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化学论文

高考化学论文

时间:2022-03-14 00:4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化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化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高考复习;化学实验;应对策略

化学实验题最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表达、探究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2009年高考课改卷更加注重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突出了实验在学科中的地位。新课改2009年高考化学大纲强调了对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这将更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本文就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提出一些建议。

一、准确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高考化学实验题中既有常见仪器的规格和使用,又有正确操作的了解和错误操作的辨别,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1.熟悉常用仪器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结构、用途是提高实验答题能力的必备的基础。在复习时,建议让学生接触感受这些常用仪器,掌握这些常有仪器的名称,结构,规格,用法及用途。

2.掌握基本操作

基本的实验操作有药品的取用、仪器的洗涤、试纸的使用、试剂的存放、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等。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复习,最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设置不同的实验情景,积极疏导,大胆动手,多向思考,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做好实验基本操作。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

二、认真分析课本实验基本原理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倾向于回归教材,体现了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特点。问题多围绕教材实验展开,如基本操作,变换原理,方法,角度等进行命题,增强教材实验的开发、迁移、考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实验时要多问是什么(即实验目的)?(即实验原理)为什么?怎么做(即实验步骤)?不这样会产生什么结果(即实验拓展)?尤其要重视课本实验,认真做好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认真分析实验原理,掌握典型的实验装置和原理,并进行相应的挖掘和提升。三、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应用性和开放性试题已成为高考试题的新热点,其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复习时要在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上做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改进、完善、拓展教材实验,增强实验的探索性、综合性,使之更贴近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科学的研究中,科学、合理、周密、巧妙的实验设计,往往能导致化学科学的重大发现。”化学实验设计也成为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综合测试最好的方法,近年高考实验方案设计题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渐成为考查的重点。[2]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施实验之前,依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等在头脑中所进行的一种规划。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其认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评价和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水平,强化创新能力。

四、加强习题选编、训练和讲评

综合实验题属于能力考查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其命题思路是依据化学实验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将化学实验的考查与化学其他板块的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考查,考查的内容可以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也可以是化学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同时包括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精心研究、分析、比较、筛选,把一些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典型习题进行整理,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训练。让学生了解这些试题的主要类型、功能和特点,掌握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强化训练,增强他们的题型意识。要学生明白高考实验考什么、怎样考、只有学生对实验题的功能,考查范围、考查特点弄清楚、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分析典型综合实验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达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真正提高实战能力。

第2篇

一、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重组与应用的能力

2013年广东高考刚刚结束,化学评卷组组长陈红雨根据考生化学科的作答情况指出,我省考生在化学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读题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不强。

纵观近几年的广东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我们可以看出,仅仅靠记熟化学课本的基础知识就能直接得分的题目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内容新颖的“陌生题”。 试题内容涉及生活、化工、环保、医药、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特别是非选择题大量设置来自实际应用的陌生情景,这对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题看起来貌似“高深”,但解题的必要信息都已提供在题目中。只要我们细心审题,将这些信息找出来并加以加工整合再迁移运用,那么这类题就只是“纸老虎”而已。

例如2010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30题以CO2的固定和利用为知识背景,第31题以食品和医药中的硼酸的应用为背景;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30题介绍了有机合成的新型反应;第33题从科学实验中经常出现的溶液配制和试剂变质问题入手,创设新的情境;2012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22题采用图表的形式来考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变化趋势和化合价的规律,第30题以新型碳-碳偶联有机反应为情境,第33题一改往年以无机内容作为素材背景的习惯,采用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作为素材背景;2013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的第30题的脱水偶联反应;第31题模拟O3对海水中Ⅰ- 的氧化,第32题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第33题在熟悉的情景下进行新探究模式的尝试等等,都显得相当新颖。其实只要我们从题目中获取出相应的信息,再加以加工整合并迁移运用,这些试题是不难解决的。

所以,在高考备考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化学知识迁移能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提取信息并综合分析信息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有:首先培养学生学会对试题的文字、图形、表格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其次培养学生学会对所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最后培养学生学会通过思考,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加以整合,进行信息迁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省考生在化学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化学计算能力近乎丧失。自2010年广东高考改革以来,化学计算的试题明显减少,这导致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入淡化化学计算的误区,导致学生化学计算能力越来越弱,几乎到了丧失的地步。这表现在考生的答题卷上有关化学计算的地方,几乎都是空白的。下面总结了近几年广东高考化学计算的内容:2010年广东化学高考试题只在第30题考查有机反应消耗氧气的计算问题和第31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基本计算问题;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化学的定量计算问题有所强化,第30题考查有机加成反应消耗氢气的计算问题,第31题考查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题考查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浓度的计算问题;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定量计算上与2011年相似,第31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问题,第32题考查溶度积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问题,第33题考查物质纯度的计算问题。2013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在计算上继续强化,在第30题、31题、32题等多处考查了耗氧量、盖斯定律、平均反应速率计算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并根据方程式计算等。

由以上总结可以看出,近年化学计算呈逐年强化的趋势,并且考点重复出现。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有: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化学计算“高不可攀”的恐惧心理。其次,可在教学中结合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以及实验的学习,不断渗透并强化化学基本计算。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题是高考中化学科的必考题型。但从近几年的广东高考试题化学科实验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验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所谓实验能力,不仅是实验基本操作应用能力,更包括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深挖教材实验。高考题的命题其实就是将常规实验变非常规做法,即在课本常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变化与升华。因此要将课本上的物质制备、物质性质及物质检验等实验进行分类整理,同时注重典型实验的深化拓展。并且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好设计一些适当的探究性实验课题,让学生体验从确定方案到动手操作、从修改方案到成功实验再到形成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这些都是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3篇

政治思想方面: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听取领导、专家的报告,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贯彻素质教育。按时参加升旗仪式,服从学校工作安排。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不从事有偿家教。

教育教学方面: 上半年担任高三两个班的化学课,下半年是三个班。 每周12节课,达到满工作量。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法。教案材料齐全。由于是新接的班级,化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习惯都相对比较差,所以从假期补课开始,我就一直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学生自我介绍、课堂表现、跟学生谈话及批改作业和试卷等途径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一手材料,使课堂教学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课堂上少讲精讲,让学生多想多练。通过提问不同层次的题目,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和质疑,达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思维互通及 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3、按时批改作业和试卷,对部分学生做到当面批改、纠错。我常给学生讲:你每消灭一个错误,就会向理想的大学迈近一步。所以每次作业和考试过后我必定盯着学生改错,使其知识和思维方法更加完善。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参加市里组织的高三备课活动,五月份给济南市高三老师展示一节第二轮复习研究课,撰写的《采用小循环多反馈法进行高三化学专题复习》获省论文一等奖。参编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同时学习先进地市的教学经验,十月份到宾州参加省化学年会,听取有关3+x高考模式报告,了解高考信息 ,做到心中有数,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

第4篇

论文摘要: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许多省市开始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否实现预期目的?作者总结一些地市会考监考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只有像高考一样严格监考,才能促使中学积极实施国家的课程方案,重视薄弱学科、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公布学业考试实施方案。

实行全省统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它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的重建,鉴定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结果将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1]

但是,实施高中水平考试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从会考的经验和教训看,关键是要严格考试纪律。

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实行高中会考。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以正确的导向。”实施会考的初衷是为了使学校由过去只重视高考升学率转向重视合格率;教育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实际文化水平;促进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设各门必修课程,加强教学中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克服偏科现象;同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指导,科学评价学生个人和群体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2]

实施会考十几年来,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只重视高考升学率,不重视会考,许多学校只开设高考课程,不开设高考不考的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背离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会考成绩的公信度与权威性丧失,谁也不会用会考成绩来评价学生个人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中会考制度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作祟,直接原因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都不重视会考,以至于许多地方会考的监考形同虚设,姑息学生考试作弊。

某地的几个学校在最近几年,高二理科学生没有上过一节思想政治课,学校甚至没有给理科学生购买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同样,高二文科学生也没有上过一节物理、化学、生物课。但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政治课会考成绩不是“很好”,而是“相当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校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会考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学生们毫不掩饰——如此大面积的“好成绩”都是集体作弊的结果。

来自各个学校的监考教师都知道学生根本没有学过一些课程,如果严格监考,许多学生会考成绩会不及格,将无法取得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可这并非是学生的错,故而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监考,有些教师由于无法面对两难的处境,只好拒绝监考。学生当然明白,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很严重,但是又没有学过相关课程,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只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会考也不十分重视,大家都清楚当地中学为了集中精力抓高考,没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如果严格监考会导致当地学生大面积不及格,这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会考监考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式的走过场,口头上讲得非常严格,实际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因此,尽管省关于会考监考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有各种各样的违纪处罚办法,但那只是为考前培训做样子而已的。 转贴于

于是,本应非常严肃的省级考试,其考场纪律远远不如学校的平时考试;本该具有十分权威性的省级水平测试的成绩却完全不能够代表中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已经丧失了当时的功能,除了增加学生负担、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会考监考不严,还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学风,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参加会考后,普遍感慨:做人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太吃亏了。那些平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会考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也大都选择了作弊。这种会考实际上给学生上了一堂消极的政治课,它完全背离了会考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改以来,许多学校认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家要求的课程,只要不高考的就不开设,包括一些必修课;或者不按规定课时开课。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通用技术、什么校本选修课,统统不管。反正学生学分由学校给予,学校还能让学生不毕业?学分认定时坚持宽松原则,甚至没有开的课程如通用技术等,学生的学分都一个不会少。

现在要实行学生学业考试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学校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但是,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如果依然采取以往会考监考的那种形式,则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在于严格考试纪律。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像重视高考那样重视学业考试,要求监考像高考监考一样严格,督查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负责,还要启动高考的现代化监视技术、电子屏蔽技术,考生和监考考试违纪也要与高考违纪同样处罚,并且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才会重视学业考试,学校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课,才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8]18号.

[2]国家教委.关于在普通高中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意见.教基[1990]017号.

第5篇

论文摘要:新形势下化学教师需调适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学生建立更高层次的价值观,激发学习化学的原动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切实落实化学实验教学。

一、当前江苏省高考模式中化学科目的考察方式及作用方式

目前江苏省高考模式为语数英三门科目高考计入总分,理科加试数学附加题,文科加试语文附加题,总分共480分,高校录取的本一、本二等各批次的分数线由三门学科的总分划定。理科考生须选物理选修科目一,文科考生须选历史作为选修科目一,在剩余科目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选修科目二,选修科目不计入总分,考生成绩采用按照参考总人数的一定百分比划分为A、B、C、D四个等第,对于选修科目的要求由高校录取时自行要求,但本科院校必须至少有一门选修科目达B等第。化学科目在学生选择时与政治、地理、生物为平行关系,学生选择其一作为选修二,未选择化学科目的则须将化学作为必修科目之一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三月份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测试,测试成绩按绝对分数划分为A、B、C、D四个等第,若获A等第则可以在高考总分中获得1分的加分,若四门必修科目同时获A等第则可获得5分的加分。

二、当前江苏省高考模式下化学教材的体系

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共有8册,分别为必修1、必修2、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为全体同学在高一年级必学内容,通常在高一年级结束后进行选科分班,选修化学的同学须在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外在《物质结构与性质》和《实验化学》中选修一册进行学习。

该套教材的编写体系基本上抛弃了课改以前的老教材以学科知识系统为主线的特征,注入了新的理念,以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科发展为线索,着重体现出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环保等诸方面的密切联系,教材中多种栏目的设置既注重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加强调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归纳总结、协作学习等优秀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

八本教材的内容安排各有侧重。必修1和必修2两本教材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知识的各个方面,以蜻蜓点水般涉及了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各个方面,要求很低,点到为止。对于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分别有相对应的一本教材再次进行更加深入和更加全面的阐述,增加了深度和知识广度的要求。在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之间拉开了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层次。

三、当前模式下学生对化学科目的选择状况

在目前江苏省的高考模式下,化学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只划定等第作为高校录取时的参考,在实际录取过程中相当多院校尤其是本一批次知名院校都特别强调对物理学科等第的要求,而等第的划定是根据选修该学科的总人数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划定而不是按照绝对分数划定,基于此,相当多同学都放弃了对化学科目的选择。大家都清楚勇于选择物理和化学组合的同学大多是对自己充满信心“佼佼者”,选择化学科目就意味着要和更加优秀的同学去竞争B以上的等第,这无疑降低了在高考中取得B以上等第的机会。化学学科相对其他几门课内容更多要求更高,要学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会削弱在语数英三门科目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再加之最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难度又相对较大,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课改以后江苏省内多个地区多所学校在分科后选择化学科目的学生人数比课改前大幅度减少。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建校以来化学科目的高考成绩都一直比较优秀,所以选修化学科目的同学比例在苏州市普通高中学校中相对还是比较多的,市区其他学校选修化学的比例要低更多,这种状况也就相应的造成了多所高中学校化学教师的相对盈余,部分化学教师只能暂时转换岗位了。

四、当前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化学课课时减少,完成教学内容难度很大

高考模式中化学学科的作用方式的改变必然决定了化学科目已经沦落成为事实中位于语数英和物理(历史)后的三流学科,各中学面对现实中的升学竞争压力,不得不采取丢车保帅的策略,增加语数英的课时数,压缩选修科目尤其是选修二学科的课时数,比如高一年级的数学课基本都在每周六节以上,高三年级的数学课每周12节甚至更多,化学科目基本上就是每周两节或三节,甚至有四星级高中的理化班化学课每周只安排两节课的情况。新的课程标准中化学学科的知识内容和要求并没有降低,事实上在能力方面的要求还比课程改革以前要求更高,没有充足的课时保证,要真正完成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任务,难度可想而知。

2.化学教师对于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层次、深度的把握不易

新的一套教材编写的理念很新,代表了时展的需要,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容易,给实际的教学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难度。必修1和必修2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全面撒网、面面俱到,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中对各板块知识的层次和深度的要求把握上,各个学校甚至是不同的老师处理的都不尽相同,有的教师能够严格按照教材的深度处理,还有老师则直接采用一步到位的方式,相关板块内容直接按照选修教材的要求来安排教学。两种风格各有其利弊,严格按教材难度和深度教学,不增加深度,对于高二选修化学的同学来说深度较浅,而后一种方式则增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负担,在高一年级刚开始就造成学生学习的分化,使相当多同学形成化学内容多不易学好的认识,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索性在高二分科时放弃对化学的选择。

3.化学实验教学在目前的模式下已明显弱化

江苏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已经被大大弱化。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王妍等几位老师的调查研究报告得出如下数据:63.6%的学生表示喜欢化学实验,59.7%的学生认为亲自做化学实验对高中化学很重要,但只有2.9%的同学在中学“大多数实验由自己完成”,79.1%的同学在中学“偶尔做化学实验”,还有13.6%的同学从未做过实验。

实验教学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下列方面:

(1)化学学科课时的减少,增大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压力,实验教学从准备到实施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分组实验更会占用更多的课时时间,为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提高考试成绩上,只好忍痛割爱。

(2)新的高考模式取消了旧模式中对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既然不考试不检查,部分学校和部分教师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必然会减少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

(3)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视频资源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真实的实验操作提供了众多的替代方式。教材上安排的探究实验在百度视频中搜索即可找到丰富的视频资料,直接播放视频不仅省时省力,而且避免了真实的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验失败的机会。但是,看电影式的虚拟的实验教学对实验教学本身应发挥的作用却是大打折扣了。

(4)部分学校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为所有学生开设课程中设置的有关实验。

(5)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设置了选作试题21A“物质结构与性质”和21B“实验化学”,从实际高考试卷情况来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题目相对来说答案大多是直来直去,学生更容易拿分,但化学实验的题目本身也许并不难,但回答问题的角度不易把握回答不易完整,即使会做也很难拿到高分,大多数学生会选择21A。因此,绝大多数学校在教学中都选择学习《物质结构与性质》,据本人了解,近几年几乎没有学校选择学习《实验化学》。

五、在当前模式下的教学策略

1.化学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摒弃功利主义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不是简单的要求提高学生知识点的简单累积量和应试能力。新课程和新教材体系关注的是学生的继续发展性,强调学生学习的意愿、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理念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和长远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基础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生所获得的应该是其终身学习和发展以及建设性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的态度、能力和愿望。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教的越多越好或者学的越多越好,而是在于它能否促使学校活动的结构化安排变得更加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应当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保持一致,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重大意义,抛弃过去的以升学率和分数高低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做法。 转贴于

2.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注重构建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过程

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吸收引进先进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养,改进教学风格。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经常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下,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师应用更多的精力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注重构建有意义的教学过程。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协助学生学习客观的知识,还应当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注重课堂教学中真实的交流。缺少了理解和感动,也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更有可能成为丧失应有的教育价值成为浪费时间和生命的过程。

3.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化学知识的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原动力

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的一段时间里对化学学科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为化学变化的神奇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趣味所吸引。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越是随着学习化学时间的延伸,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高考的模式、升学的压力的影响固然很大但并非问题的全部,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如果一味的迎合高考,只见分数不见人的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必然导致教学过程重复着“讲知识点—做题目巩固知识点—讲题目—再做题目—考试”这一枯燥乏味的循环,如果只是为了分数,只是为了考试,可能选择生物或其它学科来的更省力一些,何苦要来学化学呢?

化学教师的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更高一些,通过教育教学过程去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层出不穷的新材料的合成、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问题、生产生活中化学品安全等很多方面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学生建立起为人类物质文明发展进步而学习化学的价值观,而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化学的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知识的原动力,让学生受用终身,为社会培养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4.认真研究学习课程标准,合理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深度

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中,对选修化学的学生与非选修化学的学生在学科内容的要求上有着非常明确的层次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层次,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合理安排,不能一位求多求深求全。高一年级中必修教材的处理难度最大,既要面向全部学生又要兼顾以后选修化学在高考中更高层次的内容要求,如果直接按照高考对能力和内容的要求来组织高一必修教材的教学,势必会导致部份学生不能很好接受所学内容,反而使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也不能学好。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应当是高一化学的主要任务,选修内容在相应的选修教材教学中再进行深化和提高,逐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

5.切实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真正落实实验所应该发挥的重要功能

戴安邦先生曾经提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素质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课程标准中提到“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化学实验,无论如何都不过分”这也是戴安邦先生所强调的。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以高考成绩为最终目标,应以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为出发点,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落实。师生协作完成每一个探究实验、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供条件满足部分学生自己的探究性实验,少做几张试卷,少讲几道题目,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呢?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材体系和新的高考模式,顺应了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也给中学教学尤其是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和更大的挑战,这就需要广大中学化学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调适理念,改进方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共成长,与时展相协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妍,王伟群,王丽丽.新课改前后学生选择化学专业动机的比较研究[J].化学教育,2011,32(2):47-50

第6篇

高考作文的命题历经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三个阶段,近年来,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成为众多省份的首选。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仍是材料作文,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更为灵活,比如: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2011年全国18套试卷中,几乎是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二分天下。全国Ⅱ卷、新课标卷、北京卷、福建卷、湖南卷等8套试卷为材料作文;全国Ⅰ卷、四川卷、山东卷、湖北卷等8套试卷为命题作文,其中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3卷为供材料命题作文;重庆卷、天津卷为话题作文。

2012年新材料作文呈现强势发展态势,除江苏卷是命题作文(供材料)外,其余16套试卷为材料作文,其中湖南卷为图文并排式材料作文。

2013年仅四川卷为命题作文,天津卷为半命题作文,其余考卷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

从三年命题形式看,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已淡出,作文命题形式更趋向于人文回归,更多地从考生实际出发,给他们的写作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使用课标卷的省份应更多关注新材料作文,师生在备考中应加强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写作训练,做到有备无患。

二、写作要求的回归

自新课改以来,高考作文在审题立意、构思、文体、字数、书写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

从文体上看,2011年高考卷除福建、江西、湖南三套试卷明确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外其他15套试卷在文体要求上无明显要求;2012年除福建卷、安徽卷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江西卷明确规定写记叙文,浙江卷、天津卷、江苏卷、上海卷不能写诗歌外其余11套卷均对文体无限制;2013年湖南、福建、江西三个省份明确要求写记叙或议论文,其中福建卷还新增一条“符合文体要求”;上海、北京、江苏、重庆、安徽、天津、山东七份试卷明确要求不要写诗歌,其余省份对文体无明确要求。

审题立意构思上则表现为角度自选、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套作不抄袭、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等几个方面。

写作要求中对文体的放宽体现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宗旨,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在写作中可以随心所欲。从高考阅卷教师反馈的信息看,考场作文应有文体意识,还是要走理性回归路线,做到“言之成文”、“文”“质”并重。

三、命题内容的回归

高考作文不只是选拔人才的标尺,也是一种社会舆论的导向。命题内容如何,直接体现出考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取向。近年来出现的高考新材料作文,从命题内容上看,体现了语文的外延即社会生活的大语文观念。2011年到2013年,新材料作文坚持选材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命题内容具有开放性,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多元文化”“多元解读”“个性化学习”等新的学习理念,强调学生内在的人生思考,体现了新课改的思路。所选材料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挖掘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命题内容从之前的“广”、“空”、“单一”回归到对现实生活的多角度观察、理解、表现,这将成为今后命题内容的重要方向。

不难看出,高考作文命题内容在走人文教育思路,这易引发学生对生活、社会、自我的积极思考。审题立意难度不大,但要写出好文章也不易,这要求学生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淀。

四、命题预测

高考作文命题遵循“稳中求变”的特点。“稳”就是立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变”就是在当前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之下题型、内容和形式将有所变化。近年作文命题思路倾向于以人为本,关注考生自身、社会现实、情感、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此,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在形式和内容上看将会有继承有突破。

1.新材料作文仍将是命题的主流方向,命题作文有出现可能,话题作文将淡出命题视线

从命题材料方面看,考生应关注能体现时代特征的素材,当然,以寓言、故事、诗歌为题材的材料不乏是材料作文命题的一个新方向。单一素材的分析仍将是主流,多个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将会成为命题首选。考生在审题是时必须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挖掘出材料的广阔内涵,切不可草率下结论,做到审题要准,要审出新意。

2.命题将回归教材,师生应关注教材中的写作训练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教材“表达交流”模块中,每册均有4个写作训练专题,共20个专题。每一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必修1、必修2侧重于记叙、描写类文章,必修3、必修4侧重于论述类文章,必修5则按照高考作文中“深刻、丰富、有文彩、有创新”的发展等级目标设计,2011年和2012年不少省份的命题和人教新课标版必修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在不同程度上有吻合现象(2011年、2012年高考作文相关内容笔者在《当代中学生报》上《2013年高考作文预测》一文中有论述),2013年新课标Ⅱ卷“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命题与必修3“学会宽容”这一专题不谋而合,从审题立意角度看,该专题中五个练习题以及网络作文部分中“谈‘共处’和说‘宽容’”的写作练习与该次作文命题如出一辙。新课标Ⅰ卷作文“经验与勇气”与必修2中“直面挫折”部分中的写作练习“探索与献身”、必修4“确立自信”写作训练专题也是如出一辙。其余省份的考卷与人教版“表达交流”部分吻合的现象也极为常见。

2013年全国19套试卷有10套试卷与人教版必修教材中12个写作训练专题相吻合,可见命题内容的回归教材,绝不是巧合,而是基于新课标“守正出新”的理念。

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将充分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可以预见,高考作文命题必将紧扣教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以抒写“人事情理”为中心。考生们应重点关注“表达交流”后的“写作练习”题,争取对每一个习题都有习作训练。考生要吃透教材,对教材中出现的话题应成竹在胸,在考场中初遇作文题时首先要回想一下,命题是否和教材中的写作专题吻合,如有吻合现象则要学会迁移运用。

3.命题趋向

(1)以健全人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线,关注和思考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平凡人、平常事、平凡中的伟大将会成为全国卷和新课标卷等卷命题的一个重要方向。

(2)体现时代特征,紧跟时代脉搏。对微博上引起民众强烈共鸣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辩证思考将是命题的一个新亮点。

(3)做人与作文并重。成长、现实,价值取向和哲理思辨,传统文化与新思想新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会成为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4)关注教材。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人性光辉”专题;必修2“美的发现”专题;必修3“爱的奉献”、“善待生命”专题;必修4“确立自信”、“解读时间”专题;必修5“讴歌亲情”专题将赢得众家亲睐。

4.热点命题

勤俭节约、自信自强、和谐共生、正能量、生命价值、理想信念、平凡人生、责任、时间与价值

五、备考对策

1.教师及学生在高考备考中应更多关注教材,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地区应对“表达交流”中的“写作训练”内容进行分类强化训练,做好素材积累、应用写作的准备,从平常生活、时政热点中去发现敏感话题并作针对性的写作训练。

2.强化提纲式作文训练。可从高考真题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优秀作文命题以及热点素材,以审题、立意、构思为突破口进行提纲式练习,达到“审题准”、“立意深”,“构思巧”、“主题新”的要求。

3.加强文体和语言表达训练。从高考阅卷教师对作文批阅的信息反馈上看,文体规范将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以衡量考生的写作水平,故而备考时应全面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强化文体训练,保证在考试中不被扣分。

语言表达是作文评分的又一重要依据,很多同学喜欢华丽的文风,不考虑表达的需要随意堆砌,硬性拼凑,导致主题不明。在平常的写作训练中应做到语言简明、得体、连贯,有文采但不浮艳。

4.加强书写训练。2012年、2013年安徽卷、四川卷在写作要求中均增加“书写规范的汉字”一项,这或许会成为今后高考作文的一个新变化。

5.增强结构意识。考场作文一定要重视文章层次的安排,从文章整体看,6―9段应是最佳选择。写作开篇最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因为开头是考场作文的起点部分,也是最能吸引阅卷老师眼球之所在,所以要用简要的语言,把自己对写作主题的独特看法,放在开头。

第7篇

__老师于1989年2月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该同志自毕业执教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她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她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身心投入党的教育事业中。她二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的工作给她带来了诸多荣誉如多次被评为市、县、镇、校优秀教师。下面从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作一介绍。

一、教学方面:

从教二十年来,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每天起早摸黑地工作,从没有因为私事请过一天假。她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多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的重担。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课堂生动,教法灵活,经常开设各级公开课。所教班级英语学科成绩名列前茅,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突出。担任英语阅读竞赛辅导工作,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市阅读竞赛获一等奖,二等奖各一人,三等奖二人。并在高考中取得出色的成绩。担任英语竞赛辅导老师,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市英语竞赛,获一等奖二人,二等奖五人,三等奖九人。1994年被评为县第四届教坛新秀。1998年12月参加温州市优质课教案评比,获三等奖。12月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获取全国英语口语等级考试考官。10月所辅导的学生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一等奖。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她注意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她边钻研教材边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所作课件多次在市、县获奖,其中1999获得市自制投影教材评比一等奖。获得县多媒体制作评比三等奖。9月,获得县多媒体制作评比二等奖。7月,获得县多媒体制作评比一等奖。她充满激情的教学感染了她的每一个学生。她的一个学生在写给她的信中这样说到:“我是高二时才转入您所带领的高二(4)班,那时我的心情是非常惶恐的。想到高一自己的不合群,寡言少语到近乎有些自闭,深怕自己难以融入新的班级中,是您那平易近人的微笑首先使我忐忑的心不再那么畏怯;记忆中的您总是充满了激情,不断地激励我们要不畏艰辛、永不言败、勇于挑战,您的这种乐观、激情感染了全班同学,同样也深深感动>:请记住我站域名/

二、教育方面:

除教学工作之外,她还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担任班主任十五年来,她爱生如子,视为己出。她以自己的勤带动学生的勤,以爱来关心学生,以严来要求学生。在她的长期的严格要求下,成功地创建了一个个和谐、团结、乐学的班集体。,她任班主任的班级高考成绩出色,理科县前10名中,她班占了3名,其中一位同学获得县理科状元。她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她任班主任的班级高考成绩出类拔萃,学生重点上线率高达50%,名列全县前茅。又有一位同学以581分获得县理科状元,温州市理科第二名,与市理科状元仅差3分,现就读北京大学。当年有6位学生被浙江大学录取。她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并获得学校教学特殊贡献奖。此后,她多次勇挑重担,高三接任落后班级,担任班主任工作。班级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呈现新面貌,学生学业成绩突飞猛进。,她任班主任的班级高考成绩又创新高,她因此被评为县名班主任。,她任班主任的班级高考成绩又创佳绩,她也被评为县劳动模模范、特殊贡献奖、荣获县教育特殊津贴奖。高考又创佳绩,她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市师德楷模。她本学年又担任高二班主任工作,班级各方面均有起色,有望再创佳绩。在教学实践中,她不断总结,探索教书育人的方法。6月,德育论文《爱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荣获浙江省教育学会年度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同年12月,德育论文《落后生转化艺术》荣获浙江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11月,德育论文《给学生一片爱的太空》荣获浙江省高校教育论文二等奖,她的学生在信上这样说到:“您在学习上不断地帮助我们,从来没有放弃我们。生活上也是同样关心我们,我们生病住院了,你买上慰问品和同学一起去慰问,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精神安慰,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动力。记得每到端午、中秋、冬至,您都会为我们忙碌,粽子、咸蛋、月饼、汤圆一样不少,既满足我们过节的心愿,又增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全班对此深深感动,一直庆幸自己是您的学生。高三,大部分学生说是黑色的,但对于我却是彩色的,只因有您,不断地激励和不灭的热情。高三虽艰辛却是那么充实、幸福、快乐。再此,我对您再次表示深深的感激。”

三、教研方面:

她还十分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虚心向同行学习请教,积极进行各种教学实践,注重教科研学习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她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出色完成教科研课题。1998年完成县教科研课题《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6月,完成县教科研课题《如何培养 高中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完成县教科研课题《创新精神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术的应用》。4月所参与的课题《重点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获市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她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和获奖。2(来源:文秘站 )04月,论文《走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在全国性报纸《学英语》发表。4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获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外语科研论文二等奖。同年6月,论文《构建和谐课堂》获得浙江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7月,《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县二等奖。她被选为县教育学会英语学会副会长。5月,她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市级立项。

四、示范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她刻苦学习,利用一切可学习的机会和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她边教边完成杭州师范学院本科函授。为了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她克服困难于攻读浙江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今年暑假,她考取并顺利完成去英国雷丁大学学习任务。她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榜样作用,积极承担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和培养教师任务,主动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支教、结对帮扶和讲学讲座活动,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为本地、本校教师队伍建设作贡献。如9月她作了了校级讲座《班主任的自白》、11月她开了校级公开课《阅读技巧点拨》,3月她开了校级公开课校级《写作指导》、县级公开课《u4writing》、县专题讲座《我们与新教材》。4月她作了了校级讲座《新教材下的师生沟通》受到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3月她作了了县级讲座《新教材下的师生沟通》、4月她作了了校级讲座《做优秀的自己,过幸福的生活》、6月她开了校级公开课《高考英语学法指导》。她与同事关系融洽,待人真诚,乐于助人。尤其是对年青教师的帮助,更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深受大家的表扬。她一直与青年教师陈聪结对,帮助她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她十分注重同事间的团结合作。作为英语教研组长,她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备课,注重资源整合,我热心帮助指导年轻教师,促进他们成长,多位年轻教师在学科竞赛辅导和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10月所组织的学生举行的浙江省手抄报比赛中高一、高二各有十几位学生得奖。12月所组织的十位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竞赛,7位学生获奖,其中一个获得第一名。12月所组织的学生举行的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中,8位学生获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3名。在“走进西澳”省中学生英语口语中,取得了省二等奖、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在“走进西澳”省中学生英语口语中,取得了省三等奖、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在“走进西澳”省中学生英语口语中,两位学生获得了市一等奖的好成绩。她的教研组于荣获县、市先进教研组。

同时,她平时注重锻炼,增强体质。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多次参加校乒乓球比赛、登山比赛、教工运动会取得一等奖或二等奖的好成绩。并且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县比赛,多次参加县“三八”妇女运动会,均获得好名次。1999年5月,荣获“星河杯”迈向二十一世纪女子自行车赛二等奖。5月获县工会举行的登山比赛一等奖。10月获县教工趣味运动会一等奖。和分别获校跳绳比赛一等奖。获校登山比赛二等奖。3月荣获县工会举行的“迎奥运,庆三八”登山比赛团体冠军。

综上所述,她在二十年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她全身心地投入于教学之中,摸索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走她自己的富有特色的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模范教师。以一颗真诚的心、满腔的工作热情、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快速高效的工作效率回报社会,做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教师。她学生这样评价她“自从暑期您开始担任我们班班主任以来,我们给您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麻烦。而您却没有怪我们,责骂我们,您的爱是伟大的,博大的,惠及您的每一个学生。一句“一个学生也不能落下”深深地感动了我,您的乐观、活力和对我们的无畏信心着实地打动了我。在高三这样关键的时期,能遇到您这样的班主任,真是我一生的荣幸!谢谢老师您对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关怀。希望毕业的时候,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继承您优良的品德与可贵的精神。”

第8篇

关键词 高考作文 命题路向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反思与前瞻

诚如上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基本脉络包括命题形式、问题要求和相关的立意取向,通过研究相关的高考命题案例,高考命题的基本脉络主要由作文形式,文体要求和相关的情感表达构成。作文形式主要是指应该写就何种类型的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作为重要的命题形式,对语文教育事业发展起了直接影响。而文体要求侧重于文章的体裁,要求从议论文、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文等多种文体中作出抉择,使得所选择的文体能够真正适应语文命题需要。然而,情感表达则侧重于作者的立意取向,不仅包括作者的正面立意,也包括了负面的生活情感,是正负两面情感上的表达。

基于上述基本脉络,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积极顺应时展要求的生活性。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也具有一定的生活性,主要是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为源,拟定出相关的作文命题,从而使得学生对社会层面的考虑和见解,能够通过高考作文来加以呈现。第二,高考作文命题方式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主要呈现在它对于题目的选定,并不受实际生活的限制,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第三,高中语文作文命题的综合性。综合性主要是指命题涉及到了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不仅关系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还关联到了近阶段的相关事宜,呈现出综合性整体特点。

2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视域下作文教学基本症结

第一,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语文基础知识是学习关键,基础知识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学习能力高低。高中生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字音、字形、句式存在欠缺。错别字连篇、病句重重、语句表达的词不达意等问题较为严重,而这些自然会对作文水平好坏起到直接关联和影响。第二,情感传达相对欠缺。作文要求能够通过通顺的文字,真实传达自身实际情感,达到真情实意的具体标准。目前的作文写作情况来看,学生盲目地将生活重心压制于学业进步,使得他们对于实际生活事件并不关注,作文中所要求表述的个人想法和情感表达呈现出虚情假意。第三,案例选取缺乏生活。诚如上述,基于自身的全部重心落于学业进步,使得他们对课外读物的选取相对局限,不能找到有效素材来保障自身的实际文化内涵提升。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的案例选取和举证颇为局限,并不能真正地为他们的行文布置,带来直接有效的学习成果。

3基于高考命题路向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策

3.1夯实基础,不断强化学生语文基础知识

首先,由于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日常写作有着直接影响,我们应该根据高考命题实际路向做出科学有效评估,并通过加强学生基础建设,保证学生基础知识顺应学习需求。具体说来就是要强化基础知识储备,从字词落实做起,结合命题方向做出学科和类别划分,保障行文中没有过多的词不达意、错别字的现象。其次,要加强对病句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使病句数量有效降低,最终保证作文基础表达能力。

3.2把握方向,提高情感在写作中应用

作文是真实情感表达,行文过程中应加强学生情感应用,通过强化学生对命题方向确定,认定作文具体方向。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对应模块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强化自身情感表达。通过写作基本方向的捕捉,从生活中获取相应的事例进行切身体验和感受,并尝试着将真实情感记录下来,通过相对准确、精致的字句,来具体描绘实际的内心情感。还应加强对情感类文体的尝试,通过不断地尝试提高情感应用领域自如性和灵活性。

3.3深入生活,扩大题材范围

一方面,学生基本素材局限导致实际学习能力欠缺。他们对于作文理解和表述存在偏差,通常有着深入的思想理解,无法从众多案例和事件中寻找出真正适应于的相关案例。教师应该进一步强化和扩大学生题材范围,通过学生接触的实际案例的增加,来促进他们可以得心应手地应用各类案例。另一方面,要实验批改结合的方针,营造师生交流与合作平台。出于软件和硬件设施的局限,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不充足,因此,师生应该联合起来,对作文命题的发展路向做出系统的分析和解读,通过有效的师生交流与合作平台,来建立起良好的友好互动关系。师生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彼此交流各自对题目的见解和行文思路,从而寻找出各自的优缺点。与此同时,对于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相应问题,教师也应该及时指正使得两者的问题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解决,最终促进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有效提升和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写作素材个性化

写作素材的积累,就是筹备建筑材料。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书商,为了丰富考生的写作素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绞尽脑汁。像“方寸之间”“素材积累大全”“写作周计划”“高考作文一本全”等等,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应该说有一些成效。但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宜专不宜泛,宜精不宜广,宜熟不宜生。

首先,我们的素材要极具个性化。可以选择那些能够揭示人生灵魂大主题、展示穿越时空大境界、表现见解独特大智慧、描写宏伟壮丽大意象、颂扬英雄壮烈大精神,使作文具有大气象的国内国际大题材,增强厚重感和现实感。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尽量关注自己熟悉的素材,构建自己方便驾驭的题材库。然后熟记最典型的人物的名言,牢记他的典型事例,了解他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其次,可为屈原、司马迁、苏武、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找替身。比如,能用屈原的地方,而用诸葛亮、文天祥、冯唐、李广等人代替;能用司马迁的地方,却用蔡伦、郑和、卞和一类的人代替。尽量用“新人”代替“故人”,用陌生代替熟悉,用典型代替普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科或行业类别分类整理素材。比如按文学家、数学家、翻译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书法家、美术家、音乐家、舞蹈家、科学家等类别去整理名言和典型事例。同时照顾到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这样,就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构建起立体的素材库。

二、写作结构简单化

如何根据现有的材料建一座房子,这就要巧安排。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说阅读文章要理清作者思路,遵循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主旨)。同样,写作也要有明晰的思路,尽管作者的思路一般是隐性的,但在考场上要尽量将之显性化。不然,阅者就不易很快地准确把握。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可以借鉴杨初春老师议论文快速作文口诀:“提论点,阐释清;讲道理,事例证;正面讲,反面论;到结尾,再照应。”例如,一学生根据“沉香与木炭”材料所写的《坚信自我》一文中一上来就提出我们应该“坚信自己”的观点;然后简要阐释“坚信自己,就是坚信自己的立场,坚信自己的道路,坚信自己的力量,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像沉香一样发出自己的芳香”;接着举出李白、辛弃疾、、达尔文和林肯的事例作为正面例子进行论证;再用材料中年轻人的失败的事实作为反面论据;最后照应开头重申论点“请坚信自己,相信是金子终有一天会发出光芒”。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三、写作语言精美化

语言表达的作用恐怕就是黏合和装饰。墙体正不正,墙面平不平,色调美不美,特色明不明,直接影响到房子的外观效果。因此,考场议论文的语言成了成败的又一关键。

首先,要有个漂亮的开头。通常在开头宜采用引用、对偶、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抓住阅者眼球。如2009年陕西考生的满分作文《西安的无奈》开头写道:“兔子弃长补短,以它的弱项代替擅长的奔跑,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西安!巍巍的城墙是你千年不变的沧桑容颜;淙淙的护城河是你历经千辛却依然盈盈的眼波;葱葱的骊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丝。周朝古拙的铜鼎是你坚硬的骨骼;秦朝磅礴的兵马俑是你卓尔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经是你闪烁的思想。”作者就运用了比喻、反问和排比等多种手法,使人眼前一亮。

其次,要有个有力的结尾。结尾可以对论点进行另一种表述,或者用有点文采的语句来煞尾。要尽量高度概括,特色鲜明。如一高考满分作文《用心雕琢真诚》的结尾“世界本应春暖花开”就非常简洁有力。

第10篇

为何选择地球化学专业

在高三同学们进行专业选择时,常常会被诸如什么专业好就业、什么专业有前途、什么专业有发展前景等等这样的问题所困扰。然而在我看来,专业没有冷热之分,所谓的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只是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所导致的区别罢了。只有对所学专业有兴趣,才有动力去学好学精,从而谋求到更好的发展前途。就我所读的地球化学专业来说,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全国只有二十余所,每届毕业生总共才有三千余人,比起计算机、英语等专业,可以说是冷门专业。但是只要地球存在一天,地球化学就要存在一天,所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地球科学是人类永恒的事业,我自己出于对旅游和地球奥秘的好奇,报考了国内地学教育的排头兵和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学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作为一所以地质、资源等为特色的行业高校,在国内地学领域中可谓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2012年的第三轮高校学科评估中,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连续三轮分别排名第一。所以,想要从事地质工作,报考中国地质大学是最理性的选择。

课程安排和设置

搞地质曾经给人的印象是找矿、搞风水、上山下乡,其实这是很狭隘的理解。地质学其实涵盖了与地球(或者其他宇宙天体)有关的各个方面,它是一门很庞大的学科系统。

进入大学之后,我慢慢地了解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拥有於崇文、张本仁、李曙光等院士,就连“嫦娥奔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也是我们专业的第一届校友。按照以往院士和每年的学生比例来算,平均2000人可以出一个院士。这也就更加激励了同学们钻研专业领域的动力。地质大学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在我所就读的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研究课题到深夜已经是屡见不鲜的情景了。每次走在校园的主干道上,看着路上行色匆匆的老师和同学,望着伴随学校成长的白杨,我愈加相信,简朴的地大,孕育了多少的地质人,又引领了多少的地质人啊!地大人始终践行着“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不断钻研,精深着地大的精深。在这里,我更加坚定了终生走地质之路的决心。

在专业课设置的方面,大一、大二期间学习内容主要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为将来从事地质科研夯实理论基础,包括岩石学、结晶与矿物学、地史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同时,专业课还设置了很多实习内容,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在结晶学实习课上,我们把小孩子玩的“积木”琢磨了大半个学期,睡觉的时候都在念叨晶型符号;在岩石学实习课上,我们拿一把小刀、一个放大镜观察三大岩类标本的结构和构造特征,若有几个很相像的标本的话,可够折腾大脑的;在晶体光学课上,我们利用偏光显微镜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鉴定,发现原来“石头也是有颜色的”。当老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地球的演化历史时,我们会觉得自己在做着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人类的历史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年华是如此短暂,何不充实度过?在雅安地震后的第二天,老师就为我们讲解了此次地震发生的机制原因。让我们意识到地质对人类社会是如何的重要!很多有名的教授都给我们本科生上课,教授们的知识渊博,待人宽厚,使我们受益匪浅。

本专业的实习和就业

野外是地质工作者的家园。中国地质大学在周口店和北戴河都建有教学实习基地。在大一的时候,我们前往北戴河进行了为期12天的地质认知实习,实习内容相对简单,但是为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大二暑期的周口店实习更加充实紧张,在为期三十五天的酷暑里,我们每天带上地质三大件出野外,爬山是家常便饭,划分地层、测产状、记野簿、绘素描,回基地后,要补充野簿、上课,还要预习第二天的实习内容。实习结束之后,大家都被晒黑了,体重也减少了,但学到的东西很多,掌握了地质工作者应具备的地质基本技能,学会了合作交流,为自己以后的地质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尽管很多人不能理解我们为何要选择从事这一行业,我想说是兴趣与使命让我们越走越坚定。

大三以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同时,若自己对科研感兴趣,可以跟随老师做课题。

时间就像是海绵里挤出来的水,大学的课余时间是十分充足的。如果利用好课余时间,多参加课余活动,对一个人的能力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在大二时,我和同学申请到了两个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之旅。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写论文,如何制定可执行的方案。每天的生活虽然很繁忙,但当自己有所进步时,都会为自己感到高兴。同时,我也参加了不少比赛活动,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北极特别奖等。总而言之,大学所提供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只要你做一名有心人,便会收获令人欣慰的惊喜。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 化学 小课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76-02

化学小课题教学,是指教者从化学教材选出探究性较强的选题,具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研究的教学活动。在中职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化学小课题教学正顺应了这一需要。

一 实施化学小课题教学的意义

1.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

目前,中职生有两种选择:一是毕业后直接就业;二是参加对口高考,升入高校。对于将来就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将是他们将来能否成功的关键。由于近几年我省参加对口高考政策发生了变化,化学实验技能成绩占总分的30%,高考试题也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在中职学校化学课的教学中,有必要大力推广小课题教学。

2.符合中职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中职生中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淡薄,学习主动意识不强,化学小课题教学易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二 化学小课题的主要类型

1.知识重点型小课题

知识重点型小课题主要结合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小课题的形式,加深和拓宽相应的化学知识。如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章中,金属钠是重点,可以以“我对钠的研究与认识”为课题布置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实验、研究探讨、交流答辩,最后通过教师指导形成结论。

2.确定实验条件的小课题

将探索性实验引入课堂作为小课题的研究对象,如一些有机反应催化剂反应温度不一样,产物也不一样,可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去探索。

3.生活中的小课题

以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作为小课题,如“金属的回收与资源保护”、“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海水中的‘赤潮’现象”、“食物的酸碱性”、“食盐的成分测定”等。这些问题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有助于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中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实践型的小课题

开展化学小课题教学,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空间,可以将小课题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展开社会调查。

三 实施化学小课题教学的方法

1.确定选题

选题应立足于中职生已有的知识,符合他们的兴趣,收集教学中可深化和拓展的知识点,可改进的实验或学生实验作为选题。如:让干电池“复活”的方法、金银加工中的“吸金术”、卤素化合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及大气污染相关项目的检测方法、自制肥皂等。

2.制订计划并提出实验方案

选定小课题后,即开始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预期目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结合题目存在的问题,构思设计试验方案,并与学生一起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可能得到的结论,再进一步修改论证。

3.实施计划,各负其责,分工合作

按事先订立的计划一步步施行,通过小组作业、多层交流和问题解决等形式开展交往性学习,学生逐步加强自行组织和负责学习的过程,教师发挥咨询者和协调人的作用,并在整体上引导学习过程。

4.形成结论

实验完毕,随即指导学生总结成果,写出有理有据的课题研究报告,做出作品或完成小论文或写出调查报告。研究论文要求用规范的格式书写,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基本内容、参考文献等。

5.成果展示与评价

小课题完成后,各小组展示成果,包括项目成果、工作流程等。与原定目标比较,进行结果评价,可以自我评价与第三者评价相结合。检验学生是否获得必要技能与知识、实际结果是否具有实用价值。

四 实施化学小课题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会中职生要正确对待失败

进行研究当然希望成功,但由于种种原因,失败在所难免,所以应让学生树立“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信念,如果失败了一定要帮学生找出原因,力求让他们看到努力的收获。

2.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目标明确、分工合作

首先,在确定合适的小课题后,需对学生合作研究课题小组进行科学的划分,每小组学生成绩、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要相对均衡。其次,课堂教学中可设置一些对抗或竞赛的情境,以利于加强团队凝聚力。第三,注意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和指导。第四,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交流中,从中获取学生合作学习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3.小课题的内容要适量

平时布置的小课题,要尽量从学生知识层次的角度去考虑,要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如果要学生学习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和实验方法,学生在校时的课余时间较难完成,就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4.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有些课题组总成绩很好,但个别学生没能全程参与其中,有些同学坐享其成。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效采取相对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中职化学实施小课题实验教学,对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等方面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可以大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品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第12篇

下午好!

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我今天来,主要是向大家学习来的。谈起教育教学,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在此,谨将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点滴心得体会汇报于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特级教师更应该保持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任教以来,我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教学规律,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从尝试单项、个别的微观课堂教法入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调控教学节奏”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新路,使自己的教学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局限性,朝着科学化、理论化、整体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验总结《谈谈调节教学节奏》,被省教委有关领导誉为“节奏教学法”,多次在全国或省级交流并被多次节录发表。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快乐教学、节奏教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发表了多篇论文,交流或获奖。

我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在陈培胜老师及化学组全体老师支持与参与下,自拍兴趣实验录像,用于辅助教学,被化学老前辈陈国欣老师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全国少数最早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人,我曾经建立了三个化学网站,被许多化学搜索引擎收入,一些关于教育类的e网书籍也做了介绍,后因收费而停止。今年,我又建立了化学博客,才几个月,已逾六千多人浏览,并有本地及外地老师来信交流。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级教师更需要保持“学高”、“身正”这一境界,要学知识,要学做人,修身养道。“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我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更应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教育为荣,以学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不挑三拣四,再多、再苦、再重的任务也乐于承担,这两年,由于二中化学教师不足,领导让我承担跨年段超课时的工作,我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诚诚恳恳,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是我的终身追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人都需要充电,特级教师更应注重本身素养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从理论到实践,我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发表了《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等文章,并被聘为“莆田市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巡回讲学团”成员,主讲的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三.教好书,育好人

人们总是说:“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从我个人理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注释。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总是想方设法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春风化雨暖人心”。虽然我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仍然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我能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主动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难题,很受年轻教师的欢迎。每当年轻教师开设汇报课或观摩课时,总是来找我当参谋,我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提出最诚恳的意见,对教案、教具、教法、教态、教学课件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年轻教师得到尽快的提高。

曾经被聘请为市化学科骨干教师上课,因此,有一些市骨干教师打来电话或通过伊妹儿求教;一些本地、外地化学老师,通过网络留言或发伊妹儿求教,本人均尽最大努力给与帮助。

四、业余兴趣,舞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