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给同学的临别赠言

给同学的临别赠言

时间:2022-04-19 23:40:54

给同学的临别赠言

第1篇

2、你那真诚的友谊和你那豪爽的性格,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让我永远的记住你。

3、我们曾是老师培育的两朵小花,我们曾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好友,我们曾是考试上的竞争对手。当我一声:“再见。”告别了你们,请你们永远记住我,我将把你们留在内心深处,难以忘怀!

4、那个花季,我送你离去,小路静静地向前伸展,偶尔也有太阳雨飘起。

5、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不要问,善变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6、你说,你爱大海的豪迈,大海的雄伟;我说,你就有大海的性格,大海的神魄。

7、绿色,是活活泼泼的生命;绿色,是蓬蓬勃勃的青春。摘一片绿叶送给你,希望和祝福在绿色之中。

8、我们从世界的各个角落聚集在一起;我们有欢乐,有难过,有微笑,有眼泪,在这六年里经过了酸甜苦辣,也考验了我们的友谊,我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

9、让我们用共同的信念铸造的航船,到生活的大海去犁出雪白的浪花。

10、如果我能,我愿将心底的一切都揉进今日的分别。但是我不能啊!那么,就让我们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胜过一切话别!

11、让我们共同摒弃对幸福的一味幻想,把希望寄托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上!

12、三年,在人生的旅程中不过是短短的一段,然而和你同桌三载,却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你是我记忆中的一粒珍珠,心里天幕上的一颗明星。

13、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跋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好像你我才初次相逢!

14、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我们相互微笑殷勤地劝酒,仿佛所有没说的爱恋与不舍,都收藏在语句的背后。因为我们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没有比手中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15、就在这美好的友谊生活后期,我想进一步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时,我却受到了这个想法的谴责。可能是你、我不适应吧!

16、生活的海洋已铺开金色的路,浪花正分列两旁摇动着欢迎的花束。勇敢地去吧,朋友!前进,已吹响出征的海螺;彩霞,正在将鲜花的大旗飞舞 ……

17、几年的同窗,我与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愿你我心灵间的交流,直到永远。

18、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于不能够。我知道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但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19、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对于即将的离别,支持着我的是对于重逢的期盼。

20、我的生活融入了你,你的生活中也蕴涵着我;当我们再次相见的时刻,你我仍然是一个整体。

21、你酣畅淋漓地大笔泼洒出自己的形象,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惟留下粗犷的美,质朴的美,自然的美。

22、你聪颖,你善良,你活泼,有时你也幻想,有时你也默然,在默然中沉思,在梦幻中寻觅。小小的你会长大,小小的你会成熟,愿你更坚强!愿你更自信!

23、你是莲蓬下的藕——从不炫耀自己。在你朴素的外表里面,是白玉一般洁白无瑕的心地……

24、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一份感激,感谢你给了我那一份终身难忘的甜蜜的回忆。

25、你生就的一种娴雅的气质和诱人的魅力,使得你在认识你的人们的心里永久存在。你像那山间的百合,独自荣枯,无以为憾。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悔恨。清雅留芳,归入永恒的春天。

26、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海角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你铺展远大的前程。

27、你的天赋好比一朵火花,假如你用勤勉辛劳去助燃,它一定会变成熊熊烈火,放出无比的光和热来。

28、你能否送我一块手帕?让我心上飘起一片帆。

29、留不住的时光把我们分离,请把我的情意留在你心里。白云悠悠朝飞暮渡,我会时刻托它问候你。

30、我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在大海上飘荡,风是我的方向,指引我来到 xx班,也许这就是我的彼岸。

31、是你们让我在母校的每一个角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是你们给了我最真挚的友谊,我回永远珍惜。

32、你给我最真诚的友情,我将永远记住你。

33、我们在一起的岁月是多么快乐,在花坛的芬芳中,珍藏着我们的点点滴滴,其中当然也有我们的友谊与欢乐。

34、你终于要走了,但你把花的形象留了下来,你把花的芬芳留了下来,你把我们共同浇灌的希望也留了下来。今后只要我想起你,我的岁月就会永远地鲜艳,永远地芳菲。

35、你是花季的蓓蕾,你是展翅的雄鹰,明天是我们的世界,一切因我们而光辉。

36、三年来,每当我在学习上有了疑惑时,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总是你的声音在耳畔响起,疑惑迎刃而解,挫折变成为动力,促使我不断向前。请接受我的一片敬意。别了!我的朋友!

37、我们曾是一对学友,我们曾是老师培养下的两朵小花,我们曾是一对好朋友,当我们挥手告别时,我会祝福你的。

38、我们曾是两个很好的朋友,你给我的礼物——快乐的友谊,我会永久的记在心里,永不忘记。

第2篇

教学内容

毕业前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常常会留下赠言以互相勉励,并表达美好的祝愿。请你根据赠言的对象,考虑好赠言的内容,先写下来,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目标

1.在情感的交融中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说写毕业赠言,练习用简洁、得体的语言表达心中的情感。

3.激发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尾声。往日大家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曾经经历过的酸甜苦辣,都变得如此珍贵。在即将离别之际,写上几句毕业赠言,留下我们真挚的话语,送上我们美好的祝愿,将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二、辨析指导

毕业赠言怎么写呢?

1、我们先来看几则例文,请大家听听,哪几则写得比较好,哪几则写得不够好?为什么?

①马书娴:你的文章流畅自然,让老师赞叹不已,相信不久的将来,你的大作会在网上广为流传!

②顾小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飞向你理想的天空,去自由翱翔吧!

③严涛: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抓住这似水年华,努力吧!

④王晶:我送你一个数字88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

⑤王炎: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同桌自由讨论,你觉得怎样?

全班交流,

教师从旁相机点评:

第1、2、3则抓住了同学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写出了对同学真诚的希望和祝愿。第4则不符合小学生的身份,挣钱不能作为学生努力的方向。第5则是套话,没有抓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针对性不强。

3、指导写法

(1)从刚才几则赠言中,你认为赠言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赠言的内容不外乎向受言人提出功勉、告诫、希望以及美好的祝愿。

(2)赠言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学生归纳总结)

①有真情

②简洁明了

③可适当引用名言警句

三、口述并写作

1、导语:

在我们中间,有人同学了六年,有人同学了4年,时间最短的也同窗共读了两年,这么多的日子以来,我们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笑过,哭过,闹过;朝夕相处,荣辱以共,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就快毕业了,中学同学们能不能还在同一所学校、一个班、一张凳子就读,那还是个未知数,临别前,你有什么话想送给你的同学、老师呢?

2、学生说赠言。

3、师生、学生互写赠言。

教师事先提供一些赠言资料供同学选择参考。

播放背景音乐《送别》(长亭外,古道边)(无歌词版)。

4、交流:

大声地读一读你自己给别人写的最得意的赠言或别人给你写的你最满意的赠言。

四、相约10年后

1、小结语:

同学们,你们将从镇江丹徒高桥中心小学起飞。老师相信你们:今天的你们是母校的骄傲,明天的你们必将为母校更添辉煌!

新的开始,新的起点,亲爱的同学们,全新的生活等着你们,希望你们以崭新的面貌,百倍的信心投入新的学习,以雄鹰搏击长空的气势,去书写一个全新的自我。努力吧!老师静侯你们的佳音!

2、相约10年后:

十年后,我们再相聚!

第3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_由毕业赠言引起的故事

重庆市巴蜀小学 艾冰

一件事情往往会产生出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两种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对某一事物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学生每天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有的使你焦头烂额,有的使你一筹莫展,有的使你犹豫不决,有的使你气愤万分,由此陷入十分苦恼的境地。面对这些杂乱琐碎的事,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以教育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利益作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循心善诱,去了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自己在学生中享有一定的威信,得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这样工作起来才顺心,学生才和你交心,同时也使家长们放心。反之遇事简单、粗暴或一味地进行制止,扼杀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工作就会很被动,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于是对老师就敬而远之。

一、发现问题。

在临毕业前夕,我班出现了一股互留赠言之风,几乎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十分精致的同学录,一下课有的人就忙着找各自较好的同学留言,放学后也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相互写着,好象留言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有的甚至于把作业放置一边不闻不问,却对写《同学录》十分专注,十分投入。更使人气愤的是一次数学课上,个别学生竟然把《同学录》拿出来公开写起来,被老师发现了,并缴了几本。我随意打开看时,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中有些赠言极其不健康,内容相当低级、庸俗,有的字眼不堪入目,相当下流。最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平时看起来十分老实、本份,是我心目中思想品德很健康的学生,居然也写出了一些与他们年龄、经历很不相称的语言。正处于毕业阶段十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这一令人惊讶、使人气愤的现象,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制止这一不正之风,调整孩子们的心态,端正他们的思想,全力以赴投入最后的复习,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步工作。

二、教育、帮助。

我专门利用一个少先队活动时间,围绕"什么叫赠言?""赠言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写赠言?"这几个问题开展讨论,同学们讨论得十分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特别是那些在《同学录》上乱写的人,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十分惭愧,下课后都自觉到办公室来向老师承认错误,大家都明白了赠言就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祝愿和真诚的希望,来鼓励别人奋进,唤起信心,它是有着深远意义,值得留念,使人难忘的语言。于是我就趁热打铁,放学后我有意在布置作业时,让每个同学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上5-10句你认为较好的赠言,看谁会动脑筋,写得最好。

第二天,我又利用朝会时间,让同学们各自在上台念出他们写的赠言,大家踊跃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许多美好的赠言,什么"祝友谊地久天长"、"祝学习上进,前途无量"、"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祝你考上重点中学"等等,有的同学还根据同的不同爱好,写出了相应的赠言,如我班喜欢跳舞的王亚菲同学,她的《同学录》上就留下的赠言是:"祝你早日成为有名的舞蹈家"和"你的舞姿,终生难忘"、"希你的舞越跳越好"等等,对酷爱数学的唐英杰同学,给他留下了"祝你成为我国第二个陈景润"或"我国未来的数学家--唐英杰",对喜爱踢足球的邓非、李昆鹏、任竞等诸位同学,就祝愿他们不久的将来,成为国脚和"希球技提高,为我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作出贡献"、"希你成为未来的、亚洲足球先生"等等。 看了孩子们这些发自内心、真诚的祝愿,那一笔笔工整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同时也十分欣慰,孩子们是多么纯真、可爱啊,只要我们耐心诱导,倾注爱心,热情帮助他们,就会有成效,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三、圆满解决。

为了满足同学们的愿望,让他们在相处了六年小学生活中,互相留下难忘的纪念,我和班干部们商量并一致决定,在毕业班会上增加互签毕业赠言这一内容,同学们知道后都非常高兴,他们没有想到老师会专门安排写赠言,于是有的同学重新买来一本崭新的《同学录》作好准备,有的同学把原来乱写的内容封存起来,重新再写,有的同学干脆把不健康的赠言撕掉,认真思考,如何再写。在开毕业班会那天,大家热情很高,都积极参与写赠言,有的还主动把《同学录》拿给老师看,并让老师给他们留下美好的祝愿,有的同学还写下有趣的、诙谐的、使人发笑的赠言,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 从这件事上,我感受到了耐心诱导的好处,尝到了它的甜头,启发了我在今后工作中,事事要循循善诱,耐心的指导,多为学生的兴趣作想,既当他们的老师,也作他们的知心朋友。

第4篇

一件事情往往会产生出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两种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对某一事物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学生每天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有的使你焦头烂额,有的使你一筹莫展,有的使你犹豫不决,有的使你气愤万分,由此陷入十分苦恼的境地。面对这些杂乱琐碎的事,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以教育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利益作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循心善诱,去了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自己在学生中享有一定的威信,得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这样工作起来才顺心,学生才和你交心,同时也使家长们放心。反之遇事简单、粗暴或一味地进行制止,扼杀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工作就会很被动,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于是对老师就敬而远之。

一、发现问题。

在临毕业前夕,我班出现了一股互留赠言之风,几乎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十分精致的同学录,一下课有的人就忙着找各自较好的同学留言,放学后也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相互写着,好象留言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有的甚至于把作业放置一边不闻不问,却对写《同学录》十分专注,十分投入。更使人气愤的是一次数学课上,个别学生竟然把《同学录》拿出来公开写起来,被老师发现了,并缴了几本。我随意打开看时,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中有些赠言极其不健康,内容相当低级、庸俗,有的字眼不堪入目,相当下流。最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平时看起来十分老实、本份,是我心目中思想品德很健康的学生,居然也写出了一些与他们年龄、经历很不相称的语言。正处于毕业阶段十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这一令人惊讶、使人气愤的现象,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制止这一不正之风,调整孩子们的心态,端正他们的思想,全力以赴投入最后的复习,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步工作。

二、教育、帮助。

我专门利用一个少先队活动时间,围绕"什么叫赠言?""赠言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写赠言?"这几个问题开展讨论,同学们讨论得十分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特别是那些在《同学录》上乱写的人,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十分惭愧,下课后都自觉到办公室来向老师承认错误,大家都明白了赠言就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祝愿和真诚的希望,来鼓励别人奋进,唤起信心,它是有着深远意义,值得留念,使人难忘的语言。于是我就趁热打铁,放学后我有意在布置作业时,让每个同学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上5-10句你认为较好的赠言,看谁会动脑筋,写得最好。

第二天,我又利用朝会时间,让同学们各自在上台念出他们写的赠言,大家踊跃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许多美好的赠言,什么"祝友谊地久天长"、"祝学习上进,前途无量"、"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祝你考上重点中学"等等,有的同学还根据同的不同爱好,写出了相应的赠言,如我班喜欢跳舞的王亚菲同学,她的《同学录》上就留下的赠言是:"祝你早日成为有名的舞蹈家"和"你的舞姿,终生难忘"、"希你的舞越跳越好"等等,对酷爱数学的唐英杰同学,给他留下了"祝你成为我国第二个陈景润"或"我国未来的数学家--唐英杰",对喜爱踢足球的邓非、李昆鹏、任竞等诸位同学,就祝愿他们不久的将来,成为国脚和"希球技提高,为我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作出贡献"、"希你成为未来的、亚洲足球先生"等等。看了孩子们这些发自内心、真诚的祝愿,那一笔笔工整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同时也十分欣慰,孩子们是多么纯真、可爱啊,只要我们耐心诱导,倾注爱心,热情帮助他们,就会有成效,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三、圆满解决。

为了满足同学们的愿望,让他们在相处了六年小学生活中,互相留下难忘的纪念,我和班干部们商量并一致决定,在毕业班会上增加互签毕业赠言这一内容,同学们知道后都非常高兴,他们没有想到老师会专门安排写赠言,于是有的同学重新买来一本崭新的《同学录》作好准备,有的同学把原来乱写的内容封存起来,重新再写,有的同学干脆把不健康的赠言撕掉,认真思考,如何再写。在开毕业班会那天,大家热情很高,都积极参与写赠言,有的还主动把《同学录》拿给老师看,并让老师给他们留下美好的祝愿,有的同学还写下有趣的、诙谐的、使人发笑的赠言,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从这件事上,我感受到了耐心诱导的好处,尝到了它的甜头,启发了我在今后工作中,事事要循循善诱,耐心的指导,多为学生的兴趣作想,既当他们的老师,也作他们的知心朋友。

第5篇

一件事情往往会产生出两种不同的结果,这两种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对某一事物的不同看法。特别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学生每天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有的使你焦头烂额,有的使你一筹莫展,有的使你犹豫不决,有的使你气愤万分,由此陷入十分苦恼的境地。面对这些杂乱琐碎的事,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以教育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利益作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循心善诱,去了解、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自己在学生中享有一定的威信,得到学生的信赖和爱戴,这样工作起来才顺心,学生才和你交心,同时也使家长们放心。反之遇事简单、粗暴或一味地进行制止,扼杀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工作就会很被动,得不到学生的支持,于是对老师就敬而远之。 一、发现问题。 在临毕业前夕,我班出现了一股互留赠言之风,几乎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十分精致的同学录,一下课有的人就忙着找各自较好的同学留言,放学后也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相互写着,好象留言成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有的甚至于把作业放置一边不闻不问,却对写《同学录》十分专注,十分投入。更使人气愤的是一次数学课上,个别学生竟然把《同学录》拿出来公开写起来,被老师发现了,并缴了几本。我随意打开看时,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其中有些赠言极其不健康,内容相当低级、庸俗,有的字眼不堪入目,相当下流。最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平时看起来十分老实、本份,是我心目中思想品德很健康的学生,居然也写出了一些与他们年龄、经历很不相称的语言。正处于毕业阶段十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这一令人惊讶、使人气愤的现象,作为班主任的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制止这一不正之风,调整孩子们的心态,端正他们的思想,全力以赴投入最后的复习,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步工作。 二、教育、帮助。 我专门利用一个少先队活动时间,围绕什么叫赠言?赠言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写赠言?这几个问题开展讨论,同学们讨论得十分热烈,大家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特别是那些在《同学录》上乱写的人,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十分惭愧,下课后都自觉到办公室来向老师承认错误,大家都明白了赠言就是给别人留下美好祝愿和真诚的希望,来鼓励别人奋进,唤起信心,它是有着深远意义,值得留念,使人难忘的语言。于是我就趁热打铁,放学后我有意在布置作业时,让每个同学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上5-10句你认为较好的赠言,看谁会动脑筋,写得最好。 第二天,我又利用朝会时间,让同学们各自在上台念出他们写的赠言,大家踊跃举手,争先恐后,说出了许多美好的赠言,什么祝友谊地久天长、祝学习上进,前途无量、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祝你考上重点中学等等,有的同学还根据同的不同爱好,写出了相应的赠言,如我班喜欢跳舞的王亚菲同学,她的《同学录》上就留下的赠言是:祝你早日成为有名的舞蹈家和你的舞姿,终生难忘、希你的舞越跳越好等等,对酷爱数学的唐英杰同学,给他留下了祝你成为我国第二个陈景润或我国未来的数学家--唐英杰,对喜爱踢足球的邓非、李昆鹏、任竞等诸位同学,就祝愿他们不久的将来,成为国脚和希球技提高,为我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作出贡献、希你成为未来的、亚洲足球先生等等。 看了孩子们这些发自内心、真诚的祝愿,那一笔笔工整的赠言,我非常激动,同时也十分欣慰,孩子们是多么纯真、可爱啊,只要我们耐心诱导,倾注爱心,热情帮助他们,就会有成效,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三、~解决。 为了满足同学们的愿望,让他们在相处了六年小学生活中,互相留下难忘的纪念,我和班干部们商量并一致决定,在毕业班会上增加互签毕业赠言这一内容,同学们知道后都非常高兴,他们没有想到老师会专门安排写赠言,于是有的同学重新买来一本崭新的《同学录》作好准备,有的同学把原来乱写的内容封存起来,重新再写,有的同学干脆把不健康的赠言撕掉,认真思考,如何再写。在开毕业班会那天,大家热情很高,都积极参与写赠言,有的还主动把《同学录》拿给老师看,并让老师给他们留下美好的祝愿,有的同学还写下有趣的、诙谐的、使人发笑的赠言,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 从这件事上,我感受到了耐心诱导的好处,尝到了它的甜头,启发了我在今后工作中,事事要循循善诱,耐心的指导,多为学生的兴趣作想,既当他们的老师,也作他们的知心朋友。

第6篇

1、临别时,小红送给我一只钢笔留念。

2、离开母校那天,同学们互相勉励,赠言留念。

3、我们每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都要拍照留念。

4、毕业时,我们全班同学在一起合影留念。

5、毕业的时候,同学们赠言留念,互相勉励。

6、我的好友搬家了,她赠我一支钢笔以作留念。

7、溶洞里,钟乳石奇形怪状,千姿百态,令人流连忘返,许多中外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8、画家指着墙上一幅小画说:这是我三十年前的童贞作,笔法成熟,切实不什幺艺术价值,但对我却敝帚自珍,留着作个留念。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关键词 杨素 薛道衡 赠答诗 《赠薛播州诗》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5)12-0058-06

杨素与薛道衡彼此之间写有大量赠答诗。杨素现存完整诗歌19首,其中《出塞》二首属于边塞诗,其余17首属于赠答诗。杨素所赠的对象只有薛道衡一人,它们包括:《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赠薛内史诗》《赠薛播州诗》十四章。薛道衡集中有《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重酬杨仆射山亭诗》两首予以回赠,另外薛道衡还有《出塞二首和杨素》。李商隐《谢河东公和诗启》:“某曾读《隋书》,见杨越公地处亲贤,才兼文武,每舒绣锦,必播管弦。当时与之握手言情,披襟得侣者,惟薛道衡一人而已。及观其唱和,乃数百篇。力均声同,德邻义比。彼若陈葛天氏之舞,此乃引穆天子之歌。彼若言太华三峰,此必曰浔阳九派。神功古迹,皆应物无疲;地理人名,亦争承不阙。后来酬唱,罕继声尘,常以斯风,望于哲匠。”直到晚唐,存世的杨薛唱和诗竟然多达数百篇。从李商隐对杨素薛道衡赠答诗的推崇,可以看出杨薛关系之亲密和杨薛赠答诗写作手法之高妙。“后来酬唱,罕继声尘”八个字足以说明杨薛赠答诗在中国赠答诗史上的重要性。目前,虽有多部文学史著作和多篇学术文章论及杨素诗歌和薛道衡诗歌,但尚未见到探究杨素薛道衡赠答诗的专题论文。本文拟结合史实,探查杨素与薛道衡赠答诗中的深厚友情,探究杨薛之间友情形成的原因,剖析薛道衡评杨素《赠薛播州诗》时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内在含义。

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杨素诗歌的创作年代,据曹道衡、刘跃进先生《南北朝文学编年史》考证: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杨素伐突厥归,作《出塞》二首,薛道衡、虞世南俱有和作。开皇十九年(599年),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当作于是时,薛道衡有《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开皇二十年(600年),杨素作《赠薛内史诗》,薛道衡作《重酬杨仆射山亭诗》。仁寿四年(604年),杨素作《赠薛番州》诗。“播州”为“番州”之误,《赠薛播州诗》当为《赠薛番州》诗。曹道衡、刘跃进:《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648~655页。按,杨素《赠薛播州诗》十四章,据《隋书・杨素传》:“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未几而卒,道衡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据此可知组诗《赠薛播州诗》是杨素在人间世的绝笔。十四章虽然可能写作于不同年代,但定稿当完成于杨素临死前不久,即大业二年(606年)。

作为朋友之间的赠答诗,友情是诗中最重要的元素。杨素诗歌也不例外,对薛道衡的思念是杨素赠答诗的主线。开皇十九年(599年),在薛道衡出守襄州时,杨素写作了《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和《赠薛内史诗》。据《隋书・薛道衡传》:“仁寿中,杨素专掌朝政,道衡既与素善,上不欲道衡久知机密,因出检校襄州总管。道衡久蒙驱策,一旦违离,不胜悲恋,言之哽咽。高祖怆然改容曰:‘尔光阴晚暮,侍奉诚劳。朕欲令尔将摄,兼抚萌俗。今尔之去,朕如断一臂。’于是赉物三百段,九环金带,并时服一袭,马十匹,慰勉遣之。在任清简,吏民怀其惠。”[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409页。在隋文帝眼里,杨素和薛道衡过从甚密,杨素经常把朝廷的机密透露给薛道衡,故不得不把薛道衡调离京城。杨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其一:“居山四望阻,风雨竟朝夕。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其二:“岩壑澄清景,景肖岩壑深。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其一写在大山深处,风雨交集。风雨之后,日出鸟散。有酒不想畅饮,只因故人不在身边。其二写岩壑中所见的清幽之景。暮色四合,流水潺潺,诗人独居山林,琴声中寄托了对老友的思念之情。薛道衡以《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回赠,诗云:“相望山河近,相思朝夕劳。龙门竹箭急,华岳莲花高。岳高嶂重叠,鸟道风烟接。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叶舟旦旦浮,惊波夜夜流。露寒洲渚白,月冷函关秋。秋夜清风发,弹琴即鉴月。虽非庄舄歌,吟咏常思越。”在襄州,薛道衡同样在仰望远方,苦苦思念故人。在月光如水的秋夜,道衡独自弹琴寄托相思。因为杨素封为越国公,诗人一语双关地说“吟咏常思越”。杨素又有《赠薛内史诗》,诗云:“耿耿不能寐,京洛久离群。横琴还独坐,停杯遂待君。待君春草歇,独坐秋风发。朝朝唯落花,夜夜空明月。明月徒流光,落花空自芳。别离望南浦,相思在汉阳。汉阳隔陇吟,南浦达桂林。山川虽未远,无由得寄音。”诗人深夜难眠,独自弹琴,无心饮酒。从春到秋,从朝到暮,时光变了;从南浦到汉阳、到桂林,地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诗人对故友的深情。薛道衡以《重酬杨仆射山亭诗》答之:“寂寂无与晤,朝端去总戎。空庭聊步月,闲坐独临风。临风时太息,步月山泉侧。朝朝散霞彩,暮暮澄秋色。秋色遍皋兰,霞彩落云端。吹旌朔气冷,照剑日光寒。光寒塞草平,气冷咽笳声。将军献凯入,蔼蔼风云生。”离别故人之后,无人可以倾心交谈。两个人就这样你来我往,情思缠绵。彼此的相思,没有随着年华的流逝而改变。

在大业二年(606年)完成的组诗《赠薛播州诗》中,杨素回顾了两人的交往历史。杨素《赠薛播州诗》其四:“植林虽各树,开荣岂异春?相逢一时泰,共幸百年身。”两个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国度,但为了事功都在不懈努力。有一天,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其五:“倾盖如旧知,弹冠岂新沭。利心金各断,芬言兰共馥。”《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杨薛二人倾盖如故,志同道合。其六:“自余历端揆,缉熙恧时彦。及尔陪帷幄,出纳先天眷。高调发清音,缛藻流馀绚。或如彼金玉,岁暮无凋变。余松待尔心,尔筠留我箭。”作为宰相的杨素,颇为欣赏薛道衡的才学人品,两人交情日深。其七:“荏苒积岁时,契阔同游处。阊阖既趋朝,承明还宴语。上林陪羽猎,甘泉侍清曙。迎风含暑气,飞雨凄寒序。相顾惜光阴,留情共延伫。”两人同时任职于朝廷,时常共同陪侍皇帝,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其八:“滔滔彼江汉,实为南国纪。作牧求明德,若人应斯美。高卧未褰帷,飞声已千里。还望白云天,日暮秋风起。岘山君傥游,泪落应无已。”薛道衡因为与杨素关系过于密切而被贬谪为检校襄州总管,杨素在思念中也带有愧对故友的意思。其九:“汉阴政已成,岭表人犹蠹。弹冠比方新,还珠总如故。楚人结去思,越俗歌来暮。阳乌尚归飞,别鹤还回顾。君见南枝巢,应思北风路。”仁寿四年(604年)八月,薛道衡任番州刺史,前往岭南。从此天各一方,南北暌隔,但离别没有冲淡彼此的友情,组诗也描写了杨素对远在番州的故人的深切思念。《赠薛播州诗》其十:“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椤Nㄓ泄鲁窃拢徘徊独临映。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薛道衡远赴番州之后,杨素对景伤心,吊影自怜,身心俱疲。其十三:“濠梁暮共往,幽谷有相思。千里悲无驾,一见杳难期。”两人的关系如同庄惠之交,在哲学层面能够互相启发。其十四:“衔悲向南浦,寒色黯沈沈。风起洞庭险,烟生云梦深。独飞时慕侣,寡和乍孤音。木落悲时暮,时暮感离心。离心多苦调,讵假雍门琴!”千里相思,孤独日暮。

虽然已经遗失了大量的诗歌,但现存的诗篇足以说明杨薛二人之间深切的友情。从传说中的苏李诗开始,中国文人特别看重友情,曹丕曹植与邺下诸子、陆机陆云与东南士族、李白与杜甫、元稹与白居易……无不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友情之歌。杨薛友情诗比肩其中,毫无愧色。

二、力均声同,德邻义比

《隋书・杨素传》:“素性疏而辩,高下在心,朝臣之内,颇推高G,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视苏威蔑如也。自余朝贵,多被陵轹。”②③④⑤[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285、1184、1281、1405、1406页。在整个朝臣中,杨素只欣赏三个人,一个是大隋丞相高G。《隋书・高G传》:“G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②一个是他少年时的同窗、朝廷重臣牛弘。杨素曾与牛弘一起学习,研精不倦。另外一个是诗人薛道衡。杨素敬重牛弘高G两位,自在情理当中。然杨素一生“与之握手言情,披襟得侣者,惟薛道衡一人而已”,多少有些出人意外。杨素为什么会与薛道衡如此相知呢?

其一,两人出身相似,青年时代即具有非凡的政治抱负。杨素出于弘农华阴杨氏,其家族在汉魏时代就是赫赫有名的关中士族。杨素的十世祖杨瑶,是晋侍中、仪同三司、尚书令。杨素的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杨素父杨敷为北周汾州刺史。杨素少年时代就胸有大志,落拓不拘小节。他的从叔祖、魏尚书仆射杨宽称誉他“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杨素善于写文章,工于草隶。《隋书・杨素传》:“武帝亲总万机,素以其父守节陷齐,未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许。至于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斩之。素乃大言曰:‘臣事无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壮其言,由是赠敷为大将军,谥曰忠壮。拜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渐见礼遇。”③杨素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同时也是一位大才子。周武帝命杨素代为起草诏书,杨素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周武帝读后甚为赏识,他对杨素说:“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杨素应声答道:“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他对自己的才华和前程非常自负。

薛道衡出身于河东士族,具有家学渊源,精于儒学。《隋书・薛道衡传》:“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祖聪,魏济州刺史。父孝通,常山太守。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致,见者奇之。其后才名益著,齐司州牧、彭城王烈为兵曹从事。尚书左仆射弘农杨遵彦,一代伟人,见而嗟赏。授奉朝请。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④薛道衡后来曾经接待周、陈二使。并在武平初年,与诸儒一起修定过《五礼》。后来待诏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是北方著名的儒士。

其二,薛道衡的诗歌才华为时人所公认,一时无人能出其右。《隋书・薛道衡传》:“陈使傅f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f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⑤南北朝时期,虽然从整体上看北朝武力强盛,但南朝统治者向来看重衣冠礼乐,以为正朔在己,南朝文人经常以文采风流自诩,在诗歌创作上一直是北朝诗人学习模仿南朝诗歌。到了隋朝时,北朝终于出现了让“南人无不吟诵”的诗篇。而杨素并不是一介武夫,他才兼文武。《隋书・杨素传》史臣曰:“杨素少而轻侠,m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高祖龙飞,将清六合,许以腹心之奇,每当推彀之重。扫妖氛于牛斗,江海无波;摧骁骑于龙庭,匈奴远遁。考其夷凶静乱,功臣莫居其右;览其奇策高文,足为一时之杰。然专以智诈自立,不由仁义之道,阿谀时主,高下其心。营构离宫,陷君于奢侈;谋废冢嫡,致国于倾危。终使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究其祸败之源,实乃素之由也。”③④⑤⑥[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296、1407、1408、1406、1406页。杨素也是当时的著名诗人,黄子云《野鸿诗的》曰:“越公《赠薛播州》数篇,高迥雅逸,纤靡扫尽,大业之朝,足称首杰。观者不以人废言可也。”王夫之等:《清诗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863页。杨素和薛道衡两人在文学创作上能够做到惺惺相惜,彼此欣赏。

其三,杨素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身为文人的薛道衡在政治上见解高超。薛道衡受到了隋文帝的赏识。《隋书・薛道衡传》:“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然诫之以迂诞。后高祖善其称职,谓杨素、牛弘曰:‘道衡老矣,驱使勤劳,宜使其朱门陈戟。’于是进位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辞以无功,高祖曰:‘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③由于薛道衡受到了皇帝的器重,太子和诸王也争相与之交往。《隋书・薛道衡传》载:“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太子诸王争相与交,高G、杨素雅相推重,声名籍甚,无竞一时。”④在整个隋朝大臣中,能够获得高G、杨素两位宰相共同推重的也许只有薛道衡一人。

薛道衡积极主张平定江南,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隋书・薛道衡传》载:“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道衡因奏曰:‘江东蕞尔一隅,僭擅遂久,实由永嘉已后,华夏分崩。刘、石、符、姚、慕容、赫连之辈,妄窃名号,寻亦灭亡。魏氏自北徂南,未遑远略。周、齐两立,务在兼并,所以江表逋诛,积有年祀。陛下圣德天挺,光膺宝祚,比隆三代,平一九州,岂容使区区之陈,久在天网之外?臣今奉使,请责以称O。’高祖曰:‘朕且含养,置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折,识朕意焉。’”⑤大业八年,平陈战役开始后,薛道衡被授淮南道行台尚书吏部郎,兼掌文翰。他对隋军的胜利充满了信心。《隋书・薛道衡传》载:“王师临江,高G夜坐幕下,谓之曰:‘今段之举,克定江东已不?君试言之。’道衡答曰:‘凡论大事成败,先须以至理断之。《禹贡》所载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后汉之季,群雄竞起,孙权兄弟遂有吴、楚之地。晋武受命,寻即吞并,永嘉南迁,重此分割。自尔已来,战争不息,否终斯泰,天道之恒。郭璞有云:‘江东偏王三百年,还与中国合。’今数将满矣。以运数而言,其必克一也。有德者昌,无德者亡,自古兴灭,皆由此道。主上躬履恭俭,忧劳庶政,叔宝峻宇雕墙,酣酒荒色。上下离心,人神同愤,其必克二也。为国之体,在于任寄,彼之公卿,备员而已。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尚书令江总唯事诗酒,本非经略之才,萧摩诃、任蛮奴是其大将,一夫之用耳。其必克三也。我有道而大,彼无德而小,量其甲士,不过十万。西自巫峡,东至沧海,分之则势悬而力弱,聚之则守此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卷之势,其在不疑。’G忻然曰:‘君言成败,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学相期,不意筹略乃尔。’还除吏部侍郎。”⑥薛道衡纵论天下大事,对时事政治的解析清晰透彻,见地高明,高G对他心悦诚服。

从杨素薛道衡的边塞诗中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入世之心和爱国情怀。杨素《出塞二首》充满了豪情壮志。《出塞》其一:“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诗中塑造了一位汉将的形象,他的身影活跃在漠南、塞北、辽东、瀚海、长平等不同的地方,他万里征战,最终功成名就。《出塞》其二:“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这位“忧国不忧身”的人物就是杨素自己的化身。薛道衡以《出塞二首和杨素》与之唱和,其二:“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长驱汗北,直指夫人城。……左贤皆顿颡,单于已系缨。绁马登玄阙,钩鲲临北溟。当知霍骠骑,高第起西京。”诗中用汉将霍去病来比喻杨素的神勇。两人诗中都写到了战争的艰难过程,对战争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大隋朝廷,文武官员人才济济,杨素一生最为亲密的朋友首推薛道衡。可以看出是因为在长期的朝廷共事中,杨薛二人有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爱好。

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隋书・杨素传》:“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未几而卒,道衡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⑤[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292、1407页。“人之将死”句语出《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杨素死前未与薛道衡会面,薛道衡所谓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乃是针对杨素《赠薛播州诗》而发的。薛道衡为什么要这样评价亡友?或曰薛道衡这样评价杨素,显得对死者不够尊重,可以看出薛道衡其人不够厚道,薛杨两人表面亲昵其实貌合神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薛道衡“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评语呢?杨素《赠薛播州诗》中的“善”言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

杨素《赠薛播州诗》固然是一组赠答诗,但其中却不仅仅限于友情的吟唱。沈德潜点评杨素《赠薛播州诗》说:“从天下之乱,说到定鼎,次说求才,次说立朝,次说薛之出守、颂其政成,次说己之归闲,末致相思之意。一题几章,须具比章法。未尝不排,而不觉排偶之迹,骨高也。”[清]沈德潜选:《古诗源》,中华书局,1963年,第358页。郑振铎先生说:“至于《赠薛播州十四首》中如:‘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便非齐、梁所得范围的了。殆足以上继嗣宗,下开子昂。”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第183页。杨素《赠薛播州》中不仅有哲学的元素,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比较杨素前后的赠答诗,我们发现《赠薛播州诗》像以前的诗歌一样表达了对薛道衡的相思之情。与此前不同的是在《赠薛播州诗》中,诗人的情绪变得消沉了,诗人思考的内容变得丰富了。《赠薛播州诗》其十:“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浮Nㄓ泄鲁窃拢徘徊独临映。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其中充满了孤独的情感、吊影自怜的心态、身心疲惫的感受。其十一:“养病愿归闲,居荣在知足。栖迟茂陵下,优游沧海曲。故人情可见,今人遵路躅。荒居接野穷,人物俱非俗。桂树芳从生,山幽竟何欲!”此时诗人疾病缠身,厌弃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其十二:“所欲栖一枝,禀分丰诸已。”知足不辱,失去了昂扬进取之心。其十三:“物华不相待,迟暮有馀悲。”在生命的晚年,面对时光的流逝,只能无可奈何。其十四:“衔悲向南浦,寒色黯沈沈。风起洞庭险,烟生云梦深。独飞时慕侣,寡和乍孤音。木落悲时暮,时暮感离心。离心多苦调,讵假雍门琴!”陈祚明评本章:“亦可谓其鸣也哀矣。”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63页。总之,《赠薛播州诗》写杨素临死之前身体的病痛、生命的衰老;晚年的杨素失去了皇帝的恩宠,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体验到强烈的生命孤独感,哀伤的意绪弥漫在全诗。诗人看淡了金戈铁马,看淡了荣华富贵,看淡了功名利禄,他摘下戴了多年的面具,他不再需要伪装自己。此时的杨素是一个充满了全身远祸意念的老人,不同于以前那个纵横驰骋于疆场的将军,不同于以往那个宫廷斗争中的密谋者。

杨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桑榆日暮,年老体衰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人事方面的原因。检索史籍,我们发现在对待隋炀帝杨广的态度上两人明显不同。薛道衡对于晋王杨广一向敬而远之。当年,太子杨勇、晋王杨广、汉王杨谅等争相走近薛道衡。据《隋书・薛道衡传》:“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太子诸王争相与交。……(道衡)配防岭表。晋王广时在扬州,阴令人讽道衡从扬州路,将奏留之。道衡不乐王府,用汉王谅之计,遂出江陵道而去。寻有诏征还,直内史省。晋王由是衔之,然爱其才,犹颇见礼。”⑤薛道衡配防岭表时,晋王杨广和汉王杨谅都在拉拢薛道衡,薛道衡在二王之间明显倾向于杨谅,由此得罪了杨广。《隋书・薛道衡传》:“炀帝嗣位,转番州刺史。岁馀,上表求致仕。帝谓内史侍郎虞世基曰:‘道衡将至,当以秘书监待之。’道衡既至,上《高祖文皇帝颂》。 ……帝览之不悦,顾谓苏威曰:‘道衡致美先朝,此《鱼藻》之义也。’于是拜司隶大夫,将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道衡不能用。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G不死,令决当久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忆高G邪?’付执法者勘之。……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②③④⑤[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408、1575、95、1289、1292页。杨广登基之后,贬谪薛道衡去番州,明显出于打击报复。薛道衡“上表求致仕”未尝没有负气抗议的色彩。召回朝廷之后,道衡先是上《高祖文皇帝颂》,后来公然缅怀高G,与杨广对立,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隋书・裴蕴传》云:“司隶大夫薛道衡以忤意获谴,蕴知帝恶之,乃奏曰:‘道衡负才侍旧,有无君之心。见诏书每下,便腹非私议,推恶于国,妄造祸端。论其罪名,似如隐昧,源其情意,深为悖逆。’帝曰:‘然。我少时与此人相随行役,轻我童稚,共高G、贺若弼等外擅威权,自知罪当诬s。及我即位,怀不自安,赖天下无事,未得反耳。公论其逆,妙体本心。’于是诛道衡。”②读此,我们知道隋炀帝对薛道衡的衔恨由来已久,帝恶道衡不是什么秘密。

较之于薛道衡,杨素一直是杨广的亲信。如果没有杨素的倾心相助,杨广能否成为太子,能否登基,都很难料。《隋书》本纪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丕显之休命。”③为了夺得太子之位,杨广多年矫情自饰,沽名钓誉,后来终于实现了愿望。开皇二十年(600年),晋王杨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杨素为长史,杨广开始卑躬结交杨素。杨素与之暗中联合。太子杨勇被废后,文帝立杨广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文帝病重之时,杨素等入内侍疾。当时皇太子杨广入居大宝殿,心神不安,多有担心,于是写信给杨素。杨素回太子的信,被宫人误送给了文帝,文帝读信大怒。加上文帝所宠爱的陈贵人又说太子无礼。文帝欲召长子杨勇。杨广与杨素密谋,杨素矫诏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由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文帝在这一天去世,于是朝廷内外就有了很多议论。文帝去世后,杨广即皇帝位于仁寿宫。杨广即位后,马上杀掉了故太子杨勇。此时,兄弟中对他能够构成威胁的只有汉王杨谅。杨谅造反后,杨广派杨素率众数万前去征讨。《隋书・杨素传》:“初,素将行也,计日破贼,皆如所量。帝于是以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安抚大使,率众数万讨谅。……谅退保并州,素进兵围之,谅穷蹙而降,余党悉平。”④杨广自从与杨素联手之后,披荆斩棘,所向无敌。

当杨素为杨广扫清了一切障碍之后,他自己便成为杨广的眼中钉。《隋书》本传:“素虽有建立之策及平杨谅功,然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约曰:‘我岂须更活耶?’”⑤此时杨素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赠薛播州诗》就写于皇帝待他“内情甚薄”的时期,他的心态自然会反映在诗歌中。杨素《赠薛播州诗》之所以其鸣也哀、其言也善,与杨广有直接的关系。从薛道衡的角度看,杨素有了这样的转变,他们两人更加志同道合,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薛道衡说杨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含义应该不止一种。但其中最主要的含义或许就是指杨素晚年对隋炀帝态度的转变吧。薛道衡做出这样的评语不是对杨素的贬斥,而是对老友人格的一种肯定和褒扬。

第8篇

关键词: 赠别诗 意象 思想感情

诗歌侧重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离别,极有可能永不再见面,离别这种特殊的情境,往往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触动和震撼,以往的和现实的种种复杂的社会体验和人生感悟也会在此时被激发和集中起来。因此,诗人十分重视这难舍的时刻。为了永久地记住这难忘的日子,诗人们总是赋诗赠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赠别诗。

赠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赠别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早在文学形成之初就已出现,如《诗经・卫风・燕》就写了卫君送别女弟远嫁的情景。其中“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读来让人忧伤。

赠别诗不仅仅是作者一时感情的表现,也不仅仅记录着远行之人或送别之人的人生与命运特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深深地刻上了时代和社会的痕迹。历代诗人为更好地表情达意,常使用一些意象,通过意象组合,来传递感情。

所谓意象,就是诗中的艺术形象,它是经过诗人审美再创造的,渗透了主观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纵观历代赠别诗,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常常选用以下一些意象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情感。

月是诗人们常用的一个意象。月亮的圆缺,象征了亲人的聚散,而不同的月亮,不同的月色,也给人不同的感受。“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秋天的月色,寒冷的风,渲染秋色,制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了不忍分别的心理。“乱烟笼碧透,飞月向南端。”(王勃,《江亭夜月送别》)月在飞,说明时间很快过去,表明话别时间之久,写出了依依不舍之情。“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王昌龄,《送郭司仓》)借眼前景色,抒发深厚情谊,贴切自然,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别离的时分怎能少了酒,因而酒作为一种意象,在历代赠别诗中也是经常出现的。“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范云,《送别》)酒还没喝,早已是泪流满面了,何等悲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柳恽,《临行与故游夜别》)酒已喝尽,再相聚却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日子,增强了伤感的调子。“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李白,《广陵赠别》)到底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借以销愁的酒用玉瓶装着,不再有伤感痕迹,表现了诗人浪漫豪放的性格。“惜别添壶酒,临歧赠马鞭。”(岑参,《送杨子》)写出了朋友之间情浓似酒的特点。

有酒就容易醉,在赠别诗中,诗人也常以酒醉为意象入诗。“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王昌龄,《重别李评事》)表面写送行欢宴,实则蕴含着惜别的痛苦。“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得相聚,所以今日非尽醉不足以销愁。“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见陕人家。”(韩,《送客水路归陕》)酒还没醒,客已到家,真是送到家了,没有半点伤感的情调。

离别总有一些不舍,这就注定了泪也成了赠别诗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只有泪可出,列复情可吐。”(佚名,《丁督护歌》)情人不忍分别,可说什么呢?除了流泪,再也无话说。确实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离别之情写得感伤凄惨,悲怆动人。“一曲离歌两行泪,更知何地再逢君。”(韦庄,《咧萁上别李秀才》)分别时的悲伤,以离歌催人泪下,表达了深厚的情谊。“泪眼无穷似梅雨,一番匀了一番多。”(苏轼,《席上代人赠别》)多少的泪,一阵少一阵多,分别时的伤感,自然流出。

赠别诗中还有许多意象,如风雨,也是历代诗人爱用的,风雨可以衬托环境,也可以寄托情感。这时的风雨有了感受,不再是冷冰冰的自然界的风雨了。如:“风雨好东西,一隔顿万里。”(鲍照,《赠傅都曹别》)“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范云,《送沈记室夜别》)“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柳恽,《临行与故游夜别》)“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庚信,《别宋常侍》)“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王昌龄,《送魏二》)

云的漂泊无依,给了诗人不尽的想象,作为一种意象,云在赠别诗中经常出现。“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佚名,《李少卿与苏武诗》)“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应`,《别诗》)“落日川渚寒,愁云绕天起。”(鲍照,《赠傅都曹别》)“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送友人入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汉代以来,诗人还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无名氏,《送别》)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另外,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常用一些有感彩的词,如“寒”、“孤”、“秋”等来修饰自己选取的意象。“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同作逐客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些意象的选取,很自然地就把诗人离别时寂寞、凄苦、孤独无助的心情写出来。

第9篇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语流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敞开心扉

交际心理障碍是语流不畅的重要原因。鲁滨逊教授在《思想的起源》一书中这样说:“对大多数人而言,当众说话是一个未知数,其结果不免令人满心焦虑和恐惧。”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战胜人性的弱点,使语流畅通,达到成功交际的目标呢?

1.积极的心理暗示

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掘潜能,一鸣惊人。在学生出现或可能出现交际障碍时,教师及时地给予激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交际的成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的教学过程中,一位学生带着用饮料瓶制作的笔筒走上讲台,她脸涨得通红,局促不安,过了好一会儿也没能开口。我知道,这时候老师的鼓励是让她开口讲话的关键。于是,我主动介入:“你这个笔筒做得真精致!你的手真巧!其他同学都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她听了之后,略带羞涩又不无自豪地介绍了起来。

话题给了学生一个开始讲话的触发点,而教师的鼓励与点拨是激发学生讲话热情的媒介,它使学生得到一种心理暗示:“因为我做得好,大家才推荐我上台介绍的。”

2.获取成功的经验

学生对陌生的人或陌生的场合总是心存畏怯,不知道如何主动交流,这正是他们常常采取回避的原因。戴尔·卡耐基说:“要克服当众说话那种地动山摇的恐惧感,最确切的方法之一,便是获取成功的经验作支持。” 所以,当学生在交际情境中出现支支吾吾、语无伦次的情况时,我常常让他们先模仿老师或另一位同学的发言,以降低难度,让他们获得流畅表达的体验,然后说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还有一点很值得关注,那就是比口语交际指导课更真实的交际环境——校园生活。把学生推上校园交际的舞台,无疑是让他们获取成功体验的最佳方式。频繁的交际实践会逐渐消除他们内心的畏惧,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变得迅捷,口头表达变得流畅,并能把这种交际经验应用到社会生活中。

二、引入活水

从“想”到“说”,需一个转化的过程,在语出于口的短暂时刻,学生还要选择恰当的语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出现吞吞吐吐、前后脱节等语流不畅的情况,是不奇怪的。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考虑语汇的问题。把学生可能会用到的一些词语、句子提供给学生作参考,或者给他们提供一些类似的范例,这样可以降低交际的难度。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临别赠言”时,我采用了补充诗句、例子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送别诗,让学生从诗中体会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热情的鼓励、深深的祝福和对友情的歌颂,从而领悟到临别赠言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表达,还可以引用诗句表情达意。然后,我出示了三组学生在毕业之前的对话,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临别之际相互赠言的浓浓情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寻找到情感的突破口,从而在对话中说得流畅,说得动情。

三、反复疏浚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流畅正是思维敏捷的表现,语流训练与思维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1.先写后说

这是对言语知觉的敏锐性和言语生成的条理性的辅助训练。在说一段话之前,先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给学生提供说话的依托,学生再现语言材料时就会相对顺利一些,表达也会更准确,更流利。

有的时候,只要让学生提前写下一组提纲,他们就能做到语流畅通,条理清晰。在教学“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时,我指导学生用关键词的形式写下他们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名称、印象最深的节目名称以及理由,然后到讲台上把这些内容连贯、具体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不用担心“说”的问题,便可以集中精力把话说流畅了。

2.自言自语

转述故事和即兴发表意见等口语交际训练,都要求学生在接受信息源刺激以后,迅速完成组织语言的工作,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过自言自语来进行内部语言的编码训练,是一种较好的由易到难的过渡方法。

如“推荐一本好书”的话题,学生对自己要推荐的书是很熟悉的,关键是应该从何说起,按什么顺序说。如果能自言自语地理一下思路,遣词造句,上台发言自然就不会慌乱了。

3.放慢语速

第10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在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国际交往中和西方国家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联系日益增多。同时,中国人与西方人在各个领域都进行着广泛的跨文化交流。在国际交往过程中,无论是政府的往来还是民间的往来,难免要赠送或者接受礼品,像这种行为传递着人们的诚意和情感。使友谊得到发展,同时使得合作得到增强。我们认识了这一点就知道礼品不仅是社会交际的需要,它本身还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好处。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西方国家和中国国家的差异巨大,不同国家的人们对自身的价值观念有诸多不同,因此,在进行国际交往中人们在对待礼品自身及送礼品的方式上存在许多的困惑。总之,送的东西不对路,送的方式不对头,那么你送礼的好意完全有可能被误解,更严重的还会带来交往障碍,甚至产生文化冲突。

由此可见,每个国家或者说每个人的价值观念都有所不同,而人们的价值观念又会直接影响着人们在接受礼物和送礼时的言行举止。同样,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应该互相结合双方的风俗习惯,要遵循相应的受礼及送礼原则,否则,会造成双方交际不同,下面我总结了六个送礼及受礼的方法,也就是国际交往中赠送礼品时应该考虑的留个因素。

一、赠送的对象是谁(Who)

送礼的对象是我们赠送礼品时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赠送礼品之前,如果不弄清楚赠送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对方的身份、年龄、性别等这些信息,恐怕赠送出去的礼品也是“物不达意”。

二、赠送的目的是什么(Why)

我们每个人送礼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朋友过生,祝贺生日送的生日礼物,亲戚好友生病,去探望病人送的礼物,在中国都知道新年送的礼物。如果在送礼物之前不知道目的是什么,不知道什么状况下就送礼品,这就很难让对方满意了。

三、如何送,怎么送达(How)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我们和国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会出现如何赠送一份合适的礼品给国外友人,有的人会说,礼物的价值越贵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送礼品要看对方的需求或者爱好,投其所好才能让关系加深。送出他需要或者说是适合他的礼物能够得到主人的赞赏。主人亲自送是赠送礼品的最佳方式。中国人还礼、送礼,一般都是直接当面交给对方。不过,随着社会生活的步伐不断加快,赠送礼品的方式不断增多。

四、什么时间赠送(When)

送礼时间非常重要、节日、纪念日都可以送上礼品,但在赠礼时间间隔上就不太讲究了。送礼品最好不要在人多的时候赠送,让越少的人知道这事越好!即使没有什么目的也不行。在大陆,送礼品就等于走后门,靠关系。这样的情况在现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已经延续了好几千看的历史!在国际交往中,什么时候赠送礼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许多国家,只有在对方送礼时才能还礼。

五、在何地,什么场合送(Where)

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情景赠送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一些礼物在这个国家很受欢迎,在另外一个国家则可能不尽人意,甚至受到反对和厌恶。例如,在请求别人给你办事的时候,中国人都通常送酒送烟,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却不太送这些东西。在何地送首先要分清国这个国家的人喜欢什么东西,他们的信仰是什么。关于送礼,不同的国家都有着自己人民特有的习惯,对这些都应该先了解清楚,以免贻笑大方。在法国,一般关系比较好才会送礼,一般的关系都不会送礼的。在何地送意味着还要分清酒会、生日宴、私人会晤、庆功宴或约会等场合的不同。

六、送什么礼物(what)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最经典、最辉煌的一页。它的影响深远,至今还倍受人们的推崇。因此,送礼也就成了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客观上讲,送礼受时间、环境、风俗习惯的制约;主观上讲,送礼因对象、因目的而不同。所以,送什么礼物也是一种艺术选择的时候,要选择有实用性、有纪念意义,而且不太土的礼品。要尽可能地投其所好,务必要着重独创性,突出纪念意义,不必过份强调价值、价格。不提倡动不动以大额的现金、高档的商品、名贵的珠宝赠送人。那样的话,不但会让受赠者有感到受贿的尴尬,而且还会给人俗气的感觉。因为个人能力所限,礼品不一定要十分前卫,但要尽可能和时尚沾上边,不要太土。否则的话,不但说明你眼光差劲,还会让对方觉得你不重视他。另外所送礼品,特别是在正式场合赠送,都要认真地包装一下,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赠送礼品时,最重要的是要神态自然,举止大方,表现适当。现场把赠品送给受赠者,一般要在会面后进行。这时,要郑重其事地起身站立,走近受赠者,双手将礼品递给对方,尽量要递到对方的手里。如果礼物过大,可请他人帮助递交,但赠送者本人最好也积极参与进来,并向对方说明一下。如果有多人赠送礼品,最好先长辈后晚辈、先女士后男士、先上司后下级,按照顺序进行。如果在别人过生日时送礼物,可以在说过“祝您生日快乐”之后再送上礼物,也就说明送的是生日礼物了。为了说明自己重视对方的态度,可以说,“这是我特意挑选的”,“相信你一定会喜欢它”。不要说什么“没有准备,临时买来的”、“没有什么好东西,凑合着用吧”之类的话,它会使你的礼物以及心意一下子变轻、变淡。礼品比较新颖的话,还有必要向对方说明具体用途、用法,好让对方对你送的礼物更加了解。介绍礼品寓意的时候,也要多讲几句吉祥话,这样谁听了心里都会高兴。

参考文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Linell Davis.中西文化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3]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4]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5] 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6]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7] 张俊生.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第11篇

在军事博物馆珍藏有9本雷锋日记,其中一本绿缎面烫金广为世人关注,首页写有“你姐黄丽”的“临别留念”。

雷锋是孤儿,怎么又冒出了一个姐姐?并且姓“黄”?许多人在目睹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后,都非常费解。

“……在临(别)之前,要把我内心的千言万语说完是办不到的,我是不愿意与弟弟离开的。”这篇不太通顺的留言情真意切,并预言“亲如同胞的弟弟”雷锋会“把光和热发(传)遍到全世界”、“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都热爱你和敬佩你”。这份赠言引发人们的各种联想,也被加以各种演绎。

这些年来,记者一直跑在红色寻访的路上,尽管反感社会上炒作雷锋的私人情感世界,拒绝“恶搞”英模的丑陋行径,但是认为自己有必要追寻真相,还原内情。毕竟,雷锋不是神,没有什么可回避的。

在湖南雷锋纪念馆原馆长雷孟宣的陪同下,记者寻访到了“雷锋初恋”传闻的女主角王佩玲老人,她坦言自己就是写“临别留念”的“黄丽”。原来,当时人们思想比较保守,怕别人有闲话,为了避嫌,雷锋就给她改名为“黄丽”。“我认为他改得很好,挺喜欢他给我取的这个名字。”对于多年来有人称她是“雷锋的初恋女友”的传闻,王佩玲予以否认,她强调说“我们不是恋人,只是姐弟关系”。

一个笔记本和一张全身照的背后

1958年2月底,湖南望城县全县精简机构。21岁的王佩玲从望城县坪塘区供销社被下放到团山湖农场劳动。

到农场不久,一个拖拉机手的身影便映入王佩玲的眼帘。一天下午放工后,她走在回宿舍的路上,这个小青年的身影又在她的眼前闪现。他手拿一本书,边走边看。平时也喜欢读书的王佩玲禁不住好奇地喊了一声:“小鬼,看什么书,能借给我看吗?”他回过头看着她,一脸的笑容,爽朗地说:“好,你拿去吧。”

王佩玲接过书一看,是一本《刘胡兰小传》。小青年头戴一顶鸭舌帽,一绺漂亮的刘海儿露在前额,身穿一件深{色棉衣,面带笑容,两眼炯炯有神,显得十分英俊。王佩玲不经意地冲口说道:“呦!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眼前的小青年叫雷正兴,以前在望城县委当通讯员,去过望城坪塘区供销社,因此他们见过面。

王佩玲就这样和当时取名雷正兴、年方18岁的拖拉机手雷锋相识了。两人年龄相仿,性格相投,自然就走得比较近。王佩玲回忆说,“雷锋性格乐观,整天乐呵呵的。由于我比他大3岁,我叫他小雷,他喊我王姐。”

“雷锋可聪明了,特别能吃苦。学开拖拉机,他7天就会了。白天不懂就问师傅,晚上借了书自学,很快就搞懂了原理。1958年3月10日,雷锋试车获得成功,大家都热烈祝贺他成了全县青年中第一个拖拉机手。”当天晚上,雷锋伏在灯下,满怀激情一气呵成写下《我学会开拖拉机了》的稿件,刊登在3月16日的《望城报》上。

文章发表了,雷锋很高兴,拿着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给王佩玲看,带着自豪的口气对她说:“王姐,你看,我写的稿子登出来了。”王佩玲为他高兴,既佩服他聪明能干,也羡慕他的写作才能,但故意对他说了一句俏皮话:“登了报纸,蛮巧(湖南话,意思是说“有什么了不起”)!把你喜得咯样的。”雷锋只是望着王佩玲傻笑。随后,王佩玲把文章特意剪下来夹在日记本里,一有时间就悄悄拿出来看,不几天几乎可以背出来。

“雷锋空闲的时候,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王佩玲记得雷锋有个藤条箱子,里面放有不少书,里头有《》《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王佩玲经常找雷锋借书,时常交流读书心得,这样他们的交往就更多了,渐渐成为好友。当年,两人还规定看了书之后必须写读后感,写好后两人交换看,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还要一起探讨。

一天中午,雷锋突然来到了她的宿舍,笑嘻嘻地给她送来一个笔记本,扉页写有赠言,笔记本里头还夹着一张他的全身照,背面写着:“送给王佩玲同志留念。雷正兴赠。1958.3.13”王佩玲很喜欢这两件礼物,现在这两件物品珍藏在湖南雷锋纪念馆里。

几十年过去了,王佩玲记性挺好,她一字不差地把雷锋写给她的那段话背了出来:“王佩玲,你是党的忠实儿女,你的青春像鲜花一样,在祖国土地上散发芳香!伟大的理想,产生伟大的毅力!请你记住这两句话,在平凡岗位上,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好弟弟”俨然像大哥哥的体贴和照顾

当时,雷锋是团山湖农场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拖拉机手。王佩玲在第四工区工作,但他们住得很近,收工后雷锋经常跑去找她,陪她到水塘洗衣服。

王佩玲说,因为出工、收工两头黑,洗衣服都得在晚上。“我们去水塘边洗衣服时,雷锋总是在塘边给我们打手电。他是担心我们的安全,怕我们不小心掉下水。”

一次,王佩玲生病没有出工,雷锋闻讯请假赶来给她送药递茶,忙得团团转,并守候了半天,直到她好转才离开。王佩玲印象很深,当年自己生病时,雷锋对自己无私的照顾。“那段时间,我常常闹病,雷锋就一天三五趟地来看我,送饭送茶,还叮嘱我好好休息,按时吃药。每天早上还送一大罐稀饭来给我喝。在生活上,雷锋俨然大哥哥体贴我,照顾我。”

一份特殊的“姐弟情”就这样一天天地加深。不觉到了4月草长莺飞的时节,雷锋在周末约了王佩玲去县城逛街,路经一处照相馆时,他突然走到她的面前,用恳切的目光望着她说:“王姐,我们合个影怎么样?”王佩玲羞涩地低下头,随后又点了点头。于是,两人留下了一张合影,摄影者就是当地有名的摄影师戴杰。

“那个年代的人非常单纯,我和雷锋思想也很单纯,从未考虑谈恋爱,只是纯粹的姐弟关系。因为要好,我们一起并肩走到城里,一路上聊着今后的打算,还一起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当时如果我俩心里有什么的话就不敢这么公开了。”晚年回忆起到这里,王佩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雷锋的个子不太高,额前有刘海式发型。确实看来有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也是个聪明、有才智、有远见的人物,是一个英俊的好小伙。他对任何人都是笑嘻嘻的,确实像春天一样温暖人心。”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慢慢地有人开始在背后议论王佩玲和雷锋如何如何。

6月下旬,场部派王佩玲等去湘潭专署农业干校学习。“有人提醒我说,我被安排到外面学习,这可能是因为我与雷锋交往密切有关,我百思不得其解。临行前,雷锋帮我们提行李,从杲山庙一直送到轮船码头,足足送了五六里路。这个平时喊王姐的弟弟,这时倒成了老成持重的哥哥,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好好学习,不要偷懒,要像保尔那样顽强拼搏。学习期间,他写过几封信给我,继续鼓励我用功学习,提高文化业务水平,以便回农场作贡献。我也曾回信他,每次信的开头都写‘亲如同胞的弟弟’,但信的内容无非是谈自己的学习,也谈一些理想和个人苦恼,并鼓励他勤学苦钻,提高驾驶技术,使用好铁牛,做一名优秀的拖拉机手――没有半点过分的话。”

9月,学习结束后,雷锋见王佩玲回来了,十分高兴。他端详她好一会儿,还俏皮地说了一句“你晒黑了”。

350多字“临别留念”和近20年的寻找

九十月间,由于化运动,团山湖农场所在地区成立五星,雷锋就去公社当了通讯员。这期间,雷锋仍然经常跑来看王佩玲。一次相聚时,王佩玲谈起他写给她的信被同事看了被取笑、误解的事,说:“你给我取个假名吧,今后写信就用假名,别人不会知道。”雷锋摸摸脑袋,眯着眼一笑,点头说“行!”沉思了一小会儿,雷锋抬眼看着她说:“我看就叫‘黄丽’吧?‘黄’与‘王’在我们湖南音不分,‘丽’就是‘美丽’、‘天生丽质’的意思。”

1958年11月初的一天,雷锋告诉王佩玲辽宁“鞍钢”在长沙招工,他去报名已经被录用了,过几天就得走。王佩玲回忆道:“当时我就愣住了,这个消息对我来说太突然了。但是,我除了表示支持,还能怎样呢?”

雷锋安慰王佩玲说:“别难过,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的。”那天,雷锋逗留了一上午,并与王佩玲一起吃了中饭。

第二天,王佩玲买了一个烫金塑套笔记本,本子前面还特意写了一段赠言,并首次署上了雷锋给她起的别名――“黄丽”。在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着雷锋的诸多遗物,其中就有王佩玲赠送给雷锋的那个烫金塑套笔记本。上面写道:“亲如同胞的弟――小雷(临别留念):你勇敢聪明,有智慧,有前途,有远见,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天真活泼,令人可爱,有外在的美给(和)内在的美。对任何同志都抱着极其信仰(赖)的态度,等等。这一切结合起来,真算得我心爱的弟弟,忠心的朋友。……弟弟,干劲和钻劲使你勇往直前,希望你在建设共产主义(事业)中把你的光和热发(传)遍到全世界,让人们都知道你的名字,使人们都热爱你和敬佩你。弟弟,希望你实现姐姐的理想。……你姐黄丽 乱草”

这封350多字“临别留念”尽管错别字很多、不太通顺,但是日后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成为雷锋生命历程中久久得不到破解的一个谜。雷锋走后一个多月,因组建,团山湖农场撤销,王佩玲被调到了坪塘水泥厂,后来她的工作又数次调动。雷正兴到鞍钢后,便改名叫雷锋。自此,她与雷锋失去了联系。王佩玲没想到当年团山湖农场一别,竟成永诀。

1963年3月的一天,在望城县坪塘公社观音港大队工作的王佩玲随手拿起当天的《湖南日报》,顿时愣住了,一眼就看到雷正兴的照片。再细看文章,王佩玲惊呆了,原来雷正兴已改名叫雷锋,并且牺牲好几个月了。她怎么不相信这事实,再端详――烈士“雷锋”就是当年的“小雷”!王佩玲十分悲痛,眼泪一涌而出,为失去了一位好“弟弟”而悲泣。

许多年过去,王佩玲才知道,雷锋当兵后,曾和战友提起过自己,也曾多次通过信函或者借出差机会向家乡的熟人打探王佩玲的去向,但都没有结果。

1965年,28岁的大龄姑娘王佩玲才和在湖南省日用化工总厂工作的工人丰振泉结婚。不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庭,生活得很宁静。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雷锋的研究者们一直试图寻找这个神秘的“黄丽”,四处奔波、打听。曾在望城县委机关与雷锋共过事的胡道明,访遍了雷锋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都没找着‘黄丽’。1991年,他终于得到一条线索:原望城县坪塘区供销社有一个叫王佩玲的营业员,1958年曾下放到团山湖农场与雷锋共过事,并有过密切的交往。于是,胡道明兴冲冲地来到王佩玲家,问起“黄丽”之事,王佩玲却让他深深地失望了。不久,胡道明又和湖南雷锋纪念馆馆长雷孟宣多次登门了解情况,王佩玲都守口如瓶。

晚年,王佩玲说:“看着他们失望而去的背影,我非常痛苦。我并不是有意隐瞒些什么,只是雷锋已经是一个万人传诵的名字,而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们相差太悬殊了。我所能做的,就是把他埋在心里,永远地怀念。”

1997年3月4日,湖南省望城县政府在雷锋纪念馆草坪上举行“纪念革命领袖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34周年”大会。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一个花甲老人情绪很激动,虽然在努力地控制着眼泪,但她的声音微微发颤:“我叫王佩玲,今年60岁。我就是大家多年来苦苦寻找的那个‘雷锋的姐姐――黄丽’。”

“这一年,我已经60岁了,如果再不说出来,以后也许就永远没有机会了。于是我就向社会公开了我的身份。”王佩玲强调,雷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而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

在天堂再续不了的姐弟情

同行的雷孟宣老人说,现存有两件物品证明了雷锋和王佩玲之间的深厚情感:一件是湖南雷锋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本红黑两色封面的笔记本,里头夹着一张雷锋的全身照,背面有“雷正兴赠”等字样。另一件现存于军事博物馆,是1958年王佩玲化名“黄丽”赠送给雷锋的一个烫金塑套笔记本,并写有赠言。

雷孟宣称,其实雷锋和王佩玲的所谓恋爱关系在那个年代曾遭遇到猜疑。时任团支部书记的孙国华曾找雷锋谈话,问他爱王佩玲同志吗?雷锋只是回答:“我怎么不爱她呢?我爱全中国人民!”

王佩玲则表示,她与雷锋之间的姐弟之情,是纯洁的友情。她从未说过自己是雷锋的女友。可是曾有大量报道称,某本新传记中有300多张首次公开的雷锋照片,其“初恋女友”王佩玲的照片也将一并与读者见面。之后,文章被各地网站大量转载,“初恋女友照片首次公开”甚至被做成了醒目的标题。将凭空听来看来的一点花边新闻添油加醋,成很具有轰动效应的文章或报道,于是乎,一个所谓“时尚雷锋”的形象便出现在广大受众眼前。反对者称,现在有的人为了私利,将“雷锋初恋女友照片首次公开”作为一大卖点实在不应该,让九泉之下的英灵也为之愤慨。惟有认认真真地“向雷锋同志学习”,只有让雷锋精神大放光芒,才能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

采访结束,王佩玲在记者准备好的留言本上留言:“雷锋弟弟是我永难忘的。他的一切都是我的榜样和目标。生前的黄丽姐王佩玲”

王佩玲说,雷锋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自己。每到雷锋生日、忌日或学雷锋纪念日,王佩玲都要去附近的雷锋纪念馆或雷锋故居看看。这些年来,王佩玲以自己的方式纪念着心目中永远的“好弟弟”。

2017年5月11日清晨6点多,浙江金华雷锋文化博物馆馆长、学雷锋老人曹荣安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他突然记挂起远在长沙的雷锋“姐姐”王佩玲,便给她的女儿丰琴发了一条消息:“你妈妈最近好吗?”不料,电话那头传来噩耗:“我妈妈在昨晚8点48分已经走了。”

曹荣安立马乘坐上午9点53分的一班高铁去长沙。“王佩玲走了,我是一定要去送送的。”两人认识10多年,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互致书信。日积月累,到现在已有近百封之多。曹荣安多次去过王佩玲家,后者也曾应曹荣安之邀到金华参加学雷锋活动。曹荣安说:“在我看来,王佩玲是一个家庭妇女,很朴实很低调,她不希望大家过多关注自己,宣传自己。她崇敬雷锋,希望为学雷锋事业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能一如既往做个好人。”

王佩玲从街道企业退休,退休金微薄,生活比较拮据。2015年,曹荣安每月给她寄数百元钱作为生活补贴,有时也会邮寄金华酥饼和金华火腿。每隔一段时间,王佩玲会寄一些土特产过来。8个月后,丰琴告诉曹荣安:“不要再寄了,我妈妈不愿意收您的钱。”在生病期间,王佩玲在信中说:“这辈子没办法来报答你,若来世有缘,一定报答你的恩情。你就像雷锋当年对我一样那么关心,那么体贴。”

因为学雷锋,王佩玲与长沙雷锋纪念馆、金华雷锋文化馆联系密切。丰琴说:“即便是在弥留之际,我母亲依然挂念学雷锋的同志们,长沙雷锋纪念馆来人之后,她才安心地闭上双眼。”

第12篇

关键词: 黄婉W 《茶香阁遗草》 清丽雅致 豪迈大气

一、黄婉W生平介绍

黄婉W,字葆仪,湖南宁乡人。婉W生于嘉庆八年(1803),卒于道光十年(1830),年仅二十七岁。其父黄本骐,号花耘,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曾任城步训导,以诗名著于湖湘。

婉W生而明慧,自幼即能吟咏。其十岁时,见《名媛集》,请而学诗。其父本骐训之:“女子之德,不在能诗,且能诗,而享厚福者少。”加之“其父足迹遍天下,家居者时甚少,未尝教以读书、识字”[1]。可见,本骐并不赞成女儿学诗,但是婉W“不以父亲之说为然,逢人问字,渐通声韵”[2]。婉W除了能诗外,也专于琴。“有湖州沈素生者,其季父虎痴从之学琴,葆仪尝隔帘幔窃听,甫数日,能成声,旋即精其艺”,以致“戚里闺秀争从学之”[3]。婉W仅隔帘幔窃听学之就得如此精湛琴艺,可见其禀赋多么聪慧。摘 要: 黄婉W是清代湖湘著名闺秀诗人之一,她自幼聪慧,蕙质兰心,诗词尤为有名。其诗歌以花鸟虫鱼、酬赠唱和之类题材居多,虽然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却有独特的艺术气质。黄氏诗歌既有闺秀诗的“秀”和“丽”,又无闺秀诗的脂粉气和柔弱病,总体呈现出清丽雅致的艺术风貌。尤其是她的部分诗作,写景壮观,胸襟开阔,豪迈大气,可谓闺秀诗之别调。

关键词: 黄婉W 《茶香阁遗草》 清丽雅致 豪迈大气

婉W的诗学成就除了源于其聪慧禀赋外,也与其家族关联甚大。由于父亲的关系,婉W从小闻其父与座客谈诗。父辈们的诗友相酬与诗艺切磋,不仅培养了葆仪对于诗学的兴趣,还使她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先前黄本骐劝诫女儿勿学诗,婉W不从,后其父“偶见其草,颇有绝佳者,因为指正得失”[4]。除了父亲黄本骐,婉W的叔父黄本骥也对她影响甚大。叔侄两人经常以诗唱和,讨论才学。另外,婉W和其胞妹黄婉琳、中表妹唐婉珠感情融洽,经常夏夜联句,酬唱切磋,颇有雅韵。

婉W是典型的孝子慈孙,“其母刘孺人持斋、绣佛像,以祈男。孺人痛其母早卒,亦持斋,绣所自书《心经》供佛,绝工致。云‘以资冥福’”[5]。对于母亲的早逝,婉W并未一味地哀伤自怜,反而用这样一种方式为冥界的母亲祈福。葆仪对于父亲,也是孝思不匮。其父在世,婉W尽心行孝,其父离世,“葆仪遂无意于诗,改而学琴,其思亲,伤逝之心,尝拂拂出十指间”[6]。其对继母的孝心也令人动容,“继母杨,尝封臂以疗太君疾,葆仪感之。及杨疾,亦封臂以进”[7]。对于祖母刘太君,婉W也是重情重义,父亲死后,已嫁的葆仪留侍祖母竟有一年。

婉W十九岁嫁与浏阳拔贡生欧阳道济为继室,其夫前妻,“遗男、女子各一,葆仪抚之如己出”[8]。婉W处分家事十分有礼,待翁姑、娣姒、丈夫甚至奴婢皆十分和善,深得众人欢心。婉W在世,夫妻两人曾有诗作唱和。如拔贡有诗《豆花与葆仪分咏》“乙乙藤梢挂月痕,蛩声催遍短墙根。无端触我相思梦,秋到江南红豆村”[9],可见夫妻两人琴瑟和鸣,感情甚佳。

婉W二十七岁病逝,邓显鹤为其撰写墓志铭。后其夫欧阳拔贡悼亡葆仪,欲将婉W之作付梓以传,遂嘱托叔父黄本骥刊葆仪遗集为《茶香阁遗草》,其中诗162首,词39首。

二、黄婉W诗歌内容

(一)咏物诗

古人作喜欢咏物,诗人往往通过所咏之物寄寓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黄婉W多以冷静、客观的手法描述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神韵。因此她的咏物诗脱去了人为的情感寄托,显得更加自然平和。如古人写竹,通常以咏竹表达诗人清高正直的品格,但是在黄婉W的诗中,竹子却是这样的:

荷插锄春雨,移栽草阁西。几竿生爽籁,凉s绿云低。

她写竹,着力于竹子的自然形态,体现竹子生凉这一特性,语言简洁清丽,读之让人神清气爽。《茶香阁遗草》中,咏物诗所占比例甚大。诗中所咏之物,大都是生活常见之物,主要涉及花草虫鸟等自然景物。尤其是花草,曾反复出现在黄婉W的诗歌中。黄婉W的诗中百花盛开,常见之花几乎都可以从她的诗中找寻,如《牡丹》、《杏花》、《洋海棠》、《梅》、《牵牛花》、《白莲》、《白芍药》等。黄婉W以精巧构思、冷静笔调、细腻手法,写出花的千姿百态、婀娜多姿。

(二)酬赠诗

黄婉W的酬赠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父亲、叔父等长辈的酬赠唱和,多涉及亲情和才学;另一类是与姊妹们的唱和之辞,多涉及闺中琐事、情思。第一类如《初归欧阳氏,大人以诗见赐,和韵寄呈》:

含泪别吾父,神伤不语中。晨昏修妇职,早晚盼邮筒。檄捧r山远,馐承子舍空。矜Q申夙戒,敢愧旧家风。

黄婉W出嫁时,其父黄本骐将所畜古今名人诗词送予女儿,并赠诗。黄婉W回赠此诗,言语之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又如其写给叔父的《虎痴叔父续娶婶氏陈梅仙,诗以志庆》:

向暖花开第一枝,几生修到伴琼姿。怜香解学林和靖,始信吾家叔不痴。

此诗作于黄本骥娶妻之时,写得颇有趣味。诗中巧妙运用梅妻鹤子的典故,对叔父半开玩笑半祝福,甚是温馨。黄婉W与姊妹们的酬赠之作,则呈现出与前一类完全不同的风貌。如《答慧仪寄怀诗》:

入夜湘云一片横,离愁枨触百感生。忽改蕉雨惊归梦,起视窗前月正明。

诗中叙写闺中情思,夹杂着淡淡的哀愁,比起前一类反而更接近女子的内心世界。

另外,由于父辈们的关系,黄婉W与当时一些湖湘著名文士,如邓显鹤、张家渠、王金策等人也有过诗歌往来。如其写给王金策的酬赠诗《闻王香杜先生有见赐之作,时将归浏阳,寄此索之》:

闺中唐勒仰师资,摘艳居然附楚辞。我亦会熏香一瓣,鸿篇诺惠敢嫌迟。拜别重慈未忍归,从今椎髻守荆扉。夜郎西处多明月,应有新诗到大围。

这首诗一看诗名,就十分有趣。听闻先生有诗文赠予,而她又将赶回浏阳,所以寄此诗索要。她自喻闺房唐勒,在家等候师父诗文的到来。这是一个极度爱好诗文的女子,她既谦虚有礼,又自信大方,毫不忸怩。

(三)登临游览诗

黄婉W写过不少登临游览之作,如《望岳》、《秋望》、《江亭望雨》、《洞庭秋月》、《湘江夜雨》等。在这一类诗歌中,黄婉W脱去了闺阁女子的柔情纤巧,而略显慷慨激昂,充满阳刚之气,如她的《登定王台》:

高吟闲上定王台,黄叶纷纷堕酒杯。湘上烟凝秋色晚,归帆遥带夕阳来。

此诗以“闲”为基调,逍遥自得、欣赏秋景而悠然忘怀的意味甚浓。尤其是其用语豪迈大气,如高吟、堕酒杯、遥带等次,俨然不像出自一个女子笔下。又如她的《望岳》:

苍茫满一望,万笏排衡阳。云涌白无际,烟凝青有光。春流环九面,秀色堕三湘。绝顶梦飞上,身骑赤凤凰。

此诗描写南岳之景,构思巧妙,想象大胆,意境开阔,将南岳的春意之浓、风光之秀描写得恰到好处。

(四)日常生活诗

黄婉W喜欢作诗,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她也喜欢用诗记录下来。如《夜坐》、《放鹤》、《读书》、《临帖》、《调琴》、《焚香》、《煮茗》、《纳凉》、《种花》、《池上观鱼》等,这一类诗歌集中体现了黄婉W高雅的生活情趣。如《弹琴》:

薄暮滴残雨,萧然风满堂。s声下高树,竹影过短墙。音籁出太古,衣襟生微凉。一琴静相对,寒暑坐中忘。

整首诗写景叙事巧妙融为一体,无形之中写出了诗人宁静淡然的心境。她的另一首《松下围棋》也同样具有趣味:

松下呼童扫石枰,虬髯谡谡午风清。手谈一局消长夏,山静惟闻落子声。

同弹琴一样,下棋能使人宁静,人一旦专心于某种活动,便会忘乎所以,包括自己的存在。黄婉W能在日常琐事中发掘生活的乐趣,体会常人难以体会的心境,可见其热爱生活、宁静淡泊、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

三、黄婉W诗歌特色

古代女性文学的感情基调多为幽怨感伤,即便是在以“秀”为特点的闺秀诗中,也出现了很大一部分柔弱哀怨的诗歌。“与清相似,秀也有其缺点,就是弱。弱是闺秀诗的通病,即通常所说的脂粉气、女郎习气”[10]。而黄婉W的诗歌则无此弊病,其诗歌总体呈现出清丽雅致的艺术风貌。正如邓显鹤在《湘皋再致虎痴函》中所言:“葆仪诗词风格俱清丽,有风格,有气力。”[11]

(一)意象清新、色调明快

黄婉W作诗多使用清新明丽的意象,很少描哀飒之景,抒哀伤之情。因此她诗中的景物往往清逸秀丽、宁静幽美。如“江楼寒翠”、“林驿夕阳”、“疏烟细雨”都是极为清丽自然的意象。黄婉W善于运用明亮的颜色词增添全诗的明亮色调。如“雁落轻天外,帆悬赤岸头。烟光明极浦,暝色上层楼”(《江楼秋望》),“倒影螺峰青十二,浮光沉壁一轮秋”(《洞庭秋月》)。此外,像“轻红”、“青苍”、“绿云”、“红衣”、“翠微”等颜色词在她的诗中随处可见。《听雨》是这一方面的典型:

润物如酥响未停,一夜雨隔窗听。明朝添得春多少,洗出遥山朵朵青。

此诗用词清丽,秀气灵动,极具自然之美。平凡的春雨,诗人却有兴趣隔窗聆听,还生发这样的奇思妙想,不禁使人会心一笑。“青”这一颜色词的运用十分巧妙,给全诗增添了不少清新雅趣。

(二)才学入诗、更显风雅

黄婉W“作诗似不为抒情,即使抒情也不抒哀怨之情。其诗大都呈现出一种以才学为诗的风貌”[12]。黄婉W以才学入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写诗多用典故。其写给邓显鹤的长诗中可谓频频用典,如“惜非男儿身,敢立程门雪”,“文姬读父书,欲比自敢窃”,“副以薛涛笺,百番更劳掇”(《邓湘皋先生以斑管彩笺琴弦佛手见赠,即用先生东湖唱酬诗元韵志谢》)。其次,其诗作多写与才艺相关的内容。黄婉W除了作诗外,也专于琴。因此以诗写琴不在少数,如《弹琴》、《听琴》、《琴话》等。才艺本就风雅,而以诗写才艺,便更添雅味。此外,她还有少部分题画诗,显得十分风雅。如她的《题画》:

遥山一发影青苍,杳霭烟岚澹夕阳。茅屋人家临水住,疏林黄叶半溪霜。

此诗描述了一幅山家秋晚图,远景与近景,光与色搭配得恰到好处。其用语古朴自然,这种不施胭脂的朴素美与王绩的《野望》有着类似的趣味。

(三)诗歌风貌―闺秀与闺秀别调

黄婉W诗歌既有闺秀诗共有的秀和丽,又无一般闺秀诗的脂粉气和柔弱病。其大部分诗歌呈现出清丽雅致的风貌,但部分作品又洋溢着豪迈大气的阳刚之美。后一种风貌主要体现在其登临游览诗中,平日里深居闺阁的她一旦接触到雄伟壮观的大自然,便胸襟大开,豪迈之情溢于言表。大自然只是外在引线,主要还是内在的情思。黄婉W是一个乐观女子,她的多首诗都表达了率性潇洒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使她写出大气之作的重要原因。如她的《牡丹花下放歌》“人生对酒还当歌,花前不乐当奈何。太真丽质成尘土,清平有调空摩挲。吁嗟世事真恢诡,宝贵繁华皆尔尔。眼前快意且倾尊,携杯共醉春风里”。这种及时行乐、潇洒豪迈的思想于一个闺阁女子笔下写出实属难得,可谓闺阁诗中的别调。

黄婉W身为闺阁女子,聪慧灵秀,多才多艺,品德高尚,生前受到众多文士赏识,离世后更是受到众多文士的追悼惋惜。其诗歌虽然不出闺阁之境界,却不流于一般闺秀诗的哀艳,于清丽雅致的诗风中独具一格。能在这么短暂的年岁,有如此之成就,实属不易,何况她的文学创作非一般闺秀文人所能达到。借以邓显鹤对她的评价就是“葆仪学犹未成,年已不永,使天假以年,进而不已,非第闺阁之雄而已”[13]。

参考文献:

[1][2][3][4][5][6][7][8][9][11][13]黄婉W.茶香阁遗草.丛书集成续编(第136册)[M].上海:上海书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