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总结

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07 22:5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总结

第1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均衡发展”和“提升内涵”两条主线,通过两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两校间的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特色办学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共同体,加速两校的发展进程,为建设教育强县积累经验。

1、两校同发展、共进步,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超过95%,两校成为__市优质学校。

2、通过共同体建设,两所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各校在建设高效课堂、推进有效德育、发展校园文化诸多方面形成自己的品牌。

3、两校教师通过业务上交流,思想上沟通,工作上合作,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名教师的比率在全县处于领先位置。

4、通过校际间共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和舞台,为所有学生提供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5、统筹校本课程建设,设置两校共享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优质的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1、成立组织机构,由两校校长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共同体建设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师发展组,课程建设组,德育工作组,体育艺术组。

2、两校之间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互为一体,荣辱与共,通过共同体建设,推动学校优质发展的同时,为我县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积累经验。

3、追求高质量、高品质的合作效能,保证合作的广泛性和连续性。共同制定《发展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规划》,落实好《发展共同体管理常规》,细化每一学期工作目标任务。

4、实行校长、教师的随机交流和岗位轮换。学校每年至少安排两名教师在对方学校进行轮岗交流,鼓励学校领导在对方学校进行兼课兼职交流;两校校长每学期在对方学校挂职学习一星期。

5、研究和解决当前学校发展的六大突出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高效课堂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有效德育的推进、艺术体育的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两校要以上六个方面为合作交流重点,创新思路,讲求实效。

6、建立“六个一”工作常规:两校每学期要做好六件事:校长在对方学校为期一周的课堂调研,为对方学校教师做一次专题报告;双方安排好为期一周的校际课堂交流,组织一次师生联谊活动,一次德育工作论坛,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1、成立指导小组。由县教育局、教育督导室、教研室、进修学校领导管理和指导共同体建设,使共同体建设有了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

2、重视激励评价。严格执行上级文件关于教师交流轮岗的精神;自我加压,形成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

3、加强督导评价。每学年,县教育局对两校共同体建设进行评价。2018年秋季,两校要形成三年工作总结,接受市县教育部门的验收。

第2篇

一、政工工作

作为学校政工,我的工作涉及到老师们的切身利益,本着对每位教师负责任的精神,在工作中我做到少说多做、认真细致,结合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本学期政工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人事方面:1.暑假期间完成了鼎山幼儿园和海汇幼儿园27名教师编制划拨出的工作;3名新招聘教师的政审工作和1名系统外调入教师相关材料报送工作,以及她们的入职办理工作。2.开学初完成了3名教师的转正工作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教师交流轮岗等工作。3.顺利完成完成本年度的职称申报工作和岗位竞聘工作。4.完成全园在编教师的合同续签工作,临聘教师的合同清理工作。

工资方面:1.完成每月工资系统数据上报工作。2.完成每月基本工作量绩效考核工作。3.和财务一起完成了2019年基础绩效奖励部分、参照公务员平时考核绩效和目标绩效的核算发放工作。4.到教委审核了2020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表册(按工资关系和实际工作时间两套)。5.职业年金核对工作。6.新入职人员和岗位变化人员的工资办理工作。

退休教师工作方面:1.办理了万昌碧老师和彭钰老师的退休。2.进行了袁菊红老师和罗有娥老师的中人复算工作。

考核工作方面:1.完成了年度考核资料的整理上报工作以及近3年年度考核优秀人员的清理工作,2.完成了师德师风考核工作。

系统、年报、表册等填报工作方面:1.完成了新的干部系统填报工作。2.更新了全国教师信息系统。3.填报教育督导系统。4.完成本学年的教育事业统计(学年初报表),并协助教学点完成相关表册报送。5.完成2020年的人事年报统计工作。6.完成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干部任免审批表更新工作并报组织科备案。7.填报涉罪查询表、临聘人员信息统计表、学科教师统计等数十个表上交上级主管部门。

二、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在学校起着上传下达的枢纽作用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助手作用,办公室工作需要高度的服务意识和有清晰思路的头脑。本学期,在办公室主任的领导下,我做了以下工作:

每日常规工作:1.每日完成收发文工作,收上级文件130份,整理发文34份。准确传达上级精神,没有漏掉一个会议通知。2.到教委、学区等部门送取文件资料等。3.每月圣恒劳务发票、日常办公室其他票据的签字报销工作。

会务工作:1.负责各种活动的电子屏、音响设备调试工作。2.协助做好了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五批次国培学员培训活动以及接待参观、承办活动等活动的会务工作。

幼儿工作:1.学期初完成了幼儿学籍系统的更新。2.完成全园和教学点的幼儿花名册汇总上报。3.完成全园幼儿资助工作,包括:政策宣传、资助系统填报、表册上交、迎检档案整理等工作,并督促教学点完成相应工作。

资料整理工作:1.结合督导系统准备了重庆市办园行为督导的相关资料。2.协助整理普惠园资料检查。3.迎接重庆市政府妇女与儿童规划现场调研,清理了幼儿园十年来的教职工和幼儿花名册。4.协助整理特色学校资料检查。

三、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每周固定到大二班轮课半天,我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热爱关心每一个孩子,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虽然平时做的是后勤的工作,但是我没有放松自己的教育教学,积极参加各种论文比赛,获得了:重庆市第二届幼儿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十六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一等奖,学区安全论文一等奖,书报杯论文三等奖;参与编写了妞妞仔仔绘本文案和导读。

第3篇

本人作为专业课任课老师,对实习归来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交流沟通,了解到了学生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首先,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实习之前对酒店行业并没有深入了解,心怀管理者的梦想进入实习企业。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巨大。实习期间,大学生也要与其他员工一样从事基层工作,而部分员工在学历上、受教育程度上比他们要差很多,这使他们产生了”上不上大学都可以从事酒店这个门槛很低的工作“的想法。其次,酒店工作琐碎且细致,体力消耗很大,这也让缺乏吃苦精神的同学极不适应。再次,个人期望与现实岗位存在落差。比起上世纪80年代“涉外酒店”和国外酒店令人羡慕的高薪,现在的酒店职业在薪水方面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这样也导致了学生理想和现实的心理落差。

(二)理论与实践脱轨,让大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怀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等教育“教育周期长,理论更新慢”的特点,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适应实习工作岗位的需要。实习时间短,学生无法经历轮岗,课堂上所学的许多知识,在实际岗位没有用武之地;有些实习企业培训的知识,学生在校时又没有学到。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书本理论多学无用,将来面对固定的工作岗位,再有针对性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想法。

(三)实习企业严格的管理,让学生感到了竞争的压力

学校管理重“人性”,企业管理靠“制度”。企业对学生的管理与其他员工一样严格,主要用制度说话,奖惩分明,能者上、劣者下。同样一班学生,有的能得到企业重视,有的却不被认可。这样的管理模式让学生体会到了竞争的压力与人情的淡漠,久而久之,学生们说话办事就带有了许多功利色彩和现实色彩。

(四)身份的转变,让大学生很不适应

酒店实习使学生经历了风雨、增长了见识;实习归来后,他们已经告别青涩,思想上已逐渐起向成熟与复杂,心态上也起了较大的变化,在行为上也向社会化靠拢。实习期间他们是企业中的一员,而回到学校身份又转变为学生,这种身份的变化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后实习时期学生不愿意再循规蹈矩,不愿意只在学校内活动,不愿意再接受老师的“纸上谈兵”导”,表现出了纪律松散,我行我素。

(五)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让大学生思想浮躁、做事不踏实

实习的经历,让大学生有了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的复杂性与功利性,让他们感到竞争的激烈、人情的冷漠和社会的不公,也让他们产生了学习好不如关系好的想法,更让他们对社会和未来产生了恐惧和不安。

二、主要对策

针对后实习时期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的一系列表现,笔者提出了“重视思想教育”与“加强教学引导”相结合的解决对策。

(一)重视思想教育,以思想带动行动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笔者认为后实习时期学生的日常管理应从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始。1.思想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与时代性。从学生进入校门,思想教育工作就开始不间断地进行着。在后学习时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重要,并且要与时俱进,对接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现实需求。针对实习归来的学生,需要对他们的实习情况、思想动态进行充分调研,并充分考虑这一代学生的心理和接受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探索。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式上,可以采用传统的走访方式,也可以借助博客、QQ群等现代的沟通方式。2.思想教育应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容,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滋养。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世界价值的基本看法,包括真善美、人与自然、人性与社会性、公平的准则、道德的底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本源性的,牵涉到对人生社会的基本态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看到社会中美的一面,更看到了社会的残酷性与阴暗的一面。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而言,善恶美丑难以客观、正确地区分,如不引导将会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激。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讲座或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些本源性问题的探讨与摸索,正确认识个人与世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从思想深处拔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根子,重塑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加强教学引导,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第4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课程;物流管理

一、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分析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是专业实践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设置顶岗实习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分析物流行业调研报告和有关物流企业资料,结合安徽省及蚌埠市物流产业发展实际,召开省内外知名物流商贸企业专家研讨会,对物流核心岗位,即配送、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进行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分解,总结出各岗位所需要和具备的单项和复合职业能力。依据相关物流岗位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确定了顶岗实习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内容与相关岗位任务的对接方式,科学地处理个体兴趣与社会需要、知识技能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目标定位于各岗位的初、中级职位所应具备的熟练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用能力目标:沟通能力、相处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管理能力、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创新意识等。专业能力目标:

1.技术型、技能型物流人才,即物流作业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仓储、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加工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物流作业各岗位中运用,能够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

2.基层管理型物流人才,即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如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理货员等;仓储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客服经理、营销经理等,要求能够熟悉并掌握物流作业流程,并能够对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专业综合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全胜任一个或数个技能岗位的需要,与该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的调查访谈与分析,关注学生职业成长需求与个性化特质,对课程目标进行适切性分层,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可塑性。同时,通过对物流职业人格和职业精神的系统研究,确定物流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在三个领域,即职业道德、物流操作技能和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另外,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注意协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职业目标的整体化与融通性。

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内容

顶岗实习通常是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的,能为学生提供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或者职业兴趣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培养职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顶岗实习模式日趋多元化,根据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工学交替、假期、周末顶岗实习三大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施教主体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部门和实习企业。内容主要涉及:使学生应用、推广、加深所学专业知识,获得联系真实世界的经验,加深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了解职场现状,适应职业工作和职业生活,最终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检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兴趣,验证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资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匹配程度;了解自己专业学习适应性和专业认同感的程度;学习默会知识,逐渐形成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获得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构建人际关系网络,增加社会资本;提高就业技能和水平;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实现管理愿望等。邀请物流企业高管与学生进行交流,就物流企业现状、物流岗位技能与素质、物流企业文化、物流业发展等进行讨论。顶岗实习课程的学习是促使高职学生成功、成才、成长的最关键因素。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物流岗位来确定。采购管理岗位:能够填写采购与供应订单;能够制定采购与供应物流计划;能够实施采购与供应计划;能够对供应商进行公共关系管理等。运输管理岗位:能够运用科学方法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能够组织货物的装卸搬运;能够提出运费报价;能够使用和维护运输设施等。仓储管理岗位:能够编制仓库货物储存计划;能够根据货物特性对货物保管进行指导;能够指导仓储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能够执行库存管理计划;能够提出库存合理化建议;能够分析库存状况等。配送管理岗位:能够根据配送计划选择配送方式;能够选择配送工具;能够根据计划实施流通;能够编制装卸搬运作业计划;能够指导装卸搬运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等。物流信息管理岗位:能够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能够编制物流信息分析报告;能够选择物流软件;能够使用物流软件进行物流管理。

三、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由以下三个连续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学生认知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每五人一组,实习时间共计1周,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及专业技能岗位的技术要求、工具应用等,由师傅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学生与企业相应岗位的师傅配对,全程观察师傅岗位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亲身体验职业生活,每一个岗位的体验时间为1天。5个岗位进行轮换。第一阶段顶岗实习时间共计5天。实习完成后,学生完成认知性顶岗实习报告。第二阶段:专业课程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分为5人小组,实习时间为1周。学生轮岗参与物流作业,熟悉不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以及设备使用与维护,固化职业思想,独立完成物流岗位工作任务。根据企业需要,实行周末、假期、工作日多种实习时间安排,充分协调企业与学生实习之间的时间冲突。第三阶段:就业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学习以员工身份进行技能岗位的顶岗工作与学习,安排师傅指导,为期6个月。了解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和岗位操作性标准,熟悉物流行业各项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在学校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的基础上,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等还必须签订顶岗实习四方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顶岗实习各阶段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课程管理方面,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共管的管理体制,并分别制定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管理职责。专业教师和师傅共同负责专业技能指导。辅导员负责日常生活管理。顶岗实习课程管理实行企业化,校外基地的指导教师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全面指导学生开展物流作业,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并评选优秀实习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实训基地人力资源部安排专人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考核,并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协商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另外,运用QQ群建设课程管理平台,加强顶岗实习课程信息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家长多方交流、互相监督。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从校企共建协议到物流企业文化集训,从物流作业操作流程系统讲解与训练到实习主管和师傅们全心全意手把手教导,从严格的准员工管理(参与企业人员考核)到实习考核(经验知识+技能)与激励,最后经过双向选择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在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当然,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职业院校管理机制改革动力不足,现存的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物流企业需要,迫切需要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学校投入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的经费不足,单纯由企业承担不可能支持顶岗实习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责的缺位,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顶岗实习课程普及化和多样化发展。

四、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实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双重考核评价体系。顶岗实习课程考核主体是校企双方,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对顶岗实习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双重考核。企业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实习纪律和态度由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考评,给定成绩。学校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实习表现、岗位实习报告和实际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工作任务考核以企业考评为主,学校考评为辅,学生的考核必须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经过校企双方的双重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合格证书》。评价过程强调过程评价,企业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实习纪律、岗位技能、团队与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伙食补助、奖金挂钩,填写《物流企业顶岗实习课程考核表》,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企业师傅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参照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考核记录和学生管理平台的反馈信息,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校内考核表》,最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的完成情况与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校内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任务。学生顶岗实习课程成绩由五部分构成,包括自我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顶岗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每部分权重为20%。

[参考文献]

[1]夏英.关于职业教育顶岗实习课程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3(6):83-85.

[2]张游.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3]贾树生,秦静静,郭建敏.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綦颖,宋连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第5篇

关键词:后实习时期;学生管理;模式

一、后实习时期定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个职业院校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出现了“2+1”、“1+0.5+1+0.5”、”1+1+1”等不同的顶岗实习模式。以笔者所在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为例,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行了“循岗导教2AB”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第三学期在企业顶岗实习,第四、五学期返校学习,第六学期毕业实习,即“1+0.5+1+0.5”顶岗模式。学生在实习期间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教学实习实践课程,返校后继续进行学校课程学习。虽然学生已从实习地点返回校园,但在实习期间产生的对社会、行业、学习、人生等的看法与困惑将会对学生的返校学习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与引导,将导致学生无法真正从实习教学中获得收益并影响后期的学习与将来的就业。本文以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的“循岗导教2AB”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将该校第四、第五学期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时期定义为后实习时期,以此探索学生返校后的学生管理模式。

二、后实习时期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返校重回课堂,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里却是气象万千。实习归来的学生在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都对院系、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普遍反映实习回来的学生不好带,思想复杂、问题多。如果不对实习归来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寻找出解决方案,会出现老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的状况,甚至会影响学生择业的选择。后实习时期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上。许多学生返校后,对专业学习产生了怀疑与厌倦,有的学生甚至选择了退学。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即使在教室上课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表现出心不在焉状态,无法安下心来认真学习。

(二)思想上。有些实习归来的学生,好象经历了世态炎凉,已经大彻大悟,所有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都是过眼烟云。言语偏激,自觉性、纪律性差,我行我素,不愿听他人劝告,并经常出现违反纪律情况,并对纪律处罚反映冷漠。

(三)行为上。实习归来,一些同学完全迷失了学习方向与动力,沉迷于上网游戏,谈情说爱,无所事事,完全不将学业放在心上,更谈不上对将来的职业发展做规划与准备。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本人作为专业课任课老师,对实习归来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交流沟通,了解到了学生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首先,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实习之前对酒店行业并没有深入了解,心怀管理者的梦想进入实习企业。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巨大。实习期间,大学生也要与其他员工一样从事基层工作,而部分员工在学历上、受教育程度上比他们要差很多,这使他们产生了”上不上大学都可以从事酒店这个门槛很低的工作“的想法。

其次,酒店工作琐碎且细致,体力消耗很大,这也让缺乏吃苦精神的同学极不适应。

再次,个人期望与现实岗位存在落差。比起上世纪80年代“涉外酒店”和国外酒店令人羡慕的高薪,现在的酒店职业在薪水方面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这样也导致了学生理想和现实的心理落差。

(二)理论与实践脱轨,让大学生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怀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等教育“教育周期长,理论更新慢”的特点,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适应实习工作岗位的需要。实习时间短,学生无法经历轮岗,课堂上所学的许多知识,在实际岗位没有用武之地;有些实习企业培训的知识,学生在校时又没有学到。从而让学生产生了书本理论多学无用,将来面对固定的工作岗位,再有针对性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想法。

(三)实习企业严格的管理,让学生感到了竞争的压力

学校管理重“人性”,企业管理靠“制度”。企业对学生的管理与其他员工一样严格,主要用制度说话,奖惩分明,能者上、劣者下。同样一班学生,有的能得到企业重视,有的却不被认可。这样的管理模式让学生体会到了竞争的压力与人情的淡漠,久而久之,学生们说话办事就带有了许多功利色彩和现实色彩。

(四)身份的转变,让大学生很不适应

酒店实习使学生经历了风雨、增长了见识;实习归来后,他们已经告别青涩,思想上已逐渐起向成熟与复杂,心态上也起了较大的变化,在行为上也向社会化靠拢。实习期间他们是企业中的一员,而回到学校身份又转变为学生,这种身份的变化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后实习时期学生不愿意再循规蹈矩,不愿意只在学校内活动,不愿意再接受老师的“纸上谈兵”导”,表现出了纪律松散,我行我素。

(五)社会上的不良影响,让大学生思想浮躁、做事不踏实

实习的经历,让大学生有了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社会的复杂性与功利性,让他们感到竞争的激烈、人情的冷漠和社会的不公,也让他们产生了学习好不如关系好的想法,更让他们对社会和未来产生了恐惧和不安。

四、主要对策

针对后实习时期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的一系列表现,笔者提出了“重视思想教育”与“加强教学引导”相结合的解决对策。

(一)重视思想教育,以思想带动行动。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笔者认为后实习时期学生的日常管理应从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始。

1.思想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与时代性。从学生进入校门,思想教育工作就开始不间断地进行着。在后学习时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重要,并且要与时俱进,对接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现实需求。针对实习归来的学生,需要对他们的实习情况、思想动态进行充分调研,并充分考虑这一代学生的心理和接受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探索。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式上,可以采用传统的走访方式,也可以借助博客、QQ群等现代的沟通方式。

2.思想教育应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容,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滋养。人生观和世界观,决定人对整个人生意义和世界价值的基本看法,包括真善美、人与自然、人性与社会性、公平的准则、道德的底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本源性的,牵涉到对人生社会的基本态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既看到社会中美的一面,更看到了社会的残酷性与阴暗的一面。对于涉世不深的学生而言,善恶美丑难以客观、正确地区分,如不引导将会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激。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讲座或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对这些本源性问题的探讨与摸索,正确认识个人与世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从思想深处拔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根子,重塑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加强教学引导,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后实习时期,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课堂学习,经过大一时期公共课与部分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与大二上学期酒店顶岗实习实践学习,学生们进入了更多的专业必修课程与拓展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与专业教师的接触更多,从专业教师那里获得的专业知识更密集。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为双师素质老师,既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又有行业的从业经验。鼓励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1.以专业教育为契机,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知

良好的专业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专业理想、坚定专业方向、坚守专业岗位,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我校酒店专业的专业教育是从大学生一入学开始的,到毕业离校结束,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对大一学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对大二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教育;对后实习时期的学生,通过召开实习工作总结大会,举办酒店行业成功人士励志讲座,让优秀毕业生谈成长经历等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的专业教育。

2.创新教学模式,引入酒店场景教学,延续企业实践理念

将酒店工作场景引入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酒店的员工,使学生延续体验酒店管理模式。这样课堂受众既是学习者亦为工作者,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入职场教育,培养专业热情,实现学习与就业接轨

学生从学校进入酒店实习,会出现理想与现实交锋的不适应过程;而后学习时期的学生从酒店返回校园,如果不引入职场教育的话,又会出现从现实回到与现实脱节的“真空”地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学内容应与行业紧密结合外,教学管理方面也可以延续企业管理的相关模式,如实行课程学习管理办法,对学生的出勤、作业、纪律等方面进行企业化管理,让学生有“身在校园,学在职场”的感受。

参考文献:

[1]袁敏.酒店管理毕业生就业探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5).

[2]郭晓丽.中职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就业动态及对策[J].新西部,2010,(2).

第6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3+1”培养模式;企业实训;校内实训基地

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企业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精神和落实高教三十条中关于“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指导意见,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3+1”培养方案,即学生的前三个学年在校内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第四学年进入企业,以就业为导向,采用项目制、轮岗制、双导师制等多种方式,进行岗位实训教学。然而对于地处二、三线城市的地方本科院校而言,第四年的实训教学面临着寻找合作企业困难、待实训学生人数多、生源素质一般、实训经费短缺等诸多困难。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落实卓越计划、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关键所在。

1、第四学年教学必须贯彻分类培养的思想

一般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进入第四学年时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倾向。部分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有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愿望,他们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其直接目的是考取硕士研究生;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走上工作岗位,他们迫切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和工程技术素质;此外少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还需要继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努力完成学业,他们尚不具备进入企业接受实训的能力基础。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第一类、第三类学生宜在校内以理论学习为主,兼顾实训教学;第二类学生则适宜安排进入企业,接受全真环境下的企业实训教学。

进入企业接受实训的第二类学生,根据其自身职业规划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希望在本专业领域从事技术工作,他们希望直接接受专业技能训练;第二类是希望从事行政管理、服务性工作等与本专业不直接相关的工作,甚至个别学生有创业规划,他们需要得到包括沟通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管理组织能力等多个方面的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第四学年的实训开始前,我们需要对每个学生前三学年的学习情况及个人能力进行较为准确地综合评估,尊重学生的个人志愿,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选择较为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和专业方向,贯彻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类培养。虽然这一准备步骤工作量大,却十分必要。学生只有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树立起有限可达的目标,才能在第四学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大量的自主性学习中,并能够克服学习、工作中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

2、企业实训实施途径

在第四学年的分类教学中,参加的学生人数最多,实施难度最大的是企业实训。留在校内学习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资源充裕,其教学流程和相关教学规范也较为成熟,教学组织实施不是很困难。但是企业实训对于多数地方高校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企业实训实施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合作企业遴选和企业实训质量监控。毋庸讳言,企业的诉求和利益点与学校是不同的。地方高校由于生源质量不是最优、经费投入有限等不足,在现阶段尚不足以吸引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主动地参与人才培养。在和多数企业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未来国家或地方政府能够推出相关配套政策,充分运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经济杠杆,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相对弱势地位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现阶段,学校只能将自身资源挖掘到最大程度,对不同类型企业采用不同合作方式,从而达到既为企业服务、吸引企业参与,又培养好学生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与数十家企业的交流合作,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第四学年的企业岗位实训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方式,由学校精心遴选有长期合作历史、以往接收本校学生较多的若干企业,集中向学生推介,实行企业实训阶段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在这种方式中,企业可以提前发现有潜力的优质员工,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其风险在于学生毕业后有可能在其他企业就业。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对学生较为挑剔,单个企业能够接收的学生数量极为有限,他们通常会安排一些测试,最终只有20%~30%的学生会被这些企业选中。

为了鼓励企业合作积极性,我们通常会与他们进行全方位合作,包括实训期间由学生承担企业安排的力所能及的技术工作;提供智力支撑,派出教师与企业合作解决技术难题;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争取政府研发资金投入;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列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予以授牌并从企业聘任兼职教授、副教授,帮助提升企业形象,投入部分建设经费;甚至向学校申请企业员工子女就读本校的优惠政策。通过这些合作,使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而在其他方面弥补企业对于学生实训的投入。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能够留在实训企业就业。随着合作时间的延长和双方互相了解的深入,特别是当已毕业校友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后,这种合作会更为顺畅。

受制于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影响力,目前与我们合作的企业以地方中小型IT企业为主。学生在选择实训企业时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受限,集中在几个有限领域。我们正积极与高端优秀企业接洽,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实习、就业,期望能够吸引在IT领域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参与本校学生的培养。

第二种方式,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先由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3~5个月的强化工程项目实训,再推荐进入企业实习。由于是培训机构,不可避免会存在向学生收取培训费用的问题。在收费模式上又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模式是培训机构在培训开始前即收取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推荐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带薪实习;第二种模式是培训机构前期免费培训,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从实习工资中留足生活费后扣除部分薪资作为培训费,直至交清约定的培训费用为止。两种模式收费均在1万元左右,我们更倾向于第二种模式,可以免除学生的顾虑,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培训机构的自信和教学实力。

现阶段,培训机构可以提供JAVA应用、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物联网工程应用、嵌入式平台与软件开发、NET应用、PHP应用、Oracle大型数据库、大型软件测试等企业用人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培训方向,也有机构可以提供云计算等较为前沿的技术培训。总体来看,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以软件开发为主,尤以应用型软件开发居多,所提供的实训项目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具有较强实战性。但是和硬件相结合的项目较少,尤其缺乏底层硬件研发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培训机构的投入和实际市场的需求相关。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对于专业方向以及今后就业工作方向的选择。此外,由于学生的培训大量集中在类似的专业方向,若干时间以后,有可能会出现人才相对过剩现象,造成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就业质量下降的现象。

在第四学年实训的实际操作中,也有培训机构提出可以帮助学生申请贷款来缴纳培训费,培训结束推荐就业,工作后还贷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方式中,学校往往要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有时还要在学生就业后配合进行追款,因此可操作性较差。我们在尝试过一段时间后,已基本不再采用此种合作方式。

还有一类介于培训机构与IT企业之间的企业,他们可以以一定的规模接收学生进行免费实训,甚至免费提供住宿,但是采用分阶段淘汰机制,挑选完成实训学生中的一小部分成为自身员工,推荐其余学生到合作企业就业并向接收企业收取代为培训的费用。这一方式的缺陷在于分阶段淘汰机制给正常教学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被淘汰学生的继续培养成为一个难题,其培训的系统性与连贯性被迫中断。这一方式我们还在研究探索和小规模试点之中,需要对其优缺点作进一步评估。

目前,通过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的模式大约可以解决50%~60%学生的实训需求。在3种合作方式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在和培训机构合作中,学校必需特别注意维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方式下,培训机构为保障自身收益,通常会和学生签署培训协议。学校应当自觉承担起协议审查和学生利益监护人的角色,在事前向学生做好说明解释工作,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同时学校也需要适当照顾培训机构的相关权益,保证双方合作能够平稳、有序、健康的发展。

第三种方式,学生进入已有就业意向的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我们对这种方式持不鼓励、不反对的态度。不鼓励是因为这种方式可管理性差,不利于实训质量监控;不反对是因为其有助于支持学生自主择业就业,特别有助于那些希望在非计算机专业岗位工作的同学锻炼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大约有10%~20%的学生会选择这种方式。

地方高校能够吸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手段有限,又无法投入足够经费用于学生实训。因此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采用各种可能的途径,争取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方共赢。

目前,江苏省各级政府对于IT类人才培养有种种优惠政策,并提供一些财政补贴。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训机构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对于现阶段缓解学生实训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政策同时伴有附加条件,对学生就业地点有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那些享受补贴的学生自由择业的权利。

3、企业实训教学质量监控

由于第四学年的企业实训主要实施地点在校外,承担实训任务的大多数是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因此必须研究第四学年实训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措施手段,确保实训取得预期效果。目前在企业实训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保障教学质量。

1)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规范和教学制度,以确保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能够落实到位。例如,实训企业必需提供较为完整的相关教学文件,包括培训内容、培训计划进度表、培训过程记录、学生考勤表等;在项目实战阶段,要求各项目小组按规定提交各种文档。通过这些完整的台账记录,保证计划中的各个环节在执行中不变形、不走样。

2)对于接收学生较多的企业,派教师进驻,协助企业进行学生管理。高校缺乏具备实际工程素质的师资是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短板,让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学生实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工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实训过程与实训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进入企业,特别是外地企业有一定的顾虑,存在一些实际困难。这需要学校在政策上加以倾斜,让教师确实有所收获,能够比留在学校的教师更快进步。具体倾斜政策可以是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职务晋升等多方面。不过目前这方面的改革我们进展得还不够,需要继续探索,提高教师随同学生进驻企业的积极性。

3)学院组织系部主任和课程负责人对接收学生的企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巡视。巡视目的在于检查各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巡视过程中除了检查各种教学文件,还应该在无企业人员参与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代表或全体学生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于培训实施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实训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综合学生合理的意见向企业提出改进建议。对于不同企业中的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案。

4)在实训项目环节实施项目过程管理与任务目标驱动。将总体项目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和若干个子任务,制定每个阶段和子任务应该实现的目标,由企业人员或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项目经理。根据项目进度要求,检查各阶段每个项目成员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汇总点评;仿真企业真实项目开发过程,严格考核和评价。

对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训企业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是难点。由于这些企业地理位置分散,巡视成本较高,容易出现监控盲区。目前学校暂时没有找到太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以要求学生定期书面汇报实训工作总结的形式了解实训情况。

4、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满足第一类、第三类学生校内实训需求,帮助部分未能找到实训企业以及在实训过程中被企业淘汰的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学校应当建立并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组织项目小组,提供实训项目和实训过程中的指导,力争较好地完成实训目标。

校内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于实训项目体系的建立。实训项目体系应该涵盖多个行业背景,其项目完成工作量所需要的时间从2周到3个月不等。让学生可以从陌生到熟练,循序渐进地得到训练。与工科专业课程设计不同,校内实训的要点在于高度仿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将学生组织成项目小组,按照企业项目研发工作规范要求,组织开展实训工作。

在项目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或引进合作企业已完成的项目产品。目前也有一些培训机构,可以提供成套项目实训体系供学校使用。在建设起步阶段,学校可以和培训机构合作。

校内实训基地除了承担第四学年的实训任务,也可以用于在前三个学年里对学生进行短期培训,承担诸如认识实习、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及早接触项目研发规范和研发流程。

校内实训基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我们可以邀请企业在基地设置企业工作站,遴选学生入站工作,完成企业外包的研发任务,实现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

5、结语

第四学年的实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工程素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绝对不能采用放羊式粗放型管理,必须对学生负责,引导帮助学生落实实训企业,加强实训过程中教学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