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制造技术论文

机械制造技术论文

时间:2022-10-16 23:53: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制造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械制造技术论文

第1篇

与英美等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不能令人乐观,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努力。社会的进步,使得如今的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更多的希望品种多样化、快捷的更新速度、高档的产品质量、方便的使用模式、合理的价位,靓丽的外形、完善的售后服务,要满足人们这些日渐增长的需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加入WTO之后,我国的机械制造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要把握住机遇、应对和挑战,就决不能再沿着20世纪的发展模式,必须全面拓展,步入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绿色化的“五化”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中国自有的先进机械化道路[2]。

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进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或是新技术的推广,都离不开新的、高科技的机械设备的支持。要想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更加合理、科学,要想促进机械水平的整体快速提高,就必须清楚的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规范的大中小型机械设备[3]。

作为一项先进的制造技术,往往在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的应用。其原因在于,它要不断使一直以来的传统制造技术和最近的高新技术成果相结合,从而使机械制造技术成为能够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者合一的系统工程。

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强、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先进的制造技术应用的两大目标。因此,它往往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而是涉及了产品从市场调查、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制造加工以及售后服务等一般产品涵盖的所有内容,在此基础上,将它们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提高制造业在所有行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怎样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及发展,制造业要想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以侧重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根本,转变为侧重时间为核心的时间、质量和成本三者的有机统一为根本。只有达到了三者的统一,机械制造技术才能真正的进步,才能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市场逐步形成,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争夺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利用其自身优势,向不发达国家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导致市场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为了不被激烈的市场大潮冲垮,各个国家争相发展本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只要一个国家的机械制造技术能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能成为该国制造业赢得全球市场的支撑力,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21世纪的高科技技术,它理应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相集合,理应有明确的新的技术领域。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

制造技术分为传统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显然,先进制造技术是由传统制造技术发展而来的,它保留了传统制造技术中的有效部分,又源源不断的吸取各种新的高技术成果,之后将二者结合到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4]。扫描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入纳米的尺度。纳米技术是指产品能够实现纳米级精度,是在纳米尺度范围内研究物质原子和分子结构、物质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和运动,最终运用这种技术为人类服务的高新科技。纳米技术对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以及纳米测量技术等等。2000年,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已经达到纳米级。而在21世纪初开发的分子束生长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和材料合成、扫描隧道工程可使加工精度达到0.0003-0.0001μm。目前的精密工程正向其终极目标——原子级精度的加工逼近,即可以做到移动原子级别的加工[5]。

1)对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精密工程技术。它以超精密加工的前言部分、微细加工、纳米技术为代表,目的是将来进入微型机械电子和微型机器人的时代。(2)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它以CIMS和敏捷制造等的发展为代表。

2)飞速发展的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从事机械制造业的众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必须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从而推动机械类企业朝着良性竞争和多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3)未来还需要注意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模拟和检验,即制作过程中的虚拟技术。计算机仿真是机械制作虚拟化的核心,它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此来保证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合理性,同时,也确保产品制造的成功,并及时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特点发展现状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1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1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1.2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1.4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1.5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2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1)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2)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3)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4)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3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2)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3)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4)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5)绿色化。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4结语

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我国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第3篇

1具有关联性的特点

关联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了从市场调研到最终的销售环节,都有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使用,而且各个环节之间联系紧密,如果任何一点出现问题,或是缺少了任意一个环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作用就会受到限制,无法实现最大效益。(2)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如果机械制造中单纯以机械加工作为加工手段,有时会遇到加工瓶颈,但是如果把化学合成或电解技术并综合机加工技术进行运用就能达到单纯机加工无法达到的高度。所以,在实践当中,必须关注各个环节与各学科之间的技术关联,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本节对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运用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面对当代机械加工制造行业所具有的发展趋势,了解并掌握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特点,对其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建设的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影响。

2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2.1关于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应用分析

2.1.1气体保护焊工艺。在进行焊接工艺的使用中,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该焊接的主要热源之一就是电弧。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他的主要特点就是将某种惰性气体或者性质符合要求的气体作为焊接物之间的有一种保护的介质,在焊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这种气体就会从喷枪中配出来,对电弧的周围进行一种有效的保证,这样做就保证电弧、熔池和空气三者之间能够达到有效的分析。这种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害气体不会干扰到焊接工作的正常进行,保护焊接工作中的电弧能够正常的进行燃烧、工作。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应用最多的保护气体应该属于二氧化碳保护气体,该气体的使用是因为其使用性质较为不错,并且制造的成本也比较低廉,适合大范围的使用,所以,其在当代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有效且广泛的应用。

2.1.2电阻焊工艺。该工艺是把焊接物置于正电极、负电极之间进行通电操作,当电流通过时,就会在焊接物之间的接触面及其周围形成“店长效应”,从而焊接物达到熔化并融合的效果,实现压力焊接的目的。该工艺的特点是焊接质量较好、工作生产效率较高、充分实现机械化操作、且需要时间较短、气体及噪声污染较小等,优点较多。电阻焊工艺目前已在航空航天、汽车和家电等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较广。但其也存在缺点和不足,即焊接设备的成本较高、后期维修费用大,并且没有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等。

2.1.3埋弧焊工艺。该工艺是指在焊剂层下燃烧电弧而进行焊接的一种焊接工艺。其分为自动焊接以及半自动焊接两种焊接方式。进行自动焊接时,通过焊接车把焊丝以及移动电弧送入从而自动完成焊接操作。进行半自动焊接时,则是由机械完成焊丝送入,再由焊接操作人员进行移动电弧的送入操作,因此增加了劳动成本,目前应用较少。以焊接钢筋为例,过去经常采取手工电弧焊的方法,即半自动埋弧焊,而如今电渣压力焊取代了半自动埋弧焊,该焊法生产效率较高、焊缝质量好,并且具有良好的劳动条件。但选择该焊接工艺焊接时需要注意选择理想的焊剂,因为焊接的工艺水平、应用电流大小、钢材的级别等许多技术指标都可以通过焊剂碱度充分体现出来,所以要特别注意焊剂的碱度。

2.1.4螺柱焊工艺。该工艺是指首先把螺柱与管件或者板件相连接,引入电弧使接触面熔化在一起,再对螺住施加压力进行焊接。其分为储能式、拉弧式两种焊接方式。其中储能式焊接熔深较小,在薄板焊接时应用较多,而拉弧式焊接与之相反,在重工业中应用较多。该两种焊接方式都为单面焊接方式,因此具有无需打孔、钻洞、粘结、攻螺纹和铆接等诸多优势,特别是无需打孔和钻洞,能够确保焊接工艺不会发生漏气漏水现象,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极广。

2.2关于现代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按照现代精密加工技术的内容进行分析,其可分为精密切削、超精密研磨、模具成型、微细加工、纳米等等诸多技术内容,现仅就其中的精密切削技术做以简要分析。该技术是指通过切削的方式实现精密切削的目的。然而,若想实现高精密水平的切削,必须保证受到加工机床、使用刀具、零件等外界环境的干扰才行。结束语在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发展中,做好对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分析及研究,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完善精密加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深化对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深入研究,不断的开展创新工作,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现代机械制造行业与精密加工技术的使用价值。

作者:董艳峰单位:哈尔滨顺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第4篇

1虚拟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成形磨齿实验台的应用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虚拟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必须结合实践教学。因此结合学校的成形磨齿机床进行教学,向学生讲解磨齿机的工作性能和用途,齿轮的磨削加工方法,以及成形磨齿法和展成磨齿法的区别,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自己操作成形磨齿实验台,对齿轮进行磨削加工,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到整个过程,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能便利地随时进行观察检测,从现场的上课情况看出,这个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生产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理论升华,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使学生对磨齿机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金工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中,应用虚拟制造技术用软件进行高阶复杂修形齿面计算、砂轮截形优化、三维磨削过程可视化、基于KBE技术的齿轮工艺参数智能化管理等技术难题,并在齿轮动态性能预测及噪声控制软件部分实现技术突破,软件可实现齿轮噪音对比预测,并能优化齿轮参数,从而达到降低齿轮运行时振动噪声的目的,此技术大大缩短了齿轮加工工艺调整周期,并具有较好的可视化功能,得到了用户一致青睐。通过此教学过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了更多的虚拟制造技术的知识。

为了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在课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在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处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并作适当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成形磨齿实践教学中,通过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导,比如从学习过的车床、铣床等切入,进行类比讲解,使没有接触过磨齿机的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介绍磨齿机发展史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到相关知识背景,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互动式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然后把班级同学分成几组,先由小组进行讨论和查阅资料,然后再进行汇报,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有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能更多参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总结

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通过对虚拟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并结合成形磨齿实验台进行实践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虚拟制造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作者:汪中厚周晓玲马雅鹤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第5篇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机械制造业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数控技术摆脱了传统制造业的束缚,避免了人为操作的高失误率。同时,数控技术也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业的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合理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以保证其更好地服务于机械制造,从而形成协调的数控制造生产运作。

计算机编程技术,有两种不同的形式: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手工编程,是指编程过程中各个阶段都由人工完成的编程方式;而自动编程则是指形状复杂的零件,结合计算机,并通过标准的数控语言进行编写、处理的加工程序。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数控机床系统的迅速更新,当下数控语言与计算机语言之间的转化,已变得越来越方便。但是,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远高于数控系统的发展速度,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编程教学时,必须要注意两者内容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当前数控编程的需要。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机械制造中虚拟成像技术的应用得以实现,并出现了能够对设备加工环境进行准确模拟的仿真培训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对相关制造人员进行实际操作培训,这样不但能够加速操作者熟练水平的提升,同时能够保证其安全。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已经利用这一技术,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计算机对真实场景进行模拟仿真,从而提高操作者的工作技能,并为企业自动化创造有利条件。

机械CAD通过使用AutoCAD中的查询实体质量特征的功能,能够对实体的质量、体积等进行准确的计算。模具CAD则能够通过对CAD、CAM集成软件的运用,完成整套复杂模具的设计工作。通过CAD、CAM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计算机上绘制出零件的模型,并进行模拟装配,再通过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加工工艺的准确应用,设计更为合理的刀具路径,并模拟整个加工过程,将之处理转化成数控程序,并输入到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制造。

开放使数控加工主要的特征在于其适用于网络操作,要在开放式数控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与接口协议,利用网络通讯、图形显示以及动态仿真等功能,形成独立模块,并通过通信实现信息交换,从而满足其需求。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控技术的不断更新,两者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而对以PC平台为基础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更是极大地方便了现代数控加工技术。这就要求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以及高级语言对相应程序进行编制,从而将计算机网络更加全面地应用于开放式数控加工。

减少维修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对于设备维修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如今发达国家大多数都采用了较为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而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设备的维修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我们所说的设备维修,主要有BM、TBM、CBM这3种,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配合使用,维修效率可以得到很大提高。(1)BM。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及时高效的进行维修;(2)TBM。通过对机械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进行预算,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修;(3)CBM。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分析过程以及对设备的磨损情况的掌握,及时预测故障时间,并进行维修处理。

为了能够准确地针对机械设备故障进行维修,就必须制定科学的维修方法,针对设备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维修。并选择相应的计算机技术配合维修,这时可以按照故障设备的重要程度、设备的磨损故障模式以及RCM逻辑树分析法,设定不同的维修方式。其中,维修方法的设定,必须以设备的重要程度为主要依据,在进行考量时,对其重要程度要根据具体的评价项目进行评价。此外,参考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对机械设备的磨损故障进行确定,可以使维修方法更具备针对性。而RCM逻辑树分析法,则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专业性质更强的综合分析,并通过推测判断对设备中存在的故障进行初步的判断,并制定最终的解决办法。

由于该技术拥有灵敏度高的优势,因此能够及时发现使用设备中的故障,从而保证对机械设备的及时维修,有效避免多余费用的增加。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中,主要会应用到红外测温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对红外线成像原理的应用,及时地现实机械设备表面的温度,并清晰地呈现设备内部的电阻变化、损坏情况以及散热损失等。之后在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分析设备的受力及磨损情况,从而对设备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维修,防止设备故障扩大而增加维修费用。

第6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设计制造;自动化;应用;分析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概述

最开始人们接触机械自动化的时候,都是先想着用机器代替人手,用机械完成一些重复操作的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的技术水平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提升,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重复机械动作上,而是进行相关程序的设定,逐渐拥有了自主思考的内核,我们也将其称之为机械的大脑,能够精准地完成规定的任务,还能够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地进行自我诊断,现阶段的机械设计更加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伊始,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也开始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机械控制中,通过各领域专家的研究和尝试,最终成功地将电子计算机及其控制技术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又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创造,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所使用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和大多数事物一样,经历了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如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们所有科研工作者都熟知的道理,而我国的科学技术也以极其迅速的速度发展着,在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非常可人的成绩。但是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与发达国家的科技手段相比较,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时间较短,起步也比较晚,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学习其他先进国家的技术。而在很多工业发展领先的国家,都已经将纳米技术、激光技术等先进技术融入到了机械的设计和制造中,而我国在高新技术融入这一点上,还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由于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受到了这一限制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机械制造厂虽然已经将机械自动化的理念引入到了产品的生产当中,但是真正将自动化融入到整个机械制造工程的生产过程中的,基本上没有。很多制造工厂由于技术水平、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非常粗糙的,达不到预定标准,而且还花费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这样的工厂在经济市场环境下逐渐会失去竞争能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制造工厂就会因技术限制而破产,从这一点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发现,对工厂来说,机械自动化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纵观我国的机械制造产业,为什么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比较落后,究其原因,除了科学技术的不足以外,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因子。目前在工厂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是老一辈的技术工作者,这一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培训,而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学生虽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没有实践方面的经验,这样就使得整个机械设计制造产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研究

为了能够尽快与国际社会机械设计接轨,我们要积极向国外先进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学习。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驻中国,使得我国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国有企业逐渐失去了先天的主导地位,由于没有很好的经营,再加上保守、不创新,最终被淹没在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为了能够挽救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大部分本土企业开始与国外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本土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逐渐提高了自身的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外国企业也利用我国的市场建立了庞大的经济体系,二者实现了双赢。随着越来越多中外合资企业的出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也逐渐融入到了我国各个行业中,怎样更好地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水平,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到了日程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也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水平,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及时发现了机械设计中存在的漏洞,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维护,通过对网络技术的研究,也实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远程沟通。虽然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在人们面前,工业污水、工业废料都排放到了大自然中,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现了极大的恶性变化,也让我们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实现了全球化之后,怎样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也就成为了机械设计制造领域要面对的难题,我们如何利用绿色能源进行工业生产,合理转化工业生产的废料,减少有害环境的原材料,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绿色发展,这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4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各个行业也都体会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带来的各项优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学科,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引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也将会是一片大好。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中,大部分的机械设计制造都将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进行独立运行,而这些独立运行的部分又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集成是相对应的,这样也满足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还会向着节能化的方向发展,当我国的工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再是运转效率和产出的关系,而是让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存。机械制造材料需要承载节能原料来进行生产,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原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多使用可再生能源,这样也能减轻对环境的危害。

5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让机械设计制造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改进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落后的现状,对我国工业领域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积铭 单位:哈尔滨市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作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朱龙根.建设好专业课,把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新型专业[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2]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3]张奉禄,鲁墨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和管理搞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改革[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4]陶金玉.精心组织课程设计,加强培养设计能力[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1995.

[5]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六次工作会议———实验教学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6]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1995.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方法;专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69-02

机械制造工程学是研究机械加工机理与规律、工艺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一门科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学会用工程技术手段分析、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效率等问题,成为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内容是由原机械制造专业三门课程(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及夹具、制造工艺学)整合而成。从培养学生在机械制造方面的综合素质出发,以机械制造工艺为主线,以优质、高效、低成本为目标,将加工原理、加工质量控制、加工工艺与装备等有机结合,形成宽结构、重素质、强实践的课程结构体系。由于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宽、内容多、学时又不断压缩,造成教学过程的教与学“两方为难”的现实。一方面,教师面对诸多内容存在讲授知识取舍的难题。另一方面,由于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进程的安排问题使学生知识链不够完整,对所学内容理解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如果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授课程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如果教学过程仍然停留在书本的知识上,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如何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一线老师和教学参与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相关教师在优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教具等)两个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1-5]。在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研究型大学”的背景下,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的“专题驱动式”教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1)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教学情境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有在成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以后,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2)教学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获取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教学不只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过去人们一直期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多是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管理者。但在建构主义看来,教师的价值则体现在能否激发学生以主动思考、探究、合作的方式学习,教师应是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或咨询者。“专题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分析、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带着真实的专题任务在积极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其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开展“专题驱动式”教学法实践,就是在讲授课程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深入研究(设计)的内容(包括由于课时限制,课堂不讲的课程内容),以不同形式的专题,提供给学生个人或团队自主研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调研、试验、设计计算等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相关知识、手段和技能,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做到:专题驱动兴趣、专题驱动创新、专题驱动能力、专题驱动发展。

二、课程专题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围绕机械制造工程各主题,系统构筑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体系结构,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加工的基础知识、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机床与刀具、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工件的安装与夹具、机器装配工艺等。根据以上课程内容,建立了一定容量的专题库。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擅长,做到因材施教,将专题设计为学术研究型(A)和工程应用型(B)两类。前者主要侧重分析、研究制造过程中机理、基本规律以及加工质量的控制;后者主要侧重工艺参数设计计算及优化、工艺规程与工装的设计。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擅长,从专题库中选择某一专题开展研究(设计),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课程结束后一周内提交研究论文、报告、图纸、工艺文件等,论文、报告题目可根据专题内容自拟。可以将与两个内容相关的简单专题融合为一个专题研究;有一定难度的专题可以2人一组共同完成;同一专题重复研究不超过3组(应体现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案)。各班学习委员要掌握专题的选择动态,课程结束前将专题选择结果报给任课老师。在课程结束后,教师根据专题完成情况选择一定数量的专题,组织同学汇报并点评。专题完成的质量将以一定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

三、“专题驱动式”法教学效果

通过“专题驱动式”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中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专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部分学生提交的专题研究论文(设计)报告质量较高,下面是教学中的几个例子。例1: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是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按照定义,定位误差等于基准位移误差与基准不重合误差之和。当定位方案比较复杂时,按定义求某工序的定位误差比较麻烦、容易出错。教学中引导学生定位误差溯源,提出用图解法分析、计算定位误差,即在夹具定位元件约束的情况下,根据工件各定位表面相关极限尺寸的组合,找出工序基准的两个极限位置,再根据加工工序要求得到定位误差,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例2:学生通过文献检索、调研参观后撰写的“箱体类零件孔系加工方式与加工精度分析”专题论文,总结了箱体零件的孔系结构(平行孔系、同轴孔系、交叉孔系)以及相应的加工方法,针对同轴孔系,系统分析了镗孔时的受力变形、镗杆与导套几何形状精度及配合间隙以及镗削方式(悬臂镗、支承镗,镗杆送进、工件送进等)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规律,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在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的教学原则是:基本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完成,重要知识点通过习题巩固,系统知识通过章节总结形成,综合创新能力通过专题驱动。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实施“专题驱动式”教学打下基础,使各环节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取得满意的总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树仁,刘薇娜.“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65-66.

[2]汪木兰,周明虎,李建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15-19.

[3]曹翌.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39-40.

[4]邱芳,刘延霞,马广勇.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9):91-92.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降低机械制造业成本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由于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为此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历史成本比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物料资源计划(MRP)的建立与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研究产品从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层,使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形成以ERP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术集成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制造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优化生产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1)加强物资供管工作,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产品成本的原始投入,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积累,前面从成本构成上已谈到如何降低采购成本,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价格运行及监督体系,成立价格审计部门,实行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验收权的分离,广泛、深入对市场行情作好调查,货比三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2)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加强能源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牢固树立设备是“本”的思想,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是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可靠保证。(4)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提高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3.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9.

第9篇

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很多考生和家长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的问题很关心。下面是由本站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就业前景如何”。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测试与信息处理实验。

专业选修课:机械动力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基础、机械故障诊断学、文献检索、专业外语、有限元方法、机械优化设计、工艺过程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成组技术与CAPP、智能机械概论、微小机械概论、虚拟样机技术、市场营销学、在线检测与控制、实用控制系统设计、数控机床与编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们将来可以从事科技研发、运行管理、应用研究、销售等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些职位。该专业的学生们需要具备机械制造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毕业生们可以参加到机械制造以及设计、机械、电气、气压、液压等控制设备的维修维护的一些工作中去,为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报考的学生中,男生占据了大部分。很多男生喜欢机械,该专业也是比较适合男生报考的,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报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有一定的绘图兴趣,这个专业时常需要绘图,要是没有兴趣的话,那将会感到乏味。除了要有一定的兴趣之外,还要有创新的思维以及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到更好。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0篇

关键词:自动化发展前景;智能化;集成化;虚拟化

现今,自动化已经深深扎根于各个领域。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本论文主要讲述机械自动化及其应用前景。

1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初,机械自动化的概念就早早被提出,当时主要只是应用于制冷领域,经过人们更加广泛地使用和推广,渐渐在整个机械制造行业普及开来。20世纪60年代,市场经济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满足市场各方面的需求,可变的自动化的生产加工系统应运而生了,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机械制造的可变性,因此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种自动化的软件系统基本上不改变制造过程,自动的经验和自动的信息处理与判断分析是通过一定的机械生产设备实现的,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自动实现进行预期操作。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实现生产制造的自动化,还极大地方便了生产材料的更换。然而,当时的自动化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生产需求。当前,自动化技术大部分都是在操作过程中的自动化,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持续的创新,抓住机遇,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1 智能化应用

为了跟上经济与科学发展的脚步,机械制造工业对相应的制造技术也提出了要求。在这种技术需求的推动下,机械制造技术得到了相应的改进和提高,并且使机械制造自动化得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机械制造技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对于落后的制造加工理念要坚决摒弃,对于旧的技术,要不断开发出新的技术进行更新换代,简而言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对于商品的概念,要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使制造加工方案更加合理,更加完善,制造出精益求精的商品。智能化应用到机械制造中,即将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结合,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机融合,渗透,形成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制造技术,从而达到全方位提高机械制造工艺性能的目的。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化制造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人工智能,还能够对专家或技术人员的思维活动进行模拟。由于智能化技术的特殊性,对于自身行为监控等专家无法完成的工作,利用智能化技术就可以轻松实现。智能化系统具有与专家相同的智慧、逻辑思考能力,可以把专家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改变了以前的只能模拟和减轻体力劳动的局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2 集成化应用

集成化应用在机械制造中是一项全新的技术。集成化技术主要用于实现机械产品制造速度的提升。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集成化技术实现了机械制造过程的优化,让机械制造过程向着精简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往往会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如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等,而这些技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紧密结合的,于是,新的高新技术也在融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比如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辅助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想要为了推动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与产生,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并且进行合理的整合与集成,产生出新的管理应用技术。通过集成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将生产制造企业内部所有的生产工作、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还可从原有的机械制造基础上实现柔性生产模式的变革,以人为活动主体,保证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并实现产品生产质量与服务质量的和谐统一。

2.3 虚拟化应用

虚拟制造技术是由多学科相互配合的综合技术系统。包括现代机械制造工艺、计算机图形学、并行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以仿真技术和系统建模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计算机技术对现实机械制造活动过程进行仿真。通过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仿真,可以及时发现机械制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旧的生产方式下,产品研发和产品试制,必须通过设计和实际的生产试验才能达到试制新产品的目的,开发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遇到技术难题就要修改设计方案,重新试制新产品,不仅加大了产品的生产周期,还浪费了资源,提高设计成本。而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就可以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仅仅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模拟和仿真,缩短机械产品开发周期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提高机械产品竞争力。

3 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网络虚拟化的制造方式:

网络虚拟制造技术依靠计算机技术、其他交互设备和强大的软硬件功能,通过计算机工作平台,相互协调构建出一个虚拟环境。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把人类的知识、人类的技术和人类的感知能力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人机界面互动形式,对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的建模和仿真。通过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对于产品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仿真和模拟。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产品性能进行全面模拟试验,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合理性、制造周期进行预测。在产品没有生产之前,就对设计的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进行全面的考核,有效避免不合理的设计和资金投入,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陆宁,樊江玲.机械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

[2] 何用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2.

作者简介:益聪(1994―),男,陕西西安人,沈阳理工大学本科在读。

第11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降低机械制造业成本的方法研究,目的是把成本费用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即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精细化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竞争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容忽视的课题。同时由于机械产品存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设备和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以及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而机械制造行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以及管理工具落后等等情况。本文为此针对机械制造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设计、采购、生产、工序等各个环节入手,即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成本。

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机械制造业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机床等加工、组装性行业。机械制造业涉及的工业领域主要有机械设备、汽车、造船、飞行器、机车、日用器具等等。

1.1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

机械制造业采用台套计划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夸大的提前期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

1.1.2成本信息分散

制造业供、产、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3缺乏标准化

制造业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很多企业通过ISO9001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但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最后是成本控制还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许多企业还不具备这些条件,造成成本核算不及时,不准确,缺乏参考价值,更谈不上成本控制。

1.2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

1.2.1技术更新换代快

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外来威胁的影响,导致对技术更新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原来传统的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被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所接受。

1.2.2产品定制性强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3产品质量要求高

对于大型的机械加工工程,通常生产周期比较长,在生产过程中要时刻监控车间工序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保证产品质量是提高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

1.2.4成本管理要求更精细化

成本管理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物资采购、加工工艺、产品制造、物流过程、装配过程、包装发运、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目前的成本控制仅仅停留在成本核算上,成本核算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而手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较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而成本分析也只是同历史成本比较,因此成本控制性差。

2.加强机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机械制造业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深入分析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进一步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和途径。

2.1利用现代管理系统

机械制造企业是单件小批量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管理系统,优化工艺和流程,实现快速简洁高效的制造单元,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比如通过企业内部物料资源计划(MRP)的建立与实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和用户订货需求,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建立决策模型,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运行状况,决定投资策略和生产任务安排,形成生产系统的最高层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管理平台,研究产品从设计、物资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资源、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等信息及时准确地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层,使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加以集成和综合,形成以ERP为中心的MRP/PDM/MIS等技术集成的以管理为中心的制造系统,这样可以极大的优化排产、降低库存、节约人力物力,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2.2加强材料采购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越低,对降低产品成本就越有利,从而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的主动权。首先要建立材料采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有关的文件规定,提高材料采购及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和素质。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物资、设备、工具、运输、行政、生产、财务、质检、理化等与材料采购和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建立材料采购的计划、采购、入库、仓储、会计结算和处理等业务规程。各部门应严格按规程办事,材料采购业务流程包括:生产计划部门编制材料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供货单位确定材料采购价格;主管材料采购的领导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核和批准;采购部门与供货部门签订供货合同;运输部门将材运达企业;质检部门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仓库管理部门对入库材料进行数量检查;会计部门按制度付款。再次,要建立订货和采购的控制制度。通过建立严格的采购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来加强订货的内部控制制度。

2.3优化生产环节控制

优化生产环节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1)加强物资供管工作,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产品成本的原始投入,它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积累,前面从成本构成上已谈到如何降低采购成本,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价格运行及监督体系,成立价格审计部门,实行审批权、采购权、保管权、验收权的分离,广泛、深入对市场行情作好调查,货比三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2)加强能源管理,努力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属于可控部分,加强能源管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3)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率。牢固树立设备是“本”的思想,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是维持和扩大再生产的可靠保证。(4)加强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提高产品质量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总之,成本竞争力是机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成本管理的内容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本文对机械制造成本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为机械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33.

[2]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7.

[3]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9.

第1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教学能力

我国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就业的范围非常广阔,除了很多企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还有其它各行各业也又迫切的需求。针对于这样的情况,目前中职学校大都开设有机械制造类的相关课程和专业,并且把培养目标都定位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机械制造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工艺技术人员和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与维修人员。但是,根据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机械制造类的专业也相应的做出调整,多数都已实践性教学为主,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加强实践、实训的力度,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实验和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实施“双证书”制,将职业技能的培训融入到常规教学过程中,确保大部分毕业生既有毕业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就业”。

一、新形势下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大量涌现,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也给广大的专业教师带来了诸多方面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教学手段的更新

随着国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手段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花样,例如,传统的教学多是以黑板板书为主,现代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采用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种立体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学生学习的途径,过去多数都是从课本上学习,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实现课程教学资料网上共享的模式。从这些教学手段的更新中,我们也会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应该学会面对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对于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自身素质的再提升

从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来看,专业教师年龄偏高、学历偏低、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和实践性能力不高的特点还是相当突出。这对于培养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从很多中职学校的现状来分析,仍然存在大批量的机械制造类专业聘请外来教师代课,这类教师往往都不是师范类教师,而且整体素质都不高,责任心也不强,长期如此,必然会导致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降。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大都处在十五六岁这个阶段,各方面的心理生理还不够成熟,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态度差、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机械制造类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耐心、用心的花时间去学,去熟练。

(四)学习资源匮乏

虽然一直提倡和实施教学改革,但是我们也发现于新课程体系配套的学习资源、参考资料少之又少,可供教师获取的知识核心能资源更是非常有限。基于此种情况,教师想开发新的教材,完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也是困难重重。

二、如何提高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教学的能力

(一)加强对先进理念的吸收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日益充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些先进的理念代表着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学会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建立起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世界化、教育个性化和教育现代化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增强对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教师应该尽快熟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实施教学。教师要学会使用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我们都知道,机械制造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求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术,实时操作程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教师自己也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熟悉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技能水平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

(四)提升教学研究的能力

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研究的能力,根据其所在岗位的特殊性做好教学研究,探究教学规律,对存在的问题分类研究,撰写教学研究的论文,分析教学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教育改革。

(五)重视教书育人的能力

教师不近视只是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教师在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多学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

作者简介:

王兴旺(1984.6-),男,本科学历,现在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工作,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工作和研究。

朱繁泷(1989.07-),男,硕士学历,现在江西省赣州农业学校工作,主要从事故障分析诊断工作和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