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尊老爱幼格言

尊老爱幼格言

时间:2022-07-03 10:2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尊老爱幼格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尊老爱幼格言

第1篇

新课标说,语言文字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若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语言学用的实践机会主要在课堂。抓住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实践训练,就抓住了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学用的最好机会。

如《散步》的教学,可以有很多角度。

一、请同学们续写教学导语

投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

学生续写、完形: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更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春意、亲情、孝敬、关爱、呵护、温馨瞬间,还有中年人的责任感……

二、请同学们再拟课文标题

建议大家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同学们拟出的标题:“幸福的家庭”“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背起整个世界”“春意”“呵护”“生命生命”“责任”“一路同行”“温馨瞬间”……

教师评点、小结:我们拟的标题,与“散步”一起,共同表现着《散步》的美好意蕴。

三、请同学们诗意概说文意

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成熟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

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的一家人。

中年人的责任感。

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写了一件事,表达一个“理”。

五、请同学们赏析文中的对称句式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教师在学生品析之后进行小结:

(1)分号将句子分为明显的前后对称的两个部分,显得精练,形式美观,是句式中的精品。

(2)这种句式讲究对称,前后两个分句的音节和字数基本相等,不仅有一种格式之美,读起来也传达出一种音乐美。

(3)它们除了用于记叙之外,还可用于议论,用于写出精辟的警句、格言

五、请同学们学用精美段式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先朗读、背诵。然后尝试学用此段的段式,进行“口头描述”训练。

六、请同学们揣摩文中意味

朗读下面文段,写一个句子阐释它的意味: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们写句,阐释:

意味在于尊老爱幼。

意味在于担负责任。

意味在于走向美好。

意味在于生命的传承。

意味在于作为中年人,父母和孩子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

第2篇

一、 精心选择传统蒙学经典

蒙学即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问。在我国历史上,蒙学一直受到极大重视,历代思想家、学者都提倡要重视蒙学教育,一些大学者常常亲自撰写蒙学教材。秦宰相李斯、晋朝王羲之、南宋王应麟、元代许衡、明朝王守仁等人都写过蒙学教材或蒙学教育方面的文章。流传到现在,许多成为了蒙学经典。诸如:《小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传统蒙学的内容可说是瑕瑜互见、良莠参杂。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内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是目标达成的有力保证。为此,我们广泛分析了传统经典蒙学著作,根据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和兴趣需要进行收集、挖掘、筛选、整理工作,具体把握了以下几点。

1. 贴近幼儿现实生活

许多传统蒙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了,孩子年龄小,生活化的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些尊老爱幼、文明交往的道理是亘古不变的,易于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是我们收集的主要对象。

2. 健康且有教育价值

传统的蒙学教材,比如《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经典儿童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些都成为我们的首选。同时,我们注意内容的健康和有益,去除幼儿难理解的如三纲五常等不太健康的内容,筛选出经典、有价值的内容。

3.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根据中大班幼儿的接受水平,我们主要采用的教材是《三字经》《弟子规》和《朱子家训》,《三字经》中部分涉及遵守礼教规范的内容,文字简练,概括性强,句句成韵,通俗易懂。《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是我国古时的家庭礼教文化精华,使人通人事、明事理。《弟子规》里面的内容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例如怎样做一个善良的人、孝顺父母的人、有礼貌的人。这些优秀的蒙学教材,为我们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有效整合礼仪教学内容

我们在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内容的基础上,把传统蒙学经典与现实的教学要求进行了有机的对比整合,将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作以下细分(见P52表)。

三、 在“润物细无声”的礼仪教育中巩固孩子的礼仪行为

根据选择的内容,我们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整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润物细无声”中凸现形式的多样性,培养与巩固幼儿的礼仪行为。

1. 丰富幼儿礼仪认知

我们在每周三下午安排专门的礼仪学习时间,教师选择《三字经》《朱子家训》《弟子规》中的相关词句,把它们编成故事、儿歌,结合图片讲解、多媒体动画等方法让幼儿理解原文,在熟悉、吟诵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并把图片、原文、译文和幼儿的图文诠释整理后布置在班级环境中,比如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后,幼儿结合实际提出了许多孝敬父母、谦让同伴的做法,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展示。这样布置环境除了让幼儿重温经典礼仪,更是用视觉暗示法提醒幼儿时时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从而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

2. 培养幼儿礼仪情操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为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礼仪”的意义,培养礼仪情操,从小学做文明人,我们十分注重创设文明礼仪的氛围。因此,我们也十分留意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以身作则,穿着打扮整洁大方,言谈举止为人师表。具体比如早上能热情地向幼儿及家长问好,能和颜悦色地和幼儿交谈,哪怕是批评,也不说过头的不尊重幼儿的话,教师之间的交往有礼有节、融洽文明等等,用自己的言行向幼儿传递文明的气息。我们还通过在班上评选文明之星、礼仪使者,为幼儿树立文明礼貌的行为榜样,培养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发挥评比活动的激励作用,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之星、礼仪使者的班级氛围。

3. 巩固幼儿礼仪行为

幼儿的礼仪培养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必须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持之以恒,保持一贯。早上入园,教师主动向幼儿问好,提醒幼儿恭恭敬敬的回礼;晨间活动,要求幼儿不争抢器具,玩好后放回原处;做操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学本领时,认真倾听,大胆发言;区域活动时,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材料和经验;在游戏活动中,也抓住教育契机灵活指导,比如上小吃店吃点心,怎样有礼貌地与对方交谈,怎样坐怎样吃,到小伙伴家做客应该怎样?等等。通过角色扮演,幼儿更自觉地掌握正确的礼节礼仪。

4. 增加幼儿礼仪体验

我们把礼仪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每个主题活动中,比如在“粮食”主题中,学习餐桌礼仪,教育幼儿不浪费粮食;“保护自己”主题中,学习保护嗓子,不大喊大叫,保护肠胃,不暴饮暴食;“各种各样的标志”主题中,让幼儿设计静标志、行为警示标志,在幼儿园的走廊上张贴文明标志,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标志在社会规范中的作用;在棋类活动时,渗透“观棋不语”“落子无悔”的礼仪教育等……融合在主题活动中的礼仪教育自然、生成性强,符合幼儿当前的兴趣点,增加了幼儿的礼仪体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5. 内化幼儿礼仪品质

幼儿园对孩子的礼仪培养固然重要,并且卓有成效,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素养,需要家园合作,共同努力。我国古人就提倡"教子以德"。许多教育家与名人更是强调家庭中重视礼仪教育。因此,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园小报等方式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向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典范,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我们还通过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提供幼儿实践活动的机会,体会礼仪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如举行古代经典著作知识问答,让幼儿和家长PK礼仪知识;要求幼儿在三八节给妈妈感恩回报,不少孩子为妈妈洗脚、帮妈妈做家务,并且能在以后坚持每天给妈妈做一件事;重阳节,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一堂,学习照顾祖辈,尽享尊老爱幼的天伦之乐;亲子自助餐中,学习彬彬有礼的取用食物,文明进餐;组织幼儿家庭观看教师排演的礼仪童话剧《我知道》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

第3篇

一、对教育习俗的理解

教育习俗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经历中,对社会的理解中捕捉到的对教育的认识。什么是教育习俗,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从概念的渊源来看显然是从民俗学衍生而来,民俗学的专有名称最早出现在英国,原名为folklo,民俗(folklore)最早是指“民间传说”,后其内涵不断外延扩展,现包括很多历史遗留物。我国在1922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的《发刊词》中第一次运用“民俗学”一词,其实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已使用了“民俗”一词,如在《礼•缁衣》中有“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之句,指民间习俗的概念,此外在《史记•孙叔熬传》、《汗书•董仲书传》、《韩非子•解老》等书籍中也出现了“民俗”字样。在我国所谓民俗是指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风俗、仪式、习惯、信仰、谚语、故事、艺术等的集合体。我国学者石中英认为:教育习俗是指由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教育方式、手段、制度、谚语、故事、诗歌、仪式等的集合体,是延绵不绝的民间教育智慧,是鲜活的教育文化遗留物。它专门涉及民间教育事项,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等[1]。可见教育习俗是人类生活中看似松散却培养着人们基本的教育信念,告诉人民基本的教育方法,使人类的教育活动变得简单、清晰,使日常教育生活成为可能的人类教育经验的结晶,是一个文化集合体。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影响个体行为内在的、深刻的东西是教育习俗,而不是教育的理念。这些隐性东西的存在,往往真正影响我们的教育行为。这些习俗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的。因为人随时随地都处在一个文化环境之中,扮演着满足周围人期待,自身角色认知和各种规范的言行,由此传递着人类的文明与文化,教育习俗也正是如此存续和承继到现在的。

二、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1.做人教育缺失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家长都具有“望子成龙”之心,但由于对人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其在教育孩子中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这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什么是教育的本质这一看似“老生常谈”但又不能避开的一个现实而严肃的话题。古今中外对这一话题的陈述不仅仅停留在对事实的展现与陈述上,更多地是包含着对其深刻内涵的价值判断与思考。因此在延续人类生命的历程中祖祖辈辈不能或缺的各色各样的家庭教育应运而生。当今现实中也不难发现有些家长为孩子的未来制定目标,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些家长要求孩子只管好好读书,其他的都可放弃;有些父母替代子女做学习以外所有的事情;有些家长把孩子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夸大,用过激的语言来刺激孩子,过度的爱使孩子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压力,从而出现了“恨铁不成钢”、“急功近利”、“极端的期望”、“孩子反叛”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出现家庭教育的矛盾和误区,导致这些孩子对他人漠不关心,不会与人沟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心、同情心,缺乏对他人良好心理品质的欣赏和赞扬,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消沉、退缩,自暴自弃,形成自私、易冲动,好嫉妒、冷漠的个性,甚至采取轻生、自虐、自残的极其偏激和极端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变成只会学习,不会生存的、新型的“边缘人”。这不得不让我们思索和反思。其实发生在我们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活动并不都是按照所谓科学的教育理论一步步实现的,更多的是按照看不清,摸不透的理解和观念来进行的,而这正是我们忽视的教育习俗问题。如在一个家庭世代的性别教育往往重复着这样一个模式:“你是女孩子,应该温顺、听话”;“男孩子要勇敢、不怕苦”;这些观念存在于其成长的生存背景之中。生活中诸如“孟母三迁”的故事、“蛇与农夫的故事”等这些充满着生动寓意和教育潜在功能的习俗,不同的人凭借着自己生存文化环境而阐释和解读着,从而勾画出丰富多彩的人生底蕴。人的生存魅力不仅来自于才智,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人格和生活。家庭教育中应该通过诗歌、谚语、格言、神话等文化集合体,来传承人生路途中如何克服和战胜困难与挫折,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塑造做人的性情和道德,从而锻炼生存适应能力,为民族与社会发展带来光明和希望。

2.生存教育忽视

一个人的生存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更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家庭作为个体生存最长久的场所,从小培养良好的生存技能和适应教育非常重要。在历史上成功的教育习俗不断扮演着特殊“教育者”的角色,在社会群体中形成了一种朴素而难以更改的教育信念,在家庭教育中也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小红帽》等著名童话故事人人熟悉,代代相传。现实生活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民间道德思想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和压力,使教育习俗更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地域性。令人痛心的是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这些教育习俗的功能逐渐弱化,出现了听故事不懂得其教育含义的后果,没有真正发挥出教育习俗的功能。熟知《孔融让梨》故事的儿童,在现实中并不懂得尊重父母。我们常常发现小学生不会系鞋带,中学生不会洗衣做饭,大学生还需要父母陪读才能完成学业的“中国特色”现象。多少次我国与国外儿童的假期生活体验较量中,我国孩子表现出惊人的低生存能力,使人们困惑和感叹。教育脱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科学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难以体现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忽视了实际生存教育。联合国制订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权利”。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开展各种娱乐与游戏活动,通过我们身边的教育习俗,结合社会、学校等机构来挖掘和积极渗透各种生存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良好个性,获得能力发展。

3.家庭角色错位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习俗的意义更多在于潜移默化,而且还附加了原先经验形成的束缚。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儿童不同的个性本身代表着不同家庭教育的痕迹与结果。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维系着尊老爱幼的家庭传统,具有正确的家庭角色和地位,反之,父母无条件地为子女服务或者家长专横造成子女胆小怕事等家庭环境,反映了父母与子女地位的错位现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特殊家庭暴力投诉案件呈增加的趋势。即青少年受暴力游戏、黑帮电影等不良影响,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时,对身边的父母或长辈发泄情绪,进行施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家长对独生子女唯命是从,过分溺爱,导致儿童严重缺乏责任感和道德感,失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其实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诸如《孔融让梨》、《龟兔赛跑》、《夜郎自大》等从古至今承继下来的民间教育习俗,早已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只是被很多家长忽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就缺少了家长关注积极健康的教育习俗素材并加以示范和运用,不能正确定位家庭角色和地位,而出现了“子女左右父母”或“父母包办子女一切”的不良现象。家长和子女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要多和孩子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真心话,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充当既是家长又是朋友的角色。子女要懂得尊敬和孝敬父母,不能做到“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只有建立温馨、和谐、健康、幸福的家庭环境,才能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三、解决的几点建议

1.积极挖掘生活中良好的教育素材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在行为方面表现出的所谓“差生”,很多都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而导致的,而这种失败往往是家长的“双重标准”的结果。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育素材需要我们的家长去挖掘和利用,而且家长的表率和以身作则更为重要。如待人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表里如一,不能说谎等家长的示范作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记忆里。例如不少家长往往忽视如何管理孩子的压岁钱问题,其实这本身是渗透如何理财的非常好的生活素材,如果压岁钱数额较大,鼓励孩子适当储蓄外,也可用压岁钱购买邮票、纪念币甚至字画等兼具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的物品,这样不但能培养儿童对人文艺术的良好兴趣,还知道理财的艰难与风险,懂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再如通过《灰姑娘》、《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小红帽》、《渔夫与金鱼》等童话故事,积极渗透如何做人,做好事,好人有好报等道理,培养儿童积极的心理品质。

2.培养爱心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都会有缺乏爱心的行为表现,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动机导致,而是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原因,但是如果家庭教育中不能及时给予关注,偶发的行为若形成稳固的习惯之后就难以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有友善行为,就要及时地赞扬和鼓励孩子,受到鼓励后孩子会容易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反之,如果家长对孩子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则表现同样行为的频率就会降低。当孩子出现不友好行为的时候,家长要当机立断地予以制止,与孩子讲道理商量解决办法,告诉孩子错误在哪里。因为孩子有自尊心,在批评的同时维护他的自尊心是他健康成长的保证。儿童在社会群体交往中,特别是与同伴交往中,可以得到无拘无束的欢乐,还可以磨练社交能力和独立能力,否则极容易导致心理失衡,产生心理疾病。因此通过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心、否定感,通过与大自然的花草、植物、动物和谐相处,来培养和增强孩子的爱心。但在现实中出现有些孩子因把座位让给老人而被父母责骂,想捐款被父母拒绝等令人心痛的现象,这些行为与童话、格言中的深刻寓意背道而驰,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3.积极渗透生存教育

一个人生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生存适应的速度与生活的质量。薄弱、低下的生存能力,很难顺利完成较高水平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应积极渗透各种生存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不仅指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技能技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心理适应能力。所谓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即要具备了解自身特点、学会倾听和表达、认识和调节情绪、理解和支持他人、具有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击性言行等生存技能。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孩子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围绕“成人本位”营造的社会而进行的。很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孩子充当“学习的工具”,可选择的活动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建议应建立一个“孩子本位”的环境。其实教育习俗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存在于生活周围。正因为如此,20世纪以来睿智的教育家、思想家们呼吁人们把目光和理智的触角伸向似乎被人遗忘的“生活世界”中,启示我们的教育要关注充满风采的教育习俗。在家庭教育中挖掘和开发教育习俗的功能,体悟“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通过童谣,诗歌,成语,传说等方式,渗透和传递人类文明与智慧,创造快乐,培养更多的自尊与信心,从而拓展活动空间,为儿童社会生存奠定扎实的基石。

4.塑造健康人格教育

人格是个体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综合,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的心理品质。心理学意义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兴趣、爱好、声誉和尊严等,也称为个性。可见,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更是社会化的结果。一个人的人格教化更多根基于其成长生活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健康人格是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在充分发展时所能达到的境界,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它是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向崇高人性发展的特征,表现出人格的完整性、统一性、稳定性等特点,是人格的完备结合。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学校,社会和家长们都非常关注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孩子的人格培养更多受长辈、父母、家庭成员的示范影响。和谐的家庭人际环境;家庭成员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遇到各种变故和困难时的调控能力;家庭成员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等,都对儿童形成健康、和谐的个性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家庭的日常琐事中始终贯穿这些教育理念: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正确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平等、公正地评价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要给孩子独立处理家庭事务的机会,安排适当的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人的社会属性决定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也是人格展示的舞台。团队心理是健康人格塑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影响源。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集体环境,离不开团队精神。家庭就是社会中的一个小团体,这种独特的团体教育力量,促使家庭成员具有无比的推动力或摧毁力。儿童作为一个积极发展中的社会人,家长应通过各种途径,结合学校和社会,创设有利环境,培养儿童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心,使儿童能够按照社会规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渗透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同情心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及时调整人格结构,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5-0012-02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然而,感恩之心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为此,我们根据小学身心发展特点,以“在活动中感悟,在发展中生活”为原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人人都受父母的呵护,师长的指导,仰承天地甘露之恩。“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且如此,我们更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然而,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承受着来自父母、师长、亲朋、社会如山似海的厚爱,但他们往往不屑感受,更谈不上回报。孩子们不知道感恩,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学校教育存在盲点,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因此,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悟母爱,从心灵唤起;第二阶段是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第三阶段是学会感恩,从身边做起。活动评选出100名“小孝星”、100名“好公民”和100名“好学生”。

第一阶段:感悟母爱,从心灵唤起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正是无私奉献的母爱教会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世界,可很多时候我们并未感悟到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从来都以为那些都是自然的,都是我们天经地义该享受的,所以不曾发现。因此,我们启动了“感悟母爱”的德育活动,从二年级的“夸夸我的好妈妈”讲故事比赛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在比赛日,校园里荡漾着《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等歌声,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及其家长聚集在操场,观看小选手“夸夸我的好妈妈”讲故事比赛。小选手们声情并茂的演讲博得了热烈的掌声,妈妈们的动人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真的懂事了,个个热泪盈眶。家长代表也发了言,说出了对孩子的期望。这次活动得到了家长及社会的好评。

接着,我们在三年级开展“爱心日记”活动,让学生把妈妈每天为自己做的事记录下来;在四、五年级开展制作歌颂母亲的手抄报活动,摘录歌颂母亲的格言、诗篇和感人故事;在六年级举办“我的父亲母亲”作文竞赛活动。

“感悟母爱”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母亲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艰辛,了解母亲的无私、母爱的伟大,体验了爱的情感,懂得了爱的责任,学会了爱的奉献,自觉地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

第二阶段: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

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又怎么可能爱事业、爱国家?所以感恩教育应从孝敬父母开始。

孝敬父母并不是为父母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做起。首先,我们在各班召开了“孝敬父母”的主题班会,并开展“在家做个好孩子”活动,制订“好孩子行为自律表”,由家长参与评价,学校定期检查,最后评出“小孝星”。

“好孩子”活动让孩子们孝敬父母,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很多家长欣喜地说:我的孩子懂事了,勤快了,变得会体贴人了。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孝敬教育“四个一”活动:给父母洗一次脚,让父母轻松愉悦;自己动手做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让父母感到幸福;当一天妈妈,体验妈妈的辛劳;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增加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阶段:学会感恩,从身边做起

我们不但要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而且要感恩教给我们知识的老师,感恩帮助、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所有人,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感恩大自然……只有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才能学会感恩。

在“教师节”我们举办“我为老师献礼”活动,开展“在校做个好学生”活动(形式同“在家做个好孩子”活动),让学生懂得尊敬师长;开展“当个小小好公民”活动,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和残疾人,乘车主动购票、让座等;开展“评选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举办“爱我中华”读书活动,让学生懂得热爱祖国……

感恩,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

感恩,让学生懂得了尊敬师长;

感恩,让学生懂得了关心、帮助他人;

第5篇

【关键词】藏语教学 ; 学习兴趣 ;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7-01

在我国经济水平有很大程度提高的今天,我国政府加大了建设工作,为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在进行建设中教育有效的落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藏语教学是当地教学中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合理的、有效的、规范的、高效的开展藏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实现这一目的并不是非常容易的,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藏语学习当中。以下笔者就藏语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详细的分析。

1.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确,就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了使学生能够从兴趣出发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藏语课程学习当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合理的、适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进行藏语学习过程中不在盲目的进行,而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努力。对于学习目标的确定应当就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之所以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学习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水平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都以统一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对某些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做不仅不会刺激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感。总体来说,在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时一定要因材施教合理的制定学习目标。

2.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进行藏语教学的过程中单一的、枯燥的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这不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藏语。在进行藏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兴趣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化为主动学习的状态,为提升学生藏语水平创造条件。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藏语的兴趣,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是非常必要的。愉悦的、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开展藏语知识学习,学生能够被课堂氛围所感染,进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逐渐投入到藏语知识当中。在进行藏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氛围营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3.注重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藏语教学本是一项丰富多彩的学科,但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注重活跃的进行教学,一味的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那么,整个藏语教学就会死气沉沉,这对于学生藏语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注重提高藏语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具体的藏语教学中,教师讲授藏语知识时注意合理的运用有趣的故事或某些谜语等,进而提高藏语教学的趣味性;藏区教师还应该有效地、积极地运用好学校配备的教学设施,通过电子白板以及PPT的运用,图文并茂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藏语所带来的乐趣,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渐感受到藏语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间接的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4.注重学习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本玩,从此方面出发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有效措施。在进行藏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掌握藏语知识,这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搞知识竞赛,特别是跟教学内容有关的藏民族辉煌历史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比赛收集藏族民间格言、谚语、寓言、偶尔进行藏文歌曲大赛、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藏语辩论赛、进行藏语情境演绎等等。学生在参加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够深入的了解藏语、学习藏语、熟练的掌握藏语、提高自身能力。这会使得学生对藏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藏民族文化的热爱。所以,在藏语教学中注重合理的、有效的开展学习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精神、意识。

5.注重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

在进行藏语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藏语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藏语。所以,在进行藏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沟通或学生之间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逐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藏语表达中,这对于学生掌握和理解藏语有很大帮助。藏语教学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讨论会来实现。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关于“学习方法的交流”“尊老爱幼的传统”“感恩父母、老师”“讲格言故事”等等。与此同时,讨论会的开展还能够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讨论会的开展使得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用藏语进行交流沟通,提升学生对藏语知识的了解程度,学生会被这种氛围吸引,也会被藏语所吸引,进而对藏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以后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藏语学习中有很大帮助。

藏语教学单一的进行,容易使整个教学处于枯燥的、无味的状态中,学生被动学习,相应的学生掌握和理解藏语知识的程度较低。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藏语学习当中,这将会使学生藏语水平大大提高。所以,在进行藏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注重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注重学习活动的开展、注重师生、学生之间的沟通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能够使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藏语学习当中,促使自身的藏语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饶志权.着眼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初探[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0(Z2).

[2]张伟.试谈汉语量词的表达功能――兼谈语中量词运用之异同[J].语言与翻译,2002(03).

第6篇

中国古代先哲十分注重诚实守信,将其视为立身之本。《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就是强调人应该效法天道真实无妄的品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无欺是人际交往的原则。中华传统文化承认人有义和利的双重需要,从不否定利的存在和价值,但是更加注重轻利重义的品质。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为大学生指出了一条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途径,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认为“君子思义而不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不能违背诚信的原则,更不能违仁丢义。为利出卖灵魂、丧失人格、更是为人不耻。孟子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对当今社会过分世俗化和物欲化的倾向可以起到很好的抵制和克服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诚信和义利的关系,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2.“尊道贵德,律己修身”的修养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别注重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首先将“德行”列于首位。道德唯上,渗透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讲道德有“不识一个字亦须堂堂正正做个人”的说法;做文章讲道德强调“文以载道”;做官要“为政以德”,教育以“德教为先”等等。其次十分重视个体的修养实践,强调要将道德认识见之于生活行动,提倡“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提倡“修己”“克己”。而孟子的“反身而诚”、“求其放心”、“发人善端”都是强调应该发挥人的道德理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倡导克己自省、立志乐道、改过迁善、知行相资等修身原则和方法,突出个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主观能动性,在生活中,要随时监督自己,严于律己。注重内省。这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模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追求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人伦原理

中国传统道德中,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方面。特别重视和强调对人宽容厚道,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仁有多方面的解释,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同时要尊重人,孔子说:“己立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明人伦”,强调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在人伦要求中提出“为人君必惠,为人臣必忠,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为人兄必友,为人弟必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左f将礼比作国家的躯干,并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苟子认为礼是“法之大分,类之纲纪”。礼,一方面是封建社会上下尊卑,君臣父子等级的体现与规定;另一方面也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必备条件。《礼记·冠义》把礼当作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认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所以孔子对世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主要表现为“让”。“让,礼之主也”。对人谦让,是礼的重要道德内涵。提倡“谦恭礼让”、“严己宽人”的处世哲学,达到“荣辱不惊”“弘毅坚韧”的人生境界,为人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育宽容忍耐、尊重他人、注重和谐的优秀品质,在学生中间营造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和谐氛围。谦让首先是自己要谦虚,不妄自尊大,不骄傲自满,通利能辞让,治学能下人,只有如此,才能不断进步,有所作为。

4.“精忠报国、克己奉公”的爱国抱负和集体情怀

中国传统道德中始终贯彻着一种“公忠”的道德原则,强调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即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重视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利益,强调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以群体为本位。在公私关系上,强调“公”。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忧国忧民精神,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岳飞的“精忠报国”的高风亮节,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品格;以及“饮雪吞毡,坚贞不屈”的苏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义务感,所有这些都体现着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克己奉公”,始终把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主张个人应该为国家民族利益尽职尽责,应以天下、国家的富强发展为已任,胸怀天下公而忘私。历代传颂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至理名言。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维护祖国尊严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奋发图强、刻苦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5.“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思想,被历代思想家所崇尚,成为人们激励斗志、克服困难的精神支柱。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道:“昔西伯拘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迂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名言。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力进取精神的具体体现和有力写照。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既含有坚定的意志力、果敢力、笃实的行动力,又含有积极主动的追求精神,道出了作为人应有的人生态度,胜不骄、败不馁;正视人生中的挫折与逆境,依靠自身的智力、能力和毅力不断地去超越自身,从而获得自身的目标与价值。同时,中国传统理论的“有为”精神。主张有所创造,有所作为,有所实现,在人生舞台上能够有所“立”。对学生进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有所作为的精神品质。中华民族以艰苦奋斗精神著称广世,向来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品德与境界。孔子认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应该过分追求个人的物质欲望,因为过分膨胀的物欲,会造成道德的堕落,所以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自己不仅以粗粮冷水、曲眩而枕为乐,更赞赏以苦为乐、勤奋好学的弟子颜回。所以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周易》指出“君子以俭德辟难”,《尚书》提倡“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墨子》提出“俭节则昌,佚则亡”。古代先贤们甚至进一步提出了勤俭节约的具体方法:朱柏庐在《冶家格言》中明确提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资冶通鉴》则主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代先贤的名句佳篇和勤俭事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消费观、审美观、是非观,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来磨炼意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以人为核心,以社会伦理和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道德修养,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传承发扬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程馨莹,赵永强.用中国传统文化建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4).

[2]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

[3]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简编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正蒙·近思录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8.

[5]范仲淹.岳阳楼记[A].历代文选(下)[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

[6]彦,夏伟东.传统与选择[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第7篇

摘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产劳动,也离不开教育活动,任何时候,教育与生产劳动都是相伴而行的。彝族谚语与彝族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它是新颖独特的教育认知形式,作为生产劳动和知识教育的纽带之一,对彝族人的精神生活和生产劳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彝族谚语的形式和教育意义及作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让人们体悟彝族教育思想的精华,丰富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世界,增强对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有利于形成彝族科学的教育思想,促使彝族教育更加诗意化。

关键词:彝族谚语 形式 教育意义 作用

中图分类号:H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190-01

谚语是人们从社会劳动中总结出来的语言精髓,也是人们思想、文化、生活的提炼。彝族人民以自己勤劳勇敢、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精炼而生动的谚语。这是诺苏(音译词,意为彝族)优秀的文化结晶和宝贵的经验,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彝族尔比(尔比为音译词,有谚语、格言之意)是彝族人传授生产生活常识、教育劝诫子孙、启迪思想、增长智慧的知识。它采用彝族独特的五言或七言诗体,句式整齐,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音韵铿锵,旋律和谐,富有诗韵,通俗易懂,易记易诵,因而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多采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内容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包括了时政、事理、修养、社交、生活、自然、经济等方面,蕴含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功能。

千百年来,彝族尔比主要以口头的方式在彝族民间广泛流传,是深受彝族人民喜爱的口头文学,它与彝族教育相伴而生,相随而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对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思想作用、风俗习俗等影响极深,特别是对彝族人民教育起着巨大的作用。彝族谚语给彝族教育以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彝族教育给彝族谚语以生存依据和生机活力。

彝族谚语使人明智,有助于彝族人民的智育发展。彝族谚语蕴含的哲理与哲学的精髓有异曲同工之处。哲理类谚语主要通过观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哲理性强,寓义深远,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劝诫人们要善观察、找规律、勤思考、强实践、重学习,而不要违背事物的自然规律,愚蠢行事。如有谚语:“强牛捉其鼻,壮马捉其耳”,此谚语体现了彝族人做事情善于总结经验,使用巧力,把握关键,告知人们,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春来夏去的是山上的布谷,死而复生的是路旁的青草”,指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而且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有其特殊性。此谚告诫人们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和处理事情。“马肠鸡肠不能硬拉为一样长,长裤短裤不能硬拉为一样长”,告知事物有客观性和差异性,劝诫人们不要违背事物的本质办事情。“骏马快慢看速度,猎狗好坏看嗅觉”比喻观察事物要观其关键要害,提纲挈领。“不垒垄不种稻,不平坎不播荞”,比喻办事情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凭借对大自然现象和动物行为的观察,彝人不断积累物候知识,较好的适应自然,安稳地生产生活。如“青蛙蒙格有大雨”( 蒙格是彝语,是集会之意),“山雨欲来风满楼,洪水欲来浪涛涌”。教育人们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从小抓学习,认真用功读书。如“甜水喝不够,知识学不完”,“幼时不勤奋,长大无技术;幼时不读书,长大无知识;幼时不读书,成人无才智”。

彝族谚语使人知理,有助于彝族人民的德育发展。品德类谚语主要通过悉心观察农时、农事和日常生活,告诫人们要热爱劳动,脚踏实地,勤劳致富,诚实守信,以德为先,“知”“行”结合,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教育人们用正确的观点处事做人。它对社会各阶层的日常行为都做出了严格的规范。提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如“谩骂伤邻居,诽谤伤朋友”,“要学蜜蜂齐采花,莫学蜘蛛各织网”,“夫妻和睦,才能五谷丰登;宗族团结,才能人丁兴旺”;主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如“不耕作就没有吃的,不节约就攒不起钱”,“拆则如草失,积则成大堆”;劝诫人要讲诚信,反对虚伪轻浮。如“人因吹牛而失信,马因仰头而失蹄”,“做生意讲诚信,做事情讲原则”;提出人人平等的思想,生活中,要平等待人,如“莫高看布谷,布谷是鸟,莫轻视云雀,云雀也是鸟”;教育人们为人要光明磊落,恶事莫为,如“作恶多端则自绝后路,是非过多则自食其果”。对君臣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长幼关系和等级关系做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婚育方面的教育也显得特别重要。如有谚语:“娶妻取德不取貌”,并坚决反对近亲结婚和早婚早育,明确指出“三代血亲,儿孙丑如猴”、“嫩山堪结果损枝叶,美少女早产伤姿容”。同时,还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宝贵思想,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阿布采洛獐子牛羊一起牧,俄鲁书辜鸿雁鸡鹅一起养,嘉斯乌拖彝人汉人一起住”(阿布采洛、俄鲁书辜、嘉斯乌拖均为地名)。

彝族谚语使人感美,有助于彝族人民的美育发展。蕴含审美情感的谚语主要结合艺术形式和美感,对人们进行美的教育,促进人们净化语言,规范行为,美化环境,洗涤心灵,拓宽知识面,丰富思想,使人们受到教育。彝族谚语注重环境美,如:“山与山靠白云相连,坝与坝靠绿水相依”;体现语言美,如“头帕似鹰展翅,袖边似花飘扬,裙摆似彩带飞舞”,“金杯如流星,银杯如蝶飞”; 彝族谚语追求行为美,如“梳妆打扮则美丽,窗明几净则卫生”,“谩骂伤邻居,诽谤伤朋友”; 彝族谚语崇尚心灵美,向善,求和,追远。如“父子相残,犹如竹火烧竹笋;祖孙相残,犹如荞饼拌荞苗”,此谚语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意,告诫人们应向善以和为贵,和睦共处;“有本事则造福于民,无本事也莫加祸于民”,劝诫人们要有远大志向,强本领,为民谋福祉;“山美靠谷撑,树美靠崖撑,妻美靠夫撑”,教育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相互扶持。

彝族谚语不但具有完整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内在美。富有教育意义的彝族谚语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蕴含着深邃的教育哲理,闪耀着理性的教育光辉。它是彝族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是新颖独特的教育认知形式。对彝族谚语的解读是对彝族教育历史的再度认识,或者说是对教育先驱者实践经验的再度传承。通过学习彝族谚语,让人们体悟彝族教育思想的精华,丰富教育工作者的精神世界,增强对现代教育的理性思考,有利于形成彝族科学的教育思想,促使彝族教育更加诗意化。

第8篇

[关键词] 音乐 模仿 表现力 震撼力

小学阶段,音乐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教师示范演唱或演奏,让小学生感知音乐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既可以愉快他们的身心,也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音乐教育还能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磨练自己的意志。

一、模仿练习,寻找音乐的韵律感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模仿过程中,学生既能练习发音和声调,同时也能从中享受音乐的美感和韵律感,使他们获得一定的认知经验和心灵感悟。

例如,在教学《山谷回音真好听》时,教师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即兴呼唤,模仿回音效果。教学以游戏的方式来展开,一组学生借助于呼唤、节奏、唱名音高、旋律片段、歌曲片断来创编声音并突出节奏感,另一组进行模仿以此激发大家的课堂参与意识。

在教学《大家齐动手》、《种瓜》、《知了蜜蜂不一样》等曲目时,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观念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还可以训练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韵律感。《大家齐动手》的创作风格是劳动号子,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朴素的激昂的劳作情感;《种瓜》充满了儿童情趣,能感受到儿童的天真烂漫;《黄鼠狼拜年》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二、音乐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音乐融入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与向往,是创作者真情实感的倾听与流露。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会感受音乐的旋律或高亢激进,或婉转悠扬。音乐,不知不觉中会把聆听者带入一个心灵的归宿地。

例如,在音乐课安排学生欣赏马头琴演奏的乐曲《万马奔腾》,学生们会感受到乐器的音色很特别,同时又很自然的联想到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场面。感受仅仅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教师要因势力导导入随即介绍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乐器,体现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对比欣赏《银杯》。《银杯》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风俗性宴歌。特别是重大节日或招待宾客时,主人就会通过歌唱、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达好客之情。歌词内容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这首歌曲旋律悠扬、音高起伏较大,中速,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

三、歌曲演唱,体验音乐的震撼力

歌曲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演唱既能展示表演者的才华也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强烈震撼,达到词曲与演唱者的心灵共鸣。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给人带来的不仅仅音乐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给人以鼓励和策略。

如《黄河大合唱》音域雄厚,催人奋进,唱出了中华儿女的豪情壮志,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在作词上,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作曲上体现了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融声乐、器乐、文学于一体。合唱时,给人以音乐与文学“协奏”的之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是中国音乐史上不朽的传世名作,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又如《爱我中华》是一首爱国歌曲,其特点是明快、热情、圆润。歌曲为七声降B宫调调式、4/4拍,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的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有鲜明的少数民族语言特点。第一乐段(A)为乐段结构,三个乐句。其主题热烈活跃,富有舞蹈性,性格开朗,奠定的歌曲的基础。第二乐段(B)为乐段结构。第一乐句曲调高昂有力,更加兴奋热情,与A形成对比,形成全曲的,表现出人们以实际行动来建设自己国家的决定;第二乐句因表现内容和歌词的需要而扩充了3小节使《爱我中华》气势磅礴、豪情万丈的精神底蕴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启发教学,培养音乐的理解力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人民群众聪明智慧的结晶。什么样的音乐才能使人精神焕发,令人欢欣鼓励呢?一方面,音乐的创作者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词曲中,正所谓“言为心声”,这样才能与听众形成思想上的“共鸣”。另一方面,音乐要讴歌时代,点缀生活,反映时代的最强音。只能这样音乐才有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音乐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教学来帮助学生分析音乐的特点,加强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例如,在《七彩蝴蝶》这一课中,我就通过启发来引导学生以轻松热情地情绪演唱歌曲《蝴蝶花》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首先,我给学生播放歌曲《鲜花开》,让学生回答歌曲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百花争艳,群蝶飞舞)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说出百花从中有一种花的外形象一种昆虫,这种叫什么花?(蝴蝶花)然后教师提示,它就是美丽的蝴蝶花,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歌唱蝴蝶花的歌曲:《蝴蝶花》。通过学生进行歌曲的体验,听伴奏音乐,通过拍手感受体止符带领学生学唱。通过启发教学,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似乎身临其境的看到了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的生动场景,达到了音乐“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总之,音乐教育使人的心胸变得更为开阔,使人的想象力变得更为丰富。它能润物无声般的滋润着小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充满朝气与活力,激励和鞭策他们奋发图强,天天向上。校园不能没有音乐,生活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就是这样一种魔力,可以点亮生命,照亮人生。

参考文献:

[1]苏艳.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音乐教育与创作,2008.1.

[2]王英奎.简论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中国音乐教育,2008.2.

第9篇

关键词:国学教育;中小学;思考;探索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其绵延不绝的文化张力直到21世纪的今天依旧滋润着人类的心灵。从80年代“文化热”到90年代开始的“国学热”,中国文化复苏的波澜不断涌起。我们将国学引入中小学校园,力图将中华文化的源头介绍给孩子们,实在是高瞻远瞩的决策。

一、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的实际意义

(一)道德价值的层面。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要知道怎样做人做事,等等,这些好的传统如果失去了,那我们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乱。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只有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国学教育的最佳r间。

(二)人生意义的层面。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其目的大致有四个层次,即个人道德素质的全面养成、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核心是崇尚“和谐”。这既是一种哲学原则,也是一种社会秩序和理想,是和当代社会追求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家庭幸福、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相一致的。国学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与西方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这些需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国学对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国学师生和谐关系。国学可以启迪孩子的天性,亦作用于成人。国学,教给了老师和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同时,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也正是因为此,“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循人伦而以和为本,重体验而以乐为本”成为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有指导作用。

二、如何在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

(一)国学课程进课堂。目前,国学的内容其实在正规教育中存在得很少,语文课有一些,历史课有一些,更多的是侧重于现代科技内容。把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尚需时日,因此推广国学教育,首先要解决课程的设置的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经典书篇来诵读,在1-6年级作为单独的课程列出来,而7-9年级则渗透在语文的教学中。另外通过开设国学兴趣课,包括书法、武术、民族舞蹈、象棋、古筝、国画、剪纸等,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校发展等都应围绕国学展开。有必要建立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要求孩子们做“仁义礼智信,勇勤俭廉洁”的君子,让每个孩子都能“积跬步,致千里”。

第10篇

每个人的家庭都有家风,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它影响着我们,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家风议论文2021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家风议论文1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一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独一无二的规矩,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很好奇我们家的规矩是什么,所以在这个寒假里,我就带着激动的心情与爸爸、叔叔、大姑妈、干爹讨论了家训。

在某一天的下午,我们在外婆家吃好饭后,便拿凳子坐在门口聊天。

“太阳当天照,心情特别好”这形容的便是我呀!在他们的聊天过程中我寻找着机会插入“家训”这个主题。经过一番心酸的等待后,我终于在他们的对话中了“家训”这个主题。大姑妈说:“家训就是那个家里的规矩喽!”“哎,对的喽,家训有很多的。”爸爸接过话说。“我们家也有家训的,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说话的时候要说清楚,要尊敬长辈,不能说脏话,不能骂长辈,要爱护小辈……”好吧,我现在承认其实家训是有很多的。叔叔说:“家训么有很多的呀,除了吃饭的规矩和尊敬这个方面的规矩,还有要善待同学、动物、植物什么的。”干爹又说:“当初你干妈为了管好我写过一张关于家训的纸,上面全是规矩,不过现在找不到了,嘿嘿。”大姑妈一边啃瓜子一边取笑道:“我待会儿告诉她,让她再写一张。”但是干爹却没听清楚问大姑妈刚才说了什么。我对大姑妈说道:“大姑妈,说话的时候要说清楚,吃东西的时候少说话,这也是家训。”“哦哦哦哦!”大姑妈无奈地说道。

我问他们:“那您们知道的家训有哪些呢?”我特地把“您”这个字加了重音。接着,我们便把自己知道的家训说了出来,并整理了一下。

我们的家训是这样的:

1饮食前把手洗干净,饮食时不能狼吞虎咽,饮食完后要把碗放到洗碗池里;

2做事要认真,不能说谎话,做错事情要承认错误;

3.尊重并善待长辈、他人,态度温和;

4说话要有礼貌,要文明,包括打电话的时候;

5要爱护大自然,要珍惜资源,多帮助他人;

6果皮空瓶纸屑,不能乱扔;

7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出去玩或做事时通知父母;

8背后不能说人长短。争吵时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理解他人,学会宽容,这样会少些误会;

9日常生活要节俭,不能奢侈;

……

到吃晚饭的时间了,我们为了熟悉一下家训,便让外公先动筷子,我们再动筷子,但是在吃饭的过程中,不免还是要说话的,要做到全部的家训,可谓是不容易的呀!有人曾经说过:“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若是没有规矩,怎会有如今这么强大的中国!

高三家风议论文2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高三家风议论文3若是留意,便会发现路边的花坛是多么的整洁,里面的植株没有冒冒失失的长到公路上,而是规规矩矩的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绝不逾越花坛的边缘。而生在荒野中的花花草草,糟乱无章,让人难以前进半步。家长就像是园林工人,孩子就像是这些花草,不经修剪,难成人才,而家风家训正是影响孩子的无形剪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学习与鞭挞是我们家的家训,就像是小树在小的时候不经过扶持,那么长大后可能会称为一颗没有价值的歪-脖子树,只能被用作柴火。一个人,若是在小时候不予以鞭挞,走上歪道,那么以后是很难再走回正道的。行为举止要在小时候就加以规范和约束,使之成为习惯,长大之后才能更好地管教。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孝顺是我们家的家风,就像一句古言:“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比如说,在家里老一辈的人说活,小一辈的都要好好听着,就算是说错了,也不可当面指责,可以事后悄声提醒。不可高声而语,不可顶撞老人,不可早于老人动筷,不可长辈站立幼辈坐,家中以老为尊。从小便收到这种风气的熏陶,尊老爱幼就已经形成了习惯,形成了风气,即便出门在外,也会牢记这些教诲,良好的习惯带到社会,去感染更多的人。孝顺重在心,而非行。就像一个有钱人,他每月都会寄钱给他的父母,雇用的保姆,却不经常回家看看他们,那么也不能称之为孝,这是假孝。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对于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约束作用。家训会随着家族的发展而不断流传,同样,家训也可以作为一个家族的形象,当一个家族被别人说起时,人们最先想到的会是这个家的家训,它象征着这个家族的品质。家训在祖国的繁荣富强上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国家的昌盛繁荣自然也离不开良好的家训。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往往是因为家族中有一位出类拔萃之人,他被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的恪守祖训,渐渐地才形成。

因此,拥有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重大作用的,无论何时都不可忽视它的存在价值。

高三家风议论文4我家的优良家风哲学家萨特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二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高贵的信仰——良好的道德。道德源自于什么?没错,正是那优良的家风教育。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

记得有一次,我坐公交汽车去姥姥家给姥姥过寿,我刚找到一个位子坐下来,就看见一个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上车来,这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我心理想:我该不该给老奶奶让座呢?如果让了,别人会不会说我出风头?不让座,万一老奶奶站不稳,摔着怎么办?我心理就像有一个小天使和小恶魔一样,小天使说:“快给老人让座吧,做一个敬老的好孩子。”小恶魔说:“别听她的,万一让了座,别人说你出风头怎么办?再说了,坐这儿多舒服呀!”小天使说:“快给老人让座吧,妈妈不是经常说要尊老爱幼吗?”“不让!”“让!”“不让!”“让!”。

就在我不知所措时,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在马路边拾到了5元钱,我便把它带回了家,妈妈知道了,对我说:“孩子,去把它交给警察叔叔,咱们不可以贪图便宜。”我照做了,警察叔叔夸我是个拾金不昧的孩子。我说这是妈妈让我这么做的。警察叔叔说:“你的家风,真好!”虽然只是5元钱,但是,它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记!

想到这儿,我便鼓起勇气对老奶奶说:“奶奶,您坐这吧!”老奶奶感激的对我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听了这话,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决定以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发扬我家优良家风。

道德汇成的一个个心灵,它们照亮起未来迷茫的路,未来属于我们,所以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一分道德好像一滴水,许多道德就是一片海。一分道德好像一盏灯,许多道德的光辉就是一轮太阳。一分道德好像星星之火,许多道德可成燎原之势。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我们要扞卫道德,宣传道德,实践道德,所以赶快行动起来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吧!

高三家风议论文5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的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每次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最多的,我总是觉得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一天的总结,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一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几点: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3、不能翘腿。等等……虽然还有很多条的规矩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束缚着我让我更好的成长。而我和妈妈之间也不仅仅只有这些法则。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无疑问的是学习,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每个周日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虽然名义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会遇上一些形形的人,这也算是让我“长了见识了”。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第11篇

【关键词】传统道德;思想品德;发扬;抛弃

中国向来以重德著称于世,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像中华民族这样具有如此丰厚而坚固的道德文化遗产,延绵数千年,经久不衰。固然,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总是与一定 的社会历史、社会经济相联系的。根植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总体讲是以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 ,带有封建社会的印记。但也要看到,积二千多年历史的道德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其中许 多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为人之道、做人之本的东西,体现了人类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 的追求,代表了人类道德的共性。还有一些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准则,这些传统美德具有永恒性和历史的可续性,至今仍是我们应大力提倡和弘扬的精髓。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因此,从当今新的历史时代出发认真总结、研究中国古代道德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推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美德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中国几千年的道德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东西,就道德内容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善为本的人伦思想。与人为善是传统道德中很重要的内容,至今仍被人们奉为做人之本。其中强调,在与人交往时要和善、友爱、忠厚、善良。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外要“爱人”,如孔子提出 “仁者爱人”,墨子提出“兼相爱”,要“爱人犹己”,都强调了要善待他人,对人有仁爱之心。另外,在处 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强调要讲谦让,替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就是教人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不想他人。在这种道德伦理思想支配下,形成 了我们中华民族良好的社会风尚,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讲谦让、懂礼貌等等。这种谦和、善良的人伦思想 ,正是我们今天待人处世、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应提倡的美德。

第二,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对己严、对人宽一直作为传统美德流传至今,它强调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自高自大。事情没有做好,首先要“反求诸己”,从自己这里找原因。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都强调了在为人处世上要严于解剖自己,对待他人要宽容,不苛求于人。传统道德观还强调,当自己强于人时要“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当自己不如人时,不要嫉 妒人,“毋以己拙而忌人之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今天,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我们提倡要敢于表现自己参与竞争,这种自谦自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还需要不需要呢?我认为,不但需要,而且还有它特殊的意义。我们讲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的相互倾轧,在竞争中更需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诚以待人,心胸宽阔,能与人合作,与人为善。

第三,自尊自爱,讲情操、重气节的人格品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智士都把追求高尚情操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比如,强调为人要正直,面对邪恶要刚直不阿,敢于主持正义,宁愿直死,不可曲生。做人要有骨气,“在上不骄、在下不谄”、要洁身自好,“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另外强调做人要知荣辱、明礼仪,懂得自尊自爱“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之、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之”。这种自尊自爱、追求高尚情操的精神品质 ,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学生进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从小培养他们懂得自尊自爱是很重要的。

第四,以公为先的人生价值观。与西方人本主义道德观相比,中国传统道德观更注重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上,强调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以“为国为民献身为荣”,在生死观上强调要能做到“舍生取义”生要生得正大、死要死得壮烈。“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表达了以公为先的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在祖国危难关头,民族英雄们所表现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国家之务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之情。尽管在封建社会中,这种以公为先的思想通常与忠君相联系,带有封建主义的色彩,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不能相提并论,但其中的忘我精神、牺牲精神、高度的民族责任感,还是我们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都是我们祖国花朵应该履行的。此外,在传统道德中,还有一些。如:教人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好学,自强自勉,以及劳动人民在长期艰苦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中形成的吃苦耐劳、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性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精神的关系

我们经常强调在思想品德课中要继承传统美德,也要体现时代精神。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谈继承,应立足于当今时代,从当今时代的要求出发对传统道德进行筛选、创新、改造,使之成为新时代道德文明的一部分;谈到时代精神也离不开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因为任何一种新的道德观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无法捏造,它不仅依赖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基础,也是对原有道德的扬弃,新的道德观念是在对旧道德的更 新改造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从时代进步的角度对传统美德的再认识。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每一道德观都以一定时代为基础,即使是带有人类道德共性的传统美德,人们对它的认识层次也因时代的不同存在差异。

如艰苦朴素、艰苦奋斗,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艰苦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美德。这些美德在任何时代都是应当提倡的,但今天讲与过去讲,哪怕是20年前都是不一样的。过去讲艰苦朴素、艰苦奋斗更注重于物质上的节约,生活上的俭朴和在贫困艰苦条件下的吃苦耐劳精神。这是劳动人民对劳动成果和艰苦的劳动环境所持的一种朴素的情感和态度。今天,生活条件改善了,特别是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人们已经开始向小康水平迈进,我们还抱着原来的观点教育学生显然不行,那么,我们还要不要讲艰苦朴素、艰苦奋斗呢?当然要。艰苦 朴素、艰苦奋斗不仅是人对劳动成果、物质条件的态度,同时也是人的一种生活态度、生活追求,在物质生活 逐渐丰富的今天,是以奢侈、浪费,以能吃能花为美,还是以节俭为荣;是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还是艰苦奋斗,反映出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今天,我们进行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教育,应从现实社会出发,着眼于培养学生以简朴为荣,肯于吃苦,勇于奋斗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貌,而不能停留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认识水平上。

再如,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有着像中华民族这样浓厚的爱国情感。然而,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和长期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爱国情感又具有狭隘性和封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认识祖国方面曾经表现出的夜郎自大的倾向,单纯强调祖国的繁荣富强,缺少忧患意识的培养;另外,过分强调爱国不离本土,简单地把是否留在国内作为衡量爱国与否 的标准等等,从而造成教育上的片面性。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要在世界大背景下让学生认识祖国,既要看到祖国建设的兴旺发达,又要看到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感。

另外,如宽厚、谦让、谦虚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封建社会里,又与忍让、与世无争、随遇而安 、孤高自傲等消极的人生态度相联系。

所以,在谈到继承传统美德时,应从时代进步的角度,对传统美德进行再认识,使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好地体现时代的要求,反映新时代的风貌。

2.2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道德文化遗产,从时代的要求出发,对道德文化遗产进行更新改造,为现实服务。传统的道德文化遗产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它们流传千百年,至今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对这些传统道德文化遗产,应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进行更新、改造,赋与新的时代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合理的利用。

有些优秀的传统篇,如优秀的传统故事、格言警句,可以直接纳入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目前,我们教材中已吸收了一些,如“狼来了”、“凿壁借光”、“十八缸水”、“囊萤映雪”等故事,以及古代的格言、谚语,但随意性较大。我认为,对优秀的传统篇应有一总体考虑,对其中代表中国道德的精华、具有流传价值又符合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应有意识、有重点地吸收到教材中,使这些传世佳作一代一代传下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品德课教材风格。

有些传统道德,如孝敬父母,在封建社会中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是封建家庭伦理观的核心,体现着封建的宗法依附关系。特别是“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的说教,是我们今天应屏弃的,但其中赡养父母、尊敬父母等观念还是要提倡的。对类似这样的传统道德,我们既不能一概排斥,也不能照搬古人的说教,而是在更新、改造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使其成为反映时代要求的新道德。

另外,古代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我们也可以考虑借鉴。如《增广贤文》,将各时代和当时社会广为流传的格言、谚语,用依韵归类的方法编排成文,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咏诵和记忆;再如《三字经》以及经典的诵读,将道德要求和道德故事用三字排列方法,编成顺口溜。学生在读诵中记住了这些故事和要求,数年后,一想起“三字经 ”,就能回忆出故事的内容及所讲的道理。儿童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这时给他们一些至理名言,让他们记忆、背诵,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当然,我们不能照搬古时的方法,它们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我们还应根据当今时代的特点编出具有时代风格的新篇。

2.3 在克服传统道德观中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不断确立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道德,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当我们谈到继承时,也应看到传统道德中存在着的不可低估的消极因素,它不仅根深蒂固地积淀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而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

如封建的家庭依附观念对现代孩子的影响,集中表现为孩子对父母的过分依赖和独立意识的欠缺;再如,长期存在于没落封建统治者中的摆阔气、讲排场的风气,在今天的社会中也有反映,由此造成一部分学生道德观念的混淆,以显阔、出手大方为美;另外,在传统观念中存在着的保守性、封闭性,造成我们民族长期以来求稳求安、墨守成规、满足现状的心理状态,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现代的青少年一代。

因此,在强调继承传统道德的同时,还应看到加强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独立性、进取心和创新、开拓意识教育的必要性,不断更新传统的道德观念,消除传统道德观中的不利影响。

第12篇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纺织与服装学院服装10-1班的靳月,今天我要竞选的职务是纪检部部长一职。

自大学以来,我担任班级干部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并且与同学们相处融洽,能积极完成老师和学院分配的任务,但一直未能参加学生会工作是我大学三年多以来的一个遗憾,当知道今年11月我们学院将举行“双代会”时,我就认为这是我的一次机会,一次难得的锻机会。

今天我站在这,竞选这个职位,是因为我了解纪检部在我们学院工作的重要性,无论是班级内部还是各个班级都要有严格的纪律观念。而它就是是学校这个“小社会”的执法部门。作为学校,如果没有校纪,整个学校就会陷入一种无序的状态,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就不能正常进行。

我竞选纪检部部长这一职务我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

一、我的管理能力强,自从大一入校以来我就负责我班级活动策划,每次都能让同学们在欢乐的环境中学习班会主题内容;

二、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在每次学校或者学院的活动中,我能的组织班级同学积极参加活动,在第一届院级运动会我班获得第一名,第一届艺术之夏我班获得第二名;

三、自我约束能力强,自从大一以来我可以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的时间,现在担任班长一职,在第二届新疆服装设计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在今年举办的“红绿蓝杯”第二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花形设计大赛中荣获数码印花织物花形组优胜奖。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今年以91分名列班级第一,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可能大家会担心我没有纪检部工作经验是我参加竞选的一个劣势,首先,我在班内就担任班长并负责考勤工作,而且我相信因为没有经验,我可以在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同时,会更加端正自己与大家互相学习的态度,多了一种担当,并能以普通身份主动交流,有利工作的开展!

所以,我今天才来竞选纪检部部长一职,请老师同学们相信我、支持我,给我一个机会。如果今天竞选成功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答谢老师、同学对我的信任并证明为大家服务的决心和热情。即使失败了,我也会不会气馁,做好每一件我作为学生的任务。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纪检部部长竞选稿(2)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学校提供这次机会,使我能参与竞争,一展自己的抱负。我自信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能胜任这项工作,正由于这种内驱力,当我走向这个讲台的时候,我感到信心百倍。

我认为自己很适合担任学生会纪检部部长。首先我热爱我的工作,算上小学的话,十年学生干部“工龄”已不算短了,这使我有了相当的管理经验、领导能力。活泼开朗、兴趣广泛的我积极参加并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尽情施展自己的唱歌、跳舞、弹钢琴及演讲的才能,取得了如演讲比赛第一、英语朗诵、阅读竞赛第一等好成绩,激励着我不断向前;主持也是我不懈的追求,从高一入学军训联欢会到主持省武高电视台节目,及后来的首届英语节,大大小小的活动参加了不少,是省武高这方热土给我提供了机会,使我如鱼得水,不断锻炼、充实着自己。此外,在活动过程中,我学习上也丝毫没有松懈,成绩现已跻身年级前茅,我认为我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之余开展活动。

假如我当选,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我将时时要求自己“待人正直、公正办事”;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自己“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等,总之,我要力争让学生会纪检部的职责与个人的思想品格同时到位。

假如我就任此届学生会纪检部长,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我的内阁部长们举行第一次全体内阁会议,全面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下放权力,实行承包责任制。我们将自始至终地遵循“一切为大家”的原则。在就职期间,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设立师生信箱。我们将与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在一起,指点江山,发出我们青春的呼喊!我们将努力使学生会成为学校领导与学生之间的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成为师生之间的纽带,成为敢于反映广大学生意见要求,维护学生正当权益的组织,新的学生会将不再是徒有虚名的摆设,而是有所作为的名副其实的存在!

既然是花,我就要开放;既然是树,我就要长成栋梁;既然是石头,我就要去铺出大路;既然是学生会主席,我就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领航员!

各位代表,你们所期望的学生会纪检部长,不正是敢想敢说敢做的人么?我十分愿意做你们所期待的公仆。你们握着选票的手还会犹豫吗?谢谢大家的信任!

纪检部部长竞选稿(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xx好!

我是初等教育系高起班的刘鹏飞,学生会纪检部部长竞选演讲稿。我要竞选的职位是学生会的纪检部部长。

“学生会”在我心中是个神圣的名词,她连接学校与学生,是一个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学生会纪检部对于整个学校集体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遵纪守法,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情操。我相信我们学校的全体同学必然是立志成才的,有所追求和抱负的。只要脚踏实地,严于律己,坚持不懈,我们就一定能排除艰难险阻,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不能够说我是能力最强的,但是我可以保证我会全力以赴我有充足的自信,我有信心把工作做好。

如果我竞选成功: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以诚待人,以心换心,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样同学们才能支持我的工作。我将会和纪检部其他同学们一道,对老师分配的各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并以同学利益无小事为宗旨。妥善的去处理和解决每一个问题。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会始终保持自己的优良作风,以不变应万变。

敬爱的领导、老师,最后我只想说一句话:给我一次机会 我将还您十分满意。

我知道,再多灿烂的话语也只不过是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朴实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之路上的鲜花。我想,如果我当选的话,一定会言必行,行必果。

不论竟选成败如何,我都会以自己的人生格言激励自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纪检部部长竞选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经济管理系学生会纪检部的14号选手,我叫xxx,初中时有位班主任用个这样一句话评价我,说我就像我的名字一样,良朋好友。

很荣幸今天我能站在这个台上,今天我要竞选的职位是“纪检部部长”。

在白云已经一个多学期过去了,在班里我先后担任课代表和纪律委员。在系里,我一直在纪检部担任干事,我认为纪检部是一个严肃的部门,而纪检部的责任就是对本系甚至全校学生纪律的监督。在纪检部里担任干事一个多学期了,在工作中,我的能力大大的提高了,也使我个人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改变。我对纪检部的工作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每项工作的步骤、流程,都非常熟悉。人际关系上,不管在学校还是本系,还是其他系都很好,这对我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在纪检部的日子里,我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也遇到过挫折,我也有过过错,我也失落过。但是,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战胜了挫折,我从过错中反省自己,以前所犯下的种种错误都将成为我以后工作的一笔宝贵经验。

如我能有幸得到大家的信任,担任纪检部部长,我会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以诚待人,以心换心,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我会继续发扬纪检部的宗旨:公开、公平、公正。以团结、友爱、灵活、创新为工作思路。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

我知道再华丽的话语也敌不过朴实的行动,正所谓多说不如多做,如果我能当选的话,一定言必行,行必果。

最后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够投我一票,相信我,支持我。记住,我是14号选手,我叫林良友,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纪检部部长竞选稿(5)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xx,诸葛亮《诫子书》里曾讲“非宁静无以致远”我就是这个“xx”!来自高一年级xx班。

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众多优秀的学生会候选人一起竞选纪检部成员。戴尔卡耐基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胜任这个或那个职务”

卡耐基讲得真好,于是我来了!我从遥远而美丽的xx而来。xx是我的第二故乡,早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由于爸爸妈妈在衡阳的事业随迁就读,现在我又回来了!父母对我“宁静致远”的期待,练就了我的高情商。超强的自控能力和外乡人不徇私情的便利能让我完美胜任纪检部的工作。。

如果我当选纪检部成员,在努力勤奋学习的同时,团结同学,帮助同学,无论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纪检工作方面时时刻刻向部长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按纪检要求和部长安排认真负责完成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

既然是花,我就要绽放;既然是树,我就要长成栋梁;既然是石头,我就要铺成大路,让大家踩得更加坚实。那么,既然要做一名合格的纪检部成员,我一定会让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我觉得,我现在不是在竞争一个职位,而是在争取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一个可以为同学奉献自己力量的舞台。

请大家相信我,我会是最合适的纪检部成员人选!

是鸿鹄就要志存高远,是雄鹰就要翱翔蓝天。在适者生存的今天,我深知有实力才能说话,我自信有这个实力,请相信我能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在学生会的舞台上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