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集体备课总结

集体备课总结

时间:2023-02-19 20:55: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集体备课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集体备课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集体备课;模块分工;生命周期

一、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思想

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整合并优化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通过备课组的集中讨论对课程制定层次化的备课计划,再对不同层次的备课计划进行合理的模块化分解,根据每个模块的备课需求合理分配各有专长的备课教师,并参照备课生命周期模型来具体实施每个步骤,最后给出集体备课简案和个人备课详案。每个备课生命周期都是循环往复的,都是下一个备课生命周期的前提和依据。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备课模式,提高了每名教师的备课参与度备课创新能力,确实起到了对集体备课效率、效果和质量的保障作用。

二、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实施

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是依据集体备课生命周期模型构建的,包含八个步骤。

1.集中讨论。先对课程备课按照教学进度规划分为单元备课、章节备课、学时备课等,然后还要确定备课组长和每次课主备人,对课程标准、选用和参考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对每次备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备课进度等进行统一规划,对章节或课时内容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讨论,对相应的教学目的、教案设计、内容框架、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授课资料进行总体设计,对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一定的目标要求,对集中讨论之后的模块分工提出任务要求,同时设计出集体备课简案。

2.模块分工。对集中讨论规划好的备课层次、内容、要求、目的等等,按照教学设计过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例如可以在确定了课时备课内容后,将相应内容分解为教学目的及框架确定、教案设计及修订、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资源搜集、多媒体课件制作、实验或作业设计、等等几大模块,然后在备课组成员中选出主备人,再根据每个模块的备课能力需求和备课组人员的专长进行功能分组,也就是根据人员的专长分成与模块相对应的组,之后进行每次备课的具体实施。此时由主备人牵头并协调,在各个模块功能组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促进模块间分工协作,最后再将模块间相互的要求、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

3.汇总评估。制定针对模块化集体备课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估标准,并对集体备课简案进行汇总评估。对那些集体讨论后仍旧存在问题的备课内容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然后再评估,直到通过,最后将评估结果充实到集体备课简案中。

4.共享资源。通过集体讨论的集体备课简案、备课内容涉及到的教学资料、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文档、声频、视频等集体备课资源进行共享,以便于个人备课阶段的个性化。

5.个性修改。集体备课简案和各类教学资源共享之后,每个授课教师需根据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践情况,对集体备课的共享资源进行个性化的选取和修改,形成个性鲜明又具有一定创新的备课详案,即对简案进行创新性的个性化的丰富和充实。

6.课后反思。备课详案通过每名教师授课之后的回顾、反思和总结,形成包含了一定经验和知识的更完备的详案。课后反思可以包括对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以及教案、讲稿、课件等等的思考,也可以包括结课后的课程反思。

7.个人总结。通过课后反思,教师个人可以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一个总结,形成一个附带相应说明和建议性汇报文档的详案报告,也可以是对课程教学的总结。

8.集体总结。这个阶段是对于整个课程和内容的再讨论和再研究,是对每次备课后集体智慧的再结晶,也是课程教学改革及创新的重要依据。集体总结既是这一备课生命周期的末尾,又是下一个备课生命周期的开始。此时要对个人总结的内容进行摘要和提炼,形成包含之前集体备课简案的新的简案和汇报总结材料,为再一次备课做准备。

三、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的优势

1.模块化集体备课模式提高了备课参与度,起到了提升备课组成员整体备课能力和水平的作用,同时对集体备课质量和效果也起到了巨大的提升作用。

2.模块化的分解以备课组成员的专长为依据,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成员的特长。

3.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特别重视教师对备课内容的个性化修改和意见,将个人及集体备课融入同一生命周期,使个人备课成果在集体备课成果基础上更加彰显个性和创新性。

4.所有备课资源的共享,也尽可能地避免了备课组内部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

5.避免了同一备课内容重复备的耗时与繁琐,将教师按照各自专长进行分工,能够充分利用和优化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资源,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备课组核心备课能力的提高。

第2篇

一、集体备课中进行教后反思研讨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后反思不是个人的“小锅菜”,更不是自我的“闭门思过”,而是集体备课菜谱上的一道亮丽而丰富的“山珍海味”,是备课组教师共享的思想精华。

在每一节课后,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会以反思札记的形式写下教后感或是教后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结束后,通过课前教学目标预设与自身教学活动过程的比较、分析、反思和总结的行为。在分析和比较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如果没有达到,是什么原因?如何改进?在教学中对课堂的驾驭和效果如何?在教学中又有哪些值得继续去应用和发展的优势和亮点?这为后续教学实践的开展和调整提供了宝贵的条件。

的确,教后反思是必要的。但是,教后反思是躲在某个角落里自己开设的“小锅菜”吗?能不能拿出来与其他教师共享和共同探讨呢?

我们在开展集体备课时,对后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严格的安排。采取了“中心发言人+全组教师讨论”,明确主讲人,由备课组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参与研讨的形式。在进行集体备课中,学进度、学目标、学内容、学重难点、统一预习案、习题等;也做到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习题。我们很明显重视的是对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预设和准备,而忽略了在备课开始时对前阶段教学思维的共享和研讨。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备课开始时,进行教后反思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提能力、补不足。

1.提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为各位教师提供交流自身教学方法、经验和优势亮点的平台。一般而言,同一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和能力上也各有千秋,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深入而宽泛的讨论,组成一道丰富的“山珍海味”。通过交流,相互的学习、切磋、善取“他山之石”,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更为成熟的认识,也为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研讨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参考。

2.补不足

补不足可以弥补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自身在教学上的不足,取“他山之石”,补自身之不足;二是弥补在上次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讨,比较他人,发现自我不足之处,进而学习、弥补;通过教学反思及心得进行交流和研讨,去认识前阶段集体备课的不足,看看是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重难点的研讨和解决不力,还是在教法和学法上存在不足。然后在本次即将进行的后阶段教学任务的集体备课中,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弥补和解决。

二、集体备课中进行课后反思的策略

集体备课中首先进行课后反思有其重要性和可实施性,在备课组建设中,我们如何有效地实施和探讨呢?备课组在开展教学和备课时从以下几方面推行,取得了一些效果。

1.及时思考,撰写反思札记,梳理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互动课堂是实践集体备课预设目标的阵地。我们发现许多“亮点”,发现学生带来的疑问和智慧,也有在课前备课中预设不到的问题和不足。因而,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要求每位教师将教学实践活动形成的想法、认识、体会,以教后记或随笔的形式撰写成文。反思教学中,要求对上次集体备

课形成的共案、共识等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情况进行比较和总结,列出要点,主要包括这样几方面:课堂教学中对集体备课预设目标和所探讨的问题在实施中有何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将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思维和情感交流中碰擦出的“智慧火花”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对二次备课的个性教案根据课堂教学修改和再设计。

2.集体讨论,汇总反思结果,取长补短

下次集体备课开始后,在备课组长的组织和中心发言人的主持和带动下,从中心发言人、备课组长开始,对上节课开展的教学活动和所形成的教学反思进行讨论和交流。首先是每个人对教学中集体备课预设的教学目标达成和对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进行交流、讨论并形成改进的方案和方法。然后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重难点问题的不同见解予以讨论,以便在下次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接下来,对于个人在教学中形成的教法创新、问题设计的独到之处等方面进行交流,同时也吸收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共性反思和个性反思的结合,取长补短,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创新性认识,为新阶段教学建立良好的基础。

3.回归教学,课堂实践反思,交流讨论

第3篇

一、为备前预备把脉

备前预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确定的同年级学科组主备人(往往是1人)认真钻研教材、搜索整合材料,规划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分配、作业安排等),然后打印备用,而同年级学科组的其他成员往往无所作为。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同年级学科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预备”这一环节,即每一个成员都要对下周教学内容进行规划预设,包括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法选择、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课堂板书、课堂练习、作业迁移、单元把关等,这一做法就相当于我们要求学生所做的“预习”规模较大的学校,如果同年级学科班额在20个班级以上,拟确定两名主备人各自主备为宜,以期同课异构的火花碰撞。

二、为备中研备把脉

备中研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既指上次集体备课所涉内容条块,又指本次主备人的教学方案或规划。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主备人发放下周教学规划方案,解说一通,相关成员依样画葫芦备课完事。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一是同年级备课组长现场征集相关成员上次集体备课以后个体施教的亮点和不足,适时总结。二是在同年级备课组长的主持下,主备人(1~2名)发放为本次集体备课所提供的教学规划方案,同时就教学规划方案制定的原则依据等进行解说,相关成员结合自己的“预备”,对集体备课时所牵涉的所有条块进行研讨梳理整合,以择优原则确定教学方案,所有相关成员都要做好研讨记录,为“自备”预设奠基。三是同年级备课组明确下次主备人及主备内容范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已经试行不分年级的同学科组集体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让不同年级的同学科成员聚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衔接促进;更有学校把集体备课的外延扩大,将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学科前沿理论的学习、学科课题的研究、学科集体备课融为一体。

三、为备后自备把脉

备后自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备课个体(教师)图省事,没有自我备课,不按本班学生实际备课,拿主备人下发的材料照本宣科,更谈不上三次备课(备前预备、备中研备、备后自备)。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备课个体在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中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在和同组成员步调一致的前提下,整合教学资源,规划条块,重新打磨课堂教学及训练架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进行三次备课――备后自备。

四、为教后感备把脉

教后感备,这里的“备”,既指集体备课的内容,又指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第4篇

本学期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狠抓落实,全程抓教学质量。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教研活动等项目进行监控实施月考核,严格把好常规质量的每一关,严肃教研活动纪律,教研活动时间专时专用,有计划和针对性。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

1、强化“一课三备”

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课后反思。

2、落实候课,有效上课

教学前要提前候课,教学时要精讲精练,要做到目标明确,容量合适,重点突出,反馈及时,要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规范,抓好学生的课堂学习规范,抓好学生的书面作业规范,抓好学生的总结规范。课堂上,要学会关注课堂倾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3、精心设计,个性评改

以减负增效为目的,激发学生兴趣,落实训练要点,精心设计作业,力求体现出层次性。作业的批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及方法,给学生及时的鼓励,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

4、认真检测,及时总结

让学生重视每一次的检测,并从中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每一次的检测效果要认真分析总结,找原因、明方向、想对策,要分析到人,措施具体可行。

二、特色教研,精彩纷呈

1、有效集体备课,共同演绎精彩

我们教研组为了让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坚持按照“4+1”的流程(“4”即“主讲发言——组员评议——二次修改——修改后的交流”;“1”指“分享一个改进意见”,即组内年轻教师向教研组汇报教学进度、下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研组成员积极提建议。)每周一次,每周进行40分钟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内容会提前通知到个人,让组内成员做好充分发言准备,针对每次集体备课主讲人的发言,组内还要进行考核评价。这有效地促进了组内老师对活动的重视和兴趣了。活动前老师们认真准备:一是 “研读课标,理解教材”“把握目标”“重备学与练”;二是收集备课所需要的文字资料,相关图片、课件等;三是提前准备集体课要交流的“金点子”及提出让自己困惑的问题。在集体备课的活动现场,更是人人发言,讨论激烈。很多时候老师都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每次研讨结束大家都意犹未尽。因此老师们不仅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上讨论,在其他时间这种探讨也时常进行。我们组内的有经验的老师每次在集体备课时都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我这种年轻老师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自己理论水平、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正是这样,才使得我们年级所有班级齐头并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2、整理错题集,提高教学效率

每周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交流各个班的错题,并整理成册。平时老师们会将错题集进行传阅,这让每位老师的训练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也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效率。

3、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教研组一直以来都做到了资源共享,我们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练习,从资料的查找到课件的制作,组内老师有分工有合作,资源共享,团体作战。每篇课文我们都用心研讨,梳理教学重、难点;我们精心制作课件,以最形象最感性最现代化的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每单元我们都精心设计练习,进行针对性训练。因为有了资源共享,才让我们年级三个班齐头并进。

第5篇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立足校本教研,走校本培训内涵发展路子却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之本。新平县第三小学立足学校实际,以“群策群力”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坚持“统一性、超前性、完整性”原则,建立“个人初备――集体齐备――个人细备――反思复备”的集体备课制度,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有效教学――集体备课之路。

我校集体备课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虽然起步比较晚,但自实行集体备课以来,我们注重学习、反思,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特别是2011年4月,我县全面深入的推进“大胆尝试,体验互动,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我们结合2011年版课标、课堂教学模式化基本结构等课堂教学改革精神、要求,在集体备课中深入探究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不断的改进和反思。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体会到: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利于教师“取长补短”迅速成长起来,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集体备课,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执教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逐年稳中有升。

一、学期初,根据教学进度计划确定每个学科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制定集体备课活动计划。

对中心发言人的具体要求是: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把握单元的整体内容,明确内在联系,积极查找相关资料、资源,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为发言做好充分准备。要求中心发言人书面提供发言稿、每单元任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部分中心发言人还需提供一节研讨课。发言稿的撰写内容为:单元总体分析(包括本单元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教学内容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突破方法(包括教学理念的定位、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法、学法等);分课时备课提纲;个人熟悉研读教材、教师用书后的体会、感悟等。

二、个人自备出思路。集体备课必须以个人研究为前提、为基础,因此,要求备课组成员必须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独立思考教法、学法,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除中心发言人把所承担的备课内容备深、备透、备精,认真准备发言稿外,其余同学科年级教师也要重点研究单元的一、两课,做好发言准备(自己初步整理好发言稿)。

三、集思广益通思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教学新知识的前一周分年级研讨,每单元活动一次,中心发言人发言时,要求其余教师要认真倾听,深入思考,并适时记录优点和问题。讨论交流时,首先针对中心发言人发言的内容展开讨论,即发言中的问题、含糊不清的地方及精妙之处。再次是针对其他组员发言的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赞同的理由。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2011年9月份起集体备课活动时增加了以下内容:

①上课、评课、议课环节。每个单元的主备教师先试讲其详备的那个课时,年级其余教师观课,听课结束后进行评课、议课。评课、议课是把备课、课例与感悟反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合,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在交流中互动创生,并提升到理论层次,内化为教育理念。

②以“主题研讨”等方式来充实集体备课的内容。可以结合备课内容设置“新课程下如何搞好计算教学”、“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讨”、“新教材下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总复习”、“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使之又快又对”等等这样的主题研讨。也只有不断创新集体备课的内容及形式,才能提高教师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才能使集体备课有效实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不管怎么说,集体研讨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力求经过“争鸣”,达成共识,形成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和比较一致的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四、博采众长写教案。在年级教师进入课堂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先要结合主备教师的试讲课进行反思,对集体备课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加工、重组,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教师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教案并付诸实施。学校教务处将适时检查教师集体备课的成果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五、教后反思长经验。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虽然集体备课以来,我们很重视反思环节,但效果一直感觉不是很好,集体研讨时,教师总想直奔主题,直接进入下一部分内容的教学研讨中。什么是反思?即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下学期开始,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及时对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不足进行反思,并记录在教案本上(教案本上已设置“教后反思”栏目)。每次集体备课,首先由各位组员将其信息反馈给其他同伴,作为二次交流内容(带上教学设计本)。注重反思,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举措,我们要重视,并加以落实。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虽然通过这几年的具体实践,确实让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课堂教学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教师间取长补短、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教学研讨氛围正越来越浓,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部分教师认识还是不到位,尽管学校再三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师仍对此认识不足,思想上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过去的教育教学思想未能认真加以反思,而是凭着经验去进行教学。

2.少数年级、单元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有些教师总认为集体备课只不过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走走过场而已,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

第6篇

关键词:制度 个性 主题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16-02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阵地。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编排意图、教学策略,又要能从微观角度入手有针对性设计与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制订详细、全面的能力培养方案,落实具体而庞杂的语音、词汇、短语、句式结构、段落篇章结构等语言、语法基础知识。要想在备课中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兼顾到教学方法与具体语言语法知识点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传统的备课,每个老师要独自备每一本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内容,花费的时间长,所以不可能做到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很精致;同时每位教师能力有差距而且也不够全面,所以备课质量不一定高。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激活教师资源,开掘文本资源,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鉴于此,几乎每个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集体备课。

然而,就像任何事物一样,一旦缺乏思考和指导,集体备课活动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就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一是资源共享,趁机偷懒。省略个体备课,大家分工,主备人在网上收集资料,形成教案与大家共享。二是个人包办,唱独角戏,噤若寒蝉。主备人独自发言,垄断主讲,其他教师默默听讲,“出工不出力”。三是模式复制,如出一辙,毫无个性。教师拿了主备人的教案,依法炮制,“唱同一首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业务管理上普遍存在只重形式,只抓表面,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实效的情况。

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从理性角度分析的那种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轻松教学”的效果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我们要不要集体备课?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如果需要集体备课,那么应该怎样定位?集体备课就限于写出平时上课用的“教案”抑或是“学案”?

生成教学过程观告诉我们,“有备无患”的课堂已经不再可能。教师仅仅凭借课前的一次性备课根本无法高效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没有预期到、无法预期的现象此起彼伏。我们认为,切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就可以较好的满足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各种要求。切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就应该是教师间互相交流,互相进步,互相提高;集体备课,就应该是教师间对教材的处理、教法学法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预设与生成的技巧等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最根本的是教师之间要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教学思维的碰撞或者是有教学智慧的共享,从而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三年以来,作为备课组长的笔者,带领全组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提高集体备课效果做了些探讨和思考,希望促进集体备课健康发展。

1 分工落实,彰显个性

明确任务,分工合作,撰写草案,这是集体备课前提。根据个人特长,全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协调下,承担集体备课的任务。因此,备课组长应在每学期开学前根据本学期阶段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事先有一定构思,开学后再根据学校安排尽快组织全组教师商量、讨论好本期任务并形成文字安排说明每人一份(文后附一例本备课组集体备课安排表)。这样一来,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备课内容、主备人员、个性修改及教后反思制度化后,每位教师心中都有数都会在集体备课前做很好的准备。

三年来,我们备课组形成了一种“常规下的主题模式”,这一集体备课方式流程如下:反思上次主题的教学实践同时确定下次集体备课活动主题及主备人——主备形成初步草案——全组讨论改进初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学生情况将初案个性化形成终案——上课实践——反思准备下次集体备课交流。

以“说课”落实和优化备课的内容。主备的任务不是网上收集资料,形成电子教案拼盘式的草案,而是要研读大纲说明和新课标等理论,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要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要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要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地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在集体备课时主备不是读教案设计,而是要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依据,即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尽可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分析自己将要付诸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更高的要求是,主备人在说课的一些关键环节要设计若干预案供辅备教师集体讨论、参考和选用,还要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大家讨论时补充、修改,或圈画批注,这一步是非常体现主备人个人素质及个性特点的。同时,辅备教师根据个人的特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同一堂课进行备课,即初步完成“确定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资源利用”等方案预设。

针对主备的说课及留下的空白、疑难问题,备课组集体交流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草案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形成初案。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所以,集体备课后,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初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学生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地推敲、斟酌形成符合自己学生的终案。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落到实处,注重教师个性,掌握集体备课火候,在二者之间寻求取最佳优化点。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

2 研讨常规,聚焦重难点

集体备课既然是教学研讨,就需要有一定的主题。常规教学的集体探讨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是抓住重点难点的主题式集体探讨就更有价值。只有主题明确,教师才不会在研讨活动中为备课而备课或是走走形式。而单个教师的能力有限,尤其是针对高中英语课改后新教材的取舍与组合,几个教师在一起就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一些观点或想法得到改进或完善,突出重难点,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结合新课程理念,可组内先布置学习新课标,然后组内各位教师交流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点或困惑点,经讨论后每组提炼出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或“普遍性”的问题;然后按照“聚焦的问题”形成本组本次的研究主题。聚焦的问题和过程一一记录在案。每个教师、每个组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把想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要记录在案。主题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于老师群体、学生或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高中英语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教材教学还有很多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因此集体备课活动一定要主题化要解决实际问题。高一到高三,我们备课组除了每个单元落实主备人以外,还就每个阶段的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重难点根据主动要求、大家推荐或直接安排落实了主备人,辅备教师共同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解决实际问题。三年来,出了六本教材我们还集体讨论了:“如何衔接高初中英语”,“如何调动高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科学布置英语作业”“如何搞好英语词汇听写”以及根据学生的情况每一阶段完形、阅读、写作等具体的教学问题。效果很明显,轻松的解决了不少教学实际问题。

3 反思提炼,聚焦新问题

教学反思是对教师备课和教学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是一个总结经验和教训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过程。把教学反思纳入集体备课活动中可以让“反思”取得更好的效果,吸取众人的经验教训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指导和理论素养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教学反思经常化,也可以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备课质量。要做到集体备课时集体反思就需要记录好教学札记、教后感。做好教学札记,以便查缺补漏,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率。写好教后感,教师可以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教学闪光点和教学缺陷,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炼整理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教学论文。在经常坚持记教学札记和教后感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共性的、有规律的教育教学现象,加以分析和总结,撰写论文。

然而,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就是缺少这样的反思,也许更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我们的备课是对下个星期要教学的课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这样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就一无所知,也就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就没有提高。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集体备课实践,我们这个英语备课组确实得到了不少收获。但学校如果配有相关的集体备课评价机制和提供集体备课研究指导,效果会更好。学校可以请专家作理论指导;可以请同行佼佼者作讲座;可以评价每位教师的集体备课参与情况,看看该老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人之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等。将真正的集体备课进行到底,让我们的教学轻松有效!

参考文献:

[1]杨苗捷.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6.

第7篇

本学期以来,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7位英语老师紧紧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认真研究教材,积极探索适合本年级各分数段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英语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提高高一年级英语备课组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工作回顾

首先,本学期组内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公开课涉及阅读课,导入课,并进行了词汇教学的有效措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如何进行听力教学等主题发言。评课中,老师们实事求是,各抒己见,客观指出授课老师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对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次,隔周一次的小测试,备课组仔细探讨题目的设置,一周考学生的基础词汇短语的积累,一周考高考涉及的各类题型,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训练。无论大考小考,每次考试后及时进行考试分析,总结成功之处,改进不足。同时坚持不懈进行培优补差工作,努力提高优生数,减少差生面。

再次,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备课组开展了英语书法比赛,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其中包括不少自称英语压根学不懂的同学,这让老师们都十分感动,更加坚定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信念。优秀作品的展出让同学们知道了好的书写到底好在什么地方,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问题总结

1.一些学生在思想和态度上有放松或放弃的现象,少数学生的导学案、作业迟交甚至不交,对他们的教育和督察力度不够。课堂教学效率还没有达到个体突破,整体提高的理想目标。部分同学英语偏科严重,这些学生只要老师多付出点,与他们谈心,鼓励他们发奋,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不断努努力,就完全能成为我们的本科生。

2.试题的编写、设计有待于改进,课堂实施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虽然大家在努力避免“满堂灌”的授课模式,但离高效课堂的目标仍然有距离。作为老师,应该不断学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学科的独特魅力,应清晰地认识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3.没有完全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因此下学期可适当减少训练量,加快教学进度,把缺的教学进度拉平。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坚持这个教学常规,保证备课组的教学质量和教师间的取长补短。

2.加强对高考真题的研究。高一是基础,高二是重点,老师们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适当适量地注入高考各类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相关知识。老师们可以一起做历年高考题,一起研究分析每一种题型,每一个考点,确保每位老师对高考高频考点,重难点的精准把握,为高考助力。

3.备课组在某种意义上比教研组作用更大,仔细分析备课组各成员的优劣势,任务具体到人,每次集体备课每个人都要有备而来,让每个人都尽可能多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智慧,而且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标 教师 备课 对策

备课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以及课程要求标准、学生情况来对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表达,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一般可以将备课分为两种,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前者是教师自己研究学科课程及教材的活动,而后者主要侧重于对大纲、学科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分析学情、反馈教学信息等的活动,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新课标下集体备课现状

开展有效地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间思维的碰撞,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学成果,尤其是对于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弱的学校更为重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众多的学校开始加大对于集体备课的管理与研究,但是依然存在着众多问题。尤其在偏远地区,学校对于集体备课依然重视不足,仅凭口头提倡,而没有实际的措施以及要求。即使管理规范的学校也只是通过集体备课记录了解备课情况,要想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必须有专门人员负责监督管理。

1.2 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缺少交流合作

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有“异质备课”与“同质备课”,而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均要结合学生多的特点以及教师进行组织安排。实际教学中80%的学校采用同质备课,也就是相同的学科组成备课小组。但是无论哪种形式在实际执行中都存在流于形式的弊病。例如在某小学中,学校规定在周一的下午自习课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首先由教学能手或者备课组长进行发言,主要论述一节课的难点、重点以及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实际上每次发言都是他们,而其他教师仅仅是心不在焉的听讲,下面的老师有的玩手机、有的批改作业、有的等时间去接孩子等,总之整个过程每个人都进行着不同活动,极大地降低了备课效率。当备课结束后,教师拿出集体备课记录本,在上面照本宣科的填写各项内容,供领导查阅。

这种流于形式的备课没有凸显集体智慧,而是让个人发言代替了集体发言,个人意志代替集体意志。而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尤为普遍。

1.3 集体备课深度不足,效果难以保证

集体备课的初衷是集中价值所长,对个人的认识加以突破,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但是实际操作中集体备课教案的形成仅仅是将一个或者多个教师的意见简单的叠加起来,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缺乏备课深度。为此及时参加了多年的集体备课活动依然无法真正的提升教学效果。

2.教师备课优化策略

2.1 善用网络资源,弥补集体备课的不足

当今信息社会下如何获得知识尤为重要,如果合理的运用计算机,教师就可以在更大的环境下获得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尤其是在远程教学极为便利的条件下,许多的优秀教师建立的自己的博客等可供交流的平台,这些资源均可拿来利用。作为老教师要给青年教师成长的空间,并学习年轻教师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互相促进成长。

2.2 开展教师集体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都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组成,美国的心理学家也提出了成长=经验+反思的理论。当集体备课形成教案后,各个教师还要根据各班不同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完善,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备课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后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再次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教学相长。

而集体反思更是对于反思的扩大,利用集体的力量将各教师遇到的问题总结分析,从而避免自己再犯同样错误,有效地提升了成长速度与教学水平。当然集体反思不能拘泥于形式,可以使教学日记的分享也可以是集体讨论以及撰写教学案例等。

2.3 增强教师合作意识

新课标一方面要求教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同时也呼吁教师之间的合作,以集体的力量获得成长。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处理好集体成果与个人成果的关系,处理好合作与竞争。尤其是年轻教师不能一味的从老教师身上汲取经验,同时要注重自身的观察与学习。此外要深入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重视合作交流。

2.4 学校要开展校际交流

跨校集体备课其实是集体备课的升级,可以在更大的环境中交流学习。教师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会导致教学手段、内容的陈旧,同时也导致一些教师固步自封,为此在更大的环境下进行备课可以更好地激发备课积极性。这就需要校方在财力、物力上予以支持,组织教师“走出去”。

2.5 校方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完善备课制度,要求求真务实;其次要通过建立良好的集体备课评价制度来敦促教师严格要求自己。校方要本着公平、公正、全面的科学评价态度对备课效果进行考评,不能只关注书面工程。

2.6 关注备课制度,规范备课程序

首先要强化备课组的建设,选择备课能力强、负责任的带头人。带头人不一定非是教学成绩好,同时也要考虑教学理念、学生评价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因素;其次校方要制定具体的集体备课程序说明,使教师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集体备课中要强调民主,在互相学习中提升。如果遇到有争议的问题不能盲目的否定,可以采取的方针,用实际教学效果验证。

3.结束语

通过教师的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提升个人教学水平及教学成果,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改下并非忽视个人备课,而是要求在做好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借助于集体的智慧来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李金碧.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制度[J].教学与管理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备课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备课管理,切实提高备课效益,我们决定进一步改进集体备课,开展备课改革。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主要措施

1、制订计划。学期初,由教研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提前三天通知。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内容后,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

2、磨课实践。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

3、反思提炼。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札记,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第10篇

一、新课改对当前数学教学的要求和教学现状

“协作是集体力量的体现”.针对一定的具体教学课题,学科教师应该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长处,形成高质量的教案准备,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出自己的贡献.比如我们学校2010年的高一数学,全年级共有16个班,共有8位数学教师.其中只有4位是老教师,而且教龄不长,其余四位都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先进的理念、有较高的热情,可是他们没有教书的经验,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省农村重点高中所招生的学生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另一方面四位老教师中也只有两位使用过本教材.可以看出,如果仅凭个别教师的个人经验去单兵作战,不但需要消耗的时间多,体力吃不消,效率非常低下,备课质量也不一定有保证.出于这样的考虑,科组内的集体备课方式近来备受推崇,并逐渐地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被称之为教研的“重头戏”和“亮点”.然而,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形式和功能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一,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种种误区,比较典型的有:

1.组长包办

当前,各地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益都在提倡推行集体备课制度,以年级组为单位选一位备课组长负责执行和监督.一般来说,被委以重任的备课组长往往教龄较长,多数为该学科教学中的核心骨干,早已在同事中形成较高影响力的教学权威和学术牛人,如此一来,集体备课往往可能在组长的独断专行下展开,也可能成为组长唱独角戏的秀场.其他参与集体备课的成员大多图省事,直接照搬照用,很少创新.这样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使备课组失去了活力和开拓精神,完全违背了实行集体备课的初衷.

2.简单整合

简单整合的情形主要表现为敷衍了事.例如,为应付上级或者学校检查,仅仅把教材的各单元、各节次的备课总量,平均分配给同年级的所有任课教师,责成各备课成员分头完成各单元、节次教案的工作.待大家完工后,再集中汇总到集体备课组长手中,最后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这样大功告成.可以说,这样的集体备课成果几乎是各个任课教师备课的“教案之和”.这种“工程分包”的操作方式,自然极大地为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减负”,但备课质量可想而知了.

3.依赖网络

这种情形是过分依赖网络现有资源,是典型的不动脑的“拿来主义”.比如,科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的任务,减少各个教师备课工作量,一般在组长的授意下,美其名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简单粗暴地登陆各种教育资源网站,把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粘贴复制,然后再集中整理,打印出来之后人手一份,这样的备课怎么能称之为“集体备课”?

二、集体备课要科学合理

针对上述三种集体备课的不良表现,科组教师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分工合作,探究探索,开展实效的集体备课活动,锻炼科组团队协作的能力.结合中学数学教学实际,集体备课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明确集体备课中的时间、地点等要件,各成员进行确认

开学伊始,我马上向学校领导主动提出,本人所在数学组8个人要坐在一起办公,由于大家还不熟悉,所以这次集体备课由笔者亲自主持.首先,我让每个人作自我介绍,以增强相互了解,其次,我把我们学校的现状及学生的情况分析了一下,阐述了集体备课的意义,并且明确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即每天下午的2:30~3:30.最后,我规定四位老教师为轮流的主备人,并且按各个人的长处,我把本学期的任务作了分工.这样的安排,明确了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人员,以便对所有成员进行约束.

2.划定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明确重点

(1)划定集体备课的重点内容

一般而言,集体备课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首先就上一课教学的得失进行反省或者总结,看看有哪些成功之处,反思内容设置和教学教法上的不足之处,明确在以后教学中的改正或者补遗的策略;其次是就下节课教学的内容选定进行探讨,对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商量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新课如何导入、习题课选择哪些习题等等,这些都要争取在集体讨论中达成共识.

(2)明确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第一,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可以用“四个统一”来概括.具体而言,“四个统一”就是学的进度,学的目标,学中的重难点,统一进行阶段的测试.但是,提倡“四统一”不等于实行“一刀切”政策,而是应根据教学中的具体实际灵活应对,典型问题反馈到备课组长处,然后集体分析,群策群力,作出更科学的应对,有效地解决课堂问题.

第二,备课的主要负责人要有先行动作,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准备好所负责单元或课题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学思路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法方式.在集体备课的交流环节中,一般由改单元的主备人发言,其他参与的团队成员围绕共同的备课方向,发表不同的补充意见,以便形成全面的完善的教案.这样,大家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核准教学中的重难点,就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交流探讨.比如该单元教什么,怎么教等等.接着,由主备人综合团队成员的主要意见,汇总整理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与学案,打印成文字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也可用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分发.同时,备课组成员还必须根据所教授班级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小组形成的教案进行加工处理,完善不足之处,形成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和学案,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提高课堂高效;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合作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前的那种老的教学模式远离我们的课堂改革。老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用超量的时间,在狭窄的空间里,压抑着孩子的天性,逼着学生去做不愿意做的事,造成学生的课余负担过重,因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为教师们谈论的话题,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成为我们面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两年的摸索实践中,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呢? 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依靠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强化来取得学习成绩,多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存储器。这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抹煞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主动、积极自觉的学习,即自主学习。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 , 有人这样形容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所要涉及的重难点,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激起学生课堂上的求知欲。

学生的课前预习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讲究预习的方法。

首先要强调阅读。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必须诵读,有音读、意读、情读、品读。通过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在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培养语感。

其次要多种感官互相协调,眼、手、口、脑并用。查阅工具资料,圈点勾画,尤其是多动脑,要善于质疑,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

再次要学会触类旁通,积极思维。例如在预习诗歌时,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来辨别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等,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去做猜测,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小说的三要素角度去把握文本信息。

最后注意预习的效率。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和内容,解决考纲中所规定的基础知识。

(二)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对预习和听课成果的巩固,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 。在预习时也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 时间的安排。对于当堂所学知识要趁热打铁,不留“后患”,尤其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认真完成;对阶段性所学知识每经过一段时间要整理加工,对重难点要进一步消化、理解。

第二、 要注意方法。不能搞疲劳战术,要和其他科目相搭配来完成;要有合作探究精神,和同学老师多交流讨论,互通有无;要善于总结经验。

二、重视教师间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是教学信息交流的桥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集体备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在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人员、形式、内容、效果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我认为提高集体备课质量,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上重视

由于管理力度的加强,教师都能按时按点的参加集体备课,但在集体备课时,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教师都在埋头干“私事”,或批改作业或自己备课,把集体备课当作鸡肋,思想上不重视。因此应明确集体备课的意义,尤其是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自身的成长离不开集体备课的学习。

(二)凝聚集体智慧

在很多地方存在着“一言堂”的现象,主讲人自己讲的集体备课内容,其他教师听完了事。既然是集体备课就应该互动、互助、互通、互化,而不是单向输出。主讲人在拿出自己的方案后,其他教师要把自己的想法、观点拿出来供大家讨论交流,不断完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只有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才能达到集体备课的效果。

(三)探讨备课的内容

集体备课不是照着《教参》照本宣科,课前必须对于集体备课的内容做好集体备课准备。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第一、学情分析,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层面,如何设计问题,实现因材施教。第二、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第三、教学设计,通过哪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第四、教学方法,每个环节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如何通过更好的方式把握教学内容。第五、作业布置,作业的内容、数量、针对性、完成时间都要充分估计到。

集体备课发挥了众人的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无疑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做好课前导入

一节课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前的导入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精彩的导入。

另外,还要注意教学效果,不能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小练兵”的形式,及时测试,及时点评,及时巩固一些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好段诵读”的形式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积累素材。

(二)授课突出重、难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课堂上,要大胆取舍,突出重难点。对于大家都熟知的知识,没必要重复,对于疑难点,要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探究,不能一掠而过。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起到强化重难点的作用。

(三)重视方法指导

第12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集体备课;优化导学环节;提高效率 我们的英语课堂改革教学搭乘着襄州区“改革开放年”的这股春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我们是如何调动教师积极备课、学生积极学习,将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呢?以下便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注重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课改实践中,“亮出自己最精彩的”是我校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真实写照。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加强集体备课,备课中认真实行“个人―集体―个人”的方法,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和智慧,突出集体的作用,淡化对个人的评价,从导向上强化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备课中,人人都是执教者和评教者,大家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合作研究等形式,让好的教学方法、复习策略,破解难点的妙招不断涌现。组内的讲课、评课、说课以交流对话的形式,主要体现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结构、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设置程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及课堂教学效果等。

二、注重优化导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启发式”的提问方式来导出当堂要掌握的知识点

在导学环节设计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Unit 8中的“there be”句型教学时,在预习导学环节中首先写出几个句子:

1.There is a bank on Bridge Street.

2.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glass.

3.There are two boxes on the floor.

问题一:请总结这几个句子中的画线名词的分类?

问题二:be动词的形式和主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之后在导学案中又写了两个句子:

1.There is a wolf and three tigers in the zoo.

2.There are three tigers and a wolf in the zoo.

问题:你知道There be 句型中出现并列主语时be动词的形式如何决定吗?

最后又写了两句:―What’s in the box?―There are some pencils in it.

问题:对There be 句型中的主语提问用什么?

同学们就是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对“there be”句型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

(二)以“体验式”的方式来导学、归纳当堂要掌握的语法知识点

所谓“体验式”的方式就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教师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来总结、归纳当堂要掌握的语法知识点。如,我在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8的现在完成时态的语法导学案时,在预习导学环节中写了含有该时态的几个例句,然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Eg.:

1.Sarah has slept___eight o’clock.

2.He has lived in the city____four years.

3.His uncle has taught Chinese_____he was twenty years old.

4.I haven’t gone for a walk in the park____a long time.

(1)根据例句,你能写出现在完成时态的谓语结构吗?

(2)根据例句,你知道现在完成时态常和哪些标志词连用吗?

(3)你能说出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吗?

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该语法知识的掌握也在不断深化。从而总结这一课时的重点知识点:

1.谈论做某事持续多长时间“How long...”

2.现在完成时,它表示动作从过去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强调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常与for,since,how long等词连用。其结构为:have/has +(v.)pp。

3.since与for的用法和区别。since+某一时刻的词,短语或从句,for+一段时间的词。

4.教师点评:通过时间轴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概念及用法。

可见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考虑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性的知识如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时,不看教材不行,看教材不详细不行,光看不思考不行,思考了回答不出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科学设计当堂达标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1.当堂达标知识点的内容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设计“学案”的着力点要放在落实知识点思路引导上,具体落实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及学习目标的问题设计上,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