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11:2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元素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氢能,水热反应,硫化氢,还原剂
0.简述
(1)氢能:化学元素氢(H——Hydrogen),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是所有原子中最细小的。其主要优点有:燃烧热值高,每千克高达28,900千卡,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
(2)水热反应的概念与特点:水热反应即水热合成反应,其定义为水热合成是指温度为100~1000 ℃、压力为1MPa~1GPa条件下利用水溶液中物质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合成。在亚临界和超临界水热条件下,由于反应处于分子水平,反应性提高,因而水热反应可以替代某些高温固相反应。又由于水热反应的均相成核及非均相成核机理与固相反应的扩散机制不同,因而可以创造出其它方法无法制备的新化合物和新材料。
(3)水热产氢的原理:水热反应产氢的方法主要包括了生物质水热产氢,还原剂水热产氢等。。我们研究的是还原剂水热产氢。
1.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1研究目的
为了得到纯净、廉价的氢气,并且将氢气作为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利用水热合成反应,来实现这一目标,并研究在工程实践中的可行性。
1.2研究内容
用还原剂水热产氢的方法,去寻找适合的还原剂,同时该还原剂要满足价格低廉、反应副产物少、环境危害小、工程实践可行性好等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该还原剂的最佳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压强、催化剂等。
2.实验部分
2.1硫化氢作为还原剂水热产氢的研究
(1)实验材料
因为硫化氢气体是危害性极强的毒性气体,既严重污染环境,又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本实验选取九水硫化钠作为硫化氢气体的替代品。硫化钠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在水中形成硫氢根。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表1 实验仪器一览表
在科技论文中经常要采用外文字符进行表达,如量的符号、单位的符号、以及略语等常采用外文字符表达,例如,S大写正体是化学元素硫的符号,也是语法中subject主语的缩略语, 必须根据具体语言环境作出正确判断,而s小写正体则是计量单位秒的符号,s小写斜体 则是统计学符号,表示标准差. 由此可见,同一个字母表达不同的含义,这是由于大写、小 写、正体、还是斜体来区别的. 因此,外文字符的大小写绝对不能马虎出错. 然而 在医学杂志论文中经常能见到错误的表达,必须引起广大作者的注意. 为此,将常用的必须 采用大写的情况综述
如下.
1 组织机构名称
UN, United Nations 联合国CA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中国科学院WD, World Digestology Network 世界消化网
CSCG, China Speciality Council of Gastrology 中国胃病专业委员会IAHM,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uatuo Medicine 国际华佗医学研究会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世界卫生组织
2 会议名称
WCD, World Congress of Digestology 世界消化学大会WCG, 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 世界胃肠学大会
3 文件名称
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生物医学 期刊对投稿的统一要求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CSSN, China Standard Serial Numbering 中国标准刊号GB/T 15834-1995 Use of Punctuation Marks 标点符号用法
4 学校名称
FMMU,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第四军医大学CMU,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中国医科大学
5 单位名称
Xijing Hospital 西京医院Chinese PLA 222 Hospital 中国第222医院解放军222医院Shaanxi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陕西省人民医院Shanghai First Municipal Hospital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第一附属医院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内科,内科学教研室Third Department of Surgery 外三科Endoscopy Room 内镜室,内窥镜检查室
Chinese PLA 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Command Area 中国南京总医院
6 地名
Asia 亚州, Europe 欧州, Beijing 北京17 Changle West Road, Xi’an 710033, Shaanxi Province, China 中国陕西省西安 市长乐西路17号
7 专有名词
时代 Stone Age, Old Stone Age, Bronze Age, Iron Age, Middle Age, Christian Era太阳系 Solar System, The Milky Way, the Galaxy卫星等 Big Dipper, 85 Pegasi, Saturn, Ursa Major, NGC 6165宗教等 Buddhism, Catholician, Islam, Muslim思想等 Marxism, Leninism地质时代及地层单位 Neogene 晚第三纪,Holocene 全新世统 地质符号 Qh 全新世, T2 中三叠世,D3 晚泥盆世, Z1早震旦世 奖金基金 Nobel Prize,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事件 Industrial Revolution, South Sea Bubble
其他 India ink, Paris green, Prussian blue, Rad Army, World War I,Boeing 707, Project Apollo, A-bomb, Q-fever, X-ray, X-linked
8 德语名词Dampf 蒸汽
9 基因产物的名词
C-myc protein C-myc 蛋白Ras product Ras 产物
10 句首
Gene therapy is now available. 当代基因治疗已经可行.AIDS is preventable today. 艾滋病现在是能够预防的.
11 诗词每行之首
AH CHLORISTUNE: Major Graham1Ah, Chloris, since it may not be That thou of love wilt hear,If from the lover thou maun flee,Yet let the friend be dear!
12 分项之开头
a. Origin of the newspaper.b. Structure of a newspaper.c.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newspaper.
13 每个直接引语之首
He asked,“Why are you here”如直接引语的头一部分省略,那么其余部分不再大写.Let us hope for rest when we have“crossed the bar.”
14 每一个决议之首
Resolved, that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study of capitalization.My Country: May she ever be right.
15 人名及以人名命名的病名等
Sun Yat-sen, PAN Bo-Rong, MA Lian-Sheng, XU Chang-TaiHodgson’s lymphoma, Crohn’s disease, Eck’s fistula, Cabot’s rin
g bodies, Jackson ’s sign, Babinski’s law, Papanicolaou’s stain, Quick’s test
16 神名
Savior, God, Divinity
17 节日
National Day, Thanksgiving Day,
18 语言名称
Chinese, Japanese, Latin, English
19 山河及古迹
Great Wall, The Yangtze River转贴于
20 文题、表题及图题之首
Gene therapy in gastroenterology 胃肠病学中的基因治疗Table 1 Gastrin level in tumour tissue 表1 肿瘤组织中促胃液素水平
Figure 2 AFP production in HCC cell culture 图2 HCC细胞培养中AFP的生成
21 图及表内栏目的名称
Group 分组Gastrin level 促胃液素水平
22 冒号后的首词
Gastric carcinoid: 12 cases report 胃类癌12例报告
23 人称代词I应大写
Can I help you
24 星期几
Saturday 星期六
25 月份
October 十月
26 书报刊名称
Gastroenterology 胃肠病学China Daily 中国日报WJ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Journal of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7 计量单位来自人名者
Pa 帕、帕斯卡,kPa 千帕Hz, W, V, N, Gy, Bq, A, K, J, Wb, L, C, F
28 缩略语
常用大写,如:DNA, PCR, RIA, ELISA, AFP, CEA, ACTH, HBV, RNA, CT, RPMI 1640, IL2, CD8, WBC, RBC, Hb, ECG, CSF,等
29 量符号
有些也习惯用大写,必须采用斜体,如:S面积,A吸光度.
30 电脑语言
APL, BASIC, COBOL
31 量纲符号
L 长度, M 质量, T 时间, I 电流 N 物质的量,J 发光强度
32 化学元素等
Fe 铁, O 氧, Zn 锌, Cu 铜, CO2 二氧化碳, H2SO4 硫酸, HCl 盐酸 , CCl4 四氯化碳
33 药物商品名及商标
用大写,如Tagamet 泰胃美,Coca Cola,等. 但在中医药术语采用汉语拼音时如不在句首不 必大写,如pixu脾虚,hegu point 合谷穴等.
34 方位
South, Northwest, East, West
35 朝代
Ming Dynasty, Sung Dynasty
36 带人名的普通名词
应大写,如:He is Profe ssor Pan. BUT: He is a Professor.
37 兆以上的十进位词头应大写,如: Mg 兆克,Gg 吉克(109),Tg 太克(1012),Pg(1015)
[关键词]化学用语;兴趣;学习效率
1、化学用语的读写不规范。初中化学元素的名称大多是一些不常见的字,学生多数不认识,书写也较难。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不会读的元素不查也不问,导致不会读也不会写;化学式、学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没有掌握方法和技巧,书写出错就更多,致使学生难以掌握。相对应的元素符号的书写也存在较大的问题,部分学生连英语字母大小写的书写所占位置都分不清,有些字母的写法也不规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与元素符号的书写密切相关,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不规范,甚至会出现错误。
2、不能很好地理解化学用语的意义,学习枯燥,效率低。多数农村初中生各方面素质相对不佳,再加上概念也较抽象,因此他们对元索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很难理解。如果教师教法不当,时间一长,学生身心疲惫,就会感到枯燥。如此,学习和记忆化学用语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导致学习效率低。
3、应用化学用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低。由于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基本意义理解不好,且与其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知识的联系较差,所以在利用化学用语解决问题时就会出现能力不高。
笔者根据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特点和农村初中学生接受能力情况,对农村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作点浅谈。
一、建立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刚接触化学,对新学科有一种神秘感和求知欲,对接触的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可以利用初学时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把抽象难懂的、枯燥乏味的化学用语分散到每一节课中,有计划地采用适合的方法让学生轻松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和名称的读法,是初学者的难点,学生往往会把这些符号当成是“英语单词”,死记硬背,效果不好。在学习常见元素时教师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进入生活中去学习,如补铁、补钙、补典等,从这些情境中学习元素及它们的符号。还可以把常见的元素、化学式的符号写在卡片上,上课时让学生认识并照样子书写,做到经常检查巩固。笔者还尝试从绪言开始,把常见元素编成顺口溜,即一到二十号,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其它杂记号,铁铜金银汞,锌钛钡澳碘,并把它们的符号写在相应的下面,让学生把它当作课外作业熟记。还有常见元素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等都可采用编顺口溜或写成韵语的方法,让学生简化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严格要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教学。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读写不规范时,应及时正确纠正,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后再纠正比学习新的知识更难。因此,教师在教学应首先做到一丝不苟,书写规范正确,批改作业严肃认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尽量达到每节课生动活泼,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时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超之过急,应循序渐进,根据教材知识结构特点,化学用语的教学分三个层次:首先,打好元素符号、原子团、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基础,这一层次,教师必须让学生熟悉掌握该层次的学习以实记水平为主。其次,化学式的教学,这是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运用一些方法和技能来学习化学式的读写方法,从而更好让学生掌握化学式的内在意义。这一层次的教学与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密不可分。最后,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不仅建立在前两层的基础上,而且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也要求掌握透彻。因为化学方程式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配平的水平。这一层次的教学应侧重让学生理解和应用。
三、加强化学用语的理解,提高利用化学用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是学好化学用语的关键,学生不仅要能读写化学用语,更重要的是掌握化学用语的意义。如见到CO2这个化学式时,要知道他表示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3、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这样使枯燥的CO2分子变成了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事实,加强了化学式的理解。
总之,化学用语是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纽带,也是串联化学知识的绳索,让学生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成功的一半。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严格要求,多练多用,循序渐进,掌握好化学用语,从而为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辉中学化学语言的初步研究2007
[2]江会照从“首因效应”看化学课堂教学的规范性[期刊
论文]―化学教学2006(08)
[关键词]微量元素 健康 处理法
一、硒之初认识
1.硒作为一种化学元素是1818年由瑞士化学家Berzalius发现的。硒的原子序数为34,单质硒有三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硒、晶体硒和金属硒。无定行硒粉末的颜色是从深红色到黑色,在50-60℃温度下软化,70℃时具有弹性。深红色的晶体硒熔点为144℃。红色晶体不很稳定,加热时可转变为稳定的灰色晶体。
硒,元素符号为Se,它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目前已知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有92种,在人体内已发现81种。元素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物质,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份。人们通常根据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将其划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人类机体内常量元素共11种:氧、碳、氢、氮、钙、硫、磷、钠、钾、氯和镁,占人体总质量的99.95%,是人体的造体元素。其余70余种元素仅占人体总质量的0.05%,被称做微量元素。
目前被世界公认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14种:铁、铜、锌、钴、锰、铬、钼、镍、钒、锡、硅、硒、碘、氟。硒是人和动物活动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无论动物或人类硒主要经胃肠道吸收,吸收后的硒经血浆运载进入各组织,主要分布于肾、肝、胰腺、垂体及毛发,而肌肉、骨骼和血液相对较低,脂肪中最少。硒的营养保健作用: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保护视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硒是人体免疫调节营养素,既能激活细胞免疫中淋巴细胞,又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抗氧化剂辅酶Q、半胱氨酸、维生素E来完成,而这些都要在硒的参与下才能激活,缺硒必然导致免疫力下降,各类疾病相继出现。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明示:“硒能降低患癌风险”和“硒可在人体内产生抗癌变作用”。
2.硒的解毒、排毒及对人体健康的因素。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与体内的汞、铅、锡、铊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而解毒、排毒。
除此之外,硒还能防治肝病、保护肝脏。
我国医学专家于树玉历经16年的肝癌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肝癌高发区的居民血液中的硒含量均低于肝癌低发区,肝癌的发病率与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她在江苏启东县对13万居民补硒证实,补硒可使肝癌发病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史者发病率下降50%。
近年来,作为人体内无法合成的一种微量元素,硒的营养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亚各国微量元素营养研究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有人曾这样颇为感慨地说:“我们对硒了解得越多,就越体会到它对健康有多么重要。”
人们给了硒很多美称:硒是微量元素皇冠上的一颗明珠、硒是生命的面包、生命的火种、抗癌之王、防肝坏死保护因子等等,甚至有人把90年代称为“硒年代”。在过去的十年里,发表的关于硒营养研究的科学论文超过了10万篇,几乎所有的新发现、新进展都表明,硒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3.硒虽然有很多好处,但任何食物过量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硒也一样。持续摄入高硒食物、水等可导致硒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硒中毒。
慢性硒中毒动物的特征是脱毛、畸形和肝硬化。急性硒中毒的特征是脱发、脱指甲(趾甲)、皮疹、周围神经病、牙齿颜色呈斑驳状态、龋齿发病率升高。这些病人的食物和体液及组织中硒浓度是克山病流行区的1000倍。如果每日摄入硒400800μg/kg就可导致急性中毒。
过量硒可引起DAN碱基替换增加,诱发染色体畸变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互换频繁升高。高浓度的硒可产生致突变作用及对细胞内遗传物质有损伤作用,甚至引起细胞癌变。
人体对硒的认识是从中毒开始的。1934年美国农业部在本国的两个农业实验站发现,导致动物碱毒症的原因是吃了含硒量高的食物。1984年美国曾报告过13人吃了一种补硒“健康食品”而发生硒中毒,其硒含量高于标签所示的182倍。受害者摄入的总硒量估计位27―2387mg。中毒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头发脱落、指甲变形、烦躁、疲乏和神经病变。
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恩施市曾发生人食用高硒水果和粮食引起的中毒。其中毒特征为头发、眉毛、指甲脱落、皮肤损伤、牙齿腐蚀和神经系统异常.
4.硒的所有化合物都为剧毒物。硒有毒,它的所有化合物均属剧毒物。晒的化合物掉在皮肤上会产生斑疹。晒中毒后,人会感到头痛,长期丧失嗅觉.不辨香臭,牛羊吃了含硒较多的牧草会掉毛、软蹄。总之,硒是一种可造成公害的毒性物质。
二、含硒废水的一般处理法
1.离子交换法
此为处理工业含硒废水的常用方法。此法原理为:离子交换法除硒是利用阴离子树脂与含硒原水充分接触,交换树脂有选择的吸收水中的硒酸根离子,从而达到去除水中硒的目的。影响其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原水PH;原水温度;原水浊度;持续时间。
利用此法去除硒不仅效果好,操作简单,而且水中残留硒浓度低,能满足水质标准的规定含量。通过诸多比较发现,20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是较理想的除硒交换剂,它交换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对亚硒酸根离子的亲和力较大,交换容量较高。它属于Freundlich吸附模型。一般经处理后可得到SeO2白色粉末。此为最常见工业废水处理法。
2.活性碳吸附法
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木炭、竹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它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双重特性,可以有选择的吸附气相、液相中的各种物质,以达到脱色精制、消毒除臭和去污提纯等目的。
活性炭微孔的孔隙容积一般只有0.25-0.9mL/g,孔隙数量约为1020个/g,全部微孔表面积约为500-1500m2/g,通常以BET法测算,也有称高达3500-5000 m2/g的。活性炭几乎95%以上的表面积都在微孔中,因此除了有些大分子进不了外,微孔是决定活性炭吸附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中孔的孔隙容积一般约为0.02-1.0mL/g,表面积最高可达几百平方米,一般只有活性炭总蚕种的约5%。其作用能吸附蒸汽,并能为吸附物提供进入微孔的通道,又能直接吸附较大的分子。
此法的原理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活性炭,使水中被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的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分离出去而达到去除的目的。有关此类活性炭吸附除硒的方法目前国内并不成熟,在国内外报道中还比较少见。
3.铁硒共沉淀法
此法主要是使氧化铁投入水中二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溶液中三价铁离子过量时,氢氧化铁沉淀首先吸附构晶离子三价铁离子,使沉淀带正电荷,能够吸附水中的杂志阴离子三氧化硒进而形成难溶物质使之与原水分离,而将三氧化二硒离子除去,以达到除硒目的。此法的优点为除硒投资省,处理成本低,操作比较简单。当以氯化铁为沉淀剂使用此法时,最佳Ph以6-8为宜,此法对原水的浊度,温度范围均较大。
4.人工湿地法
人工湿地一般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与沼泽类似的吃力系统。主要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它主要是通过对湿地床中填料的定期更换或栽种植物的收割,而最终使污染物从系统中去除。
目前,人工湿地法多以芦苇作为湿地植物。目前此法正在不断研究应用和发展当中。
三、结语
我国目前地质中储备着大量的硒元素,只有随着了解的增多,才能熟悉并利用它。硒的重要性已日趋凸显出来,对含硒废水我们要严格控制并加强管,稍有不慎,就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相信随着了解的升入,硒必将在我们生活中占有一个或不可缺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秦钰慧等.饮用水卫生与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施永生等.铁硒共沉淀法去除原水中硒.中国给水排水,2004.
[3]汤鸿宵.用水废水化学基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陈冠荣等.化工百科全书(第17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属于《化学1》的专题1的“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包含了二个内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原子的构成,有一定的基础。也知道原子、质子、电子、同位素等概念。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根据《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只需安排1课时教学。但在教学设计将本单元设计成2课时。第一课时讲授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和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讲授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和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因是通过合作学习和以化学史为载体进行科学探究需要充分的时间进行保证。本教案是第1课时的内容。
2课前准备
[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前后四个同学组成课堂学习合作小组,组内推荐确定组长。组长有权指定组内成员的工作安排和指定代表小组发言的同学。
3教学过程
[播放录像]牛奶滴落的录像。
[过渡]科学的发展扩展了人视野的广度和深度。人类发明的高速摄像机帮我们看到了牛奶滴落时的场景,望远镜帮人们看到了更远的太空,显微镜帮人们看到了更小的微粒。但不管科技进步如何的发展,仪器如何的先进,科学的发展仍离不开观察和思考。今天这一节课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准备观察和思考。
[思考]释古文,阐思想: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
[生1]一尺长的木棒,每天截取一半,一万世也不能穷尽。
[师]很好。概括的说,庄子表达了一个意思:即物质是否无限可分?这是古人提出朴素的物质组成的思考: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师]此后,国内外的古学者也在不断思考同样的问题,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PPT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Empedocles(恩培多克勒)提出物质组成的四元素说:空气、地球、水、火。
Aristotle(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继承四元素说,认为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美国的好莱坞还据此拍摄了电影《第五元素》。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一公元前376年,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提出了: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墨子》
释义:不能分为两半的东西是不能砍开的,也就对它不能有所动作,它便是“端”了。其实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
Democritus(德墨克里特,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他认为:每一样东西都是由最小的部分组成,而最小的部分不能再分。物体可以不断地切割,直到最小部分。这一最小部分称为atomos,该词为希腊语,意思是不能分割。
[师]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为:
(1)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2)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大小、性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大小、性质不同。
(3)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钩子相互结合成化合物。
(4)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既不会产生或者消失,也不会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过渡]近一百年的时间,人们都认为原子都是不可分割的。
[化学史实]
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利用经过改进了的盖斯勒管。进行了一系列气体的真空放电实验。实验时,发现在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称为“阴极射线”。
[录像]在观看录像的同时要求:请你仔细观察现象,科学需要仔细的观察和思考。
实验1:阴极射线分别在磁场和电场作用下发生偏转的现象。
实验2:阴极射线使风车发生了转动。
思考与问题:(先小组讨论,然后由某小组成员代表发言,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阴极射线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偏转说明了什么?
它能使风车转动又说明了什么?
[PPT展示]瓦利判断得出的结论:
(1)1871年,瓦利根据阴极射线能被磁铁偏转的事实推断。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物质微粒组成的。
(2)瓦利根据阴极射线能使风车转动说明它具有质量。
[师]同学们讨论得到的结论与瓦利相符得很好。说明大家也具有科学家的素质,这与大家在课堂上的认真观察与思考是分不开的。
[化学史实]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于1897年开始研究阴极射线。他发现不管用什么电极材料、什么气体,所得到的射线都一样。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汤姆逊,你会作出怎样的猜测和结论?
[PPT展示]汤姆逊的结论:汤姆逊认为阴极射线是比普通原子小的粒子,必定是: “建造一切化学元素的物质”,也就是一切化学原子所共有的组成成分,称之为电子。
[化学史实]
后来他又通过实验计算出阴极射线的荷质比的数值大约为H的千分之一。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汤姆逊,你会作出怎样的猜测和结论?
[PPT展示]汤姆逊的结论:电子的质量远远小于原子。电子是原子的组成微粒。
[小组讨论]由电子所带的电性,可推知什么结论?推测原子的结构模型。
[学生4]因为电子带负电,说明原子中必有带正电的粒子。
[学生5]原子中同时存在正负粒子,那怎么它们不相互电性中和呢?
[师]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啊。汤姆逊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原子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但是原子的内部结构真的是这样的吗?[PPT展示]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想用粒子穿进原子,探究其内部结构。
他大胆质疑老师的假设,在1907年利用镭等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带正电a粒子(He),使其穿过铅板的小孔,射向极薄的金箔。称为a粒子散射实验。
[动画演示]用FLASH动画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结果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
(1)绝大多数a粒子不偏转,
(2)少数a粒子大角度偏转;
(3)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
实验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卢瑟福说:“它的难以置信好比你对一张纸射出一发十五英寸的炮弹,结果却被弹了回来,反而打在自己身上。”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卢瑟福的学生,你会帮助他对此实验现象作出怎样的合理解释呢?
[学生6]……
[师]卢瑟福认为:除非采取一个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微小的核内的系统,是无法得到这种数量级的任何结果的。这就是我后来提出的原子核心具有小体积和大质量的想法。
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断出:
(1)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2)原子核几乎集中了所有原子的质量;
(3)电子随意地围绕着一个带正电荷的很小的
原子核运转:
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有核行星模型。
[录像]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过渡]此后科学家还发现有疑问没有得到解决:
疑问1:原子的质量是否远远大于质子和电子的质量?
[化学史实](PPT投影)中子的发现:
发现了电子和质子之后,人们一开始猜测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组成。卢瑟福考虑到原子核如果完全由质子组成,那么某种元素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在数值上一定等于那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主要是由原子核决定的。核外电子的质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元素的原子量总是比它的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大一倍或一倍以上,这说明原子核里除了质子之外,必然还有一种质量和质子相仿,但却不带电的粒子存在。所以,在1920年卢瑟福提出了中子假说。
德国物理学家波特及其学生贝克尔从1928年开始对铍(Be)原子核的轰击实验。1932年实验结果发现,当用a粒子轰击它时,它能发射出穿透力极强的射线,而且该射线呈电中性。他们断定这是一种特殊的Y射线。
查德威克(1891―1974年)一直在寻找这种电中性粒子。见到同行的实验结果后,查德威克意识到这种新射线很可能就是多年来苦苦寻找的中子。他立即着手实验,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发表了“中子可能存在”的论文。他指出,y射线没有质量,根本就不可能将质子从原子核里撞出来,只有那些与质子质量大体相当的粒子才有这种可能。其次,查德威克用云室方法测量了中子的质量,确证了中子确实是电中性的。中子就这样被发现了。查德威克也因此获1935年度诺贝尔物理奖。
[思考与讨论]你知道吗?
现在你知道原子由哪些更小的微粒组成了吗?
[板书]一、原子的组成
1 原子的组成
[师]原子中大部分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但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若原子有一个体育场大。则原子核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
[你知道吗?]原子中存在二个等式,一个电性等式,一个质量等式,你能写出来吗?
电性等式:_______
质量等式:_______
[师]卢瑟福的原子结构中仍然存在缺陷,谁将是下一个英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又将会达到怎样的水平?请听下回分解!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结构,以下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对照后自查:
你知道原子的组成吗?
你会用元素符号表示某种原子吗?
你会计算原子中各种微粒数吗?
4作业设计
[问题研讨]
当我们用刀切开一个苹果时。是否也把切面上的原子切开了?请提出你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解释,要求写成科学小论文的形式。
[作业设计说明]:此题的解答不重在追求答案的标准化,而重在于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所持的观点进行合理解释说明。能自圆其说的就是优秀作业。
5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原子结构认识的化学史为载体,以科学家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也让学生感到科学研究并不是想象的难。通过教学能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学设计意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课堂气氛热烈,能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达到了达成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作业的设计为开放性试题,体现《课程标准》中“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要求。
一、调查摸底是基础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差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差生者为数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
(1)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2)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3)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具体做到:
(1)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
(2)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多请差生上来,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4)作业“高标准”,对差生的作业要求和优等生同样严格,多采用面批,当面纠正。
三、巩固提高是关键
要使差生彻底甩掉差生的帽子,并使班里不再有新差生出现,这是解决差生问题的关键。通过以下几方面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重要性教育。课堂上举例,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以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结合授课内容讲解化学元素发现史和化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化学,献身科学的理想教育。这种教育要“化整为零”,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
(2)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生活离不开化学,遍观周围,几乎每件事物都与化学有关,
化学与现代生活论文。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自有人类以来就开始了对化学的探索,因为有了人类就有了对化学的需求。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国着名滑雪前辈杨石先生说:“农、轻、重、吃、穿、用,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可以从人与化学的关系去探讨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化学作为一门庞大的知识体系,能用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满足社的需要,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它的成就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生存,而人的生存离不开化学。社会的一切发展,生命是基础。一切生命的起源离不开化学变化,一切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化学变化。恩格斯说:“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实现的。”没有化学的变化,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更不会有人类。是化学创造了人类,创造了美丽的地球。 就化学对人类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来说,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首先,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用到化学制品。 “民以食为天”,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这个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就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多了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加工制造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就更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如甜味剂、防腐剂、香料、味精、色素等等,多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化学分离方法制成的。 如果没有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那世界上大多数人就要挨冻了,因为有限的天然纤维根本就不够用。我国1995年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是合成纤维。 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再有就是合成橡胶,少了合成橡胶,世界上60亿人口又有多少亿人要穿草鞋过冬啊?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多彩缤纷的亮丽风景线。所谓“丰衣足食”,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没有了化学,就没了保证。 再看我们住的房子,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离得了铝合金的木制的窗户,也离不开化学制品油漆;就算不用玻璃吧,像一些贫穷人家用的尼龙布甚或用的报纸,不是化学制品又是什么?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牙膏、香皂、化妆品、清洁用品等等无一不跟化学沾边,都是化学制剂。 出了门,我们踏在水泥铺成的街道上,看到的是钢筋水泥做的高楼大厦,用以代步的是各种塑料、橡胶、玻璃以及各种合金做的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还离不开汽油、柴油,各种汽油添加剂、防冻剂和各种油。如此种种,都是化学制品。现代人类根本无法离开人造化学品,我们每天24小时都被人造化学品所包围着。 其次,我们的健康长寿也与化学息息相关。体内某些化学元素平衡失调时,就会导致某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1965年和1981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蛋白质和核糖的形成是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转折点。自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了解有了新的突破,为我们人类对生命和健康
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正是有了合成各种抗生素和大量新药物的技术,人类才能控制传染病,才能缓解心脑血管病,使人类的寿命延长25年。人类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种营养品和药品。如果没有这些化学药品,世上不知有多少人要受病魔的折磨,不知有多少人会被病魔夺去生命。· 生命体中支撑着生命的是无数的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肽键、酶、核酸等。 糖是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类具有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它主要是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的。它由C、H、O所组成,化学式为Cn(H2O)n,又叫碳水化合物。糖类包括单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生物界对能量的需要和利用均离不开糖类。糖类物质的主要生物功能就是通过生物氧化而提供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生物界对太阳能的利用归根到底始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CO2的固定,与这两种现象密切相关的都是糖类的合成。光合作用是自然界将光能转化变为化学能的主要途径。糖类不仅是生物体的能量来源,而且在生物体内发挥其它作用,它对各类生物体的结构也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有时还起到解毒的作用等。总之,糖类是生命体维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 蛋白质亦然。所有蛋白质都含C,N,O,H元素,大多含S或P,有的还含其它元素。蛋白质是氨基酸聚合物,水解时产生的单体叫氨基酸。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它的广泛而多变的功能决定了它们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有的蛋白质起运输作用,有的起调节或防御作用。酶也是蛋白质,起催化作用,对生命体的新陈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核酸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DNA是生物遗传物质,它们都是控制遗传的关键,其中DNA的重组技术是遗传工程研究的主导技术。遗传工程的研究的发展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食品与营养、健康与环境、资源与能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新途径,也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如果采用DN重组及细胞融合等技术改造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的生产菌,氨基酸的含量就能提高几十倍,生产成本就大大降低。这些氨基酸产品广泛用于营养食品、助鲜及饲料添加剂等生,从而部分代替了粮食产品。如果生物固氮的遗传工程能培养出自行供氮的作物,使一切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都像豆科植物一样能自行固定分子态氮并转化成能被植物吸收的状态,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作物的蛋白质含量,还能大大节省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 总之,现代生活与化学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不管是生命本身作为一个过程,还是生命得以维持所必须依赖的外在物质条件,都离不开化学。没有生命还有化学,没有了化学就绝对不会再有生命存在。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水培花卉,生物科学素养,推进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必修课程。2003年教育部完成了高中新课程方案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它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精神和要求设计的。其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它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因为它是“三无课程”——无课标、无教材、无教参。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自身,有许多学习内容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载体。因此希望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和生物学科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生物资源优势,拓展教学空间,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与实施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生物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将生物学知识教学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使教学成为学习知识、探究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生物学综合实践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不断反复学习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把学过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例如,我在学生学过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之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常见的课型——设计制作型,借助课题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水培花卉”的综合实践活动。因为花卉水培是对传统花卉栽培方法的一种全新的突破,具有简便易行、适合室内环境生长的特点,是利用家庭资源就能进行的内容,解决了在校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注意安全的问题。另外学生见到了平时难以见到的多姿多彩的植物根的形态、丰富多彩的水培花卉品种,产生足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合作者、协调者、服务者,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实施和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亲身经历、直接体验,要做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的有机结合。因此当我们确定了“水培花卉”这个主题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再指定小组长。首先开展适合于水培的花卉种类的调查与采集,并且认识其耐受水环境的生物学性状,接下来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解决很多相关的问题:
(1)了解营养液的成分,科学配制和使用营养液。我给了学生必要的提示。在必修一中介绍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生物体内的这些元素必然是从其周围环境中吸收来的。因此营养液的成分也就是用含有这些元素的化合物以适当的比例和浓度配制而成的。其中各种元素的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和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来验证。在培养过程中及时确定各营养成分的比例和浓度,以免植株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或出现烧苗甚至枯死等现象。
(2)促进水培花卉快速生根成活、正常生长。学生经过讨论后发现可以利用植物激素调节的原理。我指导学生到农药店购买生长素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做促进生根实验;访问农药店售货员、访问科研工作者,收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标签或说明书;调查回来后还要进行分析,与同学交流。经过社会调查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不同小组的水培花卉生长发育情况有所不同。当生物体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生物体才能表现为生长现象。学生综合已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解决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水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另外养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烂根现象主要原因是营养液中缺氧影响根系的呼吸作用。如何增加溶氧量?学生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各显神通。
(4)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惊奇地发现有的容器中培养液变成绿色,开始有藻类植物生长。夏季气温升高,水里还有虫卵。我适时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利用生态学平衡原理是否把水培花卉改造成生态瓶?学生们纷纷查找资料,自己动手制作,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种类和数量之后,相互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的生态瓶存活时间最长。
一盆小小的水培花卉蕴含着大量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施展的广阔空间。最后学生还研究水培花卉对室内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对室内环境的净化效果。通过活动,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生物科学,懂得生物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了正确的科学观。学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发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小组合作与人际交往沟通。
最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运用丰富多彩的水培花卉实物及根据有关实验结果制作的图文声像资料的展示,还开展有关水培花卉的专题讲座和创建水培花卉科普网站,激发学生探索植物乃至生命世界奥秘的浓厚兴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因此,我们通过这样一个活动主题让学生广泛参与实践。
一、调查摸底是基础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了解中发现,导至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差生一般都有自尊心强、求知欲低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
(1)高能差生是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其智商高,反应能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暂时较差。以男生居多。特点是好动、贪玩,在学习上投入时间太少。
(2)智商差生成绩差是由于接受能力弱,学习效率低。但真正属智商差生者为数很少。
(3)偏科差生是指那些对化学不感兴趣从而学不进去,甚至放弃学习者,较普遍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
二、对症下药是方向
对于高能差生,采用“聚焦法”。这类学生脑子灵、反应快,稍微懂了就不愿听,注意力很难集中。 教师只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精力“会聚”到学习这个焦点上来,即可摘掉差生的帽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
(1)吸收他们参加化学课外小组,组织他们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兴趣。
(2)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促使他们多看书、多练习、多动脑、多动手,把他们心思集中到钻研化学上来。偏科差生中以女生为多,学习上死记硬背多,灵活运用少。可通过观察和谈心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做法是:
(1)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的,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以增强她们的自信心;
(2)预先培训后让其做演示实验,使其从成功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3)让其担任课代表,利用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促使其非学好化学不可。
智商差生大都自卑,易“破罐子破摔”。一般采取感情倾斜法。具体做到:
(1)不歧视,更多地关心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
(2)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3)笑脸进课堂,以减少差生的心理压力。提问、练习多请差生上来,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
(4)作业“高标准”,对差生的作业要求和优等生同样严格,多采用面批,当面纠正。
三、巩固提高是关键
要使差生彻底甩掉差生的帽子,并使班里不再有新差生出现,这是解决差生问题的关键。通过以下几方面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对学生进行学习化学重要性教育。课堂上举例,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以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结合授课内容讲解化学元素发现史和化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化学,献身科学的理想教育。这种教育要“化整为零”,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
(2)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3)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差生可优先,教师作现场指导。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
(4)经常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学生作业做错了,不急于打“×”,而是帮助他们检查原因,弄懂了当面纠正,做对了再打“?”;考卷上有差错让学生修改,再错再改,直至全对打上100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达到了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育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化学实验仪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化学元素中的各种形、色、光、动、静等合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快乐积极地学习。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表明,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化学实验,可营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过程的圆满度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化学教学改革朝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迈进。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基础是成功的开始,创设情境,良好的导入,形象而生动的化学实验,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把化学试验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声、色、味、情景融合在一起,营造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课程初始就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新知充满热情。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启发和引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学习步骤和原则,根据课程必须掌握的内容,巧妙运用各种课件和化学仪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一堂生动有趣的化学课,可以在课程伊始就播放化学实验视频,让学生观赏实验,在好奇中发现问题,总结出神奇的地方,配以美好的视听觉享受,营造愉悦、轻松的氛围,这样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能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在心灵的交流碰撞中,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方面的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化学新知的学习,使得学生提高积极性,主动掌握知识。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化学新知的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教材的重难点突破。可借助电教媒体和化学实验仪器,根据不同的化学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化学教材中要重点掌握的内容,配以图片欣赏和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沉浸在对知识的无限遐想和神往中,使学生的感情处于活跃状态。再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启发,可以解决化学课程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实际观赏中得到熏陶和启发,开阔视野,使得学生更热爱化学这门课程,更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为学生学好数理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化学严谨的实验操作流程,在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世中都有裨益,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学生的实践热情源于对知识的探索。通过动手实践,通过老师循循善诱的启迪,学生对知识达到新的认知,在发展思维的同时,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对信息进行反馈和理解,在化学实践中得到各方面训练。操作过程和化学成果是对化学教育教学实践成果的反映。因此,在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加以引导、启发,运用各种仪器,在快乐实践操作中,进行情境演绎,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学生互相探索,不断创造新成果,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在一次次的化学实践中不断巩固新旧知识,在实践中成长。
四、创设情境,使学生协调配合,强化新知。
创设情境,特别是最后教师指点、总结环节,能够使学生更协调配合,强化新知,达到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的重要目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课程内容和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学生动手实践,互相探讨、取长补短,让学生乐于展示才华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完成实验全过程,通过成果的展示、自己的归纳总结,对典型问题做出分析、对自己或他人的成果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最后,教师或学生小结,使得对本次化学课程的学习有所升华,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知识脉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在欢乐中探索求知。
综合论文的分析研究,总结中学化学课改研究现状和特点,展望课改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新知,有效强化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冉鸣.化学教育.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8-01.
[2]牟晓红,冷宝林.化学分析.中国石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05-01.
创新品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强烈的批判精神,敢于怀疑已有的科学结论,这种批判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是创新品德培养的不可或缺的内涵之一。因此,没有大胆的批判精神,就不能突破旧有的思想的束缚,创新也就无法前进一步。不敢怀疑前人的思想学说,思想就无法进步,社会也就很难进步。因此,只有不信邪,不惟上,惟实,才能实现思想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
2.勇于创新的勇气和创新的韧劲。创新需要勇气,尤其是思想创新更需要勇气,因为一种新思想、新学说的诞生意味着对已有的、过时的思想的突破和批判,这必然会招致许多保守势力的打击和迫害及阻挠,没有思想创新的勇气是不会成为伟大的思想家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各个国家的著名思想家在某国召开一个思想研讨会,有几十个国家派人出席参加了研讨,中国也派人参加了,在大会上,人们纷纷举出近半个多世纪中,各个国家出现的思想家的数量,各个国家争相发言列举自己的国家中所出现的思想家有多少个,日、美、英、法、德等国纷纷举出若干个思想家,但是,当问到中国出现了几个思想家时,我们的与会者却默然不语,最后只好搪塞说,我们国家也有一个思想家,但是在中已经死掉了。与会代表说这只能算半个。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3.韧劲与执着。爱迪生发明钨丝灯进行了一千多次试验。没有任性与执着的精神能够完成发明创造吗?诺贝尔为了试制新型的火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试验,爆炸了很多次差点危及生命,但是他最后终于利用甘油发明了新型的火药。德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多次试飞失败,但是他们没有气馁,最后终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4.深厚宽广的文化底蕴。发明创造尤其是现代的发明创造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前人所留下来的宝贵的科学遗产作为我们发明创造的前提和积淀,我们的创造将寸步难行。曾经有人问过牛顿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那么聪明?牛顿回答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这句话是牛顿谦虚的表现,但也表现出了一个事实:我们如果有所创新,必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向前迈出一小步。如果离开了前人的基础则必然一小步也迈不成。
5.为科学发明而不知疲倦的忘我拼命精神和痴迷的专心。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八年的时间卧在一个小格子房中,演算所花的纸张有八麻袋之多。
6.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甘于长期沉潜的精神。马克思几十年间甘居斗室,过着相当贫困的日子,终于写出了举世震惊的《资本论》。爱因斯坦经常为了科研工作而忘我地工作,有一次他把几千美元的支票当做书签来用,后来书签也找不到了。
7.特立独行的理性精神。马克思座右铭是:“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台湾学者,著名国学大师兼斗士李敖先生以事实为依据骂人,逞口舌之快,特立独行,虽两次入狱,但仍不改自己快人快语、机智幽默的本性。
8.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独特角度。能够发现常人所不易发现的东西,敢于想常人所不敢想的东西,对新生事物具有与生俱来的那种敏锐的感知觉能力,超乎常人的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和灵感,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敏感的感应能力。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由于他的超乎常人的执着和痴迷,结果晚上睡觉时梦到了所有的元素原子模型,醒来赶紧记下,经过科学验证,证明他梦中所见完全与事实统一,从而为现代化学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科学基础。毕昇在研究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
9.仁爱之心,乐观豁达的人生胸怀,以及为民造福的精神。寿光市三元竹村书记王乐义三顾茅庐,终于感动了辽宁省的大棚种菜专家,实现了在全村推广现代农业的温室蔬菜大棚技术的目标,造福了全村,造福了全民,使全村成为首个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二、创新品德的养成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才是达成创新品德形成的前提。试验实践和社会实践是创新与检验的最有效途径。善于发问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的创新途径。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三种。
1.带领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从社会实践中寻找创新的需求与灵感。因为创新的动力和价值就在于社会的需求,这种需求会变为创新的原动力,创新的成果的实现则是创新成功的表现,它会直接变成继续创新的更大的动力。譬如比尔·盖茨从大学时期就从事家庭电脑的设计与创新工作,他从这种商业活动中发现了家庭电脑市场是未来世界最有前途的最广阔的市场,因此,他从这种社会实践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力点,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电脑公司,到如今发展成为最大的电脑软硬件公司。
2.为学生提供参与到创新的科学实验和科学创新实践中的机会。许多创新或者来自于科学实验,或者来自于社会生产实践。譬如许多植物新品种的创新,就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嫁接和品种的改良实现的。又如市场上的柿子,个头大而且口味甜美,这就是通过嫁接实现的。黄瓜也是如此。大棚里的黄瓜都是嫁接而成的,产量高而且品种好,口感好。再如袁隆平就是在科学实践中通过对水稻品种的长期筛选和杂交实现了水稻的高产稳产,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而新物种的产生也是通过科学实践育种来实现的。骡子是古代社会通过驴马杂交产生的一个物种,它有马巨大的身躯和力量,也有驴子的耐性与韧劲,是过去农业社会时期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劳力。再如狮虎杂交产生了一种叫狮虎兽的一种动物;新疆的细毛羊,就是引进了澳大利亚的绵羊品种才产生的一种新品种,所产羊毛白而细,产毛率高,深受牧民的欢迎;引进荷兰猪的品种改善了我国本地猪膘肥肉少的毛病,产生了皮薄肉多、鲜美、产量高的瘦肉型猪,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使养猪户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3.引领学生深入社会生产一线,从生产工作中获得创新的灵感。譬如汽车制造,最有前途的汽车不是燃油车也不是燃气车,而是太阳能电池车和水动力氢气汽车,因为石油和天然气总有用尽的时候,当油、煤、气用尽之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地球上的太阳能和风能及海水资源,因此,谁能发明最清洁的能源汽车,谁就站到了汽车科学研究的前沿。学生如果参与汽车的设计与生产,首先就要从这种最有前途的汽车生产设计入手进行试验设计。如果成功,市场前景就将是最广阔的。
论文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仪;水环境;监测;前景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其技术简介
高效液相色谱(HPLC)也叫高压液相色谱、高速液相色谱、高分离度液相色谱等。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粒小而均匀,小颗粒具有高柱效,但会引起高阻力,需用高压输送流动相,故又称高压液相色谱。又因分析速度快而称为高速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系统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固定相)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能检测色谱柱流出组分及其量的变化的器件。指机械的、电子的或化学器件,用于区分、记录或指示环境中某一变量的变化,如温度、压力、电荷、电磁辐射、核辐射、粒子或分子等。)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打印出来。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传统监测项目指标的监测;一方面是针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监测;另一方面是利用其高效分离的技术特点在对水体中污染物质总量的监测的基础之上对不同价态及其形态的污染物进行分类定量监测。
(一)对传统污染物的监测
对传统污染物的监测主要是针对日常水体中常见污染物的重点监测。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及其本站的实际监测条件,对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包括了重金属元素(铜、锌、砷、汞、镉、铬等)、营养元素(氮、磷、钾等)、特殊元素(硒、氯、硫等)。通过如上监测对水体的日常污染状况进行把握与评价。同时,传统污染物的监测还包括了对特定企业排污点的污水监测,作为其环保达标的重要依据。
(二)对水体中的有机物
在传统的污染物的基础之上工业以及农业淋容等多方面因素会对水体中造成一定的有机物污染,在针对有机物的污染监测过程中传统的监测方法无法在精度与效率方面达到要求。在此方面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在对有机物进行定型的同时进行定量的监测。主要监测的项目包括了,工业有机污染物(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总有机物等)、农业有机物(如杀虫剂、除草剂、消化抑制剂)、特殊有机物(微生物代谢物、医疗污染物、生活污水等)。针对如上的有机物监测一方面能够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鉴别污染物种类进而对排查污染源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对不同价态及其形态的污染物的监测
同种化学元素的不同存在价态以及形态对其生物毒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比如铬元素在水体中存在三价与六价之分,其中三价铬毒性较小且对在较大浓度范围内对人体有益,而六价铬则表现为较强的生物毒性,在较低浓度下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在水环境的监测过程中传统的六价铬的监测方法是利用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的显色反映进行检测的。这种检测方式由于收到氧化还原条件的影响容易造成较大误差,进而使得对水体环境的判断失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能够同时监测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进而对水体的污染物及其毒性进行更好的定量分析,为后续的环境评价与治理奠定基础。
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特点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准确性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这种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效液相色谱仪为全自动检测仪器,在避免了人为误差出现的同时降低了机械误差。而机械误差经过标准物质的校订之后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这就决定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在监测过程中误差较小。同时,在另一方面高效液相色谱仪在监测原理上同样优于传统的监测方法,以火焰原子吸收测量水体中的重金属浓度为例,其以火焰原子激发的峰值为测定浓度结果,在测定过程中的波动式消耗会使得测量结果较实际浓度偏低的现象。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则是利用全部曲线的面积来代替相对体积内的总量,在计算优化方面更具备准确性。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高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高效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效率本身,样品从进样到出结果仅需要30秒作用的时间对于单向测定,此时间还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2、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多重测定效率。在针对多项目的测定过程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可以单次进样多指标共同检测的效果,大大的降低了进样的重复性工作,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3、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连续进样机制,在前一样品转移到检测室后,后一样品既可以做进样处理,在监测相同的项目指标的情况下,连续进样与单独进样的监测效率提高越30%。
此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的连用可以实现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定性的监测。一方面省略了定性检测的二次步骤,另一方面降低了样品前处理的难度与过程。进而,降低了监测的时间。
(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广泛性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广泛性主要表现为对监测物质的广泛性,其监测项目几乎涵盖了水体环境监测的所有基础项目。包括了重金属的测定、营养元素的测定、其他离子的测定、不同价态的测定、有机物的测定等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其针对有机物的测定方面还可以细致划分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测定、酚类化合物的测定、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氯联苯和卤代化合物的测定、苯基脲类化合物的测定、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别的污染物种类,使得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监测目标与监测目的进行合适的项目选择。
四、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应用前景
(一)与评价软件连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评价软件连用主要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数据收集功能以及数据计算功能。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数据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电脑的评价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的过程。通过与评价软件的连用可以达到在监测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进行合理的评价结果输出的方式。进一步使得环境监测具有高效化与准确性。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其可能应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评价软件的评价功能对超标样品进行筛选。在测定前利用标准物质对环境标准进行测定。而在测定的过程中利用评价软件的筛选功能自动对超标样品进行报警或者标红处理,而对于未超标样品则可以采用忽略的处理方式。最终的数据输出结果为超标样品编号与浓度。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环境监测站的工作强度。
另一方面是利用预设的国家标准以及不同污染物的环境效应权重针对同一样品的权指标测定项目进行评价报告的生成。在测定的过程中自动的对比国家环境标准,进而生成科学的环境评价报告,为后续的环境治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与质谱仪连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只能够定性的分析被监测物质,或者通过对吸收光谱的设定来测定特定物质的浓度,而对于未知物质的监测则存在一定的不足。此方面的缺陷使得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测定项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的连用可以在同一样品测定的情况下测定未知样品中的特定物质种类以及物质浓度。方便并拓宽了水环境监测的广度。
(三)与连续进样装置的连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一定的连续进样能力。但是,此种进样依旧采用手动的模式进行。在手动模式下,一方面对进样效率的提高程度不显著。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进样的准确程度不精确。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连续进样装置的连用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了进样的准确性与测定的自动化程度。在效率与精度方面对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均是一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