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22:2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计改变生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一)
通过这三个月来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给我悉心的帮助和对我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较为复杂烦琐,但是xxx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中的错误。除了敬佩xxx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才得以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感谢我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大学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他们是xxx、xxx、xxx、xxx、xxx……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感谢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谢谢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二)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助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助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在设计中也得到提升。毕业设计中很多数值、公式、计算方法都需要我们去耐心地查阅书籍,浏览资料,设计中需要用到辅助设计软件的地方,也需要我们耐心的学习。掌握其使用的要领,运用到设计当中去。最后汇总的时候,需要将前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整理。
毕业设计结束了,通过设计,学生深刻领会到基础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检验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更多的是毕业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磨练学生的意志与耐性,这会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三)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一)
通过这三个月来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给我悉心的帮助和对我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较为复杂烦琐,但是xxx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中的错误。除了敬佩xxx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才得以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感谢我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大学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他们是xxx、xxx、xxx、xxx、xxx……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感谢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谢谢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二)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助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助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在设计中也得到提升。毕业设计中很多数值、公式、计算方法都需要我们去耐心地查阅书籍,浏览资料,设计中需要用到辅助设计软件的地方,也需要我们耐心的学习。掌握其使用的要领,运用到设计当中去。最后汇总的时候,需要将前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整理。
毕业设计结束了,通过设计,学生深刻领会到基础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检验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更多的是毕业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磨练学生的意志与耐性,这会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三)
自动化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智能技术和增效节能解决方案将极大地助力中国各行业、各领域发展。如何应用自动化技术和解决方案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节能减排。
高效利用能源,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在这新的发展时期,中国正亟需一大批优秀的自动化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进行持续创新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以获得更多的可持续性全球竞争的优势。
ABB杯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为中国自动化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推动了自动化产业与学术研究的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中国自动化学会作为这一领域的全国学术性社会团体,从2005年发起,每年度举办一届“全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前四届大赛均由ABB(中国)有限公司独家赞助,至今,四届大赛共收到有效论文1485篇,投稿作者超过3000人,共评出获奖论文140篇,公开出版发行4本论文集,收进高质量优秀论文近300篇。大赛累计超过10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自动化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出席,吸引了全国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以及科研院校师生的广泛参与。
本届大赛创新性地引入社会计算理论及相关技术,改变传统的单一线下宣传推广模式,建设智能社会化媒体运营平台,以线上线下互动运营的方式,支撑整个大赛的全流程运营工作。平台将实现对自动化领域行业发展动态、领域专家、作者群体等开源信息实时监控并深度挖掘,最大密度的对大赛进行推广,引起相关领域专家、机构的普遍关注,使之积极地参与到大赛的投稿、评论、民意评选等大赛相关活动上来,引起线上和线下的互动,促进这个专业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大赛真正成为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平台。
按照运营的整体部署,大赛已经完成了前期宣传推广的计划和部署,建设内容包括征文网站、领域作者资料采集系统、领域行业展会采集系统、杂志期刊采集系统、征文舆情监测系统等。参赛作者可以通过访问中国自动化学会网站,点击首页左侧导航栏进入本届ABB杯系统工程师论文大赛的宣传门户(省略.cn:8080/abb),了解大赛详情并在线投稿。
目前大赛已经进入后期集中宣传推广的工作阶段,已征集到中、英文论文约300篇,论文主要由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研究、工程应用构成。本届大赛投稿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30日,所有符合稿件基本要求的投稿者均可获得大赛纪念奖和论文集一份,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暨三年展”将在北京举行
本刊讯 2011设计周暨三年展拟于9月26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办。活动由开幕式、北京设计论坛、主题展览、主宾城市、设计之旅、年度设计奖六项主体内容组成。
1.开幕式 开幕式拟于9月26日晚8点在中华世纪坛南广场举办,并将借助数字多媒体设计,展现 “设计北京”的主题。
2.北京设计论坛 北京设计论坛拟于9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办,分为主论坛和分论坛。主论坛以“设计与城市发展”为主题,是国际设计界首次召开的国际设计周(节)主席论坛。分论坛以“设计与城市生活”为主题。
3.主题展览 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拟于9月28日至10月1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主题为“仁:设计的善意”。参展的国际顶级设计师包括扎哈•哈迪德、深泽直人、布鲁莱克兄弟(罗南和尔旺)、菲利普•斯塔克20余位,国际一线设计师超过300位;参展作品1000余件,其中的70%来自国外设计师。
4.主宾城市 主宾城市拟于9月26日至10月3日举办,主题为:伦敦-北京 设计快线。
北京国际设计周计划每年邀请一个国际知名设计城市为该年度的主宾城市,通过设计展览、设计交流、设计赠礼三个核心内容,逐步形成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宾城市”专题性活动。2011年主宾城市是伦敦市。
5.设计之旅 设计之旅拟于9月25日至10月3日举办,覆盖创意园区、展馆、商场、社区、公园、特色街区、品牌企业院所等90 个区域。其主题为:国庆•北京 看设计。
设计之旅活动形成创意设计旅游线路,引导公众走近设计、了解设计、消费设计,打造“国庆-北京看设计”新的旅游产品。
6.年度设计奖 年度设计奖,是北京设计周推出的具有国际视野、行业高度和社会公信力的常设奖项。颁奖活动与2011设计周暨三年展闭幕式共同举办。
第五届“设计之星”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开赛
[关键词]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它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创新性的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但随着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方式的逐渐改变,现有的毕业论文选题及其指导方法存在针对性不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现有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当前毕业论文选题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针对性不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本科生中继续读研的比例越来越高,原有的仅以流程训练为主的毕业论文选题,已经不能适应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一部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其后续的专业知识需求也与所学专业有较大出入。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2.选题与实际问题结合不够紧密
虽然现在部分院系对毕业论文已经进行了分类,允许一些研究型的论文题目,但这些题目中不乏有些重复性、强理论性,以及虚拟性题目。从事这些题目的研究,对于学校来讲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本科生来讲也很难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
3.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指导不到位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扩招和承担科研项目,使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有效时间降低,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除此之外,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题目理论性太强等也会导致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4.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要求不严格
临近毕业,择业、补考以及其它事情使得学生从事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迟到、早退甚至不到场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学生甚至数周不与指导老师联系,以致部分学生不能按照论文进度要求完成论文任务,出现抄袭现象。这与指导教师的要求关系很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教师指导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供以讨论。
1.合理选择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毕业论文关键的第一步。选题必须兼顾毕业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计划,同时还需要结合一定的研究性题目,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选择还必须注重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特别是与科研项目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统一、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做到学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是学生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最有利保障。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指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强指导:
(1)强相关性论文题目。可以采用集体指导方法,制定详细、明确的授课内容进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有效提高指导效率。
(2)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通过多参与实验研究、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问题讨论和解决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对研究和进行创新的兴趣。
(3)加强时间管理。建立比较严格工作时间制度,让学生熟悉在日后工作岗位上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保障了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和监督
需要做到毕业论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及监督,根据毕业论文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论文)考核办法是非常必要的。毕业论文过程需要落实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检查,主要是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结论
本文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之,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
总之,毕业论文教学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之事,而应该是落实和贯彻在整个本科教育期间的全程性论文写作教学,要彻底改变毕业论文教学与平时的专业课教学脱节的局面。不能只将毕业论文写作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而要看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毕业论文的价值,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我们应抓住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真正使财会专业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11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一提起议论文,老师教得枯燥无味,学生学得“死去活来”,效果很差。教师教学策略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样的教学状况,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议论文教学的症结究竟何在?议论文教学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呢?
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有思想”,就是你对周遭世界有“想法”。现在有很多学生对议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偏见,认为议论文就是现代的八股文,不想写,也觉得没内容可写。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写,对议论文的写作毫无兴趣,这是当前困扰议论文写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我认为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学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议论文教学有时就像是解方程一样,难免会枯燥无味。因此,议论教学应改变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对议论文的兴趣。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组织好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步骤、学生的情绪调动及如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实现。因此,教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应不时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哪?如何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学生,会喜欢教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让学生在探索中接受知识,也能让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及时补充修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单一枯燥的议论文教学过程。
浓厚的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先导,只有当学生乐于探求知识了,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的海洋里,才会集中注意力学习。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越是讲不完,越讲就兴趣越浓,交谈对象也越多,形成良性循环。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我想,那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没有把握他们流行的话题,自然激不起他们表达的兴趣。就好像同样是写一件事,如果把话题定为“道德”之类,相信学生会不想理睬,但如果我们设计的话题是“近日艳照门事件的主角纷纷发表自己的言论,你如何评价他们各自的说法”,相信学生肯定会滔滔不绝,畅所欲言。所以,语文老师要尽力做到关注他们的兴趣所在,多留意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是什么事情,在写作教学中多运用这些素材和话题,从而提高他们表达的兴趣。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议论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对比辩证思维的培养,因此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讨论交流,主动地发现问题,表达感受。但是,议论文难教,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学更是难中之难。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发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得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主动地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发表看法,让学生主动地接触知识,掌握知识。议论文教学,和数学教学有些相似,讲授议论文,就像是一个解题的过程。我们可以把数学的解题方式引进议论文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利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分析文章结构。而在这个分析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步骤地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听。如教“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时,我们可以先课前抛几个问题给学生,如什么是格物致知?通过对作者的了解谈谈自身对格物致知精神的看法,用数学解题的方法把这篇文章“解”一下等。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查找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让学生像做数学题那样,分步骤地找出文章论点、论证、论据、并把各自的讨论结果对比一下,查缺补漏,然后让教师对这些进行评价总结。这样,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而且是用数学方法去解语文难题,充满挑战性,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意课堂与生活的联动性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自己的个性,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那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真切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呢?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而且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这要求教师提醒孩子们关注生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发展孩子的情感感受能力,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议论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有很大的联动性。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找出与课文内容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让生活与文章相映照,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联系生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表对社会对生活的观点,教师通过引导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世界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动,让课堂教学充实而有很强的教育作用,这样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学议论文,写议论文,就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世界中感悟人生、生活、生命的真谛,从而做出深体验,写出真感受。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把握学生心理,选取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易于触动心弦的内容,多创设日常情境,从而打开学生的话匣,让他们滔滔不绝,有无限表达的冲动,使他们由厌恶议论文渐渐变成爱上议论文写作。
【关键词】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数学建模教学法
【基金项目】2012年度百色学院教学研究立项,项目编号:2012JG16
一、前 言
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作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和五年以后,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很大,这一类数学人才的需求估计将占总需求的一半左右,五年以后,将占总需求的一半以上.可见,培养具有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本文就如何将数学建模教学法思想贯穿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进行了研究.
二、应用型人才须要有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在一线工作岗位上,能把理论付诸实践,能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为综合应用知识、创新应用与开拓创业的精神.
对于应用数学的应用型人才来说,要求具备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应用已知的数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手段,它要求学生能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用公式、图表、程序来描述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建模,并对结果进行解释,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数学建模是强化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数学建模对培养数学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学建模教学法思想在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1.在毕业论文选题中增加应用型题目的比例
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从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等方面去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工作的意向、所具备的能力选择大小、深浅、适度的课题.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去选题:联系数学教学实践有关的课题;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某一专业方向上的学术探讨;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实际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目前多数院校都由指导教师拟定题目.这些题目中,大多数题目与现实生活脱节,能给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的题目并不多.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教师的选题应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指导教师可以考虑一些校企合作的项目,选取最适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生产实际的课题,如以一些企业的生产任务为课题,共同开发一些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
同时,由于近几年在校外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应鼓励学生承担实习单位的部分科研项目,并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自行选题.在指导教师拟题或学生自行选题时,应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将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课程进行延伸.应用数学专业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运筹学等课程,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如利用运筹学,让学生设计学生干部选拔方案、设计生产的最优方案及运输的最佳路线,等等.
此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十年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题目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物、医学、工程设计、交通运输、农业、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等内容.这些赛题对学生学习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以前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中的问题,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能比较好地模拟学生走上社会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部分学生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也取得不俗的成绩,但由于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以考虑进一步进行完善;另外,对这些题目,还可以改变一些条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2.将数学建模教学思想贯穿于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中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几年所学知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选题的极好的锻炼机会,是对学生在几年本科专业学习期间,建模能力和建模意识的综合反映.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个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将建模思想应用于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就应注意使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将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注重使用数学建模教学法,通过使用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能够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中,结合基本的数学概念与原理,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和工具,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翻译,转化为数学上的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给出数学上的解释与方案.
如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可以考虑从基本概念上、定理证明中、应用问题上、习题课上及考试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毕业论文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调查、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使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本科学习的几年中.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这个工具,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归纳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建立反映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最后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及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
在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这个环节,可要求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使用数学建模方法,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例如,可以让学生对学校食堂进行调查,提出合理的管理及收费方案;对教育收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现状,给出一个调整的建议等等.
在数学实验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复杂的运算用计算机迎刃而解.学生能学习到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数据,体会到计算机与传统数学完美的结合.
4.建立一支有数学应用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上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意识比较淡薄,加上其自身知识、能力有限,因而在日常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较少去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例子,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开设数学建模研讨班,选派教师参加各种数学建模学习班与会议,选派老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开展骨干教师的技能培训班,使教师了解工程技术、生产新方法、新技术对数学的要求等.增强教师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们要培养一批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有奉献精神及良好师德师风的创新型指导教师.他们知识广博,善于学习新知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使用数学建模教学法,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延喜,王世祥.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6):103-105.
[2]张维亚,严伟.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77-81.
[3]向日光,吴柏森.对本科应用数学专业定位的思考及人才培养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5):61-64.
关键词:应用化学;校内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144-03
Abstract:Practical teaching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for personnel training of chemistry specialty with innovative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s, this paper explores new modes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including constructing new experiment course and evaluation method with clear objects,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join research groups to foster their thinking ways, and moving up the time for graduation design.
Key words:Applied chemistry;Practical teaching in school;Mode
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培养和输送农林业科技人才的重任,农林业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关键技术岗位,服务“三农”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依然处于偏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阶段,导致本科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通常眼高手低,综合运用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差,这严重影响着社会对本科生的认可度,也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思考。近年来,实践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专业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1-2]。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成为了提高高等院校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措施。
随着化学在其他自然学科以及技术领域的渗透,高校教育中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培养的化学类专业人才必须接受到各种应用方法和开发性研究的基本训练,并能初步将化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运用到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本文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办学资源和办学特色,对其应用化学类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1 高等农业院校化学类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化学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是高等农业院校化学类专业2种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传统的化学实验,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实验内容大多是对化学理论课程结论或现象的验证性实验,处于从属地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讲解,学生机械照搬给定的实验步骤,不需要动脑思考,更不需要自己设计,久而久之,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丧失了应变能力。考核成绩一般按书面的实验报告成绩来计算,忽视了对学生实验课堂的表现和动手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只片面的追求实验结果。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但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一种主要的实践内容是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力的发挥。然而大部分学生以及教师都没有重视毕业论文这个环节,学生依赖指导教师直接给出方案,再按照安排的内容进行短时间的实验,这样导致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都还不了解实验的背景和意义,也不懂得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答辩时,答辩教师也尽量不让学生为难,顺利让其通过,毕业论文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而部分教师因为自身科研任务重,繁杂性事务过多,对本科生的选题、指导、评审不上心,对学生撰写的论文不加仔细修改,敷衍了事。更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为避免指导过程中的麻烦,甚至直接将学生毕业论文中的关键部分代劳完成。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改变,要充分结合学校内部资源,及早开展新的切合实际的校内实践模式探索来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创新人才。
2 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模式
2.1 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首先,对原有的课程实验(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削减简单重复操作以及过时陈旧的实验,一方面结合生活实际增加一些学科交叉和实用性的经典验证性实验,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以及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以及兴趣,适当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以此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基础理论。其次,围绕教学内容适当增设一些有挑战性的实验课题,如设计性以及研究创新性实验等,鼓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再次,要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特色专业优势,建设化学与农业专业结合的实验平台,便于开展相应的交叉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认识到化学为专业课服务的意义,并能举一反三的应用于本专业的实践活动中。最后,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实验技能,要重视并完善实验考核制度,注重对动手能力的考核。在平时的考核中,要细化到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实验设备的清洗与维护等各个部分。在最终的考核评定中以考核学生的动手、应变能力,抽调一部分实验出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完成随机抽到的实验考核内容,而指导教师只对一些注意事项进行提示,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操作准确性以及结果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
2.2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组,培养化学思考方式 仅仅靠实验课程教学还不足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分析、创新能力,农业院校还要结合自身有特色的科研优势,鼓励本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主参与科研。学校和学院更要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实验室条件,通过一些制度以及奖励性措施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工作与这种实践性教学相结合,把自身科研的优势转化成为实践性教学优势。进行1a的基础化学课程实验训练后,学生可以被告知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及目前各位教师承担的研究课题,学有余力以及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和教研室各课题组的教师联系,相互确定后,学生加入课题组。学校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其他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和研究生的课题中,提高自身整体科研能力,也为后期的校外毕业实习和进一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对教师而言,学生的加入也是对其科研力量的一种补充,但更多的是尽职尽责的付出。教师要帮助学生进入研究角色,针对学生的兴趣和情况组建不同的学生研究小组,并选取自己科研课题中部分实验周期短的课题为项目。学生根据课题内容查阅文献,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或创造性设计工作,根据自身的课余时间制定科研工作计划以及具体实验,培养自行处理和归纳数据的能力。
2.3 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 以往毕业设计往往安排在本科最后一个学期,时间为3个月。这时的毕业生迫于就业压力,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寻找或联系工作单位中,甚至部分学生已经离校参加工作前的实习培训。即使学生按要求进入了实验,但当工作刚出数据的时候,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也只能敷衍了事,这些都会导致学生的科研训练不够完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这是目前高校普通存在的问题。考虑到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环节,为避免学生因时间仓促等原因而完全依赖指导教师的情况,可将毕业论文开题时间提前1a,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查阅文献,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调研,对题目有较深刻的认识进而能独立提出研究方案。同时,为保证论文的有效工作量,对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的时间进行严格规定(至少3个月)。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要督促管理学生,还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层次,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提出的课题,独立实验设计工作。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交流会,让学生汇报工作进展,一方面教师可以监督学生完成课题实验内容,并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在这种互相交流的方式中学到新的知识,端正态度。另外,对毕业论文成绩评价方式也要有所改变,首先,根据论文完成的各个环节包括文献查阅,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论文和毕业论文答辩进行综合评定。要杜绝部分教师因个人的情感而偏颇于自己指导的学生,导致其他评阅人无法客观地评阅成绩等情况。少部分教师也不能仅因毕业生在论文答辩环节讲的好而给予高评分,而应结合论文整体质量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回答情况来综合评定。其次,学院应该制定有关毕业论文的严格评分制度,对教师也要采取奖罚分明的政策。表扬和奖励毕业论文作得优秀的同学,而对于由于自身原因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采取延期答辩和降级的严厉措施。
3 结语
总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育中的作用是重大而深远的。而如何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优秀化学人才,适应21世纪人才激烈竞争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是化学实践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这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多下功夫,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
参考文献
[1]邓国英,朱晓文.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改进述评[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64-68.
[2]周秦武,张博,张大龙,等.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83-185.
[3]王学业,黎华明.建立三环节化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3:146-14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 趣味教学 方法
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要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应体现新课程理念,以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初中历史趣味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将历史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因此,我认为,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角,应当尽可能地进行“二次创作”,将历史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例如在“中华民族的”这一章的教学中,联系当前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中日关系问题、日本申请加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在现实问题中追溯历史,在历史问题中认识现实。这样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史讲述的并不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历史与现实存在着难以割断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情趣化,激发学生兴趣,体验学习乐趣
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新课程标准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历史照片、历史图片、场景、资料等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各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其深入思考。课堂教学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要实现由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情趣,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享受欢乐的乐园。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化,教师可以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和耐人寻味的结语吸引学生,如用漫画、图片、饰物等作为课堂教学开始的激趣的材料;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可以运用角色转换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等历史题材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在参与种种活动的过程中,师生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与满足。
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适当组织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的活动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收集、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等各种丰富的活动,感受历史。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教学活动:如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纪念馆、纪念碑,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和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剪报、集邮,特别是收集近年来的一些报纸、邮票,感受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等。我们学校曾经举行的纪念“六十周年”历史知识竞赛就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多样,比如要求学生向周围的老人了解化运动时期的生产和生活的情况;比如要求学生搜集不同时期的照片,谈自己家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等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关注周围的世界,变历史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全面发展。
四、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阐述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文献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完成小论文后,教师应及时、认真地阅读和讲评,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扬,对于小论文中的不足与缺陷,教师应单独予以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阐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开阔历史视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历史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绝对不能理解成去鼓励学生去追求所谓的不合逻辑推理的“标新立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时,要注意教导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杜绝不合逻辑推理的“标新立异”。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导学生,所谓创新,只能是科学的创新,而不是缺乏充分事实基础和理论根据的所谓“标新立异”。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宏伟蓝图,要把它构建出来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具体实践完成。让我们共同去探索吧!
参考资料:
关键词:数学 活动 合作 小组
职高生的数学不好教是公认的。学生的积极性很差,有认为学数学没有用的,有觉得数学课太枯燥乏味的,更有觉得自己笨学不好数学的,觉得把时间花数学上还不如花其他科目上收效来得更大。对于以上的情况,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从根本改变大家对数学的看法。而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数学,归根结底是因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堪它的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所以,解决的根本办法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快乐的,轻松的。于是,大家将目光投在了数学活动课上。高中部数学大组也多次提到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以活动为主的数学课。因此我们决定在本校做小范围的试验,开设以活动课为主的生活数学选修课,用实践来完善理论。我有幸担任了该课程的第一任任课老师,以下我将自己在该课程的开展过程中的学习思考和收获,做下总结拿出和大家分享,希望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程的设定
课程开设出来了,作为任课老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我要上什么?怎么上?要达到什么目标?对此我做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一)内容的确定
在信息时代,数学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但从事经济类、社会类、医学类工作的需要学习数学,数学在许多社会科学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具备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应用数学思维、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适应当今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数学的重要性,同时对数学教学也提出了要更生活化的要求。所以内容决定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主,再增加些其他数学知识。
(二)目标的制定
在以前,教育通常以成绩优劣来衡量学生的好差。而事实证明这种体制下的一些优秀毕业生,不一定能很好适应社会,而一些较差甚至毕不了业的学生,也有不少成为社会的精英。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教育的评价制度和目标是否还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追本溯源会发现教育产生于劳动,目的是要让人们学习具备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现在社会分工不断多元化,生存能力不再仅仅指具备某项具体的技能。能说会道是能力,善于收集是能力,独到的审美观也是能力,只要是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都可以让我们生存下去。对于学校来说,教育的任务应是挖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作为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同样要考虑到这样的变化。作为选修课或许我们可以大胆尝试改变以掌握知识点为主的教学目标,减少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压力和无助情绪,而以诸如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养成为新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的形式
要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的固有看法,除了以上两个变化,最重要的是要从形式上做大胆的尝试,活动课的教学目标灵活,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有趣味,能创设宽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极大地吸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好学心,使学生无拘无束的参与活动,尽情显露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发展自身潜在的个性特长。所以活动课的形式是本课程的重点。
鉴于以上几点,我对此课的设想是创设一个以生活数学为主要内容,以活动课为基本形式,淡化知识点的学习,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的全新课型。下面我从活动课的角度来说说我是如何开展这门课的。
二、理论与实践
因为是第一次开设这样的课程,没有前例可以借鉴,所以一切的工作都要在不断的摸索中进行。一上来就遇到很多概念的问题。什么是数学活动课?如何开展数学活动课?它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又是什么?都是我要在课程开始之前要了解的。经过一年的学习摸索,现我结合自己的实践事例来对这些概念作出我的解答。
(一)数学活动课的概念
数学活动课的数学指的是内容,而活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课题有形式的主体性活动。学生的主体性要明确,且活动应具有教育性。对于这点在我的课堂设计中是要始终贯彻的,学生的活动的主体,就连知识的获取也需要学生自己去收集掌握,老师只是策划者和指导者。学生甚至可以自己策划课堂,老师充当合作者或指导者。
(二)数学活动课的内容
现实生活中凡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获得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经验或即时信息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选做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班级学生的特点,优选活动课的内容。以下,我列举一些曾上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1.日常生活中的数学
(1)建筑物高度的计算。(2)球赛场轮次和场次的计算。(3)投球入篮的角度,和球的运动轨迹方程计算。(4)市场促销方式的辨析。(5)学生日常饮水花费问题的计算。(6)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和最佳存款方式的选择。(7)社会保险的保险费和赔偿费的计算。(8)工商纳税的税费计算。(9)物价涨跌指数的计算。(10)房屋贷款计算。
2.数学思维训练
3.简易测量与制图
4.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5.计算机搜索功能应用
6.简单数学建模
7.数学竞赛
8.趣味数学史与数学问题
9.数学游艺
10 .数学课外阅读
11 .数学小论文的写作
(三)数学活动课的形式
数学活动课不应该规定机械的活动模式,但对具体的活动课题,为了取得最佳的活动效果,应尽量选择最恰当的活动形式。数学活动课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指导探索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身边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以解决这一现象的数学活动课,我们把它称为指导探索课。活动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只能启发诱导,不提供现成的工具和方法。指导探索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的尝试在此课开始的前几个
(2)问题研讨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思考、研究、讨论,直至问题被解决的活动课,称为问题研讨活动课。其特点在于学生的思考、研究、讨论。第三和第四课时对如何测量水池中雕塑高度的问题的方案设计正是这样的课型。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研究方案,并做出解答。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数学故事课。以学生自主讲述数学故事为内容的活动课称为数学故事活动课。数学故事是用故事的形式普及数学知识的作品,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的故事、数学游戏故事、数学童话故事、顺序科幻小说等。数学故事活动课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由于考虑到选修课设计的整体性,并未设计安排了故事课,但曾要求学生上交了份自己收集的数学故事作为作业。通过收集过程来了解一些数学方面的故事,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有一定的好处。
(4)数学游艺课。以文艺演出和游艺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数学活动课,称为数学游艺活动课。其目的:让学生通过表演数学文艺节目、参与数学游艺活动、观看数学文艺演出,学习数学知识,熏陶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艺表演能力、欣赏能力和组织能力。曾也试过设计了堂类似于电视节目里面知识竟答型的课,但终是因为学生无法很好配合而不是很成功。所以这方面的课堂还需要继续尝试设计。
(5)数学竞赛课。这里讲的数学竞赛活动课,是以数学竞赛的形式实施的一种活动课课型。应以“普及型”“趣味型”为主。数学竞赛活动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竞赛的意识、进取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这里我有两堂课被我定义为了竞赛课。一次是正值学校技能节在举行趣味数学竞赛,于是拿了份试卷给平时没有机会参加数学竞赛的他们去做。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被激发出来,结果出来出乎意料的好。但这显得竞赛有余活动不足。另一次是第七课时的时候设计的班级饮用水问题,由学生主持,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设计的三个问题以小品形式给出,并层层推进,环环相连。中间对题目设计还考虑到了环保和道德教育问题。此次竞赛课只是改变了上课的形式,以现场竟答评分的形式展现,让学生感受分组竞争的气氛。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赛。
(6)数学实践课。实践性是数学活动课的一大特点。“动脑动口和动手”都是实践,但这里更强调有动手操作的实践,即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动手操作的活动课,称为数学实践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称为是数学实践课的是一次数学游戏课。学生模拟摸奖游戏,运用概率的知识,去分析研究摸奖的欺骗性。我认为这不但对学生的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7)数学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活动课,叫数学阅读活动课。数学阅读活动课的目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练习,使学生学会独立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扩大知识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8)数学写作课。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学习小论文的活动课,称为数学写作活动课。撰写的小论文,包括学习数学课程的心得体会,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定理的应用、解题方法的总结,以及对某些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等。数学写作活动课的目的: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数学表达能力,发挥他们学习数学的聪明才智,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四)数学活动课的实践
以上,是本人在开展生活数学活动课前对数学活动课相关的资料收集加上自己的理解作出的整理归纳。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的实践上去了。我校在05学年两个学期均开设了本课程。本人边学边上,边上边总结,整个上下来,学生的反应还是很让人满意的。对此,本人将自己上课的内容,以一学期为例按课时做个简单整理。以对照验证以上的理论知识,以求能完善高中数学活动课实施的理论依据。
每个学期有大致18至20周,掐头去尾再除掉假期,大约有14周的课时,也就是14节课。
第一课时:
内容:认识学生,自我介绍。以数学的重要性引出对本课程的简单介绍,及要求。
(首堂课学校规定20分钟)
后记:要小心设计介绍说辞,尽可能在第一次见面,用最简短精彩的语言概括出能吸引学生的课程特点。第一印象很重要。
第二课时:(思维训练课)
内容:1.大致介绍活动课的概念,让学生对本课程有更深一点的了解。2.小组划分,解释本课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和能力。3.热身运动,数学思维训练题的做题及讲解。(如逻辑推理题,脑筋急转弯题,趣味题等等)4.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测出操场的旗杆长度。将过程结果下在本子上上交。
后记:让学生清楚了解课程,可以让学生明白他应该做什么。可以使他们能积极配合老师。同时思维训练题可以有助让学生对本课程充满期待。而测量的任务布置,更让学生兴头十足。
第三课时:(问题研讨课)
内容:1.上交作业,进行点评。这时可以从学生的作业里看出很多问题和不规范的地方,恰好可以作为本讲内容的引入。2.以作业为例,规范做测量的步骤。订方案-测量-计算-检验-填写实验报告单(自己制定实验报告单,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要不要将用到的知识点的归纳等)3.分组讨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学校大门的喷水池中间有座雕塑,如何测出它的高度。要求下次课能将方案拿出。4.布置准备好下次测量课要用到的工具。(圆规,量角器,卷尺)
后记:学生了解了一些数学实验的知识,学习了如何做数学实验报告,让学生考试切身体会数学的乐趣了。学生对下次的测量课非常期待,积极性很高。
第四课时:(实验测量课)
内容:1.每组讲解测量雕塑的方案。2.老师对他们的设计可行性进行点评,并给出老师的方法作为他们的参考。3.带上工具去操场测量,测量过程中,教师从旁指点。4.将测量数据记录,回家完成实验报告。
后记:学生对测量课感觉非常好奇新鲜,一节课他们一直都保持高涨的热情,而且他们也自主进行了组内分工,自觉承当任务,体现了合作精神。而学生讲解方案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效果相当不错。作为老师要考虑到的几个问题就是,怎么测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我在此处用到了测角仪,当然学校没有这样的设备,于是用圆规和量角器做成一个简易的测角仪,可能的结果就是误差会比较大。还有就是要注意实验报告的写法,还是继续强调。
第五课时:(上机查询课)
内容:1.上交实验报告,现场评讲。2.由前三次课的内容形式,定义生活数学的概念,让学生发言你在平时看的哪些事物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3.给出数学建模的说法,并简单介绍。4.给出本堂课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查询有关数学模型的概念,要求每个小组回家将文件整理成稿,下周上交一份关于数学建模的概念及形式的报告。5.每组设计一个生活数学问题,要有点难度,下周来各组交换问题解决。
后记:上机房上数学课是学生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而知识点不是通过老师传授,而是自己查找自学就更没有试过了,这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此次的课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科技带给我们的便捷,及电脑不止是用来玩的,还是学习的有利工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课后的任务,开始让学生逐步熟悉数学小论文,为日后数学小论文课做准备。
第六课时:(指导探索课)
内容:1.上交报告。并分组大致讲解自己的学习认识。2.交换设计的生活数学问题,分组讨论解答。3.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解答过程,不足的由其他组员补充。
后记:数模是个可深可浅的东西,在此简单涉及就可以了。本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设计的问题太复杂自己无法建立模型去解决。这时候需要老师帮忙指点或指正。如有一组设计了如何投篮才能保证命中。本来是个好课题,可惜设计过程中有很多因素没有考虑进去而最终无法求解。不过还是有不少组的思路非常好的,其中有个小组设计的手机话费套餐择优问题就很好,有层次分情况。这样有条理确实出乎老师意料之外。上台讲解能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及加强逻辑思维能力。
第七课时:(数学竞赛课)
内容:设计班级饮用水问题,由学生主持,以竞赛的形式展开,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设计的三个问题以小品形式给出,并层层推进,环环相连。中间对题目设计还考虑到了环保和道德教育问题。(附教案)
后记:此次竞赛课只是改变了上课的形式,以现场竟答评分的形式展现,让学生感受分组竞争的气氛。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赛。曾也试过设计了堂类似于电视节目里面知识竟答型的课,但终是因为学生无法很好配合而不是很成功。此次课的课前准备工作较多,先安排三个同学演练写好的数学生活小品。再指导一个学生主持整堂课,这里教会学生基本控课应变能力很关键。对问题的设计也需要比较用心,要符合贴近日常生活,还要环环相扣,最难的是始终对思想道德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运用也是本堂课要考查的目标。本次课学生的主体性特别突出,基本上老师只是一个参与其中的小角色,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评价。
由于篇幅的关系,以后的几个课时我做下简单的介绍。
第八课时:因正值达芬奇的密码热播中,于是设计了一堂《简单的加密解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了数学的神奇。因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效果很好。这类的课是不可多得的,如果经常有这类的和时值的焦点联系很紧密的数学问题构思出来的话,那就更能持续维持学生的高度热情。
第九课时:设计的是一堂游戏课,模拟各类摸奖,谈讨概率问题。这堂课也可以将之归类为数学实践课。将已有的数学概率知识来回答摸奖的欺骗性问题。游戏的模拟对学生的表演能力等都有很大帮助,而此次课的教育意义也是非常大的。
第十课时:尝试了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犹如娱乐节目中的两大阵营,为他们分别设计了两部分的评分。第一部分设计了必答题,对两组分别记分。第二部分是抢答题。结果学生很不能适应这类的活动课,而草草了之。这次课确实是个失败的教训,看来以后设计的时候,还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反应。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多个结果。
十一课时:要求学生当场设计一个可以得到正弦型曲线的工具。用设计出工具得出两组正弦型曲线,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写出方程。本课用到三角函数的知识,和平时的课堂联系更紧密些。难度也比较大。
十二课时:简单介绍什么是数学小论文,如何写数学小论文。
十三课时:带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一堂阅读课,要求是寻找要完成的论文的资料。
十四课时:最后一课,上交论文,并到场评判。总结本课程整体的收获。
(五)一点反思
论文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应创新实践教学的理念和管理体制。实践教学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实践教学构建模式:在教学计划中,全学程不计入总学时的实践教学总周数,要求本科不少于20-30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就业结合起来,与社会调查实际结合起来。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通常包括生产劳动、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等。生产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贯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专门人才实现基本培养规格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中许多教学形式都直接与生产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因此,其教学过程比理论教学更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同时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发展具有更强的影响力,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1、人才培养方案尚待完善
实践教学虽然在本科院校当中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实施,但是从人才培养的方案上来看,还不够完善。大多数本科院校完成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借助实践平台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但结果并没用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至于学生毕业后没有把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带到社会中去。比如一些文科的专业,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通常是偏向于学术的,实用技能的运用少之甚少。在本科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严格按照“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三段式模式,课程讲授上也只是严重偏向于讲授,这样学生学以致用的权限没有得以发挥,以至于知识脱离了实际。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实践教学中的种种环节都应该本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原则而着手。
2、实践教学管理力度尚待加强
实践教学管理就是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涉及的关系比较多,受教学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较大,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较少且思想上重视不够。每次组织学生实习,往往是现联系实习单位,现安排带队教师,现确定实习计划。教师是推动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质量。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且应有固定的实习基地,优秀的教师指导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教学形式和方法受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制约。因此,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及其安排,要区别不同层次,因专业而异,但都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在教学计划中,全学程不计入总学时的实践教学(不包括公益劳动和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总周数,要求:本科不少于20—30周。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好详细的记录,比如认真填写实习手册,做好每阶段的记录,毕业论文(设计)要求无任何抄袭,有自己的创新点,且鼓励学生将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融合在论文当中,这样更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践教学的直接亮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和人才培养的核心。
1、实践能力
现在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要有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新的人才质量观。知识是载体,是学知识,是底牌;能力是表现,是学做事,是王牌;素质是核心,是学做人,是品牌。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这就是当前高等教育三个支点,或叫三维的教育目的。
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实践教学的亮点。没有亮点,就没有切入点;没亮点就是缺点;没有亮点,就没有生命力。现在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往往明确提出,“有实践经验的人优先用”这使我们的学生很为难,很尴尬,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2、创新能力
学校的发展在于改革,改革的潜力在于创新,创新教育是一种探索的教育。要着力提升学生的三个能力,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是创造性的实践,创新是一种超越,比尔•盖茨说:“创新是原子裂变,投入一点点,产出千千万。”创新有三层含义,即改变、更新、创造;创新的载体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六大)创新使人进步,守旧使人落后,有人说,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
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创新能力培养首先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创新。当前,当务之急就是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摒弃固有的旧的教育模式。
二是以理念创新为切入点,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提高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要认识创新教育,学习创新教育,走进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教育。
三是以实践教学过程为载体,丰富实践教学。在实践层面,操作层面上下功夫,增强教师的实践意识,用理论指导实践,以此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的突破
1、应该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实践教学
什么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呢?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有四方面内容: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
与时俱进就是与时代同行,掌握时代脉搏。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科学发展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平衡,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要平衡,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培育要平衡。素质教育就是知识、能力、做人融为一体的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学做人是人的根本素质。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学的“灵魂”,要将“教本位”转变为“学本位”,办学以学生为本。培养人才不能离开人。要求我们思想要常新,知识要更新,方法要创新,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去思考,去思维,想思路,现在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很艰难。在实践教学中,要强化共同内容,精选独立内容,舍去多余内容,增加创新内容,人才培养要体现创新,围绕实践教学的亮点搞创新。
2、应该抓住重点,既要遵守规范,又要敢于创新
实践教学的安排,实践教学的保障,实践教学的指导,实践教学的管理,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构建等等突破某一环节,创新是可以办到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很广泛,项目虽多,但要抓住重点,只要我们狠抓重点,例如,抓住“三实”:实验、实习、实训;抓住“两个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抓住“两个社会”: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突破一点,创新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应该打好毕业设计(论文)这张牌,因为这张牌能反映出学校的品质、品位和水平,能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效益,也反映学生的就业状况。关于毕业设计(论文),希望我们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好”三个字上下功夫,要多元化指导,在选题和严格把关上多下功夫。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题,选题是确保质量的前提,思想要开放。应该鼓励学生,从实践课堂、社会实践、生产实习中发现问题,形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使选题与就业结合起来,与实际结合起来。
毕业设计(论文)需要规范,但要过于强调规范,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现在的毕业设计(论文)给我自己的感觉是一个模式,缺乏个性,很难做到五光十色,还是应该要求做到“少而精,少而清,少而新”。从某个角度讲,材料越复杂,反而表明思路不清、水平不高,力求用简明的道理说明复杂问题,任何时候,繁琐没有生命力。
高等教育的实践表明,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只作为理论到实践部分的转变,只有在理论与实践双方面都做好的前提下,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起到了保障作用,这才是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52—01
一、 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但仍被固有的教学模式束缚,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认知活动主要还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还限定在“传授——接受”的模式内。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率先改变了这一状况。
1.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设计语文实践活动时,要在学生自主研究上下工夫,要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为目的之一。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进而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具体要求是:课题研究前自己找资料,自己准备,自己设计方案;活动中大胆表现,自由发挥;活动后进行自评、总结。
2.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创新。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理解、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渗透个性化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使他们能从一类对象迅速地转移到另一类内容完全不同的对象上。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自发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进而渗透个性化的教育。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对别人进行质疑。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向引导转变
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因为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教师整体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实践活动的成败得失。教师引在活动前,导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教师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环境从封闭向开放转变
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学习环境。语文实践活动呈开放性的学习态势,使学生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走进生活,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它不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的改变,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多元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
四、教学形式从单一向多元的转变
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实施方法是灵活的。我们常用的方法有:
1.课题学习。由教师给出一个或多个问题,由学生自主开辟学习渠道,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层解读,最终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这种学习活动适宜于高年级学生。
关键字:网络环境;检索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随着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以及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机检索,给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高校教师不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而且更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即创造良好的上机环境,利用现有的图书馆网络和电子阅览室,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和利用文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文献检索教学在教学手段、内容、管理等方面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发现和分析传统文献检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现有文献检索教学状态,成为从事文献检索教学人员关注的重点。
1、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的现状
从我国高校教学现状分析,文献检索教学在提高学生信息能力和增强学生信息意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文献检索教育未能和信息社会同步发展,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在校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严重制约着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
1.1 重文献检索教学本身,轻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结合
从高校课程设置分析,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处于辅课程的地位。虽然许多学校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或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集中开课,但课程安排的目的在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并且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的文献检索教材一样,在具体授课时,老师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讲不同的参考工具书和检索工具,虽然能够区别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但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除此而为,文献检索课的实习、考核一般是由文献检索授课教师亲自命题,未能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到专业学科的教学体系中,这种封闭的思维模式以及填鸭式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
1.2重检索方法和信息知识的传授,轻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传统文献检索教学中,课程教学总学时一般在 40学时,并且上机实习、考核一次完成。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培养,也容易形成文献检索课就是如何查找资料的错误理念,在课程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对信息的注意力和感受力没有得到明显地提高,在获取相关专业资料帮助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自己独立的科研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形成的,并且需要不断强化,而仅依靠课堂传授是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
1.3 重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轻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教学中,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参考工具书、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等基本知识,适当增加文献整理与综述、阅读方法和技巧、论文写作方法以及情报分析研究等知识。前者注重信息的检索,后者注重信息的利用,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通过检索工具获取信息来处理实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学生信息能力不完整,不对称,缺乏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无法做到信息利用能力与检索能力的并重,未能通过实践操作达到强化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
2、对当前文献检索教学改进的对策
文献检索在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务必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文献检索课程自身的特点进行改进和发展。
3.1 加强专业实践与检索理论相结合,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信息能力
能够独立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基本问题是用人单位最为关注的,而科学研究正是基于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所以,在文献检索教学过程中,务必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科研信息意识。同时,在实习选题时,让学生主动帮助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或教师查阅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使学生的检索实习更接近于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又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学生文献检索的能力。
3.2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加强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文献检索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毕业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务必改变文献检索课程集中安排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课的现状,尝试差别化的系列课程教学模式,即在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图书馆的相关知识,了解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使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和运用基本检索模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数据性、事实性等问题;在低年级阶段,对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基础教育,掌握一些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在高年级阶段,进行特定专业的文献检索与利用教育,与此同时,适当增加阅读方法和技巧、情报分析研究、文献整理与综述以及论文写作方法等知识,达到强化文献信息利用的能力。
3.3 改进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实习方式和考试模式
在实习方式上,围绕某个课题或专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综述性论文的写作练习和分析研究,使学生对文献内容的获取与提炼、情报分析与研究、文献整理与综述以及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体认识;在考试模式上,改变传统的论述、选择填空、简述等题目设置,通过做实习题代替考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检索信息的地位,尝试采用“综述考试法”来全面考查学生运用文献信息检索信息的能力。
3、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化,传统的文献检索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出检索技能型人才,与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存在着差距。因此,在文献检索实践教学中,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学生文献信息获取、分析、信息处理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培养高校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军.提高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