺载体流化剂或NF高效减水剂控制坍落度损失。
6施工工艺
6.1高强混凝土拌制:投料顺序及搅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按重量计,要设置灵活,准确的磅砰,坚持车车过秤。定量允许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2%;粗细骨料±3%;水、掺合料,高效减水剂±1%;高强混凝土搅拌时,应准确控制用水量,应仔细测定砂石中的含水量并从用水量中扣除,配料时采用自动称量装置和砂子含水量自动检测仪器,自动调整搅拌用水。不得随意加水;高效减水剂可用粉剂,也可制成溶液加入,并在实际加水时扣除溶液用水。搅拌时宜用滞水工艺最后一次加入减水剂;保证拌合均匀,制配高强混凝土要确保拌合均匀,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要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特别注意确保搅拌时间充分,不少于60秒。
6.2高强混凝土运输与浇筑:快速施工。由于高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施工完毕,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精心指挥有严密的施工组织,从搅拌、运输、浇筑几个工序之间要协调作业,各个环节要紧扣,保证一小时内完成;密实性对混凝土的强度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要采用高频震捣器,根据结构断面尺寸分层浇筑,分层震捣。浇筑混凝土卸料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米;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接处的施工宜先浇筑高强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低等级混凝土,也可以同时浇筑。此时应特别注意,不应使低等级混凝土扩散到高混凝土的结构部位中去。
6.3养护:为免高强混凝土因早期失水而降低强度及由于内外温差过大造成表面裂缝,因此要加强养护。高强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八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生。浇水次数应维持混凝土结构表面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日期不得少于14昼夜。冬施时间要延长拆模时间,采取保温措施,不得遭受冻害损失。
7机具:
强制式搅拌机;JS500混凝土搅拌机生产率23-27m3/h;混凝土输送泵:HBJ60拖式混凝土输送泵,输送能力排出压力5.1Mpa,水平距离620米,垂直距离115米,最大输送量58m3/h;高频震捣器:频率8000-21000次/分。
8劳动组织:
泵送混凝土要多工种联合作业。因此,要建立施工指挥体系,合理配备人员,统一协调有关泵送事宜。超级秘书网
9质量标准:
9.1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制度。针对具体的工程对象,事先必须有设计、生产和施工各方共同制定的书面文件,提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具体细则,规定各种表记载的内容,并明确专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施行。
9.2高强混凝土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对原材料性能,所配制手工劳动高强砼拌合物性能及砼硬功夫化性提出试验结果报告,等设计单位或甲方监理单位许可后,方可施工。
9.3高强混凝土质量检查及验收,可参照《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中的有关规定。检查内容,应包括浇筑过程的坍落度变化及凝结时间,当环境温度与标准养护相差较大时,应同时留取在现场环境下养护的对比试件。标准养护的留取试块宜比普通混凝土所要求的增加1-2倍,以测量早期及后期强度变化,测定抗压极限强度的试件可用边长为10cm立方体,对15cm边长立方体强度的换算系数由50Mpa到90Mpa取0.95到0.91逐步递减,中间取值可直线内插。
9.4对于大体积和大尺寸的高强混凝土工程或构件,应监测水化热造成的温升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裂措施。
9.5高强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参照《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有关规定。
10经济效益。
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高强混凝土,具有缩小构件继面的承重,增加强度,加快周转,缩短工期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论文摘要]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而言,仍存在很多问题。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控制要点。
一、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具有能充分利用材料的高强度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减轻结构自重,增大桥梁跨径,刚度大行车舒适等优点。桥梁施工控制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为了保证安全可靠的建好每座桥梁,施工控制将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每种体系的桥梁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均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施工中的每一阶段,结构内力和变形是可以预计的,同时可通过检测手段得到各施工阶段结构的实际内力和变形,从而完全可以跟踪掌握施工进度和发展情况。同时施工控制也是桥梁营运中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综合监测系统。
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序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流程:锚具及钢绞线检验合格预应力梁底模安装非预应力钢筋安装按设计坐标及高程焊接波纹管定位支架安装波纹管及排气管安装锚垫板及螺旋筋预应力工程隐蔽验收浇筑混凝土并养护钢绞线下料编束预应力钢绞线穿束拆除模板张拉设备及仪表配套校验安装锚板及夹片安装千斤顶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张拉质量检验预应力孔道压浆切除多余长度钢绞线封堵锚具孔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其中预应力孔道压浆宜在预应力束张拉完毕后尽早进行,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张拉完毕,停10小时左右,
观察预应力钢材和锚具稳定后,即可进行。
三、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影响因素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控制包括结构变形控制、结构应力控制和结构稳定性控制。线形控制就是严格控制每一节段的竖向挠度及其横向位移,保证成桥后的线形趋于设计线形;内力控制则是控制主梁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后的应力,尤其是合龙时的控制,使其不致过大而偏于不安全,并符合设计要求;桥梁的稳定性不仅包括桥梁的稳定计算,还包括施工各阶段结构构件的局部和整体稳定。
(一)预应力材料的质量控制
严把材料质量关,采用信誉好质量好的厂家产品。产品要有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对到场材料进行检验,其强度、刚度、严密性及螺旋压接缝咬合牢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质量标准方可使用。加强对波纹管的保护减少对其损伤。减少电焊作业。在普通钢筋骨架成型后再铺设波纹管,用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要避开波纹管,波纹管接头。用大一号规格的波纹管作套管,套管长20-30cm.管道接头在套管内要对口、居中。两端的环向缝隙用胶带封闭严密。
(二)预应力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应对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构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当块体拼装构件的竖缝采用砂浆接缝时,砂浆强度不低于15Mpa。对预留孔道应用通孔器或压气、压水等方法进行检查。端部预埋铁板与锚具和垫板接触的焊渣、毛刺、混凝土残渣等应清除干净。应采用先穿束的方法时用压气、压水较好。钢筋穿束前,螺丝端杆的丝扣部分应用水泥袋纸等包缠2-3层,并用细铁丝扎牢;钢丝束、钢绞线束、钢筋束等穿束前,将一端找齐平,顺序编号。对于较长束,应套上穿束器,由引线及牵引设备从另一端拉出。对于夹片式锚具,上好的夹片应齐平,在张拉前并用钢管捣实。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控制影响因素
桥梁施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使施工实际状态最大限度地与理想设计状态(线性和受力)相吻合。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必须全面了解可能使施工状态偏离理论设计状态的因素,以便施工实际有的放矢的有效控制。
(1)结构参数。结构参数是控制中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基本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构参数主要包括:结构构件截面尺寸、结构材料弹性模量、材料容重、材料热膨胀系数、施工荷载和预应力或索力。
(2)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是为施工服务的,反过来,施工的好坏又直接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除要求施工工艺必须符合控制要求外,在施工控制中必须计入施工条件非理想化而带来的结构制作、安装等方面的误差,使施工状态保持在控制之中。
(3)施工监测。检测是桥梁施工监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检测包括应力检测、变形监测。因测量仪器、仪器安装,测量方法数据采集、环境情况等存在误差、所以,结构监测总是存在误差。
四、控制施工质量的要点
1.张拉前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要求不低于C40级,张拉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执行。张拉采用双控,即应力控制和伸长量控制。
2.施工中如因千斤顶工具式夹片磨损造成夹持不紧,出现滑丝,处理方法为压力机立即回油,更换工具式夹片,检查锚具锥孔与夹片间是否有杂物,清除锚垫板喇叭口内混凝土重新张拉。如果仍有滑丝现象,则应对钢绞线、锚具进行重新检测,对千斤顶油压表进行重新标定,确保今后万无一失。
3.由于波纹管破损而漏浆,造成钢绞线与混凝土握裹,引起摩擦力过大。处理方法:反复多次张拉并持荷一段时间,以克服摩擦力过大的影响,预制T梁时应注意及时清孔。
4.由于孔道摩阻而使伸长量偏小,处理方法:在开始张拉时把钢绞线拉到5.0MPa,再回油至油压表读数为零,然后分级张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超张拉,这样得出的张拉伸长值满足设计要求。
5.张拉过程中随时观测梁的上拱度和梁体的侧向变形,避免梁体变形过大而产生裂纹,并及时观测各项数据,以便今后设计、施工时作参考,做到心中有数。
五、结束语
预应力张拉工艺是桥梁预应力构件施工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张拉应力及伸长量的控制,会直接影响预应力结构使用寿命,因此在预应力施工中,要充分做好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在张拉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数量,一定要按技术规范操作,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效尧、朱新实,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1.2模板工程施工要点模板工程主要包括模板结构与支撑结构两个部分。由于水利工程采用的模板较为多样,常见的有木质模板、钢制模板等等。考虑到模板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应首先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稳定性,从而为后续混凝土浇筑等施工环节奠定基础。其次,应随时确认模板表面的整洁度符合要求,且模板强度以及刚度等性能均应同水利工程施工相适应。模板工程安装前,应确认模板相互间的缝隙宽度同设计规范一直,从而避免后期出现漏浆等问题。确认好模板以及支撑体系施工妥善完成,再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工作,确认施工交底完毕后,进行后续混凝土施工。考虑到水利工程的要,故在制作模板与支持结构时,还应考虑到水利工程投入运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处于雨季,则需要考虑到排水等问题,相应的搭建完善的临时排水措施,以提高水利工程完工后的综合性能。且在雨停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还应当确保模板内残留的雨水、泥土及其他杂物都得到充分清理。而在拆除旧模板时,则应当尽量确保不影响周边区域,综合分析锚固情况,进行分批式有序拆除。
1.3混凝土工程施工要点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与其他工程类似,均需要使用实验确认适合工程特点的最优配合比,并全面检验原料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拌和及运输是否符合施工规范,确认混凝土质量达标后再对后续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在浇筑混凝土时,应该规范振捣过程,防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而导致施工部位出现蜂窝以及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需要采取妥善养护措施。水利工程可能会因为部分原因使得浇筑工作无法一次性完成,此情况下需要为工程预留一定的施工缝及妥善的处理措施,从而规避施工缝渗漏问题。
2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技术常见问题及解决方式
2.1露筋问题的解决对策及预防方法若发现露筋问题,应当及时清除外露钢筋表面残存的混凝土渣及铁锈,使用清水进行冲洗与湿润后,使用比例在0.4~0.5的水泥砂浆进行抹压并加以平整。如果露筋所在区域位置较深,则应该先去除较为薄弱部分的混凝土,并使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加以湿润,使用密实性更好的细石混凝土将露筋部分重新捣实,并重新进行仔细的养护工作。针对露筋问题的预防,需要在混凝土灌注施工准备阶段,充分确认钢筋位于合适位置,保护层厚度适中。如针对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可使用提前在钢筋上绑垫块并加以固定的方式,针对钢筋密集度过高则可以适当在混凝土内加入石子等混合材料。
2.2钢筋混凝土的裂缝处理措施
2.2.1表面修补技术表面修补属于一项操作较为简便且应用较为广泛的修补技术,比较适合表面裂缝结构较为稳定或者不会给结构水利工程承载力造成影响的各类表面裂缝,也适用于部分深层裂缝。一般性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在裂缝表面重新涂抹水泥浆或者直接于混凝土表面区域涂抹尤其或沥青等各类防腐蚀性能较好的材料。在采取防护措施的同时,为避免混凝土因外界作用力再次开裂或已有裂缝继续扩大,需要在裂缝表面额外加上防护措施,如黏贴一层玻璃纤维方格布等等。
2.2.2灌浆、嵌缝封堵技术部分混凝土裂缝会给水利工程整体造成影响,也有部分裂缝会给水利工程防渗性能造成较大影响,针对这一类裂缝多采用灌浆技术进行修补。在实际施工中,运用压力设备,从而使胶结填充材料充分融入裂缝,待胶结材料凝固硬化后,即可同混凝土结构融为一体,达到封堵密实加固的目的。灌浆技术中应用较普遍的胶结材料包括水泥浆、聚氨酯等多种材料,应根据水利工程规模等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在裂缝的封堵固化中,嵌缝法的应用也较为普遍。该技术在进行封堵时,会顺着裂缝凿取空槽,使用相应的止水材料对空槽进行嵌填,从而使得混凝土裂缝得到充分密实。根据水利工程建筑的情况在刚性(如含聚合物的水泥砂浆等)与塑性(如丁基橡胶等等)材料中进行选择。
2.2.3结构加固技术若裂缝给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带来较大影响,此时相应的为混凝土结构实施加固工艺。在为混凝土结构实施加固工艺时,常用的方法包括:适当扩展其截面面积,并针对结构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使用预应力法、黏贴钢板、加设质点或额外喷射混凝土等方式进行加固。
3结语
随着公路事业发展水平地不断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为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1、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要经历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测量放样,确保复测水准点符合精度要求。并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准确性及数量,如摊铺机械、碾压机械及运输车辆等。2、检测试验段。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试验段设置为150米的长度,利用试验段可以施工前得出相应地准确数据,如混合料初压、复压及终压的温度,施工中设定的摊铺速度、摊铺系数等,并验证生产配合比。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1、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在多种因素的制约及影响下,公路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如出现材料运输不及时,导致摊铺机出现停机待料的情况,甚至有压痕出现在熨平板下热态混合料表面,造成台阶在公路路面产生,进而对路面平整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施工前期,应根据施工要求,计算施工机械的功能性及能力,倒车时必须选用专人进行指挥,确保其与摊铺机之间的协调性,防止两车之间出现碰撞等情况,以此提高路面平整度。第一,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拌料机械的选用。只有选择正确的拌制机械,才能确保沥青混凝土拌和的质量,促使拌合机械的生产能力符合公路施工的要求,拌制机械必须具有自动完成整个材料拌制的过程,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及生产量地核定计算,并能有效分析拌和的质量。第二,进行沥青加热等机械的选择,重点检测机械的性能及供需能力,确保与拌和机械作业的协调性。在材料运输过程中要将其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材料拌和之间比例的确定,必须确保冷热料供料的平衡性。
2、运输在运输沥青拌合料过程中,必须进行苫布的加盖,确保摊铺温度大于145摄氏度。选用大于10吨的自卸车进行沥青混合料地运输,通常需要6到10辆这样的运输车。需要将防粘液在混合料运输前涂抹在车厢内部,为防止离析现象出现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运输过程匀速进行。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倒料要在专人指挥下进行,并对每一辆车内的混合料温度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施工中,需选用摊铺机械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根据公路等级地不同,选用不同的摊铺机械及方徐丽玲山东沂水式,如等级较高的公路,可选用大于2台的摊铺机进行合作施工。预热熨平板要在摊铺施工前进行,通常情况下设定的时间为15分钟到20分钟,确保原有路面接缝的温度大于65摄氏度。摊铺作业开始前,对混合料的温度进行一辆车一辆车地检查,确保其温度在130摄氏度以上。并对摊铺机的振夯频率及振幅进行适当地调整,促使沥青混凝土料在摊铺后具有较高的密度,一般控制在80%以上。严格遵循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和热料仓的贮料数量、运输距离、配备的运输车及压实能力确定摊铺速度,确保施工过程中摊铺机械能够匀速行驶,避免对路面的损伤。螺旋送料器在摊铺过程中,应选用较慢的速度不间断地对两侧进行混合料地供给,确保送料器中的混合料一直在螺旋叶片上。伴随摊铺机不断前进,在摊铺带宽度上螺旋摊铺器必须对混合料进行均匀地铺设。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确保一定混合料在摊铺机料斗内,料斗的侧挡板应有规律的拢料。施工人员对对摊铺厚度等进行及时检测,如出现偏差,应选用摊铺机械对其进行施工,以此确保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的质量。
4、碾压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施工中主要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在施工中应选用静压压路机进行初压作业,利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复压作业,使用双钢轮或胶轮压路机进行终压施工。在这三阶段碾压施工中必须确保其连续性,不能出现暂停现象。应对拌合料碾压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只有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确保施工碾压的质量及效果。
5、接缝处理纵向接缝部位的施工。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高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cm,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横向接缝的碾压应先用双轮或三轮钢筒式压路机进行横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15cm。然后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三、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在公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其施工质量,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必须按照标准的结构计算方式,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及分析,并对各种自然环境将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了解。在施工中还要严格遵循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条件对其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全方位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提高公路施工的安全性及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
1、对公路工程施工秩序加大整顿力度及规范其市场环境,确保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有序性。对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对项目法人的职责进行有效落实,作为项目建设责任主体,项目法人必须对工程质量负相应的责任。
2、为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提升,必须确保施工工艺的科学性、规范性。作为关系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内容,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水平地高低,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施工质量。
3、完善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作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及管理的关键性因素,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监理制度,不断对监理工作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及降低投资成本。在施工管理中应禁止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出现。严格遵循施工要求,规范施工工艺,真正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一个可靠地保证。
4、公路工程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工程,随着我国公路工程行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其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公路工程中其施工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采用正确、科学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法,防止工程出现裂缝、渗透等现象,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施工人员要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1.1混凝土蜂窝及处理
在混凝土工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蜂窝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蜂窝问题通常是因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捣的紧实程度不够;或者是根本就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漏振;还可能是因为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模板间出现了较大的缝隙,由于这种缝隙的存在而导致水泥浆从缝隙中流出,最后使得钢筋的密度不符合标准要求。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先找到问题的根源,混凝土施工中蜂窝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混凝土振捣问题和模板使用问题,所以在施工中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捣,施工人员必须要认真负责,千万不能发生漏振的情况。而且施工人员要严格掌握混凝土振捣的操作规范,必须保证混凝土振捣的质量。另外,要做好模板使用工作,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合理的模板间缝隙,同时还要保证模板表面无杂质、做好模板的清洁工作,相信做好这些工作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混凝土蜂窝问题的出现。
1.2混凝土露筋及处理
混凝土露筋也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在于混凝土振捣夯实的程度没有达到要求,又或者是模板与钢筋之间的垫块不合适而导致的。解决混凝土露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模板与钢筋之间的垫块,要保证垫块不能太小也不能太薄,尽量选用最合适的垫块。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做好垫块的规划设计,通过调整垫块就可以很好地控制钢筋和模板之间的紧密程度,进而达到混凝土不露筋的目的。另外,就需要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一定要将混凝土中的气泡清除掉,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振捣不严实的情况发生。
1.3麻面、缝隙、夹渣及处理
麻面、缝隙、夹渣也是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麻面主要指的是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不够;混凝土施工中忽视清洁度就很可能导致混凝土夹入杂质,而杂质最终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混凝土麻面主要是由模板使用问题造成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好模板的清洁和使用前的湿润;而解决混凝土夹渣就需要在水泥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清洗,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清洁程度,只有解决了混凝土夹渣问题,其裂缝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2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原料和配料
混凝土的质量有许多衡量指标,其中抗压强度就是关键指标之一,而水泥强度和水灰比又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所以说要想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就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比。普通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主要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它是一种很好的人工建筑石材。在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中,要严格注意各种原材料的配比,对原材料配比之后要进行实验性的检验,这可以给混凝土质量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2.2混凝土的搅拌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安装搅拌程序进行,比如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搅拌充分,使每种原材料都得到充分地混匀;另外,搅拌之前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比。在搅拌完成以后要对混凝土进行检测,看看混凝土的搅拌是否达到了工程建设使用标准。如果混凝土搅拌没有达到使用标准就要重新搅拌。
2.3混凝土是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要想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可以从混凝土浇筑入手。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说浇筑之前要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可行;水电供应是否有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另外,气候、气温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所以事先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因素,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浇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浇筑的监管工作,只有严格地把控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3结语
1.1混凝土配比存在的问题
在道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搅拌和配比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在混凝土配比之前首先应该对混凝土的配比比例做相应的实验,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相应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很多施工单位都做不到这一点,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操作人员主要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去判断,这就导致了浇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此外,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由于缺少人看管,导致中途停止现象十分严重。
1.2混凝土浇筑所产生的相关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作业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和繁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格外的小心和谨慎,浇筑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流程都加以注意。此外,在浇筑之前的运行过程中,虽然对混凝土的浇筑以及道桥的结构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忽视了运输环节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同样会影响到道路桥梁的整体施工进度,最终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另外,混凝土应该现用现配,运输时间不应该过长,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的搅拌厂要接近施工现场,方便运输。
1.3混凝土水化热的相关问题分析
混凝土水化直接受到了水泥水化热的放热速度以及其大小的影响。因此,从水化热这个角度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浇筑完毕之后其水化的速度越快所产生的温度收缩就会越大,而所产生的温度收缩越大就会对道桥结构整体的质量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可以说,收缩过程裂缝的产生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整体道桥结构的质量,同时还会对结构物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2、道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应该注意的技术要点
2.1科学合理的配比混凝土
在选择混凝土过程中,应该将经济节约放在首位,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中能够添加一定量的对降低混凝土绝对升温有利的物质,如水泥、搀和物以及外部添加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反应,进一步减缓该反应的发生进程,降低因为温度收缩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影响,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同时在配比混凝土过程中,要进一步的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也就是要根据实际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比实验,以此来满足道桥工程施工的要求。同时,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其中会混有一定数量的砂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更换了新的混凝土应该对混凝土的砂石率和含水率进行实验室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的结果重新确定混凝土的配比。
2.2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混凝土搅拌
在理想条件下要想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出了要选择合理的、性能优良的搅拌机之外,还应该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搅拌原则,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应该控制好搅拌的时间,并应该将投料的量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这样做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搅拌过程中由于物料过多而产生搅拌不均匀的现象;其次,不同的搅拌机在工作过程中,其所要求的额定容量是不尽相同的,应该根据具体的机器容量限额对物料的配比进行合理的确定,计算出该型号机器的原料投放量和产出量,从而切实满足搅拌的需求;最后,在投料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投料的顺序进行,搅拌时应该按照原材料缴入搅拌同内容的顺序不同做出合理的调整。
2.3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
在整个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科学、持续的运输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运输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应该尽量缩短混凝土从搅拌厂到施工现场的时间,并且还要保证运输的连续性,不能间断。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项目工程和不允许遗留施工缝隙的混凝土结构应该保证混凝土运输的持续性,同时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对其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在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保持混凝土原来的特性,同时还需要尽量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分层和流失的现象。
3、结语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地坪施工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中心厂房位于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厂房地坪面积21300㎡,其中最大分仓浇注长度达108.9m,全部采用了钢纤维耐磨混凝土地坪。工程使用后,混凝土地面平整、光洁,没有出现空鼓、开裂现象,得到了建设单位及质检部门的一致好评。
1、地坪基层及面层具体做法为:1600mm换、填土;300mm厚级配碎石;50mm厚细砂;0.3mm厚聚氯乙烯薄膜二层;90mm厚素混凝土垫层;160mm厚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及3mm厚耐磨粉。
2、工程特点和施工重点分析
2.1厂房所在位置位于古秦淮河冲击层,表面较松散,中间夹杂大量淤泥和砖石等建筑垃圾,经设计和质检部门认定须进行换、填土。现场平均挖土深度约1m,填土约1.6m。如何确保分层回填后的地坪基层土方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是地坪施工的一个重点。
2.2混凝土混合料的搅拌
由于钢纤维两端带钩,容易在搅拌时结团或分布不均,进而影响工程质量。所以确保合理的配合比和搅拌工艺是至关重要的。
2.3混凝土面层水平度的控制
地坪表面平整度误差要求在3mm内,水平度要求高,如何控制面层的平整度是施工的另一个重点。
2.4防止地面裂缝
由于厂房地坪浇注面积较大,厂房长195m,宽108.9m,设计未设计变形缝,地坪施工前,由我单位提出,经设计、建设、监理单位研究,分别在长度方向的(1)、(12)、(14)、(23)轴和宽度方向的(A)、(M)轴墙体一侧留置膨胀缝,施工时混凝土采用分仓浇注,膨胀缝之间最大单块浇注长度达108.9m。如何防止地面裂缝,是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3、施工工艺
3.1地坪换、填土
基础混凝土垫层底标高为-2.6m,换填厚度达1.6m。回填时严格控制填土的含水率,使其保持在最佳含水状态,回填土每30cm虚铺一层,用15T压路机碾压6遍,压路机行驶速度25—30米/分钟,轮迹互相搭接20—30cm。每层碾压结束,用环刀土工试验,确保基土压实度大于0.92。柱基周围无碾压的部位,用电动打夯机人工配合夯实。为确保厂房地坪下土体稳定,在厂房边轴线以外2m范围内均需进行素土回填。
3.2级配碎石铺设
地坪换、填土后,铺设30cm厚级配碎石,碎石粒径5—40mm,拌和均匀铺设后,采用15T震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用灌沙法对密实度进行检验,确保压实度大于0.92。
3.3细砂及薄膜铺设、混凝土垫层浇注
细砂主要为保护防潮层的薄膜而设,因此细砂中不允许有较大的沙砾,以免破坏薄膜。铺设细砂后应在表面喷水湿润,使细砂表面均匀密实,并立即铺设薄膜;薄膜铺设后即可进行浇注9cm厚C10混凝土垫层。浇注时采用混凝土输送泵,其中混凝土泵管的钢管支架下设木板用以保护薄膜,施工人员小心操作严禁硬物碰撞薄膜以保护薄膜免遭破坏。
3.4钢纤维混凝土面层施工
(1)配合比设计
水泥:采用P.O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碎石:碎石粒径不宜大于钢纤维长度的2/3,一般为5—20mm,含泥量小于1%;
砂:宜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3.0,含泥量小于3%;
钢纤维:采用佳密克丝钢纤维,型号RC65/60BN,长度60mm,直径0.9mm等级:65,单根钢丝最低抗拉强度:1000N/mm2,掺量20kg/m3;
水:采用可饮用的自来水;
根据试验室原材料现场取样,C25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碎石:黄沙:水:钢纤维:NC-1外加剂=420:1022:772:210:20:5.5
(2)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
在拌合物中加入的钢纤维应充分分散均匀,才能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强作用,如果加入的钢纤维分散不均匀,将使有的部位混凝土缺少钢纤维,有的部位钢纤维过多形成团,这样不仅没起到增强作用,还会引起局部强度削弱,因此只有保证钢纤维在拌合料中分散均匀,才能获得良好的增强效果。
试验表明,影响钢纤维在拌合料中分散均匀性的主要因素为:钢纤维的体积率、长径比、碎石粒径、水灰比、砂率、以及搅拌机械、投料方法等,其中搅拌机械和投料方法尤为重要。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试验室设计的配合比下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合,可先投入砂、石、水泥、钢纤维进行干拌,使钢纤维均匀分散于拌合料中,然后加入水进行湿拌;也可先投入砂、石、水泥、水,在拌和过程中分散加入钢纤维的方法,为了提高分散性,在投放钢纤维时,可用钢纤维分散布料机。由于采用商品混凝土,搅拌时要安排专职试验员长驻搅拌站,监督、控制商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搅拌质量合格。
(3)混凝土面层的浇注
厂房柱距9*9m,施工时,按柱距分仓浇注施工,先浇注的区域采用14号槽钢作侧模,用充气钻在模板内外二侧每0.8m交错钻眼,锚入Φ18钢筋,内侧钢筋顶低于混凝土面2mm,侧模内外分别用木楔和钢筋加固牢固。
支模时用水平仪严格控制槽钢顶标高,在模板支设后用C30细石混凝土将槽钢下面填实,以免混凝土振捣时漏浆,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筑时应加强振捣,由于钢纤维会阻碍混凝土的流动,因此钢纤维混凝土的振捣要比普通混凝土的振捣时间长,一般应为普通混凝土的1.5倍。振捣时采用5m长的平板振动器(尽量避免使用插入式振动棒)将混凝土振捣密实直至出浆,用2m长刮尺和木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混凝土浆抹平,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4)耐磨层施工
在混凝土面层初凝时,开始耐磨层的施工。耐磨面层材料选用MONOTOP8耐磨粉,每平方5kg,厚度3mm。施工时先将规定用量2/3的MONOTOP8耐磨粉按标画的板块面积用手工均匀撒布在初凝的混凝土表面。完成第一次撒布作业,待材料吸收一定水分后,进行机械圆盘的慢磨作业;第一层材料硬化至一定阶段时,进行第二次剩余的耐磨粉撒布。表面收光时卸下圆盘采用机械磨光片镘磨,机械镘磨应纵横交错进行,运转速度和镘磨角度变化视混凝土地面硬化情况而作出调整,直至表面收光为止。边角等机械难以操作的区域可用手工镘磨加工完成。
耐磨地面完成后,为防止其水分蒸发过快,确保耐磨粉强度稳定增长,应在地面施工完24小时左右在其表面喷敷NONOTOP专用养护剂,进行前期养护。
4、伸缩缝的设置和施工
(1)缩缝
地坪混凝土按柱距9米跨每4.5m宽浇注,在分仓混凝土浇注6—8天,并且其强度要达到12Mpa时切割缩缝。切割时沿纵向用切割机每隔9m切割平头缝,形成4.5*9m缩缝,是分仓浇注的接头缝和后切割缝。切割深度5mm,缝宽3—5mm,缝内嵌填柔性材料。
(2)伸缝
在厂房长度方向的(1)、(12)、(14)、(23)轴和宽度方向的(A)、(M)轴墙体一侧设置膨胀缝,膨胀缝内填入聚苯乙烯泡沫板,板厚20mm,防止因温度变化因起混凝土变形受到阻碍。在地坪结束后,外墙下部用弧形塑胶踢板镶贴,刚好将此缝隐蔽,达到美观效果。
在开采区附近适当的位置布置供风站,安装3台10m3/min空压机,采用手持式风钻钻孔爆破。由于砂、石料的生产场地和混凝土拌和系统的距离近,所以采用皮带机直接送入料仓,装载机辅助堆料。砂、石料直接储存在料仓,经计算,料仓储料能力3000m3。堆料场能备足3d的混凝土生产需用量1872m3。
2、混凝土建基面或施工缝处理
混凝土建基面或施工缝按设计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规范》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建基面或施工缝应呈毛面,无松动岩块、无积渣、杂物、集水等,建基面超、欠挖满足设计和规范规定标准。
3、模板架立
采用钢组合模板结合木模的方式,大坝大面积浇筑采用钢组合模板,在溢流面及局部异形部位混凝土浇筑采用木模。在进行大坝先浇筑上升块体模板安装时,在横缝模板上安装键槽模板和固定止浆片,止浆片距上下游坝面为30cm。当模板加固后在横缝模板上固定3×3的小角钢,A角钢位置按设计进行布置,需埋设冷却水管,预留冷却水管进出口孔。溢流面混凝土施工采用木模,挑流鼻坎或板梁混凝土模板采用钢组合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距溢流面底板1~2m时需设置埋件,便于溢流面混凝土模板架立加固。
4、混凝土浇筑
4.1混凝土浇筑强度白水泉水电站大坝混凝土计划浇筑时间为2004年4月—2006年5月,历时较长,其间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同时存在汛期、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由于浇筑仓面大,垂直运输距离较大,月施工强度为6000~8000m3。
4.2混凝土仓面分块说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浇筑的分块高度为2m,分块长度为15~17m。
4.3大坝施工渡汛为保证汛期能顺利施工,尽量减少洪水对施工的干扰,在大坝378m高程设置1个4.5m×4.5m的导流底孔,并在大坝上升时保持2个坝块上升始终滞后其它坝块4~6m,汛期施工时若出现洪水翻坝,留此缺口行洪。
4.4混凝土拌和拌和站配置1台1.5m3强制式拌和机,生产率达90m3/h;配料采用自动称量、给料系统,集中在中控室进行控制。拌和用水采用生活区水池供给,通过水秤称量进入拌和机,水泥采用螺旋输送机给料,骨料采用皮带运输机进料,外加剂经称量用固定容器干掺,运输皮带设遮阳淋雨棚。
4.5混凝土运输入仓拌和站距大坝约为400m,这样混凝土运输存在水平运输和垂直提升入仓。采用自卸运输车将混凝土从拌和站运至坝脚,在坝脚下游侧拱冠梁处设两套混凝土集料吊罐两个,自卸车将混凝土经梭槽卸入混凝土吊罐内。塔机采用两台升塔式起重机垂直运输混凝土入仓。为提高塔机利用率,混凝土吊罐每次装2m3混凝土,在塔机30m范围内的仓面采用直接入仓方式,30m范围以外的仓面,在坝上用自卸汽车水平运输入仓,为了避免汽车行驶对坝体混凝土产生的扰动,在混凝土表面铺12mm厚的铁板,用作汽车行驶。对于重力墩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混凝土泵直接入仓。
4.6混凝土平仓振捣采用人工平仓,高频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浇筑前,应根据浇筑强度先在基础面铺一层高标号水泥砂浆厚度为2~3mm,铺砂浆时应将冷却水管盖住,避免混凝土卸料时,骨料冲坏或使冷却水管变形,影响冷却效果。由于是采用塔机吊混凝土入仓,所以可根据浇筑面分布情况均匀卸料,以减少平仓工作量,在浇筑横缝部位时,应特别注意保护接缝灌浆预埋设施,在上游止水片和下游止浆片以外,主要采用人工平仓,卸料斗不能距离太近,以免对其产生破坏和变形。
4.7混凝土养护每一仓混凝土开始浇筑即进行冷却水管通水养护,连续通水时间为15d,每1天进出水换流向通水1次;混凝土浇筑完毕12~18h,即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在遇炎热干燥气候提前进行洒水养护并覆盖麻袋、麻毡,养护期间保证混凝土表面随时保持湿润,接近流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d。
5、混凝土温控措施
按设计要求坝体每2m设一层冷却水管,管径为25mm,坝体内冷却水管间距为2m,顺河床方向布置,上下游为U型连接,冷却管距仓面周边为1m。冷却水管流量为0.34L/s,流速为0.7m。采取分横缝的施工方式,横缝间距取15~17m;分层厚取2m。采取大粒径骨料,改善骨料级配;采用低流态混凝土;降低水泥用量;掺用外加剂,减少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在骨料堆放场设遮阳棚,并将骨料尽可能高堆放(高度超过6m),使下部骨料温度接近月平均气温,取下层料骨料拌和混凝土。浇筑施工设置尽量减少运输距离,避免多次倒运;各施工环节要配套,控制混凝土浇筑覆盖时间在2.5h以内。采用薄层浇筑天然散热和冷却水管冷却的方法控制混凝土浇筑块的最高温度以满足基础温差,内外温差和上、下层温差要求。
6、接缝止水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坝体横缝上游侧设止水铜片。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止水片、止浆片的尺寸,结合工地现场情况进行制作。将加工好的成品铜片,人工搬运到大坝施工现场,安装时两人配合,先用木板将铜片垫到要焊接的高度,调节好搭接长度。一人用双手撑住铜片,另一个经验丰富的焊接工开始焊接,直到焊完为止,铜片焊接时采用氧焊焊接的方式,辅以铜条和柠檬药粉进行焊接。止浆片的加工和焊接工艺与铜片的加工和焊接工艺类似。在进行坝体混凝土施工时,设置接缝灌浆系统,采用拔管式接缝灌浆设施。坝体混凝土施工在横缝处先浇筑块混凝土,模板安装时便进行上游止水带、下游止浆片设置,当施工到一个灌区顶层时,再设置水平止浆片。模板加固后,便在设计升浆槽位置设置直径为3cm×3cm小角钢,并在小角钢周边预埋铁钉,以便于塑料拔管加固,在灌区底部和顶部紧靠模板埋设直径为3cm×3cm小角钢,以便进、出浆管和排气槽的布设。
高标号混凝土分区域开拓延伸的形式多样,但是具备一定的共同之处,例如,使用分区域开拓延伸方式可以针对那些瓦斯量多、开采深度深的矿井进行分区建设,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实现分区域投产。其次,该方式的使用能够减少占地面积,降低资金使用量,实现地面主要生产系统的有效统一,减少压煤量。因此,实施高标号混凝土分区域开拓延伸可以大大提升设备能力,促进生产管理的集中化,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最大程度获取经济效益。
2煤矿矿井开拓技术改造以及巷道布置改进途径
2.1矿井实施集中化的生产矿井管理
对煤矿矿井的井田范围进行持续调整和扩大,或者实施井口合并处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煤矿矿区不同生产矿井的具体布置。提高矿井产量,并实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我们应该针对生产矿井实施科学集中管理,进而缩短施工生产战线,减少巷道开拓数量以及工程维护工作量,减少占地面积,有效适应不断变化的矿井生产需要。
2.2促进工作面长度选择的科学化
在进行煤矿矿井开拓工作和巷道布置工作时,一般需要对工作面长度进行科学选择,减少巷道工程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回采工作面单产的提高,同时实现煤矿采区集中生产。在具体工作中,工作面长度的选择应该在综合考虑矿井具体条件以及生产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并从长远角度考虑矿井的发展方向,为煤矿矿井开拓工作和采区巷道布置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3矿井对采区巷道进行联合布置
在开采煤层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煤矿的采区巷道进行联合布置,促进煤矿储量的增加,促进采区服务年限的增加,并推动生产工作面数量的增多,提升煤矿采区的实际生产能力,达到减少矿井内同时生产煤矿采区数量的目的。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