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据库实训总结

数据库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22 05:53: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据库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据库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数据库;教学

中图分类号:F713.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6-0000-01

《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课程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应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设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此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改革探索并结合实践,设计一个针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新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的数据库课程并没有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所学习的内容和电商的需求有一定差异性。如原数据库课程,主要针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使用SO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侧重点在数据库管理上,且学生实践多是只在查询分析器上对SQL语句进行调试,枯燥的数据没有直观性,且学生并没有真正自主对数据库进行规划与设计,没有与实际的项目相结合,没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管理的工作过程,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数据库的作用和意义,不知道数据库要干什么,与专业有何关系。与电子商务专业平台开发方向所需要的人才不一致,因此需要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特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改革的课程基础

数据库课程一般为大二开设的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网店运营》等课程,对电子商务中的数据库有一定了解;同时学生基本拥有自己的淘宝网店,对电商中含有大量的数据信息有直观的印象;此外,同时期学生还学习有《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学生能够直接将数据库的知识通过网站建设在前台显示验证。

三、教学改革的目标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数据库设计管理技能,以及最基础的数据库系统开发技能,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据专业以及学生特点,应强调“实际、实用、实践”,强调电子商务数据库设计的针对性。实践教学体系围绕数据库技能训练,构建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模块,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使学生主要在“干中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应用能力。

把具体技能培养分为四个层次:“懂、管、建、研”。其中,“懂”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管”能够胜任数据库管理维护工作;“建”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建立数据库;“研”能够参与数据库系统的研发工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能力、兴趣以及未来的职业目标来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

四、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本位、工作过程导向、典型案例应用”为基本原则,按专业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循序渐进编排教学顺序。

课程教学项目选取网上玩具商店系统数据库为依据,开展项目驱动教学,同时学生实训完成网上玩具商店系统整体项目,并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选实际应用完成课程学期项目,事实上学生大多已有网店,可以此为依据构建或完善网店的数据库系统,并可用于实际应用。

课程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流程,将课程内容分为7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对应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库构成、数据库检索、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安全性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

五、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为2+2,即2节课堂理论教学+2节机房实训教学,依据此课时其课程教学采用“行为引导,强化目标,突出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强调教学目标的统一,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教师的示范性与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结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建立与其未来职业生涯相适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课堂讲授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然后提出具体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学生在机房上机实训,通过实际训练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下来学生在自己的课题中找到类似的问题,通过模仿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上机实训、自问自作和总结提高这4个步骤,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理论教学应用“项目驱动,任务引导”的基本步骤是:提出任务(问题)、自学教材、讨论课题、讲解问题、思维训练、归纳总结。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课题式学习”的基本步骤是:教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准备基本资料、布置任务、组织研讨、开展活动、展示成果、评价和反思。首先向学生展示项目任务,让学生先围绕着“任务”进行各自独立的思考;再研讨、实验;最后进行成果并在全班交流和共享。

除项目教学外,课程要求学生利用实训课和课余时间完成学期项目,项目完成分成6个阶段,即: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订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20%+技能考核30%+期末考核50% 的方式构成。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实训成绩、课后作业等平时成绩;技能考核即为学期项目成绩,考核方式为提交项目文档、设计报告,制作PPT演示项目并进行现场答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学期项目成绩;期末考核为机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职讯,2006.

[2]陈红梅.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4).

第2篇

关键词:数据库;主线;循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理论和实践分开教学,而且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实践内容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2 “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其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们是“演员”,而教师则是“导演”,起着组织、指导、帮助的作用[1]。

“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真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而构建起来的。这种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分离,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真正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2]。

3 “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3.1 “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的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信息技术类专业群中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目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和需求日益增大,几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据库系统,企业对数据库开发与管理维护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旨在培养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数据库技术,能使用数据库知识和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典型企业和合作企业对人才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典型任务和工作过程分析,以满足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构建岗位需求驱动的课程体系[4]。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通过本门课程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培养中小型企业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人才。浙江开展网上业务的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而这类企业所使用数据库都是SQL SERVER,因此,我们这门课程选用SQL SERVER作为使用和开发平台。

3.2 “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主要是以中小企业工作情景为主线。课程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向导,通过分析合作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和产品,总结其工作要素,然后与数据库技术的知识(学习)要素相结合,以岗位工作要素与学习要素相融合作为工学结合点,提炼学生学习的企业项目,纳入教学情景,使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相一致,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3.3 “四重循环”

“四重循环”指的是如下四重:第一重是指“课堂教学”环节,这个循环主要是通过一个“教务系统”安排教学过程;第二重是指“上机实训”环节,主要通过“人力资源系统”实施实训过程。第三重循环主要是通过“课外作业”这个环节,该环节是通过一个“银行ATM取款系统”来让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最后一重循环是设计一个“网上鲜花订购系统”的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个综合实训,进一步巩固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增加就业的砝码。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四重循环”项目图

整个课程在四个大项目的引领下开展。大项目又划分为九个子项目贯穿整个课程。课程以“教务管理系统”项目的制作与开发为载体,将所授知识融入到项目开发过程中。通过对教务管理系统的贯穿讲解,详细说明如何使用数据库技术来完成一个典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熟练程度,在课内上机实训中安排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课外作业上则引入“银行ATM取款系统”项目,以供学生演练和提升,此外在该课程的最后,安排了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训项目:“网上鲜花订购系统”数据库的实现,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和技术水平。在每重循环中,都把一个大的项目分解为九个子项目,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示范引导”“学生模仿”“纠错重做”和“总结提高”六步,保证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得以实施。

整个教学过程,案例都是根据授课班级进行动态更新,及时调整情景进行教学。案例动态更新指的是在第一重循环中“教务系统”的教学环节,其中班级表格等的设计和数据都是授课班级的真实数据,不同的授课班级,数据是动态更新的。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案例的真实性。

4 结束语

紧抓工作情景这条主线,以四重教学内容循环提升学生技能。项目引领、案例动态更新、多重循环提升学生编码实战能力。这正是“一条主线、四重循环”的教学模式在高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主要特征。学生在配套实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课外作业“银行ATM取款系统”以及综合实训“网上鲜花订购系统”的多重循环巩固实战中,层层递进,不断提升编码实战能力,为今后从事数据库系统开发与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代红.基于任务驱动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自主—协作

学习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24):62-64.

[2] 瞿梦菊.软件技术与计算机应用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30):276-278.

[3] 姜代红,蒋秀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10:200-205.

[4] 吴晓刚.基于项目驱动的数据库课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2(2):81-84.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50-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十六号文)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南海东软学院是依托东软集团企业办学的IT职业院校,属于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学院将“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实践过程中,该教学理念与教育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工学结合理念不谋而合,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运用,即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案例中,以过程为导向,模拟实际工作过程,创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精品课程。

Oracle数据库应用作为软件类专业核心课程,在我校开设时间已有四五年,先后经历了学院大小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等,目前已经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式教学的模式。

1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总体设计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是计算机数据库应用专业和软件开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前修课程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数据库规划与设计等课程,以JSP程序设计或者程序设计等课程为同修课程相结合进行项目案例实践,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进行项目案例分解来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与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Oracle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安装与配置Oracle10G的数据库系统软件,掌握在Oracle10G数据库中SQL语言的使用,以及PL/SQL程序设计的能力,以及简单的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的能力,为以后进行以Oracle10G为数据库平台的项目案例综合学习与实训等打下扎实的数据库应用基础,并能给后续的Oracle专员认证(OCA)考试培训课程提供技术基础,提高专业资格认证的通过率,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力。

在本门课程设计中,“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了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课程的具体设计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1,1专业能力目标分析

在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设计之初,课程建设小组不断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并依托东软学院丰富的企业背景,深入IT企业,与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访谈,作了大量的Oracle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工程师的职业需求调研,并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这门课程专业性强,为了使课程体系设计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课程组以实际进销存管理系统中数据库应用案例为载体(如图2)进行课程能力目标分析。

数据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分为管理与应用开发两大岗位,为此,本课程的教学能力需求目标如表1所示。

1,2过程化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了突出技能实用性,考核方式不再以笔试为主,考核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并且突出能力考核,用任务考核学生技能掌握程度。即对学生考核分为过程化考核(60%)和期末考试(40%)两种,对能力考核的比例在总成绩中达到了80%以上,过程化考核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回答问题、课内外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等。另外,本课程考核方案中具有特色之处在于将考核方案与用户权限管理中的应用案例结合,通过向每个学生开放自助查询平时成绩平台的实现过程,来讲解用户权限管理,详细内容参见内容组织形式(见图3)。

2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内容设计

根据Oracle数据库技术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实施人员、测试人员等职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根据IT企业对基于Oracle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库开发与管理能力的实际需求,坚持理论够用、适用、实用原则。以综合项目案例为载体,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具体的项目案例中进行体现,让学生在学习和完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开发和管理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选择问题任务真实性、技术实用性、知识拓展性强的教学用例和实训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广东珠三角地区各大IT企业对于Oracle数据库技术应用人才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要求的实际情况。

(2)教学内容的设计紧跟Oracle数据库技术发展的趋势。前两年我们讲授Oracle数据库的版本为9i,为了紧跟潮流,让学生毕业时能够跟上数据库版本的最新应用,去年我们已经改用10G版本进行授课和实践。

(3)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结合Oracle数据库应用各职业岗位对其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如数据库系统的安装与配置、表空间的管理与维护、PL/SQL的编程应用,我们兼顾数据库管理岗位和数据库开发岗位的技能兼顾,并设计了以简单的数据库管理和深入的数据库开发为主的教学内容。

f4)教学内容的设计基本能满足各类Oracle数据库初级管理员和开发人员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

(5)教学内容的设计还紧密结合Oracle数据库相配套的认证,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考虑到Oracle面向高校学生的OCA认证的考试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以及配套的与Oracle公司合作的网上学习的课程之后,可以参加OCA的认证考试,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Oracle数据库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开发思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并且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开展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专业教学体系改革,设计详尽的专业毕业标准。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职责任务对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开发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训练项目,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调整原有教学进程,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老师讲授学时与学生实践学时比约为2:3。

以企业进销存系统综合项目案例为载体,并且基于Oracle数据库技术在企业进销存系统软件开发体系中的真实工作过程。我们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打破目前经典教材本身的大纲框架,把所有的实际应用技能整合起来并将之分解为相对独立的10个单独的项目案例,每个项目案例以一个或多个 问题和目标为主线,并最终汇集到一起形成一整套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每个项目案例配套2~3个应用案例问题,并以大小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技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大课对技能点进行集中讲授,并利用一个配套的案例问题进行应用演示,小课采取跟大课技能完全衔接的方式,以另一个案例作为核心实例带动技能点,提供实践指导书,提出实践操作问题,分解操作的步骤,涉及应用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数据库的综合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项目;通过布置课后习题、思考题和阅读资料,让学生更透彻理解各个操作技能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用三重循环掌握各个技能点,第一重为认识和模仿(大课集中讲授和演示);第二重为熟练和深化(小课实践练习);第三重为创新和提高(课后练习与思考);第四重为综合项目案例实训对技能点的综合(实践学期进行综合案例的实施),如图4所示。在课余时间配合与Oracle公司合作提供的网上学习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竞赛: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实训机会,我们和学院SOVO有合作的实训基地,如奥德科技,财运通公司等,公司里有实际的项目运作,学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实训,锻炼和提高课程技能的实践应用。

本课程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课程设计,在大小课的教学模式上采用技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以4个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同一实训场所完成,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在“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3,1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程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进行选取和重新序化,课程内容的教学项目载体是一个真实的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10大教学模块的内容均以真实软件系统中的典型任务驱动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和课程综合实训。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观念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如在第三个应用案例子项目中的“针对常见丢失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错误提供解决方案”教学模块,我们设置的就是典型的真实任务单元,在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日常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此类问题,对于数据库的管理人员来讲,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我们把这个真实的任务摆在学生面前时,引起了学生急需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教学生解决此类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将涉及到的技能操作点直接引入,最终的教学是以围绕完成一个任务为目标来进行。

3,2螺旋式教学法

根据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特点,我们利用螺旋式教学法将学生的操作技能从无到高,进行阶梯性提高,即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按照“项目案例展示”、“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实践模仿”、“课堂实践”和“总结提高”的过程展开,如图5所示。在项目案例展示环节,通过真实的应用场景明确教学任务与目标,展示要实现的功能;在教师操作演示环节,教师进行案例分析、进行操作示范;在学生实践模仿环节,学生以独立完成单独任务的方式进行操作实践,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惑,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常见错误进行集体讲解,老师根据日常积累,可以提供错误案例集供学生参考,在课堂实践环节,学生综合应用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实践完成后填写每次教学单元的实验实训报告;在总结提高环节,通过师生共同总结、课外拓展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螺旋式教学法”非常适合讲授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易于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中,摒弃高深的理论知识和艰涩的技术术语,演示和叙述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技能训练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让学生不仅会做,而且要熟练地做、独立地做,以此使毕业生能尽快融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去。

3,3案例教学法

每一教学单元要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该任务一般分解为2~3个案例,在螺旋式教学方法的“演示-模仿”的循环中还运用了“案例教学法”,即教师首先对要讲述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操作示范完成案例,然后学生模仿完成案例。

“案例教学法”以应用技能为核心,通过典型案例来帮助学生在局部范围内掌握Oracle数据库应用技能。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举例,如表2所示。

4 结语

第4篇

关键词:课程;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9-0074-05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均开设该门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和VFP或Access,教学重点在VFP或Access的应用上。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我院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该课程于2006年获云南省教育厅精品课程称号。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

从国内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可看出,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针对某一类关系型数据库应用加以介绍,其重点在关系型数据库应用的教学上。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关系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等内容;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涉及VFP或Access或SQL Server等,前两者较多见,该部分内容是所有教材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现行教材的研究,我们认为目前高职高专“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内容不足,深度不够,重点放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教学上,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仅学习这些内容的话,不能达到对数据库原理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的目的,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会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高职专科中后续课程中已经没有数据库原理的课程,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的课堂教学就只有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而依照目前的教学内容数据库原理的内容相对太少,达不到对数据库技术掌握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学习以后的课程和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是不利的,我们认为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掌握一定的数据库原理,如应掌握范式理论基础、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关系代数初步、关系模型、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内容,同时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这些理论又不能像本科生那样讲得过深,但需要加强。学生掌握了数据库基本原理是学习后续SQL Server和Oracle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1.1 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⑴ “理论够用为度”原则。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今后就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不易讲授过多,以能掌握数据库基本技术为够用原则。

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在理论教学或实训教学中均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原则。

⑶“突出学生技能培养”的原则。“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于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其今后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好准备。

⑷“重视职业道德和规范培养”的原则。高职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一个职业人,在校期间应强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遵循职业规范行为的培养,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⑸“重视团队合作”的原则。IT产业的发展使得在各项工作中需要团队共同来完成,团队中有分工,更有合作,需要所有的团队成员具备通力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协调沟通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⑹“重视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对一个社会职业人来说,学习是终身的事,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以便能在今后社会中不断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大学期间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课程的教学中均应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⑺“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源泉,人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对于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2 课程教学设计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上所提到的设计原则,将该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即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2.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使学生系统科学地接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熟练掌握Access 2000的使用,掌握用Access管理数据的技术,并成立由5~7人组成的项目小组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开发流程和方法。

1.2.2 课堂教学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组织好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施教学。

⑴ 数据库概论。教学要点:数据描述,实体间的联系;数据模型的定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

⑵ 关系模型。教学要点: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三种关系运算形式的等价性;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规则。

⑶ 范式理论。教学要点:数据依赖的定义;关系模式的范式;数据依赖和模式的规范化处理;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

⑷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教学要点:SQL的数据查询;SQL的数据更新;视图的定义;数据控制(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授权、收回权限)。

⑸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本章内容为自学部分,要求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学习,边上机边学习,要求掌握Access技术,并能完成项目开发。学习的内容:创建表(表的概念、表的设计原则、创建数据库、使用表向导创建表、设定表之间的关系、数据库结构的修改、表结构的修改、数据表的使用与编辑);查询(查询的概念、查询的种类、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查询设计器的中表的编辑、查询设计器的中字段的编辑、使用查询设计器进行查询);窗体(窗体的概念、窗体的设计方法、使用向导创建窗体、窗体设计器的设计工具、使用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子窗体的创建);报表(报表的设计方法、使用向导创建报表、报表预览和打印、报表设计器的设计工具、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宏(宏的概念、宏的设计、宏的运行、宏的应用(可选学));模块(模块的概念、模块的功能、模块的组成、模块的分类(可选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相互交流。

1.2.3 实训教学设计

实训教学是该门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达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通过实训教学学生完成对Access和SQL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实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大内容:

⑴ Access课程实训内容。主要实训内容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创建方法,表结构的定义、修改和表中数据的维护,表间关系的建立;Access中的各种查询方法,包括基本选择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向导查询等;Access窗体的创建和修改,主要控件的使用;报表的创建和修改,报表中数据的排序与分组,报表的打印与预览。通过实训达到完全掌握Access技术,并最终要用该技术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⑵ SQL程序设计的基本训练。在装有Access数据库软件的微机上完成包括定义的SQL语句、查询的SQL语句、更新的SQL语句等程序设计和调试实训。要求学生能完成一定编程和同时工作,掌握该语言的基本语句的用法和掌握一定的程序调试技术及技巧。

⑶ 项目开发实训。本开发项目主要是在学生学习Access基础上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以5~7人为一组成立项目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初步了解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学习撰写软件开发文档资料的方法,学会团队合作和培养团队精神。在一周(40学时)内完成项目开发,各项目组完成开发工作后应提交源程序、文档资料(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开发体会等文档资料)。

1.2.4 教学时

总学时72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实训教学36学时。项目开发一周时间,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

1.2.5考核方法

⑴ 理论知识考核。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⑵ 实训教学考核。项目开发完成要求提交源程序、文档资料(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开发体会等文档资料)等占总成绩的30%;完成课程实训并提交实训报告占总成绩的10%。

⑶ 平时成绩 平时作业及考勤占总成绩的10%。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小组学习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项目小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保证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

2.1 案例教学法

由于数据库理论较为抽象,在教学中一般学生较难理解,特别是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难度更大一些,如何讲授好数据库理论课程、如何把握理论的难度和如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是值得我们任课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针对数据库原理教学难度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不能像在本科教学中那样只是重点阐述理论,我们采取通过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来阐述数据库原理一般理论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建立的过程来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SQL的教学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认为较难学习的内容之一,学生感觉难点在于学生阅读程序和调试程序困难,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授SQL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大量案例程序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验证程序,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和应用SQL编写程序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编写调试SQL程序,使学生掌握SQL语言的特点、语法结构和具备实际编程能力。学生掌握了SQL语言后,对学习以后的数据库类课程是十分有利的,像SQL Server、Oracle等均支持SQL语言。

2.2 项目小组学习法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成立5~7人的项目组,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容学习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同时,项目小组还要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在学习和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求项目组中学生积极相互配合,共同学习和开发项目,项目经理(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中和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在团队中每一个同学均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工作。

在项目组组建和今后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给予指导,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和项目开发的工作,由于学生不熟悉项目小组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学要求,教师要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制订自主学习的计划和系统开发的进度计划等,同时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检查学习和系统开发的进度,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实现教学目标。

2.3 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为7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训36学时,课堂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完全靠课堂教学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应采取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理论以教师讲授为主,Access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构建学生交流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学生自主学习要进行跟踪和考核,可采取学生学习完某章内容进行实训,在完成单元实训后提交实训报告,通过实训报告来了解学生对所自主学习的内容掌握程度和学习的效果,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还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4开放所有教学资源

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建立了该课程的教学网站,将该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供学生自由学习。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外,还能在网站上调看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部分授课视频等资料,项目开发的相关文档模板也能在网站上下载。由于教学资源的公开极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今后会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之用,将开发网络辅助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在网络中更好学习该门课程。

2.5 项目小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本门课程最大的作业就是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尚未学习过软件工程,而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求学生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来完成该作业,并且学生还要遵循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来实施系统的开发。因此,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就要分配任务,并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需求分析的意义和方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和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在教师不断提示下,学生会逐渐认识和体会到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将为每个项目组的学生提供需求分析报告模板、设计报告模板、用户使用手册模板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一种规范化的平台上完成项目开发,使学生感受开发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要组织阶段性评审工作,要让每一个项目组在阶段评审时阐述自己的开发成果,并对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开发工作。最后要进行项目验收工作,并为每一位同学评定成绩。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重点的工作,同时又要参与到所有的工作,程序开发每一个学生均要要完成一个以上模块的开发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均参与了项目的开发。

3 总结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主要体现在:

⑴ 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该课程的整个教学没有过多和过深的强调理论,理论体系构成较为合理,完全从今后学生实际应用的需要来开展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⑵ 课程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学生参与项目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能很好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⑶ 课程设计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和通过自己开发信息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为今后学习软件工程、SQL Server、Oracle、Java等课程和今后顺利进行专业实训以及完成毕业设计等奠定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反映很好,认为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学生建议应在其他计算机技术类的课程中采用该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也为高职高专教育改革、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认为该课程设计思想和方法值得在高职高专相关课程设计中推广应用,以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5篇

关键词:数据库实训;工作情景模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我院数据库实训课程是在学习VB或C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与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运用软件开发环境和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实用性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综合性的独立实践环节。该课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一般都要求学生会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开发功能较完整的实用程序,并要求学生在分工协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都要得到锻炼。所以这类课程在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技术类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下接程序设计类和软件工程课程,是该类课程的应用课程,上连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性更强的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该课程的实施过程的工作情景模拟,将数据库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和项目组工作情景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近似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情景下,扮演相关角色,完成相关任务,为学生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开发实际项目积累经历和经验,为教师综合评价学生提供依据。

2数据库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2.12.1实地实训受条件限制

目前,社会及用人单位对软件及数据库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往往希望毕业生一毕业就能够上岗完成实际开发任务。一些学校为适应这种需求,尽量送学生去企业或相关单位实训,但这种实训往往因为条件的限制、人为因素等而实现比较困难。

而在学校课堂上完成实训任务,按照传统的教师给题目、提要求,最后进行检查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很好地体验实际项目开发的规则、制度、过程、管理和规范,与实际的工作情景严重脱节。

2.22.2过程跟踪困难、评价方法单一

在学校完成的实训课程,学生往往在设计前选择或自拟一个题目,最后学生能演示程序,上交实训报告即宣告任务完成。教师给学生考核评分,也仅仅考察其平时出勤情况如何、程序演示效果如何、讲解和回答问题是否准确,报告中要求的几项是否完整、正确,排版格式是否规范。至于学生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的表现、工作量、是否严格按照软件项目设计开发步骤进行、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如何,无从考察。

3将工作情景引入实训课程

3.13.1工作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定义和特点

工作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一种接近工作现场的真实场景、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真实事件、工作的真实过程的虚拟的情景和环境,再现实际情景,让学生按照工作流程,在各工作场景中扮演接近真实身份的角色,通过这些场景中的一些情节,对其扮演角色的作用、工作内容等有接近真实的体验和理解,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寓教于景”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同时,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其创新潜能,从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

3.23.2工作情景创设

数据库实训课程的目标是学生通过调研获取某个应用领域或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需求,使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设计开发实现有一定实用性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整个过程应体现了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了数据库技术和应用程序设计开发技术,并涉及到软件项目开发管理技术。图1给出了简化了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通过提取该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来创设情景:需求分析、设计开发编码和测试阶段。

(1)(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后续的设计开发等都要基于需求的结果,若需求获取不正确或不完整,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想要弥补,将会造成项目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因学生无实际开发经历,这个道理无法体会,在设计开发应用系统之前,普遍忽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所以将该环节作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体验工作过程的第一步。

针对需求分析目的和获取途径创设工作情景。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获取用户的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信息,即获取哪些需要的信息(What);获取途径包括获取信息的来源渠道(Where)及获取的方法和手段(How)。

首先设置用户。可设置两种用户,一种可以是同班同学,一组同学是另一组同学的用户,提出需求;第二为指导教师指定题目中的实际用户或学生自拟题目中的实际用户,基于本文主要从模拟角度阐述工作过程,所以下文主要侧重于第一类用户。

然后设置多种获取途径,可采取用户访谈、用户调查、现场观摩、从行业标准和规则中提取、需求讨论会等多种形式从两种用户那里获取需求信息。其中用户访谈,可模拟用户见面会、需求说明会的场景,让两组学生分别扮演用户和分析人员,提出需求和记录需求;用户调查可让学生设计问题调查问卷,下发给用户,让其填写;为更直观的了解客户需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让学生到与题目相关的工作现场去观摩用户的工作流程,如题目为“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可让学生观察教务老师的工作流程;为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行调研一些行业的标准和业务规则,让学生从中了解用户的需求;最后,可采取召开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分扮用户、分析设计开发人员,坐在一起讨论需求,分析设计开发人员应先准备好问题与“用户”进行逐项专题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构思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将所有的想法、问题和不足记录下来,形成一个要点清单,作为后续需求分析的依据。讨论会记录模板如表1所示。

说明:

角色分工包括会议的主持者(Leader)、记录者(Recorder)、会议的报告人(Reporter)以及提问者(Qusetioner)

结果和成果中包含设计目标和设计方案

会议记录一般在1000字左右

(2)(2) 设计开发编码

该环节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实施以及应用程序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试运行、调试等,是应用系统开发的主要工作环节。在实际项目开发中,项目组经常会采用封闭式集中开发的形式。为了学生能够在实际岗位中能够适应这种形式的工作,可在课堂上模拟该工作情景。

首先在考勤上模拟工作考勤制度,学生实训时间从早8:00到下午4:00,中午有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早8:00前有管理人员(学生)在教室门口负责签到,模拟工作中的上班打卡;晚到学生要根据迟到时间长短扣除相应平时出勤分数,模拟工作中扣工资和奖金;工作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出入次数和时间,控制手机、网络等的使用;下午4:00之后,同样模拟工作实景,严格下班时间。看似很残酷的考勤制度,实际上是让学生真正体会职场的严格制度和工作艰辛。

其次开发过程中严格监控工作进度。每组下午“下班”后,要提交每天的开发日志,如表2所示,其中要明确说明当天的进度是否完成,若未完成,要给出理由和解决办法。

说明:

每天每组提交一份开发日志,一般在800字左右

组长签字

(3)(3) 测试评审

3.3在开发工作的最后一天,每个开发小组要提交系统和相关文档。该系统必须是经过“用户”的测试的。每组在提交系统前,可组织“用户”测试验收,给出测试验收报告,这个过程教师可不参与,让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在提交系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所有系统的总评审。各组以组为单位,每个学生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可借助ppt)讲解和演示实训内容和成果,包括设计目标、设计方案、开发技术、系统运行效果等,每名学生、教师提1~2个问题,其他同学提问1~2个问题。该过程模拟实际工作中的项目验收时的专家评审环节,主要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2角色扮演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每个组扮演着两类角色,一类为用户;另一类为组中的每个学生分别扮演着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开发方的各种角色。具体角色说明如下:

(1) 用户

用户提出需求,和教师一起监督系统的开发过程,并在开发结束时测试验收评审开发成果。

(2) 项目经理(组长)

与实际工作中的项目经理不同,他除了负责整个系统从需求分析,到提交验收的整个过程的组织、分工、管理和协调之外,还必须参加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3) 需求分析师

完成系统的需求调研,参与需求讨论和分析,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等的编写。

(4) 开发人员

根据需求分析师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系统编码、运行和调试,实现系统的功能和特性。

(5) 测试人员

测试分为开发方的测试和验收方的测试。本组学生作为开发方,进行系统的功能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而用户方作为验收方,主要进行验收测试。在测试前,都需要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等。

(6) 美工

负责美化系统界面,每组可选派喜欢美术的学生担当此角。

职责各种文档的编写,每组可选派文笔较好的学生负责,但最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文档的写作,从而锻炼每个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角色分工仅仅是每个学生主要负责的职责内容,系统从需求分析开始的所有环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特别是设计和编码过程,每个学生要负责相应模块的设计和实现,避免造成如负责文档编辑的学生只负责写文档,不参与其他工作,导致数据库实训课程对于他来说变成了文档写作课的问题。

4教师在模拟过程中的作用

在整个工作情景模拟过程中,教师的位置应处于次要地位,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仅仅协助各开发小组完成实训任务。

4.1明确角色和任务

引导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提醒和引导学生成功扮演相应角色,起到一个导演的作用。

4.2跟踪监控工作过程

跟踪系统设计开发的全过程,特别是引导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过程和步骤完成实训任务。通过旁听需求讨论会和检查讨论会记录,监控系统的实现目标和开发方向,通过检查开发日志监管系统质量和进度,通过检查考勤情况,监控遵守和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通过参与评审,监控最终系统的效果和质量。

4.3指导和帮助

需求分析阶段负责为学生提供各种文献资料或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联系相关工作现场,帮助学生制定调查问卷和讨论主题,提供需求规格说明书标准,并根据学生的讨论会记录和需求规格说明,给出建议和意见。

设计开发编码阶段帮助解决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测试运行评审阶段,帮助学生规范测试过程和测试报告的书写,参与评审答辩,帮助学生完善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同时还可能扮演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纠纷的仲裁者。

4.4评价

观察每个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出勤、工作态度、参与情况、工作量,通过评审其所负责部分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质量,给出每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或总评成绩。

5结束语

工作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数据库实训课程,是对实训课程的科学改革。该方法既实现了课程的目标、达到了课程的要求,完成了课程的内容,又使学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真实项目开发的工作过程、工作场景和相关制度规则及规范,让学生对未来职场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为选择职业方向作参考,为走上软件项目开发工作岗位做实战准备。

同时工作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也为教师科学合理评价学生实训过程和成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 小型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J]. 福建电脑,2007(5).

[2] 王晓涛. 小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过程[J]. 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12).

[3] 李楚群. 试论模拟教学法的特点[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4] 张晓涛.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教学策略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5] 李梦军. 基于模拟仿真的教学模式探索[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12).

[6] Rahat Iqbal, Peter Every. Scenario based Method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ment[D].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Oct. 2005.

Application of Working 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 for Database Practical Training

DAI Ho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第6篇

Key words: work process;database technology;professional competence;professionalism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36-02

0 引言

按照教育部(教高字[2006]16号)文件精神,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加强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培养从事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高等职业院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中,十分注重课程建设,尤其是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建设。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正不断深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是从德国“双元制”思想演变而来的,工作过程是指为企业单位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工序[1]。职业教育中名词“教学工厂”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案例。“教学工厂”就是将企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技术尽可能多地模仿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学到先进实用的工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

1 基于工作过程《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以课堂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满足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要求。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拟真实案例,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既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会有成就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高职《数据库技术》教学都是按基础知识模块设计控件程序设计实训(课程设计)传统学科体系来教学,造成学生对有些知识点难以理解,老师后续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对《数据库技术》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好。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程项目为引导来组织教学,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技术》教学改革

2.1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学生职业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努力成为既能传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的“双师”素质专业教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进入职业角色的却很慢,在职业竞争中学生需要的是较强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高职院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让更多的老师到企业中去锻炼,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工作实际对接。

2.2 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教学内容的重构 把《数据库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工作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来驱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据库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专业的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通过企业专家对专业所从事数据库方面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数据库技术》课程内容。在实施项目时,将各知识点贯穿在项目这根主线上,对知识点的讲解是根据项目的需求,以实现项目驱动、问题牵引来引导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2.3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 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强化教学过程的组织与控制,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按任务的演示下达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任务验收自己设计任务课程讨论教师总结来进行。教师在有针对性的、又结合工作岗位一些实际的教学基础上,开展各种各样的讨论与辩论――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的讨论与辩论,同时穿插一些角色扮演、操练与练习、甚至是演示或实验等活动,不仅是要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是通过高职院校的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来完成,如:校内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与企业工作环境和技能环境相似的模拟、仿真实训室等。另一方面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合作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创新技能。使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实现“零缝隙”对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实现“零距离”就业。

2.4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评价的指向是过程性知识。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时,要根据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评价必须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应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和基础能力。同时,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考核,为学生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运用观察、测试、操作、作品展示、以证代考等多种评价方式来改革考试方法[2],其中以证代考主要是指以与专业教学标准中的VFP课程知识与技能模块对应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职业资格鉴定中级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及省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证书的考核代替学校组织的课程考核,也可采用现场抽题、现场操作、现场评分来突出课程技能的培养特色。

第7篇

【关键词】 sql数据库设计;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01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sql数据库设计》课程成为了高职高专计算机类的必修课程。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偏重讲理论,只是把知识进行简单罗列,实践操作少。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与岗位工作过程相吻合,本文对该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1、课程指导思想

传统的课程内容陈旧而死板,侧重知识的罗列,实践案例少,并且与实际工作应用脱离,提不起学生兴趣。结合“sql数据库设计”这门课程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研究思路及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如下:

一是教学目标重心迁移,即从理论知识的存储转向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实现基于“学”的“教”。

二是教学内容重心迁移,即从知识的罗列、灌输转向动手操作、边做边学,利用项目案例,根据工作过程和知识点分布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可操作性强的小项目,导致教学内容逐渐从“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转移,实现基于“技能”的“传授”。

2、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上,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选取一个网站系统的数据库项目,教师分析和演示项目,然后学生对项目进行讨论;接着正式实施项目;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项目机理,教师总结归纳;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并补充相关的拓展内容。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同时也学到了对应的技能点,从而将知识点融入项目训练中。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教师在项目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讲解项目背景,引入项目要求,然后由学生讨论及上机独立完成。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实践中思考的问题越多,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对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动手能力也从原来的照学变成了自主动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而这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只有具有自学、创造能力的人才,才能在当今这个信息无限丰富的社会中立足,并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随时巡视,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详细指导,以体现老师解惑的作用。在实训结束时,教师对项目及时点评,指出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所学技能点,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3、课程设计

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方式,以学生选课系统数据库项目为案例,课程共设计了十个项目,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了项目的完成顺序;同时依据各个项目涉及的知识点难度,又把项目划分了两个阶段。在本门课的教授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技能,最终使学生具备做数据库项目的能力。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为主,进而让学生进行实践。《sql数据库设计》课程内容组织如下图所示:

学生通过对上面所列的各个项目的操作练习,层层推进,逐步理解与掌握课程中操作要点,使学生最终能制作出综合数据库项目作品,达到企业要求。

4、课程评价设计

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如果只取决于期末成绩,会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重视实践操作,只会在期末时突击完成任务。另外,传统考试中,以笔试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不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其他素质的培养。

所以,在这门课的考核方式上,要把上述因素考虑进去,在期末成绩之外,平时表现也要作为考核总成绩的组成部分。因此,本课程的考评方式采用中间评价和期末评价两者综合的评价方式。中间评价占40%,期末评价占60%。

中间评价:主要由考勤、课堂任务考查、课后作业三部分组成。学生是否按时上课是学习态度问题,通过考勤登记了解学生的到课情况。在课堂项目考查中,老师检查学生每次课完成任务情况,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所学技能的巩固和拓展,老师将每次课后作业收集,并进行打分和点评。每个项目的考核评价如下表:

期末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项目评价,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在期末制作完成一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库项目(如人才招聘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等)。期末项目完成后,分组进行项目的展示与讲解:用3-5分钟的时间对本组的所做的项目进行展示与讲解。具体考核标准为:

在课堂中对《sql数据库设计》课程通过应用上面的项目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及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制作出数据库项目作品,适应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8篇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群建设;ERP沙盘;教学改革;教学过程设计

0 引言

数据库课程群是指以数据库原理为核心,向外辐射至数据库工具使用、数据库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相关课程集合,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库应用、数据库课程设计以及以数据库为基础的软件工程、组件技术、网站设计与制作等。数据库系列课程群是应用型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群,还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企业实习和就业等。整个课程体系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的课程体系,缺少相关课程的合理衔接。

尽管与数据库相关的课程很多,但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缺少统一规划,导致各门课程的学时配比不合理且不同课程讲授重复知识。由于单门课程往往只重视本课程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只能自己理解和整合课程知识体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

2)教学方式无法满足课程特点,缺少与实际应用的对接。

数据库系列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数据库原理,尤其是关系数据理论涉及较多的数理知识和逻辑推理,内容抽象、晦涩、难度大,容易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目前数据库相关课程、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仍然局限于使用传统开发工具进行小系统设计,脱离具体应用环境,缺少与当前企业数据库实际应用的有效对接,不利于帮助学生就业。因而,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未来从事数据库相关工作的能力。

总之,建设数据库课程群、整合课程资源、理顺课程关系是提高数据库及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1 教改思路

1.1 沙盘教学模式

沙盘最初起源于军事领域。最原始的沙盘是用沙土或其他材质做成的地形模型。在战争年代,沙盘被军事指挥员用于研究地形和敌情以及分析作战方案。后来经管、企管等管理类专业为了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借鉴沙盘的概念,形成ERP沙盘教学模式。

ERP沙盘教学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方式,它在课程中让学生参与模拟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产品研发、投资改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环节,使学生真实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提升受训者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目前,在企管类课程中使用的沙盘模拟教学主要有手工或电子沙盘两种方式。

1.2 “类沙盘”教学模式

1.2.1 “类沙盘”的创新定义

“类沙盘”是指引入ERP沙盘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特点,同时根据IT企业,尤其是计算机软件企业的特色,批判式地继承、修正和调整形成实战型教学模式。

“类沙盘”教学模式仍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数据库及相关课程教学的实战体验之上。数据库课程群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根据需求设计并开发完整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和运行维护常用的数据库平台的能力。据此,我们将IT软件企业的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研发、测试、推广、技术支持以及成本核算、经营分析等过程导入教学过程,通过分工分组、任务分配、角色定位、定额定量、成本控制以及利润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真实的数据库相关企业和数据库相关产品的运作过程,从而将复杂、抽象、晦涩的理论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提升学生的IT综合素质。

1.2.2 “类沙盘”用于数据库课程群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尽管数据库课程群不属于经管或企管类课程体系,然而其培养目标与企管类课程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数据库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实际企业中从事数据库开发和维护的能力;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及运维过程属于团队活动,需要采用类似企业项目组的方式进行管理,包括对团队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团队协作、形成稳定的团队关系等。因此,将“沙盘”原理应用于数据库课程群的建设过程,形成“类沙盘”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进行分组,在项目组中模拟实际项目开发过程的角色扮演,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需求调研、设计、开发等环节进行实战演练,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群中各主要课程逻辑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就业能力。

2 教改方案设计

2.1 改革目标和内容

根据数据库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目前外部环境和实际需求,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明确教学目标,构建以数据库原理为核心的课程群。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建立以数据库原理为基础的课程群,合理分配不同课程的学时数,理顺课程关系,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注意课程衔接。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突出实践环节。

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性改革,引入“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幕课”等新型教学方法,同时,增加对流行开发工具的介绍,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加强对学生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

3)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引入新的实用技术,通过开展企业讲座、校企共建等方式,提高学生应对市场需求的能力和就业能力。

4)引入“类沙盘”教学模型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

引入“类沙盘”模型,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教学反馈不断进行调整。

2.2 关键问题分析

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1)将管理类教改的“沙盘”模式应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形成“类沙盘”教学模式,需要调整传统沙盘组织形式和实施过程,以适应新的环境。同时,采用沙盘教学,需要参与教师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在实施的早期,学校可以引入企业导师,但随着项目的进行,应培养专任教师的企业实战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2)在建设数据库课程群的过程中,应注重分析当前的IT环境,理顺课程群中不同课程的关系,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3 具体实施设计

3.1 实施方案和方法

1)引入陀螺式教学法。

在数据库课程群的建设中,拟引人陀螺式教学法,通过“学习一练习一实践一综合应用”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1)基础教学阶段:以数据库原理为主,讲清课程体系,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数据库工具阶段:讲授某一种数据库产品,介绍数据库管理工具及SQL语言。

(3)数据库设计阶段:引导学生做数据库系统的综合开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4)“类沙盘”实战阶段:引入“沙盘”模型,通过虚拟公司运营、项目招标、数据库产品开发等模拟实战,提升学生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

(5)企业级应用阶段:通过企业对接、企业培训和实习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实际工作能力。

2)建立适合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拟将实践教学分为“验证性实验一课程设计实验一综合设计实验一沙盘一企业实习”5个层次。

(1)验证性实验:主要指课内实验,是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教学环节。

(2)课程设计实验:面向课程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系统设计能力的实验环节。

(3)综合设计实验:面向课程群的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沙盘”综合实践环节:通过“沙盘”,使每一个学生参与数据库项目的开发过程,鼓励学生参加课程竞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5)企业实习:面向对口企业输送学生,使学生参加实际环境的数据库运维或开发。

3)“类沙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拟从以下3个层次进行“类沙盘”教学模型的探索。

(1)“类沙盘”式课程设计:根据软件项目的特点,在每一期课程中若干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招标公告,学生以5~7人为一个开发小组,通过公开竞聘,使组员分别担任项目组的项目经理、系统设计师、程序员、经济师等角色;学生从系统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实施,均按照企业的运作过程进行组织和协作。每个开发组最终拿出一套解决方案或产品,由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和案例分析。

(2)“类沙盘”式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的搭建:拟构建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通过设立虚拟公司,扩大上一层“类沙盘”课程设计的范畴,增加新角色,通过软件项目组、市场组和运维组的协作来体验真实软件公司的运营过程。

(3)完善“类沙盘”模型的业绩评价、考核和认证体系:评价学生业绩的因素包括项目的完成度、可扩展性、经济效益等。考核的形式通过“产品说明会”“认证考试”或参与“软件外包”大赛等形式进行。

3.2 总体实施计划

“类沙盘”数据库课程群建设预计花费两年,实施过程细分为如下阶段。

第1阶段(约3个月)完成文献调研,完成课题文献综述报告;

第2阶段(约3个月)修订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理顺课程关系,合理分配学时;

第3阶段(约6个月)提出创新性课程改革方案,导入“类沙盘”教学模型;

第4阶段(约6个月)开展与相关企业的对接,引入校企共建课程,根据实践完善“类沙盘”教学模型;

第5阶段(约3个月)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第6阶段(约3个月)成果总结和推广。

第9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WEB数据库应用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才琳(1973-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分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教学。(吉林长春13003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46-02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日益发展过程中,课程建设与改革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普遍认识到只有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正在积极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一、重新确定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服务地方经济,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商贸营销领域,培养具有新经济理念、战略营销思维和创新意识,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网站建设、网络营销和网站运营管理等岗位工作、综合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经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等,把“WEB数据库应用”定位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应商务网站建设、网站运营管理等岗位。

根据课程定位,进一步确定课程目标为:既可为设计和实现动态网页,进而为企业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实现网络营销提供支撑,也是交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工具。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数据库在网站中的作用,了解规范的数据库设计过程,掌握基本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能够运用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数据表并实现相应的数据完整性,能够熟练掌握SQL语言中与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相关的部分,并能进行简单编程;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数据库应用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为进一步学习“网站建设与运营”课程奠定基础。

二、确定课程改革与建设思路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以具体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通过对省内部分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购够乐、、卡斯林等)网站建设岗位人才需求和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获取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并整合、序化为典型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动手能力的实际情况,不断对典型教学任务进行调整,对典型教学任务进行适当改造,从而增强教学任务的可操作性和职业性。

2.通过任务驱动实施教学,突出实践性。任务的选取遵循“真实任务、真实岗位要求”的原则。将企业真实项目细化设计教学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和实施方案。学生通过完成项目获得网站建设后台数据库设计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知识。

3.教学活动随时展开,体现开放性。改变教师只在课堂授课,课后师生交流不足的状况。学生在课余时间可随时到实训室,随时向教师提出问题,得到帮助和解答,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与教师沟通和交流。

4.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适当把握难易程度,既激发学生兴趣,又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使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甚至出现错误,那么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既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又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使自主探究深入下去。久而久之既提高了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

5.以课程网站为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建设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课程网站上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及参考答案、自测系统、指导书、网上答疑系统、课堂教学录像、助学资源库等,这些资源的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

6.构建多元化开放性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一环。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主要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分别占60%和40%,注重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过程考核既有教师评价,又有企业导师评价,各占50%。

三、教学内容改革

1.结合职业岗位需求选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本课程采用一个项目、四个模块的设计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又易于理解的企业真实项目“手机商城网站”为载体,按照工作流程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在内容组织上按教学规律转化成学习任务。本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商品展示与管理、会员注册登录与管理、在线订购与订单管理、商品评价。这四个模块紧紧围绕网站建设等岗位,使学生在校学习实践的内容就是就业后实际工作岗位中要用到的知识和能力。

2.从学生可持续发展角度选取。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职业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完成手机电子商城的任务后,为了能举一反三,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需求,还设计了相应的实践项目,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完成,使学生能力不断提升,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重新组织与安排教学内容

针对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将“手机网上商城”项目简化,按软件工程的循环迭代思想将该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过程按照系统所包含的功能划分为四个模块:商品展示与管理、会员注册登录与管理、在线订购与订单管理、商品评价,每个模块都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的实现、数据库的使用四个典型任务。四个模块分别对应四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由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结合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法、师生研讨、小组工作、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教师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练,独立或协作完成相应的任务,从而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具体步骤是:任务引入―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交流评价。(2)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问题的能力。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挑战。(3)角色体验法: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来感受不同的管理角色在数据库开发中的职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据库管理者的重任。角色扮演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能力,也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做铺垫。(4)小组教学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4~6人为一组,在团队合作开发的过程中,培养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5)师生研讨法:在对任务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教师主导下,展开师生间、小组间的协商决策,既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6)自主探究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能力。完善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2.教学手段改革。(1)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分院有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并配置了先进的教学软件,可以边讲边演示,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实训进展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指导。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学生机边操作边演示,既调动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又锻炼了表达能力。(2)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开放式学习。建立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课程标准、课程总体设计、任务单元设计、多媒体课件、考核标准等资源共享,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3)学习论坛、QQ、博客等多种信息化工具的运用。通过信息化工具,学生可以与教师沟通、交流、探讨,及时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六、实践教学改革

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室三个,分别为网络技术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商务网站建设实训室。以往“WEB数据库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训室进行,这样的实践教学缺少针对性,造成学生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

1.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引企入校,成立E商工作室,这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其前身是升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引企入校后,在校内开设了E商工作室,主要承担学生的校内实习与实训任务,为学生提供真实项目。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企业专家全程指导,使学生按照真实工作流程完成任务,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学生已参与完成了酒类、家居等多个企业网站的建设任务。

2.拓展了校外实习基地。选取典型电子商务行业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几年来,与长春购够乐、、卡斯林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选取了典型的岗位如岗站建设、网站维护等为实习实训岗位,分批派送学生到企业实践,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工作环境,满足了学生了解岗位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在学生的毕业实习阶段,在行指委的帮助下,与杭州等地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在选派学生实习的同时,专任教师全程跟踪,既保证了学生实习的质量,为学生打开了就业通道,又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了素材与依据。

3.加强了实践教学管理,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以往的课内实践教学缺少实践教学文件的指导和规范,由于实践目标不清晰,导致了实践效果的不理想。在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制定了实践教学标准、任务书、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从实训课时、内容任务到应达到的标准,都进行了明确界定,这样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更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完善,才能真正打造出一门适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基于项目;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实践课,该课程总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据库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编程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库项目实践能力,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本文对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的详细教学方案。

1.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知识和技术储备不够。

(2)学生重编程实现而轻分析和设计。

(3)课程人员组织和时间安排不太合理,任务设计和要求偏低。

(4)课程考核方式、评价体系和管理过程不够科学。

2.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2.1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

本文提出的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是指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难易适中、选题丰富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的项目设计任务,参照软件公司分析、设计、编程实现应用软件的基本步骤和人员组织形式来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其重点在于把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提高到软件工程项目的高度,并通过模拟实训加以实施。按照软件工程传统方法学的思想,结合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将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开发简单划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由项目组成员通力协作、自主完成。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采用项目评审的方法,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具体工作进行阶段性评审,学生分组汇报工作成果,并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提交阶段性技术文档。项目模拟实训根据课程设计选题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项目规模和难度由指导老师和项目小组全体成员根据课程设计指导书协商决定。每个项目小组由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组长,项目组长可以根据小组内每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工作中,项目小组的成员相互沟通和交流,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2 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

2.2.1 课程设计的选题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设计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适当的项目,是实施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的关键。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能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较好的结合在一起;(2)所选项目数量要足够多,涉及面要广而且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有兴趣的应用领域;(3)项目的难易程度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4)项目的整个开发流程要规范,以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程序编程知识、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理论应用到软件开发实践当中去,让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整个开发流程,具备项目开发的实战经历。

2.2.2 课程设计的人员组织

按照开发流程,参照软件公司的人员组织形式,将班级的学生分组,每组5至6人,以学生自由组合为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编程水平、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因素进行调整。每个同学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系统开发员等。

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产生一名项目组长,负责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工作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监督实施等工作。在组长的指挥下,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同学负责联系工作和调查研究,美工好的同学负责界面设计,编程能力强的负责代码的编写,程序设计能力强的负责系统的整体设计和程序调试,写作能力强的负责技术文档的书写等。教师要负责帮助把握进度,提醒学生合理分配工作时间等。

按小组形式开发项目,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而且更接近工作实际。

2.2.3 综合设计过程

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协作,运用已学软件工程、数据库理论思想和数据库设计理念、C#或C++等编程语言,具体设计实现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过程按以下顺序进行——自选课程设计课题,调查用户需求,总结归纳数据流程,分析性能,书写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报告(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系统功能模块),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进行系统整合和测试,功能完善,汇报设计成果(包括撰写设计报告、系统验收、结果汇报)。主要分为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成果展示。

(1)需求分析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需求分析做得不好,甚至会导致整个系统返工重做。因此,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学生必须根据教师提供的项目背景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或相应的组织、部门、企业去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据和处理进行分析,画出各层数据流图,做好详细地需求分析。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报告进行指导和评价。

(2)项目设计是关键。本阶段主要包括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并对关系模型进行优化;定义主键、外键、视图、索引等。此外学生还应该设计出系统的功能模块图。教师通过检查学生设计的E-R图、关系模型和功能模块图,对每个组进行分析、评价和指导。

(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即数据库的实施、运行与维护阶段,主要包括应用系统的编程与调试。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适时组织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4)成果展示。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了项目的整体设计与开发后,各个小组将在课程设计末期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2.2.4 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针对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问题,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首先增加教学计划中数据库课程设计的教学学时,由原来的2周改变为4周,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课设任务。其次,提前让学生进入分组和选题环节,并将每个人要完成的任何合理分配,让学生提前进入做好项目的知识储备、调研等前期准备工作。

2.2.5 课程设计的考核与评定

加强过程考核,提高对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细化评价指标。学生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不仅要提交软件系统,还要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分组汇报。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考勤lO%,平时抽查1O%,答辩20%,课程设计报告30%,系统演示30%。其中前四项由教师评分,系统演示由学生评分,每组各选派一名代表给大家演示系统并介绍基本情况,由各组分组讨论,对其它组开发的系统进行评价和评分,最后取平均分并公布成绩。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和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理论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总结

通过基于项目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教学研究,不仅使学生能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实际动手开发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而且在一系列的开发设计过程工作中能够树立学生的项目开发管理思想,能够培养学生应有的团队协作、自主管理、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综合运用、动手实践等能力。使数据库课程设计真正成为学生验证理论的“实验场”,成为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实战能力的“战场”,成为体验项目开发过程的“运动场”。

参考文献

[1]王艳红,章小莉,姜湘岗.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项目开发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

[2]杜华.项目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2,5.

第11篇

关键词 软件专业;实践教学;课外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44-02

Software Professional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Contents and Methods Exploration//Pan Li

Abstra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oftware, but practice in the 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good or bad, thinking the softwa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mmer vacation time for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way,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several students training effect testing, greatly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softwar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Author’s address Nanya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Software College, Nanyang, Henan, China 473000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迅速的发展。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践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是关键。好多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改革和尝试,提出一些技能培养方案:突出面向市场、岗位需求,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这些方案在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有着许多条件的限制,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软件类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过程中出现极大的矛盾:一方面,软件企业需要的大量软件开发人才难以招到;另一方面,软件类毕业生抱怨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式难以与IT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步。尤其是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2 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软件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传统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匮乏、枯燥无味,学生难以掌握需要的职业技能;二是类似培训机构采用完全案例教学,结果证明不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也不理想。

2.1 理论和实践脱节

实践和理论安排间隔过长导致知识的脱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内容和操作得不到及时的训练。

2.2 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实践教学采用传统的课堂实验方法,缺乏其他有效方法的结合,过于单一。

2.3 创新能力培养被忽略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整块时间和综合项目来实现,软件专业学生学习年限短,课时比较紧,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没办法做到就业的“零适应时间”,缺乏创新能力。

2.4 教学中忽略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软件职业教育的关键内容,尤其是软件工程素质。由于各种原因,院校在教学中忽略或不重视软件工程等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3 课外实训内容与方法

针对软件类专业综合动手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综合实训,对软件专业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进行培养。

3.1 课外实训目标

课外实训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文档书写等工程意识。具体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软件开发整个流程,按照软件工程基本思想,进行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软件及数据库设计、编码实现及最终的软件测试,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撰写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主要阶段相关文档;掌握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使用的主要工具,并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相关工具,了解代码审核方法;建立规范化编码的概念,学会书写注释,并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开发工具,理解软件构建方法和构建过程。

3.2 课外实训内容、方式和时间分配

课外实训的主要内容是以实际应用开发项目为背景,模拟软件公司的开发过程,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编码、测试和实施,以及文档的书写。由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指导和评价学生的分析、沟通、演示的能力和代码及文档的质量。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职场中实际应变能力进行培养、强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实训方式采用学生实现和教师指导结合,每次教师先点评具体任务,然后由学生实现,过程中教师不断指导、监督,每两天检查进度一次,所有分组必须按时按量完成任务,不能完成的小组取消下一个阶段实训资格,并且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会做,如果小组完成但小组中有人不会的,取消下一个阶段实训资格。

课外实训时间要相对集中,所以选择暑假进行,实训时间5周,下面是具体阶段和时间划分。

1)需求分析阶段(1周):串讲软件工程基本知识,对要实现的软件项目进行介绍,自由结合选定题目,划分小组;分小组进行项目需求调研及分析,了解详细的项目需求;串讲项目计划书和需求文档的书写;学生根据需求调研情况,列出项目计划书和需求分析文档;教师组织阶段评审,评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适当奖励;学生根据教师点评和指导进一步修改项目计划书和需求分析文档。

2)设计阶段(1周):串讲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数据库设计知识(1小时);学生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案例方式演示说明相关设计文档格式(1小时);学生参照设计文档格式及需求分析文档,形成初步的设计文档;补充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利用设计工具进行数据库设计(1小时);阶段评审,评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适当奖励;学生在初步设计文档基础上,根据教师指导,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最终设计文档。

3)编码和测试(2.5周):串讲编码和测试的基本知识(一些规范,1小时);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开发工具的知识;学生分模块进行编码,并进行单元测试;组装代码,进行系统测试,形成初步的软件;阶段评审,评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适当奖励;根据评审结果和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代码,进行测试,形成最终的可运行软件。

4)项目实施及总结(0.5周):串讲项目实施相关知识和软件打包工具的使用(1小时);分小组实现程序打包封装,配置安装环境,形成安装程序;串讲软件使用说明书和总结的基本内容和格式说明(0.5小时);学生书写软件使用说明和项目总结;分小组对各个阶段的内容进行汇总;项目评比,评价出优、良、一般和差几个等级;学生根据点评最终完成软件的封装、部署、软件使用说明书和相应的总结等内容。

3.3 实训基本要求

为保证实训质量,对实训实行考勤、签到等制度,并组织及时沟通,及时组织小组会议。

1)对学生具体要求:严格考勤,实行签到制,每天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有事履行请假手续,不能无故缺席;学生过来后先签到(每班一个签到本,由负责任的学生掌管),不能代签,一旦发现,严格处理;无故缺课3次以上取消实训资格,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取消资格。

2)及时交流沟通:遇到技术难题和不懂的问题及时和其他学生或教师沟通,并做好记录;每两天组织一次小组间的沟通交流。

3)小组会议制度(每两天至少一次或两次,视进度和工期而定):每个人报告上段时间完成哪些工作,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如何进行解决的,下一步准备怎么做;项目组长要详细记录,形成文档。

4)总结和成果分享:做完自己工作后,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体会跟小组其他成员沟通,以便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其他内容,实现资源共享。

5)进度检查:每两天至少检查一次,没按要求完成的小组责成其尽快完成,并推迟下一阶段的任务。

6)遵守相应的规范:方案设计、代码编写、测试、文档书写等遵循相应的规范。

3.4 验收考核

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实训题目的要求、实训计划及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等给出学生的实训成绩。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具体评价标准综合考虑软件界面、结构、功能、操作是否方便、文档质量、格式、创新性、实训综合表现等方面。最终依据评价标准和实训的总体完成情况和最后的实训报告进行评分,优秀的小组给予物质奖励,在以后工作中项目推荐、工作推荐优先考虑这些学生。为切实避免有些人做有些人不做,在每次验收过程中要求每组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陈述,或者随机指定陈述的学生,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现场实现。

4 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发展IT产业的新形势下,面对每年100多万软件人才的缺口,培养全新型的软件专业人才,提高、加强软件专业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和素质势在必行。课外实训形式不仅适用于软件相关专业,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学生的变化,不断探索课外实训形式,才能提高实训的水平,达到专业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宪宁.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软件工程师,2009(10):58-60.

[2]范林.高职教学方法改革浅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3):59-61.

[3]叶文盛.浅谈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07(35).

[4]余勇.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7):277-278.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吴建月(1979-),女,河北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库、软件编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校企共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体系研究”(编号:11050036;主持人:田秀萍)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28-03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目前实践教学已占到高职教学的40%以上,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逐渐成为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1]。实践教学督导具有督教、督管、指导实践教学的功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管理,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主要职责包括实践教学秩序检查,实践教学质量检查,实践教学信息搜集与反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和实践教学调研指导。督导作用的发挥,不仅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导,而在于对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为院校领导决策作参考[2]。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可以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监控,可以保障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创新型实用人才[3]。本文主要对实践教学督导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基本组成以及实施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一、建立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多样的教学活动实施的时间和场地,而且其内容也未成独立体系,教学过程随意性大。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观念相对滞后,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较传统,因此没有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且有些管理不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因此对实践教学督导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一)用户需求分析

根据教学督导的实际流程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本信息系统的具体用户包括:

1.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了解到教材、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料的科学性和适用性[5],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授课方式,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对象;通过专家、同行的评价了解到所教课程各个环节设置与安排是否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的建议,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差距。系统根据当前的实践授课标准、学生学习标准、行业企业标准提供的统计分析结果向实践指导教师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各个环节设置等方面提供策略,以提高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

2.学生。学生通过自评了解到自己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操作步骤的薄弱环节、完善解决问题策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实践教师的评价了解自己学习方法的不足、操作方法的欠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专家的评价了解自己在具体实践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步骤、最终作品与今行业、企业标准的差距,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系统根据当前的实践授课标准、学生学习标准、行业企业标准提供的统计分析结果向实践课程学习的学生提供学习方式、方法,行业企业要求等相关策略,不仅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且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

3.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校教学管理者严格掌握教学情况包括实践教学的情况,并对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严格把关。该用户不向系统输入评价数据,但是为了掌握学院的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授课和学习情况,有查询所有用户的评价信息的权限,而且系统根据所有用户提供的评价数据,结合学生学习标准、实践指导教师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向该用户提供满足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层次的统计分析结果,以保证该用户对学生、教师的学习和授课进行实时监控和指导。

(二)数据流程图

不同用户输入评价形成评价单存储在数据库D1中,其中包括学生用户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自身的评价,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行、专家对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用户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学生、专家,可以查询自己的相关评价记录,其中学校教学管理者可以查询所有用户的相关评价记录。系统根据专家评价标准D2、实践教师评价标准D3、学生评价标准D4生成模型方程,根据用户的评价结果数据对模型方程求解,最终形成用户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给用户(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图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的组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

为了提供给不同用户相关的策略,动态跟踪实践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优化管理,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该系统应该具有统计分析功能,这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应该具备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评价信息实时的收集功能。

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可对学生培养全过程的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行监控,并对监控的信息进行采集、管理、查询、统计、分析,从而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质量动态信息,并制定相应决策,优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

图2 功能模块

1.信息采集子系统。该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是一切信息的来源。此子系统提供相应的考核标准,引导专家、同行,学生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实训期间的教学质量和专家、学生对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进而采集到更加标准、规范、适用的评价信息。

2.信息查询子系统。该子系统满足包括教师、学生本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系统存储的海量评价信息中快速精确的查询以往相关的所有评价信息。它也是任意一个信息系统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信息管理功能。

3.信息统计子系统。该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提供了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可以通过系统存储的海量评价信息结合学生、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用户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以便使教师、学生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能够了解实训课程的教学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教学方法、制定相关策略,优化管理,从而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6]。除此之外,该子系统还提供了可以方便用户查看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评价信息对照表的功能,以便用户可以实时观察实训教学质量的动态走向,包括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从而很好的控制当前实训教学过程。

整个系统的统计分析前提是用户输入评价单信息,因为实际情况系统操作员应实时更新输入相关标准;统计分析的过程如下:(1)用户触发系统相关统计分析功能;(2)系统自身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从数据库中提取对应的数据,根据相关数据标准自动生成模型方程;(3)系统根据用户提交的评价单进行求解,最终得出统计分析结果输出显示给用户。

4.信息交流子系统。该子系统不仅提供最新实训教学督导的信息,而且评教、议教论坛很好的解决了专家、实践教师在空间上的界限,为专家、实践教师用户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无空间界限的、开放的讨论环境。用户可以就任何一个实训教学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数据库组成

该系统的数据库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库管理模块,其主要包括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数据:用户登录数据表,用户评价单表,包括学生评价单、实践指导教师评价单、同行专家评价单;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方面要管理多个模型,另一方面它也要从其他模块接受相关数据,根据模型生成模型方程,求得统计分析结果。模型库中存放了统计分析决策所需的各种模型:其中包括学生学习模型、实践指导教师模型等,模型的接口数据来自于不同用户输入的信息和从数据库取得的数据。

其中模型是整个决策支持的核心部件,通过模型或者模型的组合来辅助决策是该系统统计分析功能的中心思想,它的主要任务是在不用用户标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评价表数据,建立复合用户实际需要的决策模型并支持其使用,通过帮助该系统所有用户解决决策问题、检验候选方案和增强预测能力等一系列手段来改善用户的行为表现[7]。

三、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实施的相关问题

(一)工具软件选择

1.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其相关的版本中,SQL Server 2005 Enterprise Edition 达到了支持超大型企业进行联机事务处理 (OLTP)、高度复杂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系统和网站所需的性能水平。这也是本系统统计分析所需要的。而且与oracle等数据库相比,该数据库只有图形操作界面,因此操作起来简单。

2.JSP编程语言。JSP技术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理逻辑。网页还能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JSP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支持可重用的基于组件的设计,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

(二)信息安全、可靠的措施

该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是基于评价信息的,因此它的安全、可靠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相关措施:

1.用户应使用较为复杂的密码,并保持定期更换的习惯;

2.设置数据库分级权限,要求只有数据库超级管理员才有权限对数据库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其他用户只有查看的权利;

3.对登录系统的用户进行角色控制,严格按照“评价需要”分配角色。

(三)保障用户信息交流的措施

1.专家就最新发现的问题给以解决方案;

2.根据系统动态跟踪的结果,授课质量提高最快的教师交流经验;

3.根据系统动态跟踪的结果,授课质量一个月内没有提高的教师提出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用户在信息交流系统中输入的信息要经过系统管理员的确认之后才可以发表。

四、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目前实践教学已占到高职教学的40%以上,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逐渐成为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8]。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是满足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达到学生、教师和督导者的满意。系统界面不仅要满足各种功能的实现,还要具有友好性、方便性,便于师生在紧张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搜寻和提交相关信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2][8]王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3]张鸣,等.基于ISO9000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4]董维佳.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2).

[5]苏玉仙.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