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班户外教案

大班户外教案

时间:2022-08-31 12:3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班户外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班户外教案

第1篇

一、做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

为了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合作、参与、探索意识,培养幼儿行为规范、自理生活能力、自我保护、生活卫生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在晨间锻炼、进餐、教学、睡眠、离园等一日各项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幼儿进餐时,教师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幼儿,轻声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根据幼儿的进餐情况向伙食委员会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醒幼儿多喝开水,学会节约用水,让幼儿学会使用、收放自己的物品。

2.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脸。饭前、便后要将小手洗干净,不吃不干净的东西。

3.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晨间锻炼活动,坚持穿园服入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将废旧物品分类回收,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幼儿学习穿脱衣服、鞋袜,整理自己的床上用品。开展小、中、大班级“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比赛。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给花浇水、擦桌椅等。

5.精心照顾好幼儿午睡,做到不离岗,及时帮幼儿盖被子等。在各种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加强幼儿的自律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习惯。

二、在保教中要做到有机结合,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如打架、争抢玩具等。开展幼儿之间的“大带小”活动,采取大、中班幼儿帮助小班幼儿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要确保幼儿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坚持在活动前给幼儿带好汗巾,活动中及时帮幼儿擦汗,根据气候的变化为幼儿增减衣服。在活动中开展一些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如自行车比赛、羊角球比赛、接力比赛等。

四、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安全标志,知道遇到困难时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老师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让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同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高度的应变能力。

五、加强保教人员的保育意识,认真学习“保育员工作职责”,明确保育工作目标。保教人员要做到人到、心到、眼到、口到,在组织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神态、情绪,发现异常及时询问。保教人员认真做好每周一次玩具的清洗消毒工作,活动室、午睡室紫外线消毒等。平时做到一日一小搞,一周一大搞,园内无纸屑、果壳,室内物品摆放整齐,窗明地净,走廊、楼梯地面整洁、无死角,厕所无污垢、无臭味,节约水电,勤俭持园。

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幼儿安全。开学前,全体教职员工对大型玩具、桌椅、床、玩具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及时的防范意识,杜绝事故隐患,让家长放心。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并作详细记录。坚持早、午、离园时的检查工作,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有病的幼儿及时通知家长,做好有病幼儿的隔离工作。做好体弱幼儿的护理,坚持开病号餐,按时填写出勤报表,做好各项卫生保健的记录工作并做到按时上交。每周坚持清洗幼儿的被褥,进行消毒。

七、保育员队伍的建设。

1.定期组织保育老师进行业务学习。时间定于每双周周五下午3:00—4:00。总结保育工作的情况,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保育知识和技能。

2.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英语”、“普通话”、“电脑”、“手指快算”的培训。

3.保育老师开展“我是如何组织幼儿午睡的”征文活动,坚持撰写心得体会。

以上是本学期的保育工作计划,保育组全体成员将认真贯彻实施,请园领导给予监督和指导。

附: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协助教师做好入园新生的情绪稳定及家长工作。

2.搞好班级的环境卫生,接受园内卫生大检查。

3.清点好班级财产,领取幼儿各种物品。

4.制定学习保育工作计划,积极完成园内的各项任务。

5.学习如何做好春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三月份:

1.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环保教育。

2.学习《教师一日活动操作规范》、幼儿突发事件的处理。。

3.小、中、大班级“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大赛。

4.认真做好各项卫生消毒工作。

5.积极参加教师制作教玩具比赛及幼儿一日常规培养活动。

四月份:

1.积极参加园内的游戏活动评比活动。

2.积极学习新纲要,将纲要精神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3.认真备好教案,撰写教育笔记,接受园领导的检查。

4.积极参加“五一”劳动节组织幼儿进行“清除垃圾、杂草”等环保教育活动。

5.学习学习《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如何清洗伤口。

6.接受园内卫生大检查。

五月份:

1.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庆六﹒一游园活动及大班级英语童话剧、中小年级“分享阅读”专场表演活动。

2.积极参加园里的对外教学观摩活动。

3.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本班主题活动。

4.积极参加各教研组展示活动观摩及研讨活动。

5.“我是如何组织幼儿午睡的”征文活动。

6.幼儿怪癖的纠正方法。

六月份:

1.积极参加“幼儿一日常规教育之我见”论文评比活动。

2.协助填写家访记录、家园联系工作及反馈。

3.搞好室内外外环境卫生及各项消毒工作。

4.积极参加“文明班”经验交流活动。

5.积极配合教师完成

6.学习“如何辨别幼儿腹痛”。

七月份:

1.认真完成学期工作总结、个人论文、个人总结。

2.做好环境卫生迎接园内卫生大检查。。

3.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幼儿大合唱暨兴趣班汇报演出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图画教学;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54-02

幼儿教学中的图画是指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包括培养幼儿进行绘画的过程。在幼儿教育中,图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笔者将这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施称之为幼儿图画教学。研究表明,幼儿图画教学是幼儿形象思维产生和发展极其重要的途径,其有效实施可为幼儿未来整个人生的思维奠定坚实基础。可以说,幼儿阶段形象思维的基础如何,决定其将来的思维程度如何。因为,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基本上是形象思维,而图画教学是靠形象思维和幼儿视觉冲击进行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常常对幼儿大脑及其活动特性产生没有充分认识,从而没有自觉地采取图画教学这一积极的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形象思维,从而促进孩子思维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3~6岁幼儿模仿能力极强,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能用各种已经认识的图形图像并通过创造图形图像的活动来进行思维。虽然幼儿这些内在的思维活动还远远构不成思维定式或模型,但是图像通过他们的视觉神经进行传输,从而进入大脑进行组合,最终使其思维显现出了创意性和随意性这样的形象思维特征。对此,有研究者已经指出,幼儿的创意思维研究“已经成为21世纪美术教育的重大研究课题”[1]157。从外部看,这些创意性和随意性似乎天马行空,且表现出个性化的特征,然而这正是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标志。可见,图画教学在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一科学认识已为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充分反映。仔细研究《指南》,可以发现其中的五大领域都含有图画教学的内容,以下选择较为明显的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为例进行阐述。

一、艺术领域中图画教学的作用

幼儿图画教学在艺术领域中的作用很广泛,美术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所以笔者以美术为例进行讨论。近年来,国家重视素质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学校对特长生倍加关照,在此背景,幼儿美术教育纷繁芜杂,各种培训班粉墨登场。对此现象,研究者们的看法各说不一。有的人认为,让孩子从小学画画,可以打下扎实的绘画功底,提升艺术修养;有的人却担心,中国式绘画教学重技法重临摹,这不利于幼儿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那么,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方式来对待幼儿的美术创意活动及其思维呢?对此,《指南》的科学态度是鲜明的,教学实践要求是实际的。例如,它根据幼儿教学实践,从科学的高度,对有关幼儿美术教育的图画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艺术教学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该教学目标要求,幼儿在3~4岁时要能用笔涂涂画画,4~5岁时能沿边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且边线吻合,5~6岁时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等。此外,相关的要求还体现于“表现与创造”这一艺术培养目标中,它要求幼儿应该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具体就是:3~4岁的幼儿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4~5岁的幼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5~6岁的幼儿能用自己制作的美术作品布置环境、美化生活。可见,《指南》是重视幼儿思维发生规律,重视有利于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内容和手段的。

并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指南》在教育建议中,要求整个教学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的灵活协调性。例如,要为幼儿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要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其实,《指南》这方面的教学目标和途径是很详细,也是很科学的。幼儿图画教学就是要充分运用好美术教育这一平台,融入各种生动活泼的图画教学内容。概括起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以美术为代表的图画教学活动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通过形象活动,激发、维持和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幼儿最初的探究活动中,在信息整理和处理方面,其大脑往往是主动的。此时,他们的思维是极为集中而富有创意的,这就是为什么图画、符号、剪贴等美术活动常常作为幼儿所使用的记录手段的原因。而且,科学表明,幼儿这一认识过程主要发生于右脑,“三岁幼儿脑细胞组织形成约70%左右,左脑还未定型,而所有的认识活动都主要以右脑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为主,即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3]111这就是幼儿图画教学的脑科学依据。根据幼儿这一思维发生规律,就可以科学地制定相应的图画教学内容了。例如,让幼儿用线条记录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用符号记录天气变化。此时,虽然他们画出的图像可能很简单,但却能生动地描绘所观察的景象,而不断重复和训练这些内容,就能从根本上激发和强化幼儿不断观察和不断探索的右脑思维。

第二,生动有趣的图画教学活动,能让幼儿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最终塑造一种自己学习、自我实现的思维能力。从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图画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它或者能把枯燥、深奥的知识变成具体生动的、富有情趣的创作活动,或者使很难理解和说清的经验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美术创作,从而使幼儿头脑中的感性知识得以积淀。例如,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名为《大树爷爷换新衣》的主题活动中,首先组织幼儿到户外认识各种大树,收集许多不同大树的图片、照片,然后让幼儿根据各种大树形态的差异,以及树干的粗细大小,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大树的衣服。其次,让幼儿进行创作,把撕碎的各种彩纸想象成大树不同的美丽的衣服,粘贴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由于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符合图画教学的规律,因而其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常常被许多幼儿园广泛使用。从思维的角度看,这些活动是符合幼儿形成自己学习、自我实现的科学规律的,即: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感性材料,并以绘画等形式激发头脑中的思维神经,这些脑神经又传递着孩子们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最后通过各种表情神态或语言表达出脑活动的结果。当然,这个过程还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愉悦或惊奇的情绪。

总之,图画教学方式不但能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能让孩子将内在的灵感用外在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有力地激发和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二、科学领域中图画教学的作用

在《指南》中,科学领域的图画教学内容不少。例如,“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教学建议。该建议提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为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幼儿的探索与发现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训练幼儿能够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等活动。《指南》之所以做出这样详细的建议,其内在的根据就是基于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规律,即:在这样的图画教学中,当不断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时,其实就是在通过图画式的记录帮助幼儿进行经验性观察,以便在他们的大脑中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纳起来,科学领域图画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将图画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为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奠定科学基础。所谓的科学性,如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的形象,如颜色、形状、形态等。所谓艺术性,如教师要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从而使幼儿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等。《指南》中的科学领域有着如此丰富的图画教学内容,一些人不太理解,常常认为图画教学仅存在于艺术教学活动中,与科学无关。这一误解的原因在于,在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中,科学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出现的,所以它不太容易被幼儿教育工作者们注意,也就不太注意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但事实上,图画教学活动常常是两者结合的活动。例如,在给孩子们组织《拉手风琴》这一美工活动时,首先,孩子是被这个奇怪的箱子吸引的,然后老师告诉孩子说“这是手风琴”。这里,老师的“告诉”,属于科学知识的内容。其次,当老师一拉一合进行演示时,由于产生气流,于是琴键就发出了声音,从而让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这里,当教师进一步展示出拉、合的优美动作时,孩子们被有节奏的、优美的动作所吸引,产生好奇心,觉得很神奇,大脑活跃起来了,于是欢呼起来了。这一的教学活动其实是顺应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是将科学与艺术也结合起来了。这样,孩子头脑中的形象潜移默化地融入了知识,这无疑为孩子未来的科学理性思维打下了基础。

第二,激发幼儿对形象的心理情趣,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美国的艾略特・W・艾斯纳在《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中指出的,“美术能为人类教育作的贡献恰恰是别的学科所不能做的。因而,任何一项将艺术首先作为其他目的服务工具的教育计划会冲淡美术的意义。”[4]331这话当然有其局限性,但它亦表明了一点,在幼儿教学中,当把美术与科学进行整合时,应当以美术为主线,把科学知识融于艺术中。换句话说,要以科学的探究来丰富美术活动内容,以艺术的表达方式增添科学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某一幼儿园在策划一个叫《有趣的竹子》的教案时,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一规律。首先,它很好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定位,即引导幼儿根据竹子、竹叶的造型特点展开联想,设计出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其次,明确竹子的特征和形态以及竹叶的变化作为教学内容,策划熊猫吃竹子的情景,让这种情景再现于幼儿的头脑中,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总之,在科学领域中,也可以运用图画教学,即:以美术活动为依托,以美术表达为手段,把幼儿对观察对象的认识进行艺术再现,从而达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形象思维内容。

三、幼儿图画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上述以《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为例,旨在阐明幼儿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认识、体会生活中各种美好的形象事物,通过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以及认识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达到激发和促进幼儿形象思维发展的目的,为孩子的一生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对此,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第一,要把握图画教学的宗旨,即一切为了孩子形象思维的发展。这包括三个原则:一是,着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这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二是,对幼儿的好奇心、想象力要尽可能的支持和保护,要积极评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力;三是,要积极引导幼儿的志趣,尽量满足幼儿表现的需要,并且提供宽松的作画环境,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潜能。

第二,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认识到图画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图画教学活动的内容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图画不但能让课堂简单有序,而且可以作为教学游戏内容的材料,能创造良好而多彩的幼儿学习环境。不过,此方面还要注意的是,要正确选择图画教学内容,且图画应当新颖别致。二是,综合应用多领域的教学内容,尤其是科学与艺术要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语言活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幼儿对生活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让他们能够看懂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三是,因材施教,分段教学,即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采取相应的图画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根据《指南》,在语言领域进行“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的教学实践时,对于3~4岁幼儿,只要他们能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于4~5岁的幼儿,则是要培养他们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对于5~6岁的幼儿,则是要达到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参考文献:

[1]汤丹.论创意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前教育,2012,(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