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13:2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松鼠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有效的语文教学
一、 明确目标
要切实提高语文课堂实效,首先要明确的是:语文课要教会学生的是什么。从工具性的要求来讲便是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但能力的训练需要内容与思想的承载,如果不能让学生产生想要了解、想要表达的兴趣的话又何谈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呢?所以,工具性能力的训练需要有思想前提,语文课首先要教会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关心生存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才会产生表达自我的欲望,从而产生工具性能力训练的可能。语文教师首先要能激发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的兴趣,然后才是教会学生清楚、简洁、有条理、富于感染力地表达自我。
二、 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
学生正处花样年华,充满了对因未知而神秘的世界和未来的好奇与憧憬。年龄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兴趣与喜好,他们看的是漫画,听的是饶舌,玩的是网游,他们在快餐文化中成长,所以,结合他们的兴趣点寻求课堂教学的联想点便尤为重要。例如运用学生喜欢的漫画指导写作;用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引导写读后感。当然,这些是浅层次的,流行无法取代经典。课堂的流行元素也只是引入学生对经典解读与掌握的触发点。最后还是要让学生真正沉浸到文学的海洋中,去看、去读、去思考。再好的教案,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
由于学生家庭文化知识背景不一样,教师平时教学方式不一样,学生学习语言的智力水平不一样。所以即使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两个不同的班出现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
要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想的不仅是如何实施教学设计,还要考虑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学生,要灵活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明白“适合才是最好的”,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 突出本体,夯实基础
看下面一位老师执教《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第三段,看看有几句话?生:(读后答)两句话。师:哪两句,说说看。生:第一句是“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第二句是“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读原文)师:第一句是写小松鼠每天都去看什么?生:看花生结果了没有。师:第二句写的是什么?生:是写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有看见花生果。师: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应该用高兴的心情读。生:应该用愉快的心情读。生:应该用希望的心情读。师:不对,应该用焦急的心情读。焦急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一个。(生表演)师:我们来读读第一句。先练练“从那以后……”说说怎么读。(生讨论、试读、评价。)师:再练练“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想想“每天”谁能用“每天”说一句话。
仅50个字的一段话,教师提出了十多个问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讨论了6分钟,而用于读课文的时间仅一分钟。课文被肢解了,学生读得七零八落,一头雾水。
“语文课程还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这段论述揭示了汉语言的学习规律。汉语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意会”,有时可以不受严格的语法规律的限制。因此,母语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是一种省去烦琐的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做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模式,其特点是整体的把握。因此,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那如何整合教学环节呢?其根本问题是提高提问的质量,扩大教学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书训练为重点,教给学生读书法,注重读书质量,扎扎实实地进行阅读教学。
1、“读得进”。通过读书,让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完成对文本语言的玩味、赏析和内化,方法的历练和提高,情感的体验和熏陶。
2、“记得住”。作为语言学习来说,阅读的基本功能就是吸收和储备。小学生正是记忆的最佳期。因此,积累语言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要求之一。要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精彩而又丰富的语言材料。
3、“用得出”。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集对语言的理解、吸收、内化和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通过运用,及时地把学生储备的语言由消极的转化为积极的。
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视频),视频里的小动物是谁?
生:松鼠。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生:活泼、可爱。
师:面对这么可爱的小松鼠你有什么想法?
生:想要一只。
师:老师知道有一个小女孩也吵着想要一只,她的父亲正好逮到了一只,可是又把它给放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那只松鼠》(板书),在课文中我们会找到答案。
师: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第6课,自由、轻声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我来考考你。(屏幕出示:那股、高楼大厦、灰褐色、活泼伶俐 、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缩了回来、猜不透、长叹一声。)
(指名读、领读。)
师:这是课后的会认字,大家已经都认识了。(屏幕出示:逃窜 、蹑手蹑脚、小精灵、蹿、小俘虏)看这几个词你能把它读正确吗?
(同桌互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师:哪两个字长得比较像。
生:窜、蹿。
师:逃窜是什么意思?
生:逃跑。
师:蹿呢?(出示带蹿的句子: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儿,“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
生:向上跳。
师:小精灵是什么意思?
生:聪明、机灵。
师:小精灵指谁?
生:小松鼠(齐读句子)。
师:小俘虏是什么意思?
生:被捉住的敌人。
师:(出示句子: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想伸手去摸摸它。)谁是小俘虏?
生:小松鼠。
师:词语读熟了。相信大家读起课文来会更流利,现在我找同学分自然段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围绕那只松鼠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10名学生分段朗读。)
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围绕那只松鼠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生:梦、逮、放、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顺序不对。
师:事情发展的结果在开头就交代了,这样的叙述叫倒叙。谁能把这4个词连成一句话。
生:作者逮到一只松鼠又把它放了,很想念它,在梦中都能见到它。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并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这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父亲发现并逮住了那只松鼠。
生:第4自然段。
师:默读用直线画出描写松鼠的词语。(汇报。)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老师把这些词放在了句子中,你能试着读出松鼠的可爱吗?
(同桌互读、指名读。)
师:是呀,如此活泼伶俐的小松鼠,难怪作者称它为“小精灵”。
师:从这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作者逮松鼠不易。
(指名读相关词语。)
师:你什么时候会喘粗气。
生:累时。
师:可见作者逮松鼠真的很不容易。此时他心情会怎样?
生:开心。
师:那只被捉住的松鼠呢?用直线画出描写松鼠的句子。
(生汇报。相机出示: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儿。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
生:可怜。
师:刚才的小精灵变成了小俘虏。
师:看到了松鼠这古怪的眼神,看着它一动不动的样子(引读“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我就这么阴沉地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如此这般古怪地看着我,猜
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大家自由读一读,试着读出松鼠的心情。
(自由读、指名读。)
师:松鼠到底在动什么脑筋,它在想什么呢?
生:想作者能不能把它放了。
师:这时作者又在想些什么呢?
生:还是把它放了吧,它太可怜了。
师:“哎”,从这叹息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作者不想放松鼠,因为女儿想要。
生:作者不想放松鼠,因为――作者喜欢可爱的松鼠。
生:但是,作者必须放松鼠,因为松鼠需要自由。
师:是呀,为了松鼠的自由,作者还是把它放了,于是小俘虏又变回了小精灵。作者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可在一次聚餐上作者竟然说漏了嘴。这时女儿有什么表现? (汇报。)
师:从女儿的表现中你读懂了什么?如果女儿想要一只松鼠是对松鼠的喜爱的话,那么关心松鼠的命运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爱,这种爱叫仁爱。(板书:仁爱。)
师:(引读最后一段)现在我也忘不了那只松鼠了,你们呢?
(指名说。)
师:出示名言。
梦
板书 逮、放 仁爱
念
评析:
本堂课老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来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训练中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一、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王老师在上课伊始就用视频演示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问学生视频里的小动物是谁,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面对这么可爱的小松鼠你有什么想法?王老师通过视频动画,一下子让小动物的形象鲜活起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激起学生去了解这只小松鼠的兴趣。
二、注重语文基础,夯实字词的教学
现在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只注重了表面功夫,引导学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基础知识的教学。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生字、词语的教学。如: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
我来考考你。(屏幕出示:那股、高楼大厦、灰褐色、活泼伶俐 、神不知鬼不觉、逃之夭夭、缩了回来、猜不透、长叹一声)这是课后的会认字,大家都认识了,(屏幕出示:逃窜 、蹑手蹑脚、小精灵、蹿、小俘虏)这几个词你能把它读正确吗?
逃窜是什么意思,小精灵是什么意思,小俘虏是什么意思等。王老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会更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王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抓住语言文字材料,通过让学生读、思、议等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通过找词语、读句子、说体会来感受松鼠被捉时的心情,体会松鼠的可怜。如:松鼠到底在动什么脑筋,它在想什么呢?这时作者又在想些什么呢?从“哎”这叹息中你听出了什么?
小学语文课,不仅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应该落实工具性的作用,只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统一,才会凸显出语文课的味道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王老师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为学生留下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留下学习方法,留下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对学校“中年教师”语文阅读教学常态课进行了调研与分析,从理解教材、目标设计、实施策略、课堂效能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比较,就“中年教师”阅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中年教师阅读教学策略中年是人生辉煌时期。中年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往往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然而在现实环境下,学校大多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因为青年教师精力充沛、理念先进、可塑性强。与此同时,中年教师这一主流群体往往缺乏关注,缺少引领,实际工作中也少有创新。为此,笔者对部分学校“中年教师”语文阅读教学常态课进行了调研与分析,从理解教材、目标设计、实施策略、课堂效能等方面进行总结与比较,就“中年教师”阅读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梳理。
从参与调研的“中年教师”阅读教学整体情况来看,教师大都能较为准确、全面的解读文本,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能在教学中着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度拓展和链接课外知识,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与情感体验,在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方面做出了探索与引领。
一、把握教材重点,关注目标学法
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应有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来引导、支撑。如目标得以很好的实现,做到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的有机结合,会使学生准确理解内容,心灵得到舒展,思想得到慰藉,情感得到升华。从具体课例来看,老师们都能较为准确的把握和处理教学重难点,做到了学有方法、学有目标的。如陈老师的《松鼠和松果》一课,教学“聪明活泼”一词时,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加以识记,并相机穿插说话练习,充分体会松鼠的机灵可爱。接着,仍以“聪明活泼”为转折,提出“松鼠为什么不快乐了呢?”继而理解后文中“保护树木,植树育林”的基本思想,同时深化了对文中“聪明”一词的认识。教学设计线索分明、以“聪明活泼”贯穿教学始终,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再如,刘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一课,出于对略读课文的考虑,刘老师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学要求――“让学生画出感动自己的语句”,接着和学生一起细读体悟“一把、一盏、一尺、思索、审阅”等关键词句,耐心倾听,巧妙点拨,细致梳理,在理解“生活简朴”与“工作繁重”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下对总理的赞词,实现了略读课文为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发展服务的目标。
二、突显学生主体,做到顺学而导
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强调的以学生的“学”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纵观“中年教师”阅读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对于教学环节有效而细致的设计,老师们努力体现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付老师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以李白诗歌情怀开阔、想象绮丽作为铺垫,教学中紧扣“香炉、紫烟、遥、挂、飞、疑”等字眼细致推敲,深入感受瀑布景观之壮丽、耳闻目睹之震撼。教学中付教师不失时机的点拨拓展,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唯有课前充分细致的备课,才能在课上灵活有效的驾驭。再如梁老师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以“小女孩的处境悲惨与渴望幸福”为线索,准确而精炼的提出了“现实中小女孩失去了什么?”与“火光中小女孩渴望着什么?”两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将残酷现实中的“失”与幸福火光中的“得”层层展开,缓缓深入,加之情真意切的配乐朗读,无不引发听者对于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三、摆脱教学定式,革除无效教学
“中年教师”对于已经形成的“教学习惯”或常用的“教学策略”要善于反思,勤于纠改,逐步革除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要坚持有效教学,坚决不实施负效教学,努力避免无效教学,革除低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举例来说,如杨老师在《夏夜多美》一课中,指导学生逐一勾画出蚂蚁与其他动植物的对话,继而指导朗读,体会情感。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学生读未入境、情欠自然。回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重在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读书的兴趣。唯有体会乐趣,才能培养兴趣,一句话,“读有百法,‘趣’字当头”。所以,在阅读教学的或者朗读指导的起步阶段,大量的勾画批注是否有效就值得商榷了。反之,如果能在此利用小黑板出示对话,并有针对性的就某一对话通过表演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充分指导,待学生入情入境时,在安排自主练读其他几处对话,效果是否更为理想。又如梁妍芳老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空间,对于学生的所思与所感,梁老师大都表示认同,教学过程平稳而顺利。那么,教师的广泛认同是否是一种有效的引导呢?教与学的对话过程怎样才能体现探究理解与升华情感的初衷呢?所以,我们要注视课堂引导评价的策略上,努力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质疑、交流,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收获。而不是找出来、说一下、感受到就好,如若那样,课堂教学也便会失去它的价值。
四、教学有理有序,更应有情有趣
纵观“中年教师”阅读教学课例,老师们大都有着自己成熟的经验、与青年教师相比较而言,教学过程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在课堂调控与目标呈现方面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也就是所谓的“有理有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十分渴望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教学细腻的“情”与灵动的“趣”,渴望老师们能用娴熟的教法构建出不失活力与激情的语文教学。因为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为注重思想与情感的浸润,更需要教师丰富内涵与饱满精神的牵引,唯有如此,语文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发展,反之,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未必能发挥它的价值。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点评:观察的有序性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
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总评: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探究活动
找数字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文秘站:)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点评:观察的有序性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
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总评: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探究活动
找数字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在传统的语文教育媒体中,除了教师的口语外,最常用的是板书。高质量的板书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它对于提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记忆效果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了放大板书辅助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课上认真书写。多媒体课堂对板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的明确,条理清晰
板书是教师的一次伟大的艺术创举,“文道统一”是这项工作的最高境界,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要同时兼顾。板书内容往往是文章作者的思路再现,也是教师对所教内容分析思考的结果,是教学思路的反映。它是文章作者思路和教师教学思路的统一,表达时一定要条理清晰。有经验的教师一节课下来最得意的往往也就是精心设计的板书。如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考虑到文章是篇文质兼美的古文,于是我把板书设计成一幅横向打开的书卷样,卷中竖向书写“沉郁顿挫的风格,穿越时空的精神”等对文章多方面的感悟,让学生既感受到了文章本身的内容形式精神上的美,又体悟到了古文的独特之美,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板书配合多媒体提供的图片、音乐、文字,效果还会差吗?
二、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利用课件可展示大量的文字信息,但不易记忆,不易整体把握,板书可克服这一缺点。文字繁多是板书的一大忌,耽误时间不说,学生不易掌握重点,难以记忆,不能起到板书应有的效果,这样的板书不如不要。板书要抓“文眼”、抓“关键”、抓“特点”,要讲究语言的精炼,格式的醒目,以达到引起学生联想、方便理解、利于记忆的目的。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个大大的圆形方孔的古钱币样,在钱币的右边写上菲利普夫妇对据说富有时的于勒的评价,在钱币的左边写上菲利普夫妇对以被证实穷困潦倒的于勒的态度,让学生对本文的对比写法一目了然。在方孔内用红色粉笔写了个大大的“钱”字,意在告诉学生那是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是金钱让人变得如此冷酷,而且那样的社会不但在外国文学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中体现了,而且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体现了,并引导学生回忆此类作品。通过这样的板书,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篇文章的写法、主题、人物形象,并把主题中外融合,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
三、板面优美,身先示范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美感的课堂,我们要求学生能感悟美丽,能书写美文,能写出美字。如果这样的要求只被教师像宣传口号样空喊几声的话,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只有教师把板书设计精美了,书写规范了,字迹美观了,学生才会切身感受到榜样力量的伟大,被教师的美“潜移默化”。教师的这种“现身说法”的效果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易达到的。常常见到语文老师朗读入情、写字优美的班级学生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就是这个道理。
四、环环紧扣,即时书写
板书是为讲课服务的,不可过早或过迟,以免学生思路混乱,应随授课进度讲写结合。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板书与讲课、课件精心“磨合”,否则一则会手忙脚乱给人备课不周之感,二来给学生以支离破碎不美之嫌,不能跟上课堂的脉搏。
语文教学的传统媒体除了口语和板书外,常用的还有印刷文字材料,既可作教学参考用书,又适合于自学。它可保证人手一册,使用方便,容易保存,可随时翻阅,非常适用于学生课前先利用讲学稿进行的自学环节。用图示材料也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利用图片能从容地讲授,学生也能仔细反复地观察或比较有关内容,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记忆。如讲授《松鼠》一文,可利用松鼠搭窝的活动图片,反复演示,让学生感受到松鼠的聪明灵巧,作者的选词精当。教学《小石潭记》,可让学生画画小石潭,以感受小石潭凄清幽邃。必要时可用实物和模型。如讲授《斜塔上的实验》一文,可拿来实验室真空管演示羽毛与石子同时下落;讲授《小橘灯》一文,鼓励学生用橘皮、蜡烛等材料亲手做小橘灯。学生亲自感受的所得也是通过多媒体教法无法获得的。
我们务必克服语文传统媒体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媒体教学相对立的理解偏失,发挥传统教法和多媒体教法的优势互补的重要性,千万不能因为现在提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媒体教学而“火”了“现代”,“冷”了“传统”。我们应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扬长避短,从教育学和心理学出发,在充分掌握教学资料的基础上作好教学设计,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创建现代语文课堂,因为教无定法,百川归海,我们最后的目的都是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节教学内容的前后知识联系为: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有:100以内的加法、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有: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及其应用,6~9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教材通过数松果的情境,把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有趣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松果的总数与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应用口诀。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了解到:1.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背出5的乘法口诀,但在书写上有错误,主要体现为数字汉字同时出现。2.当学生遇到难记的口诀时,为了记住它只会机械记忆,没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窍门。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东西才是感受最深刻的,于是我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应用有深刻的体会。
活动一: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先以数松果的情境导入,数一数,松鼠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边数边整理数据,完成表格。在整理数据过程中,初步感受堆数与总个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数形结合,编写口诀
借助统计表、实物图、算式得到松果的数量,在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体会乘法口诀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通过在实物图上圈一圈的活动,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建立起统计表、实物图、算式和乘法口诀的关系。
活动三:多种形式,记忆口诀
通过拍手读、集体背、对口令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当学生记忆口诀遇到困难的时候,通过找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技巧和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口诀,背诵口诀。
活动四:丰富练习,应用口诀
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书上第31页的1、2、4的练习,通过采松果的游戏建立实物图、算式、算式结果以及乘法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建立数形结合的意识,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会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开放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只有在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展开,学生才会开放心灵、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为了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时我打破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变换形式,促进平等交流;在问题探讨交流时,让学生到讲台上以“小老师”的身份出现;当学生有疑问时,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允许学生充分表现,使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尝试。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推理》时,我就让学生六人为一小组地进行探讨。特别是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小玲有6种玩具:熊猫、松鼠、小狗、洋娃娃、小喇叭、手鼓,放在右边的玩具柜里,熊猫放在洋娃娃的左面,小狗的上面;松鼠既没有放在小狗的旁边,又没有放在洋娃娃的上面;小喇叭不在小狗的旁边。”我让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找条件,自己纠正错误,说明理由。教学中,我让学生敢想、敢做、敢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始终以愉悦的心情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开放课堂学习材料,营造学生乐学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学习材料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材料。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与兴趣。如我执教《搭配中的学问》时,就创设了一个笑笑过生日的情境,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教学。第一环节:笑笑过生日选新衣(搭配衣服);第二环节:出发去肯德基(搭配路线);第三环节:小朋友们见面握手(算出握手次数);第四环节:进肯德基选择食物(搭配食物);第五环节:结束后留下电话号码(搭配数字);第六环节:欣赏成语故事《田忌赛马》(懂得搭配自古就有)。在这一系列的材料中,我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让学生展开讨论。这些材料无一处不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没有任何学习负担,有的是快乐和帮助别人的乐于助人的思想渗透。由于每一环节都选用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材料,因此学生兴趣浓厚,讨论激烈,争先恐后地发言。
三、开放课堂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是一个促进个性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有开放知识结构和问题的探求过程,精心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凭借学习和生活的经验感受自己主动地探索发现,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一个(转转盘)游戏让学生比大小,每个小组学生转动四次,记录所转数字。第一小组转得:“5”、“7”、“1”、“0”,而另一个小组学生也转动四次,得:“6”、“3”、“8”、“7”。这两个小组的学生为了使自己的数比对方大,就可以任意组合,第一小组为:5710、5701、1075、7501……时,第二个小组就组成:6837、6873、7368、7386……当第一个小组最大为7510时,第二个小组为7683、7863、8673、8763……这时,第一小组总是输,于是他们决定比小。第一组为1057,第二组最小也是3678。所以第一组反败为胜。在教学中,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因为学习过程开放,学生都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寻求独创性的解题策略,所以远比靠老师讲解获取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开放学习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对知识的获得印象更深刻。更可贵的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各种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
四、开放课堂教学形式,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总是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指标加以考虑。实践表明,过于追求某一堂课的完整,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体验,教师为了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内容,而硬生生地打断学生的学习,也收不到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的效果。我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时,本来预设了4种算法,可学生说出了8种,计划20分钟完成的新课用了一节课,后面的巩固练习就来不及上了。但在这一过程中,我并不因时间因素而限制学生探索,我深深感受到知识在学生的互动中碰撞出火花。
五、开放课堂学习评价,师生共享成功喜悦
下面笔者试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教师要以积极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风范影响学生,做到以情育情
首先,教师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感浇灌学生的心田,以情育情,以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激励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并把这种爱渗透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情绪饱满,精神振作,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对科学、道德等人类精神文明成果的兴趣与热爱,才能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及强大的精神力量,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勤奋、好学、严谨、尊重、合作、创新的良好品质和高尚人格。
二、走进学生,以境激情,创境育情
1.创育人之境,激爱国之情。比如,以我国自行设计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谈到北京奥运会会徽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国画、京剧、长城、天坛、印章、故宫、熊猫、园林、中国结、道教、中国功夫等,彰显了国人智慧,当学生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无不自发地露出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情感,一种眷眷的爱国之情在心中涌动,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悄然地撩拨着,憧憬着,唤醒着……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到,中国太了不起了!笔者趁机引导学生要弘扬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珍爱传统文化,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青年更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以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2.创生活之境,育生活情趣。纵观新教材,内容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生活为主题安排教学内容,因而情境教学设计应融入生活,回归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引入一些生活事例(情景导入、故事导入),从而把思想政治课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实用化,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情境,引领学生思考生活的真谛,形成良好品质。
比如,故事导入情景。在讲到《如何避免盲目从众》一课时,笔者对大家说:同学们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学生一听乐坏了,“我说,我说”争先恐后地直接站起就讲,其他同学也急不可耐地保持着一种冲动,渴望发言。有趣的故事调动了许多同学的欲望,发言的欲望,急听下文的欲望,期间笔者赶紧扣人心弦地在黑板上写上:老牛伯伯说:水很浅;小松鼠说:水很深,小马?怎么办?同学们的喊声更是迫切,“自己去尝试,坚持自己的原则,自主判断,自己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笔者及时鼓励,并及时诱导,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办?话题一打开,学生的热情高涨……在这里,老师恰当地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创设”“制造”一种典型的学习环境,打开了学生心灵深处封尘已久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讲、有感可发,学生七嘴八舌地讲起了平时盲目抄袭作业,盲目模仿影视明星的发型、服饰等令人反感的可笑言行,以及盲目模仿影视作品中的一些暴力情节,如欺负弱小的不良行为等,典型而真实。此时的课堂似乎就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育,老师已经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的分析逐步深入,对这一原理的理解也一步步地深化。最后,学生兴奋而惊奇,高深莫测的理论原来竟如此普通,原来哲理性的思索往往又来源于生活!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此时教学不再空洞枯燥,而是自然融入生活,又做到了“从教学到生活”。情境教学设计的生活化使我们的教与学更趋于实质,少去了些许的虚假繁荣和走调的形式主义,充分体现着“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自觉形成自主、自立的高尚健康品质。
三、知情交融,促情升华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按照新理念的教学观,教师应主动建构教学与社会、世界的广泛联系,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因势利导地唤起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价值感、使命感,促情升华。比如,在讲到初二八年级下册《市场经济》这一课时,笔者列举了一些非常典型的案例:一个人生病了,生命垂危,需要药物去救治,结果没想到买来的却是假药;一些农民本来已生活艰辛,满怀着对丰收的企盼,拿着微薄的金钱偏偏买来的却是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辛勤的劳作换回的却是颗粒无收,惨痛的悲剧。此时,学生的是非观念、公平正义理念以及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就被唤醒了,增强了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达到了优化德育的目的。
四、贴近学生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情交融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因而会出现一些青春期逆反心理、早恋等心理困惑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又常常会导致各种行为问题,如情绪与行为失控,因此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妨碍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学《男生女生》时,笔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角度,通过创设“有了烦恼跟谁说”“我收到一封异性同学的来信”等活动,让学生来出主意,老师引导梳理解决。学生自己感受、体验、分析、反思、洗耳聆听这些“秘密”。老师以和学生平等的协作者的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他们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我想这么做,大家看行不行?”“如果你遇到这类事,你该怎么做?”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循循善诱地疏导学生的不良情感体验,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中获得了知识,分享了经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充满耐心和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与学生进行深度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轻松地释放心灵的重负,温暖感悟阳光的抚慰,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和风细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的、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思想上的种种误区被洗涤、净化、升华。调整了心态,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简单灌输或说教,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设置育人情景,营造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引导、感染、熏陶学生,使外在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体验发生碰撞,从而变为一种自觉的高尚的需要和动机,以形成良好的品德。运用和创设情景教学,来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思想品格的引领与塑造,塑造成功人格,培养爱国、尊重、诚实、自信、自立的坚强信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有着积极意义。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有效实施情境教学,相信我们的德育工作一定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加涅著,皮连生译.教学设计与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休金娜.中小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何克抗.教学设计系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全面发展
没有改革就没有进步,作为语文教师,只有紧跟课改的脚步,深入领会其精髓,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与总结、充实与完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那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下又有哪些教学研究呢?
一、紧密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教师的职责是用优美母语塑造人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考试与分数,比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内化,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并且将其熟练运用于生活中,真正掌握一项基本技能。首先,教师要更多地注重教学过程,而非结果。课程改革下,分数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教师也该着眼于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不囿于卷面所体现出来的成绩。其次,将生活与语文教学合二为一,提高学生的认识。与其苦口婆心地反复强调语文的重要性,不如让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最后,提升自身素质,发挥人格魅力,成为语文学科行走的代言人。在小学阶段,老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教师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例如,《王二小》这篇课文距离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较为遥远,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为了引导学生知道王二小是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小英雄,我们要向他学习并且了解历史、正视历史,我布置学生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以及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作为同龄人,我们应该从小英雄们身上学习一些什么并且发扬光大。语文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情商教育。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转换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到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首先,转换师生所处角色,教师所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课堂俨然是教师一个人的,为了赶进度,将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毕竟是学习的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师与父母一样,希望孩子成才又不舍得放手,但是只有大胆地放手,学生才会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布置一些让学生参与进来的环节,比如,分角色朗读、情景表演、课堂讨论、小组学习等,学生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例如,在讲授《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时,在朗读方式的处理上,可突破传统的整体齐读或单调的教师范读,可布置学生分别担任旁白、小松鼠和鼹鼠三个角色的朗读任务,每三人为一组,比一比哪一组的配合默契度最高,朗读得最为流利、没有错别字而又有感情。这样一来,避免了个别学生在读课文时其他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朗读课文中来,充分感受自己的存在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一纸卷面所体现出来的书面成绩,因此,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延伸到课堂外。与传统授课相比,学生更喜欢参与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教师不妨投其所好,一方面,能够深化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教师要创新活动种类,开展真正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读书角、我是演说家、素材积累大比拼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收获颇丰。例如,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我为学生挑选了59本中外名著供学生阅读,每一星期阅读一本后完成该本名著后的阅读测试,测试合格后同学之间互相调换,若不合格则需要继续阅读。这项活动开展后,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迫不及待地想要换取下一本名著。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作为站在教育最前沿的语文教师,面对课程改革,要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善于学习,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创新,具体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堂,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情景;动手能力 ;贴近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077-01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觉得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我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
例如: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操作,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第一次,教师要求小组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用这个正方形剪出一个圆形;再用这个圆形剪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用这个正方形折出两个长方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教师让学生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出一个长方体、用八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出一个正方体;再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拼出一个长方体、拼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到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学具盒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新的图形。结果,有的学生用四个三角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有的学生用一个正方形剪出四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等。可以说,在这几番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原本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三、数学要贴近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例如:在教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
《水墨画――动物》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课,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现就笔者在执教本课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及设计思路与大家共勉。
1 《水墨画――动物》的教学设计思路
绘画课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门类,地位之重众所周知。然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画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亦感染着人们。本课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水墨画动物这种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有潜力的孩子发展其创造能力,让大多数的孩子从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及水平。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应充分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切忌照本宣科,要用好教材,设计好教学。
1.1 深入理解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内容与任务的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自己先明确目标,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组织整个的课堂。其次教师根据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突破重点与难点。再者,教师在目标的指引下,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启发诱导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水墨画――动物》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了解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点。②运用中国水墨画的技法绘制动物形象。③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及创新精神。
1.2 明确本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也是课堂教学中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是应该明确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又是什么,课堂的主要精力应放在重点上,对于难点,教师要设计解决的方法,运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都是教师设计时所面临的,故教师因课题不同应运用不同的方法或方式解决。《水墨画――动物》一课的重点是:绘制一幅水墨画动物形象。难点是:通过技法练习,提升审美能力及创新精神。
1.3 课前教具学具准备。《水墨画――动物》属中国画绘画课,与其他的绘画种类有所不同,故所运用的工具材料亦不同,这一点要让学生明确,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课堂上学习用的材料:中国画绘画工具材料(墨、砚台、毛笔、中国画颜料等),调色盘,宣纸,以及一张垫的废报纸等。教师应准备的工具材料可较全面些。只有把应用的材料准备齐全,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
1.4 课时分配。《水墨画――动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1.5 课堂教学环节及流程设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过程的设计尤为重要。笔者在执教本课时运用了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现就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5.1 组织教学。本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中。包括运用多媒体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展示课题及教学目标等。本课让学生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齐白石的《虾》以此激发兴趣,再出示课题及揭示教学目标,用时约3分钟。
1.5.2 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可用图片资料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自行解决问题,用时大约为8分钟。主要是水墨画的艺术特点等。
1.5.3 教师点拨释疑。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让学生再欣赏一些名家的水墨画动物作品及一些小动物的真实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及动态。而后,教师用水墨画绘画动物形象给学生示范,并简介水墨画的技法特点。用时约7分钟。
1.5.4 当堂达标训练。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水墨画动物的绘画练习。用时约20分钟。
1.5.5 评价作品及整理环境。教师有重点地评价学生的水墨画作品,指出优点及不足,提出希望。并督促学生整理好教室的环境。用时约2分钟。
2 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多媒体网络课件使教学如虎添翼,既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其多彩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设计本课时,也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了教学课件,既有图片,也有文字资料,让学生的眼界大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特别是一些动物形象在我们这一地区看不到,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有了了解。如,松鼠,还有的动物形象学生也很难见到,如,奔马。还有一些海洋里的动物,学生通过看视频短片,观察,大致了解了它们的形态及生活习性,为更加传神地表现它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教师再加以引导,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3 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
中国水墨画在小学生的绘画视野里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对他们来说,卡通画、儿童画等更令他们感到喜欢。水墨动物画对他们而言,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引领,精心设计,做好示范。水墨交融能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在讲授中国画的用墨时,把“墨分五色”讲透,示范明确,在调色上要让学生明确墨与水的比例选用。教师要完成一幅动物形象的示范过程,让学生自己绘画时有章可循,能够大胆用笔与用墨,创作出较好的水平较高的水墨画动物作品。
4 精心设计学生训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