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7 19:27: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从业公共基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考银行从业资格证需要的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取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学位;(大专院校以上(含大专)在校学生也可报名,但需准确填写所在院校,以备核查);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银行从业资格证的认证意义。我国银行到2012年,将基本完成现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工作;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原《公共基础》)证书成为行业上岗标准;逐步实施专业证书分级管理。因此,早日取得资格认证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的裨益和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Abstract: The training mod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higher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is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ng quality of high-quality financial talents,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the financial talents that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requirements, fac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high-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condit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o talented person'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talents training to establish the new financi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which has higher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adapt to social demand.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Key word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ost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10-02
0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国际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复苏,世界经济势必进一步快速地发展。同样,中国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经济的全面复苏发展需要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相应地,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财务公司等)就需要既懂金融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和创新能力的专业金融人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积极探索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建立有高职特色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全新的金融教学模式。
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本校金融专业的办学历史,利用处于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地理位置以及一大批优质的金融行业校友资源,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办学理念,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了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了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金融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金融行业知识与技能,面向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银行综合柜员、大堂经理、客户经理、信贷、理财、证券、保险公司业务员、会计等岗位群,通晓银行、保险、证券、国际金融、金融会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之相关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设计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金融专业培养具有高级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应用性人才的要求,体现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制定符合高职金融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教学课程体系总的思路如下:课程体系承袭传统的课程模块,仍然设计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课程类别,着重突出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公共基础课包括毛邓理论、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素质拓展训练、计算机操作能力训练、外语能力训练等课程。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在设置公共基础课时,适当减少课时安排,加强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按照职业技能的培养要求,不要求完整、系统的知识学科体系,但是理论知识必须以“够用”为标准,课时安排上增加金融行业如证券、保险等有关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基础。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完全按照职业化、技能化的培养要求,增加实训课时数、实训内容。并加大实训条件的投入力度。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我们构建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商业银行岗位为主体、同时兼顾中小企业、保险与证券岗位。专业课课程模块设计如表1所示。
3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重实效的立体化体系。
3.1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实践教学型师资队伍一支优秀的实践型师资队伍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条件。如果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即使有完美的实践教学计划和一流的硬件设备,也无法培养出优秀金融职业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既精通金融理论知识又掌握金融技能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确保金融实践教学的实施。
3.1.1 成立金融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将富有金融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来,作为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增加高职金融专业教师中具有金融实务部门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
3.1.2 培养高技能的金融专业专职教师鼓励高职金融专业的专职教师考取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保险人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证书,以提高教师的金融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定期派出教师到金融机构实践,让在校教师熟悉金融机构的工作流程并学会熟练操作实际的金融业务,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3.2 开发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创办有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如宁商实训银行,真实业务真实做。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操作》这门课程,引进商业银行仿真操作软件,以宁商实训银行作为校内实训基地。本课程包括商业银行柜员基本职业素质训练、储蓄日常业务、储蓄特殊业务、储蓄业务、信用卡业务、对公存贷业务、个人贷款业务、对公结算业务、对公特殊业务、商业银行柜面突发事件处理等十个学习项目,这些学习项目都按照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岗位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基本规范、基本操作、基本能力等“五基要求”为线索进行设计的。课程以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每一工作任务模块都以相关的银行业务制度法规为基准,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逐项学习各项临柜业务的操作要点,借助校内商业实训银行真实操作设备、业务操作程序、仿真业务凭证、业务印章,通过设计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结合真实案例分析和演练,培养学生胜任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专家和业务能手亲自来给我们的学生传经送宝。这样校内老师和校外老师共同完成本门课的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利用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势地理位置,与20多家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校外实训,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对专业的认知有一个质的升华。同时也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总而言之,通过开发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循序渐进地边做边学,通过实际训练,提高职业能力。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同步进行。学生毕业时合作单位根据学生的表现也可以可优先聘用到优秀的毕业生,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3.3 课程创新,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到开设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证、保险人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等课程。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相符合,鼓励学生一专多能,通过职业资格考证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针对考证要求,聘请保险、银行专家来校上课。如开设《保险业务操作》、《个人理财》等课程,由校外专家和在校老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4 毕业论文与顶岗实习相结合顶岗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的期限定为一学年。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校内指导老师要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保持进行沟通,首先在实习开始之前,共同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合理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在实习过程中,随时随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顶岗实习结束以后,校内指导老师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一起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作出一个总的评价,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毕业论文的设计也是围绕顶岗实习岗位来成。主要针对实习岗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投入,让学生获得了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素养合职业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就对其进行考核,学生不仅可得到相应报酬,而且增加了就业机会,甚至还能为企业出谋划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
3.5 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3.5.1 实践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分为应知应会两部分,包括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等方面。重点评价应会部分。实践教学评价的标准按照能否完成项目实践活动任务以及完成情况给予评定。
央行日前在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互联网金融业“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不足”。
业内专家认为,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一切有利于包容性增长的金融活动和金融服务,都应该受到尊重和鼓励。
从银行业1995年就开始初步尝试“触网”,开展网上银行、银行电商等业务,到第三方支付也在2000年后迅速发展,到人人贷P2P的崛起,互联网尝试绕开银行金融体系,利用网络用户聚合和高速传播特点,为用户提供直接投融资服务。再到今日互联网金融多点开花,余额宝引得活期宝、收益宝、现金宝等相继发展,微信新增支付功能后,华夏基金等各家基金公司纷纷推出“微信理财”服务,同时人人贷P2P正在蓬勃发展,在线信贷逐渐成为大型电商平台的标配。再到通过与互联网嫁接,传统保险和基金销售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互联网金融不仅本身取得强劲的发展,而且对传统的金融行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传统金融行业和互联网金融已形成相互博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态势,构成了中国广义的金融体系。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非常巨大的技术基础,目前已经建立的基本形态是互联网支付、P2P和众筹融资,证券和保险也推出了新的金融业务活动。
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经突破8.1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已经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互联网金融是广义金融的一部分。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的同时,互联网金融监管也成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在保证投资者资金安全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尊重互联网业务的自身发展规律,做到“既守住风险底线,又鼓励行业创新”,是监管部门和业界未来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创新和风险总是相伴相生的,互联网金融在实现创新的同时,还需强调防范法律、信用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对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自支付行业的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但互联网金融怎么监管、谁来监管,还需要做大量调查和研究。”
采访中,专家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监管提出的挑战紧迫且复杂:首先,互联网金融呈现的业态十分复杂,相互交叉渗透的模式比较常见,分类比较困难。要实现有效监管,首先应厘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界定,从而明确监管主体,消除“监管不确定性”的行业发展风险隐患。
其次,应出台相关制度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开展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设施认证,建设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金融监管体系和互联网安全防护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对网络用户的信息保护,通过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监管提供好的基础。
再次,互联网金融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有关专家表示,加强监管需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持支持态度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原则,尊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自身规律,尊重互联网从业人员、金融从业人员开拓者的创新精神,做到“监管无漏洞兼顾监管不过度”,防止出现监管阻碍创新。
关键词:物流金融;SWOT分析;宁波市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活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物流业与金融业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物流业与金融业共同创新的结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为商机。从世界范围看,物流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已被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实。推动现代城市金融创新,实现物流产业跨越式的发展,物流金融服务在现代城市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对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多年来,宁波坚持“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发展主旋律的当今,宁波市加快发展物流金融对促进宁波市物流业转型升级、强化金融服务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以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方面意义重大。
1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
1.1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内部优势
(1)宁波航运物流业实力雄厚。宁波港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南北海运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形交汇处,是江海联运和国际远洋航线的紧密结合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过多年的发展,宁波航运物流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截止2011年,宁波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港口货物吞吐量4.3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 451万标准箱,排名全球第6位,宁波港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远洋干线港和大型综合性枢纽港。当前,宁波以东部新城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为依托的航运服务集聚区正在加速推进,将成为宁波航运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2)宁波市有着良好的金融基础。宁波已形成以银行为主体,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等在内的多样化金融体系。目前,全市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8家,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77家,保险业金融机构45家。全市有各类金融网点2 367个,金融从业人员5.16万人。近年来,宁波市积极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强沪甬金融合作、增强同城化效应。同时,宁波银行业围绕打造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发展战略,将银行的业务系统与宁波“四方物流市场”平台对接,共建“网络物流银行”,重点打造四方物流“结算平台、融资平台”,积极推动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
1.2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自身劣势分析
(1)宁波物流金融专业化水平较低。从总体上看,宁波市物流金融的发展尚处于自发、分散的初级阶段,业务规模不大、品种单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专业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的意识。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间缺少有效沟通平台,导致银行对企业的需求知之甚少,金融产品设计缺乏个性。金融机构精心设计的物流金融产品,物流企业也不了解,银行找不到合适的客户。
(2)高素质的物流金融复合型人才缺乏。现代服务业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既懂金融又精物流运营的人才参与。目前宁波市物流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没有接受系统的物流管理及金融知识教育,多数是从其他相似行业转入。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对物流金融也比较陌生。与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较,宁波市在精通物流和金融以及法律和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数量上差距很大,人才的缺乏势必将制约宁波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
1.3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外部机会分析
(1)宁波积极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这对新形势下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都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亚太国际门户的主要城市,积极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宁波将依托上海,全面加强金融合作,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区域金融市场,共同参与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领域的金融试验探索。充分发挥优势打造平台载体,全面强化沪甬在国际航运和物流领域的合作。
(2)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于2011年2月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该《规划》明确提出将浙江省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将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扶持培育一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浙江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一战略背景下,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业务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宁波市对发展物流金融的政策支持。为支持宁波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宁波市政府2010年7月出台了《关于加快航运物流金融发展促进宁波市现代航运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宁波物流金融业务,加大对航运、物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展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应收款、专用设备等资产支持的信贷业务,发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完善航运、物流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培育第四方物流市场的支付结算和融资支持功能,大力发展航运、物流保险。该指导意见还提出六项政策和举措来完善航运、物流金融发展配套保障体系,政府还将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加大对航运、物流金融的财税扶持力度。
1.4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的外部威胁分析
(1)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宁波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城市之一,经济结构中外向型经济比重大,因此易受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蔓延等影响,宁波外贸进出口呈现增长乏力的态势。2012年上半年宁波市进出口总额473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与外贸密切相关的航运物流业也大受影响,工商企业对物流需求和物流融资的需求将萎缩。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物流金融服务作为物流业与金融业的业务创新,必须迎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2)物流金融业务风险加大。物流金融服务关系到商业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货主等多方利益,在具体运作中常伴随着资金、货物、单证等的流动,因而存在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尤其是近期国内经济增长趋缓、企业亏损面扩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及其所拥有的大宗商品、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担保品的市场风险加大,进而增加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
2 宁波市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2.1 重点发展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
未来几年,宁波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是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存货质押、仓单质押、保兑仓、统一授信、融资担保等增值服务。当前,宁波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扶持本地物流仓储企业做大做强,为标准仓单质押业务的开展创造前提;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仓储企业的诚信水平,降低非标准仓单的提货风险。鼓励仓储企业依靠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展仓储货物质押监管业务,并对现有第三方监管企业给予适当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将动产质押监管业务延伸到中小企业。完善物流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与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及同业组织加强合作,发展物流企业联保、互保贷款业务,探索组建行业性融资担保机构或专项担保资金。
2.2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通过将核心企业与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结合动产,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担保、结算、账款管理、风险参与及风险回避等金融服务。宁波块状经济发达,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具有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有利条件。商业银行应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将银行与供应链的关系内部化,实现供应链金融的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一般借助核心企业信用,通过掌控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交易中产生的现金流,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稳定产业链各成员之间的生产、购销关系,帮助其建立战略性联盟;可以节约各节点企业的资金占用,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2.3 完善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
在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对物流金融风险的控制。首先,宁波市政府应尽快从地方性法规、政策制度等方面人手,完善物流金融业务的外部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制定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或提高现有法规执行力度来规范惩罚违约行为。其次,建立物流金融参与各方的公共信息平台。物流金融参与各方的公共信息平台有利于各方实现畅通的信息沟通与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便于银行和物流企业对业务的监管,便于客户对服务的跟踪,提高物流金融的整体效益。
2.4 培养物流金融专业人才
现代物流金融人才的缺乏是宁波市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宁波市应积极整合在甬本科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资源,打造航运、物流金融高技能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可以在完善员工福利机制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从上海等地引进高端物流金融人才。宁波市的金融机构也要善于向已成功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同行学习,通过派遣工作人员到其单位观摩学习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物流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露,李严锋. 物流金融[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 陈雪松. 商品融资与物流监管实务[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一、中美私人银行的比较分析
(一)从事私人银行的机构比较
美国是一个金融业务十分发达的国家,一共有10000多家银行。在美国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主要可以分为独立型、投资型和商业银行型三大类,其中大部分都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而非传统的家族型。其中,独立型的私人银行还处于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投资型私人银行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起步,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种私人银行除了具有资本市场运作的技术专长和独到的交易能力外,还可以在企业上市过程中与客户建立全面深入的联系;商业银行型的私人银行在美国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只是起到增加商业银行业务的作用。
我国私人银行目前主要是商业银行型的模式,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所决定的。其发展程度相对来讲还在初级阶段,成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二)客户情况比较
对于两国私人银行的客户来讲,中美之间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私人银行业务针对的客户从中产阶级到富人家庭都有,根据美国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的统计显示,全球拥有100万美元金融资产以上的家庭有960万户,其中北美占据了40%以上。美国私人银行除了把目光瞄准大富豪外,还为美国的中产阶级量身定做了很多业务产品。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可以说是涵盖了全美各个阶层。当然,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美国还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吸引国外的客户进入美国私人银行的业务范围,大力发展私人银行离岸市场。从最近几年来看,针对亚洲的中国市场更为普遍。
我国私人银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替高净值人群进行财富管理。从2007年中国银行成立私人银行以来,客户大多数是针对国内家族型的高净值人群,大都开展在岸市场。据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净值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由私人银行来打理个人财富。
(三)准入门槛比较
美国私人银行的准入门槛比较高,例如客户想要进入美国的摩根大通至少需要500万美元的开户费,而且需要有250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再加上1000万美元的流动资产。(见表1)
中国的私人银行起步较晚,而且准入门槛也较低。(见表2)
(四)提供的产品比较
美国私人银行提供的服务可谓包罗万象,有帮客户管理资金和不动产的,有安排客户出国旅行的,也有提供艺术顾问服务的;还有着眼于家庭财富传承需要的,如“下一代计划”,为富有客户的子女举办金融夏令营,让他们学习税务、投资、管理财富知识等;甚至还有的银行(例如花旗集团)为养马的客户提供所谓“骑士管理”服务。美国私人银行的产品种类很多,几乎可以满足客户各种金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尤其以另类产品比较突出,如艺术品投资、房地产投资、各类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在这些私人银行金融产品的设计能力方面,美国也显得非常成熟。
我国目前私人银行的产品局限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产品,大部分采用的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尚未能做到按照客户的需求而为其“量身定做”产品。另外,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我国私人银行还能为客户量身定做与期权、期货挂钩的金融衍生产品。以中国招商银行为例,按照投资领域的不同,私人银行产品包括现金管理/货币市场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另类投资等。
(五)从业人员比较
美国的私人银行从业人员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都是在金融业工作了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大多经历过一到两次的金融风暴的锻炼。而且同时还拥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老练的为人处事作风。美国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人员往往具备工商管理硕士、法律博士学位、注册财务分析师、注册公共会计师、律师等专业资格证书。
我国的私人银行家都比较年轻,银行从业经验严重不足。又多是个人理财经理出身,知识面不够全面。私人银行家的稀缺,严重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想在短时间内培养大量的私人银行是不可能的,一个优秀合格的私人银行家,至少也要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
(六)盈利模式及利润比例比较
中美私人银行在盈利模式上各不相同,中国私人银行利用的是收取佣金的手续费型,而美国私人银行是高净值人群资产的综合管家,采取的是管理费型模式;中美私人银行利润各不相同,美国私人银行的利润占据了银行业务的半壁江山,摩根大通在2010年的利润占比就达到了30%,而我国银行业依旧没有改变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局面,私人银行业务只占一小部分利润,做得最好的中国银行2010年也只有10%左右。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加大与国外老牌私人银行的合作
虽然目前中国采取商业银行型的私人银行模式比较多,但与美国的私人银行模式相比,还不可能做到美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水平。原因在于美国的金融市场是混业监管的,其私人银行所开展的业务范围要远远大于我国的私人银行。要想更好地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向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我国的私人银行应加强与国外老牌私人银行的合作,借鉴象高盛、花旗等知名私人银行的先进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二)加强对私人银行家的培养
为加快发展我国的私人银行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富有经验的私人银行家来缓解国内私人银行人才的紧缺。从全球私人银行业的发展经验看,每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都经过严格的科班培训,具有较高的学历,而且最少也拥有8年以上的从业经验,对客户的资产管理具备绝对的安全性。目前国内的私人银行业才刚刚起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我国应利用国外著名私人银行家的成功经验,对国内的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国私人银行的从业人员尽快地成长起来;另一方面,除了从国外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外,我国私人银行应从内部挖掘人才,对具有培养潜力的员工加以重点培养,努力提高私人银行团队的整体能力,为未来参与国际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在私人银行内部,还应实行适当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广大员工的从业积极性。
(三)优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富滇银行;因子分析;综合竞争力
一、引言
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30日,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在对昆明市商业银行进行增资扩股和处置不良资产的基础上成立的云南省第一家省级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富滇银行在云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年来在云南各地不断设立分行,并于2011年3月31日,在重庆跨区域设立分行,同时富滇银行在国家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挥积极作用,富滇银行不仅是我国第一家开通人民币兑老挝基普现汇交易业务的商业银行,而且富滇银行开通泰铢金融服务,实现人民币兑泰国泰铢的汇率挂牌,成为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西部地区第一家法人报价银行。而目前尚未出现任何关于富滇银行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因此本文从富滇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对比分析入手,运用因子分析对富滇银行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及评价指标介绍
在样本的选取方面,本文选取了包括富滇银行在内的9家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富滇银行)作为样本。其中工农中建交这5家是传统意义上的五大国有银行,民生、招商、光大这3家具有代表性质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本文选取了主要反映上市商业银行的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关指标,具体的包括以下10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X1)、总资产利润率(X2)、净息差(X3)、净利息收入资产比(X4)、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X5)、净佣金收入比(X6)、不良贷款率(X7)、拨备覆盖率(X8)、资本充足率(X9)、核心资本充足率(X10),具体数据如表1。
(二)因子分析过程
计算过程借助于SPSS18.0软件全部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我们利用spss18.0软件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利用软件通过分析得到特征值及累计百分比表(见表2)。
根据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因子贡献率大于80%的原则,可以提出了3个公共因子,这3个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分别4.122,2.647,1.446),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27.480%,说明这3个公因子对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解释能力较强。
接着利用spss软件求得因子载荷矩阵,并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正交旋转以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指定按第一因子载荷降序的顺序输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观察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公共因子在指标在净佣金收入资产比、总资产利润率、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净资产收益率上有较大载荷等方面衡量银行成长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可称作成长能力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指标在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这四项上有较大载荷四项是对银行风险控制与资本管理能力的反映,因此可以称为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因子;第三个公共因子在净利息收益率,净利息收入资产比上有较大载荷,这两项是对银行生息能力的反映,因此可以称作生息因子。
(三)因子得分计算
三、富滇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对比分析
(一)成长能力因子
从成长能力因子的得分上来看,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居于前三。凭借长期以来在金融业的特殊主导地位,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二者得分差别不大,远远领先于其他七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近几年来的成长水平一直平稳增长,因此得分排名居于中上游。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的成长能力因子得分处于中下水平,说明2011年这四家银行的成长能力不高。富滇银行的成长能力在9家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三,自07年富滇银行成立以来,虽然富滇银行不断发展与壮大,并在最近几年取得可喜的业绩。
(二)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因子
从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因子的得分上来看,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排名前四,民生银行在这方面表现欠佳,核心资本充足率偏低。富滇银行表现一般,其他各个银行表现总体平稳,差距不大。这说明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在不断成熟,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正逐步加强。
(三)生息能力因子
从生息能力因子的得分上来看,富滇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居于前三,尤其是农业银行,自上市以来,其生息能力迅速上升,而光大银行,生息能力则很低,其他银行之间差距不大。从中可以看出,富滇银行的生息能力很强,但同时也暴露了其盈利模式的缺陷,富滇银行的利润来源基本靠利息收入,而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富滇银行应改变其盈利模式,提高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的比例,来优化自身盈利模式。
四、提高富滇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一)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银行业属于第三产业,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集中在提供金融产品的种类、品质以及服务水平上。这是由银行业所拥有的产品和经营的同质性所决定的。富滇银行2011年年报显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员工总人数的59.27%,相比其他上市银行,员工素质偏低。富滇银行不仅要对目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进行改进,还要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加强员工的金融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大力引进在开发金融产品、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专业、创新型技术人才。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富滇银行利润来源基本是依靠利息收入,整个盈利模式和盈利结构不完善,应该把发展低成本、小风险、高收益的中间业务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据有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在50%左右,一些著名跨国银行如花旗银行该项业务占比甚至高达70%。而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比平均在5%左右,这充分说明了中间业务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富滇银行应该利用自己具有在昆明的特殊地位,并充分利用现已开展的人民币对东南亚国家小币种直接兑换业务,积极抢占庞大的中间业务市场。
(三)明确市场定位,找准发展方向
富滇银行当前的主要市场定位就是充分云南地方商业银行的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大力拓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同时,富滇银行应发挥其在云南桥头堡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的人民币对东南亚国家小币种直接兑换业务,并且积极开展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理财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战略措施,除此之外,富滇银行应该大力开展业务,提高经营效益。随着发展的成熟及规模的扩大,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促使股权多元化,根据条件的成熟度逐步考虑IPO上市。
参考文献
[1]于良春,鲁志勇.中国银行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99-103.
[2]迟国泰,郑杏果,杨中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J].管理学报,2009(02).
[3]杜旭丽.对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4]杜强,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03.
关键词:证券市场;因子分析;个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05-02
1 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日渐活跃,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对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的选取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针对不同特点的上市公司以及多而复杂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现今证券从业人员进行证券分析研究的重点。
证券投资者从事证券交易的核心目的是希望通过买卖股票获得良好收益,其根本是选择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股票。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选择是股票投资的重中之重。一般而言,较为成熟理性的股票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投资对象时,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进行系统详细的分析,这也是评价上市公司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在获取准确的上市公司财务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是合理规避股票投资风险以及有效保障投资收益的关键所在。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对公司资金运行和财务状况的定量描述,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晴雨表”。目前,上市公司公布的主要财务指标有以下8种:每股收益(元),每股净资产(元),每股现金流量(元),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万元),净利润(万元),总资产(万元),股东权益(万元)。
本文拟通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上证50指数50只样本股票2010年中报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提取3个公共因子反映影响个股的主要因素,计算个股因子得分,为证券投资的个股选取提供决策帮助。
2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因子分析是根据相关矩阵的内部的依赖关系,通过量化的手段,将多个具有复杂相互关系的实测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独立,不存在相互关系的综合因子,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提取出来的综合因子往往不能直接通过观测得到,但却能更加反映出研究问题的内在本质,这就有利于我们在股票投资分析中理清主要问题,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本文主要选取了浦发银行、中国石化等50只上证50指数样本股,将每股收益(x1),每股净资产(x2),每股现金流量(x3),净资产收益率(x4),主营业务收入(x5),净利润(x6),总资产(x7),股东权益(x8)作为测度指标的原始变量。因篇幅所限,具体的股票原始变量数据在这里不再罗列。
原始变量标准化后仍用原记号x1、x2,…,x8表示,经SPSS统计软件计算得到样本相关系数矩阵,如表l。
从表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这8个主要财务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我们提取3个公共因子,如表2,它们描述原变量总方差的80.22%,大于80%,可以认为这三个公共因子基本上反映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由于公共因子在因子负载上有较高载荷值,因此,需要应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以便更清楚地确定和解释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旋转后的结果如表3。原始变量载荷矩阵经旋转后,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公共因子F1在x4、x5、x6、x7上有较大的载荷数,说明F1集中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是上市公司主要经营状况的体现;公共因子F2在x1、x2、x8上有较大的载荷数,说明F2反映了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即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公共因子F3在x3上载荷,数最大,说明F3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自身价值,根据F1、F2和F3,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概况,选择股票也就有了相应依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信息,如表4,可建立因子得分模型。
根据此模型,就可以得到每只股票的因子得分情况,进一步就可以比较F1、F2和F3的大小。将每个样本股票原始数据代入此因子分析模型,可得到每个样本股票的得分。用公共因子的得分排序,可以对样本股票的财务状况进行排序分析。按F1排序,得出前5位股票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石油。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前5位股票所代表的上市公司几乎均是中国的龙头企业,综合财务能力和经营业务能力都比较突出。同样可以根据F2、F3做出排序,进一步了解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综合实力的分析。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可以得出各股票的综合得分:
F=0.40675F1+0.26942F2+0.12605F3
这里采用的不再是原有的8个变量,而是通过因子分析后得到的3个因子变量,利用这3个因子变量,可以计算出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得分。按此综合得分对样本股票进行排序,前5位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石油,后5位分别为西部矿业、中金黄金、金钼股份、特变电工、宝钢稀土。从排序结果可以看出,这个分析结果与客观实际是相吻合的,说明分析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
3 结论
由此可见,运用因子分析法可以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众多衡量指标提炼简化为获利能力、发展潜力和自身价值3个综合因子,这些综合因子可以反映出综合指标的经济意义,分析公司的综合影响因素,从而更清晰的表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利用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来衡量个股的综合财务状况,这有利于投资者就更理性、更合理地对选择股票投资。
参考文献
[1]张根明,严艳红.湖南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分析[J].价值工程,2008,(9).
[2]胡海鸥,宣羽畅,马骏.证券投资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江冬明.主成分分析在证券市场个股评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3).
[5]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市场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此指导思想引领下,在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带动下,苏州市依托“紧邻上海”的地域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积极地外资引进等条件,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产值总量大幅度提升的现状。作为高知识密集、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金融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人才资源的意义尤为重大。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需要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与分析,以期“稳把脉、准人药”,结合学校自身条件打造出“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用得上、干得稳”的金融专业人才。
为认清苏州金融市场对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需求现状,我们做了一次市场调研,调查对象主要是苏州大市区各行业主要是金融行业各单位的工作人员,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进行。金融行业各单位的调查样本容量随机抽查107人,其他行业各单位的调查样本容量随机抽查89人,通过邮寄调查表的方式进行。实际发放问卷共196份,其中金融行业各单位107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94. 39%;其他行业各单位89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89. 89%。
调查问卷项目设计及数据统计分析主要围绕以下项目:(1)高职类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2)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职场必备知识、技能,与当前不足;(3)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岗位推荐;(4)对金融行业各单位开展校企合作的意向搜集;(5)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反思当前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调研问卷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高职类金融专业应切实落实好“双证制”,把相关从业资格纳入必过内容
从问卷中发现,该批从业人员在入职前的求学期间,有74%的人员已获得至少一张的资格证书;而从事金融行业工作的金融专业人员,该比例高达95%。并且在已获的证书中会计从业、证券从业、银行从业三类资格证同时分列一二三名,其中会计从业资格在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金融专业人员中,已获的比例也近62%,该批人员也有近半数获得了证券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的获取率则不足1/4。这种现象应该与预期就业方向有很大关系,由于会计工作的使用范围较广,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从业的机会也较大,故该证书的实际率较强;而银行的从业范围较狭窄、门槛较高,且从业人员的流动性相较而言较弱,故该证书对就业人员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
二、高职类金融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需被重视,可结合证书来保障
在对高职金融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中,无论任何行业都普遍认可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认可率达80%,同时有半数的人认为阅读能力也需重视。而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认可度,金融行业则高于非金融的行业,前者的认可度为近1/2,后者则为1/3。对英语证书的要求来看,社会还是普遍认可大学英语四、六级,其次为全国英语等级和商务英语证书。但金融行业单位对英语的要求更趋专业化,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的认可度更高于全国英语等级证,但对行业英语等级(金融/会计)证书的认可数只近前者的一半。普遍的,大家对高职学生的口译或翻译证书并不做要求。这说明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在行业内被普遍认可,此结论对英语课程的开设具有导向性。
三、高职类金融专业应注重培养、加强学生的各项基本能力,特别是“创新力”;同时提高技能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
高职毕业生从业过程中也有突出优势。其中,适应力、业务水平、执行力、沟通力排名靠前。但相比较而言,金融高职学生的执行力和沟通力在同等学力各专业毕业生群体中表现不佳。并且,总体而言,金融高职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如何刺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比如,可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课题,以小组团队竞争的方式展现成果,引发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刺激其求知欲和表现欲。
四、高职类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实务、操作性工具课程为主,管理基础类为辅
无论是是否从事金融专业工作,相关会计操作能力、单位金融业务操作能力、理财业务操作能力这三者都被从业人员认为是对工作有帮助,只是在金融专业领域对此结论的认同度更高,有将近66%的人有此共识。同时对于高职类金融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中显示,OFFICE软件的是必学、必会的,拓展开来思考,高职类学生则更要熟练该类软件的操作。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有半数以上的人认为也很重要。对于被大家一致忽视的五笔录入的技能,金融行业对此也有较明显的需求倾向。调查问卷显示,金融高职学生初次就业的岗位,无论是否金融行业单位,主要都是一线业务开展、维护或客户引导接待的工作,从事团队管理的人员几乎为零。总结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在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较多突出实务基础、操作或工具课程,管理基础类课程为辅助。
五、切实落实好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的岗位实习工作
岗位实习是高职类学生从课堂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阶段,实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日后岗位上得工作质量。学校作为人才的打造、输出机构,其培养水平通过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被立即验证。学生是否被用人单位所认可,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认知度及其今后长久的发展,更为严重的也关系到一个孩子的一生。而此于专业人才的打造对象――高职类院校则尤为突出。所以高职类院校必须切实落实加强校企合作,注重校园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达成长期有效的岗位实习共识,邀请正式工作人员进课堂,引导实习学生上岗位,同时建成标准化的岗位实习评价体系,形成一套真正具有可行性的岗位实践课程。
六、专升本、转本或直本是高职类金融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融行业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日后绝大部分从事的是金融相关工作,并且在该领域的人才竞争相对激烈。虽然从苏州地区各行业普通就业人员文化水平而言,本科与大专水平的占多数,且这两类的比例水平相当,但是,就金融行业的从业专业人才而言,本科文化程度则以绝对优势占据一半以上的席位。且调查问卷显示,对于金融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而言普遍认为一般般或较好。就这点表明,高职类金融专业学生专升本、转本或直本是大势所趋。
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改的建议:
第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经济金融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第二,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公共基础课为必修课,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群为必修课,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主要包括财政与金融、会计学基础等。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限选课。必修课主要包括金融礼仪、财政与金融、键盘录入技术、经济法、商业银行业务、银行信贷实务、市场营销、银行会计、等;限选课包括财经应用文、国际金融等。
第三,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本专业以“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全面锻炼”的培养模式安排教学。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尺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设置贴近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课程,营造仿真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安排一定比例的实验、实训内容,配备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保证实训课的效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课外教育及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进取精神及适应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配置经济资本到银行特定事业单位和业务中,提供了价值最大化管理决策制定的基准。资本配置的难题是没有单一方法可以完成它。事实上,Mertont和Pcrold(1993)认为:“将经济资本完全配置到公司各个事业单位中…通常不是可行的。这样一种完全配置可能严重干扰各个事业的真正收益性。”但是,这不应该被简单认为,配置是不可能的,相反应该从中获得配置资本到单个事业活动中的三方面重要信息:①一种特定业务所消耗的资本存在不同的度量方法;②这些不同度量具有不同的用途;③既然没有一种通用的经济资本配置方法,使用者应该了解每种方法的局限性。配置资本的问题在于,是否将一种分散化利益(即组合利益)分配到组合各成分中,如果分配,那么应该如何分配。从业者所采用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1.单独经济资本(Stand—alone economic capital)。单独经济资本指事业单位独立时,它们所要求的资本数量,它由每个事业单位的收益所单独确定,不包括任何分散化效应。由于分散化效应不在经理人控制之中,分散化效应不应该归功于事业单位经理人,单独经济资本最常用于评估事业单位经理人的绩效考核和报酬计划。但是,这种主张的不足是,事业单位是集团事业的一部分,且银行不应该鼓励其经理人忽视相互关系。正如下文所述,在一家多元化公司中可能存在一种事业在单独基础上不获利却能增加股东价值的“悖论”情形。
2.边际经济资本(marginal economic capital)。边际经济资本指事业单位给整个公司资本所增加的资本数量(或者反过来,出售事业单位所缓释的资本数量)。通过计算包括和排除该事业单位的总银行资本,两种总银行资本数值之差就是边际经济资本。Merton和Perold(1993)和其他学者普遍认为,边际资本最适合用于并购决策评估。边际资本将不适用于绩效评估,因为它总是少配置了总银行资本。即使边际资本数量按比例增加,有关收益性所发出的信号也是可能令人误解的。
3.分散化经济资本(diversified economic capital)。从业者一般倾向于采用分散化经济资本,因而分散化经济资本通常也被称为配置资本,它可以使用事业单位的单独资本乘以事业单位和整个银行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出。这说明了分散化经济资本由整个银行资产的标准差以及事业单位的资产与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所决定。具有低相关性的单位显然获得较大的单独资本减少,比较那些高相关性的事业单位。
分散化测度有时也称为“组合贝塔”测度,因为风险分配是基于每个事业单位与整个组织的协方差,类似于从单只股票与资本市场的协方差中计算出股票贝塔。这样分配事业单位资本具有直觉上的吸引力且也相当普遍。但是,获得所要求的相关性是一个重大挑战。可以在机构和管理层的判断中,基于历史绩效数据估计;概念上,可以通过建模其他银行股票价格的数据,获得针对广泛类别活动的估计,如零售贷款与商业贷款。
分散化经济资本目的是度量应该被配置到特定事业线中的公司总资本数量。也就是说,分散化经济资本的目的是在组成公司的事业单位和业务中分配分散化利益。因为分散化利益以减少的经济资本形式被配置到不同事业单位和业务中,针对所有公司事业单位和业务的分散化经济资本之和将等于公司的总经济资本。但是,分散化经济资本方法的反对者指出,既然“经济资本不是跨事业单位完全可加的,跨所有事业单位完全配置泛公司经济资本的规则可能是次优的(Perold,2001)”。
二、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的优化
因为资本市场是竞争性的,银行必须提供股票投资者高于其他投资选择的足够收益。从而,资本配置优化指配置资本以最大化股东价值的过程,商业银行价值管理也是通过这种优化过程而得以实现。
1.比较事业单位的方法。在资本优化配置之前,必须度量基于配置资本的收益。有两种基于共同理念的比较事业单位的常用方法:RAROC和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EP)。图3说明了计算RAROC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RAROC超过资本成本,那么事业单位能够创造价值。首先,RAROC的分母一般是分散化经济资本。它是一种风险调整资本测度,与事业单位中所投资的权益资本不同。将市场和操作风险包括在资本中十分重要,因为一种信贷事业肯定具有操作风险且它可能同时具有市场风险。新事业资本的包括可以被争论。新事业资本的基本理念是,一种事业单位不能在其限额处运作,配置资本应该有些宽松节余地可用于资助新业务的资本方面,且由于它不是在别处使用,这种附加资本在“配置”在事业中应该被适度地考虑。事实上,比较具有新事业资本和不含新事业资本的收益是一种度量分配资本如何在事业单位中有效配置的方法。其次,RAROC的分子表示事业单位的经济收益。信用风险在分子中作为针对期望损失的一种准备金,加入风险调整收益计算。期望损失视为信贷事业中的一种成本而不是风险。对配置成本和税收作进一步调整。从业者在对待资本的方法方面不同。更一般的方法是给予每种事业单位配置经济资本的权力,也就是说,为了反映经济资本的收益,就像资本投资于无风险资产。但是,一些从业者保持资本收益作为一种集中“财政”功能。
经济利润是银行(或银行中的一个事业单位或某项业务)能否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一种更直接度量。它简单表示为收入减去配置资本的成本:
经济利润=经济运营利润-(经济资本×要求资本收益)
这里隐含提到了股东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也就是资本成本,从业者通常运用在银行层次估计的针对所有事业单位的单一资本成本。使用经济利润比较RAROC的优势是经济利润和价值创造之间存在一种更直接的关系。尽管,任何具有一种RAROC高出资本成本的部门也将具有一种正经济利润,这两种测度传递的信号可能与激励计划相冲突。如构成一家银行的三个事业单位都具有正的RA— ROC和经济利润,但是要求管理层最大化RAROC,他们必然减少资源给较低RAROC的事业单位,即使这可能减少公司的全部价值。这是因为RAROC采用比例方式,强调比例结果胜过整体结果;另一方面,最大化经济利润提供了审视事业组合的激励。根据Rutter Associates(2004)的调查,98%的大型银行运用经济资本方法精确地评估信贷组合的绩效,且主要绩效评估:工具分别为:ROA/ROE占比16%;RORC(监管资本收益率)占比14%;RAROC占比68%;SVA或EVA占比52%;夏普比率占比5%。
2.优化经济资本配置。在优化过程中如何对待监管资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种优化过程理论上应该只考虑经济资本。如果经济资本总是超过监管资本,我们可以忽视监管资本,监管资本的“约束”没有意义的。当不是这种情形时,银行可以使用多种专门方法。一种是在计算经济利润时施加一种监管资本明确要求。这明确地惩罚要求高监管资本数量的事业,在它们的经济利润创造中,分配到监管资本中的“成本”越高,惩罚越大。但是这也可能掩饰了真实经济价值创造。如果一种事业单位与其他事业线比较是监管资本密集的,但是按照一种经济基础却是高获利的。当然这也可能是一个错误信号,因为银行可能想解决如何减少监管资本要求,或者获得额外资本以发展另外高利润事业。
在一种最优组合中,银行中各个单位风险的边际收益将处处相等,即将一个事业单位的资本重新配置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不会为股东增加额外的价值,因为损失的收益等于获得的收益。
三、荷兰银行经济资本体系介绍
荷兰银行是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参与的一家纯粹银行,在2001年几乎剥离了全部投行业务,截至2005年3月31日,荷兰银行按照一级资本在欧洲排名第11名,而在全球排名第20名,在60多个国家中拥有超过3000家分行,雇员人数多达97000多人,总资产7429亿美元。
荷兰银行通过许多战略事业单位(SBUs)实施其全球战略。每个单位负责管理一个独特的客户单元或产品单元,同时也跨集团分享专业技能和运作经验。这些SBUs包括(图4):
消费者和商业客户(C&CC)。服务于全球范围内约2千万消费者客户和中小企业部门客户。荷兰银行在三个母国市场中(美国中西部、巴西和荷兰)是这些客户单元的领先竞争者,同时通过其新兴市场事业单位瞄准其他高成长地区。
·批发客户。为约50多个国家的超过10000家的公司、机构和公共部门提供整合的公司和投资银行解决方案。
·私人客户。为富有个人和家庭提供私人银行服务,且截至2004年末具有1150亿欧元管理资产。
·资产管理。它是全球领先资产管理人之一,来自全球超过20个场所运作且截至2004年末为私人投资者和机构客户管理1610亿欧元价值的资产。
·交易银行集团。它是荷兰银行的产品组织,覆盖在针对零售、私人客户、商业和批发市场的银行中的所有支付和交易。
·集团共享服务(GSS)。是为了通过合并和标准化实现成本节约而设立。GSS集中于进一步开发针对支持服务的新市场解决方案,目的是以较低的成本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集团职能,其基本职能是治理,这是指推动管理董事会政策在整个银行范围内实施;规则和政策制定,这是指制定BUs运作所遵循的参数,以及与所有的SBUs分享其技能。
【论文摘要】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几年,本文结合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的相应措施。
从1996 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至今,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改革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完善信用社治理结构必须要有竞争的市场,实现有效监管也必须要有竞争的市场,而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同样需要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去满足。因此,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多元化成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2005年人民银行主导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6年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2007年银监会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1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改革后,目前我国多元化农村金融体制已初步建立,即以合作性金融为基础, 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证券市场和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农村金融组织民营化程度加大,乡村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试点扩大了各类资本合作的参与路径,并促进农村金融竞争机制初步形成,使得财政资金、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资和非营利资本角逐农村市场的竞争机制初步建立起来,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金融主体呈扩大化趋势,逐步形成了由各级政府、具备国有、集体、外资、港澳台、私人等各种资本背景的企业、农户和其他私人投资者构成的多元化金融主体格局。
2 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
2.1 财政投入不足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对于农村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基础性、效益的外溢性特征,政府仍然应发挥主导的作用。但据统计资料显示,建国以后至2005年,除个别年份外,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绝对额是增长的,但财政农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财政投入不足10%的水平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称。
2.2 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单一化
虽然经过多年改革,但是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单一化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业发展银行构成,而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银行机构很少在农村地区发放贷款,大都把资金转到城市。同时,商业银行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流回城市,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实际上也成为农村资金流出的重要渠道。现实中,实际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只能落在了农村信用社的肩上,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农村信用社过分看重业绩增长,以追求赢利为主要目标,偏离了为社员服务的主要原则,难以达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目的。
2.3 农村金融产品单调,业务单一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业处于无竞争状态,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缺乏金融服务意识,经营方式粗放,不注意金融产品的需求创新,满足于坐等顾客上门;农村可选择的金融产品仅有存款、贷款、保险等,且基本上是城市金融产品的简单移植,金融机构没有适时根据农民需求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就是在一些传统业务上,也缺乏创新。
2.4 民间金融组织活跃但缺乏有效监管
正规金融机构缺乏活力,在客观上为各种民间金融活动提供了发展空间, 很多地方民间借贷甚至成为农村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据调查,民间借贷占整个农村资金市场总量的30%到70%不等,且越是落后的地区民间金融组织越为活跃。虽然民间金融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资金紧张的压力,但是,民间金融活动中存在的不规范、风险高、纠纷多、盲目性大等弊端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很可能会加重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3 完善农村金融的措施
3.1 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要进一步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拓展支农金融业务,针对“三农”的特点, 在进行农村金融体系设计时,必须加大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性金融投入, 应建立以农业政策性金融为主线, 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和农村特点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商业性金融是金融体系的主要力量,能够围绕农村经济和生活的发展,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供给, 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这也成为政府支农手段多元化的重要政策选择。另外,我国还要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其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现有正规金融的主体,所以必须坚持农信社“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的终极定位,只有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 才有能力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经济, 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
3.2 完善准入、退出制度
垄断不利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必须要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要在综合评估各地农村金融市场容量、条件以及当地风俗的基础上,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产权关系清晰、组织形式多样化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建真正的农村金融竞争主体。同时,要抓紧健全市场退出机制,这也是强化外部约束、保障农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条件。
3.3 规范引导民间金融
尽管民间金融组织不够规范而且存在许多弊端,但对于现阶段我国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村资金需求的情况下,民间金融活动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承认和正确对待民间金融,鼓励其合法发展,使其成为农村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要通过正确的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而非简单、粗暴地取缔民间金融组织及其活动,以达到让其填补目前国家在农村金融方面的空白,推动现阶段农村农业正常发展,保证我国农村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梓舟. 从农村金融需求的视角看农村金融的改革[J]. 南方农业,2008(1)。
[2] 马君实. 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J]. 中国金融, 2008 (1)。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其实质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行开设的帐户,同时所有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以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001年国务院通过了财政部提出的《财政预算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国库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随后,根据财政部提出的改革方案,各级各地陆续开展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建立)工作的逐步深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但是由于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毕竟才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配套制度尚未建立,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所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与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以更好地推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更好地使财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目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思想认识尚不够统一。
(二)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基础的部门预算,其编制和管理还不够规范。
(三)部分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国库支付制度政策理解不到位,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使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四)“小金库”仍未绝迹,有抬头的可能。
(五)是相关的配套改革尚未跟上,成为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的瓶颈。
二、顺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做好宣传和协调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应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必须明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变各部门和单位分散支付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只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变革,资金的审批权、使用权、开支渠道、预算定额均不发生变化,也没有弱化各部门和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权限。充分认识到“集中”不是“集权”、“收权”,也不是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财权的转移和重新分配,而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条件下公共财政 发展 要求,必须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诚然,要对几十年来的支付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革,确实需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及时纠正各种错误观点,对出现的利益问题进行协调,做好相应宣传解释工作。
(二)继续推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程,切实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水平。
一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从单位当年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当年财力状况,来核定具体支出额度,并明确各项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专项资金应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只有在细化了的单位预算和年初预算到位的情况下,单位用款计划编制准确,集中支付才能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一方面应在集中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建议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一定的预算高速权力,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这样既能保证预算单位按预算列支,又可以促进其预算编制水平的逐步提高。
(三)加强单位财务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各单位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后出现的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强化财会人员的操作技能,国库支付涉及预算编制、用款申请、计划下达、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做财务核算员,还要做掌握全局的预算员。一是应加强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至少应具有 会计 从业资格证,经培训仍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一律调离,重新安排工作,把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较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吸收到该岗位上来;二是建立起单位财务人员业绩考评机制。由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国库支付中心和各单位配合,每年对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一次客观、全面的考核,对业绩突出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表彰,使其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业务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
(四)监督部门加强监督检查。
组织纪检、监察、财政、审计、人行等部门,定期对预算单位的银行开户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设举报电话,对举报人保密,并给予适当奖励,对检查及举报中发现的“小金库”现象,对其单位负责人从严处理,追究其相应责任,避免财政资金的“体外循环”,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
(五)必须深化配套改革,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必须进行配套改革,这些配套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紧制定和完善改革的配套制度办法,以适应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需要。如及时修订《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抓紧做好《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及相关资金清算等办法上升为 法律 或部门规章等工作,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法制建设,增强改革的权威性、合法性与不可逆转性;研究修订《财政总预算 会计 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研究制定改革后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国库支付凭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银行财政业务手续费的支付标准和预算单位提取现金管理办法,既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又保证改革规范有序进行。
建高速路
得有汽车在上面跑
虽然不同的银行或个人对流程银行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流程银行所能实现的目的大家却基本认同,那就是流程银行是要使银行的经营组织结构和各种资源完全围绕业务流程展开、完全服从于业务处理流程的需要,而流程完全围绕客户和市场变化的需求设计。也就是说,流程银行强调其资源配置、组织管理、经营目标必须围绕服务于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是流程银行架构的根本。
银行若想依照合规化管理从“以部门银行为基础”向“以流程银行为基础”进行转变,笔者比较同意迈克尔・哈默的业务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的观点,即我们讨论的“在技术平台架构之上,服务如何落地”的问题。流程银行的落地,除了要进行业务方面的再造、组织架构与模型的再造,更为重要的是流程银行中服务流程载体以及服务本身的制造,这就如同我们大家都知道建设一条高速公路的重要性,但不去想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建成,最为直接的目的还是为了这条高速公路上面跑的汽车,一条没有汽车在上面跑的高速公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现在,我们就从这个技术驱动方面来探讨流程银行的落地问题。
我国目前的商业金融机构,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前些年的“大集中”建设之后,通过总行集中规划的形式,在科技应用规划、项目群规划和实施、数据仓库与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在信息技术规划方面也吸收了“面向服务”的架构理念,已初步建立起近似面向SOA的系统级基础平台,也为银行长期的产品创新、服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国内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能力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的信息技术虽然较强,但并未在业务应用上得到充分运用,无法通过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体现其价值,且信息技术投入与业务战略绩效指标不挂钩,缺乏系统统计和量化评估,无法为业务所充分运用。
在银行SOA建设的浪潮中,人们更关心基于面向服务架构构建的系统是什么样子,具备哪些特性,需要哪些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与SOA相比,一个更为贴切的说法是SOBA(Service-Oriented Business Application),即面向服务的商业应用。它给了我们看上去更为清晰的描述,其理念是构造可复用、易集成的银行业务应用,使这些业务应用如同高速公路上面跑的汽车一般,互相依托、组合,并按照我们流程需要设计的规章运转。
实例分享
以SOBA构造服务
从银行来看,SOBA的核心是以银行用户为中心、以银行流程为中心,针对目前大多数银行的拥有多个相互之间难于集成的异构系统和框架、新的应用需求复杂高、银行业务创新迅速等现状,它通过整合界面、业务流程、服务和信息,提供统一、灵活的用户体验和跨流程、跨系统的组合能力。
SOBA强调突破应用系统的限制,从整体视图构建企业应用。支持 SOBA 的企业服务架构,采用了SOA的架构风格,以松耦合为特点,将企业应用分为协同、流程、服务、逻辑和资源(数据)5个层面。
我们以国内某大型商业银行的先行建设情况来看,实施战略转型,告别传统业务模式,打造一流现代商业银行是该银行的认识。在该行的转型策略中,流程管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把提升服务品质和风险控制水平作为决定核心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流程则是产品服务、风险控制和运营管理的承载系统。
为了给这种革命性的变化提供强大的、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撑,该银行先从服务流程载体――信息系统架构平台的建设开始,分三个阶段着力打造一个开放、高效、安全、稳定、统一的架构平台,为银行信息系统项目的设计、开发、运维提供良好的平台。其具体的目标是从目前的以应用系统为导向的“竖井结构”逐步转向“技术应用架构”、“业务组件模型”和“运营治理策略”三位一体的业务发展模式。
首先提高系统内部的耦合性,降低其结构的复杂度,提高其易管理性;提高系统业务逻辑的结构化程度,使逻辑的复用成为可能;制订统一的服务接口方案,提高系统的服务复用;对已有的公共系统进行再造,以避免信息部门各项目组自行建设成本大、不统一的格局。同时,提供统一的信息系统治理能力,对面向应用的操作流、数据流提供全力支持,方便系统级、服务级的优化。
其次,从业务功能需求角度出发,制订每个服务、或者流程(process)的规范,划分出系统模块,使业务系统模块符合可重用的服务标准,为流程中的服务模块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此过程中,需要定义服务的生命周期,规定服务间通信的多种协议方式,提供多种访问服务的方式;支持将外部系统或其他流程中的服务作为本地服务的提供者,保证与其他系统间整合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一个叫做“服务容器”的概念尤为重要,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在高速公路上面跑的汽车其实总要有一个存放地点,不可能永远在路上跑着。服务容器为服务提供了一个运行环境,管理服务和提供服务。服务容器提供了包括: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元数据管理以及服务的装配、服务实现方式的扩展、服务的安全控制等方面功能。
第三,从服务治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支持治理策略的框架和基础设施,并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定义应用监管的策略。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构建系统运营仪表盘,为流程中服务的决策提供分析和支持。
所以,实现的流程银行应用示例模式可以这样来描述:从外部来看,服务通过各种绑定,形成银行所需要的服务构件,从而形成新的服务,而后又被不同的应用与系统调用,或者在此过程中又形成回归于小粒度服务的目标演变,而服务粒度的大小与作用,可完全随着银行具体流程的需要而改变;从内部来看,流程银行的业务都由标准的机制服务构件来实现,由于它是一种统一而且标准的机制,可以非常容易在多个系统间形成业务上的复用,从而降低构造流程银行的总体成本及效率的提高。
链接: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SCA(Service Component Architecture,服务构件架构)为构建基于SOA的应用和解决方案提供了一套编程模型。其基本理念是:业务功能都是用服务来描述的,通过将这些服务进行组装就可以提供新的业务;在组装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新开发一些服务,也可能从企业已有的业务功能重抽取出服务,而进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