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时间:2022-08-20 01:52: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第1篇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master's thesis 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problems in academic disser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master's thesis on management, mak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evaluates the academic dissertation quality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

关键词: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质量;评价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practical master on management;academic dissertation;quality of the thesis;current evaluation situa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69-02

0 引言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MBA和MPM等专业学位,管理类应用型硕士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能够直接反映研究生的学习成果和专业领域研究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反映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因此,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便于实施的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1]。

1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现状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大多数沿用学术型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虽然基本能够对学位论文进行基本评价,但是由于应用型学位论文与学术型学位论文写作的方法、目标的不一致,导致评价指标上的差异。

1.1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问题 随着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制定的有关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制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的瓶颈,目前论文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有:①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开题仅看开题报告,评价论文选题如何;中期审查大多也只是查看中期报告,不能检查监督论文内容完成程度;答辩看重的是论文成果,忽视论文产出过程,对提高论文质量难起作用。②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硕士学位论文都是由专家评审,因为每个专家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很容易出现评价的论文相同而结果不同的结果[2]。③指标对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特点考虑不够充分。比如,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用价值[3];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以往的评价体系都没有体现这些特点。

1.2 学位论文评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论文质量相关的评价因素随着硕士论文的实际状况的发展变化而改变,下面就从几方面分别阐述论文质量评价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应用型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缺失[4]。现在的硕士学位论文评价基本上沿用了以往学术型论文评价体系,针对学术型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因此,并不符合应用型学位论文的特点和要求。②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制度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以往学位论文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完善的学位论文产生评价制度,能够严格论文产出过程,提高论文质量。③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监督。由于评价制度的执行过程缺少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存在着执行不力的情况[5]。④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环境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6]。

2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管理类应用型硕士的培养特色,结合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和特点,将学位论文评价因素分为学位论文教学条件及管理、学位论文教学过程和学位论文效果3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二级、三级指标,建立如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评价总分计算方法:

评价指标标准划分为A、B、C、D四档,表中只给出A、C两档的标准,低于A高于C为B,低于C为D;每项得分=分值×等级系数(等级系数:1.0?芏A>0.85、0.85?芏B>0.7、0.7?芏C>0.4、0.4?芏D?芏0);评价总分为每项得分之和。根据建立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就可以对某一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从3个一级指标以及下设的各二级、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一个总评分。

3 结论

评价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手段,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不仅是对学位论文本身的评价,客观、公正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学位论文教学条件及管理、学位论文教学过程和学位论文效果三个方面。根据本文建立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某一高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应的得分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已达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仍未结束,仍需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征航,毛旭东,刘万科,陈锴.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179-180.

[2]朱霞,卢润德.浅议经济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J].各界文论,2007(6):53-54.

[3]王桂荣、赵敏.管理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石油教育,2012(3):62-65.

[4]李光玉.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19-22.

第2篇

关键词:专业硕士学位;发展历程;问题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知识的更新换代,对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大。为此,迫切需要培养出大批量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以提高人才的社会竞争力及适应能力。而研究生的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

专业硕士学位的诞生,为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所谓专业硕士学位,它以实践为导向,目标是培养某一领域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强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侧重专业实践及应用,将学术与职业紧密联系。

一、专业硕士学位的发展

在过去,我国专业硕士学位主要以非全日制的在职教育为主,仅有少数专业进行全日制培养。并且,绝大部分只授予学位证书,无毕业证书,大大制约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教研[2009]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指出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强调扩大招生范围的同时要确保培养质量。

教发厅函[2009]127号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指出,2010年新增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全部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招生单位要压缩原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5%-10%,用于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教学[2011]10号、教高[2012]4号、教学[2012]9号文件,均强调大力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逐步扩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促进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协调发展。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由2010年的11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25余万人,虽2016年招生人数有所下滑,但2017年又保持了增长的状态。到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规划是,实现以学术学位研究生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术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重。

二、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

专业硕士的发展历程较短,还不够成熟;目前的培养方案以及毕业生的质量,未能体现专业硕士学位的教育特征,且与培养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对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找到解决方法,改善现状。

(一)课程体系及教学缺乏创新

根据教育部要求: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但目前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与学术型较为接近,两者的差异仅是规定了专业硕士相对较长的实习期。针对专业硕士依旧要求修满较多的学分,且必修课安排了一年时间修完。大部分高校课堂上依旧以照本宣科、批量式的传统理论教学方式为主,缺乏课堂讨论、互动及模拟训练和案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实践环节缺乏落实

教育部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实践原则上不少于1年,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而目前,校内及校外实践均未很好地落实。

1.校内实践基地设施不全

有些高校在建设专业实践基地,采购仪器设备、引进专业人才及新技术,但由于经费问题,实践基地设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另外由于课程安排、学分设置、考核办法等原因,部分专业实践基地形同虚设,未开放使用。

2.校外实践未能落实

根据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学生在单位实践期间,以实践单位的研究方向撰写实践报告、毕业论文等。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在实践单位,都处于自学状态,并无专业人员指导。虽有部分学生被实践单位重视,但学生只是机械化地完成单位安排的工作,无主动权及发言权。

(三)缺乏专业的质量评价体系,论文质量不高

构建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社会认可度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不仅缺乏专业的质量评价体系,论文质量更是让人堪忧。

1.缺乏专业的质量评价体系

在规定时间内修满学分、实践合格、论文答辩通过,专业硕士即可获得学位证书,这是大部分高校所谓的评价手段。学分这一环节过于追求量化,导致很多学生为尽快修完学分,选修一些简单、容易通过的或是与实际脱离的课程。实践是否合格,更是完全由校内及校外导师决定,主观性太强。论文答辩目前主要由校内导师决定,答辩环节缺乏客观性。

2.论文质量不高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的选题以实践单位的研究方向为主。由于实践单位研究内容涉及内部商业秘密,学生作为非正式员工无法接触核心技术,故学生选题大部分偏简单。学生的时间完全由实践单位安排,缺乏充裕的时间去撰写论文,并且两位导师与学生缺乏三方交流,最终导致论文质量偏低,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目前在课程、教學、实践、质量评价体系、论文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全面解析,为进一步的完善或改革工作提供参考,以促使我国专业硕士教育更好地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 

[2]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编制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发厅函[2009]127号 

[3]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0号 

[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第3篇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3.8;TB-4 文献标识码:A

专业硕士学位是区别于学术型学位的另一种类型的学位,目前我国已包括了在职专业硕士学位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教育的任务是,根据社会某特定职业或工作岗位的需要,培养适应该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始于1991年,初始主要为在职教育,历经二十余年,已发展包括了在职和全日制两种教育模式,己形成以硕士学位为主、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在专业硕士学位方面,目前包括理、工、文、管、农、医、财经、政法、教育等39个学科领域,包括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会计硕士等多个专业,全日制硕士包括12个学科领域的158个专业学位。

目前,上述两种专业硕士均在招生培养人才,但二者在学制、管理、教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在职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已实行多年,教与学等多方面均具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争议较大。全日制学术硕士人才培养最为成熟。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行只有6年,现处于探索完善阶段,存在着职业性不突出、实践环节薄弱、导师力量不强、评价标准缺乏等问题。

作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学位论文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因培养目标与原有学术型硕士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不同,在学位论文环节中,论文选题应存在自身特点。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本文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选题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学位论文选题中若干问题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产生于2008年经济危机和10年大学生扩招之际,实际上也是为了实现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发展目标”,即降低学术性研究生培养规模,调整研究生结构。这种调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在具体实施时,由于经验和相应教学配置不足,也使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下面就学位论文选题原则、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1选题基本原则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从培养目的来看是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的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此,需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培养计划,其中主要需突出适应特性的行业或职业、体现应用型、达到高层次要求,在论文选题同样需按上述要求进行,避免偏离培养目标。根据教研[2009]1号文件,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

1.2实践性

在选题时,应注意专业学科领域,不可偏离专业人才培养初衷,强调知识整合和情境化,应按专业应用型要求,注重实践性,不可将专业硕士论文选题与学术型硕士等同。在选题中,应注重论文完成中的实践实训,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达到全日制研究生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未来专业或职业要求,能在就业单位经过自身短期积累,迅速成为单位中的中高层次人才。

1.3创新性

作为研究生,虽然是专业硕士,但学位论文也需在专业方面有所创新,按要求主要应为本行业或职业方面创新,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研究与开发,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技术方案研究,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工程设计、工程设计研究与实施,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选题的创新性要求。

1.4可行性

同所有学位论文一样,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一样应具有可行性,该可行性需与其本身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学制、课程体系、专业或职业等相匹配。在全日制硕士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需要有不少于6个月专业实践期,这占用了学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本文认为,在确定选题时,应结合专业实践情况进行,以保证该学位论文选题的可行、实践性,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2结语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保证。实施6年来,虽有不足但也在逐步完善中取得进展。随着进一步积累,近两年部分学校全日制专业硕士招生生源得到明显改善,部分专业好于学术型硕士,这也符合了我国高等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初衷。本文从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望对该类硕士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不当

有些论文选题缺少新意,缺乏前沿性、先进性和开拓性;有些论文的题目太大,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根本不可能做到深入研究;有些论文题目又太小,没有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无法展开论述。

2.理论深度不够

有些论文研究内容涉及面广,但多是泛泛描述,理论深度不够;对前人工作的综述不够全面,缺乏必要的分析;对所研究的问题分析不透彻,研究不足或对数据分析不够深入,重点不够突出,尤其是缺乏实证研究,一些新方法、新模型(或理论)缺乏验证。

3.创新性不够

有些论文只做一般的介绍,写些人所共知的知识,不能提出新观点、新方法,结论与科研成果不能突破前人;有些论文虽然提出了新的方法,但是缺乏与其他方法的全面比较,导致很难看出自己创新的程度。

4.写作不规范

问题较多的是中英文摘要用词不当,参考文献的引用及图表标注不规范,表符、图号混乱;还有些论文文字表达不够准确,错别字较多,文章整体结构不够严谨等。

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

1.确保研究生生源质量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基础

(1)加大招生宣传的力度

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招生宣传的力度,加强与国内知名大学的协作,争取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1]。近几年,我院教师利用讲学、开学术会议、项目合作、交流等机会先后到国防科技大学、西工大、湖南大学、湘潭大学等著名大学进行招生宣传,效果十分显著,仅以2007年为例,在全国硕士生报名人数降低的情况下,我院报名人数反而增加了近100人。

(2)制定周密的复试方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主要倾向于基础的学术知识和理论等知识性的内容,这无法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在研究生复试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考核,制定严格的研究生复试方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差额复试比例。为此,我院成立了专门的复试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周密的符合计算机学院特点的研究生复试方案,本着复试方案要透明、复试成绩要量化、差额原则要明确等原则,精心组织了专业综合考试: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和离散数学五部分内容;英语听力、口语考试;综合知识测试及政审,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察,最终确定了复试合格名单。

(3)做好硕博连读、提前攻博选拔工作

实行硕博连读、提前攻博是选拔优秀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核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如我院对硕博连读的学生要求其是推荐免试硕士生或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并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课程基本结束时,由学科带头人组成五人左右的资格考试委员会对其进行博士资格考试,考试通过者方可取得博士生资格,否则将转按硕士生培养。

2.重视研究生培养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

(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导师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思想观念等综合素质对研究生的影响贯穿于整个学位论文的始终[2]。要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首先要把好导师遴选关,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选拔出有一定科研实力、科研课题的导师并对其进行培训。其次要加强导师梯队建设,实行集体指导制度。要选好学科带头人,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导师梯队,形成合理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加强指导作用,以集体智慧拓宽研究生的思路,启发研究生思维,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最后要建立有效的导师激励制约机制。要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导师出国、参加学术交流、申报课题等挂钩,实行奖惩制度,促使导师重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修订培养方案,培养科研能力

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文件,是研究生培养最基本的质量标准。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要求、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并规定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以此来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掌握开展科研创造活动的能力[3]。

(3)增强研究生创新意识

创新性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学校要鼓励研究生参加科研活动,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学金,用于奖励研究生在学年内完成的且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科技发明和专著等,以此来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研究生过程管理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保障

(1)建立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

建立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是做好学位论文开题工作,保证研究生顺利完成论文的前提。首先要加强对学位论文选题的指导,实行导师负责与学科部共同参与相结合的方法[4]。其次要对开题报告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进行统一和规范。最后要严格开题报告的答辩、审查与评估工作,严格把关、不能走形式,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专家组应指出其问题所在,并与导师协商、要求其在限定的时间内重新开题,否则不能进入论文课题的实施阶段。此外,在每学期开题工作结束后两周内,应随机抽取全部开题报告的10%送交外校专家进行评审,评审未通过的,需进行重新开题[5]。

(2)完善中期检查制度

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撰写进行到一半时应由研究生部统一对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进行一次中期检查。研究生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写出比较详细的检查报告,论文检查小组要对论文撰写工作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和评议,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学生据此改进自己的论文工作,对于论文工作存在问题比较多的研究生,应建议或要求研究生延期毕业和进行论文答辩[6]。

(3)加强论文评阅与答辩工作

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应建立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库,积极推行“双盲”评阅。同时答辩审查应严格把关、不能走形式,要实行答辩委员论文质量保证负责制[7]。答辩委员会的评价要严格公正,对学位论文质量不合格者,责其重新修改后再答辩,保证有一定的淘汰率。答辩后,答辩委员要在学位论文上签字,如果通过答辩的论文受到质疑,除了研究生和导师以外,答辩委员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4)实行“双盲”抽检、“秋后算帐”制度

为了督促学院和导师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切实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生部对于已授予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双盲”再审查制度。抽检比例控制在15%~20%之内,抽检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通报,对于连续在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中硕士学位论文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应暂停招生或取消其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实践证明,通过连续5年的学位论文抽检,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总体上有了提高。

总之,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的,我们只有不懈努力,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霍明虹.加强研究生学位质量管理的几点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1):7-9.

[2] 王春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过程管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88-89.

[3] 任玲.关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思考及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72-173.

[4] 廖薇,梁晓珍,陈媛.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2(4),86-87.

[5]姜晶玲.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措施的思考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2005(22),37-38.

第5篇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工程硕士 专业实践 学位论文 考核体系

一、加强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考核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自1997年起,我国开始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掌握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独立担负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在工程硕士培养中,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两个环节尤其重要。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单位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评价考核,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必要环节之一,是评价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通过解决专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培养工程硕士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硕士职业素养的目标。

因此,加强对工程硕士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环节的考核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硕士重视专业实践和论文写作,促进工程硕士能力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促进工程硕士工程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

二、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环节考核体系

专业实践贯穿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两项工作,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核心环节。因此,加强对实践环节的考核,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学术与工程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然而,目前工程硕士实行校内课程学习和企业专业实践分段式培养,受限于企业导师的责任心、重视度等因素,学生专业实践存在指导不力、监管不足、考核缺失等问题。特别是专业实践考核,形式化现象较突出,一般是由学生在实践结束时撰写一份实践报告,校内外导师根据报告给定成绩。这种方式的考核并不能真正衡量工程硕士的工程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亟须构建科学有效的专业实践考核体系。

1.严格专业实践考核,凸显专业实践重要性。

对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以提升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将工程理论运用情况、工程技能掌握情况、实践计划完成情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通过实践是否掌握了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是否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等。对专业实践的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成绩合格及合格以上者,取得相应学分,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重新参加实践学习。研究生实践成绩记入研究生个人成绩档案。凡实践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明确校内外导师考核职责,加强实践监管。

专业实践环节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成立联合指导小组,共同研究和解决专业实践环节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校内导师在理论知识、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导师在工程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使工程硕士在学术水平和实践水平上得到全面提高。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应建立常态沟通渠道,保证信息共享、交通畅通,形成有效的实践环节指导和监管机制。研究生根据企业实践情况,按时填写实践周志,总结实习经验和心得,并按月提交给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评阅;两位导师根据实践周志对学生进行考评,全面了解实践过程,及时调整实践内容及进度,共同完成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任务。

3.过程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提高考核全面性。

对专业实践的考核应由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综合评定。过程考核主要以研究生实践工作量、出勤情况、实习周志、工作表现及态度等为考核依据;终期考核主要以实践报告、企业导师考核鉴定材料、实践单位意见等为考核依据,校内组织实践学习成果汇报会,校内外导师及同行专家参照研究生详细记录的实践内容、实践过程、实践体会、实践成果等情况进行最终的考核。通过对工程硕士实践环节的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既可以加强对研究生的监管,强化实践效果,又可以充分保证专业实践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

三、构建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环节考核体系

学位论文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主要环节。作为一种检验手段,学位论文评价既是对工程硕士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衡量,又是对其实践能力、工程经验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测评。因此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应加强质量把关。

1.加强论文工作监督,实行全程考核。

由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分企业专业实践和返校集中撰写两个阶段,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必须加强论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对论文选题、中期检查、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进行全程考核。

高校应通过组织开题报告论证会,成立由校内外导师、同行专家组成的审核小组,对工程硕士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进行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开题报告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其后,高校应组织考核专家针对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中期检查,针对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论文工作顺利开展。在工程硕士参加答辩前,高校应组织同行业专家进行论文评审,根据对研究生综合运用理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及论文成果实际效益的评价,做出是否同意答辩的结论。论文答辩环节,高校应邀请其他高校、企业具有深厚理论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成立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根据研究生实际答辩情况,对论文学术水平进行鉴定,并给出是否通过答辩的结论。

2.制订论文评价指标,明确考核标准。

制订科学、合理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有利于规范学位论文考核标准,从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应重点突出对论文选题的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的考核,对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进行评价,对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进行鉴定。

表一 学位论文评价指标及权重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可采取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不同形式,因此针对不同论文形式其评价的主要观测点应各有侧重。

表二 不同学位论文形式的评价观测点

3.明确考核职责,确保考核力度。

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考核中,应明确学校、培养学院、导师的考核职责。学校、培养学院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进度和形式进行督促和检查,校内外指导教师负责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检查指导和评审。通过建立起学校、培养学院、校内外导师三级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论文考核力度,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教研[2009]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

[2]盛伟,申爱兵,等.国家“特需项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3]俞继仙,苏玉亮,等.基于网络系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考核与激励体系的构建[C].2012.

[4]王武义,于文男,等.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保证体系的探讨[会议论文].2010.

第6篇

1.浅论两种法律硕士并轨培养的可行性

2.职业化视角下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

3.医学院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4.法律硕士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路径

5.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习实践环节模式设计探析

6.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设计研究

7.全日制法律硕士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8.从负动机角度探讨法律硕士学位教育中的英语教学

9.诊所式教学法在法律硕士课程中的应用

10.法律硕士“双导师”培养模式研究

11.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12.论法律硕士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衔接机制

13.案例教学法在法律硕士教育中实践分析

14.“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坊”实验计划总结

15.浅析广东省法律硕士特色教育培养研究

1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律硕士特色教育优势与发展探析

17.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初探

18.论法律硕士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

19.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

20.关于提升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的研究报告

21.“双导师制”在法律硕士教学与培养中的完善与推广

22.知识产权法律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23.法律硕士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24.法学法律硕士培养模式之完善

25.法律硕士(法学)的培养模式研究

26.研究生教育转型发展与西部高校法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

27.资源环境特色法律硕士培养目标初探

28.法律硕士学科教学(英语)议论文写作模式之问题探究

29.资源环境特色法律硕士教育的思考

30.贵州大学法律硕士教育方法改革初探

31.研究生教育转型发展背景下法律硕士教育改革思考

32.资源环境特色法律硕士实践基地教学研究

33.法律硕士状告母校无需尴尬

第7篇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名时需要通过考生所在单位向招生单位送交下述材料:

1.报考博士生申请表;

2.专家推荐书;

3.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

4.硕士学位证书或证明书;

5.体格检查表;

6.政治审查表。

应届毕业的硕士生必须在录取前补交硕士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者不交2、3两项材料,但应当开列已经学习过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和寄送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当的学术论文全文。

第8篇

通过在职研究生考试,只是考研的第一步,后面还需要修满学分,并且完成论文答辩才可以得到硕士学位证书,写论文耗时耗脑,很多考生很厌烦写论文,那么所有在职研究生都是要写论文的吗?清大在线老师为你解答。

 在职研究生现在主要有两种在职研考形式,一种是一月在职联考,一种是五月同等学力申硕,这两种报考形式都要写论文,论文是拿证的最后一个环节,只有通过了最后的论文答辩才能拿到证书。

 

 一月在职联考: 一月联考是在职研究生考试形式中考试难度最大的,并且它是先考试后入校学习的,通过两轮考试被录取的人才有可能到校上课。一般课程是周末上课,课程结束后修满学分的人可以写毕业论文参加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的人可以拿到在职研究生学历与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申硕: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免试入学,不用参加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学习两年的时间,但是若想申硕,必须满足本科毕业三年有学士学位,通过申硕考试考生要写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可以拿到在职研究生学位证书。所以,所有在职研究生都要写毕业论文,但是报考了同等学力申硕的人,如果达不到申硕条件,可以在修满学分以后毕业,不用写毕业论文,毕业后拿课程结业证书,但是拿不到学位证。

 

由此可见,不论是哪种在职研究生考试形式,都需要进行论文答辩才能得到硕士学位证书。

第9篇

因国家未下达2014年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招生计划仅供参考,我校年招生数为1次。

一、报名条件

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及获得学士学位六年或六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身体健康,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同等学力考生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2.进修过所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4门以上;

3.近三年在省级以上刊物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所报考专业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省部级前2名,前5名)。

二、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13年12月份,届时请登录yjsy.hebtu.edu.cn/查看报名方法。

2.考生在网上报名后同时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供以下纸质材料(有关报考材料届时从yjsy.hebtu.edu.cn/下载):

①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登记表中的“单位意见”一栏必须由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由本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填写意见;

②两位与所报考学科专业相近的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③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及论文评议书;

④最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研究生管理部门证明),照像、现场确认时必须出示证书原件;

⑤同等学力考生须交相关证明材料。

三、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定于2014年3月,具体时间届时请登录yjsy.hebtu.edu.cn/查看。

四、注意事项

1.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精神,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国家将不断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将根据国家及河北省具体文件要求出台相应的研究生奖助办法,并及时通过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yjsy.hebtu.edu.cn)公布。

2.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需加试报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两门及政治理论课,详情届时请登录 yjsy.hebtu.edu.cn/查询。

单位代码:10094 地址: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政编码:050024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311-80786777

第10篇

我院与国际竹藤中心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2013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10余人,欢迎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报考条件

凡符合教育部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及达到硕士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报考。以硕士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所报考专业相近岗位工作6年以上。

2.修完所报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且成绩合格(有研究生培养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有2篇以上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与所报考专业相近的学术论文(排名第一),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奖。

3.未取得高级职称者,还要求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全国外语水平考试合格证。

四、报名时间及方式

1.报名时间:2012年11月15日--2012年12月15日

2.报名方式:所有考生均为网上报名

网址: yjs.caf.ac.cn

五、提交材料(最终以网上报名须知为准)

1.已获硕士学位考生: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上报名后自行下载);

(2)两份专家推荐信(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以上的专家);

(3)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及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或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4)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或不加盖公章者必须提供原件进行验证);

(5)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一张(体检表用);

(6)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7)获得境外院校学位者,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证明。

2.应届硕士毕业生: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上报名后自行下载);

(2)两份专家推荐信(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以上的专家);

(3)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或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4)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一张(体检表用);

(5)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同等学力考生: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上报名后自行下载);

(2)两份专家推荐信(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以上的专家);

(3)论文及获奖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4)硕士课程成绩单(加盖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或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5)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或不加盖公章者必须提供原件进行验证);

(6)副高级以上职称证书复印件或同等学力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7)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一张(体检表用);

(8)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9)获得境外院校学位者,需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证明。

4.硕博连读考生: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上报名后自行下载);

(2)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一张(体检表用);

(3)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六、考试:

1.考试时间:2013年3月中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2.考试地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3.初试:外语(不含听力)、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自然辩证法(3小时)和两门所报考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各2小时)。

4.复试: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含外语听力及口语、专业外语水平考查和综合素质考核。京内研究所复试在初试后进行,京外研究所复试在初试成绩公布后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5.初试结束后,统一安排体检。

七、录取:根据初试及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八、其它:

1.学习期间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有关研究生招生信息可在以下网站查询:

yjs.caf.ac.cn

3. 如内容与教育部文件有出入,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招生部门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招办

邮政编码:100091

联系电话:010-62889030

联 系 人:吕晓依

电子信箱:lkyyzb@163.com

国际竹藤中心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阜通东大街8号

邮政编码:100102

联系电话:010-84789862

第11篇

(硕士学位论文题目:宋体,小二号字,加粗)

研 究 生:

指导教师: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一、摘要

二、立题依据

三、研究方案及工作基础

四、论文工作计划及预期成果

第12篇

一、导言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热门话题。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从2009年开始加大了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各占一半的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因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以CNKI学术总库(2002—2011年)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量、专业学位类别、比较研究文献、中文关键词等五个维度展开统计分析,试图阐述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以期为今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样本选择

1.抽样。打开CNKI学术文献总库,输入主题“专业学位”并含“研究生教育”进行高级检索,且对每篇文献进行诸篇查阅,以确保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检索出2002—2011年这十年间的1199篇文章。检索日期为2012年3月25日。从中剔除年鉴、记者报道、日报、人物与学校介绍等非学术文章,得到有效样本1047篇。

2.对样本的讨论。研究的样本是中国CNKI学术总库“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2002—2011年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学术文献总库里的文献总量万篇。CNKI(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即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它是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网站之一。目前已集结了7000多种期刊,近1000种报纸以及众多的博士、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以及国内外1100多个专业数据库,其信息内容是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并以数据库形式进行有序管理的,有明确的来源、出处,内容可信可靠,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的依据。对于教育研究热点的分析,可以通过关键词数量的变化来判断。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升降变化,从一个方面透露了研究热点的形成和转移,因而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某一领域今后研究的走向。[2]CNKI系统的主题标引类型恰能反映出学科的属性以及研究热点、发展方向,能较好地提供给用户与学科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相吻合的文献,[3]因此所取样本是全面、有效的。本研究对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检索结果按被引频次排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来源期刊,最高被引文章是2006年翟亚军等人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的《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辨识》。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近10年来,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从2009年开始,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长率为55.3%,其中,2010年的增长率就到达68.2%;从图1中可以直观的看出,10年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情况呈上升趋势。在2009年之后,上升趋势增强,在2010年,增长趋势更加明显。2009年和2010年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年份。2009年,教育部加大研究生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力度,将扩招的硕士研究生全部作为专业硕士进行培养;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种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分别将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等内容列入2009年、2010年工作要点,将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4]随着政策的出台和相关会议的召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开始加速度前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密切相关。

2.对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量统计分析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甚少,10年中仅44篇,占文献总量的4.20%。从表3的数据变化上看,文献数量呈波浪式增长,高峰值出现在2005年和2011年,且2011年的论文数量最多,其中硕士学位论文占主要部分。从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上看,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最快,2007—2009年有缓慢下降趋势,2010年趋于平稳,2011年急剧上升。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变化,与2009年和2010年的政策改革有直接关系。学位论文体现的是创新,是研究生经过2或3年的努力做出的学术成果,前期的准备时间是1或2年,2011年恰是呈现研究成果的一年。不过,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极少,10年中仅有4篇,数量是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1/10,在2009-2010年,研究趋势缓慢上升,2011年缓慢下降。相对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仍未引起在校博士生足够的关注。硕、博学位论文是经过整个研究生学习生涯的深入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研究成果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创新中的主要群体,所研究的领域是引领这一领域发展的主要激流。因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有待依赖在校研究生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在校研究生作为学术群体中主要的研究主体,更应该拓宽视野、前卫创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层剖析,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通过对硕、博学位论文所采取的研究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位论文的研究类型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的较少。

3.对不同专业学位的文献数量统计分析

除了将专业学位分类统计外,剩余的文献均归类到其他综合论述的文献上(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以某一个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甚少,合计379篇,仅占总研究文献的36.1%。所研究的专业学位类别共29个,文献数量大于10的仅有9个专业。分别是工程、临床医学、教育、农业推广、体育、公共管理、军事、法律、艺术。其中,以工程硕士为研究对象的最多(75篇),其次是临床医学硕士(57篇)、教育硕士(56篇)。目前,研究生考试共有39个专业开设了专业硕士。其中,对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出版、林业、应用心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审计等10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处于空白。从表4的数据变化上看,对29个专业学位的研究基本都处于震荡波动的变化形态中,并且在2009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当前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理论、经验方面尚有不足。“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俗称‘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始于1991年,但在近20年时间内发展缓慢。直到2009年,在全国招收的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大约10%。在社会上,专业硕士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5]但是,随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相信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例如,2011年3月18日,我国设立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涵盖的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金融、应用统计、税务、保险、资产评估、法律、社会工作、警务、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建筑学、工程、农业推广、兽医、风景园林、林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领域。涵盖的博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育、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杜玉波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6]可以说,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着极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是一项亟待深入开展的课题。#p#分页标题#e#

4.按照同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比较

研究进行统计由表5可以看出,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比较研究的文献甚少,仅有42篇,2011年的文献数量最多(13篇)。以美国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位居第一,相关文献有27篇。其次是日本(5篇),数量与美国相差4.4倍。由此可知,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要以美国作为比较对象。其中,秦春生的《中美教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为最高被引文章。2002—2011年比较研究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见图4),并在2010年急剧上升。美国是专业学位教育的发源地,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发展完善(1970年)至今有42年的历史,已形成完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因此,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参考对象。“日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其蓝本取自美国,虽然目前还仅仅处于初步的模仿阶段,起步比我国还晚,但鉴于我国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并不完善,与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关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这一重大变化仍有必要。”[7]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在科研工作中,同国外的相关领域进行比较研究是重要的研究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本国的教育状况,把握教育的普遍规律,取得权威的研究成果。

5.对专业学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统计

“通过关键词标引频次统计分析某一时段的学术热点和升降趋势,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路径。尽管此类基于数量的评析往往较少涉及热点问题本身的具体内容和意义,但是只要分析的时间段有一定的长度,收集的数据充分且具有足够的覆盖面,则此种研究方法就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表6显示,关键词总个数排名前七位的分别是:“(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744个)、(研究生)培养(模式)(163个)、工程硕士(65个)、(教育、培养)质量(保障)(58个)、临床医学(53个)、问题(现状、对策)(53个)、教育硕士(49个)。由此可以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工程硕士”、“质量”、“临床医学硕士”、“问题(现状、对策)”、“教育硕士”等是近10年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热点。这个结论也印证了的统计结果。从中也可以看出涉及比较研究的关键词相对较少,仅有“美国(比较研究)”(32个)。另外,“应用型人才”(6个)、“结构”(5个)、“学位制度”(5个)等关键词尚少,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表6中没有教学、导师等与之相关的词语。尽管培养模式的简化公式: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包含着教学部分,但将其作为关键词,专门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还未受关注。国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和导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处于弱势。“教学如何教”、“教师哪里来”都应该成为今后研究选题的重要方向。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