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集体备课总结

集体备课总结

时间:2023-02-19 20:55:32

集体备课总结

第1篇

昨天,全县聚贤创优集体备课现场会在樱桃园镇中心小学举行。我做为五年级数学教研组的业务组长感到这次教研会开展的非常成功。我们组的全体教师不但对两周的教学明确了并且还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

会后我分析总结了一下,之所以集体备课研讨会能开的如此成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熟能生巧。

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对教材熟悉。教研会前,教师差别,所以聚贤创优教案并不但要求组长、主备人了解,所有本组教师都要对信息条中的问题了如指掌。只有这样,集体备课研讨会上,教师才能本身的教学方法,剖析存在的问题,以求互相取长补短,做到互相提高。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聚贤创优集体备课活动必然能越办越好。不久的将来,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必然能更上一层楼。

第2篇

P键词:集体备课;教学流程;具体措施

备课是教师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老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分析课程标准,教材重点、难点,确定突破方法,研究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构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我结合我校目前学生的学情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再结合永威中学、枝江一中、衡水中学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反复完善集体备课措施。通过思考,总结得失,本着加强集体备课,尽快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整理出了以下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学思想,明确教学流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经常因为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影响了课堂效率,而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并没有发挥好其本身的作用,教师总是把教学目标写在教案上,说在口头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泛而不精,华而不实,教学环节松弛,甚至有时一堂课下来教师不知所教,学生更不知所学,这些都与我们的高效课堂是背道而驰的,对于这个问题追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在于教师的导学方法上,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应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做到“三讲”与“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同时,要加大对多媒体的利用,在每节课前,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将当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展现在电子白板或者写在黑板上,使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具体化、明确化,让每一位同学课前清楚这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培养什么样的学习能力。这样做就有效的避免了课堂乱序和低效的现象,使教师与学生的每个行为都有的放矢,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环节流畅。

二、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绝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通过集体备课,明确下周的教学任务,从而学进度,通过说课制度,让组内每个成员提前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对人人说课和评课活动及讨论活动集思广益,合理筛选教学重点,制定出统一、高效、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师有所讲,学生必有所得,讲练结合,练有层次,实现“练出高效,讲出重点”的高效课堂。同时,在组内评课和讨论活动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英语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在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结合以往的经验,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集体备课、评课群而不谋,主题淡化的现象。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六备”,钻透“八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一是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二是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间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必做和选做的布置和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三是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四是八点: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能力培养点、易错点、易混点、常考点。五是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六是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步骤

以备前、备中与备后三个阶段对集体备课模式进行构建。

备前阶段:个人初备。在每次集体备课前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要提前做到阅读“三书”,即《课标》、教材、教学参考书。做好“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法、备学法。找出“八点”,即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能力培养点、易错点、易混点、常考点。每位教师应简要地写出备课提纲,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设想并记下有疑问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自己的疑惑与想法进入集体备课环节。

备中阶段:集中研讨。集中研讨时每位教师都要有“备”而来,带着自己在初备时碰到的疑惑而来,认真听取主发言人的发言,并根据主发言人的说课内容加以评议、质疑与补充,发表自己的设想,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案的建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个人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是一个“个人一集体一个人”的过程。在集体研讨形成“共案”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结合不同的学情与自身的特点, 最终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个案”。

备后阶段:个人课堂实践。个人课堂实践是集体备课活动的延续。集体备课之后,组内教师可主动去听主备课人的讲课,也可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也是共同提高的好途径。课后总结 反思提高。课后研讨是集体备课的反馈与总结环节,相互听进行回顾和小结,总结经验和教训,反馈教学效果,讨论课堂成败得失,以供以后备课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颖.加强实践活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M].语言文化教育研究论坛,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1999.12.

第3篇

一、规范集体备课流程

1.拟定计划和分工。学期初由备课组长牵头,组织备课组成员集体研究并制定本学期的集体备课计划,初步确定集体备课分工,明确主备人的任务。备课组长将分工表打印发给组内每一位教师,并报教管部一份备查。

2.一次备课。在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要围绕备课主题进行个人自备。主备教师按学校统一格式备好所承担的课时,于上课前一周写出初步的教案,我校使用的教学模式为我校自创的“六自三交流”建构式教学模式,教案形式也是统一要求的六大模块,即教学目标及达成度、教学过程、导学提纲、知识链接、知识树图及教学反思。

3.二次备课。备课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中研讨。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补充完善并提供修改意见,主备人在一次备课的修订栏中做好修改记录。研讨中各抒己见,讨论修改,集体打磨,形成的教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4.三次备课。主备人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在二次备课的基础上再一次修改完善,去伪存真,把零散的意见梳理整合,上下贯通融为一体。并重新抄写一遍,形成工整规范的教案。即三次备课,将三次备课交备课组长签字后复印,各学科的主备人提前把教案及教案中的导学提纲复印,下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

5.四次备课。任课教师要根据主备人的案,在修订记录一栏内,根据本班学情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适当调整,或列出对问题的各种预设,或细化重、难点的突破办法,设计出个性化教案,即教案使用人采取的第四次备课。但是,不能改变大的内容,在听课检查时,上课与教案基本一致,严禁备课上课两张皮,确保集体研讨的质量。

6.反思备课。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反思内容可以是对教学中出现的亮点进行捕捉,可以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可以是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剖析,也可以是对当堂检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的反馈,等等。

7.检查评比。教案检查评比实行一周一收,一月一考评制度。每周由备课组长收齐本组教案交给教研组长,教管部每月组织一次教案评比,评比由业务校长、教管部主任、教研组长组成领导小组,以教研组为单位排序,记入教师业务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

规范化的集体备课流程,有助于克服过去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的弊病,有助于解决集体备课的假、大、空问题,有助于教师合作研究氛围的形成,有助于集体备课实效性的提高。经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采取多种集体备课形式

针对我校各学科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我们采取了多种集体备课形式。

1.同学科同年级集体备课。由于我校的语文、数学、英语、机械、电子和计算机学科教师人数比较多,教师实力比较均衡,他们可以按照上述流程开展同学科同年级集体备课。

2.同学科跨年级集体备课。我校的政治、历史、地理、书法、音乐、体育、美术学科,由于年级组人数较少,因此就实行以学科组为单位按照上述流程开展集体备课。

3.同学科跨校集体备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组参加了区内的兄弟友好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个别老师借助QQ、Blog等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活动。

4.随机集体备课。上课前同一备课组的几位老师在一起议一议这一课时要注意的问题,某一环节的处理,或交流一些教学实践中的新的想法。课后大家再一起反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不足,这种随机集体备课活动讨论的问题具体,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同学科同年级集体备课、同学科跨年级集体备课这两种形式是我校内部的常规集体备课活动,同学科跨校集体备课是我校大力支持、积极倡导的与先进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集体备课形式;随机集体备课是我校教师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一种自发、自觉的集体备课形式。

三、建立集体备课评价体系

对集体备课的评价主要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开展。

1.对集体备课过程的评价。集体备课过程的评价关注的是对教师个体的评价,评价的内容是教师个人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表现。具体实施办法如下:①对非主备教师进行评价:由包挂学科的校干、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负责对备课组所有非主备教师的评价。主要考察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合理的改进建议等,对被采用的有价值的问题或合理化的建议等,每一条给提出者加2分,满分为10分。②对主备教师的评价:由包挂学科的校干、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及所有的非主备教师对主备教师进行评价,主要考察主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否准确,三维目标的定位是否做到准确、适当、具体,有梯度、易检测;是否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合作、探究、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设计,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否自然、连贯;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否进行预设;导学提纲的编制能否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等,满分为40分。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结束时,由备课组长汇总得出每位教师的分数。学期末把每位教师的主备得分和非主备得分汇总,得出每位教师在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中的总分,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对教师个体的评价提高了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

2.对集体备课结果的评价。集体备课结果的评价关注的是对备课组集体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看课堂教学效果和教案、论文、公开课、技能比赛的获奖情况等。备课组其他成员按获奖本人的1/5记分。另外,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管部主任和教师代表组成的“学校验评小组”,每学期对各备课组的课堂教学至少开展两次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各备课组编印的教案、教师个体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对教案的补充完善情况、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评比的结果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计入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学期结束时“学校验评小组”综合考虑上述评价结果,评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备课组,并给予表彰奖励。这种捆绑式的评价把个人的发展与备课组整体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

以上评价体系主要是对校内集体备课活动的评价,为了引导教师“走”出去,开展跨校集体备课活动,我校对跨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备课组在考评时给予10分的嘉奖。另外,捆绑式的评价促使随机集体备课成为教师之间的一种自发、自觉的需求。

在近一年的实践中,规范化的集体备课流程克服了过去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的弊病,多样化的集体备课形式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兼顾合作与教师个性发挥的捆绑式评价体系淡化了教师之间的相轻与封闭,促进了教师间合作、交流、团结互助的研究氛围的形成,进一步提升了我校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了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集体备课 高职高专 教学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学习。备课是教学的最初环节,教师备课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首要工作。备课的要点是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变被动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传统的备课模式为个人或教师集体备课,多以教师的角度来考虑学生需求,往往在授课中发现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出现偏差。特别是在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录取分数线低,学习起点低,而教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认识不深,多以普通本科的知识结构进行备课,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导致学生对知识消化不良。针对此现象,我院积极探索出了符合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特点的师生集体备课模式,并尝试使用于在校学生,获益匪浅。

一、民办高职高专学生特点

(一)学生入校分数参差不齐,学历模式复杂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录取分数只要过了专科提档线就可以上,文化基础差,同时学生当中也不乏有分数较高的,在入校分班时都是平均分配,班级里学生素质相差甚大,学生消化吸收课堂知识的能力存在差距。同时,学生入校前的学历模式复杂,大多来自高中,但也有中专考上的,或者有从社会工作几年后又参加高考的,学历模式多,知识储备不同,这也会影响到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差,“坐不住,听不进”,课堂到课率低,学习效果差。

二、师生集体备课模式开展的意义

师生集体备课模式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注重引入学生观点,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到备课活动中去的一种模式。师生集体备课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班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对于教师而言,师生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

(三)师生集体备课模式的开展

1.组织讲座,培训学生

在开课前授课教师组织所授班级学生进行讲座,让其了解课程的特点、重点与难点、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对课程有初步了解。引入师生集体备课概念,剖析教师备课的内容及备课方法,明确学生配合教师集体备课的程序、注意事项等。以某一章节为例,现场组织学生施行师生集体备课,找出问题肯定成果,鼓励学生将此模式应于以后的课程备课中去。

2.成立组织,制定制度

没有组织和制度的保障,师生集体备课只会走形式,很难认真贯彻执行,因此,教师需要在班级内成立组织并制定相关制度。将班级学生分组,3~4人一组,每组确立一名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备课活动。采用轮班值日的方法,每个组的组长及其成员负责收集本班级其他各组的备课情况并将其集中整理,定于每周六(避开正常上课时间)上午由值日的组与教师集中交流研讨。为了保证值日组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备课,将其备课状况纳入本组的素质考核成绩。备课状况主要包括出勤率、参与态度、备课项目是否齐全、整合各组备课情况是否落实等内容。

3.备课流程

(1)分组备课,集中成果

教师将下周课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前交代给学生,安排学生事先预习,围绕教学目标深入教材中去,杜绝浅尝辄止现象。各小组内部展开集体讨论,找出问题,归纳总结,将其讨论结果自觉交与值班组组长,值班组组长和成员将收集到的各组情况进行汇总。汇总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预习和查找相关资料确定哪些内容自己可以完全理解、部分理解、不理解,对教材内容有无质疑,希望老师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去解决。

(2)师生共备,集思广益

值日组和教师在周六上午展开研讨交流。任课教师先将教师的个人和教师间的集体备课情况做一个简要介绍,值日组组长将班级备课情况汇报给教师,就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交流,各抒己见,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寻求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后教师综合集体的意见将最初的备课进行补充完善将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

(3)反馈交流,设计作业

教师按照集体备课的设计进行教学,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有无实现教学目标。课后安排负责此次课程的值日组设计作业,通过网上查询或收集相关课程考试资料为本班级出测试题,试题要体现出本次课的重点并紧密结合上岗证考试涉及的内容,涵盖客观题和主观题。

三、师生集体备课效果

(一)学生受益

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到课率明显高于以往学生的到课率,课堂气氛活跃,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学习现象,学习效果成绩突显。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解决了大学教师课后就走,学生无处下手复习的局面,而这种课后学生及时复习的方法很明显地提高了上岗证考试通过率。

(二)教师受益

师生集体备课模式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特别是年青教师的成长。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任课教师深刻地体会到高职高专学生与普通本科学生的区别,在备课中更加有针对性,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备课质量。

四、实践探索中发现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对师生集体备课理解出现偏差

备课的基础是教师个人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相互切磋。然后再对集体备课内容进行消化吸收,查缺补漏,完善个人教案。而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把备课情况汇总上来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备课就可以,浅尝辄止,在广度和深度上没有进一步扩展,课堂教学设计不深入。

(二)师生集体备课的落实严重耗费教师有限的时间

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紧张,教师超负荷工作,与学生交流的自主时间很少。既使是安排了固定的备课时间,任课教师往往因为各种繁琐的工作而匆匆结束师生集体备课,这就严重影响了备课质量,同时间接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

五、改进措施

强化教师培训,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增强教师个人备课的自觉意识。借助网络资源,师生可以共同开发致力于网上交流平台,这样可以将教师从紧张的办公时间中解放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晚上、周末时间在办公室或家里和学生互动。

参考文献:

[1]彭海学.浅谈高职教师如何备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5).

第5篇

一、为备前预备把脉

备前预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确定的同年级学科组主备人(往往是1人)认真钻研教材、搜索整合材料,规划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分配、作业安排等),然后打印备用,而同年级学科组的其他成员往往无所作为。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同年级学科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预备”这一环节,即每一个成员都要对下周教学内容进行规划预设,包括三维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法选择、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课堂板书、课堂练习、作业迁移、单元把关等,这一做法就相当于我们要求学生所做的“预习”规模较大的学校,如果同年级学科班额在20个班级以上,拟确定两名主备人各自主备为宜,以期同课异构的火花碰撞。

二、为备中研备把脉

备中研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既指上次集体备课所涉内容条块,又指本次主备人的教学方案或规划。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主备人发放下周教学规划方案,解说一通,相关成员依样画葫芦备课完事。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一是同年级备课组长现场征集相关成员上次集体备课以后个体施教的亮点和不足,适时总结。二是在同年级备课组长的主持下,主备人(1~2名)发放为本次集体备课所提供的教学规划方案,同时就教学规划方案制定的原则依据等进行解说,相关成员结合自己的“预备”,对集体备课时所牵涉的所有条块进行研讨梳理整合,以择优原则确定教学方案,所有相关成员都要做好研讨记录,为“自备”预设奠基。三是同年级备课组明确下次主备人及主备内容范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已经试行不分年级的同学科组集体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让不同年级的同学科成员聚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相互衔接促进;更有学校把集体备课的外延扩大,将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学科前沿理论的学习、学科课题的研究、学科集体备课融为一体。

三、为备后自备把脉

备后自备,前一个“备”为集体备课活动,后一个“备”为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病状:常见的状况是:备课个体(教师)图省事,没有自我备课,不按本班学生实际备课,拿主备人下发的材料照本宣科,更谈不上三次备课(备前预备、备中研备、备后自备)。

处方:正确的做法是:备课个体在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中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以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等,在和同组成员步调一致的前提下,整合教学资源,规划条块,重新打磨课堂教学及训练架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进行三次备课――备后自备。

四、为教后感备把脉

教后感备,这里的“备”,既指集体备课的内容,又指教师个体的备课行为。

第6篇

关键词:制度 个性 主题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16-02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主阵地。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编排意图、教学策略,又要能从微观角度入手有针对性设计与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制订详细、全面的能力培养方案,落实具体而庞杂的语音、词汇、短语、句式结构、段落篇章结构等语言、语法基础知识。要想在备课中做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兼顾到教学方法与具体语言语法知识点的有机结合,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传统的备课,每个老师要独自备每一本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内容,花费的时间长,所以不可能做到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很精致;同时每位教师能力有差距而且也不够全面,所以备课质量不一定高。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激活教师资源,开掘文本资源,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鉴于此,几乎每个学校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集体备课。

然而,就像任何事物一样,一旦缺乏思考和指导,集体备课活动在长期的实施过程中就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一是资源共享,趁机偷懒。省略个体备课,大家分工,主备人在网上收集资料,形成教案与大家共享。二是个人包办,唱独角戏,噤若寒蝉。主备人独自发言,垄断主讲,其他教师默默听讲,“出工不出力”。三是模式复制,如出一辙,毫无个性。教师拿了主备人的教案,依法炮制,“唱同一首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业务管理上普遍存在只重形式,只抓表面,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实效的情况。

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从理性角度分析的那种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轻松教学”的效果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我们要不要集体备课?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如果需要集体备课,那么应该怎样定位?集体备课就限于写出平时上课用的“教案”抑或是“学案”?

生成教学过程观告诉我们,“有备无患”的课堂已经不再可能。教师仅仅凭借课前的一次性备课根本无法高效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没有预期到、无法预期的现象此起彼伏。我们认为,切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就可以较好的满足现代高中英语教学的各种要求。切实有效的集体备课,就应该是教师间互相交流,互相进步,互相提高;集体备课,就应该是教师间对教材的处理、教法学法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预设与生成的技巧等等方面进行相互交流;最根本的是教师之间要围绕“问题的解决”而进行教学思维的碰撞或者是有教学智慧的共享,从而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三年以来,作为备课组长的笔者,带领全组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提高集体备课效果做了些探讨和思考,希望促进集体备课健康发展。

1 分工落实,彰显个性

明确任务,分工合作,撰写草案,这是集体备课前提。根据个人特长,全组教师在备课组长的协调下,承担集体备课的任务。因此,备课组长应在每学期开学前根据本学期阶段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事先有一定构思,开学后再根据学校安排尽快组织全组教师商量、讨论好本期任务并形成文字安排说明每人一份(文后附一例本备课组集体备课安排表)。这样一来,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备课内容、主备人员、个性修改及教后反思制度化后,每位教师心中都有数都会在集体备课前做很好的准备。

三年来,我们备课组形成了一种“常规下的主题模式”,这一集体备课方式流程如下:反思上次主题的教学实践同时确定下次集体备课活动主题及主备人——主备形成初步草案——全组讨论改进初案——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学生情况将初案个性化形成终案——上课实践——反思准备下次集体备课交流。

以“说课”落实和优化备课的内容。主备的任务不是网上收集资料,形成电子教案拼盘式的草案,而是要研读大纲说明和新课标等理论,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查,要将教学内容深入吃透,要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要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地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在集体备课时主备不是读教案设计,而是要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依据,即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尽可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分析自己将要付诸实施的课堂操作行为。更高的要求是,主备人在说课的一些关键环节要设计若干预案供辅备教师集体讨论、参考和选用,还要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大家讨论时补充、修改,或圈画批注,这一步是非常体现主备人个人素质及个性特点的。同时,辅备教师根据个人的特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同一堂课进行备课,即初步完成“确定目标、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资源利用”等方案预设。

针对主备的说课及留下的空白、疑难问题,备课组集体交流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草案的基础上修改设计,形成初案。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所以,集体备课后,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初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学生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作深入地推敲、斟酌形成符合自己学生的终案。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说,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落到实处,注重教师个性,掌握集体备课火候,在二者之间寻求取最佳优化点。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

2 研讨常规,聚焦重难点

集体备课既然是教学研讨,就需要有一定的主题。常规教学的集体探讨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是抓住重点难点的主题式集体探讨就更有价值。只有主题明确,教师才不会在研讨活动中为备课而备课或是走走形式。而单个教师的能力有限,尤其是针对高中英语课改后新教材的取舍与组合,几个教师在一起就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让一些观点或想法得到改进或完善,突出重难点,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结合新课程理念,可组内先布置学习新课标,然后组内各位教师交流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点或困惑点,经讨论后每组提炼出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或“普遍性”的问题;然后按照“聚焦的问题”形成本组本次的研究主题。聚焦的问题和过程一一记录在案。每个教师、每个组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把想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要记录在案。主题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于老师群体、学生或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高中英语教学中,除了常规的教材教学还有很多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因此集体备课活动一定要主题化要解决实际问题。高一到高三,我们备课组除了每个单元落实主备人以外,还就每个阶段的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重难点根据主动要求、大家推荐或直接安排落实了主备人,辅备教师共同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解决实际问题。三年来,出了六本教材我们还集体讨论了:“如何衔接高初中英语”,“如何调动高一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科学布置英语作业”“如何搞好英语词汇听写”以及根据学生的情况每一阶段完形、阅读、写作等具体的教学问题。效果很明显,轻松的解决了不少教学实际问题。

3 反思提炼,聚焦新问题

教学反思是对教师备课和教学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是一个总结经验和教训而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过程。把教学反思纳入集体备课活动中可以让“反思”取得更好的效果,吸取众人的经验教训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指导和理论素养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备课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使教学反思经常化,也可以使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备课质量。要做到集体备课时集体反思就需要记录好教学札记、教后感。做好教学札记,以便查缺补漏,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效率。写好教后感,教师可以在总结中,发现自己的教学闪光点和教学缺陷,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炼整理教学反思,撰写教研教学论文。在经常坚持记教学札记和教后感的基础上发现一些共性的、有规律的教育教学现象,加以分析和总结,撰写论文。

然而,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就是缺少这样的反思,也许更确切地说是根本就没有反思。我们的备课是对下个星期要教学的课进行讨论,而对刚刚完成的教学任务丝毫没有涉及。这样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就一无所知,也就不能解决存在的问题,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就没有提高。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能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集体备课实践,我们这个英语备课组确实得到了不少收获。但学校如果配有相关的集体备课评价机制和提供集体备课研究指导,效果会更好。学校可以请专家作理论指导;可以请同行佼佼者作讲座;可以评价每位教师的集体备课参与情况,看看该老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人之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等。将真正的集体备课进行到底,让我们的教学轻松有效!

参考文献:

[1]杨苗捷.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6.

第7篇

一、主要成绩:

1.学习高效课堂理念,认真实践。

当前教育教学追求的根本目标就是轻负担、高质量。

我校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近,举行了345高效课堂听、评课活动。 在整个345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集体学习、研究、深化其要素。在教学设计方面,积极实践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导学案,从各个方面去充分的渗透教学知识,而不是按照教学目标盲目的制定教学案。在教学过程方面,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突出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最终目的。

在教学评价方面,形成多元化、过程性整体评价体系。在认真实践345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通过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首先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再通过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小活动,让学生从快乐的游戏中,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并通过探索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去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合作互助的共同学习。在过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以教材下的学案来进行课堂评价。尽量多的让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使得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学习体会能够达到共鸣,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2.集体备课求真务实。

集体备课统一规划,以课堂教学常规教学

研究为主,每次备课坚持中心发言人制度,中心发言人将发言材料印发给每位同志,集中备课时学要素,规范教学行为,重视重难点的突破,重视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老、中、青年教师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大大减少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教学六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指导性和实效性较强。组内学术气氛浓厚,一个团结和谐、求真务实的集体正在形成。

3.教师培训渐成体系。

本备课组共有7名语文教师,其中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2人,xx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有5人。备课组十分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工作:首先,采取了中心发言、上公开课、听课导课、结帮学对子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悉心指导。其次,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展露才华的舞台,如推荐郑英杰、宋春艳老师参加学校的公开课、课件比赛等活动,推动他们尽快成长成熟。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留心他们的闪光点和不足,或褒扬或提醒,重在研讨问题、指导示范。如个人教案,要求他们设计规范、过程流畅、材料翔实,重难点突出,教法、学法明显,坚持写教学后记,注意教学的反馈和反思。周记批改,以郑英杰老师为例,说明全收全查、有等级和评语,评语重对学生激励、沟通、指导的评改方法;作文指导,以杨海燕老师做示范,突出眉批、旁批与总评相结合,教师评析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重在实效的方法。第四,结合教委的督导、学校的质量年工程、青年教师公开课、汇报课等活动,相机诱导,兴教学教研之风,求稳步上升之效。第五,老少搭配结对子,老教师的经验、技巧和青年教师的新观念、灵性相得益彰,从备课、课堂组织、试卷命题。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一齐进步。

4.青年教师进步显著。

通过营造和谐、民主、进取的氛围,通过全程的关注与指导,通过备课、听课、议课等形式,青年教师也虚心学习、潜心钻研、博采众长,本备课组的年轻人成熟很快,成绩斐然。宋春艳、郑英杰等老师逐渐由教育的新手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能手,杨海燕在做好班主任的同时,也逐渐成长为教学的一把好手。

5.加强学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在起始年级,可能要研究怎样在教学中切实开展学生书写训练、系统扩大阅读量、加强文章格式、文体特征训练。初一、初二、初三对各种问题都要训练,初四时才能很好而有效地进行针对中考的作文训练。 坚持听课、评课,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本学期初,初一语文组增添了一名教学新手,为能实现齐头并进,相互提高,在教研室的组织下,我组成功组织开展了新教师见面课,课前多次进行集体讨论,在充分尊重主讲人教法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其设计了教案,授课时本组成员全体参与听课,授课后及时反馈指导,寻找解决对策,帮助该组成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寻找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新老教师间互相学习,达到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提高 我们在抓好集体研讨的同时,要求备课组每位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后记,年级组定期检查。通过反思和总结,对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总结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

宝贵的经验借鉴。反思时,我们努力做到围绕某个教学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只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活动和效果。不仅要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还要注意反思的实践性和发展性, 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努力方向

1.理念方面,

还要继续学习345高效课堂理念。对学情、学案、能力提升训练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新课标下如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备足学情,有力调控课堂节奏和氛围,尽可能多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留足学生思考和笔记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8篇

为了达到日趋完善的目的,这些日子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对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反思,觉得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三个误区。

一、集体备课决不是集体抄课。

现在的备课,主备人如果想要省力气,很简单,我们手头的参考书上有现成的教案,网络上的教案更是林林总总,顺手拈来,实在方便。参备教师如果想要省力,只需参照主备人照抄就是了。的确,我们这样抄来的教案,或许水平都很高,但再高,也是人家的,我们只能搬来了专家里手的形式,却邯郸学步一般难以领会其精髓,当然也不能有任何的成效了。

为了详细的说明这一点,我想要讲一个众所周知的成语故事――“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我是说,别人的教案就像生长着的竹林,我们只有认真揣摩,“胸有成竹”之后,才能得心应手的画出属于自己的竹子,才能得心应手的教会自己的学生。

二、集体教案,决不是整齐划一的教案,而是富有个性化的各不相同的教案。

首先集体备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其表现有:1.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多元表现。2.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3.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4.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5.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考试得分点大大减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查找资料、补充教材的内容。

其次,老师作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思想,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如果强行统一内容,案,统一作业,统一例题,甚至统一讲解方法,那么老师就不是老师,而是一台机器,最后反而死板、单调,结果只能式适得其反,因此集体备课并不是追求那些形式上的统一,而是追求其实质的统一,集体研究是必要的,应该制定出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授课目标,即统一好要传授的知识点,统一好要教给学生的解题方法、思想方法,统一好教学的难度、深度,至于各位老师,可以有不同的讲解、表达方法,可以选用不同的例题做知识的载体,但他们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效果是统一的,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特长个性风格都是各不相同,甚至是风格迥异的。如果我们简单的整齐划一,难免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所以,我们每个老师,应该发挥各自的特长,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塑造学生。此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言此,我想到了全员创优时我听过的一个学校的几名老师同一课题的公开课:同样的导语、相同的过程、同样的课件、相同的联系和作业……就像粉墨登场的京剧演员,咿咿呀呀的一个腔调,让在场的所有的听课老师哑然失笑。这就步入了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这样的集体备课,必将将集体备课推向绝路。

三、集体备课杜绝“留一手”。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集体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集体备课方式逐渐被一些学校所采用,因为它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势,可以充分开发现有的教学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使集体备课行之有效,发挥更好的课堂教学效益呢?本人认为集体备课必须通过以下五套程序:

一、个人初备。个人初备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大纲、考纲、教材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一定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二、集体研讨。教师要在第一次集体备课中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每位教师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教案,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最好要做到“四个统一”,确定“一个中心”。“四个统一”即:学进度、学目标、学重点、统一阶段测试。但也不能搞“一刀切”,而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过集体分析,统一安排。确定“一个中心”即确定好一个中心发言人。发言人可以由老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以便做好“传、帮、教、代”的工作。

三、修正教案。一般由中心发言人说课后,备课组成员共同研究、推敲,对遗漏和偏激的内容进行修正。修正教案应重在内容上,不能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定式”,要让教师结合实际和学生特点选择教法、学法。

四、重点跟踪。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因此,备课组教师之间应提倡互相跟踪听课,以便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互相交流,扬长避短。重点跟踪中心发言人或青年教师教学的实践,这样既可以印证备课的质量,又可以衡量备课的效果。

五、课后交流。一个完善的备课过程应包括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备课的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然,集体备课除了遵循以上程序外,本人认为还应当坚持先攻难后解易,求大同存小异,既精讲又多练的原则,敢于较真,敢于怀疑,善于出效果。以便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外活动水平的提高,各项测试整体素质的提高。

目前,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村中学班级少,同学科教师少,素质不高,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势。据我所知,有的学校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中备课,每周必须保证有一个晚上集体备课时间,并规定不得少于两节课(90分钟),形式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走过场、扯皮、闲谈、消耗时间,时间一到立刻作鸟兽散。表面上大家都把集体备课当回事,实际上有谁当一回事?集体备课多数情况下被简化成中心发言教师的“一言堂”与备课组长的“话语霸权”。其他教师被动聆听,随声附和,少有争论;更有甚者,不闻不问,冷漠待之,将集体备课活动当成一项“例行公事”,敷衍了事。

(二)虽然有了案,可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没有多少人按照集体备课规定的案去实施教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每一位一线工作的教师都深有体会。

(三)备课的时候,只是讲解课本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怎么讲、采用什么方法讲,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却不提。

(四)对老师上的课进行评价的时候,只是讲优点,对于缺点和不足很少提到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下。

究其原因,本人认为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并存。客观方面,一是管理方式与评价监督机制的偏差,一方面学校管理过分强调统一,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评价监督过分注重教师集体,忽视了教师个人在集体备课中的活动质量。二是高中英语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学校基本上都为英语教师安排了早自修、晚自修,不少英语教师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这些都使得集体备课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一些诸如时间不充分,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主观原因方面主要是教师思想上,认识上的偏差。集体备课的本质是要实现资源共享,即个体与他人无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外部激烈的竞争氛围使得教师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与强化。部分教师“坐享其成,无偿地占有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做法导致那些“贡献者”不愿再将自己的东西“和盘托出”,而是给自己“留一手”,有的教师甚至会知而不言。

集体备课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针对集体备课中遇到的问题,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在思想引导中求自觉。备课组长应加强对备课组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和师的认识,促进教师将自觉地参与集体备课活动视作一种自我成长与提升的途径。

(二)在过程监控中求规范。备课组要努力规范自身管理,抓实平时集体备课过程中每一次活动的每一环节。

第10篇

1 关于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

为了解目前初中学校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及开展情况,笔者对所辖市的十余所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了有关集体备课的问卷调查,调查涉及以下四个方面:请谈谈你对 “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你们学校在日常教研中是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你感到集体备课对你的教学有哪些帮助?你对目前学校的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是以主观题目形式呈现,不要求写出所属学校和姓名,老师们进行了认真客观的回答,答卷结果基本可以代表目前初中学校集体备课的现状.对这几个问题的回答概括汇总如下:

1.1 对“集体备课”的认识和理解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再加工,再提高,是个人特色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有利于对教材的全面理解;是对教学艺术的不断探究,对教学内容的精益求精,对教学效果的高效收获;是对个人备课的一种补充和提升,是对所备章节的深入挖掘;是共同研讨教材,研究教法,以适应学生理解水平的教学策略,也可称为“集智备课”;是一种较有效的资源共享的教学方式,起到收集长处,弥补短处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集体备课应建立在个人对教材深入理解把握的基础上.

1.2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常态作法: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半天),隔周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地点均固定,由备课组长提前分配任务,每人详细准备一节(侧重研究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研讨时轮流主讲,其他人补充、改良形成教案、学案.

好的作法:有的学校每年寒暑假都要集中全体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培训、集体备课.平时教学中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有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课程内容,备课前将资料上传到每位教师电脑中,备课时每位教师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主备人再次修改整理,最后确立讲学稿内容,组长、教学主任审核后打印.有时一份讲学稿要经过两三次讨论修改.

存在的问题:没有固定模式,走过场,形式化,缺少监督、指导,各自为战的局面还是存在的.仍有部分学校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落实不好,往往是课前一天简单地议一议,遇上评优课或公开课才会同组讨论进行,不能随时随地进行研讨.

13 集体备课对自己教学的帮助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集体备课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备课的效果更好,课堂设计更符合课程理念,科学合理,增进对知识间的结构和联系的了解,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科学地解决学生会出现的问题.

1.4 对目前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老师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数学教师对教学的一种认真严谨的研究态度,能够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

(1)加强集体备课的实质和内涵,要重内容,不要重形式.可以根据教材特点,按知识分专题进行集体备课;不要局限在仅备教材,要把对后进生和尖子生的教育加进来,也可采用“说课—讲课—评课”的形式;要关注“教案学案”的可持续应用性,总结好的教学案.特别是课后的再次备课要能提升一定的高度,不仅反思是哪个题没讲,哪个环节没安排好,而是要通过这些外显的现象寻找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2)集体备课仍要关注个性与共性的协调发展,仍要有教师个人的特色及班级学习特色.教师的个人准备要更充分,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可缩短时间,又能使问题的研讨更有深度.

(3)有的老师提到集体备课一周一次不利于对课的深入研讨,应增加集体备课的次数,每周可备2—3次,在讲课时印象就比较深,效果会更好.

(4)应加大校际间的交流力度,多外出学习或参加名校的备课研讨活动,多参加联片教研.

老师们还提出了更深层的思考:“学生不同,教师讲课特色也不一样,学案统一好不好?”

基于以上现象和观点,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新课程下的集体备课进行再认识,以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为高效课堂打好基础.

2 对集体备课的再认识

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以研究为出发点的集体备课有它的优势所在,特别是对新教师,受益良多,而且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教学心得,沙龙式的研究里隐性的收获是很大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教研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2.1 集体备课应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活动

传统的集体备课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固定的程式化的教研,使研究问题的时空受到局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到集体研讨时已失去即时性,时过境迁,有隔靴搔痒之感;二是传统的集体备课注重活动形式本身胜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易使集体备课的研究功能退化.鉴于此,笔者认为集体备课不单纯是一个备课活动,它应该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充分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不仅是课前对教学知识的时间内容安排,不单是习题的选取,作业的布置,更重要的是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研讨,特别是新课程下产生了许多有特色的先进的教法(东庐的学案式,洋思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自主学习等),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时间特性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限于课前,也应包括课后,不仅在课前集体研讨,在课后也要进行集体备课,这就涉及到在研究集体备课同时也要研究如何听好课、评好课,只有听好课,评好课,才能有好的教研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交流研讨,提升的不仅是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更有对教学的认识,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集体备课是青年教师发展的一条捷径.从某种角度上讲,“集体备课”等同于“集体研课”,把备课的外延扩大化,集体备课也可以看成是校本教研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2 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常态化体现,追求研究的有效性和生成性,每位教师都应是组织者与参与者,目的是能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得到智慧的解决.其基本流程应为:独立备课——集体初研——确定方案——课堂实践——课后再研——归纳提升.

这一程序体现了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协作关系,符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规律.这样的安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环环相扣,便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具体解读如下:

独立备课:在集体备课前,教师一定要对教材内容及学情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有效进行集体备课的重要前提.尽管有的学校采用分配任务形式,有人负责主备,但每位教师都应对所备课题有自己的前期研究,要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样才能在第二阶段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才能形成思维的碰撞,共同提高.

集体初研:在独立备课的前提下,备课组每位成员各抒己见,避免了个人片面理解的缺点,可以将之称为课前备课.对课前备课,需要统一的不仅是一些形式和程式化的内容,更关键的是教学思想的统一,如对关于“好课”的认识、学生能力的增长点等方面.

确定方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达成了共识,接下来就应确定教学方案,涉及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共同交流如何处理,还有哪些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提高等.这一过程要求老师边思考边研讨,形成初步的教案或学案.

课堂实践:教师在经过了前期的预设之后,需要在课堂上实践设想,通过教学来检验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当然,教学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活力的学生,尽管教师课前从教材和学情两方面做了充分地准备,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会有未知情况发生,可能会与预设产生较大的距离,这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也是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思的重要原因.

课后再研: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内容结束了,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对这一节课的反思.因此,对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解决方案应是集体备课这一教研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着重把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在集体备课中展开系统的研究、讨论,可以有效地解除老师的困惑,为后续教学削除阻力,注入动力.

归纳提升:通过课后备课的讨论、研究后,每位教师写出感受与反思,并且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改善提高.思考使人进步,落实成文字会使原本纷乱的思路变得更为有序,更有条理性.日积月累,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以提高.

至此,集体备课的一个流程基本结束,当然,流程的几个环节不是固定不变的,形式也可是灵活多样的,比如课后研课,可以是集体的形式,也可以是随时随地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重实质而非形式,目的是使教师有所思有所得.

2.3 集体备课应依托现代交流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集体备课应更多地使用现代化手段和理论,使新的集体备课模式更高效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许多学校都设有电子备课室,鼓励老师们利用网络获取更加丰富的资源,还可建立校域或区域集体备课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备课,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案库,每个人都可以对教案库中的教案进行下载、修改和点评,方便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也是对学校资源的一种积累,充分发挥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可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3 集体备课的实施形式

基于对集体备课应是一个系列的教研活动过程,而非单独的教研环节的认识,在教学中,除了常规的集体备课模式之外,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集体备课形式,来突出集体备课的研究特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3.1 即时性的集体备课

以教师个体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为载体,在校内或区域范围内进行集体备课,采用“听课——评议——反思——再听课——总结”的形式.与会人员为学校备课组教师或更大范围内的同年级教师.首先由教师独立备课,再经过小范围的集体研讨,其他教师听课和评课,提出改进建议后由作课教师自己归纳提炼,第二天再由这位教师作同一节课,课后大家进行研讨总结.

这种形式的教研,对作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的个人成长都是很有益的.因为在评课时,除了对教学内容的共性认识之外,不同教师对教学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就课堂教学会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促使作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因学情的不同,教师要结合自己任教班级的学情对这些意见进行有选择性地采纳,改进完善教学设计,第二天在课堂上用实践来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如果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不断地思考,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还可通过别人的教学来再现自己的想法,那么听课教师的收获不亚于作课教师.这样的备课有即时性,对教学建议可以及时地实施检验和验证,是难得的,也是有价值的.但因为教学时间的不同步,会影响教学进度,所以不宜做为常规性的教研,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对促进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3.2 全程性的集体备课

以群体性教师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为载体,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特别是对课例的研究不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而是“说课、议课、作课、评课”的系列活动,把集体备课基本流程的各环节进行放大和细化,意在通过对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营造人人参与教研、问题引领教研的大教研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笔者依托所辖区尝试进行了此次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独立备课——组内研讨——说课议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五部分组成,分别于进行了两次公开教研活动.

活动课题定为《相交线》,首先安排四位老师独立备课,再由四位老师所在校的初一数学备课组组内教研,同时派区初中数学中心组的四位老师到四个备课组进行指导教研.接下来在全区初一数学老师参加的“说课”活动,四位老师分别说课,中心组的四位指导老师说教学设计意图及说课感想,听课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或建议,现场争论之声不绝于耳,气氛非常热烈,充分体现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效果.按照活动的统一安排,随后进行了试讲、评课、教学设计反思,选择了两节反差较大的课型推出.最后来自全市的初一数学老师参加了公开课教研活动,两节不同类型的《相交线》课堂教学,一节是“学案+小组合作式”,一节是“探究活动式”;一节注重动手操作、画图观察、分类概括,一节注重联系生活、理性思考、分类剖析,都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自主的深入探究,也引起了在场老师的深入思考.课后两位作课教师做了全面的教学反思,中心组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

这样的活动参与人多,受益人多,作课教师和指导教师都从经历了从备课、说课到上课、评课的全过程,并将其过程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公开化,准备充分,收获良多.不足就是耗时较长,因为是区域性的集体备课,涉及的面较广,如果是学校内部组织这样的活动会更方便实用.

3.3 卡片化的集体备课

传统的集体备课活动是按部就班依教材而行,自上而下确定内容,程式化、套路化,关注教师内在需求不足,同时也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有时教师对教学设计有了灵感,或是对课堂教学有了疑惑,经常一闪而过,若是等到集体备课再议时却又遗忘,不妨采用卡片的形式,建立诸如“问题卡,反馈卡,评价卡,信息卡,分享卡”等,其中问题卡侧重关注教师个体真实问题;信息卡反映教师研究教学问题的方向;反馈卡可对其他老师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建议;评价卡则是对所听课或问题进行点评;分享卡可记录平时所看所想所感.备课组为老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教师有了信息就可以及时,有了问题可以及时求助.总之,原发性信息,原发性问题,都是最真实有效的,积累大量的来自一线的教研资源,这也是集体备课的最有价值的教研问题,使集体备课这一教研形式得以延伸至工作中的每时每刻,同时,又可以在集体备课时研究教师真正想解决的问题,让教师在解决需求中体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

参考文献

[1] 胡庆芳等.校本教研实践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刘然等.走向理想课堂―新课程基本理念与其基本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严先元.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第11篇

关键词: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54-02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堂课、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备课,因此,掌握备课的技能和方法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备课工作包括熟悉新课标、钻研教材、阅读参考资料、了解学生、确定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编写教案、设计板书和准备教具等。[1]备课必须认真、踏实,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备课,一方面是指教师阅读参考书以及教师进修自学等提高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熟悉新课标,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熟悉教学设计等环节。一般说来按照备课人数把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形式。集体备课是大家在一起讨论发言,共同探讨某一个具体问题、某一个教学方法、某一个教学设计、某一个教学片断,等等,经过分析比较,求同存异,形成一个完美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个人备课就是依据集体备课的情况,结合教师个人的教学实际,进一步分析新课标,分析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精选典型例题习题等等,这是集体备课不能实现的,也是集体备课的延伸和拓展。新的教育背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越来越重要,课前的准备工作就越来越重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给备课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和更便利的条件,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利用集体备课的优势,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进行有效的个人备课。

一、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组织和领导以及监督检查很重要,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组织,才能保证备课的效果和质量。按照传统的习惯和要求,集体备课应做好新课标、教材、学生、教学重难点、教法、教案、课堂板书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实施的基本程序:教师个人初备小组讨论个人复备在组内上教研课小组讨论再修改形成教案课堂教学总结讨论。个人初备时,按照上面的要求,首先要熟悉课标、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优秀的教学案例等,把握好重点、难点。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情况,如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等等。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灵活的方式,可以讨论对教材的理解、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的步骤,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然后其他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讨论,进行修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与学,如何找出重点和难点,怎样突出重点,怎样突破难点。这个过程很重要,只有如此,集体智慧的结晶才能显现,这也是集体备课的核心所在。最后归纳总结后形成初步完备的教学方案,这个教学方案,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修改。教师上完课,要及时进行总结,写出教学总结,进一步形成更加完备的教案。集体备课因为大家要在一起备课,因此,备课方案提前要做好,备课的时间和地点都要按照计划进行,哪些人参加,具体备哪些内容。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最好都要要参加集体备课,这不仅是指导,也是深入一线,深入教师,同时也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使集体备课的优势充分发挥,以达到最理想的备课效果。

二、个人备课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教学目标。要学习新课标,新课标是国家对各种教学的统一的要求,它规定了各科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阐述了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指导思想,提出了教学方法,安排了教学进度供参考,对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掌握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目的性的具体表现,教学目标使有认知领域的目标、情意领域的目标和技能领域的目标。[2]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因此,备课首先备教学目标,要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范围,掌握知识的程度,它决定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采用的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等。

2.深入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才能真正熟练教材、掌握教材,更好地突破难点。教师备课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整个教材的章节内容,进行罗列,进行归纳,每一章、每一节有哪些知识点、有哪些基本概念,其重点和难点是什么,通过比较,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哪些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哪些内容要求学生牢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去实践,等等,教师备课还要通过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这包含知识和智力教育因素、思想教育因素、情感和意志教育因素以及技能教育因素,把教材隐含的这些知识也要备到,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3.深入了解学生。这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是备课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学生的思想情况,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和兴趣爱好等,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备课都要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师决不能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去备课,决不能脱离学生这个主题,备课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目的。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备课一定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的出发点,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

4.精心考虑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课标和教学目标把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尽快掌握,并且要持久、牢固,因为课堂教学信息量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多,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还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好的教师要教人去发现真理。”教师不仅要把教材的知识教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钻研,使学生经过探索掌握知识。比如以一节数学课为例,要考虑新课怎样引进,哪些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例题的了解与分析,考虑采用什么方式方法等,还要考虑怎样启发学生看书,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考虑如何讲解,讲解后的练习怎样组织,设计哪些练习题,学生如何训练等等。总之,教学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2]

5.认真书写教案,准备好教具。写教案是备课的最后的工作,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蓝图。教案有详细教案和简略教案,一个新教师教案应该详细而完备,对教学中的问题考虑得越周到、越仔细,教学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教案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特别是新教师,教案中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教学计划一定要安排周密,教学方法和步骤一定要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要有可预见性,即要做到胸有成竹。一个多年从事教学的老教师,对教材已经很熟练,教学方法很多,教学经验很丰富,备课就会省力些,教案一般比较简洁、精练。教案的一般步骤是讲授课题和日期、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和作业布置,要有课后的小结,还要有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有利于教师在讲课时思路清晰,步骤明确,又能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板书要目的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洁,书写工整。教具的选择和准备也很重要,能够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且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具很直观很形象,比如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内容,把模型放到讲台上,几条棱长、几个顶点、几个面、怎样计算表面积、怎样计算体积,学生通过模型很容易理解这些知识点,并且印象很深刻,当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如果结合教学内容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会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使学生兴趣更浓,如果课前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动手制作教具,那是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备课要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采取灵活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备课,备好课,真正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勤奋努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用集体的智慧进行有效备课,力求集思广益,同时,教师还要结合个人的实际,积极地进行个人备课,把两种备课方式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集体备课;备教材; 备学生 ;备教法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

时下,集体备课在各地大行其道,然而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误解:

1.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

具体表现为:为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互抄,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2.集体备课是“网上资料的拼盘”

具体表现为: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加以选择和取舍,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这样下去,久而久之,有的学校取消了周二下午的集体备课。

二、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如何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真正、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1.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

集体备课的时间,即每周二固定两节课。主备人轮流担任。这样就使集体备课从时间、地点和人员上得到了保障。

2.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1)集体备课的内容。集体备课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集体备课的要求。①“五个统一”,既学进度、学目标、学重难点、统一作业、统一阶段测试。提倡“五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教学环境,经集体分析,作出合理安排,“宜统则统,宜分则分”。②主备人提前一周准备所主备的教学内容,形成大体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集体备课时由主备人发言,参与人员发表补充意见,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即教什么、怎么教,然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3.集体备课备的形式

(1)备教材。教师对教材要有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2)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地“备学生”。要具体分析学生实际,在哪些方面会存在问题,怎样讲更易于学生理解、领悟和应用。要换位思考,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知识层次、思维方法、兴趣爱好去设计教案。叶圣陶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

(3)备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得当,教学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集体备课时必须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三、集体备课成果合成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个性思维的碰撞――集体智慧的整合与生成――个性教学案的形成”。集体备课的最终成果体现于适合本班情况的学案和教案。而如何使用教学案以实现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学案的预习功能

学案要提前发给学生,要追求“实效”。学生预习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都必须明确。

2.注意教案的载体功能

教案是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是集体备课成果的展示。因此,教案必须精心选材,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逻辑性原则。选材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然后由一般到特殊。例如:在复习巩固环节,由重要知识点的复习提问到难、由一般到特殊,易于学生理解、领会。

(2)层次性原则。教案的编写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3)多样性原则。教案备选习题的题型应多样性,不拘一格。

(4)“教”、“测”不分离原则。想教会什么,课堂检测考什么,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便于及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采取相应措施。

3.教学案的复习功能

在设计使用教学案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不断地加以反复强化,充分发挥教案的复习功能,做到“堂清”、“周检”、“月结”。

四、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树立的几个意识

1.合作意识

合作是进行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集体备课时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围。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备课组教师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进行专项复习时,要根据各位教师的长处,备课组长指定专人负责,准备阅读、改错和书面表达等练习材料。

2.整体意识

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有整体意识。例如,第一次集体备课时要纵览全局,制定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同时,还要注意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超前意识

教师超前集体备课,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有利于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在制定好整体教学计划后,集体备课时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两个单元的课。

4.反思意识

有位学者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将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性反思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最基本的教学原始资料,可为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