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21:5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民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美术教育陶冶情操,有利于健康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在国民教育中对精神文明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国民素质;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美术作为“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的精神生产不容忽视,美术教育更是普及国民教育的重要课题。美术在这个领域里可以发挥很大能量,各类美术品种在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在衣食住行的每个角落,如我们的服装有服装设计、家居离不开建筑装饰设计、生活和生产用具要有产品造型设计,所有这些无时无刻不在灌输审美教育。这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从艺术生产自身的角度来讲,美术教育在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重要作用。马克思说过:“无论我们把生产和消费看做一个主体的活动或者许多个人的活动,它们总是在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要素。消费,作为必须,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虽然马克思这段话是针对物质生产活动来讲的,但也同样适用于精神生产。可以说,生产和消费也是艺术活动过程的两个要素,是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共同组成了艺术活动的全过程。在这里,艺术生产即艺术创作,其产品为艺术品,艺术消费即艺术欣赏。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可否认,艺术欣赏也是有层次的。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它和物质消费也存在着质的区别,这种区别,突出和集中地表现在艺术欣赏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纯消费活动,而且也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因此,真正的艺术欣赏同艺术创作一样,同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同样对欣赏主体提出了相应的条件和要求,即欣赏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欣赏主体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能真正进入艺术欣赏活动之中,获得艺术审美愉悦体验,完善自身素养。
美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有利于国民健康人生观的培养。黑格尔说“美是人类最早的老师”,“美的教育具有解放思想的品质。”因为人类从孩提时代就通过美的感官去认识世界,接受教育,它不仅足以陶冶性情,而影响着人的世界观――增进自觉性,求得自我解放。美的形象教育在美育中有特殊的效用,它和说理教育不同,具有恳切真挚的情愫,所以能摒弃强制性,牵动人的心灵,通过启发良知,从而起到诱导作用。
美术教育有利于国民良好道德观的形成。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的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迷人的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以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曼衍,人情因亦日益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乃安。”鲁迅先生的这段话透彻的阐明了审美教育辅助道德教育的性能和重要意义,同时又特别指出审美活动对人的精神气质的深邃影响。纯粹装饰性的各种美术设计,也同样起着培养人的优美情操,崇高志向的作用。
先生有“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提倡利用美术知识美化自我。我们知道,健康的宗教信条也是以真善美为导向的,所以先生主张从胎教入手,一直到婚丧嫁娶,都要以美育的原则来对待,以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世界上的文明国家,大都在幼儿园,小学开设美术课程,作为灌输美育的一个环节,大学也在普遍开设各种美术选科。这里的所说的美术选科自然是不包括专门美术院校在内的。我国制定的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其中美育既有自身的教育内容,不但在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在成人、老人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朱光潜,宗白华等人也有利用艺术改造人性人心的主张。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乐教”思想的继承,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现代社会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思考,如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与精神失衡之间的矛盾。艺术在以往的历史中确实起到了提高人的趣味的作用,使人从粗野的状态中走出来,走向文明,它也能够解决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分裂,人性自身分裂的问题。美术教育中的人同自然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就是我们学生将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依靠,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成功的。学术是无尽的,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始终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以及学习中发生的任何问题,合理适当的予以解决。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心理上是健康的,前途也是光明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美得心态是美术教育的延伸教育,责任很重大。
美术教育有利于国民想象力、创作力的培养。在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健全的人才为标志的现代素质教育的今天,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艺术的大众”。好的艺术作品,总是能启发观赏者得审美意象,提高审美理想和美感能力,唤醒人们的想象力,并诱导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各种不同的再创造,从而获得欣赏的极大满足。“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黑格尔对对艺术与想象做了同样肯定的阐述。东西方的艺术家都善于从原始艺术、民间美术、甚至异国美术中吸取营养,从而寻找到创新的突破点。这些艺术家的绘画观念、艺术形式给美术欣赏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造型上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大胆地运用夸张、变形:强调色彩的对比,对纯色的大胆使用;和谐饱满的构图形式、多角度多视角的形态刻画、多种时空形象的交汇融合;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情感真实自然的流露;创作时不受拘束的自由的心态、丰富的联想――这些都将给我们广开思路,寻找创作的灵感。
美术给人以愉悦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在现代化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作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美术教育肩负了沉重的使命感。在培养审美情操、正确人生观道德观,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能够调节并补偿现代生活所引发的精神需求失衡,有利于精神和物质的完美结合,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公布不久的2004年的全国教育经费为7242.60亿元,比上年的6208.27亿元增长16.6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为4465.86亿元,比上年的3850.62亿元增长15.98%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仍未达到GDP的4%。
根据有关数据,面对国民普遍对教育负担的不断加重,以及对比有关法律和政府的相关规划和历年财政数据加以分析。
一、
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在城乡征收教育事业费附加,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国家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予以补助"。
然而,过了十年之后,199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为2531.73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已经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城乡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才为1862.54亿元,全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000年,全国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18个百分点;从1993年到2004年的12年中,有10年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参看表一)。
表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率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率对比(%)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A
19.08
35.38
20.16
18.43
11.42
9.12
15.53
12.04 19.29 14.21
10.29
15.98
B
20.8
20.0
19.6
18.7
16.8
14.2
15.9
17.0
22.3
15.4
14.9
21.6
说明:A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率,B为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度"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国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并计算。
2000年,全国教育经费为3849亿元,其中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为919.9亿元,占全部教育经费的23.9%,同年农村义务教育生为1.2亿人,但全国义务教育经费中农村仅占54.2%,两者明显不匹配。既然是实行义务教育,就应该是城乡一体的,都应该由国家来承担,或主要由省级财政来承担,是不能往下推压的。但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只负担2%,省地两级负担11%,县级负担9%,78%的经费要由乡镇这一级来负担 [2],实际上就是由占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负担,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而在人均GDP仅有中国三分之一的越南、柬埔寨、老挝、孟加拉、尼泊尔等亚洲邻国,也都实行了城乡全部免费义务教育,我国却在《义务教育法》通过20年免费义务教育仍未得到真正的实施。
1993年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上世纪末要达到GDP的4%。但是,在本世纪已经过去的五年中,至今未能实现这个目标。到2004年,如按修正后的GDP为159878亿元,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仅2.787%,仅与上世纪末的1999年同平,比2002和2003年还要低(参看表二)。
表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比例 2.51 2.51 2.41 2.46 2.50 2.59 2.79 2.86 3.14 3.32 3.28 3.28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度"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中国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并计算。(如按修正后的2004年GDP为159878亿元,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为仅2.79%)
在教育经费未依法按足比例投入的情况下,却根据《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划,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并把一笔笔巨额教育经费投在几个重点大学里,但在法律规定"教育平等"下只照顾当地的学生,大多数考分高于当地的学生却无缘进入校门,大多数普通高校却经费拮据。而最让中国教育界感到尴尬的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某大学,自建校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完全实现了她当初的办学宗旨:"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预备学校"。因为多年来,这些要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相当多的毕业生通过各种途径流到了美国或其它发达国家。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另一些在不断增长的数据,如人口从1978年到2004年增加了3亿多,仅从1994年到2004年也增加了一亿多人,因此中国的教育规模也为世界之最。截至2002年底,中国有各级各类学校 117万所,其中普通学校67万所,成人学校 50万所;在校学生3.18亿人。其中小学45.69万所,在校学生12156.71万人,小学专任教师577.89万人;初中6.56万所,在校学生6687.43万人;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3.28万所,在校学生达2908.14万人;高等学校2003所,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1600万人。[3]更有近年不断的大学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因此财政性投入远远跟不上学校与学深的扩张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的教育需求。
二、
摘要:香港颁布国民教育科政策之后在社会引起了不同反响,最后在香港国民的一致压力下被迫放弃。本文将从政策工具的角度对该政策进行分析,分析香港国民教育科政策实施遇到困境的原因,以探讨如何运用有效的政策工具来制定科学的公共政策。
关键词:国民教育科;政策工具;公共政策
一、引言
2012年4月,香港教育局公布了《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课程指引》,计划将此学科列为必修科于2012年9月新学年开展课程。政策出台以后,一些宗教机构先后宣布辖下学校不会于9月加开德育及国民教育科。香港政府多名官员见反对声音渐大,分别在多个场合解释德育及国民教育科,以消除公众疑虑。8月,民间反对国民教育大联盟把行动进一步升级,力争政府于9月3日开学前撤回德及国民教育科。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反对国民教育人士应以事论事,具体指出指引哪一部分有问题,他强调政府会有商有量,不会硬推德育及国民教育科。而反对的声音依旧。9月8日,梁振英宣布取消德育及国民教育科的三年开展期的规定,改变为由学校自行决定是否开办国民教育科及其教学方式。至此,香港国民教育风波才开始逐渐平息!
二、从政策工具选择的角度进行分析
香港国民教育之所以引起这么大反响,与香港政府选择的政策工具有很大的关系。笔者打算从政策工具选择的角度重点分析此次香港政府为推动国民教育的发展所采取的政策。香港政府这次在推动国民教育时所采取的政策是设立德育及国民教育学科,并派发《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根据豪利特和拉米什基于政府干预程度对政策工具的分类,政策工具可以分为三大类:自愿型政策工具、混合型政策工具和强制性政策工具。而香港政府的选择显然属于强制型政策工具。
(1)分析模型
对于政策工具选择进行分析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即经济学模型和政治学模型以及综合分析模型。该模型从理论的角度将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概括分为两类:国家能力、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但是这两者在具体应用到政策分析时,“复杂程度”与“能力大小”的衡量成为了研究的阻碍。为此,本文借鉴武配将在《政策工具选择的模型》一文中所探究的衡量方法。在分析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时,主要考量目标群体的数量比、类型比。目标群体数量比是利益相关人数与总管辖人数的比值。若比值小于0.1,则复杂性小;若比值介于0.1和0.5之间,则复杂性较大;如果比值大于0.5,则复杂性相当大。分析国家能力时,从政府的回应性和效率以及公共性等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2)政策子系统复杂性分析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香港地区总人口数为7109.8(千人),小学人数为326.2(千人),中学人数为487.0(千人)。所以香港中小学的总人数为813.2(千人),也就是说会牵涉到813200个家庭。再利用总人口数除以家庭数,得到香港地区每个家庭的平均人数约为3个人。所以,813.2(千人)个小学生所牵涉的人数至少是2439.6(813.2×3)个利益相关者。所以目标群体的数量比为34.3%(2439.6/7109.8)。所以目标群体的数量比超过了0.3。又因为此次计算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还只是学生极其家庭成员,而事实上的利益相关者还远不止这些,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从目标群体数量比反映的复杂性较大。
至于目标群体的类型比例,学生的家长肯定会分布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与阶层,所以目标群体的类型比例也很高。所以综合以上对目标群体的数量比和目标群体的类型比的分析,可以得出政策子系统的复杂程度较高的结论。
(3)政府能力分析
政府的回应性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对公众的需求和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敏感的反应和回复程度。在这一方面,香港政府的回应性无疑是很高的。面对这种情况,香港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政府官员在各个场合对民众进行解释,同时政府也通过正式的渠道收集社会各界的看法,并与反对派展开积极的沟通。种种行为都可表明香港政府具有较强的回应性。
根据2012年5月3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201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显示,香港政府的政府效率继续维持世界第一的位置,香港政府已经数年取得了这个世界第一的位置。由此可见香港政府的效率性之高。所以,根据武配将提出的衡量模式,对香港政府的回应性、效率以及公共性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香港政府具有较强的政府能力。
(4)分析结论
综合对香港政府政府能力以及对政策子系统复杂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政策子系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香港政府也具有较强的政府能力。根据豪利特和拉米什的政策选择工具模型,当处于政府能力较强和政府子系统复杂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政府适宜采用市场化的工具手段。
但是事实是香港政府所采取的是强制型工具,这与分析的结果是不相符的。根据前文所述的一些文献和媒体观点,这次香港国民教育科政策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与香港政府强制设立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有着很大的关系。
陈振明在《当代西方政府改革与治理中常用的市场化工具》一文中,总结了当代各国政府改革与治理中常用的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管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目标管理、标杆管理等十几种市场化工具。
而在这些市场化工具手段中,笔者认为最适宜采用的是采用合同外包的方式。目前,香港中小学的国民教育主要是通过民族认同教育与国家认同教育,采用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政府教育为主导、以社会团体教育为辅助的教育途径,促使香港中小学生对自己的“中国人”身份实现认识、情感、行为三个层面的统一。根据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同外包的方式提高社会团体这一教育途径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推动香港国民教育的发展。
三、评价与思考:
政策工具在政府治理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政策工具作为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政策目标和结果之间的桥梁。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政策工具,才能使政策的结果与政策目标相一致。所以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政策工具的重要性,对政策目标群体进行深入地分析,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晰、正确的定位,然后选择适宜的政策工具,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康子兴.香港国民教育向何处去[J].新产经,2012,09:62-63.
[2]陈振宁.国民教育“洗脑”之说无法成立[N].法制日报,2012-08-14012.
首先,在于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并未真切理解,遑论落实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已明确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实施“国民教育”。据此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教育应该注意落实一个统和两个“基础”,即:传承社会共性化和发展学生个性的统一,为学生奠定“如何做人”和“如何学习”这两个基础。可事实上,对何谓“国民教育”,以及如何构建“国民教育”,上下观望,却无实际举措。时至今日,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的现象,不仅没有丝毫改变,反而“变本加厉”。个中原因固然众多,但毋庸讳言,这与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的所谓的“精英教育”不无关系。所谓“精英教育”的培育体系,设置的是“精英教育”所需的课程内容,迎合的是“精英人才”所需要的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和评价方式,但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回归教育本色,实施国民教育。
我们应该明白,国民教育既以培养合格的国民为旨归,即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为目的,因此,它应该是“守住底线的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教育,也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我国的教育业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我们应该制定并守住教育的底线,制订的教育目标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企及的,无论是“为人”抑或“为学”。但是,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国民教育又应该是“因材施教”的,扬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倾向之长的。
其次,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可我们缺少对人的关注,缺少对学生心智成长规律的把握,缺少对教育规律的深入研究,以致往往举措多而乱,且不成章法。“一年一个样,年年有花样,明年不知怎么样”,叫学校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有的擅长形象思维之放纵,有的惯于逻辑思维之收敛;有的爱在理性王国中遨游,有的以动手制作见长;有的手捧书香为乐,有的以艺体技压群芳,甚至是有的聪慧,有的平庸……因为人的个性各不相同,才构成色彩斑斓的社会。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只讲人的共性,不讲人的个性,只讲全面发展,不讲个性发展,对学生求全责备、求同去异和抑长补短之类的倾向颇为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再其次,我们不但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教育教学规律,还应真切了解我们的国情。举个例子说,我们近年一再提倡教育公平,这自然是对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基,体现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我们应该永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不论王侯将相抑或平民百姓的子女,均应有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公平,但切莫混淆社会意义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意义的“教育公平”这两个概念,致使“教育公平”异化,乃至成为所谓“社会公平”的牺牲品。
我们可以这样说,若把“社会公平”等同于“教育公平”,将导致不同的学生接受同一的教育,事实上,这是对所有学生最大的不公平。我们知道,人生而有别,学生禀赋不同,个性有异,人生追求更是千姿百态。如今,我们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标准,使用统一的教材,运用统一的评估选拔方法,以致相当多的学生学习兴趣衰退,失去个性,这无疑是中国教育的最大不公平,也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哀。这些年,高等院校的自主招生也颇受社会诟病,每当高校招生尘埃落定之日,便是社会舆论沸沸扬扬之时,除了高校自身招生目的不明、缺少科学的甄别方法、徒增学生负担之外,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氛围中,其公正程度,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看,我们的教育改革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但应是根据国民教育的目的进行整体性设计,从整个教育体系的组织结构,到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的形式,从学校的课程设置,到对学生评价的机制方法,从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到选拔录取的方式,缺一不可。如果教育体制依然故我,那么,我们单个学校的所谓改革,打一比方说,如果教育的制度体系是战略指导,而教育教学的方式则是具体战术的话,那么,充其量我们大多只能在战术的范围内,亦即狭义课程的范围内小打小闹,解决不了中国教育的症结性问题。
教育可以兴国,亦可误国,切不可等闲视之。我们要进行教育改革,必须依据国民教育的精神,大刀阔斧地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为此,我建议:
一、应着手制订形低实高的课程标准,即制订看似要求低却是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且具有张力,从而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要达此目的,首先同一学科应构建不同难度的教材,具有层次,针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其次在现阶段,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逐步淡化乃至取消所谓“主科”和“副科”的区分,使各类学生能各得其所,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后是创设技能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学应有所用的问题。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编撰教材,提供学校使用。
二、为使国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也为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能真正得以贯彻,必须构建、改革或完善现行的一些教育制度。首先构建选课制度,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其次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包括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改革眼下流行的“班级授课制”,实行“走班制”;最后是完善“学分制”计算学生的升级和毕业资格。
三、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和扬长录取的选拔机制。构建基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多元化评估体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的招生,包括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应该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需求,依据扬长录取的原则,研究甄别选拔的方式,避免同一试卷定学生终身的现象,使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真正水融,浑然一体。
2019年苏州成人高考报名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
3.报考高起本或高起专的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必须是已取得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证书的人员。其专科及以上学历文凭必须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电子注册号码必须能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到。专升本考生录取后入学报到时,必须持有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证书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2002年以前专科及以上毕业的考生必须提供学信网学历认证报告,如因考生前置学历导致不能进行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的,高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因此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和责任由考生自己承担。
4.本省各类成人高校在校应届毕业生中报考专升本的考生,在确认时必须持学校出具的《江苏省各类成人高校应届专科毕业生报考专升本的证明》,如被录取,入学报到时必须持有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毕业证书及以上证书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chsi.com.cn)上打印出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否则高校将取消其入学资格,因此而造成的一切损失和责任由考生自己承担。
5.已获得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文凭,报考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第二学历者,可免试入学专升本。
6.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的规定,报考成人高校医学门类专业的考生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各报名点不得接受医学类集体报名,报考医学类专业的考生,须在考生所在地市级招考机构的指定地点报名确认,不得跨市报名,只能报考在该市招生的院校(专业);现场确认时,应主动配合工作人员采集指纹等信息。
(2).非本地户籍的考生须提供在本地相关单位工作的工作证或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在职工作证明,并经市招办审核同意方可报名。
(3).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等临床类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或取得国家认可的普通中专相应专业学历;或者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或中专水平证书。
(4).报考医学类护理学专业的人员应当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执业护士证书。
(5).报考医学门类其他专业的人员应当是从事卫生、医药行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一、指导思想。
以xx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要求为指导,以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形式,帮助任课教师形成正确课程观念、丰富xx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专业知识、掌握学科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养成教学研究和同伴互助的习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二、培训目标。
(一)丰富任课教师的课程知识。
通过对xx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要意义和内容的讲解,对xx精神铁人精神内涵的诠释,丰富任课教师的与课程相关知识。
(二)增强任课教师的课程意识。
通过对《xx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工程实施方案》、《xx精神铁人精神教育课程标准(初中)》的解读,教材编写者真情讲述编写过程中选材、润色等方面的故事,提高任课教师的课程意识。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
通过教材使用指导和教学观摩课研讨,以及培训之后的互动交流与教学研究,有效提高任课教师的课程执行能力。
三、培训对象。
全市初中学校主管本学科教学的副校长和所有的任课教师。
四、培训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讲座。
1、解读xx精神。
铁人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xx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课堂工程实施方案》、《xx精神铁人精神教育课程标准(初中)》、《xx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初中学生用书)、《xx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初中教师用书)。
2、xx精神。
铁人精神教育教材编写意图和及教学建议,编者在选材与润色过程中的心灵洗礼与真情实感。
(二)教学观摩。
首先是观摩教学活动,然后讲课教师说课,最后教材编写人员与听课教师互动。
四、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上午xx点xx分报到,xx点xx分正式上课。上午:xx点x分到xx点理论讲座;下午:xx点xx分到xx点xx分教学观摩活动,xx点xx分到xx点xx分授课教师说课,教材编写人员与听课教师互动。
五、培训地点。
xx市xx学校xx楼阶梯教室。
六、培训要求。
(一)高度重视。
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xx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本次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免费安排午餐。各县区、初中学校要站在推进xx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的高度,正确认识高度重视此次培训的重要性,安排好任课教师的工作,确保全体任课先培训后上岗。
(二)认真学习。
xx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任课教师要遵守培训时间,认真听课、用心思考、积极互动,努力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明确: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含大专。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海外留学人员,定向生,委培生,部队转业者报考说明:
1、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其他国民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夜大,电大等毕业生取得毕业证后,符合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可以报考;
2、留学回国人员报考,需提供《招考公告》和《招考简章》规定的材料外,还要出具教育部门的学历认证、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有关证明材料。学历认证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负责。报考人员可登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查询认证的有关要求和程序。学历认证材料和使领馆开具的有关证明材料等面试时与其他材料一并交招录机关审核;
3、定向生,委培生原则上不得报考。由委培或定向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经所在院校同意后方可报考。
4、如职位要求仅限本科就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是不能报考。同理,仅限大专的职位,本科及以上学历也不可报考。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农村;普通高中;战略地位
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从教育事业发展的格局看,它承担着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以及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任;从学生个体发展看,它是学生职业能力、专业趋向确立、个性培养、人才层次定位的最重要阶段;从社会发展看,它事关人民群众生活与社会和谐。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有助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口财富,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所以说,高中教育无论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还是在国民素质教育以及城乡关系上,都有其特殊的战略地位。
一、普通高中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枢纽
1.普通高中对义务教育的影响。普通高中作为义务教育的出口,它的发展趋势势必影响着义务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总体上讲,普通高中是我国应试教育表现最为突出的部分,功利化教育、投机教育等不良倾向越演越烈。在这种背景下,普通高中在道德教育、实践教育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既丢掉了我国教育的特色,同时也远离了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普通高中教育不改革,势必会影响到义务教育中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也影响着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2.普通高中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普通高中是高等教育的生源地,高等教育是普通高中的进一步延伸,可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高度的正相关: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普通高中教育提供了升学的未来选择,选择空间越大,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得越好,否则普通高中教育会受到严重制约;普通高中教育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稳定的、充分的、多样化的生源,生源越充分,高等教育发展越稳固。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遍提升了全社会和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期盼,在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选择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对未来接受高等教育进行预期的投资和准备,因此,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也大大推进了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化。
3.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实行的是双轨制,所以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同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它们的发展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同时也在相互竞争。在新的形势下,在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与使命需要发生变化的同时,职业教育同样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不意味着需要减少或者削弱普通高中教育。因此,需要从学校内的课程类别而不是学校类型的角度出发,建构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和学术教育之间的关系,思考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规划。
二、普通高中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石
普通高中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枢纽,无论是下对义务教育,上对高等教育,还是横对中等教育,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普通高中对国民教育体系中影响。
首先,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在当今社会,普通高中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更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它担负着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基本知识,提高其技能,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作准备的重任。
其次,大众化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求。与基础性相对应,大众化是基础教育的另一本质属性,而且它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求,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它的普及性与普及质量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所以,高中教育要面对大众,而且必须要高质量地普及,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
第三,教育终身化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终身教育”“新人本主义”等思潮的影响,高中教育的双重功能越来越难以满足时代的要求,在人的自身发展面前,就业和升学只是一种手段,最终应追求的内在价值在于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从高中教育的性质我们不难看出高中教育对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所以,普通高中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石。
三、普通高中的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农村从业人口素质较低,经济效益也低,要想使我国经济全面发展起来,就要把大部分农业人口转移到其他行业,而要实现这个转移就需要对农村人口进行更高水平的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普通高中可以说是县域内最高的教育机构,它发展好与坏、快与慢直接影响着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又直接影响着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和农村建设。所以说,普通高中的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从以义务教育为主要动力的初级开发向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主要动力的中等层次转变。虽然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不难看出,一方面,发展高中教育不仅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也利于城市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发展高中教育不仅有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同时可以推进我国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专升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对象仅限于各省、直辖市、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专科应届毕业生。第二类是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以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的大学专科毕业生及以上学历者为对象,通过成人高校专升本统一考试进行录取的本科招生类别,其拥有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网络教育专升本、开放大学专升本。大学毕业两年,不能参加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但是可以参加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
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报名方法具体如下:
1、报考专升本须持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报考高达本或高达专须持有高中或同等学历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
2、提供身份证复印件2份。
3、交半身、一寸、免冠、正面蓝底彩照2张。
4、出示加分条件原始证件。
5、报名费200元:其中包括报考费95元、录取建档费65元、资料费40元。
6、到继续教育学院报考的单位或个人在9月1日前将所有资料及报名费用交继续教育学院招生办。
7、填写成高考报名核对信息表。信息表由考生本人填写并签名、录取通知书邮寄地址和联系电话、个人报名的填写本人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办学点报名的统一填写办学点简称加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来源:文章屋网 )
报名条件
1.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及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报考本科考试的考生,在申请本科毕业时,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以上层次毕业证书。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以上毕业证书的有效性,可通过吉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jleea.edu.cn/)进行查询。
报名时间、地点
自学考试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网上报名时间:2018年3月1日至3月11日。
现场确认时间:2018年3月3日至3月12日。
网上报名网址:jleea.edu.cn/或 jleea.com.cn/。
现场确认地点:各市(州)、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教育考试院(招生办、自考办),各县(市、区)招生(自考)办公室和相关高等院校、中专学校(以下简称确认点)。
报名办法
现场确认时,将验证考生的基础信息,并采集考生的指纹和面颊特征信息。考生核准自己的报名信息后,县(市、区)招办打印出《考生登记表》,交由考生认真校验并签名确认。考生所报志愿一经确认,一律不得更改。因输入、确认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未经确认,考生的报名无效。
专升本考生在现场确认报名信息时,须交验经教育部审定核准的国民教育系列高等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颁发的专科或以上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非国民教育系列高等教育专科或以上毕业证书的人员不能报考成人高校专升本各专业。
符合录取照顾条件的考生均须交验相应的原始证件及其复印件(除身份证外,其它复印件均须由考生所在单位确认签章)或有关原始证明材料,其中享受降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照顾条件的民族自治州、县(含民族待遇县)的考生,须持第二代身份证和户口簿(均附复印件)在正住户口所在地的县(市、区)招办报名,县(市、区)招办审核合格且在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上签章后,方可享受相应的降分照顾。对可以报名但不符合报名地照顾条件(即户口不在当地)的考生名单,相关市州、县市区应逐级上报省教育考试院。
各市州、县市区招办要认真对照核查考生身份证,按报考条件对考生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应即取消其报考资格;要对享受录取照顾条件的考生的相应证件及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对不符合条件或弄虚作假者,应即取消其相应的照顾资格。
【关键词】王祝晨 教育改革思想 学生
王祝晨是山东教育事业的先驱者、民国初年“山东四大教育家”之一。他先后在山东的济宁、聊城、曲阜、济南和四川的绵阳等地区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对当时山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山东教育走向把握的基础上,王祝晨提出一系列见解独到、观点新颖、实践性强的教育改革主张。这些主张对近代山东教育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调整学制年限
1902年12月,清政府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壬寅年,又称“壬寅学制”。王祝晨针对山东教育制度问题,迅速进行革新。王祝晨提出自己对小学教育、师范教育、大学教育、专科教育学制的改革思想:小学实行五年一贯制;学校分为初级小学区和高级小学区、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
关于学校的设置办法,他主张:首先由各县划定16平方里为初级小学区(以人口1千人至2千人为标准),利用该区庙产及其他公益款作经常费,县财政作临时费,每区只设一个中心小学,兼附民众学校;有特别情况者,可设分校,为全区男女儿童及男女民众接受教育的处所;每20个初级小学区,添设中心高小一处;校舍设学生宿舍及农事试验场及表证实场,为全校儿童工作或全区农民观摩实习之用;破除都市与乡村的界限,设职业学校一处,内分师范部、某种职业部,以及工人补习部。
关于课程设置,他主张:初级小学区课程是国语算数,用各地方儿童所耳常听、眼常见、口常说的日常实际生活所常接触到、需要用的谣歌、谚语、故事、唱本、日用帐簿、文书、布告、师生姓名,与附近村庄动植物、农具、矿产等特殊教材学起,另用全国或全省统一的普遍教材来完成,其目的是依照“学习非久练不可”的原则,多予以充分练习机会,发展儿童或成人的合作精神,养成一种好劳动的心理与习惯,打破肉体与精神劳动的界限,尽相互交替休息与实践创造的作用。民校除上述课程外,则另加军事自卫训练,把文事与武力为一,均注重组织能力的训练及政治方向问题的研究,常使组织团体做关于公益与改良风俗的事项。
关于年限及时间,王祝晨提出:初级小学教育的年限,暂不急于提高年限,先从一年或二年的短期小学做起。民校先办一两星期的轮回教学,依次加多至一个月或四个月,依照农时间隙约定日校或夜校办法。职业学校期限分三个月或半年、一年、三年不等。
关于大学的设置,王祝晨指出:中国省区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每个省应该设一最高学府的大学,视地方需要,设立高等师范学校及专门学校,或独立设置,或附设于大学内作为专修科。就全省通盘计划,设若干省立中学、师范、职业学校,用全力帮助和指导各县教育能力之所不及。
关于专门学科的建设问题,王祝晨指出:中国拳术和中国医学(如针灸、推拿、接骨等均应有专科)应附设于大学、高师或专门学校内,加以科学改造,发挥光大,能适应时代,条件成熟,可单独设立大学。中国教育不能丢掉农民,丢则国弱,重视则国强。
普及国民教育
在民国成立之初,王祝晨就感到公民不识字,无法当国家主人翁。对照当时中国的情形,王祝晨认为普及国民教育乃是大势所趋,“国家乃一有机体,如各省能自健全其细胞,则整个中国必可日臻健全而起于现代国家之列。现拟乘民国初建,人心兴奋,各县经济,尚有凭借之际,赶办义务教育及成人教育,巩固民国基础”。①王祝晨提出,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应以普及小学和成人为起点,“我的普及教育意见书的主旨,是在赶办义务教育及成人补习教育,以提高人民文化程度,能使人民批评政治,制裁政党,确立中华民国的基础”②。为了加快普及国民教育的步伐,王祝晨在繁忙工作中写出《农民识字课本》,1920年,王祝晨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小采用白话文教学,一时惹得许多社会人士大惊小怪,诽谤横行,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丝毫不为所动。他还派附小教员赴北京国语讲习所听讲,回济即提倡推行国音采用白话文。普及国民教育,开发民智,扩大教育对象,对山东教育的近代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学生评价标准的改革
王祝晨是中国近代最先提出教育必须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家之一。王祝晨提出的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际上包含了我们今天提出的“素质教育”概念的丰富内涵,其中心是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使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王祝晨当年虽未曾用“素质教育”这一概念进行表述,实质上却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德育方面。王祝晨提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中,德育始终是占首位的。他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人与成才,而培养具有爱国人格的人则是教育基本的目标。1912年,王祝晨在《普及教育意见书》中提出“学生要学用结合,依照学习非久练不可的原则,多予以充分练习的机会,养成一种好劳动的心理习惯,打破肉体与精神劳动的界线,尽相互交织休息与实践创造的作用”③,“学生就要有坚定的志向、健全的身体,使精神与体力有剩余。因之要求的学生标准:一、立志;二、储学;三、干才。要有坚定的志向和丰富的学问在健全的身体中,有着干练的才能”。④1922年,王祝晨在一师做校长之时,就提出 “教育并不仅仅使学生加强记忆力和启发理解能力,它主要职责应该是引导意志力,使其为爱国而奋力拼搏至死不悔”,“振兴教育、育我人才,为神州吐气扬眉现在始”。⑤
智育方面。王祝晨虽然没有提出系统、具体的理论,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也深刻体现着智育方面的丰富思想。他教导学生,“腹内空空,必定误人子弟;为人师表,必须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劳苦一点没有什么坏处”。⑥因此,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获得真实学问,这样国家才有希望。为此,王祝晨先生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积极地从各方面丰富、完善对学生的智育教育。如他自任山东省立一师校长之后,首先充实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设备,并增置中外乐器等,使学生耳濡目染,自当立志。他还不惜高薪请来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来校任教、讲学,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在学科建设方面,他增添农业、音乐等实用学科,采取合理的“三三制”。在管理制度方面,订立了各种管理规则,包括教室规则、宿舍规则、仔细规则、阅览规则。完整的教学系统和严格的教学体制,为学生掌握知识提供了有力保障。
体育方面。王祝晨重视和提倡体育锻炼,他认为体育的重要作用在于提高国民的体质与素质。在这里,体育被王祝晨赋予一种新的含义,它不仅是一项体能训练,更应该是达到中华民族“复兴强国”的重要手段。在二中任职期内,他非常重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尽管当时学校的操场狭小,在王祝晨的关心下,篮球、网球、单双杠、铁饼、铅球、标枪等体育器材比较齐备,每天早晚都有一刻钟的跑步时间。特别是在王祝晨的提议下成立“课余强迫运动组”。“课余强迫运动组”每周一、三、五下午五点钟以后由体操老师带领作体育活动半小时。为促进学生们的体育锻炼,学校还成立“课余武术组”,聘请一位拳脚名师担任教练,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半作武术练习。为开展体育运动,他多方搜集运动规则,自学自教,从原来不知如何运动的学校,竟然当年派遣选手参加全省运动会和华北运动会,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二中的体育运动遂在全省崭露头角。
美育方面。王祝晨对此也十分关注。他提倡将美感教育的实施体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使学生们无处不受到美育的感染。同时,组织成立“书报介绍社”,介绍新潮图书。举办各种讲演比赛、音乐比赛等,以此陶冶青年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分辨美丑的能力。
考试方法改革
在对学生的考核上,王祝晨注重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与他平时上课特别注重纵横联系的讲授方法有密切关系,他的历史讲义往往以某一个历史问题为中心,既可纵向地向上下联系,也可横向地联系同一时期的国外情况。他把孤立的历史问题,联系成一条线,扩大到一个面。正是基于重视让学生理解这样的授课方法,因此在他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历史课或伦理课,一律采取开卷考试的方法。考场上听任学生自由翻阅讲义。这种测验,能真正测验出水平,表达出学生的真实学业成绩。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偏重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风气。
王祝晨一生坚持真理,刚直不阿、威武不屈的情操与品德;实事求是、艰苦朴素、一丝不苟的思想作风;毕生从教、力主革新、发展教育的光辉业绩,在山东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为人和业绩,正像他的绰号“大牛”一样:“不畏风雨路崎岖,吃苦耐劳自奋蹄,毕生耕耘为丰稔,骨瘦体衰何足惜!”(作者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山东财政学院东方学院副教授)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