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学能力论文

自学能力论文

时间:2022-10-25 16:1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学能力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学能力论文

第1篇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特殊的葬礼》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的葬礼?特殊在哪里?葬礼是怎样进行的?”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小儿垂钓》一文,学生对两个“摇”与“遥”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看图,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诗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思”、“多读激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古诗的教学,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一,读一读,读准字音;二,看一看,观察图画上的内容,结合画面想想诗意;三,想一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四,说一说,诗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五,画一画,根据诗的内容自己创作一幅图画。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第2篇

重教几年来,我发现现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很令人满意。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自觉性普遍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没有很好的自学习惯,导致老师布置的适量作业也没有完成,更不必说是作业质量了。针对此种不良状况我尝试了预习这种方法,不料还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预习是学习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倡学生预习,因为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相信学生对此兴趣也定会很浓。因为我们的学生很有求知欲望,急于想揭开新事物的真面目,甚至很有超越感,有竞争意识。通过预习,他们想超越他们的同学,甚至是老师。所以我认为预习在学习当中也是很为重要的一关,不可疏忽。

预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过预习,学生会对新的知识内容有所了解,这将在课堂上容易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从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方法过于单调,把预习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的通读和浏览。我想,这样的预习有些粗陋,所以,预习还将明确预习的方法。由于预习是一项自主的活动,就应以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极利用周边的有利条件,去感知新的学习内容,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当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要积极地去尝试,去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预习初中教材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在预习中学生不仅要整体感知,读通课文,了解大致的内容,掌握字词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涉及到关于鲁迅先生的有关常识,鲁迅先生发表的文集,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包括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意识,以及关于藤野先生与鲁迅先生的关系,甚至还可以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等等;那么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阅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书籍;看一些关于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影片等。这样不仅使学生充实了内容,而且指给了学生预习的方向。所以,预习中学生不单要了解课文章大意:关于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要学生通读、浏览课文;根据不同的文章还可以采用速读、精读和默读的方法。不单要学会生字新词:关于这方面,要求学生动手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对于文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语、谚语之类的又要去找相关的书籍资料;而且在预习中发现的关键性语句、疑难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用不同标记标出,待上新课时向老师请教,或是课后学生讨论交流。有时有的文章在预习中可能会有关于写作的方法、特色,顺序等方面的预习作业,这些学生虽然不需很深领会、掌握,但至少也要他们去试着动脑。

在教改中,我还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是学生在预习中须先通读课文,然后对其中的有些诗文、片断等要求通过联想、想象,将文字化为脑中的美景,再通过口头来表达。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运用心理过程与口语表达有机结合,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体现了预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关于预习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其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也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组学习,如有的为预习理论知识的,有的为预习实践知识的。

预习将学生推进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通过预习定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问。所以令学生必会满怀信心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预习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发问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自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预习不仅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长期坚持对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第3篇

[关键词]听说能力自主学习多媒体技术

大学英语一直是我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课程,教学涉及面广且量大。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新经济带给我们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层次的差异也日益拉大。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进一步搞好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关系学生与学校利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重视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以及鼓励自主学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培养听说能力

1.听力是决定英文水平的要件,它反映了一个人的英语交流能力,也是英语学习最具有实用性的。听力的提高代表着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即发音、词汇、词组、习语、文化思维等诸方面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听、勤听。听力形式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精泛结合。材料的选取要难易适度,并且要特别注意趣味性。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贴近生活的一些资料,既提高学生的听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

2.四、六级考试改革中,衡量英语口语水平有四大要点:(1)语音、语调是否正确,口齿是否清楚;(2)会话的流利程度;(3)表达当中语法是否正确,用词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4)内容是否充实,逻辑是否清楚。

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文化导入,创造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第二,学生要熟练掌握口语,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流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会话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的练习中,而不是被动的被老师提问。第三,复述是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内容经过思维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进行口语实践。最后,教师还可凭借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像刺激,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

二、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计算机对他永远是耐心、严格、可信赖的“教师”,这一点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的教师能与之相比。同时多媒体系统能为因材施教提供最大限度的可行性。众所周知,不存在毫无因素差异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智、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不大可能分别对待,一一照顾,也不可能对症下药地针对每个学生给予不同的作业和辅导。认为课堂集中教学压抑、限制了学生的才能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在计算机上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难度和速度,用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训练,这样能够满足不同听力水平学生的需要。除此之外,多媒体系统还具有即时反馈功能,这不仅能起到核对、督促的作用,而且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增强听力课堂的亲和力,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这种教学模式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课堂辅导,对知识要点或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或讲解。教师通过互联网和校园局域网进行引导性授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学习计划内容,并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学习计划建立数据库,并对学习情况进行定期反馈,对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式的课堂授教;最后结合传统考试和自动化的网上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严格评估和反馈。它便于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战略,便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便于节省教学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水平的极大提高,充分实现了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之间的立体式互动。

三、鼓励自主学习

大学生拥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可利用的课外资源也比较丰富;他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也更加明确,所以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联系和摸索,我认为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做起。

1.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教师应担当起帮助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能力水平、个人兴趣、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制定学习目标。

2.学习并运用学习策略

目标制定出来之后,就要付诸实践,采用适合自己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的方法和策略非常重要,正如研究者坎迪所说:“如何学和学什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学习者所采取的总体方法将极大地影响他的学习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自我诊断;让他们对自己熟悉的策略和新习得的策略进行比较、试验;让他们自己决定以什么策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给他们机会尝试将以往的成功策略用于新的学习情景。这些对学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学有益处。策略渗透最好在英语课堂上长期进行,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随时给学生介绍相关策略,并指导和监督他们使用,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策略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自觉的意识使用策略,知道在何时使用何种策略,而不是以传授具体的策略为重点,因为它们可能难以穷尽。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教材及各种信息,因材施教,通过不同方式把课内外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中去,让他们真正成为知识海洋中探寻知识的快乐使者。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高远,周流溪等.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笔谈之二(四篇)[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的革命、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就是每个人对知识的需求和依赖愈来愈大,只有及时更新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占其一生中的极少部分,只有鼓励学生自学,使得其在工作中、生活中能够有效发挥在校获得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他的知识结构并不断地予以更新、优化,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自学能力是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能力素质都应当包括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高低既是衡量教育改革的成果,也是当代教育的鲜明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全面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自学能力是学生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其他能力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创新学习的迫切要求,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2 自学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纵观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仅仅在19世纪初,人类的知识还以每50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到了20世纪初,这一速度变成每10年翻一番。20世纪80年代,人类的知识每3年翻一番。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前4900年所积累的文献资料还没有现在1年的文献资料多。当今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只有具备较强自学能力的人,才能在急剧变化的社会发展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1.3 自学能力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保障。

自学能力不是简单地自学一两本书、掌握一两种方法,而是一种能力素质,这种能力素质的形成要比知识的形成缓慢的多,但是一旦形成将比更具有可持续性、耐用性,并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加强与提高,并成为自身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多变的环境中能够更好的适应,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2 多途径、多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1 提高认识、培养习惯,逐步掌握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是一种不断努力、不断强化的才能获得的能力,不会自动获得。只有端正思想认识,改变懒惰习惯,自动完成教师布置的自学内容或讨论,查文献、找资料,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不断增强自学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一是要提高对自学能力的认识。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份”的改变,不再是被动地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的接纳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掌握知识的主体。因此,学生不仅要具备自学的基本条件,而且要将自学真正转化为一种能力;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大学阶段努力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提高自学能力的紧迫性。这将是重新调整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的一次深刻改变。

二是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要按照学习的目标、不同时期的学习任务和专业要求去查阅文献、看书找答案,吸收有用的知识。如果书上没有的,自己就要充分用脑去分析,查找资料,开展讨论,虚心请教。只有增强自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才能够逐步得到提高。一旦养成良好习惯,在工作中碰到的许多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都可以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解决。

三是要注重自学方法的选择。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开展自学,比如可以采取补充课堂学习的“自由”学习,针对问题开展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团队型学习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手段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不但掌握结论的过程和方法,而且知道事件的原因和内在的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注重引导、注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自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注重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一是帮助激发和培养自学的兴趣。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师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除了借助思想教育的手段来培养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外,还应在讲解过程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余地,经常制造悬念,随时激发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到见解。比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富于启发和新颖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进行自学的积极性。

二是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学的能力。俄国文学评沦家杜勃罗留波夫曾尖锐指出:“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确立以引导、指导为主的培养模式;建立指导与主动接受指导、帮助与主动接受帮助的师生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把“自娱”变成自学,把自学转化为一种能力。

三是重视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包括集中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不同的思维方法能够达到不同的效果,采用多种思维方法能大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集中思维是以某个对象为中心,以各个不同的方向指向中心去进行研究,以达到解题的目的;发散思维是从各个思考对象出发,思维指向各个不同的方向,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逆向思维是从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思考需要哪些条件才能达到问题的解决。

四是对加强心理因素的干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教育心理角度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暗示方法,建立起一种长期有效的有益于学生自学的心理影响和干预的措施,以培养学生运用原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逐步学会自学的方法。

2.3 加强改革、注重创新,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一是从现代教学方法上着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不足,现在高校教育应着力从教学方式改革方面着手,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更有成效。如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比较注重问题的引入背景,可以使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本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二是从考核方式方法上着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践中,应重视提高和推动学生能力的运用。在课程的考核方法上应注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采取书面考试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书面答卷所占分值的比重,多侧重科研论文、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小论文的比重。要做到形式灵活多样,既给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三是以现代教学内容为突破口提高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大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设置。而针对教学内容上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不足,大学本身除了对专业设置不断进行调整外,通过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已成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3 营造鼓励学生自学的校园环境

现代大学不仅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还应塑造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品质,搭建一个多元化的学术舞台,形成开放、奋进、和谐的优良校风,求实上进、勇攀高峰的优良学风,多方面、多角度地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一是加强办学条件的建设。大学在突出规模办学、质量教学的同时,应着眼于合理规划基础设施,科学建立和严格落实制度,突出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无论是在扩建、改建和补充建设上,都要以“文化校园”为主题,突出办学理念、特色文化,注重整体功能协调建设,注重相关条件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室与学生公寓的“四点一线”建设,真正建立起一种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条件配套的学习环境。

第5篇

关键词:校外乐器教学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家庭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校外教育也蓬勃发展。在音乐教育方面,随着校外开展的乐器培训班数量的增加,参加乐器培训的人数也成长迅猛。不可否认,校外教育空前发展,校外乐器教学规模迅速扩大,对丰富青少年儿童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以及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发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有些校外机构规模小,缺乏管理,以及教学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乐器教学的健康发展。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应是每一位从事校外乐器教学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校外乐器教学出现的这一现象,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才能使学生的艺术之路长久,实现艺术教育的终身化,那么就要在校外乐器教育机构开展教学中渗透自学能力的教学理念,转变家长和学生学琴观念,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2、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手风琴教学的作用

从目前手风琴校外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是手风琴学习中的一大障碍。这也主要取决于一般的校外培训机构缺乏自学能力的针对性培养。因此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手风琴校外教育的水平。

2.1自学能力的内涵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之一,是指在没有教师和其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我学习的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自觉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能找到相关的工具书和资料,能将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融会贯通,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主动学习新内容的能力,并使这种能力稳定下来,最终形成习惯。

2.2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变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意味着:老师培养学生的能力比灌输知识更有效。学生只有养成了自学能力的习惯,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可以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可以更好的自由探索,发明创造。

2.3从小培养自学能力的可行性

学前后期的儿童随着语言、思维、动作技能的发展,对外界的探索越来越强烈,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望浓厚,很根据儿童这一特点,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儿童逐步建立自学能力,满足他们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初步建立自主学习模式,并以习惯的方式保存下来,因此,从小培养自学能力不但可行,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3手风琴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3.1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一项学习的最好途径。要提高学生手风琴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手风琴的教学活动中。在初级教程中,加入一些可以游戏的乐曲: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娃哈哈》、《粉刷匠》等歌曲,其中添入了接近孩子们生活的歌词,这些歌曲可以让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唱,或者一部分孩子演奏另一部分孩子跳舞;也可以与教师合奏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兴趣。

3.2开发创造性思维

自学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意识。在教学中加入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如当学生们有了初步的演奏技巧后,可以让他们一边听老师演奏乐曲,一边即兴配伴奏。进行这个训练时,只要求他们演奏出正确的节奏,即使学生们配出的伴奏和声不合规范,但是可以对他们的自主性创造能力进行锻炼。每个人配出的节奏都不相同,可以使他们意识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节奏型。这种能力在按部就班的讲授中是不能训练出来的。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乐谱创作,将自己编写的旋律写成乐谱,并在课堂上演奏出来,为发展自学能力打下基础。

3.3教学内容有梯度

在组织教学内容,要归类,并有一定的梯度。如节奏训练时,不是将所有的节奏都在一节课中讲解完成,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老师的依赖更强。可以把要学习的节奏分别放进每一首乐曲中,先学习简单的节奏型,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再分析每首乐曲中有哪些基本节奏型,然后再练习。这样不但复习了已经学过的节奏,还可以使学生有信心自己尝试学习新的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4调整每周的课时安排

大多乐器培训机构在组织乐器学习时上课周期为一周一次,这需要学生有自觉的学习习惯,但对自觉性较差,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一周的学习时间太长,不但不能如期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无法较好掌握演奏的技术,自学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相应缩短一周的上课时间,如在一周内开设两或三次课时,讲一小时的课时浓缩为40分钟或半小时,课堂上教授乐曲的难点,将乐曲的练习任务放置课后自学完成,等第二次上课时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对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这样学习乐器才能真正掌握,使自身的艺术道路能越走越远,同时也能使考级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手风琴校外教育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手风琴学习中各方面的水平。但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交流、总结和完善。学生在课后时间内要增强自发性,多听、多练,从而提高手风琴演奏技巧和音乐思维。教师也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手风琴教学的作用,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手风琴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李世正:《培养孩子超级自觉学习能力》,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1月;

陆博:《儿童手风琴的教学原则》,《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赵靖:《儿童手风琴教学的实践研究》,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7年;

李公羽:《关于我国手风琴普及教育及教学的若干问题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第6篇

加强实验预习平台建设与预习要求

加强实验前的预习,是顺利做好实验的关键之一,而提供实验预习平台是激发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4]。因此我们根据自身实验教学实际,依托学校教务处的BB网络教育平台,将实验教学大纲、每个实验的相关内容和整个实验过程视频放在平台上,供学生随时随地上网预习实验,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没有时间或实验室不空闲的缺点,方便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内容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简捷的实验步骤(最好用方框图表示),最后是实验数据的记录,要求预先画好表格,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加强实验的预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加实验前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的介绍

因为物化实验是大循环进行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并不同步,往往在做实验时,理论课还没有进行。因此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对每个实验,首先介绍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实验理论和方法[5]。这样可以解决理论课与实验课时间安排不同步的矛盾,就是说理论课还没有讲到的内容,通过实验前有关理论的讲解,照样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验内容。

加强实验数据处理与教学软件作图训练相结合

物化实验的数据处理相对其它课程比较繁琐,几乎每个实验都要作图。手工作图时误差较大,所以学生每次完成实验报告时间较长并有一定难度,以至于学生对物化实验没有兴趣。我们要求学生可以通过Excel、Origin等一些常用教学软件来完成,这样可以使实验数据的处理变得简单、快捷,消除学生在处理数据时人为引入的各种误差,提高数据处理的精确度,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提供依据;同时,避免了繁杂的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实验报告更加合理和具科学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训练同时为毕业环节中论文和设计的各种作图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增加文献检索学习为毕业环节打下基础

学生在写预习报告时,不仅要求根据实验视频和实验指导书进行预习,而且要求参考不同版本的物化实验书籍,配合选修课《文献资料的查询》上网查阅有关实验的相关数据,写实验报告时,根据自己所测实验数据与查阅文献的数据相比较,计算实验的相对误差并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这种训练,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好基础。

改革实验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以前我们物化实验的考核形式是根据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这种形式往往具有片面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将实验的预习和实验的操作纳入考核的范围。实验考核方式为“实验预习30%(含课堂提问)+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40%”,这样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学生在自学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物理化学实验的改革力度,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为目标,使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周以力 单位: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1.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业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即包括基础英语的基本知识又包含了特定专业的专业知识,因此其既具有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又具有专业教学的规律性[1]。但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任务分散在各个学院,专业外语教师师资力量较薄弱,而且专业外语课时少,很难实现科技英语系统教学[2]。而学生从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一下子转变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面对大量复杂的专业词汇及长句、难句,同学们初学时不易掌握,不会进行长句结构分析,不会词性的转换及词序的灵活处理,因此翻译课文经常不能表达原意。而且,一般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此时同学们刚刚接触本专业基础课程,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限,因此对于教材中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很难理解,学生掌握起来较吃力而使其失去学习兴趣,课堂中形成了老师为主的翻译模式[3,4]。由于缺少了对科技英语体系的系统学习部分,同学们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及撰写格式不甚了解,在毕业设计环节,本科生撰写英文摘要等方面的表现很差。

为了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本文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力求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自学能力及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的专业英语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水泥、玻璃、陶瓷及耐火材料等传统工程材料的制备原理及工艺,专业性很强,部分内容因为学生未接触本专业课程,缺乏专业背景而很难理解。因此。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国外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将国外原版教材中过于水泥、玻璃、陶瓷及耐火材料的精华部分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同学们掌握科学、客观、较标准的英文表述习惯,而内容和难易程度则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以各种材料概述、制备工艺、性能及应用为主,不再涉及一些专业性太强的理论知识。课程中除了讲解专业知识外,在课程绪论部分给学生一个过渡,让学生了解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之间的区别以及专业英语句式结构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对专业英语的语法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科技论文查阅及写作能力以及国际交流能力,教材中将设置有关专业论文结构与撰写的章节。

3. 教学方法改革

专业外语课时设置都较短,一般为32~48学时,在短短的32学时内,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内教学主要仍以“能读会写”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教学方法将不再以教师为主角,改变原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翻转课堂,让同学们走上讲台,完成课文的翻译及讲解过程。老师主要负责专业词汇的讲解及引伸,扩展同学们的专业词汇,通过讨论对同学们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及讲解,剖析复杂长句及难句的句式结构。结合目前同学们专业外语学习现状,将在课堂上引入大量的科技外文文献,使同学们掌握其主要结构及撰写要求,重点培养同学们掌握本专业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

专业外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而且培养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通过 一两次课堂教学就能一蹴而就,因此,这部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鼓励学生观看相关材料介绍的视听文件,在课堂翻译过程中要求同学首先对原文进行朗诵然后进行讲解,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习,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此外,根据同学们撰写的专业论文英文摘要,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个presentation,逐步提高同学们专业英语表达的自信,最终目的是培养同学们国际交流及应用的能力。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英语日益成为国际主要交流工具的今天,加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水平,根据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及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升英文阅读、写作及交流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积极进行专业英语有效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的自学能力及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8篇

当代大学生是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的,但他们对信息的感受力、注意力、判断力以及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处理加工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信息处理常用软件的应用能力,对信息检索技能以及对信息道德等方面还需要学习和提高。

2文献检索课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增强信息意识、提高检索与利用信息技能的方法课。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应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增强学生的文献信息意识;二是使学生具有检索文献的技能;三是使学生具有分析、加工、评述、利用文献的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4]。我国的信息素养概念是从文献检索开始的,文献检索课是我国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文献检索课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1通过问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目前情况下,文献检索课通常是以“问题”“事件”等作为课堂的切入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解决某个问题或了解某个事件的思路来学习如何分析自身的信息需求,如何对信息进行准确全面的搜集,如何对所获得信息进行分析甄别。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站在讲台上传授信息检索技能,还在引导和协助学生对其所学专业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

2.2培养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

文献检索课不仅仅是对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的介绍和讲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文献检索课的上机实习通常要求学生就某种选题进行信息的查找和搜寻。从分析选题的信息需求,到确定检索策略,到资料的收集、阅读、分析判断,到最后完成一个选题报告,在整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及自学能力。通过对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自己在自学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学习不再只是抱着书本看,遇到问题也不再只会问百度了。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网络搜索引擎、各种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从而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学术水平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取得迅速的提升,这也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之一。

2.3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在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中可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在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讲授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做到不轻信流言、不传播谣言,做个有道德的信息民众。在论文写作的讲解中重点讲授在撰写论文时,如果引用他人观点等该如何添加注释、如何标注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并向学生介绍如何界定引用和剽窃行为等。通过这些学术规范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并且文献检索课还可以通过专利知识教学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通过具体案例强化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修养。

3结语

第9篇

论文摘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本文作者在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中,着重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逐步摸索形成了以读为线,起疑导思,议讲评相结合,练测批相结合的做法,从而提高了教学成绩。

课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场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由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又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自学的条件,他们在学习上的兴趣、积极性、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注意力、思维、概括、理解、分析、记忆等进一步发展,已能领悟各门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有了探究新知识的知识基础。所以从教多年来,我在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中,着重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逐步摸索形成了以读为线,起疑导思,议讲评相结合,练测批相结合的做法。

一、以读为线,起疑导思

在改革思想政治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以阅读为线索,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阅读能力是自学的首要能力,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中,教师要适量安排阅读并进行一般指导。学生在开始阅读教材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脉络不清,抓不住层次,找不出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本节课的阅读提纲,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阅读目的和要求,有的放矢。阅读提纲主要包括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例如我在讲《几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一框时,就准备了六个思考题供学生在阅读时思考。

(1)什么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它们与公有制的关系如何?

(2)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它有哪些消极作用?

(3)党和政府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采用了什么方针?

(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否会改变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为什么?

(5)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主张“私有化”矛盾吗?为什么?

(6)什么是所有制结构?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什么?

学生根据思考题开始读书,边读边勾画,我随时解答学生提出来的各种疑问,前后座的学生展开讨论,根据问题畅所欲言。如此不但使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主动地得到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议、讲、评相结合

1.“议”。就是议论。议的关键是教师的设疑,这样学生的议论才有内容,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思考状态。

2.“讲”。就是在议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精讲分析,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进而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一框时,很多学生只看到“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这一表面现象,而看不到它的本质,即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通过我的讲解、分析,学生解决了“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价格仍然是由价值决定的”这一问题。

3.“评”。即评论,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评论,包括师生间不同观点的探讨和争论。

例如在讲《正确对待货币》这一框时,有的学生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社会上有些人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更有甚者为了得到它而不择手段,不惜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针对这个问题,我给予启发和提示:这主要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同时我明确指出正确的金钱观:金钱不是万能的,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通过探讨和争论,学生不仅能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而且调动了学习思想政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阅读与讨论和讲解必须结合起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的课堂讨论和讲授是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总结和提高。学生的讨论应该是民主的、充分的,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已基本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讲授时只要点明即可,应该引导、诱发学生,而不是灌输。通过讨论和讲授,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际。所以整个过程教师应当使学生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而不是只懂得“是什么”和“这么办”。通过这样的议、讲、评,再加上教师的归纳总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测、批相结合

1.“练”。就是巩固练习课上所学的知识,其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有课上练习,也有课下练习,由此达到及时巩固和掌握课上所学知识的目的。

2.“测”。就是测验。运用各种测验方法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理解、消化了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争取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掌握,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下作业负担。

第10篇

统计学传统创新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课堂理论教学的改革

主要借鉴了“学导式”教学法的优点,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改为“学生自学、讨论答疑,精讲提高”三个环节。

1、学生自学在学习新的章节时。教师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及已有的自学能力,给予引导。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教材,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写出自学笔记,提出疑难问题。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同时教师应结合提问或小测验、检查自学笔记等方式,掌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的强弱。

2、根据学生自学中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学指导中列出的重点、难点问题,由教师组织课堂讨沦。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主要是启发发言。引导学生把握住讨沦的主题。解决章节的关键问题。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打分记入平时成绩,以便提高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精讲提高精讲是自学、讨沦之后较高起点的讲解。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抓住要点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相关知识,以开阔学生的思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既能系统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又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同时教师也可在有关章节结束之前,先让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并试行简要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作概括总结。

(二)实践课教学的改革

强化“三性”技能教学,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经常性技能训练教师讲完一章内容,及时安排相应的技能训练,做到边学边练。如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环节。当统计设计、调查讲完之后,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选调查题目,编制调查方案,拟定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登记。搜集原始资料;讲完统计整理之后,利用学生在调查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学习统计分析后,组织学生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这样一个阶段性训练,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操作程序掌握技术要点。

2、过程性技能训练讲授统计_工作的全过程,可利用教学实习由教师指导。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如“学生生源”“身体素质”“学生成绩”“毕业生思想状况”“学生经济负担”等不同的专题。由各组制定调查方案―调查登记―整理汇总―综合分析―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一训练,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统计过程的程序、要点和各阶段的相互关系及协调配合

3、综合性技能训练《统计学原理》教学还应考虑学生毕业生产实习期间的综合技能训练毕业生产实习,时间长,内容多,地域宽,为毕业班学生进行综合性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经管专业的实习生面临会计、统计、管理类等多门综合性技能训练。《统计学原理》课程中涉及到多种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首先,实习生参加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既要参加“年报”工作也要参加其它统计工作。其次,为完成毕业生论文也要做出大量的调查、整理和分析工作,以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这无疑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现场练兵。为此,教师必须在学生生产实习前,布置专题、提出具体要求,并把毕业生产实习的内容列入毕业考试的课程中,综合考核学生。

(三)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采用“三结合”综合考试方法,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水平。操作考核:侧重函数电子计算器的操作,方法采用现场限时表演,以提高学生计算器运算的动手操作能力。口试:教师拟定一套系统规范的口试试题,利用平常上课的空余时间,测重于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平时学习态度。笔试:以期末、期中考试为主,在命题上加以改进。

二、教学法改革的效果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自学教材、拟定自学提纲、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灌输、学生被动听课的弊端,使学生由单纯的课堂听讲转为听课与自学相结合,增强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通过自学和写自学笔记,提高了自学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

学生通过经常性、过程性、综合性技能训练。利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平时作业、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学生设计试验方案,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小结与讨论

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法的改革,有利于从目前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到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单一的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并重到两者相结合的教学轨道上来,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但实施这一教改还存在一些有待探讨和注意的问题。

(1)自学必须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大纲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更充分、预汁各章节学生在自学或讨论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对教师的应变能力、知识面要求更高。

(2)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不仅仅依靠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学生多年来已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旦采用一种新教学方法,往往短期内难以适应。因此,在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必须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讲清自学目的、意义及学习方法等,使其尽快适应并积极配合,否则难以取得成效。参考文献:

[1]孟繁华.学校发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第11篇

[关键词]阅读 自学能力 物理

一、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蜂,另一方面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校多数学生都是走读,很多时间都是在家里,如果不培养他们自学,这些时间就会白白浪费。另外,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诱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要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象)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开始,学生不易读懂,也不习惯,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的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予分析解释。

二、在物理实验中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实,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自学课本内容时,会遇到课本上有一些“观察”、“实验”的栏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体会,能使他们较快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三、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学生敢问,爱问还不够,还要使学生会问、善问,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这是培养质疑能力的核心。由于学生知识有差异,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能把敢问、爱问、会问、善问绝对分开,而要因材施教。对于怕问的学生侧重于从培养敢问入手,对于有胆量的学生则进行会问、善问的培养,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四、在课外自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做课外自学时,应要求学生做到:首先纵览全文,了解概念。物理教材中的课文以议论文形式居多。阅读时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常是全文的关键词或主题句,是表达内容的核心,往往也是文章的论点。接着要弄清论证的依据。论据常以物理实验现象、日常生活事例和已学概念、规律等形式体现。然后要了解论证的过程。论证过程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架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是文中精彩部分。阅读应保持连贯流畅,尽快把握全文大概。其次是精读细研,发现疑点。通过了解全文大概,学生不难发现文中难点。这时应针对文中难点,字斟句酌,反复研读。剩下自己不能解决的疑点待上课时解决。学生做课外自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写自学笔记。所以开学初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自学本”,随时收发以备检查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我要求学生边阅读教材边在自学本上通过以上步骤归纳出本节知识点并找出他们认为的重点和难点,不必详细纪录能体现本节知识即可。特别强调学生必须书面记录下自学过程中不明白或者有疑虑的地方。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又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增强阅读能力。

五、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48-02

常听到一些学生感叹:数学繁,物理难,化学死板板。其中的“物理难”最令学生倍感头痛。之所以感到物理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学生缺乏自学能力。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能在物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是物理教师努力探究的课题。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自学包括: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及课外阅读。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分细读和粗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为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应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现在的物理课本图文并茂,学生课前抽出一点时间看一下新课的图片,大体了解下一节课的中心内容,思索一下相关问题,然后带着关注的问题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听课效率自然会提高。

课中阅读是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课文段落,精准理解相关的概念、物理规律及实验操作要点。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时,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几个问题:1??实验中的小车为什么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处开始释放?2??三次实验中为什么分别采用毛巾、棉布、平滑的木板作水平路面?小车在不同的跑道上运动情况怎样?3??如果水平路面无限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会怎样运动?学生阅读思考后用心观察实验,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复习阅读是指完成了一个单元或一整章的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和整理笔记。这能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归纳整理、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学生可以很快背下来,但如果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多数人不能做到。经过复习阅读后学生增加了感悟,才能将其内化成能运用自如的知识。“随便翻翻”是鲁迅先生教给学生的一种阅读方式,也适用于复习阅读,就是利用茶余饭后的零星时间,随手翻看自己的学习笔记。许多知识的感悟、记忆的加深、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往往就在这“随便翻翻”中完成。养成这种习惯的学生学识和学习兴趣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课外阅读是自学的重要形式。在学习物理中会遇到许多学术问题需要参考课外资料,特别是现在的课本图片多,教师针对这些图片的讲解少,学生往往需要参考阅读一些辅助资料才能较好地理解其中一些费解之处。提出一些课外思考题,布置学生写小论文等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了解物理学科的背景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了地磁场、光纤通信、惯性的大小、红外线、紫外线、光敏电阻、超导等知识后,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回答简答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不少的学科背景知识,还培养了自学能力及关注科技发展的习惯。

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是提高其物理自学能力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因为实验技能差,害怕实验而对物理敬而远之。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正确地演示实验,正确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演示成功才能吸引学生,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才能为提高技能打下基础。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课堂,还要在课外进行。如学生在初接触电学实验时,顾虑较多,有害怕心理,兴趣不高,女生尤其如此。教师在课内外给学生演示一些常用的电工操作,并要求学生跟着做,或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做。学生安然无恙地完成了操作,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消除了畏惧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在课本的实验中,在明确了各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后,操作起来就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利用器材做教材中或教材外的实验,教师做适当的引导提示。当学生具备灵活使用仪器的基本技能,并完成了许多课本实验后,就有了操作的信心和兴趣。此外,教材上的一些实验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验电器”“二力平衡条件”“杠杆”“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及方向规律”“简易密度汁”等,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学生完成后教师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甚至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饭做菜,因为这也是一种培养操作能力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会了怎样安排操作顺序,怎样合理地利用时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学生通过课内外的实践,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后,教师的一些课堂演示就可以让他们代劳了。这不仅能使他们经受更多的锻炼,还能使他们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了,物理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习题训练在物理学习中是极重要的一环。物理中有许多分析、计算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相当数量的训练,才能把物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业水平。

策略上,培养学生自我训练,首先要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习题训练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因为高不可攀的东西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经过一定的深度思考后解决问题,学生才会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才会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技术上,在训练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思路,强调分析物理过程。通过条件分析找出各有关物理量的关系,然后列出等式、方程(组)、不等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一绳子拴住一个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用400N向上的拉力可使物体在水中匀速上升,当物体体积的五分之四露出水面并静止时,绳子施予物体向上的拉力为500N,求该物体的密度。

分析:设物体浸没水中受的浮力为F浮。依题意,整个过程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过程:物体在重力、拉力、浮力三个力的作用下在水面以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G物=400N+F浮。

第二过程:物体有五分之四的体积露出水面,在重力、拉力、浮力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有:G物=500N+F浮。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得:F浮=125N,

G物=525N。

那么m物=G物/g=……

V物=V排=F浮/ρ水g=……

ρ物=m物/V物=……

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分析,可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

另外,教师可指导学生建立一个自己的“习题集”,专门收集那些曾经让自己苦思冥想,或经过与同学讨论、请教教师而获破解的习题。解这些题各有“绝招”,学生收集的“招数”多了,就能成为解题达人。要求学生钻研一题多解,学习编题、改题,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之一。

操作上,每教一章书,从相应的资料中挑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或有趣的题目备用。布置作业时,除了全班学生要完成几道基础训练题外,还另外附加选做题,让自己觉得可以完成的同学去完成,这样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多途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