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防汛减灾工作方案

防汛减灾工作方案

时间:2022-02-03 01:37:10

防汛减灾工作方案

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一)汛期灾害防汛抗旱减灾预案是政府应对突发性汛期灾害的紧急行动方案。

(二)工作原则。根据国家、市、县救灾工作方针,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统一协调、当地参与的原则性,当地村委会制定防汛抗旱减灾预案,共同完成防汛抗旱减灾任务。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汛期洪涝、地灾、雷电等突发性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反应。

(四)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实行责任制。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干部职工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二、灾害预警和灾害报告

(一)灾害预警。汛期值班工作人员要做好信息收集和传达,地质灾害监测点、河道、水库等重点部位要及时监测预报,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发出预警。对预测研判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危害或损失,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或值班人员汇报,为领导决策和启动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灾情报告。汛期灾害发生后,各村(居)委会必须立即向政府值班室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核实。发生重大灾害时,在向政府报告的同时,立即组织人员抢险救灾,启动辖区内抢险救灾预案。灾情报告内容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救灾工作采取的措施、灾区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政府值班室接险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报告,由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根据灾害等级启动防汛抗旱减灾预案。

三、预案启动的条件及程序

(一)预案启动条件

凡遇辖区内局部发生或预测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重大自然灾害,或上级政府要求启动防汛抗旱减灾预案,或受灾的村(社区)请求启动防汛抗旱减灾预案支援救援等,应启动应急预案。

(二)预案启动程序

1.根据气象部门降雨预测预警、重点监测部位研判预警,预测灾害将对特定区域内群众生命财产所造成较大危害或损失,或接到辖区内局部发生灾害情况包括,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根据预警预报,召开预案启动动员会议,发出启动命令,确定启动规模,落实救灾责任。

2.各抢险救灾工作小组、镇级各部门、党员干部接到预案启动命令后,按各自分工迅速开展工作,全力以赴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第2篇

一、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工作体系

1.完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和协调机制,及时调整充实指挥机构成员组成,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服从指挥、统一行动,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协同作战、整体推进,形成全县上下一致、左右联动、顺畅高效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共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县防办牵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

2.健全工作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指挥机构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牵头抓总作用,适时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防指成员会议、形势分析和督查督导等专题会议,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强化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能。县防办要建立和完善工作衔接机制,会同防指成员单位建立健全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应急值守、协调调度、督导考核等各项制度,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县防办牵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

二、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

3.强化属地责任。各乡(镇)场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到位。要及时调整各级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并在当地媒体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县防办牵头,各乡(镇)场、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要严格履行行业主管部门职责,指导监督本行业做好防汛抗旱工作。落实本部门防汛抗旱责任人,并按规定进行公示。(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5.夯实管理单位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水库、堤防等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和城市内涝、山洪灾害风险区责任制落实,逐个区域、逐个单位、逐项工程明确各类责任人,并按规定向社会通报。(水利、住建、发改、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文广旅游、应急等相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6.落实群测群防措施。严格落实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社、社包户的防范责任制,建立村级风险管理台帐,完善风险排查防御准备和预警信息处置流程,确定信息员、预警员、监测员、安置员、救援员等工作人员。要加密山洪地质灾害点巡查频率,设置警示标志,做好雨情水情观察、值班巡查、洪水警报、汛情通报、组织转移、防汛抢险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群测群防意识和避灾能力,解决好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问题。(各乡(镇)场、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突出工作重点,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7.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各乡(镇)场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水库安全管理,落实好水库“三个责任人”,做到组织、管理、预案、制度、队伍、物资“六到位”,全面提高应对水库突发汛情和险情的能力。要按照“谁调度、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运行计划,汛期严禁超汛限水位蓄水。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县水利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8.抓好河道防洪管理工作。要以主要河道河段内乱建、乱修、乱倒、乱采、乱占等为重点,按照防洪规划和河道行洪安全要求,加大河道执法清障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确保汛期行洪通畅。(县水利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9.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人调查分析沟道、滑坡地段、河流交汇处等山洪易发区基本情况,落实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的预警、抢险、撤离、群测群防等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县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0.抓好城市内涝管理工作。加强城市排涝监管,住建、水利等部门要摸排外洪内涝风险,统筹长远建设补短板和应急防御控风险,落实排涝安全措施。要突出低洼区、地下空间、下凹立交桥等易涝区域,强化监测预警,疏通排水管网,配备排水设施,完善疏导方案,全面落实内涝应对各项措施。住建部门要加强城市排涝建设指导,优化城市排水防涝规划,逐步改造排水管网,提升城市防涝排涝能力。(县住建、水利等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11.抓好涉水防洪安全工作。有关涉水涉河涉沟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在建工程管理,规范建设临时度汛工程,落实安全度汛措施,保障建设项目和上下游、左右岸公共防洪安全。文广旅游部门要加强旅游防洪安全管理,督促指导涉水景区管理单位分析景区和线路防洪安全风险,优化开放时间和运行计划,加强警示宣传,强化预警避险管理。(县水利、文广旅游、住建、应急等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工负责)

12.抓好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县防指办和有关部门要结合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全面摸清水旱灾害风险隐患,用好普查成果,确保底子清、情况明、识别准,措施有力、防范得力。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整治山洪防御、水库度汛、城市内涝、涉水经营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强化防洪管理,整治风险隐患,加强督促整改,落实预警抢险责任和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工作台账,限时完成整改,逐一销号。特别是涉水在建工程,汛前难以完成隐患整改的,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度汛方案,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度汛安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向县汛指报送行业检查和整改情况。(县防办牵头,各乡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3.抓好旱灾应对工作。各乡(镇)场和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要密切掌握旱情动态,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制订抗旱灌溉用水计划,统筹安排好生产和生态用水,做到科学调水,合理配水,确保城乡饮水安全,确保抗旱浇灌工作顺利进行。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各项准备,适时开展增雨作业,增加有效降水。指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落实农业科技抗旱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旱灾损失,确保全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各乡镇、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4.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县防办要结合新形势、新变化,尽快修订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做到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响应、抢险救援、转移避险等各个环节全覆盖,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县防办抓总,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5.健全专项方案预案。县水利、住建、交通、应急、文广旅游、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已建和在建工程度汛方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城市排涝应急预案、工程巡视检查值守方案、工程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旅游景区暴雨洪水防御方案、工矿企业防汛应急预案、农业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等。按时完成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确保汛期出现险情时,能够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损失。各类防汛度汛方案预案,按照“谁主管,谁审批”的原则落实。(县防办抓总,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6.充实防汛抗旱物资。各乡(镇)场及有关部门要按照县防指要求,结合实际,按照“统一储备、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合理负担”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组织储备,有针对性地补充防汛抗旱物资装备,足量储备防汛抗洪抢险物资,保障防汛抗洪抢险工作需要。有关防洪工程、在建工程主管部门要按照“抢早抢小”的目标,以工程管理单位为主组织抢险队伍,储备必要物资,做好汛情险情初期响应抢险的准备。(各乡镇、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7.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群众性各类抢险队伍的“一专多能”作用,建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应急力量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机制;加强与武警部队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志愿者协助组织群众转移撤离、巡查防守和险情抢护,确保群众转移安全高效。(人武、消防、应急、水利、住建、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各相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8.强化实战化演练。各乡(镇)场及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方案预案落实情况,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抢险救援演练方案,适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队伍防汛抗旱实战模拟演练。县防指各成员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组织开展实战模拟演练。(各乡镇、相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9.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各乡(镇)场及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各级各类人员业务水平。(各乡镇,应急、水利、气象、住建、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相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积极应对水旱灾害,确保汛期安全

20.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县气象、水利部门要加强防汛抗旱监测设施设备的管理、检查和维护,确保各类设施设备正常、可靠运行。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切实做好雨情、水情、旱情、工情的监测,及时做好暴雨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和重要河段的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确保监测高效、预报精准、预警及时。(县气象、水利部门牵头,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1.加强会商研判。县防办要准确掌握汛情、险情、灾情,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会商,进行风险研判;当发生重大汛情、灾情或启动应急响应等紧急情况时,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专题会商,共同分析研判,研究防抗救措施,安排部署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各成员单位应根据承担的防汛抗旱职责开展专业会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防办牵头,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2.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各乡(镇)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防汛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值班人员在岗、领导带班在位。值班值守人员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了解情况,掌握形势,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知。加强信息报送,适时报送汛情旱情,第一时间上报险情灾情,确保第一时间决策、第一时间处置。(各乡镇、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第3篇

这次全国防汛抗旱总结表彰暨工作会议,是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防汛抗旱工作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模范,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今天下午将出席总结表彰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各地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07年防汛抗旱取得全面胜利

今年我国气候异常,降雨分布不均,水旱灾害总体呈现先旱后涝、北旱南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格局。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发生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台风登陆时间集中、强度大、次生灾害重,城市内涝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北方大部出现持续性冬春连旱,东北大部和江南、华南部分省区发生严重夏伏旱。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8亿亩,成灾9734万亩,受灾人口1.8亿人,因灾死亡1203人,倒塌房屋10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71亿元。全国农作物累计受旱面积5.99亿亩,成灾2.5亿亩,绝收5239万亩,有2756万人、2060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

今年汛情旱情灾情主要有5个特点:一是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淮河干流先后出现四次洪峰,干流王家坝水位高达29.59米,与1954年持平。润河集洪峰水位高达27.82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二是台风登陆集中来势猛。共有8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我国,登陆时间集中、强度偏大,导致部分地区江河水位陡涨,风、雨、洪、涝、潮多灾并发。三是山洪灾害损失严重。西南、华南和西北等地发生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全国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七成以上。四是城市暴雨灾害频繁发生。7月中旬,重庆、济南等城市遭受有记录以来特大强降雨袭击。武汉、西安、郑州、杭州以及一些中小城市,也发生严重的过洪和内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五是干旱程度重、影响范围广。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黑龙江三江平原和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的夏伏旱。由于旱情大多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6座城市一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供水紧张,影响人口3609万人。

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总及早部署、科学调度,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精心组织、靠前指挥,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夺取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总书记、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今年对防汛抗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防汛抗旱救灾一线察看灾情,慰问群众,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群防灾抗灾的热情和干劲。今年汛期,仅回良玉副总理就主持召开6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防台救灾工作。国家防总首次会同监察部联合通报了全国大江大河和重点防洪工程行政首长防汛责任人,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在主要媒体上公布重要城市、重要江河堤防、重点水库防汛责任人名单,加大了责任监督力度。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靠前指挥,强化管理,确保了防汛抗洪和抗旱救灾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二,及早安排部署、做好充分准备。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动手早,抓得紧,落得实。汛前,国家防总先后召开了国家防总全体会议、长江防汛工作会议、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等,安排部署2007年防汛抗旱工作,并分四个层次组织开展了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检查,举办了第二期地市级行政首长培训班,会同总参举行了永定河联合军地防汛演习。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按照国家防总统一部署,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举办专题培训和实战演习,逐级落实防汛抢险队伍和物资,为夺取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争取了主动。

第三,加强应急管理、依法有序防控。今年防汛抗旱呈现依法进行、协调有序、从容应对的局面。国家防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预案先后启动Ⅳ级以上应急响应62次。在淮河抗洪过程中,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和沿淮三省防指依法宣布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对防汛抗洪工作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在“罗莎”和“韦帕”超强台风防御中,浙江省先后两次启动防台风Ⅰ级应急响应,以超常规的手段进行防御。在夏旱紧急期,东北、江南、华南部分省区启动Ⅱ级或Ⅲ级抗旱应急响应,积极主动抗旱。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依法规范防汛抗洪救灾程序,加强有效管理,发挥各部门职能,调动社会力量,“拦、分、蓄、泄”井然,“防、抢、撤、救”有序,实现了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

第四,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决策。面对严重的汛情旱情灾情,国家防总和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加强预测,精确预报,果断决策,科学调度。在抗御淮河大洪水中,国家防总、淮河防总及沿淮三省防指科学调度,充分利用上游水库拦洪错峰,相机启用行蓄洪区分滞洪水,提前开启下游排洪通道加快洪水下泄入海,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管理。夏旱严重时,黑龙江、吉林、江西、福建等旱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加强水源科学调度,限制发电用水,加强节水管理,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生产用水。海南省在“范斯高”台风影响期间,充分利用台风降水的有利时机,增加水库蓄水3.26亿立方米,不仅减轻了水库下游的防洪压力,也为后期抗旱储备了必要的水源,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的防灾减灾和增水保灌综合效益。

第五,夯实工程基础、减灾效益显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步伐,以大江大河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的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近年来加快建设的治淮骨干工程,在今年淮河防汛抗洪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淮河上游18座大型水库共拦蓄洪水21亿立方米,削减洪峰流量82%以上;先后启用蒙洼等10处行蓄洪区,行蓄洪总量15亿立方米;江苏省敞开所有工程下泄洪水,减轻了中上游防洪压力。在今年台风防御过程中,浙江、福建、上海、海南等省市已建的标准海塘、水库等水利工程经受住了台风的考验,没有一处标准海塘决堤,没有一座大中型水库垮坝。

第六,密切团结协作、全力抗灾救灾。在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中,各地各部门发扬伟大抗洪精神,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防汛抗旱救灾机制高效有序运转。国家防总先后派出68个防汛抗旱工作组,及时拨付防汛抗旱经费20.93亿元,多次紧急调拨中央防汛物资,支持灾区防汛抢险和抗旱救灾。国家防总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人民和武警部队发挥主力军作用,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地方防汛抢险救灾。受灾地区克服困难,相互支持,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加强工程防守,及时转移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总的看,今年暴雨虽强,但应对有序;洪水虽大,但防范有力;灾害虽重,但损失较小。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无一垮坝。全国因洪灾死亡人数较常年减少五成,在抗御淮河流域性大洪水和防御第16号强台风“罗莎”期间,没有造成1人死亡。洪涝灾害经济损失较常年同期减少两成,减淹耕地6079万亩,减免城市进水200多座,减灾效益达2006亿元。抗旱浇灌面积3.98亿亩,挽回粮食损失456亿公斤、减少经济作物损失437亿元,解决3101万人和2343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

防汛抗旱工作取得的伟大成绩,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扎实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的具体反映;得益于依法防控、科学防控,是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成功实践;得益于不断完善的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是加快水利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的重要成果;得益于全社会团结治水、广大军民艰苦奋战、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伟大抗洪精神的时代传承。

二、五年来防汛抗旱工作实现新突破

近五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全面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防汛抗旱工作新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工程建设,完善非工程措施,防汛抗旱能力显著提高,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第一,工作思路取得新突破。近年来,国家防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总结多年防汛抗旱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的防汛抗旱工作新思路。各地结合实际,对“两个转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在防汛工作中,注重实施洪水风险管理,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通过防洪工程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和法制建设,有效地规避风险、承受风险和分担风险,提高化解和承担洪水风险的能力;注重依法科学防控,统筹上下游、均衡左右岸、协调干支流,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注重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以出路,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也要防止人类对水和自然的侵害;注重推行洪水资源化,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调蓄和利用洪水资源。在抗旱工作中,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生产、生活扩展到生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工作前瞻性,增强预案可操作性,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实践证明,“两个转变”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是对我国防汛抗旱方略的总结和提升,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二,责任制建设取得新突破。在近年来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不断完善防汛抗旱体制、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责任制体系建设,促进了责任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湖南省把防汛抗旱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省领导包市、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的责任制体系;江西省有防汛任务的154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防汛指挥部,强化了乡镇一级防汛抗洪工作的组织领导;福建省创造性地制定了效能督查、责任追究等机制,为各项防御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河北省制定了防汛责任事故追究办法,明确各级防汛责任人职责;浙江省部分市县实行了水库防汛责任人告知制度,确保防汛责任人心中有数。

第三,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大水以后,中央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防汛抗旱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在综合运用堤防、水库和蓄滞洪区的情况下,长江荆江河段防洪标准超过100年一遇,城陵矶、武汉、湖口等河段可防御1954年量级的洪水;黄河中下游堤防可防御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重现期超过100年一遇;淮河主要河段在运用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后,防洪标准可达到100年一遇;海河流域北系河流具备了防御1939年型洪水能力,南系河流主要河段基本具备了防御1963年型洪水能力;松花江、辽河、珠江、太湖流域也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的防台风标准也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5至10年一遇提高到现在的50年一遇以上。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部分地区遇到中等干旱年份时,工农业生产和生态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第四,法规建设取得新突破。国家防总、水利部围绕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已完成对《防洪法》配套法规《防汛条例》的修订,组织制订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为防汛抗旱的规范化、法制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和《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和《关于加强抗旱工作的意见》等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工作正在抓紧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实施了一大批防汛抗旱配套法规,今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云南省抗旱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

第五,应急管理取得新突破。各地不断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并对组织体系、预报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和善后工作等方面加以规范,逐步健全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湖南省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成立了乡镇一级山洪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汛前筹集了3000多万元为山洪灾害易发区配备了预警设施。在今年的防台工作中,沿海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依照防台风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军民之间形成了团结防台的强大合力,有效组织了人员转移和船只回港避风,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强有力的应急管理措施,确保了防汛、防台、抗旱、救灾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为夺取防汛抗旱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六,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在预测预报预警上,初步建成了水雨情监测系统、台风预报预警系统和大江大河主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正在建立大江大河重要河段的洪水调度及仿真模拟系统。在信息采集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已建成了大量水情、工情和旱情等信息的采集系统,约60%的防汛信息可在30分钟内汇集到国家防总。在指挥调度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建成了连接国家防总与7个流域机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计算机骨干网络和异地视频会议会商系统,实现了与各省级防指和流域机构的异地会商。在抗洪抢险上,机械化抢险堵口技术、电子化险情探测技术、数字化远程监控技术已得到初步应用。随着软件开发和硬件建设的不断完善,防汛抗旱信息处理更加方便快捷,工作效率显著提高,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七,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加强防汛抗旱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和物资保障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理顺机制、强化法制,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长江、黄河、珠江三个流域成立或重组了防汛抗旱统一管理的指挥机构,淮河、松花江两个流域成立了防汛指挥机构,全国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在防汛抗旱任务较重的地区,也逐步建立了乡村防汛抗旱组织机构。国家在全国七大江河、重点水库和重点海堤组织建设了100支重点防汛机动抢险队、44支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250多支市县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建立了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队伍,各地还建立了大量防汛专业队伍、预备队伍和基层抗旱服务队伍,形成了专群结合、军民结合的防汛抗旱队伍。国家防总在15个中央防汛物资定点仓库储备了价值1亿元的防汛抢险救生物资,各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也储备了价值30亿元的防汛抢险物资。一些地区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出台社会化保障体系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明确责任和义务,为实现防汛抗旱保障社会化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持。

第八,宣传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提高了公众的避险自救能力。国家防总、水利部陆续组织编制了一系列宣传片和读本,大力宣传水旱灾害防御常识和各类预案。各地也采用广播、电视、宣传栏、知识手册、图册、挂图、明白卡等形式,广泛宣传相应知识和预案,做到深入社区、乡村、学校,入户到人,家喻户晓。二是提高了各级行政首长防汛抗旱指挥决策能力。国家防总连续举办了两期地市级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班,对近百名地市级行政首长进行培训。上海、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市针对近年来地方政府领导换届较多的实际情况,加大各级行政首长的培训力度。江西省今年专门组织对1500多名乡镇防办主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有力地加强了基层防洪工作。三是加强了防汛抗旱救灾宣传。国家防总会同多次召开防汛抗旱新闻通气会,积极防汛抗旱工作动态,还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与广大网民就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互动,既普及了相关知识,又提高了公众的水患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九,基础工作取得新突破。国家防总组织制订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淮河防御洪水方案》、《永定河防御洪水方案》及《大清河防御洪水方案》,批准了《黄河中下游近期洪水调度方案》、《永定河洪水调度方案》、《松花江洪水调度应急方案》及《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陆续编制和印发了城市防洪、山洪灾害防御、蓄滞洪区运用、水库防洪抢险、防台风、抗旱等一批预案编制的规范性文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通过了国务院审议和批复,《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已完成初稿。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洪水风险图制作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全国三维电子江河系统已顺利完成一期开发,中国抗旱战略研究、干旱评估标准、抗旱工作评价标准和水旱灾害保险等基础课题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第十,防办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各地积极探索加强防办能力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健全机构、充实队伍、建立规章、完善制度、更新设备、强化管理,各级防办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省、地市和县三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国家防办和上海等13个省级防办已改为行政编制。湖南、湖北、山东三省防办已正式升格为副厅级机构,福建、浙江、河北省防办常务副主任高配为副厅级。全国有24个省级防办的人员编制数在10~30人之间,平均每个省编制为24人。各地经费预算有所增加,全国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特大防汛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特大抗旱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计算机及其网络设备、先进的通信设备等已经在各级防办配备,基本满足了工作需要。

总结回顾五年来的防汛抗旱工作,我们有以下五点感受和体会:一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对防汛抗旱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防汛抗旱思路,推动防汛抗旱“两个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做好防洪保生命安全、抗旱保饮水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和干旱灾害对人民群众的危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是必须坚持防汛抗旱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相结合,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提高综合减灾能力,使洪水处于可控状态,使干旱处于可应对状态,不断提高防洪抗旱减灾效益;四是必须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主动防控,确保防范工作科学、高效、快捷、有序;五是必须坚持落实责任制,始终把行政首长负责制作为防汛抗旱责任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防汛抗旱防台减灾工作。

三、全面把握当前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形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勾画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发展蓝图。强调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些都与防汛抗旱工作直接相关,是党中央对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生态文明进步,既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保障,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为防汛抗旱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抓好落实。

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总纲,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进一步理清防汛抗旱思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一意志、凝聚力量的思想武器,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作为衡量成败得失的基本标准。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认真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不断推动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首位。二是强化风险管理,有效地调控各类水库、堤防和蓄滞洪区,适度承担风险。三是规范人类行为,大力调整蓄滞洪区、防洪保护区的人口、经济布局,积极转移群众避让洪水。四是适时拦蓄洪水,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更加重视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五是注重统筹兼顾,在抗旱工作中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六是开展主动抗旱,一些重旱省区着手调整种植结构,调减高耗水作物,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保障能力。

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的探索还是初步的,进展还是阶段性的,不少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基本水情尚未根本改变,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江河防洪标准偏低、抗旱能力明显不足尚未根本改善;随意围垦湖泊河道,侵占行洪通道,非法采砂,城市工矿企业向洪水高风险区盲目扩张,干旱缺水地区盲目兴建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经济社会发展中忽视洪水风险和水资源条件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水旱灾害每年仍然造成1000多人死亡和上千亿元直接经济损失。这些都表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我们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现阶段的基本水情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与防汛抗旱工作的着力点结合起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变成具体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部过程,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新发展,努力开创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防汛抗旱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防汛抗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在解决民生需求中的服务作用更加彰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更加明显。

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我国防汛抗旱效益不断提高。我们有效应对了2003年和2007年淮河流域性大洪水、2005年珠江流域西江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辽河流域近20年来的最大洪水,以及2003年和2005年汉江、渭河的严重秋汛。成功抵御了多次超强台风、强台风和热带风暴的袭击,以及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山洪灾害。通过种种措施,缓解了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带来的用水紧张问题。五年来,防汛累计减淹耕地1.64亿亩,减少洪涝灾害损失4213亿元,减少受灾人口9200万人;抗旱挽回粮食损失2230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1939亿元,累计解决1.41亿人次、1.1亿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从2005年开始,连续组织实施了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有效缓解了珠江三角洲供水紧张局面;2007年5月,紧急启动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引22亿立方米长江水置换太湖湖区和河网水体,有效解决了因蓝藻暴发引发的无锡市供水危机。防汛抗旱工作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财富向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聚集,单位面积的财富迅速增加,人类经济活动越来越趋向于洪水高风险区,洪水高风险区内财富增加也较迅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主要江河中下游防洪保护区的人口将达6亿人,GDP将达26万亿元,分别约占同期全国人口和GDP的41%、67%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同等水平的洪涝灾害,我国经济损失偏重,影响偏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在1100亿元左右,约占同期全国GDP的1.8%,而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分别为0.03%和0.22%。我国洪涝灾害损失占GDP的比例是美国的60多倍,是日本的8~9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旱灾影响和损失越来越严重。据统计分析,“十五”期间,我国年均因旱受灾面积3.56亿亩,是20世纪50年代的7倍多。全国生态环境需水总量约800亿-1000亿立方米,其中有110亿立方米的缺口需要通过抗旱外调水等措施补充。因此,通过抗旱配水、调水,及时抢救、修复和维持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越来越淹不起,越来越旱不得。我们要立足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新阶段,着眼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的新期盼,围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任务,把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要求,抓住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机遇,着力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着力谋划应对水旱灾害的重大举措,着力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观测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年平均气温升高,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增温明显,连续出现21个暖冬;二是区域降水变化波动较大,北方降雨量减少,南方降雨增加较明显;三是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加大;四是海平面上升加快,山地冰川加速退缩。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影响,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其中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最为突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区域性甚至流域性缺水现象;局部地区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现突发、多发、并发的趋势,如去年重庆、四川发生的极端干旱,沿海发生的“桑美”等超强台风,今年济南、重庆发生的超雨。未来50-100年,气候变化将可能进一步增加我国洪涝和干旱灾害发生的概率,北方一些省份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大,沿海风暴潮增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水旱灾害,既是一场现实的严峻挑战,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虽然我国防汛抗旱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我国江河的防洪标准还不高。大江大河有的还没有达到规划设定的标准,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弱。我国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下的中小河流约5万条,约有70%的中小河流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部分。二是山洪灾害防御难度大。全国山洪灾害威胁区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有1836个县级行政区、约7400万人不同程度地受到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的直接威胁。山洪灾害由于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往往带来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三是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多。我国还有3.7万座病险水库,时刻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安全度汛的心腹之患。今年汛期全国共有7座水库垮坝,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四是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滞后。扶持、补偿、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五是城市防洪排涝问题突出。今年济南、重庆发生的强降雨和山东新泰发生的淹井事故,集中反映了我国城市和工矿企业存在的防洪问题。一些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低,工矿企业的防洪意识淡薄,防汛预案不落实,应急能力不强。六是抗旱基础薄弱。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现有灌溉工程标准偏低、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难以应对特大干旱。

总书记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应对气候变化,统筹考虑各类水旱灾害的风险分布和发生特点,进一步强化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减灾行动、恢复重建等各个关键阶段的有序衔接和综合协调,广泛利用各种抗灾资源,综合运用多种减灾手段,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全面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第四,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的国家。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今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明确了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原则,提出了政府履职、公众参与、信息等多方面的要求。

水旱灾害等突发事件,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我们在增强突发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依法防控、群防群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一是加大了防汛抗旱法规体系建设力度,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的配套法规体系,把防汛抗旱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制定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各级各类防汛抗旱预案,形成了从灾害预防预警、组织指挥、调度决策、抢险救灾、信息报送、应急保障、善后处理等一整套应急处置方案体系,明确责任,强化落实。三是深入开展防灾、抗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急救助人员的指挥水平和专业技能,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和灾害自救、互救能力。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工矿企业、城市社区、边远山区以及农民、中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的防灾避灾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防汛抗旱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完备,《抗旱条例》等防汛抗旱重要法规还未出台;防汛抗旱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还不成熟;一些地区还存在防汛抗旱预案不够完善、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防汛抗旱中还存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冲突,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的基本原则,坚持不懈地抓好防汛抗旱政策法规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坚持不懈地开展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着力夯实科学防控的基础;坚持不懈地开展基本水情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和防灾避灾意识;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形成全民动员、预防为主、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

总之,我们要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分析防汛抗旱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认识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要事来部署,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推进,作为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来实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我国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四、着力做好新时期的防汛抗旱工作

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快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积极探索应对水旱灾害的重大举措,切实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努力减少洪涝和干旱损失,维护良好生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做好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首位,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坚持依法防控,规范防控程序和防控行为,切实把防汛抗旱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三是坚持科学防控,遵循客观规律,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坚持综合防控,落实领导责任制,有效组织各部门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五是坚持主动防控,强化应急管理,完善预案体系,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成效;六是坚持人水和谐,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洪水风险和水资源条件,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地减轻水旱灾害损失。为此,要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着力加强工程建设。完善的工程体系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一要加大以治淮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力度,完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重点河段、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堤防巩固达标建设及河道治理。二要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力争用两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三要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尤其是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流域内使用频率高、对防御流域洪水和保护重点城市作用突出的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保证发生大洪水时蓄滞洪区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四要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尽快提高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的抗洪能力和防洪标准,提高山前平原及河谷地区工矿、城镇、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的防洪能力。五要加强海堤达标建设,提高沿海地区抗御风暴潮的能力。六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调控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时空调控能力。大力促进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尽早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抗旱保障能力。

第二,着力搞好预警预报。及时准确的雨情、水情、旱情预测预报信息是开展防汛抗旱工作的基础,是进行调度决策的重要依据。一要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和海潮预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力度,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天气雷达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预见性。二要完善和优化洪水预报、调度模型,加强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不断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三要加强会商,根据洪涝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加密防汛抗旱会商频次,增强决策科学性。四要加强小尺度、局部性灾害的监测预报,群专结合,及时山洪、泥石流、滑坡等预警信息,为群众及时准确掌握预报成果、提前安全转移提供优质服务。

第三,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洪法》和《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规定,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不断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一要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组织对现有预案进行优化补充修订,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完整的预案体系。二要健全国家防总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强化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三要加快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逐步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要加强基层防汛抗旱组织建设,推广江西、湖南的经验,在洪涝和干旱灾害多发区,将防汛抗旱组织延伸到乡村。

第四,着力完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组织、人员结构、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防御水旱灾害越来越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共同承担防汛抗旱的责任和风险,逐步建立防汛抗旱社会化保障体系。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化解和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要明确和落实政府及各部门、社会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责任,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要通过编制预案简本、科普读物、影像资料、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对公众避险救灾知识的宣传,以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要加快完成主要江河洪水风险图编制,开展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旱灾害保险试点,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旱灾害保险制度等风险分担机制和灾后补偿机制。二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防汛抗旱投资体制,各级财政用于防汛抗旱的预算内资金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三要继续加强防汛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搞好管理培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技术装备,发挥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主力军作用。

第五,着力健全法律法规。各地要根据防汛抗旱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完善防汛抗旱法规。要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四个层次上,抓紧制订立法计划,积极开展工作。当前,要通过制定《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等防汛抗旱法规,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级行政首长和相关政府部门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管理权限、职责、任务和分工,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堤防保护区、洪泛区、蓄滞洪区、河道和防洪规划保留区的管理,规范经济社会活动,减轻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规范工程抢险、防洪调度、救灾救助、防洪补偿、物资调运、宣传动员、灾害评价等行为,明确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台风和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对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执法检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第六,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推动防汛抗旱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一要加大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研究应用,努力提高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处理、调度指挥、抗洪抢险和灾后评价等方面的科技水平。二要从防汛抗旱的实际出发,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作为实现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三要加快防汛抗旱基础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做到信息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科学化提供支撑,不断提高指挥决策水平。四要利用先进技术,制定水旱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对洪水和干旱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

第七,着力强化能力建设。各地要按照建设一流组织机构、培养一流专业队伍、配备一流技术装备、实现一流业务管理的要求,继续加强各级防办能力建设。一要学习湖南、湖北和山东等省的经验,进一步强化防办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使之与所担负的防汛抗旱任务相适应。二要把重视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作为防汛抗旱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应急反应快、工作作风硬的防汛抗旱专业队伍。三要逐级设立特大防汛抗旱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于特大防汛抗旱经费,省防办要按照实际需要和轻重缓急,及时提出安排意见,商财政部门及时下拨,并会同财政部门加强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四要重视制度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工作健全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五要推进技术创新,运用先进技术,配备先进装备,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第八,着力强化组织领导。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是水利部门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各省水利(水务)厅(局)、流域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抓,班子要共同抓,要形成合力,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防汛抗旱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工作程序,强化监督机制,切实把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防汛抗旱的整体效能。要加强责任制的监督检查,严肃防汛抗旱纪律,建立考核制度,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检查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找差距、抓落实、促改进。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切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建立镇级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党员干部包院落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保证防汛抗旱工作高效进行,努力实现“零死亡、零失踪、零责任事故”。

二、工作目标

针对全镇实际,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保证防汛抗旱、减灾救灾工作的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强化领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压紧压实防汛抗旱主体责任,成立防汛抗旱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镇党政办、人武部、县水利局站、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经济办、派出所、社会事务办、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交管站、司法所、财政所、国土所、文旅服务中心、供电所、市人民医院医院、各村委会等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县防汛抗旱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时掌握全镇水情、旱情;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措施,制定镇防汛抗旱方案;组织全镇的防汛抗旱工作;对全镇水利设施实施统一调控和调度;组织安全防洪管理。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人员具体分工如下:、、负责片区、片区;、、负责片区、片区;、、负责元兴片区,指导做好各村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跟踪督促落实防汛抗旱预案的相关工作。由具体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业务。

(三)成员单位职责及责任人

1.党政办:负责联络各成员单位,做好协调,及时上传下达各类信息,做好宣传工作。

2.经济办:负责防汛抗旱部门、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督促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事故调查与处理。

3.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办:负责出现汛情、旱情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4.司法所:负责法律、法规、政策宣传与解释,向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

5.供电所:负责本单位所辖区内的线路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6.文旅服务中心:正确把握全镇防汛抗旱宣传工作导向,协助、指导新闻宣传做好防汛抗旱信息报道工作。

7.县水利局站: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镇防汛抗旱工作;组织、指导全镇防洪排涝、抗旱工程的建设和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负责水情和旱情的监测预报及全镇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保障农村居民安全饮水。

8.派出所:依法打击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抗旱物资以及破坏防汛抗旱设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置因防汛抗旱引发的群众性治安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和转移。

9.人武部:负责组织指挥民兵、应急分队,组建一支抗洪抢险突击队,执行防汛指挥部赋予的抗洪抢险、援救群众、物资转移和抗灾救灾任务,并协助维持治安,帮助恢复生产。

10.交通管理站:负责辖区内水运、公路、农用车的安全度汛工作,汛期加强船舶安全运行管理。负责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的组织,运输物资及设备。保障因汛情所造成的水毁道路的及时修复,确保道路畅通。

11.社会事务办:组织、协调灾后救助工作,核查灾情,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向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提供灾情信息。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捐赠等工作。

12.财政办:组织实施全镇防汛抗旱经费预算;根据有关部门和村提出的申请,会同镇防汛办在年度预算内审核下拨防汛抗旱经费,并监督使用。

13.国土所:指导并监督全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建设与运行;组织对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勘察、监测、防治。

14.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指导农业防汛抗旱和灾后农业救灾、生产恢复及农业系统的防洪安全;负责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和抗旱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的组织供应与技术指导。指导防汛抗旱和灾后畜牧业救灾、生产恢复及养殖系统的防洪安全;负责灾后恢复畜牧业生产和抗旱所需种苗、饲料等物资的组织供应与技术指导;组织兽医开展牲畜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15.市人民医院医院:负责水、旱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援工作;及时向镇防汛指挥部提供水、旱灾区疫情和防治信息;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和医疗卫生人员开展防病治病,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16.村(社区)两委:负责本辖区的防汛抗旱工作,对所涉及的范围目标要制定详实的防汛抗旱预案,在汛期要加强巡查,及时排查出险情进行整改;遇到重大险情按照预案边处理,边及时上报,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所有成员单位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人员为直接责任人。责任人要加强巡查力度,发现情况要立即整改并上报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三、工作任务

全面落实防汛抗旱工作各级领导负责制,镇主要领导和各村书记主任为防汛抗旱工作第一责任人,务必从讲政治,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贯彻落实各项防汛减灾措施,全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

(一)认真开展防汛隐患排查

按照边排查边整改的原则,各村委要集中力量对辖区范围内的防汛安全隐患开展拉网式排查,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重点针对村内学校、群众住宅、村道排水、水利工程、企业、厂房等,全面摸清灾害隐患情况,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分类落实整改责任,细化整改措施,根据轻重缓急程度推进整改落实工作。

(二)加快推进水毁工程修复

高度重视水毁工程修复工作,根据水毁灾损的情况,抓紧落实水毁工程修复方案,进一步明确水毁修复责任和任务,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多措并举,全力加快工程施工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千方百计确保在汛前全面完成水毁工程修复任务。

(三)全力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1.针对全镇实际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危险区应急预案,及时完成水库水电站和在建涉水工程度汛方案的编报和审批备案工作。

2.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及时落实运维单位逐项逐站检查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预警平台、预警设施设备等,抓紧对系统进行联合调试,确保汛期能正常使用。

3.做好防汛抢险物资装备清理和抢险队伍统计工作,各村结合本村实际及时拟定物资补充采购计划,健全完善物资调度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及时更新防汛抗旱物资装备和抢险救援队伍合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各村社分别组建抢险队伍,负责本辖区抢险救援任务。

4.加强防汛应急演练准备工作。山洪灾害危险区、水库水电站、江河风险工段和内涝风险点要按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防汛演练的要求,加强防汛应急演练工作。

5.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各村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利用“世界水日”,开展防汛减灾宣传工作,因地制宜开展防汛专业技术知识、模拟演练和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防灾减灾氛围,提升广大群众防灾避灾能力。

6.完善抗旱措施,保障城乡用水。要坚持全面规划,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开展联合生产自救,强化旱情预测预报,及早落实各项抗旱措施。修订抗旱预案,细化“一村一策”和“一社一策”。做好抗旱设备、拉水车辆的准备。积极推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坚持满足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相结合,实现一水多用,高效用水。确保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四)做好值班值守安排

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密切关注气象信息,保证电话畅通,遇到汛情上报要及时、准确,请示答复有记录,值班电话:。各类防汛抗旱信息要及时上报。上报内容要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随后补报详情。所有信息必须报镇防汛抗旱办公室,根据响应级别,由指挥长签署意见后,再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

四、附则

第5篇

一、会商的部门和人员

防御应对气象灾害和灾情会商会议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召集,也可由县气象、水利、矿管等部门动议提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实际需要召集,由防汛抗旱指挥部一名副总指挥主持,由县气象局、水利局、矿管局、安监局、水保局、农粮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承办人参加,必要时可将会商部门扩大至防汛抗旱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场、管委会)。

如遇较大灾情,或有重大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时,会商会议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主持,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参加。

二、会商形式

防御应对气象灾害和灾情会商形式分为会议会商和电话会商。

会议会商:根据气象条件变化形势、灾害程度及其发生、发展、结束的不同时期和抗灾救灾工作的需要,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会商会议。

电话会商:根据防范应付和抗灾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部门之间采取电话、传真、网络邮件等快捷形式及时沟通联系。

除召开会商会议和电话会商外,也可采取互通简报、信息、工作通讯等形式通报相关情况。

三、会商内容

1、互相通报有关部门所掌握的雨情、汛情、旱情、山洪地质灾害点和尾矿库、拦砂坝安全动态等信息;人员受灾、农业受灾、房屋受损、水利、交通、设施受损、人员紧急转移安置以及经济损失等情况;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及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等。

2、互相通报有关部门抗灾救灾工作的阶段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重大举措以及下一步计划措施等。

3、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布置工作任务。

4、其他需要会商的内容。

四、职责与分工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专业气象预报信息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形势分析,对防范应对期间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测报,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等。

县水利局:负责对会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会商报告报县委、县政府;组织、指导水库、山塘、河道等水利工程灾害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统计分析全县防汛抗旱动态信息,提出措施建议等。

县农粮局:负责提供农业生产灾情信息,依据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和灾情发展提出农业减灾对策,提出工作措施等。

县矿管局:负责组织、指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提供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县安监局:负责组织、指导尾矿库等安全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提供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县水保局:负责组织、指导拦砂坝等安全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提供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县民政局:负责提供人员受灾、财产受损、紧急转移安置、倒损房屋恢复重建、救灾款物分配以及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情况和措施,负责统筹全县防范避让山洪地质灾害转移安置点建设等。

县林业、果业、交通等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职能,分别负责组织开展灾害性气象条件下林业、果业、涉河(水库)交通工程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抢险处置,提供相关灾情动态信息,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等。

各乡(镇、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雨情、汛情、旱情、山洪地质灾害、尾矿库、拦砂坝以及林业、果业、交通工程等方面隐患排查,落实具体预案,组织抢险处置;掌握提供相关动态信息和工作措施等。

五、有关事项

1、强化会商组织。各乡(镇、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要将防御应对气象灾害和灾情会商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项根本措施抓紧抓实,安排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精于业务、掌握情况、责任心强的承办人员参与会商和抓日常工作,人员名单请于文件下发之日起3日内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2、科学分析雨、水情变化趋势。气象部门应及时掌握天气变化,对灾害性气象时段进行科学测报分析,并提前1-2天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动议召开会商会议;灾害性气象时段内,准确做好雨情统计分析,科学预测天气变化。

第6篇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防汛防滑抗旱减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当前全县防汛工作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今年的防汛防滑抗旱减灾工作。刚才,*同志通报了今年的天气预测情况,*同志对今年的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防汛防滑抗旱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立足安全度汛,未雨绸缪,提早动手,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一起抓,加快水毁修复和各项预案编制,细化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人努力加上天帮忙,全年安全平稳度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近几年我县未遭受较大的暴雨洪水灾害,但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和防汛工作的实际来看,今年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我县地形复杂、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决定了我县是一个山洪和山地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加之近年来工程建设的增多,一些地方的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山洪、滑坡、塌方、泥石流的成因增大。二是根据以往历史经验,“大旱之后,必有大涝”,今年我县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刚才气象部门对今年汛期天气作了预测,分析表明,今年我县降雨量多,江河水位较常年偏高,发生区域性暴雨洪灾的机率较大。三是防洪工程体系薄弱。目前仅县城设防标准达三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其它大多数集镇所在地防洪标准较低,一旦出现特大洪水,后果不堪设想。四是病险库塘和地质灾害点的潜在威胁比较严重。全县库塘众多,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土法上马,年久失修,难以抗御洪涝灾害的侵袭。虽然近年来,我们加大项目争取,积极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项目和资金十分有限,全县仍有相当一部分病险库塘还未全面实施工程性除险加固措施,加之全县地质灾害点较多,据国土部门排查,全县登记在册的滑坡点达295处,这些始终是我们防汛工作中的最大隐患。五是十天高速公路等在建工程多,弃碴等大量挤占河道,给河道行洪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六是村组防汛能力有限,很多暴雨高值频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分散,给有效预警预报带来较大难度。七是防汛工作责任有待进一步增强。由于近几年我县防汛形势相对平稳,部分同志对防汛工作产生了麻痹松懈情绪,对可能发生的汛情、险情缺乏应有思想准备、物资准备和应对措施。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防汛工作的扎实开展,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予以改进和加强。

防汛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关乎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扎实有效地做好防汛工作,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四大”突破,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建设富强和谐汉阴的客观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突发性,牢固树立水患意识和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思想,居安思危,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强化措施,早部署、早安排,确保安全度汛,为实施率先突破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突出重点,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防汛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突出“病险库塘、山洪地质灾害、危房校舍、江河沿岸村镇院落”四大防范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依法防洪,科学防汛,扎实做好各项防灾抗灾工作,做到一般汛情堤防不决口,库塘不垮坝,无重大财产损失;出现超标准洪水,发生山洪、泥石流,尽力做到不死人,最大程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在具体工作中应牢牢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时时处处围绕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来思考核心问题、研究应对措施,尽力避免因灾造成人员伤亡;二是要树立防汛抗旱也是发展的观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经济和社会必须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经济和社会发展越快,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就会越大。重大洪涝灾害的发生往往使某个区域或某些流域内群众数十年的积累和建设成果瞬间付之东流,同时因人员伤亡给人们带来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给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不利因素。因此,要牢固树立“发展需要防汛抗旱,防汛抗旱也是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性;三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我县暴雨洪灾频发又伴随着“十年九旱”的灾害规律,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防汛抗旱两手齐抓、统筹应对,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预测,精心调度,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洪资源,既保平安,又夺丰收。为切实把防汛工作落到实处,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宣传工作。实践证明,落实慎密的防汛预案,提前主动做好灾害防范工作,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实际,突出病险库塘、走山滑坡、危房校舍、江河沿岸村镇院落四大防范重点,科学制定严密的“防、抢、撤”预案。预案必须针对辖区内重点防汛防滑部位的隐患排查情况进行修编,充分体现和推广“乡自为战、村级自救、预警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模式和思路,按照“方便、易懂、可操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细化。并要不断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加强预案演练和评估工作,及时修订、完善预案,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要做到防、抢、撤等各个环节衔接紧密,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要做到预警责任人、预警方式、撤离线路、安置地点明确,科学合理,群众知晓;三是要明确警示、撤离信号,采取专业监测与群众观测相结合的办法,做到早预报、早预防,早转移;四是各类防灾抗灾预案和群众转移方案要突出重点部位的联防自救和抢险救护功能。同时,要加大对预案、方案的宣传力度,《迁安明白卡》要发放到户,防灾责任包帮等防、抢、撤措施要落实到人,做好应急演练,确保遇险遇灾忙而不乱,有序应对。要强化预案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将预案落实情况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确保预案落到实处。

(二)切实做好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各乡镇要按照县防汛指挥部下达的防汛经费、物资储备要求,足额预算,及时补充更新防汛物料,做到“配置合理、足额储备、定点为主、适当代储”,做到品种、数量齐备。财政部门要积极落实防汛部门必要的办公经费和物料购储经费。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各级一定要有“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思想,对企业代储的物资一定要签订合同,给予必要的订金,并经常过问查看代储物资储备情况,保证用时所需。抗洪抢险队伍是抗洪救灾的主力军,各乡镇、各村都应组织抗洪抢险应急队伍,并努力组建半专业化抢险施工队,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到地段,并加强培训,适时组织抢险演习,提高抢险队伍的快速反应和整体联动能力。县水利部门要落实好专业技术队伍和2支以上专业抢险施工队,确保紧急汛情出现时能够拿得出,用得上。驻军官兵、公安干警历来都是防汛抢险的重要力量,一定要加强衔接沟通,灵通信息,做好军民联防、协同作战。

(三)加强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情、雨情的预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力度,提高灾害预报超前性、准确性,延长预见期,为防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在预警方面,县防汛办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防汛预警平台及时预警信号,把天气、水情、雨情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并要大力加强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特别是县城、集镇、中小河流、水库,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机制,为及时转移安置群众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对雨情、雨量测报设施和传真机、防汛值班电话、报警器材等,各乡镇要及时检修,并按照小乡2人,大乡3人的要求落实固定防汛专业人员,确保防汛业务正常开展。今年水利部门要继续加大各乡镇雨量测报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工作所需。汛期,县电视台、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要按照防汛指挥部的指令,及时准确重要天气预报、重大汛情预警提示等信息,为防汛减灾工作扎实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喜河电站要立即对下游放水预警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汛期要积极配合地方防汛工作,搞好洪水错锋,确保下游防洪安全。

(四)突出抓好库塘安全度汛工作。一是要严格执行水库度汛计划,正确处理兴利与防洪保安关系。在汛期,水库蓄水要满足防洪需要,水库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水位必须严控在汛限水位以下,病险水库要一律空库度汛,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关闸蓄水。二是强化水库安全管理,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县政府制定的《汉阴县小型水库管理暂行办法》,按分级负责的原则逐库落实相关责任人以及防汛责任。三是水利部门要及时成立水库调库专家组和工程抢险专家组,切实做好水库防汛调度,定期对全县水库安全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提出调洪措施,对出现险情的水库实行专家驻库,现场指挥抢险排除,指导水库安全度汛。四是加快在建工程进度。县水利部门要切实抓好漩涡茨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管理,及时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严把工程质量和进度关,确保早日完工。同时要进一步做好一城四镇堤防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向上争取汇报力度,确保项目早日批复下达。五是认真做好水库下游群众的安全防范工作。各乡镇要逐库落实包抓领导、监测责任人和报警责任人,对水库下游威胁区的群众要逐户下发迁安明白卡,加强对水库日常监测,特别是重要天气期间要加大巡库监测的密度和频次,一有异常情况,迅速启动预案,及时组织群众撤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五)依法加强河道管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防洪、河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加强河道管理,确保汛期河道行洪畅通。坚决制止在河道乱挖、乱占、乱倒弃物行为,对在河道内的违规建筑、设置的行洪障碍要限期无条件拆除,主汛期河道内所有的采金、采砂船只和作业设备必须全部撤离河道,对逾期不撤离的,水利、交通、国土、公安、安监部门要依法采取强制撤离措施,保障行洪安全。十天高速汉阴段各项目部要按照防汛工作要求,及时做好河道清障,迅速制定安全度汛方案,确保公路建设和安全度汛两不误。交通部门要切实加强航运管理,汛期各类船只必须配齐救生器具,严禁超员超载,一旦有洪水发生,各类船只必须尽快撤离主河道,停放在安全地带,确保不出问题。

(六)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一是各乡镇要根据当地水源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进一步细化完善抗旱预案,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和工程蓄水,统筹安排城乡生活、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二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中长期用水计划,努力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抓紧对现有小水库、小塘坝、小水池等蓄水工程进行清淤扩容、除险加固,增加蓄水能力。三是要抓好中小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做好拦、蓄、引、调、提,为全面抗旱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四是全面做好节约用水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节约水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抗旱节水技术。对水利设施不足,又没有充足地表水源的地方,要重点解决好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五是要做好抗旱设备的储备工作。各乡镇都要储备一些常用的抗旱设备,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加大节水器材、耐旱籽种的应用推广工作,提早做好抗旱准备工作;县人影办要加快人工增雨装备建设,根据旱情发展趋势,适时做好人工增雨作业。

(七)科学做好防滑工作。我县是典型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做好防滑等地质灾害防御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对已排查出的地质灾害点,国土部门要督促各乡镇科学编制“防、抢、撤”预案,迁安明白卡要逐户发放到位,并强化宣传,确保人人知晓。要切实提高群众群测群防能力,指导群众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严密监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变化,加大监测信息报告频率,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公告警示,努力提高地质灾害发生的预报预警水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滑坡点我们既要重视降雨期间的监测,更要注重雨停后的监测;既要重视已排查出的滑坡点的监测,更要注重施工、采矿等易发地段的监控预防,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事故。国土部门要加强农户建房和重点项目建设选址的指导,尽量避开地址灾害威胁区,同时更要注重防止因新建工程中不当施工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点,各乡镇和发展计划、民政、扶贫等部门要结合农民安居工程,加快地质灾害威胁区住户的搬迁步伐,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安监部门要及时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制订完善度汛预案,全面落实尾矿库度汛措施,确保不出问题。

(八)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汛期也是雷击事故高发期。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切实提高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尽量减少雷击事故。县气象、城建、安监、计划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执行防雷工程设计审核、审批制度,着力解决新建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场所不经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就进行施工,不经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应急预案的修定和完善,确保雷电灾害发生后,及时高效地妥善处置灾情。

(九)切实抓好防汛安全大检查。防汛安全大检查是发现隐患,堵塞漏洞的重要环节。会后,县水利部门要及时制订防汛安全大检查方案提交县政府审定。各乡镇要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抽调得力人员,对本乡镇防汛准备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做到不漏一处,特别是对病险库塘、地质灾害点、危房校舍、江河沿岸村镇院落等重点要进行全面检查,查防汛预案是否编制完善并落实到位、防汛保安措施是否落实到位、防洪避险措施是否到位、防汛安全隐患是否得到有效处置。对检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分清轻重缓急,逐一排队,逐一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要坚持推行防汛安全检查责任制度,按照“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检查责任,确保检查成效,坚决杜绝走过场。对检查不认真,导致重大隐患和问题未及时查究整改的,要坚决追究检查责任人的责任。

三、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一)要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组织领导和指挥调度是关键。各乡镇长是防汛抗旱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汛抗旱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主要职责是确定工作部署,搞好思想发动,组建指挥机构,制定防汛抗旱预案,各乡镇、各部门要提早落实本辖区、本系统内重点度汛部位的包抓责任领导,水库、城镇的度汛责任人名单要向社会公布。在这次会议上,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防汛责任状,可以说,责任状就是军令状,必须认真执行,出了问题,就要实施责任追究。各乡镇也要与各村签订防汛责任状,把本辖区内防汛重点部位的包防责任人公诸于众,接受群众监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要坚持部门分工负责制。防汛工作涉及面广,各级各部门务必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县防汛办要严格督点部位和区域防抢撤预案、防汛抢险物资落实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情况;气象、水利部门要密切注意天气、水情变化,及时准确地通报信息,为抗洪抢险抢抓主动权;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救灾预案,做好救灾物资准备;交通部门要在做好自身防汛工作的同时,为抗洪抢险提供及时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电力、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要力保汛期的电力供应和通讯畅通;公安部门要依法打击破坏防洪设施的行为,维护汛期社会治安稳定;卫生部门要调集药品、医疗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严密监测水质,防止各种疫情发生。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都要自觉服务于防汛工作大局,切实服从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做到政令畅通,共同打好防汛抗旱总体战,确保安全度汛。

(三)要坚决实行责任事故追究制。汛期,各乡镇和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切实坚持24小时值班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带班领导必须坚守岗位,主动掌握防汛相关信息,及时做好上传下达,严禁脱岗行为发生,确保电话、传真机正常使用,信息联络畅通。汛期,各乡镇、防指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及分管防汛抗旱的领导要尽量避免外出,确需外出时要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各乡镇、防指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的手机在汛期必须保持24小时开机,各级防汛责任人及防汛物资保管员、抢险队员的通讯工具汛期内一律不得关机,确保工作联系畅通。在防汛抗旱中,凡因安排不到位、责任不明确、反应不及时、指挥不果断、措施不得力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坚决追究责任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对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和指令推诿扯皮或顶着不办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县委办、政府办、监察局、防汛办要不定期抽查各乡镇和部门领导带班、值班情况,对值班期间擅离职守,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给予严肃处理。

第7篇

2020

年防汛备汛工作的通知(区级)

关于做好2020年防汛备汛工作的通知(区级)

各镇街,区防指各成员单位:

2020年汛期即将到来,我区将全面进入雨水集中期、灾害多

发期、防汛关键期,为认真做好全区2020年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总要求,紧扣防汛抗旱实现“五个确保”的总目标,各单位要主动作为,及早谋划,提前部署,真抓实干,切实做好今年防汛备汛的各项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领导

(一)要充分认识今年防汛备汛工作的严峻形势。各单位要清醒认识今年防汛形势,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防汛抗旱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主动作为,统筹做好各项工作。要严肃工作纪律,坚决服从上级防指统一指挥和调度,及时汇报,充分准备、强化责任、周密部署,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物资人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防汛备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严防汛备汛责任制的落实。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旱责任意识,落实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备汛责任制。各镇街辖区内所有河堤、水库、塘坝、涵闸等水利设施均要责任到人,建立镇街、社区、组(水库管理站)三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联系方式,完善台账并报备至区防汛部门。同时,要根据各单位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补充、调整各类防汛责任人,严格落实其相应职责,并在区主流新闻媒体上予以发布和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落实有效措施

(三)抓实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今年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

《关于印发×市防汛物资储备计划分配表的通知》文件要求落实防汛物资、设备储备到位的最后一年,根据前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现场核查各单位储备库存,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以最大程度保障防灾减灾工作需求为目标,突出抓好防汛物资、设备设施的日常管护,完善管护制度,落实管护经费,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防汛物资储备制度,抓紧进行防汛物资储备清理和评估,根据定额标准,结合实际采取实物储备与委托储备相结合等措施,按要求抓实防汛抗旱物资补充储备到位。

(四)抓严汛期防汛值班值守。各单位必须于×月×日前将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的汛期值班表报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视雨情

水情,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要加强信息报送,及时报送工作动态,遇重大灾情和突发性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带班领导和上级部门,严禁出现漏报或迟报现象。

(五)抓紧涉水工程建设进度。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抢抓有利天气,狠抓工程质量进度,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尤其要突出抓好水库山塘病险、城市防洪防涝、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等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以及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确保各类涉水工程安全度汛,充分发挥防灾减灾效益。加大水库、山塘、堤防、涵闸等水利工程巡查力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严格落实水库调度运行方案,必要时提前预泄,腾空库容,坚决杜绝超汛限水位蓄水,确保度汛安全。

(六)抓细各类方案预案的修订完善。各单位要深入总结历年防汛抗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本地实际以及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现状,认真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防御预案以及水库、泵站(涵闸)等工程的防洪调度和人员紧急转移、工程应急抢险、在建涉水工程应急度汛等各类预案、方案,要切实提高预案、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抓好督促落实。

(七)抓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各单位要充分整合防汛抢险机动力量,加强防汛抗旱抢险队伍的建设管理,抓紧进行人员清点和登记造册,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程应急抢险和抗旱应急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提升队伍的应急保

障能力。要强化应急救灾,做好应急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针对强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灾害事故,要迅速行动,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组织抢险救援,并妥善做好灾后救助工作。

三、进一步排查督办,落实问责机制

(八)抓好防汛自查督查。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区防指将按照本级自查、上级督查的要求,制定巡查方案,建立巡查制度,加大防汛检查及隐患排查力度,不放过一处险工,不漏掉一处隐患,不忽视一处薄弱环节,对各项度汛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拉网式隐患排查,各镇街、各单位要做好日常巡查记录,将巡查记录、台账定期报送至区防汛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区防指将下发整改令,各单位要及时登记造册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时间节点抓好整改落实,确保防汛工作不留死角。

第8篇

汛期将至,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学校防汛防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汛期洪涝灾害对全校师生造成的危害,保障全化隆一中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效有序地开展防汛防灾抢险救灾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青海省教育厅《关于抓紧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以《防洪法》为依据,切实做好防汛防灾前的准备工作。在发生汛情时,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团结协作,全力抢险的防汛防灾工作原则,组织全校人员和力量,做好防汛防灾自救工作, 努力减轻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二、防汛防灾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在防汛防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全校防汛防灾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三、防汛防灾工作主要职责:

(1)防汛防灾工作领导小组职责:①执行上级领导和防汛防灾工作指挥部门布置的工作和任务;②传达上级防汛防灾工作指挥部门发布的汛情预报,指示,通知,通告;③全面掌握和部署全校防汛防灾工作的准备情况和进展情况,对学校的防汛防灾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四、防汛防灾工作主要任务

(2)汛前做好防汛防灾调查和普查工作,对学校的防汛防灾现状要做到心中有数。

(3)对存在问题和隐患的危险房屋,施工工地,各种管线,人防工事,各种设施,要责令有关单位进行整改,消除隐患,达到安全渡汛要求。不能马上进行整改的,要督促其制定一个在有汛情的情况下的应急方案和措施。

(4)在汛期前要对防汛防灾队伍进行培训,抢险,救护人员要掌握一定的抢险,救护知识和自身防护技能。

(5)做好防汛防灾抢险物资、工具的准备和储备工作,特别是生活急需用品要充足,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职工的生活在汛期的正常运行。

(6)确保在汛期通信线路的畅通。领导小组值班电话24小时开机,确保畅通。

(7)各班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防汛防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做好防汛防灾知识和汛情的宣传工作。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大力宣传防汛防灾,救灾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8)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紧急防汛防灾通知后,迅速部署和指挥全校的防汛防灾救灾工作,并保持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随时将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9)在汛期,要及时向全体师生发布汛情和防汛防灾要求,做好防汛防灾宣传工作。各班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要发动本班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自救和互救。

(10)在汛期,根据受灾情况和抢险需要,及时派出防汛防灾抢险人员进行抢救,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1)在汛期,要做好群众工作,稳定社会情绪,防止和制止汛情的误传,谣传。

五、落实措施:

(1)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紧急防汛防灾通知后,学校防汛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值班人员进入24小时值班制度。

(2)校委会成员为成员的学校防汛防灾工作小组进入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路队管理,及时做好上学,放学路途防汛防灾防洪宣传教育活动。汛期内,要求家长护送学生上学,接学生放学回家,若有特殊情况可由家长申请学校就近安排护送到亲戚家。

(3)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外出必须请假。

(4)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值班记录,掌握最新防汛防灾情况。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紧急通知或遇到紧急险情时,应及时向防汛防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5)及时准确发布各种防汛防灾救灾信息,不得瞒报,漏报。

(6)大力宣传防汛防灾救灾知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防汛防灾救灾工作。

(7)抢险队,救护队,治安保卫组在接到防汛防灾指令后,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

(8)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汇报学校防汛防灾工作的进展情况。

(9)对防汛防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将予以表扬和表彰,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9篇

进入汛期以来,按照县委、政府、防汛办工作部署,我镇结合实际情况,全力预防化解汛期重大灾害风险,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汛期值守

落实防汛减灾和地灾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和各村居支部书记、主任为成员的的冷碛镇防汛减灾领导小组,坚持到岗到位,坚持一线,亲自检查,调度防汛情况。同时落实24 小时值班值守,确保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及时掌握雨情汛情,并做好相应应急措施。

二、做好防汛减灾筹备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在汛前、汛期期间组织对全镇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全覆盖、拉网式”的再梳理再排查,做到了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并逐一落实防灾措施。二是认真开展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今年以来,我镇对各村两委负责人和各隐患点监测人员通过在全镇召开会议以会代训的方式开展了两次集中培训,各村利用召开村民大会的方式向村民开展宣传培训人数达**余人。镇村两级共开展了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工作**场次,参加人员约**人。三是做好人员力量准备和物资储备。成立镇级防汛抢险突击队共1个**余人,各村居组织干部、民兵成立防汛减灾小组共**个**余人,并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基层防汛减灾工作队伍。对防汛队伍进行了登记造册确保防汛人员联系畅通。另一方面抓好物资筹备,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补充防汛物资,提前落实机械和运输设备,建立物资调用机制。 目前,镇内共设立应急储备点**个,储备抢险机具**台、运输车辆**台,救灾帐篷**顶,行军床**张,救生衣**件、麻袋**条、羊铲铁锹**余把。确保特殊时期拿的出、用的好。

三、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我镇地质灾害监测点共**处,安排监测员共**人。做到监测点位专人排查,不断加大对重点区域巡查频次,建立隐患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全覆盖、不留死角,严格“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落实到每一名监测员。

四、8.18汛期灾情发生与处置报告

*月*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我镇发生灾情**多起,主要以泥石流、塌方、滑坡等为主,先后造成全镇*个村和冷碛镇自来水厂的水利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导致*个村出现断水和镇内坝区停水的情况,农作物受灾面积***亩,受损桥梁**座、房屋受损**处、**个村的通村路、入户路、产业路不同程度受损多处塌方并导致多处路基悬空,塌方方量约有**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灾情发生时,我镇立即开展应急抢险,累计投入车辆及机具**台次、转移群众共计**户**人,并抢修人需饮水管道,目前能保持群众生活最基本的用水。

第10篇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全市范围内有中雨、局地有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雨和阵性大风及冰雹。气象预警信息后,省、市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发出通知,安排防御暴雨洪水和地质灾害工作,省、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精神,切实做好我县的防汛减灾工作,今天下午,我们召开这次紧急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精神,专题分析当前防汛形势,进一步动员各乡镇、各部门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意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认真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确保汛期不出任何问题。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准确分析当前形势,切实增强防汛减灾工作的紧迫感

目前,我县即将迎来今年主汛期,防汛减灾工作已进入了临战状态,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最近几天,我县将有两次强降雨过程,局部地方有大到暴雨,极有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及洪涝等地质灾害,防御难度极大,安全威胁与日俱增,防汛减灾形势空前严峻。一是县城及邻河乡镇防汛任务艰巨。全县有3个乡镇邻河,防洪设施薄弱,百里、梁原、3乡镇一遇暴雨天气,居住在沟口及河道两岸的群众有可能遭受山洪袭击;县城南北两面环山,北山属滑坡体,达溪河横穿东西,一旦发生暴雨灾害,山洪、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直接危及县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城及邻河乡镇防汛是重中之重。二是危房、窑洞数量大,安全隐患多。全县共有危房3981处,地坑庄子679处,窑洞1887孔,每逢暴雨和连阴雨,洪水灾害直接危及这些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情况复杂分散,防汛压力大。三是地质灾害隐患量大面广,防御能力脆弱。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206处,其中:滑坡35处,山体崩塌44处,地面塌陷27处,地裂缝70处,泥石流30处,各类隐患数量大,涉及面广,尤其是没有专门的技术和手段评估危害后果,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处理措施,山体滑坡未得到治理,地质灾害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活跃状态,一遇洪水有可能发生泥石流和形成堰塞湖。四是山洪灾害预警机制不完善。各乡镇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尚不完善,有效报警覆盖率较低。目前,全县安装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备160套,滑坡监测仪8台,裂缝报警器186个,部分地质山洪灾害易发点没有安装监测预警系统,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实时雨情汛情及地质灾害发生情况、预警信息和组织人员转移,大部分地质灾害集中隐患点没有设立警示牌,山洪灾害预警机制还不完善。五是河道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一些河道内乱扔乱倒垃圾现象严重,部分农民在河道内开地种粮,致使行洪能力下降,还有一些农户在行洪区、防洪堤上违规建房,私开乱采河砂情况严重,造成河堤破坏、河道行洪能力降低;达溪河碑子沟、杨村段堤防工程、黑河堤防治理工程、龙王沟等5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泾渗公路中段等涉水工程,主汛期来临前不能竣工,直接影响着防汛安全。六是一些干部群众防汛意识不强,盲目乐观情绪和侥幸心理有所上升,存在重抗旱、轻防汛的问题,认为多年干旱,没有多大洪水,对暴洪灾害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够、估计不足,缺乏主动避灾的意识。为此,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当前防汛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务必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扎实认真地做好当前防汛减灾各项工作。

二、深刻领会各级指示精神,切实增强防汛减灾工作的责任感

针对近期的气象预警信息和当前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实际情况,国家及省、市、县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先后做出重要指示。5月20日,省委书记王三运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请防汛指挥部立即向相关地区发出预警,各相关市县(区)、乡村要紧急行动,密切监测,转移群众,并做好救灾准备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批示:“请省防总加强指导,防止人员伤亡”。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建华批示:“由于暴雨引发灾害可能发生在夜晚,白银、兰州、定西、临夏、陇南、天水、、庆阳等市州要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气象变化,每小时预报一次上述地区的气象变化情况。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防汛办要及时发出应急指令。易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地区要提前转移群众,切实把保护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5月20日下午6时,李建华副省长又紧急召开全省防汛指挥长视频会议作出具体部署。在北京学习的市委书记陈伟就迅速贯彻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李建华副省长批示给臧秋华市长打电话,要求市、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再做部署,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对易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地带群众要及时转移,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靠实各级责任,加强应急值守,落实预防措施,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委副书记、市长臧秋华批示:“速通知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加强防范工作,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市委副书记张军利批示:“务请各县(区)主要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通知市、县(区)防汛指挥部加强值班,保证通信、信息畅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县委王书记专门打来电话,要求各乡镇、各单位要加强值班,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确保不出任何问题。5月20日,县政府县长刘凯批示:“请县防汛指挥部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尽快起草紧急通知,对全县防汛防灾工作进行再部署、再靠实,特别是涉及重点项目和存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的重点乡镇要细化预案,做好防灾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防汛指挥部各组成部门及各乡镇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这几天要安排得力人员专人值守,及时处置并第一时间上报有关情况。因个人原因影响防灾抢险工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5月21日,县政府县长刘凯再次作出批示:“请县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认真贯彻省市领导指示精神,按照5月20日县委、政府的总体要求,继续做好防洪减灾各项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各级领导的批示精神,切实增强做好防汛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防洪减灾各项工作。

三、全面落实各项关键措施,全力做好当前防汛减灾工作

当前,随着新一轮强降雨的来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文件和领导批示精神,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强化主动防御,加强应急管理,提升应急水平,确保全县主要河流、水库、淤地坝防洪安全,确保城镇和农村防洪安全,努力实现大洪无大灾、小洪不成灾,确保不发生因灾人员死亡事故。

一要及时迅速雨情汛情。气象部门要密切监测气象变化,与省、市气象部门及时衔接,每小时预报一次气象变化情况。县电视台、门户网站要对气象预警信息和防御暴雨洪水及地质灾害工作,加大密度,滚动播出,确保气象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确定专人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充分利用“村村通”工程、气象短信等途径,使广大群众及时获知和传播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有效采取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在有灾害性天气预报或强降雨时,各乡镇、各村防汛值班人员要专门监视下雨情况及沟道河流来水情况,按照预案和防汛工作要求向防汛指挥部、相邻下游村社、乡镇通报情况,及早采取措施。

二要扎实抓好汛期安全检查。会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及时组织对乡镇防汛准备工作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各乡镇要迅速组织乡村社各级干部深入开展一次拉网式的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问题现场办公,限时解决,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排查工作不仅要查河道、沟道行洪情况,而且要检查居民院落、村庄巷道的排水情况,还要注重辖区内中小学校、敬老院等的度汛安全情况,特别是对涉河在建项目建设工地的安全度汛工作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限期消除安全隐患;要结合排查险情,及时化解各类不安全隐患,切实做到数据准确真实、情况心中有数、隐患迅速排除。县国土局要抽组人员分赴各乡镇,对重点部位做好次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确保万无一失。水务、水保部门要立即开展水利工程防洪度汛安全检查,全面排查水库、淤地坝存在的各类险情;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利工程,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除险加固的具体措施。住建部门要加强在建工程的防汛安全监管,重点检查基坑、边坡、塔吊、脚手架等重点部位的防汛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防汛隐患。交通、水务等部门要对排洪、道路、桥梁和人饮工程等基础设施的防汛抢险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完善和落实交通、供水安全度汛生产调度预案,确保汛期道路畅通和城乡居民生活不受影响。电力部门要加强输电线路和重要输变电设备的巡查,防止灾害性天气引发输供电中断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电。通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断电和线路中断情况下的通讯保障工作。教育部门要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排危措施和紧急疏散预案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要制定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校园周围的排洪渠道要进行彻底清理,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三要切实强化防汛应急处置。各乡镇、各单位要结合全县防汛总体预案要求,突出水情预报、洪水调度、汛期查险抢险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辖区、本单位的防汛预案。水务、国土、住建等部门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水库、淤地坝、山体滑坡、县城低洼地段和存在险情河段的防汛抢险预案,做到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物资储备“三落实”。要及早做好人员、物资、技术等各项准备工作,水务、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防汛物资的调拨储备,特别要对重点险工险段和病险水库的抢险物资,做到合理调配,足额储备,定点存放。同时,要加强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抢险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各级应对汛情的处置能力。要广泛发动群众,储备一定数量的木桩、编织袋、彩条布、备用电源等防汛应急物资,确保一有汛情,能立即调得出、用得上。水务部门和、百里、梁原三个乡镇要按照各自所辖范围,尽快组织群众有序开展河道清障、清淤工作,确保河道行洪安全。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在河道内滥采乱挖沙石料、肆意侵占河道的,按照“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责令设障者限期清除,对清障不力,造成损失的要坚决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四要着力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群众自防意识和群防群治意识,要全面加强对全县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御工作,充分发挥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监测设施的作用,管好用好设施,科学预测预警,充分依靠村社干部和群众的力量,群测群防,增强防御工作的预见性。在特殊情况下,要采取敲锣、吹哨子、喊话等传统方式,第一时间通知群众撤离。同时要安排专人调查分析沟道、滑坡地段,划定安全区和危险区,落实辖区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抢险、撤离、救灾预案,组建以村社干部、民兵为骨干的抢险队伍并进行必要的模拟演练,确保抢险救灾召之即来,抢险有力。各乡镇要认真做好雨情水情观察、值班巡查、洪水警报、汛情通报、组织转移、防汛抢险工作,尽量避免减少山洪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11篇

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区政府关于深化加强防汛防台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加强我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水平,全面完成2010年区防指下达的建设任务,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制订实施方案。

二、工作计划

按照区防指工作总体布置,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专门组织,落实措施,分解落实任务,制定督查落实措施,确保按时全面完成螺洋街道“百乡和汛”工程建设,并达到“百乡和汛”评估标准。

三、建设内容与要求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街道、村(居)、企事业单位均建立防汛体系。

1、建立防汛组织。街道设立防汛指挥机构,由主任担任指挥,负责应急组织指挥;同时,在农办设立办事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和办公设备,具体负责日常防汛事务处理。

村(居)和重要防汛单位及群众组织明确防汛组织,由村委员会主任或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防汛指挥机构指挥(负责人)对本区域或本单位防汛工作负总责,并明确防汛责任组织机构和具体办事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建立巡查监测预警、人员转移、防汛抢险救灾等应急小组。

2、落实防汛责任人。落实以办事处主任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人,明确水库、河道安全巡查管理责任人,山洪与土质灾害人员避险转移责任人。防汛责任人向网上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3、明确防汛岗位职责。根据螺洋防汛防台实际,明确防汛任务和工作目标,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防汛岗位。明确巡查、监测、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灾、物资保障等每个防汛岗位的工作职责,制订并上墙各岗位工作制度,确保工作规范有序。

4、加强小型防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开展小型防汛水利工程建设,保证街道沿线重点村的防洪标准有明显提高;对水库、河道等进行检查,建立台帐和安全管理制度,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迁移和治理,小流域重点段完成综合整治。

5、完善监测设施,明确预警程序和职责。街道、各村(居)要结合水利、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的雨、水情监测设施和防御山洪与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布局,因地制宜补充完善雨、水情等信息监测的简易设施,制定预警标准,配备预警设备,完善预警手段;完善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

明确街道、村(居)和企事业单位,以及水库巡查员、山洪灾害预警员间预警信息的传递,要求及时、有效,确保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

6、加强预案修编管理。街道、村(居)根据当地防汛防台特点,深化细化以人员转移和抢险救灾为重点的防汛防台预案,明确组织指挥和防汛抢险工作人员的上岗标准,明确避险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方式、转移负责人,安置地点。同时,加强预警管理,预案编制完成后要按规定程序报批,并适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预案要实现标准化、软件化,重要企事业单位要编制防汛防台预案。

7、确立避灾场所。街道、村(居)确立如学校、会堂等大型公共设施作为避灾场所,明确避灾场管理要求,确保安全避灾。

8、建立防汛抢险队伍,加强演练。街道组建以民兵为骨干的群众性防汛抢险救灾队伍,根据预案编制情况,组织开展群众性的预案演练,让群众了解掌握预案的内容。各村(居)和企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健全机动抢险队伍,加强训练和演练,提高防汛抢险救灾能力。

9、储备防汛抢险物资。街道、村(居)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分级储备的原则,储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资,根据需要适当扩大物资储备规模与品种,并对防汛抢险物资实行即用即补制度。对区域内可调用的抢险机械、运输工具、救生器材等抢险救灾设备和施工队伍,建立登记预备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10、提高防汛信息化工作水平。街道要建立防汛远程会商系统和LED信息告示系统,配置电脑、传真等必要的工作设备,建立防汛防台综合管理系统,逐步实现防汛网上办公。

第12篇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刻,在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机,在水利系统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全力打好新形势下水利建设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里召开2009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总结20*年防汛抗旱工作,表彰20*年全国先进防办,部署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十分及时和必要。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四个方面充分肯定了水利工作成绩,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

刚才,黑龙江省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省情和水情,畅谈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水兴省,以水富民,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强水利建设,夯实水利基础,打造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和重大举措,听后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国家防总副秘书长、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同志系统回顾了去年气象情况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介绍了今年气象趋势及初步分析预测情况,对应对极端天气情况,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王小岩同志充分肯定了防汛抗旱及水利应急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从应急管理工作的角度,对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讲得都很好。

下面,我就防汛抗旱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20*年防汛抗旱工作

20*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大事、喜事和要事多,同时难事、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也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黄河凌汛水位之高、封河长度之长,汶川地震造成水利工程损毁数量之多、安全度汛难度之大,台风登陆时间之早、登陆比例之高,汛情发生之早、结束之晚,春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都是历史罕见的。20*年我国水旱灾害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凌汛水位高、险情多。黄河三湖河口封河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4米,开河期水位再创新高,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37米。宁蒙河段槽蓄水量大大超过常年,分布恶劣,成"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之势。部分河段封开河过程中多次因局部冰塞发生堤防漫溢、决口等险情。二是汛情来得早、去得晚。淮河出现了1964年以来最大的春汛,太湖流域入梅较常年偏早一周,珠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50年一遇大洪水,嫩江、辽河部分支流发生洪水。11月份,沅江、资水、西江、郁江、左江等南方多条河流发生历史同期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历史同期最大入库流量。三是台风登陆早、比例高。去年西北太平洋(含南海)上共生成22个热带气旋,比常年偏少5个,其中有10个在我国登陆,比常年偏多3个,登陆比例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高值。其中第1号台风"浣熊"4月18日在海南登陆,比历史最早记录提前15天,比常年提早两个多月。四是受旱面积大、春旱重。去年春旱、夏旱、伏旱集中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淮等北方地区。3月下旬,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度达到2.91亿亩,比多年同期多7200万亩,有582万人、543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为近5年来最严重的春旱。五是灾害种类多、局部重。去年我国低温、地震、台风、洪涝、山洪、干旱等多灾并发,造成一些地区重复受灾,局部地区灾害十分严重,其中四川、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5个重灾省区洪涝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国的五成左右。

据统计,去年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3亿亩,成灾7504.5万亩,受灾人口1.40亿人,因灾死亡633人、失踪232人,倒塌房屋44.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55亿元。全国耕地累计受旱面积3.67亿亩,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9927万亩,绝收1205万亩,有1*5万农村人口、69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因旱造成粮食损失161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226.2亿元,有43座地级城市和44座县级城市不同程度出现供水紧张局面。

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放在首位,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工作,防汛抗旱工作呈现了协调有力、超前应对、紧张有序、扎实有效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总书记、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去年对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回良玉副总理先后主持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问题,并亲赴湖南、湖北、天津、江苏、安徽等防汛抗旱一线,现场指挥防汛抗旱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极大地鼓舞了灾区军民抗灾救灾的信心。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狠抓落实,做到了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组织,防汛抗旱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第二,充分准备、扎实应对。汛前,国家防总召开了全体会议和全国水库安全度汛会议,安排部署各项防汛抗旱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防汛抗旱大检查,成立了海河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复了淮河、大清河等流域洪水调度方案和三峡等重要水库的调度运用计划,制订完善了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规程和重大险情灾情报告考评办法。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抓紧水毁工程修复,逐级开展汛前检查,落实防汛责任制,举办多种形式培训,进行应急演练,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为夺取防汛抗旱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超前部署、有效防御。面对错综复杂的防汛抗旱形势,国家防总打破常规,超前部署,超常应对,共启动防汛应急响应53次,抗旱应急响应12次。针对北方春季抗旱、台风防御、珠江抗洪、震区防汛等工作,先后召开异地视频会商会18次,先后发出110多个紧急通知。派出100多个工作组和专家组,商财政部下拨防汛抗旱经费28.17亿元,多次紧急调拨防汛物资,支持地方防汛抗旱工作。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主动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动员、狠抓落实。汶川特大地震后,震区各级防汛指挥部对堰塞湖和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逐湖逐库逐站逐段落实了行政、技术、排险、避险和监测预警责任人,强化了防汛抗洪工作。珠江流域性较大洪水期间,国家防总、珠江防总和广东、广西防指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协调调度。春旱和夏旱紧急期间,北方省区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因地制宜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了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以人为本、强化转移。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员转移安置和避险工作,有效减轻了人员伤亡。在台风防御工作中,各地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按照海上、临海、陆地三个梯次,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船只回港避风、海上生产人员上岸和危险区域群众转移避险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在珠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期间,广东、广西共紧急转移安置低洼易涝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群众140多万人。黄河内蒙古独贵塔拉河段发生溃堤后,内蒙古自治区各级防指及时安全转移受凌汛洪水威胁的10241名群众,做到了无一人死亡。去年防汛防台风期间,共提前转移危险地区群众736.8万人,各地在做好转移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受灾群众的安置,确保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住处、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确保了灾区的社会稳定。

第五,密切配合、合力抗灾。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了防灾抗灾的整体能力。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加强与水利部的会商沟通,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海堤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灾后恢复重建和水毁工程修复。气象部门高度重视,及时提供和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全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人民和武警部队继续发挥抗洪抢险主力军作用,承担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地方防汛抢险和抗旱救灾。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受灾地区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克服困难,相互支持,加强工程防守,及时转移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

特别是面对"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在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国家防办迅速响应、紧急行动,牵头承担了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工程抢护组的工作,紧急抽调专家,组织技术骨干,调集工程人员,快速开展应急查险排险工作。地方各级防汛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踊跃支援,全力以赴投入水利抗震救灾,为有效防范地震次生灾害,保障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夺取水利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0*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确保了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确保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防洪和供水安全,确保了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将水旱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尽管20*年旱情和汛情重于常年,但经过努力,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较常年减少近四成,受灾人口减少近二成,因灾死亡人数减少近八成。全年减少洪涝受灾人口5590万人,减淹耕地5922万亩,减免城市进水396座,减灾效益达2431亿元。全年完成抗旱浇地面积2.52亿亩,挽回粮食损失264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274亿元,解决了1203万农村群众和89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通过组织实施珠江水量调度、引黄济淀应急调水,确保了澳门、珠海等地区的供水安全,改善了北京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防汛抗旱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充分准备和科学指挥的结果;是各级水利部门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和广大军民顽强拼搏的结果;是防灾减灾工程体系不断完善和非工程措施有效运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奋战在防汛抗旱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参加防汛抗旱斗争的人民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深刻认识防汛抗旱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党的*届三中全会对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水利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重点,大江大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防汛抗旱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加快洪涝干旱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第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深入实践,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近年来,水利部党组积极践行并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民生水利问题,推动水利工作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防汛抗旱工作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在目标上,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生态方面的需求。在任务上,既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防汛抗旱的主要任务,又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防汛抗旱的重要内容。在方法上,流域区域协调,城市农村统一,除害兴利结合,防汛抗旱除涝并举,防灾避灾抗灾并重,注重灾害风险管理,提高化解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在措施上,既夯实防汛抗旱工程基础又强化预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既打造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又广泛组织动员群众,既着力降低水旱灾害损失又约束人类不合理开发建设行为,行政措施、法律措施、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我国复杂水资源问题的必然选择;"两个转变"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防汛抗旱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为我们推进防汛抗旱事业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防汛抗旱工程和非工程体系不断完善,为防汛抗旱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工程体系方面,目前全国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重点海堤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遇到中等干旱年份,工农业生产和生态不会受到大的影响,可以基本保证城乡供水安全。在非工程体系方面,已在全国江河建成水文测站3.4万余处、报汛站点8600多个,大型和防洪重点中型水库大多建设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和洪水调度系统,逐步建立了大江大河主要河段的洪水预报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数字远程监控技术、电子险情探测技术等科技成果已在防汛抗旱中得到应用,防汛抗旱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全面提升了防汛抗旱管理能力。

第四,防汛抗旱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组织保障方面,全国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建立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海河6个流域成立或重组了防汛抗旱统一管理的指挥机构,在防汛抗旱任务较重的地区,逐步建立了乡村防汛抗旱组织。在法制保障方面,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相配套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实施了大批防汛抗旱配套法规。在制度保障方面,各地全面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责任制的落实和监管。在队伍保障方面,组建了100支国家级重点防汛机动抢险队、44支省级防汛机动抢险队、250多支市县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全国已建成县级抗旱服务队1653个,乡镇级抗旱服务队9038个,建立了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队伍,专群结合、军民结合的防汛抗旱队伍已初步形成。在物资保障方面,国家防总在15个中央防汛物资定点仓库储备了价值1亿元的防汛抢险救灾物资,各省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也结合自身实际,储备了价值30亿元的防汛抢险物资。

第五,防汛抗旱应急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为防汛抗旱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指导思想方面,确立了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和预防与处置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在体制机制方面,逐步健全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强化了预报、预警、调度、抢险、救灾、重建等关键环节;在预案方面,国家防总组织制定完善了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主要江河及其重要支流防御洪水方案或洪水调度方案。全国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县级以上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基本都制定了本辖区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全国8万多座水库水电站,大多制定了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调度运用计划,97处重点蓄滞洪区所在地制订蓄滞洪区运用方案和人员转移安置预案,1500多个山丘区市县制订了防御山洪预案,371个沿海市县制订了防台风预案,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9%的地级市和83%的县制定了抗旱预案。去年,国家防总颁布实施了国家防总应急响应工作规程,规范了国家防总、防总各成员单位、流域防总及省级防指之间的应急响应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确保了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虽然近年来防汛抗旱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的防汛抗旱水平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是防灾减灾基础体系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不相适应。近些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气候异常,雨、台风、高温干旱和冰冻低温等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加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增大。去年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这是全球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又一次警示。目前我国大江大河部分干流没有得到有效治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还未全面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部分江河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沿海仍有34.3%的重点海堤没有达标,一些地区的海堤防御标准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的封闭圈。很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偏低,设施老化,内涝严重。全国还有3万多座病险水库,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少灌溉设施,现有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城乡供水保证率不高,全国还有2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西部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每年仍然有4500多万城乡居民因旱生活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使水利工程体系更显薄弱,加强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是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与有效应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局部暴雨、山洪、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灾害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特别是局部暴雨、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大。这些灾害大多发生在边远山区,由于这些地区交通和通讯不便,监测和预测预报能力偏低,灾害预报精度和准确率还不够高,预警信息不够及时,预案体系不够完善,群众防灾意识不强,往往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水库特别是中小水库通讯预警和水雨情测报等设施落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善。城市局部暴雨和内涝问题日益突出,重大灾害事件时有发生。北方地区连续多年干旱,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的旱情监测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严重滞后。

三是防汛抗旱保障能力与社会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牵涉面广,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部门配合、地区协调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我国防汛抗旱经费投入渠道还比较单一,社会化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难以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堤防保护区、洪泛区、蓄滞洪区、河道和防洪规划保留区内的防汛抗旱社会管理相对薄弱。防汛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数量不足,规模偏小,装备落后,抢险和抗旱服务能力普遍不强。社会化灾后保障能力不够,水旱灾害救助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洪水干旱保险仅停留在研究层面,还没有形成操作性强的制度。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工矿企业、城市社区、边远山区以及农民、中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的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亟待提高。

四是防汛抗旱技术水平与现代化防灾减灾的要求不相适应。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防汛抗旱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建设即将完成,防汛科学调度取得显著成效,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迈出重大步伐。但我国防汛抗旱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防汛减灾仍主要凭借经验,抗旱工作基础研究滞后,抗旱手段相对落后,抗旱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滞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不大。围绕防汛抗旱重大技术问题开展的科研虽然不少,但科技转化率不高,对防汛抗旱工作的支撑不够。工程设备与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高,抗洪抢险还主要依靠人海战术,采用传统的抢险器具和物料,现代化程度较低。

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清醒认识防汛抗旱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和预案制订得更周全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些,牢牢把握防汛抗旱的主动权,努力开创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

三、准确把握防汛抗旱工作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突出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着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虽然近年来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战胜了频繁发生的洪涝、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将水旱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与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相比,防汛抗旱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防汛抗旱的能力还有较大差距,防汛抗旱的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应急管理,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汛抗旱工作的新要求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快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积极探索应对水旱灾害的重大举措,切实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不断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为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系良好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防汛抗旱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我们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全过程。在预案制订中,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针对不同洪水和干旱情况,制订和落实各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防洪调度中,要以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调度工作的最高原则,防洪抢险时坚持先保生命、后救财产,及时预警预报信息,提前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及时解救被洪水围困人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抗洪救灾中,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生活保障、卫生防疫和物资供应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需要。在抗旱救灾中,要把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放在首位,把保障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人水和谐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水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要求我们既要考虑防御水旱灾害,又要考虑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对大自然产生的负面作用;既要考虑洪水和干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既要确定合理的防洪标准,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又要合理利用雨洪资源,着力解决好水资源短缺问题;既要保障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又要满足生态用水需要。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就是要加快防汛抗旱立法步伐,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在防汛抗旱救灾工作中依据法律法规,规范防控程序,约束防控行为,将防汛抗旱救灾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科学防控,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综合应用多种手段,科学调度防汛抗旱工程,重视和发挥非工程措施的作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减灾效益。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方针。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兼顾上下游、左右岸,提高我国防御水旱灾害的综合能力。既要统筹区域和流域,又要兼顾城市和农村;既要统筹大江大河与中小河流,又要兼顾东部、中部和西部;既要考虑江河湖泊平原区的防汛保安,又要有效防御山丘区山洪、滑坡、泥石流灾害;既要保证缺水地区供水需求,又要对水源调出地区给予合理补偿。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创新。要把防御突发水旱灾害与建立防汛抗旱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防汛抗旱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通过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防汛抗旱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改革创新的新突破赢得防汛抗旱事业的新发展。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在大力开展防汛抗旱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对事关防汛抗旱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力求重点突破,全面提升防汛抗旱科技创新水平。

四、扎实做好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对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完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进"两个转变"。各地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全面分析各地制约"两个转变"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实现"两个转变"的对策和措施,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科学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建立符合防汛抗旱科学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强化洪水管理和实施全面抗旱,确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夯实工程基础,增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完善的工程体系是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增加水利投资这一重要机遇,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工程建设。一要加大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力度,完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重要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堤防巩固达标建设及河道治理,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二要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尽快提高中小水库和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和抗洪能力,提高山前平原及河谷地区工矿、城镇、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的防洪能力。三要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尤其是加强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使用频率较高、对防御流域洪水和保护重点城市作用突出的重点蓄滞洪区建设,保证发生大洪水时蓄滞洪区能够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四要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抓紧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在启动重点地区山洪灾害防治试点的基础上,抓紧前期工作,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进一步做好山洪灾害易发区风险区划,研究确定灾害临界雨量,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五要加强防台风能力建设,加快海堤达标建设、避风港建设和紧急避险安置区建设,加强对沿海地区民房建设的指导,提高抗御台风暴潮的能力。六要加强水资源调控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的时空调控能力。加快抗旱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尽早开工建成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城乡抗旱保障能力。

第三,强化应急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认真总结防汛抗旱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显著提高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水旱灾害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强化责任机制建设。明确和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二要建立健全洪水影响和干旱灾害损失的评价机制。抓紧出台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完善蓄滞洪区、洪泛区和防洪保护区内的洪水影响评价实施项目的审批、监督和管理制度,加快研究旱灾影响评估方法。三要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促进防汛抗旱整体能力的提高。四要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做好信息汇总和研判分析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健全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与成员单位的会商通报机制。五要强化信息和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坚持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完善管理信息制度,做好重特大突发水旱灾害事件及敏感事件的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六要加强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加强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加强部队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健全保障有力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基层组织和公民在防灾减灾、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加强"三预"建设,增强水旱灾害防范能力。多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实践表明,预案、预报、预警等"三预"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效。在预案方面,各地要继续推进预案编制,特别要注意抓好街道社区、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防汛抗旱预案的编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要不断加强防汛抗旱预案的动态管理,加强预案演练和评估工作,及时修订、完善预案,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强化预案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将预案落实情况作为责任追究的依据。在预报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天气雷达等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和台风暴潮的预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力度,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不断优化洪水预报和调度模型,加强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不断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在预警方面,要大力加强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机制,为及时转移安置群众,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要加强旱情监测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旱情监测预警分析评估决策支持体系。

第五,健全保障体系,提高防汛抗旱社会化水平。加强防御水旱灾害社会管理,提高保障能力,是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一要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工作管理体制,明确社会各部门、各行业承担的防汛抗旱工作职责和任务,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二要逐步建立洪水风险公示制度和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加大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强化洪水风险分析,为加强社会管理,主动预防和应对水旱灾害创造条件。三要在规范行政手段的同时,大力推动防汛抗旱法规制度建设,尽早出台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依法调整和化解防汛抗旱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四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避险救灾知识的宣传,以提高群众的避险自救能力。五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探索新理论、新方法,加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防汛抗旱科技水平,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抗旱信息平台,提高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六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防汛抗旱资金投入机制,逐级设立特大防汛抗旱经费,争取各级财政不断增加用于防汛抗旱的预算内资金;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开展水旱灾害保险,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水旱灾害保险制度,不断增强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