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防接种门诊周

预防接种门诊周

时间:2022-12-21 08:42: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防接种门诊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预防接种门诊周

第1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3

预防接种是有效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简便、最经济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之一,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卫生消毒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计划的实施与安全注射服务质量[1]。为掌握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状况,2011年5月对全市各镇、街道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邹城市17所预防接种门诊。

方法和标准:①现场调查:调查采取现场观察、询问、看资料与调查表相结合的形式,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及相关措施是否健全、接种环境、消毒设施配备、消毒液使用和医疗垃圾处置等。②检测项目:随机采样检测预防接种门诊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和紫外线消毒灯。③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进行采样[2,3]、检测和评价,空气染菌量测定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暴露法,以细菌总数≤500cfu/m3和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为合格;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采用涂抹法测定,以细菌总数≤10cfu/cm2和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无菌医疗用品浸润脱洗法测定,以无菌生长为合格;使用中消毒液采用中和温均法测定,以细菌总数≤100cfu/ml和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紫外线灯辐照强度不低于70uW/cm2为合格。

结果

制度建设:预防接种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健全8824%,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健全7647%,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健全7059%。

环境建设:预防接种门诊均设置在独立区域,能够与医院普通门诊、注射室、放射科、病房分开。查体登记室、候种室、预防接种室、接种观察室均独立分设,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接种室内有洗手池4705%,均使用肥皂或皂液洗手。

消毒设施配备:预防接种门诊均配备紫外线消毒灯,能够按照每立方米不少于15W配备6471%,紫外线消毒记录及时、齐全5882%,其中24支紫外线消毒灯灯管表面均不程度地附着灰尘,未进行清洁擦拭处理。

消毒液使用: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的消毒液均为乙醇;消毒液容器标明消毒液品名、浓度、更换日期、定期更换消毒液8235%,盛放消毒液容器未进行消毒灭菌处理,直接更换或加入消毒液2353%,盛放消毒液容器未加盖1765%。

诊疗物品消毒:全市预防接种门诊均使用山东省统一定点生产厂家一次性注射器。其他非成品物品如消毒液容器、镊子等均进行高压灭菌后使用,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2353%。

医疗垃圾处理:配备毁型器9412%,配备污物桶8235%(127/600);垃圾实行袋装化,用黄色塑料袋盛放医疗垃圾7647%;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毁型处理2353%。

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监测结果显示,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监测总合格率7749%,其中无菌制品合格率最高(100%);医务人员手合格率最低(6111%)。见表1。

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经济、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之一,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广大儿童的服务质量。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卫生消毒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卫生计划的实施与安全注射服务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布局合理,房屋设置和设备配备日趋完善,接种服务环境明显改善[4]。但是消毒工作较为薄弱,监测结果显示,空气、医务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严重。究其原因:①接种室中人员集中,空气浑浊,空气中细菌数量大,接种前后不进行开窗通风或彻底消毒处理,加之紫外线灯配备不足和部分紫外线灯管不进行擦拭除尘,导致消毒效果低。②接种工作中医务人员双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接触接种者,如皮肤黏膜及分泌物、排泄物等,且缺乏洗手设施和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达不到接种每一名儿童后进行手的清洗与消毒处理,致使手卫生合格率不高。③个别预防接种门诊对创建达标工作重视,一旦达标,便不重视日常的管理,消毒工作存在严重滑坡[5]。

针对本次调查存在的问题,为确保今后接种安全,杜绝接种感染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认真贯彻学习《消毒管理办法》,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工作宣传和接种人员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对消毒工作重要性认识,增强消毒灭菌观念。②建立健全接种消毒规章制度,落实消毒控制措施,防止接种过程中消毒不当而引起感染的发生,确保预防接种安全。③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管理,控制接种儿童和家长进入接种室人数,做到有序进出接种室,不让过多人员堵在接种室周围[6],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种人员要有强烈的医院感染预防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消毒后器械再污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⑤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日常消毒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限期改进。

参考文献

1蔡秀芳.长治地区预防接种门诊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2):149.

2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2年版).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GB15982-1995.

4顾兴成,薄祥国,孔德怡.邹城市预防接种门诊现状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6,13(5):85.

5张国庆.任城区预防接种门诊消毒与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6,112(2):18.

第2篇

关键词:儿童免疫预防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

自1978年儿童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以来,儿童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等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沿用手工抄写,免疫程序全部由人工推算,各种接种数据报表手工统计分析,手续繁杂,人为影响较大。虽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但仍不能避免笔下误、预约时间推算错误、报表数据不准确、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问题。

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是疾病控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通过刷卡自动计算儿童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自动记录接种信息,各种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改变手工管理模式,具有操作快捷、信息准确、管理高效、程序符合率高的特点,能提高接种率,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大缩短儿童家长接种时的等待时间等,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软件介绍

基层金苗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为儿童建卡,对新建和迁入迁出儿童进行管理。儿童的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性别、体重、居住地、出生情况、过敏史,父母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是否乙肝携带等。(2)对儿童进行接种登记管理,对接种疫苗情况记录。包括接种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费用、接种者等。(3)生物制品管理:包括疫苗出库、入库及库存的数量、日期、批号、生产单位、规格等信息。(4)辖区人口及行政区划管理情况。(5)各类报表的生成与统计。(6)各类数据的查询。

2004年7月我们将沈苏公司的基层金苗卡系统,在全省率先首次应用到龙口市防疫站、中医院、龙口二院的预防接种门诊,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研究怎样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更加完善方便快捷地完成儿童接种记录的所有过程。经过一年的运行,我们在省内率先将微机化管理的工作推广使用到全市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全市3周岁以内儿童接种个案电子化,免疫预防档案微机化管理,替代了延用近30年的手工操作,解决了手工时代的各种难题,使我市的计划免疫管理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具体做法

2.1实施微机化管理前的准备工作(1)任何一项新技术、新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支持。所以就这项技术的优越性、可行性、紧迫性与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各镇医院院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各级政府给予政策、财政等各方面的支持,使这项工作能顺利进行。(2)制订详细、可行的方案。我们在全省内,率先对微机化管理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本市的经济基础和现有的各预防接种门诊的条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决定先小面积试点,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3)加大宣传力度,广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宣传儿童电子接种证的好处,儿童接种档案微机化管理的优越性,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

2.2实施阶段

2.2.1物资配备首先各预防接种门诊要配备一台512M以上的微机、针式打印机、UPS、U盘,读卡器由防疫站统一配发。

2.2.2人员安排及培训为了保证微机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微机操作员年龄在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时间2天。有个别不会的再强化培训,务必达到所有人员回去后都能开展工作。

2.2.3总结经验试点先行首先在计划免疫工作较好的防疫站、中医院、二院三个预防接种门诊开展此项工作。第一步首先进行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录入各单位的各项基本数据,例如单位编码、接种周期、行政村名称、人口资料等。每个预防接种门诊都有一个全国唯一的用户编码。然后利用2004年12月和2005年1月强化服苗的有利时机,将前来服苗的2000年以后出生儿童的接种证全部收到接种门诊,利用周末和夜间,采取歇人不歇机的办法,1个月内将所有儿童的有关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包括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情况,以及所有的以往的疫苗接种记录、过敏史。之所以用接种证作为录入电脑的本底资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接种证的信息记录更加真实可靠。录入完毕后,为每名儿童发放了电子接种证,这个电子接种证就保存着该儿童的全部预防接种信息。每名儿童在电脑里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样儿童接种数据实时上传时,就不会造成混乱。

2.2.4刷卡接种2005年2月份开始,在全省率先使用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在接种日儿童家长开始用信息卡到预防接种门诊为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用信息卡记录了所接种疫苗的接种日期、种类、批号等所有的相关信息,并自动进行下次接种时间预约,达到了方便、快捷、高效、准确无误,使儿童家长体会到了现代化管理的优越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儿童家长的好评。

2.2.5试点成功,全市推行2006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省内率先实现了以一个市为单位,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行了儿童接种信息化管理。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儿童携带着电子接种证,在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都可以进行接种,而绝不会出现人为的计算错误,或漏登、漏记现象。

3效果

3.1提高了工作质量

3.1.1卡证符合率显著提高儿童接种微机化管理,减少了手工抄写时登记大卡、小证的笔下误。2006年年终工作检查时,对全市19处接种门诊的120名儿童进行了卡证符合率调查,结果发现,卡证符合率由未使用微机前2003年的72%提高到现在的98%。

3.1.2儿童接种的免疫程序准确无误由于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均由电脑控制,避免了人工推算免疫程序所导致的时间误差。

3.1.3对流动儿童管理更加有效减少了流动儿童因流动性大,接种记录不全而导致的错种、漏种、重复接种现象的发生。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联网后,对于到外地暂时居住而又忘记带信息卡和接种证的儿童,可以在数据库里查询后,给予补发接种证,既能使儿童及时接种疫苗,又不用家长回家取接种证,减少了儿童家长因此而产生的误工费用和往返的旅程费用。

3.1.4接种率报表更快捷、准确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各种接种统计报表由电脑自动生成,报表时间由过去的1天时间,减少为现在的5min,并且绝无差错。

3.2提高了工作效率

3.2.1登记、预约一次完成在省内率先实现了由手工登记接种证改为机打接种证。节省了时间,减少家长等待时间,每登记一名接种儿童,由过去的家长平均等待8min,降为现在的2min。接种和预约记录均由电脑一次打印在接种证上。

3.2.2强化免疫或大面积加强接种时,更显示出信息化管理的强大优势我们在省内率先使用机打预约接种通知单的方法,进行了大范围的人群接种预约。在电脑中“强化接种”模块内,选定应种人群,短时间内即可大批量打印预约接种通知单,比手工时代一份一份的填写,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

3.2.3未接种儿童查询快速、方便对于应来接种而未接种儿童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等信息的查询,在电脑的“接种管理模块内”,一击完成,省去了过去人工翻阅大卡或现场登记一页一页查找的麻烦。

3.2.4短信、电话通知对于数次预约不到或流动人口、临时接种疫苗通知有困难的人群,在国内率先采取群发短信、电话语音提示预约的方式通知。改变了过去由多名防疫医生或乡村医生骑车上门通知的传统方式,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省了时间,还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2006年12月,我站接种门诊强化免疫服糖丸时,开始的服苗率只有65%,对于没来服苗的儿童,如果采取送上门通知或挨个打电话的方式通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由于采取了微机化管理,所以就从微机上调出所有未种儿童的电话号码,与电信运营商联系,通过网络发送了短信和电话语音通知,只用了很小的费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上述任务,使接种率上升到98%,圆满地完成了接种任务。

3.3提高了疫苗接种及时率,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由于实行了儿童预防接种档案信息微机化管理,使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未种儿童的查询更加及时,对各种疫苗接种的管理安排更加科学。因此提高了疫苗的接种及时率,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降低了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4小结

(1)在这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课题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上级业务部门及各级领导沟通,对金苗卡系统中一些不易操作的内容及时与沈苏公司联系,提出建议。由于在全省内率先将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应用到全市所有的接种门诊,积累了大量经验,对沈苏公司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更改了不合理的程序,增加了短信和语音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升级,使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更利于在基层应用和推广。(2)在省内率先推广和使用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使儿童接种档案更加规范,记录更加详细,调阅资料更加方便,信息全面而真实准确。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免疫规划政策、财政投入、设备更新等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3)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能指导预防接种工作实施,为接种单位提供疫苗管理、接种服务对象基本情况等具体信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服务质量。(4)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能及时为儿童监护人提供儿童接种完成情况,能使儿童家长及时了解还需要开展哪些预防接种服务内容。全国联网后,还可提供异地接种实时传输功能,使流动儿童的接种管理更方便。还可开展多种方式的预防接种查询服务,例如电话查询、网络查询等,提高疫苗接种及时率。因此而降低传染病所发生的经济效益,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显现。(5)儿童预防接种微机化管理,易学易掌握,只要稍微具备电脑知识的计划免疫专业人员,经过2天的培训都能学会,所以很适合在基层接种门诊推广使用。

第3篇

【关键词】预防接种;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39-02

近年来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和二类疫苗在基层接种单位的使用,紫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疫苗达到19种,且每日接种针次多时达到200多针次。为此预防接种门诊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每位适龄儿童能安全接种,减少预防接种门诊的纠纷,现对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风险因素分析

1.1 接种环节上找风险

1.1.1 预检:预检人员由于疏忽未仔细询问接种儿童的健康状况,有无接种禁忌及上次接种后有无不良反应等,未详细告知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价格、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1.1.2 登记:登记人员未认真核对接种对象有无接种禁忌,还有医务人员业务不熟悉导致接种程序错误。

1.1.3接种:接种时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方法不当或消毒部位不规范,接种途径错误或接种剂量不准确。接种后未进行正确的指导;如口服脊灰糖丸后30min内喂奶或饮热水。

1.1.4 留观:接种后未按要求留观30min,或留观室未派专业医生对接种后儿童进行观察以致发生不良反应后未及时处理。

1.2 疫苗质量、领用和管理上的风险因素:疫苗生物学特征、制造工艺、疫苗中的附加剂,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这些因素可不同程度引起接种反应【1】。疫苗在运输过程中未按要求使用冷藏设备,未用完的疫苗存放超过规定时间,效价下降,暴露在空气中的疫苗被细菌污染,产生无效接种或引起接种后反应。

1.3 冷链设备管理上的风险因素:接种人员未按要求2次/日监测冰箱温度,未及时了解冰箱是否正常运行。

2 防范措施:

2.1政府有关部门重视:首先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其次尽快建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有助于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措施,减轻对个体健康和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负面影响【2】。尽快建立预防接种反应补偿机制,解决基层预防接种人员报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后顾之忧。

2.2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 建设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可以在人员和房屋、冷链设备等配置合理,更能在管理制度、合理的接种流程(含卡介苗单独分区接种)等多方面得到保障,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可杜绝大多数的预防接种差错事故,减少预防接种反应的产生。

2.3接种人员管理:接种单位要树立“以预防接种对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3】,加强专业思想和医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防止差错的根本前提,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通过培训例会、自学等不同形式进行知识更新,熟练免疫程序、各项操作技术。实施疫苗接种前要做好“告知、询问、记录”三环节【4】。接种人员在整个接种工作中必须按照国家《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条例》规定和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或生物制品说明书严格执行,确保工作质量。

2.4规范疫苗的管理: 按照疫苗有效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摆放,遵循同品种先入库先使用原则。使用前认真检查疫苗质量,过期、变质、内有摇不散的凝块、标签不清、安瓶有裂缝的疫苗或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对安瓶开启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棉球冷藏,并记录开启时间,活疫苗超过30min,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应废弃。卡介苗设专柜管理,专人专台接种。

2.5冷链设备的管理: 冷链设备专人管理并保持清洁,每月除霜。建立测温记录表,每日监测冰箱温度2次,建立冷链设备的维修档案和维修记录。

2.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接种场所安排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接种室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每月进行接种环境的消毒效果监测。接种人员操作中应洗手、戴口罩,用75%酒精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干后再接种。禁用2%碘酊消毒皮肤。每周2次对盛酒精的容器进行消毒。防止医疗废物扩散,应严格遵循分类收集、集中存放、分别处理,保障人类健康、预防环境污染的原则,应专人负责,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5】。

2.7做好接种门诊的健康教育:接种门诊配备宣传器材,张贴宣传材料,应用各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接种人员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图片、录像、宣传手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积极、主动向接种者和家属宣传各类疫苗的用途、禁忌、不良反应、接种后注意事项以及各种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

2.8及时有效处理异常反应: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有效积极诊治,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常见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及处置原则处理。严重的异常反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认真填写接种反应记录,给以后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并向家长和广大群众做好思想工作,避免产生恐惧或不良情绪而影响今后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尽全力把接种反应对接种对象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3 讨论

在预防接种中,存在着许多已知未知的风险因素,避免风险因素的发生,关键在于增强预防接种人员对预防接种风险因素的认识,识别并确定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明确在预防接种工作中被忽视的工作环节,增强工作责任心,就能自觉依照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认真地工作。要保证疫苗接种质量就必须要有接种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而接种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接种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接种差错和纠纷的客观需求【6】。其次通过健康教育干预也是防范不安全接种的重要手段。只有避免了预防接种纠纷,预防接种工作才会得到儿童监护人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69-71.

[2] 贺皆晓,袁兆虎,缪春华,等.镇江市2005-2010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1,13(6) :7-8.

[3] 谢铸,林兰珠,黄丽梅.预防接种纠纷的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314-315.

[4] 谢学迎.预防接种人员法律意识现状及应对措施.中国医疗前沿[J],2007,2(4 ):101-102.

第4篇

一、目的及意义:

1、强化家长们参与预防接种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预约工作效率和疫苗接种率。

2、通过参加“妈妈课堂”活动的家长,向周围的亲戚、朋友普及预防接种科学知识。营造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促进家长与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纠纷和投诉。

二、评价指标:

1、活动覆盖府城办事处辖区各村的新生儿监护人及家属,每月举办一次“妈妈课堂”;

2、家长参加“妈妈课堂”后,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90%。

三、活动对象和实施范围、步骤:

1、我中心管辖各村的新生儿监护人及家属,或初次到我中心接种门诊接种疫苗且预计居住时间3月以上的监护人及家属,包括流动人口,每期20人为宜。

2、我中心初步定于每三周一个周期,周五下午3:00—4:00,开展《妈妈课堂》授课,每节课预计60分钟。

第5篇

关键词:6岁以下儿童家长 预防接种 知晓情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0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26-02

6岁以下儿童是传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2009年起把预防接种列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这一举措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我国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适龄儿童家长只有切实掌握相关的疫苗接种知识,方可以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预防接种率。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调查6岁以下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免疫接种工作水平和质量,促进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把2012年8-10月份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6岁以下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开诊日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自行制定设计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由家长自己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有效问卷300份,其中男112名,女188名。对回收的300份调查表资料用Excel进行资料整理及统计分析。

1.3 研究工具。调查问卷由和相关知识两部分组成。一般资料内容主要为家长的基本情况。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包括:家长预防接种基本知识和儿童免疫规划有关政策的认知情况、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来源、影响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和重视度的因素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300名儿童家长中,本地儿童家长172名,占57.33%,流动儿童家长128名,占42.6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4名,占31.33%,高中以上196名,占68.67%。

2.2 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掌握情况。300名位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掌握的平均值是82.27分,其中得分90分以上的59人,占19.67%,80-90之间的102人,占34.00%,60-80之间的114人,占38.00%,60以下的25人,占8.30%。家长的不同户籍类别、不同文化程度与家长知识掌握情况有关,外来务工人员较本地人员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不同文化程度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初中以下较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长知识掌握情况差。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街道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处于中上等水平,平均值是82.27分。不同户籍类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外来务工人员及无业人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掌握较差,由于这个人群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生活水平相对低,没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这部分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获得此方面信息的渠道少,致使这部分家长不能意识到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重要性,没有防病于未然的意识。而且流动人群由于流动特点,迁移频繁,联系方式不固定,使得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及时掌握流动的情况。只有不断改变这部分人群的观点,积极学习预防疾病知识,把预防接种放在重要地位,才能提高整体人群预防接种知识水平。

4 对策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提示,外来务工人员较本地人员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不同文化程度家长文化程度较低的初中以下较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长知识掌握情况差。因此,这提示仍需进一步加大国家对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及疫苗相关知识、接种方法、禁忌证和疫苗针对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力度,以确保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的有效落实。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时,重点针对流动人群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的加大管理力度,利用开诊日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在签知情同意书、登记接种证、接种疫苗的每一个环节都用简短易懂的语言与儿童家长沟通交流。在接种门诊发放宣传册、播放宣传短片。在接种门诊宣传栏张贴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温馨提示。工作人员要定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定期查找漏种疫苗的儿童,及时做好查漏补种工作,切实提高外来务工人员、低文化程度儿童疫苗接种率。加强与妇保科的沟通,使他们在开展孕妇学校时增加儿童接种疫苗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让未来的妈妈们在产前就能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儿童;计划免疫;心理干预

儿童计划免疫是指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起到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在日常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儿童看到接种人员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很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导致哭闹,反抗,呼吸、心跳加快等心理生理反应。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了儿童接种时的恐惧感和疼痛感,减少了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注射的健康儿童800例,年龄1个月~7岁,其中男412例,女388例。有针对性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方法

1.2.1首先对全部接种对象建立完整的计划免疫档案,做到表、卡、证相符,系统掌握每个儿童的健康状况和预防接种情况。接种前向家长宣教预防接种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及免疫接种程序等,使家长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

1.2.2创造温馨的接种环境,在接种门诊配置候诊室和接种室,保证候诊室清洁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墙壁四周涂上温馨的色彩,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报,挂上色彩鲜艳的气球,并配备儿童喜欢的玩具、图书及动画片等,提供开水、纸巾、纸杯、体温计等物品。接种人员穿粉红色工作服,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

1.2.3接种人员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尤其对接种技术要求高、易出现接种反应的疫苗(如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要选择接种技术过硬的人员接种。负责接种的护士严格检查疫苗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疫苗是否变浑浊等,认真核对儿童的姓名、年龄、性别、接种证、接种疫苗类别等,在注射疫苗时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炎症、瘢痕、硬结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2.4良好的服务态度,小儿在就诊时由于紧张和害怕,对医务人员的每一句话都很敏感,医务人员的面部表情、动作、态度和语调等会影响小儿的情绪和心理变化[1]。因此护士应微笑服务,和蔼可亲,依据儿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性格,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婴幼儿期儿童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要求,但容易被周围的环境转移注意力,分散婴幼儿注意力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2]。我们先给予抚摸、哄逗,用其喜爱的玩具、糖果分散注意力,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接种,减少疼痛哭闹。学龄期儿童初步具备个性特征,好表现,喜欢鼓励和表扬,应先与他们亲切闲聊,称赞其漂亮、勇敢,让他为其他小朋友做表率,增强其自信心,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接种。对于不哭的儿童给予小红花贴在手臂或前额,满足其自尊心,增强荣誉感,使其以后的预防接种能更好地配合。

1.2.5接种后健康教育,儿童接种疫苗后,嘱家长带小儿在接种室休息30 min,观察小儿有无不良反应、情况良好方可离开。告知家长预防接种后相关知识,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勿用手抓挠,以免注射部位诱发感染,让孩子注意休息,不做剧烈运动,适当饮水。接种后若出现不良反应,一般1~2 d后可自行缓解,不需要特别处理,若不良反应持续加重或长时间未缓解,应及时就诊。

1.2.6开展短信平台和电话咨询、回访业务,由于大多数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对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不熟悉,为了避免出现漏种、重种、早种、迟种等问题,我们对前来接种的儿童纳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利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建立接种儿童短信平台数据库,定期向建档的儿童家长发送短信,提醒家长接种时间,督促家长配合做好计划免疫工作,提高儿童接种率。并不定期发送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短信,如接种疫苗的目的和意义、疫苗品种、作用、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家长逐步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开通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电话,随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建立接种后电话回访制度,询问接种反应,对接种后引起的各种反应作详细登记分析,并对家属进行具体指导。这些主动沟通措施增加了双方的互动,缩短了护患距离,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和依赖,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3]。

2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是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我们将"以人为本 温馨护理"的护理服务理念及人文关怀融入到儿童预防接种门诊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施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使儿童以及家长正确地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提高了预防接种的依从性,提高了接种率,保障了儿童的权利,有效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根据受种儿童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降低了儿童预防接种时的哭闹情绪,改善了儿童的恐惧紧张心理,提高了接种满意度,减少了接种不良反应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有效地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03.

[2]李素华.舒适护理在婴幼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6):1626-1627.

[3]Callaghan S,Copnell B,Johnston 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securement in the pediatric setting[J].J Infus Nurs,2002,25(4):256-264.

第7篇

【摘要】预防接种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防控措施是国家法律赋予儿童的基本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全国人民的健康。预防接种门诊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网点,是免疫规划网络建设的一个环节,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对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和减少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加强计划免疫工作,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宁海县自2005年7月起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通过这几年的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预防;接种;管理

Shallow talk a vaccination management

Ding Jianjie

【Abstract】Vaccination is an investment little, performance Gao Bing4 have extensive crowd foundation of the disease defend to control measure is nation the law give a child of basic right, nation to child practice the system prevention of the vaccination certificate work of success or failure, direct influence arriv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of health.The vaccination out-patient service is an implement nation immunity programming of foundation net point, is an immunity programming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a link, reasonable constitution vaccination out-patient service to exaltation vaccination work efficiency kimono duty quality, the convection move a child of management and decrease vaccination trouble of occurrence have importance of function.For overall strengthen plan immunity work, norm vaccination behavior, exaltation quality and work efficiency of the immunity service, rather sea county from 2005 July since within the scope of whole county expansion usage child vaccin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oftware, pass this several years of circulate, the effect be good.

【Key words】Prevention;Inoculate;Management

1.宣传教育

在儿童出生建证时,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知道传染病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危害,要想避免传染病的侵袭,使传染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进行预防接种,但同时告知家长接种疫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虽然预防接种的疫苗是安全的,但疫苗的接种目的是要让人产生抵抗力,在刺激抵抗力产生的过程中,身体常会出现一些反应,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的知识,对门诊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教授的知识未能理解,又忽视了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出现的一般副反应加重,即对儿童造成身心痛苦,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又对接种人员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全程的健康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

2.业务培训

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安全接种意识,对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技术性操作标准,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实行执证上岗制度,在预防接种活动中,要实行“一苗一训”,只有有了过硬的技术本领、足够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才能做到自我保护,避免和减少由于接种引起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使人体免受疫苗针对的传染病的侵袭,保障人体健康。

3.建立健全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只有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才是安全有效接种的重要保障。计划免疫工作在开展之前,必须制定工作目标,这是做好计划免疫工作的前提。

3.1 落实接种对象:根据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找出本次的接种对象,以减少漏种儿童。

3.2 领取疫苗:根据接种对象的多少领取疫苗,并做好冷链运输和存放,做好疫苗的领发登记,如疫苗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有效期、批签发合格证号等。

3.3 消毒接种器材:在接种前对所有接种器材进行消毒,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处理”的原则。

3.4 接种现场:接种室应保持清洁、明亮、空气流畅,每次接种前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120分钟。

3.5 候种室: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候种室,室内清洁,温度适宜,墙壁四周应涂成粉红色或淡蓝色,张贴儿童喜爱的卡通画,并且张贴有关预防接种的宣传资料,让家长在候种时了解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使儿童候诊时有家的感觉。

4.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

4.1 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4.2 患牛皮癣、皮肤感染、严重皮炎、湿疹的儿童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4.3 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4.4 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儿童不宜接种。

4.5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不宜接种。

4.6 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儿童不宜接种。

5.接种工作

5.1 预检登记:认真做好预检登记工作,详细询问家长儿童的身体状况,是否有过敏史,有无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如接种麻疹时询问是否对鸡蛋过敏),必要时进行健康查体,防范预防接种后偶合并发症,并如实告知儿童家长此次接种疫苗的种类、作用、价格、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尊重家长自主选择受种疫苗的权利,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注意预防接种的次数,按使用说明完成全程和加强免疫。按各种制品要求的间隔时间接种,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间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间隔2周,再接种其它活或死疫苗。

5.2 消除儿童的陌生感:接种前,接种人员要微笑面对儿童,并亲切地与儿童交流,对低月龄儿童要用手轻轻的抚摸其头部,以取得儿童对接种人员的信任,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

5.3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接种人员操作前要严格实行“三查七对”制度,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和年龄;检查安瓿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发霉、异物、凝块、变色或冻结等;按照规定方法稀释、溶解、摇匀后使用,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需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安瓿口,灭活疫苗打开1小时弃用,活疫苗半小时弃用,严格掌握各类疫苗的应用剂量、注射部位及方法,避开接种部位的疤痕,确定接种部位后,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晾干后立即接种。

5.4 注意事项:接种后指导儿童家长注意儿童的精神状态,应留在现场观察15~30分钟,并告知家长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30分钟,儿童不能吃奶及一切有一定温度的食物和水等,儿童无反应后方可离开现场。

6.接种的一般反应及处理

让家长了解一定的接种反应,对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

6.1 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热、痛或淋巴结肿大,多在接种后12~24小时内发生,此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内消退,很少持续3~4天,一般无需处理;必要时做一下热敷,加强皮肤护理,红肿很快消失;红肿特别明显,直径>2.5cm的给予75%酒精涂擦。

6.2 全身反应:全身症状轻的有疲倦感、头晕、周身不适,无需处理(应加强观察,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重的则有头痛、发热(体温可达38.6℃以上)、寒战、恶心,甚至呕吐、腹痛、腹泻等,可作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恶心、呕吐给予止吐剂;腹痛、腹泻给予止痛止泻药;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并送医院治疗。

7.预防接种后的护理

7.1 短时间内让孩子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保持皮肤、衣物的清洁、干燥,避免感冒。

7.2 注射部位瘙痒时,告诉孩子不要用手抓以免诱发感染。

7.3 保护注射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搔抓,避免引起局部化脓感染。

7.4 多喝开水。

7.5 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8.讨论

8.1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家长对预防接种有了正确的认识,儿童预防接种本是一项国家号召,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有许多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预防有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认为预防接种可造成儿童长大后终生不育等。通过接种前后的护理干预,我科接种门诊辖区内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疫苗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带儿童参加预防接种,保障了儿童的权利,有效地控制了相应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8.2 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通过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干预,儿童、家长有良好的心态配合预防接种,可避免断针、晕针和心因性反应,并筛选出了有疫苗禁忌证和需延后接种的儿童,如有些儿童在接种麻疹疫苗前询问出该儿童有鸡蛋过敏史,立即停止了对该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还有一些先天性缺陷的患儿需经临床安全性评估后再进行预防接种,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减少和杜绝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见通过对儿童预防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所进行的护理干预,极大地提高了免疫接种的安全性。

第8篇

受多种因素影响,流动儿童全程免疫接种覆盖率低,存在免疫空白,常成为各类免疫相关传染病的易感对象。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武进中医院预防保健科积极探索实施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新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其工作做法与取得成效及工作体会作一简介,供同道参考。

1 主要做法

1.1 部门配合,加强管理由于各级政府把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开展情况列入对各镇(街道)、村(居)干部的年度目标考核,有力地促进了流动儿童服务管理齐抓共管,整体推进。主要是充分发挥计免专管员与社区医生的作用,同时每季度会同外口办做好流动儿童排摸,及时采集暂住人口身份、居住、卫生保健等信息,使卫生系统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1.2 强化宣传,提高意识针对外来人员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特点,除了在暂住人口登记处等源头宣传教育外。同时,开展“同乡示范”教育,通过现身说法、乡情示范来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另外,加强主题宣传与搭建宣传平台等途径,在积极做好日常宣传及“4月25日免疫规划宣传日”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讲师团,走村入户开展宣讲、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预防接种知识。由于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宣传,使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识从被动转为主动,及时为流动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1.3 关口前移,建卡查验由计免专管员与社区医生等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对未在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建卡的流动儿童,立即填写《现场建卡联系单》,督促流动儿童的家长带孩子到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建卡接种。对已建卡未按期接种的流动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对漏种流动儿童及时进行补种。同时,加强与教育部门联系及协调,督促各类托幼机构、小学和初级中学查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证,对无《接种证》的流动儿童视为未接种,4个月内安排完成基础免疫。

2 取得的成效

2.1 是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由于多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流动儿童免疫规划质量。卫生部门除了负责辖区内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规划管理和组织实施,做好宣传培训、疫苗分发、预防接种、疾病监测等工作外。同时,教育部门负责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配合开展未接种和未完成全程接种儿童的补种工作。另外,公安、人口计生和外口办等部门搞好流动儿童登记和统计工作,摸清应接种儿童底数,协助做好儿童预防接种的免疫规划工作。

2.2 是接种意识显著增强 由于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极大地增强了流动人口对儿童预防接种重要性、必要性和及时性的感性认识。同时,流动人口深切感受到了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带来的好处,巩固促进了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科学、有序、健康的发展局面。

2.3 是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2006至2011年,全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新建卡数从260多人逐年上升至1300多人;连续居住3个月及以上的流动儿童建卡率达到95%以上;刚满一周岁流动儿童五苗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预防接种门诊在服务数量、质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

2.4 是相关疾病有所下降 结合麻疹、脊灰疫苗、乙脑疫苗等各类疫苗查漏补种工作要求,将流动儿童纳入查漏补种重点对象,使全镇流动儿童免疫相关疾病发病率保持在历史较低水平,有力保障了流动儿童的身体健康。

3 工作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促进工作开展的关键武进中医院高度重视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切实把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摆上公共卫生工作重要位置,优先考虑,重点保证。并成立了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有力地促进了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项目工作的开展。

3.2 部门协作是抓好工作成功的基础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大,不易管理的特殊性,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工作难度非常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仅依靠卫生部门,而没有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是不可能将这项工作做好的。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组织协调卫生、计生等部门人员开展流动儿童的摸底调查、主动搜索工作,协助发现新迁入儿童,督促其到医院接受保健服务,从而确保流动儿童预防保健管理工作项目的成功。

3.3 加大宣传是提高工作的有效途径 只有把儿童保健知识宣传到位,让流动儿童家长能了解到国家提供的免费预防接种服务,并体会到儿童预防保健的重要性,流动儿童家长就会变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转为主动要求服务,流动儿童预防保健覆盖面就会得到有效提高。为此,武进中医院预防保健科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如新闻报纸、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等,从而广泛传播卫生知识,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卫生保健意识。

第9篇

一、稳步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工作要求,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各项任务。

二、巩固消灭脊灰工作的成果

2012年要继续加大消灭脊灰的免疫、监测与管理三大措施的力度,重点防范脊灰野毒株的输入和我国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VDPV)的传播流行。

(一)AFP监测继续加强AFP病例快速报告、常规报告和主动监测,提高病例报告、调查和随访及时率;认真抓好标本采集、送检,提高合格采便率。

(二)免疫接种继续做好适龄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特别是4岁加强免疫的预防接种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2012年1月5日和12月5日,根据上级要求,对全区0-4岁儿童特别是常规免疫难以覆盖人群、流动人口儿童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活动。

三、实施消除麻疹策略,全面开展消除麻疹工作

(一)免疫接种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和全省实施方案的要求,抓好含麻疹成份疫苗3针次常规免疫(尤其是初免之后的复种)接种,努力提高及时接种率,尤其要做好8月龄初免儿童的接种及时率。2012年下半年,根据上级安排将计划对全区8月龄-6岁儿童开展一次后续强化免疫活动。

(二)监测按照《市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做好麻疹疑似病例报告、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检测工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和乡村医生的报病意识。加强对医疗机构关于麻疹病人隔离治疗及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技术指导,杜绝院内外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散发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采集率要达到100%。

四、全面加强病毒性肝炎控制工作

(一)免疫接种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实现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全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5%的目标。

继续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按照《市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的要求,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将甲肝疫苗纳入常规冷链运转的免疫服务,提高1-15岁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

(二)监测工作继续按照《市病毒性肝炎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开展病毒性肝炎病例的疫情报告、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指标特别是15岁以下病例调查完整率、调查及时率和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

我区作为国家级乙肝监测试点单位,要继续按照《省2006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乙肝防治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启动项目工作。

五、做好其它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工作

(一)乙脑和流脑做好适龄儿童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的常规免疫,做好乙脑(7-9月除外)、流脑疫苗常规运转,提高基础免疫特别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继续推广使用A+C群流脑疫苗。

(二)AMES监测继续做好我区与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急性脑膜炎/脑炎监测合作项目。做好急性脑膜炎/脑炎监测病例主动监测和报告。要做好监测病例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运送;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新生儿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个案调查和主动监测;做好白喉和百日咳病例个案调查。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适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常规免疫,提高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四)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做好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适龄儿童的接种率。继续做好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监测。

按照卫生部要求,继续在全市开展先天性风疹综合症(CRS)监测,做好疑似病例的报告、采样和检测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免疫预防管理工作

(一)疫苗、注射器及冷链管理加强各类疫苗、注射器的计划、供应、使用和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实行疫苗、注射器专人负责、专账管理,实行微机化管理工作。各单位要及时制订和上报疫苗、注射器的年度使用计划,严格冷链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冷链运转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二)预防接种管理强化常规免疫的日常管理,在做好基础免疫的同时,切实将加强免疫纳入常规冷链运转的免疫服务工作,并有计划地开展查漏补种,提高加强免疫的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继续做好常规接种率监测、报告和评价工作,提高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加强接种卡、证的管理,提高卡、证相符率。正确处理一类和二类疫苗的关系,必须在优先确保第一类疫苗接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决不允许因开展其他疫苗的预防接种冲击和干扰免疫规划项目的正常实施。

(三)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及补种严格按照市卫生局和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转发〈省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活动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的要求,加强沟通与协作,协助教育部门和学校及时开展托幼机构及中、小学的新入学(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并做好疫苗补种工作。查验和补种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填写与统计登记报表,并审核上报。

(四)重点环节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环节管理,强化各项管理措施,提高其工作水平,促进我区免疫规划工作平衡发展。

(五)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资质认证和管理;按照省卫生厅预防接种门诊(室)建设和验收标准要求,强化预防接种门诊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室建设。

(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按照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卫生厅《省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完成适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要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妥善处理,防止事件扩大化,避免负面影响的发生。

(八)宣传和培训要利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之际和“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日的有利时机,做好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有计划地开展针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九)流动人口管理将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纳入与本地儿童同样管理,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开诊频次、时间、方式等多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十)督导工作按照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采取日常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增加督导频率,提高督导的质量和效果。

第10篇

【关键词】 儿童;计划免疫;心理干预

为了正确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1],积极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2],目前,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学研究及护理已得到广泛重视。在护理工作中,要获得儿童的配合,除了护士熟练的注射技术操作外,还必须针对儿童注射及注射中不同的情感及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心理护理方法,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环境、配合接种,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

1 一般资料

2009年1-12月到本院计划免疫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6385例次,年龄1个月~7岁。按照湖北省计划免疫程序进行接种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

2 儿童心理特点分析

2.1 社会因素

首先,现在绝大部分儿童是独生子女,平时受到长辈们的过分宠爱、呵护,使部分儿童养成娇气、任性、爱哭闹的性格特点。其次,家长们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欠缺,对预防接种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方式、方法和程序的了解程度不够。

2.2 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婴儿期对母亲有着强烈依恋感,避开和拒绝陌生人,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主观感觉和要求,主要表现为焦虑、啼哭、寻找亲人。幼儿期情绪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见到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衣,手拿注射器,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抗拒和躲避行为。学龄前期初具个性特点,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喜欢受到表扬,智能发育更完善,好奇、多问、好模仿,言语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容易受工作人员的言语影响。学龄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情绪相对稳定,亦喜欢受到表扬,好表现自己,对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似懂非懂。

2.3 个性气质因素

不同的儿童个性差异很大,其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

3 心理干预方法

3.1 创造温馨和谐环境以稳定儿童情绪

预防接种门诊环境尤其重要,接种环境以卡通化的特色布置,周围张贴一些色彩鲜艳与宣传预防接种有关知识及画面,能够让儿童看懂、听懂,提高儿童的认识,缓和儿童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不安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接种。设置有候诊室、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各室应保持通风、空气清新,尤其冬、夏季要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

3.2 做好宣传,取得家长配合

取得儿童家长的配合是接种顺利进行的关键。接种前必须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及免疫接种程序等,使家长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争取家长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

3.3 与儿童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

计免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接种完毕后的儿童,集中在观察室,不再进入候诊及接种室,防止他们哭闹影响别的孩子,保证接种顺利进行。

3.3.1 婴幼儿期

从接触开始就以微笑、抚摸、闲聊、哄逗等表情语言或予其喜爱的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当注意力转移后即给予接种,接种时及接种后继续哄逗他们开心或嘱咐家长安抚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接种。

3.3.2 学龄前期

先与他们亲切闲聊,称赞长得漂亮、穿得好看,使他们对工作人员产生亲切感,给他们留下热情、和蔼、耐心、亲切的良好印象,并带其观看其他儿童接种时的勇敢表现,减轻他们紧张恐惧情绪,接种时表扬他们勇敢,接种后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使其今后的预防接种能更好地配合[3]。

3.3.3 学龄期

应以表扬、鼓励等方式取得儿童的信任,同时给以讲解相关易懂的计划免疫知识、预防接种的好处等,并用浅显易懂语言耐心回答他们的提问,让他们明白预防接种的目的,尽可能促使儿童主动参与配合。一般不需采用威吓及强制手段,对不合作儿童多采用示范法,必要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结合适当的强硬措施,注射后则要表扬鼓励,不伤其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3.4 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随着现代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的发展以及“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深入贯彻执行,要求计划免疫门诊接种护理人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不仅要求掌握良好的业务技术,还要求护士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问题,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善于与儿童沟通;要有爱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应变能力;要仪表端庄,穿着整齐,对来注射的每一位儿童多鼓励、微笑服务,热心接待每一位儿童及其家长,把每一位儿童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应用不同心理护理,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改进注射措施,接种动作稳、快、准、接种的准备时间不要太长,做到安全注射,尽量减轻和消除注射时的疼痛刺激。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的预防接种越来越普及,预防接种的人群不断增加,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在预防接种工作中,不仅要求护士具有熟练的业务素质,还应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医德医风,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亲切的语言、和谐的态度,争取家长及儿童的信任与配合,保证预防接种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心理护理,使预防接种工作在轻松的环境及气氛中进行,对预防接种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

第11篇

一、对象与指标

1、对象

本方案中的流动儿童指户籍不在居住地的外省和本省外县(市、区)7岁及7岁以下儿童。

2、指标

(1)连续居住≥3个月的流动儿童建卡(证)率100%。

(2)连续居住≥3个月的流动儿童完成免疫规划“七苗”单苗接种率≥90%。

(3)连续居住≥1年的流动儿童完成免疫规划“七苗”单苗接种率≥95%,“七苗”全程接种率≥90%。

(4)连续居住≥3个月的流动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免疫预防知识和免疫服务信息知晓率≥95%;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应知晓儿童出生后有必要接种疫苗及能够提供免疫接种的服务场所,并能列举出国家纳入免疫规划实施免费接种的2种以上疫苗。

(5)在本辖区出生的流动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100%(禁忌症除外)。

二、措施和方法

(一)加强部门合作,加大预防接种工作力度。

加大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加强人员培训,保证常规免疫运转和冷链设备建设,做好全社会动员和宣传工作。

卫生、公安、教育、城建、妇联、计生、村(居)等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实施流动儿童资料信息共享,共同抓好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适龄儿童发现率,及时协调解决流动儿童免疫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

在流动人口办理申报暂住证时,询问并登记7岁以下的儿童。并在暂住证上粘贴由卫生部门提供的“免疫接种温馨小贴士”,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一次对登记的名单进行核实和建卡。

(二)开展主动搜索、现场建卡,及时掌握目标人群。

将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作为免疫规划的重要工作,继续实行流动儿童现场建卡制度,积极探索其他流动儿童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区、镇、村三级工作组织网络,发挥村(居)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医生作用,开展主动搜索,提高我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

1、流动儿童排摸。由村(居)公共卫生联络员、流管人员负责掌握和提供辖区目标儿童底数、变动信息,以及各种原因未能接种疫苗的信息。村(居)公共卫生联络员、流管人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出租房进行走访,了解出租房内外来人口的有关情况,对发现新流入本辖区的7岁及以下儿童,详细资料登记到《流动儿童摸底调查登记表(村级)》(见表1),一式二份,每月二次将“登记表”及时上报鄞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科。防疫科每个月一次进行入户了解辖区内外来适龄儿童接种情况《流动儿童摸底调查及接种情况登记表(乡镇级)》(见表2),并与村公共卫生联络员、流管人员掌握的信息比较,以掌握村公共卫生联络员、流管人员的排摸质量。

2、现场建卡。建立村级固定建卡点(村卫生室或流动人口频繁出入的地方),采用固定、流动建卡两种形式对流动儿童进行管理。由村(居)公共卫生联络员、流管人员对新流入本辖区的7岁及以下流动儿童接种证进行核查,对有接种证的儿童按照鄞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开放情况通知其携带原有接种证到防疫科进行登记、建卡、接种;无接种证儿童现场填写并发放儿童预防接种卡(现场建卡专用),实施预约、通知接种。认真做好流动儿童的计免宣传工作,发放有关宣传资料,介绍疫苗接种的免费政策、接种疫苗的必要性等等。

3、免疫接种工作实施。规范接种门诊的工作流程,保证流动儿童免费接种,给予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相同的免疫服务。在接种门诊开放日对流动儿童通过电脑实施建卡、登记、接种、预约等工作,将排摸到的有预防接种证及已开展“现场建卡”的儿童登入信息化系统,并打印预防接种证及预约相应疫苗接种时间。

(1)已在信息化系统登记而未按期接种的儿童。在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利用信息化系统按村(居)打印应种未种儿童信息,并及时将电子版发放给各村公共卫生联络员,由村(居)公共卫生联络员、流管人员上门通知儿童监护人、督促接种并落实儿童未种原因(如生病、已搬迁、回老家等),随后将信息返回至鄞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疫科,以便进行妥善管理。

(2)对村级每月上报的未来接种门诊登记换证的儿童。每月将《流动儿童摸底调查登记表(村级)》内流动儿童与实际已建卡名单进行核对,如发现仍未上门登记接种的儿童,将名单反馈至该儿童居住地的村级建卡点《村级流动儿童摸底调查反馈表》,由村(居)公共卫生联络员、流管人员再次上门通知儿童监护人、督促登记建卡并进行预防接种,同事查明儿童监护人未来建卡的原因。

(三)加强社会动员和健康教育。

1、卫生部门与劳动、城建等部门合作,在主要劳动力集中场所(企业、大型建筑工地等)设立宣传服务区,提供包括免疫预防接种等各种卫生知识的宣传资料。

2、镇政府积极鼓励开展“同乡教育者”模式的探索,支持“同乡教育者”队伍的建设。在流动儿童家长(监护人)中选择态度积极并有影响力的人作为同乡教育者,鼓励他们以适合该人群的方式,通过一对一或多个同乡之间的交流,宣传预防接种知识、开展教育活动和发放宣传品。

3、镇政府委托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定期举办一系列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讲座和“面对面”交流、发放小型宣传资料(如折页、张贴画、小画册、录像带、光盘等)等方式开展预防接种的健教宣传。

4、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要在社区及医院产科、妇保、儿保门诊张贴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与产科及妇科门诊相互配合,及时对孕产妇面对面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

5、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积极开展系列“妈妈班”培训计划,提高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知识知晓率和免疫接种人员宣传交流水平。

(四)加强对人员的培训。

对公共卫生联络员、流管人员开展两次集中培训,提高针对流动儿童的免疫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主要内容包括:预防接种工作的法律法规等有关政策和要求、儿童疫苗接种程序、流动儿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要求以及流动儿童现场调查中的沟通技巧等,以提高相关人群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营造理解与支持的环境与氛围。同时镇政府每月召集一次村级联络员例会,加强对联络员培训,指导其开展工作;发现并培训适宜的同乡教育者。

(五)依法实行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教辅室要做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管理工作。幼托机构、学校在办理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入托、入学时要开展查验接种证工作。对无证或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及时通知儿童家长(监护人)进行补证(种)。村(居)公共卫生联络员应每半年掌握辖区内开设的幼托机构、学校情况,尤其是掌握民办的幼托机构情况,并将掌握的信息及时报至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协助学校、幼儿园督促外来儿童进行补证(种)工作。

(六)保障经费,落实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奖励政策。

镇政府保障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奖励经费,切实将经费落实到实处,推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奖励按照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或流管办人员在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发放(经费发放由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具体的奖励情况如下:

1、对于按月上报的《流动儿童摸底调查登记表》中7周岁以下儿童,只要符合上报要求,即为新流入本辖区且未在鄞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登记接种的名单,按每人10元进行奖励。

2、上报到位的对象中如为从未接种过疫苗的免疫空白儿童,再另外奖励50元。

3、每年对各村(居)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对考评优秀的单位或个人予以适当奖励。

4、对于开展大型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活动的调查摸底对象,每登记符合接种对象并发放通知单一人次,给予2元奖励。

三、职责分工

(一)镇政府:

1、根据本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并形成文件下发到各村和有关单位。

2、开展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和流管办人员培训,组织、召集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和流管办人员开展现场建卡工作。

3、掌握辖区内幼托机构、中小学校数量及入托入学儿童人数。

4、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管理、现场建卡工作、幼托机构和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进行督导。

5、积极鼓励开展“同乡教育者”模式的探索,支持“同乡教育者”队伍的建设。

(二)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

1、每月收集村级上报的流动儿童信息资料,及时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安排接种工作。及时对流动儿童、计划外生育和各种原因未能接种疫苗的儿童给予补种。

2、指导幼托机构和学校开展接种证查验并培训;收集、汇总学校查验接种证资料;及时对无证或未完成基础免疫的儿童给予补证(种)。

3、每月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工作,掌握流动儿童变动情况;每月向区疾控中心上报流动儿童摸底调查及常规免疫接种报表,并于每年6月、12月按要求填写《省流动儿童调查统计报表》上报区疾控中心。

4、负责对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和镇流管办人员的技术指导;每月对村联络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导和评估,并形成督导小结。

5、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工作规范(实行)》要求,做好疫苗和冷链管理,实施预防接种和金苗系统信息化操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卫生服务站之间需建立镇本级与村级的两级信息化网底建设,实现服务站与接种门诊之间儿童信息的动态交换。

(三)村公共卫生联络员:

1、负责掌握和提供辖区流动儿童底数、变动信息,及各种原因未能接种疫苗的信息。

2、每月将流动儿童变动情况报告鄞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

第12篇

宝宝出生后,可以从母亲体内遗传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其会随着宝宝月龄增长而逐渐减弱和消失,使宝宝容易感染传染病。为了提高其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需要按照免疫规划及时给宝宝们接种疫苗,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绝大多数宝宝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后,会形成牢固的群体免疫屏障,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得病,同时也可以保护少部分因疾病不能接种或暂缓接种疫苗的其他宝宝。因此,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保护宝宝健康的手段,每名适龄儿童均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按免疫规划要求进行预防接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Q: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吗?

疫苗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外来异物,个别人在接种疫苗后发生正常免疫反应的同时,局部或全身可能出现一些生理病理性反应,并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此,每种疫苗说明书均注有不良反应项,而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Q: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质量有区别吗?

所有上市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在我国上市的药品,无论国产或进口制品,在其有效期内各项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均不得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多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和使用国,在疫苗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不断积累经验,疫苗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可以比肩国际水平,有些指标甚至优于国际标准,如疫苗安全性检测项目。

Q:什么是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接种第二类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Q:什么是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一般反应是指在免疫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绝大多数预防接种反应为一般反应,通常为一过性,一般1~2天可以恢复,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对于较重的局部反应,如出现红肿、硬结可用清洁毛巾于接种疫苗24小时后热敷,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减少疼痛。家长们需要注意的是,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会在接种部位出现小脓包,为正常局部反应,禁忌热敷。遇小脓包破溃可涂抹1%紫药水以防感染,待其自行吸收、结痂后,即可形成卡疤,但不是每个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都会出现上述反应的。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如高热,体温超过38.5℃时,可以服用儿童专用退热药退热,但遇持续高热,异常哭闹,应及时到医院对症处理,同时向接种门诊报告情况,接种门诊医生要做好登记和咨询,必要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Q: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可由疫苗本身固有特性和受种者个体因素所引起,其发生率极低,当反应较重时,需要进行临床处置。绝大多数异常反应经过治疗不会遗留永久性损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无菌性脓肿和热性惊厥等。

仅极个别人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需要进行临床处置。对此,家长不需要过分担心,所有免疫接种门诊都备有急救药品和设施,若出现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医生都会在第一时间及时处理和救治。每次接种疫苗后,医生应告知家长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理办法。当宝宝接种疫苗后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和接种门诊的医生联系,可以电话咨询或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同时向接种门诊医生报告。

Q:宝宝如对牛奶、鸡蛋过敏,

接种疫苗时家长们要注意什么?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推荐的疫苗中,对牛奶过敏的宝宝不应接受口服糖丸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因为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成分中含有奶粉,所以应改为不含牛奶成分的口服液体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或接种注射型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上述两种疫苗因均不含牛奶成分,仅单纯对牛奶过敏的宝宝是可以接种的。对鸡蛋中的卵清蛋白(即鸡蛋清)过敏者,禁忌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黄热病疫苗、部分狂犬病疫苗等,因为这些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鸡胚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疫苗终产品中会残留少量的卵清蛋白。

Q:因病推迟接种疫苗行吗?

免疫功能异常者、急性传染病患者、既往接种疫苗后有严重不良反应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部分疫苗不能接种。轻微生病时可不推迟疫苗接种。如果需要推迟,应由医生决定推迟时间的长短,只要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是可以继续接种的,而对于需要多剂次接种的疫苗,如果各剂次间隔时间过长会影响免疫效果,甚至需要重新按程序接种。同时,推迟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加儿童患相应疾病的风险。

Q:如孩子因发热错过接种疫苗,如何补种?

发热是很多疾病的前驱症状,特别是传染病,大多数人在发病前表现为发热。对正在发热者接种疫苗有可能出现:(1)加重病情,如宝宝高热不退,可能诱发高热惊厥;(2)降低接种疫苗的效果;(3)误将疾病的发热当成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影响以后疫苗的接种。因此,对于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者应暂缓接种疫苗,采取退热措施,积极诊治原发疾病,热退且体温稳定或原发疾病痊愈后,再补种疫苗。如果孩子因为发热错过了接种疫苗,可以等孩子病愈后,补种疫苗。

因此,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在接种疫苗前,应该给孩子做好体检,向接种医生告知孩子近期身体状况、是否接触过传染病患者,以便接种医生根据您的介绍,筛查接种疫苗的禁忌证,预防或减少偶合症的发生。

Q:什么样的人群不宜接种疫苗?

受种者只有在机体健康状态下接种疫苗,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并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而患有重症慢性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代偿功能不全、急慢性肝肾病变、血液系统疾病、活动性风湿病、严重皮肤疾病等,急性发病时不建议接种疫苗,以免加重病情或使反应加重。当病情长期稳定时,可以适度接种疫苗,如流感、肺炎等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