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政治诚信论文

政治诚信论文

时间:2022-12-26 10:46: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政治诚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政治诚信论文

第1篇

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安灵,白艺昕.企业政治关联及其经济后果研宄综述[J].商业研究.2010(401):67-74.

[2]熬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2005.

[3]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99.

[4]陈勇.试论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治理[J].审计月刊,2012(3):23-30.

[5]樊纲,王小鲁等.中国市场化指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6]冯兴元,何广文.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系列报告[M].北京市: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73-75.

[7]刘芳.企业规模决策及其有效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8]刘帅帅.政治关联与上市民营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P].河北经贸大学.2013.

[9]宋敏,张俊喜,李春涛.股权结构的陷讲.南开管理评论,2004(1):9-23.

[10]邵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与国有企业改革[J].现代国企研究,2014(02):8-22.

[11]郭建民,毛家强.寻租理论与反腐败分析m.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

[12]蔡春,朱荣,蔡利等.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路径探讨一一基于受托经济责任观的视角[J].审计研宄,2012(1):6-11.

[13]陈劲,李飞宇.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检释[J].科学学研究,2001,19(3):103-107.

[14]吴联生.盈余管理、政治关联与公司税负[J].会计论坛.2010,17(1):3-17.

[15]吴灵玲.政治关联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一一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样本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

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

[1]丁青艳,王喜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0,7(20):52-53.

[2]李金玉,阮平南.核心企业在战略网络演化中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19-21.

[3]李欣,刘湘宁.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构建之领导种群研究--以阿里巴巴为例[J].企业研究,2010(8):40-41.

[4]韩福荣,徐艳梅.企业仿生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12-25.

[5]胡斌.企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4-15.

[6]刘学理.电子商务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研究[J].商业时代,2011,(30):33-35.

[7]陆玲.企业生态学原理初探,中日管理比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254-268.

[8]梁运文等.商业生态系统价值结构、企业角色与战略选择[J].南开管理评论,2005,8(1):57-59.

[9]刘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培育[J].江苏商论,2010,(9):15-18.

[10]刘雷.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5(6):23-24.

[11]任今方.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发展环境[J].闽江9院学报,2010,31(4):22-24.

[12]杨艳萍,李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企业竞争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9):10-11.

会计诚信论文参考文献:

[1]薄仙慧,吴联生.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J].经济研究,2009,2(8).

[2]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0):35-40.

[3]杜胜利,李清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高管人员更换研究[J].财政研究,2008(7):77-80.123-33.

[4]薄仙慧,吴联生.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1(1):90-97.

[5]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4):81-89.

[6]高宏亮,张瑞君.论我国CFO的职能定位及能力的提升[J].辽宁大学学报,2005(9):131-136.

[7]李增福,郑友环.避税动因的盈余管理方式比较--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6):80-89.

[8]军,唐国平.盈余质量在经验研究中的度量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93-98.

[9]吴联生.盈余管理与会计域秩序[J].会计研究,2005(5):37-41.

[10]蔡春,朱荣,谢柳芳.真实盈余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1(12):135-130.

[11]林永坚,王志强,李茂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4-14.

[12]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4):49-56.

第2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诚信;导师责任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状况和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研究生教育成败的关键。近些年,随着高校被授予的专业硕士点逐年增多,出现了高校研究生扩招趋势,研究生录取人数的增加同时,研究生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尤其在一些专业中,研究生跨学科学术背景使其专业基础非常薄弱,学生在读期间又不能用心学习,因此为了获得学位不惜造假,学术诚信缺失由此产生。那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究竟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在学术造假事件的背后,导师又有哪些责任呢?

一、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一)论文交易现象普遍

如果上网搜索发论文,就会出现成百上千个学术交易网站,这种网站,只要花钱,自己就什么都不用干,就会有为你专门安排的论文为你服务。有很多研究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毕业论文,也就是说读书期间自己什么都没干,最后拿着买来的论文混得了文凭,这简直是对学术制度一个巨大的讽刺。这种在研究生中出现的的现象,是学术诚信缺失的一种表现,它将神圣的学术低级化、庸俗化,为学术市场的畸形提供了支撑。论文交易对研究生知识的获得、学术能力的提高、学术精神的传承及对高校良好学术风气的形成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学术研究过程中不求甚解、弄虚作假

很多研究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愿意费时费力,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对于研究结果不求甚解,甚至弄虚作假欺骗老师。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事求是,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尤其是普通高校的研究生,追求科学精神的信念少之又少。因此,在科研中,一些研究生伪造数据,互相抄袭,不去核实内容的真伪,放弃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不顾及自己的人格,投机取巧,已经形成非常严重的风气。

(三)科学研究过程中违背学术传统,急功近利

研究生的学术成长离不开学术传统,需要学术传统的熏陶。学术传统是一辈辈人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淀的学术文化,体现了一种科学精神。学术传统是高校科研的基础和支撑,背离学术传统,学术创新无从谈起,学术传统对学术创新具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术传统能为学术共同体提供学术规范,能为学术批评提供良好环境,能为学术的发展提供探索的动力。因此,研究生的学术成长离不开学术传统,需要学术传统的熏陶。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学术生态的失衡,人们的学术价值观被扭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现象在研究生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二、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学术量化的考评制度的缺陷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都采用量化考评制度。主要看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奖励的数量,以量化评价来刺激数量的提升,以科研成果数量作为衡量读研期间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研究生在攻读期间,投入一切精力来增加自己的科研成果数量,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得来没人去管,只要结果,不问过程。研究生为了达到考评的标准,为了能够毕业,就必须要增加自己的科研成果数量,有的研究生又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承受研究过程的艰辛,只能学术造假,这也是学术诚信缺失的一个非常客观的原因。

(二)学术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事物周围的情况和条件。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术环境主要是指校风、教风、学风层面上的东西。环境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有形的影响,经常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转变原有的思想并提高到新的思想水平。社会大环境中的社会风气、社会氛围、社会舆论的教育,正是通过耳濡目染、内心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来实现的。

学校的学术环境对研究生学术态度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会促进人健康的、先进的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环境中的消极因素会使人产生落后、不求上进的思想。如果学校从导师到学生都能坚持刻苦的专研精神,在科研过程中坚持真理,亲力亲为,那么,对新入学的研究生肯定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可是目前高校中教师学术造假也是普遍现象,这种环境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三)研究生自身的主体素质

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的养成实际上是个内化的过程,关键在于主体自身,主体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养成的有效性。前面我们谈到学术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固然重要,但自身的素质更重要。对于什么事情都求真的人来说,科研过程本身对他是一种乐趣,是自我挑战、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这样的人很少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淡然的情绪。对于浮躁的来说,会主动迎合不端的学术潮流,甚至引领这个潮流。只注重得来的结果,而不去钻研业务。

三、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导师责任

研究生虽然都已经是成年人,但是仍然需要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因此,研究生导师起到的不仅是学术导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思想的导师、人格的导师。研究生的导师应当担负起这双重的责任,方为合格的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学术诚信的缺失是导师失职的结果,所以,在研究生学术诚信的培养过程中,导师要负起责任来。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师的导向责任

第一,导师在辅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对研究生的价值导向是最重要的。价值导向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依据是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思想理论体系,表现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道德、艺术等形式。研究生导师的价值导向,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和方法来体现。在现实生活中,要帮助研究生处理好价值导向和研究生的价值取向统一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导师的导向责任还体现在目标导向上。这里的目标指的是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研究生自身应追寻的目标的有机统一。国家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是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又有过硬的专业水平的人才。那么研究生的自我追求不仅要学业优秀,思想上进也是同样重要的。研究生学习首要的目标应是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精神素质、锻炼品格,这样才能达到导向目标和追求目标的统一。

第三,导师在研究生的行为上也要发挥导向作用。行为导向是指人们仿效一系列整合好了的行为。这种行为方式不是指单个的、孤立的行为,而是强调行为的组合,强调这种行为组合与其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导师在这方面要积极引导,帮助研究生们组织他们行为的榜样。导师自身就是最好的榜样,导师在科研过程中能够给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并且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这样才能使研究生行为符合规范。强化导师在学术诚信方面的正面影响,一方面,让导师以学术诚信的“自律”形象教育和影响研究生。另一方面,从学校管理的角度,促进导师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术诚信的“他律”到位。

(二)导师的育人责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在业务教学活动中,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教书育人指寓思想政治教育与智育之中,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业务之中。无论哪个国家、那种层次的教育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导师的立场、世界观、思想品德以及教学态度等都对研究生具有楷模作用,所以,导师的素质与言行,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因素。导师对待学术的态度,导师的行为方式都会对研究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导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坚持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能够坚持一丝不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能够坚持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那么,他的学生在以后的科研和工作中必定也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原因

“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其诚信程度近年来备受质疑。惠济贫困学子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步履艰难让社会对大学生的诚信鲜见一斑。2007年8月,扬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达到17%,违约金额高达112万,工行总部停止与扬州市6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协议。大学生诚信缺失对高校和社会提出一个严峻地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在高校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作弊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作弊人数不断增加,形成特殊的小群体;二是出现了以赚钱为目的的“职业”,有组织、有分工、全程服务;三是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麻木不仁”,孕育出畸形的作弊亚文化;四是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作弊工具现代化,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2、学术抄袭。有些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找别人的论文采取“浆糊加剪刀”、“鼠标加键盘”的方法,拼凑出来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就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当作作业,出现很多雷同的论文,毫无创新性。论文写作本来是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巩固所学课程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此种“创作”法使其意义尽失。

(二)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1、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自20世纪90年代实行以来,为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解决了在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来源,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2007年8月8日,福建省教育厅首次在网站上公布了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涉及福建省16所高校共121人。大学生的贷款积极,还款拖沓,将一个非常好的惠济万千学子的工程推到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了学弟学妹的助学贷款。

2、恶意欠费。部分大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交,用来买电脑、谈恋爱、旅游、炒股、甚至赌博,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学校苦不堪言。手机等欠费后长期不交,更有甚者在手机卡尚存几元钱时拨打一个长时间的长途电话,然后扔掉旧卡更换新卡,恶意逃欠;信用卡透支后,不到催缴从不还账。

(三)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的“注水”。一般来说,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大学生为了竞争好的工作岗位,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充实自己“实力”。在一些招聘会上甚至出现同一所学校同一届有数位学生会主席的荒诞事情。

2、轻诺寡信,随意毁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就撕毁已有协议,另择高枝。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四)与人交往诚信缺失

1、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处处吹牛,夸大个人的能力;时时承诺,而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

2、恋爱态度不严肃。当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对待,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缺少责任,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多角恋爱。恋爱不成,轻生、伤害对方。

3、网络欺骗。信息时代,作为信息传播工具之一的网络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大量资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诈骗、赌博等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在网上信口开河虚假信息,发送电脑病毒,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一)传统诚信观念作用范围与当代社会特点脱节

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千百年的延续,导致社会生活圈相对集中,活动范围较为固定。大多局限于亲朋、族人、乡人等有血缘、地缘关系的熟人之间。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使得人们为了友好相处和长期生存与发展,不敢贸然违背诚信道德原则。在熟人和亲属之间做人做事能够做到合情合理,诚实守信,不欺诈。但现在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快,人流、物流快速交汇和流通,我们所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传统的诚信观面对转型中的社会显得苍白无力。

(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教育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三)社会运行经济利益至上

人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产物,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

(四)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但当前的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诚信教育的内涵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这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没有发掘出更好的形式,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队伍乏力也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

(五)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六)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对中国家庭来说,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平时言传身教的,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誉……。因此导致其子女个性特别强,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结语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有其相应的根源,对这些原因的深度透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有效防范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方法和对策。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扬城6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被叫停[EB/OL].

2、晁霞.诚信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课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12).

3、福建公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学生名单

第4篇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集中体现在学习方面、经济方面、为人处事方面、就业求职方面等。缺乏诚信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极为不利。

1.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从国家教育部到高校对学生考试做出了严格的制度规定,但是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从打小抄发展到手机、隐形耳机等先进的现代化工具传递答案,作弊呈现多元化、现代化、盈利性等特点。学生考试作弊给高校的考风考纪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学术抄袭。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老师布置的论文作业,不是认真收集资料,运用所学自己知识写出的原创,而是“鼠标加键盘”在网络上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更有甚者直接将别人的论文换个名字,当做自己的论文来敷衍老师。这种创作方法使论文写作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同时抄袭之风严重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2.经济方面诚信缺失

(1)故意拖欠学费。个别学生为了吃喝玩乐,搞攀比,竟然把学费当做消费资本恶意拖欠学费,这就为高校正常的学费收缴增加很多困难。

(2)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资助政策,还有个别学生,家庭经济不困难,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伪造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供其挥霍。这使真正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资助,严重阻碍国家资助政策的贯彻执行。

(3)恶意违约。个别学生使用银行信用卡消费,银行不催款学生就不主动还款;学生购买电话卡,打长途电话,打光就扔;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主动还款,还需要银行和学校催款。种种失信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3.为人处事方面诚信缺失

(1)人际交往虚假。同学之间的交往不真诚,做人不诚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言行虚伪。经常承诺,但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

(2)恋爱动机不纯。大学生把恋爱当做填补心灵空虚的一种方式,抱着游戏的态度,狂热的追求异性。由于大学生恋爱引发的轻生案和伤害案屡见不鲜。大学生恋爱根本不考虑道德责任和爱情的义务,充满盲目性。

(3)网络道德。网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大量的资料,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网络娱乐。但是个别大学生缺乏网络道德,在网络上虚假信息,利用网络赌博、诈骗等等,这些忽视网络道德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4.就业求职方面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造假。由于大学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大。不少大学生为了谋求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在求职简历上伪造荣誉,夸大自己的能力,使得求职简历水分太大,用人单位为了求证,还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协议违约。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不履行就业协议或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倘若有接收单位就草率签约,遇到更好的单位就随便毁约,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文化因素。传统文化道德对个人修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一系列道德标准和规范,对于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个人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等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规范所体现的约束性、有效性,并不完全适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由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脱节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再者,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和功利主义对我国社会的冲击,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会因素。在政治领域,个别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等现象,不仅影响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还给青年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在经济领域,由于法制的不健全,个别不法商人假冒伪劣、走私逃税、虚假广告、拖欠工资等等违法现象,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3.环境因素。目前社会上一小部分人为追求物质享受、崇尚金钱而不择手段,不惜出卖人格和尊严,甚至打法律的“球”,这种利益至上的思想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大学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大学生在污浊的环境中难免不受影响。

4.教育因素。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不能完全归咎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教育的模式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只是口头上的转变,没有真正落到实际。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和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被弱化,多采用灌输法只停留在书本上,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变得非常薄弱。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为国家培养品德高尚的大学生。

1.转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开展诚信教育,就是要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通过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诚信是一切道德赖的基石,自觉地做一名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唤醒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建设,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使广大学生成为具有诚信美德的高素质人才。

2.社会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净化社会环境

诚信教育是全方位的,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以至社会教育,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加强舆论监督,批判各种失信行为。另外,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加大打击失信行为的广度和力度,使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失信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只有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3.突出学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地位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也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体。首先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其次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讨论和谈心等手段,掌握学生的心理,是诚信教育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诚信的行为方式,最终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最后是辅导员和班导师的重要作用。作为学生直接最多的辅导员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诚信品德、考试诚信、学术诚信、归还银行贷款、履行就业协议等诚信和失信的行为,同时将诚信纳入学生奖惩制度。奖励鼓励学生讲诚信,针对学生失信的行为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用爱心和恒心教育学生诚信,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表现;原因;对策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青年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建设法制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络发展的客观需要。高等院校务必加强和改进诚信教育,使大学生具备诚信的道德品质,为构建诚信社会与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当前,高校中的部分大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整天浑浑噩噩,平时学习不认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到了考试时候,只有走考试作弊的路子。而且周围的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也视而不见。更有的大学生为了考试过关,不惜一切代价,如找关系、打招呼、请客吃饭、送礼等方式,请求老师给他们打个及格分数,争取在分数上“放自己一马”。

2、部分毕业生不守信用骗贷拖贷现象严重

高校中少数大学生向老师和同学隐瞒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通过各种途径找关系托人开具虚假贫困证明来获取学校、国家的助学贷款。部分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各种借口拖欠学校、国家的助学贷款。有的毕业生甚至采取隐瞒自己的工作单位、谎报自己的联系方式或直接不告诉他人自己的联系方式等手段进行长时间地拖欠或逃避还取学校和国家的助学贷款。在社会上,这种行为给学校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3、部分毕业生的求职履历造假成风

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部分毕业生在其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文章。他们编造自己的个人经历,伪造个人在学校中的各种荣誉证书,这些导致在招聘会同一个班有多人是班长、人人都是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现象。这种行为欺骗了用人单位,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声誉。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当前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当代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时期,思想极不稳定,受到当前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还有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经济领域: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一些人偷税漏税等失信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仿效之,做出了诚信缺失的事情。在政治领域: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生活作风败坏,受其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行为。

2、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内容不当

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认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只要搞好教学,其他工作都是次要的。同时,高校诚信教育的内容较陈旧,没有跟进时代的步伐;诚信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还停留在传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说教模式上,诚信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优秀的学习成绩通常是大学生评优、评先的最主要的依据,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产生只要把学习成绩搞好就一切就好的想法,这是导致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3、家庭教育中诚信素质教育的缺乏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出诚信缺失的事情来,势必给子女树立了坏的学习榜样。由此可见,家庭成员中父母自身的素质及道德水平对子女的影响很大。

四、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1、完善各种机制,为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形成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为当代大学生诚信理念的确立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诚信,就没有稳定、健全、发达的市场经济。二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以诚信为中心并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

2、高校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活动

一是立足“两课”阵地,深化诚信教育。要适当增加诚信教学内容在“两课”教学体系中的比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紧密联系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辩论、法律现场旁听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教育。二是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使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会、理解和感悟诚信。

3、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缺少不了家长的配合。作为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平时要不断地提高诚信修养,要经常与子女交流诚信心得,为子女诚信教育创造造良好地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常与家长沟通,这样双方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指导和监督大学生的诚信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付春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原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

[2] 蔡慧慧,张玉萍.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3] 陈大伙,张洪.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高校诚信教育创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4.

[4] 焦丽.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D].武汉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5] 苏畅.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6] 高赏.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7] 胡彩业.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2.

第6篇

论文摘要: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大学生成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高校诚信教育问题。就大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失信行为,透彻地分析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指出高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较为细致和系统地指出了高校诚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就如何整体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思路和看法。

1高校诚信教育的内涵

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让受教育者加强对诚信的道德认知,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

2当代大学生失信行为表现

2.1学习失信学习中不讲诚信是大学生最为严重的失信行为,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学术欺诈,成绩单造假,抄袭作业及论文、上课迟到甚至旷课、编造实验数据等,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失信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造成了部分学生抱有一种侥幸与投机的心理。

2.2生活失信除学习之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也是失信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入党、评优动机不纯,恋爱动机不诚,借物不还,在老师同学面前表里不一,浪费水电现象严重,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反映问题夸大其词,恶意欠交学费,制造虚假履历等。

2.3精神失信精神失信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同学由于缺乏理想与追求,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精神颓废,善于散布无中生有的小道消息以寻求刺激,更有甚者别有用心,加入非法宗教组织,组织煽动非法集会;另有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利用匿名身份进行撒谎、欺骗、诽谤等,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暂时的解脱。

3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调查表明,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3.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和谐社会条件下时代的呼唤,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要途径。

3.2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对于诚信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多数大学生表示积极赞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但谈及诚信教育内容时则陷入了混乱状态,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所赞同的诚信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

3.3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影响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运用。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4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4.1以“两课”为依托,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在诚信教育中应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但在过去的“两课”教材中,有关诚信的内容却没有或很少提及,诚信教育当然成为课堂教学的盲点。因此,要深入研究“两课”教学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诚信内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两课”教学中,通过“两课”教学主渠道,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两课”课中,结合人际交往原则及友谊的建立与维护,帮助学生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坚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内容,向大学生介绍我国各个时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诚信,并留下许多发人警醒的言论,强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把它传承下去;结合“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向大学生指出为何我们把诚信作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强调诚信有何重要意义等。在法律基础课中,结合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内容,让大学生了解这些重要法律规范都有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规定,使学生们了解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么保障,失信能带来哪些法律后果,从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法治理念。总之,只有各门课着意渗透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在课程上形成诚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大学生诚信认知水平,从而逐步树立讲实话、守信用的道德观念。

4.2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诚信实践道德素质的养成,除了正面的引导和灌输等直接教育之外,组织一系列相关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迂回”式地隐性教育方法,它是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渗透在各类活动和载体中,使受教育者在参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活动“氛围”的熏陶,提高自身素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赛、主题报告等各类文体、科技活动,加深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诚信的企业和监狱,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从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当前诚信缺失对危险性等等,从而体会到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的政策、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改善,学生本人的努力以及校内外教育的整合等方面。只有在制度和法律、伦理和文化、教育和舆论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取得明显实效,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刁一能达至大成,而且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对诚信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改进理论和实践模式,使之实效性更强。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荣誉制度;美国大学;学术诚信;诚信教育

一、美国大学的荣誉制度

荣誉制度(Honor System)是美国大学生对学校的一种承诺制度,也是一种独特的学生自治制度。其实质是信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让学生在考试、课外作业、校园生活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荣誉制度是美国大学诚信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维护学术诚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促进我国高校文化建设和学术诚信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1.荣誉制度的产生背景

荣誉制度源于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的民主思想,19世纪中叶,最早产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时任校长的杰斐逊认为:“对于品格的自豪感、值得赞扬的抱负和道德气质是医治年轻人不良行为的良药。当这些手段反复运用,又经常迎合受助人的需要,其效力就得以强化”。1842年,学校推出一项决议,要求学生在考试时签署一份声明,声明自己“没有从他处得到帮助”,也“没有给予他人帮助”,这就是最初的荣誉制度。

荣誉制度发展至今,已从不成文的君子协定发展到条例化、组织化;从一项言而有信的信用制度延伸为以承诺为突破口的做人教育。

2.荣誉制度的主要内容

荣誉制度是学校制定的一系列维护学术诚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失信行为,从定义、表现形式、处罚规则到申辩程序,都做了详尽的规定。荣誉制度一般包括荣誉规则、荣誉声明、负责机构、惩罚机制等几个部分。其中,荣誉规则是对荣誉制度的详细说明和解释。荣誉声明则体现了学生对荣誉制度的认可和支持。如弗吉尼亚大学的荣誉声明是:“我以我的荣誉起誓,在本次考试中,决不给予他人或接受他人任何帮助。”

二、荣誉制度的具体实施

美国研究人员在考察不诚信行为的产生原因时发现,如果人们事先不知道哪些行为构成学术失信,他们就更容易犯错误,反之,则会减少进行欺诈的心理冲动。

2010~2011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MSU)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ECE)访问期间,旁听了9门课程,与相关教师、学生进行了广泛交流,从中体会到美国大学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通过渗透整个校园生活的、贯穿本科4年的一系列教育环节不断重复、强化得以实现的。MSU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之重视,使笔者感触颇深。在这里,诚信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品质,剽窃则是最可耻的欺骗行为。

1.新生入学教育

美国大学从新生入校就开始以各种形式进行诚信教育。以MSU为例,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会把印有荣誉制度内容的学生手册(Student Handbook)发放给每位新生。手册中详细列举了欺骗、剽窃、抄袭等各种不诚信行为,逐一解释了每种行为的具体表现。此外,新生入学后收到的第一个来自校方的邮件也是关于诚信教育的。邮件在介绍MSU学术诚信优秀传统的同时,要求新生在MSU学习期间,考试等各种校园学术活动中,保证不剽窃、不作弊、不把从因特网上下载的资料据为己有。 转贴于

2.开设道德教育正式课程

美国前总统布什曾指出,学校不能仅仅发展学生的智力,智力加品德才是教育的目标。目前,使美国年轻一代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已成为美国教育界的共同追求。为此,绝大多数大学都开设了道德教育的正式课程。例如,MSU的ECE系开设了“职业道德规范与当前热点问题”(Ethics,Professionalism and Contemporary Issues)必修课,通过讲授道德理论(Ethical Theories)和道德规范(Code of Ethics),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敬业精神、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此外,MSU还开设了美国宪法、美国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政治与民主、宗教问题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3.渗透性教育策略

MSU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贯穿本科4年,渗透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诚信作为学术道德的核心,被列入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通常,在每门课第一次上课时,教师都会将包括诚信内容在内的教学大纲印发给每个学生,并详细阐明该课程对诚信的具体规定。例如,“微型处理器与数字系统”课程在其教学大纲中对欺骗行为及其处罚做了如下规定:“任何形式的欺骗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作业,但直接抄袭他人的作业就是欺骗,由此,抄袭者与被抄袭者都将被处以零分。此规定同样适用于实验报告。在各种单元测验和考试中,翻看笔记、窥视他人试卷等行为都视为欺骗,也将处以零分,并上报院长办公室备案。”而“模拟线路原理”课程则规定:“所有提交的作业都必须是独立完成的,不得与其他学生商量。任何与其他学生雷同的作业都将同时被处以零分的处罚,抄袭往届作业也将受到严厉惩罚。”

此外,MSU还规定凡因失信而不及格的学生,没有补考机会。因此,尽管一些考试根本就没有监考教师,学生也会诚信作答,谁也不愿意为蝇头小利损害自己的名誉。在MSU,学生把诚信看得比成绩更重要。

诚信教育、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在MSU无处不在。在学生守则中,将剽窃行为(Plagiarism)作为独立的一章进行阐述;在几乎所有课程中,都会涉及学术诚信问题的探讨;教师授课中的任何援引,小到PPT中使用的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都会清楚地标明网址;学生的报告(Report)、论文(Essay)等,尽管只作为学习训练,并不发表,但凡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都必须详细注明出处。总之,诚信已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荣誉制度的启示

美国大学荣誉制度的立足点不是如何惩治失信行为,而是怎样有效预防失信行为的发生,使学生生活在一个信任与被信任的校园文化氛围里,这对我国高校的诚信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加强诚信制度建设

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构建诚信道德体系,是培养诚信精神的前提和保证。从制度上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有失信记录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罚。激励守信,惩治失信,提高失信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扼制失信行为,使未失信者引以为戒。

第8篇

【关键词】土地勘测;质量;措施

国土资源局土地勘测工作承担着县域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招拍挂勘测定界和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维护等涉及国土资源管理的业务工作,我们为提高勘测工作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管理,确保了土地勘测工作的质量,为提高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土地勘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乃至国家投资项目,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措施

2.1 充分认识土地勘测质量的重要性

土地勘测绘工作是推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监测地理国情、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提供土地测绘公共服务是国土资源局测绘工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很多所辖范围内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已全面实施,测绘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土地测绘服务保障作用也在不断的增强。针对在土地勘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勘测质量不高、勘测任务备案管理制度不落实、勘测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等,应提升对土地勘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基础勘测工作入手,提高勘测质量。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全系统人员做好土地勘测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并对进一步做好测绘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为增强全民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测绘法》等法律法规,并与其它法律法规宣传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形成宣传合力,不断增强勘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测绘宣传工作,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测绘法制环境,取得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对土地勘测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使各项勘测法律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土地勘测服务水平。土地勘测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勘测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不被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此,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谋划,主动服务,及时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规划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提供勘测保障服务,使勘测成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2.2 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的监督

加强土地勘测质量监督的检查工作,强化土地勘测成果汇交,提高勘测服务保障能力。按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要求,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结合盘县实际,完善年度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流程和评定标准,健全测绘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市级测绘质量监督检查专家库,开展常态的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2.3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

建立健全可量化的土地勘测诚信体系和评估标准,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结合”的有效监管模式。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测绘行业服务标准和测绘单位诚信评估办法,量化指标值,明确评估指标。二是签订《测绘单位诚信服务承诺书》。三是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土地勘测诚信服务调查工作,填写《测绘单位诚信服务用户调查表》,并在项目完成后,将其作为勘测成果汇交的要件。

2.4 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2.5 加强土地勘测业务培训提高勘测成果质量

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改善人员结构。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6 健全土地勘测机构机制,构建和谐土地勘测发展环境

加强土地勘测队伍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勘测队伍,为全县公益性勘测和政府应急勘测提供队伍保障。充实土地勘测管理人员,注重测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努力构建和谐土地勘测的发展环境。

2.7 认真做好测量标志普查、管理及维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摸清底数。组织人员通过全面、彻底地普查,全面掌握县域拥有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数量以及状况。二是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对完好的测量标志分别建立档案,利用《测量标志管理系统》软件,全部实施微机化管理,同时详细拍摄各测量标志的点位、标志及附近现状照片,做到底数清楚,现状明白。三是明确责任,加强保护。对各个水准点、三角点、B级GPS点全部委托测量标志所在地乡镇国土资源所(站)保管,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落实到所(站)、责任到人,并要求各责任人增强责任意识,定期进行检查,切实加强保护。

3.结束语

在土地勘测工作中,应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强化土地勘测质量监督和业务培训,建立土地勘测诚信体系,规范土地勘测项目管理工作,完善本单位土地勘测管理制度,为提供高质量的土地勘测服务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区域地理信息项目领导小组编.贵州省地理信息数据集[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刘纪远主编.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陈帅.RTK技术在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3).

[4]薛天云.RTK与常规控制测量的应用比较分析[J].科技资讯,2009(18).

[5]沈双龙.关于RTK测量在地质工程中应用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27).

[6]李镇良.GPS RTK控制测量优势分析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

[7]吴少林.山区土地勘测定界GPS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

[8]王志勇,守华英.浅谈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1).

[9]韦春琳.浅谈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数据处理的方法[J].南方国土资源,2007(08).

[10]王锦萍.浅谈1:10000地形图3D产品的制作方法与技巧[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11]李黎.GPS集成技术在城市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趋势[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

[12]罗名海.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践[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13]答星.基于Orthovista的数字正射影像快速成图的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14]李琪.城市规划执法实时监控可量测系统[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15]肖建华,李江卫,严小平,王厚之.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三维基准维持与稳定性分析研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

[16]王瑞莉,官善友.浅谈武汉市地下空间的信息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

[17]官善友,庞设典,龙治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

[18]郑先昌,陈鑫海,洪兴全.某深基坑喷锚网支护整体滑塌事故分析及抢险加固措施[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

[19]杨育文,袁建新.土钉墙力学性状及其边界元法分析[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0]孙国庆,施木俊,雷永红,唐传政.三维工程地质模型与可视化研究[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

[21]施展.勘测定界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

[22]孙志刚,马春秋.浅谈CORS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测绘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3]余剑.土地勘测定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

[24]楚军,黄三发,王海濛.浅谈青荣铁路土地勘测定界的方法与分类面积计算[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5]魏玉明,党星海,孔令杰,张秀霞.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

[26]孙玮玉,谢飞.丰县农村地籍调查中地籍要素编辑探讨[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7]金玉玲,耿丽艳,赵永兰.AUTOCAD二次开发在制作地籍影像图中的应用[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上册)[C].2007

[28]李新刚.浅谈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

[29]纪青,张志进,操瑞红.第二次土地调查内业建库的质量控制[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0]齐志飞,倪尧.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建库软件开发技术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

[31]杨波.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魅力中国,2009(25).

[32]薛梦烨.浅谈日常土地测绘工作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

[33]张菲,金芳芳,黄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

[34]迟进军.对现代房产测绘中相关内容及质量控制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1(13).

[35]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36]李潇,张晓玲.关于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J].地矿测绘,2010(01).

[37]李广兰.信息化的地籍测绘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03).

[38]王灵锋,赵广乾,张炳蔚.水下地形测绘的前期质量控制[J].现代测绘,2009(06).

第9篇

论文摘要: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挑战。高校必须加强诚信教育理念创新、诚信教育方法创新、诚信教育管理创新和诚信教育资源整合创新,才能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

2008年,一场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经济领域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虽然这次金融危机已经进入尾声,但以美国为首的救援仍在继续,世界各地依然笼罩在危机的阴影之下。无论政界、商界还是学界,都对这场来势汹汹的危机始料不及,对后危机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也难以预料、众说纷纭。在全球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空前紧密,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能独善其身。而作为社会生活一个重要的方面,中国教育包括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将直面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挑战。

首先,金融危机对高校的影响体现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当前经济形势变化对一些地区、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2010年初,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番禺人才专场在大学城举行,共有200多家企业单位提供近1000个岗位,而入场求职的毕业生超过10000人。当然,大学生就业紧张状况也与前几年高校规模逐年扩大有一定关系。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致使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大幅度增加,而社会需求量相对不足,导致了供需总量上的矛盾,而金融危机的来临将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这就意味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更激烈,门槛会更高,想要胜出,得到职位,就要有更强的能力并付出更大的努力。

其次,金融危机对高校的影响体现在各种不良思潮的泛滥上。当前,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影响,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念、民族文化等在全方位、多层面上相互碰撞和渗透,必将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道德的批判与继承,冲突与挣扎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一方面他们有创新与突破的渴求,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生活在既有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之中。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更新和替代的速度加快,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的渗入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出现混乱。目前这场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领域的信用失范引起的,贷款人的失信、金融诈骗的涌现、华尔街金融地位坍塌以及实体经济中的贪婪,金融危机在冲击整个世界经济领域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冲击全球的人文价值观。金融秩序是建立在契约精神和诚信基础之上的,而金融危机对诚信伦理的破坏导致社会思想混乱,各种不良思潮的兴起,对当今国内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在各种不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在信念认识上出现了一些模糊,甚至存在错误认识,在价值观念与道德行为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如急功近利倾向较为突出、不讲信用现象泛滥。表现在一是学业上弄虚作假,如剽窃论文、考试作弊;二是在就业上不实事求是,而是夸大其辞,甚至无中生有地杜撰自己的实践经历;二是出现诚信德育无用论,只学习技能性适用性知识,导致部分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专业知识合格而道德水准低下的局面,尤其是诚信观念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对象的主体,是我国未来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活跃分子,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大学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也是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形成精神支柱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伦理素质教育将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缺乏,而且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之中,这种模式把理论教学仅仅看作是对学生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而不注重提高其内在认知水平,这是当今高校德育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课教学方式的路径依赖,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德育环境等环节中全方位改革,寻求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

诚信教育是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而创新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在要求。大学生诚信教育要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必须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发展。

其一,要加强诚信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行为,并决定着教育实践行为的有效性。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要廓清那些过时、僵化的思想,确立开放的、发展的、多维度的、不断创新的诚信教育观,增强诚信教育的前瞻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已经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与父辈们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少了许多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更关心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正义的追求。大学生诚信教育不应该以圣人、神人、至人的形象去要求现实的人,而是以关注人的生活为核心内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引导人的正当欲望,解决人的精神激励、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问题,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二是要树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作为社会个体的个人无法拒绝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浪潮的冲击,特别是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意识形态对个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潜移默化,世界互联网的作用更是加剧了这种渗透与辐射。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要避免把学校与社会分开,关门进行诚信教育的做法,要以宽容的心态来接受西方的道德形式,注重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

其二,要加强诚信教育方法创新。今天的大学生不再是过去那种信息渠道单一、易于引导灌输的大学生,而是信息来源丰富,思想倾向复杂的活跃群体,这就要求诚信教育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而应从认知性教育到情感性教育、从语言性教育到活动性教育、从灌输性教育到对话性教育、从模式化教育到个性化教育等多种方式的综合。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具体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但要避免一味的“满堂灌”,教师要注意引入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引导为要务的教学方式,它注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注重运用类比推理、运用假言命题,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用一些较为浅显的示例和具体的情境表达出来,引导学生透过问题、透过实例思考深层理论、思考事物的本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模糊认识以及他们所关心的政治、经济和时事方面的敏感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而不是局限于教材,一味照本宣科。要注意采用讨论、阅读、录像、表演、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二是开展多种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一所好学校的全面而正常的课外生活,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使学生建立起理想信念和培养健全的性格。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大致可分为思想政治性的、学术知识性的、文娱体育性的和服务性的四类,这些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可以从中反映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它们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高校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尽可能为学生课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施,派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的诚信素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

其三,要加强诚信教育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诚信教育考核创新,二是教育者评价体系创新,三是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考核上,由于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相对于智育和体育来说,有其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特殊要求,不能简单地将伦理课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伦理素质的单一衡量指标,还应该根据其表现出来的思想素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客观的权威认定,从而促进学生的诚信素质的提高。在教育者评价体系上,主要从科学选取评价主体着手,对教育者的评价考核既不能仅由学校相关管理机构说了算,也不能仅由教育者自己说了算,合理的评价主体结构应该是一个由教育者、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组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主体结构。此外,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还要建立有利于诚信教育的奖惩机制,把教育与处罚有机结合,一方面,要以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对诚信的行为予以鼓励,在高校建立起一系列的诚信评价体系,如对诚信评价好的学生给予参评优秀的资格等,从而鼓励大学生特殊群体学生自觉地培养诚信品质;另一方面,对失信要要予以一定的批评和教育,甚至处罚,从而起到相应的警戒作用。

其四,要加强诚信教育资源整合创新。一是要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载体的多样化。大学生诚信教育不是只关乎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工作,它还应该渗透到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因此,其教育载体除了专门的德育课堂之外,还要包括其它专业课课堂;除了系统的课堂讲授之外,还要包括网络、电视、校园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二是要强化诚信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教师良好品德将对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产生巨大影响。高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做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陶冶,不知不觉中得到道德升华。三是要加强学校与外界的联合。除了学校之外,政府机关、社团组织、家庭和企业都应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做出努力。只要社会各方加强沟通和互动,注重分工与合作,齐心协力,大学生诚信教育将获得实质性的改善。

参考文献:

第10篇

论文摘要:在大学生中倡导诚信教育,高校应将德育教育作为重点。因此,在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强化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工作。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基础性行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诚信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和未来,是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传承者。

中国高等教育从诞生之日起,一直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的教化和人格的塑造,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显著,这些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特别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得一些人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了见利忘义,一段时期内社会上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传销及诈骗案屡见报端,甚至个别政府官员大搞权钱交易,使得传统的道德文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了信任危机,并迅速影响了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集中表现为,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甚至演化到拒不归还助学贷款等,类似的不诚信行为比比皆是。诚信问题已然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用积极、理性的心态分析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状况和原因,并从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层面出发,深入探究大学生诚信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1.市场经济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学生越来越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也使得一些大学生受到不良现象的侵蚀和腐化。如果大学生缺乏对这些不良现象的批判和抵制,就会慢慢的向不守诚信的方向发展。更主要的是由于目前国家部分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低下等问题在罪与非罪之间留下了大片的空白地带,导致社会失信成本极低,为了追求短期效应,会有人去以身试法。

2.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有些家长把错误的思想灌输给孩子,只是单纯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和日常生活,忽视了对于孩子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有些家长虽然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去培养,但是方法不当。这些做法都会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产生不良的影响,并很难在日后的教育中纠正。

3.大学生自身因素对诚信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优越的生活习惯及条件使其逐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高校自扩招后,生源良莠不齐,部分学生调控能力差,从众心理较强,导致诚信缺失。

4.高校诚信教育体制不健全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

基础教育中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升学率,进入高校后学校的教学计划自始至终偏重学生的求知能力,而大大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没有开设诚信教育课,而现有的德育教育与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学与育人分离、重灌输轻引导,加之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宽松,导致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凸显。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增强诚信教育的意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高校是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阵地,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行素质教育,把教书和育人紧密的结合起来,把诚信教育落实到高校工作的具体工作中去。诚信教育要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融合,以便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高校可依托校园网、广播、橱窗、海报和讲座等多种宣传方式为切入点,为诚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2.重视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诚信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正所谓为人师表,高校教师要带头守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教师高尚的品行、独具的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教师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实事求是、平等讨论来教育学生。广大教师也要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信服于学生,推动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3.以“两课”为依托,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

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或者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是使学生系统、全面认识诚信的良好途径。而且,诚信教育与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充实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内涵,又能教会学生如何主动适应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至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己,甚至言而无信。

4.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诚信在西方国家已有百年的历史,并在社会上形成一种风气,信用档案已经成为西方人的代名词。对于大学生来说,高校应建立与现行的档案同等重要的学生个人永久性信用档案,并公开诚信档案,可在适当的时候供人查询以及同学之间相互监督。诚信档案应由高校专门人员填写,主要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情况,并将此与其在校期间的各类评优、贷款、就业等直接挂钩。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增强诚信观念,积累守信记录,塑造良好的信用形象,才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诚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高校需要通过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法规制度,使大学生树立“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的观念,使诚信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追求,这将为信用社会的建立奠定良好的社会诚信基石。

参考文献:

[1]徐仁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03.

[2]胡保卫.试论大学生诚信教育[j].甘肃社会科学, 2003, (3): 156-157.

第11篇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缺失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89-0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行为准则。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大部分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仍然存在着诚信缺失的现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的高素质人群,诚信的缺失所引发的不良示范效应和负面影响,会更加直接、深远。

1 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大学生更加务实,功利性较强,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学业诚信缺失

主要表现在一是考试作弊现象,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这类现象越来越突出。差生考试作弊是为了及格,优生作弊是为了更好的成绩,能获得奖学金,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荣誉,当作弊已经成为大环境的时候,这时候已经不存在羞耻、愧疚的情绪,有的也只是担心被发现的紧张感。二是抄作业现象,当考试变得容易的时候,平时的功课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大学生抄作业现象十分普遍,大多数学生抄作业都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这和任课教师管理不严有很大关系。三是论文抄袭现象,如今的大学生在对待毕业论文时,就像对待平时的作业一样,随性而散漫,在网上随便下几篇类似的文章,东拼西凑,粘贴复制,就成了大学学习结束的最终成绩。

1.2生活诚信缺失

一是同学交往时,大到借钱不还,小到答应的事情不做,都是诚信缺失现象。与同学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真诚待人能获得珍贵的友谊。在大学生中因为诚信缺失导致的矛盾很多,同学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与诚信,友谊也将荡然无存。二是助学贷款违约,助学贷款是为了让高校家境困难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大措施,部分同学毕业后不按时还款,甚至逃避还款。三是骗取贫困生补助,有些学生家境优越,但是为了获取贫困补助,伪造家庭经济困难材料,使贫困补助没有发放到家庭真正贫困的学生身上。

1.3就业诚信缺失

部分同学为了获得求职单位的青睐,在求职过程中,提供虚假的成绩、获奖证书甚至实践活动也是胡编乱造。在求职现场,甚至出现一个班同一时期几个班长、团支书的情况。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另一种表现是:违约。目前,高校毕业生违约现象非常突出,有些学生已经签订工作单位,但是一有更好的工作单位,立马毁约。有些同学签约以后,又觉得工作不满意,不去报到的现象并不少见。

2 关于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教育对策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已经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十分紧迫的一项任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目的是培养新时代具备诚信道德的劳动者、建设者。在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1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体系

应该在课堂教学、评优评奖、个人综合评价中形成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体系,对于考试作弊、论文抄袭,就业虚假信息等失信行为给予严厉惩罚。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诚信情况,作为大学生以后贷款和就业的依据,这就可以有效束缚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保障大学生整体上诚信的可靠性。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各种荣誉、是否入党等等学生情况,都可以作为诚信档案的内容,并且进入学生学籍管理网络平台,能很大程度上约束大学生自荐书作假行为。

2.2 塑造良好的学校诚信氛围

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创建出和谐的校园文化,针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也应营造出浓厚的校园诚信环境。通过广播、宣传栏、微博微电影等各种方式进行诚信宣传教育,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网络上开展文明健康的诚信宣传,用积极向上的文化思想占领网络阵地。辅导员应随时给予高度关注,进行网络监控,针对不文明行为立刻制止。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诚信教育的主题内容,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能潜移默化的受到诚信教育,自觉地约束自身行为,做到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

2.3加强感恩诚信教育

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感恩诚信教育。在平时的课堂教育中融入诚信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将外在的道德标准转化为自身的道德要求。同时,也要树立高校教师的带头模范作用,要让教师自己首先做好诚信工作,成为实践诚实守信的典范。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了解诚信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找到诚信的真谛,改变自己的不诚信行为。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诚信道德制度建设是他律机制,从外因上迫使大学生约束自身失信行为;诚信道德观念的养成是自律机制,从内因上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在他律和自律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应该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和拓展新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做诚信道德规范的积极践行者。

参考文献:

[1]孙晓琼.对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386-388.

[2]朱立华.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535):75-76.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诚信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的根基,是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道德规范失序和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问题,并已侵蚀到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一、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分析

(一)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当前高校中学生诚信缺失主要有以下几类。

1.学习生活中诚信缺失。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作业抄袭,论文东拼西凑,甚至完全照搬他人论文。考试不认真复习,靠舞弊过关。

2.经济生活中诚信缺失。有学生伪造家庭贫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学生干部利用职务之便优先申请助学贷款;有学生贷款逾期不还,或以各种方式躲避还款责任。

3.集体生活中诚信缺失。学生间存在不信任,勾心斗角争夺奖学金、干部职位等荣誉。

4.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为获得一份好工作,简历作假,随意毁约的现象屡见不鲜。

高校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已经成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使只出现少部分学生中,但其负面影响巨大。少数学生诚信缺失获益、诚信学生利益受损现象破坏了正常秩序,导致无序、恶性竞争和漠视责任,并可能会引发学生心理疾病,造成人际关系异化,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并且学生在校期间失信行为一旦得逞,易形成投机取巧、习惯思维,产生冒险和侥幸心理,养成漠视规则陋习,为将来可能的犯罪埋下祸根,给社会的稳定和谐带来隐患。

(二)高校学生诚信缺失探究

1.社会大环境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利”观念不断在社会各个角落和层面放大。经济领域中坑蒙拐骗经营;社会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甚至科研教育领域中教师抄袭论文、伪造科研成果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等等,使得人们产生了畸形认知: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生存手段,获得利益的一个捷径。

处于人生成长关键阶段的大学生,社会观和价值观正在成型中,在认知上具有不稳定性、易变性、易受暗示等特点。当今社会,学生很容易从互联网、报刊、杂志中接触到大量缺乏诚信的社会现象,导致他们对是否坚持诚信产生动摇。在从众心理驱使下,很容易在社会群体的影响下,随波逐流,放弃自己对诚信问题的正确认识,而做出缺乏诚信的行为。可以说“诚信缺失”的社会现实间接的造就了“诚信缺失”的大学生。

2.校园小环境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无论是学校、家长,以及很多的用人单位,学生的文凭、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秀程度的唯一标准或第一标准。而学生在完成艰苦的高中生活考入大学后会出现阶段性的目标空白。进入大学后,学生个人生活上不再有家长的强制约束。面对大学中丰富多彩的半社会化生活,学生往往会主观放松,精力分散,对学习不再提的起兴趣,又希望获得好的分数和顺利得到文凭。作弊成为唯一的捷径。

人都有逐利本性,大学生也不外其中。在高概率获利而无明显诚信破坏成本的情况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进行诚信破坏的冒险。且当前大学生破坏诚信行为所受惩罚带来的个人负面影响基本只存在于高校期间,不会对其之后的社会生活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所以学生敢于冒险。

二、高校诚信教育建设思考

(一)思想教育

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方法应该多样化,教育过程应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点点面面去感知和积累。比如大学生有着纯洁的理想,崇拜成功人士,模仿性极强。学校可以经常组织社会名人讲座,从正面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上直接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学校还可以组织诚信等社会道德方面论题的辩论赛,以互动的方式使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深处真正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对于社会大环境的现状,高校无法去改变。但是高校可以净化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小环境。通过和学生的家长充分沟通,形成健康的家庭环境;高校教师以身作则,在校内形成健康学校环境。从而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旗帜,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环境中的价值准则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进而营造一种讲诚信的氛围。通过校园内各种宣传渠道,利用舆论力量约束并规范着大学生的诚信行为。

高校和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可以进一步降低普通考试成绩在学生评价中的比例,更多的采用实践考察方式,具体的形式可以依据具体的专业不同而设计。通过评价体制的改变,使学生改变学习为分数的目的,摆脱“破坏诚信”作弊的动机。

(二)诚信标准制度化

有完善法制的社会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同样,必须在大学生中建立起一套诚信制度,把大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用制度加以规范。人与制度之间建立起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使每一个人在自律基础上,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并获得应得利益。

建立一套合理的诚信考评标准,使用有效的数据来标明大学生的诚信度。并且可以把诚信考评结果作为学校奖学金、学生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并获益;让不守信用者受到惩罚和舆论的谴责。

建立和社会接轨的诚信档案,记录在校期间的诚信评价,把个人信用档案当作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并且可以通过高校合作,建立全国高校统一的学生信息库,存入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记录,为用人单位、银行等社会机构获取查询对象在校期间诚信信息提供方便的查询方式。当大学生诚信档案成为社会信用记录的一部分后,破坏诚信的成本提高,会对践踏诚信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威慑。

三、总结

高校学生的面貌就将是国家未来的面貌,面对高校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我们要积极思考,勇于应对,对症下药,努力建立和谐诚信的校园环境,培养诚实守信、素质过硬的大学人才。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郎晓芳.论西方人权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J].理论观察,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