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2 05:53: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专业实习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护理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病人入院到出院来展开的。人是一个生物体,时时刻刻有着他(她)各种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病人则在此基础上还有疾病治疗护理的需求。护理工作除执行医嘱和护理操作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外,其他大量工作都是根据病人需求去做的。因此,如何满足病人的各种正当需要,就囊括了我们所有的护理工作。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病人之所难,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的入院宣教、温馨和蔼的语言沟通、体贴入微的生活护理、高度负责的人文关怀等等,都是护理工作的具体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均会在这曰常的点点滴滴中反映出来。总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满意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就做好了。
2.要严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在护理的上作制度中,有“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执行医嘱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等。各项操作规程是我们的教科书上都明确规定了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就会一盘散沙,工作无序,正常的工作无法准确的完成。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我们的前辈在上百年的护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凝结了她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有些是血和泪甚至生命所换来的。违反了这些制度和规程,轻则延误诊查和治疗,重则可能给病人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我们只有严格遵守,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不犯错误,从而保证医疗质量,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要做到“四勤”
人是有惰性的。特别现在独生子女多,这种惰性、依赖性表现比较强烈,实习阶段要注意克服。带教老师最喜欢勤奋的学生,只有勤奋才能被人赏识,被人接受,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四勤”首先要眼勤,就是要善于观察。
①认真观察和学习带教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安排的周密性和计划性。
②观察各项护理操作的操作流程和具体操作手法,临床上许多知识教科书上是没有的,有些知识和经验只有心悟而不可言传,只有在实践中多观察,多领悟其中的要领,才会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有质的进步和飞跃。
③要勤察病情,对病区内的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病人要密切观察。如手术病人存手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心脑血管痫人各项牛命体征的观察、各种特殊治疗和用药疗效或良反应的观察等等,通过观察才能掌痫人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处珲突事件,严密的观察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提高治疗率和抢救成功率是至关主要的。再则就是要口勤,通过言语才能沟通,但语言要讲究艺术和职业规范,不能自以为是、杂乱无章的乱讲。包括尊敬师长语言甜蜜、求学知识勤钻好问、安抚病人话语温馨、主动询问、耐心解释、入院宣教、科普知识等等。护患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处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沟通,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学习起来也就顺心多了。另外,最重要的还要手、脚勤,就是要乐于干活,主动做事。护理工作平凡而琐碎,各班工作职责只是比较粗略的分工,分工的基础上还需要合作。相当一部分工作是没办法明确分工和量化的,但又是必须要做的。所以只要人在病区,要是工作和病人需要,都要主动去做,绝对不能等待或推诿。做好治疗护理之余还要“没事”找事干,多下病房了解病人各方面的状况,协助做一些生活护理,以及病房环境的整理,办公室、治疗室的清洁整理等等。在这样的勤奋工作当中你将得到比别人加倍的学习机会,同时带教老师们也愿意把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于你。
4.做好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护理教学不仅包含知识的教授、操作技能的培养,还包括人文素养的培育。护理教育应以患者、医疗团队需求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护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存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探索出适合于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护理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为此,采用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这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护理教学仍然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实训教学为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培养的,教师往往过多地强调其接受性而忽视其能动性。由于许多学校没有建设实训基地,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的学校并不多,能让学生去医院见习的也不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仅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更是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2.3是运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
护理专业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员为目标,属于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障,可以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上更为严格。
2.4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通过让学生在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是为学生和医院创造了相互了解的平台。因此,通过建立与护理行业发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3护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质量,我校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省级财政重点资助的专业实训中心。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的建立和成功运行,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保障。校内实训中心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进行,以实训教材的编写为主线,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例如,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以疾病护理过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行完成整个护理程序等开展实训教学。
3.2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体系的建立
教学见习体系的建设以附属医院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临床见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启发及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实践、沟通协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自觉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3.3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而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和保障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3.3.1加强校院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我校多年来一直与多家“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如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这为组织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3.3.2完善毕业实习体系的机制和管理措施
学生到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定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到实际工作岗位实践的基本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是保证毕业实习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毕业实习采取医院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等。应根据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由学校教师与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共同负责制订和编写实习计划。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训练和操作,全程跟踪学生的毕业实习,并将医院作为护理教学的实践场所,结合医院的实际护理操作流程讲解专业知识,以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再培训。
3.3.3建立毕业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护理工作;病人;人文心理;身体状况;健康
传统的护理工作是对患病的病人进行衣食住行的细致入微的照顾,确保饮食安全,身体的健康,可以说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而护理从业者的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
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加大,人们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举个例子来说,之前被人们称之为富贵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病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呈现低龄化,在一些青壮年中也有一定比例,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癌症等恶性也逐渐低龄化,引发人们的担忧和恐慌,心理遭受极大重创。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当代护理工作不能满足于只是对病人身体的关注,要转向病人心理的重视,加强对病人的人文心理关怀,促进病人身体的更快恢复。本文主要致力于当前医学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心理关怀研究,希望对以后的高校医学院护理教学和医院护理工作实践有实际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护理简介
护理工作历史悠久,早在人类诞生之时就有了护理,可以说护理和人类社会是如影随形的,人类诞生之初,由于人吃五谷杂粮,经历外界风雨,对自然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伤病不断,一些具有医学知识的专业人士,对生病卧床休息的病人进行健康护理,人类早期护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由于这时更多注重的是实践,并没有对其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直到发展到近代社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权威国际护理学会才提出护理的定义为,护理是检查和解决人类已经出现的或现在还没暴露但将来有可能出现的身体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我们从这一概念内容就可以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检查和解决人类已经出现的或现在还没暴露但将来有可能出现的身体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对身体和心理进行诊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举个例子来说,如一个患了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他的行为反应可以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社会的——亲属单位的关心;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需要我们从整体出发,对病人的身体素质,心理拓展都予以重视。
2开展心理人文关怀护理的意义
由于人体的心身疾病的治疗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更加密切,所以病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本身身体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程度,因此,在现代社会的现代护理中,对病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及完全陌生的住院生活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生存环境。
通常来说,一个人生病后,其扮演的社会角色也随之而发生改变,在之前的学校、家庭角色之外,又多了一种被照顾的病人的角色。由于突然充当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病人往往难以一下子完全适应,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焦虑、不安、烦躁,这就需要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心理人文关怀护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的身体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可以说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也有利于提高临床医学的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3提高人文关怀护理能力的办法
人文关怀护理能力的培养,要从护理教学的源头抓起,从各大高校的医学院入手,当然作为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是不能够完全应对临床中的所有问题的,因而高职院校护理教育中在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护理的能力时,需要为学生们提供较多的实践实训机会。使用在校学习和临床学习两种训练方式,能够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护理能力。
实践实训活动,是学生应用理论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实训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用知识理论指导实际的工作,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尤其医学类专业更是如此,对时间的要求更高,高职院校医学系进行实训活动,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训课时数,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增强技能,同时,还能够在学校中开放实验室,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进行学习。另外,高职院校需要和相关的医院或者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寒暑假为学生们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在临床岗位的实际锻炼中学习人文关怀护理方面的知识,并且掌握良好的临床经验。高职院校可以让学生们提供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中应该记录学生们每天的实习心得,其中主要包括病人接受人文关怀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高职院校还能够将学生的实习当做考评的依据,从而督促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护理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4结语
开展心理人文关怀护理能力的训练,是社会外在发展的需要,也是护理现代化的要求,是推广整体护理模式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护理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保护人们心理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在进行护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侧重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心理人文关怀护理能力,可以通过建立起全面的心理护理训练体系,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进行。
参考文献
[1]林旭星.《临床护理思维训练》课程对在校高职护生临床决策能力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2015,(04):75-77.
[2]刘军,杨爱红,尹娜.NLP培训法在护理高职生临床沟通能力训练中的应用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138-139.
[3]黄弋冰,汪洪杰,王万荣.基于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3):3544-3547.
[4]王恩漫,张涛.高职护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品牌,2014,(08):238.
[5]王彦智,于浩杰.浅谈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的优势[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20-22.
[6]徐淑芹.高职护生坚韧人格与护士职业态度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6,(10):1194-1197.
作者簡介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实习;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体系
毕业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不可缺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职业院校中,一般占总教学时数的 20%左右,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实现的毕业即能就业的重要手段。目前,毕业实习多采用“放羊式”―分散实习的方式进行,且尚未形成闭环管理模式。因此,如何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加强毕业实习管控已成为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将PDCA这一高绩效管理模式引入毕业实习管理,对进一步规范毕业实习管理程序、提高毕业实习质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它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四个阶段进行质量管理,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需要关注的是, PDCA循环每一次循环都有新的内容、新的目标,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些问题,提高并改善原有的管理水平,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原有水平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2 PDCA 循环在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应用
毕业实习管理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实习计划、实习具体实施、实习效果检查、实习结果反馈处理。
2.1 P阶段―实习计划制定
2.1.1 构建实习管理体系
第一,组建毕业实习管理小组。由分管实践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实习学生所在系分管实践教学的领导、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以及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小组中各个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力,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第二,制定毕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及实习内容。实习计划应包括实习进程安排、经费使用计划、实习学生及指导教师、辅导员名单、联系方式等内容。在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应进行充分的沟通,在上期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计划,使计划更加条理,更具有可执行性。第三,制定并完善相关实习管理文件。制定实习管理细则以及实习报告格式、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相关文件,用于规范本次实习工作。
2.1.2 选定实习单位,确定毕业实习指导教师
一方面,学院举办大型毕业生双选会及小型企业招聘会,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公室的作用,帮助学生落实毕业实习单位,尽量让学生进入与学院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实习,确保实习单位质量。对于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应提交相关证明文件,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另一方面,系部应选取责任心强、 专业能力扎实、实践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同时明确每一名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建立实习信息反馈系统。
2.1.3 动员培训阶段
此过程主要是面向学生进行一系列实习前教育,一般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书面考试三个阶段。实习动员应由实习管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严申实习纪律,总结前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旨在从思想上疏导学生,以期其能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由辅导员、班主任等对学生进行防盗、防抢、 防骗、 防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也可组织实习学生观看安全生产教育片,强化学生的安全理念,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之后进行安全考试并与学院、就业单位签订三方安全责任协议书,通过考试并签订协议书的学生方可参加实习。
2.2 D阶段―实习具体实施
实习过程应采取动态管理方法,首先,确保指导教师与学生信息沟通常态化。可采用电话、飞信、微信等信息手段联系实习单位及学生,并将每次联系内容记录和整理,了解学生实习表现,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对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协调。同时,实习管理小组应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检查与督导,确保其与实习学生的沟通联系。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学生以专业知识和心理上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各种压力,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实习环境。积极鼓励学生,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使其能愉快、主动地跟紧实习进程,以实习为契机,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及实践技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如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指导教师都难以解决的问题,实习指导教师应及时将问题反映至实习管理小组,由小组研讨提出最佳解决方式。
其次,系部应积极联系学生实习单位,对于实习学生较多的实习单位,在争取学院经费支持的基础上,积极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员工作为学生毕业实习的兼职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业务指导与管理,形成师徒结对传帮带、言传身教助成长的良好氛围。
2.3 C阶段―实习效果检查
这一阶段主要是检查实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并分析导致出现偏差的原因。实习检查包括两个阶段:实习过程检查和实习成果检查。实习过程检查在第二阶段实施过程中已经穿行。实习成果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报告完成情况、实习过程学生考勤情况、实习单位实习鉴定情况等。通过对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的考评以及实习过程检查考评来完成对学生的毕业实习的综合评价,这种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更能真实科学地反映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学院应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使企业员工、指导教师、实习学生都能参与实习效果评价,确保毕业实习的各参与主体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对象,这样评价结果较为客观、真实,使学校可以全面掌控实习情况,及时纠正指导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和完善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从而为改善毕业实习管理、提升实习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2.4 A阶段―实习结果反馈处理
在PDCA整个过程中,A是进一步的行动,也是 PDCA 循环的关键。因此,利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管理毕业实习,要求在每次实习结束后,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分析导致出现偏差的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下一轮循环的改善措施,从而保证毕业实循环以PDCA 的形式向前推进并持续提高,而这也是我院陆上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短板。
信息反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参与实习过程的企业员工沟通交流,听取意见;第二,开展毕业实习经验交流座谈会,邀请毕业实习管理小组成员参加,确保学生的意见及建议能够反馈到领导耳中;第三,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整理期中有代表性的体会、意见和建议;第四,向实习指导教师及学生下发毕业实习调查问卷。及时收集反馈回来的意见及建议并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巩固并推广,失败的教训认真分析并正确处理,把新出现的问题以及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解决。每次毕业实习是一个小循环,每次循环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次循环的开始。将本期毕业实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下期实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修正下一期的实习计划,从而使毕业实习管理更加有的放矢,目标更加明确,不断地推动管理水平及实习质量的提高。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如何加强毕业实习管理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PDCA 循环为毕业实习管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使高职院校毕业实习管理工作日益完善。(下转第272页)
【参考文献】
[1]潘岩.PDCA循环在护理专业毕业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0(11):198-199.
起步:早在80年代,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类专业就开始积极实施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探索服务“三农”,创新“技术服务+项目促教学”的培养模式。1987年~1992年,学校选定达县青宁乡为农科教结合的校外基地。学校先后安排20个教学班近900人次学生进村驻户,派遣种、养殖专业高级讲师轮流驻点,共推广了大田作物、果树、花卉、淡水养殖、畜禽养防等各种新技术3。多项,使全乡圆满完成了一年脱贫、两年人均收入翻一番、三年收入超千元的目标,该乡也被县、地、省和国家评为“燎原计划”先进乡,学校因此被农业部评为科教兴农先进典型,主研教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896年,学院师生对粮油作物生产实行科技承包,定面积、定产量、定指标,签承包合同,以课题、项目形式开展高产示范攻关,使服务“三农”又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1998年开始,学校领导大胆决定让学生走出校门,到达县北山、碑庙。安云等乡挂职村科技副主任进行顶岗实习。
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教师、学生热情参与,合作单位积极配合,学校制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方案落到了实处,“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初露端倪。
延展:进入2001年,学院秉承了服务“三农”的光荣传统,依托作物养分平衡施肥项目、秦油二号推广项目、中德扶贫项目、川东油橄榄基地建设项目,西外镇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达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论证与建设项目、”南江黄羊“新品种推广项目等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搭建产学研合作发展平台,打造专业品种,构建“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实践中,学院以项目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和发展,以专业建设带动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高,形成了项目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
通过多年借鉴、探索、创新,主要形成了四种“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科研项目――以各级科研行政管理部门及学院、企业自主下达的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产学研结合。通过科研锻炼教师,培养学生,培育产业。
生产项目――以引进先进生产项目为载体,实施产学研结合。用先进生产项目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保证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保证学生实训内容与岗位要求内容的零距离。
教学项目――根据教学规律的要求,设计实施实践教学项目,满足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要求。
自主创业项目――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在开放性实验室、实训基地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主投资,自主生产和经营,将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学校实施“项目驱动”的培养模式以来,对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转变了学生的择业观念,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对于学校,专业跟着项目走,项目带动专业建设与发展,优化了专业结构,打造了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构建了适应市场需要的学科群,形成了专业与项目、学校与企业,生产单位的良性互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人才,做出了贡献。对于企业、生产单位,给他们送去了知识、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使其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综合效益?对于教师,丰富了生产实践经验,提高了科研、教研水平,更新了知识结构。对于学生,通过具体项目的参与,变机械的死的技术掌握为活的技能、技巧的把握和技艺的探究,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业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借“项目驱动”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医学护理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途径――“一元”、“多样”、“共赢”模式
“一元”是指学院工学结合充分体现医学专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
“多样”是指形式多样,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采用不同培养模式。医学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采用以专业教学改革为目标,全真实习为依托,大力实施“2+1”或“4+1”顶岗实习,即三年制或五年制大专生最后一年进医院(医药企业)顶岗挂职全真实习一年,在各科室实习时,有专人带教,对学生进行正规严格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诊疗操作技能,组织教学查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安排专题讲座,在相关科室有一定期限的顶岗操作。通过在医院顶岗实习,学生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就被实习医院看中,签订就业合同,实现了提前就业。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检验技术不仅采用“2+1”顶岗实习,而且在专业课理论学习中采用“4+2”的学习方式即在专业课学习中每天上午理论学习4学时,下午在医院实践操作学习2学时,将理论消化在实践中。
“共赢”是指医院(医药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都从中受益。
学院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部署协调,指导和检查顶岗实习情况。
医院(医药企业)接受学院委托,全面负责实习生在该院的实习工作,确保临床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实习生组织学校分别成立实习队并划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指定正、副组长,建立临时党(团)小组,在医院党委及医务科(护理部)领导下进行学习和工作。师范教育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途径――校校全面合作模式
“校校合作”体现在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实习学校的关系是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学院需要实习学校为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提供长期的实习与见习服务,实习学校也希望借助高校的影响和师资优势提升本校的科研教研水准。
(1)以实习为契机,在实习学校建立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2)以实习基地为依托,选聘优秀学科教师,建立示范教师队伍。
(3)让实习基地同时具有教研基地的功能,以习促教,以习促改,促进专业理论教学与基础教育的实际相结合。
(4)发挥高校教师科研优势,鼓励高校教师与实习基地教师结对,实现教研科研双向互补。
(5)通过对现有实习学校的优化选择,建立起以市、区重点学校为主体的一批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
(6)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毕业实习采取学院组织实习与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考虑在生源多的地区建立一些教育实习基地。
工程技术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途径――“2+1”校企合作模式
1 建立“化工人才(高职)培养基地”,实施“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学院先后与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岳阳长炼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宣汉),重庆金维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宣汉)等企业协商,调整原“应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方向,确立专业办学定位。
2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努力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使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2+1教育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先后与宜宾临江机床厂等多家企业合作,在合作进程中,追求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争取实现校企项目全
程合作,互惠双赢的崭新局面。如2+1中的“1”=0.1+0.4+0.5,0.1是指学生到指定企业实习,采取“师傅父带徒弟”和现场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完成《生产实习报告》0.4是指学生根据生产实习项目,在校企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0.5是指学生顶岗实习。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院要实行全程管理,建立“校企双向参与”机制,力求做到双方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优势互补。
信息技术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途径――学生角色员工化模式
IT类专业在推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力争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籍管理上全方位服从、服务于学生全真顶岗实习与就业。学校与四川华迪职业技能培训有限责任公司,ATA公司等开展了良好的合作。从2004年6月开始,学校与四川华迪职业技能培训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确立华迪为校外实训基地。以华迪公司上千个成功企业案例和优秀的IT实训专家为依托,使用其全企业化模式让学生顶岗实训,通过参与该公司推出的“1+3+6”模式,分段交叉式模式、项目制模式等最佳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模拟演练、现场操作、亲身实践、仿真训练,不断学习探索最新的IT实用技术、IT应用知识,IT专项技能、IT解决方案。通过与华迪公司的合作,帮助学生实现了一个转变(择业观念的转变)、两个转化(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化),一种能力(很强的就业竞争力),一个目标(就业“零适应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酒店类专业工学结合的途径――近邻加远亲工学结合模式
所谓近邻,就在达州市内四星级宾馆进行实习。所谓远亲,就是与上海、江苏等地的三星级以上宾馆如领尚国际商务酒店(四星级)、古井假日酒店(四星级)、先豪国际酒店(五星级)建立合作平台。具体安排是第一,二学期在校学习理论课,第三学期在上海,江苏等地的三星级以上宾馆实习半年,第四、五学期又返校学习理论课,最后第六学期又让学生在上海、南京等地的三星级以上宾馆进行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在酒店服务专业技能,务实精神和就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还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的部分开支,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身临高星级酒店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和对环境的感受与在学校完全不同,学生更易于学到和形成高星级酒店服务理念、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等,从学校到高星级酒店,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吃苦”,什么是“忍耐”,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责任”,这有利于塑造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做酒店专业人的心态不能好高骛远,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学生通过10个专周的课程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再返校学习时,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什么”和“如何学”。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改革中取得的主要经验
1 要有明确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应用、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创新。
2 要注重项目设计注重就业中的实际问题设计项目,就真实工作岗位、工作过程来设计项目。注重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差别。项目可大可小。可以一个人完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年级完成、甚至跨专业跨年级,或以学生协会等形式完成。可以教师参与,也可学生自主设计。
3 专业课教学结合实际开发项目进行组成团队,基本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并按实际项目开发给予学分,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组队。
4 “项目驱动”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5 “项目驱动”的实施要注重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实效。
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启迪
通过多年实践,结合几年来向不少兄弟院校和高职战线的专家,教授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项目驱动”仅仅是冰山一角,工学结合的实现形式实在丰富。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要在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要做到六个注重:要注重高职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创新,要注重高职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设计,要注重教材建设,要注重双师队伍建设,要注重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就业,择业、创业的指导与专业人才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二要实现六个“零距离”: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教师与技师零距离,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零距离,学业与就业零距离。
摘要:为了改进文检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通过介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作用及特点,并结合文检课程的自身特点,构建文检课程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以实例应用加以说明。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2-0014-05
“基于PBL方法的《中医药学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编号NZY1127)的研究成果之一。只要有教育的出现,就会有教育评价的产生。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教育依据,以改进教育服务的过程。它可以对教育起到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监督和管理的作用。根据评价的功能和用途不同,一般将其划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1]。过去教育工作者们一直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单凭考试成绩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优劣,往往会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过分地强调了教育评价的鉴定、监督和管理功能,忽略了其导向、激励、诊断和调节功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倡,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终结性评价受到了人们的质疑,教育工作者们已逐渐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习活动的调节、导向和激励作用。鉴于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介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作用和特点,分析《中医文献检索》课程现有的评价方式,构建出一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以期起到对学生真实评价,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学习的目的。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理论概述
1.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家斯克里芬(M·Scriven) 于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一书。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形成性评价引至课堂教学,他认为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方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表现、价值观的发展等做出解释与判断。它具有改进学生的学习、确定学生的学习进度、强化学生的学习和给教师提供反馈的作用。
终结性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它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一般地说,它与分等鉴定、作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作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以及毕业会考、教师的资格鉴定都是属于此类评价。它具有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及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的作用。
1.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定期进行,测查的是一个单元的学习,它能及时发现问题,能发现个人的学习目标,能反映学生个人的进步,其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可以说,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同时,也能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和细致地总结课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出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当然,它也存在着形成性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反馈信息利用不够和非评价因素易干扰等缺点。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完成后进行,其测查的是几个单元的学习。它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后测查最终结果,发现学生的长期学习目标,可用于不同学生间成绩的比较。终结性评价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社会、家长和学生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种学习成绩的评判。它在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学生作证明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种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它只反映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它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来看,依照教育的终极目标,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评价功能,以达到通过教育评价来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2-5]。
2中医文献检索课程评价方式的现状
2.1文献检索现有的评价方式
文献检索(简称文检)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已有20余年的历史,它属于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技能课。笔者通过对10余所中医药院校的文检课程教学情况电话访谈得知,该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内多属于限选课的一种,以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评价。而考查的具体形式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教师在上课时进行点名和让学生回答课堂问题,将学生的出勤率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记录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所讲授内容进行开卷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两个成绩的和为该门课程的总成绩。第二种,教师在上课时布置测试题目,该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自拟,或者教师统一安排,最后上交综合实习报告,教师根据综合实习报告情况给予考试成绩。第三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讲授的知识,撰写一份文献综述上交,教师对其文献综述评改给予考试成绩,可以说这种评价方式与第二种类似,只是最终上交的综述不要求写出信息检索方法。第四种,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要求学生上交二至三次文献专题实习作业,一般是一次手检作业,一至二次的机检作业,将这几次的作业汇总作为平时作业成绩;最后在课程结束后,再出具考试试卷,对该课程的理论部分进行开卷考查,将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根据专业的不同,二者的比例会有所变动,如中医专业,二者的比例一般是1:1;护理专业一般是3:2),最后汇总为总成绩。第五种,教师出具检索题目,学生通过手检或上机直接查找,最后交卷评分,作为该门课程的成绩。
郝桂荣,张稚鲲,王大妹,杜友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郝桂荣,张稚鲲,王大妹,杜友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2.2现有评价方式的局限性
从上述的几种评价方式分析,可以归纳出这几种评价方式具有以下几种弊端:
2.2.1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目前文检课的学业成就评价片面强调了学生课业成绩的精确性和客观性,评价主体主要是文检教师,学生作为评价对象完全是处于被动的一方,学生只能接受评价而无权参与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评价模式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2.2.2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在文检课评价实践中,笔者发现其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把评价等同于考试和测验。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形式是纸笔测验,而且对评价的理解仍旧停留在授课结束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只重视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及其完成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的行为表现,只是对学生的成绩简单地进行排队和比较。
2.2.3评价内容的单一性
文检教师往往根据学生对文检教材的知识与内容的掌握情况来测试学生成绩,将学生在知识数量上的积累等同于学生在信息搜集能力方面的发展,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再现作为对认识能力发展的有效指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以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态度、价值观的转变,过分强化了分数的作用。
2.2.4教育评价功能弱化
目前,文检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课程考核评价主要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是鉴定、管理和监督功能,它的主要目的是把少数优异者选,从而弱化了形成性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等功能。
可见,现有文检课的评价方式仍旧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一种评价模式,它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改革这种重甄别、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4-5],应该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各自特点,逐步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文检课程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指导原则
任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对评价对象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科学、可行的指标体系。笔者遵循以下原则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
3.1.1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
终结性评价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形成性评价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评价的客体变为积极评价的主体,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强调了教师的评价主体性,而且也强调了学生的自评和互相评价,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多样。
3.1.2评价方式多样化原则
纸笔测试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评价形式,虽然其具有方便、快捷、评分容易等优点,但是文检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检索理论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不是通过笔试能完成的。形成性评价中的课堂讨论、作业与小测验等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因而本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对文检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包括测试型评价,还应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以及发展潜能等方面的非测试型评价。
3.1.3评价内容全面化原则
对文检课程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也要关注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评价;既要对课堂上的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3.1.4导向性原则
文检课程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对学生的评价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发展。评价应重视教与学的过程,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进步,就应给予适当的正面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
3.1.5可操作性原则
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而言,他们所要改变的只是做作业的出发点、作业形式和学习心态等,谈不上增加学习负担;就教师而言,确实增加了对学生各项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任务,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教学软件来解决这些问题。因而可以说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文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笔者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在借鉴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6-9],从教与学过程中教师的角度、学生自身的角度,以及学生之间互评的角度,探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信息意识、信息获取及甄别能力和信息综合利用能力几方面因素,构建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备注:该指标体系中“+”表示参与评价,“-”表示不参与评价。)
2.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强烈的求知欲,表现为在课堂上踊跃回答问题,以及勇于提出问题与教师探讨。11+11-11-信息
意识
及认知111.掌握信息的基础知识;
2.明确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3.能够随时随地想到查找信息;
4.根据个性需求寻找信息途径,识别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
2.熟练掌握检索系统的检索技术及特点;
3.构造合适的检索策略;
4.利用网络及各种检索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5.判断所选信息与需求的符合程度;
6.从所收集的信息中进行整理,摘录主要内容;
7.将新旧知识加以比较分析,得出创新点、不同点及独特性判断新知识,判断是否需要重新修正最初的检索提问。11+11+11-信息
综合
利用
能力111.任务小组组员能否积极参加合作活动;
2.任务小组组员能否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角色;
3.能否根据命题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4.能否利用新信息和原有信息,提高研究能力;
5.能否针对所搜集的信息背景,修正研究过程;
6.能否通过某种形式,有效地发表研究成果。11+11+11+表1文检课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3.3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笔者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10]。根据所构建的文检课程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3位文检教师和3~5位学生对各层次中的准则、指标及最底层的各个方案两两比较其重要性,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权重。在构建判断矩阵D时,采用了1~9比例标度,其标度见表2所示。判断矩阵中指标间两两比较有如下特点:dij>0,dij=1,dij=1/dij,i=1,2,…,n。
含义11标度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11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113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115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117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119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重要程度分别介于1、3、5、7、9之间112、4、6、8若指标i与指标i的重要性之比为dij,则指标j与指标i重要性之比为dij=1/dij11倒数表2两两比较的等级划分及其标度
本文以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为例,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①计算判断矩阵D的每一行指标的乘积Mi;Mi=n11j=1∏dij,i=1,2,…,n。
②计算各行Mi的n次方根值:wi=n11Mi,i=1,2,…,n,式中n为矩阵的阶数。
③将向量归一化,公式为=wi=wi/∑n=i=1wi,wi为所求得的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值。
④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公式为CR=CI/RI。
当CR
对于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其中学习态度是根据教师对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问答情况来给定的,因而无需计算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信息意识及认知是根据教师所出具的试卷来考查的,也无需计算二级指标权重。关于信息获取及甄别能力和信息综合利用能力一级指标下属的二级指标权重,可以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分别构造判断矩阵来计算。
3.4文检课的学生学业成就综合得分评价模型
根据所构建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依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的权重系数,构建文检课的学生学业成就综合得分评价模型:
S综合=w1A+w2B+w3C+w4D
其中,A代表教师关于学习态度所给学生的评分(按优:5分,良好:4分,中等:3分,较差:2分,差:1分的五级评价标准评定);B代表教师通过出具试卷考查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认识的得分(评分标准同A);C代表通过专题实习考查的形式,按照信息获取及甄别能力的二级指标,以教师考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的得分(评分标准同A)。其中:C=∑711i=1βi×(k1γi+k2γi),(i=1,,,7),k1∶k2=3∶2,βi为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D代表通过项目小组完成指定项目情况,按照信息综合利用能力的二级指标,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者结合的方式的得分(评分标准同A)。其中:D=∑611i=1(k1γ+βi×(k2γi+k3γi)),(i=1,,,6),k1∶k2∶k3=4∶2∶4,βi为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4实例应用
以笔者所授课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中的一名李姓同学为例,详述采用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判分过程。笔者对学生文检课的学业成绩是这样安排的:该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第二部分是在课程结束后,笔者将课堂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部分出具试卷开卷考查学生的得分;第三部分评价的是上机实习时随堂作业情况,包括教师给定的成绩和学生自评的成绩,并按照3:2的比例折合得分;第四部分是教师将班级同学按照每8人~10人组成项目小组,由同学推选一名小组长,带领同组同学完成教师布置的专题作业。此部分的成绩评定又包括三部分:一部分是教师根据整个小组的作业完成情况的评分,另一部分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在小组中所起作用的自评分数,第三部分是小组其他成员对这名同学在小组中完成任务的作用所给予的他评分数,教师将这三部分成绩按照4:2:4的比例折合得分。
对李同学的综合成绩而言,其出勤成绩教师给定为3分,即A=3;其试卷考试成绩为4分,即B=4。上机实习情况,教师按照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李同学的各项打分情况为5、5、4、5、3、3、3;学生的自评分数为5、5、5、5、4、4、4。小组项目完成情况,教师给予整个小组的评价为4分,学生的自评分数为5、5、5、5、4、4;另外9名同学给其评定的他评平均分数(取整)为5、5、4、3、4、3。
以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信息获取及甄别能力下属的二级指标βi分别为0.078、0.066、0.108、0.078、0.218、0.150、0.302;信息综合利用能力下属的二级指标βi分别为0.081、0.128、0.216、0.369、0.127、0.080。
根据公式6计算得C=3.863;根据公式7计算得D=4.06。又根据前文求得的一级指标权重系数为0.086、0.153、0.239和0.522;根据公式5求得李同学的最终综合成绩为:
S综合=w1A+w2B+w3C+w4D=0.086×3+0.153×4+0.239×3.863+0.522×4.06=3.913
因此,依据文检课的五级评分可以看出该学生的成绩属于良好。
5结语
文检课在大多数中医药高校中都属于限选课程,很多本科生选修此门课程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混学分好毕业。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高,迟到早退,甚至不来上课的现象严重。又由于该课程属于选修课,其考核方式一般是开卷考查或者交份作业,无论采取哪种考核方式,笔者都发现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的情况比较严重。可见,这并不能真正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也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就违背了开设此门课程的初衷。所以,笔者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结合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各自优点,构建了文检课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以实例应用加以说明。当然,该指标体系的构建还有其不足之处,如该体系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此外,此体系的构建如果仅以教师手工计算每名学生的综合成绩,工作量将非常巨大,这就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编制学生考核体系软件来解决此类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斯源.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J].成功(教育版),2010(7):42.
[3]毕文琛.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J].教师,2010(4):83.
[4]南淑玲,章健,赵黎.形成性评价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J].陕西中医学学院学报,2010(6):122-123.
[5]黄爱文.表现性评价在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6(6):479-481
[6]杜春光,杨广林.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确定[J].情报探索,2007(8):37-39.
[7]李珂珂,孙居锋.药学专业双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6):478-480.
[8]曾伦武,宋润霞.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学生学业成就形成性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75-76,78.
[9]谭季红.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