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控实训总结

电控实训总结

时间:2022-07-04 06:12: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控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控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技能

1.前言

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汽车发动机,它相当于汽车的心脏部分,随着电控系统与发动机技术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商对发动机新技术投入全部研发精力,促进了电控系统飞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就要求所有汽车生产必须全部进行电喷系统的安装,所以,电喷系统的维修技能提升是所有维修人员的技能必备。在我国,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应当紧跟社会要求与企业要求,开设满足需求的所有课程。其中,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为此,就需要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排除能力、仪器检测能力、分析能力、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导致技能人员的好与坏,如果课程设计的内容脱离实践、方法轻实践重理论,会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所以,课程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始终在培养学生附近围绕,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来进行,文章通过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训进行分析。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主要有构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培养关键能力。目前所有的课程开发都是通过实现工程来进行的过程向导,比如,工作过程所对应的整合、归纳以及抽象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所对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情境、汽车应用类对应职业工作顺序。通过对一些汽车营销企业、汽车故障诊断岗位、汽车维修岗位、汽车专项技术服务岗位、汽车维修岗位以及汽车维护岗位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六种属于汽车机电维修领域的岗位,主要有整车性能检测的诊断、电气系统在汽车车身的检修、诊断与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汽车维护以及诊断与检修汽车电器系统。我国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学习课程是根据职业资格在汽车修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学习情境和行动现实化、具体化的课程体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排除的培养、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诊断的培养、检测设备熟练使用的培养、维修工具熟练使用的培养、技术资料相关英文和中文查找的培养、数据分析技能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关键能力是通过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汽车维修来进行设计的,并且,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教学、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化设计都是一种对专业能力进行强化的培养手段,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对具体问题能力、方法能力进行强调解决的培养手段,具体任务工作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工作小组讨论合作是一种对学生团结问题、协作问题、社会能力进行解决的培养手段。

3.课程设计过程

3.1 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基本教育特点为,从学生体系转化为工作体系,而学习过程就成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一体化,并根据工作任务来进行具体工作、工作要求、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内容,所以,现行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课程普遍呈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汽修厂要求的工程过程可以知道,要想教学内容实现有形化和具体化就必须采取教学所对应的情境,并以理实一体化来进行实训室教学,以此表现出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设计课程的重点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性的培养,学校利用教学情境的不同来不断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及学习,以便让学生获得需要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团队的协作合作中,训练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需要注重在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里面实习顶岗,同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去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进行讲课,以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来把学校学习过程导入企业最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去,并使两中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课程。

3.2 课程设计原理

通过多年的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人才培训、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企业的用工要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目前从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来进行从业人人员素质要求培训、能力要求培训、知识要求培训,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有五个,分别是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

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4.1 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企业专家、教师共同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的总结职业技能、归类职业技能、分析职业技能,最后剩下五个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都是从企业工作任务中产生出来的维修故障和实际需求,并且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过程,能够比较好的把技能、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且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设置任务。当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单元的教学时,老师则需要对学习单元进行任务工单、教学设计、学生手册、教学课件、演示录像和教学录像的拆分,并且,由教师把整个学习单元按照六步法来进行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必须包括组织教学过程、任务名称、学时、任务目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客户任务描述等。

4.2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引入竞赛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学校老师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学校宣传的办学成果,还可以展示学校中学生的风采。根据各种技能大赛的数据可以知道,竞赛模式既需要参赛选手具备应对自如、心理素质好、配合明确、分工明确、逻辑思维清晰,也需要参赛选手具备仪器正确使用、记录完整、设备检测、分析准确、故障点确认。要想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到技能竞赛中去,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一般在竞赛中的故障点通常是由企业技术维修总监进行的,并且对分工协作、逻辑分析、规范操作以及安全生产都要求比较高,这一点也是现实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多缺少的一点。

4.3 理实一体化实训

理实一体化为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为学生打造了作为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现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注意现在的身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老师教导、指导学生,而现在则是由老师指引,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入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工作责任书以及技术手册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采取的的生产性实训,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汽车维修团队进行教学模式的展开,让学生了解到汽车维修包括,预约—接待—车辆诊断—制作工单—车间派工—车辆检修—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此外,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建立汽车美容设备,让学生为车辆进行美容,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

5.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进行设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的五个原则进行设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从典型工作任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三个方面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87-89.

[2]严景明,陈国庆,张新强,罗黎.汽车发动机组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170-173.

[3]孟国强,刘越琪,洪志杰,李军,王庆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2-96.

[4]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6):59-62.

[5]孙冰寒.《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研讨[J].学问科教探索,2010(2):11-12.

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项目教学法是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项目工程”,以项目工单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新知识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项目”为主导,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特点和现状分析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门课是目前汽车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课程内容包括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基础、汽车故障诊断设备、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底盘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车身电器和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等部分,是汽车维修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另外,由于部分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加之教学方法仍然采用理论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的讲解过于枯燥。实训时由于设备台架和整车的可操作局限性制约了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学生无法对这门课感兴趣,老师不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走访调研了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这门课程教学时,教学方法大部分采用理论+实训,没有做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全部贯穿实训情景)。迫切需要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让课堂“教、学、做”统一。

基于以上情况,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为先导,以实际操作为主线, 即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书本上原有界限,将一部份知识组合成一个大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工单抽取每个部份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使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都有成就感并增加学习兴趣。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排除汽车故障基本技术。按照正确逻辑的排故思路,在仿真环境中完成项目任务,最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排除的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任务工单。它通常有如下工作过程模式:早(午)礼、理论讲解、示范教学、学生分组实训和巡回指导、考核评价与学生成功分享、总结。教学创新的亮点在于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每堂课有有一个汽车修理行业常见故障项目,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教师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明确项目工单内容,根据设备开发实训项目(最好是同一车型设备,数量8-10人一台为给学生提供),有理实一体化教室。这里以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为例说明项目工单内容,根据前期对汽车修理厂和4S店的调查,电控发动机故障一般为故障灯点亮,无法起动,怠速不良,,加速不良,高温等六大类故障。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及操作由简到繁,设立项目工单实训顺序:故障灯点亮,无法起动,高温,加速不良,怠速不良,同时根据每个项目设立具体任务和知识点。

(二)早(午)礼。在湖南永通集团、申湘集团、华洋新世纪集团下属汽车4S店,多次看到企业的早礼文化,聆听老总对人才的要求更是期待学院能够培养“沉得下、顶得上、留得住”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企业的规章制度比较严,每个层次的人员必须要考核。高职生在校学习就要严格校规,提高职业素质,用准军事化早礼加强素养,不断地把学生潜移默化,在职业素养方面与就业岗位要求零距离接轨。早礼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为排队集合、报数、师生问好,齐声读车间5S管理口号,老师布置任务,每天一名学生上台讲一个励志故事,等等。

(三)理论讲解。根据教学方案和项目工单对所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对于新知识、新技术要重点讲解。比如项目二,发动机不能起动有火无油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因为在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已讲过燃油供给系结构,那么可以稍加复习,主要是讲燃油系统的检测方法。在讲解理论时,还有一点是紧跟台架设备特点,只有吃透一种车型的常见结构和故障诊断方法,才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示范教学。这个环节是重点,笔者了解过其他院校,大部分实训老师都是简单的操作,然后就要学生自已完成,真正学生单独完成的可能没有几个人,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动手,但如果他们看了老师做了一次,有可能会激发兴趣,降低难度,有可能会积极动手。中锐教育集团华汽教育有这种特色,集团花费重金拍摄发动机和底盘拆装视频,指导学生实训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非常规范。学生操作时还循环播放,整个实训气氛学生学习意识浓烈。如果有条件,笔者觉得根据项目工单可以录制视频便于教学示范。

(五)学生分组实训和巡回指导。这个环节是整个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只有学生认真完成好实训任务,整个教学才算成功。不管哪个教学法,只要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就是最成功的。教师事前要设置1个-2个故障点,学生按照规范流程排除故障,并且能够完成工单。故障诊断主要考虑的是思路,思路决定故障排除捷径,所以在项目工单里有一项这方面内容需要学生记录排故思路。教师在整个过程进行巡回指导,有些集中的问题需要集中讲解。

(六)考核评价与学生成功分享。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要适时的做相应的总结,项目完成后要有明确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项目做出合理评价,在此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做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操作作出客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同时对于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锻炼了总结的能力,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让大家能共同分享。

(七)总结。最后环节主要进行车间5S管理,同时教师对当场实训做一个总结,对于排故思路清晰,排故实训规范的同学提出表扬,对有问题的需总结原因。

三、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而在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常见故障对象为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示范环节的规范性是至关重要。现在高职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但模仿能力还是很强,老师可以利用已做的视频进行播放,但必须操作规范,如万用表使用需要调零,检测线路需要细铜丝或者转接线等

(三)评价要恰到好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学生学习评价是以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为依据,具体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成员情况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三个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

近年来,中锐教育集团华汽教育管理中心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不断的创新和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领导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根据学生就业企业回访,企业对于华汽学生很满意。这主要在于华汽教育实训中心投资建设成为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室,而且设备和教材相当配套,便于开展教学创新,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当下,不少职业院校纷纷借鉴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推广应用模块教学法、“双元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作为汽车教育领航的华汽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新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2]戴冠军主编.汽车维修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朱丽梅,项目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J].教育月刊,2002(10)

[4]谭本忠主编.汽车故障排解思路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电控发动机 应用

一、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概述

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的方法。

在传统的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再进行实操学习与技能训练。随着现代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在职业能力和规范等方面要求的日益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缺点日渐显露,已愈加难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所在学校紧跟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在所有班级中都实施了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笔者任教的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也进行了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

二、在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

1.精心进行课前准备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历,坚持认为,如果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准备是必需的,其中教案是最主要的。教案是一体化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案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好在整个一体化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只有认真地对待备课与教案的编写,才能真正上好一体化的课程。因此笔者在接到教学任务后,针对学生、教材、大纲及学校实习设备等情况,认真编写教案。在进行整个教案编写时,笔者对不同专业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论知识基础、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后再设计教学过程,并确定在一体化教学方法中如何进行教学、课后自我评价、总结等。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勤于思考,编写好教案、备好课,教学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2.遵循现代教学理念,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方式

“三位一体”即人才培养规格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人才培养内容融学生“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人才培养途径融“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充分理解“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后,笔者将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排除故障和模拟故障进行有机地结合,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六步教学法”

笔者在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教学时,参照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下面以电控发动机中的电子点火系统的讲解为例做一介绍。

第一步:视频播放或实际工作情景演示。采用视频或是两位老师进行实际工作情景演示的形式,呈现点火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汽车无法启动的故障现象,提出本次的教学任务及目的,即对出现汽车点火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汽车无法启动的问题如何解决。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的相关资料及学习任务信息的收集与原因分析,并填写电子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任务书。

第二步:引导学生进行故障分析,并分组制定任务解决方案。在学生对第一步所提的电子点火系统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搜集相关资料填写任务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各个教学小组为单位制定各自的维修方案。

第三步:分享各小组的维修思路及方案。在学生制定好各自的维修方案后,由教师主持,各小组推举代表陈述本组的针对电子点火系统的检查检测方法、维修思路及维修方案,提交其他各组进行维修方案的评审论证,同时进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并做好记录。

第四步:维修方案的实际实施与验证。教师指导各组学生按各自方案进行电子点火系统的检测与诊断,并在整个过程中不断验证各自的维修方案的合理性,最后查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

第五步:任务实施情况验收与评价。教师对各个小组任务实施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第六步:教学总结与实施过程评价。

第4篇

关键词: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全车车电器;平面实训台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配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有文化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汽车配件市场。本文介绍的制作帕萨特领驭汽车电器平面实训台,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所学课程汽车配件市场营销的一个实验体系。其包括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中进货、仓储、销售、专业制作帕萨特领驭全车电器平面实训台的全过程。平面实训台采用国内经典机型,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强。选择各元器件,连接电路,以便能使学生在实验期间了解掌握汽车配件市场营销、汽车全车电器工作原理。使之加深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总体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1、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总体方案的选择

我们把制作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做为《汽车配件市场营销》课程的一个教学项目、若干个任务。因为其所用配件比较多、比较全。学院教学班一般大约40人左右,我们做八台实训台,学生分八组,每组5人,这样能够较好的完成这个项目教学。《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实验教学采用的实验体系是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中进货、仓储、销售、专业制作帕萨特领驭全车电器平面实训台的全过程。实训更注重学生能通过做实验而掌握更多汽车配件营销方面以及大众汽车电器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2、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总体方案的确定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选用1.8T领驭国内经典机型,确定全车电器系统为8个系统组成。指导教师提供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软件,全部配件及清单。汽车配件营销实验室,销售用电脑,柜台等设备。学生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进行汽车配件的进货计划、进货、提货、仓储、销售、装配实训台等六个任务8-10次实验完成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制作。

实训台系统组成 实训台由8个系统组成包括:

1).供电系统: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2).起动系统:直流起动机

3).照明系统:前照灯,雾灯,阅读灯,仪表板照明灯,行李箱灯,门灯。

4).信号系统:制动信号灯,转向信号灯,倒车信号灯以及各种报警指示灯。

5).仪表系统:里程表,车速表,燃油表,冷却液温度表,发动机转速表。

6).辅助用电设备系统:电动玻璃升降器,风窗刮水器,点烟器等的制作

7)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动机(用发电机驱动电机、曲轴电机代替),各种传感器,执行器

8)实训台附件系统:高强度台架,万向脚轮,测量端子,交流电源开关

由指导教师和部分学生按8大系统备齐配件、实训秃台架和附件、存储配件小车。提供配件价格清单。

三、建立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的制作项目包括5个任务。利用汽车配件市场销售软件,其中通过4

任务完成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的建立工作同时完成汽车配件市场营销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指导教师提供经理签字,财务支票支取及报销程序。

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项目包括如下5个任务:

任务一: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编制提单

学生根据所学过的汽车电控知识,每个组制定一台套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的采购计划、通过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编制提单、入库单、出库单。

任务二: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提货

学生持提货单,通过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进行提货工作。部分学生备小车、货架配合完成整个采购过程。

任务三: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入库

学生持入库单,通过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进行入库,登帐、货物入货架。

任务四:利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销售出库

根据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所需配件清单开销售单,提货,为组装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做准备。

任务五: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制作

我们用汽车配件及附件组装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按车型平面布置8个系统,采用钢架梯形结构形式支承整个系统的平面实训台。这样能减少材料,减重量节省成本。安有脚轮便于整体移动。安装平板采用硬质白色塑料,达到了节省成本的效果。考虑到实验台用于室内多媒体教学,所以在满足系统硬件安置空间的前提下,外型尺寸适中,同时考虑方便学生装配、测量实践不易过小,外型尺寸为(长*宽*高:2460*1850*800mm。以达到提供学生亲自动手组装实训台的功能。从而达到巩固加深教学成果的目的。

整个项目学生共分8个组任务一每个组各自独立完成。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分三次实验完成。奇偶交替进行。完成三个任务后再进行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组装调试。之后,学生互查、互评。教师进行验收、考核。完成项目教学。

总结

制作帕萨特全车电器实训台这个项目,能够较好为汽车就技术服务与营销专用的学生巩固所学的汽车电控方面的知识。又能在汽车配件市场营销平台上全面的完成了汽车配件市场营销一系列实验教学任务。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汽车营销专业比较系统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形象地模拟和实际演练汽车配件营销全过程。同时为其他专用的学生提供汽车全车电器教学的实验设备。

本项目教学的创新点如下:制作实训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全面了解汽车配件市场营销的全过程。一举三得。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从而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适应企业。成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汽车电器;教学;探讨

一、课程地位

汽车技术迅速发展,最突出、最主要的变化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据统计,当前生产的汽车平均每辆车上的电子装备占整车成本的20%―30%;高档车电子产品的费用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汽车上的革新70%来自汽车电子技术及产品[1]。现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又加快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更新速度。为了适应市场对该类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独立学院汽车类相关专业均开设了《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就业前景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安排

调研全国12所独立学院的汽车类专业,均开设有本课程,课程学时在48学时左右,其授课内容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电控悬架、电控动力转向以及车身电器与电子控制装置等,授课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总学时不多,只有合理安排组织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组织

依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根本,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对《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和讨论,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创新考核方式。

1.优化教学内容

在课堂内容选取上,开放教学内容,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与时俱进,与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最新发展想结合,整合课程的教学体系,如删去“传统点火系”等淘汰的教学内容,弱化讲解过渡内容,加强汽车常用电子技术内容讲解,增加汽车新电器及电控的知识。针对每一个电子系统,引入不同车型的相关系统电路图,讲解其组成、工作原理、工作过程,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增加其使用与维护、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内容,满足不同专业对该知识的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要求不变的前提下,压缩理论教学学时,增加综合教学环节,即将理论教学与各项实践环节相结合,形成“综合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的互补性。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增设创新性实验,如汽车自动变光器制作,老师准备所需电子元件,由学生在实训环节完成制作,既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培养计划,设置汽车电子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以及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涵盖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教师授课影像、声音、文字、动画演示等方面,可以有声有影的将汽车电子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介绍汽车传统电器设备时,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大量采用视频,将汽车电器的结构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介绍系统或部件工作过程时大量采用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介绍汽车电子新技术时,采用案例分析法,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知识印象;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仿真训练”“台架训练”“实车训练”“综合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同时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的特点,要求授课老师除了课堂的讲授、提问、讨论以外,还要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讨论、辅导和答疑,并收集大量的课外参考资料和最新的电子技术成果与学生交流,为课堂讲授打下一定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走近学生,和学生结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在指导中渗透着自己独到的科研感悟和研究成果,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启迪。

4.创新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既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也应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因而,在考试上改变原来的“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试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多次、多样的“模块化”考核方法。课程考核的评价体系包括平时作业10%、课上课下表现10%,实训考核30%,试卷成绩50%,全方位考核学生,避免学生通过突击复习应付考试。实训考核重在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试卷内容上,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多考理解性内容,少考记忆性内容。建立《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试题库、实训技能考核规范、平时作业和课上课下表现评价指标体系,激励学生全程自觉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电器电子系统不断更新换代,电子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课程学时越来越少,课程的授课难度越来越大,只有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课上课下教学和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实际需要,达到理想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 校本教材开发 教学实施 

论文摘要: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文章作者对汽车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人购车的迅猛增加刺激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以培养汽车后市场高级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教师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课程为公共及基础类,着重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常识、形势与政策以及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第二类课程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等,有一些专业课还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与第一类课程相比,这些课程具有行动导向性强、对教学环境依赖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由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一些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经验,提出汽车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关于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很多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阐述1]2]3]。笔者在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迫切性与工学结合原则。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们从50年代末至今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汽车专业教材。然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省市有各自的特点,地方企业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路线。现有的教材能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原理上指明方向,但很难覆盖到每一种具体的情况。校本教材则能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使教材内容来自生产第一线,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现有的教材或强调理论与科学研究,或单独针对实践,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要求,而同一门课程使用两本甚至多本教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给学生带来负担。校本教材则较易做到二者的兼顾,因此为学生与老师所喜爱。第三,各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不尽相同,尤其对于一些国内外的较新设备,往往还没有配套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并亲手实践,然后通过校本教材这一媒介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据可依。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这是与专业课程“工学结合”这一特性密不可分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着课程来进行。我们在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时应严格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及结构要反映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需求,反映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提倡选用生产一线收集的故障案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教学工单上应列一些讨论题,但不给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打开思路,让校本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时效性与统筹优化原则。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安全、更便捷、低能耗、无污染、智能化等新的需求更是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校本教材必须有较强的时效性,并经常更新,只有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投入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如何组织教师在短时间内编写时效性好的教材是一个挑战。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横向上,笔者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组建了不同的教学团队,例如发动机教学团队、底盘教学团队等。教材的编写由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每本教材至少由3名教师参与编写。不同团队之间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统一绘制插图等等。在纵向上,一本教材的编写时间一般是一学年,而使用时间一般是2~3年。新教材与旧的相比,在内容上约有20%的更新,这使我们的编者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及对教材结构的调整方面,保证了快速、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那些教学中不涉及而学生又没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还专门针对课程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做到一本教材对应一门至多门课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一门课程最多使用一本教材,以减小开销并提高使用效率。在实际中,我们编写的《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电控汽油发动机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应急维修》等9本校本教材都在使用当中,没有作任何无用的开发。 

    三、教学场所的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专业教室中可设置针对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并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实践工位。大的专业教室还可划分为小组工作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专业教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无法独立承担起专业教室里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在“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小组承担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和生产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把综合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实训车间。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场地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几十张桌椅板凳的理论教室,改成了理实一体教室(相当于专业教室),如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教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教室等,有的课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应急修理等就直接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学生对于这样的设计普遍反映很好。 

四、教学的实施 

有了教材和教学场所的基础,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呢?我们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了下面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和保证工作质量的能力,较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2.行动导向的教学: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同时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3.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设计和构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条件,学生以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确定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此外,教师还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包括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培训法等6]。 

五、总结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用工学结合与统筹优化的方法着重解决迫切性与时效性的问题。在教学场所的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实践性和生产性的需求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则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涂永忠.高职教材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26):13. 

[2]葛力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j].职教论坛,2003,(10):25-26. 

[3]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46):59-60. 

[4]李世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j].教学与管理,2006,(8):34. 

第7篇

关键词: 汽修专业 教学改革 职业行为导向 校企合作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从2005年的570万辆猛增到2010年的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而且创全球历史新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上升,汽车维修和保养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主要业务已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调研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五十万作业人员,为此培养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高技能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为此我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德国双元制教学,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先导、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汽车维修各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努力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

一、教学设施的建设

我校汽修专业拥有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实训大楼,各种车系教学整车车辆30余辆,拥有汽车认识与保养实验实训室、汽车钣金修复与喷漆实验实训室、汽车改装实验实训室、发动机结构拆装实验实训室、发动机电控技术实验实训室、底盘技术实验实训室、车身电气技术实验实训室和汽车整车销售实训室等,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人民币。这些设备绝大多数是2007年以后添置的,技术水平和先进性足以满足汽修教学,在数量上也符合汽修学生实习的需要,是我们开展教改活动最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制定

德国在总结研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组织方式的概念。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组织教学,首先要从企业生产的工作过程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学习领域,形成教学课程,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再通过“职业行为导向”组织教学,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最后考核评价要用企业员工工作过程完成任务的标准考核。

我校参照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大纲》学习领域划分思路,深入维修企业调研访谈,到广州、浙江等地的职业学校考查学习;制定“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制定出汽车相关专业的13个课程标准:强调“做中学,学中做”,解决汽车专业教什么,怎么评价考核的问题。这13个课程标准是:《发动机机械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认识课程标准》、《汽车维护保养课程标准》、《发动机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课程标准》、《车身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灯光照明、仪表、车身电器)课程标准》、《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悬架转向制动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标准》、《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标准》、《汽车常见小修作业课程标准》、《汽车美容课程标准》、《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标准》、《汽车保险理赔课程标准》。

三、教材的建设与开发

德国双元制模式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内容有机结合。2010年开始,我校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组织教学,需要相应的配套教材。然而市场上没有完全适合我们学校汽修专业课程标准的教材。于是我们聘请德国专家及国内行业专家组织我校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情况自编讲义,逐渐改进完善,从而形成校本教材。我校还组织汽修专业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先后外研出版社出版发行《汽车维护保养》、《汽车电器维修》和《汽车运行材料》等教材。这些教材具有模块式组合、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科学、实用,是我们学校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随着学校的壮大,我校现有汽修专业正式教师33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学历25人,高级技师6人,技师19人,高级工8人。在这些教师中,有正规大学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有企业从事多年技术工作的骨干。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强,但是实践经验不足;企业的技术骨干具有丰富的维修实践经验,但教学能力较弱。为此我们将大学生与从企业来的技术骨干进行有机的结合,彼此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开展教学教改的能力,满足“双元制”教学“一体化教师”的要求。

1.增强教师实践经验。

对教师进行汽车维护作业的规范操作和发动机电控系统、底盘系统、灯光信号系统等常见故障的诊断、排除的作业培训,要求每位教师都独立规范操作、维护作业且能识别、排除汽车常见故障。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以后,对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对讲授的教学内容不再照本宣科,而是进行再创造;用亲身经历的案例组织教学,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

2.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备课、编写教案是每位教师的日常工作,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写教案,要对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定位,首先要对学生学习基础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过程,其次要清楚教学内容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在后续课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再次制定具体、可检查的教学目标,最后还要考虑考查评价方法,如何判断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我校组织教改教研活动,狠抓典型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通过说课这一教学手段展示交流,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使所有老师逐渐熟悉在新的教学标准下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进行多种渠道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校抓住各种机会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利用国家教委德国双元制培训项目及我校国际合作教学项目,输送教师到德国、加拿大、新加坡进修学习;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参加国内教学设备企业与大学合办的专项技术师资培训班;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还将老师送到企业内部参加企业生产维修实践,聘请企业专家担当技术指导顾问,举办多种教研教改培训班等。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师资队伍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的各项技能都有所提高。

五、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组织教学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开展了关于“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和咨询人,达到了显著的效果。

所谓“职业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即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职业能力,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把观察、思维、决策,以及肢体活动都调动起来,有兴趣地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把学习活动的经历变成自己的经验、能力;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然而要使学生行动起来,就必须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就解决方法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实施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要素具体包含: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的体现就是教学教案。一个合格的教案主要涉及学生基础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节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基础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都要考虑,老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设计意图是什么,要学生认识什么、说出什么、体会什么、感知什么、感悟什么、记住什么、应用什么,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者,学习过程的策划者、保障者和主持人,坚决不能成为播音员、灌输者。

六、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是企业、学校、学生实现“三赢”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载体。近几年来,我校与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北京福田、北汽新能源、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多家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我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调整课程设置,企业派技术专家担当指导教师,学生除了在学校内完成部分课程之外,还要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做到教室与车间相融,教师与师父相融,真正实现双元制的教学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七、结语

我们虽然已取得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开端,但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还很遥远。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正日新月异地涌现。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改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远未结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叶昌元,李怀康.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

汽车 工作过程 教学模式 改革

1创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1职业基础教育这个培养模块主要包括三个学习内容:职业道德、基础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对学生基础学科知识的培养,为以后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2专业技能培养这个培养模块围绕汽车专业核心技能、岗位能力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三方面的培养。其中专业技能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检修》;职业能力课程有《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车载网络系统检修》、《汽车金工实习》、《汽车拆装实习》、《汽车电路设计与测试实训》;职业拓展能力课程有《汽车专业英语》、《汽车服务与市场营销》、《汽车保险与评估》、《汽车美容与装潢》等。1.3岗位职业能力强化训练这个学习模块要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强化训练,通过《汽车专业技能实训》、《汽车维修实习》、《毕业综合技能考评》、《顶岗实习》等使学生接触社会企业的生产环境,参与到企业实际职业岗位中进行锻炼,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在汽车后市场领域,成为能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及其用品的市场贸易、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设计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教学内容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须注重培养学生对社会职业岗位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汽车专业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大量的汽车行业岗位调研分析后,由专业任课教师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合作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对专业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设置课程内容。在设计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应的划分出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循序渐进的开展情境教学活动,模拟实际的工作流程,通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掌握汽车维修检测的专业技能。

3 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应用性,而不是知识的原理性分析,所以高职教育不但要在教学内容上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而且教学过程中也要采用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高职汽车专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以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为主,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能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讲明该项目的教学目的、操作步骤、技术要求、注意事项以及检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根据实训场地和设备将教学班级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既能体现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建立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高职教育是一种以能力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高职教育实行的是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在教学模式上,高职教育更加强调的是职业能力的综合性、实用性。开展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是关键,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高职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论-实践融合教学课堂,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这样学生上课的场所既是理论教学场所,也是实践教学场所,形成了“学”与“做”、“知”与“行”的统一,这也为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教学平台。 5形成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方式要改变传统的分数考核法,课程的考核重点集中在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检验,课程考核突出过程考评的重要性。以项目工单考评为基础,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考核包括学生的工作任务考核、职业素质考核;综合性考核在学期末进行,主要包括虚拟实操考核与理论考核两个方面,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实际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考核方法的改革突破了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使得考核结果更加贴近对实际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更加客观有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为一体,体现了知识的综合应用性。通过总结分析,自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开展以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普遍都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就业率。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对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乾.汽检专业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J].大众科技,2010,(5):164-176。

[2]谭红江.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施“2 +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J].高教论坛,2011.

[3]潘宗友,张亚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J].湖南农机,2013,(7):226-227.

[4]蒋浩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改革

[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17-18.

第9篇

【关键词】教学系统;WEB;数控机床

1.前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高效集成生产的基础,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研制周期的重要手段;制造装备的大规模数控化,使企业急需一大批数控编程、数控设备操作以及维修人员,而传统的机床培训设备存在集成度低、培训效率低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控培训需求,网络辅助教学应运而生。

2.国内外数控加工仿真的研究现状

国际上关于数控加工仿真的研究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其目标都是试图将数控加工过程以图形方式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检查加工程序中的错误,即所谓的图形仿真验证。

早期多数CAD/CAM采用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即用线框图来实现数控加工仿真和验证。在实际验证时,刀具轨迹通过显示刀位点之间的矢量来进行模拟,刀具的线框图也能显示出来,再加上所加工的线框显示,刀具所加工的部位和加工方式都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来。但是,一旦零件比较复杂,表示零件和刀具轨迹的线框图就会互相重叠,难以辨认工件的实际形状和刀具的加工轨迹。使得检查工作变得十分困难,甚至完全不可能[1]。

正因为这样,后来的研究大多采用实体模型表示法。实体造型中最常用的方法有:边界表示法(B-Rep)、体素构造法(CSG)、混合建模法(Hybrid Model)和空间单元表示法[2]。

在实现数控加工仿真的方法中,最基本的就是应用实体造型中的布尔运算。这一技术的实质是通过执行工件模型与代表刀具运动的扫描体序列模型之间的直接(物空间)布尔差操作来完成仿真加工过程[3]。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它的计算量过于复杂,几乎不能投入实际应用。

因此许多人开始使用离散实体模型的方法来改进仿真执行的速度。又根据离散方法的不同,产生了物空间布尔运算(Object Space Boolean Operations)和象空间布尔运算(Image Space Boolean Operations)两种布尔操作手段。

但是,这种方法的运算量还是相当大的,依然不能保证实时的仿真效果。通过将实体离散在象空间进行布尔操作,可以比较明显的改进NC仿真的效率。该方法使用z-buffer消隐思想,将实体按象空间的像素离散为z-buffer结构。这样计算被简化为视线与代表实体的图像空间的表面的求交。沿着每一条视线,布尔运算可以在一维空间进行。所以具有比较快的运算速度。

数控仿真软件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集成到CAD/CAM软件中的,如国外的Pro-E、Ideas、Mastercam等软件和国内的北航海尔软件公司的CAXA、天津大学[4]的“回转体零件的CAD\CAM系统”等都集成了加工轨迹仿真的功能;另外一种是独立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如华中理工大学数控技术研究所[5]的“NC铣削加工切削过程仿真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6]的“基于微机的三轴数控铣削仿真系统”等。这些软件借助于强大的三维造型功能,采用实体造型的方法实现了数控加工过程的仿真。

总体来讲,以上仿真软件的共同特点是专业技术性强,集成化程度高,集CAD/CAM于一体,但价格昂贵;虽然融合了刀具轨迹的三维、二维仿真技术,但并不适用于数控编程和机床操作人员的培训。

3.数控教育与培训的发展现状

目前,数控技术人才来自两种渠道,其一是由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的数控专业培养具有一定学历的人才;其二是社会上有关培训机构及院校开办的各种中短期的数控培训班培训的人才。然而,虽然我国各高校、高职、中职加大了培养数控人才的力度,但始终不能满足我国数控人才的需求,主要原因如下:

(1)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进入新的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大量的一线技术工人形成了巨大的需求。

(2)教学体系结构不能满足数控用人单位的需求

很多学校把实训重点放在数控机床操作方面。事实上,数控机床是一种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其操作非常简单。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精通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模具设计、CAD/CAM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技术等工程素质。

(3)数控教材更新缓慢,数控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可供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选用的教材还有限。而且,许多现有数控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本不适合用于培训企业急需的高水平实用人才。现在各学校的数控教师主要是从事各高校机械或机电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但数控实践能力欠缺。

(4)数控实训设备的数量不足,设备种类少

受数控人才需求增长的拉动,各职业院校均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培训基地。各院校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以达到培训效果,在培训硬件选型方面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而且培训基地往往以加工设备配备进口数控系统为主,由于数控设备昂贵,学校购置数量有限,没有实践体验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数控培训我们要用专门的数控培训设备。这样既可以减少经费开支又能够实现对学员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能力的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典型任务 卡罗拉 点火系统 学习情景 教学过程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000-00

学习情境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接近实际的学习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以典型任务为基础的学习情境设计既能反映其中所包含的职业信息,也在结合本校资源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在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深入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排故思维能力,强化职业素养。

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现实的4S店中,一辆发动机有故障的车辆进入工位时,诊断技师会调取故障码或读取相关的数据流并进行分析、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对工作电路进行检测,确定故障所在,之后下达维修任务由维修工完成修理过程。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仅成为“汽车护士”,更能具备“汽车医生”的素质,诊断并排除故障。所以,按照“个性互补,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由传统当然“大课堂”转换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每组4至6人。结合职业院校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我们把现实中的排故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进行工作电路的分析,并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故障可能发生的位置及原因,让学生能熟练使用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排除实车故障,并且锻炼他们正确的排故思维。教师在学生实训过程中监督巡查,督促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并确保学生完成故障检修之后进行5S工作,强化职业素养。

2 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以“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为典型任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际故障的引导,通过对点火系统工作电路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故障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在虚拟教学软件中验证,进而实行排除故障的实践探索,最后归纳出排故思路,并且让学生相互交流,以达到反馈提高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由“护士”向“医生”的升级。

1. 学习目标

以典型任务为基础的课程以培养学生“三维能力”为追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的学习目标。

(1)专业能力:能分析点火系统电路图、故障原因及位置;能正确并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能制定点火系统诊断维修计划,并实施;能规范检查点火系统元器件及工作电路;文明、安全生产。(2)方法能力:能够通过查阅技术资料获取信息资源;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制定工作计划和工艺;能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3)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组织沟通能力;具备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具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具备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具备环保、节能意识;

2.教学内容

以“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为典型任务的课程,会涉及故障码的读取,万用表、示波器的使用,电路图的分析,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查等内容,因此在学习情境设计中应参照实际工作过程,并把以上的教学内容按照合理的顺序穿插编排,让学生在投身其中的同时,能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并能实践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与监督作用,确保学生在文明安全实训的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实训结束后,教师应做出总结,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的优缺点做出评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反馈提高”的环节,即在此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自己的排故思路,并将本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交流的方式与其他小组同学分享,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以达到“反馈提高”的效果。

3.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以典型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引导,教学中体现了行动的“过程性”。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经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即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能做会学,而非传统教学中的先理论、后实践;教师在学习过程充当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的角色,而非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角色。授课过程中,采用行为导向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 该方法以现场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也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技能竞赛法 此方法应用与实操过程中,通过各小组进行技能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反馈教学法 该方法应用于实训过程结束阶段,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锻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情境的设计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利用教学车间,教学的实施采用任务驱动,实现“理实一体、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以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进行情景设计,以故障案例为载体,实现易到难,由显性到隐性提升,实现递进式培养,且将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贯穿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教学过程设计

4.教学评价

“一体化”课程设计将课堂转移至实训室,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实际故障案例为切入点,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了“质”的跨越,因此,考核评价方法也应由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最后的实训成绩由各评价部分得分值加权取得。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最终的结果占总成绩的30%。在过程性考核中,兼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80%),学生评价(20%)等。评价内容分成职业素养(10%),学生参与教学(10%),工作任务完成情况(60%),团队协作(10%),创新及反思(10%)等部分。结果考核中,主要以操作考试及作业工单填写情况作为考核标准。

3 总结

以现实工作任务为引导的学习情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方向。只有将书本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后能真正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罗建政.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学方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上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0).

第11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案例教学;理实一体化;情感目标

一、目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不足

目前,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

2.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

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

我校依据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六章“职业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经济发展需求性终身学习开放性职业教育系统性以及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6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第42条)。

我校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国家重点建设示范性专业为契机,以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模式为参照,开展课程体系的改革。

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宗旨不变:就业导向,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要明白我们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的人才。

创设工作环境,设置工作任务,确立工作对象,运用工作手段进行工作组织、操作,最终完成工作成果并展示。在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1)取消了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理论课程;摒弃对本专业无用、无趣的内容,如,汽车机械制图等。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转化为工作手段直接移植、融合到汽车专业基础课中。在一年级直接开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其中就融合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带传动、齿轮传动、材料热处理等原本单独开设的理论课程内容。现在其仅作为工作准备而应用在汽车专业课程中。例如,《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中的变速器这个项目中就包含了齿轮传动,在一年级开设的《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的《电源系统》项目中包含了欧姆定律、二极管等内容。

(2)在具体的教学模块内容上,拆解传统知识系统,根据工作项目需要做进一步的组织,重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之在应用过程中更加高效、可行。例如,在二年级开设的《电控发动机维修》课程中,将空气流量计、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体设置在《电控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项目中。

三、应用案例教学,提升专业素养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改革,更多地选取和设计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案例

把这些实例当作研究对象,让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排除等,在此基础上增长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整合的职业素质。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讲课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使理论回到实践,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正契合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课程的设计中,教师把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性、具有专业特色的汽车维修案例利用多媒体或教师实车故障设置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创设、模拟工作环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导演、学生表演的各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日积月累,掌握故障检修的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注重小组合作,加强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电控发动机》课程的《空气供给系统》项目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汽车视频:一辆捷达轿车,行驶里程20万km。该车发动机怠速突然居高不下,转速高达1200 r/min,节气门开度为12°(正常情况下发动机转速一般为800~840 r/min,节气门开度一般为2~5°)。利用这个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掌握故障检修的一般方法与特殊处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汽车故障检修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坚持理实一体化,整合教学资源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当然它不是简单1+1的过程,而是整合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理实一体化符合中职教育的规律,所获得的效果也必然是1+1>2。

现仍以上一部分介绍的案例为例。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多媒体展示案例。

(2)提供实车、检修工具、教材、桑塔纳维修手册(整合教学资源)。

(3)分小组,设立任务,提出要求,包括按专业维修手册要求的操作要求、拆装步骤(包含企业6S管理)。

(4)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故障检修。

(5)成果评测,依据学生的检修思路、操作方法及检测结果进行评分。

(6)知识拓展。以本案为例,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要求检测出故障点在节气门体,而对部分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细化到节气门体的怠速电机,以期实现分层教学。

(7)教师总结。

上述所举“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例全面整合了教学资源,用直观的方法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实践的力度,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情感目标,实现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里不但要有人的主动性、目的性,运用技术技法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能力,而且还包括许多非智力因素(如勇气、意志等)。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不仅包括智能素质、劳技素质,还必须促进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与技能目标相辅相成,能激活课堂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

例如,在《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冷却系课程项目的设计中播放一段新闻视频,介绍冷却液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从而巧妙地融入环境保护这一理念,同时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踏实认真的职业态度,对顾客负责的服务精神,对社会负责的公民意识。

以上就是我校根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探索应用。职业教育课程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教师及学生的成长。特别是理实一体化模式的优越性在日常的教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正如前面所说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改革才能与时俱进。我们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更加符合本专业特点,满足本地区需求的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4.

第1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工作担负着培养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任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一、项目教学法定义

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是2003年7月德国联邦职教所制定以行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定计划,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以及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情况严重是一种普遍现象。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整个过程旨在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而非仅掌握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一种教学活动。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汽车维修过程中存在的真实工作任务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各种能力的提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中典型工作任务为例,通过以下五个阶段说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确定项目阶段

案例:王师傅接了一辆搭载电控汽油发动机的汽车,据客户反映,该车能够正常起动,但排气管冒黑烟。王师傅从故障现象上分析,初步判断可能为混合气过浓所致。

由教师提出,引起混合气较浓的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供油压力过高,氧传感器失效,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等项目。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可大可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把握项目的制定。

教师给出:王师傅调取故障码,显示为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并检查位于进气管路上的进气温度传感器接头,未发现松旷、脱落、接触不良等情况。缩小了项目的范围,引导学生确定项目为: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的诊断。

第二阶段 制定计划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为了正确判断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并在出现故障时迅速将故障排除,必须要掌握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电路连接知识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故障原因,将其排除。

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第三阶段 实施计划阶段

由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完成所需新知识的学习后,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进行工作。

步骤一:使用KT600读取发动机静态故障码及数据流

步骤二:检查零件安装状况

目视检查各个进气温度传感器的的安装状况是否正常,重点检查进气温度传感器的连接器和线束的连接状况

步骤三:起动发动机,确认故障现象

步骤四:读取并记录动态故障码、冻结帧数据流

确认诊断思路,查阅维修资料,逐步进行诊断,以确定最终故障,并予以排除。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动过程。

第四阶段 检查评估阶段

教师制定出检查评估表,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按工作流程逐项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第五阶段 项目总结阶段。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整个项目实施环节,并对本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师引导学生绘制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故障诊断流程图,对本项目实施过程容易疏漏的环节重点强调,指出学生在今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需具备的重要条件

1.教师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和计划的制定。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选取项目,所选取的项目必须典型性,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进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要想运用好项目教学法,就对老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地位与角色的转变。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法不同之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为此,因为项目教学是为因材施教提供真实的实施环境,教师的地位在项目教学中是经常变化的。当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学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导航员;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观察员:当学生以小组进行活动时,教师又要充当协调员。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2.实习实训设施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是在“做中学,学中做”,实习实训设备是项目教学法实施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本文中提到的案例所需设备:整车一台,KT600解码器一台,常用工具一套。

3.项目的选择

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够按照传统学科式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而是按照项目教学教材或编写配套校本教材。在设计教学时,项目的选择是关键。选取项目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可大可小,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包含操作技能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与更新理论知识,熟练与提升操作技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用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道授业者,而成为了整个教学环节中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如何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在实施过程中全程跟踪,及时掌控,也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小组分工协作完成项目等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得到了加强。

参考资料

[1]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杨美田主编的校本教材《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