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实习自我评价报告

学生实习自我评价报告

时间:2022-04-26 17:33: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实习自我评价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实习自我评价报告

第1篇

实习期间,作为实习老师你能够从不一样的视角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与忙碌。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实习教师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师范实习生自我评价范文一:XXX实习即将结束,回顾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感慨颇多。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实习对每一个准教师来说,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们师范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这次顶岗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实习期间,我担任了七年级142班的数学和141班的地理老师。在教学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借助有关资料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准备每一节课的教案,并以最大的热情去上每一节课,课后融入学生当中,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再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课后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准备是充分的,但实际的教学情况是我们不能预料到的,例如:在教学是学生的反应与课堂突发状况是很难提前把握的,因此在准备上课之前,一定要把书本掌握透,知识点不要落下。

除了教学工作之外,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担任起了管理学生会的工作,每周的大扫除带他们检查卫生,布置每周的工作,通过他们了解学生的生活卫生情况。这锻炼了我们管理一个小集体的能力。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知道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也觉得更加成熟了,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实习尽管辛苦忙碌,但却是对我人生的一大有益的尝试和磨练。最后,在学校老师地帮助下,我还是较好的完成了这一次的实习任务。同时,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从稚嫩的教学走向了比较成熟的教学,对我以后从事教学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师范实习生自我评价范文二:对于师范生来说,实习让我迈出了教师生涯的第一步,同时也让我初次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的酸甜苦辣。20xx年x月x日至12月x日,我在田东县平马镇镇甲逢小学实习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内,我顶替原四(2)班班主任的岗位,实习期间主要负责教授的科目是数学,兼顾美术、思想品德、信息技术、科学、科技文体活动等科目。作为实习班主任,带领该班学生参加运动会、文艺汇演,早操、课间操时维持秩序,帮忙分早餐,晚自习下班指导功课,做了几名后进生的思想工作,筹办了“我为红领巾添光彩”主题班会。在整个实习期间,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实习期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能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协助掌控班级,管理学生,跟班参加班级的日常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当中。

在实习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外,还必须积极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成功。根据实习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使课堂生动活泼,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与学生互动,比如尽量多抽取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在担任实习班主任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不易,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班主任除了要做好自己的学科教学外,还要增加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因材施教,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以上就是我的实习评价,实习过程中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学生报告的问题。实习让我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传道授业解惑”,实习这一段时间里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经历,收获了指导老师的关爱和教诲,同时更收获了学生真挚的感情。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师范实习生自我评价范文三:20xx年x月x日,我在阳江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在原任班主任李老师的耐心指导、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实习任务。

一个多月的实习结束了,静下心来回想一下,虽然日子忙碌,但在自己的努力实践中和指导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觉得在实习过程中受益匪浅。实习期间,我先听指导老师讲课,总计听了8节课,之后,我认真备课、写教案,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指导老师询问。每次上课之前都要把教案给指导老师审查,通过之后才进行课堂教学。如若有问题,认真修改。同时还经常请李老师指出缺点和不足,以不断提升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在教学之前,我都认真听了指导老师的课。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

实习期间,作为实习班主任,每天自习课维持秩序,监督到位,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在整个实习生涯中,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自己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受益匪浅,为以后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实习尽管辛苦忙碌,但却是对我人生的一大有益的尝试和磨练。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辛勤指导我的李老师,是他让我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知识,使我从稚嫩的教学走向了成熟的教学。同时,我也要向指导和勉励我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第2篇

关键词:高职 畜牧兽医 顶岗实习 考核评价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家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一批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力不断发展状大,加上开放式办学理念,将企业资本大量融入,将生产岗位并入课堂,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而在“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推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顶岗实习无疑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究其原因是与专业本身特点相关,本专业不同于其他工科专业,更不同于其他农业专业。因为动物在生产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防疫,这就导致本专业的“工学结合”没有工科和其他农业一样灵活自如,因此,企业为了防止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保存自身的经济利益,选择为期一个月、二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的封闭式顶岗实习是其最佳选择。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具有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在顶岗实习进行考核评价时,就不能完全采用学校内部的考核评价的模式,因此,力求考核评价的客观、公平、公正,建立一个符合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是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一、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的内涵

顶岗实习,以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前提,建立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在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工作实践或生产操作。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就是针对校内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技能、技术或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考评;针对校外的顶岗实习,对学生(准员工)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来考评是其特定工作岗位上的生产、技术、管理或服务的能力。

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的现状

1.过程性考核评价的缺失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传统的实习考核评价现在仍在沿用,主要考核评价以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上交的实习报告或实习鉴定等的形式来评判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有的以优良中差模糊的评分,有的以实习指导教师或是企业人员结合学生的实习报告给予粗略的评分。稍有打破传统考核瓶颈的院校,虽提出建立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但往往也只是结合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热情及实习效果来大致的评分,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知识应用水平、技能的操作水平,则难以准确及时地掌握和客观地进行考核评价。

2..考核评价标准的模糊

高等职业教育中,对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中,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比较全面和成熟,究其原因是校内教学容易操控,并且有专门的教学督导部门主抓。而对于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评价,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有很多院校对于评价标准还是个盲点,具有相关评价指标的高职院校,也只是简单而笼统的将评价指标写于相关的评价表之中,可想而知,最终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模糊化。对于评价对象的学生而言,无法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对于给予评价的教师和企业人员而言,更是得过且过,无法清楚自身教学的效果和今后改革的思路。

3.考核评价主体的单一

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一些院校直接将学生放逐于企业,直接由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评价;一些院校派班主任或辅导员全程跟班,由不懂教学的学生管理人员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给予考核鉴定;一些院校虽派遣专业教师进入顶岗实习企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缺少实习单位和学生的有效参与。所以,最终导致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不能全面的反应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真正效果。

4.考核评价结果的随意

由于各高职院校缺乏科学的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评价的可操作性差,导致教师、企业甚至学生对考核评价的主观性强,将模糊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信手拈来,随意的进行教评学,企评学,学评学,最终的评价结果,只是形成了主观上评价分数的汇总或是主观的鉴定意见,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种评价结果最终导致教师、企业双方及学生本身不能了解自己的真正能力,造成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的形式化。

三、建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

1.评价原则科学,保障评价效果

1.1 导向性原则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时,应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顶岗实习课程标准进行,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符合畜牧兽医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规范,对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1.2系统性原则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二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由于时间较长,考核评价难度很大,因此,要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和系统性,实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融合。

1.3 多元性原则

要保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科学性,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参与,采用共同考核评价的策略。学校主要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任务完成质量;企业主要考核学生岗位工作效果;学生主要考核自身工作和学习情况。

1.4 可操作性原则

为保证高职畜牧兽医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有效地实施,关键在于具有可操作性,适应学校、企业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提高,对企业实际工作效果明显,对学生自我评价更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立组织机构,实习制度健全

高职畜牧兽医顶岗实习要实行学校、分院、专业三级管理,在学校教学副校长的指导和决策下,由教务处制定相关顶岗实习的规范与政策,分院制定相应配套学习方案与质量监控办法,而专业主任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课程标准,此后,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制定具体实习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完成岗位任务的同时,填写好顶岗实习日志,完成实结报告,最后由顶岗实习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定,汇总成绩。

按照整个顶岗实习的管理流程,学校各部门及企业做好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为确保和提升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学校与企业应组织一整套严格、有效及务实的规章制度,学校和企业严格按照各项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进行,从而来规范整个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使管理过程化、规范化,进而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

3.突出量化考核,细化考核指标

依据本学校高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及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实行不同时间段的顶岗实习任务,一般为一个月到半年不等,学生在整

个实习过程中,要求完成每一次任务都要写任务记录、收获和不足,并做好每一天工作的自我评价,学校和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在顶岗实习完成后,要求学生撰写顶岗实报告,并将其上交实习指导老师。学校和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任务记录、实习心得及实报告给予学生综合考核评价,并将最终评价结果上交教务处,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对于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将根据本校的顶岗实习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五级制(优、良、中、差、不及格)或百分制,也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学校和企业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作出过程性考核,实习结束后,作出终结性考核评价;学生也作出相应的过程及终结性自我评价。按照顶岗实习项目,学校设置科学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权重比例;学校、企业及学生三方考核的权重比例,学校和企业围绕着顶岗实习工作任务来共同商讨确定。

在进行量化考核和细化考核标准时,要突出畜牧兽医专业特色,并充分了解企业、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充分了解目前社会对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建立科学合理并适应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客观的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提供有力的参考。

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及分组以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EBM组(n=30)和对照组(n=30)。EBM组接受EBM教学模式,其中男18名,女12名,年龄20~24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男17名,女13名,年龄20~24岁。每位学员实习期为6w,由同一教学组老师任教。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EBM组教学步骤如下:(1)学员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病史、症状、个人史及家族史等,通过体格检查发现阳性体征,总结初步辅助检查结果,根据上述信息做出初步诊断。(2)要求学员通过查阅资料,寻找有关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预后的相关证据。(3)学生和带教老师共同讨论证据的可信度,对证据进行客观评价,确定最佳证据。然后根据最佳证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进一步诊治方案。(4)将诊治方案应用于患者,观察患者疗效和预后,检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5)如果在诊治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及时再次查找证据,寻求解决方案。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的老师带教方式,跟随带教老师问诊、体格检查、书写病程记录、查房等。

1.3观察指标和考核方法学员入科后采取统一的肿瘤学理论笔试,实习期结束后再次进行理论考试,总分为100分,由同一老师出题并阅卷。另外,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即给出3个病例摘要,要求学生列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诊疗方案,满分为100分,采用笔试方法,由同一老师出题并阅卷。采用自制的学员自我评价问卷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同时采用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考试分数以x±s表示,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问卷调查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两组入科时理论考试成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习结束后,两组理论考试成绩均较入科时显著提高(P<0.01),但EBM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后病例分析能力考核成绩,EBM组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实习生自我评价实习结束后,所有学员接受教学自我评价问卷调查,EBM组所有学员及大部分对照组学员均掌握了肿瘤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原则和预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两组学员均表示通过实习有助于今后工作和学习。而EBM组学员在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3教学满意度所有学员在实习结束后均完成教学满意度不记名调查,结果发现,EBM组30名学员中,对教学满意者28人(93.3%),基本满意2人(6.7%),不满意0人;对照组30名学员中,对教学评价满意者22人(73.3%),基本满意5人(16.7%),不满意3人(10.0%)。EBM组对教学满意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χ2=4.3200,P<0.05)。

3讨论

对实习学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员跟随带教老师,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被动学习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尤其是肿瘤患者起病隐匿,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往往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带教老师往往感到不好教,学员也不掌握。EBM模式强调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思想和模式,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彻底改变目前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促使医学生从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目前,国内有报道将EBM理念应用于肿瘤科的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参与意识、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增强临床实践能力。本研究将EBM教学模式应用于肿瘤科本科实习生,结果发现EBM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提高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以及病例分析能力,同时提高了学员临床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助于学员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可见EBM教学模式在肿瘤科本科实习生中应用效果显著。

本研究采用的EBM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五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证据评价、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符合EBM思维方式。我们体会,采用EBM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亲身参与到诊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病例。通过搜集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研究获得的证据,可以丰富临床经验,掌握文献检索方法,了解某种疾病的诊治进展,开阔了视野。值得一提的是,EBM组学员中有12名学员撰写了医学综述类或病例报告类论文。这在以往本科实习生中是少见的。

EBM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提供学员查阅文献的便利条件,我院为学员提供了便利的网络资源,开设了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万方数据库等中文免费全文链接,以及MEDLINE、PubMed等外文文献检索链接。其次要对证据的可信性和科学性进行判断和评价。所有证据应来源于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并且要注重研究的质量、设计、偏倚、样本、个数和结果是许多标准考虑的因素。此时,带教老师要协助学员对证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进行把关。另外,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要对出现的新问题再次寻找证据,用EBM的证据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地寻找证据并进行总结,提高了学员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第4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道德;工学结合模式;评价机制

0.概述

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对高职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同时还是高职生在日后的就业以及适应社会发展所应具备的基础条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工学结合人才的要求不止停留在过关的专业技能上,对其职业道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整个社会的需求现状下,急需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一套系统的评价机制。

1.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概括来说,工学结合是结合工作的学习,同时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资源,融合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两方面的内容,致力于培育出满足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能更加直接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快地融入生产建设中。但它也有较大的弊端,由于学生需要到生产建设一线进行实践学习,其接受外部环境产生的影响就增多,而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复杂的社会情况很有可能对其思想、心理以及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另外,由于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场所比较多,位置分布也不同,这就导致学生分布也较为分散,这对原有的集中育模式也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下,我国进行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更加全面。

道德建设的基础是规范的制定,而更加重要的是要将道德规范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而使得道德规范得到落实和遵守的督促因素就是要建立完善的得到评价机制。科学规范的高职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对于促进和提高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大作用。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高职生职业道德的评价活动,有利于引导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导向正确的轨道,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由此,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构建高职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有很大的必要。

2.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构建方法

进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构建过程中,不仅要以科学发展的标准、内容和方式作为原则,公平合理地评价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评价机制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高素质水平的当代大学生,使评价机制成为促进高职生职业道德的推动器,提高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主体、客体以及依据是构成道德评价的三个要素。其中,评价主体即是参与评价的机构或人员,如学生、教师,甚至是某个社会团体。评价的客体即是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具体地说,道德状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都可以作为高职生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评价依据是指在评价过程中所遵照的评价标准、根据和评价方法等因素。进行高职生道德评价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2.1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高职教育应该在理论学习和生产性的实践中都需要遵守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它是学生的共同行为准则,是以工学结合模式办学的学校进行各项工作的依据。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就不可能顺利进行。规章制度设立的关键在于后期的实施和落实。工学结合院校应结合自身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内容涵盖学习纪律、工作要求、劳动纪律、社会实践要求、顶岗要求、岗位职责、课程标准等多个方面,明确学生享有的权利与义务,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2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于高职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原有单一的评价机制要改革为多元评价机制,同时,评价的主体要从单一的教师评价改为由自我、同事、实习车间师傅、企业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对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每个学生根据职业道德的标准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的判断与评价。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学校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方面体现了对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又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过程。高职生通过对自我行为与思想的反思,自觉地督促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我评价最终的提交方式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自我评价等级以及实结报告等。

第二:同事评价。高职生在进行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同事之间交流接触较为广泛,相互之间也较为熟悉,因此他们之间的评价也比较客观。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都应是量化的、全面的和细化的,公正客观地进行评价。因此,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上可以在每一实习阶段即将结束时进行同伴之间的评价,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是打分或是语言表述,并将评价结果与之前的评价情况作比较,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清楚其评价结果变动情况,促进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

第三:实习车间师傅。车间师傅评价的评价客体主要是车间主任、班组的组长或带班师傅等平时对学生比较了解的人员。他们对学员实习期间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客观地评价,评价可将实习期间的职业道德表现以及工作能力和态度作为主要因素,在实习结束前应给出学院的职业道德评价并打分。其中,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规范班组评价表内容应和上文中同事间的评价内容相一致,方便综合评价分数的计算。

第四:企业评价。企业是对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由于企业对高职生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舆论影响力,因此对学生自身比较重要,对学生以后择业就业等均会产生影响。作为大学生要正确对待企业评价,认识自身不足,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同时,高职院校一方也要重视企业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对评价结果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形成良性激励体制。

2.3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

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提高高职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表彰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敦促其继续努力,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实行通报批评的措施,促使其努力改正不足,向表现优异者学习。

3.结语

构建高职生职业道德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对高职院校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对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构建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必要性出发,叙述了评价机制的重要性并在后续内容中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方式,希望能为相关的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第5篇

o理教学查房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传统教学形式是由老师教学,学生被动接收老师教的知识,没有学习热情。本研究在儿科临床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查房模式,即整个护理查房中,以实习学生所分管的患儿作为床边查房对象,汇报患儿情况、按照护理程序护理患儿,并进行健康教育、现场操作等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由带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6 ~ 11个月在2015年衡阳市城市三级医院儿科实习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全日护生118名为研究对象。

分组方法:在科室总务教师协商并通知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招聘自愿参与儿科教学教师,从愿意开展该类教学带教老师所在病区中随机选择三个病区病房作为实验组,以匹配三种疾病、学生和教学教师背景相似的病房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查房模式;实验组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查房模式。

1.2.1 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查房

老师提前根据教学计划,写教学查房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知学生查房的日期和要提的问题。在每个病房带教老师的讲课以后,把四名实习生分为一组。视查儿童病房时由一名学生报告查房情况,老师挨个示范护理程序项目,完成家庭健康教育。然后回到小教室,以老师解释说为主,总结刚才分析收集到的历史,参考各小组查房心得,提出护理程序全过程,最后由老师总结。

1.2.2 以学生为中心的儿科教学查房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查房模式有如下特点。1)制定计划:在儿科护理4周的实习时间里,由护生独立查房,教师主要起支持和指导作用,事先做好护生的角色分配并提出具体质量目标。2)培训护生:对护生进行护理评估方法的培训,使护生知晓护理查房的操作要求和流程。3)选择合适的案例:学生提前2-3天和老师商讨选择典型检查案例,并获得患儿家属的许可。查房当天,老师在床边指导,确保孩子的安全。4)协作学习:两名护理学生分为一组,第二轮检查时两名学生的角色互换。其中一名同学负责收集患儿的既往史、健康教育、护理操作,另一名护生负责查找疾病相关资料,书写报告,制作多媒体课件,汇报患儿病情,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遇到问题,咨询老师。5)分享和评价:护生护理查房后,在示教室由每个小组互相报告病例资料,并由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肯定或提出分析问题,对本次护理查房实践经验相互交流,进行评判性分析,评价每位护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沟通能力、对儿童关爱的人文社科能力以及查房需要提高的地方,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解释不明白的问题。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1.3.1 案例分析测试卷

每轮学生儿科实习结束前,护理部门人员组织所有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问题测试,以闭卷的形式来评估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总分100分,60分为合格。批卷工作由其他部门地区1名总教学教师参照给定的标准负责评分。

1.3.2 学习效果评价问卷

在阅读相关文献,咨询超过5名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护理教育专家,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学习效果评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主观评价和心理感受。评价共6项,内容包括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对疾病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使用Likert5等级评价方法,分值由低到高各5分。经验证,其内容效度指数为0.94,克伦巴赫α为0.93。学生参与评价的案例分析问题,在每一轮查房结束,给护生发放自我评价问卷,共118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l7.0软件统计分析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s 用t检验,比较和分析了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差异显著,以P

2.结果

2.1 两组儿科实习生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有可比性。

2.2 案例分析测试卷成绩比较

实验组实习生的平均得分为(81.97±9.00)分高于对照组(74.63 + 10.49)分,有统计学差异(t=4.069,P< 0.01)。

2.3 两组儿科实习生学习自我评价,实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疾病的相关信息能力、发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学生,通过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查房教学中,每位护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做好查房的准备,复习教科书上相关章节,对所查房患儿病情有初步了解,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查房中减少不必要的对患儿的刺激。在婴儿腹泻时候,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特别是对血清钠离子的检测,对一些儿科液体张力的配比铭记于心。做好每次教学查房,使每个学生积极的到儿童病房了解患儿病史特点,每天照顾孩子病情变化,通过病例采集、护理评估、具体措施,通过整个护理过程,丰富学生的临床经验,提高儿童的健康与信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参考文献:

[1]杨玉霞,戴莉,刘红.护生主查式床边查房对提高本科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3):100-101.

第6篇

基于任务驱动的顶岗实习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我们顶岗实习教学的目的和组织管理,我们会发现理想的实习组织、管理和周密的计划并不能决定实习教学的效果。尽管,工地现场安排了指导教师,企业能够分担一部分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职责,但学校对企业和兼职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难纳入学校的考核。既然实习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学校,因此,我们要遵循实习工地的客观条件,适应行业生产特点,关注实习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为关键实施改革。2009年,在我院推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建工专业提出了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路,明确了“顶岗历练”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强调在职业背景中,通过顶岗工作感知职业工作过程及工作要素,自我反思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要求,建立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由此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顶岗历练”教学改革思路。

1.设计综合性实习项目,明确实习目标、任务

我们以突出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工序衔接的感知、岗位要求的理解,促进形成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为目的设计顶岗实习项目。如,结合工程实际,编写施工组织规划、施工管理总结、工程质量报告;结合企业经营和管理,对项目经理、班组长、一线作业人员等进行“访谈”,撰写访谈心得;针对本工程的关键岗位的职责、技能和知识要求开展调研,撰写岗位综述材料等。实习计划由工地师傅与学生结合实习项目灵活制定。

2.以综合性实习项目的检查、考核为关键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习过程中,工地指导师傅以安排顶岗作业任务为重点进行指导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以督促综合性实习项目的开展为重点不定期开展巡查指导。在松散组织和管理的情况下,通过明确的实习任务和与之一致的考核指标,强化学生对实习目的的认识,辅助专兼职教师分工配合指导与管理,使实习项目成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

3.突出重点,强化实习过程管理

我们明确实习前、中、后三个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强化过程管理。事前,实行“三定制度”,即定岗位、定师傅、定任务;事中,采取“三元管理”,即学生分组自我管理、教师网络远程管理和企业指导师傅现场管理;事后,进行“三方评价”,即学生自我评价、企业指导师傅评价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找到实习管理工作的主抓手,以保障实习管理有的放矢。

建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试点情况

为推进改革,我院建工专业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按计划在学院建工专业2008、2009两个年级的顶岗实习教学中进行了改革试点。

1.试点班级情况

2008级建工专业共有学生252人参加顶岗实习,实习时间自2010年11月15日至2011年6月17日。作为教改试点项目,将其中40名实习学生编为两个试点班。通过前期与合作企业联系,试点班落实顶岗实习单位3个,施工现场5个,确定了工地兼职指导教师5人。学生实习工地分布情况见表1。按照实习单位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实习小组,锦华集团的3个工地学生组成“锦华小组”,山海天集团的2个工地学生组成“山海天小组”,分别设组长1人。

2.实习项目设计

我们设计好实习项目是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针对建工专业实习目的,设计了三个实习项目。一是进行岗位工作访谈,制定访谈提纲,撰写访谈心得。主要访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序班组长、岗位同事等不同身份三人。二是结合施工项目实际情况,书面描述本工程施工管理的两个关键技术岗位。主要是对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中的两个岗位进行调研。描述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对象、主要任务、工作程序、技能要求、知识要求、素质要求、上级岗位、下级岗位、做好本岗位工作需注意哪些问题,以及本岗位人员情况等内容。三是承担工程施工过程中一项施工文件的起草编写任务。如根据本工程情况,选择编制施工组织规划、工程质量报告,施工总结等。

3.实习组织与管理

实习是在工地师傅的帮助指导下,分期轮换实习岗位,按月制订实习计划,学生自主完成实习任务为主线开展的。(1)实习前召开动员会。动员会上布置了实习任务,明确了实习要求,强调了实习纪律,发放了实习资料,签订了安全协议书等。(2)实习开始一周内,组长在学校的实习管理网站上建立实习小组,完善了实习人员信息,每位学生登录网站反馈与工地指导教师商定的本月实习计划,落实“三定制度”。包括定实习岗位(质量员、施工员、资料员)、指导师傅、工作任务。前期工作充分使得后期的管理工作进展非常顺利。(3)实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实习任务要求,与工地师傅讨论制定每月的工作计划,包括岗位轮换情况,按月网上传递实习计划。要求组长每月组织组内成员开展工地交流活动一次。实习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两小组分别组织了“工地互访”、“隐蔽工程验收观摩”、“钢筋工程验收观摩”、“施工图会审”等交流活动11次,活动效果非常好。

4.实习检查情况

实习管理和考核是围绕着综合实习项目展开的。学校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每周下工地一次,与工地师傅交流实习情况,巡回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检查过程中发现,实习第一个月,工地学生基本是处于看图纸、熟悉工程情况为主,学生与工地师傅交流少,落实岗位工作的学生仅有46%,普遍感觉工作计划无从下手,上交的计划也是应付任务完成的。期间教师主要是协调工地师傅,交流实习要求等组织问题。自第二月开始,大部分学生进入正常状态,与工地师傅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基本上都能结合工地情况,在师傅的指导下按照实习任务要求,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在以后的月份中,落实计划的情况越来越好,实习项目进展顺利,没有出现学生离队现象。

5.实习考核与效果分析

实习结束,学校成立了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组织2008级所有班级的顶岗实习答辩会,采用了统一的考核内容和答辩题目。2008建工专业顶岗实习试点班与其他非试点学生考核对比情况,见表2。实习考核主要依据学生上报的实习成果,主要有:编制的施工文件、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包括实习情况介绍、访谈提纲、访谈记录、访谈心得体会、对两个岗位的介绍、实习体会等),经过教师提问和答疑,结合企业所做的工地现场评价、带队教师的评价,并参考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按照实习成果占40%,指导教师评价占20%,工地师傅评价占20%,答辩评价占20%的比例,综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合格以上学生发放《工作经历证书》,作为学生参与实践经历的证明。试点班学生和非试点班学生的考核成绩比对说明了试点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优秀率提高了近15%,良好率提高了近10%,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出现。学生普遍反映,实习目的、任务明确,要求清楚,实习就像工作。考核教师对学生的答辩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大加赞扬,尤其一些学生对岗位职责的了解和对岗位工作质量、效率的认识非常到位,这是试点前所没有想得到。访谈项目的开展,训练了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岗位调研使学生快速了解所在企业、了解工作岗位、了解职业技能要求,进而明确努力方向,掌握工作方法,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自主计划,锻炼了自主工作的能动性,加速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第7篇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以分散实习为主,集中实习为辅,实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尤其是校外实习由于实习指导教师有限,使得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时难度较高,往往出现诸多问题:

1.1过程考核评价单一,流于形式或者完全没有过程

考核评价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实习考核办法,只需要在学生返校时交顶岗实习报告和顶岗实习鉴定表即可评定实习成绩,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求撰写实习周记上传至世界大学城空间,以便随时和指导教师进行互动,但是多数学生仅仅只是应付式的完成各项任务,而教师由于在校工作量较大,只能兼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因此也只是疲于应付式的检查学生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对学生进行过程指导。

1.2评价主体单一

在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进行考核时,大部分高职院校会结合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意见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评价,但是仅仅凭实习单位的实习意见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得企业参与评价变得形式化,因此需要确定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1.3评价结果的主观随意性较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缺乏可操作性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因此评价带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评价结果不客观、不真实,无法有效的考核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情况的优劣程度。

2评价指标设计要求

2.1全面性原则

建立指标体系要体现全面性原则,以全面反映相关影响因素,不能片面强调评价标准的某一指标。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原因很多,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指标来衡量,应该从不同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彼此间的联系,全面完整地反映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因素。

2.2科学性原则

在确定指标的过程中划分为,应恰当划分层次,可把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使得指标得出的结果具有权威性,充分体现科学性原则。

2.3可操作性原则

建立有效的会计顶岗实习评价指标的目的是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考核,对其结果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以更好的促进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2.4整体性原则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选择既要确保能够全方位的考虑到测评的目标,又要兼顾各个目标间的相互补充配合。同时,在制定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的过程中要区分重要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避免非重要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干扰,确保评价体系的整体性。

3高职会计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3.1岗前评价

学生在出去实习之前,他们的身份依然是学生,教师应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会计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会计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为各科理论课程考核是否为合格及以上水平,会计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为相关会计课程实训成绩是否为合格及以上水平。

3.2过程评价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扮演了双重角色,他们既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他们顺利的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化。过程考核下设的五个二级指标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每周将实习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撰写周记,以便于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出勤与表现包括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考勤率、学生的实习态度、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空间互动指学生应及时跟指导教师就会计顶岗实习情况在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同时可以及时掌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最新动态。

3.3结果评价

学生结束顶岗实习过程之后,我们应结合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认真查看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企业的一些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学生返校后还需要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答辩,答辩的具体内容都是结合实习报告,围绕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

4高职会计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监控;考核评价

一、顶岗实习的政策依据

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1]教育部[2009]3号文件指出:“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3]

二、顶岗实习的内涵与意义

1.顶岗实习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学院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人才、技术、设备及经营环境等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环境下采用由师傅带徒弟的顶岗工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零距离”培养目标。

2.顶岗实习的意义

顶岗实习既符合高职高专教学大纲即2+1或2.5+0.5教学模式,又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使高职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是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首先,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办好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院校、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其次,顶岗实习促使学校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力量。一方面学校从合作企业选聘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指导教师;另一方面校内教师通过到合作企业的实践锻炼,能够丰富实践经验,从而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果。第三,顶岗实习促使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较稳固的劳动者,能够补充技术力量,解决企业人才急缺的问题,同时,还能丰富企业文化,提高经济效益。第四,顶岗实习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丰富工作经验,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因此,顶岗实习的目标定位为:“让学生带着工作经验走上岗位”。第五,顶岗实习可使学生学会宽容与忍让,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三、目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思想认识模糊,吃苦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在顶岗实习中,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自我定位,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对顶岗实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而且当现实与其要求不符时,就会闹情绪、行动迟缓,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二是学生实习分散,稳定性差,教育管理难度大。在顶岗实习中,由于一般的企业无法提供太多的岗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隐患,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2.实习单位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认同感,接纳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国家还缺少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学生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政策及法规,政府有关部门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二是缺乏大批相对稳定、能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岗位不对口,个别学生联系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发挥不了顶岗实习的作用。三是企业对学生的有效管理缺失。有时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在实习期间发生安全事故。

3.学校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对顶岗实习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高职院校有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观念上还是把课堂传授知识作为首要任务,而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一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发生冲突时,往往以牺牲实践教学为代价。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要求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不得少于半年,但不少高职院校在管理机制、指导力量、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实习教学管理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于其他教学基本建设。

二是缺乏工学结合、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配合。目前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刚性大,无法与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相匹配。而企业有自己特有的经济活动规律,高职专业必须与对口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必须迎合企业的需求,设计出能与合作企业协调运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计划,顶岗实习才能真正可持续发展。

三是缺乏可控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来保证实习质量。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安排在最后学期的毕业实习,名义上也要求“顶岗”,实际上大多因缺少监控而流于形式,仅仅是毕业生的“待就业学期”而已。顶岗实习的学生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在长达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与之相当的体制与机制保障,顶岗实习很易失去有效的控制,形成“放羊”现象,无法切实保证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是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职教育普遍存在顶岗实习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力度不够、顶岗实习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观念陈旧、方法落后。第二,考核形式单一。多以最终的实习报告、企业的综合评语、指导教师的意见为评价依据。第三,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第四,缺少企业指导教师的有效参与。第五,监控评价体系不健全。第六,监控和评价的范围有限。第七,监控和评价效果不明显。

四、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高职实践教学不能只在实验室里或只在模拟状态下进行,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保证顶岗实习有序、有效施行,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认真地组织、实施和管理。通过制定、完善周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及考核,使顶岗实习工作真正有序并有效,一方面锻炼提高学生基本专业操作技能及专项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养成严格有序、遵守规程、劳动安全等职业品格,利于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只有建立科学合理且有效的监控措施与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才能得以真实全面的体现。

1.建立二线三级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所谓“二线三级”,“二线”即顶岗实习教学质量通过学院外部(企业)和内部(学院)两条线进行监控和评价;“三级”即组成由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处、教务处(实训处)、系(部)教学督导组组成的三级监控体系,对顶岗实习教学基地、顶岗实习教学条件、顶岗实习教学实施过程、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等进行监控、评价和意见反馈。

(1)要组建校系二级、校企双元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试行实习考核合格等级以上的学生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工作经历证书”的制度。

(2)要设计顶岗实习作业流程,建立顶岗实习运作体系,实施“全程监控”

如何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是抓好顶岗实习的关键,顶岗实习过程主要包括计划、组织与动员、实施、考核、总结与表彰五个阶段。学校要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制定可操作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并实行科学管理,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方式实施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包括定期巡回检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抽查、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管理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等。

(3)要强化校企合作,实施“跨界”管理

在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上,要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跨界”管理,加强实习管理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专业教师的配合,在技术指导上以企业为主,在管理工作上以学院为主,规范管理,严格纪律,量化考核。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课程考核与生产考核相结合,提高顶岗实习成效,落实“跟、管、考”制度。“跟”就是要有人员跟,如企业师傅、学院指导教师,还有记录跟,让学生每天或每一周都有详细的记录,这些记录要有相关人员签字;“管”是要有制度管,学校的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到企业实习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有人检查制度落实的情况,及时把信息反馈到学生、企业、学校,共同督促学生实习的整个过程;“考”是要有考核制度,学生实习不是完成简单的操作就算了,要有质量考核、技能考核和生产考核,实习结束离开企业时必须通过培养方案要求的技能考核,在企业必须接受生产任务并按质量完成。只有这样,顶岗实习才会有成效。

2.建立企业、学院、学生三方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但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与考核不同于在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这种考核的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

(1)建立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自我评价的三方评价体系[4]

企业要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实习纪律、岗位技能、团队与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考核,填写《学生顶岗实习企业鉴定表》;学校管理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周记》记录情况、中期巡查与指导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填写《学生顶岗实习学院鉴定表》;学生根据顶岗实习职位、岗位能力要求目标、工作流程熟悉程度、岗位工作业绩或成果进行自评。顶岗实习成绩结合三方评价进行总评,通过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助于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形成,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2)加强过程管理,多时段进行考核评价

加强过程考核,要求企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纪律、实习态度、实习效果等如实作记录,并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严把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监管,客观进行顶岗实习鉴定。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平时考评记录,充分听取企业的评价意见,吸纳学生自我评价的合理成分,抓住学生个性特点,作出综合性实习鉴定报告,评出相关成绩等。

五、结语

顶岗实习是推进高职教育“职业化”,实现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零距离对接的教学基本规范,是高等职业学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是高等职业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实习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关键点,通过顶岗实习探索与总结,建立一套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配合,涉及实习前、中、后全过程的全方位、立体式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

[2] 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Z].教育部[2009]3号文.

第9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网络教学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实践技能,仅仅凭显性知识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顶岗实习这门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场地不在学校,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生处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使得这项教学工作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而且效率不高。如何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各项任务按质按量的完成,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了有关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但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局限在制度管理的大框架内。

一、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管理主要是制度管理模式。全国每所高职院校都制定了相当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整体性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包括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书、教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等。这种管理模式在制度上是完善的,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根据调研,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工作难度大

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信息传递困难,同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实习单位,管理主要由实习单位负责,学校基本上处于遥控管理状态,这样,往往会出现学校与实习单位脱节现象。例如顶岗实习工作单位变更申请,学生往往是先斩后奏,给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再如实习过程中,需要传递学生的信息和文档,由于受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和文档渠道的限制,传递非常麻烦。尤其是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教师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学生容易养成懒惰、依赖的职业工作习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二)重视程度不够高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是倾向于将课堂传授知识作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任务,而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学生找到了工作,不需要什么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企业、实习情况及实习效果不闻不问,很少到顶岗实习企业进行现场指导。

(三)考核标准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内容分为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实习报告等几个方面。程序是首先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学校指导教师参考企业指导人员的意见综合打分。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合理,考虑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但实际上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沟通很少甚至不沟通,导致考核方式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

二、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17个专业均建立了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具体功能如下:

(一)总体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平台查看消息、新闻,提交月结,提交更换实习单位申请等资料;可以给教师、同学发信息、在线交流等;指导教师可以查看信息、新闻,监控学生实习情况,批阅月结,发送或者回复学生信息、申请;网络课程管理者可以信息、新闻、管理本班学生的实习、就业资料,监控学生实习情况。

(二)模块功能

1、顶岗实习工作计划提交平台

要求学生在到达顶岗实习单位后,要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本专业实习指导书要求,在一周内完成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学校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至少包括各阶段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应该形成的工作效果。教师在一周内必须与学生沟通交流,完善工作计划,形成切实可行工作计划,作为学生实习结束后考核的依据。

2、月结提交平台

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与记录,要求学生每一个月上交一份月结,月结至少包括学生的实习地点、单位与岗位,实习内容,工作经验总结,是否达到实习计划预期目标,下一月的工作计划。

3、实习单位更换申请平台

学生调换实习单位的审批程序,学生在向实习单位提交辞职申请前,需先向学校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向实习单位提出辞职申请。严禁“先斩后奏”,对于不履行手续的学生予以通报处理,通过网络课程使每一个学生明白制度的严肃性。

4、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

包括及时通知、公告、自由意见的论坛和方便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的平台。要求教师在一个工作日内必须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5、顶岗实习考核平台

方便校外指导教师查看学生实结报告,保证报告的真实客观性,杜绝学生抄袭,真正参与到学生考核当中,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考核互相脱节的弊端。

三、顶岗实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管理方便有效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交流方便及时,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工作状况,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可以准确掌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单位,杜绝私自更换实习单位的情况。

(二)总结报告客观真实

学生将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经验体会等整理成一份技术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必须与实习月结的内容相一致,使得学生必须认真总结实习期间的工作岗位、体会,从而避免传统顶岗实习考核中月结与总结报告同时上交,造假抄袭严重的现象。

(三)生产实践密切结合

学校教师通过批阅月结以及实习报告能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积累实践教学素材。

虽然我们开发了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点。因此我们还要积极配合实习单位工作,加强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情况、工作完成情况等。同时,教师要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巡回检查,与企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中不足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04).

[2]罗金梅,罗恩华.高等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3]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第10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课 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053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这种大环境下各级政府,各级学校也努力去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我校为了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和企业用人需求,开始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安排课程开发。将学科专业技能迁移到职业技能上,把学科中的专业实验、专业实践、实训活动落实到相关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上,使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更好地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接轨,从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职业教育的侧重点是:把人变成一种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如果想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教学外,还要进行正确的评价。

1 现状影响评价

职校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很多人厌学。现在的学校又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集中进行实习,课堂教学无法吸引学生。因此要突出职业学校的特色,就是实训。以机械为例,学生每次上机操作完成作业都可以从中得到成就感满足感,好多新生在第一次上机后完成作业,都很激动。

从这上面来看学生上课不听,这没有达到教学效果,这课是失败的;但从上机操作来看学生都较认真也很积极,真做到了不懂就主动问,那么这课是成功的。

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前的评价方式,一种评价只能适应特定的人群,不能概括全部,我们要多种评价结合起来,让评价对学习有促进。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瓶颈,其评价过于片面,长期以来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评价体制。因此新的教育课程评价应把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 评价的环节

中职校的侧重点是培养职业人才,所以评价指标从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在这三种评价中要进行多元化评价,形式不要单一,要注重评价的覆盖面,要注意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发展。

2.1 专业知识评价

专业知识评价是课程评价的必要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是职业技能的基础,是技能训练的基础。在普通职高中知识评价内容主要强调学生应用能力方面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对口单招则要强调理论知识面广,可以通过试卷、知识具体运用评价方式进行。

当前大力提倡“校企合作”的市场背景下,明确要求专业建设必须依靠企业,那么有些专业可以以企业中的一些项目模块进行知识的评价。

2.2 岗位技能评价

岗位技能职业学校中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对岗位技能的评价采取以下方式:

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技能,确定基本技能和综合专业技能;评价要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各项技能分类量化的标准。

这里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每一教学单元考核都要进行。要重视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明确学习目标,增长学生信心。评价方式可以采用笔试(开卷、半开卷、闭卷)、实验报告、调查问卷、技能考核等多种形式。

同样有些专业可以以企业中的一些项目模块进行岗位技能的评价。

2.3 职业素质评价

职业素质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因为中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和认知水平,更应该培养学生从事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要求就是对人的适应力的特殊要求,也就是对其素质优势的特殊要求。如果缺乏素质优势作基础,即使职业岗位给人提供的条件再好,也无济于事。

职业素质评价最好可以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的内容可以以下面的模型进行。

老师的评价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技能考核标准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带来的外在表象变化;对进入实习工厂后规章制度的遵守,比如机械加工中是否带手套,是否长发漏出,是否做好其它的防护;实习中有无团体协作精神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实习结束后观察学生物品是否齐全、排放是否合要求。

3 做在评价后的工作

评价系统只是教育的一个环节,又与学校其它方面的改革密切相关,并非一个孤立的环节。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要适应市场的,市场也是职业学校生存的基础。这也是职业学校与普高最大的区别,如果没有市场了,那么培养的学生有什么用呢?

因此学校的评价只是一个小范围的评价,培养出的学生只有推入工作中,用人单位的评价才是我们最终的评价。以企业合作为平台,分析岗位,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考核,以企业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真实生产任务确立教学项目,以此为基础调整学校评价系统和专业结构。

参考文献:

[1]卜训琴.专业课“三位一体”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Z].

[2]王永.“教室车间一体化”职教课堂大变化[Z].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54-02

1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1 校内实训

(1)课堂实训。课堂实训是指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讲练结合、当场指导的实训,重点围绕会计基本应用能力、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等课程,有计划地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等课堂实训课程。

(2)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是指职业岗位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的基本要求,属于专业共性技能,主要包括数字书写技能、点钞技能、电脑操作技能,进行会计核算所需的账户开设、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技能等。

(3)专业技术实训。专业技术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是完成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技术,属于专业方向性技术。如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存货核算、工资核算、薪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的技术,涉税业务处理、纳税申报的训练,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的训练等。

(4)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综合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后续发展能力而将多门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所进行的实训,属于专业拓展性技术实训。综合实训是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习,设置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内部审计等职业岗位,通过一整套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会计职业岗位中的会计处理、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职业综合应用能力和素养。

1.2 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包括暑假认知实践、社会调查、毕业顶岗实习等形式。暑假认知实践是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参观企业经营场所、财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结构情况,初步了解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认知会计的基本资料,使学生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能了解并热爱专业。社会调查是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内容和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顶岗实习是校内教学的有效延伸,最能体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教育特色,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学生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2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卷面考试成绩优秀只代表专业知识掌握得不错,其他的如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则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考出。这些考不出的能力却正是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所以如何培养和考核学生的这些“考不出”的能力,成为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安排相对较短,考评的内容主要采用阶段式考核模式,考核内容不可能包含改阶段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只能从本阶段学习内容中选取部分,而且考核内容的随机性使得考核项目的难易程度无法很好地把握。

2.2 考核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会计专业学生现行的评价标准,往往采用一次终结性考试评价。考核方式模式化、形式化。这种考试评价又是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分数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这种单一形式难以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另外不利于学生平时知识量的积累。导致学生对平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的要求不严格,实践教学考核流于形式。

2.3 考核评价给分较为随意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多数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少,甚至没有,只能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践实习。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没有教师进行指导,有的实习单位不让学生上手,只有旁观而已,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让学生接触会计岗位,但几乎所有的实习单位给学生的成绩都为优秀;更有甚者,有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一天实践教学,找熟人随便在某个单位出具一个实习表现的成绩,以至于校内指导教师没办法相信校外实习企业的实习鉴定。学生最后的实习成绩校内指导教师也只能凭感觉给分。

2.4 考核评价时间相对滞后

会计实践教学涉及部门及人员较多,因此大多以事后即实践教学结束后回收的实践报告为考核依据。会计实践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考核的滞后,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够及时得到矫正性信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预期效果。

3 对高职会计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议

3.1 改革考核评价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

由于实践时间少,传统的考核内容大多只是选取部分项目进行考核,难以实现会计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对学生掌握实践性知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突出对学生会计岗位技能的培养,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技能教学,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全面内容的考核。另外,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内容应与职业资格考试挂钩,在毕业之前,让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数码字书写证书、小键盘输入证书、点钞证书、办公软件的应用等证书。规定这些证书与毕业证书挂钩,让学生持多证迈出校门。

3.2 拓宽考核评价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评价内容选择上,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探索,采用无标准答案的问题,着重评价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解决不足和完成任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信息的截取能力,以及参与意识、自信心、主动性等,突出跨学科、跨领域,强调考核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实践成果外,更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如社会调查、上网搜索、去图书馆查找、走访调研等,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会计职业胜任能力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结果评价、课堂记录、学生座谈、统一考核、卷面考试、调研报告、课后作业、项目设计、综合成果展示、口头提问、知识竞赛、情景模拟实操等方法进行组合,综合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评定成绩的时间应灵活多变,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以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变原有的阶段式考核为过程考核,做到实践教学考核全程化。为了激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考试,可以实行证书置换课程,凡是通过专业有关证书考试的,相关课程成绩可直接评定为合格。

3.4 转变教师单一评价,延伸评价主体

评价学生成绩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在实训小组的同学,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这众多的考核主体中还是以每个实训环节的专任教师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全面考查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学生职业技能的高低。此外,还应该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个情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完成类似述职报告的作业,对完成的这段实训工作进行总结,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3.5 校企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建立多元化实践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高职会计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是学校本位的。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也有实践教学,但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进行。因此,学校本位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与实际的企业会计实务及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欧美发达国家,职业培训都是以企业为主的。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真实的工作及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施、使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以充分落实。职业能力评价由学校根据学生所开设课程,在学生参加与课程有关的劳动岗位培训后,由学校及培训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已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学校在制订会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时,应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与支持,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合理的评价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研究[J].财会通讯,2009(6).

[2]林松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第12篇

关键词:订单式;高职生;职业素养;训练系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指出: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各高职院校在国家文件指导下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其中“订单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最为常用。随着行业的发展,根据对毕业生的回访,而企业越来越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能力,为了让企业获得最优秀的毕业生,如何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订单式培养的重要关注点,也因此迫切需要构建订单式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体系。

一、订单式高职生职业素养训练内涵意义

职业素养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其职业要求和规范内化在个体身上,也是作为衡量从业者能否适应、胜任所从事岗位的标准。职业素养包括四大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199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兰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他认为:“知识和技能”只是人职业素质表现的“显性素质”,仅占冰山的1/8,而人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为“隐形素质”,占冰山的7/8,隐性素质也称为职业素养,它对人的整体职业素质表现起关键性作用。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意义何在?课题组团队通过毕业生回访、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企业、学校、学生等多个方面进行调研,发现企业在选人、用人过程中,非常希望选用职业素养更高的毕业生。而学校、学生也越来越关注职业素养。开展订单式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于行业企业,能使其获得优秀毕业生,提高行业企业员工整体综合素质,最终让行业企业获得最大化的效益;于学校,在企业的协助培养下,整合了办学资源,优化了办学效果,提高了育人质量;于学生,订单式培养能够很好地了解企业文化,针对性地增强了岗位职责意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能快速适应毕业即就业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力。

二、订单式高职生职业素养训练目标建设

构建订单式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体系,应确定目标,即界定出具体的职业岗位需求的职业素养,按照“专业—年级—岗位”进行定标职业素养,然后对标实施。课题组成员经过座谈、走访、填写调查问卷,围绕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归纳总结该岗位职业活动所需职业素养基本要素,再对应到专业学生,分年级阶段进行对标实施培养。(一)梳理内容,形成教材。根据“素质冰山”模型,作为显性素质的知识技能属于专业学习部分。而隐性素质包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和心态等职业意识;诚信、服务、责任心、敬业、上进、合作、奉献等职业道德;还有除了必备的任职能力以外的在步入职场后形成的稳固的职业行为习惯。把这些职业素养目标加以提炼,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形成整套教程。(二)开设课程,分段培养。按照专业,分年级段,对标岗位进行培养。高职一年级,开展职业意识教育,如《大学生职业规划与生涯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举行育人系列活动,比如相对应的企业专家进行“专业介绍”、“企业文化宣传”、“专业讲座”、企业参观活动等。高职二年级,注重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培养,提高人际交往、沟通表达、团队协作、服务奉献、时间管理、工作执行力、自控受挫等方面能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把职业素养训练成为校园育人工作常态化,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高职三年级,着重职业就业指导与服务,开设相关课程讲座,以隐性职业素养为内容,开发模拟职业活动的项目。开展模拟招聘,模拟职场、顶岗实习等活动,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模拟职业环境。

三、订单式高职生职业素养训练实施主体

本着全员育人的宗旨,订单式培养下的高职生职业素养训练实施主体采取多元化。职业素养的训练实施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家庭等四位一体共同参与。学校方面:扮演的是引导—沟通—反馈的角色,开设职业素养训练系列课程,组织以素质训练为主旨的相关活动,理论育人和实践育人、课堂育人和活动育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育人相结合,配备专业导师、职业导师、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发挥辅导员一线指导作用,在学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老师参与指导与训练。根据订单体,与企业密切联系,定时沟通,邀请企业专家、HR、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现场指导与经验分享。引入企业文化,融合校园文化开展训练。企业方面:订单企业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长期入驻学校对订单内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培养训练,结合企业文化,开设素质训练课程,开展素质训练活动。派请企业优秀员工、专家、人力资源师定期进行讲座和参与训练活动。组织订单内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实施“现代学徒制”。学生方面:在主动学习与积极参与的同时,还要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结合,努力提升自我职业素养。家庭方面:扮演配合参与培养角色,定期与学校沟通了解,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提升。

四、订单式高职生职业素养训练实施途径

(一)纳入教学体系。确定目标内容,制定课程教材及方案,将职业素养训练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当中。突出订单式培养的重实践、重技能、重素养的“三重”齐头并进。(二)调整课程结构。根据订单,将职业素养训练课程开设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采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分年级段实施。(三)改革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理论讲授模式,采取分享行业企业案例、行动导向式、企业实际项目体验式、设计具体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提高训练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在实践课程中,多采取模拟企业的素质拓展、文化活动、项目任务等方法。借鉴心理咨询中的团体辅导,对订单内学生进行针对性项目训练。(四)引入项目管理。借鉴行业企业管理模式,引入项目化活动管理方式。即学生按照既定的主题,通过项目竞标形式获得活动举办权,在学校指导下,学生对活动整个过程负责。通过活动,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也让其体验了职业化运作。(五)提高活动质量。根据不同专业订单培养职业素养的需求,开展能体现文化素养内涵考核的职业技能比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根据不同年级,开展职业规划、模拟招聘、创新创业等比赛。组织学生“走出去”:去社会,志愿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去企业,参观学习、顶岗实习,获得职业认知和认同感。

五、订单式高职生职业素养训练评价机制

高职人才培养拓展到职业素养层面,无论是训练的内容目标建设、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模式改革、实施途径创新,最终都必须把落脚点放到以职业素养为中心的训练评价上来。职业素养训练评价是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评价机制。评价机制采用多维度评价,包括训练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企业评价四个方面,重点在学生自我评价,即训练结果效果性评价和素养提升自我感知性评价。自我评价的指标根据订单培养设定的标准进行对标,主要包括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工作方法、自觉自主、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提升。过程性评价可以采取考试考核方法。教师评价实行综合表现打分制。企业评价,可以采用毕业生回访,对选人用人过程中的评价。通过四个方面综合评价职业素养训练效果和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玉芹.从职业能力到职业素养———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超越[D].锦州:渤海大学,2012.

[2]朱冰.企业视角的高职经管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研究[J].文学教育,2013.8.

[3]夏晓天.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训练体系研究与实践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