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

时间:2022-10-24 17:42: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课外辅导总结

第1篇

随着课外辅导机构的大量兴起,其对于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不言而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小觑。笔者及团队成员经过对中小学生课外辅导行业的长期实践,并多次问卷调查走访,现将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总结如下:

一、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的问题

(一)恶性竞争频现,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目前,课外辅导行业存在种种恶性竞争现象,如夸大宣传、恶性价格竞争、恶意诽谤、互挖墙脚等,有的辅导机构甚至直接挖了他人的老师和学生就近开办辅导学校;有的机构为了打败对手,美化授课教师背景,夸大教师所获荣誉,甚至不惜学历造假;还有的培训机构为了招收学生,学费三折、四折都可以,甚至为了让学员退掉在别的?C构已经报名的项目,承诺代替补偿违约款。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学生的利益受到损害,给课外辅导机构带来了不良影响,也影响了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师资水平不一,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师资问题一直是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中广受关注的核心话题,决定着辅导机构的教学质量和声誉,而目前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鱼龙混杂,教师流动性大、随意性强,学生对授课教师不满的事件并不鲜见,师资质量成为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课外辅导行业服务方面涌现的问题比比皆是,如收费较高,报名容易退款难,随意更改授课时间,中途更换教师,因个人原因提出退款往往遭拒等,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监管困难,行业标准不一

由于课外辅导的科目多种多样,这就导致课外辅导市场监管困难。就我所在的地区而言,有很多课外辅导机构连基本的工商注册登记都没有,工商部门对这种无证经营者并不具备长期、彻底的监管能力。其次,形形的辅导机构都有自己内部的收费标准和上课方式。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和一对多的辅导方式收费和上课进度都会有本质性的不同。这种多重标准泛滥的现象极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的探索

(一)及时有效监管,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当今国内的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大部分是由专业人士管理和运营,但也有一部分是从未涉足过教育行业的人员发起和管理的,很多问题就出在这一部分机构上。因此,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建立起及时有效的监控体系。

同时,政府部门应大力推广优秀机构,整合优化行业机构,取缔非法机构。对于机构内部人员而言,一是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二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思想道德素质,严于律己,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强师资建设,优化教学成果

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机构的校长和教师主要靠公开向社会招聘专职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往往是退休教师,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能为教育事业继续发挥力量;还有从公立学校以高薪和优厚待遇“吸引”来的校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而兼职教师流动性大、随意性强,目前在大部分辅导机构中兼职教师居多。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大专职教师比例,提高教师的选拔要求,规范师资管理,提升师资质量。

同时,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把课外辅导行业内的优秀机构作为标杆,建立优秀的制度体系,从而大大完善教育培训质量,保证教学成果的最优化。

第2篇

[关键词] 数字土著; 学习方式; 数字一代; 新一代学习者; 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 G442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衡量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1]十余年后,新课改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突出反映在中国课程发展史上的五个第一次。第一次从“保障学习权”的高度,整体勾画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第一次从“学校改革逻辑”的高度,抓住“课程”这个突破口,课程改革进入教育改革的主战场;第一次从“课程文化”的高度,从单纯知识、技能目标走向“三维目标”;第一次从“课程资源”的高度,打破了教材的概念,“一纲多本”教科书制度开始成型;第一次从“学习共同体”的高度,打破学校孤立于社区的状态。[2]虽然新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有关新课程改革的反思和争论也层出不穷,争论的首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一种意见认为课堂和学生生活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虽然课堂积极展开讨论、探究和合作,但学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和提高。[3]可见人们对课堂学习方式改变的效果仍存在质疑,其症结在于缺乏对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真实学习方式的认识。其实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日益成为国内外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从Mark Prensky于2001年提出了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和数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的概念,[4]国际上关于数字一代学习者的争论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其中有三个问题亟待解答: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与上一代学习者是否具有明显差异?新一代学习者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特殊喜好?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是否能满足新一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本文试图梳理国内外关于新一代学习者的相关研究,并通过大规模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国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以期为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变革课堂教学结构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二、当代中小学生的行为和认知特征研究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当今年轻的一代学习者是在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技术具有天生的敏感度,精通技术又乐于用技术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使得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期望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有关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的称呼,主要包含“千禧一代”、“网络一代”和“数字土著”等。1991年Howe和Strauss在他们的联合著作《代际理论》一书中提出,出生在1982年到2000年之间的一代为“千禧一代(Millennials)”;[5]2000年Howe和Strauss在《千禧一代崛起:下一个伟大的一代》一书中,指出千禧一代正在进入大学,他们充满了个性,他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明白自己的需求,“乐观、团队合作、遵循规则”是他们的主要特征。[6]Oblinger则认为千禧一代应该是从1982年到1991年出生的一代,并指出他们对学习环境提出了新的诉求,当今学校提供的学习环境很难满足学习者对于新的学习环境的期待;他指出学校应该理解学习者,并针对新型学习者的特征来设计学习环境、课程和教学。[7]

1997年Don Tapscott在《数字化成长的网络一代》一书中,[8]提出了“网络一代”是伴随着数字媒体长大的一代。他认为计算机、网络和其他数字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提出“网络一代”是1977年1月到1997年12月的出生的一代。[9]Tapscott观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认为新一代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他试图去描述这种变化;他倡导教育需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转变,需要更强调学生的个体行为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强调合作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001年Marc Prensky提出了“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的概念,指出当今的学生,由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数字化世界)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他们是“数字土著”的一代,他们的老师则是“数字移民”。他认为伴随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数字土著”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发生了变化,甚至他们大脑的物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10]Prensky指出当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数字土著”和“数字移民”这两代之间因为技术使用带来的差异。2010年Marc Prensky在《数字土著的教育》(Teaching Digital Natives)一书中指出技术的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必将对教育带来巨大的变化;然而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变化的发生,教育的变革的步调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11]

“千禧一代”的提出者Howe和Strauss是人口学的专家,“千禧一代”主要从时间的角度来区分人口学的特征;“网络一代”的提出者Don Tapscott是未来学家和顶级科技作家,“网络一代”主要从网络技术的角度来看待技术对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数字土著”的提出者Marc Prensky则是著名的演讲家、作者和教育顾问,“数字土著”的概念主要从数字技术的角度来区分“亲”技术的一代(即“数字土著”)和排斥技术的一代(即“数字移民”)。然而无论是“千禧一代”、“网络一代”还是“数字土著”,都强调在技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习者,具有新的学习特征,他们所偏好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有很大不同。然而国际上对数字一代学习者存在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在于数字一代学习者是否能代表一代学习者的群体特征。以Marc Prensky为代表的支持派认为新一代学习者由于成长于技术的环境,所以他们身上具备很多技术的特征;以Chis Jones为代表的反对派则认为以时间来划分学习者对于技术的态度过于武断,同龄的学生使用技术的能力差别很大。

三、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抽样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现状,并根据数字一代学习者的特征,从大样本中筛选具有数字土著典型特征的群体和不具备数字土著典型特征的群体,比较两个群体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差异,阐释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从而了解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之后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对中小学生进行了访谈,明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的主要方面,剖析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辨别了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与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巨大差异。

本研究分为四个研究步骤,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

第一,规模化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先用整群抽样法从北京市中小学校中抽出样本学校,再用系统抽样法从学校中选择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第二,数字学习者(Digital Learner,简称DL)和非数字学习者(non-Digital Learner,简称nDL)的筛选。根据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根据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结合问卷设置规则,筛选出数字学习者和非数字学习者。

第三,DL和nDL学习方式差异分析。比较两个群体在学习方式方面和课外辅导班方面存在的差异,尤其是在技术对学习的影响、上课外辅导班的频率以及对课外辅导班的态度等情况。

第四,课堂学习方式变革诉求分析。深入中小学校,采用焦点小组的方式对学生开展访谈,访谈涉及技术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习方式的偏好,课外辅导班的情况等。

北京市8个区县(东城区、朝阳区、门头沟区、丰台区、顺义区、大兴区、密云县、通州区)约30000左右中小学生参与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703份。小学三年级学生7169人,占总人数的25.1%;小学五年级学生8272人,占总人数的28.9%;初中二年级学生8157人,占总人数的28.5%;高中二年级学生5012人,占总人数的17.5%。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养成问卷和学习方式焦点小组访谈提纲。

黄荣怀等指出学习情景是对一个或一系列学习时间或学习活动的综合描述,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伙伴和学习活动四个要素。[12]根据学习情景的定义,我们在编制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与养成问卷时主要从学习地点、组织形式、学习手段和伙伴关系等四个方面考察学习方式。在学校学习中,用计算机教室和普通教室来划分最主要的学习地点;通过调查这两类教室内课堂的组织形式来了解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主要调查学生课外知识的来源和使用的辅助学习的主要工具;伙伴关系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外那些对学生学习帮助较大的人。除了学习方式之外,我们还考察了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理解、学习能力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等三个方面。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的理解,主要从网络对学习的帮助、使用网络学习时的困难、网络对学习的不利影响等方面考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从自我规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课外辅导班主要从学习科目、学习频率、影响因素、积极效果和消极影响等五个方面考察。问卷结构如图2所示。

焦点小组访谈(Focus Group Interview)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或客户交谈,从而获得对有关问题的深入了解。焦点小组访谈能够使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现象,从而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研究工具使用。[13]学习方式访谈提纲包括学生对技术的感知、学生的学习特征、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三个一级指标。学习方式则从学习材料、内容序列、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切入,比较课内和课外辅导班的差异。

(三)“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选取

Howe和Strauss指出千禧一代具有特立独行、技术自信、团队合作、传统、有压力感、有目标意识和受到保护等典型特征。[14]Prensky指出数字土著一代有很强的个性,喜欢使用技术,能迅速地接受信息,他们喜欢同时处理多种任务,喜欢文本前呈现图表,喜欢随机进入(像超文本),喜欢团队合作。[15]Brown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网络一代的10个典型特征:喜欢小组合作、以目标和成就为导向、多任务处理、试误、高度依赖网络、强交互、重视觉体验、多元文化包容、实用主义等。Berk把网络一代典型特征扩展至20个:技术控、用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对媒体感兴趣、创建互联网内容、快速操作、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以试误的方式学习、多任务处理、注意时间短(Shorten Attention Span)、虚拟环境下的社交、渴望面对面的社会交互、感情开放、包容多样性和多元文化、喜欢小组合作、努力适应社会、感到成功的压力、喜欢得到及时的反馈、喜欢获得即时的满足、能即时回应也希望获得及时回应、喜欢打字而不喜欢手写。[16]

深入分析有关“数字一代”、“网络一代”和“数字土著”等相关文献,我们发现数字技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有一些共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用技术、多任务、强交互和重体验等四个方面。用技术包括网龄、网络自信、电子设备接入、网络接入和每天上网时间等;多任务包括边做作业边听音乐、看电视和与同伴聊天,完成计算机任务时经常多线程工作、课后获取知识的手段多样等;强交互包括课内外的协作学习、网上聊天、信息分享等;重体验包括喜欢图像表征、喜欢真实情景参与、在线看视频、玩电子游戏和使用视频电话等。

因为数字一代是在数字技术环境包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所以我们把“用技术”作为筛选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字一代的条件,并对其具体表现进行了细化。结合问卷,最后确定的筛选条件有4个。

1. 网龄:网龄在5年以上(包括5年)的高二学生,网龄在4年以上的初二学生,网龄在3年以上的小学5年级学生,网龄在2年以上的小学3年级学生。

2. 上网水平:选择“中级水平”和“老手(大虾)”的学生。

3. 数字设备和网络接入:选择在家“有电脑,能联网”和“有多网设备(含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学生。

4. 每天上网时长:选择“2~3小时”、“3~4”小时和“4小时以上”的学生。

根据以上四个筛选条件,我们对回收的28703份问卷进行了筛选,共选出了5379份问卷,其中女生有2331人,占43.5%;男生有3027人,占56.5%。我们把这筛选出来的5379个样本规定为数字学习者DL。网龄小于1年的学生有6698人,其中女生3012人,占44.9%;男生3686人,占55.1%。

(四)DL和nDL的比较分析

通过数字学习者DL和非数字学习者nDL的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群体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 DL经常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而nDL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的比例相对较低。74.6%的DL会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而只有28.2%的nDL会使用互联网获取课外知识,如图3所示。

2.虽然数字学习者和非数字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趋势基本相似,但相比较而言DL更喜欢协作学习的方式,而nDL更喜欢传递接受的方式。28.5%的DL表示喜欢协作学习,19.2%的nDL表示喜欢协作学习;41.6%的DL喜欢传递接受的方式,58.6%的nDL喜欢传递接受的方式,如图4喜欢的学习方式所示。此外在基于网络的合作方面,DL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62.4%的DL有网络合作的经验,37.6%的nDL有此方面的经验。

3. 数字学习者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频率高于非数字学习者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频率。75%的DL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课外辅导班,65.8%的nDL每周参加1次以上的课外辅导班,如图5所示。在喜欢课外辅导班的原因中,DL更喜欢辅导班的1对1辅导和同伴,而nDL更喜欢辅导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通过比较分析可见,DL的学生对技术的依赖性更强,更喜欢合作的学习方式,具有更强的社交倾向,这些方面刚好印证了“用技术”和“强交互”这两个数字一代的典型特征。然而本研究没有设计关于“多任务”和“重体验”的验证,在后续的研究中需要设计相关因素进行证明。令笔者感到意外的是DL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频率高于nDL,所以我们选择5所学校,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深入了解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和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

四、焦点小组访谈

来自5所中小学的28名学生参与了我们设计的焦点小组访谈,其中男同学16名,女同学12名,小学生9名,中学生19名。访谈主要从学生对技术的感知、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课堂之外学生使用技术开展学习和完成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在使用技术学习方面不存在障碍,但在课堂上使用技术学习的机会很少,多数课堂不鼓励使用技术,甚至屏蔽技术。学生对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认识比较理性,认为不同的课型应该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但是多数学生表示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授会特别枯燥。

受访的学生都在参加课外辅导班,有些是特长类的辅导,有些是英语、数学等课程辅导。多数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课外辅导班。在谈及喜欢课外辅导班的原因时,学生积极地给出了多方面的回答,总结起来,包括学习材料、内容序列、教师采用的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从学生对课外辅导班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了学生所偏好的学习方式,从学生对课外辅导班与学校课堂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差距,见表1。

当代中小学生希望内容序列能够更加灵活,可以由学生调整,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选择,而课堂所提供的内容序列往往基于教材和教师的掌控。学生希望能考虑学生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材料,而不是一堆参考书和试卷;然而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材料往往是教科书、参考书、PPT或为应付考试而准备的数字材料。学生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关注自己,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并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而当前课堂的教学方式多数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策略未必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希望的学习结果是具体、清晰和明确的行动计划,而课堂提供的学习结果是课后作业和考试。学生希望的评价方式是在真实评估学习情况之后对学习建设性的意见,而课堂提供的评价方式则是随堂测验、作业和各种考试。

可见数字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与当前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而数字学习者所占的比例在逐步提升,可以预见5~10年后的数字学习者将成为学生中的多数派,因为孩子们首次触网年龄越来越低、计算机和网络接入越来越普及。因此数字学习者偏好的学习方式其实反应的是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课堂变革需要考虑数字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偏好的学习方式,从内容序列、学习材料、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入手,为新一代学生提供适合的新型学习方式。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大规模调查和比较研究,回应国际上关于新一代学习者的争论,认为在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群体特征很难鉴定,不存在新一代的学习者,技术对当代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程度因使用技术的深度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本文对国际上关于新一代学习者争论的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对当代中小学生进行分类的思想,并根据技术使用的程度从一代人的大群体中筛选出来DL和nDL两个小群体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的结果显示技术的接入深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技术接入较深的当代中小学生,正呈现出“用技术”和“强交互”的特征,然而本文所提出“重体验”和“多任务”两个特征,在本研究中并未涉及,将是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班的问卷调查和焦点小组访谈,我们构建出了当代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与课堂提供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差异,并从内容序列、学习材料、教学法、学习结果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行10余年后,提出当代中小学生偏好的学习方式将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走向和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4): 247~249.

[2] 钟启泉. 新课程改革与学生个性化学习[J]. 教育探究, 2011,(2): 1~6.

[3] 孙智昌,等. 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8): 35~42.

[4] [10] M.Prensky.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J]. On the Horizon,2001,9,(5): 1~6.

[5] N.Howe,W.Strauss.Generations: The History of America’s Future[M]. New York: Quill,1991.

[6] N.Howe,B.Strauss.Millennials Rising: The Next Great Generation[M]. New York: Vintage Books,2000.

[7] D.Oblinger.Boomers,Gen-Xers and Millennials: Understanding the New Students[J]. Educause Review, 2003,38(4): 37~47.

[8] D.Tapscott.Growing up Digital: 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M]. New York: McGraw-Hill,1998.

[9] D.Tapscott.Grown up digital: How the Net Generation is Changing Your World[M]. New York: McGraw-Hill,2009.

[11] M.Prensky.Teaching Digital Natives: Partnering for Real Learning[M]. London: Sage Publishers,2010.

[12] 黄荣怀,等. 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J]. 开放教育研究, 2010,(1): 11~19.

[13] J.M.Sinagub,S.Vaughn,J.S.Schumm. Focus Group Interview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M]. Sage Publications, Incorporated, 1996.

[14] N.Howe,W.Strauss. Generations: The History of America’s Future[M]. HarperCollins,1992.

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英语辅导;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45-002

如今,各类英语辅导班层出不穷,似乎成为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笔者在对桂林市中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课外英语辅导班是由经营性民办教育机构举办的,这类机构既是为了教育,又是为了营利。因此,它们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也要按照经济规律进行经济活动。在本次调查中,笔者调查了桂林市中学生的辅导班英语学习现状,走访了多家桂林市培训机构,并访谈了几十名家长,分析课外英语辅导班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英语辅导班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一、桂林市中学课外辅导班的基本情况

课外辅导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的教育是普遍式的,而每个学生是有其个体差异性的,学校很难照顾到这种差异。因此,开展既能满足个别选择,又能综合多方面知识的课外辅导教育,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在对培训机构进行访问时,我们了解到桂林市的培训机构种类繁多,有的规模很小,只有几间教室;有的规模大到拥有上百名专职教师。而且这些辅导机构的授课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有针对学生的各学科教育的培训班,如奥数、英语、写作培训班;有各类文体艺术培训班,如钢琴、跆拳道、舞蹈、书法、绘画培训班等等。这些培训班都十分火热,市场前景非常好;而且培训班的形式也很灵活,有诸如一对一教学、小班教学、大班教学等。笔者通过《中学生课外英语辅导现状调查问卷》得知,桂林市某校学生参加校外英语辅导班的学生比例达到了87%;可以看出,在中学阶段,课外英语辅导班这种形式是十分普遍的。

二、课外英语辅导班火热的原因分析

为了解课外英语辅导班这么受欢迎的原因,笔者分别对培训班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原因如下:

1.家长、孩子对高分的主观需求

有人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就使得家长想尽办法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英语辅导班、兴趣班、口语班等,以求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外在素养。根据对30位家长的访谈,有58%的家长提到孩子上课外英语辅导班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自己强迫去参加的;有42%的家长提到孩子是自愿参加辅导班的。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是有一定的分数要求的。通过在辅导班进行学习,他们更多的是想让孩子们“提高功课成绩,或在这个领域达到一定水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已经逐渐转变为对孩子考试竞争力的关切。然而对于家长的关切,66%的孩子却是对辅导班持无所谓态度,仅有22%的孩子对于自己所参加的辅导班“非常喜欢”。社会上长久以来的人才选拔模式,造成社会、家庭、学生对分数的不懈追求,这样的需求即是课外辅导班们兴盛发展的土壤。

2.被“培训”的无奈

根据我们的调查,也有很多学生和家长是处于“被培训”的状态。有些上进心很强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同学去参加课外辅导班,担心自己会成绩不如别人,便也去参加辅导班了。这类学生在我们的调查中,约占到10%。另外,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学校资源有限,择校、升学的压力让很多家长、学生不得不走进培训机构的大门。择校的基本特征是:“基本满足居民的需要;打破了‘学区制’下的户口限制;它发生的前提是不同的区域,甚至同一地区在教学质量上的区别;但在实践中经常和某种经济形势联系起来。”但是在现实中,根据访谈我们得知,家长们理解的择校是指对于重点高中的选择。择校规定,政府举办的公办高中在完成本年度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可以招收一定数量的择校生,但必须严格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因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进行课外辅导来提高孩子的成绩,使他在择校的时候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可以优先进入或是少花钱。

3.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有限

桂林市的中学虽然每学期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活动的次数有限,且学习意味不浓,许多家长也不曾将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当作是课外学习,他们仍然认为辅导机构培训才是唯一的课外学习途径。另外,以青少年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接待能力有限、数量有限,使得学生选择和参加的机会少,这也是学生难以利用校外资源的客观原因之一。

三、课外英语辅导班存在的问题

1.昂贵的学费成为家庭的重担

目前桂林市有不少教育机构都在宣传中极力推荐“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某教育机构的收费标准如下:初中英语一门课一小时130元,课时安排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正常接受培训的情况也要每周两到三个课时,也就是说一个学期下来单英语一门的辅导费用要达到4680元至7020元。而根据我们对几十位家长的访谈,他们提到每个月对于孩子去英语辅导班的费用可以接受的范围在每月500元至1000元。况且这只是一门课程的辅导费用,如果再加上数学或其他学科,每个月的辅导费用是很可观的。因此,如果选择“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压力很大。

2.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夸大宣传效果

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师大多是水平不一的。根据我们的走访,其教师构成有中学在职老师,在校大学生,或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等等。而且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很多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在毕业之后就不会再选择继续留在原先代课的辅导机构。然而培训机构在自己的宣传册上对于自己的师资力量却是夸夸其谈,有的标明“专家――历届中考阅卷老师”、“一线名师”等等,难辨真伪。笔者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参加的英语辅导班对自己有帮助很大的学生约占19%;认为参加的英语辅导班有帮助但帮助不大的学生约占31%;认为英语辅导班没什么帮助的学生约占12%;在笔者对家长的访谈中,家长们也不约而同的提到参加课外英语辅导班,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效果不是太明显”;“说不太清楚”。

3.增加孩子英语学习负担

在《中学生课外英语辅导现状调查问卷》中,对于所参加的英语辅导班是否增加了学习压力一题,有约13%的学生认为“是,压力比较大”;有约61%的学生认为“是,压力不是很大”;有约2%的学生认为“不是,一点压力也没有”;有约4%的学生认为“不是,减轻了学习压力”。而在笔者的访谈中,在问及让孩子参加英语辅导班是否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时,有58%左右的家长认为不会增加负担,认为孩子会自己调节好自己;42%左右的家长表示英语辅导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压力,孩子也是很辛苦的。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还是很高的,有的孩子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是被家长强迫着上英语辅导班的,这在无形之中增添了孩子的负担。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加课外英语辅导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孩子的负担。周末和节假日,孩子要在两三个培训班里来回,家长便要全程接送甚至陪同。除去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很多辅导机构会额外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备考试卷等。很多学生提起辅导班便觉得痛苦,家长也是无奈。这样的情绪如果带到正常的学校课堂学习中,便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导致英语学习上不去,反而起到了反面效果。更有甚者,学生参加英语辅导班之后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下降,很多都依赖培训班的老师督促自己学习,离了老师的督促便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形成恶性循环。

四、对课外英语辅导班的发展建议

笔者认为,如果中学课外英语辅导班能够健康正常地发展,将是学校英语教育的有益补充。因为学校教育有时候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而课外英语辅导班恰恰可以照顾到一些学生的特殊需求,因而它们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现在的问题是课外英语辅导班尚未形成良性发展,有一定的弊端。如果想充分发挥辅导班的优势所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自身师资力量水平,聘请权威专家。课外英语辅导班的老师普遍年轻化,他们思维活跃,性格外向,但教学经验并不完善。如果能够建立完善的辅导机构教师资格选拔考试以提升培训机构英语教学老师的水准,那么辅导机构的师资力量就有了保障,对于学生亦是极为有利的。另一方面,如果辅导机构能够时不时地从名校聘请专家来授课、做讲座,学生的受益程度就更高了。在学校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名师教导,因此辅导班可以成为他们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的一个良好渠道。

(2)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位培训班老师提到自己是从中学辞职来到辅导机构任教的,原因是他觉得学校教学方式单一,而在辅导机构,他可以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去开展英语教育。辅导机构既是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完全可以打破学校教育的讲授式教学,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学校教育。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一是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二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谓一举多得。

(3)向优秀的辅导机构学习其教学管理体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某些优秀的辅导机构之所以名气大,受众范围广,是和他们自身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有关的。他们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日程安排,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其他辅导机构若是能够以行业内优秀的课外辅导机构为标准,完善自己的教学管理体系,那么课外辅导机构的质量标准就能够得到保障,辅导流程能够规范化,这样的发展趋势不论是对于辅导机构本身,还是学生,都是极为有利的。

五、结语

当前在各大城市,辅导机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正处在快速发展完善中。我们应该本着全面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和评价它,能够使其办学行为规范化,发展得到有关部门的监督,以合理、健康的形式去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真正有益的补充,才是辅导机构日后兴盛发展的途径所在。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对桂林市中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现状的研究与思考”(项目编号YCSW201416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徐春莲.关于高中生英语课外辅导的几点思考[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

[2]雍佳,姚漓洁,田丽,钟蒙蒙.对中学生课外英语辅导现状的调查――以桂林市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

第4篇

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美术技能训练和提出过高的要求,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和素质。美术活动是一种手段,期望在美育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户外写生活动策划报告范本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户外写生活动策划报告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也随着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在当今已受到相当大的关注。家长们也面临着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想让自我的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始注重孩子的特长发展。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是各方面良好发展的主要时期。若想让小学生在美术发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仅靠课内的美术学习是不够的。参加美术课外辅导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而小学美术课外辅导的形式是十分多的。由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自我我教育和发展的主题,所以他们参加美术课外辅导的兴趣是关键所在。而教师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课外美术辅导中,教师的教学影响也十分重要。小学美术课外辅导对美术教学也起到必须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校内课外美术活动是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地学校要用心创造条件,有计划的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作为美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课既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又是它的变异和拓展。课外活动课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个性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自我独特的优势。它区别于一般的美术课,但也以美术教育的手段开拓学生心灵、智能、创造力和创新潜力。它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其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美术才能等方面,都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开展美术课外活动是具有简单再创作为教学手段的新型活动,极为重要。当然,美术课外兴趣小组也是课外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美术课的延伸。美术小组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能够那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潜力。

校外美术辅导具体包括:双休节假日的少儿美术班和一些类似与青少年宫的培训班。校内美术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所能容纳的认输有限,还不能满足对美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要求。校外美术辅导的学习时光一般在星期六天和一些节假日里,例如寒假暑假。教师指导和学生创作的时光很充裕,一般在三个小时左右。与校内兴趣小组相比,教学资料与形式更灵活多样,加上教师的认真辅导,学生进步很快。

美术课外辅导的开展应贯穿始终。课外活动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美术教学质量,因而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和广大同学的学习用心性、主动性,善于把教师的指导性计划变成学生自我的要求和行动。另一方面不能因为强调了美术课的重要作用,就把她放到不恰当的地位,不能把美术活动当作是为了培养美术专门人才而设立的,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美术技能训练和提出过高的要求,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和素质。美术活动是一种手段,期望在美育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户外写生活动策划报告二

我们组建了舞蹈队及合唱队,认真编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训练,参加了县举办的艺术节活动,并获得二等奖。这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这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有这样的成绩也不错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兴趣是的老师

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好。只有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兴趣是情感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对它的感情就会越深。兴趣广泛的人感情就是丰富。基于这一理念,我想到了在“玩中学”的学习方法,其方法就是在于把学生从强制被动地位中解放出来,努力使学生把对基本技能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对音乐技能的向往和渴求当中。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不断的尝到成功的喜悦,不断的超越自我,学生就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兴趣就成了的老师。这样,把握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万万不可在此时过分的强调歌唱技巧而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应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技巧的培养

由于音乐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离开了技能、技巧,美丽动人的艺术效果便无从谈起,音乐也就不复存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对学生舞蹈技巧的训练主要在于激发学生自己练习的兴趣,换一句话说就是让他们自己渴望自己“玩”得更好,在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运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指导、相互学习很重要。当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自己先摸索或先学会了某个动作后,就先让他们展示一下,并介绍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共同提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群体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企业家们大声疾呼: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是存在很多的弊端的,比如,我们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天生好动,喜欢聚在一起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学生掌握了一些舞蹈与合唱技能后,教师便可以引导他们去排练,在排练的过程中,必须是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的结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四、培养学生坚定、顽强的毅力

学习舞蹈及合唱不仅能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学习音乐本身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同学们往往在刚开始时还能坚持住,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专业人事的故事,使同学们树立信心、坚定信念。这种精神对学生文化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音乐教学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教师只有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的进行钻研、创新,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取其长处,并努力研究学生的心理,抓时间训练学生,做好文艺活动工作。

户外写生活动策划报告三

这次我们的美术老师给我们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举办了一个活动—美术课外写生。这个活动是为了让我们在课外去体验美术的美,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这些学生感到格外的欣喜。现在活动已经完成,我也对自己参加这次活动做一个总结。

原来我们都是在教室里对着盆栽画画,不管是素描还是写实,总是感觉有些无味,老师也正是看到我们在上课不在神的样子,就跟学校申请了课外的一个写生活动,一是让我们近距离的去接触大自然,二是为了引起我们对美术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昨天最后一节美术课被老师带领到市生态公园里进行写生。我们一直被限制在教室画画,这么一下子到了外面,就都更放飞的鸟儿一样,瞬间感觉到自由,在公园里肆意的欢笑。当然也只是一会,主要的目的还是写生,这可是让我们的性质一下子就提高了,感觉到了外面的空旷和美好,各个都手膜擦掌的开始自己的绘画。

课外的写生让我们有更多的素材,也让我们领略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更加让我们知道大自然的神奇,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和昆虫,让我们一下子放开了思绪,直接打开了创造力。我们有的同学对着公园里的树展开素描,有的同学对花草进行彩绘,而我就是对着树上睡觉的鸟儿开始画画,大家都无比的认真的画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写生,真是觉得人生圆满,小学的美术课也让我感觉到是丰富的,不再是坐在教室里进行单一的画画,限制了我们众多人对美术的创新。

五年级的我们在经过前面几年的美术教学,大家都有一定的底子在,所以在这次的写生活动中,大家有使不完的劲,都在这节美术课外的学习中有不一样的收获。不过也确实,在活动结束后,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或多或少都会自己对美术的更深的认知,我喜欢这次的课外活动,它让我重新拾起对美术的兴趣,更让我对这个大自然产生了敬畏,它赋予我们那么多的美好事物,让我们有用之不完的素材,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第5篇

关键词:中年级;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生活;形式;契合点;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针对中年级学生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不能像课堂教学一样由老师当主演,否则就不是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应当尽量保证与课内知识的联系,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拓展视野的舞台和主阵地,如果学生失去兴趣,就应当及时调整,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应当结合年级教学内容和特点形成系列,甚至可以固定下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以下就开展中年级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思考进行阐述。

一、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需要的多种形式

中年级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当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个要求,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活动形式:

(一)经常组织语文竞赛活动。在班上经常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特长都有积极作用。语文竞赛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单项比赛,如普通话比赛、查字典比赛、讲故事比赛、看图说话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综合性比赛,如听说读写综合竞赛、辩论赛等。学生在比赛中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由于我们的课外辅导开展得扎实有效,学生更喜欢语文了,读写听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看电视与电影。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从小就用很多的时间看电视,也经常看电影。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还要不要组织学生看电视和电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随着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学校具备了在校内组织学生集体看电视,看电影的条件,从而为开展这方面的小学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小学生有组织地多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片,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互相讨论,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起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说话、讨论、朗诵、演讲。开展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在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故事和讲身边的事情为主;中年级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讨论问题;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可以向主题讲演方向发展。

二、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

中年级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活动内容和形式如果能很好的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则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针对这一点,可以采用如下活动形式:

(一)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要确定观察的观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领域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课外练笔。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充课内作文模式僵硬,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途径。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放笔同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三)社会实践与作文。社会实践活动是作文的基础,写作的源泉,对成年人和孩子们都是如此。对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从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写作营养的好习惯。因此,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作文,一定要先有社会实践。校园里的集体活动,走出校园的郊游、劳动、参观、访问,孩子们平时的特殊经历,都是社会实践,也都是他们作文的源泉。

从人的思维训练看写作活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缺少一个环节,即先把要写的东西说出来以后再完善构思的环节。把自己要写的事情先说出来,最好在不同的场合多讲几遍,才能够使内容更完整,更严密,更有条理,如果有听众的意见反馈甚至讨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效果好,效率也高。成年人和儿童都是这样。对于小学生,这种训练则更为重要。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实现“先说再写”方式的条件。无论是看过一个电影,还是度过了一个假期,在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先组织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再分头去写,就充分发挥出了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小组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中年级学生的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竞赛;师范生;教学解构

数学竞赛作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途径,已经在我国开展了十余年。数学竞赛在选拔人才上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各大数学竞赛的知名度也随着获奖人数的增多而逐渐升高。在小学数学竞赛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师范生,提出了完善教学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竞赛课程教学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中开办数学竞赛课程可以开发儿童数学潜力,为未来参加更高层次的数学竞赛打下坚实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也十分强烈,但在注意力和理解力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竞赛课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联系实际,有取舍地选择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竞赛试题丰富,内容全面,几乎涵盖了小学甚至高中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和认知情况出发,有重点有取舍地做专题选讲。教师要全面了解历届各种数学竞赛的试题并对其分析,掌握宏观的试题框架。例如,计数类问题基本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算术题、运用数字性质和定律的计算题、巧算和估算。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巧算和估算,这两类题型是目前小学数学竞赛计算题的主流。

2.重视解题思路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详细解答问题,引导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导结果,尽量不要加入初高中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应从问题条件出发,推导归纳公式,这一步骤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展开并提升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在数学竞赛中,时间紧张,题目较难,题量较大,学生审题错误现象频繁出现。在讲解应用题时,应提倡学生“一题读三遍”:第一遍了解应用题的条件,第二遍应明确解题的具体途径,第三遍找出合理的运算公式。计算题则采用“看两遍”的方法:第一遍看清数字和符号,第二遍看数字特点进行巧算和估算。除了“读三遍”“看两遍”以外,还有大量技巧需要师范生自己去分析总结。

二、师范生在对小学生数学竞赛辅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师范生培养的重视,师范生出身的小学教师逐渐占据了多数小学教师岗位。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有其自身的专业化优点,师范生教学观念新、思想活跃、领悟力和接受力较强。但是,部分初出茅庐的师范生缺乏教学经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讲解过程超出学生理解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为了更好地推导答案可能会采用初高中数学知识为小学生讲解。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无法理解,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采用多种方法,多举例多示范,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让学生解出答案,如采用“假设法”等。

2.忽视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开展小学数学竞赛课程的往往是课外辅导班。辅导班对学习数学竞赛课程的学生不设起点,以多为好,以达到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教师可能会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学生教育,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对师范生辅导小学数学竞赛的思考

师范生应掌握整个小学数学竞赛的教学体系,对竞赛试题进行教学解构并创新教学方法这三项技能,掌握这三点是辅导小学数学竞赛的基础。

首先,师范生应做到对小学数学竞赛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对其知识点进行分类,初步把握各项知识概念。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阶段性和连续性。小学数学竞赛试题的解题方法不同于一般数学教学中的题目,师范生在通读教材时要领会教材的特点,领悟教材的脉络,从而更好地进行试题讲解。

其次,师范生应学会从教师的角度对竞赛试题进行建构和解构。教学解构是指从教育学理论的角度对理论的含义及其所反映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理论的创立背景,理论的外延和相关理论的构建。教学解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或“什么是”,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概念的背景和引入理由,指导公式或理论的延伸。这一点对讲解较难理解的试题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师范生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竞赛辅导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辅导。案例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举出一个案例将学生带入案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某个问题的思考。在数学竞赛应用题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对于师范生而言,小学数学竞赛课程的讲解是重点也是难点,相关的技巧应作为职前师范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立足实践,深入研究把握学科内容,科学地培养小学阶段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冶郝,林玲.关于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课程建设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7):17-20.

第7篇

优秀的老师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老师教学方法先进,思维活跃,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对孩子们是否有责任心和爱心也是考量一位老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现在有些老师感到教育、教导学生只是谋生的一种方式而已,不是一种骄傲,对教课得过且过,有着这样的态度,怎能上好每一课,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呢?老师上课不认真、没耐性,学生们听课自然也糊涂,不清楚。而有些老师缺少耐心,只顾前列学生,对于后列学生只是敷衍了事,根本不理会学生的感受。这时,后列学生心里就会觉得委屈。时间久了,对学习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也会养成不良的习惯,对老师彻底失去信心。对他们的人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真正把教书育人当成神圣使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反过来,学生真想求学,应该找那些教学严谨、作风正派、一丝不苟的好老师,才能学到真才实学。不可否认,名师不一定出高徒,可有了名师,就比较容易出高徒。但是,好老师哪里找呢?难道对于学生来说,遇到好老师只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教育承载了孩子的未来,既不能盲目也不可随遇而安,一些高瞻远瞩的家长积极为孩子报名辅导班,希望可以为他们补缺、提升。

致力于成为中国教育行业最受尊重品牌的精锐教育,深知优秀的教师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因此精锐的教师全部是经过精心选拔的来自著名中学的优秀专职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独到的教学经验,能够精确把握考试的重点难点,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易于学生的消化吸收,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精锐教育坚持全方位“1对1”教学防范,并以“6对1”的服务保证辅导的最佳效果。

“6对1”服务是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模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当学生进入精锐教育后,专业的教育顾问会先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学习习惯,制定科学的辅导方案;优秀的学科教师根据方案制定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实施1对1面授辅导;耐心的陪读教师及时进行答疑解惑,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细心的班主任全程跟踪反馈学习进程,即时修订教育计划;热情的心理辅导专家营造和谐的环境,使孩子不仅在成绩上有所提高,更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由资深教育专家组成的精锐教育考试研究院,指导备考提高效率,让学生和家长看到明显的成效。“6对1”把优秀老师的特质发挥得淋漓尽,带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最佳的教学效果。

正如精锐教育咨询创始人兼总裁张熙所言:“中小学生的智商都差不多,为什么学习成绩千差万别?有些同学学习很努力很刻苦,为什么成绩却不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和适合自己的老师。而这些,正是精锐所要提供的。”

张熙毕业于北京大学,随后至哈佛大学深造,从任职英孚教育中国区总经理多年到创办精锐教育,介入教育产业已然多年。自创办精锐教育以来,张熙始终致力于将精锐教育打造为中国教育行业最受尊重的品牌。

张熙认为,课外辅导培训机构不仅要重视师资力量,同时,教育研发和技术研发实力也是关键。“周循环高效学习法”、“高分作文两极突破法”、“新课标知识网络图”、“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特训”和“中小学生考试技巧100例”等一系列成果,汇聚精锐众多教育专家智慧,是专家们长期以来积累的极其丰富而且颇具实效的个性化辅导案例的总结与提炼,以帮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取得成绩上的进步。

第8篇

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基础,以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为榜样,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深化儿童画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加强多种能力、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以中心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各校实际,倡导一种“和谐、人文、科学、自然”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每一位美术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自培、学习、听课评课,提高我们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切实做好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二、主要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练习基本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研究如何上好每节课,做到使学生先有兴趣,后有质量。

2.坚持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研组自培机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1)发扬教研组的积极作用,群策群力认真钻研教材,加强集体备课,课后及时做好批改和辅导工作。平时对教学体会要及时记录,进行总结提炼,写出有质量的教后小记。

(2)围绕我组的总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美》,各老师重点做好相关工作。

(3)以研究课为突破点,组内互相听课、评课,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并积累好有关资料及个案。

3.抓好教学常规,落实措施,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作业的自评、互评和面批,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水平。各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小组教研活动一次,加强沟通,共同进步、提高。

4.配合学校大德育体系的研究,发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精神,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发掘教材内容,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5.努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市、区美术绘画竞赛活动,同时点面结合,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画创作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6、做好上传美术教育信息工作:内容包括美术教研信息、美术教案、课件、美术作品、课堂小故事、教学后记、开发教材、论文等。

三、工作日程安排

3月份:制订教研组

计划,酝酿各自的专题课题,抓好教学常规训练。

4月份:配合中心学校开展第九届课堂评优暨淮川教学大比武活动。

5月份:讨论、交流新教材实施情况,继续学习有关专题研究理论,进行专题研讨。

6月份:进行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美》专题研讨实施情况交流。

7月份:学习《小学生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方法的研究》一文,教科研小结,整理有关个案及资料。

8月份:教师业务学习。

9月份:结合本组的课研主题《让学生感受生活美》,组织学生进行美术竞赛活动。

10月份:交流教师的“案例”、论文、教学感受等。

第9篇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小学逐渐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阶段,小学音乐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和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思维创新;措施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时期正是形成正确思想、锻炼思维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而音乐对于学生的思想形成与情感培养关系密切,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创新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突出音乐魅力

音乐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它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引人入胜,渐渐忘我,将听者融入到音乐所构建的世界中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突出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理解音乐、喜爱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为了体现和突出音乐的魅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审美水平选择一些充满童趣、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并将枯燥的音乐知识灵活有趣的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欢乐的小雪花》、《童年》、《春天在哪里》等通俗易懂、接近生活、生动有趣的歌曲,在进行《欢乐的小雪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动学生对下雪天中雪花精灵随风飘舞的快乐场面进行想象,并将每一个音符想象为雪花的舞动,雪花的舞动带动着音乐的节奏。让学生在对音乐的畅想中理解音符的意义,理解音乐的主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创新思维,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音乐魅力更加体现在音乐感情的共鸣上,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和带动学生的感情变动。例如在《欢乐的小雪花》的具体教学上,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作出相应的节拍动作,加强对“强弱”的感知能力,对音乐形成初步的印象;其次,学唱歌曲,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有节奏的朗读和哼唱,在不断的重复中便可以记住歌词和旋律,并规范学生的表演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音乐中的情感掌握和理解会更加深入;最后,当学生对于音乐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体演唱,还可以让学生在画板上描绘冬天雪景,将学习《欢乐的小雪花》的快乐分享给每一位同学。

二、营造教学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还应该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首先,教师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的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欲望。比如在《凤阳花鼓》的节奏学习中,为了学生便于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音源模拟小堂鼓的声音,比如桌面、塑料瓶等,教师向学生示范声势动作,学生便跟随教师用小堂鼓进行敲击,学生通过聆听和亲身操作,便能够轻松掌握节奏规律。而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自身的操作仍然没有掌握其中的规律。对其,教师不能够一味的批评,批评只能过度增加学生的压力,使得学生对于音乐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交流和课外辅导,积极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使其不断进步。

另外,音乐教学环境的营造还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智能化,通过音频、图片、动画等形式丰富音乐内容,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凤阳花鼓》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搜索相关的视频,将当时的背景环境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将凤阳的变化以及凤阳花鼓的来历用故事性的动画展示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对音乐的整体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开展课外实践

课堂上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音乐技能,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积极的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课外实践,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课外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产生情感的共鸣,在学生的跟唱中,无形中影响着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还可以以竞赛的方式,举行班级比赛或者是学校比赛,让学生积极的发声,积极的用音乐去表现自己。例如,当学习完《打秋千》歌曲后,为了锻炼大家的合作能力,提高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小组比赛。

四、总结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突出音乐魅力、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积极展开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社会上富有创造力和活力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策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循序渐进是每一门学科教学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当然英语也不例外。先从字母、音标入手,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然后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多方位全角度的去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合理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变成学习过程的主载者。下面是我针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的几点策略。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开始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急功近利,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遭到挫败感,这样学生从心理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学习都没有动力学习自然学不好。

2将英语教学深入生活

学生在学校中学,而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应有,也是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差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比如安排学生每天记住几个生活环境中和英语有关的单词,做成卡片,书写完整标明读音。如电视机、电话、水果、衣服、家具等等,学生学以致用,即是对学习内容的复习,又是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3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大关键,也是英语能力的综合体现。四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听说读写,说是基础。英语的学习最终是语言上的交流,如果只看不说,那最终就变成了“哑巴英语”,语言失去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自身的效用。

能说了自然也就会听了,说的出听得懂,然后就开始读,最后才是写。总之英语的教学是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综合培养。

4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少儿英语辅导班,打着剑桥、托福、雅思的口号招摇撞骗。不重基础急功近利,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状态。辅导班的开设者自身都不懂教育教学的规律,他能把学生教育好?学英语肯定要从认字母、读单词、记音标开始,然后才了开始识句型、学语法。

5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

学习环境的创设与营造很重要,英语的课堂应该让学生体验出国一般的感觉。从教室环境的布置、多媒体的应用与引导、教师的语言交流。创设真实生动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爱上英语,爱上学习。

6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家长热衷于给自己的小孩报各类英语辅导班,其实这是不明智的选择。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让英语教育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很重要,榜样的力量更是不容忽视,家长都在学,学生会感到很有动力,并且会积极的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家长又何必舍近求远缘木求鱼呢?

7结论

英语语种的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小学的英语教育是英语教育与学习的开始。如果基础出了问题,是不可能行的高远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上英语爱上学习。教学的过程,教师是实施者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载者,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传统的教向学生主动的学转变。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英语素质的培养,听说读写四大基本素质即相互促进,更不可偏废。强调家长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引导家长做学习型家长,做孩子学习的好榜样。老师从基础教起,学生从基础学起。积跬步自可至千里。家长从自身做起,要孩子学习自己先学习,要孩子学好自己先做好。家长身正,不用要求,孩子自会遵从。如果家长只是站在原地给孩子提要求,即使再严厉,学生也不会主动。除了积极的引导家长和学生,方法很重要。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总结探索,积极的向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丰富教学方法,让孩子喜欢自己的教学,进而喜欢自己的教学学科。外部环境也很重要,多方位多渠道的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

老师、学生、家长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共同构建一个学习的整体,相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家长的积极参与,有学生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英语教学成绩会不断取得突破。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幸福江阴建设任务为出发点,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多作贡献。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管理。各校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教育局曾多次下发文件强调学校领导要集中精力,深入课堂,负好教学质量的管理责任。各个学校要利用开学初的重要时期检查这种责任的落实情况,不能让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游离于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和监控之外。要保证领导听课制度不流于形式。

各校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督导评估组织,通过多种手段来督导评估学校教学质量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督导结果,以便管理部门及时改进。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点应是围绕教学的五大环节。在提高备课质量这一环节上许多学校围绕集体备课、备教材更备学生等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和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各校开展水平不一。希望各校在进一步健全集体备课制度的同时,围绕如何提高师生互动效率个性化再备课等方面深入研究,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五大环节的中心环节,重点要围绕教是为了学,变我达成了课堂上所要教的任务为学生得到了课堂上应该得到的东西。要采用多种形式的展示课、研究课、对比课等形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布置作业、课外辅导要改变一刀切的做法,提倡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作业,接受不同的课外辅导的做法。组织考试一定要注意试卷的质量和考试的严肃性,并加强考试质量分析。

学校行政会议要定期研究教育质量管理,研究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办法,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管理的方法,真正让学校领导成为教学质量管理的行家,让教学质量管理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提倡学校在不同范围举行较大规模的公开教学活动。因为这一活动不仅可检阅老师的上课水平,同样也能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水平。

2、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08高考方案的实行,表明我省的新课程实验工作已经涉及基础教育各个年级,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改进。

⑴08高考能否取得好成绩,是检查我市基础教育新课改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各高中校一定要高度负责,认真工作,让课改成果在高考中充分展示,确保取得好成绩。

⑵尽快建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手段。各校要结合学校特点,参考我市的统一标准提出自己学校的常规要求和评价手段用以规范和引导教师学生的教学行为。

⑶传承优良教学传统和落实新课程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加强训练、注重知识积累等,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形成基本学习能力的好做法,决不能偏废。但我们必须注重落实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的任务,鼓励学生质疑、创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⑷进一步调整好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理念调整了传统的师生地位和教学方式。教师要正确把握好传统的保姆型、导游型等传统角色和新课程提出的指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的关系,扮好多种角色。要认真研究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或同伴合作学习时的教师角色和作用,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学习效率。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江阴的基础教育外部环境、硬件设施都很好。学校的发展更应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教学技能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各校要珍惜并发挥好现有名特优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通过一个好教师带领出一个好学科。在今年的名特优教师考核中发现各学校在这方面应大做文章。名特优教师也应主动发挥作用并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目前各校青年教师已成了学校的大多数。各校一定要把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作为一个战略任务来做好。对青年教师不仅要压担子,还应搭台子让他们展示身手,创机制让他们以岗位成才为荣。各校可建立校内“明日之星”、“低评高聘”、“为青年教师拜导师”等形式助青年教师成长。各校可结合本学期无锡、江阴两级教学新秀评比,掀起一个青年教师岗位成才的。

各校可以文科教师读书练笔和理科教师解题为抓手,促使青年教师熟悉教材、增加底蕴、提高能力。各校应建立定期的教学基本能力测试,要求中学教师熟练解决高考题型,小学教师能轻松应对中考题型。理科教师还应熟悉本学科竞赛试题。

4、抓实抓好校本教科研,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我市在“十五”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十一五”科研的开头也形势喜人。各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坚持教研、科研为教学服务,坚持教研、科研和培养名特优教师相结合,坚持教研科研和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开展群众性教研科研活动,追求教研科研的实效性。

各校应立足教研组、备课组是教研的基本阵地,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任用、使用、培养考核工作,开展先进教研组评比活动,真正让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上课技能的主阵地。

各校教研活动中,应围绕研究问题产生于课堂,从课堂中找答案最终服务于课堂,鼓励学校把教研活动和城乡结对互动等形式结合起来,不拘形式务求有效。

学校的教育科研可以学校大课题,教师个人专项课题为抓手,以教学问题研究带动学科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各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和教育科研带头人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争取再培养出一批教科研的积极分子。

各学科网站和学科基地、学科中心组是我市教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各校应组织老师积极使用平台,发挥平台作用,更应为平台更好发挥作用出力。

5、重视学段教研,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教育的不同学段有共性更有个性,各学校不仅要依照教育的一般规律开展工作,还应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工作。

1、幼儿园要深入贯彻根据幼儿身心心理特点,大力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坚决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并希望强化男性幼儿的性别意识,让男孩阳刚、坚毅、勇敢。幼儿教育必须寓教于乐,寓教于动,要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幼儿早期智慧潜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研活动要促进幼儿教育健康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整体提高我市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水平。

2、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必须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严格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各校要结合教育局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发展性评价方案,认真落实各项要求。

小学教学要抓住热点和难点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教师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应让学生爱学会学,并培养创新精神。认真听讲、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认真作业、热爱读书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常抓不懈。要实施“有效教学”,做到“轻负担高质量”。“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根据要紧抓不放,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化大力气吃透教材,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各学科特点,精心预计教学过程。教学中要努力激活学生思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并有效处理。要因材施教,尽力缩小学生间差距,既要注重培优,更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作业布置要精当,反馈纠正要及时,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

初中各年级要注意防止学生两极分化,通过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习能力弱基础差的学生提高能力、打好基础。同时要注意学生自修课的管理,在提高自修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各学校要认真总结前几年新课改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努力改进工作,为江阴的义务教育阶段作更大贡献。

3、高中阶段一定要以积极应对08高考新方案为抓手,重点解决好以下几大问题:一是处理好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语数英科目协调发展的问题;二是处理好计划外生源和借读生源的管理问题;三是努力提高学生生均总分和本科进线率;四是尽快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学生平时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健康心理教育有机结合的机制,让评定的过程成为学生教育成长的过程。

6、加强教研室内部建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教研室根系学校,教研室以服务学校教学质量为第一要务,本学期将坚持以教学新秀评审为抓手,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以促进城乡学校结对互动为抓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积极应对江苏省08高考方案为抓手,提高我市高中教学质量力求高考更上新台阶;以抓教研室内部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突出服务效果,追求服务满意率。

教科室将对“十五”期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进行系统整理、推广,以“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开题为契机抓好科研骨干培训,以教师专项课题为抓手造就一批科研型教师。

希望各学校从关心教研室。支持教研员工作的角度对教研室工作提建议,提要求,指不足。我们大家同心协力一起把江阴的基础教育搞得更好。

三、重大活动

1、07高考总结暨08高考研讨会(九月)

2、高中部青年教师大比武课堂教学决赛(九月)

3、无锡市、江阴市教学新秀评审(全学期)

4、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十月)

5、高二教学情况调查测试(期中)

6、教务主任专项培训(听课评课)

7、市教育局省“十一五”重点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县域研究”课题论证

第12篇

关键词: 基层教学 管理 创新

一、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学校的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杠杆,它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学校以及教师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更关系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是整个学校的生命线,所以说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

由于地域、文化、人文等因素,每个地方的教学都有它各自独有的特色。作为基层小学教育更是如此,面对诸多客观因素,我们只有围绕“凸显特色,科学规范化管理”这一目标来强化教育,才能转被动为主动,转劣势为优势。

二、基层小学教学现状

从目前来看,基层小学教学内外部环境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一)学生自学教育无法保证

小学生除了学校的教育外,校外的学习情况就变得尤为重要。他们是否有预习、复习、作业、课外娱乐活动等都会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课后辅导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缩小学生成绩差距,保证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辅导课,老师们总能主动耐心地辅导学生。而课外辅导却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以我们陕北基层情况来看,学生家庭主要以农村为主,学生家长或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无暇对学生的课外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更不用说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和引导。因此,校外教育的缺失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基层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而在基层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力量较为薄弱,大学生毕业后缺乏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没有敢于在艰苦条件下拼搏的精神,大都不愿在基层乡镇从事教学工作。由于青年教师的流失,基层学校缺少一种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同时随着老一代教师的逐渐退休,有的教师一人兼代多门现象的出现,所以就没有过多的精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也就研究不出新的教学成果。目前来看,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基层学校里青年教师的相比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仍存在少人的状态。

(三)基层教学存在偏科等现象

根据中学阶段学习情况的调查来看,基层学生在学习上肯下功夫、不言放弃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但他们普遍存在偏科的现象,偏科现象主要在英语、语文两个学科上,这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城乡差距造成的文化差异,比如学生从小不接触、没有入心,也有学校对学生在教学上的方法、手段落后等。

除此之外,基层教学还存在着广大教师过多强调在课堂上的表现,但却出现过于夸大课堂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不仅仅在课堂”的现实。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真正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所以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就造成了基层小学教育存在薄弱学科的教学现状。

三、教学管理措施

(一)严格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强化制度

面对当前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制度和《教师的十条禁令》,使之更好地服务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制度所起到的管理作用。

2、加强教学检查监督

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督导工作。在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查、学生辅导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狠抓规范管理。我们将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制定了“三个一”,即每天至少检查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备课、作业批改等笔案工作,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校内视导。通过日常的检查和校内视导,使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上都能严格执行“五认真”的要求。

3、严格实施高效课堂

逐步完善高效课堂教学,把这样的教学制度作为基层教学的一种常规化管理,即实行课堂“七步曲”,第一步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出示教学目标,以此使学生确立能力、知识及情感目标;第二步为自主学习,第三步为小组讨论,这两步是相互配合完成的,只有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开阔思维、加深记忆,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第四步是教师通过学生在前面三个阶段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进行进一步的提问以达到解惑的目的;第五步为点评精讲,第六步为当堂检测,最后为补救达标。实施高效课堂,达到了以“培优、辅弱、帮差”为重点,通过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塑造典型,典型引领发展”的原则,本着“理念引导,专家指导,骨干辅导,个体实践,强化反思,主动发展,形成个性”的思路,切实推进了教学工作的精细,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

4、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长期在学生中开展各学科竞赛评比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语文学科方面,我们将开展个性化作文竞赛、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还组织学生参加校数学竞赛、绘画比赛、手工比赛等;在自然科技方面,我们将组建学生自然科学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科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大力抓好队伍建设,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发挥教学骨干带动作用

1、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

大力开展“学生评老师,家长评教师”的活动,让学生与家长监督教师的行为,并在全校开展“家访日”的活动,规定了教师家访时间,并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到学校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分,提意见。这些活动,将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也会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言行,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43页)

2、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指导

学校对质量意识不够强的教师进行跟踪调研,从备课、上课等多方面进行业务指导,并协同年级组,建立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的“帮学工程”, 注重小学教师骨干、学科带头人、教导、教研组长的建设,职责分明;挖掘教师的潜能,敢用新人,赏识出色,鼓励各尽所能,争当先进,形成良性的内部竞争趋势。

3、不断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在教学期间,定期分批次为教师提供外出听课学习和各种岗位练兵活动的机会,除每周正常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外,将举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教学评优,基本功比武,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等等,让青年教师在思想和业务上尽快成熟起来,希望他们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争取取得突出的业绩。

4、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在备课方面,要求教师通过加强学习,明确要求,在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课程设置方案,把握好教学进度,大力推行教学现代化手段,结合教材实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同时,重视学习情感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作业设计与批改方面,要求各位教师都能按照作业规范的要求,注意作业的明确性和针对性,以及作业的深广度和份量,并做到认真、及时地批改、订正。组织教师全面系统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朝着“一专多能”方向发展,为开足开齐各门课程打基础。

同时,要求做到“三会”,即会讲——讲高水平的精品课;会写——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写成文章总结发表出来;会说——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提炼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三)基层教学管理者扎实开展工作

基层教学管理者要重视日常校务管理,做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经常与教师座谈沟通,随时了解教师、学生的教学生活情况;督察每一次月考,把关考风,严控弄虚作假;规范财务管理,加强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定期与其他基层学校开展对标工作,与教学管理方面好的学校进行分析对比,取长补短,树立互相学习的观念,搭建校长互相学习的平台。同时,管理人员不断根据教学发展需要,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从而把教师团队很好得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切实为当地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发根 《浅析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