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编程学习计划

编程学习计划

时间:2023-01-01 16:5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编程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编程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编程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

编程是指我们为了借助计算机来解决某个问题而使用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程序代码,并最终得到结果的过程。编程是人和计算机之间沟通交流的唯一方式,如果没有编程计算机就是等同于一堆废铁。编程能力在计算机专业技能中排在首位,因此有些学生虽然在学校期间学习了很多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编程能力弱,在步入社会后就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1、合理的课程设置

根据教学的三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来合理的灵活的安排程序设计类课程,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在第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首先增加几堂引导学生入门这样的课程,循序渐进的将学生引入到编程学习当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编程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一门陌生的课程时感到可怕和厌学。在进入正式学习编程课程后,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增加讲解实例的课程,只有学会运用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2、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交代式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我们要带着问题进行授课,通过与学生一起找到解答的方法并最终得到正确答案,来完成教学过程。

3、加强实践和练习

学习计算机专业就是为了以后应用到实际的计算机操作中,因此学生不能只学会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在实践中运用自如。这就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在练习中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

3.1 强化上机实践

编程的实践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机环境,因为只有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译、运行,编程能力才能得到锻炼,而不能纸上谈兵。学校应该提供一套完善的系统来给学生进行编程实践练习,学生通过自己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运行后得到正确与否的结果来训练自己的编程技能。培养学生实践、查找错误、改正错误、再实践,如此循环直到正确的这种上机实践习惯。

在辅导学生实践时,要求学生上机前做好充分准备,认真编写程序,确保在上机实践时能顺利操作,避免临时抱佛脚。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查找自己编写的程序中的错误或不足,以便修改和完善。在整个实践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将本次实践整理出一份报告,上交给老师批改。写报告是为了让学生及时的总结本次实践的经验,吸取教训。这样深入精确化的实践训练大大挺高了练习的效率,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挺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3.2 选择典型习题

课后的习题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将课上老师教授的教材内容运用到习题中,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同时也能检查出自己对课上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的程度。在做习题中,尤为重要的是习题的选择,学生不能一味的追求量而忽略了质。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各阶段的重难点来选择典型的习题,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但是由于编程是一门专业的课程,往往会出现学生们在专业理论和技术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们在专业领域里不断探索。

3.3 掌握练习时机

许多学生都会按照教材上的进度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其实这是不合理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将来的就业需求,来安排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就培养编程能力来说,本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大量的编程练习。编程能力是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功,而想成为一名编程高手,大量的练习则是必不可少的。从大一开始练习编程,能够很快的体验到编程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尽早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拥有大学四年积累的大量编程经验,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自信的选择好的工作了。

3.4 实践中多交流

第2篇

1.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销轴零件的编程加工,学习数控车削中的外圆粗车复合循环指令G71和精车复合循环指令G70的应用;其重点是外圆粗车复合循环G71和精车循环指令G70的指令格式和编程方法;难点正确选择切削用量参数,制订合理加工工艺,保证加工精度。

2.教学目标确定

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为:1)掌握外圆粗车复合循环指令和精车循环指令G71、G70指令的格式、参数含义及应用;能力目标为:1)能用G71和G70指令正确编程;2)能正确输入程序、调试程序并进行仿真加工;情感目标为:1)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2)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多种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教学策略制订

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制订的教法策略为:利用信息化手段,突出“做中学、学中做”,通过设置情境、直观教学,借助网络、多媒体、仿真软件、实物展示以及教学环境布置等,让学生通过感官,对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来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4.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增强教学直观性,用到的主要教学资源有: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计算机绘图软件、教学素材(任务书、图片、视频、评价表、数控加工工艺手册、数控车床操作说明书等)、多媒体PPT、网络信息、思维导图软件等。

5.教学环节设计

1)设计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展示销轴加工过程,展示销轴加工的真实情境,提出问题:该销轴加工中用到了哪些指令?同学们认为这个程序有什么可有优化的地方吗?激发学生认真观察,以问题为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并查阅资料,导入新课。这种情境的导入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手段,再现了现场加工情境,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良好。2)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借助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技术展示零件图和实物图,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图纸并结合实物图,理解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及时提出问题:零件中需要加工的表面有哪些?如何编程和加工?用提问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在弄清楚了工作任务后,小组分工合作,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加工流程,填写工作任务书。这种设计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任务实施,突出重点,掌握技能。首先,给学生提供数控加工工艺手册、教材资料、刀具样本、网络环境(网址)等,组织学生按照前面制订的计划,主动查询资料,共同确定加工工艺,填写工序卡片,并鼓励各组派一个代表展示工艺内容,老师同学讨论后进行修改完善;然后,用仿真软件展示G70和G71的加工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走刀路线和加工特点,提出问题:循环指令如何应用?其功能和格式如何?是怎样起到优化程序的作用的?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查阅必要的教学素材,学习G71和G70的格式及参数、循环起点的确定方法,结合完成工作页的相关内容,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参考程序格式编写销轴加工程序,并在仿真软件上进行程序调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也促进学生自己动手,熟悉机床操作,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4)评价总结,资料归档。发放评价表,让学生依据评价表的内容和自己掌握的程度,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法,对本次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评价;并采用思维导图软件,师生互动,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最后,组织学生将本次课学习任务表、工作页、工序卡等资料进行正确归档,为今后的学习积累资料。总之,信息化教学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料,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效、高质量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但是,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

作者:文娟萍 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素养;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在这个信息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更广泛地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探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各个中间阶段,使老师们认识到,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加入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来,使得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工具。

总的来说, 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大约要经历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 人们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立的对象,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 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在第二阶段, 人们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 或者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在第三阶段, 人们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下面, 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

一、计算机素养的培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第一个阶段, 就是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 亦被译成计算机文化)的培养。在学校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这一阶段, 人们往往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独立的东西来看待,游离在学校各科日常教学课程之外。计算机素养课包括这样四种常见的模式:计算机素养课、使用应用软件或工具以及编写程序。

1.计算机素养课

它包括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的滥用、计算机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等。

2.应用软件或工具

早在1998年,有人(Collis)提出,作为计算机素养的最普通的定义,应用已经取代了编程。〖1〗其理由是很充分的:计算机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校要为儿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既然人们的现实生活将与计算机密不可分,那么,学生需要在学校中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4.编程模式

现在在普通高中的日常学习中已引入了一些编程语言。 阿瑟・列尔曼(Arthur Luehrmann),被人们称为计算机素养之父,提倡将编程作为计算机素养的核心。列尔曼(1982)写道:“要想告诉计算机你想干什么,你必须能和它交流,因此,你就需要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用它写下你的想法,检查、交流、并改进你的想法”。〖2〗他强调指出,计算机素养意味着用计算机做建设性的事。一个具有计算机素养的人必须能写和解释计算机程序,能选择和解释别人写的程序,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计算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中学的计算机素养课程中,编程和计算机发展史等内容纷纷让位,字处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的使用则占具了主导地位。

二、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将计算机看作是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阶段,各学校已经认同初步整合方式的成果,全面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要用计算机系统来更好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系统。

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课程;以课程为基准,计算机辅助。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难理解和做不到的事。简单地说,如在英语、数学、写作课学习使用字处理,在艺术和科学课中使用绘图软件,在音乐课中也使用软件等等。

整合应当是全面而深入的。在课程整合中,计算机素养课中的内容只要能反映某种需求,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可以为了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思想而编程。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图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编一段程序来加以证明。有人总结了大量的研究后指出,“虽然在某个特定领域可以教问题解决技能,但要想将这种技能迁移到其他领域,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要发展学生在日后生活中所需的广泛的问题解决技能”。〖3〗这些看法告诉我们,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仔细检查任何一个问题解决方式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的潜力。

三、全方位教改

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多媒体技术能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多媒体制作工具十可以使学生创造出有吸引力的够得上专业水平的产品。又如,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技术将能促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此次神十航天员在太空的授课,让中小学生“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就是一次非常好的物理教学课。此外,还可以开展开放式教学。美国有许多试点计划和学校正在尝试新的结构、日程表和空间,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例如,有一个被称为发现罗彻斯特(discover Rochester)的计划,〖4〗这一计划是为发展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而设计的,它是一项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工作。在这项计划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将从科学、数学、历史、文化和文学方面收集有关罗彻斯特环境的信息。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文本、音频、图象、音乐和地图来交流他们的工作。学生和教师对这个计划热情很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质量,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感。这类技术成分丰富的、以活动为方向的学习计划,将会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总之,中学的计算机课程设计试图实现将培养计算机素养过渡到学科整合。在解决了计算机素养问题后,计算机是教师的同事,象铅笔一样,了无痕迹地结合在课程中。课程不应当是静止不动的,相反,要利用计算机的独特潜力加以改变,要做那些用传统手段做不到的事。在课程改革中,课程整合依然具有很大的挖掘点和生命活力。计算机不能游离在课程之外,同时,它也不仅限于整合在课程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的独特潜力。全方位课程改革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是一条漫长而修远的路。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已学知识,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的帮助而独立获取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普遍使用的基本工具,掌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快,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大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三大主体的共同努力。

1加强大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培养的基础

1.1正确的办学宗旨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有的学校办学宗旨和教学思想不够端正,体现为教材陈旧,教学内容滞后,围绕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进行教学,以求“荣誉”和“生存”。更有甚者,怂恿或强迫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以求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正确的办学宗旨应该提倡计算机操作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使大学生被动地加强计算机自学能力培养。

1.2优良的办学条件为师生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

例如学校要有足够的硬件配套设施(如足够的多媒体教室、配置优良的计算机机房等)以供教学使用;教学素材的匮乏也是困扰教学开展的一大难题,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学素材库的建立,包括我们常说的课件、视频和课外素材等等。先进的上机设备,舒适的上机环境,生动的教学素材能使学生主动地加强计算机自学能力的培养。

2加强大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也是素质教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一个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虽辛劳了我们自己,但学生将终身受益。

2.1激发兴趣,诱发自学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和个性特点的教学材料或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从而使计算机知识具有趣味性。教师也可以通过增加实用性的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用性知识不但能让学生所学有所用,而且更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计算机的乐趣所在。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激发其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1]。

2.2加强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老子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会走一些弯路,但正是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真正解放思想,放心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进行自学。

(2) 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教师在教学时应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利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给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张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活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地统一起来。把每一堂课看作是一场出台的戏,教师当导演,学生做演员,让演员们充分表演,在表演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3) 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推荐各类计算机书刊杂志或网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

(4)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程序设计大赛、网页制作竞赛等,在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2]。

(5)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帮助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应用软件都自带有“帮助系统”。对于初学者,利用“帮助系统”可以较为系统地学习该软件的使用,也可以直接找到感兴趣的或迷惑的地方。可以说,“帮助系统”是学习计算机最好、最便利的指导老师。所以,引导学生利用“帮助系统”来自学新软件的使用,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方法[3]。另外,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计算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在百度的搜索框中输入要查找的内容,就能搜索出很多相关的信息。

3加强大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知识中有 10%是在学校学到的,其余90%都是从工作中不断学习获得的[4],所以说学校的教育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学校生活毕竟是短暂的,未来无论我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

3.1学生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计算机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机是为各专业服务的强有力工具,而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快,只有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各种挑战。有些学生主观上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求知欲,有的学生甚至只是为了考试、为了修学分。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就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5]。

3.2学生对计算机课程要有正确的概念

计算机领域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与其他领域紧密相关的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技术和方法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渐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许多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学计算机=上网。网络使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了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丰富的网络信息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上网本身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然而,网络也是一柄双刃剑。网络在给学生带来种种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如影随形。长时间上网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我们学会网络技能的同时,也要学会健康文明上网,传播网络健康文明的环境,建立起一个绿色、安全、健康的网络天地、绿色信息通道。

误区二:学计算机=学编程。有些学生认为学计算机就是学编程,需要良好的英语基础和数学基础,所以对计算机有畏惧心理。其实编程工作只是具体技术在理论研究或者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表达算法的过程。编程的人不一定对计算机技术了解很深。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少大师级的计算机技术研究者是不懂编程的。

误区三:不顾基础,盲目追赶时髦技术。一个未进入到行业竞争中来的初学者最大的资本便是他有足够的时间沉下心来学习基础的东西,学习why 而不是how。一些初学者在追求时髦的技术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学到的知识却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误区四: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计算机知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软件更是不计其数,更新、发展很快,有些学生什么都想学,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好。所以学生应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有选择地学习。

3.3学生在大学阶段应该以自学为主,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

学生培养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如通过读书,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通过查找资料,提高理论;通过实践,得出结论;通过记笔记,巩固知识,这些都是自学的基本要求和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

(1)不少教材在自学中涉及到了自学的重难点,提出了理解知识点的关键问题,包含着相应的训练内容。围绕自学重点,学生可以完成自学。

(2)学生可以加入有兴趣的社团或组织进行讨论交流和实践。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要多动手,不能只看书,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轻松地学到计算机技术。

(3)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特点是资源共享和实时通信,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如查找资料,下载工具软件,与他人交流,向高手请教等。

(4)学生要有周密的学习计划,把要学习的内容分化到每个学习日,做到每日事每日毕。

3.4学生自学需要勤奋和毅力

达尔文说:“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得到的。”那么,他为此而付出的时间和汗水会少吗?勤奋之所以能成为自学能力发展的必要因素,是因为它能够影响一个人从事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自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然而对一切有毅力的人来说,总可以冲破逆境,在成功中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

4结语

总之,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今天的计算机教育。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使之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只有加强大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快速吸收新技术,解决新问题,适应市场的需求,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唐青. 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3种能力的培养[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16-17.

[2] 谭丰霖.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2009(14):156-156.

[3] 李晓丽. 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J]. 甘肃科技,2005(5):189-191.

[4] 张孝良. 浅谈计算机专业自学能力培养[J]. 中国教师,2008(4):37-38.

[5] 韩列琴. 试论计算机教育中的研究型教学[J].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1):102-103.

My Opinion on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Training in Computer

LU Hua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410205, China)

第5篇

关键词 C语言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udies on C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of University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LI Zil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of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1)

Abstract C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to learn college computer courses,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a direct impact on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conducted in terms of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assessment methods to analyz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C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 language courses.

Key words C language;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1 C语言教学现状

1.1 学生没法明确学习目标

C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教师大都只关注自己所授内容,且更多关注语法。每节课,学生们都只会记住许多概念和规则,但并不知如何综合起来解决问题。这些概念规则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难记,讲授过程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虽然有相关例子讲解,但通常都是彼此孤立的,都是针对章节而设计的一些小数学问题,学生们还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实际应用价值。即使安排大量实验,大多也是围绕每个章节分散地进行相关概念或规则的实践。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往往对这门课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也不足以驾驭实际项目开发。

1.2 学生层次广,个体和专业差异大

目前我校招生有专科、本科、单招、中外合作办学等层次,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差异较大。另外,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个体差异也很大,为统一授课带来了难度。再就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专业分布广,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同,为了将本课程与其专业相衔接,这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灌注为主。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上疲于教学,甚至满堂灌,缺乏与学生的广泛交流和沟通。这造成学生听课没兴趣,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C语言的上机实践环节多为对教师所授课内容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既单调乏味又相互间缺乏连贯,且无法构成一个体系。还有就是,学生往往是单独的个体,缺乏合作和交流。再加上受学时数量的限制,学生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提高编程能力,许多学生甚至在上机实验时玩游戏或做些与课程关系不大的活动,致使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2 教学改革思路

2.1 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习积极性

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师要以实例阐明C语言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以及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然后选择一些趣味性很强的例子给学生进行演示,让他们充分欣赏C语言所带来的美丽与神秘。教师也要对本门课程未来的就业和发展给予相应的阐释,比如在课堂初期讲清课程的开设目标以及相关就业前景,还可以收集一些招聘C语言编程人员的就业信息及毕业生从事C语言编程工作的收入、工作岗位发展趋势等学生十分关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穿插到讲课过程中去介绍,这样会使学生明确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在讲课时,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优先选择接近生活,学生熟悉且有趣的事例,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事例引出并讲解所学知识,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可以尝试采用学生上台讲述、教师补充、答题竞赛、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C语言教学过程,以案例项目带动知识点学习,把C 语言所包含的知识点融入到程序设计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定的成就感。

2.2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情况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在进行C语言教学之前带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进行全面并且有一定侧重点的学习。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制订有兴趣的学习计划,同时要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还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给个别基础较差的或基础特别好的学生给予适时的指导。

根据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和专业的不同,分别设计针对不同专业的分为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的案例和练习,对学生分层次管理,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案例进行练习;对C语言感兴趣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超前学习;选取一些优秀学生为兴趣小组的组长,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效应。通过这种方式,优秀学生激励普通学生,大多数学生积极学习的氛围感染少数后进生逐步提高,达到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2.3 教学手段多样化、注重实践效果

合理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多种方式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不仅节省了板书时间,而且也加大了课堂内容量。同时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料。把C语言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多媒体课件、模拟考试题、网上考试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这样,学生既可以利用校园网上的C语言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又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查询资料,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进行课外交流,能使学生具有了更广泛的沟通渠道与环境。

为了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调试排错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内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并在教学网站上及时公布,还要求学生写好文档,实验课上抽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课外安排课程设计,布置一些软件开发课题。课题力求既结合实际,又能涵盖课程教学的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组划分,以小组的形式让学们集体开发软件项目。每组安排一个基础好的学生负责,学生们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讨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3 结束语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C语言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改革,从课堂教学、上机实验、课外学习等方面进行观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具有更好的接受效果。以上教学改革更注重了学生实践编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效果,希望本文也能为同类院校相关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佳.浅论提升C语言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J].信息系统工程,2013(11).

第6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形成性考核,改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借助最新的媒体技术手段和教育资源,远程教育日益成为即时获取高质量教学材料和科研支持,提升专业素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共享已有教育资源以实现教与学行为的统一,有效地弥补了传统校园时空限制。尽管远程教育是具有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等不同的教育形式,但它依然是在一定制度规范下,有目标、有管理、有评价、有反馈、有干预的教育活动。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延伸性和灵活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和盲目性,它依然以特有的规范和制度调控教育活动的运行,而其中形成性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形成性考核的基本概念

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把形成性考核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性考核实施细则设计必须根据课程特点选择适当的形成性考核形式,其基本形式有:阶段性学习测验、课程实践教学、专题讨论、小组学习、学习记录等。。每门课程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兼顾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检查和测试,采用多种测评方法和手段进行考核。

目前,教学点负责形成性考核的组织实施,地市级电大负责形成性考核成绩初审,省级电大负责形成性考核成绩复审,并对形成性考核的组织实施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中央电大负责形成性考核的指导和抽查。形成性考核的指导教师或辅导教师由教学点按照有关规定聘请,一般应具有本专业初级及以上职称,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熟悉远程开放教育要求和相关规定,掌握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形成性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或辅导教师按形成性考核或实施细则的有关标准评定,成绩经审核确认后,按规定的比例计入课程考核总成绩。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建立形成性考核信息数据库,形成性考核原始资料由教学点保存。

2.现阶段计算机专业形成性考核存在的不足

如前所述,形成性考核具有传统校园教学效果评价的严肃性,并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分中央、省和地市三级管理,各司其职)对其提供保证。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形成性考核依然存在着“管理不严”,“考核内容随意”,“未循章进行成绩评价”和“学生间相互抄袭,答案雷同较多”等多项问题。。特别是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许多学生直接到网上搜索,找答案一抄了之,在笔者从事远程教育教学三年的过程中,感觉到最后一点问题尤为突出。

因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学习者和教育者事实上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使得对计算机专业的测验和专题讨论评价有了时间上的延迟,这就产生了管理上的漏洞,无法对学生是怎么完成作业、是否按时完成等重要指标进行过程监控,使得相互抄袭成为可能。

3.计算机专业形成性考核的改进

由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特性,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操作和动手能力,一个最终的结果只有靠自己亲自去编程或者操作才能获得,并要求学习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操作和编程的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刻了解远程教育的教学特点,领会课程教学设计和考核设计的要求,能够运用多种媒体教材,根据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设计课程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批阅作业并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指导学生的学习等。

因此,改进形成性考核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高形成性考核的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要在形成性考核的教学管理上下大工夫以外,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手段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提高形成性考核的质量。

手段1: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形成性考核试题。

从大的方向考虑,形成性考核中的试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答案比较固定的试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等,另一种是操作题,如实验题和编程题等。对于答案固定的试题,可以将其占总分的比例控制在40%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学生能够上网搜索或者互相抄袭得到答案,,也没有办法通过这些试题拿到及格分数。对于操作题,不再采用以前所有学生的操作题都一样这种模式,而是不同的学生,形成性考核的操作题都不一样。。举例说明,班上有40名学生,那么这40名学生的固定题都一样,而占总分比例较大的操作题却各不相同,这些操作题可以从题库中(题库中的试题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实时动态进行更新)随机选取,每位学生都无法预料自己得到的操作题是什么。根据计算机专业的性质,操作题是最能够反映学生水平的,所以这种类型的形成性考核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杜绝抄袭,从学生的操作过程中也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点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了通过形成性考核所形成的从学生到教师的教学反馈,便于教师有指向性地指导学生改进方法。

手段2:虚拟操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对于某些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等的形成性考核,可以脱离纸质版作业,转为电子版。对于这类课程,学生本应该在实体实验室中完成相应的实践操作,但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完成这类实验。教师可以通过Flash等工具制作虚拟的和实体实验室中类似或相同的实验操作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在虚拟实验室中完成实验,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实物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结语

形成性考核是远程教育充满生命活力的有力保证,只有充分认识到形成性考核的地位和重要性,才能使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体现。增加计算机专业形成性考核中操作题的比例可以实现教与学双方的沟通与互动,杜绝抄袭等不利因素,最终使远程教育的实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李康. 远程教育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J]. 中国远程教育,2003,15.

第7篇

多数高职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课程就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然而,计算机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技术大多来源于英、美国家,如果掌握了计算机英语,就可以迅速地了解和学习到计算机新技术,如果不能熟练地使用专业英语,那么就会影响对计算机新技术的掌握。比如学生在网络、数据库及电脑编程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英语水平太差就会感觉到吃力,对这些技术的掌握也就很难向前更进一步。因此,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课程意义及重要性的介绍,在课程的开始就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离不开英语,英语是学好计算机的重要工具,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英语有一个良好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二、制定适合高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目标

学生对自己在计算机英语课程中究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并不明确,许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程中脱离了它的专业性特点,只是一味地背单词、做阅读理解题,按照大学英语考试模式进行学习。其实职业教育以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的,培养的是具有中级专业技术水平的劳动者。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般所从事的工作包括计算机操作使用、技术管理、支持服务等。这些工作对计算机英语的要求不是太高,一般能够使用英文界面的软件,能够阅读原版的操作手册和说明书就可以。所以,在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应使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把计算机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能看懂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英文、计算机屏幕显示的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翻译上。学习目标一旦明确,学生就会更好地制定适合自己就业需要的计算机英语学习计划。

三、合理安排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教材及教学时间

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教材的选取以及课程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都会有效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在专业英语教学中,计算机英语教师应该由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教师担任,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专业英语与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计算机专业英语课与专业课的联系,使之相互配合、协调。计算机英语教材的选取也应该与时俱进,避免使用知识老化、内容枯燥的教材,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一些实践性强,内容新颖的专业英语文章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计算机英语课程应安排在一些专业课学习之后或者与专业课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专业课之后再阅读与专业课有关的专业英语文章,这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作铺垫,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内容,学习起来也就会更容易。

四、增强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现在很多计算机英语教材内容单调,偏重理论基础知识,涉及计算机英语实践教学的内容很少,脱离实践应用,所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增强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学有所用。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内容不一定要特别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及理论的系统性,而是要根据具体的现实需要,特别是适用于就业岗位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改,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介绍计算机各个章节时可以联系实际应用,比如,在介绍操作系统一章时,可以介绍和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的英文界面及使用,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熟悉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及操作,那么就会既能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同时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根据计算机英语语法及词汇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英语本来基础就很薄弱,很多学生未受过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训练,词汇量严重不足,对于学习专业性极强的计算机英语就显得更加困难,因此很多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计算机英语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计算机专业英语描述客观事物,句式突出实用性,句型以陈述句和定语从句为主。针对英语语法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和强调这几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保证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顺利学习。

六、培养学生使用专业英语的习惯

要将计算机英语渗透到学生的点滴学习生活中去,因为学生不仅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时接触大量计算机英语,而且在电脑编程、安装电脑软件、登陆网站页面时,也要习惯于使用英语。比如,在电脑编程中,文件名、变量名以及注释部分都要练习使用英语完成;安装的电脑软件也要尽量使用英文原版,而不要使用汉化版;登陆到网站注册成会员时名字也应该使用英文的。这些点滴的习惯都会有助于计算机英语的学习。

第8篇

【关键词】软件专业 教学 竞赛平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33-03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目的是为推动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促进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向软件行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探讨这一竞赛平台究竟给软件专业教学带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如何促进专业教学等问题,对专业教学的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模块化,连贯性不强

表1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主干课程的安排情况表,表中看不出专业课程的教学主线,更看不出学生应该学习的主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一方面,第一个学期程序设计基础,第二个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学期C#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占了三个学期,且还开设了不同的语言,导致学生在编程入门基础学习无所适从。第二方面,第二个学期的课程共有4门,学时都差不多,第三个学期除网页动画设计外,其余4门课程学时也差不多,课程杂,体现不出技术主线和学生软件编程知识能力的逐步培养和形成。第三方面,课程模块化,连贯性不强。看不出第二个学期的所学对第三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有什么帮助和知识技能的积累。这样的课程安排违反了学生学习软件编程开发技术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学习不系统,在实践操作时无从下手,最简单的程序都写不出来。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觉得自己很差,失去学习兴趣,以后上课就开始不听,接着就是听不懂,最后干脆旷课在宿舍玩游戏的恶性循环局面。

表1 软件专业主干课程安排表

(二)缺少让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

首先,计算机类专业不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具有很强的现场观赏性,没有很多竞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针对软件专业学生举办的竞赛仅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作为国际性大赛,ACM不分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难度比较大,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因此,行业社会就缺少让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舞台。其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多,衔接性强,难度大,很难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单独学习完一门课程就可以设计出精美的作品。软件专业的学生需要学完很多门课程后,经过不断的动手编程实践,积累一定经验才可能设计开发出相应的程序作品。所以,在专业教学上没有举办过学生作品展,更不用说举办学校层面的作品展。缺少了行业社会和学校两大重要展示平台,学生在学习上很难找到学习成就感。

(三)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缺少对拔尖学生的培养

由于招生政策的问题,高职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特别是补录的学生,在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与正常录取的学生又有一段差距。而在正常的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面向的是大部分学生,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目标的高度。而后果就是导致少部分拔尖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内容,不能提高并达到自己应有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优势

参加竞赛实践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较好的解决上述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竞赛培训引导,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兼顾大多数学生学习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安排上就多开设些相对容易掌握的技能课程,让在编程方面可塑性不强的学生能掌握一些其他专业技能,增强这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按竞赛考纲的要求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辅导,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可按竞赛知识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有效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便可以入门编程,找到编程应用于实际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和多方获取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多做多练,积极促进了教学的教学工作,很好的弥补了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二)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技能水平的舞台

以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为契机,首先,在选拔参赛选手时,就建立了一次学校范围内的、让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机会。在校内设置选拔赛,只有在选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才有资格报名参加全国比赛。其次,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再次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大舞台,让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能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同台竞技,真正检验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全国同行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看清自我,找出差距。同时也给他们指明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激起学习的热情。看到这个大赛平台给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促使了教师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学生专业课程作品展。在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给他们布置相应的工程应用项目,然后将作品以多媒体展厅的形式尽可能更开放地展出。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推动精英学生的培养

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是打造一流高职院校的前提,兼顾大部分学生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精英学生的学习培养需要,无法实施因材施教的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的教学方式。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恰好给精英学生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此项竞赛,能额外得到老师的培训指导,进行更多专业的技能训练,同时他们能与来自全国的选手比赛交流,一是方便老师发现自己学校的精英,二是方便学生找到自己与其他选手之间的不足。此外,本大赛有很多知名企业参与,获得大赛全国一等奖的选手会直接被这些知名企业录用,在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成为学校的“品牌”毕业生。

三、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探索学科竞赛模式的创新。以全国软件大赛竞赛组织为切入点,引入更多的学科竞赛,组织更多形式的学科竞赛方式。据调查,扩大招生规模后的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喜欢娱乐性强的学科竞赛,不喜欢传统方式的学科竞赛。因此,需要在竞赛形式上下功夫,创新竞赛组织方式,找准学生的参赛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参赛热情。如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办学特色,举办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竞赛,如网页设计大赛、创意创业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动画制作大赛、计算机组装大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创造能力。

2.建立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完善的竞赛保障机制,是学生得以安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前提,是老师安心指导创造佳绩的保障,良好的竞赛保障机制是鼓励学生参加种学科竞赛并取得成绩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有良好的赛项宣传机制,让每位同学务必知晓比赛通知。同时深入学生宿舍宣传,并通过赛前动员会等手段鼓励学生参赛,扩大比赛的参赛人数。其次,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校提供专门的比赛训练场地和训练设备,相关经费和政策支持,使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无后顾之忧。最后,对每次参赛进行经验总结,提高各种比赛的竞争力。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纯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喜欢通过实践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传授通过案例去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积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将竞赛转化为教学内容。在程序设计等相关的课程里,将竞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论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立学科竞赛实践训练场所。建立如实践教学创新实训基地,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实践教学场所,开放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是职业教育者的教学目标。随着各种竞赛体制的完善,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下转第160页)(上接第34页)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平台,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从专业建设角度来说,应该参考大赛平台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同时通过大赛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专业的对外交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赵娟. 关于提高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以南宁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5(19)

[2] 周荣辉,郝晓枫,赵宏宇.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3)

[3] 何迎生,鲁荣波. ACM 竞赛平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2)

[4] 李绍中.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职教通讯 ,2012(12)

第9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供电公司;预算管理;分析研究

一、当下形势,供电企业预算管理弊端

1.预算预测片面性,没有和非财务指标紧密连接

在供电企业预算管理活动中,预算计划过于关注财务任务,忽略了非财务体系,进而造成预算预测活动不能从企业财务运作整体出发,造成财务预算管理弊端重重。以往供电企业财务预算是利用财务计划要求,来展开公司发展和经营管理活动。财务计划发展方向是公司机构较为关注环节,其中客户主体满意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和非财务计划指标对预算活动具有相应影响,关系着供电公司未来发展和预算管理活动。

2.预算编程较为固定化,无法紧随实际运作活动进程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促进了供电公司管理全球化和对外贸易发展,进而供电公司之间竞争越来越大,供电企业经营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预算管理环节,供电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和企业长远发展计划,越来越受外部因素影响。因此,供电企业只有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依据实际运作活动中环境变化形势,改变自身预算管理策略。

二、平衡计分手段在供电企业预算管理活动中分析研究

1.分层进行供电企业预算管理活动,把发展策略和预算管理活动紧密结合

预算管理编程首先要以供电企业发展策略为基础,但是由于企业发展策略具有较强理论性,进而预算管理活动不能完全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展开管理工作,会带来企业预算管理活动和企业实际运作活动分离,阻碍供电企业全面发展,在供电企业利用平衡计分卡来进行预算管理,可以把供电公司发展计划进行有序分析,把不同发展环节和预算进行整合发展,增加预算和企业发展战略均衡性,把供电公司财务体系和非财务体系,放在全面角度进行整合管理,把供电企业近期发展计划和长远发展计划,整合发展。

2.把不同财务指标进行关联,促进供电公司预算全面化

对于供电公司财务体系进行划分,主要包括财务性发展计划标准和非财务性发展计划标准平衡记分卡,在供电公司财务预算活动中应用,增加了这二者紧密联系性,促进了企业预算管理活动全面化整合化。利用平衡计分这一手段,可以在供电公司建立全面化管理框架,包括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用户全体管理、企业自身管理学习和发展等等进行管理。这四个管理环节可以充分展现供电公司发展计划,进而对其管理活动;依据企业发展计划和要求把对不同管理主体进程进行评判,建立合理化评判指标,把不同指标结果和有效讯息,传送给预算管理体系,增加供电公司不同财务环节和指标管理水平,对不同环节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进而实现供电公司预算管理全面化。

3.紧随外部环境变化,具有实际意义

平衡计分卡在供电公司预算管理活动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对外部环境、市场变化、同行业发展进程等进行观察,依据不同主体变化情况,针对自身发展形势进行改变和创新,完善企业发展战略,优化评判发展策略,增添了预算管理灵活性和实际性。利用平衡计分进行预算管理活动,可以全面展现供电公司发展方向和策略,利于对外部环境和市场进行及时观察,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4.方便对预算活动进行实时跟踪,发现弊端因素

在供电公司预算管理活动中,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不仅可以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及时观察和管理,也可以对企业不同财务指标和各个环节财务运作环节进行管理,达到了供电公司预算管理全面化。与此同时,平衡记分卡在供电公司运用,也平衡了企业内部财务进行管理、用户全体管理、企业自身管理学者三个环节关系,增添了管理紧密联系性。企业的长远发展,首先要满足客户群体需求,平衡计分卡可以实现进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产品运作体系进行管控和分析,利用供电企业改善生产环节不足,对企业工作人员发展弊端进行指导和培训,增加企业工作人员学习机会,达到客户满意最大化,方便对预算活动进行实时跟踪,进而促进预算管理活动有效进行。

三、平衡计分手段在供电企业预算管理活动构建环节

平衡计分卡在供电企业预算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满足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也具有可行性。平衡计分在供电企业预算管理活动中运用,是建立在供电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基础上,进行预算管理活动,把不同财务管理环节包括财务、客户群体、企业自身整合管理。对于供电公司预算管理活动,主要构建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建立在供电公司发展战略和方向基础上,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等等元素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进而在整合不同外部因素,展开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构建。其二,把企业员工学习计划、财务发展计划、内部管理计划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建立科学化预算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管理和评判。其三,供电公司内部管理机构,对不同环节财务运作活动和管理人员工作行为进行管理和监控,增加预算管理工作规范性。其四,对供电公司预算成果进行评价,找出发展弊端,保证预算管理效果最大化。其五,构建合理预算管理周期,使其和企业发展方向结合,增加管理工作实际意义。其六,构建严格分析管理体系,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进行评判,制作业绩考核文件,对不同工作人员管理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提高工作人员工作兴趣,保证预算活动效果最大化。

第10篇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以浙江省ACM程序设计竞赛为例,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的现状与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在参赛学生的培训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针对高职生开展ACM程序设计竞赛培训的策略,探索与实践一种以大赛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的ACM竞赛培训模式。

关键词 :ACM程序设计竞赛;高职学生;培训策略

0 引 言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作为一项世界性的竞赛活动,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界具有超凡的影响力。浙江省在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全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到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十一届,省内各高校都积极组队参赛,该大赛目前是省十大学科竞赛之一。为了提高竞赛学生的比赛成绩,有效强化参赛学生的能力,构建以大赛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选手个性发展的技能大赛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热点问题。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

1 目前高职院校在ACM竞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提高编程能力的重要手段。ACM程序设计竞赛在国内外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为了取得好的比赛成绩,各高职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竞赛培训,但在竞赛培训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不完善、算法积累不够。

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需要参赛选手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算法积累,但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暂,无法全面掌握高等数学基础,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算法积累欠缺,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选择最优算法时出现偏差。

2)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翻译能力欠强。

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需要参赛选手具有较强的英语翻译能力。但是高职学生往往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对题意的理解与分析很困难,出现题目理解错误等情况。

3)竞赛团队的合作意识不足。

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需要参赛选手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参赛队伍以3个人为一个团队,3个成员分方向负责不同类型的题目,因此需要队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是很默契,导致职责不明、执行力下降,训练效果受到影响。

4)参加培训的学生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

竞赛队每年通过任课老师推荐和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组队培训,竞赛队以备赛为契机,强化学生训练,但由于训练较枯燥,最终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并不多。

5)指导教师培训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ACM竞赛培训指导老师除了担任指导ACM竞赛培训任务外,每周还要上12课时以上的课,同时还兼任班主任和其他科研任务,因此无法全身心地投入集训,影响指导效果。

2 ACM程序设计竞赛培训的策略

如何解决竞赛培训过程中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需要在学生组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条件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寻求相应对策。笔者通过深入调研省内ACM竞赛成绩优异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近3年来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参加ACM竞赛培训的实践,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归纳出如下几项行之有效的ACM竞赛培训策略。

1)加强宣传,注重引导。

激发学生参加ACM竞赛培训的兴趣,宣传应从新生入学时即开始。通过介绍往届学生的获奖情况、获奖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宣传学校对竞赛的支持政策,加强新老学生的交流,尽早引导学生对ACM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有一定基础、有较好的学习潜能和编程特长的学生尽早开始基础性题目的训练。

2)将ACM竞赛平台用于课程作业测试,改善考试模式。

考试作为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针对传统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学校借助ACM竞赛平台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核进行大胆改革,提高作业考核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以此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编程作业,切实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借助ACM 竞赛平台,作业考核变得简单可行,考核结果客观可信,对规范考核过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成立ACM工作室,开辟ACM竞赛培训第二课堂。

由于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有较长时间和高强度的培训才能有效,而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原有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这就要求学校在培训时间、场地、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创造条件予以保障,同时在训练方式上有所创新。我们依托专业实训室的场地与设备系统成立ACM工作室,从大一新生中选拔对编程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集中培训。在ACM工作室中,老队员在自身训练的同时,帮助指导新队员迅速提高编程能力。

4)建立切实可行的竞赛培训激励机制。

在ACM竞赛培训中,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师生在竞赛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全身心投入,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以确保该项工作长期运作。为了发挥师生在竞赛培训中的主观能动性,可采用如下政策:对于获奖的学生,一方面给予学生量化考核成绩加分,用省市竞赛获奖证书充抵相关课程的学分,另一方面在评奖评优时给予优先考虑,并给予奖励;对于指导教师,如果在市级以上ACM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奖,将在各项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并给予相应级别的奖金和培训课时补贴;对于二级学院,组织参加的竞赛应该纳入部门的考核范围。

3 ACM竞赛培训策略的应用实践

1)通过将ACM竞赛平台应用于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教学,学生的课后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均有提高。

学校直接将ACM竞赛平台用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每周在平台上开展一次竞赛。学生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根据接触的各类题目,会自主地选择学什么、怎么学,他们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分析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获取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过程,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能够在竞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他们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竞赛平台上完成大量的编程训练,一方面查漏补缺,将平常学习中遗漏的知识点巩固复习;另一方面,通过和同学老师交流竞赛平台中的难题,进一步拓展、深化与完善知识体系。虽然有些知识很枯燥,但是由于在攻克题目中行之有效,他们常常会乐此不疲,直到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透彻,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摸索独特的算法,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通过日常竞赛培训,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

协作学习是通过团队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团队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ACM竞赛过程是3个人共用一台电脑,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最多的具有较大难度的题目,竞赛中如何充分发挥3个人的力量,合理分工,协同工作将是成败的关键。

我们对ACM工作室的成员集训后,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队友,因为学生比较了解同伴的特点,自由组队可以缩短队员间磨合的时间。在自由组队之后,学生可进行明确的分工安排,开展团队协作。团队协作不应只在比赛过程中才有,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和协作能力应该在日常的培训中培养起来,因此我们主张相互了解或熟悉的学生自由组队。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议学生团队进行调整,但必须以学生的特点和团队的整体发展为根本前提。通过长期的合作,队员们往往能够根据各自的专业和特长分工学习,定期集合讨论或做题,根据不同的题型,由不同的主力队员分析、讲解,进而加快学习和理解速度。通过赛前和比赛间的协作学习,学生加强了个体的思维能力、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对同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小组成员间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和个体之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都有积极的作用。

3)通过ACM竞赛培训的指导,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指导学生参加ACM程序设计竞赛,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总结和归纳历年的竞赛题目和相关知识点,总结出竞赛的知识要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能认识到自己知识的欠缺,有了再学习的要求。在大赛的赛前培训中,指导老师要对学生集中培训,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同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对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4)以竞赛为导向,分层次教学实现培优创新。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从过去的短缺教育、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并向普及化方向发展。过去由于教育资源短缺而被录取分数线挡在校门外的学生将有机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教育发展的目标。但这也会导致职业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职业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进行制度创新。

程序设计竞赛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程序设计课程中冒尖的学生,我们将其招入竞赛集训队,通过集训,传授一些更深层次的知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把他们培养成程序设计领域的技能精英。

4 结 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在ACM竞赛中取得佳绩,必须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奖励机制,在日常的教学中以竞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通过竞赛激发学生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

基金项目: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高职ACM程序设计竞赛培训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第一作者简介:宋芳琴,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算法设计,Songfangqin@sxvtc.com。

参考文献:

[1] 李玲芝, 徐俊, 易险峰. 依托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 探索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 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2009(12): 117-119.

[2] 石晶瑜, 白喜文, 包常喜. ACM ICPC竞赛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1(3): 122-124.

[3] 林新辉. 高职学生参与ACM程序设计竞赛的特点和培训研究[J]. 网友世界, 2013(21): 67-70.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基于VBA的Excel时间管理工具;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0-03

时间是一种资源,具有不可变性、不可逆性、无存储性、无替代性,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人人都是时间的消费者,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作为人生的关键时期,能否对时间进行合理计划与控制、安排与运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就,也间接影响着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原因

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通过对各年级学生抽样问卷调查、时间日志记录与分析、学生代表座谈、文献调研等方式发现当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其他活动的时间管理存在以下问题。①具有一定的时间意识,但只有少数人学习过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利用时间。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时间很重要,但很多学生不会进行时间管理,没有管理的意识和相关知识。②时间管理计划性弱,监督、控制与执行力不足。部分学生对时间没有计划或有计划但实施困难,还有部分学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经常因为监督和控制力不足或其他原因中断计划。③时间利用率偏低,自我满意度低。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要求大学生能合理地安排和计划时间,更要求大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以较高的效率来完成一定量的学习或工作任务,近半数被访大学生对自己利用时间的效率表示不满意。进一步对造成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没有适合自己的计划和目标、缺乏对时间的反思和总结、缺乏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是导致大学生时间管理不善的主观因素,周围环境因素、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实践训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环节等是造成此状况的客观原因。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工具分析与设计

1.时间管理理论和方法。StePhenR.Covey将时间管理方法分为四代:第一代,基于时钟和手表的提醒工具,着重利用便条和备忘录;第二代,基于日历和预约笔记的计划工具,强调计划性,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性;第三代,基于优先权的计划与控制工具,强调做最重要的事,这是目前流行的讲求优先顺序、以效率为主旨的时间管理学;第四代,使用上述工具,强调效率与能动性,引入紧急性维度,将目标与角色也融入控制系统,强调以人为本,效果高于效率等观点。当前,网络中提供了大量的时间管理工具,从运行方式上可分为基于本机的时间管理软件和基于网络的时间管理网站两种;从功能上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各有特点,有的功能单一简单易用,有的功能强大较难掌握,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初学时间管理的大学生,当前网络上时间管理软件或网站的最大缺陷是交互功能较差,缺乏计划安排指导、计划执行监督和计划完成分析评价等环节。文献从大学生学习的视角,设计了基于web2.0的大学生学习计划管理系统,可对学生学习计划进行指导、提醒和评价。但是,这种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上的交互评价、指导和管理,针对性较差,还需要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较高的时间管理策略意识,对于初学时间管理、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效果有限。当前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对于使用电脑和网络缺乏自制力,很多高校禁止大一新生自备电脑,因此,不依赖电脑和网络的时间管理表格和面对面的指导评价模式可能对初学时间管理的大学生更有效。

2.基于VBA的Excel时间管理工具设计。最简单或最原始的时间管理工具就是“记录自己的时间并回顾”,可用Excel设计表1所示的一周时间安排与执行表,该表按A4纸排版打印,以一小时为时间间隔,要求学生用笔记录和规划自己一周的活动。每周结束时将活动按分类录入Excel表中,该表的单元格以活动分类名称设定数据有效性。电子文档仅记录分类不记录具体活动,既尊重学生隐私也便于Excel录入与编程统计分析。采用Excel的VBA技术编制表1的统计分析程序,将统计结果输出到分析与评价表(表2),同时按表2设定的背景色填充到表1。这样表1和表2就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显示了一周活动计划和实际分布情况,用于学生回顾和自我评价,以及与教师面对面的指导和分析。表1和表2放入同一个sheet并以周次命名保存,可复制重新命名为新的周次继续记录。另外,还可创建一个名为“目标管理与评价表”的sheet,进行本月或本学期的目标规划管理和时间分布记录,编制Excel宏程序自动完成对表2的数据读取工作。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实践训练策略

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利用上述基于VBA的Excel时间管理工具,可从以下方面开展时间管理实践训练,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12篇

从快乐农民到城市工科男

生长在农村的任桂山,十几岁起就开始干翻地、播种等各种农活。因为担心牲口吃庄稼,任桂山曾经代替牲口承担拉犁的工作。而这些艰苦的劳动经历,铸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你有把自己当牲口一样拉的精神,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少年时的任桂山,曾经有两个梦,一是要住楼房,二是要把村里那条泥泞的路修好。而这些在当年看来遥不可及的愿望,早已轻松地变成了现实。

任桂山的人生在他16岁时出现了转折。那年,他从初中考入四年制的中专,学习油田专业。毕业那年,20岁的任桂山成为一名电工。在这份职业中,做事认真的他只受到过一次批评,还是因为第一天工作时不懂专业的着装要求。“除此之外,我没有受过任何批评,即使是摆一个线头我也当做主要任务去完成。”

1996年,任桂山开始负责工程设计工作。那个时候的任桂山,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更不要说CAD制图了。没有专业的师傅可以请教,任桂山就跑到市区的大书店买了本CAD大全,认认真真地把书从头到尾地读完,甚至还学了编程,能够轻松地在DOS下进行CAD的汉字处理。此后,他成为公司内第一个甩掉绘手版的人,使用CAD绘图率达百分之百。做设计员的几年间,任桂山画了上百张图纸,存了16张软盘。他旁听职业大学课程和参加其他培训的笔记,足足有几大本,而这些笔记,在他后来的职业生涯里面,逐渐发挥出了重大作用。

从采油工程师到跨专业专家

2003年,任桂山成为了采油工程师。为了能够学习到国内相关领域最先的进技术,他用了7天时间,走遍了全国从南到北的7个城市,最北到达哈尔滨,最南到了福州。每到一座城市,他就采访当地最好的院士、技术发明人,走访相关厂家及厂家上游下游的材料商和生产商。他对要学习的新型节能技术进行详细调研,把这项技术拆碎,又一点点拼接起来。为了节省时间和住宿费,他把睡觉休息时间基本安排在乘车途中。辛苦的奔波换来的是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当任桂山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寻访回到公司的时候,关于这项技术,已经没有人可以问倒他了。

2004年,任桂山成为IT项目经理,并连续做了四年,这期间获得的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而最令同事们刮目相看,也是最令任桂山自豪的是,他不仅自己技术过硬,还带出了一支非常棒的团队,其中五人被评为技术骨干,两人被评为先进人才。在2007年成为电气工程高级工程师后,他曾对公司的用电能流做了分析,对公司的电费支出做了详尽的计算,而在电价经常波动的情况下,这项工程无疑对公司的预算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电工到技术员到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以及到高级技术专家,凭我的资历不可能有这样的资格,我是破了资格、破了学历,甚至英语都免考的。”有一段时间,任桂山甚至成为公司内部的一个传奇:职称在两年内全部获得,行政职务一年连升两级。如今,任桂山已经是油田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手握五项核心技术,搭建多项技术平台。他所研制的产品,大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并且创造了巨大效益。

学习是“三无”青年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