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05:5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诚信教育;校企双赢;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03-01
诚信是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原则",党的十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明晰了诚信的重要性。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诚信素养的短缺会严重限制大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其所在企业的发展。
1.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影响
"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信,言和于意也"。诚信即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前段时间三星Galaxy Note7事件引起热议,三星公司经历手机电池爆炸后在全球强行更换新机,却仍发生电池燃烧事件,事实了三星的狡辩。该事件埋葬了三星的信誉,其被航空公司封杀,被运营商停售,源于失信。所谓"立业先立德,失信必失业",做事做人应以诚信为根本。
1.1诚信管理模式不可缺失。诚信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大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便应树立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诚实守信为荣。然而校园内,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时过于注重功利性目标的追逐,如竞争评奖评优名额,竞争入党名额,竞争留校保研名额等,往往忽视了自我品德的修养,甚至为追逐功利性目标而触碰道德底线,例如考试作弊、论文剽窃。这种行为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即使拥有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2实行诚信管理模式的预期效果。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其中,遵循不说谎、说话算数等诚信规则,则是每个人最早接受的规则教育之一。在诚信管理模式下,大学生需达到对诚信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认同。
1.2.1首先是身份认同。对于自己公民身份中诚信所占的部分有基本认识,明确道德底线。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学习科学知识与形成正常是非观捆绑在一起,做一民人格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1.2.2其次是价值认同。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倡导大学生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提高 "诚乃立身之本,信为道德之基"的意识,弘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守信为荣,以失信为耻。
1.2.3最后是情感认同。尽可能培养大学生对诚信文化的依恋,达到信仰层面。对诚信这一美德信奉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
2.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
社会学认为社会的形成是由人与人的群体构成的,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纽带,人群与社会化境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社会环境在人的素质发展中起到宏观作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从而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提倡学生遵循自身目标和规范,完成客观到主观,从定性到定量的变化。
2.1量化评比系统体系的建立;量化评比系统体系的建立需要考量是否具备操作性,同时设计评价框架,综合权衡评价模式的激励作用。各二级学院每月进行一次量化评比考核,评比内容细化为上课出勤率,作业上交情况,日常学习情况,考试风气等。对照制订的奖惩实施细则,各学院每月评出诚信之星进行奖励,同时公示量化评比考核较差的人员名单。
2.2网宣平台的建立。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上最活跃的一大群体,在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了6.49亿,学生群体占比仍为最高,为23.8%。建立健全新媒体学生工作平台的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平台,发挥新媒体在学生中积极作用。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利用现有公众平台,以政治类和历史类网络新闻为依托,借助微信微博等载体传达。以线上线下结合为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加强对平台内容的审核,利用点对点,点对面模式,进行"跟帖、回帖、私信"等新媒体交流模式,强化教育内容,进行价值导向教育。
2.3学生干部队伍的建立。思想道德素质是选拔学生干部队伍的基本标准,学生干部从学习、工作、生活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干部进行诚信方面的教育为重点,严谨,端正的态度使他们能够起到引导作用。在诚信教育管理模式中,学生干部的队伍可以依据管理层制订的规定,监督学生思想行为,以身作则示范正确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
2.4校园文化氛围:进行全校性宣誓大会、组织学校社团活动、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宣讲活动等;在校园内增设中国古代名人塑像;在教室楼梯处悬挂关于诚实守信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在校园井盖以及圆形石墩上绘画有关诚信的小故事。
3.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的意义
3.1促进对学生人格素质全面发展。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定。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学生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养成诚信实用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大学生只有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高素质人才,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近年来,社会上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群体中不讲信用、不守诺言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学习、经济、求职这三个方面。
(一) 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目前许多大学生在学业诚信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它存在于各类高校、各级考试当中,作弊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作弊的形式和手段也与时俱进,越来越高明。二是学术掺假。部分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应付老师,作业抄袭、论文剽窃、随意编造实验数据,甚至一些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都是随意拼凑而成。
(二) 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当前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信用意识淡薄,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骗取助学金等。助学贷款是国家为扶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即在校大学生通过学校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贷款学生自行提供见证人,以信用方式向银行申请发放的助学贷款。但是,有的大学生毕业工作后不但不及时还贷,甚至隐瞒工作单位,不透露联系方式,以逃避归还贷款。更有少数学生用父母给的学费买电脑、换手机、谈恋爱、炒股甚至赌博,恶意拖欠学费。
(三) 求职方面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失信、弄虚作假等诚信缺失现象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虚假包装,“美化”求职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把自身的诚信品质置之脑后,过分“美化”求职材料,更有甚者伪造虚假的荣誉证书、获奖证书、资格证书等,以此来获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青睐。二是不履合约,随意违背。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大学生缺乏对自己职业定位的认真思考,往往一份简历多处投放,并且当接到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后,他们便会轻易地与其签订就业协议,然而一旦遇到更好的企业或单位,就会不假思索的更换。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解决对策
(一)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一个普遍诚信的社会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滋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它对于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政府要承担起主导作用,为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完善诚信的社会环境。一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宣传和教育,培养和提高公民诚信的道德意识。利用网络、媒体,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扎根社会。二是要建立健全诚信保障机制。要加快诚信制度的立法和修订工作,尽快规范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诚信机制的形成。
(二)完善学校的诚信教育建设
1.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氛围
校园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校园环境、舆论氛围等方面都要彰显诚信内涵,加强校园诚信氛围营建,把诚信教育的内容贯穿到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使诚信理念贯穿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信任感和亲和力。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弘扬诚实守信的先进榜样,批判弄虚作假的不良行为,以此来鼓舞和警示大学生,促进诚实守信的主流文化氛围的形成。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从新生教育到毕业教育,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各学科教学,都要加强或渗透诚信教育。大学生诚信教育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美德的同时,还要注意借鉴西方法理诚信的合理成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心理年龄的实际情况,让诚信教育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育教学中,将道德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把培养大学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放在重要位置,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心。
3.加强诚信实践教育
要从新生踏进校园的第一天开始,抓好诚信道德教育,注重培养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真正把诚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能培养出更多脚踏实地、诚实守信、治学严谨的优秀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邀请一些诚信道德方面的典型来现身说法,感受诚信对个人成长、事业成功带来的积极作用。
(三)培养大学生自身良好的诚信心理品质
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心理素质等内在因素是诚信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是社会、学校、家庭这些外部环境优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大学生首先要增强诚信意识,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诚信思维,养成“以诚对人、以信处事”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要在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尤其是日常行为实践。只要始终以诚信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不懈,通过诚信道德实践的长期积累,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会潜移默化地培养起诚信品质,真正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刚.信用漫谈:苏格拉底誓死不越狱[J].经济学家茶座,2001(5):19.
[2]杨素华,闫向东,王惠.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9):134.
论文关键词:医学生 诚信教育 思考
论文摘要:诚实守信是任何一个医疗服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树立医学诚信道德理念,是医学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本文列举了医学生诚信观缺乏的现状,分析了医学生诚信观缺乏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当代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一、当代医学生诚信观缺乏现状分析
学习方面,上课迟到、旷课、伪造实验数据、抄袭作业。受奖学金、就业等因素诱使,再加上医学内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有些学生便产生了投机心理,将诚信置之脑后,在考试中作弊。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采集病史时没有认真仔细的去询问,书写病历时瞎编乱造,敷衍了事。经济方面恶意拖欠学校学费、出具假的贫困证明来骗取国家助学贷款,拿着贷款高消费、不按协议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完全不讲诚信。就业方面,有些学生在就业推荐材料上作假、修改学业成绩、随意对就业协议篡改,把签订就业合同当作儿戏,随意跟已签订合同的单位毁约,这一系列的失信行为,都反映了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危机。
二、当代医学生诚信观缺乏原因
1.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主导着一些人的行为和观念。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诚信缺失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服务质量低劣、坑蒙拐骗经营、偷税漏税、以权谋私等行为不时发生,这些行为暂时的或表面上大都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政治、经济利益。坑蒙拐骗者未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制裁与道德惩戒。因此,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不讲诚信是获得利益的捷径。这些社会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这也是造成当代医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2.教育的偏差
学校和家长在教育方向和教育方式上存在偏差。从小学至高中,学校教育的目标都是追求升学率,家长教育的目标是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升学率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分数是衡量孩子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只要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只要能考上大学就是好孩子,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缺乏必要的关注。
3.缺乏必要的诚信评价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人做事应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新加坡是世界上法制很严的国家,违法必将遭到严惩,人们会自觉地遵法守法,限制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而我国长期以来都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诚信评价体系,从小学到大学,从单位到社会,均没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对诚信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失信者不需要对不守诚信的行为负责,也不会因为不诚信的行为而付出代价。从而造成不守诚信者可以获得“利益”,而守诚信者的“利益”在无形中受到损失,导致不公现象出现。
三、加强当代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育人的根本。诚信教育应是道德教育基本而又重要的内容。创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改革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纠正我们教育过程中的失衡与失误,是提高我们德育效果的根本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应是解决诚信缺失的根本措施。例如,举行十八岁成年人宣誓仪式,签订自律协议,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等等也是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2.提高文化修养,营造良好氛围
道德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人道德素质不断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基础,而良好的道德素质又是一个人丰富自身文化内涵、走向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文化底蕴。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倡导诚实守信,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讲诚信、求诚信的道德风尚。诚信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单靠纯粹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是不易取得好的效果的,学校要把学生的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以人为本,要让学生易于接受。 转贴于
3.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估制度,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要建立完善大学生的诚信评估制度。在新生入校时为每一位大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让这份诚信档案伴随这名学生度过几年的大学生活直至走向社会。这份档案应包含这名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经济活动中诸多方面的诚信与不诚信行为,全程记录学生的纪律、学习、考试、贷款、奖惩情况。教育者应定期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对每位学生的信用等级作出评价,并对外公布,接受每一位教师、学生的监督,使诚信档案自身具有透明与公正性。此外还应建立信用制度,使学生珍惜自己的信用度,不滥用自己的信用,一旦信用“透支”,轻则在校活动受到影响,重者受到一定的惩罚。如,对于诚信度低的大学生不得担任学生会、班级干部,不得享受奖学金等;对于诚信度高的学生应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大学生诚信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发挥其对大学生的道德教化作用。
4.发挥教师、干部和学生先进群体的表率作用
“教之道,德为先”,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干部,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广大同学,带动广大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的先进群体,又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生活、学习、工作在学生当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感召力,他们的诚信表现对广大学生有示范作用。实践证明,有一支诚实守信的干部队伍,能认真监督保证诚信自律协议的落实,就能够带出诚实守信的班风,反之则反。所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诚信建设的重要途径。在诚信建设中,学生群团组织诸如学生团支部、学生会、爱心社、文学社等也是建设诚信之风不可忽视的力量,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共同建设一个文明诚信的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池美珠,钱燕,胡冠琼.医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9,(05):69-70,73
论文摘要: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谈了自己的观点。
民族大学生诚信状态及其成因总的来看,经过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诚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体诚信评价是好的,高等民族院校、民族班、民族预科等诚信教育的成果是显著和有目共睹的。但是,从事民族教育的广大教师都感到任重而道远,这项工作还需要长期抓下去,并且要采取适当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形式化、教条化,融诚信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从具体事情入手,于微细处启发和培养诚信意识。要通过把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践行能力,让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主动寻找自我诚信角色。
诚信关乎民族美德、民族命运,是人生的通行证,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谈了自己的观点。
(1)少数民族大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其社会化并未完成。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仍有可变性。在诚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用诚信的事实和道理进行正面疏导,从而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
在社会崇尚金钱、权力的不良社会风气下,民族高等教育要排除这些不良影响,积极倡导中国传统美德,刻苦、勤奋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养成严格要求自己,实事求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制度,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在此基础上进行诚信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宣传导向,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在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学习是苦根上结出来的甜果。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基础较差,学习上很吃力,在考试中就会出现作弊事件。当出现作弊情况时,一方面要对其行为提出严厉批评,视其作弊行为的程度给予各种处分,决不能姑息不管;另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要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他们勤学苦练,循序渐进,并且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取得进步,让他们明白考试作弊是很可耻的行为,以此为契机在全班开展诚信教育,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班级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
除此之外,还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
(3)诚信教育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流于形式,这样不仅培养不了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诚信品质不可能一朝一夕培养起来,差学生不可能马上变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只要我们看到学生有了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就要鼓励,允许他们再犯错误,不能一看见犯错误就一棍子打死。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以教师的诚信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穿插诚信教育,并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收获。
(4)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民族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道德规范,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明守纪、诚实守信意识,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的意义重大的诚信教育工程。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本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到对待每一位同学都要公平公正;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比较健康完善的教学环境,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真诚。 转贴于
(5)多列举真实事列,让学生了解失信后付出的惨重代价。事实甚于雄辩,事实教育深刻。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应多收集相关资料,定期展出失信所造成的惨重代价的相关展板;组织观看一些影像资料,让学生在反思中得到教育。
(6)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定期、全面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并定期向班级公布,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有助于在校民族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必将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能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7)班主任工作在诚信教育中至关重要。班主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本着研究人、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思想,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扭转班级学风,确保班级学习环境的优良等。而这些都是进行诚信教育的良好的前提。
总之,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能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杨剑梅.法律诚信与大学生诚信品德教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3,(6).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22-0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要求,同时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诚实守信为基本。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高校要从创建诚信教育的制度环境,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内容,拓宽诚信教育空间上下功夫,才会构建大学生完美的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象
(一)学习方面缺失诚信
部分大学生缺少明晰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不够重视,学习只是为了“混日子”,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缺乏兴趣,出现了“学习的人少,玩的人多”的尴尬现象。到了关键时刻为了顺利通过考试或拿到证书,就不顾道德良知和学校纪律,抄袭论文、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有的大学生甚至铤而走险,请“”代考,在每年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都存在雇人代考的现象。考试作弊更是屡禁不止。
(二)生活方面缺失诚信
部分大学生恶意欠缴学费、拖欠助学贷款,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少数学生开假证明,虚报家庭收入,家境不差也要申请国家助学金,用于奢侈消费。
(三)就业求职过程中缺失诚信
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首先表现在简历制作中的弄虚作假。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没有而社会上流行的资格考试证书统统写入自己简历,虚构教育背景,虚构自己在校时的学习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绩;其次是违约。第三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用人单位的规定和协议置之不顾,在实习时对工作不负责任,给企业造成了损失,极大的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给人民的生活以及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浮躁与失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当浮躁与失信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由此所付出的代价时,更促使市场主体做出逆向选择,完全背离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
(二)高校教育制度的制约
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不能满足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四是道德教育主体的素质滞后,有的人员甚至将这项工作视作一种差事,应付了事,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三)家庭因素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缺少必要的磨难挫折,因此难以培养坚毅的性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更注重学习能力培养而忽略优良品格的塑造等都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急功近利,对于长远发展所必须的诚信品质的养成未能正确认识,这也是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程度低下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诚信机制的缺失
当前,国家的诚信机制尚未建立,对于个人乃至集体的诚信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对于不讲诚信及信用,国家、社会和学校也没能给予应有的法律制裁、纪律处分和道德谴责……各种原因致使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通过多措并举的有效措施来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把大学校园真正塑造为一块诚信的净土,帮助每一位大学生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创建高校诚信教育的制度环境
第一,高校要把诚信作为衡量学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第二,严肃纪律,不断强化学生的诚信观念。第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
(二)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着力加强教师诚信道德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就属诚信范畴,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教师必须做好表率,达到言教与身教的完美统一。其次,发挥学生骨干的表率作用,带动诚信之风。建立大学生良好诚信品质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身。从道德主体来讲,学生骨干的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表率作用关系到高校诚信教育的成效。学生骨干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对诚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第三,积极开展诚信校园文化活动。诚信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校应把诚信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营造校园的诚信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诚信示范作用,创新诚信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诚信教育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
(三)丰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内容
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环境氛围,关键是实践,青年大学生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才会深切地体会诚信的含义。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是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单纯的大学这个小社会走进社会大家庭,帮助大学生对社会上诚信的一些正反面现象、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同时,适时组织专家学者带领大学生对社会某一热点的诚信问题进行讨论、辨析,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对诚信内涵的深入理解。此外,还应该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辩论,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进行诚信教育,使诚信教育活动无处不在。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办“无人售报亭”活动等。
(四)拓宽诚信教育空间
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网不在”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高校应发挥网络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诚信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诚信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秩序,恪守网络道德,在网络上下都要诚实守信。同时,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是多种教育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应拓展诚信教育空间,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诚信教育。不仅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学校教育还应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配合,达成学校、社会、家庭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上的共识,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诚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高校应该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构建起诚信教育与管理、大学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这样定会促使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诚信危机,构建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尽举.诚信系列概念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2(4).
[2]汪瑞林.助学贷款呼唤信用机制[N].中国教育报, 2008,11,13(2) .
[3]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学院报,2004,(2).
一、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
(一)上课缺勤,考试作弊,抄袭成风
学校的选修课或是必修的大班课,老师上课没有点名考勤,学生就抓住机会逃课。如要签到,同学间就相互帮忙签到。就连课堂作业大家也顺便帮忙写然后上交。抄袭作业、论文,照搬失效数据资料、成果,许多学生已经把抄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习以为常。有的同学不经过调查伪造一些数据,有的会直接用别人的论文当作自己的论文上交。有的平时上课不认真,为了考试及格,在考试过程中怀侥幸心理,视作弊为救命稻草。有的是为了高分以达得到评先争优,也加入作弊行列中。作弊手段各式各样:携带文字资料、电子产品、相互传答案、使用通讯设备、找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有些考试,想作弊的同学更是相信不用通过努力,可以花钱买答案以此通过考试,甚至会有大家一起凑钱买。
(二)故意欠交学费,拖欠贷款
为了不让贫困学生失学,由国家、学校资助,在交学费时,贫困生可以申请办理延交学费、免交学费、贷款等手续。但有一些学生会隐瞒、虚报家庭情况,能交学费却不交,而用家长给的学费大手大脚地挥霍,经常更换新款手机、新电脑,有的学生用学费投入股市甚至赌博。家长以为学生拿学费回学校交了,学校又以为学生因贫困无法交学费,两方都被欺骗。现在国家每年都给贫困生补贴助学金,有些不是贫困学生为了获得奖助学金,不惜出虚假证明以获得取助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有些同学家里能交学费的,也要申请助学贷款。贷款后,也不愿按期还贷,出现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还款意识单薄,不重视;二、有的把贷款当成无偿所得,不打算偿还的;三、毕业以后没有就业或是工作不稳定,就业收入不高,不愿积极还贷;四、因为贷款是无息的,认为超期还贷也是无息,能拖则拖。
(三)简历造假,就业违约
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 毕业生伪造、掺水简历,恶意违约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很多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不惜借虚造证书、修改学科成绩提高自己的成绩,虚构假履历方式来夸大自己的能力。毕业生在招聘会中,有的脚踏好几只船,广撒网,不少有约在身抱着找份更好的工作求职心态仍继续投递简历。如一次,笔者通知八名已答应来面试的应聘者来面试,然而到面试时候不出现。也有的是先“草签”,然后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再违约,下家的待遇比签约的待遇好,不惜赔偿违约金马上换工作。
二、是什么构成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素质
在现实功利主义的冲击下,很多人往往为了一己私利,将道德规范、承诺信誉抛诸于脑后,从而作出种种不守信用行为。社会上的一些与诚信背道而驰的行为影响了大学生道德思想,如有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大搞假冒伪劣,掺杂造假,早些年出现的三鹿奶粉、地沟油、到最近的毒胶囊等。同学们由于受错误道德观的误导,而自控能力又不强,就不能严格规范自己行为,也作出不诚信的行为。在大学校园,同学们的交际和认识范围面相对狭窄,不能深刻认识到社会上的不诚信行为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一些同学认为不诚信的行为可以获得利益,而不用重视诚信实践,更加不愿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相互不信任,使得大学生不再坚信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
(二)家长错误教导和学校的诚信教育不重视
有些父母在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自己在家里做出不诚信的行为,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给予自己的孩子反面教育。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做人不要太老实,说教现实社会老实人容易吃亏,更不配合学校的教育,有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有不诚信行为时,没有指正,而是默许。有的甚至配合孩子欺骗学校,作假造假。有些学校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不注重诚信教育,不监管或者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的一些不诚实守信的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纠正或者严肃处理,抱着能放过就放过,不愿投入精力,纵容了学生继续发生类似行为。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途径
提高大学生诚信诚信意识,是高校教育的难点,同时,提高我国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是整个当今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要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意识,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对此我谈几点建议:
(一)增强诚信教育
高校教育不仅仅让学生们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是要让学生有健全的道德思想和诚实守信的作风。在新生入学阶段, 要组织新生学习高校大学生应遵守的各项规定,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诚信的基本道德观念。辅导员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多举行加强诚信教育的主题班会,进行诚信案例讨论学习。如:端正考风,多举违反考纪考规典型案例,让同学获得警示并充分认识考试作弊的危害性,对自己的前程将会带来严重损害。以端正考风为契机,倡导学生在点滴小事践行诚信,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创造诚信环境
学校广泛收集有关诚信的正反案例,供同学学习,营造诚信的氛围,在校园中的宣传橱窗、学校的网页、校园广播、楼道黑板报等宣传载体中,广泛宣传诚信事例。在校园活动中,举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同学们接触各种社会现象。同时,老师们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为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处处讲求诚信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建立机制
(1)建立档案,在每一个新生入学报到开始建立一份诚信档案。辅导员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记录,如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个人品行整理出一份档案,如有在校期间出现不诚信的行为,就如实登记在案。利用信用记录,与银行、招聘企业等加强联系,对同学们的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失信市场行为形成有效制约。(2)诚信也在评优评先、推荐奖助学金、入党等时作为评定标准,如有违反行为的,将会以督促学生自觉遵守。(3)签订承诺书:在考试前,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让同学们认真学习和遵守;在学生毕业时候,提醒办理过贷款的要按时还款。
参考文献:
[1]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巫待加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诚信;缺失;大学生;考试作弊
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1]、“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2]的明训,可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则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本,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宝。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我们更应该恪守准则,讲究诚信,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青年。因此,为了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诚信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院成立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期实践小分队,特地就诚信问题对本院不同年级、系别的大学生作了一次社会调查,旨在探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从而寻找解决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诚信度调查基本情况
我们将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20项(调查问卷见附件一),问卷的主要内容是在校大学生对于诚信基本问题的认识和其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诚信问题的看法。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宿迁学院在校学生,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其中文科学生发放35,回收35份,回收率为100%。工科学生发放165,回收163份,回收率为98.78%,调查主要涉及机电工程系,教师教育系,和图书馆,覆盖一、二、三年级,数据翔实可靠。
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主要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诚信问题入手,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循序渐进的选择比较中也得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诚信的看法,以及文科和工科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大学生诚信度调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考试作弊;2、抄袭作业、论文;3、欺骗感情;4、虚报贫困情况,拿取国家助学金或贷款;5、网络欺骗;6、欺骗同学钱财等。根据调查显示,上述六种问题中出现最多的是考试作弊(文科:94.29%的同学认同,工科:77.91%同学认同);抄袭作业、论文(文科:85.7%的同学认同,工科:71.78%的同学认同);欺骗感情(文科:62.86%的同学认同,工科:39.88%的同学认同);虚报贫困情况,拿取国家助学金或贷款(文科:54.29%的同学认同,工科:34.36%的同学认同);网络欺骗(文科:22.9%的同学认同,工科:24.54%的同学认同);欺骗同学钱财等(文科:14.29%的同学认同,工科:17.18%的同学认同)。
同时,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及关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回答关于诚信问题在大学生活中表现是否突出,是否值得重视的问题时,在被调查者中,有52.5%的同学(文科生占51.43%,工科生占53.37%)认为诚信问题在大学生中表现挺突出的,而且非常值得重视;有40.5%的同学(文科生占48.57%,工科生占39.26%)认为一般,但也应该引起重视;另外,还有17%的同学(文科生占5.41%,工科生占7.36%)认为问题挺突出的,但也无所谓,不必要那么重视。
对于社会,学校和家长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影响作用我们也做了简单的调查。在我们调查的影响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因素中,其中17.14%文科生,19.02%工科生认为传统文化的观念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家庭因素的影响(其中68.57%文科生,39.87%工科生);学校教育的影响(45.7%文科生,42.33%工科生);身边朋友影响(57.14%文科生,33.13%工科生);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的影响(31.4%文科生,19.02%工科生);社会风气的影响(57.14%文科生,49.08%工科生);法律道德的影响(2.86%文科生,9.02%工科生)。在这之中,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学校教育的影响,而法律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虽然最小,但值得我们重视对这方面的教育。
就社会风气来看,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得到提高。但同时外来的不良习俗和文化氛围与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糟粕依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达到到令人堪忧的境地。在如何看待当前毕业生求职简历中的“美化”、“虚化”现象时,认为很不应当,是欺骗行为,在不诚信体现中25.71%文科生,33.74%工科生;可以理解,好的将来还是最主要的,但毕竟不好的中有74.29%文科生,49.01%工科生;认为既然大家都如此,不这样做就会吃亏的有2.86%文科生,14.72%工科生;认为无论什么手段,能保证就业就行的只有理科生,占4.29%。
调查得出,诚信观念在大学生中依然存在,只是迫于社会环境压力,还会有学生做出不诚信的事。在认为诚信度与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关的问体上,认为很有关系的有文科生34.29%,工科生40.12%;认为一般的有文科生42.86%,工科生32.71%;而认为无关的有文科生22.9%,工科生27.16%。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在以上的数据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影响最大。社会环境中缺失诚信的一些不良的风气在耳濡目染中改变了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忽视了诚心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同时,大学生就业时,企业环境只重视文凭的现象,使得大学生更愿意放弃诚信,“美化”,“虚化”求职简历以求得更多的更好的职位。
(二)学校的考试机制和育人机制存在不合理性,使得大学生宁愿舍弃诚信以追逐到或达到学校既定的一些目标。首先,学校没有足够的去重视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严重问题,从这方面学生更容易忽视诚信问题。其次,学校只看考试分数和成绩合格率对实践能力的不够重视,这样从一定角度驱使学生淡漠诚信问题。最后,学校没有专门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课程,大学里,关于诚信教育的课程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3]中第四节有所涉及。作为基础课程,大学生逃课、睡觉,做自己的事,并不关心,而老师也不把这个作为重点来讲。这也导致了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严重性。上直接导致考试作弊的问题。
(三)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最早和最长时间的教育,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在调查过成中,我们还特别问到被调查者在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对其进行过诚信教育,发现在文、理科学生中分别有2.86%和3.086%的学生在小时候家长并没有注重过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家庭对诚信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淡漠。
(四)大学生本身对诚信问题的忽视以及身边朋友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再加上如今媒体的影响,使得我们对诚信的价值观与传统美德发生些许变化。我们从调查数据中发现任然有17%的同学对大学生诚信问题表示无所谓的态度。另外,如今大学生出现考试作弊的严重问题和现如今许多大学生的学习观点的变化有紧密关系——在上大学之前我们一直在接受着这样的思想:大学学习很轻松,很自由,可以随心所欲,不受老师和家长的拘束。这直接导致许多大学生在学校丧失学习目标,对于大学生活也感到茫然,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平时不学无术,考试的时候舞弊抄袭。
四、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社会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社会的诚信度,从而为我们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要建立诚信奖惩机制,鼓励民众讲诚信,提高道德素质。企事业单位要做到求真务实,在重视大学生学历的同时更加注重大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借助媒体的大力宣传和发扬惩恶扬善传统精神,大力宣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不炒作,不虚构。与此同时,国家也要建立法律机制,为优良的道德风尚护航。对于不诚信行为不惜采用法律手段来维护。
(二)学校和老师要把诚信放在重要位置,只有学校重视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才能时刻铭记诚信的重要性。
加大开设诚信教育的课程,用学校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学生能够很好地接触到诚信教育,从而养成诚信的好习惯。学校要建立健全诚信机制,有必要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促使学生重视诚信问题,比你更努力做到诚信。两外,学校应多开展关于诚信的主题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之余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诚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注意在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同时,自己也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诚信榜样。极力营造一个诚信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小了解诚信的重要性,从而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最后,我们大学生自己要正视诚信的重要性并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诚信,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环境而改变,不因社会利益的诱惑而违反诚信。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我们相信,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这个国家人民的诚实守信密不可分,只有全民诚信,真诚待人,社会才能展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才能实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折射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扬诚实守信的美德,积极向上,树立远大目标,让我们的社会,因我们的改变而展现出和谐、友好的景象。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廊坊师范学院及廊坊市的其他5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研读了相关的科技期刊和专著,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调查对象的信息采集,设置为定类变量,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以及所属专业科类。目的是为不同年级或专业科类进行的方差分析提供可靠数据,以便进行比较性研究。第二部分为调查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诚信的七个方面,即学习、考试、求职、贷款、情感、交往和消费,共30个问题。
本次调查时间是2010年5月至6月,对象是2007级至2009级的在校生,发放形式为校园随机式与定向发放相结合。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问卷2932份,问卷回收率为97.73%,其中有效问卷2620份,有效回收率为87.3%。此次调查的样本数量在性别、年级、科类上的比例分别是:男生714人,占23.8%;女生2286人,占76.2%。大一1258人,占41.9%;大二954人,占31.8%;大三535人,占17.8%;大四253人,占8.4%;文科1968人,占65.6%;理工科667人,占22.2%;艺术类208人,占3.93%;其他157人,占5.23%。
二、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现状
(一)当今大学生诚实守信、健康向上的主流是肯定的
1.诚信是立德之道,修身之本。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诚实守信方面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诚信是学生成才必备的素质,是立身之本,处事之道,是道德人才的第一标准。他们知道一个缺乏诚信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有所作为的人。从总体上看多数大学生已树立诚实、正直、实事求是、言而有信的诚实理念,自觉地抵制虚伪、言过其实、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迎合世俗偏见,与人交往做到真诚、友善、惜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能弘扬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对祖国前途、中华民族的崛起充满信心。
2.崇尚真善美,学做诚信人。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万善诚为先,众德信为基”。在学习生活中能较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热心于公共事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逐步得到进一步弘扬。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能自觉地用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这说明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已在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渴望提升素质,学习热情上升。调查显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责任感与危机感逐渐增强,他们不满足于所学的专业与知识结构,急于向复合型人才发展,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广泛涉猎各种业务知识。业余参加计算机、驾驶、法律培训等已成为时尚。阅读专业知识图书居于各类书籍之首,读书热在升温。大学生奋发学习,报国为民的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其思想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二)少数大学生诚信现状令人担忧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诚信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通行证,成为市场经济的黄金准则。诚信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一部分大学生诚信观念缺失,其境况令人十分担忧。
1.学习行为缺乏诚信。有些大学生面对人才市场的冲击,在致力于成才奋斗中,只重视知识能力提高,轻视诚信品德的养成。这种德智分离现象造成了有些大学生高学历和低道德水平的反差,出现了一些有才缺德的歪才。在关于考试作弊行为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学习上缺乏诚信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相当数量的人,存在对作弊行为有认同感,持宽容态度和见怪不怪的现象。为此,如何进一步加强诚信就读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风,是学生工作者应加强研究的非常迫切而重要的课题。试想一个在学习上弄虚作假、不讲诚信、假聪明、心想走捷径的人,无异缘木求鱼,只会与成功南辕北辙。
2.经济行为缺乏诚信。我们发现有些大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不一致表现突出。有人夸夸其谈、好高鹜远、见利忘义、责任意识减弱,愿望与行为脱节,知行分离。从调查拖欠学费和恶意拖欠情况看,大多数学生对助学贷款的履行态度是比较严肃的,由此表明,大学生都对不返还助学贷款与恶意欠费的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借债还钱这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钱物事小,诚信事大。恶意欠费,让学校操心,银行担心,公众寒心。虽然恶意欠费的人数占少数,但严重玷污了大学生的形象。给银行的信贷工作蒙上了阴影。所以,对大学生经济信用意识的培养还亟需加强。
3.日常行为缺乏诚信。我们觉得一些大学生忽视诚信的学习,漠视优秀传统,缺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自由散漫,惰性太强,学风太差。厕所的常流水、宿舍的长明灯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不珍惜粮食、乱丢饭菜、脏话连篇、不尊重他人,一些“课桌文化“”墙壁文化”污言秽语屡见不鲜,公共场所男女之间勾肩搭背,拥抱亲吻旁若无人,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简历造假、虚构经历让人真假难辨;有些还成了“梁上君子”偷钱窃物,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触犯法律,给大学生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措施
(一)强化认识,把诚信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育人为本,诚信为先”。我们认为诚信是当前道德建设的重点,也是校园伦理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在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诚信不仅是一种道义,一种品行,更是一种准则。“人无诚信而不立”,社会无诚信人人自危,道德无诚信,势必流于虚伪的道理,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起“万善诚为先,众德信为基”的理念。把讲诚信为光荣,不讲诚信为可耻的荣辱观落到实处,自觉地用诚信道德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诚信的品质和精神,贯彻到其他道德规范的信守中去,为纠正和改善校园与社会的不良风气做出自己的贡献。学校应按照育人的系统工程,把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纳入日常教育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保证,构建和谐校风。
(二)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的主导作用,优化育人环境
教师、辅导员是校园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群体,也是大学生诚信的主要示范对象。在大学里,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者一方面是对学生有楷模作用的文化传播者;另一方面对学校来说,这一群体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校园主体。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诚信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是提高诚信实效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应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应用自身的文化知识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和学生一道进行诚信品质的培养。教师要自觉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身教重于言教”,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积极做诚信的践行者,使诚信教育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师生感情互动,谈心交心,最终达到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优化育人环境。
(三)创新教育载体,浓郁诚信氛围
1.做好诚信宣传舆论工作。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努力营造“人人知诚信,处处讲诚信”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院内各种宣传媒体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宣传栏、海报、条幅、广播、校报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诚信氛围,开展“诚信立身之本”主题宣传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做诚信的践行者。许多同学反映,他们在设立的“诚信宣传专栏”上学习到了好多书本上未曾学习到的东西,专栏上的好多文章和故事都对他们内心有很深的触动。
2.抓好新生诚信教育第一课。在新生入学时,为他们上好诚信第一课,以班级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骨干带头作用,开展以诚信为教育内容的主题班会,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诚信基础。让诚信成为一种氛围,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班风、诚信校风。
3.强化自律意识,夯实诚信基础。广泛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的报告会、讨论会、座谈会与征文、演讲比赛、校园网上论坛、诚信签名、宣誓等活动,使诚信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大家努力使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自律意识,夯实诚信基础。我们组织“诚信,我们在行动”演讲比赛后,有的同学在空间给我们发帖,分析自己曾犯的自欺欺人的错误是多么可耻可笑,并决心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我们还努力鼓励学生做出包括诚实待人、诚实做事、诚实考试、诚实择业、诚实贷款、诚信生活等内容的书面诚信承诺书,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提升完善学生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四)制约、激励并举,固化诚信实效
1.从制度层面建立诚信约束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学生管理规定,对不文明、不诚信现象加大管理力度。学校根据实际设立“诚信教育信箱”。学生可以把发生在身边,不文明、不诚信的人和事,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邮箱,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诚信监督机制。
论文摘要:本文从学生诚信的缺失及起因谈起,分析了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存在的 缺陷,并提出了以社会信用体系经验为基础,构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对策。
诚实守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千百年来社会普遍遵循的道德准则。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无论是从商还是从政,坚守诚信是成就事业的根本法则,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目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瞩目的话题,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和学者反思的文章中,到处都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特别是我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将加速进入信用经济时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诚信程度的高低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道德。正因为如此,当前高校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其终生的道德信条和行为准则,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及起因
1、常见诚信缺失问题
(1)思想诚信缺失。入党动机不纯、个人总结胡编乱造。在日常生活中,不诚实、说假话,背弃诚信,随意撒谎,欺瞒师长、同学。《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2)学习诚信缺失。
考试作弊、抄袭他人论文、剽窃同学学习成果等。(3)经济诚信缺失。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不按时还款还息、弄虚作假骗取贫困生补助等。(4)就业诚信缺失。虚假简历、不履行就业合同、择业中使用不正当手段等。(5)网络诚信缺失。
2、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市场经济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在校园蔓延;面对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的现象,他们茫然无奈。凡此种种,直接导致极个别大学生以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目的。这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腐蚀严重、负面效应影响大。
(2)制度漏洞。
如果一个制度环境默许甚至纵容了一个人的不诚信,或者不诚信后没有给予相应的惩罚,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很快抛弃他所接受的诚信教育。相反,如果他看到或尝到不诚信带来的可能终生都消化不了的苦果,他就会对诚信问题倍加警觉。现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执行中存在漏洞,使得部分学生利用制度漏洞实施不诚信行为,如因考试违纪处分不严导致学生经常性作弊。制度的不健全,使学校对不诚信学生缺乏有效的惩治手段。
(3)教育工作者的诚信缺失。
主要表现在教育工作者个人诚信素养缺乏、学术腐败上,让学生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产生抵触。2006年下半年,复旦大学团委进行的关于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调查显示,69%的学生认为应该坚决抵制学术造假。可见,教育工作者本身的不诚信对高校学生带来的直接影响较明显,学生也比较容易切身体会。
当然还有来自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如诚信观念迷茫、法制意识淡薄等。
二、当前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缺陷
造成高校当前诚信教育体系鲜见成效的关键问题在于现有诚信教育体系不适应高校与社会信用体系的标准,以基础教育为主,不带任何评价或惩戒机制。因而总结现有诚信教育体系,可以发现还有许多缺陷。
1、诚信认知片面
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抽象化、空洞化、形式化的弊端。
由于受传统学校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存在着一定偏差,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诚信是一个道德认知问题,而忽视了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的、内化的诚信教育,把德育简单等同于政治教育,忽视了个人品质的“诚实可信”。、
2、教育方式、方法陈旧
目前我们的诚信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
方式的陈旧,使得诚信教育仅仅流于形式,有些学校经常举行诚信签名活动,在现场签名的时候,只签名不签约,把在横幅上签名当成守信的承诺,缺乏实施性。
3、监督机制缺失
由于高校内部监督机制的缺失给学生不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4、与社会信用评价体系脱节
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与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严重脱节。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包括信用法律法规体系、现代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数据技术支撑体系、信用市场监管体系、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诚信教育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等七个体系一个机制。社会信用体系的优势已经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信用记录,而高校学生诚信系统只包含诚信教育,缺乏必要的诚信数据记录,高校内各部门对学生不诚信表现记录互不共享,导致学生不诚信,而又办事畅通无阻。
三、积极借鉴社会信用评价体系,重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如何有效地把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引进到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中来,是研究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难点。参照社会信用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1、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执行力度
这是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核心。学生管理制度本身和执行的漏洞给学生违纪提供便利条件。为构建切实可行的高校诚信教育体系,首先应对高校自身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充分讨论修改。在修改的基础上,层层落实把关,严格按制度办事,并阶段性分析制度执行效果。
2、建立并健全诚信档案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非常有必要。诚信素质的培养,依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评价系统。从现行的教育机制看,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因此,高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得它能够约束学生的各种行为,即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带有纪律遵守、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诚信档案,如在每学年对学生的信用进行评估,作为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组织发展、进行助学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
学生诚信档案应以“记录为主、评价为辅”,详细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信用表现及奖惩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记录学生欠费情况,发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将每个学生的真实诚信表现置于全校的监督之下,从客观上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学生弄虚作假现象。
学生诚信档案应放入毕业生档案中,把学生在校表现作为单位用人参考的指标。
3、加强监督,规范行为
加强监管是搞好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各种必要的手段,健全和完善信誉保护和失信惩处机制,及时发现和惩处失信者,才能使学生不敢不守信、不能不守信。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生干部评优等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将诚信作为学校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
4、采取多种形式的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说教上,高校诚信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发挥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势,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广泛收集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并积极探索创新诚信教育的新方法,开展讨论、签订考试承诺书、现身说法等形式的诚信教育,以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力求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5、以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共享高校学生诚信档案数据
高校都在尝试积极推进学生工作信息化进程,建立各自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诚信教育体系需要学生管理系统支持,在各部门对学生诚信评价的基础上,实现诚信记录数据的共享,逐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以诚信记录来约束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每年给学生一个综合信用评价分,规定各得分值在校园内具体可办理的事务。
6、建立失信惩戒机制
失信惩戒机制是指对失信学生进行惩罚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以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为依据,以学生在校表现为手段,使学生为其失信行为承担相应代价,惩戒失信行为,褒扬诚实守信,比如有欠费不良记录的学生要求家长直接交费,有恶意透支校园一卡通费用的学生暂停发放教材,公共选修课选课后未去上课的同学下学期禁止选修公共选课等。
7、积极引进银行业个人征信系统参与
很多银行都推出了针对学生的信用卡,高校可以借助银行业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金融信用习惯,以积极推进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
改进后的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能对改变高校学生欠费、考纪考风等状况起到基础作用,可以为社会信用评价进行初期教育,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完善与提高,其未来的作用一定会得到社会的证实。
参考文献:
[1]张琼.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应该做什么[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2]万清样,李国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03(4).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一)学习诚信缺失。一是大学生考试作弊成风,平时从不看书复习,一到考试就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作弊,有的学生甚至雇用“”。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二是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剽窃现象日益增多。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并不是从收集材料开始的,而是将报刊、杂志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拼凑,任意编造数据,有的学生甚至整篇挪用他人的论文,更有甚者通过网络求购。
(二)助学诚信缺失。一是拖延偿还贷款,国家推出助学贷款制度,是为了减轻在校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压力,使广大贫困生能够顺利毕业。大学毕业生的还款主要是建立在诚信道德的基础之上,国家助学贷款采用无经济担保的方式,主要考虑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学生的素质又相对较高,但是部分学生却一直拖欠贷款不还,这给整个大学生群体形象和银行信贷工作蒙上了阴影。二是学费缴纳滞后,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比较严重。许多不贫困的大学生将父母给的学费用来享乐和任意挥霍。有些学生为了谈恋爱挥金如土、超前消费,把学费用于买高档化妆品,买名牌、和出入高消费场所,而这些家长却全然不知。
(三)就业诚信缺失。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出现虚构求职简历、择业中使用不正当手段、不履行就业合同、频繁违约等现象。为了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部分学生伪造各种荣誉证书,凭空杜撰社会实习工作经历,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谋求工作岗位。某些大学生应聘合格之后,不能很好的履行当初的合同约定,出现诸多违约现象,给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就业单位也会对所要应聘的毕业生的身体情况有所要求,但是现在的学生不重视锻炼身体,造成体质较弱。为了去迎合用人单位的应聘要求,刻意隐瞒自己自身的健康状况。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与社会因素、学校和家庭因素,还有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
(一)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诚信缺失导致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尽完善,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和虚假广告等现象,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不正之风也在不断蔓延。政治领域出现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腐化堕落等现象。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深受其害,缺失诚信的行为屡屡出现。
(二)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存在问题。高校忽视诚信教育,过分注重智力教育。部分高校比较注重教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德育不够重视,没有真正发挥教师要“教书育人”的职能,同时高校管理制度也存在弊端和漏洞,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大学生不诚信的行为。在家庭教育方面,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关心孩子的诚信教育与道德教育问题,对孩子的撒谎欺骗行为没有及时的教育改正,有些家长更是把自己错误的思想教给子女,从而误导了孩子。如此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怎么可能形成诚信的品质。
(三)大学生自律能力较差。大学生的个人自律意识较差,一部分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力比较薄弱,缺乏对诚信危害的认识。面对激烈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容易无所适从、言行不一,与诚信原则背道而驰。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和物质至上主义,没有认识到诚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些大学生由于初入社会,对社会上由于不诚信产生的种种后果感触不深刻,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分析,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当下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认真省视自己的行为是否诚信,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孩子美德形成的重要前提。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诚信素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父母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的行为,父母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教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感染力。不要只把孩子的学习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只重视学习,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大学生诚信教育更多的是需要自我修身,提高自身的诚信意识。高校学生应该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社会美德,更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需要,任何时候都应当将诚信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在要求,自觉的去学习和思考诚信的价值,去体验诚信对一个人的重大意义,不断提升自己的诚信修养境界。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鼓励,逐步地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从自己做起,只有先改变自己,整个社会才可能做到诚实守信。
(三)完善学校诚信教育与管理机制。高校要加强宣传诚信教育,建立一个有良好诚信氛围的校园大环境,形成求实、创新的校园诚信文化,为大学生诚信理念的形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诚信教育不能只靠思想政治课上的口头说教,而应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站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高校还需要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把诚信教育做到实处。既要强调与诚信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又要注重各项制度的合理性。真正做到督促诚信缺失的大学生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起到警告惩戒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诚信素质的人。因此,学校、家庭、个人需要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使大学生体会到讲诚信是正确的,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品质,使其诚信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
【摘要】大学生诚信教育在当代倍受重视,作为诚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已经具备可行性。大学生诚信档案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用信息、经济信息、操行信息及毕业生去向记录。但诚信档案的建立还需要思考很多亟需解决的难点。
【关键词】诚信教育诚信档案
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在德育教育中积极推进诚实守信教育,并对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加以研究和实施,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新的历史课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缺失,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是我国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道德准则。诚信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是—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和处事原则。公民个人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是维护法制社会有序运转的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正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使诚实守信成为其终身的道德信条和行为准则,是大学德育包括人生观和价值教育的重要课题。但是除了要求大学生提高个人的内在修养,还要有相应的机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一种能够起到约束作用的机制,也是培养学生诚信观念的必要举措。在校学生诚信档案可以向社会大众、相关单位展示在校大学生的基本守信情况、在校学习成绩、品行表现等基本信息,有利于约束学生不良行为和倡导学生培养诚信观念。同时高校建立在校学生诚信档案最终可以成为社会诚信档案的重要部分。
一、在我国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可行性
我国对档案材料一直十分重视,涉及、了解并证实个人履历等方面的情况都习惯查阅相关人的个人档案,档案的原始性、凭证性是其它材料都不能取代的。在国外一些国家,个人信用档案制度非常完善,当个人需要求职、贷款时,提供服务的单位首先要查看个人诚信记录,发现有失信记录,将会严重影响求职、贷款的成功性。而教育部2001年建立学生高考电子档案并将其作为纸介质档案的补充,高校实现了网上远程录取;2005年首次将考生考试诚信记录记入考生电子档案,考生的诚信记录被载入学籍档案。教育部的这些举措让我们发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指日可待,大学生的诚信记录将成为他们在社会上的“通行证”之一。
此外,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漠和缺失,迫切需要有一种机制来约束大学生。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学校、家庭对道德教育的弱化,以及法制不健全、竞争无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的淡漠,诚信行为的缺失,成为了非常普遍的现象。最常见的有考试作弊、跑分要分、擅自更改学习成绩;抄袭论文和作业;恶意拖欠学费和国家贷款;利用网络侮辱、欺诈他人,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为评优、入党、谋求职业而制造虚假材料,编造个人简历等等。因此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将学生的相关诚信记录作为其个人档案的重要内容,是防止大学生道德滑坡的必要手段。建立高校大学生信用系统,把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诚信约束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文明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二、在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
1.个人基本信息:是大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资料,包括大学生所在学校、院系、年级及专业名称,个人姓名、性别、籍贯、身份证号码、户籍、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父母身份证号码与工作单位等。
2.信用信息:主要记录大学生的信用表现,看学生是否尽最大努力交纳学费,有无恶意欠费现象,有无弄虚作假获取国家贷款和学校困难补助行为,是否积极还贷或准备积极还贷,有无故意不归还借用公家和他人钱款物品的情况,有无掩盖损坏公物过错的行为等等。
3.经济信息:主要记录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情况,个人所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俭学的经济收入,以及在校期间的消费表现等。
4.操行信息:一方面主要记录大学生有关诚信方面的优良行为,包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实事求是等行为,以及由此获得的各种荣誉、奖励等等;另一方面是劣行记录,主要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缺失行为,包括考试舞弊、论文抄袭等不诚信行为以及因此而受到的批评、处分等等。
5.毕业生去向记录:记录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联系方式。包括学生就业单位、升学学校、出国留学所在地,学生家庭地址、相对固定的联系方式、与学生长期有联系的人的地址及学生贷款的介绍人、见证人的联系方式等。
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难点
1.管理诚信档案的职责划分问题
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如果建立,应当由哪个部门主要负责?由于高校都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如档案室、档案管等,因此存放和日常维护应当由高校的档案部门负责。但是诚信档案的内容需要高校内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并且这项工作势必加大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量。在诚信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中,就需要档案部门与各学生工作部门以及其它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来源的部门做好职责划分。否则可能造成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如果这样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也就失去了意义,诚信档案难以发挥作用。
2.诚信档案的日常管理
在大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入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且内容较多,这对于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并且需要加强日常维护工作,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信息、经济信息、操行信息等等内容都记入大学生诚信档案,这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诚信档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辅导员、教师、学生、各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人员都应该参与其中,队伍的广泛性为诚信档案的全面与客观性提供了重要前提。”诚信档案的日常管理势必是任务量大、工作程序多、涉及人员多的系统型工程。
3.诚信档案内容的收集工作
学生诚信档案信息主要来自学校各职能部门,如教务处、财务处、团委、组织部、学生处所提供的信息,这部分信息包括学生学习诚信、经济诚信、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诚信信息。另外还有来自校外关于学生好人好事、经济信息等方面的诚信信息。对每学期产生的学生诚信信息,学校要及时、完整地收集。确定归档时间,既要有利于信息的管理,又要便于利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17-02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从古到今都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准绳和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诚信”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诚信是个人立身处世以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的诚信去哪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缺乏诚信?对于高校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政治课题。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有关,但是与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理解不透彻,不清楚诚信缺失的危害也有关。我国社会正处于变革期,各种制假、贩假、食品卫生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由于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
(一)学业的不诚信
考试作弊是当前大学生缺乏诚信的具体表现,现在学生考试作弊,手段花样百出,夹带纸条、手机传答案。在计算机等级考试、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中都有替考或利用高科技通信手段作弊的现象。甚至在护士资格证考试中有保过培训班,学生只要缴纳一定费用,在考试中就能及时得到答案。这对那些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很不公平,从而导致学习风气不浓,学生都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通过考试,大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诚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而制定的政府贴息的贷款政策。大多数贫困学生能做到诚实守信,毕业后按时归还贷款,但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还款,还有一部分学生逃避还款。
2015年8月,北京宜信致诚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中心联合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识调研报告》,报告中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大学生,收回问卷近3万份,从回收的问卷来看,在使用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有近四成学生曾逾期还款,在用过信用卡的大学生中有近2%的人不按时还款,大学生的整体信用不容乐观。
(三)高校图书馆考验大学生的诚信
高校图书馆购入的图书,流失量占借书量的3%左右,新购置的图书经过几年就会由当初的十几本变成几本甚至孤本,这是由于大学生对在图书馆借书后需按时归还并不重视。有些学生把借出来的图书在同学中传阅,过了一段时间甚至不知道书放在哪里。针对借书不还的情况,虽然一些学校将赔偿金翻了几番,但大学生们并不重视,有的学生甚至通过交点赔偿金将绝版书据为己有。这些行为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没有养成讲诚守信的做事习惯。
(四)就业中的诚信缺失
审核求职简历是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第一步。一些大学生在应聘中为了引起招聘单位重视,往往对简历进行造假,简历注水是存在于应届毕业生中很普遍的现象。由于投递给用人单位的简历全凭个人制作,为了使简历看上去丰满充实,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一些学生使出浑身解数,在简历中夸大其词、弄虚作假。还有一些学生通过伪造各种荣誉证书、课程成绩、英语、普通话等级证书等,编造在校学习期间任职情况,伪造社会实践经验竞争好的工作岗位。
部分学生在就业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的提问,盲目吹嘘自己、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本人其实很普通。有的大学生甚至在签约后随意违约。一些毕业生在签约后,在发现有更合适的单位时会毁约跳槽,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二、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一)大学生缺乏诚信与历史原因有关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自古就有“童叟无欺、公平交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经典语录。但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一些传统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二)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博客、微信、QQ普及,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由于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丰富的信息在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的同时,也使大学生被动接受了许多不良信息。这些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观、金钱观、就业观。例如,前两年网上热议的“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 某某女生找了有钱的大叔,等于找了长期饭票等;还有最近刚刚兴起的 “网红”,许多女孩在网上直播吃饭、睡觉、甚至不雅行为以博取眼球,赚取大量金钱。由于钱财来得太容易,使许多女孩把这种行为当成快速赚钱的捷径。一些大学生不辨是非纷纷效仿,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学校教育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诚信
现在虽然各大学都开设德育课,但往往流于形式,老师讲课往往照本宣科,不能解决学生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大学中,通常情况下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几周才见一次面,科任老师一般上完课就走了,很少与学生交流,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缺乏诚信
家庭教育形同虚设,一方面孩子上大学会住校,与家长见面机会很少,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已长大,不会干涉孩子,从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大学生从以前那种严格的学习环境中进入大学,对松散的管理很不适应,很容易在自我管理过程中放松自己,从而做出道德失范的事情。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策略
(一)通过法律强制规定
国家应尽快将公民的行为用法律加以规范。加快推进诚信制度建立,应尽快制定一套能充分体现公民诚实守信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约束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法律中应明确规定要求主体诚实信用,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的处罚。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系统,一旦大学生有违约行为,便会记录在案,在今后房贷、车贷、留学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二)应加强高校两课教育,改革高校道德教育方法
各高校应积极加强“两课”教育,引导大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立场、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握自己。结合具体事例开展诚信教育,使他们在同学交往中、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从而使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校张贴诚信标语并定期开展有关诚信的主题班会。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会设立诚信督导组,监督学生,让大学生时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能形成自律。在学校中营造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三)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是时展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对大学生的经济活动、学习活动、社会活动做出有效的评价,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有力的约束作用。从而使大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针对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缺失,2016年5月,戴尔、麦当劳等多家国际大企业在浙江大学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场大学生信用招聘会,第一次把考察诚信作为招聘大学生的一道门槛。在招聘会上,各家企业第一次将第三方征信机构的信用评价作为招聘毕业生、实习生的重要条件。以前只注重简历的招聘模式已经被打破。各大企业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征信机构查看应聘大学生是否有信用卡不按时还款甚至拖欠未还。同时各大企业也把每个学生在大学中的信用评价作为招聘重要参考。2016年5月各高校开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大学生诚信档案规范化、制度化。诚信档案从学生大一入校就开始记录,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项目经验、培训经历、社团经历、奖励荣誉、资质证书、学术论文、专著编著、发明专利)和学生在校成长记录(包括学习成绩、学期评语、学费缴纳记录、助学贷款记录、境外交流等),涉及大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各方面的个人信用信息。
(四)加快推进诚信奖惩机制建立
仅仅通过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是不够的,必须以严格的奖惩制度约束学生,使大学生诚信奖励和失信处罚有章可循。例如,在综合测评的发展性素质中对诚信良好的学生予以加分,在评优评干中优先考虑。在每年的贫困生认定中采取优先对待原则。使大学生能的认识到讲诚信与他们的学业息息相关。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培养诚信意识。
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大学生,他们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切实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重塑大学生的诚信形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诚信档案的建立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使大学生成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KD2016SXZZ001。
参考文献:
[1]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亟待加强 [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2]李宜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分析及教育策略[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
[3]赵永明,马俊红.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