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04:3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卓越技能人才;培养
面向高职院校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其他高校的做法[1,2],本文设想在本校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学校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示范高等职业学校,具有61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附属医院。2011和2012年度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3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2012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2013年度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称号,2013年度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学校立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列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专业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我校的老牌特色专业,其传承了当年中等卫生学校的优良教学传统。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先后成功申报并建设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检验技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免疫学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研项目有《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临床检验基础》省级MOOC示范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医学检验骨干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项目。获得《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和《医学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临床检验基础》省级多媒体(网络课程)竞赛三等奖。校内建立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校外建立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省内外二级甲等以上30多家医院和8家独立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
二、总体目标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按照“岗位引领、任务驱动、需求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精心设计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及运行机制保障的完善推进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卓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实施步骤
1.项目规划。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卓越人才培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作任务是落实合作企业,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制定卓越人才培养学生选拔标准与方法、课程体系和内容组合指导意见,优化现有实践教育基地资源,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项目建设。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重构卓越人才计划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校内教师临床实践锻炼,企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景式案例教学法案例编写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和内容组合,组建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安排卓越人才班级学生暑期见习。3.项目评价。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评价,总结经验,反馈性调整,完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等,进行项目推广。四、建设内容1.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成立由校系主要领导和合作企业高层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组,系部设立项目工程实施办公室,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申报和工作方案的制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工作适应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卓越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2.探索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1)建立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检验工作岗位项目引领,早期接触临床的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认知见习—项目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一贯式[3],强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式案例教学案例。形成一套完整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标准、课程教学体系。(2)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院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新机制。3.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研究卓越人才计划实验。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级学生随机分班,确定一个班为卓越计划人才实验班,进行特殊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门的教学计划。由指定的专业带头人和辅导员管理该班级,全程负责卓越计划的实施。每5—8人为一组,学生与专业教师互选,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负责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就业方面的指导。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践基地进一步充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利用病理数码互动实验室开展形态学教学,改造《临床检验基础》、《输血检验技术》等6个“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能够满足卓越人才校内培养的需求,尤其是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科水平的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更是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2)校外实践基地,继续与合肥“艾迪康”紧密合作,并再争取与“泰斯特”、“达安”、“康立”和“金域”等进行进一步的合作,遴选一家进校园,共建实验室。稳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第105医院等省内实习医院25家及南京市第二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85医院、无锡第八人民医院等省外实习基地20家。5.提升教学团队水平,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共同修订实施《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结构省级示范性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许文荣,邵启祥,钱晖,等.医学检验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检验医学教育,2009,(3):1-2.
[2]袁学杰.高职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7):2607-2608.
关键词:高铁人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105
一、运用“现代学徒制”培养高铁人才的特点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
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师生之间及师徒之间可以充分相互了解,教师及师傅对学生的能力和倾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教育,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提升,完全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问题和情境之下,因此,就可能在第一时间和空间里对学生做出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学习疑问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智慧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任务和项目的完成者和主动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注意和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意愿达到最强。就业前景比较明朗。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很多学生的特长和特点能够得到体现,在毕业时可以被原培训企业录用,同时对学生奠定职业意识,思考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经受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可以获得相应报酬。工作是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学生从事与普通职业工人一样有报酬的工作,一方面可以获得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实际锻炼。
二、运用“现代学徒制”培养高铁人才的具体步骤
(1)与企业制定学徒实习计划。我们与这两家企业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在企业充分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学校专业教师参与,主要由企业制定了“学徒实习计划”。其中,实习内容、指派师傅和学徒过程、考核方式,主要由企业安排。(2)学生自主选择企业。学徒实习之后,企业大都会聘用这些徒弟,所以,我们必须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徒制企业,在充分了解企业并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学生与企业签订了学徒制协议。(3)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4)校企共同管理。学生在企业学徒的具体管理由企业实施。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一边挂职锻炼,一边以“指导师傅”的身份协助学徒管理。学生学徒过程中每天填写包含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安全生产、师傅指点、学徒体会等内容的学习卡,填写包含设备安全操作、工作质量、工具使用、劳动纪律和劳动态度、指导师傅意见等内容的学徒考核卡。(5)实行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递进教学模式。
三、运用“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主要问题的对策
(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补充政府政策的空白。首先就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例如《学徒制条例》,明确规定政府,企业,学校的各方责任,和分工合作关系,明确学生在校和在企业的权利利益,为学生提供就业要求以及保障。(2)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应该谋求共同发展,这是人才培养的最佳原则,也是合作的基础。学徒制出来的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了解企业的不足,从源头上解决了人力资源和专业节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难题,与企业施行合作,共同管理,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3)解决课程安排困难问题。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凌乱安排是制约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间最大的问题所在。学校在安排课程上完全可以才去整合的方式,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将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课程与学分相互置换,让企业灵活处理,加入到给学生评分考核当中,加强学生实习的责任感,从而也适应企业的需求。 (4)落实具体的运作措施。首先,制定工作方案。学徒制最为关键的是实行具体的工作方案,规定具体的组织者和运作者,制定严密的学生工作方案,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学生运作措施。学生工作方案包括组织策划,中期管理,后期考核等等方面。(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素质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总结:铁道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铁路一线需要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高铁人才更是铁路人才的精英,需要他们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准。高速铁道技术专业运用现代学徒制培养优秀的高铁人才基本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作业和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宗旨,学生的专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一、组织领导
为保证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技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日常管理,做好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协调指导各相关股室(中心)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开展高技能人才工作,筹集高技能人才工作资金,监督、指导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量化工作指标,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二、工作目标
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载体,培养一批在机械制造、机械加工、机械电气、汽车维修等专业的技能骨干队伍,并带动和影响我区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发挥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作用,把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2013年6月底前完成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立。建立考核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指导业务开展。2013年12月底培养400名高技能人才。2014年——2015年,每年再建立1个省级,2个区或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完成500名高级工培养。
三、职责与任务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职责和任务
1、汇集技能领军人才,发挥名师带徒重要作用;
2、挖掘传统工艺,进行传承、创新;
3、开展技术交流,为高技能人才参与高新技术开发、技术攻关、同业技术交流以及与科技人才交流、绝技绝活和技能成果展示提供平台。
4、每年每位技能大师培养本企业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5名以上。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职责和任务
1、以我区产业为主导,面向行业或区域内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
2、面向社会承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进行企业的岗前、在岗、转岗、职业资格提升培训。
3、进行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为企业设备更新换代提供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
4、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390人。
四、管理考核制度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周期为三年,(2013年至2015年)。实行日常管理、年度考核、期满总结评估管理制度。
(二)“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按照行业(企业)的需要,根据确定的带徒目标、技术攻关项目等工作职责开展各项工作。要建立日常工作台帐制度,如实反映开展各项活动、取得的业绩情况,建立各种影像资料等档案。
(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经贸、科技、工会、工业园管委会等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为技能大师开展同业技术交流以及绝技绝活和技能成果展示搭建平台,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创新创优、授艺带徒、技术攻关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见附件)
五、经费保障
1、启动资金补助。在每个管理周期内,由省、市、区级将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用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启动经费、带徒补助。
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一、认真学习重开局
认真学习《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深入领会教育部教高XX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执行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的评建工作方案,前往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学习评建工作经验,请了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肖智清教授来讲学。通过反复学习文件材料,认真研讨指标体系内涵,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该做什么、该重点做什么、该先做什么等一系列值得我们认真去深思的问题。
因为评估牵涉到每一个人,涉及到每一桩事,它需要人人的参与、需要方方面面的精心准备,需要上上下下的统一行动,所以成功开好评估动员大会事关全院师生员工思想的统一、人心的凝聚、资源的整合。评建办联合院办、组织人事处等多家单位精心策划和筹备了评估动员大会,请彭院长做了题为《扎实工作、以评促建、提高质量、努力开创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的报告,董书记做了指示:事事都是评估内容,人人都是评估对象,要尽快进入状态,增强危机感,提高责任心,举全院之力奋战评估年。
动员大会后,全院各部门签订责任状,师生员工以此为起点全面拉开了自查、自评、自建工作的序幕。评建办也时时跟进——在组织建设方面:组建院内各工作小组,各系设立评估专干,评建办内部各人明确工作职责。在材料建设方面:起草了评建任务分配表、编制了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文件汇编材料。在宣传报道方面:开通了评建办工作网站,编写了评建简报,配合学院院报编辑部进行专题报道。
二、谋篇布局重细节
评建办公室根据学院评建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评建办整体工作框架,认真推敲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细枝末节,努力做到主线清晰,支线尽量丰满。
为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评建办认真归纳学院基本办学条件与评估要求的差距,九易其稿,整理成报告,供领导与市委、市政府联系。
为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评建办收集整理其他学院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学院实际情况,组织多部门认真讨论,多次修订,形成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顶层设计内容提交院党政联席会讨论。
和多个部门联系,深入研讨,督促各职能部门形成十一五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重要规划。
关键词: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质量监控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顶岗实习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由于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如何做好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和监控,成为职业院校、职业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第一批入选的28所高职示范院校之一,近几年来对于如何做好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监控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采取对顶岗实习全过程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将顶岗实习列入教学计划,当作课程来教授,推行顶岗实习“双师”制,即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学习、生产、实习成绩评定等工作,指导教师全程追踪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保证顶岗实习运作流程完整性。同时,借助学校的ISO质量管理体系和教务管理系统进行过程监控,实现顶岗实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收到了较好效果,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把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管理
首先,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将顶岗实习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一门课程来管理,各二级学院制订了《顶岗实习工作方案》、《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方案》,将系统的教学渗透到顶岗实习过程中,使顶岗实习有目标有任务,有教师指导有过程管理,实习结束有考核。
在进入企业前,给学生布置一系列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岗位能力。比如,事先布置若干个小课题,针对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了解实习车间主要设备及其技术特性、重点实习岗位的产品生产原理和生产工艺流程;而对商科类专业的学生,则要求他们了解实习企业的营销策略、营销模式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对于专业不对口的学生,教师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制小课题,便于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针对性地完成任务。让学生带着小课题去顶岗实习,使学生有了实习目标,而不会在实习期间出现无所事事的懒散状态,而这些小课题也可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辅助材料,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真实的素材。顶岗实习的学生除了完成小课题任务外,还须完成岗位能力分析、实习周记等任务,为专业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和实习考核提供依据。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也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有每个阶段的过程指导任务,需会同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对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等进行具体指导,采用电话指导、飞信群发、QQ、电子邮件等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联系,指导教师还需根据院系的安排,对学生进行现场“巡视”指导,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全程追踪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保证顶岗实习运作流程的完整性,实现顶岗实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学校还把顶岗实习教师的指导任务折合成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学期末对教师进行考核,确保指导工作得到落实。
顶岗实习结束需对学生进行考核,学校制定一套完整的考核方案,包括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由于顶岗实习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考核的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因此,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确保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学生考核合格者才能得到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
二、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对顶岗实习进行跟踪管理
为了更好地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量化管理,2007年教务处在教务管理平台基础上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对全院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该管理系统包含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基础信息,如,顶岗实习学生的班级、姓名、实习地区、顶岗实习单位名称、岗位名称、校内指导教师姓名和联系电话、企业指导教师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这些信息由指导教师输入系统中,并要求将学生顶岗实习的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有了这个管理系统,便于学校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到岗情况、专业对口情况和学生跳槽情况,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掌控,也便于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动态管理和监督。
三、借助ISO质量管理体系做好顶岗实习的监控工作
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学校如何对顶岗实习学生实行全面的过程管理是各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一个难点。我校自2006年12月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以来,一直探索如何将ISO质量管理体系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在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方面,我们借助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
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焦点(控制过程),两项要求(明确控制,落实职责),通过规范化管理,来转变人为的、随意性的规定和行为,使管理合理化、制度化、透明化,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严格过程控制以保证管理过程的质量。
质量管理办公室根据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学院的各项管理环节涉及到的规范要求,编制了56个《程序文件》,其中包括了顶岗实习工作涉及到的文件、制度和记录文档等。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各二级学院的《顶岗实习工作方案》、《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方案》等文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联系函》、《教师实地检查指导顶岗实习记录单》、《顶岗实习学生信息一览表》、《管理人员巡回检查顶岗实习记录单》等记录表单。将顶岗实习管理文件和制度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了质量监控体系,使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标准、有依据,使质量监控过程程序化。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每学期要对各受审部门进行内审,质量管理办公室借助内审工作,对顶岗实习进行过程监控,例如,内审组根据教务管理平台的“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核查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到岗状况和跳槽情况,抽查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和去企业现场巡查指导记录,查看电子邮件记录、QQ聊天记录和照片等原始记录材料,了解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对查到的问题,开出《不合格项》要求整改,整改后再跟踪检查,确保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
四、督导室参与顶岗实习日常监控
督导室派专人对顶岗实习进行电话抽检,根据教务管理系统中顶岗实习学生信息,对各分院的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或企业的部门负责人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学生在岗的工作能力、工作责任心、专业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等信息,同时征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真实材料。查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二级分院,并继续跟踪检查,抽检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并且把顶岗实习的检查情况作为对二级分院进行期末考核的依据,以确保二级分院顶岗实习工作的质量。
由于加强了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监控,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有了保证,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好评率大大上升,企业与顶岗实习学生的用工签约率有了极大提高,顶岗实习促进了学生的就业。在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却“逆势飘红”,92%的毕业生已与企业顺利签约。其中,半数以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来自他们顶岗实习的岗位,毕业生的顶岗实习经历成为其就业的最大法宝。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按照教育部、浙江省关于鼓励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改革精神,文章将开展计算机基础中高职“3+2”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探究,依据“基础、技能和能力”三个阶段,提出“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递进培养”的中高职“3+2”计算机基础一体化教学课程标准,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体系中的协调发展。
1.目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浙江省正在积极探索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就当前来说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缺乏清晰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建立行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递进标准,中高职课程缺乏有效衔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教学目标不衔接。
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目前,浙江省中高职教学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缺少关联性。高职教学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中职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各自独立,即没有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中职教学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轻文化、重技能,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导致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广而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课程设置不衔接。
1.2.1基础课程内容重复
目前浙江省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中高职“3+2”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基础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缺少沟通,造成一些知识模块重复学习,不仅造成中高职教学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而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2技能训练重复
在技能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现象。
2.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衔接对策
2.1统筹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和高职教育分别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整个系统要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有效衔接与和谐发展,就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阶段层次化、衔接有序性提出新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中职教育重基础、高职教育重能力”为原则。首先,要明确中高职培养规格的共同性和层次性,高职是建立在中职基础之上的,是同一类型中不同层次的教育;其次,要清晰明确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性,要有序对接。
2.2一体化整体教学方案设计原则。
课程体系衔接是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核心和落脚点。中职与高职院校要依据专业岗位、任务和能力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将五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统一安排;并且中高职应在不同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分中职和高职两个实施阶段,既要保证两阶段各自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要遵循循序渐进、相互衔接和相互分工的原则。
2.3建立中高职师资交流机制。
以“交流机制化、合作多样化”为原则,建立中高职教师常态交流机制,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共同承担教科研课题,高职专业教师定期去中职院校指导专业课程等,实现中高职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以使中高职对彼此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能力有充分了解,达到对学生不同阶段学习状态的充分了解,更好地为中高职“3+2”一体化教学服务。
3.中高职“3+2”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的具体实践
中高职“3+2”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的实践必须经过充分地调研与资料收集,重塑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修订相应教学计划,编制相应课程标准,构建计算机专业中高职“3+2”一体化培养体系。
3.1培养目标定位。
计算机基础中高职衔接的总体培养目标是明确的,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面向长三角,培养符合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与中职要联合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计划与标准,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在实施过程中,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2“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递进培养”的中高职“3+2”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
整体设计,即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内容,这条主线贯穿中高职“3+2”一体化课程方案设计的始终。首先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并以此为基点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最后依据任务标准将职业能力划分出高低层次。
分步实施,递进培养:明确教学任务分工,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分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衔接设置、分段负责,明确哪些是中职必授或选修的模块,哪些是高职必授或选修的单元。前三年以文化素质培养为主,初步培养职业道德,完成基本应用技能训练,为后两年高职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后两年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并通过岗前综合实训与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成立较早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全国大型有色金属行业(云铜、云铝、洛铜、江铜等国有大中型企业),钢铁行业(宝钢、首钢、昆钢等大中型企业)共计培养本科生3000余人。作为学校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专业,通过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进行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一些思考与经验,为同类工科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借鉴与示范作用。
一、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全面而深刻的重大改革,是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其目标就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工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按照从事工作的性质,培养现场工程师、设计开发工程师和研究型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一般而言,本科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术基本特征有:(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2)身心健康,掌握自我提升身体素质的基本技能和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3)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4)掌握一门以上外国语,能查阅和应用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用外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5)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7)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8)具有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9)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除此之外,工程师何谓卓越?还应表现在诸多方面,如需要一个健康的人文情怀,需要多学科的视野,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需要团队协作能力。工程师培养何以卓越?作为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象,学生应该具备主动学习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宏思维能力、协同能力以及跨文化学习交流能力等。卓越的工程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开阔的视野与熟练应用先进工具的能力品质。
二、卓越材料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卓越材料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
按照学校卓越计划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专门制定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并已开始实施。同时制定了本科卓越材料工程师培养标准,并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将培养标准落实到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中,由课程、工程设计、工程实践、企业实践以及各类课外活动所构成的教学环节将专业特征目标所列出知识、素质、能力要求以相互支持的方式进行统筹与整合,一体化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行业企业调研,与企业一道制定了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完整的培养方案,并聘请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及高级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导师。
对本科卓越工程师采取“3+1”培养模式,即在校3年进行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加强理论教学的工程特色,增加与生产实际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时间,加强设计类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进行工程计算、工程设计的能力。企业学习和工程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1年。在企业学习阶段,依托若干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结合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在卓越材料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材料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能,多方向”为指导原则,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培养三位一体现代材料工程师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计划中理论教学(不含专业实验课)155学分,单独安排的实践环节45分,其中企业学习、实习、实践、项目开发与研究、毕业设计占37学分,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要求以企业实际项目和参与企业实践产品开发环节为载体,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工程设计或毕业论文。
2.构建“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
结合云南省和西部地区有色矿业、机械、物流、烟草等工业发展对先进材料的需求,着力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优秀,工程素养好、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能够支撑我国新材料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在“大基础平台下的多特性模块教学”特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重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多方向”的“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吸引企业介入参与,建立与需求变化同步的人才培养信息反馈机制和教学改革措施随动机制,构建面向社会、针对行业和基于企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人才供需的优良对接。同时瞄准东南亚教育市场需求,使材料专业成为面向西部和东南亚的人才培养基地。
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背景,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重新审视培养目标与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对应关系。对重组后的专业课程《先进钢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有色金属生产与生态环境》《贵金属材料学》《粉体材料及工程》《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材料成型新工艺》由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锡业(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主讲。补充设置“环境保护意识”“工程师职业道德”等特色课程,并与企业联合共同开设“企业与工程管理”“企业法规”“企业文化”“国内外营销”等课程,涵盖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
在教学特点上充分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工程化特征,注重基础和前沿相结合,实现课程内容和学科前沿技术的有机融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课程内容和工程实践的有机融合;注重内求和外需相结合,实现课程内容和社会需求的有机融合。倡导推行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实现学生从注重“知识学习”向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转变。
3.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型师资队伍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为切实做好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采取有效建设措施,进一步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1)严格遴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任课教师,推动更多教学名师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上讲台为卓越试点班授课。
(2)优先引进具有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人才。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学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
(3)企业兼职教师的选聘。根据卓越计划需要选聘在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学习、实践指导工作。
(4)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具备在材料行业工作及科研经验的老教师要承担培养和帮助青年教师的责任。青年教师首先进入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参与课程的辅导、答疑,参与相关企业工程实践等。在加强校内工程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功能,进一步完善教师训练项目、内容和方式,制订短期培训、长期挂职等相应制度,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轮训和挂职。鼓励具有博士学位的年青教师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提升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
(5)拓展现有教师的国际视野。定期选拔和组织一批工程教育骨干教师到国外的高校及相关企业考察和培训,学习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产学合作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模式。
(6)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通过承担或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教师发现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总之,面临我国工程教育挑战,我们应积极倡导并践行“回归工程,接触工程、创新工程”的工程教育理念,进一步加强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工程教育的评价体系与政策保障,进一步强化工程教育环境建设。要实施好“卓越计划”,行业企业参与是前提,强化实践能力是核心,注重标准引导是关键。当然“卓越计划”作为长期探索改革的目标,每一项任务都需要采取若干有力措施来推进工作,要充分估计工程教育改革面临的困难(如教育理念、教学资源、企业合作、师资条件、资金投入等),因此,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一定要做好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从事检察工作20年来,**同志凭着女性特有的淳朴和热情,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凭着对检察事业的满腔赤诚,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的女检察官成长为一名院领导,“十佳政法女杰”先进事迹。她曾立三等功一次,先后被授予**省和**市“先进检察官”,被授予**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今年3月4日又被**市人民政府授予**“十佳政法女杰”荣誉称号。
队伍教育,她是一个“创新者” 。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注重把创新发展作为动力,积极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机制、新途径。如:在队伍管理中,她负责编写的《检察人员文明礼仪规范100条》,在全市检察机关予以推广。在检察工作中,她注重拓宽新时期法律监督工作新途径,组织本院16名干警通过了全国中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制定了《在法律监督工作中应用心理咨询支持的工作方案》,有效地运用心理疏导化解了社会矛盾。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为了规范人才教育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等制度,她从培养宗旨、培养方式、培养载体三个层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及时拟定《汉阳区人民检察院人才培养实施办法》(试行),对汉阳区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规范。这是该院制作的第一份人才培养规范性文件。
检察文化,她是一名“宣讲者” 。文化育检是汉阳区检察院亮点工作之一。为了弘扬先进的检察文化理念,**同志积极参与文化环境建设,在院内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注重加强对检察文化精神内涵的学习和研究,参与编辑《检察之魂》、《法律中的文化》等文化建设理论专著。撰写了四万字的检察文化讲解词,主动请樱担任文化建设宣讲员,XX年12月,在全国检察文化巡礼活动中,她作为基层检察院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了《文化的力量,腾飞的翅膀》专题发言,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20XX年XX月,在全省基层院四化建设观摩会上,**同志所负责制作的《腾飞》宣传画册、《奋进》专题片及文化建设专题工作,得到高检、省、市领导及参观代表充分肯定,为汉阳检察文化在全国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忘我无私, 她是一个“奉献者” 。“人与人的差别就在八小时之外”,这是**同志经常说到的一句话。面对繁重的任务,在时间安排表里,她很少有休息日。撰写各类材料、参与编辑书籍、制作宣传画册等工作,她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往往一熬就是一个通宵。作为女人,她也有自己温暖的家,可爱的孩子,可是为了挚爱的检察事业,她将这一切暂时放在一旁,丈夫长期出差,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给年近七旬的双亲。一次,正在院内加班的**同志,接到母亲的电话:“孩子病了”。虽然内心十分焦急,但此刻的工作也离不开她,只能嘱托母亲将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当她忙完工作赶回家时,听到孩子说:“妈妈,我打针没哭”。听到这里,**心中充满了内疚…经常有人不解地问她:“你这样天天加班拼命干,到底图个啥”?她仍淡淡一笑说:“不图什么,只图对得起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同志这种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才使她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支持,热血铸检魂,痴心不言悔,她始终以那饱满的工作热情、敬业的工作精神,忘我的奉献投身检察事业,以争一流、创品牌的工作标准为胸前的检徽增光添彩!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根据《省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市城市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城市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水平,提高我市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以需求导向为原则。针对乡镇卫生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满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开展符合乡镇需求,多种形式并存的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以帮助提高为原则。城市医院应以帮助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为根本原则,加强人才培养,而不是替代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
(三)以统筹安排为原则。按照卫生局的统一规划,以边远乡镇卫生院为主,适当考虑服务能力较低的乡镇卫生院安排对口支援关系。
(四)以注重实效为原则。积极探索适宜的债效评价体系,既考核支援医院,也考核受援乡镇卫生院,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工作任务
(一)市一医院至少支援三个、市中医院至少支援二个、其它市直医院至少支援一个乡镇卫生院。
(二)支援医院要制定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年度和中长期工作规划,承担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任务;要成立相应的内设机构或指定专门的职能科室负责此项工作;派出具有相应工作资历的有关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出诊、会诊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受援乡镇卫生院建立和完善管理各项制度,开展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和接受卫生技术人员进修等。
(三)受援乡镇卫生院应根据自身需求,提出需要支持的执业科目及协作计划,有效利用支持资源,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要为市直医院在乡镇卫生院的支援活动提供工作条件。
四、具体要求
(一)完善工作方案,支援医院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受援乡镇卫生院实际需求,提出支援乡镇卫生院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对口支援工作顺利进行。
(二)签订支援协议。支援医院应到受援乡镇卫生院进行考察和调研,在双方共同讨论协商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提出具体工作任务,签订支援协议。
(三)签定目标承诺书。支援医院在充分讨证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受援期内(一般为三年)受援卫生院应达到的年度目标和期满后,达到乡镇卫生院先进水平或一级甲等(优秀)医院标准的目标。
(四)派驻院长。支援医院对每一个受援卫生院派1名班子成员或中层干部任名誉院长,对受援卫生院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并听取受援卫生院的工作汇报,及时总结经验,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取得成效。
(五)派驻医师。支援医院每年向受援卫生院派出主治以上医师(护、药技师))不少于5人,每人在受援卫生院工作不少于半年。派驻医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努力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服务。
(六)人员培训。受援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轮流到支援医院短期培训(不少于一周)5人次,支援医院每年至少接受2名受援卫生院人员免费到医院进修学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支援医院要高度重视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各支援医院和受援卫生院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分别与卫生局签订目标任务书,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奖惩,受援卫生院达到年度目标的奖5000元,达到受援期满目标的奖20000元。
(二)制定相关政策。支援医院派驻到受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师在晋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市卫生局按支援卫生院数安排一定工作经费,以用于对派驻的院长和医生的补助。
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一、认真学习重开局
认真学习《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深入领会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切实执行学院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的评建工作方案,前往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等地学习评建工作经验,请了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肖智清教授来讲学。通过反复学习文件材料,认真研讨指标体系内涵,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该做什么、该重点做什么、该先做什么等一系列值得我们认真去深思的问题。
因为评估牵涉到每一个人,涉及到每一桩事,它需要人人的参与、需要方方面面的精心准备,需要上上下下的统一行动,所以成功开好评估动员大会事关全院师生员工思想的统一、人心的凝聚、资源的整合。评建办联合院办、组织人事处等多家单位精心策划和筹备了评估动员大会,请彭院长做了题为《扎实工作、以评促建、提高质量、努力开创我院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的报告,董书记做了指示:事事都是评估内容,人人都是评估对象,要尽快进入状态,增强危机感,提高责任心,举全院之力奋战评估年。
动员大会后,全院各部门签订责任状,师生员工以此为起点全面拉开了自查、自评、自建工作的序幕。评建办也时时跟进——在组织建设方面:组建院内各工作小组,各系设立评估专干,评建办内部各人明确工作职责。在材料建设方面:起草了评建任务分配表、编制了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文件汇编材料。在宣传报道方面:开通了评建办工作网站,编写了评建简报,配合学院院报编辑部进行专题报道。
二、谋篇布局重细节
评建办公室根据学院评建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结合评建办整体工作框架,认真推敲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细枝末节,努力做到主线清晰,支线尽量丰满。
为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评建办认真归纳学院基本办学条件与评估要求的差距,九易其稿,整理成报告,供领导与市委、市政府联系。
为明确办学指导思想,评建办收集整理其他学院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学院实际情况,组织多部门认真讨论,多次修订,形成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顶层设计内容提交院党政联席会讨论。
和多个部门联系,深入研讨,督促各职能部门形成十一五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重要规划。
为做好系部专业剖析工作,评建办认真研究新评估方案精神,参照已评学校经验,精心设计,综合形成了专业剖析自评报告模板,并两次专门发文,对专业剖析提供指导。
随着评建工作向前推进,评建办抓紧编印评建工作手册,以便为各单位在材料的收集整理建设过程中提供参考指导。
进一步完善发文与收文的签收工作,发文与收文由专人负责,对各单位送交材料的整理和存档保管做到心中有数,保持信息畅通,充分发挥评建网页、QQ群和电话的快捷作用,做到信息即时传达、电话敦促督办。
评建办内部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其责;但又保持团结一心、协作共事、运转和谐、反应迅速。
关键词: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144-03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一项重要举措[1-2]。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按照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2014年12月,陕西省教育厅印发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2014―2020年)(试行)》,商洛学院即被确定为陕西省首批转型试点高校,全面开展转型试点探索。
1 校企合作下实践教学培养的必要性
商洛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秦楚文化交汇地―商洛市。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商洛学院建校以来的老牌专业,一直以来坚持面向地方、服务基层,为商洛地方农业、教育、医药、食品等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很多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些企业采取智能化设施系统化控制生产,并采用综合化、智能化等管理手段,其迫切需要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并能较快地适应在工作一线从事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经营管理性强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因此,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就成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对于商洛学院来说,校企合作成为实践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即把企业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要素体系中来,引入到培养的全过程,形成有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格局,进而将传统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格局,通过校企合作,寻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2 校企合作下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构建
2.1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贯穿于人才教育的各个环节,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遵循高等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4]。在借鉴省内外同类高校经验的基础上,优化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邀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有计划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由表1可以看出,自2012年以来,学校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3次,并且不断地加强实践教学学分,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彻底打破了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接地气,为企业、基层单位所欢迎。
2.2 拓展实践平台,加强实践教学 以实验教学平台、大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基础,创建大学生校内教学实践和创新研究平台(见图1),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好本专业基础实验的同时,积极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力争每年有50%以上的学生都能参加到各种学科竞赛或创新训练项目中。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水平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及高效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学院不仅通过各种途径引进科研能力强的高学历人才,补充到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中,而且还密切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邀请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研发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外聘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其次,学院还通过邀请省内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指导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培养,转变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能力,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再次,每年选派3~5名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并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设立科研项目,指导本专业学生开展相关研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细化组织管理,规范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实施途剑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5]。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先后颁布了《商洛学院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商洛学院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商洛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强化了实践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实践教学计划由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开始实施,而在实施过程中,由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督导小组专家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了实践教学有序进行。
2.5 完善评价机制,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学校专门成立教学评估中心,不仅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宏观指导和质量监控,同时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和反馈制度。建立实践教学跟踪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实践指导教师考核制度和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监控。学生在参与企业实践实习过程中,不仅接受带队指导教师的管理,更要遵守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技术人员和外聘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并在实习结束后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打分,并给出鉴定意见,同时学生也对全体指导教师进行打分,实现双向评价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 结语
商洛学院作为一个地方本科学校,应结合本校办学实际,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特色,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对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发展而言,校企合作下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是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只有更加紧密的与企业合作,明确企业需求,有目的的开展人才培养,才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黄志刚,肖烨,常玮,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8):57-58.
[2]杨瑞先,王祖华,万珊,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山东化工,2015,44(5):127-128+131.
[3]韩寒冰,韦明肯,刘杰凤,等.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6,44(13):168-169+191.
[4]马纯艳,卜宁,李学军,等.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561-564.
【关键词】人才培养;定向班;现代学徒制
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富士康公司合作办班,目前已经确定四期“鸿准模具定向班”。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多年来,我们围绕办学目标,试行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较好的效果。根据新余市政府的文件精神和《新余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努力构建“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从2010年9月起,我院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坚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学生就业为突破口,实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办学方向,与大型企业富士康公司联合,试验专门定向培养班这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举办定向培养班22个,有1200余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受到企业、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为试行这一新的职教模式,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制订学生的实践实习计划,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为做好校企合作规划,赣西科技职业学院与富士康公司开展模具机械加工人才定向培养班,进行专门的组班教学与管理。创造了自己特有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职业教育办学的困境,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破解现代人才培养的难题和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不少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合作企业,制定办班计划
目前,在使用人才上,还存在某些不符合人才成长和合理用才的问题,造成人力资源开发效能的低下,职业学院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与公司合作办班,确定“定向班”。我院首先找准世界500强企业——富士康集团公司下的深圳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为深化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每年选定4个优秀班主任,征求有意愿的220名学生组成定向培养班,顶岗实习,综合训练,工资550元(每人每月),理论和实践学习时间各占50%。并专门成立学院现代学徒制办公室,与院就业处合署办公。由学院领导亲自挂帅担任组长,负责落实全面工作,包括人员调配,教学管理,教学设施,资金使用等,把措施落实到位。在校企双方共同协商下﹐公司与学校决定合作开展模具机械加工人才定向培养,公司从全校一年级新生中,按自愿的原则,挑选合适学生,单独组建模具机械加工定向培养班。专业建设和用工制度靠近,定向培养班的双向选择,独立组班教学,抓好试点,按照定向培养协议进行相关教学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完善定向班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
为了把定向班办好,学院专门制定了《定向班培养计划》、《班级管理制度》、《人才定向培养与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公寓管理条例》等有关制度和措施。专设班主任制,学院挑选的班主任必须专业好,年富力强,爱岗敬业。负责班级各项活动,如早晨跑步,文体活动,实验实训,晚自习等,都照模具定向班管理制度执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天下午4:20—5:20,晚上7:00—8:30安排制图老师辅导,检查《习题集》的完成情况。除专业之外,还安排老师上富士康公司印制的品行观念教育教材,如富士康企业文化,品行教育,品行实践。每周或半月一次现场交流会,让定向班成员总结经验,发表意见,畅谈感想和收获。
另外,鸿准模具公司要为教师提供一些该企业的产品、机器、零部件的展现,通过多媒体上课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知识。公司每年邀请师生代表到富士康参加考察,让双方加强了解,学校已有10批次,共230多人到富士康考察实训等工作。学校还把班主任的工资待遇与业绩挂钩,并且有所上浮,班主任岗位津贴,辅导老师的课时津贴等准时到位发放。
三、企业与学校制订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进行基地教学
加大投入,拓展基地,建设稳定的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的二个基地建设。通过专业的实训时间,结合专业技能,完善教学内容,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等多种配套措施,保证实验实训效果落到实处。规范定向班学员的行为准则,着重强调专业课和实训课教学,课堂(车间)上人人必须动手做笔记。并且每堂课都有点名或签到。班主任每节课都亲自到现场巡视,对课堂纪律、老师授课质量进行双向监察,定向班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技术兴趣非常浓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到课率达到95%以上。课堂纪律、教学方式令人满意,效果较好。
从早晨6:30的晨跑到每天下午的专业课、实训课的签名,都按照公司制定的《定向班学员动态管理表》进行的记录、整理。每周的班会、小结,每日晨跑,锻炼,班主任都亲自到场,负责巡查。依据企业文化教材范本,帮助学员摒弃陋习,消除不良嗜好,培养学员们的言行文明礼貌,衣着整洁端庄。每天坚持体操,晨跑步伐整齐,步调一致,口号嘹亮,响彻校园,让人备受感染与鼓舞,使定向班晨跑成为每日清晨展现在校园内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专业课程设置彰显现代学徒制的特色
在实验实训学习过程中,定向班还重视文化基础课教育:思政教育等。必修专业课,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注重模具综合知识的传授:模具基础知识,包括冲压模具、塑胶模具;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包括公司常用术语,模具机械加工专有名词,常见工程图面符号;模具应用软件介绍;度量衡换算,机件的表达方法、机械图样的组成:能看懂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掌握绘图的基本方法。必修专业课普通工艺学等。学生就掌握本专业所用主要设备的性能结构、传动关系、操作和调整方法,掌握其加工原理及主要的加工工艺。
综合实习:按模具数控加工技术的职业技能签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实习教学,使学生达到该工种的中级工水平,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生产实习,使学生具备走向工作岗位,达到能直接上岗的要求。
五、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所取得的双赢效果
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文化,与企业的产品研发、人力资源的需求相结合。也落实了“双师型”教师在联合企业的师资培训问题,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工学结合的双赢。建立了“工学合作”的体制和机制,利于师资培训,学生就业和学校发展,利于企业吸引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为企业前进提速。校企双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避免一头冷一头热,解决职业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资金短缺的问题。让学生不仅有“一技之长”,更能适应企业文化和市场未来发展的需要。
通过多年的定向班“工学结合”实践,效果较好。几年来,有1200名学生参加专门人才定向培养班,并从中受益,既学到知识,又懂得技术,最终顺利毕业,实现高质量就业。这种人才模式反映出,只有坚持教改,不断探索,是学生的专业教学从课堂直接延伸到工作岗位,延伸到市场,就能缩短毕业生的就业试用期,增强就业竞争力。2012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就业评估领导小组专家们听了学院领导关于我校“现代学徒制”工作汇报后,非常满意,高度赞赏,并要求我院继续努力,加大投入,在现有的基础上力争再上台阶,希望有新的突破。
尽管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离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做到让社会放心,家长满意,学生顺心,科学的引导学生完成角色的转换,消除学生思想顾虑,减少盲目性,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生涯与市场就业成功对接。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