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19:4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普通话的资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考普通话水平测试,如果是学生的话,学校有统一下发资料以及一张光盘,里面还含有模拟测试卡。
2、没有资料的话你可以去书店去买一本关于学习普通话的资料,多练习练习就可以了,多说普通话,多读多练。
3、还可以登录你所在地省份的语言文字网,格式:省份+语言文字网,登录这个网站进去就可以查询到普通话所有的信息,包括查询成绩,报名信息,培训信息。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汉语教学 口语 普通话测试 词汇 语法
1.通语教育重书面语,对外汉语重口语
中国的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重书面语轻口语。早在60年代,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就在他的不少文章中反复论述白话教学可以也应该口语和书面语双管齐下:“如果只依靠‘读书’而不直接给以口头训练,要认真提高儿童的语言水平是做不到的”;“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撇开语言教文字,教学的效率一定很低”;“学校语文教学由于重视书面语(这是完全应该的),几乎完全忽视口语的教学(这是不应该的)。有的学生只说几分钟话,就杂乱无章”①。
半个世纪过去,关于“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说法已写入语文教学大纲,但通语教育中(主要指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重书面轻口头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往往语言知识传授多、书面语训练多,学生被动受制多;而在语言交际功能、思维功能上思考少:言语交际能力训练少、口头语训练(学生开口及课外活动如独白、演讲,对话、辩论,复述、转述,提要、发挥,采访、报道,讨论、总结等)少、思维训练少、主动创造少,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课是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言语课”。
由于长期受重文轻语思想的影响,目前通语教育中口语及其研究的重视不及外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而更多地重视书面语(阅读和写作)。厦门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2008年6月)805条记录,英语口语590条,占73.29%;二外口语138条,占17.14%;对外汉语口语37条,占4.60%;通语口语40条,仅占4.97%。通语口语尽管记录数略多于对外汉语口语,但通语口语40条记录80%以上都是朗诵演讲、交际口才之类,内容多有重复,像对外汉语口语从语音、词汇、语法汉语本体方面教口语的著作或教材少之又少。
2.普通话水平测试重语音
应该说,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通语教育里中小学语文基础教育重文轻语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变。普通话口语开始得到重视,另外,2003年5月21日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6号)要求,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等都需接受普通话测试。
2.1普通话水平测试重点考查语音
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语方式进行,是对应试人员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的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②明确说明“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但我们看到,《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③侧重的只是普通话语音规范性考察,而词汇和语法则往往处于“受冷落”状态。我们看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构成④:
资料来源:湖南省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2009年2月
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构成我们看到,普通话水平测试五个题中,一、二、三题测查的均主要是应试人的语音。100分的试卷能够体现考生普通话词汇和语法规范程度的只有第四题判断测试10分(此题湖南省不考,分值算入说话项)和第五题的词汇语法规范程度5分(说话部分30分,其中语音标准程度20分、词汇语法规范程度5分、自然流畅程度5分),仅占整个试卷总分值的15%。湖南取消第四题判断测试(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份也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免测判断测试项),第五题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分值由5分调整为10分,这样,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取消第四题判断测试的省份普通话测试最终能够体现考生普通话词汇和语法规范水平的只有10分,仅占试卷总分值的10%?。
2.2普通话水平测试词汇语法比例较小的原因
普通话水平测试主要侧重语音系统的辨正,侧重普通话语音规范性的考察;而词汇和语法所占分值比例很小,处于“受冷落”状态。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
2.2.1语音差异与测试对象的主要分布
汉语方言的分歧及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区之间、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语音系统差别大,就是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也常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说,语音差异是造成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
“普通话的词汇在书面语中已经广为使用,尤其是那些常用词早为一般识字者所熟知”⑤。而我国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对象主要是大中专师范生、教师,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等“高层面人员”。由于上述人员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化水平,阅读和写作都有一定水平,在词汇、语法等方面许多“低级”的错误可以避免,如出现借用方言等不规范情况,一般不会影响交流。而语音方音浓重,完全可能彼此之间不能交流。这和中国人学英语不一样,中国人学英语语音过关了,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不懂得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是无法用英语正常交流的。留学生学汉语也同样如此。因此中国的英语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往往经过最初的语音入门后马上将重点转入词汇教学,转入长篇语段和真实语境中学词汇用词汇、转入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当然语音的教学可以贯穿始终)。
关键词:普通话课程 评价 个案研究 区域推广
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是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进行的为应试人学习普通话服务的培训(下文对这种“应试人”称为“学习者”)。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以下简称“普通话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求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但是时至今日,对普通话课程评价鲜有研究。
普通话课程具有极强的特殊性。与全日制的大中小学课程明显不同的是,它无法归类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普通话课程的课程来源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这样一种国家法律规定的语言标准化测试,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依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由此看来它有些像国家课程。关于它的课程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以根据测试对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免测“选择判断”测试项,例如湖南省就对“选择判断”测试项予以免测。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根据本地区实际,编辑出版并采用了各具特色的教材,由此看来它又像地方课程。它的课程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往往是直接面向考生的测试站点,而这一般又主要依托中等及其以上的学校。每一个培训单位,在课程内容、师资聘用、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常常拥有较大的自,这些又与校本课程很相似。
普通话培训课程学习者之间差异极大,如果同一课程采用混合组班的形式,同一班的学习者在年龄、智力、职业背景、学习和工作经历、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时间和学习压力等方面情况不同;如果采用层级分类、合作互助、条块分割、课程延伸等其他教学模式,则对师资、场地设备、学习资源、教学管理等提出了更精细、更严格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课程评价实施起来难度更大,更需要清醒的课程意识、科学的评价理论和合理的操作方案。
一、评价框架
本课题运用现代课程论,构拟并初步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初步框架。2012年以来,以该框架为基础,针对H学院①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计并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取得了初步成功。随即在Y市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进行区域推广,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该框架涵盖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6个方面,简明回答了“为什么评价”“评价什么”“为谁评价”“谁来评价”“怎么评价”“靠什么来评价”等6个问题,即评价的目的、对象与范围、服务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过程与方法、评价模式等。现简要介绍如下:
为什么评价?普通话课程评价,基本目的是准确、具体、全面地判断该课程促进学习者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提高学习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需求之满足程度。
评价什么?普通话课程的评价对象包括课程标准评价、课程资源评价、施教评价、学业评价以及元评价。
为谁评价?普通话课程评价的服务对象包括:评价的委托人和利益相关者。具体到H学院和Y市,普通话课程评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H学院和Y市语委及其培训测试站、培训者、学习者及其家人等。
谁来评价?具体到H学院和Y市,其普通话课程评价主体既有站内担任培训的教师、学习者、培训测试站管理干部等内部人员,又有外单位的同行。
怎么评价?评价过程和方法很多。具体到H学院和Y市普通话课程,评价过程为6步评价法(确定方案、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实施元评价),采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观察法、访问法、叙事法、问卷法、录像法、录音法、书面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
靠什么来评价?课程评价的模式很多,迄今为止,使用最为普遍的是CIPP模式。CIPP是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这四种评价,该模式由美国著名评价理论家斯塔佛尔比姆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无论最初的4步骤的评价模式,还是后来的7步骤的评价模式,从理论上看,都比较适合评价普通话课程。
二、评价方案
2012年以来,针对H学院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和Y市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设计并实施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现将该评价方案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一)评价原则
根据湖南省对省、市州和高校测试机构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的已有经验,确定评价原则为四条:注重实效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导向性、激励性与可行性原则,实行条件、过程、效果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二)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资源、施教情况、学业进展和教师成长)和若干个二级指标组成。详见表1《普通话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评价内容(检测要素)力求准确、全面地反映普通话课程状况。内部和外部人员联合打分,最后给出等级评定和评价报告。
表1:普通话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评价
内容 评价
要点 主要内涵 等级判定 评价
方法
优良 尚可 较差
背景
评价 课程目标 社会
行业期望 课程目标与社会和行业职业对
本课程期望的吻合程度 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利益相关者
学生
发展需求 课程目标与学生个体对本课程需求的吻合程度
学校
课程资源 课程目标与学校课程资源可实现性的吻合程度
输入
评价 课程方案 内容
重构 课程内容与背景需求的吻合程度和科学性、可行性 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其他方案、费用分析
计划安排 工作计划、日程安排、课时统筹的周密充足程度与可行性
课程资源 教材
组织 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 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其他方案
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与师生水平、学校资源环境和语言学习环境适应程度
资源配置 文字资源准确规范、具体翔实、便于自学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现场考察、视像记录、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费用分析
音频资源发音准确规范程度、清晰度与保真度
视频资源的科学性、可视性与保真效果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科学性、便捷性
过程
评价 施教情况 备课
教案 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
过程方法符合普通话学习规律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适当有效
教学反馈与评价及时准确
现场施教
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现场考察、视像记录、目标游离评价、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
过程方法符合普通话学习规律
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适当有效
教学反馈与评价及时准确
成果
评价 学业进展
摸底性评价 诊断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注音测试
形成性评价 注音测试、字词段落朗读评价、命题说话评价
总结性评价 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成绩分析报告
教师成长 专业的发展 调查法、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
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成长
教育教学技巧的进步
总评 汇总概括上述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者: 时间:
评价完后,再由另外的一组兼具内部和外部人员的评估人员给予元评价并给出评价报告。课程评价的元评价之所以必要,一是“监控评价本身,以确保评价的规范性、科学性,从而发挥形成性能”,二是“对评价本身作出最后的判断,发挥总结”(钟启泉,2007)。[1]
根据美国教育评价标准联合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方案评价标准》,设计了《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元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详见表2。
表2:普通话课程评价的元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评价
要点 主要内涵 等级判定 评价
方法
优良 尚可 较差
实用性
标准 满足意图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视像记录、个案研究、访问利益相关者、会议讨论、任务报告等
可行性
标准 确保评价的现实性、审慎性、平衡性和经济性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方案档案、费用分析、访问利益相关者等
适宜性
标准 确保评价行为合乎法律、伦理的要求,充分尊重评价所涉及所影响人员的福利和权利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个案研究、费用分析、评价报告、访问利益相关者等
精确性
标准 保证获得和传播合乎技术要求的关于评价方案特征信息的程度 调查法、文件法、评价报告等
总评
汇总概括上述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评价者: 时间:
(三)评价的有关说明
考虑到湖南省普通话培训测试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课程方案评价重点放在根据学生需求重组课程内容上,课程资源评价重点放在非统编教材即自编补充教材和相关课程资源上,施教情况评价重点放在备课计划和实际课堂教学等方面,学业进展评价重点关注表现性评价和学习前后效果的评价。
上述“背景”“输入”“过程”“成果”4个方面评价,实际上即4个评价步骤,它们贯穿在从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全过程,也贯穿在课程管理与提高的全过程。如果一门课程3年或者6年学完,很可能每年一次评价,至少要进行3次或者6次。至于普通话课程评价,由于课时普遍不多、授课对象差异大、编班情况较为灵活,比较适合同类型班次完成课程之后作一次评价。
背景评价阶段,着重从社会行业期望、学生发展需求、学校课程资源等3个方面对课程目标的必要性、重要性、可实现性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方法有调查法、文献法、文件法、访问利益相关者。这需要收集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政策文件、不同类型学习者在普通话方面的发展需求的直接的和间接的资料、学校课程资源能否满足课程目标需求的条件保障等各方面资料。例如,至少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近三年或者更长时段以来,国家、地方和行业职业对相关从业人员普通话等级要求的政策、法规、文件。
2.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普通话等级需求现状分析及未来需要预测。
3.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学习者普通话水平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不同类型普通话课程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
5.普通话课程培训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现有教学设施等对课程目标的满足程度、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等。
6.社会、用人单位和利益相关者对普通话课程以及相关情况的反馈信息。
诸如此类的材料,都试图揭示学生背景知识的有关信息,目的是确保新课程和修订课程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他们对学生、教师、教学设施及其他教学情况的设想都是正确的。[2]
通常在大型方案如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中,一般每年都进行反馈讨论会,并完成背景评价报告,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呈交给委托人和公认的利益相关者。普通话课程评价,大体上可以每一个同类型班进行一次背景评价并提供相关报告。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在课程正式实施之前,完成背景评价,以帮助改善与提高课程管理。
在输入评价阶段,着重对课程方案和课程资源进行评价。课程方案主要从内容重构和计划安排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课程资源主要从教材组织和文字、音视频和网络等资源的配置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不同的学习者普通话学习的基础、动机、能力和时间精力等千差万别,各一班的学习内容势必各不相同,总之,因学习者和教师情况的差异而呈现出各异的面貌。因此,内容的重组和具体的包括课时分配在内的计划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体现在教材组织上,除了使用省级统编教材外,还要结合学情、语情,有针对性地编写补充教材或者提供补充资料;同时,注重推荐或者提供适应学习者需求的文字、音频、视频和网络等资源。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对课程计划的可行性评价,它能够为新的或修订的课程计划提供有用的信息,其目的是帮助评价者在课程实施前,作出最可行的决策。这样看来,如有必要,最好赶在课程实施前完成输入评价,以帮助决策者选择与确定达到课程目标的最佳的手段与方案。
过程评价阶段,主要对施教情况的准备工作与实际教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可涉及内容很多,在此只选择了教学目标明确合理、过程方法符合普通话学习规律、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适当有效、教学反馈与评价及时准确等4个评价点。同时,这2个方面的评价要点内涵保持了完全一致,就是希望便于对照、研究、评价。
成果评价阶段,主要对学业进展、教师成长进行评价,没有惯常涉及的学校发展之类的评价。三者之中前两者更为重要,学业进展好、教师成长好,学校发展自然就会好。学业进展评价,由摸底考试之类的诊断性评价而到形成性评价,再到总结性评价,较多考虑了普通话教与学的规律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际需要,采用注音考试、诊断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字词段落朗读、命题说话、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方式展开评价活动、收集评价资料。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正式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后,应编写并提供测试成绩分析报告。这是一般的普通话课程都缺乏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考试之后的评价反馈,不应当缺失,应当负责任地编写并提交出来。教师成长评价主要关注专业的发展、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成长、教育教学技巧的进步等3个方面。无论新手还是专家级教师,这种成长性评价终究会让人受益良多。
最后是总的评价。一方面需要汇总概括上述各项评价结果,进行简要具体的性质优劣的描述;另一方面,更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不断完善课程。
在元评价四大标准中,可行性标准最容易理解,也最容易实行,其他三个方面在实际的课程评价中存在较多问题:在实用性上,往往以委托人为中心,很少考虑到使用者的需要;在适宜性上,课程评价对有关人员权利尊重不够;在精确性上,既有评价技术的专业水准有待提高完善的问题,又有夸大优点、掩饰缺点等非科学的行为。在实施元评价时,可以专业人员为主,辅以部分利益相关者参与,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上面提到的问题与不足。只有严格地遵循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普通话课程评价才能发挥其改善课程的功能,其评价成果才能为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充分利用。
三、评价情况与反思
2012年以来,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实践主要有:H学院普通话测试站湘方言班与非湘方言班以及混合班三类班别的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Y市普通话测试站幼师专业学生班与社会人员混合班两类班别的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涉及的人数虽然不到300人,但是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经验,特别是初步了解了湘方言班与非湘方言班以及混合班、较为整齐划一的专业职业班与社会人员混合班等不同类型普通话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与确定、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一些带规律性的较好做法、制度机制。同时,也发现了普通话课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课程常规管理比较薄弱、课程方案针对性不强、研究学情不够、指导学习乏力、教师职业倦怠比较严重、课程时数普遍偏紧偏少、用于课程的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妨碍了课程目标的实现,制约了普通话课程的健康发展,需要重视并加以解决。课程评价的实施,有助于找准问题、提出对策,服务课程决策,改进课程管理,切实完善课程。
通过元评价,也发现了一些评价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这是对普通话课程评价这一新生事物意料之中的问题。二是在精确性上,评价技术的专业水准有待提高。三是在实用性上,主要考虑委托人,暂时难以顾及使用者的需要。
经过一个时期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实践,感到比预想的要难得多,主要是评价过程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评价成本比较高,专业评价人员严重不足。更关键的是,推行课程评价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都十分缺乏。在目前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普通话课程评价及其元评价的春天还没有到来。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JK012AYW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H学院”指湖南工艺美术学院。
②“Y市”指湖南益阳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美]阿姆斯特朗(Armstrong,D.G.)著,当代课程论[M].陈晓
端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姚喜双.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说[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1.
[4]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1996.
[5]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6]杨益斌.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研究述评[J].语文学
>> 普通话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阶段性考试法在普通话课程中的应用 绕口令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普通话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普通话教学在新闻专业中的创新 多媒体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 三生教育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虚拟现实技术在普通话训练中的应用 形象教学法在中职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普通话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浅谈模拟测试在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 微信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窗口服务行业普通话培训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支持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与研究 《普通话》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初探 《普通话》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普通中专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院校普通话课程的分层教学 “普通话”课程教学方式的点滴思考 论模块化教学在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邹成桔 周保林")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实现了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评测,普通话课程教学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传统课堂和普通话教学现状做一些改变,本文试图讨论信息技术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应该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普通话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55-03
现代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网络、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得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来实现,这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目前,我省已经全面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但在大多数高校中,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仍采用的是语音教师在传统教室中的传统教学。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通话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后,更迫切地需要使信息技术与普通话教学相结合,使普通话教学内容的展示、学生的学习方式、练习途径、教师的教学和师生的互动反馈方式得以变革,让普通话教学模式不再“落伍”。
一 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一成不变
很长时间以来,普通话的教学一直采用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来传授知识,虽然许多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语音教师在课堂上想尽办法把语音教学做到尽量形象生动,让学生容易接受和识记,但由于发音知识本身的特性,仍逃不出传统课堂的局限,加之语音教师的发音也会因为个体专业素质和其他种种特殊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偏误,一些重难点音仅仅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模仿发音,或者是只通过讲授发音方法,让学生学习发音,学生仍是很难掌握的。在实际的传统课堂中,教师几乎不可能与每个学生实时交互,得到反馈。
2.学生不积极训练、学练脱节、注意不足、重视不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语音的发音方法后,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基于课本的范读和带读,由于学生的重视不够,教师也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接受灌输,这种方式损害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厌倦,上课只张嘴不动脑,教学效率果低下。在初步掌握语音的发音方法后,学生需要进行有效的训练,以巩固发音方法,然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要么不积极训练,要么训练不得法,在不知不觉中一遍遍地巩固错误的发音,自己却还浑然不觉。
3.学习途径单一,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
从目前普通话教学开展的情况看,如果单单通过课堂讲授、示范和训练来试图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局限于课堂教学内容,只等老师来灌输,遇到问题只等老师辅导,不自觉寻求解决办法。事实上,普通话这门课程实践性极强,学生需要多途径地进行口耳训练,课后需要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时时处处留心使用普通话,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普通话现有课时少,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普通话在各院校中安排的课时一般为一个学期18周,每周2节,共计36课时。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语音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流程,教授训练语音知识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篇章朗读、命题说话等知识,语音教师为了在规定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粗略地讲授知识,做出示范,课堂训练的时间少,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少。课堂的时间容量只能让学生尽量掌握语音知识,实际语言交际使用能力的训练时间少之又少,学生所得不多。
5.普通话课程班级人数多,不利于分层辅导,教学效果不明显
目前,各院校均采用在自然班级授课的方式开展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各个教学班一般有40至50名学生,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方言区,对普通话的接触不尽相同,普通话基础更是大不一样。有的学生稍作指导就能考到一级乙等的证书,有的学生坦言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普通话,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老师也都用方言讲课。这就造成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层次多、差别大。统一的授课内容无法满足他们自身的语言需求。教师每节课所留的训练时间有限,更无法做到挨个辅导,教学效果极不明显。
二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普通话教学的现状
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出一种新型的学习环境来改变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迅速地影响着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我们试图将信息技术与普通话课程相结合,改变教师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师生互动反馈的方式。使普通话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呈现出新的活力。
1.在备课环节,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地收集教学资料,并将可用资料全方位、大容量地运用于备课课件中。例如:在讲授个别难点音时,仅仅通过教师做示范,告诉学生发音方法是很难让学生掌握发音特点的。可通过信息技术把发音动态图做成动画课件展示,并联系学生最易产生偏误的发音口型舌位,把正确的发音动态图与产生偏误的发音动态图相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不但提高了语音示范的准确性,也减轻了语音教师的工作强度。
2.在上课环节,信息技术为普通话课程教学创设全新的课堂氛围
语音知识由于自身的特性,教授和学习都极易让人感觉枯燥。信息技术可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还可利用语音学习软件实现课堂师生的交互,反馈学生的发音情况,教师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调整内容侧重,并能利用交互的学习环境实现分层教学及一对一辅导的个性要求。
3.课后训练环节
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时间毕竟不多。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大量有效的口耳训练,以达到内化发音方法、纠正发音习惯的目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灵活高效的课后训练体验。学生可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的要求,只要有安装语音软件的计算机甚至智能手机就能及时训练,训练的内容也可根据自身的语音状况需要进行调整,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盲目练习,计算机能为读音正误做出标记和统计,给出训练反馈,成为学生的家庭语音教师。学生也可利用软件录下自己的读音,录后重放,并与软件中存储的标准读音相对比,边听边进行自我纠正,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课后训练时,师生的交互还能不受时空的限制,仍可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各类问题的咨询、讨论和交流。
4.课后语言环境的拓展
普通话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语音的标准性,更要注重语言的使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学习普通话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习得”。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缺乏交际性的语境而使交际性的语言训练效果不尽人意。课时量的局限更是使语言环境的创设成为难点。信息技术的介入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语音练习软件能有效地模拟动态的交际环境,创设出逼真的交际场景,使学生融入其中,感受语言环境带来的学习体验。数据库能有效地收纳多种场景,实现人机对话,带给学生新鲜感,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还能轻松收集许多大师的演讲资料、经典的电影对白、电视情节,倾听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模仿或成组表演,实现运用标准普通话的目的。信息技术能提供多种生动灵活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轻松学习、主动学习。
5.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关率
传统教学条件下,测试时,除个别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电脑使用上不陌生,而其他学生在考前教师都要进行“机测”培训,从如何输入准考证号到如何正确戴耳机试音等都需一一讲授,但临到考试仍有许多学生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考试失败。所谓说百遍不如做一遍,如果能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运用语音教室的计算机学习、训练和模拟测试,那么再参加正式评测时,学生就自然能从容应对、正确操作,大大缓解紧张的考试心理,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三 信息技术运用于普通话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有选择、有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依靠课件,语音教师应该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结合普通话课程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地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讲授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不要让课件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第二,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本课程进行深度的理解分析,然后再依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但目前受到教师制作课件水平的限制和教学硬件的限制,在语音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里上普通话课程仍不普遍。语音教师应该学习并最终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动画处理,并熟练使用课件制作软件。
关键词:农村教师;普通话;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68-03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成为了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一项重点,日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关注和重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湖北省黄石市于2001年将教师普通话等级证书纳入职评、聘用、资格认定的必备条件,增强了教师的语言规范意识,促进了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整体提升。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农村学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现状令人担忧,研究、分析影响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原因,探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有效对策,成为了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
以上一组数据来源于湖北省普通话培训中心统计资料库,为客观反映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的现状,特选取了2010年、2011年、2012年大冶市、阳新县教师普通话成绩统计数据作样本,客观分析了黄石市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现状。从数据中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农村教师补充机制、交流机制的完善,大学毕业生、城区教师到农村基层学校支教,对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起到了促动作用,有个别骨干教师取得了一级乙等的优秀成绩,二级甲等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从整体来看,农村教师普通话达标率仍然偏低,有10%左右的教师尚未达到二级水平,离“语文教师和幼儿园教师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他学科教师要达二级以上水平”的要求相差甚远,甚至有个别教师还不能进级。需要重视的是,以上测试对象中绝大数是参加二甲补考的“困难户”。这意味着,二甲比例更能准确反映达标率。也就是说,近三年大冶、阳新农村教师普通话测试成绩最好的情况也仅仅是达标率为53.79%。据了解,有个别农村语文教师、幼儿教师为了获得二级甲等的合格证书,至少参加了四次培训测试,但仍不能达标,对个人的专业化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也严重挫伤了从教的积极性。
二、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几个因素
影响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的因素,总体来看,主要是受自身素质及思想认识、语言环境、培训条件等几个因素的制约。
1.缺乏规范的语音训练,学习普通话缺乏基础。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的城乡差距,农村师资队伍中代课教师、民办教师、转岗教师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教师都没有接受正规的师范教育,没有系统地学习语音基础知识。在学习普通话时不能很好地区分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普通话语法和方言语法。很难准确、规范地进行声母、韵母、调值的训练,更难以把握普通话中的变调、轻声、儿化、音变等语言规律。在普通话测试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村教师的语音面貌存在诸多问题:在平翘舌、边鼻音等难点中出现错误多;声母、韵母发音不到位,缺陷多;方言口音重,偶有方言语汇出现,普通话语感差,表达生硬。距离国家普通话测试中心规定的“普通话语音比较标准,各种音变现象基本规范,表意比较准确,说话比较自然、流畅”的二级甲等等级特征尚有差距。
2.认识程度不高,学习普通话缺乏主动性。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流动少,大多数教师是本地人,在与同事、学生、家长交流用方言感觉更亲切、更自然。更重要的是,许多教师在思想意识上也有些顾虑和障碍,“在方言土语的大海的包围中,如果有个别人企图放弃祖传土语,尝试说普通话,反而会被周围的人视为叛逆和异己”。受这种保守观念的影响,教师难以从思想上去认识、重视规范用语工作,形成自觉练习、提高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虽然国家、省、市都对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部分农村领导的语言文字意识淡漠,对普及普通话工作不太重视,没有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要求,特别是在教师业务考核、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时,没有将普通话水平纳入考核指标。由于缺乏正确的导向性和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致使许多教师缺乏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影响了学习普通话的效果。
3.农村地区方言影响大,学习普通话缺乏有利环境。众所周知,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黄石市大多数农村地处山区,由于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形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方言特点,其语音、词汇语法都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大冶以及阳新大王、太子、白沙等地属于赣方言,主要表现为不分平翘舌,没有后鼻韵,古今浊声母字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多读为送气清音,如“大”、“坐”字,念成[t‘ai]、[ts’o]。处于方言环境的农村教师,习惯了母语方言独有的发音方法,习惯了方言思维,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造成了学习普通话的最大障碍。
4.缺乏有效的培训指导,学习普通话效率不高。目前,农村教师普通话培训主要是个人自学和普通话测前集中培训两种方式。普通话测前集中培训一般由测试部门或县市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组织,选派普通话测试员对他们进行专业辅导,此类培训专业强,能够帮助学员尽快地掌握应试技巧,提高测试成绩,但由于受测试工作经费的制约,一般都采取大班式教学,培训的时间也较短,难以照顾学员的个体差异性,开展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诊断、纠正、辅导训练,对基础薄弱的教师帮助不大。个人自学具有长期性、灵活性、针对性强等优点,是学习语言的最好方法,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在一定的专业指导下,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规范有序的训练。在黄石市农村学校,鲜有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的教师,遑论有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致使农村教师在自学普通话时,没有专业普通话教师进行互动式示范模仿、教学辅导,难以进行自我矫正,通常会陷入盲目练习的误区,把发音错误巩固成难以矫正的顽疾,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好。
三、提高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的对策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加大工作力度:
1.加强评估督导,进一步提高对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认识到推广普通话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抓手,要深入贯彻教育部、省厅关于教师持证上岗的相关规定,从教师职业准入、业务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严格把关。学校要将教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内容,在各类优质课、公开课等各类教学评比中,以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比中,都要将普通话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教育督导以及语言文字规范校创建等多种形式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特别是通过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工作,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管理,将教师普通话达标工作纳入教师队伍管理内容,促进教师通过培训提高水平。
2.培养骨干师资,为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奠定基础。在农村学校开展普通话测试工作,首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专业的普通话测试员和优秀骨干教师,为各农村学校开展普通话校本培训提供师资保障,为方便农村教师开展自学提供专业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培养纳入国培计划项目,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项目,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按照一定的教师比例,至少为每位乡镇免费培养一名普通话测试员,为每所农村学校培养3至5名普通话骨干教师,为多层次开展农村教师普通话测试工作输送合格师资。
3.狠抓全员培训,将普通话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范畴。要将普通话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常规性工作来抓,要将普通话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范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要将普通话作为公共课程,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接受一定的普通话培训课时学习。各学校要积极将普通话培训工作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常抓不懈。要依托专家或骨干教师对教师进行语音训练、教学语言艺术培训,并在新教师培训、校长岗位资格培训、骨干教师研训等各类培训中,渗透普通话口语培训内容,通过多种载体和途径,不断地强化教育干部和教师的规范意识,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4.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农村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在狠抓基础培训的同时,要创新方式,激活载体,为教师搭建多样化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普通话测试员、骨干教师和教师面对面传授普通话学习经验,分享普通话学习心得,让教师受到点拨和启发。可定期举办教师朗诵沙龙,通过示范朗诵、展示朗诵,营造学习普通话的语言氛围,通过举办教师普通话基本功比赛、教师说课比赛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风采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动力。
总之,推高农村教师普通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要正视困难,优化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关彦庆等.建设新农村语言文字工作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报,2009,(3).
关键词: 楚雄中学生 语言态度 本地方言 普通话
一、引言
语言态度是人们对语言的主观认识,包括价值评价和行为趋向,即人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发展前途的看法和语言的选择倾向等。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不少,相关的论文有陈松岑的《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高一虹、苏新春、周雷的《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房娜的《上海市小学生上海话和普通话语言态度研究》,等等。而关于楚雄中学生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暂时还没有。
语言态度和语言的社会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全国普通话的推广,不同方言区的人对普通话这一标准语言及当地方言变体的态度非常值得我们作深入的考察。鉴于此,本研究分别以北浦中学初一年级126人及禄丰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100人共计226人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楚雄地区在校中学生在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对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最新态度,这将作为当地文字教育和推普工作的依据之一,也可以为当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作出指导。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26份,收回226份,其中1份无效,共计有效问卷225份,有效回收率99.6%。
1.学会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年龄。
95%的被试从小就会说本地方言,只有5%的被试是因为父母就是外地人,学说本地方言比较晚。相比之下,只有8%的被试是从小学习普通话,92%的被试都是在进入幼儿园甚至是小学后才开始学习普通话。总的看来,楚雄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如幼儿园、小学)前,普通话的学习落后于当地方言,只是在进入学校后在校园里接触的普通话才比较多。
2.学习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途径。
在上学之前,被试学习本地方言的途径很多,有父母、亲戚、外面的大环境等,其中父母的影响是最大的。而对普通话的学习,在上学之前基本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电视传媒。
3.本地方言的使用能力和现实使用情况。
哪种语言的使用能力较强呢?调查显示,只有5.3%的被试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说得比方言更好,而94.7%的被试则认为自己的本地方言说得更好。没有被试认为自己两者使用能力差不多。由此可见,中学生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本地方言能力更强,只用普通话的能力水平只能是一般。同时,通过与部分被试的对话发现,大部分被试对于自己普通话能力的评价远远低于其实际的使用能力,比如他们不是不会说普通话,而是不愿意说,不好意思说。
4.对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
调查发现,91%的学生喜欢本地方言,有7%的学生喜欢普通话,2%的学生认为两者差不多。这一结果证实语言态度的确影响语言使用能力。
喜欢本地方言的被试在回答喜欢的理由时,认为“更亲切”的居多,其次是认为“更方便”、“同学都说方言”。喜欢普通话的被试在回答喜欢的理由时,认为“学校提倡”的居多。
5.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使用场合、环境。
中学生在家中使用本地方言的为百分之百,使用普通话的基本没有。在公共场所,一般都使用方言,只有2%的学生若对方使用普通话,也会用普通话与其对话。在学校中,老师在课堂上都使用普通话,学生一般都使用普通话,占93%。总的看来,无论是在家里、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学校,中学生更多使用的是本地方言。
三、结果与讨论
1.楚雄中学生对本地方言的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具有完成某种行为的趋向,是通过语言使用表现出来的。语言的使用频率对于语言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我们能明显地感到被试对本地方言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在使用价值上都表现出认同。虽然他们承认本地方言有些土,而且显得素质低不文雅,但听起来总是很亲切,又易于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时更有亲切感。
2.楚雄中学生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
虽然楚雄中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的频率很低,但在社会地位价值层面上对普通话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他们认为讲普通话的人更有知识,更有钱,有能力,社会地位也更高。由此可见,普通话在楚雄中学生的心中是具有声望的语言,它总是用于正式场合,全国各地的人基本都可以用它来交流,它的交际功能和使用区域是不容小视的。也就是说楚雄中学生从心理上是愿意接受普通话的,只是缺乏使用普通话的大环境。
3.楚雄中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楚雄中学生都是双语使用者,他们在家庭等私人场合中一般情况都是使用本地方言,这样方便交流,更亲切,也少了说普通话的别扭。但是在学校、车站、超市、商店、饭店等公共场合,他们还是会以普通话为主。特别是在课堂上,因为老师要求使用普通话,所以在讨论及回答问题时都会很自然地使用普通话。在课外与同学交流时还是认为说普通话比较别扭,会转而使用本地方言。无论如何,每个学生从进入校园起就开始接触普通话,虽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很低,但是普通话显然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时最重要的思维语言和交际语言。在楚雄中学生的语言生活中,本地方言和普通话是并存的,并且缺一不可。
4.楚雄校园内的推普工作。
普通话地位的日益提高,普通话教育强度的不断加大,信息化社会带来的以普通话为主的媒体语言,以及以普通话为主的音像资料的大量出现都对中学生的语言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鉴于大环境仍以本地方言为主要通行语,但在国家的推动下,普通话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首要交际语言,不仅在使用上而且在语言态度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今,无论是受教育的还是没受过教育的,基本都能听懂普通话。而且年纪很小的小孩子也会说上几句普通话。在校园里,普通话更是课堂用语,是每个学生都会使用的语言。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普通话在楚雄校园内的推广是显有成效的。
5.未来楚雄语言生活预测。
通过对楚雄中学生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在楚雄中学生的语言生活中,本地方言和普通话是并存的,并且缺一不可。未来在楚雄,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会要求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但本地方言仍会是当地的通行语,两者将会长期并存,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语言态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与语言使用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要想分析透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选定在了正就读于中学的学生,这样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本地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从而更好地了解推普工作的成效。语言态度调查研究有助于认识语言的社会作用,帮助我们了解群体成员对某种语言维系作用的认识,预测标准语推广的可行性,还可以为教育提供信息,即通过了解教师和学习者的语言态度来增强语言教学效果,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特别是中学语文老师,不但肩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而且肩负着促进国家推普工作的义务。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楚雄中学生对本地方言的语言态度是积极和肯定的,但对于普通话的使用,虽然对其地位价值给予认同,可对其使用态度却是不积极的,更多的只限于校园和少数公共场合。所以,对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我们不能忽视,要特别强调学校的作用。学校应该是推普工作的重要阵地,只有学校的推普工作做好了,全社会的推普工作才会进一步开展。中学生是一个动态的群体,身体、智力及价值观等方面都处于正在发展阶段,可塑性很强,所以对在校中学生的语言态度、语言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可为推普工作的进步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2.
[2]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l).
关键词 计算机 辅助测试 普通话 培训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3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o achiev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aided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makes the work entered a new phase of implementation, represents already send students earth shaking changes of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 form, test method followed to achieve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modern. After a series of computer aided testing, Putonghua training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urgently ne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deepen the reform, promote quality of teaching of Mandarin training significantly, an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brief discussion to the Putonghua training reform in the computer aided test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mputer; aided testing; Putonghua; training reform
0 前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计算机辅助测试这一大环境下,细化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其应充分实现测试方式的优化转变,现如今,即使大众已然意识到普通话水平提升的重要性,然而真正用到普通话学习中的时间却少之又少,基于时间有限改革任务重的现实情况,优化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亟待实施,势在必行。
1 计算机辅助下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相较于人工测试的变化
1.1 测试形式以及测试周边环境发生变化
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一般由两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应试者在测试时,全程都面对两名考官,一般测试都选在教室或相对安静的环境里进行,应试者根据分组在不同的教室进行测试,每组之间互不干扰。而计算机辅助下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测试仪器上安装测试应用程序,根据程序按部就班开展测试。应试者全程面对计算机,无工作人员在场,全程自主操作,这就需要应试者掌握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对测试软件有一定了解。计算机辅助测试普通话水平通常都在机房进行,机房内有多台计算机,能同时容纳多人测试,由于在密闭空间内,且计算机间距有限,因而测试者之间有可能相互影响。
1.2 应试者心理状况发生变化
以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者直接面对测试官,这使一些心理素质较差、容易紧张、发音不准的应试者难以流利开口说话,影响应试者真实水平的发挥。计算机辅助测试能够减少应试者的紧张情绪,应试者只要对测试程序了然于心,就能缓解焦虑,保证真实水平的发挥。计算机辅助测试现场监考力度不严,容易产生作弊行为,比如根据题目自由发挥说话内容,许多考生测试前就已将说话内容准备好,带入机房内,测试时只要朗读出来即可,减少了思考时间,避免了语句重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测试成绩。
1.3 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发生变化
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于是考官当场测试,因而当场就能给出评分,出成绩较快,此外,考官能够根据应试者现场形体表现、语音面貌等情况,直观地给出评分;而计算机辅助测试则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前三题由系统根据应试者读音情况给出评分,而自由说话题目则是考官根据计算机上应试者考试时录制下来的语句单独打分,考官和应试者之间没有眼神、情绪等的交流,因而分数存在较大差异。当前,计算机辅助测试对于自由发挥题目新增了一些评分项目,例如,说话内容偏离题目、内容重复等均会扣分。
2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教学造成的影响
2.1 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普通话测试形式的变化,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认真学习研究,探究人工测试与计算机测试的区别,充分了解计算机测试特点以及新情况,根据其特征和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测试时更好的适应计算机测试程序。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应试时的心理变化,找出能够提起学生学习普通话兴趣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
2.2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更加公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由于基本不涉及工作人员参与,避免了人情因素以及走后门行为的发生,因而测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正是因为这样,许多心存侥幸的学生才能下苦功学习普通话,尤其是那些发音不标准的学生,更要凭实力取得成绩,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刻苦训练。
2.3 应试者测试心理的变化
尽管计算机辅助测试成绩更加真实公正,能让学生发挥出真正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应试者作弊更加容易。由于缺少现场监考人员,应试者在机房内相对独立,无人监管时就会出现替考、携带自由说话资料入考场,或者不遵守考场纪律,在机房内随意走动,影响他人测试等。过于放松的考试环境,除了能够缓解应试者的焦虑情绪,同时也滋生出一些考生投机取巧的行为,使这些考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忽视普通话训练,怠慢学习。
3 计算机辅助测试环境下的普通话培训改革措施
纵观可知,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非是开展普通话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然而其确是完成普通话培训教学任务的关键手段以及重要推动力量。在相关教育中,立足对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教学的重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实施备受各方青睐,基于计算机辅助应用创新改革普通话测试手段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应用意义十分重大。
3.1 努力强化测试员课前培训
通常而言,一般是由获得省级测试资格的教师任职普通话水平培训课程教学,测试评分与后期复审同样是通过测试人员所完成的,由此可见,应试者测试水平以及整体培训质量均会对测试员教学水平与评分水准产生相对较为直接的影响,由于这些测试员在专业以及学历、职称以及年龄等多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情况,且多数属于兼职,所以,开始普通话培训课程教学以前,必须针对全部测试员认真开展相应培训工作,旨在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各项培训工作,完成相应的评分任务。具体来说,就测试员专业基础而言,需持续开展培训联系,针对其错误发音进行细化纠正,使普通话专业水平获得明显强化;历经讨论之后完善制定各项教学计划,结合国家语委以及省语委相关政策及工作计划,并参考历年来考生特征进行对应培训教学计划的优化制定,需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培训内容中全面加入计算机辅助测试这项内容;实现对测试员的评分以及听辨能力的全面训练,目的在于促进其测试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
3.2 完善普通话培训改革措施
在普通话培训教学工作开展进程当中,测试员作为此项工作的实施者,占据着十分关键应用地位,其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自身仍然需要不断学习进步。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深化实施,要求普通话培训应致力于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增加,使得传统意义上以讲课为主的培训模式积极转变为教学练三合一,为学员实践练习提供更多便利,同时在培训中尽可能增设讲故事以及念绕口令等练习任务,促使学员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大大增强,培训教学质量水平明显提高。立足内容来看,需把计算机辅助测试相关的内容以及程序、注意事项等当作要点进行具体讲解,使之能够在整个培训进程当中均有贯穿,在此注意,尤其需要多次重点讲解测试注意事项以及评分标准所发生的改变,合理规避在实际测试中出现多人测试失败或者是多次测试失败的情况。在日常培训时,督促学生多听计算机辅助测试中涉及的典型扣分音频,同时将此穿插于评分标准扣分细节中进行细化解释分析,力求让学生在日后测试中避免犯相同错误。
3.3 加强机辅测试技巧的指导
在实际的机辅测试过程中,被测试者总共需要做完四道测试题,其中,前面两道测试题主要是针对被测者语音发音基础进行考查的,包括儿化音以及轻声等类型词语的发音,测试时必须重点关注读音技巧,与此同时,还需重视语速控制以及横向朗读,第二题参考所出现的儿化音及轻声的次数立足发音不确定情形下就词汇发音进行猜测,结合详细的评分标准明确知晓是会如何扣分的,如此一来,方能在阅读中做到有力取舍,尤其应注意,在第三道测试题目中,回读跟读错所需朗读的短文对应扣分点是各不相同的,在实际朗读中,能够在脑海中快速计算一下是直接跳过还是决定回读。
3.4 重点关注学员说话练习引导
在日常培训工作实施中,需努力强化学员对测试中说话这一题目的正确练习,此测试题设置的目的主要在于针对应试者语言水平进行全民考查,与此同时,这同样也会考验应试者自身心理素质,在无文字凭借情形下,使得学员思维内部语言可以积极转化成准确且自然流畅的语言。所以说,开展培训教学时,需强化学生说话练习,锻炼其心理素质,使之在测试中拥有良好心理状态,唯有做足应试准备,方可尽量避免照读或者是重复网上下载文章等作弊被扣分情况的出现。
4 结语
综上可知,普通话培训工作开展中,需立足对计算机辅助测试自身特性的全面认识,改革相关教育进程,完善培训并认真进行练习,使得学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普通话学习,并在日后机辅测试中获得较佳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蒙霞.浅谈计算机辅助测试下如何增强中职学生普通话说话训练的课堂效果[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7).
[2] 曾玲.高校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的思考――基于三明学院普通话测试改革试点案例[J].三明学院学报,2012(3).
[3] 杜建军.关于普通话计算机辅助测试的几点思考[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4] 马彦芳,马美茹.论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的利与弊[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
语言文字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一) 怡园小学一贯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始终把书写规范字、使用文明语作为提升师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怡园小学的语文科组长,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 加强理论学习 以身作则促进语文教师推普意识
怡园小学一直有语言文字工作小组,由学校行政亲自任组长。语文科组长负责落实,语言文字工作小组通过分层、分工合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现已形成覆盖学校各条线,深入各教学班的汉字书写教育管理网络。本学期,为深入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我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实施细则》、《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关于开展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通知》等法规文件,提高了老师们规范语言文字的意识。并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2010-2020年)》并依据工作开展情况,循序渐进,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的落实到位;完成怡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特色教育学校申报的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学校是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的重要阵地,将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教学中有意强化学生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普通话测试、等级达到一级乙等;参加了在广东肇庆举办的:全国首届语言文字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曾经代表学校多次在黄埔区南岗小学等处汇报学校开展语言文字的工作经验。在我的感染与熏陶下,学生普通话标准、流利,书写文字规范、美观。平时的有意强化有效促进了班级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区推普活动中进行展览,我所带的班级多次承担市区的大型公开课。
二、举办各种活动 加大宣传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放在突出的地位。让学生时时刻刻把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放在心头;班级的墙壁设有学生的书法作品、优秀作文和易错字辨析等,多位同学的书法作品在学校的科艺节活动中获奖。班级多次开展相关的主题班队会,《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队会案例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小学教学设计》上。在学校计划下,我多次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基本功大赛:2009年11月,全校开展硬笔书法(楷书)比赛,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等;2010年11月,语文教师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了美文诵读展示活动;2011年9月,全校开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等,以上活动的意义和过程我在黄埔区教育网上进行了报道。2011年暑假按学校要求我向全校同学发放街头、主干道等错别字、不规范汉字的调查,我经过收集、整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社区等处共发现使用错字、不规范汉字共300多。
三、认真开展工作,强化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
2009年语文课组接到书法比赛任务,我认真组织同学参加广州市书法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人获得一等奖、两人获得二等奖,有两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2011年9月全国第十四届推普活动在黄埔区举办,怡园小学作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积极参与,暑假期间我接到通知,开学后,我认真写好计划、活动方案等,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两次到区语委办参加筹备会等。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语文科组老师的共同配合下,我校的节目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其中节目《灿烂的阳光下》作为压轴节目得到观众喝彩,领导好评,尤其是学生的书法作品,赢得了出席此次活动领导和嘉宾的好评,得到了参观群众的称赞。活动进行中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参加活动和参与推普活动的群众。活动结束后,我认真总结,将活动的计划、方案等上交区语委办。
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方式,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结晶,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但我坚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今后,我要再接再厉,继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学生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表达水平,为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素质、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语言文字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二) **同志是**省**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长期奋斗在语言文字工作一线。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二十几个春秋,他始终以满腔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文字事业,为推广普通话、规范用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不遗余力的推广员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着用字不规范、普通话推广难、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等现象。戴斌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做为一名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同志,一直以来,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法规。他在学校组织语言文字宣传小分队,成立说好普通话从我做起演讲团、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督查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城镇、村庄,组织发动广大教师学生及社会人员参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知识比赛活动。特别是1993年2月,他借调到安徽省语委办工作,工作环境变了,工作任务变了,工作空间更为广阔,为在更大范围地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提供了平台。自此,江淮大地上都留下了他辛勤工作的足迹,洒下滴滴汗水,为推动我省语言文字工作迈上新台阶做出了较大贡献。
全心全意的铺路石
戴斌同志不仅是负责推广宣传国家语言文字,还是普通话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作为学校普通话语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活泼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意识。每天晚间推普活动,教学楼上总能见到他的身影,活动在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发音,特别是对方言较重的学生,更加倾注心血,直到学生的发音准确为止。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普通话水平,经常组织开展演讲、故事会、诗文诵读会等活动。他既是组织者,又是指导者。常常晚饭都顾不上吃,辅导学生到深夜。一大批学生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在各种比赛上取得优异成绩。
精益求精的啄木鸟
身为一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戴斌同志深知责任重大。每次全市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他作为业务指导,积极投入,认真负责,测试过程中一丝不苟,严格掌握标准,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参加测试人员。到目前为止,有上万人次参加了市语委组织的测试,无一例差错,深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应试人员的好评。平时,他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用字、普通话不标准等现象,总是亲历亲为地去纠正,有时还加以辅导,热心帮助需要规范用字和普通话发音的人去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知识。这些不仅纠正了差错,还为大力推动规范用字和普通话起到促进作用。
在指导别人学习的同时,他对自身要求更严,深入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他参加了1989年第十期中央普通话进修班的学习,撰写多篇业务文章,在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期刊发表,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丰硕的成果、公认的权威、良好的口碑,这一切证明了戴斌同志不愧为优秀的语言文字工作者。
语言文字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三) 我是吴山中心小学教导副主任,受学校领导的安排让我担任学校语言文字办公室主任,多年来,我作为一名学校里的语言文字工作者,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县语委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执行语言文字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完善制度,加强宣传推广,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等各项工作的力度。通过狠抓啊落实,加强学校班级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广大师生的推普一时,提高普通话水平,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和意识。
一、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身为一名语言文字管理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言和用字规范意识,如何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爱你学习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安徽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利用班会,队会等形式在学生中强化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识,不断探索语言文字工作的心思路,心对策,积极参加爱各种测试、特别在自己平时的备课,作业批改,授课中注意规范自身的语言文字意识,努力做到教案书写工整,上课,开会说普通话,处处以身作则,在师生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 努力工作,稳步推进,创良好氛围
为了更有效的开展语言文字工作,我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突出的地位,每学年都要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便在工作中有落实。在学校的醒目处设立永久性的标语牌,让广大师生时时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放在心上,在橱窗内经常张贴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广告,图画,利用广播向广大师生播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利用班级里的板报进行知识宣传利用学习园地张贴书法作品,优秀作文和易错字辨析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部说普通话的不写规范字的越来越少。
在每年的推普周期间我都提前写出活动方案,精心准备期间带领广大师生在接到设立宣传站,像过往行人发放宣传材料在醒目处张贴标语,用普通话向广大市民宣传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意义,每次活动都能营造出良好的推普氛围,增强了广大市民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三、 加强课堂,课下检查,用语用字。
为了规范教师用语用字,我每学期都要配合教导处及语言文字有关人员,通过听课,检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作文评语,政治笔记,业务笔记,会议记录用字的那个形式规范教师的用语用字,尽量帮助教师说好普通话,指导教师写好规范字,经过长期的努力,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用语用字能力。
四、 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广大市民和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作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我平时经常带领一批学生到大街上进行纠错活动。让学生检查门牌,广告用语,标牌,宣传标语上的二简字,繁体字。以及错别字,发现后及时反馈给广大市民,并要求定期整改,通过活动,广大市民非常理解也非常配合,都主动递将不规范的字换掉,大大地净化了语言文字环境。特别在校内我每学期都要组织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意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同学们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1、 在日常学习中,让同学们人人有一本汉字纠错本,将平时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整理在一起,标出正确字音,字形,同学们互相交流,认真改正。最有创意的是我组织一批语言文字能力强的学生到老师办公室检查老师的备课中的二简字,繁体字,还查专业批改中不规范的字,通过查师,生查生,师查生,大幅度地提高了广大师生的书写水平。
2、 每学期我都要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一次书画竞赛,说普通话,演讲比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等活动,活动做到有准备有过程,有结果,每次各班学生表象踊跃,效果显著。
五、 细心梳理,整理成盒
一、充分认识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义
1、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是保证社会高效运转和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条件,符合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党的*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学校在全社会更好的发挥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
2、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对于规范学校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4、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应用规范化语言文字水平的过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过程。开展示范校创建活动,是提高全体教职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贯彻政策法规。
各校要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常规管理、纳入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要建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学校的示范校创建工作。
2、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
各校要在学校设置长期性的醒目的宣传标语、标牌;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内的宣传栏和各班教室的板报,宣传普及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介绍规范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创设规范语言文字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在学生中成立规范语言文字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坚持开展活动。①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利用编发宣传材料、广播、推普宣传周等多种形式,在校内外宣传推广普通话、用规范字的重要性。②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对学校附近的社会用字进行检查和监督。③利用业余时间,
对校内用字(包括各种指示牌、标志牌、标语、学校公文、校刊、教案、考试试卷和其他印刷物、电子屏、自制教学软件、教师板书、作业批改、书写评语等等)进行检查监督。对不规范用字、错别字等提出修改意见。
3、落实管理,强化监督检查
认真按照“三纳入一渗透”(把提高师生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之中,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本课程体系之中,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之中)的模式,将用语用字目标管理切实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和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作为聘任教师必备的资格条件。积极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充分利用小网站,开辟专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介绍普通话规范知识,汉字规范知识;学校创建示范校活动实施方案及有关要求和安排等等。
规范档案管理。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文件、资料、计划、总结以及相关的教案、作业、检查记录等等,要全部及时入档,并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加强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考核,面向全体教师继续开设“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知识讲座,每学期期末进行考核。
4、强化培训,提高普及程度。
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和汉字书写教学。学校所有课程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教学语言。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强化口语教学和写字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书写汉字,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确保毕业前98%以上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新课程标准对说、读的要求。
凡是一九五四年一月一日以后出生的教职工,必须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其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非语文教师和职员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不达标或未参加培训测试的教职工,首先参加培训,然后再进行测试。学校鼓励教职工参加更高等级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年6月底以前,确保我区学校适龄教师100%参加培训和测试且达标。
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学校的所有集体活动、各种集会、公务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沟通,全部使用普通话。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向社会、家庭辐射渗透,带动影响社会、家庭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普通话口语实践活动,活动组织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活泼生动,以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和兴趣。积极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
5、净化环境,规范校园用字。
全面检查学校的公文材料、校刊、印章、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标语、电子屏幕、橱窗等用字是否规范并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
全面检查各班教室(墙报等)、教师课上(板书)、课下(批改作业、评语)、学生试卷及其他印刷物、自制教学软件、网络等用字是否规范并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
确保校园内用语用字规范化。
三、总体要求
1、落实任务明确职责
各校都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工作,大力提高校园语言文明程度。创建工作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校全体教职员工积极行动、通力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全面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各相关人员负责各部门的具体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小学从2000年建校以来狠抓语言文字工作,从名不见经传的新建学校,到2009年成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012年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人用智慧和汗水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一、做好常规,夯实基础
我校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建设,加快语言文字工作信息化进程,加大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本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标语,营造校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学校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不断交流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各年级语文教师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各教研组、任课教师、少先队推普员组成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语言文字具体工作由教导处负责,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学校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新格局。对学校的实际,每学年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稳步推进,严格评比检查。成立的教师组成的语言文字监督小组,形成了全校师生人人都是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员、个个都是纠正用字不规范的监督员的良好局面。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
学校在教学楼镶嵌着“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巨幅标语,时时刻刻提醒师生要说普通话,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良好的校园风尚。以学校的橱窗、墙报、标语为阵地,使之成为正确的语言文字样板,九块板面,全部是有关语言文字的宣传,班级的学习园地,都是孩子们在十五放假中在图书上或网络上搜集的有关“普通话与规范字”的资料。其次,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定期对学生进行对有关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的宣传。推普周期间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把“说普通话”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队员们利用队日课走上街,散发宣传材料,向市民宣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重要性,全面掀起活动的。
4、学校所出的校报、资料等都能争取做到不错字、不漏字、不多字。学校的各种印章、牌名、牌匾、标准用字等都要要求做到这一点。这些用字规范的环境设置,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5、为了提高全校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推动校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进一步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坚持按计划将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师生语言文字知识竞赛、妈妈讲故事、相声、小品表演、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并将活动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开展合格生示范生评选活动,将语言文字要求作为一项要求单列出来。
6、积极组织和参与全国推普周等重大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学校紧紧抓住每年“推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到步行街进行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向家长发放“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倡议书,查找步行街两侧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鼓励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说好普通话。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而且也使学生用语用字水平得到锻炼提高。
7、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坚持例会学习制度,强化语言文字日常培训。每周三是学校的全体教师校本教研活动时间,我校专门举办了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写好规范字的课题研究。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二级乙等以上,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8、坚持普通话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把普通话合格列入录入教师的条件之一,并把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在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评估时,将普通话水平视为其中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还组织教师开展“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和普通话比赛。董良鸿书记来我校检查工作时,看到教师粉笔子天天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饶有兴趣看了学生练习粉笔字的园地,赞扬学校工作扎实并勉励学校要坚持不懈开展下去,进一步打造**的特色品牌。教师在暑假参加了安阳市教师书法大赛,我校有8名教师代表参赛,全部获奖,成绩骄人。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使用普通话规范字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9、认真做好汉语拼音教学的工作。
学好汉语拼音是学会标准普通话的基础,从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一年级教师的选拔、调配和培训。目的在于抓住儿童普通话和书写训练的最佳有效期,为学生从小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发音标准,教法灵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他们不但自己能准确发音,说标准的普通话,还常常主动纠正家长的错误发音,因此,经常能听到家长对此的良好评价。
10、发挥课堂教学,尤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纳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注重给学生创造朗读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如:低年级利用口语交际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基本能用较完整的一段话来表述一件事;在中、高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1、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活动。我校有不少农村学生,普通话基础较差,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说好普通话,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学校常规管理,作为“班主任职责”、“班级评比”和“学生评先、评比”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尤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多给学生朗读和口语表达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以校、班为单位的喜闻乐见的口语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庆“教师节”诗朗诵,“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的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二、特色立校,为孩子成长奠基
(一)经典浸润童年 智慧点亮人生
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典诵读,学校制定了详实的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同时组织教师编写了的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这套教材按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的原则进行编排,分低、中、高三个年段汇编成册。内容包括:蒙学经典、成语接龙、诗词集萃、名篇撷英、地方诗选。各年级制定了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目标,学校把诵读作为常规教学纳入教师量化考评之中,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促进了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是抓好经典诵读的根本。学校把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定为经典诵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
为了配合经典诵读的开展,学校把《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掌握的七十首古诗配乐,加上插图,整理成《古诗新曲》一书。真正将诗、乐、画结合在一起,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融合,用音乐熏陶孩子从小热爱经典、快乐学习,轻松完成背诵古诗的任务。每月一期的校报《**花》的“经典导读园地”向全校学生推荐一首经典诗词,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
(二)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关于写字教学,我们是想让孩子在规范的书写中感受汉字的美,体味传统文化的精深,悟出做人的道理。为了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工作质量,提高学生书写规范字的水平,我校在2004年开始,制订了详实的《写字教学实施方案》,提出“写字不但规范,而且美观”的教学目标,全面加强写字教学。
2009年,我校把郭子伟老师编写的《硬笔写字教程》作为校本教材,在全校开展规范汉字书写训练。2010年,在《硬笔写字教程》使用一年的基础上,又编写制作了《硬笔规范字教学挂图》,挂图是对教程的提纲挈领,将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加以集中,将每一个知识点配上琅琅上口的歌诀,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其中的“坐姿歌”“执笔歌”“临帖歌”都配上了动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字姿势操。
学校将每天下午第一节20分钟定为全校写字课时间,由各班语文、数学老师轮周上课。同时老师们积极参加校本教材培训,开展写字教学校本教研。语文老师上写字课,语言文字专职老师,依据《硬笔规范字教学挂图》对数学老师集体进行写字培训;数学老师上写字课,语文老师集体进行写字培训。通过培训,老师们增强了写字的能力,提高了写字教学的水平,形成了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语文数学老师轮周上写字课,这样就给老师增加了工作量。一开始有的老师想不通,同样是老师,我们比其他学校的老师多了诵读和写字课,课时增加了,干不好还要罚!我说:写字和诵读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不干不行,干不好更不行!
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离不开严格制度约束。学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普通话不达标,汉字书写不规范不得参评。严格奖惩制度,将教师三笔字、班级地书、板报橱窗让学校少先队检查,积分评比,会同学生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诵读和写字量化考评,奖优罚差。
加大资金投入,全力保障语言文字工作开展。学校免费给每个孩子发放《国学经典诵》《硬笔书法教程》《古诗新曲》校本教材,每班配备《硬笔规范字教学挂图》,《田圆格习字法硬笔教程》与教材配套有获国家专利的硬笔书法练习纸和设计精美的书法作业纸,免费供师生使用。《**花》报每月一期,人手一份全部免费。具有**特色的写字本一学期近40000本,这几项开支加起来每学年都要三十几万元。
为更好地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举行全校性诵读经典活动
学校定期举行诵读会。在一些传统节日,我们按计划举办主题诵读会,并邀请家长参加。如“端午诗会”“我们的节日”“重阳敬老”等。2010年“六.一”学校组织了《吟唱古诗,传承文明》经典诗文吟唱大型汇报演出,2011年“六.一”又组织了《经典浸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庆“六·一”暨国学经典诵读大型文艺汇演。
2、年级诵读比赛月月评
各个年级按照本年级的诵读计划,每月举行“诵读之星”比赛。学期末,每年级被评为班级“诵读之星”次数最多的同学即被推荐为校级“诵读之星”,由学校统一进行表彰。
3、学生地书天天练
我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在下水道的水泥板上打上格子,开辟为粉笔字练习园地,颇受学生喜欢。一位家长在《安阳日报》上发表文章,这样写:学校领导还富有创造性地在水泥板上打格子,让孩子们练粉笔字,女儿总是期盼这天的到来,轮到她写字时,我就早早地送她上学。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认认真真地写地书,真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每天清晨争先恐后练习粉笔字,现在的“地书”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硬笔字月月赛,月月展
每个月都要在全校开展一次“告别涂改液,告别橡皮擦”写字比赛,培养学生认真写字认真做事的习惯。学校设计印制了精美的写字作品纸,每次比赛每人一张,然后将无涂改的作品进行评奖,获奖作品进行展览。月月赛、月月展,以此来激励学生写好字。如
“四月芳菲”、“五月花海”、“快乐六一”等大型的硬笔规范字展览,以赛促写,以展促写,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写字教学的文化氛围很是浓郁。
5、老师粉笔字周展
学校有两块大黑板,供全校老师粉笔字天天练。老师每人还有一块小黑板,每周进行一次同题诗文写字展览,每到星期三,老师们都主动把小黑板集中到办公楼前展览。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6、低年级生活识字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解决低年级孩子识字少、阅读困难这一难题史淑芹校长亲自带领我们学校的几位骨干教师分别于2014年11月和2015年6月参加了由贵所联手举办的“科学认读”和“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培训会。并从中受益,激发了科研灵感—“生活识字”。现已研发出校本教材—“多彩生活·快乐识字”剪贴识字册。马上要加入“全国识字写字教学连盟”,希望在他们科学有效的领导下,能够博采众长,为低年级孩子们能尽快踏上阅读快车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近几年来,学校一直把阅读和写字作为我们学校的两大特色来抓,因为这是孩子们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已经声名鹊起,安阳市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表彰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把我校的经验向全市推广。安阳市、汤阴县、内黄县教体局领导及校长、老师来我校学习。我校何淑利、马利芳、冉芳老师应邀到22个乡镇巡回送课,指导交流语言文字工作。
我校在取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特色学校”的同时,还获得:“**省文明学校”“ **省绿色学校”“ **省卫生先进单位”“**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殊荣。
2011年,我校学生代表队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上获得团体第二名,学生分别获得写作之星、书法之星、语文风采之星、诵读之星的金奖、银奖。就像家长在《**花》上写的那样:感谢**,这所年轻的学校,她是那么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将写字和诵读经典纳入日常教学,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从小就感受到圣贤古风的熏陶,完善他们的人格,教孩子守信、孝悌。我多么庆幸我的孩子在**。
【关键词】西华方言;虚词;普通话
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西部紧邻内陆特区漯河市,东南为周口市。辖19个乡镇,常住人口约87.6万人。贺魏先生在《中原官话存稿》一文中将西华方言划为漯项片,但对其进行专门研究的现有文献较少,目前可参看的是高向阳(2011年)的《西华方言音系调查研究》。本文运用“方-普-方”比较分析的方法,将西华方言与普通话、天台方言进行了对比研究,描写了西华方言的几个特色虚词。所用语料主要来源于笔者的日常积累以及对祖父母的调查。文中涉及的方言词语使用同音字和国际音标标注,并对个别方言例句进行普通话小字注释。若无特别说明,“方言”一词均指“西华方言”。
一、方言里的特色虚词
(一)程度副词“可”等
方言里,性质形容词进行程度比较,可在其前加“可、老(真)、怪”等程度副词,语气词“着哩”、特殊前缀“老/傻么”以及“哩很”结构。如:
(这饭)吃着可香/老/真香。
她长哩还怪漂亮哩。
这花儿香着哩。
他跑咧老/傻么姑远才给你找着哩。
费咧傻么大哩劲儿,才给 [t?? ](这块)石头搬回来咧。
这一包儿东西沉哩很。
程度副词“可”类似于普通话里的“特别/很/挺”,与“老(真)”均可表示强调语气,加深性状的程度。但它们的使用范围不同,“可”的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而“老”多用于特殊语境,通过突出强调事物的性状来吸引对方兴趣,“引诱”对方尝试,如“(这瓜)你不吃我吃。嗯,老香,你不吃可亏咧。”“怪”则表示有相当高的程度,有时含有出乎意料的意味,如上例。语气词“着哩”,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着呢”,表肯定,有加深程度,加以夸张的意味。前缀“老么”仅限于与描述距离的单音形容词“远”搭配组合,而“傻么”则还可与其他单音节形容词搭配,如“傻么大/高/赖/笨”等,用法类似于代词“阵[z?n ]/恁[t??n ]么”;“哩很”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得很”,用于表程度高,但其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普通话。
(二)呒[?m ]
方言里的呒[?m ],较其他否定词(不[pu ]、[m?u ]、没有[mu niu ])更具特色。它可作动词或副词,用法与“”同,且类似于普通话里的”没(有)“,但又与之不同。表现在:
1.作副词
(1)后接谓词或谓词性词组。“呒+V/VP”表示对行为或状态已然性的否定,语义与“未曾”接近,如:呒走、呒去、呒上过学。
(2)呒+A,其中A只能为具有状态变化的形容词,其前常带副词“还”,表状态等的还未变,如:病还呒好、天还呒明、水还呒滚。不具备状态变化的A,不能用该格式,除非其后带有助词”过“或者趋向动词“起来”之类的词,如:他上学就没早过。这小伙儿阵这儿上课认真起([? i? ],“起来”的合音)咧。
2.作动词
作为动词“有”的否定式,其用法有:
(1)呒+N。该格式既可否定“具有/领有”,又可否定N所指事物的存在,如“呒儿呒女、呒钱 、呒用、呒事儿、呒人”等。
(2)呒+N+V。其中,N可为V的施事或受事,如“呒人睡觉、呒钱花”。在差比句中,“呒+N+A”可表示X“不如/比不上”Y,且在某些语境中,比较项不言而喻,如:
你长哩呒她漂亮。
(收成)今年呒去年好。
去年呒阵冷。
(三)[kei ]
普通话里有动词的“在”和介词的“在”。而方言里,动词的“在” 都是用“[kei ]”代替,如“[kei ] 家、[kei ]那儿、[kei ]盆儿里、[kei ]白儿里”等等 ;方言里的介词“在”与普通话里的介词“在”大致相同,均可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或在述补结构中做补语,表明人或者事物的处所,但述补结构中的“在”却并不出现。如:
他[kei ]那儿吃饭哩。
她[kei ]学校写作业哩。
书你放桌儿上吧。
你给(把)衣服放床上吧。
(四)给
普通话中,“给”可作动词,表给予义;也可作介词,表示涉及的对象、目的或者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从而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也可作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前面,加强语气,如“您给找个人“等;方言里的“给”亦是独具特色。
(1)做动词,表给予义,用法同于普通话,如“给他一百块钱”。
(2)做介词,做介词时有两个“给”,分别记作给1、给2。给1相当于普通话里表处置、致使义的介词“把”,方言里常用介词“叫”来替换,如“你给地扫扫吧”“小玲给你哩书拿走咧”;介词给2,相当于普通话里的“跟/和/与”,如“我给小红都是90年生哩”“小玲给小曼是我最好哩俩朋友”“听说你生病咧,他急哩给那猴漾”。
(3)在被动句中做助词,其后可加表人的受事宾语,如“他哩胳膊叫黑社会哩人给他砍断咧” “他给人家打架咧,衣裳都叫人家给他撕烂咧”。这种被动表达不同于普通话,因为普通话里的助词“给”是直接置于具有处置意义的动词之前的,“给”后没有受事宾语,如“他家玻璃叫人给打破咧”。
(五)着
“着”作为动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正在进行或者状态、形状的持续,同于普通话中的用法,但它在方言里还相当于“住”,有其特殊的一面。如:
他正吃着饭哩。
他穿着女哩哩衣裳。(他穿着女人的衣服。)
俺嫂子家哩小孩儿淘气着哩?
猪 [kei ]圈里圈着哩。
他成天就光看着他那俩猪,啥也不干。
小王叫狗咬住咧。
[n?? ] 小孩儿叫滚水烫住咧。
他哩胳膊[k? p? ]叫火烧住咧。
他找着/到一张纸。(普)
抓住/着别人的把柄不放。(普)
由上例可知,含有“住”的句子多为陈述型的受事主语句,其中,“住”均可被替换为“着”/“到”,且句子都可同义变换为施事主语句,如“小王叫狗咬住咧”可变换为:“狗咬住/着/到小王咧”。方言里一般不用助词“到”,而“着”和“住”中,“着”一般用于简单主动句,“住”则多用于受事主语句。而且,“住”与“着”仅在表示受损、破坏或发生了不好情况的受事主语句中才可作为助词相互替换,简单表进行的主动句中则不行。原因可能是“住”由其动词义“停留”逐渐虚化从而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正在持续,这与“着”的语法性质相同,而且在被动句中,“V+住”结构本身含有一种被迫停止意,如“绊住、挂住”等。
(六)哩
方言特色虚词“哩”既可做结构助词又可做语气词。
1.做结构助词时,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得”和“地“。
(1)在定中结构中,为定语的标志,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可构成形容词性的成分或者哩字词组,同于普通话中的“的”。
岁数大哩人给咱说话不一样儿。(岁数大的人与我们的说话方式不同。)
集上啥都有,卖菜哩,卖面条儿哩,卖衣裳哩,卖肉哩,全哩很。
(2)在含“得”的述补结构中,作补语的标志;且补语省略时也能附着在动词形容词之后,类似于普通话的“得”。例如:
恁老师讲哩你懂哩不懂哩?
他比你吃哩多。
但“哩“与普通话中的“得”并不完全相同,普通话中的“得”有时还能单独做补语,构成“V+得/不得”的可能补语结构,表示“能/不能”的意思,如“吃得/不得”,而方言中却无此用法,方言里的“吃哩”泛指食物,而非“能吃的”的意思,更没有“吃不哩”的表达。
(3)在含状语标记的状中结构中,与普通话中的“地”同。如:
人家大老远哩跑来咧,你不能不见见[?e ](人家、别人)吧?
老师不紧不慢哩往讲台走过去。
2.做语气词时
可在陈述句句末,表肯定或者已经发生的陈述语气,同于普通话的“的“或”呢;也可在特指问句和选择问句中表达疑问语气,相当于“呢”;亦可构成“着哩”,相当于“着呢”。“哩”和“啊”还可以连用,构成合音词“[lia ]”,用于特指问句句末。例如:
他是外村儿生哩。
他家(是)夜儿(昨天)搬到咱这儿哩。
谁[kei ]地里哩?
你 [kei ]那儿弄啥哩?(你在那儿干什么呢?)
除了表语气外,“哩”在句子的构成和表意上也有重要作用,有些句子若去掉“哩”,句子无法成立或者表达意思与原句不同。如上例。
3.哩还可用在“A哩B哩”的复杂格式中
其中,A、B是相关动词或形容词,其可在句中单独做谓语,也可做主语和宾语。做谓语时,该格式类似于“又…又…”,“哩”后有停顿且不可对译为普通话中的“的”。做主语和宾语时,则是并列结构,相当于“…和…”。该格式要据具体的语境翻译。例如:
他俩回来吵哩闹哩,弄哩我天天不安生。
她哭哩笑哩,精神给那有点儿不正常漾。(她又是哭又是笑的,精神好像有点儿不正常。)
给吃哩喝哩拿出来给大伙儿分分。(把吃的和喝的拿出来跟大家分了。)
4.用在动宾结构中间
哩用在动宾结构中间在句中做谓语,强调该动作的施事、时间、处所、方式等等,且一般是过去的事情,故“哩”有提示时态的标记功能。这种句子可以加上判断动词“是”变成明确的强调句。例如:
是小王帮哩你。
夜儿王校长讲哩话。
我[kei ]电脑上看哩电影。
在高中时期,他见报纸上刊登的关于武汉方言的文章,有几处用字不准确,便投稿与其商榷,进行了两个回合的论战。这种为学的精神,在其后都有体现。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华中大学国文系,在中、英文分班的考试中列入“双甲”。在校一个多月,他有幸听了钱基博先生讲课,接受他的教诲。钱先生讲授的是《古籍举要》,教学风格严谨细致,影响巨大。
由于家境贫困,朱先生转到了稍后发榜的有公费的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就读。在师范学院,舒连景先生的文字学,顾学颉先生的目录学,贾修龄先生的古典诗词,闻惕生先生和詹学时先生的专书选读,周学根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胡雪先生的文学概论,鞭策着他如饥似渴地钻研学习。就在大学还有一年毕业的时候,由于父亲失业,他不得不辍学去法汉小学做了一名教师,没有拿到大学文凭。
1951年夏天,武汉市文教局接管了法汉中小学,在原址建立了武汉第一师范学校,他因此成为武汉一师的语文教师。
1955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学、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决定跟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共同举办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由各省市选送优秀教师或行政干部参加学习,毕业后仍回原地做推广普通话的工作。1956年春天,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第一期在北京开学了,刚刚30岁的朱建颂成为“黄埔一期”学员,亲聆了著名的语言学家丁声树、李荣、徐世荣、周殿福等先生的教诲。他学习异常刻苦,较好地掌握了国际音标,使他终身受用。
学习结束后回省,朱先生被留在省教育厅普通话推广处,与李仲英先生一起工作。其间,两人合著了《湖北人怎样学普通话》和《汉字辨音表》,与萧世杰先生合著了《汉语拼音讲话》,还独著了《谈谈推广普通话》、《谈谈拼音教学》等书。1961年,他被调回武汉。从事繁重琐碎的教学工作。他先后在武汉教师进修学院、武汉一师、六中工作,百忙之中收集武汉方言词汇和熟语。所有的资料都经过了武汉土著居民的核对、校正,有些是20世纪30年代之前祖辈、父辈说过的,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都是世代传承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完全没有条件进行研究的情况下,他尽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显示了对学术的热爱。
粉碎“”以后,中国学术界迎来了百废俱兴的春天,给知识分子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朱先生满腔热忱在《方言》上发表了《武汉方言单音词汇释》、《武汉方言词汇》、《武汉方言的演变》等论文。1979年,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刘兴策和王庆生两位先生介绍朱先生调入华师,在中文系开《方言研究》选修课。朱先生从此走上了大学讲台。他的讲稿每次均有修改和创新,最终以《汉语方言讲话》为书名,经李荣老师审订,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全书理论精辟,内容扎实,对方言与现代语言学、修辞学、语言教学、文学、民俗学、言语识别、考据学、词语编撰、人文地理、地名学、民族学的关系,有独到的见解。朱先生认为,汉字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超时代的特点,使古今汉语得以衔接,古方言的字词能保存在近现代通语中,古通语字词能保存在今方言中;二是有超地区的特点,使共时语言在书面语上的分歧不是很大。朱先生在讨论通语的《语文论集》等书中,运用了不少的方言例子;在讨论方言的《武汉方言概要》等书中,运用了不少现代通语的例子。因而得出结论:对方言的研究也是对通语的研究。
朱先生踏实做学问且成果显著,但为人很低调、谦虚,有的只是对工作的热爱,对社会对学生的负责。他在《微薄的奉献——为60周年而作》文中写道:“我是个幸运者,坐享其成,非常感激,但又觉得不能安于享受,我也应该辛苦地奋斗,用汗水和心血做出贡献来回报,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要尽量掌握好语文知识,把民族语文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引导他们能读会写,使他们通过读写认识并热爱我们的民族语文,准确使用民族语文,使汉文化的民族传统不至于中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改进教学,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做研究,随时把研究的结果写出来进行交流,经受检验,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所有这些,都表现了朱先生潜心学问、教书育人的真挚之心。
朱先生于1987年在华师退休,迄今25年。但他却是退而不休,笔耕不辍。除了在华师本校讲课外,还在湖北教育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和武汉大学教过方言调查、国际音标,做过《语文工作者要关心社会用语用字》、《当前的语言环境》、《现代汉语的四个组成部分:普通话、方言、古代汉语、外来语》等专题报告,结识了一些学生和青年教师。朱先生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使语文学得到普及,2008年由朋友的帮助,开了博客,至今发表博文30多篇。此外,还做了很多面向社会的工作。1998年受聘为武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经常参加馆里的采风活动,在省内外了解情况。2002年8月,《武汉俗语纵横谈》出版,武汉电视台“文化绿洲”栏目作了介绍,起到了普及的作用。他先后为文史馆提供了多篇论文,为本市文化工作献策。2006年、2011年、2012年,先后在武汉图书馆等单位的“论坛”上做了关于武汉方言的讲演。2007年6月,参加了楚天都市报举行的关于武汉方言的座谈会,其后该报以两版的篇幅进行了报道。2010年11~12月,先后跟汉网和晨报的读者见面,对方言文化进行了热炒,共同评选出最有代表性的100条词语,又从中选出“不服周”等20条精典词语。是一次品味高雅、意义重大的的群众文化活动。
朱先生深爱武汉和武汉方言,与武汉方言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誉为“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他的著作有《武汉方言研究》、《武汉方言词典》、《武汉市志社会志·方言》、《汉音集字疏证》、《武汉俗语纵横谈》、《武汉方言概要》、《武汉民间游戏》、《武汉民间歌谣》等。从2000年开始,为《武汉年鉴·社会生活·方言》逐年提供资料。还为《汉语方音字汇》、《汉语方音词汇》、《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新华方言词典》提供了武汉部分的资料。此外《汉语方言常用词词典》、《中国俗成语》、《俚语隐语行话词典》等书中的武汉资料都取自朱先生的著作。朱先生还为《湖北文献》(台北)撰稿,发表了多篇文章,让台湾同胞了解大陆的语文环境和学术环境。
经过多年的教学及实践,朱先生对武汉方言总结出了如下的认识:武汉方言是汉语的组成部分,研究方言就是研究汉语;武汉方言和普通话是相互转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和第六版增收的词条大多来自于方言(包括武汉甚至香港、台湾);武汉方言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汉语方言研究的重点之一;武汉方言在学术上有重要的地位,语言学界将武汉与成都并列为西南官话的代表点;武汉方言在湖北为强势方言,对全省的方言都有影响,鄂南等地使用方言有隔阂时用武汉方言进行交际。
朱先生在研究武汉方言方面建树颇多,有着诸多独到的见解。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一、密切关注鲜活的语料,贴近生活。认为研究方言应该与日常的生活融合,这样才能使研究有源源不断的材料,也才能使研究为生活服务。
二、汉语方言研究,要注重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特点。认为应该包括语音、用字、词汇、修辞及语法,而以词汇为重中之重。
三、通过历时和共时的比较,辨明语音平仄与声调问题。认为讲求平仄是不符合现代汉语的特点的,尤其是对普通话而言;分平仄根据的是古代汉语的特点,古音分四声,平仄是从调值出发的。
四、注重研究方言与文化的关系,挖掘民俗语言。认为方言是民俗的载体,通过方言可以研究民俗;民俗包括地方文化、典故、历史、地理诸方面,从中窥探有意义的方言词语。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学问要取得成绩,掌握适当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朱先生不仅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是孜孜不倦,特别注意传授方法。即:
一、对诸家的不一致的说法,要加以综合归纳。例如,对语言变体的种类,对国际音标的作用,对国际音标的形体等。
二、发现线索,跟踪考查,得出结论。例如,把成语和惯用语合为一类,必须具有语义的变异性(即深层语义);还把几种文字合称为“方言文字”,有别于各方言地区自造的个别的“方言字”。
三、发现差异矛盾,通过比较考查,得出结论。例如,一般媒体对获得电影节最佳男女演员分别称为“影帝”,“影后”,并有“称帝封后”的说法,指出这是没有弄清英语queen的本义所致。
四、阅读时受到启发,经过思索考查,有了新收获。例如,《本草纲目》“鳢鱼”条,指出应写作“柴鱼”,不能写作“才鱼”、“财鱼”、“犲鱼”。
五、集思广益,向有关人员请教,并认真采纳。例如,武汉方言中义为“理睬”的“耳”,经王福堂先生指出本字为“迩”;籼米,原写作“粘米”,经熊正辉先生指出应是“占米”。他都改过来了。
朱先生在武汉方言研究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朱先生还为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大声疾呼;为把武汉文化推向全国,殚精竭虑;为培养后继者不厌其烦。他的一些愿望实现了,但仍有一个心愿——建立一个“武汉方言研究中心”。这次由华师语言研究所主持创办的“武汉方言研究班”,就是为了组织一批熟悉并珍视武汉方言的热心市民,经过培训,可以从事调查、收集、整理、研究工作,用《武汉方言详志》、《武汉方言大词典》的形式保存珍贵的资料,流传后世。
朱先生对我说:“研究方言,必须具有深厚的古、现汉语知识,懂得一定的异语(包括异方言),熟悉语言学理论,深入群众日常生活,具备群众感情,掌握本地历史和现实情况,才能取得成果。”对此我深以为然,并深信不疑,且深有体会。
朱先生还对我说:“语言学者必须面向大众、融入社会,才能有出息。”朱先生是这样做的,我也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