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15 18:5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第1篇

[关键词] 阅读 读书笔记 有效方法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说起。而阅读则是积累的重要手段。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是目前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电视、广播、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径和手段的日益增多,他们更喜欢听声音、看图象。此外,青少年的心日益浮躁,也更急功近利。因此,现在的中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很少读书,许多学生已经没有读书的习惯。在这种状况下,要求他们去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记读书笔记就成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目的

俗话说:闻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记读书笔记的目的:积累语言,通过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素材,为日后自己写作做准备;积累思想,记录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方法指导

1.摘要式

即读书时把阅读中的重点词句,精彩的段落或名言、警句等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在摘录的时候要忠于原文,同时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出处、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2.提纲式

读懂文章,抓住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用提纲的形式把文章的观点或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3.提要式

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

4.心得体会式

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受到的启发或者收获。

三、布置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的阅读……”这就意味着各个学段教师可以因时制定不同的读书笔记要求。

1.第一阶段

“厚积才能薄发”,在开始做读书笔记时,我让学生大量阅读自主摘抄,但每天的摘抄不能少于300字,并且要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不得不去大量翻阅报刊书籍。而标明文章的题目、出处及作者的要求使得他们也不能像小学时一样,找本好词好句好段字典进行摘抄以应付差事。阅读的开始是被动的,但我相信大量的阅读总会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当他们把摘抄当作每天的作业,主动、自觉地去关注各种信息并摘抄在本上时,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精神养成也指日可待了。

2.第二阶段

(1)摘抄整篇文章

语文阅读体系庞杂,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浩如烟海。当摘抄仅仅停留在自主摘抄阶段时,那么学生获得的积累也只是支离破碎,摘抄的价值也荡然无存。此时,要求学生不能在像先前一样随心所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转而摘抄整篇的文章,从而获得完整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2)仿写句子

摘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阅读,而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积累能够化为己用。在此阶段,要求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仿写,既让学生随意积累了语言,又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阅读培养了写作能力。

3.第三阶段:列提纲,举例子,引名言

此年龄段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抽象思维刚刚起步,要求他们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列举出相关的事例,引用相关的名言警句(我们的要求是各五个),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再次明确了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并学会有效地搜集处理整合信息。

4.第四阶段:写心得

阅读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的时候一定注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议论,无病。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抄”,而且要“思”。久而久之,思维、品评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而创作的能力的培养也一起尽在不言中。

四、教师的督导作用

1.及时检查

“万事开头难”,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教师一定要按时、及时检查,起到监督、督促作用。行动是学习的保障,对于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转移的初中学生,必要的时候就只能使用强制性的手段,逼着他们去读书学习。虽然很被动,但这将会是有效阅读的开始。

2.教师的引导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针对性的指导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阅读教学包括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而课内阅读又影响着课外阅读。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推荐与引导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方向。例如,我们在讲《伟大的悲剧》一课时,在谈到人与自然作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时,有意识提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及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随后的几晚,大多数同学都围绕这两本书做了读书笔记,更有同学在写心得体会时引用了海明威的名言“英雄,可以被毁灭,但绝不会被打败”来作结,精辟而又有力。

3.教师的评价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而自我需要是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多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让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以至于失去了阅读的有效性。

我喜欢看学生们的读书笔记,不管是摘抄还是心得体会,我都会借此与学生对话,语言尽量温情,以肯定赞扬为主,赞美他们选材的用心、眼光的独到、欣赏水平的高超、思维的活跃,甚至是字迹的工整,谢谢他们带给我的美的享受。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读书笔记都有可以肯定的地方,然后在指出他们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相信他们下次会做得更好。还在适当的时机让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在这样的评价下,少了批评,多了赞赏,学生的积极性大长,自我需求得到满足,读书笔记写得更认真了,阅读也变得更主动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勤做读书笔记是开展有效阅读重要途径之一,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鹤明.如何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教师之友,1998,(05).

第2篇

一、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首先建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陆振东校长任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及教研组组长任成员。确定具体负责的领导。成立有领导牵头的读书学习活动小组,每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讨论、交流,并及时足量写出读书笔记。

二、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到位。

学校读书活动,建立了教师读书活动学习制度,提出了读书宣传口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读书活动中,把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为了更好的督促教师完成读书任务。领导小组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的自学笔记,对教师自学情况作以评定,并且作为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

三、深入宣传,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

根据太仓市教培研中心的工作安排,我校制定了详实可行的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校迅速地开展了读书活动的动员工作。多渠道、深层次在全体教师中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现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

读书活动是校本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校以此次读书活动为契机,将读书活动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读书与培训的双赢效应。主管校本培训的领导定期与不定期抽查教师的读书笔记、检查结果与集中学习记录填入校本培训记录中,实现集中学习及学习交流活动与校本培训时间科学统一。

五、我校制定了积极有效可行的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1、确立阅读书目。本学期阅读书目包括市教培研中心发放的《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教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等2本教师必读书目。

2、深研细读。教师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到图书室或阅览室或自己上网查阅有关的书目和刊物,勤学善思,精读细读。

3、读写结合。发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精神,提倡将读书摘要和读书感悟结合起来,要求每位老师对所读内容写出三篇读书心得(每篇不少于600字),并且每学习小组需上交学习心得的电子文档,确切保证读书活动的质量。

4、交流研讨。分阶段读书活动小组进行学习交流,领导做好带头,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写出读书心得体会,作为教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举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报告会,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5、读书评价。根据教培研中心读书活动工作安排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至少写三篇高质量的读后感或书评,由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组织评价,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共评选出优秀作品15篇,作者是:陈晓桦、钱海燕、孙杰、高海燕、邵帅、唐晓东、方燕、陈虹、汪莉、张萍华、何红洁、蔡丽萍、范惠芳、袁丽婷、赵扬。

六、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

第3篇

一、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不断变换手段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

1.看与说结合。我一直坚持只要是我的课,每节课课前5~10分钟让一名学生上台,交流在课外阅读中摄取的资料,采用开火车轮流制。在我的坚持下,学生们课外阅读兴趣盎然,视野开阔了,语感也增强了。

2.看与写结合。有的学生写日记行如流水,空洞无物,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我便让学生们在日记中写读书心得。日记中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见解。我珍视学生对待同一个故事,同一个人的独特看法,给以鼓励。每周都会有一节课的时间,互相读日记,这样学生取长补短,效果很明显。

3.教师与学生的有机结合。我常和学生们看同一本书。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

二、探究课外阅读的理想方法

通过一段的时间的养成教育,大部分的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间、午饭后、课余时间等常常看到他们埋头看书,但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缺少实效性,我又陷入困惑。

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想是由于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态度读书,是“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潜心其中,可以说这些学生是休闲性阅读。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以休闲为目的,那么当然不能达到阅读的实效性,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1.积极迁移,激发“用读”。“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落脚点在行,达到能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学会把从“读书”中获取的知识、能力运用于学习、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产生读书有益的好感。除了结合具体实际,积极引导“用读”,更重要的是发现迁移因素,随时表扬“用读”:一是从习作中发现,激发“用读”。在批阅作文时,发现创造性地迁移了“阅读”中的观察方法、思路特色、语言技巧等,不仅在批语中给予表扬,而且在“评价”时向全班介绍;二是从语文学习中发现、激发“用读”。

2.读书要有痕迹。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1)批注笔记。学生在阅读时使用教师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2)提纲笔记。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3)摘录笔记。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摘录时要忠于原文,注明出处;(4)心得笔记。即读后感。要求不要过高,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即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多一点自,便多一份自觉性。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些都是阅读的收获。

第4篇

面对当前这种情况,只有抓实生活作文和阅读作文“双轨”教学,才能最终实现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进一步研究生活作文的指导方法,确保生活作文训练的高质量

教师应制订每学期的作文计划,有针对性地讲授一定量的写作知识,让学生练习从片段逐步做到准确、具体、通顺地写出有中心、结构完整的作文。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立足生活,向生活要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特别是农村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优越条件: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树掩映的沟渠、枣香流溢的枣林、野花点缀的小径……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暖春风筝,采挖野菜,盛夏捕蝉,下河捞鱼,金秋摘果,田间收获,隆冬烤火,雪后疯狂……无穷的趣事,使孩子们有着深刻的体验。我们老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事物、感受生活。

教师不妨尝试引导学生回忆那些生活中有趣的往事,让孩子感到即使一次平凡的经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充满快乐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是作文的好素材。在农村,绝大多数孩子比较“野”、贪玩,于是我就来个顺水推舟,亲自带学生去尽情玩耍――跳绳、丢沙包、打雪仗、踢毽子……每次“玩”之后,我就立刻抓住时机和学生进行沟通:“玩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还想不想再玩?把你刚才玩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如果大家写得认真,咱们还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为学生提供了现成的写作素材。

2.一吐为快,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

“作文为的就是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有为而作。”我们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写自己感触深的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在教材规定的范围内,尽量鼓励、引导学生选材多样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在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要想方设法地表达出来。我们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类似“我要说一说”这样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理出说话的脉络,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比如,去枣园摘枣,教师和学生交流时,可以这样提问:“你什么时候去枣园的?当时天气怎么样?怎么去的?去的路上看到、听到了些什么?到了枣园怎么分的工?你怎么摘的?有什么感觉?别人又是怎么摘的?……”按照事情的发展线索提问,学生在思考与回答中就会说也会写了。

其实,学生感兴趣的事很多,因为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校园里,有他们喜爱的老师和同学,有他们盼望的“六一”儿童节,还有让他们激情振奋的运动会;在家里,有关心疼爱他们的父母,有他们形影不离的小伙伴,还有他们梦里还见面的猫儿、狗儿……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些,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就会展现出极大的写作热情。

3.师生参与,共通修改;学生互写评语,感悟生活,理解生活

“推敲”一词背后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文章的修改是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作文互改一般有四个环节,“自我修改―学生互改―教师批改―学生再改”,这样的流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在前面两个环节,教师要提出具体修改的依据,比如语句是否通顺,选取的内容是否真实,表达的思想是否正确,文章的条理是否清晰等等。对照这样的标准修改,时间一长,学生的行文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标杆。教师的批改也极为重要,不能笼统地说好与坏,点评要到位,多眉批,少总批;重针对性,少套话、空话;多采用商量的语气,少生硬地下结论。此时,学生对作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修改也能到位。

二、规范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确保阅读作文的高质量

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实现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仅仅靠课内辅导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与阅读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作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阅读要做到四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要写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而读书笔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实际上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将已接触过的知识加以梳理、归纳、分类、贮存,不仅能加深记忆和理解,而且便于日后查阅,为己所用。古今中外,凡在学问上有所建树的,大都有勤于笔记的好习惯。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从基本的圈点、摘抄开始,逐步过渡到列提纲、加评注、写心得,从一两句到一两段,心得字数越来越多,长期坚持下去,将获益匪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时,不仅要摘抄、写感受,还要进行美化,定期评选。我在这方面的要求有三个:

(1)每人备一个读书笔记本,随身携带,对于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等分别整理记录。

(2)要求背诵精彩片段和警策语句。背得多了,作者的语言就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时就得心应手了。

(3)读完文章后要求学生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记录没有格式,随心所欲,但必须是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也没有规定,可长可短,依据实际内容和个人具体情况来定。

2.教会方法,培养写作兴趣

笔记和作文不同,在开始时老师加以指导,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写,让他们自己把身边的事写真切、写生动,把自己的感想写具体、写丰富,让学生有感而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学生不要一味仿写、套用或者说些假话、空话。写读书笔记也要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反映了文章中多彩的生活和学生内心丰富的世界,这是激励学生写作兴趣的有利条件,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激发学生的长久兴趣。

(1)创设展示机会。学生的读书笔记,许多都是黑板报稿、广播稿的好内容。我开辟了黑板报“读书笔记”专栏,并组织他们向校广播站投稿。每次指导写大作文时,翻阅一下“笔记”,只要有与大作文相符合的题材,“拿”来即可“用”。

(2)开展评选、欣赏活动。将读书心得、摘录的优美词句、诗歌笑话加以精心美化,使之成为一页页赏心悦目的“录抄板”。每周组织评选,前五名各挂于“优秀作文栏”,每两周进行一次相互交换欣赏朗读。

读书笔记形式灵活,内容广泛,对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都有很多好处。

第5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是那一桶“死水”是绝对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因此,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宽“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脑不断吐故纳新,接受活化新知。厚积而薄发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新时期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把读书作为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促进自己更新及理论素养、教育能力、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每天要研读1小时。

2、读书要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要个人阅读要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

二、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4、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

5、读写结合,有所思就记录下来,旨在养成习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固定时间读书的习惯,从书中反思自己。重点谈学习体会、感悟,提出思考性问题,

三、读书内容: 1、《小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2、教育类的书籍:《家庭教育》、《夸赞孩子的艺术》3、自己喜欢的文学性教强的书籍:杂志《读者》、《家庭》、《女报》外国经典名著等。4、儿童文学:《淘气包马小跳》、《海蒂》秦文君小说系列

四、读书形式

第6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策略;指导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在倡导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恰当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小学高年级同学来说尤其重要。“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以精读带泛读,以课内带课外,要讲究阅读效率,提高阅读速度。

一、运用迁移

阅读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阅读过程中如何操作所需要的一般程序、基本方法和有关技巧教给学生,使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操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掌握关键性操作要领的基础上,讲究操作的灵活性,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方法,主动把握理解的契机。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方法规律,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迅速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如用朗读感悟,体会人物内心这个方法学习《印度洋上生死夜》一文后,教师就要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船长》《平分生命》等文章。

二、 尝试速读训练

(1)“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

(2)“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学生可能一开始不行,但随着逐步训练,能渐渐提高阅读速度。

(3)教会学生做笔记。俗话说:好脑袋不如一支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①眉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②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③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④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三、开设“课外阅读课”

把课程表中的一节“兴趣活动课” 设立为“课外阅读课” ,推荐读物、指导方法、欣赏评析。保证每周一课时,师生互动,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四、展示阅读成果

把课程表中的另一节“兴趣活动课”作为学生阅读活动的交流舞台。

(1)每两周“两个一”交流 :一首古诗、一句名言警句。

(2)每月一次语文活动:成语接龙、读书笔记展评、讲童话故事、诵读古诗、说新闻、谈我最喜欢的书、“新书介绍”等。

(3)每学期一次“语文节”:诗歌朗诵、手抄报比赛。

“读书擂主”每月一评。为了刺激疏于阅读摘录的学生多读多记,沟通学生之间的联系,活跃学习气氛。经过评比,我把在阅读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的典型,给予“读书擂主”的光荣称号,让他们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告诉同学,把自己大量的优秀的读书笔记提供给同学,这时,所产生的效果就不仅仅是增长学生知识,更是一种重于言教的榜样的感召力和生生之间的融洽。

(4)成果展示,让他们在阅读活动过程充分做主人,边做边评,边评边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发展读书、写作、动手、反思、评价等各方面的语文素养,体验学习的乐趣,受到心灵的震撼。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在兴趣阅读活动中有话可说、可写,甚至可以把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搬到课堂上来,以利于他们主动建构。“班级读书会”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是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

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做细心人,经常暗中提示指点,给他以“一鸣惊人”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好的发展。让课外阅读成为高年级同学的一种快乐。

五、体验读书之乐

对学生而言,能够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在快乐阅读精彩故事的同时,感到句句实用、篇篇精彩,学到许多语文知识,陶醉于艺术,进一步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觉得读书是一件轻松而光荣的事情,而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从而终身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第7篇

年轻班主任是我校班主任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为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特制订本计划。

一、见习班主任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

组 长:杜心华

副组长:李明萱、胡毅

组 员:罗俊龙、鲍殊佳、方文、李朝晖、游小文、刘军乔、谭建平

二、见习班主任要求 :

1、端正态度,认真学习(1)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学习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方法、艺术等书籍,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2)向指导班主任学习。虚心请教、诚恳接受指导班主任的指导,定期与指导班主任进行交流,与班主任一起研究参与班级的各项工作。(3)在实践中学习。积极协助指导班主任,做好所见习的班级各方面的工作,自觉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并对实践工作进行总结与思考。

2、身体力行,积极实践(1)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身心等各方面的情况,帮助所见习班级的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配合做好学习有困难、行为习惯较差等后进同学的疏导转化工作。(2)见习期间,要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包括班级的各项常规工作,早操、课间操、中自习、校本课程、班会、夕会、晚就寝等),尝试组织主题班会、班委会、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尝试组织各种有益的德育活动,热情接待家长,必要时可主动进行家访。

3、对班主任工作要勤于思考,不断总结,及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每周做一次总结。

4、积极参加学校

组织的班主任培训、班主任工作座谈及班主任外出考察等活动。

三、见习班主任指导老师工作要求:

1、学校为每位见习班主任聘任一名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

2、指导老师要本着对班主任成长和对学校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对指导工作。对他们要做到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指导帮助与相互学习相统一,理论学习与班务实践相统一,班级工作独立负责与为他们创造条件相统一。

3、在学生中确立并维护他们的应有地位,善于“搭台子”和“压担子”。

4、经常与他们交流学生情况,交流班级管理中的心得体会。

5、及时负责地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对他们进行考核与评价。

四、见习班主任的考核与评定 :

1、考核分二次进行,分别在第一学期期末和第二学期期末进行。

2、考核内容由检查学习心得、自我总结评价、学生测评、指导教师评价、年级组评价、班级管理绩效(班主任月考核、星级班级考核)等组成。

3、考核结果与评职、评优挂钩,考核优秀的(前30%)学校将予以表彰奖励。

4、见习班主任考核为优秀的,指导班主任评定为优秀指导班主任,德育处表彰。

附:XX年年度指导班主任名单

第8篇

作者:白水洋中心校 谢百云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课堂教学是少先队员们主要的学习渠道,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搞好少先队员的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孩子们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开拓视野,提高兴趣,培养自学能力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中队辅导员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并且在具体活动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少先队的阅读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绘制或剪贴书刊宣传画。少先队员可以在图书管理员和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绘制宣传画,搞剪贴,把作家的头像剪贴在墙报上,并附上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举办图书展览。少先队辅导员可以组织队员自己动手收集图书,布置图书展览会。可以结合某一个专题活动搞书展,如组织“爱我中华”书展、“学英雄,争三好”书展等等。还可以专门组织某个作家的书展,如“冰心奶奶和我们”书展等等。 3.举办朗诵会、化装故事会。少先队组织可约请演员或教师朗诵书中的片断,或者用文艺形式演出书中的某些精彩片断。用这种方法介绍新书,很容易感染少年儿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效果很好。 4.组织少先队员与作家、编辑见面。少年儿童喜欢读书,更是十分渴望知道作家和编辑是怎样进行创作和工作的。组织孩子与作家和编辑见面,可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读书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作家和编辑了解少年儿童的心声,丰富他们的创作。 5.组织评书活动。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要广阔一些,他们看了一些书籍后,很想有机会交流一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组织评书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另外,也可以组织读书笔记展览,利用读书的反馈信息来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 (二)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少年儿童选择书刊的能力。 目前出版的书刊相当多,辅导员要坚持把那些健康有益的儿童读物介绍给孩子们,决不能让一些格调低下、内容荒诞的书刊毒害孩子们的心灵。辅导员必须熟悉少儿读物的出版情况,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并积极向孩子们推荐好书。在向少年儿童推荐图书或报刊时要注意内容广泛一些,防止“吃偏食”,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阅读兴趣。辅导员在指导队员挑选图书的时候,可考虑以下几点: 1.挑选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知识的读物。可以参照教学大纲和出版社推荐的图书目录,与任课老师、图书馆管理员一起来确定。 2.介绍那些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在文学、历史、科技等某一方面兴趣爱好的读物。 3.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结合国家重大政治生活,推荐有关政治、历史方面的通俗读物;在某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影片、电视片放映时,介绍有关的文艺、历史读物;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党和军队的光荣历史以及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等。 辅导员要认真阅读少儿书刊,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划出重点文章,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或组织学习。当然也可以发动同学提供信息,推荐好书报或好文章。 要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向他们推荐图书。同一个主题的读书活动,不同年级的少年儿童,推荐的书目应该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年级,由于少年儿童阅读水平的差异,推荐的书目也应该因人而异。

(三)帮助队员学会从书报中吸收“营养”。 读书看报的目的就是从中吸收“营养”。可是,在读书活动中,有的队员看书不认真,光追求故事情节;看书也没有什么选择,拿到什么看什么;还有的同学看书缺乏分析判断,什么都学,什么都信;也有的同学只是对爱情小说特着迷,看起来没完…… 辅导员要注意引导队员从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发展语言等多方面吸收“营养”。 1.组织读书讨论会。少年儿童阅读了书籍以后,常常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情甚至模仿书中的主人公。但是,他们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主人公的行为应该怎样评价,却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通过读书讨论会的形式,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领会书籍的中心思想,学会评价书中的人与事,分清是与非,明辨好与坏,搞清对与错。例如,怎样评价岳飞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忠君思想?怎样认识水滩英雄们的劫富济贫和哥儿们义气?……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讨论,都需要辅导员加强指导。 2.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辅导员可以引导队员们学习那些通过读书看报活动促进了少先队工作、提高了队员自身水平的具体经验,用这些新鲜的经验来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同时,辅导员也要及时地把队员中良好的读书方法、可喜的读书收获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向大家推广。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各中、小队都可以介绍各自的读书心得体会、方法经验,开阔大家的眼界,启发大家要用科学的方法读书,不要死读书,做书的奴隶。 3.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会。辅导员可以从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出发,指导队员学会写读书笔记,帮助他们掌握记读书摘要。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的方法,不断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组织写读书笔记的经验交流会,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4.组织读书读报表演会。引导队员们根据书报中的故事、童话、诗歌等作品,自编自排自导自演一些有关的文艺节目;也可以根据书报中学习到的知识,开展实验、制作、讲演等活动。 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巩固和发展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与本领,提高少先队员从书报中汲取营养的能力。

(四)开展读书读报竞赛活动 在少先队工作中,运用竞赛的办法,调动广大队员的积极性,是很有效的手段。读书读报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举办读书月活动(或竞赛)是为了引起少年儿童对书籍的热爱,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帮助他们集中地交流各种好的读书方法和心得体会。 辅导员要组织队员积极参加全国的“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提高队员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各大、中、小队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 有条件的大队和中队,还可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

“读书节”、“读书月”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像读书报告、读书知识大奖赛、读书表演、表彰读书先进分子,与编辑、作家们见面、座谈,签名售书等。这样的活动对少先队员的读书活动能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总之,少先队读书读报活动作为少先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每一位少先队的辅导员,都应当很好地重视起来,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并结合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搞出特色来。

第9篇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阅读中,才能在阅读中有体验和收获。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向学生推荐读物时方式要灵活多变,同时注意针对不同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推荐,以激发其阅读兴趣。推荐读物时,可以介绍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可以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可以利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介绍自己读过的书。

2.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叶圣陶、老舍、冰心等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在习作训练中,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写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

3.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组建班级图书角、挂起读书的名人名言、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保证阅读时间,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变“怎么读”为“我会读”

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后,如果光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读,其收效甚微。因此,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在指导学生选择时,要把握“趣”“适”“广”的原则。让学生选择有趣的、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读物。这样学生才乐于读,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阅读多方面、多个人、多种体裁的作品,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进行广泛性的阅读。

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者,应对学生进行具体阅读方法指导。如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等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帮学生养成阅读后及时交流、讨论的习惯;教会学生读时写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的好方法。读书笔记从形式上可分为摘录好词好句、编写提纲和写读后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选择一些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处圈点勾画。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时,不妨将它们吟咏、背诵下来。读后及时把自己的体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长期坚持,必能做到读有所得。

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报。另一类恰恰相反,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科学的。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师要指导学生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掌握好课外与课内阅读的“度”。

三、利用活动展示学生的“才华”,促进阅读,变“我会读”为“我爱读”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妙词句,就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开展各项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古诗词诵读赛、故事会、知识竞赛等,通过语文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演讲比赛”评选“读书之星”等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肯定,体会到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他们会更热心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爱上阅读。

第10篇

一、激发阅读兴趣

(1)以兴趣为先导,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时时处处、多层面、多角度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新教材中有关中外名著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做一些内容的拓展和情节的延伸,就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鲁滨逊飘流记》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了展现课文内容的视频资料,学生对野人、荒岛充满了好奇,我顺势向学生推荐《鲁滨逊飘流记》这本书,学生的阅读热情被点燃了,下课后马上向学校图书室借了这本书,争着阅读。

(2)加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以记忆、背诵、摘抄、剪贴、做笔记、写心得等灵活多样的方法积累知识,如精彩片断的圈点勾画,优美词句的摘抄整理,网络信息的下载保存,心灵感受的随时记录等。在这一点上,教师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积累方法,如词语卡片的制作、归类、保存、使用;圈点勾画要用统一的自己清楚其含义的符号;读书心得体会的写法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向学生介绍眉批、行批的读书法,要学生认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含义,“最强的记忆胜不过最淡的墨水”的道理,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各班级每月举办一次读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重点让学生汇报交流读了什么书,书籍内容梗概,读后感想,收获等,对表现突出者给予班级或学校“读书新秀”奖励。

(3)三至六年级第一节语文课前,开设“谈天说地三分钟”,让每位学生把通过阅读收集摘录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国内新闻带上讲台与全班同学进行口头交流。

(4)编辑“课外阅读小报”,以小组为单位,每月编辑一期,内容为好词好句摘录、作品介绍、作者介绍、读书心得体会等。

二、广开书源,充实阅读书籍

①学校图书室按一、二年级人均一册,三、四、五、六年级人均两册,向各班级借书,每月一更换;②发动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向班级捐书一册,教师每人捐书五册;③班级之间建立换书机制;④学校为三至六年级每班添置一个可容100册图书的书柜。建立班级图书柜,班主任为图书义务管理员,确定2~3名学生为义务协助管理员。

三、创设氛围,确保阅读时间

(1)一至六年级每周确保两个30分钟的阅读时间,由学校教导处将其纳入课堂之中,确定每周星期六为“在家读书日”。

(2)一至二年级每月读一本书,三至六年级每月读两本书,对阅读书目要作出计划,班主任负责督促落实。

四、正确引导,提高阅读效果

(1)为学生选编推荐阅读书目。一是向学生推荐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阅读的书籍,二是中高年级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

(2)加强指导,上好阅读辅导课:一是开设阅读辅导课,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选择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方法阅读不同的内容。二是开设读书笔记辅导课,结合课内阅读,让学生明确要求、掌握写法。三是3~6年级学生建立《好词佳句摘录本》,语文教师及时指导和管理。

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检查和督促

(1)对学生古诗词背诵进行验收。对成语、谚语、格言、对联采用书面填空、对句、接龙等办法进行考查。

(2)各班级随机抽取部分同学进行“好书介绍”。

第11篇

“随便翻翻”的兴趣和习惯需要培养,“随便翻翻”的方法更需要训练。要让学生学会“随便翻翻”,不给予时问,不教给方法,是难有出色成效的。考虑到以教材为中心内容、以课堂为主阵地的语文教学造成学生知识贫乏、视野狭隘、感情苍白的现状,笔者尝试着在自己任教的班级里开设“翻翻课”,即每周安排一节“随便翻翻”的阅读课,组织学生去阅览室翻阅各种报刊。开设“翻翻谋”的宗旨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广泛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主在畅游书海中,收获拓宽视野、探求知识奥秘的无穷快乐。

“翻翻课”上的阅渎活动,其目的不在于篇篇细读,句句深究,而在于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尽量多读书,广泛涉猎,因而这种阅读活动具有随意、轻松、快速的特征。

“翻翻课”与目前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开放性。将学生带到阅览室,让他们在百几十种报刊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读物,让他们各取所需做自己的读书笔记,并且自由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这样,阅读的内容是开放的,可以是教辅材料、课内知识的延伸,也可以是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等课外内容,教师不加限制与约束。阅读的环境是开放的,学生可以独立阅读,可以合看一刊,可以交流刊物读,在阅读中互相讨论,探微求真。阅读的方式是开放的,粗读或细读,多读或少读,快读或慢读,全读或选读,全凭自己的兴趣与热情,激师不加干涉。这种开放性能使学生的大脑处于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更易接受新信息的刺激,以高昂的热情广泛涉猎,活跃思维。

二、自主性。每次进阅览室读书之前,学生可以就阅读对象的确定、时间的分配、阅读方法的选用作出自己的汁划,还可以在“翻翻课”中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修正自己的阅读目的,更换阅读内容。这样,学生完全成了学习的主动者,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更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丰富性。“翻翻课”阅读内容、阅读环境、阅读方式的开放性与阅读对象的确定、时间的分配、方法的选用的自主性,使得学生能接受更多新信息的刺激,能以更大的激情去涉猎、感受、品味、领悟。从而更好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培养能力。这样,“翻翻课”便具有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实践性,充分显示出它的综合性与丰富性特征。

“翻翻课”突出开放性,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作用,对学生放任自流。“翻翻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教学改革意识,要有的教材观、师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教材内容要新颖、活泼、适用,师生关系要民主平等,要实行开放式教学,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最高质量标准。其次教师要练内功、强筋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切实的指导和帮助。

“翻翻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荐读物。开设“翻翻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书报读得杂,知识涉猎广,视野开阔宽。事实上,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广泛,不合自己胃口的读物他们不会随便去翻。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各种门类的知识都感兴趣,使之愿意去翻阅林林总总的报刊呢?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所谓及时,是要将图书馆新进的图书、阅览室新到的报刊尽早介绍给学生。所谓有效。是介绍图书或报刊文章要简明、新颖、有吸引力,要能刺激学生的借阅兴趣与热情。学生感兴趣的报刊或文章要推荐,学生不感兴趣的报刊或义章更要推荐。

二是介绍阅读方法。“翻翻课”上的阅读活动虽是“随便翻翻”,其阅读方法虽无定法,具体的阅读方法因不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阅读目的而异,但不能“随便’’得杂无章法。“随便翻翻”的方法甚多,诸如对书刊可以用到只看目录、序言或后记的梗概法,找出自己需要的篇目,材料,留待以后再研读的网罗法等。对文章可以用到只抓文章筋骨脉络、主要观点的纲要法,只看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部分的选择法,搜索各段落要点句、中心句的跳读法,只读起始段与结束段的首尾法等。除了介绍阅读方法,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作卡片、摘抄、记读书心得的方法,指导学生在“随便翻翻"的同时养成“随便记记”、“随便写写”的习惯。

三是组织交流。为真正促使学生读书读得杂,读得多,教师应向学生布置作卡片、摘抄、写读书心得体会的任务。并定期举行卡片、摘抄本、心得体会本展览、评比,以此向学生施加读书的压力与动力。读书心得体会的交流可以采用书面作文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的口头交流形式,其中口头交流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随便谈谈”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机智敏捷的思维能力,更容易让师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让大家分享到更多的思维成果与探求知识的快乐。

第12篇

一、开展有声有色的语言训练活动

新大纲加强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根据大纲精神,针对学生实际,笔者认为应对学生进行有声有色的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

(一)故事会。小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故事会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故事会通常有图书故事会、专题故事会等。

(二)朗诵会。这项活动简便易行,生动活泼,富有较强的感染力。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锻炼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陶冶高尚的情趣。常见的朗诵会有专题朗诵会、纪念日朗诵会等。

(三)演讲会。这是一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课外活动。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任何有意义的话题都可以让学生头头是道地进行演讲。如果坚持天天演讲,人人参加,数年坚持,小学生当众演讲的能力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编演课本剧。小学生教材中有许多童话、小说可改编成课本剧。如《将相和》、《夜莺的歌声》等。编演课本剧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改编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排演节目,所有同学都可以报名。观众观后可以谈自己的观后感受,并对小演员的表演作出评价。编演课本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一)采访。采访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引导学生采访班级、学校、社会上的新人新事;也可在节假日,走访老农民、老渔民、民间艺人等,把采访到的内容记在采访本上。对写得好的采访笔记,要及时向班级墙报、学校广播站、少先队墙报推荐。

(二)社会调查。

调查的对象可以是街头广告标语、报纸、电视、广播、人们的口头用语等,只要是语言文字存在的地方,都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随时记录。

(三)室外作文。当前学生在作文时存在一个通病便是“闭门造车”。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若无生活,写出的文章只能是空中楼阁。针对学生无所思、无所感的情况,笔者决定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让他们自己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这样,学生经过日积月累,就会养成有所观、有所感而一吐为快的习惯。室外作文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高尔基曾经说,“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使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得到巩固和运用,进而形成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一)激发学生情趣的读报刊活动。读报、读刊可以起到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提高语文水平的作用。特别是一些面向小学生的报纸杂志,时效性强,内容新鲜丰富,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弥补学生阅读的兴趣。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图书馆书源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通过组织图书角,可以调动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有了新的图书,再加上同学平日的交流,就会让学生有一种想读书的欲望,从而调动全班同学读书的兴趣。

2.剪贴书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所收获,有所感触。可在学生中间开展剪贴书报的活动,让他们把自己认为有益的、有趣的东西剪贴下来,融汇成册。

(二)组织读书兴趣小组,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组织课外读书兴趣小组,可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班中可成立若干个读书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这些读书活动包括:讨论怎样读书、怎样写作,交流读书心得、交流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研究分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