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5 10:3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建设绩效审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程建设项目能否取得经济效益,不仅涉及项目本身,而且决定了企业筹资的规模和时间,最终将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
(一)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有利于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财务的角度,评价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依据是:建设项目的收益超过其投资成本,就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取得的收益低于其投资成本,则会损失股东的财富。对于工程项目,施工单位提供的成本造价往往脱离实际,其虚增工程量、高套预算定额、虚列费用等问题比较普遍,加大了投资项目的工程成本,损害了建设单位的利益。因此,通过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可以核实工程造价,使建设项目的投资方合理利用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需要。现代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监督;二是激励。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就是要确定建设项目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以及所带来的收益,评价企业管理层做出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能否增加企业的价值,进而考核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通过实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一方面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可靠数据,有利于投资方制定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对投资项目的科学管理和监督,保证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核实建设项目的造价,为其招投标奠定基础,促进建筑市场的有序竞争。
二、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内容
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有效性以及项目建成后的投资效益水平高低等。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应该是工程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中和投入使用后的经济绩效审计,前两个阶段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的高低。
(一)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前绩效审计主要包括:
1.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计,主要审查投资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是否有土地使用许可证和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资金是否已到位。如果开工前准备不足,可行性论证不充分,就有可能拖延工期,甚至停工,无法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目标。
2.设计和施工的招标审计。《招标投标法》规定在我国境内进行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对于实行招投标的投资项目主要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标底编制的合规性和标书制作的完整性,要查明建设单位是否有规避招标或搞假招标的行为。通过招标审计,促使设计者和施工者在保证投资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的总体造价和提高投资效益。
(二)建设阶段的绩效审计,实质上是核实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造价和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的寿命和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如果项目质量合格或者达到优良,就为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充分发挥效率奠定了基础。反之,如果偷工减料严重,粗制滥造,质量低劣,就会造成资金的浪费,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工程成本造价也制约着投产后经济效益的高低,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越低,其投入产出比率会越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因此,建设阶段绩效审计要注重:
1.工程量的真实性审计,主要是验证其报送资料的真实程度和工程取费是否执行相应基数和费率标准,提防施工单位在工程量计算中的高估冒算;
2.材料使用情况的审计,即施工单位是否真实采用所列材料的规格和数量等情况,严格审查“三大材”的高估冒算;
3.结构层次、施工工艺等有可能牵涉到工程造价的情况;
4.审计分项工程预算定额选套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高套定额的情况;
5.审计工程质量,是否按照合同约定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必要时可以进行破坏性试验;
6.审查建设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及有无挤占、挪用、资金转移现象;
7.审查索赔的合理性,应根据同期监理日志,对索赔事件的起因和责任归属进行划分,按索赔程序赔偿,不合理的拒绝赔偿。另外在工程建设项目结算、决算绩效审计时,还应重点检查影响项目成本造价的事项,如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对必须变更的项目,要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变更价格条款确定变更价格,根据工程变更内容核查工程量清单,避免成本造价虚增;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化;补充合同;投资项目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工期执行和工程质量控制情况等。
(三)工程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绩效审计。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项目达到设计能力、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方面。项目建成投产后,达到设计要求,迅速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投资回收期短,利润率高,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好。通过对项目投产后的绩效审计,一方面可以评价管理层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
三、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应具备的条件
工程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是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的审计,它是从技术上、经济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首先要解决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技术问题和指标评价体系。绩效审计是建立在许多统计分析、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等基础之上,因此理论创新是先导,要加强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开发和应用。要通过借鉴国外的评价指标和我们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适合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所需要的科学、规范、权威的指标体系。
(二)要健全法规体系,规范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内容。现在《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等早已颁布实施,但针对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极少且不健全。
(三)要优化审计队伍人员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审 计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是目前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多数是从会计专业转过来的,工程等其他相关专业出身的人员较少,人员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当前日异发展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所以要广纳工程、投资等多方面相关专业的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才能逐步建立起一支工程投资方面的专业审计队伍,从而造就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必须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而不仅仅是为监督而监督。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监督搞好了,就是最大的服务。
(五)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应该抓紧建立起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信息网络成立高层次的、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搞好信息网络和材料价格的收集整理及对外工作。
四、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绩效的具体办法
一般工程建设过程中,投资效果审计评价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进行,而工程项目后评价结果往往落后于竣工决算审计。绩效审计中经济性、效率性如何体现?即在保证质量、工期、功能的前提下,全过程、全方位对建设工程的投资进行控制,力求达到投入资源最少。传统的工程项目审计常把工程结算审计作为重点,结果是只能对工程结算质量进行控制、而对投资控制的范围十分有限。但是工程建设的特点是多阶段、多次性逐步消耗投资的过程,只有在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持续进行审计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所以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设计及概算审计。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可能性极大,审计中要注重审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及对照,确保选用最佳方案。并且,对工程中选用的设备和材料要对其易用及标准性进行比较分析,把对工程造价影响大的设备及材料作为重点来审计。概算金额是建设项目在完成设计后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其准确性对控制投资非常重要。其重点在于对拟建工程的现场勘察,对原始资料的掌握和运用,充分收集信息,保证各项费用的合理性。
(二)招标及物资审计。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也是价格谈判的过程,其标底的审计就尤为重要,对陪标、串标等现象应提高警惕。一是要审查招标条件和招标准备,审查标底是否控制在总概算及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编制的依据是否合规,是否由有资质的机构及造价管理资格的人员编制,是否遵循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是否体现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是否与市场实际价格相吻合,是否根据施工图编制,有无存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降低造价,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二是要审查招投标是否按“公开、公正、公平”等原则进行,审查是否存在中标单位资质不够,有无通过虚假招标,指定分包方式搞违法分包,层层转包,造成工程重大损失和质量隐患等问题。在云铝公司的以往工程中,从最初的一期开始,就对招标及物资采购进行了严格管理,并实行双合同制度,有效预防了违法操作的现象,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材料因种繁多,审计过程中不可能每样材料都查,根据当前建筑结构的特点,要重点审查对造价影响大的材料。在对实际成本真实性的审计中,一定要严格把关。
(三)投资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一是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使用是否合规。二是查有无转移、侵占、挪用建设资金的问题,切实保证建设资金能够专款专用,防止挪用和变相挪用。三是严格审查项目建设资金的各项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防止损失浪费。四是审查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投资建设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有效。五是审查概预算的执行情况,包括审查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批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完成,查明是否存在着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有无随意改变建设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搞计划外工程、虚列工程费用和概预算外购置等情况。六是审查建设单位是否及时办理工程决算,审查工程价款结算与实际完成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
(四)投资项目效果的评价。评价和衡量项目的效果不能只看其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应该从宏观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方面评价项目的投资效益。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改革刚刚实施,原有的定额计价和改革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正处在双轨并行,逐步过渡阶段,并贯穿于施工图预算、标底编制和工程决算等各个计价环节之中。造价真实性审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审计是一项资料多、分析计算量比较繁重的工作,有许多政策性和技术性的问题,因此对建设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也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该项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工程量计算和结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各项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等。如果采取合适的审计方法、技巧,工程结算审计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筛选审计法。建筑工程虽然有建筑面积和高度的不同,但是它们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量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把过去审计积累的这些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价值)、用工等几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建筑面积数值不在基本值范围之内的,应对该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详细审计。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审计速度和发现问题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计审查条件的工程。
2.全面审核法。对于一些投资不多,工程内容比较简单的项目和初学者审计的建设工程结算,可采用全面审核法。此方法具体审核过程与编制预算的过程基本相同,比较全面、细致,经审核的工程结算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但工作量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审计法。
3.重点审核法。这种方法是有侧重、有选择地根据图纸计算部分价值较高或占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量,重点核实与其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目档次易混淆的单价。此方法审查时间短,重点突出,效果好。
4.分析对比审查核法。这种方法是用已审工程的结算对比拟审的类似工程结算的一种方法,但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区别对待。该方法是总结分析已审工程结算的审计资料,按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进行重点审核。
5.标准图审计法。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审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地面以上结构相同,可集中审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审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6.常见问题审核法。由于预算人员的思维方式不同、立场不同,其观点、方法亦不同。在编制结算时,常常不同程度地出现以下问题。
(1)工程量计算误差;(2)定额单价套用误差;(3)项目重复误差
由于上述常见问题具有普遍性,工程价款结算审计时,可根据这些线索剔除重复部分,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取定定额单价,以达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目的。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erformance audit of China's project, such as, weak foundation, imperfect legal system and indicator system, and so on. If we want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performance audit 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we shoul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index system, expand audit scop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udit staff, et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t use of investment funds.
关键词: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发展对策
Key words: project;performance audit;development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076-01
0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我国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规模日益扩大,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各个阶段决策失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是对工程项目建设活动和结果的经济性(Economy)、效益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进行监督、评价和鉴定。因此,加强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完善资投资管理体制,改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项目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经济效益。
1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理论发展分析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对工程项目管理和投资效益进行全面的审计。在对工程项目管理审计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还要关注风险管理和项目治理,建立风险评估模式。进行互动式、连续式的监控,强调风险确认与风险管理。除进行传统的三大控制外,还需进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工程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审计除包括传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外,还应当包括环境效益的评价。在投资决策、工程建设以及项目运营中充分考虑对环境、人类生存的影响,最终实现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2我国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基础薄弱由于我国多数工程施工单位法律意识薄弱、财务管理不善等问题,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违法违纪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牵扯了审计机关的力量。而且我国绩效审计起步晚,审计的法律依据配套性不足,较多的关注微观层面的审计,对经济、环境审计评价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国家审计机关对非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审计较少,并且现阶段事后审计多,事前和事中审计较少。
2.2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范围不全面现行的绩效审计一般针对工程项目建设中部分内容或者暴露出问题的部分进行被动审计,并且在绩效审计时缺乏第一手资料数据。另外,由于环境评价数据收集难度大,大多数工程项目对环境效益的审计不够全面,反映环境影响的指标结构单一,不能真实体现出工程项目对环境效益的影响。
2.3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在工程项目中全面开展绩效审计,首要是解决法律依据问题。审计准则的建立和完善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审计理论水平和审计实践能力。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定,是审计人员专业行为的指南和规范。为了解决绩效审计工作中如何科学化、标准化、高效率、低风险地开展审计的问题,必须制定绩效审计准则。
2.4 工程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财政部曾在1995年过一套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但是该指标体系主要针对评价企业绩效而定,没有考虑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等指标,对于政府机关和非赢利组织的绩效评价缺少可参照的指标体系。
2.5 审计人员结构单一,专业素质存在不足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胜任财务收支审计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结构、较准的判断力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而我国目前的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人员普遍缺乏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生态环境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开展针对绩效的综合性审计过程中,绩效审计质量无法得到全面保证。
3完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对策研究
3.1 适当扩大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范围对各种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必审制度,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关注项目建设单位,还要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单位进行一定的关注,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加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全过程绩效跟踪审计,事前审计的重点是对工程项目的准备和规范的实际情况监督;事中审计的重点是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审计,重点是对于工程设计的变更、造价进行审计监督。事后审计则侧重于竣工决算的审计和对所审计的建设项目进行项目评价。
3.2 完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法律依据和评价指标法律依据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要积极推动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法律体系的完善,制定绩效审计准则。工程投资项目关联性很强,牵扯到银行、环境保护、国家的产业政策、整体的行业前景等诸多方面。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在经济评价中注重经济财务指标对工程盈利能力的反映,在社会与环境评价中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内部控制规范施行效果的评价,突出社会与环境评价的重要性,强度审计工作中多方法的运用。
3.3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工程项目审计人员应具备工程和财务等各个方面的专业性较强的复合性知识,要在立项、概算编制、合同招投标、施工决算等程序上抓住每个关键环节所必备的资料,从理论、实际操作和管理流程以及文件法规上全面了解、把握必须具备的知识,从而有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并开展工程项目投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3.4 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建立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公示通报制度,扩大绩效审计成果的作用。通过公示把绩效审计过程中取得的一些好经验予以推广,好做法及时传播。利用绩效审计成果,唤起民众参政议政,对滥用权力的起到监督作用,对违法违纪的起到震慑作用,对做出贡献的起到表彰作用,以充分显示绩效审计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参考文献:
[1]董萍,郑卫锋.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研究[J].财会月刊,2007,(3).
[2]李福荣.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业经济,2010,(1).
关键词:建设工程 内部审计 机制 建设
现代工程建设管理项目经理负责制已经普遍实施,但是伴随而来的是授权经营决策权与项目管理权的经济责任关系可能发生偏离,经营项目与承担责任的责任履行实施监督成为必然。同时在分权管理的今天,同样存在高层经理及其副手、下属各部门经理之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判定问题,也是每个高层管理者高效管理企业额需要。随着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管控压力加大,企业经营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向管理要效益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企业领导者越来越关注项目建设中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问题,强化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内部控制产生与企业管理的需要,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内部审计简述
1、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企业为监督、评价和鉴证财务信息及经营管理活动而专门设立的独立职能机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既不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也不负责对企业日常业务活动进行直接控制,而是借助其职能,代表企业管理者或第一授权人,对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各部门的授权范围工作及控制功能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以保证企业的各项措施政策得以正确贯彻实施。通过制订各种政策和程序,以实现经营目标,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实现,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及效果的一种运作机制。
2、内部审计系统的建立
海默教授曾经说过:“内部审计应将自己视为公司的一种资源,在帮助管理者当局更有效地达到其控制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仅是监督,更有服务与建设。内部审计机制需要企业建立独立的组织机构,明确的岗位职责,清晰的业务流程,可追溯性的业务记录和档案管理,完备的检查标准及合格充足的人员配备。
组织机构设置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设置独立的审查机构,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原则,通过部门业务的合理分工与制衡。既要避免各部门职责和权力的重叠也要避免权力真空,既要有人负责又要防止错弊,而且还便于进行相互检查和制约。
3、内部审计系统下成员责任
正如前面所述,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员工对内部审计都负有责任,企业的最高负责人对内部审计负有最终责任。
(1)各级管理层的责任
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并使之行之有效是企业高级管理层的责任。由各级管理层在各自责任范围内提供支持。各级管理层应当执行已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发现管理控制中需要改进之处,并使其下属员工了解并执行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理念和要求。
(2)内部审计机构的责任
内部审计作为组织进行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1)独立、客观地评价企业各项运作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政策、程序的适当性;
2)独立评价内部控制,特别是企业财务控制的有效性;
3)独立评价企业经营计划的经济效果。
管理层应当重视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员工的责任
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所有人员的参与。企业每一个员工对内部控制都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一是每个员工都应遵守企业的各项政策和程序,为企业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做出贡献,并承担相应责任;二是所有员工都有责任向管理层反映企业不符合既定政策和程序的情况,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4、内部审计的含义
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内部审计属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
二、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1、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
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审计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健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而
进行的审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为建立和健全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系统提供支持
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建立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系统方面提供支持,包括参与建设
项目的管理分级授权制度以及重要的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工作程序的设计,推进建设项
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2)风险分析与内部审计计划
内部审计机构应在建设实施准备阶段,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风险预测,根据各项运作
的风险程度,制定项目建设期间的专项审计规划,包括需要实施专项审计的项目及审计的频
度等,并依此安排审计资源。对于建设周期长的项目,还应制定年度的内部审计计划。审计
计划既要考虑风险程度、重要性,也要顾及覆盖面。
(3)专项审计与灵活多样的监督方式相结合
由于建设项目显著的动态特点,在实施有计划的专项审计的同时,还应采取其他灵活多
样的、一事一议的审计方式,如内部控制验证、事件调查等,以便根据管理层的指令或者发
现的风险,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适时的监督和评价,并向管理层提出建议或纠正
要求。
(4)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
事前监督是验证目标与计划的适当性和合规性;事中监督是验证计划和程序的执行,以
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事后监督是验证结果,以采取补救措施及进行经验
反馈。
以建设项目合同审计为例,内部审计机构应注重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督,尤其要关注事前
监督。
2、建设项目绩效审计
(1)绩效审计的内容
绩效审计是管理审计的内容之一。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指依据建设项目绩效目标和绩效管理考核标准,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2)绩效审计的对象
绩效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建设项目各个管理环节的各种资源使用及其管理绩效的审查与评价。目的是审查所有资源投入的合理性,分析可提高建设项目绩效的途径和措施,提出改进组织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对策建议,挖掘潜力,制定新的目标。
(3)绩效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1)对绩效目标体系的审查与评价。进行绩效审计的基本条件是,建设项目高级管理层已经有明确的绩效管理目标体系和制定了绩效管理考核体系。
2)对资源合理使用和有效使用的审查与评价。项目建设过程是资源投入过程。对各种资源使用的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是提高资源使用价值的核心。应对任何一项资源投入的必要性、可靠性、效益进行审查与评价。
3)对建设项目管理功能的审查与评价。包括对计划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员工激励制度的审查与评价。
三、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内部审计的内容
在了解了内部审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后,结合投资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和项目固有的有关属性,我们认为,投资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关键阶段在项目实施阶段。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过程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笔者认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加强项目管理程序体系建设,审核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完备性和执行效果。
由于项目参与各方工程建设目标的不同,为使项目参与各方都能够沿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有必要建立一整套项目管理体系,规范各方的行为和员工的工作规范。一套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项目管理程序,有利于工程建设的推进
加强项目实施阶段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工作
随着合同管理制和项目招投标制的进一步推行,建设项目的实施和目标的确定全部采用工程招投标和合同方式得以实现。为符合项目建设的大环境和项目投资方的利益,加强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合规性、坚持公平、公正、透明和程序化的工程招投标制度是项目建设的必然,项目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参与是项目运作符合上述要求的基本前提,有审计部门的介入,能够有效的防止错误的发生。能够更好地规范项目合同管理工作,督促项目参与各方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强化对设计方的考核力度,降低工程投资。
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加强项目施工管理
项目变更是影响项目投资效果和增加投资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会带来项目工期和工程造价的变化。为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必须严把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强化项目现场的施工管理。
加强材料控制,防止材料浪费。
材料费在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控制材料采购价格,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做到规范采购、领用和退库程序,防止质次、价高材料进入现场;杜绝超限额领料和超设计采购,最大限度的减少材料浪费。
1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含义
1.1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涵义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是一种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工作人员接到受托对高校需要审查的工程项目进行监督和审核,主要监察的是本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办学的绩效,收集和汇总相关的资料信息,对其做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并有的放失地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敦促工程项目的弥补和完善。
1.2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特点
首先,高校工程的筹款方式复杂,不仅是国家政府的拨款单一的形式,还有学校自筹、社会捐赠、银行贷款、租赁抵押等不同形式,但就高校工程建设来说,虽然筹款形式多样,但是对于工程项目的回款快,不拖欠。这对项目绩效审计也增加了很多不同的审计工作,对于国家拨款和社会捐赠等需要有不同的方法和程序;其次,高校工程项目配套性高,除了项目本身的必要性和艺术性以外,对于某一个或是某几个工程建设的项目之间功能是相关联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需要项目绩效审计不能只孤立的审查和审核一个项目,而是要把整体项目做到完整审计;最后,高校工程建设一般时间相对较长,以非营利为目的,主要向学校内部服务,所以工程周期相对较长,质量要求也有所不同。项目绩效审计也不能只关注和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而对于其他像社会、办学、环境等效益因素都应该考查在内。
2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职能
高校工程绩效审计有三大主要职能,即经济监督和评价职能以及经济鉴证职能。这些职能与传统的职能相比,有着很多的优势,传统职能一般侧重于审计造价、核减工程、质量验收、结算预算以及查错查漏等,但是目前这种新的工程投资审计绩效职能,从开始审计的最初以及后期都参与其中。首先是对项目施工合法性的审计以及招投标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使整体的审计都起步于最初的真实、客观、科学和可靠性,把好方向,定好目标;其次,为了达到高层经济监督的实际性,从工程项目的效果和效率上进行审查,并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期间分析工程的不同的绩效来评价各因素的影响,这阶段体现的就是它的评价职能;最后是投资工程项目绩效审计的鉴证职能,主要体现在对于经济责任体的管理责任的鉴定和证明上,为托方决策提供相关可靠信息,为受托方解决经济责任问题。
3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内容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内容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的,也是跟随着工程进度和步骤进行,投资工程项目基本程序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通常来说,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方法基本也不尽相同,方式相似,都是依据绩效审计的预期目标,依据项目的经济、社会、办学、环境这方面进行审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和工程进度与程序相同,即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主要三段内容如下:
前期阶段,主要审计的内容为项目立项决策审核、招投标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也关注于立项和决策的程序及资料是否合法、真实、有效。在些阶段绩效审计重点审查项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是否都按照规章进行以及项目书中的相关论证是否全面、是否正确,审批是否按照法定规定和程序进行的,有无越权现象,立项、计划是否具有合法手续。
中期阶段,主要审计的内容为工程资金筹集与各项使用、工程各项费用支出、工程施工的各项管理。在工程资金筹集和使用着重要审计:工程款项是否足额到位,各项开支是否照标准,有无超标支出和挪转项目款项,是否存在资金浪费等审计工作,各项工作是否已配备一些造价计算师、预算师进行相关项目款项的监督和审核,在工程建设中每月对进度和用度进行核查,严格控制预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因为审核不到位的资金流失。对工程承包合同审计,主要审查内容在于项目是否列入建设计划中,是否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投资计划的签定,是否所涉及到的相关事项均在其中,像双方的利益、义务和责任是否一致、责权明确;工程质量和要求以及验收的办法是否明文列出,合同中是否注明工程收工和开工的日期以及违约的处理办法;施工方是否有相关资质证书、批准文书和开工许可等相关证明。在对于施工管理上主要审查项目是否有法人责任,在建设施工中工程项目是否有无私自扩大和缩小,工程质量是否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并符合国家质量检测部门的规定,相关施工设计是否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如需要有部分更改,是否有可靠真实并实际的问题和依据。
后期阶段,主要审计的内容有投资效果审计、工程结算和决算审计以及项目账务收支核算审计。在投资效果的审计中,审计人员应明确高校的投资项目工程虽然也是建设项目,但是它的非营利性质决定审核的重点和方向。高校投资基建工程绩效审查主要并不体现在其经济效益上,而较为注重的是其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定上。在工程结算和决算上,审计单位应审核施工方是否按时按要求完结施工项目,施工价款是否也可以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支出,工程的用料和用量的标准、材料价款、工程收费等,在此基础上,重点审核工程项目价款,建筑经济用度、工程材料和设施价格变动,设计变更和合同补充等。
4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目标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目标,是指按照《世界审计组织效益审计指南》的要求,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在我国审计制度的要求下,相关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对指定对象相关审计核查后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和审定的结果。效益审计的目标一般在法律中已经有所强调或是需要相关的审计机关做出相应的内部规定,通常审计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
4.1 经济性目标
主要是指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中审核的经济和资金上的使用、节约以及浪费的情况。
4.2 效率性目标
效率性目标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宏观层面上;另一种是微观层面上。从宏观上来看,高校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目标主要是在某种政治经济条件下,工程项目的效率就是指工程项目的利用率,也就是说高校的基建工程的利用,换而言之,就是高校所建的工程对于师生和教育的利用率和消耗率,同样的工程资源占用和消耗使用的少,那么效率也就相对高,工程的利用率在这里和效率成反比。从微观上来说,高校工程投资效益是其所占高校经济投资总额的比例,或者说就是一定的教育资源对老师和学生提供的教育功能量。
4.3 效果性目标
这一目标更为侧重于对于工程成果和质量的审查,而高等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成果,不仅仅是考核高校工程的标准,还有毕业生数、就业数量、和科研成果以及课题数量,甚至还有社会的认可程度和基本建设的使用程度以及教学场馆的作用效果等。
5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审计绩效的评价内容主要以下四个方面:
5.1 办学效益审计评价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可以说最为首要的就是为高校的师生服务,为教学提供场馆,为课余生活创造最为基本的条件,进而提高整个教育,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劳动者的能力,同时也对于高校自身的全面发展修建了良好的平台,优美的校园以及多功能的场地。在评价体系中的办学效益主要是指,高校工程投资项目完工和投入正式使用与运营的同时,它能为教学所具备的辅助教学开展,满足教学要求的服务和价值。这种价值的评价和审计需要经过一定的指标和标准进行运算,并与国家政策和相对的评价指标进行对比,进而对该项工程所带来的办学效益进行评估,以评定其效益是否达到了基本或是预期的要求。
5.2 经济效益审计评价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其重点关注的是投入和产出过程中的成本,只有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同等质量的资源时才能够实现经济性。但是作为委托方的高校基建,其本身的目的也并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而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功能,它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从上述的经济效益来评价,还不能完全去审核高校的基建投资工程,在这部分的审计评价,审计工作人员和部门就需要把重点放在高校工程投资、资金的使用、工程的成本以及费用的支出等方面。
5.3 社会效益审计评价
高校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工程投资对于社会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而高校的基建工程所带来的这方面的效益并不能直接的表现出来,它是一个潜在的效益,需要一定的分析和长时间的评价才能做出相对合理的审计。
【关键词】电力工程;审计;策略
电力作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生产生活资料,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也在快速发展。电力工程审计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检验和评价,更关系到电力公司的切身利益。由于电力工程建设项目隐蔽工程多,工程建设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审计要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电力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1、电力工程审计的意义
电力工程审计通过评价项目投资前期是否取得预期效果,从而采取措施促进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电力工程审计多是以工程项目核算为重点,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结算质量进行控制。但该种审计方法考察方面过窄,对投资的控制范围不大,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电力工程项目也呈现多样化的局面,这就对电力工程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电力工程审计是动态审计,在对工程成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跟踪,全过程审计,保证了工程中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合理解决,有效的避免了财务风险,改变了传统电力工程审计工作普遍的滞后问题。
电力工程审计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意识和效益理念,在审计管理方法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提高电力工程效益,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同时,电力工程审计也在监督工程质量、避免资源浪费上有一定的效果。
2、电力工程审计的难点
2.1工程项目预算管理
由于国家尚未对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开展审计工作,造成很多电力工程项目立项前调研不足、盲目投资、大大超出预算等问题。电力工程项目一般设计笼统,不会分区适度设置项目,导致在施工方案因实际情况需要变化时,不能按照规定的预算程序进行申请审批,致使计划与实际施工严重脱节,给电力工程审计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2.2项目施工过程管理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审计仍有很重的传统审计方法痕迹,即过于注重工程后审计而忽视前期审计与项目施工过程审计。忽视过程审计会导致工程施工现场签证的真实性、合理性无法得到保证,由于签证是最终审计工作的基本参考资料,使得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无法保证,也不能使项目效益最大化。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审计管理。另外由于电力工程中隐蔽工程和工程变更较多,施工图纸并不能准确反映项目实际工程量,如果施工企业有在签证中进行造假或提高电力设备报价等行为,审计人员很难发现和纠正。
2.3工程竣工结算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工作需要以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制定的竣工决算报告为依据,确保工程项目中的固定资产能及时入账,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但是近些年由于征地等问题,项目完成建设后进行报账时很可能已经比原计划晚几个月甚至几年,如果在工程投入使用后又进行了线路改变等建设,很容易给审计工作带来困扰,造成账目和实际情况不符。另外固定资产的过晚入账也可能造成计提折旧减少,影响企业效益。
2.4审计工作综合性强
电力工程审计工作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要求很高,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都有相当的了解。另外,电力工程调试专业性非常强,审计工作经常在这方面遇到困难。要搞好电力工程审计,工作人员要在学习掌握造价知识的同时,注意积累电力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勇于深入现场,学习和了解材料设备的安装、项目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工序,并时刻保持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了解学习。这对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职业素养要求。
3、电力工程审计方法优化措施
针对上文电力工程审计的难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达到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目的:
3.1建立和完善审计管理体系
合理完善的审计管理体系是提高电力工程审计效率、发挥审计作用的前提保证。通过强化审计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全方位进行监督。第一,加强对项目决策和立项的监督,杜绝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而引起的审计困难及经济损失,以前期决策的科学性为后期公司获得利益做保证。第二,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法人代表实行责任制,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从而保证权力、责任、利益的同一,以管理获收益。第三,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审计工作,统一标准,审计管理要严格和规范,注重改善审计方法、程序、处罚等措施。做好监督工作,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水平,实现电力工程审计管理的程序化。
3.2施工过程审计与绩效挂钩
绩效是针对投资行为,对资源的经济学、社会性、财务性和环保性的综合性评价,是电力工程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审计工作中,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庞大而复杂,工程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较广、投资额度较大、可变性十分复杂,因而对绩效审计的要求较其他类型工程项目更高。通过将过程审计与绩效挂钩,可以控制电力工程中效益率低的项目,实现资金的最合理应用,避免资源浪费,取得最大收益。
3.3重视内部审计以发挥监督作用
电力工程审计涉及工程管理全过程,通过各环节的管理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在传统电力工程审计中,核心在于尽量使工程造价合理,以节约成本降低投资。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全国电力企业改革重组的进行,电力工程审计也应实现从项目审计到管理审计和会计审计的过渡,以此来提高电力企业与其他各部门的合作水平,加强生产环节的紧密性,完善管理漏洞,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3.4加强对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应当了解现代化电力工程项目审计包含项目前期审计、施工过程审计以及竣工审计等步骤,必须扭转传统审计方法只重视工程后审计的思想,加强对工程前审计与施工过程审计的认识。一方面,必须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包括收集审查预算资料,结合施工图审查预算中是否存在多算工程量等问题。还要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做到在施工过程中深入施工现场调查了解,确认实际工程量,确保签证等结算资料的真实性。
4、总结
当前电力工程审计虽然存在着上述诸多问题和难点,但由于它的优越性使得电力企业必须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努力探讨如何克服困难,做好电力工程审计,以谋求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通过本文的介绍,电力企业可通过完善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重视前中期审计和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等方式,实现公司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委托审计 风险管理 对策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委托审计系统风险的分析
(1)法律法规不规范产生的系统风险。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目前工程的前期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的建设项目严重违反了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比如边设计边建设,甚至“三无”工程。有的建设项目的实地勘察不到位,项目设计质量不高、设计变更频繁,导致建设项目的投资难以控制。有的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擅自对建设内容进行较大的调整和修改,存在报大建小、报小建大的现象,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不合规定。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进行约束,导致产系统风险。有的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界定,有的部分领域的法律处于空白状态,使一些不法分子有了漏洞可钻。比如,按有些限额以下的小型的财政性投资工程项目可以不同进行招标,而国家对这方面规定的法律法规缺失,造成权力的制约漏洞。另外,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缺乏有效的监督,使有些工程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无法可依,有的虽然实施了监督,但也仅仅是事后监督,难以有效地及时地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甚至难以及时地发现问题。
(2)多元复杂的审计对象。第一,审计对象多元化。委托审计对象主要包括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督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商等,对象范围广、涉及的单位数量庞大,导致委托设计对象多样化、复杂化,增加了委托审计单位的工作量以及工作难度。任何一个审计环节出现差错,则会带来严重的系统风险。因此,委托审计单位需要善于发现问题。对于施工单位,委托审计单位需要注意施工单位乱用取费标准、高套子目、多计工程量、虚报费用等问题;对于建设单位,主要需要注意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范差错的产生以及科学地检测差错所在,从而保障了审计工作的防范风险。同时,建设单位实施的招标环节不规范也容易引发系统风险。如果没有严把招标质量关,就可能选择不具备资格的施工单位实施政府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从而加大委托审计的工作难度;对于监督单位,如果对签证管理把关不严,则会造成重复签证现象的发生。第二,委托审计项目的复杂性。一方面,施工过程具有多变性,往往会出现设计变更、扩大规模、增加项目等现象的发生,导致审计工作难度增加,如果审计人员忽视了哪个细节,则会导致工程造价的不真实性,审计人员则需要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另一方面委托审计介入具有滞后性。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委托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委托审计风险。
(3)对委托审计结果预期的改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委托审计活动受到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的约束,人们对委托审计的结果的预期不断发生改变。早期的委托审计的重点是审查施工单位的工程决算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比较关注工程的工程造价。早期的委托审计主要审查工程决算是否存在重复计算的现象,定额套用是否准确,取费标准是否正确等。当下的委托审计的则发生转变。在审计过程中,除了关注建设工程决算是否合理、真实,还要对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进行审查。需要对建设单位的内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分析建设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是否环保,注重建设项目发展的短期绩效以及长期绩效,分析其是否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二、加强政府审计立法,完善现行管理制度
(1)立法确定委托单位审计结果的证据优先地位。制定相关法律确定委托单位审计结果的证据优先地位可以有效地避免民事诉讼判决与委托审计的结果的冲突。政府投资涉及的领域较广,审计部门是国家专门的降级监督部门,因此,审计结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在委托审计的过程中,人需要依法独立使用审计监督权,对高估冒算、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作出相应的审计结果,在民事诉讼中作为优先证据使用,避免与民事判决与委托审计结果发生冲突。
(2)从源头上加强对项目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督单位的管理。在设计阶段,严格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积极推行限额设计,要求单位按照批准通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投资估算,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施工图的设计以及预算。不断调动设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设计质量,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对于勘察环节,需要加强对勘察设计环节的监控,实施勘察设计招投标制,明确招标文件的建设项目的内容、设计范围、设计进度、设计标准以及设计质量。加强建设单位和监督单位的管理,认真落实工程项目责任制,建立建设项目的施工、结算变更结算制度,严把现场签证质量关,对施工方案进行最优选择,将不可避免的技术措施费降到最小程度。
(3)强化施工现场的管理,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强化对建设项目监督单位的监控管理,对不负责任的监督单位进行行为约束,强化对建设项目的设计变更管理,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方案,主张现场无签证,不断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度。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需要详细地记录建设工程的过程日记,防止虚报工程造价以及虚报变更单现象的发生。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系统风险主要是由于法律法规的不规范、审计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以及对审计结果预期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有效地防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委托审计系统风险,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委托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的审计立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选择合适的委托审计单位以及审计人员,不断提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委托审计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常松,李蕾.国家建设项目中审计决定与民事判决的冲突及法律对策研究—兼论审计法与合同法关系[J].审计研究,2012.
关键词:事前审计;估算;概算;预算;施工合同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udit work is completed by the traditional the final accounts of the audit (afterwards audit) form gradually to a single audit, advance the audit direction development, build up the whole process audit mod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whole process of government project track audit before aud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audit in advance, and combining the working practice, and advance the introduction of audit audit form and audit strategies, to advance the engineering audit (pre-audit) for situation some thinking.
Keywords: advance audit; Estimate; Budget; Budget; Construction contract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全过程跟踪审计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三个阶段。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而言,事前审计是保证工程投资效益的前提,事中审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事后审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关卡。
事前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事前审计主要目的是加强预算、计划、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项目实施前准备工作的执行情况。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审计的监督和控制,可以实现纠错和预防的效果,达到规范工程建设投资的行为,有效控制和防范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减少决策性失误,防止弊端,有助于实现决策的合理化、科学化,效益化,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预期目标。
一、政府工程事前审计的作用
1.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防止滋生腐败行为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未能形成工程投资、管理、监督等之间权相互制衡的体制,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腐败、渎职等现象不断出现。而一直以来,政府工程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结算审计,是一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所发现的问题大多已难以改正、经济损失难以挽回。
审计机关将审计“关口”前移,逐步向事中审计、事前审计领域拓展,使审计工作向多元化发展。通过政府工程事前审计,可以促进工程项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规避项目投资决策风险;促进建设单位加强内控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从项目开展前期就能够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建设工程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有利于预防产生错误和腐败行为。
2.有利于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提升项目投资绩效
一般而言,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为75%―95%。项目决策阶段的方案比选、项目投资规模和总体实施方案等之中每一项决策的失误都可能导致项目投资的失败。
通过事前审计,及时提供决策咨询,严把估算(概算)关口,以审计建议的方式供领导决策参考,可以引导和规范项目建设各方的行为,防微杜渐,从整体上提高建设投资绩效。
3、有利于设计方案的比选,切实搞好限额设计
一般来讲,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为35%-75%,根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编制的工程造价的概略估算,是设计文件的组成部分,经过批准的设计概算是控制工程建设投资的最高限额,设计单位作为评价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和控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工程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建设成本。
在此阶段,审计部门抓好设计概算的编制质量的审核,与建设单位一起严格要求设计单位切实搞好限额设计,确保设计概算不超投资估算,防止出现随意提高设计标准,设计方案不经济,钓鱼工程等投资失控现象。
4、有利于招投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审计部门通过对招标程序、招标文件、预算编制质量的审计,审查项目相关开工前手续是否完备、项目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招投标程序情况等是确保项目招标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
招标文件、预算标底的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是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变更签证,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通过招投标,建设单位可以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信誉良好的施工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基础。
5、有利相关单位加强项目管理
采取项目事前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项目决策、前期准备、招投标的全过程,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等建设环节中的问题,促进建设单位健全制度,规范项目运作,科学管理,遏止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主观性指挥、任意性签证、随意性变更等现象,用有效的内控制度来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政府工程事前审计的重点
事前审计实际上就是围绕项目从立项决策,到设计、招投标等建设项目开工前的过程审计。在目前基层审计力量不足,技术手段有限的情况下,事情审计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要采用“重要节点适时跟进”的审计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设项目的重要节点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合同订立阶段。
1、项目决策阶段――重点是投资估算(概算)审计
此阶段审计工作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决策、审批或核准、建设资金来源、土地征用及使用、环境影评等前期工作是否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操作等,对具体评价项目在建设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财务的收益水平进行检查、计算和核实。
重点审计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概算)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违反规定多列、少列概算问题,并分析不可预见因素造成项目超概算的原因,确定其影响程度,避免投资估算(概算)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偏差的现象。
2、施工图设计阶段――重点对设计概算及限额设计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设计概算的编制取决于设计深度、资料完备程度和对概算精确程度的要求。当设计资料完善时,按概算定额和费用指标进行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是控制建设项目总造价的总括性文件,一个准确、合理的概算不仅仅可以保证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保证工程质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
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项关键措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才能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
此阶段,笔者认为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性技术指标,即为保证设计成果的经济性而制定的技术上不应突破的限制值,如建筑结构钢筋含量、砼含量(需要专门技术人员评估);二是造价指标,即为满足投资或造价的要求限定的成本限制值,如平米造价、单方造价,避免设计概算超项目概算的情况。
3、招投标阶段――重点是对招标文件及标底进行审核
此阶段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招标的方式是否符合规定,招标文件的编制是否有明显的技术漏洞,预算标底的编制质量等内容。重点是对招标文件和标底两者结合进行审核,通过审计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防止出现重大错漏项、定额套用、取费错位等技术漏洞,以推进招投标工作顺利进行。
招标文件中列出了合同主要条款,并且对预算标底的暂定价、甲供材、措施费费率取值等约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时要两者结合,相互验证,不能脱离招标文件而只对预算工程量、定额套用等进行审核。未雨绸缪,为今后项目变更、竣工结算等做好准备。
此外还要注意审查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和供货等方面招标投标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招投标的是否存在着将整个项目工程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的情况,对勘察、设计、监理和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应公开招标而不执行等现象等。
4、施工合同签订阶段
此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核合同签订日期、签订对象以及合同内容,合同的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中的合同主要条款一致, 有无违反招标原则。出现实质性变更性质的条款等情况。通过审计,有利于防止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出现责权不清、推诿扯皮现象。 三、对政府工程事前审计的一些想法
近几年,通过审计实践工作结合国内外事前审计的总结与经验,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1. 依法审计,正确定位。
审计人员严格恪守《审计法》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能,独立开展审计监督,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不能以职能部门管理者的角度开展审计工作,干涉建设单位的工作,以降低审计风险。应通过审计报告建议的形式参与到堵塞建设漏洞、完善管理机制、建言献策为目的工作。
相关案例:政府某代建工程项目投资概算约1.2亿元,招投标管理处认为按该项目投资规模必须由一级及以上资质的施工企业承包。同时,代建工程招标文件相关条件较为苛刻,导致投标单位少于三家,使得项目流标。审计部门通过分析相关文件后认为,二级资质单位的施工单位可以承建不超过注册资本金5倍的项目。根据审计建议,最终通过二次招标,一家注册资本金在3000万元的二级资质施工企业顺利中标,目前项目已经顺利实施。
2.发挥事前审计功效,体现绩效审计成果
事前审计不仅仅是传统工程审计的延伸拓展,也是绩效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前审计不仅能监督工程项目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还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最佳决策方案,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高招标投标和合同签订等工作的质量,便于后续工作顺利实施。
相关案例:某区5个安置区限价商品房代建工程概算项目审计,送审价格为约49.06亿元,经审计测算,审核价为35.26亿元,审计核减13.80亿元,在源头上将建设概算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其中一安置小区为例,送审成本单价为5036元/,审计成本价为3360元/。根据审计建议,领导决策后,最终项目实施时,土地挂牌价从暂定的80万/亩,提高至230万/亩,仅此一个工程项目土地拍卖就增收超过1亿元,有效地缓解了我区民生工程建设的资金压力,取得了显著的审计成果。
3.结合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审计模式
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鉴于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配备和技术力量匮乏的限制,可以借助社会审计中介力量,参与到审计组中来,对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的实施审计,通过审计建议的形式,参与到政府工程科学决策的过程中。
对一般规模的投资项目,在招投标阶段,对项目的招投标文件以及预算标底进行审核,查找其中的技术漏洞,对经验不足的建设单位,以审计建议的形式给予提醒,结合审计建议,在事中审计时重点关注。
针对旧城改造的拆迁项目,审计部门开展拆迁工程的预算审计,控制拆迁预算规模,努力做到预算成果可靠、可控、可操作。
相关案例:在某医院新建工程的标底审核过程中,审计部门根据招标单位工程的轻重缓急采取了不同的审计策略。
⑴由于土建工程预算审计为紧急交办,两天时间对一个建设规模是8.57万,参考预算(初步)为1.29亿元的项目的审计是无法完成的。审计组明确了审计目标以定额套用及取费情况为审计重点,并根据以往经验数据对含钢量等技术指标进行了验算,发现了定额套用和取费上的错误以及一部分错漏项的问题,审核结果为1.23亿元;针对该项目预算中含钢量偏低的情况,审计建议提醒预算编制单位“抓紧时间重点核对钢筋工程量”,防止出现重大偏差,“以经过修订的参考预算(正式)公布的结果为准”的审计建议。最终在参考预算(正式)公布前,建设单位反馈我单位,钢筋工程漏记300余吨,防止了招投标过程中出现重大错漏项。
⑵对后续的消防工程、空调工程,审计对其从工程量计算开始进行了详细审核,两个工程送审预算价4398万元,审计核减1086万元,审计核增456万元。仅漏算的地暖打井费用就达到330万元,同时发现专业工程划分错误等问题,避免了今后施工交叉作业的矛盾,相关审计建议在招标单位在参考预算(正式)中都得到了落实。取得了显著的审计成果。
4.整合社会资源,调动中介力量,积极有效参与政府工程事前审计
针对工程项目事前审计的专业性、针对性、高效性,鉴于基层审计单位的现状,迫切需要积极调动中介力量,审计机关采用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组,通过社会资源优化组合,有利于可以加大工程项目绩效审计力度,扩大审计成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述医院新建工程案例中,由于中介机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及时介入,对设计图纸深度剖析,与设计人员的充分沟通,对空调工程等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专门的审计建议。根据专业人员的审计建议,建设单位要求原设计单位对图纸进行了优化修改,设计单位下发关于风机盘管、螺杆式水冷机组等型号调整的设计变更单,并在参考预算中(正式)中进行修订,以上就审计核减约25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5.加强审计风险控制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适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纠正和改进工作,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正确的审计方向而介入项目管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形成职能冲。审计人员需掌握介入尺度,要严格以第三方审计的立场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应以审计报告或者其它文书形式发表审计意见或建议,不超越审计职能,发表审计意见必须有足够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撑,切实降低审计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得深入开展,其项目管理的意义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的后期管理效益。随着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进入了新时期,审计部门需要顺应新形势的需要,紧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创造性的开展工程项目的事前审计工作,要做到独立、科学、严谨、及时,以绩效审计的思路开展工程项目事前,发挥审计事前监督职能,营造良好审计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艳平.探析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2010,(11) .
[2]丁梅.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关键控制点的选择[J].中国内部审计,2009,(3).
【关键词】 高校内涵建设;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高校内涵建设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是“085”工程项目涉及面广,囊括内涵建设的所有领域,“085”工程项目的推进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紧密相联,项目实施过程需要涉及学校所属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团队,它要求学校提高整体综合管理能力,关注“085”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到位情况,特别是在学校范围内对现有人力、实物资产、经费等资源的整合能力。
二是“085”工程项目以学校“整体”形式滚动投入,可以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便于提高学校内涵建设的整体效果,它要求工程建设涉及的学校内部各部门、单位和有关教学科研团队,强化学校发展的整体意识,打破部门、二级单位之间的界限,进一步优化学校二级实体业绩考核体系,避免以局部利益的得失而影响学校整体利益的事件发生。
三是“085”工程项目实行投入资金与建设项目完成质量挂钩的工作机制,将安排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考核学校承诺的建设目标和指标的完成情况,检查学校所处的国内外地位现状,以及“085”工程建设前后的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的进步与提高情况,目的在于检验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发展潜力凸显的提高程度,它要求高度重视和评价好投入资金的实际产出效果,特别要处理好短期产出与长远产出之间的关系。
四是“085”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各级项目的“责任人”制度,对项目完成的资金、进度、质量和绩效加以管理,看各级项目责任人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的责任履行情况。
二、高校内涵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
正是由于高校内涵建设存在的上述特征,从而对高校内审工作也将产生较大影响,要求内审工作更加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内部管理审计
即内部审计要关注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到位情况,提高部门间的工作合力,消除部门间可能存在的影响或阻碍沟通的障碍,以促进学校全校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即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应主要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完备情况,重点看各部门、二级单位现有的工作制度及实施办法,是否存在对“085”工程项目推进产生阻力的现象,关注制度执行效果。
(三)投入产出绩效审计
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是上级主管部门对“085”工程项目进行的评估、检查、验收工作,这主要是看产出效果。实际上,在“085”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既包括“085”工程项目的增量投入,也包括其他有形的存量投入和无形的投入,要做好对投入产出绩效的整体评价,需囊括上述全部投入。为迎接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超前介入,在上级部门检查评估前做好投入产出绩效的核实工作。
(四)经济责任审计
做好任何事情的关键在人,每一个在岗人员都应切实履行职责,而许多没有做好的事情则是部门、人员之间的职责和权限不清,一些人员的责任履行不到位。在“085”工程项目推进中,应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项目“责任人”制度,将有关主要责任人的职责履行情况列入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进行专门评价。
三、高校内审职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内审工作能够全面服务学校工作大局,内审人员积极履行内部审计职能,认真发挥内审工作应有的作用。也应看到,目前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在机制体制、工作内容、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环境条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情况或问题。
(一)机制体制有待创新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审计工作的具体运行机制体制得到全面优化和完善,也存在管理机制不太健全、保证机制尚待进一步优化、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激励机制作用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和问题,影响到审计工作效果;再者,在教育审计整体运行机制上,仍有大部分高校的教育审计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审计“免疫系统”的预警、保障等职能履行不充分,影响到自身工作职责的履行。
(二)工作内容有待拓展
目前,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重点仍放在财务收支审计,或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其他审计工作上,较少涉及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审计工作新领域,信息化审计水平有待提高,高校审计工作领域尚待进一步拓展。
(三)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主要有:一是由于部分高校存在绩效考核目标模糊、绩效考核标准较低、绩效考核缺乏监督等情况,部分审计人员提高个人素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部分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过程中程序不到位,取证不适当、不充分,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三是内部审计机构与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单位间的沟通协调尚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在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管理上,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或规范,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更新较慢、专业胜任能力不强、审计服务意识不足等情况,能够直接从事管理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绩效审计的人员更少,加上少数内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观念(特别是审计职业谨慎意识),直接影响到内审职能的发挥,人员思想意识尚待转变,审计职业精神有待强化。
(五)工作环境有待优化
主要包括:一是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地位有待提高,审计资源配置不到位,审计手段欠缺,内部审计成果层次不高,内部审计效果不理想;二是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进行必要的内部审计工作宣传,展示审计工作成果,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形象建设;三是部分高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审计风险。
四、内部审计进一步服务好学校内涵建设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创新内审工作机制体制
为服务好学校“085”工程项目的整体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建议做到:
1.创新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模式,使内审机构工作成果更直接、及时地到达学校领导手中,减少内审机构的协调周期,降低工作难度。
2.加强与校内相关部门、二级单位的沟通协调,促进建立“085”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内部审计有序介入等工作机制。
3.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的管理机制、保证机制、监督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的运行。
(二)拓展内审工作领域
在继续夯实现有审计工作、提高信息化审计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高校内部审计新领域。
1.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将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在“085”工程项目推进中的职责履行情况,列入到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中,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涵。
2.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即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要求,对高校所属各部门、各单位执行教学、科研、财务管理、实物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环节,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评价,重点关注制度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是否会对“085”工程项目推进产生阻力,有效的制度应注意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执行效果如何。
3.投入产出绩效审计,就是在考虑“085”工程项目的增量投入和其他有形存量投入、无形投入的基础上,审查产出效果,进行投入产出绩效分析,为迎接2012年中期检查和2015年终期评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内部管理审计,即内部审计工作要关注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在“085”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管理措施的到位情况,主要看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现有管理水平,是否有助于推进“085”工程项目的实施,消除部门间影响或阻碍沟通的障碍,以实现全校范围内的综合管理效益。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1.尽快转变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其中,一是强化目标意识,要紧紧围绕学校内涵建设的战略目标,跟踪目标实现情况,及时向领导反馈有关情况;二是增强审计风险意识,保持审计职业谨慎;三是增强审计服务意识,根据学校内涵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展各类不同形式的审计工作(包括咨询服务),及时提醒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注意工作规范性,积极支持推进教学、科研等学校重点工作,多角度发挥审计工作建设功能。
2.着力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是积极适应高校内涵建设的要求,增强个人素质提升的紧迫感,利用好外出学习培训、审计课题理论研讨、参加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资格考试、参加审计职业后续教育等各种学习培训和研讨机会,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以提升高校内审人员的审计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或个人综合素质。
3.在学校员工业绩考核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审计工作特性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考核的影响,给予审计人员适当的政策倾斜,采取物质待遇与非物质待遇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内部审计管理
1.根据高校内涵建设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建设,制定、修改和补充相关的审计制度文件,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切实关注审计取证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的全过程管理,降低审计工作风险。
2.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加强与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利用好社会审计资源,尽快制定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工作管理的制度或规范,加强社会中介机构质量监控,逐步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从“具体操作型”到“协调管理型”的角色转变。
(五)优化审计环境
1.通过办好内审部门网站等方式,宣传学校领导支持审计、高校内审机构与校内相关部门及单位构建和谐审计关系的典型事例,突出审计服务意识,宣传审计知识、审计法规、审计工作进展及内部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切实提高全校员工特别是学校所属部门、二级单位负责人的学法守法意识,发挥网络媒体在审计宣传中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内部审计部门形象。
2.积极取得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主动向学校领导汇报审计工作情况,听取学校领导对下一步审计工作的指示和安排,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计工作阻力、审计人员和经费资源配置不足等困难或问题;另一方面,建议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内审部门开展工作,为内审人员撑腰、打气,肯定并宣传审计工作成绩,增强审计人员从事审计事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3.认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及时汇报审计工作进展、审计工作成果等情况,寻求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审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及时获取上级主管部门在高校内涵建设项目的审计、检查、评估等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为学校内涵建设服务。
遵循这一准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质量控制,要求:审计结果要客观、真实反映被审计对象,以规避审计风险;审计评价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对被审计事项的整改和制度机制的完善建议要具可操作性和必要性;审计结果能对农村和社会公众造成积极的反响,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一、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
有效控制和提高项目绩效审计质量,必须先了解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结果的建设性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但在绩效审计中,更应强调其评价与服务职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行与资金使用、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找出影响绩效的各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益。因此,监督并不是绩效审计的根本目的,绩效审计是一种以促进为主的建设性审计。
(二)审计标准的多变性
绩效审计目前尚未建立并完善一套相对完整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对项目建设运行的绩效标准和相关要求也不一样,评价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不可能相同,甚至是同一项目,有多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截然不同。这使得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审计人员都需要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就评价绩效的标准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或者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
(三)审计活动的综合性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是一种以考核被审计单位建设与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综合性审计,因此,绩效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应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全部项目建设与管理活动。不仅包括项目资金流转的管理活动,保证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而且包括非项目资金的管理活动,如项目规划、项目招投标、项目组织实施与监理、验收等政策的制定执行情况。影响绩效审计的因素多种多样,因而绩效审计是一种内容多、范围广、系统性强的综合性审计。
二、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程序
在结果导向与过程导向并重模式下,项目立项、实施、投入使用的全过程都影响着项目绩效。审计人员可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吸收跟踪审计理论研究成果,有所选择地对某些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程序,实现预期的审计质量控制目标。
(一)事前质量控制
根据跟踪审计的理论,建设项目前期可研、规划、立项、设计等情况要纳入绩效审计范畴,也就是要开展项目事前审计。
一是项目可研规划。这一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有:项目可研的充分性、规划的科学性、立项的合理性。相关部门需要提供可行性报告、项目立项批复、概(预)算文件、年度预算安排情况、建设资金筹措计划与实际到位情况、项目建设程序执行情况,以及工程现场管理、工程财务核算、工程材料与设备管理、工程价款结算、工程合同管理等内控制度的建立情况资料。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对照审计方案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得完整、到位,有无疏忽遗漏。
二是项目设计。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之后,控制项目投资绩效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绩效的因素很多,其中设计标准、设计方案、结构安全系数等都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设计阶段的跟踪审计工作目标是确定设计单位资质是否符合规定,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设计是否控制在工程项目计划投资额内等。
(二)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质量控制,即是对项目建设质量完成情况的再次监督和检查,也是项目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招投标。根据招标文件及图纸要求审查工程量清单是否完整、准确,以减少结算中因量的变化带来造价的增减。对于招标文件主要审查其招标范围是否完整;文字表达是否准确;评标办法是否科学;程序是否合法,有无不符合施工资质要求的中标单位等。
二是施工。项目施工是项目投资的实施阶段,加强对施工阶段的审计对降低投资成本、确保建设质量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施工阶段审计重点环节有:设备材料采购和使用、工程资金使用、施工工期执行情况、工程质量监理与验收、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工程索赔等。
三是决算审核阶段。工程结算是工程投资的汇总,也是单位工程造价的最终确定。工程结算的方式应与合同约定相一致。审核前,首先要熟悉合同和投标文件,弄清招标范围,明确哪些内容可调整,哪些内容不可调整,对于可调整的部分,再根据现场有关资料,审核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与现行有关规定有无冲突,定额套用是否正确,有没有高套重算,材料价格是否符合合同约定,费用计取与有关规定是否一致,让利是否满足合同约定等。
(三)事后质量控制
工程审计结束后,必须及时将审计工作底稿、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及附件、现场变更及签证纪录、审计结果通知书,以及项目交付使用、项目运行管护相关制度等资料整理登记归档,并对审计数据资料进行信息化处理,建立审计项目电子档案,便于日后查阅、利用。
三、创新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在项目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创新绩效审计组织实施方式、取证方式和绩效评价方法,合理保证项目绩效审计质量。
(一)创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
一是创新审计组织实施方式。按照财政审计大格局模式,打室、人员和业务类型界限,对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资源、审计结果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积极探索审计项目招投标和合同制管理方式,引入良性竞争机制和成本控制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责任感。聘请项目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参与审计,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熟悉项目运行程序,使绩效审计评价更具客观可靠性。
二是提高审计组整体实战能力。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面广、审计对象繁杂、资金来源分散且多头管理,以及政策性、时效性强等特点,组织审前、审中、审后培训总结,聘请项目运行管护部门的专家讲课,提高审计组成员绩效审计的整体实战能力。
三是现场开展项目审理工作。项目审理工作前移到审计现场,降低审计成本,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绩效审计评价的针对性。审计质量管理实现由偏重于事后监督向事前与事后监督并重转变;由偏重于结果控制向结果与过程控制并重转变;由偏重于形式性审核向实质性审核与形式性审核并重转变。
四是注重审计方式的可行性。是选择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还是选择阶段性审计方式,如从开工时开始介入,跟踪整个施工过程,直至竣工验收;从设计之后开始介入,跟踪审计概算的执行情况;从施工合同签订后开始跟踪,审计合同的履行情况等,不仅需要考虑审计对象的特殊性,还需要充分考虑审计成本、审计力量和审计时间等因素,审计方式选择不当,将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二)创新审计取证方式
从不同角度、深度和维度获取绩效审计证据,支持绩效审计评价结论。
一是探索创新绩效审计技术方法,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全面推行计算机现场辅助审计,有序推进以在线审计、实时审计为特征的计算机联网审计。利用计算机技术收集不同主管部门、不同项目的业务与财务数据,查找重复、交叉甚至重叠的资金与项目,并从制度层面上解决资金分散管理,项目重复浪费问题,切实提高项目绩效。
二是合理选择审计的切入点。它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审计实施方案中应明确选择对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影响较大及事后不能审计或审计难度较大的内容作为审计跟踪重点,如:大型土方换填、涂装防腐、特殊施工工艺、大型机械进出场等,规定其作为必须审计的内容,而且应将审计跟踪点进行细化,为提高项目审计质量打下基础。
三是抓住建设项目审计的关键点。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重点抓住以下关键点:隐蔽工程和工程现场查验及相关记录,避免在隐蔽工程中容易出现的以次充好、偷公减料、虚报高估的现象;分包工程招投标程序及招标文件编制的合法、合规、合理性,避免合同条款制定不严密,事后发生经济纠纷事件;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的选购定价,有无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工程形象进度及应付工程款的审核与管理;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的审核与管理,分清费用的合理性;索赔费用的审核与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工程索赔的发生;对新型材料、进口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市场调查,做相关的单价分析,把握住确定材料价格的主动权。
(三)创新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审计评价结果不能只依靠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与业务数据,也不能只凭审计短时间内搜集证据后的分析判断结果,最主要的还是来自项目受益乡村对于项目绩效的真实感受。审计人员可开发研究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问卷调查表”,广泛征求项目主管部门、业主和受益乡村群众的意见,由他们参与对绩效情况的评价打分。
与此同时,创新内控制度的评价,将内控制度建立和运行情况纳入评价主要内容。这是因为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执行好坏,对项目绩效有极大影响。如何评价内控呢?首先,在熟悉施工过程的特点时,应找出投资、进度、质量的关键控制内容,一般应包括工程中间及最终结算审批、现场签证办理、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审批,以及上述大部分跟踪审计点。其次,根据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性原则,对上述主要控制内容进行研究,确定各项控制内容应设置的控制环节。再次,对上述控制内容及控制环节有关的工程建设制度、规定等进行对照,检查是否存在上述控制内容相应控制的制度缺失,各控制中是否存在关键控制环节的空缺;各控制环节的控制内容是否明确,是否存在重复。在汇总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初步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对跟踪点的审计,逐项检查主要控制内容的各个控制环节与实际执行的符合程度,调查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方对内控制度的意见和评价,最终对内控制度遵循中的符合性及内控制度本身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对策
一、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前,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妨碍科学发展、影响党风政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制约水利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少数人员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重项目轻监管、重查处轻预防、重建设轻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近几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猛然增多,而水利部门人员编制受机构设置等限制,技术力量已远不适应水利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三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以赢利为目的,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拉拢业主代表、监理人员,在工程建设质量上大做文章;四是审计监督较滞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基本上都是属于事后监督,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五是监督检查不够深入。监督检查不够系统全面,且大多停留在听取汇报、面上检查这一层面,没有真正形成上下监督合力。六是惩戒不力,处罚不严。如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实施商业贿赂、串通招投标的行政处罚是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而水利工程领域的合同金额动辄数千万元,显然行政处罚过轻。
二、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的对策
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创新预防体制机制。强化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政风险教育,重点培育这些人员的“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深入开展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
第二,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一是加强水利规划管理。完善规划论证制度,提高规划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度,强化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二是严格水利项目审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执行水利建设项目审查、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和网上监察;三是加强设计变更和概算调整管理。严格执行设计变更手续,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审批单位审批。对未经审批的超概算、超计划的项目不下达预算,不支付资金;四是督促地方落实配套资金。督促检查地方落实水利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各地应明确地方配套投资责任主体,合理分摊配套投资比例。
第三,规范水利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活动。一是规范招标投标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等有关规定,严格履行招标投标程序,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公开招标;二是规范评标工作。大力推行网上电子招标投标。进一步加强评标专家管理,建立培训、考核、评价制度,规范评标专家行为,健全评标专家退出机制;三是健全招标投标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认真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暂行规定》等文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监督机制和监控体系,对招标投标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
第四,加强工程建设实体质量管理。一是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检查。检查组每次检查的重点小二型水库数量不低于总数量的50%,一般小二型检查数量不低于总数量的10%。对重点小二型水库的现场检查频率达到每座水库2次以上,对一般小二型水库现场检查频率达30%以上;二是强化隐蔽工程质量检测。购买新型地质雷达设备,对新建隧洞砼衬砌等关键部位,采用地质雷达扫描等手段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严把隐蔽工程质量关。
第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一是严把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关,做好水利建设市场单位的资质管理和水利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建设监理管理,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有关制度开展监理工作;三是加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四是强化验收管理,验收工作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五是加强质量管理。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严格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六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七是加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督促项目法人加强账务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和拨付程序,严禁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规范物资采购、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物资、设备要依法进行政府采购。
第六,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公开项目建设信息。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信息,公开项目招标过程、施工管理、合同履约、质量检查、安全检查和竣工验收等相关建设信息;二是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种媒体,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水利行业信息共建共享;三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告制度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
第七、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审计、监察工作,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一是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审计工作。抓住重点,主动跟进,客观评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绩效,及时核查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二是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监察工作。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专项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加强对水利建设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拓宽案源渠道,公布专项治理电话和网站,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集中查处和通报一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典型案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勘单位 经济性 效率性 效果性 和谐地质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大部份地勘单位随着市场变化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由原来的单一找矿扩大到集地质找矿、矿产开发、地质科研、勘查施工于一体的混业经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份地勘单位存在着管理不精细,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是现阶段地勘单位提升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实现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地勘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目前对绩效审计的理解主要是围绕三要素进行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后来又有学者提出了“环境性”和“公平性”。我认为作为地勘单位而言,绩效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可只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三方面入手开展效益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地勘单位监督体系的主体,已成为地勘单位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和可靠保证。地勘单位内部审计应把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作为基础,把绩效审计作为重点,在常规审计的同时更应关注资产绩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有效性的审查,揭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促进单位完善机制、规范决策程序,提高企业资产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二、实施绩效审计的程序
首先,审计项目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应该以商业性地质为重点,如工程建设,工程勘察和测绘等,这些单位都是直接面向市场的,承担相当大的市场风险,而绩效审计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单位内的各项管理的评价,也可以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通过绩效审计,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提高效益。
第二审计目标的确定,笔者认为地勘单位绩效审计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总体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第一层次是总体审计目标,可以确定为“评价企业财务、经营和管理绩效,分析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单位加强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层次是一般审计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1、经济性
地勘单位投入的人、财、物等经济资源是否在经营活动中发挥了最大效用,是否存在效益低下的现象。
2、效率性
地勘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高效率的执行。
3、效果性
地勘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预期要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目标和其他预期目标。
第三层次是项目审计目标,项目审计目标是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确定。
三、地勘单位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
(一)对公益性地勘项目审计
公益性地勘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服务于社会,为国家和企业提供地质资料的公共服务,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基础工作。项目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因此审计内容和重点是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合理、是否具有效率性和效果性,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情况,项目支出综合效果情况。
(二)对经营性项目审计
经营性项目主要是指地勘单位利用自有资金经营,以盈利为目的的多种经营生产,包括地勘勘查业、工程建设业、矿产开发业等。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包括评价地勘单位的经营效益、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如资产质量的有效性,投资的效果,资产的或有损失和潜亏,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利润情况;企业的管理绩效,主要有内控制度及其实施效果,内部组织结构;员工管理的效益性,经营管理的创新,市场拓展情况、品牌建设,风险管理等多方面。
四、地勘单位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确定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是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是绩效审计能否实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的要求,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二十二个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和八个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组成。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的指标,地勘单位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可参照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勘单位行业特征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包括定性与定量结合。
五、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
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审计人员要从实际出发,优选适当的审计方法,可运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如分析性复核、观察、计算、核对法、函证法、盘点法等,也可以采用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技术、规划技术、协调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绩效审计中常用的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是:查阅法、实地调察法和走访。
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地勘单位绩效审计可以通过审查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评价其经济性、效果性与效率性,提出改善建议,促进企业充分发挥经营管理效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提出适应市场竞争所需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以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企业管理,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确保地勘单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民.效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目标确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第5期
为了摸清政府投融资公司家底,揭示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投融资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融资管理、防范债务风险、提高运营绩效,从体制和机制上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管理的建议,审计机关积极开展了投融资公司的绩效审计。本人就如何在工作中把握审计重点,并针对存在的现状如何进一步规范谈谈自己的体会。
政府投融资公司代表政府行使出资人职能,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同时,又作为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成为招商引资的平台和项目公司的发起人。对政府投融资公司的绩效审计应以“摸清情况、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管理”为目标,重点围绕投融资公司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展开审计。
在投融资公司审计的过程中,应以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切入口,以项目审计为基础,绩效审计为主导,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位之间对某一事项的横向比较分析、同类型的单位之间的分析对比、同类型不同地域或时期的单位进行比较分析等方法,注重发现整体性普遍性问题。由于制度不完善,缺乏刚性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在政府投融资公司绩效审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制度进行审计,通常对法律法规规章采用文件查阅法,对被审计单位自己制定的制度采用文件审阅法。
在项目融资情况绩效审计中,应重点关注:一是对融资总量进行调查分析,重点审查是否根据项目所需的投资总额足额融资;二是对融资渠道进行调查分析,重点审查资金来源可靠性,如资金供需单位之间的书面协议;审查融资数量的保证性;审查资金渠道合法性;审查融资附加条件的可接受性;三是对融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即合资合作方式、BOT方式等;四是围绕四个方面对融资方案进行调查分析:融资结构的是否合理、融资成本是否最低、融资风险是否预计、融资偿还能力。
在项目投资情况绩效审计中应按公共投资项目寿命周期,将公共投资项目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审计与评价,即项目建设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设过程及执行结果、项目营运效果三个阶段,重点关注:一是将融资数量的保证性审计、融资附加条件的可接受性审计与投资的经济性结合在一起;二是将融资渠道合法性审计、融资方式有效性审计与投资的效益性结合在一起;三是将融资偿还能力真实性审计和债务风险防范有效性审计与投资的效率性结合在一起;四是将项目建设规模和管理情况审计与投融资的效果性结合在一起;五是将项目运营中管理审计,运营后财务收支审计,与投融资效益性结合在一起。
由于历史的、主客观等方面原因,现行的投融资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不完善,对投资的建设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管,融资与投资脱节,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控制乏力,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投融资管理体制。一是通过盘活、整合、注入有效国有资产,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让发展投资公司、城司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主体;二是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投融资决策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同时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成本和风险控制,量化细化绩效考核,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三是对地方本级现有的承担投融资职能的公司进行科学整合和定位,从市场和功能上进行划分,避免由于多头融资、投资,造成重复建设、债务规模和资金管理失控,肢解财政职能,形成政府信用风险。四是建立政府投融资审计监督制度,提高政府投资绩效。一方面建议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地方政府性投资审计监督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建立地方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必审制”,明确职责,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采取地方审计机关直接审计和委托中介机构、专业人员审计,地方审计机关实施监督相结合的政府投资审计监督新模式,另一方面是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牢牢把控工程建设关键节点,杜绝人为压价或哄抬标价;坚持“平等、自愿”原则签订合同,夯实践约基础。五是完善现行招标投标制度,防范建设领域腐败行为。结合对城市建设和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实际,在招标投标过程中,要做到程序公平和实质公平,要努力减少业主单位的自由裁量权,特别是擅自拆标分包、肢解项目。建议尽快完善现行招标投标制度设计和相应的管理细则,堵塞制度本身的漏洞,努力从制度上防范建设领域腐败行为的发生。六是尽快出台国有投融资公司经营业绩及薪酬考核办法。理顺国有资产管理职责,设置科学规范的分类业绩考核指标,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采取由国资委或政府授权部门与企业明确绩效考核内容的方式进行,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年度薪酬挂钩。纪监和财政等部门参加,提高考核质量。(作者单位:吉安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