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能大赛总结

技能大赛总结

时间:2022-08-20 13:43: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能大赛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技能大赛总结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厂技能鉴定分为专机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维修电工、维修钳工四个工种,其中专机工49人,加工中心工21人,维修电、钳工各5人。除两人因修产假和赴日研修外全部参加考试。为此专业厂赛前特别成立了以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及专机考评组、加工中心考评组、电钳工考评组。考评组全权负责考核的打分及公证性。通过此次比赛参加考试人员100%达到及格水平,其中90分以上的专机工43人,占73%;加工中心工6人,占30%、维修电钳工6人,占60%。

二、考核办法:

考核形式上,专业厂根据自身特点,对操作人员进行了“一人多机”和“岗位技能”两项考核,其中“一人多机”部分占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主要为操作者能够熟练掌握的机床数量,并据此对矩阵图进行进一步的整理确认;“岗位技能”部分占总成绩的60%,考核内容主要为操作者对本工序掌握的熟练程度,涵盖了刀具调整、工件装夹和加工、量检具的使用和测量等各方面内容,加工中心操作工还增加了编程调试内容。两步分内容都规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

三、经验总结

1、在考试内容上既注重本岗位技能的测试,也注重“一人多机”的测试,并据此对矩阵图进行进一步的整理确认;

2、在考试的形式上,既注重考核操作者的全方位素质又注重贴近工作实际,如在考试内容非常细包括:磨刀、量检具使用和测量、刀具调整、夹具调整等多项内容;

3、在评分方法上,要求考评小组现场只记录实际情况,考核结束后小组机体商定给出最后分数。既保证了公平性又可以留下评分的依据以便日后备查;

4、在细节上,考评小组内部人员各司其责,如刀具调整和刃磨、量检具使用和测量、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都是专人负责,这样就保证了考核标准的一致性同时避免了重复判定;

第2篇

会议现场

7月17日,2013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工作总结会在镇江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湘宁在讲话中,首先对今年参加天津大赛期间的系列活动江苏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说,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江苏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题特装展得到了国家副总理刘延东同志的高度关注和赞扬。在“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会上,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陆圆圆同学从全国150多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其清丽脱俗的气质和主题鲜明、声情并茂的演讲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并得到了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的亲切接见。

杨湘宁说,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省中职组共187名选手参加48个竞赛项目的比赛,共获得80个一等奖,45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其中19个项目夺得一等奖第一名。他说,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技能大赛制度认识不到位。二是技能大赛“四覆盖”仍不完全。比赛并没有做到全面覆盖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学生,所有的专业。三是技能大赛成果反馈教学仍不充分。很多大赛的成果还没有完全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真正达到用技能大赛引领课程改革的目的。四是技能大赛经费保障不到位。有的地方对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和教师的奖金都还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设立专项经费,严重影响了大赛的质量。

杨湘宁要求,一要充分认识技能大赛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技能大赛“四覆盖、四促进”,实现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部分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真正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良好局面。二要进一步提高技能大赛组织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技能大赛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全面提高技能大赛组织管理水平。三要加大对技能教学研究基地的建设。研究指导省内技能大赛的组织,项目设置和开发;研究指导全国技能大赛的集训工作;研究指导全省职业院校日常技能教学;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技能竞赛专项培训工作。让教师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省赛和国赛的竞赛内容,结合竞赛项目提高专业技能培训。五要扩大与行业的合作,提高行业及相关部门的参与度。他说,要重点做好如何探索科学高效的省赛制度和大赛成果反馈教学两个课题的研究。

会上,省教育厅职教处相关负责人对2013年国赛情况进行了通报;各项目领队、专家对集训参赛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各市教育局分管局长、职教处处长、国赛各赛项领队、专家,以及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和省职教学会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总结会。

第3篇

关键词:浅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G718.3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已成为关心和关注职业教育人士的共识,衡量职业教育办学水平高低的指标有多个,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成绩无疑是最重要和“最显性”的指标之一,大赛的成绩直接反映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的技能水平,反映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素养和学校的办学成果。那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大赛的成绩呢?根据我近几年参与各级技能大赛的经验,体会到学生、老师、学校需要各自谱好自己的三部曲,才能奏响最嘹亮的凯歌。

一、学生的“学”、“练”、“赛”

学生是大赛的主体,是大赛成绩的载体,是大赛的运动员,参赛学生的素质、潜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赛的成绩,在“被“选好的基础上,选手如何学习理论知识,练习技能,参加比赛成为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学生的“学”要在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下,根据缺什么补什么上的三角函数知识和计算的能力并会使用计算器;物理上的测量知识、光学原理、力学知识;制图上的识图知识和画图能力,公差与配合知识,能看懂零件图和装配图;还要学习金属材料的知识,懂得材料的性能与选用;学习钳工操作的基本的锯、锉、钻、划、刮、磨、装知识;学会教师、师傅言传的经验知识等。

学生的“练”要在基本掌握“学”的内容的基础上,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复杂进行技能的实战训练,要坚定信念,端正态度,不怕吃苦,耐得住寂寞和重复,拼上时间和体力进行训练,力求精益求精。如机电一体化项目的训练要在学会接触器继电器基本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掌握PLC控制技术和触摸屏技术、气动技术等,每一个环节要做到百分百的准确才能实现项目要求的完成,电路部分和气动部分的接线要练到闭上眼睛也能准确无误的连接,这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才能做到。

学生的“赛”要做到常态化,学生只有练就将比赛看成是平常的练习的心态,才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轻松应对,从容获取得好的成绩,选手是通过比赛被“筛选“出来的,在平常的训练中一定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模拟比赛,提高自己的应赛素质,在正规的市、省、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教师的“导”、“赛”、“结”

国家组织职业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是要选拔人才(选拔一批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训练队伍(培养一支与真实工作现场接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建设院校(建设具有示范作用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师作为实现这一目的中的一个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名选手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参赛生涯也就只有几年,而指导教师随着指导经验的不断丰富,作为学校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不断升值的,教师指导选手的可以遵循“导”、“赛”、“结”三个步骤进行。

教师的“导”是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疏导,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大赛,指导学生参与大赛,做好选手的心理疏导参加比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的展示舞台,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机遇,坚定信念并积极参加训练。技能大赛是通过学生比赛检验老师技能教学优劣的最好手段之一,学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战经验、娴熟的教学素养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只有通过教师的科学细致的指导学生的技能才能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和提高。在正式比赛中选手的技能水平基本一致,取得好的赛绩的关键是选手的心理素质的较量,指导教师平时对选手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和赛时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既要让选手做到“举重若轻”又要做到“举轻若重”,功夫用在平时,赛时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教师要兼具“伯乐”、“师傅”、“心理指导师”三重身份。

教师的“赛”是要及时组织比赛,组织选手之间的比赛、选手自己的比赛、兄弟院校间的比赛,通过在训练过程中组织各种类型的比赛,锻炼选手的心理素质,提高选手的应赛能力。

教师的“结”是指教师的总结、小结。认真研究大赛的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总结,保证教给学生的知识是紧贴大赛的最新和最有效的;研究历年大赛文件,吃透大赛精神,洞察大赛命题的动向,总结出大赛命题的规律;对学生的训练过程要做到全面了解掌握,发现学生平时训练中的不足,及时小结,纠正错误。

三、学校的三“投入”

任何赛事都需要有投入,职业技能大赛也不例外。职业学校要参与技能大赛就要有投入,要想在大赛中获奖就要有大的投入。具体说来应至少保证三方面的投入。

一要投入资金,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大赛训练设备的购置、大赛耗材的购买、大赛“公关”的支出、参赛时的差旅费用和用于激励大赛的奖励等。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参与技能大赛无异于“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二要投入人力,要挖掘和抽调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允许放下其他教学任务组成专门的技能大赛指导队伍,专职指导大赛,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大赛研讨会和培训班,使之胜任指导工作,通过各种途径请专家评委到校传经送宝,顺便联络感情,以便在大赛中混个“脸熟”。

第4篇

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自主创新,本届技能大赛强调赛项教学资源的转化。通过技能大赛赛项与常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有机结合,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大赛中,凸显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常规教学;技能大赛;结合

自2008年以来,全国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参赛规模越来越大,组织水平越来越高,对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技能大赛即是各职业院校的学子同台竞技的舞台,也是展示职业教学发展最新成果的舞台。通过技能大赛的参与,从指导教师到参赛选手,指导水平和操作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参赛队伍及选手的名额限制,仅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竞赛选拔和相关活动,大赛参与面的普惠性还不够广。在总结参与几届大赛经验的基础上,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原则。以化学检验课程为例,探讨常规教学过程如何与技能大赛进行有机结合方式。让技能大赛真正为教学改革服务。

1 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为导向,进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加大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比例。最初教学任务设计的环节较多,知识点杂,也比较广,教学设计的初衷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就业面试打基础。但在教学效果反馈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忙于应付老师安排的各项自主学习清单、小组方案讨论、分析报告汇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很大提高,但就分析操作技能来说,由于没有单个项目的反复训练讨论,学生的技能没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在分析报告结果讨论环节,相当一部分学生针对分析结果不能进行很好的自我归纳和总结,甚至查找不到原因,技能的提高自然也无从谈起。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大胆的改革,以技能大赛的考核点为切入点,设计教学内容,将考核的技能点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各个任务之间又有相互的交叉点,交叉点就是学生的反复训练和提高点,这样以点带面,任务之间环环相扣,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目的。以工业冰乙酸的分析和工业氢氧化钠分析两个项目为例,项目中设定的工作任务是液体试样的采集和保存、溶液的配制、分析结果计算等。学生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掌握采样器的使用、电子天平的使用、滴定仪器的操作、滴定剂的配制和滴定终点的判断等各项技能。两个项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点在于技能操作点,区别点在于理论知识点。通过两个项目的完成,学生能够在彼此联系点中强化学习称量、配液、移液、定容、滴定等基本操作,同时结合大赛,又加入仪器校正、误差分析、有效数字读取等练习,将常规教学过程与大赛有机结合,提高大赛的普及率。

2 教材编写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在教材编写方面,除了本校教师主编的工学结合教材外,重点又优化实训教程。实训教程包括实训方案设计、实训方案准备、实训方案实施和实训结果分析等环节。实训方案设计主要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国家标准的查找,对要实施的实训内容有个整体概念;实训方案的准备主要是学生对实训过程中用到的药品、仪器进行归纳整理,在操作前做到心中有数;实训方案的实施是老师要求学生以文字或图示的方式对实训内容进行梳理,达到一种知识点巩固的目的;实训结果分析是很重要的环节,大家要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很好的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次提高做准备,同时结果计算过程、数据分析方式以技能大赛为标准进行衡量,每次对每个学员的结果都要进行分数统计,以带动学员学习的竞争意识。

3 教学方式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化学检验工是技能性较强的工种之一,比赛过程中对选手操作的准确度、精密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度和竞争意识,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实训教学环节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采用“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实训考核”三递进的方式。人少的班级采用一人一组,人多的班级采用2~3人一组,其中人多的班级采用小组指导学习、监督操作、相互评价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础实训的操作练习重点是训练学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综合实训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实训方案分析、分析结果计算能力。而实训考核则是以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为主要考核题目,模拟大赛考核环境及步骤,让学生全程参与,以考核结果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常规教学过程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对教师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将大赛的经验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转化,提升常规教学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身的技能有更大的提高。使技能大赛能更好的引领教学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

[2]吴达.教学与技能竞赛对接模式创新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第5篇

关键词:理论知识点 国家技能鉴定 技能大赛

一、存在的问题

1.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不强

现有的教学体系通常是先将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按照学科理论体系面面俱到地讲授一番,按教学课程标准、单一课程的理论考核模式进行。这使学过的理论对于后期的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的针对性不强。

2.严重的实践和理论脱节

国家技能鉴定训练,与理论知识脱节情况严重。国家技能鉴定考核通常安排在第四学期,这时要在大量灌输、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才开始培训实操技能,让学生囫囵吞枣式简单模仿进行训练。这时,学生所记知识点要么太冗余,要么有的记忆不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3.不易研发教学产品

在国家技能鉴定和省、国家的技能大赛等环节中,都出现了与教学知识点脱节的问题,很难实现对这些教学产品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制作。

4.在校的有效时间没有充分地利用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大量的各门基础学科理论、专业基础学科教学之后,再学习专业课时,大多数院校已经进入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了。当进入专业课讲授时,通常已经进入第四、第五学期,但仍然按照理论体系讲授专业课的知识,等讲授完专业课的知识,准备可以动手做教学产品时,已经到双选会、岗位实习的时候了,教学没有合理充分地利用在校的时间。

5.与企业无法实现零对接

对于目前教学只停留在纸面上,效果好的学校可以达到对学生培养6S管理素质上的要求,但与真正技能上的对接差距还甚远,以致大多数学生刚在岗位实习时,只能做打杂工作,根本不能直接上手。

二、具体研究内容

首先,将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省、国家技能大赛、教学产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细化每个知识领域的知识点,再将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总结,进一步进行教学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将归纳总结的理论知识与在第二、第三学期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各考核题及在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省、国家技能大赛、教学产品中得以应用。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新的教学产品在设计、工艺、加工制造等方面的开发和研制。

三、预期效果

可以充分提高在校时间的利用率,增强理论联系时间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国家技能鉴定可以顺利达标,省、国家大赛会具有一定实力,可以达到真正的与企业零对接,可研发较好的教学产品并达到大国工匠的水准,可以达到对技能鉴定的支撑、技能提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应坚持用“6S”管理制度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达到与企业的零对接。在“中国制造2025”的引领下,向着机械智能化发展,如智能机床、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要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论和技能上专注、严谨、细腻、精准的大国工匠精神与严谨的学习工作作风,想事情做事情要细腻,达到精准,最后和学生共同达到“以工匠筑梦,育大国工匠”的效果。

四、举例说明

比如,在国家技能鉴定中,以及省、国家大赛中都会涉及测量工具使用;公差配合、尺寸链、表面粗糙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知识领域也会用。还有在测量工具使用这个理论领域,具体细化到知识点中时,包括游标卡尺,螺纹千分尺、百分表、外径千分尺等量具的结构、使用方法及读数方法。最后进行知识点整理。

五、小结

应针对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省、国家技能大赛、教学产品提炼理论知识点,经过理论知识点的讲授,使技能鉴定的考核与省、国家技能大赛、教学产品对接,实现教学产品设计、研发、制造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以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贺斌.探究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融合[J].教育与电子技术,2013(22).

[2]张显国,司首婧.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5).

[3]耿春霞.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实现“八个有效融合”[J].江苏科技信息,2014(4).

[4]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5]彭豪.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第6篇

7月2日至7日,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在德国莱比锡举行。我国青年技能选手不畏强手、奋力拼搏,取得1枚银牌、3枚铜牌和13个优胜奖的优良成绩,在国际技能舞台上再次展示了我国青年技能人才高超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六个方面。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有关单位精诚合作。在国务院领导同志亲切关怀下,在财政部大力支持下,我国参赛项目由6项增至22项,参赛经费预算大幅增加,奖励标准大幅提高。部领导对参赛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审阅参赛方案并做出重要批示。中国组委会各成员单位领导多次研究参赛方案和组织筹备工作,深入集训基地调研并指导工作。组委会秘书处、各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责,通过碰头会、专题会等形式,精心谋划和组织参赛工作。有关省厅、行业、企业、学校积极承担集训任务,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集训基地大力支持。比如,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承担数控车、数控铣两个项目集训任务,对集训基地资金投入高达8796万元。

二是参赛选手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在本届大赛中,各位参赛选手能够牢记肩负的责任,以国家荣誉为重,充分依靠团队力量,把握整体竞赛规则和技术要领,沉着冷静,严谨细致,认真对待每个技术环节;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技能水平,敢闯敢拼,不畏强手,勇于拼搏,充分发挥整体实力;能够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益求精,以好为先,以安全为重,在质量和精度上都有切实提高,为取得优良成绩打下基础和创造条件。

三是赛前严格选拔选手、强化集训工作。按照选拔方案、集训技术指导意见和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管理暂行办法等,我们广泛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选拔赛和集训工作。各项目在选拔过程中,采取各代表队推荐裁判的方式,组成裁判组,共同参与评判工作,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原则。各集训基地严格按集训方案组织集训,同时在选拔备选选手、参赛选手工作中,坚持国家利益为重,把最好的选手选代表国家参赛。

四是加强国际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各相关省市人社部门、行业、企业先后组织开展了大量的中外技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外的首席技术专家、大赛获奖选手来华进行培训、现场指导和交流。我们积极组织部分项目出国参加了澳大利亚全球技能挑战赛,邀请世界技能组织技术委员会主任及有关专家来华指导集训,组织了APEC世界技能大赛研讨会,等等。通过对外交流,使我国的技术专家更加理解把握世界技能大赛规则和技术标准。

五是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舆论环境。为做好参赛工作,我部加大力度,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开展参赛和技能人才新闻宣传工作。印制并在竞赛现场广泛散发了我国技能人才外宣材料。协调驻国外媒体广泛报道参赛情况。截至目前,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共播发相关报道18条,中央电视台持续滚动播出《技能成就梦想》公益广告片,部内各主要媒体也在主要版面连续刊发专题和专版,部政府网站开辟专栏,这些都为参赛工作和技能人才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六是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参赛工作顺利。此次代表团保障工作复杂,时间紧、任务重,责任重大。护照、签证办理和参赛工具托运工作量多、事杂、难度大。保障服务工作组专门抽调责任心强、熟悉英语和外事工作的骨干开展工作,并针对参赛工具箱托运的新情况、新特点,主动加强与大赛组委会、国际货运公司、项目专家和教练的联系,妥善协调、合理安排运输时间,保质保量并按时将参赛工具运到赛场,确保了参赛工作顺利进行。

二、正视存在不足,不断改进参赛工作

虽然本届大赛取得优良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参赛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教训,需要深入分析,认真思考,并加以改进。

一是对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准确把握还不够,适应赛场和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竞赛规则和技术标准是竞赛工作的指针,对其准确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的好坏。本届大赛,我国参赛项目22个,有16个项目是首次参赛。虽然世赛比赛规则和各项目技术标准已经翻译,每位技术指导专家通过世界技能组织网上专家论坛时常与别国首席专家交流,还有部分项目参加了澳大利亚全球技能挑战赛热身,但从比赛过程看,一些项目对竞赛规则和标准理解把握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竞赛题目现场调整后,有些技术专家、教练和选手临场应变能力不强,个别项目选手有些慌乱,出现失分情况。一些项目对精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丢分较多。

二是我国选手选拔范围不够广泛,参加集训的时间比较短。从选手选拔情况看,来源渠道不一,五花八门。有些项目单独举行过选拔活动,有些项目借助国内同类项目比赛选拔选手,有些项目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选拔活动,仅从推荐的几对选手中选出较好的选手参加世赛。从选手集训时间看,工作进展稍快的项目去年年底确定正选选手后,开始集训工作。但大部分项目的正选选手是在今年5月初才正式确定,与世界技能组织其他成员参赛选手相比,我国参赛选手集训时间较短,匆忙上阵参赛。

三是个别参赛选手和教练违反世赛竞赛规则和赛场纪律,造成不良影响。个别选手思想作风不过硬,经受不住各方压力,不听从专家和技术翻译指挥,将国内一些陋习带到国际赛场,严重违规,酿成大错,痛失奖牌。还有个别教练未按要求观摩比赛,违反赛场纪律,虽未对参赛选手成绩造成直接影响,但对中国代表团的声誉带来损害。

四是部分项目对外交流渠道不够畅通,缺乏应有的技术交流。加强技术交流是提升参赛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多数参赛项目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国外或港澳台的技术专家开展技术交流。但还有部分项目因对外国际交流渠道不畅,使专家、教练和参赛选手未得到技术交流机会,实战能力难以提高。

五是社会赞助渠道不畅,没有形成赞助机制。世界技能大赛比赛的设备设施很先进,购置这些设备设施的资金投入很大,集训费用很高,仅靠承担集训任务的地方、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给予赞助支持,但目前社会赞助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社会赞助机制还尚未建立,给社会赞助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六是宣传覆盖面不够宽,社会影响力不大。为做好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宣传工作,我部虽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开展参赛和技能人才新闻宣传工作,但从宣传效果看,除各省市人社系统、有关行业、企业和学校对世界技能大赛了解和关心外,世界技能大赛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还不大,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三、坚定必胜信心,认真做好下一步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国内技能竞赛为基础,坚持争取更加优异成绩与学习世界先进经验并重,形成国际竞赛与国内竞赛相互促进,竞赛选拔与培养提高相互转化的良性互动格局。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巴西圣保罗举办。我们要在全面总结第41届、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经验基础上,深入研究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和竞赛规则,尽早谋划,抓紧备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尽快启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筹备工作。根据本次会议讨论情况,在调查摸底基础上,适时召开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论证会,确定好参赛项目。同时,抓紧研究确定技术指导专家和集训基地,尽早筹划和部署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选手选拔工作。

二是加强大赛规章制度建设。一方面,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管理暂行办法》。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世界技能组织的新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深入研究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规则和技术标准,研究世界技能组织其他成员利用社会赞助大赛的方式方法和相关规章制度,抓紧研究我国世界技能大赛社会赞助方式方法,并尽快制定管理办法,以调动社会各方赞助支持我们的参赛工作。

三是统筹各类竞赛协调发展。我们要将国内竞赛与世界技能大赛衔接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在竞赛项目设置上,国内竞赛要尽可能选择一些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职业(工种)开展竞赛。在竞赛标准上,要逐步引入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在竞赛组织实施上,要学习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组织程序和竞赛规则,完善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管理办法,并依此组织开展国内竞赛。在选手培养选拔上,要将国内竞赛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按照世界技能大赛有关要求组织开展,必要时可考虑设置年龄组别问题。

第7篇

【关键词】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测绘测量赛项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29-02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并在展示职业院校学生风采、宣传职业教育办学成果、引导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能大赛的制度化推进,其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完善技能大赛制度,发挥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首次设置测绘测量赛项,笔者就此次大赛取得的宝贵经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探讨,为今后继续举行该项比赛和高职院校测绘测量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技能大赛的目的与意义

此次大赛根据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要求,依据测绘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测绘岗位操作技能,由各相关高职院校的测绘类专业在校学生参加,以促进和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高职测绘类专业在校学生通过大赛,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熟、快、准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达到以赛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同时也起到了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群体的示范作用。

二、技能大赛的内容

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理论考试

以“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高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结合高等职业院校测绘类专业的教学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考核,采用闭卷(机考)方式进行,考试成绩不计入技能竞赛的决赛成绩,仅作为申请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依据。

(二)技能操作竞赛

每支参赛队伍的4名选手组成团队进行竞赛,内容包括“测绘计算器编程”、“二等水准测量”和“1:500数字测图”。参赛选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并将成果质量和比赛用时作为竞赛计分的内容。

1.测绘计算器编程。分常规测绘计算题目、综合应用创新题目两部分。前者主要针对测绘中常见的计算问题,主要特点是计算模型和公式简单;后者针对测绘中的实际应用计算问题,通过编程完成计算工作,主要特点是综合运用常见的计算模型和公式,经过一定的推导才能得出计算结果。

2.二等水准测量。每个团队观测一条由3个待求点和1个已知点组成的约2千米长的闭合水准路线,各队比赛的水准线路由抽签得到的待求点和1个已知点决定。

3.1:500数字测图。每个团队在面积约250m×150m范围内测图,测区通视条件良好,地物齐全,难度适中。大赛组委会为每个参赛队提供1个控制点和4个公共定向点和检查点;内业编辑成图在规定的机房完成。

三、技能大赛的计分办法

成果全部符合限差要求和无违反记录规定者按竞赛评分成绩确定名次。水准测量中超限或违反记录规定的成果为二类成果,二类成果的名次在一类成果之后。

竞赛成绩主要从参赛队的作业速度、成果质量等方面考虑,采用百分制。其中成果质量按大赛组委会制定的相关比赛内容的实施细则进行评分,作业速度按各组用时统一计算,裁判宣布竞赛开始计时,到上交成果计时结束,时间以秒为单位。得分计算方法如下:

Si=(1-■×40%)×40

式中T1为所有参赛队中成果合格时用时最少的时间,Tn为所有参赛队中不超过最大时长的队伍中用时最多的时间,第i组完成成果实际用时为Ti。

测量最大时长限制:数字测图(内外业)为3小时,水准测量和测绘计算器编程各为1.5小时。凡超过最大时长的小组,终止操作。

在各赛项过程中,对于恶意造假或伪造原始数据者,直接取消该赛项比赛资格,不计该赛项成绩。

四、技能大赛的特点

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高职组测绘测量技能大赛,是我国测绘教育史上规模特别大、内容极其复杂的实践技能大赛,没有经验可供借鉴,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达到了预期目的,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高效的组织管理机构

本次高职组测绘测量技能大赛有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高职院校的51支代表队参赛,三项竞赛内容有两项(二等水准测量、1:500数字测图)需在室外场地举行,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组织实施相当困难。为此大赛组委会专门成立不同功能的工作小组,并确定了每个小组的工作职责,小组间相互合作与协调,并做好预案,当比赛期间天气突变对大赛造成影响时,紧急启动预案,确保大赛圆满完成。

(二)专业的评委队伍

评委的主要任务是对比赛结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因此要求评委在比赛相关的专业领域学识渊博。大赛的评委包括全国高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授、副教授以及测绘生产单位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在比赛中严格按照比赛规则和技术要求认真记录、公正评价,确保比赛结果准确、公正。

(三)公平的竞赛环境

1.组委会赛前对每个测站点、定向点和待测点的坐标采用高精度的方法进行了测量,并对已知控制点的坐标使用“坐标变换程序”进行变换,使其具有随机性, 对水准点加一个任意常数,使得不同代表队使用的同一控制点的坐标、高程不同,有效地防止了作弊的可能性。

第8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专业教学改革 影响力

2008年6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口号,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促进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发展。目前,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能检阅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示职业学校广大师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职业技能大赛的举行,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

1.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过去老“三段式”教学方式,是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育模式。而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衡量专业能力的是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综合实力,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转变和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就业岗位及职业技能的要求,这就客观地符合了当前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技能比赛的开展有效地更新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以实用为目标。

2.技能大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提升师生合作能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而职业学校教师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者。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 从我校多位教师带队伍的经验来看,专业教师带队参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明显的作用。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能促使教师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职业教育真正走向实践、走入社会。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很少与学生有交流,课堂上互动的机会也很少,体现在职业院校师生合作项目就更少。职业技能大赛让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更为亲密的接触与交流。从参赛方案的制定,到训练计划的实施,都离不开师生间的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我校每年参加全区中职“文明风采”各项比赛活动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在总结参赛经验时就讲道:辅导教师加班加点指导学生训练,训练科目分管到人,层层把关,大赛前夕,指导教师以校为家,群策群力指导学生;参赛学生刻苦练习,技能和竞赛能力突飞猛进。可见,师生合作融洽与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好的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师生合作不仅会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的升华,实现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亦会促进生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从师生和谐相处,学生也学会与人和谐相处,这就是教师榜样的力量。所以大赛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学校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在参加过技能大赛后,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在受调研的教师当中,在参加技能大赛后,98%以上的教师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82%的教学评价由良好提高到了优秀。

3.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中职生听不懂,也不想听,造成课堂教学气氛不浓。职业技能大赛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帮助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态度、实训质量、职业素养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改观。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教师做创新型教师。现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种类繁多,但要在这些大赛中取胜就必须有创新,这往往需要有创新型教师进行指导。作为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思维与视野,要善于求异求新;要善于思考研究,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进行尝试研究,或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共同研究和探索;要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动态,并将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要对学生的新思想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实现从理念创新到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学生的创造素质会通过技能大赛展露出来,教师的创造性正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来体现,同时也通过教师不断探索创造性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素质。

二、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教师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职业技能大赛虽然是对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的检验,但同时也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检测。学校办学水平中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道德素质体现在实践中,就是公平公正地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尊重每个学生。对学生参加层层选拔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教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为学生做好相应的指导和帮扶工作。即便大赛没有教师直接参与的团体项目,教师同样在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技能操作上具有指导责任,这是教师良知和责任感等职业道德品质使然。因此,面对技能大赛,尤其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教师要本着育人的原则,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本着为学生前途着想,积极做好迎接大赛活动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师不仅要在平时把自己的课上好,还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影响学生、教育和带动学生。要重视平时上课时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技能课上练就学生坚毅的品格。在学生参加的技能大赛项目上,教师不仅要尽自己所能帮助学生做好知识和能力准备,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为学生参与技能大赛活动进行心理调试,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参与大赛的层层选拔。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会影响教师并带动教师.以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三、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加强中职学生的技能培养

中职生大多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抵触,对学习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比较喜欢实践操作。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可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技能大赛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喜欢实践操作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根据本校参赛选手的问卷调查报告分析得出:参加竞赛的学生,本来就是学校经过层层选拔产生的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又经过学校组织的强化集训,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经过高强度的训练,这些学生从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到心理素质等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再经过技能大赛,和兄弟院校选手较量切磋、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他们的水平和没有参加竞赛的同学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

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内容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学科逻辑性较强,知识点重复较多,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社会需求、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需求有一定的脱节。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如果按部就班地根据原有课程内容教学生、考学生,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技能型人才效率低下的结果。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倡的是一种项目化、任务化教学要求,引领着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方向。学校将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通过分析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内容、要求等,并将其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五、总结

总之,举办中职技能大赛活动是新时期深化职业教育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各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在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中的重要导向作用,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树超 范唯 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杨星钊 刘世立 全方位、多模式地开展校企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3]王文涛 加强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9,(Z2)。

[4]刘焰 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

第9篇

第一种美丽和感动来自于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技能大赛领导发言稿。是你们的关心和重视为技能大赛取得全市团体前矛的优异成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训练过程中,刘校长、邓主任、张主任、朱部长、李育康老师等学校领导及各参赛学生的班主任曾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共同商议培训计划,共同为学生鼓劲加油。

为添制技能大赛培训所需材料和工量具,张主任、朱部长、李育康老师等,曾多次不辞辛劳往返于材料市场和学校。是你们,给了指导老师和参赛选手以信心和力量,也才使这次技能大赛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指导教师和全体参赛选手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第二种美丽和感动来自于我们的指导老师们。这次培训工作时间非常短,前后仅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学生需要训练的项目和内容却很多。为了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训练效率,我们的指导教师从3月9日到3月24日几乎天天从早上7点半到下午6点多,有时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这段时间中没有星期天,更没有午休时间,实作室有的只是指导老师忙禄穿梭的身影。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通过了层层筛选,逐步淘汰的办法确定最终参赛选手。培训工作我们分为了三个阶段,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和弥补阶段,分步训练阶段,综合训练阶段。每一次训练就是一次考试,有成绩,有点评,有书面总结。我们给学生提出的口号是:每天吃掉一个问题,到比赛前没有问题。正因为老师的热心、用心、尽心,也才使这次技能大赛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此,请允许我对我们的培训老师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第三种美丽和感动来自于我们参赛的全体同学们。是你们用行动更好的诠释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格言。记得在训练过程中,有很多次因为你们为了多练几分钟错过了学校的吃饭时间而不得不吃泡面。看着你们用沾满油污的双手端着泡面盒,吃得津津有味,嘴里还在不停地讨论着加工中的问题,老师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是呀!同学们!当你付出汗水时,你收获的会是成功、是希望。在技能大赛中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更重要的是获得了自信、获得了认可。有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技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没有文凭,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没有技能”。是呀!同学们,你获得的技能会是你一生的奖状。借用文学大师冰心的一段话与同学们共勉:“成功的花,人们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感谢参与本次技能大赛的各位同学,你们的认真参与、积极表现为我们本次技能大赛增添了最绚烂的色彩。

三种美丽和感动,有着三种滋味,三种滋味调和出本次技能大赛别有一番韵律的交响乐,在交响乐的演奏中:同学们的辛勤付出、老师们的倾情奉献和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演奏出了近乎完美的乐章!我们真诚的希望本次技能大赛的精神能永久的带入到我校今后的发展建设中。

在这里我还想对高一的同学道上一句:同学们,加油吧,明年的今天站在领奖台上的将是你们。

在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中,我们要学习本届参赛选手咬定目标不放松,勤奋训练、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决心;学习他们沉着冷静、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学习他们团结协作、关爱他人、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同学们,希望大家能以这次总结表彰大会为契机,明确目标,端正态度,刻苦训练,以顽强的意志、过硬的技能、扎实的理论,去迎接明年技能大赛的挑战和用工单位对我们的挑选。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把心共同托起,来创建西河职业中学辉煌的明天吧!

第10篇

世界技能大赛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前沿水平,有“技能界的奥林匹克”之誉。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美发项目国家队的集训基地,先后培养了四川籍选手胡已雪,获得德国莱比锡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银牌;重庆籍选手聂凤,获得巴西圣保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是在专家、技术翻译、教练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探索出了美发项目“多层融通、维度共享”的集训模式。在这个体系下训练,能够使选手的职业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一、多层融通

美发项目比赛4天,共8个模块,最短的模块比赛时间为1小时30分钟,最长的比赛时间为4小时15分钟。比赛时间长、强度大、规则细、技术难点多是这个项目的特点。针对比赛特点,我们探索出“多层融通”的日常训练体系,即:体能训练、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心理辅导、英语学习5个方面融入一天的训练中,形成“五位一体”的训练模式。

1.体能训练

选手每天早上7:30—8:10进行体能训练,严格按照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下发的选手体能训练指标要求,进行跑步、器械等体能锻炼,为今后的比赛储备充沛的体能。

2.技能提升

按照各个阶段(“8进5”“5进2”“2进1”)每天制定了详细的训练目标和技术要求,结合比赛的8个模块的技术文件,在不同时间节点完成某个模块的技术难点攻关。选手每天的训练时间为8个小时,将对各个模块的作品从修剪、色彩、纹理、造型等方面进行不断演练和反复优化。

3.职业素养培养

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的评分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客观分评价和主观分评价。客观分评价包含有职业素养,例如:地面不能有染膏污染、洗头盆不能有头发污染;使用化学物品需要戴手套;比赛规则规定以外的工具不能使用等。因此日常训练中不仅强调技能,还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专家团队按照客观分的评价要求,对选手训练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在每天训练结束之后进行点评,选手做出每天的书面总结,以此提醒自己的不足,为第二天的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4.心理辅导

美发项目由于时间较长,选手的心理状况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发挥。美发基地设有心理辅导中心,配备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与选手的日常交流,了解选手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根据赛场容易出现的状况给选手做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最大程度消除突发事件对选手的心理影响。在出征圣保罗之前,基地还邀请到著名心理专家徐大真教授到基地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以此让选手满怀信心地去巴西追逐梦想。

5.英语学习

2015年4月在新西兰举行了大洋洲技能挑战赛。美发项目中国国家队应邀出征,选手聂风、孙明波组成美发项目代表队,包揽了本次美发项目比赛的金牌和银牌。通过比赛,选手发现到国外参赛语言交流成为最大的障碍。美发项目比赛赛场也提供部分美发耗材,但是提供的耗材都是英文说明,选手阅读起来非常吃力,同时比赛中裁判的口令也是英语,选手不能充分理解。针对这个问题,优质师资,针对美发的专业英语给选手进行补习,使选手能够阅读常见的美发产品说明和听懂现场裁判的口令。

二、维度共享

世界技能大赛是全世界优秀技能人才的舞台,专家团队和基地都深刻地认识到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应该运用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从不同的维度去获取信息,从不同的渠道去强化自己,以此来打造一名全面的选手。

1.邀请世界首席美发专家到基地交流

2015年4月,基地邀请澳大利亚美发项目代表队、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世界首席专家道娜、教练阿莱克斯、选手海莉到基地交流比赛。通过交流,我们在比赛规则、评分标准、细节处理、专业技巧等方面受益颇深。

2.邀请台湾代表队到基地交流

2015年5月,基地邀请台湾地区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专家游照玉,教练吴燕绸、林宇倩,选手楊蕰蒂到基地交流比赛。通过交流,两岸专家、教练、选手认真剖析选手的作品,从色彩、纹理、层次等方面提出积极的建议,为最后巴西参赛作品的确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技术翻译实时关注和分享世赛论坛信息

世界技能大赛官方论坛是给各个国家首席专家提供交流的平台,技术翻译将实时关注美发论坛,将各个国家关注的美发技术问题、竞赛规则等反馈给国家队首席专家和团队,以此达信息畅通。

4.邀请国内顶尖美发大师作为国家队各选拔阶段选拔赛裁判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集训共8名选手,在“8进5”“5进2”“2进1”等阶段,为了体现选拔的公平性,将邀请除国家队专家团队以外的国内美发专家作为阶段性选拔裁判。3次选拔共计邀请到16名国内美发大师执裁,并在每次的阶段性总结会上,裁判们以行业专家的技术视角给国家队选手下一步集训提升提出合理化建议。

5.改变环境,国内走训

第11篇

一、选手选拔

选手选拔采取发放技能比赛的通知,学生自愿报名,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容易钻研。 2014级护理大专18个班,报名参赛的学生共有81名,2013级实习学生报名的有23名,初赛时5名同学一组,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由评委教师出题目进行抢答,评委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知识储备能力等方面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初赛选拔了24名学生进入复赛,复赛设定四个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项目,参赛学生抽签决定每个项目的操作顺序,辅导教师打分,最后根据四个项目的综合评分选拔12名学生进入培训阶段。培训两周后,再次选拔出4名参赛选手进入集中培训。选手选拔遵循一个原则:侧重于各项素质在培训中的可塑性与比赛中的权重,如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从而避免潜力选手的流失。

二、选手培训

1、临床护理案例分析

选手根据赛项提供的案例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至少4个主要护理问题,每个护理问题列出至少4个护理措施。参赛选手中的二年级学生,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尚未结束,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薄弱,从而使学生在护理问题的排序、尤其是确定首优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方面出现困惑。因此,分院选拔了优秀辅导教师根据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建立了案例库,并不断更新。制定案例分析计划,首先进行课程、章节训练,第二环节是随机抽取案例训练,最后模拟比赛训练,层层递进促使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2、临床护理技能操作

临床护理技能操作项目有常设项目和备赛项目,常设项目有心肺复苏、静脉输液。备赛项目有无菌技术、经鼻腔吸痰、置胃管、心电监测、头部外伤包扎,每隔2年更换一个项目。如2014年备赛项目为头部外伤包扎、置胃管,2015年备赛项目为头部外伤包扎、经鼻腔吸痰、置胃管。2016年省赛备赛项目为心电监测、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对于常设项目的流程把握已基本成熟,就是沟通交流方面,需要琢磨和突破,无论是向评委教师报告结果还是向患者解释,无固定的台词,每个学生说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时候就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就要多学习、多思考,参赛选手可通过反复观看获奖选手的比赛视频,吸收每个人的优点,结合模拟情景,形成自己的思想,写出台词。经过反复训练使操作越来越流畅、自然,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衔接及语言表达恰到好处。当然临床观摩和见习,聘请临床护理专家进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辅导教师带领选手深入临床,体会临床真实的护患交流和操作,让选手学会体贴、关心患者,做到语言亲切,自然,远离表演。备赛项目的培训难度要更大。如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的急救处理,没有参考标准,通过咨询临床专家,遵循急救原则,对每个动作和步骤反复琢磨、逐个进行讨论、纠正,制定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训练。

3、综合模拟比赛

在案例分析和技能操作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模拟比赛,并全程录像,供辅导教师和选手进行分析评价,更好的把握细节。为了更好的训练选手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在综合模拟比赛中创设情境,如邀请分院领导、教师观摩;聘请临床护理专家点评指导;让不同的学生扮演患者,学生不同,配合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学生开始有些不适应;变化用物,如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临床护理用物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可能,但训练过程中物品仍然多次使用,模拟比赛时用从未打开过的三角巾,学生打开后又卷起,紧张随即出现,致操作时间延长;变换场景,练习时总是在一个训练室,选手很是熟悉,换一个陌生的场景,有的选手会有些不知所措,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磨练。

三、技能大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教师素质的提高

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同时也是对职业院校师资水平的检验。技能大赛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典型的是通俗式总结语――“赛的是学生,比的是老师”。[2]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长流水,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赛后医学分院领导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开展青年教师实践技能基本功考核,为技能大赛储备优秀教师。

第12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 反思

一、部分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使用的材料和工艺比较落后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应引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其来自于工程的典型任务,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有一定的前瞻性,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但在实际的大赛中也发现,部分大赛项目使用的材料和工艺比较落后,和实际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工艺相差较大,有的甚至是工程中已不再使用的材料,市面上基本买不到。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大赛的训练,同时也降低了大赛的引导作用。

二、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有“为赛而赛”和“精英化”的趋向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宗旨是以赛促教,引领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在实际的大赛中却出现了片面追求金牌、“为赛而赛”和“精英化”的现象,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思想。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院校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学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得金牌(一等奖)数目的多少,对取得金牌的学校进行重奖,这种情况助推了学校“为赛而赛”的风气,把学校教育工作引上了片面追求奖牌的歧途。学校为了能获得金牌,对参赛学生进行停课训练,将主要资源和精力只放在少数参赛选手的身上,让这些“精英”占有了学校的大部分资源,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

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成为职业院校的负担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频繁举行正在成为职业院校的负担。每年的技能大赛从市、地区、省到全国,甚至到世界技能大赛,名目种类繁多,加之教育主管部门的唯金牌评价,使得基层职业院校不得不重视参加,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的一项常年性工作。为了应对大赛,学校往往要“养一批人”、“买一堆东西”、“花一笔钱”,把大量精力用在了备赛参赛上,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技能比赛的频繁举办,也使其影响力和“含金量”在学校师生和社会中有所下降。应适当调整各类大赛的间隔时间。

四、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赛题存在不科学、不严谨问题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了不严谨的问题,比如图纸不完整,符号不符合国标要求,使用旧的国标,甚至是错误的符号和错误的图纸。其工艺评分标准也没有按国标要求。

五、公开公正不够,不能促进交流提高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促进交流、共同提高,不仅要公平、公正、公开,更要有创新性和创造性。但实际的情况是部分大赛项目公开还可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不够,不能促进交流提高。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给排水项目(中职组),赛项内容全部公开,其考试方式就是加大工作量,一般选手无法做完,缺乏创新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训练就是按厂家提供的内容“死训硬练”,只能做到机械的操作。这种大赛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大赛的裁判基本由不涉及本技能的高校教师组成,而恰恰涉及这一技能的中职学校的教师无法参与,大赛过程也不让参赛教师全程观看,这就影响了职业院校的交流提高,做得好的学校进行保密,差的学校想学却无法学。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世界技能大赛的经验,在竞赛的内容上只公开部分内容(模块),还有少部分模块是不公开的,这就要求参赛选手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创新和创造能力,避免了学生的机械操作、考什么学什么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裁判的选择上,全部采用参赛学校的老师,老师可以全程参与大赛过程,学习先进的工艺技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制约了先进工具的使用和工具的二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