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群团工作汇报

群团工作汇报

时间:2022-10-13 13:5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群团工作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群团工作汇报

第1篇

我分局支部在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下,围绕税收工作开展党建工作,抓建设、促发展。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培训的通知》激发党员学习热情,提升干事创业的激情,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

1、按照市局文件要求,分局开展了学习《准则》、《条例》活动,为切实抓好两项活动,分局党政领导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召开了专题动员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多举措推动宣传、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使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成效显著。

3、 制定了预备党员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计划,对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志党支部指定党员培养联系人,经常与其谈心,积极培养。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清廉务实新形象。

工作中,分局始终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作为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措施来抓,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1、是抓学习,强观念,提素质。分局支部坚持每周政治和业务学习日制度,要求干部职工撰写读书笔记。通过综合学习,增强了每个党员职工的党性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职工业务能力、服务水平也得了有效提升。

2、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分局党政负责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会上必强调廉政工作,及时传达学习省、市纪委典型案例通报,经常性集体大讨论,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反腐拒变的能力。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

1、抓好团员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支部凝聚力。“五四”青年节分局积极组织青年职工参观党支部;“三八”妇女节组织女职工参加岗位技能大赛活动。支部定期听取工青妇工作汇报,对其活动给予支持,经费予以保障。

2、关心职工生活,解决后顾之忧。分局支部用实际行动关心职工,对因病住院的,全体税务干部到医院看望;对办理丧事的全程提供帮助;对新录用职工,书记经常和他们交谈,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小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工作。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凝智聚力促发展

1、迅速推动分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上半年,市局召开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推进视频会议。会后,我分局立即召开了干部职工会议,按照市局“两学一做”推进会精神及实施方案要求,对分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再动员布置。

第2篇

——————

20xx年,办公室在团县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基层团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工作争一流、服务上水平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办公室第一窗口、第一环境、第一形象的作用,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重精细,基础工作日益规范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有人形象地概括为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充分说明办公室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繁琐性,在众多的工作事项中,我们始终把办文办会等基础工作作为办公室工作的重中之重,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以此来提高参政设谋水平。

1、参谋抓关键。办公室按照团县委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密切关注和把握全委工作重点和全团工作动态,前瞻思考,超前谋略,为书记班子提供富有实效的政务服务。今年,办公室紧紧围绕团中央十五大精神、县委九届三次全委会精神的贯彻,组织筹备召开了共青团攸县十四届三次全委会,提出了共青团参与兴产业,建小康伟大实践的措施,出台了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举措,充分发挥了智力服务的作用。

3、信息求快准。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领导和上级机关报送信息,始终是办公室的重要职责。随着对信息要求的拓宽、速度加快、要求提高,我们在信息工作中努力做到收集信息第一时间、报送信息第一时刻、处理信息第一时段,确保信息快速报送。一年来,我们收集、处理各类信息300余件,上报团市委58条、县委29条。其中攸县团县委着力实施非公团建双十强工程等3条信息被团市委《株洲青年》采用。

二、重创新,特色工作卓有成效

1、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组织声势浩大的、热热闹闹的活动历来是共青团的看家本领。5月份,我们在银坑乡下田村举行了庆五四团干登山联谊会。7月份,又组织了相约北京科技夏令营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凝聚了广大青年的人心,增强了团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

2、《攸州青年》影响扩大。去年9月,团县委创办了机关刊物《攸州青年》,该刊由王建之书记亲自题写刊名,皮晓彬同志亲任主编。一经面世,迅速赢得了全县广大青少年读者的青睐。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通过调整栏目设置、扩大征稿范围、联合部门参与等途径使《攸州青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编辑部每天收到大量来信来稿。在上半年群团工作汇报会上得到县委副书记刘龙仔同志的特别表扬。

三、重发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队伍建设是推进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我们按照推进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学习为手段,切实加强了团县委机关和基层团组织的队伍建设。

第3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开展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结合和田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保障流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创造流浪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良好环境,切实保障流浪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二、措施办法

(一)做好源头预防工作。要坚持定期回访制度,进一步落实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责任制,从地、县(市)、乡镇(街办)到未成年人家长层层签订责任书,按照“一家一情”、“一孩一策”的要求,下大力治理流浪儿童外流源头,彻底堵住外流渠道。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严格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协助做好困难群众教育、医疗、司法救助等工作,防止困难家庭儿童因贫被拐卖或流浪在外。充分发挥社区和村委会组织作用,将社区家庭教育、社区儿童教育纳入社区服务范围,积极开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反对拐卖妇女儿童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成员的反拐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对社会特殊人群的帮扶和监督,严厉打击拐卖、拐骗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加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凡未设立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县市,要积极整合力量,加快救助保护机构建设,积极解决人员编制,落实办公场所和设备,加大救助保护机构经费投入,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确保救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大救助保护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民生建设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统筹安排,科学配置,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功能配套,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为流浪未成年人生活、教育、安置等提供全面服务。地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要尽快完善配套设施,解决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尽早开展工作。

(三)做好内地和田籍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要严格按照自治区关于接回在内地流浪的新疆籍儿童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依法严厉打击拐骗、操纵流浪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做好街面流浪未成年人和被解救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利用全国开展打拐行动的有利时机,着眼于实现“安全接回、有效矫正、妥善安置、防止回流”的目标,按照“有一个,接一个”的原则,全力做好打拐被解救新疆和田籍人员的生活、教育、管理、返乡和安置工作,确保被接返的流浪儿童有家可归、有学可上、有病可医,使他们重新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为他们回归学校、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培训和就业工作。各县市要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安置工作,对长期滞留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内,智力发育正常的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受助未成年人,可以根据其自身情况和主观意愿,分别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精神,落实好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免费职业介绍、职业介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鼓励和帮扶有劳动能力的流浪未成年人成年后实现就业。流浪未成年人成年后认定为就业困难的,可根据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安排就业,切实缓解社会压力。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是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民生建设年”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对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紧密联系实际,制定完善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统筹安排。各县市人民政府要经常听取工作汇报,分析掌握本县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对本县市在外流浪未成年人的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摸清底数。要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纳入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目标,对工作不力的,依纪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各县市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公安、司法、教育、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团委、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民政业务指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救被拐和田籍流浪未成年人工作要与公安部门开展的打拐工作相结合,对被解救回乡的流浪未成年人,公安部门要及时介入,积极协助保护机构确定其身份、查找其父母(监护人),对安置到福利院的办理落户手续。在受助人员较多的救助保护机构内要设立警务室或派驻警员,协助救助保护机构进行管理,并依法严厉打击诱骗、拐卖、残害流浪未成年人和组织、操纵、教唆未成年人特别是残疾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等违法犯罪行为。对流浪未成年人需要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的,司法部门要及时介入;身患疾病的,卫生部门要及时介入,指定医疗机构对患病受助儿童及时进行治疗,费用从社会救济资金或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中支出,治疗费用列入各县市财政预算;失学失教的,教育部门要及时介入,及时协调适龄适学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就近入学,并给予教育资助;无监护人的,民政部门要及时介入,将流浪未成年人纳入福利保障范围;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也要及时介入,将其纳入“希望工程”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并协助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的工作;财政部门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正常开展;广电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儿童权益保护、平安家庭建设、和谐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流浪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第4篇

一、人民调解工作情况:

(一)、调解经费落实情况: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相关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共计392400元。

(二)、创新考核机制:

对人民调解实行“一事一案、一卷六表”以案定补考核,一是简易在2009年5元的基础上增加到每件定补10元,二是对疑难纠纷每件定补50元,三是对热点纠纷每件定补100元,四是对重大热点纠纷每件定补200元,特别重大热点纠纷每件定补300元。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并把考核经费直接兑现到调解人员手中,同时将人民调解委员会考核情况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年终对优秀工作人员及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三)调解队伍组织建设情况:

遵循“好中选优、优中择能”的原则,把品德好、有文化、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熟悉当地情况和群众公认的1582名优秀党员和年轻干部推荐为人民调解员,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人民调解组织,壮大了人民调解工作队伍。目前,全县8个乡镇109个村(居)民委员会791个村民小组均设立了乡(镇)、村、组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村民调解小组,并在县焦化厂等企业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形成了县乡村组四级调解网络。做到“四有”,即有房子、有牌子、有印签、有桌椅,保障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序开展。创新体制机制,千方百计解决工作激情、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信心问题。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集中统一排查、信息联络反馈、领导定期接待接访、社会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联合调处、已调矛盾纠纷回访反馈和责任追究落实六个方面的人民调解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把落实人民调解员报酬与调处解决矛盾纠纷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行“以案定补”调处工作机制,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得到妥善处置和化解,创造了××人民调解有史以来调解案件最多、调处成功率最高的历史,最大限度保障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人民调解基本达到了为县委政府分忧、为分流、为公安减压、为法院减负、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目的。

(四)规范操作程序,千方百计解决创新调解方法和提升调解水平的问题。首先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按照“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一批基层调解主任到上级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同时,由司法局牵头,以乡(镇)为单位,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分批组织调解人员对人民调解工作适用的法律法规、调解工作的性质任务、人民调解组织的受案范围以及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程序、技巧和调解格式文书制作等进行现场授课,面对面辅导讲解,提高了基层调解人员的法律法规应用水平,为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打下坚实基础。组织科室负责人及全体工作人员到局上进行培训10期,受训人员320人次。再次对村(居)调委会调解主任、调解委员采取集中到乡(镇)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21期;受训人员885人次;对村(居)、调解小组采取以会代训、调解培训、司法所工作人员下乡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受训人员2100余人次。例2009年5月5日至5月10日,县司法局、财政局、纪工委、司法所组成工作队一行8人分别到各乡镇及村委会召开培训会,共培训9期,受训人员150人次,在培训中具体做好5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村级调解员及全体司法干警学习各级关于矛盾纠纷排查相关文件,二是县局分管领导从5个内容对调解员进行培训并提出要求,三是县第一纪工委徐书记就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四是结合各村各寨的地方特点,编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二十四孝图”、“普法四季歌”、“人民调解温馨提示语”以及民间群众自编自创的宣传社会稳定和谐的戏曲小品印发给大家。在人民调解室显眼的位置绘制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尊老爱幼、以和为贵等宣传图画,在乡(镇)农村人口密集场所组建法制宣传文艺队,利用农闲、节庆和大型活动广泛开展贴近农村、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法制文艺宣传活动,使群众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自觉接受法制宣传教育。

五是播放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制作的《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其次是明确各级职责,严格调解程序。始终遵循“矛盾不上交、责任不推卸”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特点,节约当事人经济开支,立足一般纠纷基层一线解决,复杂疑难纠纷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逐级上报联合调处解决,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复杂纠纷不出乡、热点难点问题不出县。2009年以来县乡两级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内矛盾纠纷6068件(其中婚姻家庭1155件,赔偿860件,房屋宅基1115地件,邻里1066件,生产经营446件,债务345件,其它947件,调处成功5933件,调解成功率97.7%)。防止民间纠纷引发刑事案件23件251人次,防止群众性械斗37件1986人次,防止群众上访42件410人次,防止民间纠纷引发自杀42件42人次。在调解工作中,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33万元。再次是规范文书格式,注重痕迹管理。本着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卷宗规范化、文书格式化的要求,全面收集人民调解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材料,规范制作卷宗,建立台帐,实行一案一卷管理。

(五)强化信息搜集,千方百计解决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问题。各地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充分依托和发挥当地村组干部、基层调解组织扎根基层、联系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搜集掌握矛盾纠纷信息源头,实行领导联挂乡(镇),乡(镇)领导和基层司法所、派出所等维稳单位联村,随时随地发现新情况,掌握新动向,在一线遏制消除矛盾纠纷苗头。各地对排查梳理出来的矛盾纠纷信息情报,按照及时准确、客观真实的原则,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按月进行上报分析,做到矛盾纠纷情报信息来源准确及时,为预防和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

(六)狠抓协调配合,千方百计解决协同作战、增强合力、提高效率的问题。一是全力整合调解资源。司法、公安、法院、土地、林业、民政等相关部门与各乡(镇)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开展了人民调解进法院、进公安、进土地、进林业、进企业活动,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资源,多家互联共通,按照矛盾纠纷的性质属性,共同协作解决处理涉及山林、土地、资源争执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坚持县级领导联系调处矛盾纠纷。对于问题复杂、调解难度大或涉及部门多的矛盾纠纷,由县级领导牵头联系,协调部门联动调处,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复杂疑难问题不出县。三是认真抓好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配合。将人民调解协议履行与诉前民事纠纷调处有机结合,对于调解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事实清楚明了的调解协议,在立案前和时依法依理说法疏导,教育引导,讲清说明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开导督促双方自觉维护调解协议的严肃性。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使许多民事案件通过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联合互动得到有效化解和及时处理。今年以来,通过诉前引导,31件矛盾纠纷以人民调解方式结案;121件纠纷以诉讼调解方式结案;79名当事人通过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在县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工会等群团组织和各乡(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对老年人赡养就医、未成年人抚养就学、侵害残疾人和农民工合法权益等矛盾纠纷进行法律援助。五是认真抓好法律咨询服务和来信来访答复办理。在全县8个乡镇司法所开通“148”法律服务咨询电话,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和答复办理群众的来信来访。

(七)工作效果

一是调解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二是体现了政府公共财政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人民调解工作“埋单”的理念和要求。三是注入了维护社会稳定新的活力。四是推进了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开展。五是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司法所工作情况:

(一)对年初与司法所签定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通过查痕迹、阅卷宗、看档案、听汇报、瞧试点等多种形式检查考核,以文件的形式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通报,按照领导联系科室联挂对口督促整改落实。

(二)开展司法所长业务培训交流活动,一是开展“一事一案、一卷六表”的制作规范人民调解卷宗交流,把各乡镇制作的卷宗统一到局上相互进行交流,抓两头促中间,交流过程中,把比较规范的乡镇存留在中心调解室作交流。二是抓综合亮点工作交流,谁的亮点多、特色新,就定其为先进典型的交流点。通过交流对前名者到年终进行表彰奖励。

(三)抓好业务培训与村委会主任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把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司法所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考核:

2009年司法所规范化搬迁工作前部完成。内部管理上做好九个方面的完善工作:一是每个司法所统一设立六个办公室:所长室、办公室、会议室(含法律服务室)、值班室(接待室)、档案室、调处室。二是门口统一挂牌子:即××县司法局××司法所;三是统一使用四枚公章:××县××司法所;××县××乡(镇)人民调解委员;××县××乡(镇)法律服务所;××县××乡(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四是调解室统一悬挂司法部监制的微章。五是统一建立规范化建设事项及每日轮流值班制度,并把值班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号码做成牌子挂在大门的附近。六是各所统一为十三本台帐。七是文件及相关材料每年都要分类装订成档案资料保存。八是规范制作调解文书并由各司法所统一审核管理各村人民调解。九是按上级要求在司法所办公楼悬挂司法行政微章。

三、法律服务工作情况:

立足为民服务的宗旨,做细做实基层法律服务文章。在加强法律服务队伍执业道德,纪律作风建设,法律法规和理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工业化发展、城市建设和企业改制以及群众的所需所求,拓展延伸法律服务领域,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2009年以来:担任法律顾问98家,民事诉讼206件,非诉讼事务12件,调解民间纠纷212件,办理见证83件,代书312份,解答法律咨询4257人次。

四、接边联防联调工作:

接边联防联调工作总共排查213件,调处213件,其中跨州市之间21件(赔偿6件、土地13件、生产经营1件、家庭1件),跨县之间10件(财产赔偿5件、婚姻2件、土地3件),本县乡与乡之间41件(土地14件、赔偿8件,期它19件),村与村之间141件(赔偿14件、婚姻家庭纠纷16件、土地山林81件、其它30件。

五、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调解在通信、交通、办公等费用上没有经济来源。

(二)调解室整体发展不平衡,建议把基层调解室规范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有专门的建设经费,保证每个村都有独立调解室,使人民调解工作能够正常运转。

(三)各级调解组织培训工作势在必行,没有必要的专款培训经费。

(四)基层司法所行政人员编制不足,缺乏办公用费,司法所建设下差经费缺口大。

六、今后的主要工作计划:

(一)抓创“四无”工作,把创“四无”防激化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

(二)抓好调解人员的再次培训,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三)抓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

(四)抓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始终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抓预防重调处,排解清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五)抓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工作,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

(六)抓内部管理落实和痕迹管理。

(七)抓队伍执业道德,纪律作风建设,法律法规和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工业化发展、城市建设和企业改制以及群众的所需所求,拓展延伸法律服务领域,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八)抓好对外宣传工作。

(九)抓抓村级人民调解及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十)抓“以案定补”考核创新机制。

××县司法局

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

××县司法局二00九年基层工作

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

一年以来,我们按照基层司法行政职能和各项目标责任制开展工作,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思路,将工作的重心下移,在司法所建设、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人民调解工作情况:

(一)、调解经费落实情况:

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相关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共计392400元。

(二)、创新考核机制:

对人民调解实行“一事一案、一卷六表”以案定补考核,一是简易在2009年5元的基础上增加到每件定补10元,二是对疑难纠纷每件定补50元,三是对热点纠纷每件定补100元,四是对重大热点纠纷每件定补200元,特别重大热点纠纷每件定补300元。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并把考核经费直接兑现到调解人员手中,同时将人民调解委员会考核情况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年终对优秀工作人员及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奖励。

(三)调解队伍组织建设情况:

遵循“好中选优、优中择能”的原则,把品德好、有文化、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熟悉当地情况和群众公认的1582名优秀党员和年轻干部推荐为人民调解员,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人民调解组织,壮大了人民调解工作队伍。目前,全县8个乡镇109个村(居)民委员会791个村民小组均设立了乡(镇)、村、组人民调解委员会或村民调解小组,并在县焦化厂等企业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形成了县乡村组四级调解网络。做到“四有”,即有房子、有牌子、有印签、有桌椅,保障了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序开展。创新体制机制,千方百计解决工作激情、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信心问题。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集中统一排查、信息联络反馈、领导定期接待接访、社会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联合调处、已调矛盾纠纷回访反馈和责任追究落实六个方面的人民调解工作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把落实人民调解员报酬与调处解决矛盾纠纷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行“以案定补”调处工作机制,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人民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得到妥善处置和化解,创造了××人民调解有史以来调解案件最多、调处成功率最高的历史,最大限度保障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民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人民调解基本达到了为县委政府分忧、为分流、为公安减压、为法院减负、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目的。

(四)规范操作程序,千方百计解决创新调解方法和提升调解水平的问题。首先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按照“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一批基层调解主任到上级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同时,由司法局牵头,以乡(镇)为单位,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分批组织调解人员对人民调解工作适用的法律法规、调解工作的性质任务、人民调解组织的受案范围以及人民调解工作的原则、程序、技巧和调解格式文书制作等进行现场授课,面对面辅导讲解,提高了基层调解人员的法律法规应用水平,为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打下坚实基础。组织科室负责人及全体工作人员到局上进行培训10期,受训人员320人次。再次对村(居)调委会调解主任、调解委员采取集中到乡(镇)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21期;受训人员885人次;对村(居)、调解小组采取以会代训、调解培训、司法所工作人员下乡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受训人员2100余人次。例2009年5月5日至5月10日,县司法局、财政局、纪工委、司法所组成工作队一行8人分别到各乡镇及村委会召开培训会,共培训9期,受训人员150人次,在培训中具体做好5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组织村级调解员及全体司法干警学习各级关于矛盾纠纷排查相关文件,二是县局分管领导从5个内容对调解员进行培训并提出要求,三是县第一纪工委徐书记就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四是结合各村各寨的地方特点,编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二十四孝图”、“普法四季歌”、“人民调解温馨提示语”以及民间群众自编自创的宣传社会稳定和谐的戏曲小品印发给大家。在人民调解室显眼的位置绘制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尊老爱幼、以和为贵等宣传图画,在乡(镇)农村人口密集场所组建法制宣传文艺队,利用农闲、节庆和大型活动广泛开展贴近农村、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法制文艺宣传活动,使群众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自觉接受法制宣传教育。

五是播放司法部基层工作指导司制作的《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其次是明确各级职责,严格调解程序。始终遵循“矛盾不上交、责任不推卸”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特点,节约当事人经济开支,立足一般纠纷基层一线解决,复杂疑难纠纷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逐级上报联合调处解决,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复杂纠纷不出乡、热点难点问题不出县。2009年以来县乡两级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内矛盾纠纷6068件(其中婚姻家庭1155件,赔偿860件,房屋宅基1115地件,邻里1066件,生产经营446件,债务345件,其它947件,调处成功5933件,调解成功率97.7%)。防止民间纠纷引发刑事案件23件251人次,防止群众性械斗37件1986人次,防止群众上访42件410人次,防止民间纠纷引发自杀42件42人次。在调解工作中,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33万元。再次是规范文书格式,注重痕迹管理。本着对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卷宗规范化、文书格式化的要求,全面收集人民调解工作中产生的各种材料,规范制作卷宗,建立台帐,实行一案一卷管理。

(五)强化信息搜集,千方百计解决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问题。各地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充分依托和发挥当地村组干部、基层调解组织扎根基层、联系群众,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搜集掌握矛盾纠纷信息源头,实行领导联挂乡(镇),乡(镇)领导和基层司法所、派出所等维稳单位联村,随时随地发现新情况,掌握新动向,在一线遏制消除矛盾纠纷苗头。各地对排查梳理出来的矛盾纠纷信息情报,按照及时准确、客观真实的原则,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按月进行上报分析,做到矛盾纠纷情报信息来源准确及时,为预防和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

(六)狠抓协调配合,千方百计解决协同作战、增强合力、提高效率的问题。一是全力整合调解资源。司法、公安、法院、土地、林业、民政等相关部门与各乡(镇)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开展了人民调解进法院、进公安、进土地、进林业、进企业活动,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资源,多家互联共通,按照矛盾纠纷的性质属性,共同协作解决处理涉及山林、土地、资源争执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坚持县级领导联系调处矛盾纠纷。对于问题复杂、调解难度大或涉及部门多的矛盾纠纷,由县级领导牵头联系,协调部门联动调处,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复杂疑难问题不出县。三是认真抓好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衔接配合。将人民调解协议履行与诉前民事纠纷调处有机结合,对于调解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事实清楚明了的调解协议,在立案前和时依法依理说法疏导,教育引导,讲清说明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开导督促双方自觉维护调解协议的严肃性。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使许多民事案件通过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的联合互动得到有效化解和及时处理。今年以来,通过诉前引导,31件矛盾纠纷以人民调解方式结案;121件纠纷以诉讼调解方式结案;79名当事人通过诉讼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在县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工会等群团组织和各乡(镇)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对老年人赡养就医、未成年人抚养就学、侵害残疾人和农民工合法权益等矛盾纠纷进行法律援助。五是认真抓好法律咨询服务和来信来访答复办理。在全县8个乡镇司法所开通“148”法律服务咨询电话,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和答复办理群众的来信来访。

(七)工作效果

一是调解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二是体现了政府公共财政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人民调解工作“埋单”的理念和要求。三是注入了维护社会稳定新的活力。四是推进了大调解工作格局的开展。五是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司法所工作情况:

(一)对年初与司法所签定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通过查痕迹、阅卷宗、看档案、听汇报、瞧试点等多种形式检查考核,以文件的形式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通报,按照领导联系科室联挂对口督促整改落实。

(二)开展司法所长业务培训交流活动,一是开展“一事一案、一卷六表”的制作规范人民调解卷宗交流,把各乡镇制作的卷宗统一到局上相互进行交流,抓两头促中间,交流过程中,把比较规范的乡镇存留在中心调解室作交流。二是抓综合亮点工作交流,谁的亮点多、特色新,就定其为先进典型的交流点。通过交流对前名者到年终进行表彰奖励。

(三)抓好业务培训与村委会主任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把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司法所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考核:

2009年司法所规范化搬迁工作前部完成。内部管理上做好九个方面的完善工作:一是每个司法所统一设立六个办公室:所长室、办公室、会议室(含法律服务室)、值班室(接待室)、档案室、调处室。二是门口统一挂牌子:即××县司法局××司法所;三是统一使用四枚公章:××县××司法所;××县××乡(镇)人民调解委员;××县××乡(镇)法律服务所;××县××乡(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四是调解室统一悬挂司法部监制的微章。五是统一建立规范化建设事项及每日轮流值班制度,并把值班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号码做成牌子挂在大门的附近。六是各所统一为十三本台帐。七是文件及相关材料每年都要分类装订成档案资料保存。八是规范制作调解文书并由各司法所统一审核管理各村人民调解。九是按上级要求在司法所办公楼悬挂司法行政微章。

三、法律服务工作情况:

立足为民服务的宗旨,做细做实基层法律服务文章。在加强法律服务队伍执业道德,纪律作风建设,法律法规和理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工业化发展、城市建设和企业改制以及群众的所需所求,拓展延伸法律服务领域,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2009年以来:担任法律顾问98家,民事诉讼206件,非诉讼事务12件,调解民间纠纷212件,办理见证83件,代书312份,解答法律咨询4257人次。

四、接边联防联调工作:

接边联防联调工作总共排查213件,调处213件,其中跨州市之间21件(赔偿6件、土地13件、生产经营1件、家庭1件),跨县之间10件(财产赔偿5件、婚姻2件、土地3件),本县乡与乡之间41件(土地14件、赔偿8件,期它19件),村与村之间141件(赔偿14件、婚姻家庭纠纷16件、土地山林81件、其它30件。

五、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调解在通信、交通、办公等费用上没有经济来源。

(二)调解室整体发展不平衡,建议把基层调解室规范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有专门的建设经费,保证每个村都有独立调解室,使人民调解工作能够正常运转。

(三)各级调解组织培训工作势在必行,没有必要的专款培训经费。

(四)基层司法所行政人员编制不足,缺乏办公用费,司法所建设下差经费缺口大。

六、今后的主要工作计划:

(一)抓创“四无”工作,把创“四无”防激化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点。

(二)抓好调解人员的再次培训,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

(三)抓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

(四)抓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始终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抓预防重调处,排解清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五)抓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工作,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

(六)抓内部管理落实和痕迹管理。

(七)抓队伍执业道德,纪律作风建设,法律法规和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工业化发展、城市建设和企业改制以及群众的所需所求,拓展延伸法律服务领域,开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八)抓好对外宣传工作。

第5篇

地处皖南山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全县共11个乡镇,275个行政村13个社区,总人口36万人,其中儿童6万多人。调查显示:全县2011年底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20178户、58154人,低保户8302户、16702人,贫困儿童有2180人,其中孤儿17人,因病、因残、单亲家庭或其他原因导致贫困的儿童共计2000余人;全县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5700余人。这些困境儿童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家庭生活困难。困境儿童的家庭生活普遍都比较困难,他们主要靠政府救济,大多收入微薄,有的由有关部门救济,有的由亲戚朋友接济,他们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生活都是粗茶淡饭,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2、居住环境较差。困境儿童居住环境差、生活质量低。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困境儿童,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陈旧、低矮的老房子里,房屋面积小,常常与父母睡在同一个房间,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家中的日常用品、学习场所简陋,基本上没有其他的室内陈设。

3、文化教育缺失。多数儿童承担了家里很多家务和农活,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有的家庭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只满足孩子的温饱和物质渴求,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缺失,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再加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有的家长认为考不上一流的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读完初中能算帐识字就可以了,早找工作早挣钱,因此只读到初中,甚至初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打工了。

4、亲情关爱缺失。困境儿童不仅物质生活匮乏,同时也存在心理状态的偏差失衡,大部分困境儿童缺乏父母的关慰,缺乏与家人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押服刑人员家庭的儿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靠祖父母辈管教,祖父母文化低,只重视吃饱穿暖,往往忽视对孩子精神上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使孩子产生孤独的心理,容易产生封闭、孤僻、自卑不合群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二、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处于困境中的儿童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帮助和保护。近年来,妇联牢牢把握作为全国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的契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急党政所急、想儿童所想、尽妇联所能,把关爱儿童和儿童救助工作做为一项品牌工作来抓,大胆创新,不断拓宽关爱救助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妇儿工委、妇联多次获省政府、省妇儿工委表彰的“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县”,获省妇联、省教育厅表彰的“全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涌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典型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王直老人。

1、积极争取,营造关爱儿童的社会大格局

一是健全完善各类关爱组织。及时调整县乡妇儿工委、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110家暴报警中心”和各级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建设,完善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少年法庭和人民陪审员工作,发挥各类志愿者、“爱心妈妈”、关工小组的作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爱组织网络。二是县委县政府“五个纳入”,重视儿童工作。将《儿纲》纳入全县国民经济规划、纳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文明创建规划、纳入家庭教育规划、儿童教育卫生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三是各级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关爱儿童的大格局。县委县政府经常听取儿童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儿纲》实施中的重难点问题,更是积极努力给予解决。县人大、政协加强对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实施《儿童纲要》工作的监督,定期进行视察、检查。县教育、卫生、公安、法院、司法、民政、残联等部门把儿童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县上下形成了“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良好社会氛围。

2、立足民生,推进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资金救助。通过开展“春蕾计划”、“希望工程”、“栋梁工程”、“两免一补”、残疾救助、大病救助、低保救助、科级干部结对帮扶、双女户独女户结对帮扶等形式,对生活贫困的家庭和儿童直接给予资金救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和解决必要的生活物品,使贫困的儿童得以完成学业。二是技能培训。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工程开展对贫困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家庭成员的就业技能,达到脱贫致富,减少贫困儿童数量;通过实施连环脱贫、整村推进等项目,发展地方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从而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三是亲情关爱。对心理缺失的儿童的关爱工作,一直是我县儿童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劳务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占儿童总数的近10%,解决“留守儿童”的亲情、家教缺失问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我县儿童工作的一大品牌。自2006年县妇联实施“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以来,通过调研走访,分析“留守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五大关系”网络,留守儿童学业上有人辅导、生活中有人指导、心理上有人疏导。我县稼祥中学的“留守儿童”托教中心和王直老人创办“留守儿童助教中心”获得国家、省、市领导的赞扬肯定和媒体的高度评价。

3、着力难点,不断改善儿童生存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县通过调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重视关心,先后被联合国儿基会确定为NPA、CRC社会动员项目县,是全国“母亲安全”活动项目县、“降消”项目县、儿纲后续培训项目县,在全省带头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项目、“婚前医学免费检查”项目、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干预项目、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干预项目,创办“希望小学”、“春蕾小学”和“春蕾女童班”,关爱关注了数万名儿童,对于帮助困境中的儿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极大的改善了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

三、几点思考

困境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困境儿童的生存、保护与发展不仅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也要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给予特别的关爱。作为妇联组织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履职尽责,不断创新载体、提升品牌,使关爱困境儿童工作成为落实《儿童发展纲要》的基础;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载体;成为弘扬文明新风、建设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公益平台。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和谐理念

强化宣传,引导人们由传统扶贫观念向现代帮扶观念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做好救助弱势群体工作,注重培养挖掘热心公益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精心设计富有时代特色和实际效益的“亮点”活动,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倡导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和谐理念,不断扩大妇联救助工作的影响面和美誉度。

2、积极参与协同,促进成果共享

积极发挥妇联联系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的促使决策层更加关注困境儿童的社会救助、家庭保护和素质教育,结合劳动、农业、扶贫和群团等部门实施的各类培训、救助等活动,积极发挥公检法司的维权作用,保障和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更好的帮助弱势妇女儿童摆脱贫穷,多角度、全方位的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

3、创新活动载体,转变救助重点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对贫困生各类助学政策的实行,要将资助重点,由过去的农村贫困儿童调整向城乡特困家庭儿童,特别是孤、残、大病儿童拓展,同时向高中、大学教育阶段延伸,引导和鼓励困境儿童提升受教育层次,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开展大龄儿童实用技术、职能技术、家政知识培训,帮助困境儿童实现就业创业,增强脱贫能力和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