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8 04:2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淡水鱼养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淡水鱼优质品种的有效选择
淡水鱼的鱼种应当依据水质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如受气候以及季节变化的影响,水温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不同鱼类适应温度的范围不同,所以在自然水体中养殖,可以在大部分自然水体中养殖温水性鱼类,如草鱼、鳙鱼、白鲢、鳊鱼、鲂鱼、黄鳝、泥鳅、鲤鱼、鲫鱼等;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可以选择适应性较高、生理活动性强且生长速度快的热带性鱼类,如淡水白鲳鱼、角胡子鲶鱼等;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可以选择适宜在10~18℃生长的冷水性鱼类,如虹鲟鱼等。同时,还可以根据盐度来选择鱼种,如淡水鱼适应的盐度为0.2%~0.5%范围;当盐度在3%左右时,可以选择罗非鱼;而当盐度达到5%时,可以选择养殖团头鲂鱼;当盐度达到10%时,可以选择养殖淡水白鲳鱼。溶氧量也可作为选择鱼类品种的一项标准,通常情况下,我国的鱼类如角胡子鲶、泥鳅、黄鳝等最为适宜的溶氧量为5mg/L;而当水中溶氧量偏低时,可以选择养殖耐低氧的尼罗罗非鱼、淡水白鲳鱼和奥里亚罗非鱼等。此外,还可根据饵料来选择适宜的鱼种,如水中含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时,可以选择鲶鱼、鳙鱼等鱼种;水中含有大量的草类时,可以选择草鱼、鳊鱼或者团头鲂鱼等草食性鱼类;水中含有大量的底栖贝类或环节动物时,可以选择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鱼种;水中含有大量的杂鱼小鱼等,可以选择养肉食性鱼类,如加州鲈、鳜鱼等;水中的饵料比较繁杂时,可以选择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黄鳝、角胡子鲶、淡水白鲳鱼等。
2合理掌握淡水鱼的放养时机
在我国北方通常以春季放养鱼种为宜,通常选择三月下旬作为放养的最佳时机,而在我国南方则通常以冬季放养鱼种为宜,由于这段时期水温较低,鱼类的活动力较弱,且鳞片比较紧密,因而在捕捞、运输以及放养等过程中,不容易导致鱼体产生机械创伤,所以通常情况下,将冬至到翌年的立春作为淡水鱼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在该阶段,鱼类的新陈代谢缓慢,因而不容易出现缺氧浮头的现象,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赤皮鱼病及水霉病的感染率。实际上冬季放养鱼种等于是提早放养,如此能够令鱼种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新生活环境的时间,从而使得鱼种的生长期得到有效延长。一般的鲤鱼科类在水温超出10℃时便开始捕食生长,故而提前防止可以令水体内的天然饵料得到充分利用,使得鱼类能够及时弥补越冬期间所消耗的能量,尽快恢复到旺时期的正常体质。
3对常见鱼病的科学防治
近几年来出现的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如细菌性败血病、水霉病、烂嘴病、鳃寄生虫病以及赤皮病等,这些病的主要病原有单胞菌类、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发病导致鱼食欲减退、游动缓慢,随后病情发展迅速,初始症状加重,体表各部位均出现严重充血或出血,甚至引起急性感染而死亡。对这些鱼的诊断可以根据外观发病症状及流行情况,必要时可解剖鱼体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诊断。其预防措施主要是从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及时杀灭病原体等方面进行综合预防。苗种需用全菌苗,并需要清除鱼塘淤泥以切断传播途径,在发病流行季节,要每隔半月全水体泼洒含氯消毒剂。治疗过程中需要在每立方米水体内施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进行全水体消毒,杀灭鱼体外和水体内的病原菌与寄生虫,至病情稳定或消失方可。
4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淡水鱼养殖生产中主要存在的成鱼塘污泥淤积严重、放养鱼种比例不合理、鱼种放养时机把握不当以及鱼病导致鱼类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等问题的分析,得出淡水鱼的养殖过程需要及时清理淤泥、选择适宜的放养品种、掌握合理的放养时机并及时对常见的鱼病进行科学防治,如此方可保证淡水鱼养殖生产的高产量与高品质、高效益。
作者:陈振针单位:广西横县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关键词】 淡水鱼养殖、发病的原因、防治技术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淡水鱼养殖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淡水鱼的养殖密度在不断的加大,同时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样就使的在淡水养鱼过程中鱼病的防治已经成为淡水养鱼的重要工作。预防措施控制的不好就会造成鱼的产量下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二、养殖过程中淡水鱼发病原因分析
2.1 微生物及病原体的感染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发病初期,会有充血现象出现在淡水鱼的身体表面,主要是在口腔、颈部和体侧等位置出现。这种感染会降低淡水鱼在水中的活泼程度,若鱼体病情严重,还会导致出血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表现为腹部出现肿胀,而眼球部分也开始突出,这样鳞片开始竖起,淡水鱼有粘液便排出,最终出现感染甚至是死亡。另外,一些鸟类、蛙类和鼠类等带着病原体,将淡水鱼直接吞食,会对鱼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2 缺乏合理的营养调配
养殖户在对淡水鱼进行喂养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饲料往往很单一。由于普遍偏高的喂养饲料的系数,会造成淡水鱼类有较长的生长期。若长此以往下去,会对生产水平带来一定的制约,同时会降低经济效益,对淡水鱼的养殖带来一定的影响。若再进行强化喂养,将各种小杂鱼不间断的、过量的喂养,会不断积累各类鱼类肝脏脂肪,这样会对肝功能带来破坏,最终会破坏鱼类自身的平衡性。而在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生环境中,若不适当的注水,会造成鱼苗出现跑马病,鱼类患上白头白嘴病。
2.3 药物性的外在因素
很多内部产生的病菌或外来的污染物,在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会造成淡水鱼农药和重金属等中毒,会使鱼肝组织出现坏死和变性。若严重污染到地下水源,还会直接影响到淡水鱼的生长环境。
三、当前我国淡水鱼养殖鱼病防治的现状
当前由于我国淡水鱼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不断扩大,淡水鱼鱼病的防治现状呈现出了较为复杂的态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淡水鱼养鱼鱼病的发病频率以及发病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由于当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造成鱼苗的种质资源在退化,也就是说淡水鱼抵抗病害的能力在降低。同时,由于当前交通运输业较为发达,许多养殖户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将南方的鱼苗运输到北方来养,或者是将北方的鱼苗运输到南方去养,这样就造成淡水养鱼发病的频率越来越高,发病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经过粗略统计当前我国的淡水鱼养殖的病害主要有200多种,而且一旦发病大面积爆发,由此可见淡水养鱼病害已经是阻碍养殖户和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2当前我国淡水养鱼的鱼病防治还是以治疗为主,预防机制和措施还不健全。这是淡水养殖户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发现鱼有病了才去治疗,根本没有什么预防机制和措施。平时不注意鱼病的预防和养护,淡水鱼自身的抵抗能力就若,等到发病再去治疗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有的养殖户大量的给鱼用药进行治疗,这样做容易造成鱼的大面积死亡,但是用药剂量小对于鱼病的治疗根本不起任何作用。综合以上我们分析的情况,可以很好的说明,我们的养殖户在淡水鱼养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预防机制,都是以治疗为主,这对于鱼病防治来讲是非常不利的。
3.3当前淡水养鱼鱼病的防治忽略了养殖用水的环节。可以说水是鱼能够生存的关键。因此,在养殖淡水鱼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水质的控制。水质掌控好了,鱼就不会得病了。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持养殖用水的水质清新,不要把生活污水或者是工业废水排放到池塘当中,因为这些废水和污水当中含有很多病原微生物,一旦进入养殖用的池塘就会加速池塘水的恶化,这个时候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在水中要加入一些水质改良剂。另外,平时我们还要注意池塘水中的含氧量,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中午多开增氧机,并且要保证水中含氧量的均匀程度。
四、淡水鱼养殖病防治技术
鱼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要以多方面进行防治,才能够有效,具体做法如下。
4.1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是一种不污染环境并防止鱼病发生的有效方法。该法通过人工作用,调动鱼体自身的抵抗力,抵抗病原的入侵和干扰,从而战胜病原。鱼体免疫目前在国内使用的方法有注射法、口服法、浸洗法。其中,注射法免疫率最高,可达80%~90%。口服法次之,浸洗法仅能使10%左右的鱼体能获得免疫。在国外有较先进的喷雾加压法。免疫防病主要是预防细菌性和病毒性类鱼病,对寄生虫性鱼病和当今其他防不胜防的暴发性流行病,还缺乏有效的药物,在免疫方法和技术上也有待改进和提高。
4.2生态预防
生态防病是一种方便、省钱、无副作用的防治方法,对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防病可通过清除淤泥,改良土质、改良水质、控制病源、流行区域进行轮换养殖对象、流行季节采用避开发病高峰期等,创造有利于鱼类生长的水生环境来进行防病。目前对于草鱼出血病、鲤鱼痘疮病等已取得可喜效果。
4.3改良品种提高鱼体抗病能力
放养优良品种不仅节省饲料,而且能加快鱼体生长速度,在抗病和对环境适宜方面,也有很大优势,如高产的建鲤、澎泽鲫等,的确对养殖业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目前对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的推广步子还较慢,就养殖的鲤科鱼类而论,通过审定且被推广的良种仅39种,鲤鱼15个品种,推广的覆盖率仅40%左右,有1/2以上养殖的种类仍是遗留下来的传统品种,有些已退化,有的在生长和抗病能力方面已占优势,应进行更换。
4.4药物防治
正确合理地使用鱼药对鱼病的防治能起到积极作用。生产中常见的鱼病在药物的作用下得到了治愈。在饲养过程中药物防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但也有多种鱼病在药物治疗下,效果并不明显。其中原因:一是没有掌握好最佳治疗时机,等到用药已晚;二是所用药物很难进入鱼体内发挥药效;三是所用药物数量与养殖面积、水深等情况的计算上有误差。目前在饲养过程中,施药方法主要是口服的内用药和全池泼洒的外用药;其他方法如注射法、浸洗法等在大面积饲养期间很难进行。口服药即便是药物对症,但因为病鱼食欲下降,很少摄食,因此药饵不易进入体内。外用药虽说能杀死水中病原,但这通常是群防群治的泼洒法。将水中有益微生物统统杀灭,往往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有的药物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4.5其他防病方法
改善传统的饲养管理方法和改进落后的操作方法,合理配置饲料营养结构,使饲料营养更丰富、适口,避免营养性疾病发生,加大环保力度,控制水质污染,尽快建立和完善鱼病的检测制度。
综上所述,进行科学的养殖方法会给淡水鱼养殖业带来新的商机,在进行科学管理养殖业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和资源,这样就能减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养殖户不但要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还要根据养殖条件和具体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我国的淡水鱼养殖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仲礼;北方地区春季鱼类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J];科学养鱼;2010年05期
关键词:北方;淡水鱼;技术;育肥
淡水鱼的养殖无论是对于渔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于人们饭桌上的美味,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国对于淡水鱼的养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是,对于北方淡水鱼安全越冬的问题,在技术上还有一定的欠缺。为了保证淡水鱼能够持续顺利的进入市场,更加淡水鱼饲养业的发展,渔业的相关部门对北方淡水鱼安全越冬的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和研究,为我国众多的淡水鱼养殖户提供更有效的越冬方法和技术。
一、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1.1 池塘要求
越冬鱼塘应以0.33~1.33公顷为宜,水深1.8~2米。池底淤泥厚度小于15厘米,鱼塘保水性能好,靠近水源(河流,水井),用水方便。冰封前20天加满池水,达到越冬水位的要求。
1.2 强化育肥
在越冬前一个月应投喂高能量及营养均衡的优质饵料。适当提高饵料中维生素 C 和 E 的含量,每隔 10 天 用光合细菌或E米菌拌饵,连续投喂3天,增强鱼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适时投喂拌有强肝利胆素的药物饵料,增强肝脏解毒功能,预防冰封后病菌的侵害引发的肝胆肿大,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提高淡水鱼越冬的成活率。
1.3 池水消毒、肥水
将未放养淡水鱼的鱼塘进行消毒、肥水。其方法是先杀虫,再灭菌,后肥水。一是用90% 晶体敌百虫0.5毫升/升 全池泼洒,灭杀寄生虫;二是用有效氯28%的漂白粉30 毫升/升或溴氯海因0.4 毫升/ 升泼洒全池,灭杀病菌,控制病害; 三是用药3天后,使用专用渔用肥,按施肥量37. 5千克/公顷泼洒全池肥水,培育有益藻。
1.4 适时放养、密度适宜
越冬鱼类放养时间不宜太早,因为水温太高,鱼类游动活跃,拉网并塘时鱼体容易受伤,但也不能太晚,水温过低拉网搬运时容易冻伤,一般水温10度左右放养为宜。越冬鱼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水中溶氧量,鱼体大小,鱼的种类,水面大小和类型、管理措施等具体条件而定,盘锦地区鲤鱼越冬密22500千克/公顷,原鱼塘鲤鱼越冬密30000千克/公顷也能安全越冬。
1.5 水质调控
淡水鱼越冬对水质理化指标的要求比较严格。pH值一般为7~ 8.5pH偏高,水中非离子氨浓度增大,毒性增强,pH 偏低,硫化氢毒性增强,病菌大量繁殖。因此越冬前将池水调到正常值pH值调控方法:当池水pH值偏高呈碱性时,可泼洒醋酸或盐酸调解;当pH偏低呈酸性时,可泼洒生石灰,一般泼洒30千克/公顷生石灰可提高1个pH 值;溶解氧要求4毫升/ 升以上。溶解氧过低时,鱼会出现浮头现象,此时要通过换水增氧。开增氧机、泼洒增氧剂进行增氧;氨氮应小于0.2 毫升/升,氨氮过高时会引起鱼中毒,重者会造成死亡。
二、北方淡水鱼安全越冬的技术
北方淡水鱼安全越冬是广大淡水鱼养殖户的一大难题,本文在这里提出了几点淡水鱼安全越冬的技术和方法,希望能够为淡水鱼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2.1 提高测氧频率了
由于冬天池面结冰或积雪等现象经常出现,就会极易引起池底缺氧的现象。所以,每当冬天到来时,应该提高测氧的频率。提高测氧的目的在于及时的勘测池底氧气的情况。在测氧的过程中,如发现池底的氧气每升水低于4毫升时,就应该对池底增氧。测氧的频率一般为7-10天一次。
2.2 除乌冰、扫积雪
冬天天气寒冷,结冰在所难免。但是,对于淡水鱼的养殖来说,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乌冰和积雪,对于池底下的淡水鱼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及时除冰的目的在于能够让阳光直射水底,从而保持水底植物的光合作用。然而,除冰并不是把冰除去,而是将湖面的乌冰除去,保证池面结的是透明的冰。池面上的冰一般分薄乌冰和厚乌冰,两种冰的处理方法不同,薄乌冰要用水泵将其冲开,而厚乌冰则需要开冰槽。如果池面积雪,则要及时清雪,其目的是保持池底的植物能够接触阳光从而产生光合作用,为池底的鱼提供足够的氧气。
2.3 打冰眼、勤观察
一般越冬鱼塘每公顷水面打宽1米、长2米冰眼30个比较适宜。日落用草帘盖好,日出把草帘移开。冰眼的作用很大,一方面可以使水体中的有害气体逸出;另一方面通过冰眼可以观察鱼塘是否缺水、缺氧。当池水缺氧时,在冰眼附近可以看见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上浮聚集。
2.4 原池循环水增氧
在没有补水条件下,用原池循环水增氧。具体操作方法: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在原池打好间距30米左右的两个冰眼,把水泵放到一个冰眼里,将原池水抽出来,通过输水管道注入另一个冰眼,应有1米以上的扬程。通过扬程,使缺氧的气体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这个过程称为曝气,含有氧气的空气进入水体,池水中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挥发出来。值得注意是:由于水温下降较快,原池水增氧时间不要过长,避免越冬鱼类发生冻伤。
2.5 挂袋施肥
这种方法适宜于池水过瘦的越冬鱼塘。池水过瘦就是水体中有益藻类过少,生物增氧弱,产氧能力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挂袋施肥,培育有益藻类。一般施用碳酸氢氨和过磷酸钙按2:1 比例的混合肥。每公顷水体挂30~45袋,每袋装混合肥1~1.5千克,用绳子系好,挂于距水体表面80厘米,绳子上端用竹竿系好卡在冰眼上。挂袋的位置应保证肥料在水体中均匀分布,有益藻类尽早形成。
结语:综上所述,北方淡水鱼安全越冬是淡水鱼养殖户比较难解决的一件事,而且北方淡水鱼安全越冬的技术也是一项内容繁多、比较复杂的一项技术。所以,渔业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对北方淡水鱼安全越冬重视,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从而研究出更科学的、合理的、实用的淡水鱼越冬技术,为淡水鱼的养殖户解决一难题,更为我国淡水鱼的饲养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建波,蓝宗坚,李永锋,戴惠田,邹记兴。大宗淡水鱼夏季混养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昼夜变化[J]. 河北渔业. 2011(03)
摘要:要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必须根据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的规律,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促进池塘中能量的良性循环,尽可能的使池塘中的能量更多地向鱼产品转化,使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得到最大增长。
Keywords: fresh waters into water drainage water quality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pond of production capacity, must according to the ecosystem of the pond energy conversion of material circulation and the law, adopt comprehensive drainag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virtuous cycle of energy, as possible in the pond more energy to fish to convert products, make the pond fish populations get the maximum growth.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优化淡水鱼池塘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这是池塘养鱼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优化就是要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其内容包括:综合利用水体能力,物质的多重利用,生物结构的合理配置,经济成份优化组合。从而使太阳能利用率,物质能量转化率,废弃物循环率均达到最佳效益。如何利用现有的能源,是摆在养殖浅淡水养鱼学中重要问题,本人就排水管理方便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淡水水体的生态原理。一个池塘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生物因子包括: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等,非生物因子包括:池水、底泥、光能、温度、营养盐、PH值及溶于水中的气体等,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统一体,这就是池塘的生态系统。它们在正常情况下其内部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保持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在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如施肥、投饵、注水等),这个平衡被打破,使池塘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因而,要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必须根据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的规律,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促进池塘中能量的良性循环,尽可能的使池塘中的能量更多地向鱼产品转化,使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得到最大增长。
二,加大淡水水体进出水的管理。 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 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30 余种,虽然种类不同,但是他们对水质的选择一致,所以要有的放矢的加大进水体统与排水系统的选择。(一) 进水渠道:浅淡水鱼完全依靠动力提水,进水渠道为明渠,敷设在池堤的顶部,渠道断面形状多采用“U”型或矩形。渠道底坡1:300~1:500,渠道断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养殖场日用水量、水泵的流量及渠道底坡来确定。进水明渠流经每个养殖池设一分水口,内设一闸门,可随意调节进入养殖池的水量。淡水鱼养殖初期仍使用60目锥形网,逐日向池内添水,每日加深3-5厘米,在0-30天加水至1.5米。以后,视水质情况、每日或数日换水一次。 养殖中期是高温期,为了避免底层水温过高,应尽量增加水深,并根据水质状况每2-3天换水20-30%。改用20目锥形网换水。 养殖后期水温适宜,池底污染加重,为增加底层氧含量,池水可适当减浅,并根据水质状况增大换水量。要掌握好适时注水时间:坚持看季节,水温,天气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加注新水,一般5-10月每10天注水一次,高温季节3-5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20公分,根据水色透明度灵活掌握,也可边注边排,平均注水可与预防浮头结合安排。 如养殖中后期周围池塘发病严重,应利用蓄水池进行药物处理后再行换水。
(二)排水系统:底质处理 和池水增氧是决定淡水池塘鱼的生存问题,浅淡水池池的排水系统由底部排水体、底部排水管道和排水总渠组成。排水体设置在池底中央,排水口与池底埋设的排水管道连接,通到排水总渠,这种排水方式称为中央排水系统,可有效提高换水时的排污效果。排水总渠的规格、流量应设计得稍大一点,以便能让池塘的排水能同时进行。从构建的使用中,底质污染是水质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保证和正确处理好底质,是改良水环境的有效办法。因此必须每月排水一次来保证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肥指池中浮游动植物较多,品种齐全;活指水色早晚有变化,具鞭毛藻类占优势;嫩指水质肥而不老,即优质优势藻类处于增长期;爽指水质清爽,浮游生物与悬浮有机物以外的悬浮物不多,透明度在25-40公分。其次是塘中溶氧在各水层中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下层水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溶氧量始终处于较低状态,而鱼虾觅食、栖息多在池塘下层,水体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鱼虾的生长,增加淡水鱼养殖容量和成活率的关键是提高下层水体的含氧量,在生产中,常用大换水的方法解决,为使进出池塘的水量保持
三,预防淡水鱼疾病,严格控制水质。
常见的是鱼类浮头病必有原因,也必然产生某些现象,鱼类发现有浮头的预兆,可采取以下方法预防:
⑴、在夏季如果气象预报傍晚有雷阵雨,则可在晴天中午开增痒机,及时打开下层的排水闸门。。
⑵、如果发现水质过浓应及时倒注新水,以增大透明度,改善水质,增加溶氧。
3、浮头的解救措施:
⑴、打开增氧机并且加注新水。
⑵、用黄泥和大盐合起来洒在鱼浮头较集中的地方。
淡水鱼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
平整池塘。 清塘消毒 土法清塘:即冬季排干水,通过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_10天,既投基肥,培育水质。
根据放养密度适当排水防止鱼类的出血病。淡水鱼感染出血病后病鱼体色发黑,略带血丝,离群独游,摄食停止。鱼体表充血发炎,尤其是两侧腹鳍下、尾柄处、头部、口腔下颚、眼眶、鳃盖,有的还可以看到眼突、鳃丝贫血、腹腔积水、肠道充血、红肿等症状,肝脏呈棕红色、脾脏肿大呈黑紫色、肾脏疏松破碎。此病发生后要掌握池塘注排水,保持适当水量,防止此病的蔓延。根据情况,10_15天注水一次,以补充蒸发消耗,使鱼类有充裕舒适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宜。
总之,要合理地对水质进行测定,这样才能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排水系统使养殖水体有良好的水域生殖环境,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和化学药品,只有这样才能养殖出有益于人类的淡水鱼产品。
参考文献 《淡水鱼》作者:刘明,张耀红 主编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湖北省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现状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南部,平原、水域面积广阔,使淡水鱼产品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洪湖市全市面积2900平方公里,湖泊面积就有628平方公里,在此我们采集了洪湖市水产品发展的几个阶段来展现洪湖市水产品的发展状况。
1994年洪湖市的淡水产品的产量就已经跃居湖北省第一位县市,直到现在洪湖市的产量仍位居第一。但是洪湖的淡水鱼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存在的问题
数据表明:淡水鱼的巨大产量无疑会给洪湖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产品的生产养殖与运输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损失和浪费。据该市2003年和2010年官方数据显示,2003年洪湖市的淡水鱼产量为16.6万吨,但是由于养殖制度存在的风险与冷藏保鲜技术的落后以及市场信息机制的不完善而导致的淡水鱼损失达到4.4万吨之多,而2010年因为水灾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人民币。
二、具体问题分析
1.养殖制度
洪湖市采取的是传统的一年一收制的养殖制度,每年的3-4月份为投放鱼苗时期,12月-次年1月为收获时期,具体的时期如下图所示:
图一中所示:每年的6-8月是我国淡水养鱼生产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养殖的高风险期,倘若在生长黄金期出现养殖风险带有大量的死鱼现象的话,最终会使得渔民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而在次年的一月大概就是春节前夕是水产品供需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市场供需极不稳定的时期,倘若渔民所掌握的供需信息失真,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
2.水产品的经营模式
虽然说洪湖市是淡水鱼生产的集中生产区域,但是大部分呈现出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的问题。具体的传统生产模式如下:
由图二所见:整条水产品的供应链节点冗多且经营分散,但是总体规模宏大的水产品基地却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并且在上图中的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缺乏足够的冷藏保鲜车,从而严重束缚了洪湖水产品市场半径的扩大,从而也会直接的影响渔民水产品的投资增产。为此我们急需寻求一种可行性方案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
三、应用研究
1.冷链物流推动养殖制度的改进
鉴于上述图一所显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冷链物流的方式来改进养殖制度。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规避传统的养殖制度所带来的养殖风险问题,其具体的改进流程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改进后的养殖制度将8月(我国的法定休渔期和传统养殖制度风险期)作为新型养殖制度的收获期,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养殖制度的养殖风险而且此时的市场需求极大,水产品的价格也非常可观。而要在8月的高温夏季收获淡水鱼,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即低温长途运输问题。这样冷链物流在其中就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冷链物流的低温冷藏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的运输问题。即便是部分传统养殖制度的水产品的收获要想运输到南方地区也需要冷链物流的介入方可成功。为此我们可以下结论:冷链物流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制度,降低了水产品的长途运输所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扩大市场半径,使水产品的生产无后顾之忧。
2.经营模式的改进
从图二中我们不难得出:目前洪湖市水产品的供应链呈现出分散经营,配送和运输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为此我们有必要解决以上模式带来的物流成本高、供应链节点企业附加值低的问题,以下是经过冷链物流介入的经营模式的改进:
上图表明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消除了多余的供应链节点,并且采用集约化的生产、大型渔场集中采购、与第三方物流专业化运输,从而实现了其规模效益。同图二中传统的经营模式相比,改进后的经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将信息化融入整个供应链环节。从而实现了从渔民到消费者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与共享。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市场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3.信息共享机制
从图一中可知,传统的养殖制度在收获之期的市场供需状况非常不稳定,即使是在改进后的养殖制度也会出现相关的水产品供需风险,这样就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来降低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损失,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建立市场信息双向交流机制,将消费者市场供需状况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和大型渔场。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节点处共同建立低温冷藏仓库,从而可以防止暂时的缺货与水产品供应过剩、较好地适应市场供需状况。最后加强供应链节点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大冷链物流设备与技术的投资,使水产品供应链获取最大的价值。
“饭稻羹鱼”的水田稻作文化包含“干栏式”住宅形制、梯田稻作、糯稻为贵的饮食文化、稻田养鱼及加工技术等。这里主要介绍“饭稻羹鱼”中的“羹鱼”。
稻田养鱼是苗族的古老传统。稻田放养的鱼类主要是鲤鱼和鲫鱼。鱼苗自己孵化、放养。春天,母鱼产卵时节,将鱼腥草、杉木或松树枝条置于饲养母鱼的稻田里,让母鱼在其上产卵。母鱼产卵后,把附着鱼卵的载体放入阳光充足的浅水稻田,让鱼苗自然孵化。待稻田插秧完毕后,把鱼苗移至大田放养。稻田养鱼时一般不喂任何饲料,鱼儿在稻田自然生态环境下取食水中浮游生物和小昆虫生长。鱼苗在稻田生长期间,在稻田中央挖一块深水区,以保证除草、排水、晒田等田间作业时鱼苗有一个躲避场所。有些稻田养鱼技术精湛的农户还把富余的鱼苗出售给有需要的农户,以补贴家用。秋天收割季节,捕捞稻田放养的淡水鱼,或自用或送礼或出售。秋天捕捞时还未长大的小鱼和翌年产卵用的母鱼就移到水源充足的稻田过冬。贵州其他民族稻田养鱼的方式大致类同。
侗族人视鲤鱼为“鱼王”。每年春季,母鱼产下的鱼卵依附在水草上。把附着鱼卵的水草取出放进盆中,灌浅层水,然后置于树下漏阳处曝晒,三到五日即孵化出小鱼苗,称为“鱼花”。侗族的鲤鱼孵化技术相当娴熟,所以往往自给有余,当成商品出售。
侗族有一种糯米腌制淡水鱼技术,腌鱼时利用特殊的糯米乳酸发酵,所用的鱼就是稻田里养殖的淡水鱼,如鲫鱼、鲤鱼等。糯米腌制淡水鱼的方法如下:在木桶内一层糯米饭夹一层淡水鱼,然后洒一些辣椒粉,接着又是一层糯米饭、一层鱼、一层辣椒粉,这样重复下去,把材料加满以后上面盖上用稻草编制的垫子,压上石块,最后用塑料布密封。经过3个月左右以后,木桶里的糯米饭经过乳酸发酵形成的酸味和辣椒的辣味渗入到淡水鱼中。这样腌制的淡水鱼可以生吃,也可以蒸煮,是一道美味的侗族菜肴。
侗族还有“鱼生”。将稻田养殖的鱼或鱼塘养殖的鲤鱼或鲫鱼捕捞,去除鳞片、内脏,然后洗净,再剔出骨刺,取出精肉切成片状,用醋或酸菜拌和,加入香油、芝麻、鱼蓼等佐料,即可成为美味可口的侗族“鱼生”。侗族“鱼生”与客家“鱼生”、日本的“刺身”(即生鱼片)有共同的文化渊源,都是古代百越族群“饭稻羹鱼”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壮族人和其他百越民族后裔一样,善于在稻田里养鱼,并且利用糯米饭的乳酸发酵原理腌制稻田里养殖的淡水鱼。腌制时除了糯米饭以外还要加一些其他香辛料,如辣椒、花椒等。但是村民们自己说壮族的腌鱼没有侗族人腌制的鱼好吃。水族饮食崇尚“酸”,一日三餐离不开“酸汤”。水族的酸汤就是通过糯米的乳酸发酵酿制而成。酸汤的制作方法是:先把加工好的糯米炒熟,接着把新鲜的红辣椒剁碎,然后把炒熟的糯米和剁碎的红辣椒均匀地搅拌并装入坛内密封、发酵。发酵1个月左右以后糯米和辣椒就充分发酵,形成美味可口的水族酸汤。
侗族、壮族的腌鱼、腌肉和水族的酸汤都利用糯米的乳酸发酵原理。糯米的乳酸发酵技术是古代百越族群后裔民族的传统食品加工技术。
苗族的做法则不同。苗族有一道传统名菜佳肴“香茅烤鱼”,将新鲜的淡水鱼刨肚,取出内脏后,塞入姜、葱、蒜、辣椒、花椒、麻油等香料调匀的佐料,扎上香茅草,外面裹上黄泥,放进大火中烤熟,剥去外层的黄泥和香茅草,即可食用。烧烤时香茅草的芳香物质沁入鱼肉,香味扑鼻,美味无穷。
今天,“饭稻羹鱼”在贵州各民族中还有很多文化表现。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各大寨的文化广场上有一幢漂亮的木质结构建筑,是由水族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前面有一堵木板墙,墙上雕刻着水族人信仰的各种图腾,如葫芦、铜鼓、鸟、水稻、鲤鱼。图腾墙的中央是一个大葫芦,葫芦的小球体上刻着鸟的图案,葫芦的两侧各有一个铜鼓,图腾墙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条大鲤鱼,鲤鱼的尾巴里长出了一个硕大的稻穗。图腾墙中的葫芦和鸟与水族的起源有关,铜鼓是水族人的神器,水稻和鱼是水族人生活中的主要营养来源。这也反映了水族作为百越族群的后裔所传承的水田耕种和稻田养鱼的传统。
水稻生长离不开水,有水就有鱼。水族人相信,鱼在水田里掌管水的运行,鱼中修炼成功的还可以得道成为龙,所以水稻和鱼是相互离不开的共同体。
湖北大明水产科技公司――湖北水产业的龙头企业,拥有10.5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拥有从淡水鱼育苗、养殖、加工、冷冻、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拥有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然而,市场里没有明星产品,导致产品价格被一压再压,利润稀薄。大明水产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不安。
福来有十多年厨房餐桌品牌的实战经验。2010年1月,大明水产找到福来,希望把企业策划成中国淡水产品的领军品牌。
中国水产市场的现状
1.近年来,海产品市场上,全球性海洋生态保护政策频频出台,海水鱼产量逐年减少,禁渔期延长,海产品加工量逐年萎缩。与之相反,淡水鱼产量逐年上升,深加工的产值不断增长,市场发展机遇与增长潜力巨大。2.水产业的品牌运作微乎其微,品牌缺位。地方性的品牌多,缺少全国性的领军品牌。
福来认为,未来5年是水产深加工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大明水产虽然起点低,但发力正当时。
方法:三重升级,
新品问世就畅销全国
1.战略升级:品类差异化
如何突破行业现状,与海水产业分庭抗衡?有人认为,要做深做透淡水鱼加工市场,步步稳扎;也有人认为,要走自己独特的产业化模式;福来认为,要做到3点:起点高――做中国淡水鱼深加工的品牌开创者;实现差异化的定位,真正拥有未来稳固、持久的市场;抢占优质心智资源,以领军者的姿态先发制人。
2.价值升级:立体整合
核心价值精准化,有个好卖点。
核心价值是:物质+精神。只有这两方面同时征服消费者,才能超越对手。物质方面,多次考察生产加工环节,项目组发现了核心关键点――现杀无公害的生态活鱼。73%的消费者怀疑海产品的鲜活度,“现杀活鱼”是区别竞品的利剑。精神方面,经过多次的讨论与提炼,项目组最终提炼出了品牌核心价值――鲜活。它重树了品牌话语体系,将整个行业一分为二:一类是用活鱼加工的,一类是用死鱼加工的,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双重要求。
品牌生动化,有个好名字。
什么样的产品能让消费者最终掏钱呢?要新鲜、要营养、要安全、要健康、要好吃,还要好看!因此,大明的品牌基调锁定为:清新自然、健康活力、轻松愉悦、欢乐分享。“渔悦”高票通过。“渔悦”是荆楚文化的历史沿袭,也是一位传递愉悦心情的美食家。
沟通娱乐化,有个好的代言人。
项目组启用明星代言,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选择马伊的原因是,她形象清新自然,健康有活力,和渔悦的品牌核心价值高度契合;《奋斗》风靡大江南北,其粉丝兼具老中青三代,吻合渔悦的消费人群。
2010年8月,福来创意的“渔悦鲜活美味”系列产品影视广告在北京开拍,在水中,马伊精灵般地舞动,鱼儿顺着她画出的圆圈翩翩起舞,“鲜活”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投放前的测试,反响出奇的好!
3.产品升级:细分品类
成功的品牌一定首先代表一个品类,这才是长久之计。大众代表汽车,是大品类;鲁花代表花生油,是小品类;王老吉代表更小的品类:凉茶。小品类一样诞生大品牌:鲁花的销售额近70亿,王老吉的销售额过百亿,金锣的销售额近200亿……
大明水产虽在前期有过鱼丸、鱼糕、鱼肠等产品,但鱼丸、鱼肠无特色,无创新;企业引以为豪的地方特色小吃荆州鱼糕,因区域的局限与消费者的限定,适合成为战略储备产品。
项目组提出,开发“活”系列的七大新品类:活鱼丸、儿童成长鱼丸、活鱼派、活鱼酱、活醉鱼、活鱼多、活鱼肉肠等。
每一个产品都具有创新点:活鱼丸,吃法创新,有汤、有丸。活鱼酱、活鱼派,品类创新。国内首家鱼酱、淡水鱼派,产品一上市就脱销。活醉鱼、活鱼多、活鱼肉肠,工艺创新。开创休闲风味鱼新时尚,特殊的生产工艺,使产品方便、美味。
2011年3月,成都春季糖酒会上,渔悦的展位并不显眼,却像特装展位一样,参观、购买、品尝的人络绎不绝;渔悦打开了全国的渠道网络,完全打破了以前招商难的窘局。
市场突围:
攻守兼备,中国
战略上,项目组为渔悦制定了全国市场开拓路线图:点-线-面。
1.点:深耕湖北市场,夯实淡水鱼产业基础。为什么首选湖北?湖北是淡水产品的主产区和主销区,淡水鱼总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消费认知度高,便于快速启动;总部位于湖北,能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近距离作战,易协调,易成功。2.线:依托长江中游淡水鱼资源区域优势,西进川渝、南擒湘赣,打造战略扩张平台。3.面:进军全国。
战术上,如何让消费者掏钱购买呢?
1.两个搞活。搞活试吃,“鲜活”新体验。与一般的终端促销不同,渔悦促销员的造型“鲜活”,水晶烧烤灶具特别“潮”,在熙熙攘攘的商超显眼。搞活渠道,单一物料规模化。在所有能使用的地方,楼体台阶上、玻璃窗上、收款台边缘、货架堵口……都有渔悦的宣传物料,让顾客抬眼就能看到。
2.五大传播。采用高低结合、点面结合的投放方式,湖北卫视、武汉电视台、车体广告和报纸广告、出租车LED、户外立柱交叉配合,最实用、最有效,彻底打透了湖北市场。2011年5月,《三湘都市报》整版报道了“爱心大使”马伊的公益活动,渔悦借势出击,通过爱心捐赠的形式,携手马伊,进行了一次精准的公益营销。事后,通过官方新浪微博,马伊了现场照片,以及对渔悦品牌的感谢,在全国范围内,提高了渔悦的品牌形象。
成果:
刚一亮相,经销商就蜂拥而至
2010年,首届中国淡水鱼展示交易会上,虽然下起了小雨,渔悦低调亮相,却成为耀眼的明星企业。现场参观、品尝、购买的人群不计其数,日销售额数万元,大批经销商蜂拥而至。
关键词 淡水鱼致病菌;中草药;抗生素;药敏试验
中图分类号 S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254-02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发病率越来越高。细菌性疾病是水产养殖动物最重要的疾病之一,2005年以来暴发的生物源性疾病中,细菌性疾病所占比例超过55%,严重制约了水产业的发展[1]。由于渔民缺乏基本的药理知识,存在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现象,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给细菌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选取了迟缓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藤黄微球菌5种常见淡水鱼的致病菌进行体外中西药抑菌试验,旨在为淡水鱼细菌病防治提供依据,减少致病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金黄色葡萄球菌、嗜水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藤黄微球菌,均是淡水养殖动物最常见的致病菌,它们的大量繁殖给淡水鱼类养殖业带来巨大威胁。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毒力最强的引起化脓性疾病的化脓菌,可以产生溶血毒素、肠毒素、血浆凝固酶等毒素和酶,引起水生动物外伤化脓死亡[2]。嗜水气单胞菌通常能够引起的疾病多为暴发性传染病,患病水生动物死亡率较高,通常导致鱼、鳖、鳗、牛蛙及蚌等水生动物的败血症及局部感染[3]。藤黄微球菌是黄鳝出血病的主要病原,黄鳝感染后出现体表弥散性出血、红肿外翻、肝脏肿大出血等症状并造成高死亡率[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近年来引起斑点叉尾鮰高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发病鱼主要出现体表褪色斑、脱肛、严重肠炎和腹水等病征,并以肠套叠为主要病理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5]。迟缓爱德华氏菌能引起黄颡鱼食欲减退、离群缓游、反应迟钝,后期鱼嘴周边及各鳍充血斑,下颌皮肤破损出血呈圆形孔洞[6]。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藤黄微球菌,均由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将菌转接到30 mL液体培养基中,30 ℃振荡培养24 h,离心取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成5.0×107个/mL菌悬液备用。
1.2 试液与试纸制备
1.2.1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供试中药材五倍子、大黄、金银花、黄芩、陈皮、黄连、板蓝根、黄柏、连翘、黄梅购于湖南农业大学养天和大药房。采用水煎煮法,每种中草药分别取5 g,加水50 mL,浸泡30 min,煎煮沸腾后文火煮30 min,过滤煎液,将药物残渣继续煎煮,共煎煮3次,合并滤液,浓缩至5 mL,使含药量为1 g/mL,于4 ℃下保存(48 h内使用)。
1.2.2 抗生素药液的配置。抗生素药品强力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红霉素、甲硝唑、土霉素、氟苯尼考、氟强先锋、呋喃妥因分别按照一定的浓度配成药液,于4 ℃下保存备用。
1.2.3 联合药敏试验药敏纸片制备。将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6 mm的纸片,于121 ℃下灭菌30 min,再于100 ℃下烘干;将灭菌后的纸片放于药液中浸泡并翻动30 min;然后将纸片在无菌干燥培养皿中摊开,吹干,再置于无菌加塞小瓶中,最后置于干燥器中或者冷冻保存备用。
1.3 体外药敏纸片抑菌试验方法
接常规方法用灭菌棉签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表面,静置5~10 min,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的眼科镊子取各种药物纸片放置于培养基表面,每个平板4~5片,并轻轻按压,使其紧贴其上,正放5~10 min,待干后,轻轻倒置于28 ℃温箱内培养24 h,取出,测各药物纸片周围抑菌圈的直径,参照一般抗菌药物判定标准及文献介绍新药标准[7](表1)进行综合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生素抑菌效果
从抗生素的抑菌效果(表2)可知,5株致病菌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红霉素、甲硝锉、氟苯尼考、呋喃妥因敏感,其中强力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甲硝锉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的直径均达到20 mm以上。迟缓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氟强先锋中度敏感,而藤黄微球菌对氟强先锋则表现出耐药性。这5株菌对盐酸左氧氟沙星均不敏感。
2.2 中草药抑菌效果
从中草药抑菌效果(表3)可知,五倍子、大黄对5株菌的抑菌效果最佳,黄芩次之;金银花对藤黄微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抑菌效果很好,抑菌圈的直径分别为23 mm和20 mm,而对其他菌株不敏感;黄梅、板蓝根、连翘、陈皮对5株菌不敏感,中西药对5株常见水产动物疾病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分别见图1~图5。
3 结论与讨论
长期用药,特别是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得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药物的寿命缩短,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正确、科学使用药物,延长药物的使用寿命;找到合适中草药替代抗生素是目前的重要任务。药敏试验方便快捷,可在短时间内筛
选出最佳的治疗药物和最佳剂量,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感染,降低渔民的损失;利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能有效缓解因为过量或者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性。由试验结果可知,中草药中五倍子和大黄对各类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在生产实践中,可以用五倍子和大黄代替抗生素治疗淡水鱼病,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4 参考文献
[1] 于海罗,于津,肖克宇.洞庭湖区域乌鳢养殖主产区养殖情况调查及分析[J].当代水产,2010(6):64-67.
[2] 杜锐,韩文瑜,雷连成.动物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检测[J].中国兽医科技,2005,35(3):230-232.
[3] 郭松林,关瑞章,冯建军,等.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4(2):13-17.
[4] 彭彬,杨光友,陈晓利,等.黄鳝藤黄微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3):405-411.
[5] 汪开毓,黄锦炉,肖丹,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脂多糖对斑点叉尾鮰免疫保护作用[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3):433-440.
中秋节日期间,威海水产品市场主要品种价格整体较为平稳,部分品种价格略有上涨。
淡水鱼价格继续保持高位平稳。中秋节日期间,市场活鲤鱼每公斤价格一般在13-14元;花鲢鱼价格在16元左右;鲫鱼价格上涨至22-23元;草鱼每公斤价格高达18-19元。据市场经销商介绍,造成近期淡水鱼价格持续高位坚挺的主要原因是受南方持续反常高温天气的影响,鲤鱼、鲫鱼等大宗水产品上市量有所减少,推动水产品价格上涨;夏秋之交,鱼病频发,死亡率高,鱼类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也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运输成本、养殖成本的上升,推高了淡水鱼的价格。
市场鲜鱼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中秋节日期间,市场新鲜大鲅鱼每公斤价格一般在30-46元,新鲜小黄花鱼价格高达40-50元,创下近年来市场同期新高;新鲜大鲳鱼每公斤价格在140-160元,新鲜黑鱼每公斤价格在50元左右,新鲜大带鱼每公斤价格一般在56-60元,新鲜石斑鱼每公斤价格在66-70元;养殖鱼方面,市场南方养殖大黄花鱼每公斤价格在46-50元,养殖鲈鱼价格一般在26-28元,养殖加吉鱼每公斤价格在34-36元。市场活爬虾每公斤价格一般在30-40元,鱿鱼价格一般在15-16元,长腿蛸每公斤价格在20元左右。据市场经销商介绍,今年休渔期结束后,威海大部分渔民的出海收成都不是太好,鲜鱼市场供应量相比往年有所减少,从而导致了近期市场新鲜海捕鱼价格的持续坚挺。
虾类价格继续稳中有升。中秋节日期间,市场冷冻4-6个头对虾每公斤价格一般在220-240元,8-10个头对虾价格在130-150元,南美白对虾每公斤价格在40-44元左右,新鲜本地鹰爪虾价格一般在50-56元;本地活爬虾每公斤价格在30-40元。在调查中了解到,节日期间,市场海虾价格接连上涨,鲜活的基围虾价格每斤突破100元,超过了八九十元一斤的鲜海参价,成为不折不扣的海鲜“贵族”。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海虾多为南方养殖虾,本地养殖海虾则多运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据了解,海虾价格上涨,除了与本地虾大量外销有关外,还与本地虾养殖数量减少有一定的关系。
大闸蟹高开上市。中秋节日期间,市场2两半公的大闸蟹价格每公斤为10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33.3%;2两半母大闸蟹价格每公斤为18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0%;3两公大闸蟹价格每公斤为12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0%。据市场经销商介绍,受今年夏季持续高温的影响,大闸蟹多个产区出现减产,因此今年的上货价格相对较高,每公斤的价格能高出30%左右。随着各地大闸蟹的批量上市,市场供需会决定价格走势,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中秋节日期间,大闸蟹的消费理性不少。
贝类市场价格稳中有降。中秋节日期间,市场鸟贝肉价格由前期的每公斤50-52元下降至44-46元,下降幅度为11.8%;带壳鸟贝价格回落至8-9元,下降幅度为29.2%;天鹅蛋肉价由前期的每公斤26-30元下降至24元,下降幅度为14.3%;短腿蛸每公斤价格一般在20元左右,统货扇贝价格继续高位稳定在每公斤8-9元,花蛤每公斤价格一般在6-8元,带壳牡蛎每公斤价格在4-5元,夏日贝每公斤价格一般26-30元,海螺价格一般在30-40元。
(作者单位:威海水产品市场)
关键词: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危害;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淡水渔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大,鱼病发生机率和危害性也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制约国内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寄生虫病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寄生虫对鱼类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在稳定的水生态系统中,宿主和寄生虫种群之间常处于平衡状态;然而当环境与生态急剧改变时,寄生虫就有可能大量侵入宿主,从而导致寄生虫病暴发,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1寄生虫病对鱼类的危害
寄生虫对鱼类的影响显著时可引起宿主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寄生虫病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机械性刺激及损伤。机械性刺激及造成组织损伤是寄生虫病共有的一种特征,可直接造成鱼类死亡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的病变,带来不良的后果。二是压挤与阻塞。一些寄生于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能造成对宿主组织器官的压挤,引起萎缩、坏死和生理机能丧失。三是掠夺宿主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取自宿主,其结果必然是或多或少地对宿主产生某种危害,轻者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影响,重者可至死亡。四是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寄生过程中,其代谢产物排泄于宿主体内。有些寄生虫还能分泌特有的有毒物质,对宿主产生一定的影响。
2淡水鱼类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
淡水鱼类寄生虫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二是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
2.1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病
(1)隐鞭虫病。隐鞭虫寄生于淡水鱼的鳃和皮肤。鳃隐鞭虫主要破坏鳃小片上皮并产生凝血酶,使其血管阻塞,黏液增多,严重时鱼类呼吸困难,不摄食,离群独游或靠岸边聚集于水面,体色暗黑,体形消瘦。主要流行于5~10月,7~9月发病较多,往往表现为急性型。
(2)粘孢子虫病。其中碘泡虫病危害较广,碘泡虫形成的胞囊,大的肉眼可见。鲢碘泡虫主要为害白鲢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体表、鳃、心脏、血液等,致使病鱼狂游乱窜,打圈,狂跳出水面,鱼体极度消瘦,尾上翘,肝、脾萎缩,腹腔积水,肠内无食物等症状。饼形碘泡虫主要寄生于草鱼种的肠道,严重时前肠粗大,肠壁呈白色糜烂状,鱼体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消瘦而死。野鲤碘泡虫主要侵袭鱼的体表、鳍和鳃等,能引起鱼种死亡。主要流行于5~7月,表现为急性型。
(3)斜管虫病。斜管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皮肤表面有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破坏组织,影响鱼的呼吸,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发黑,漂游水面或侧卧,靠近岸边,不久死亡。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初冬和春季为其流行季节。
(4)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1层白色薄膜,病鱼行动迟钝,漂浮水面,不断与其他物体磨擦或跳出水面,能造成成批死亡。主要流行于初冬和春末,尤其是密集放养的越冬池易感染此病。
(5)车轮虫病。是鱼类很普通的原虫病,严重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车轮虫较密集的部位,如鳍、头、体表等出现1层白翳,素有白头白嘴病之称,尤其危害下塘10d左右的鱼苗,使其口腔充塞黏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鱼体消瘦。此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现,4~7月较流行。
2.2多细胞后生大型寄生虫病
(1)指环虫病。在我国饲养鱼类中致病的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坏鳃指环虫。主要寄生于锶部,严重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苍白色,呼吸困难,鳃部浮肿,鳃盖张开,游动缓慢,可致苗种大量死亡。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20~25℃左右。
(2)双穴吸虫病。病鱼在水面作跳跃式游泳、挣扎,继而游动缓慢,失去平衡,头部充血,在脑室及眼眶周围呈鲜红色,鱼体出现严重弯曲等。主要危害鲢、鳙鱼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于5~8月,8月之后是白内瘴症状。
(3)九江头槽绦虫病。病鱼体重减轻,体表黑色素增加,离群独游,并有恶性贫血,严重时前肠第一盘曲胀大呈胃囊状,直径增加3倍,肠皱壁萎缩,表现慢性炎症,肠被虫体堵塞。主要流行于冬末春初,对越冬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可达90%以上。
(4)中华鱼蚤病。我国危害较大的有大中华鱼蚤病和鲢中华鱼蚤病。轻度感染无明显病症,严重时影响鱼的正常呼吸,引起鱼焦燥不安。鱼蚤在摄食时分泌酶溶解寄主组织,进行肠外消化,能引起鱼鳃丝表皮破坏,末端弯曲、变形、贫血,血色素降低及白细胞组成改变等,病鱼整天在水表层打转或狂游,尾鳍上翘,俗称“翘尾巴”病,鱼体因消瘦死亡。每年4~11月均有发生,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
(5)鱼怪病。一般成对地寄生在鱼的胸鳍基部附近围心腔后的体腔内,有一孔与外界相通。鱼怪病严重影响鱼的性腺发育,1只鱼怪幼虫能使鱼苗失去平衡,数分钟死亡,3~4只鱼怪幼虫能引起鱼种不安。感染率高的水域,在岸边能看到成片被鱼怪幼虫寄生而死亡的鱼苗、鱼种。此病多见于湖泊和水库。
3鱼类寄生虫病综合防治
3.1预防措施
(1)在渔池设计和建造上应尽量做到符合防病要求。每个池塘应有独立的进排水口,水源充足、清洁,避免从进水口处引入病原寄生虫。
(2)建立检疫制度。鱼种、鱼苗引进或引出时要进行认真检疫,确认无病和无病原后再放养,以防地区性寄生虫病扩散传播。
(3)在鱼苗、鱼种放养前必须坚持彻底清塘,用药物消灭池中病原生物。
(4)在鱼种放养、分塘、转塘放养前应对鱼体进行药物浸洗消毒、杀虫,切断传播途径。
(5)开展药物预防。病原体往往粘附在饲料中进入池塘。因此,对食物场要进行定期消毒,对投喂的饲料,特别是青草等饲料要进行消毒、杀虫。在鱼病易发季节,要定期用药物全池消毒、定期投喂药饵,控制病原滋生,以达到防病效果。
(6)提高鱼体自身抵抗力。在越冬期间要选用较好的配合饲料投喂。在开春投喂时要注意添加一部分营养及免疫调节剂等,尽快恢复鱼类因越冬而消耗的体质,并通过拉网锻炼,提高免疫力;在活鱼装运时,要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减少病原生物侵入机会。
1、淡水鱼是大多数养鱼人的首选。
孔雀鱼是淡水鱼的佼佼者。孔雀鱼的颜色华丽而多彩,尾巴很漂亮,看起来像一只孔雀的尾巴。依靠其颜值捕捉到许多养鱼爱好者的青睐。此外,孔雀鱼性情温和,可与中小型热带鱼混合。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低水质要求,是新手的不错选择。
2、接吻鱼很有趣。
经常看到两条鱼在亲吻对方,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它们的亲吻并不是一个友好的表现,而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接吻鱼对水质要求低,性情温和,食性杂,不易生病,已成为许多新手初选的一种鱼类。
3、斑马鱼全身有着像斑马一样的深蓝色垂直条纹。
深蓝色纵纹与银白色或金黄色纵纹相间排列纹路比较有条理。当它们在鱼缸中成群游泳时,就像在非洲草原上奔跑的斑马。斑马鱼非常耐寒,不需要高水质,对食物也不挑剔。
4、锦鲤的体质,五颜六色,图案多变,性情温和。
喜欢一起在水里玩耍游来游去,它对水温和水质的要求不高,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许多人认为锦鲤能给我们带来好运,使家庭繁荣昌盛,生机勃勃,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养殖价值。
5、月色鱼体型小巧,适应性强。
能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性情温和,喜欢吃活水蚤,繁殖能力很强,能与剑尾鱼杂交,繁殖新品种。
(来源:文章屋网 )
黄炳权是广西有名的养殖大户,在养牛上总是别出心裁。奶牛喜欢水,他在养殖区特意安装了淋浴设备,堪称“奶牛宾馆”。洗澡之后,奶水牛还能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享受按摩等待遇。人性化的服务让奶水牛不仅产奶多,而且肉质也上了档次,连法国专家参观后都频频点头,黄炳权为此名利双收。可这一位牛人,却因为一件事情愁得吃不好睡不安。
原来,牛场4000头牛每天拉出60吨粪便,一天就是一火车皮!这么多牛粪放哪都是个大麻烦。规模化养牛牛粪的处理是个老大难问题。黄炳权起初想得很简单,牛粪可以拿去肥田,可农民嫌远不愿意费时费力来拉。结果牛粪越积越多,臭气冲天没地处理,对周边住户影响很大。
牛粪处理不好会影响环境,影响牛场的形象,时间长了还势必影响自己的整个生意。2004年的一天,黄炳权去外地参观,看到人家的牛场建了沼气池,处理粪便效果不错。于是他也动起了心思:建沼气池。黄炳权一下建了几千立方米的沼气池,而且连成了片。奶水牛的粪便进了沼气池,经过发酵变成了沼渣、沼液。这些沼渣、沼液没有了臭味,施到田里比牛粪肥田的效果还好。不仅如此,沼气在黄炳权这里还有了大用途。
“员工煮饭用气,我们发电用气,烧锅炉用气。”
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一年就能节省100多万元。自从牛粪进了沼气池,牛场的环境得到改善。然而一段时间以后,牛粪的麻烦又来了。因为沼气池的空间毕竟有限,沼液发酵也需要周转时间,可这牛天天都要拉,到头来牛粪还是用不完。看着一天天多起来的“祸害”,黄炳权又犯了难。
初尝甜头,牛粪养蚯蚓喂鸡喂鱼年赚300万
有一天,黄炳权在林子里散步,发现散养的土鸡在树下不停的找虫子吃,他马上来了灵感。原来他发现鸡吃的虫子里边,有一样是自己最感兴趣的――蚯蚓。
蚯蚓可是高蛋白,如果能让鸡天天吃上,不仅节约饲料,鸡的品质更好,关键是多余的牛粪有了新出路。黄炳权决定用牛粪养蚯蚓,用蚯蚓来喂鸡。黄炳权心想,蚯蚓地里就有,而且个头很大,想必不会太难养,后来却发现这种蚯蚓养殖并不理想。它们虽然个头大,但繁殖很慢。后来他打听到,有专门用来人工养殖的蚯蚓品种,比如“太平一号”。
于是,黄炳权又开始了新的尝试,就连路旁果树下面的空地都用上了。黄炳权特意把蚯蚓放在果树下面,上面还盖上了遮阳网,一来遮光,二来还可以调节温度。这样,给蚯蚓创造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这些发酵好的牛粪非常疏松,也正是蚯蚓喜欢的,不仅适合它们居住,还可以给它们提供丰富的营养。
土鸡吃蚯蚓,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鸡肉的品质也提高了。由于味道非常香,又很有嚼头,这吃虫的土鸡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每公斤售价80元,仍供不应求。每年近10万只土鸡,给黄炳权带来了又一笔可观的财富。
黄炳权的牛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养奶牛,还养起了当地的涠洲黄牛,牛粪比以前更多了。这时靠沼气池和养鸡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牛粪,他不得不继续为牛粪寻找出路。
2010年,黄炳权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投资上千万元在海边修补百米长的溃坝,还声称这一次为牛粪找到了根本性的出路。当时他看上了一个因溃坝而废弃的盐场,溃坝深度有十几米,长上百米,大水在这里冲出了一个深湖。
黄炳权之所以不惜血本修坝,原来要在这里养海水鱼,同样和牛粪有关。其实早在几年前黄炳权就开始试着用牛粪养过鱼。黄炳权厂区周围有个300亩大的池塘,以前他曾经用牛粪肥水养淡水鱼,但总觉得这样对环境不太好。后来有了大量的蚯蚓,黄炳权想,蚯蚓不但可以养鸡,也可以养鱼呀!因为小时候他钓鱼时,就经常用它做诱饵,鱼特别爱吃。蚯蚓作为动物性饵料来喂鱼,其粪便可以肥水,而且效果比牛粪都好。用牛粪养蚯蚓,再用蚯蚓喂淡水鱼,既赚钱又环保。后来他在几个大水塘里做实验,没想到一年半时间,很多鱼都重4.5公斤以上,而且做出来味道非常鲜美,与喂商品饲料的鱼相比,不知要强多少倍!
打造海上生态养殖模式,牛粪变“绿色金矿”
有了用蚯蚓养淡水鱼的成功经验后,黄炳权就想,既然牛粪源源不断,总是个麻烦,不如接着扩大养鱼规模,来消耗更多的牛粪。于是黄炳权才有了修坝养鱼的大胆想法。通过试验,他发现牛粪养出的蚯蚓,有些海水鱼也特别喜欢吃。蚯蝎l不仅可以喂海水鱼,其粪便同样也可以起到培肥海水的作用。这样,海水中既有植物性饵料,也有动物性饵料,不同的养殖品种都有了吃的,而且饲料成本极低。可是在这广阔的水面上,到底怎么养更合适呢?
黄炳权没有像别人那样单纯地去养鱼,而是搞混养,虾、螺、蟹、鱼每样都有,且密度不大。他要寻求一种自然的效果,想利用广阔的水面养出高档海产品。为此黄炳权请来了当地的水产专家,混养了几个品种,充分利用池塘里面的水体空间,搞生态立体养殖。
水体面积大,空气新鲜,溶解氧就比较充足,根本用不着人工增氧。因水体生态环境比较好,鱼、虾、蟹、贝很少得病,而且不同品种之间还可以形成一定的食物链。平时,除了补充养殖的蚯蚓和蚯蚓粪,一般不用饲喂其它饲料,基本是一种仿自然的状态。
更有趣的是,在这里,海滩和池塘是相通的,平时有不少天然饵料和鱼种也会随着潮水进来。随着海水的进入,外面的天然苗种,如鱼苗、虾苗等也被带了进来,养殖品种和饵料也更加多样化。当然,仅有野生品种是远远不够的,有时还需要人工投放黄鳍鲷鱼、鱼之类的苗种。
与一般人的养殖方法不同,黄炳权投放鱼苗不仅品种多,就是同
个品种也是分批投放的。这看似很麻烦,其实他是想尽量让养殖更接近一种自然的状态,而且这样,一年当中总有高品质的海产品上市,也就避开了一次捕捞集中上市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