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02:08: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媒体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类必修课程之一,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设计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开阔其视野、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而设立的。文章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设计考察;教学方法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创意无限、瞬息万变的行业。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之前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源自教师的传授,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认识比较片面。设计考察课程是在大三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专业设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设计素养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为学生日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素材。
一、课程目的和考察点的选择
设计考察是近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经过教学改革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时间为两周,一般安排在大三,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开阔其视野,使其积累人生阅历,对将来从事的行业有一个理性认识,同时与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更紧密地衔接起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学生上大学前接触到的行业信息一般比较少。通过设计考察,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设计行业信息和设计资源,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很大帮助。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千年商都”的美誉。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的经济、文化得到巨大发展,中国第一家成功为企业导入CI设计的广告公司就诞生于此。近年来,广州聚集了数十家4A广告公司,广告设计行业发达,从设计、制作到有着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此外,广州市区还有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设计院校。深厚的设计产业背景和众多的文化机构,使广州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考察的理想目的地。
二、根据课程定位安排考察内容、明确考察目的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延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是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思想和目标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主张多元化的设计教学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让课程成为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设计师之间的桥梁,为学生后继的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考察课程总学时只有两周,学时少,考察内容多、范围广。课程教学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介绍行业特点、专业特色、企业的运转流程和行业运作规律等知识,引导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拓展思维,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信息变化大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对时展需求有准确的领悟,既要关心商家的诉求,又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该行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设计、制作和应用等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为了让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由行业概况、参观交流、视觉观察和资料收集等四部分教学内容构成,其中参观交流和视觉观察是本课程的重点。
1.行业概况教师通过PPT教学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特点、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重点介绍在大时代背景下广州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及市场分布情况。
2.参观交流第一,参观广告公司。教师选择一到两家实力较强的4A广告公司进行参观交流,通过观摩和座谈会的形式,让学生对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公司与客户的交流方式以及如何设计策划方案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是艺术文化交流机构、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私人美术馆、设计公司、创意产品商店的聚集地。学生可以自由参观体验,观摩最新的国际创意设计、展示设计和创意产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第三,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分别陈列着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和视觉艺术品,是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研究、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理想场所。教师可以选择几家广州市区的大型博物馆、美术馆让学生参观,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和艺术,重点思考艺术的发展和变迁,并收集相关设计元素为以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如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美术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等。第四,美术院校交流。选择广州的一家美术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包括参观实训室、设计工作室,听学术讲座,与本专业师生交流互动等,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设计思想。
3.视觉观察第一,观察城市视觉导向系统。城市交通视觉导向系统、商业视觉导向系统以及文化视觉导向系统等城市视觉导向系统,能有效地将复杂的城市空间层次化、条理化,极大地提高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同的城市、地域和文化影响了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设计。对城市视觉导向的观察,主要是对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导向系统及其关系进行观察研究。第二,观察城市公共空间广告。城市建筑物、道路、广场、市政公共设施等的公共空间广告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出行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对广州市公共空间中的户外广告、灯箱广告、多媒体的电子LED广告等进行观察,重点分析广告的创意、诉求点、受众及其影响力。第三,观察商业卖场视觉营销设计。城市大型商业卖场中的展示空间设计、照明设计、道具设计、商品陈列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视觉营销设计,有利于建立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是现代商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教师可选择广州市的一到两家大型商业卖场,让学生针对其视觉营销设计进行观察,思考卖场是如何通过合理地展示和营造视觉冲击力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资料收集第一,宣传册、广告单。博物馆、美术馆、商业卖场等场所免费发放的宣传册和广告单是很好的视觉设计研究资料。在参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意识地收集设计宣传资料,为以后的设计创作提供实物参考。第二,照片。设计考察内容多,时间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新颖的设计或者有启发的设计,可以用相机把它们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创作的参考素材。
三、合理安排,科学组织考察
设计考察课程有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信息量大、考察点分布广、实践性强、学生人数多等特点。怎样合理组织安排学生开展考察,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鉴于此,可以根据考察点和考察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1.集中考察,统一行动对于学生获得信息量是相同的考察点,可以通过集体组织的形式统一考察。如,企业参观以座谈会和观摩为主,采取统一行动,比较方便开展考察;院校交流主要是学术讲座、参观和互动交流的形式,强调团体间的沟通和互动,也适合集体行动。
2.分组考察,先集中后分散部分公共场所的场地空间有限,考察信息点分布广,采用统一行动的形式显然难以组织开展,有时还会因为考察点同时涌入大量人员造成拥堵,人为地制造障碍,导致考察效率低下。这样的考察点比较适合分组考察,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形式,由教师统一带队到考察点,明确当天的考察重点,然后分组进行考察。分组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5~6人一组为宜,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如,广州红专厂创意艺术区总占地16万平方米,园区内的私人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创意产品商店等空间容量有限且分布广泛,教师可将学生统一带队到园区,然后根据园区地图,拟定多条考察路线,让学生按小组分路线进行考察。此外,每天外出考察前,教师要让学生制订当天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内容和目标,拟定交通线路和考察时间,锻炼学生计划和组织的能力。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和行业从业者沟通交流,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树立自信心,增强社会活动能力。每天考察结束后,教师可在晚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考察方法、考察心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四、整理资料,举办考察汇报展
设计考察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应及时整理与总结考察成果,方便以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设计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考察成果的体现。
1.整理考察资料和存档教师应对考察、参观过程中收集的图片、实物、影像等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以后研究和调用。可以根据资料类型进行分类,如地域文化素材、现代设计元素、商业广告、橱窗设计、创意产品等分类归档。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找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品的创意、表现、制作以及优缺点等,然后整理出一份文件材料存档,锻炼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考察实践活动重要的后续任务,学生应在整理考察资料的基础上,对考察的总项目或者子项目进行深入的探讨、总结,形成考察报告。考察报告可以从考察概况、考察内容、考察分析和考察收获等四个方面进行撰写,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客观、语言平实、叙述合理。
3.举办考察汇报展将整理后的考察资料、报告以及主题设计作品以汇报展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这是检验学生考察成果的良好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在组织展览的过程中回顾考察活动的过程,加深对设计的感悟,锻炼学生的设计、组织和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扩大设计考察成果的受益范围,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享受考察成果,激励学生在设计道路上不断前进。为了从多方面检验学生的考察成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汇报展分成若干个主题板块进行展示,如分成主题海报设计、设计分析、考察报告、实物资料、照片素材等五个主题板块。主题海报设计板块以考察的城市为主题,用收集的素材进行城市形象海报创作,检验学生考察后的创作水平,如,以“印象广州”为主题,要求学生创作一幅广州城市形象海报;设计分析板块,则将前面整理的作品分析文档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展出;考察报告板块,把考察报告设计成可展示的折页;实物资料板块,将收集的宣传册、宣传单、海报等实物资料精选部分展示;照片素材板块,精选一部分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说明进行展示,检验学生的设计审美水平,如,以“设计新发现”为主题,要求学生精选十张新颖的设计作品照片,辅以文字解说,以照片墙的形式展出。总之,通过多元化主题的汇报展,可以多角度地检验学生设计考察的收获,同时让未参与考察的师生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
五、结语
设计考察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出校门、接触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时短,考察内容多,但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转变设计观念、培养团队精神、增强自身设计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对于设计考察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还要多关注行业新动态,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嘉健.服装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初探.装饰,2013(3).
[2]陈家友.开阔艺术视野传承民族文化——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田野采风.大舞台,2010(6).
一、酒店的劣势
1、总体销售力度不足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该酒店的客房出租率在30%左右(据前台及销售部服务员介绍),餐饮销售状况更差,下午13:00时至15:00时,在五楼中餐厅就餐的客人共计才5桌,20人左右,晚餐在意大利餐厅就餐的人数也只有四、五桌,客人10余人,晚9时许在五楼中餐厅也仅看到4桌客人就餐,不到20人。只是在广场咖啡厅的就餐人数较多(晚8时),上座率估计有70%。
这种现象与该酒店的总体销售力度不够有直接关系。主要原因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对于酒店,整个酒店集团没有一个全球性的销售总体计划(至少目前没有看到实际的行动)。在该酒店开业时没有象“麦当劳”、“肯德基”开新店一样在全球展开销售宣传活动。以至酒店在开业初期,社会知名度很低。
(2)该酒店已开业一月余,至今无总体销售战略,销售主管说,今天工作结束后,不知明天该干什么。该饭店在本市的市场定位不够准确,目前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但酒店价格(未打折的门市价)在本市实际应归属于高档消费群体。酒店也没有计划对目标市场做相应的调整考虑。
(3)宣传推广不够,在媒体上宣传的次数太少。
(4)销售人员受到各种干扰的情况较多,情绪不高。具体表现在带客人参观客房时没有主推酒店的主要房型——俱乐部楼层、行政、商务房;销售活动受到外方管理人员因不了解中国国情及本市习惯而做出决定的影响;另外,销售活动还受到业主单位过于具体的干预,如对婚宴价格规定不能低于1000元/桌等。
2、餐饮服务存在致命弱点
(1)中餐厅菜品没有特色,制作粗糙,导致客人很少,餐厅显得冷清,人气不旺,这与厨师的烹调水平有关。
(2)西餐定位不准。西餐菜品不错,比较正宗,但份量太大,不符合中国人口味。餐厅环境不够优雅,椅子呈浅白色且餐位摆放形式杂乱,显得不够档次,整个餐厅色彩、装饰、灯光缺乏变化,不生动。环境和菜品与过高的价格不协调,无法吸引客人。
3、服务质量不够稳定
(1)服务的一致性较差,如面对客人打招呼的方法不一,服务的及时性不够。
(2)美容美发服务与酒店整体环境不协调,服务质量欠佳。
4、酒店整体培训不到位
服务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是培训不到位。酒店开业前做了一阵子培训,但开业以来因忙于具体的服务而没有再做系统的培训,只是在班前点名会上就事论事地讲一些发生过的问题。另外,酒店多数员工受到的专门培训不多,员工中有一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酒店服务经验不足。因此酒店的培训工作显得很薄弱。
另外,与培训紧密联系的督导系统也显得很弱。管理人员在现场,但没有起到督导作用,也没有考核系统。
5、客房硬件存在严重的隔音问题。
主要是指相邻的两个房间隔音效果不好,目前只能尽量隔间出售,以免除客人因此发生的投诉。因此,总共238间客房目前只有一半能出租。
6、人员素质存在缺陷
酒店外方管理人员较多,如总经理是奥地利人,销售总监是新西兰人,各部门总监绝大多数是外国人,他们均未深入了解本市的酒店市场,因此在决策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偏差,或与现实相悖,或与中方管理人员沟通不畅等,在一定时期内制约了酒店的协调发展。
7、业主与管理方存在不协调的地方
业主对管理方的具体业务干预过多,影响了酒店的工作效率、员工情绪和销售策略。这直接影响了多个部门的能力的发挥。
二、酒店的优势
1、客房硬件在本市乃至全国都是一流的
这方面比s大饭店好。如客房里有饮用水系统,卫生间有紧急呼救“sos”按钮,客房宽敞、明亮、整洁、布局合理,床及床上用品舒适,这是新的客房设施的优势。
2、总体感觉服务员面对客人时主动、热情、友善尤其是前台,对客人热情、微笑、主动。给客人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
3、保安系统管理有力度,让客人感到安全。
如电梯间里由钥匙卡控制客人上楼的层数,乘电梯上15层以上(客房区域)需要插钥匙卡,如没有钥匙卡只能上到14层及以下没有客房的楼层,住15-22层客房的客人不能上到23层以上客房区域;还有,保安部(或工程部)对电梯间的情况监视非常重视,发现问题或可疑情况马上打开对讲机与电梯间的客人通话。如:我们与另一住房客人同乘一组电梯上楼,但对方反复将钥匙卡插入钥匙孔并按22层时电梯没有反应(电梯不予确认,可能是钥匙卡过期),当用我们的钥匙卡时电梯有反应,这时电梯轿厢里的对讲广播响了,服务员问“发生了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吗?”
4、个性化服务做得比较好。
如前台能将客人姓氏自动传到总机、宾客服务热线电话的电脑控制系统中,当客人打电话到总机或宾客服务热线时,对方马上以姓氏称谓客人,如“王先生”,使客人感受到被尊重而非常舒服。美中不足的是客人信息没有及时传递给餐厅、大堂副理等处。
5、店内信息反馈很快。
我们进入客房后发现钥匙卡取电的操作不当,导致房间没有电,我们以为是灯泡有问题,便分别打电话给总机和宾客服务热线,接电人即以“王先生”称呼,可见其信息反馈之快。另外前台服务员有意识地记录客人的喜好信息和反映的意见、建议;销售部人员对客人反馈的信息也非常重视。我们在西餐厅就餐时与销售部王小姐交流,提出一些菜品问题,王小姐立即用手机打电话给餐饮总监(用英语,因总监是新西兰人),想让餐饮总监亲自来西餐厅听我们的意见,后因总监在外会客而未果,但其指示王小姐将我们的意见详细记录,次日给他,并表示第二天请我们喝咖啡。
6、大堂副理应对非常得体。
——中国新闻代表团访美考察报告
2012年5月6日至11日,以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美国。代表团在美期间访问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彭博新闻社和美国之音等媒体的新闻网站,参观了雅虎、微软等网络公司,考察了美国新闻博物馆,同美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有关机构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总体来看,美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点击率不断上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社交类媒体异军突起,以脸谱和推特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新风向。而传统新闻媒体则通过与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兴媒体开展合作,力图挽回颓势。美国新闻媒体行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特点和趋势
1、融合速度逐渐加快。作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新闻传播形式,而是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及其它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向“全媒体”方向发展。如雅虎公司已经开始与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利用其优势,找到受众的关注点,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谷歌公司也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携手,利用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的优势,通过自己的技术平台加以整合,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2、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媒体注重与受众进行互动,除提供新闻之外,还提供快捷、有用的服务性信息,这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国彭博新闻社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分析机构和预测机构的数据,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为全球30多万用户提供终端信息服务。而这些终端信息既包含了宏观、微观经济数据分析,相关产业、行业数据分析,还包括有关公司、企业的数据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彭博新闻社的记者也可被称作信息搜集者。“用户生产内容”是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网络媒体的报道内容。
3、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无论哪一家网络媒体,无论其推出了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在推动着网络媒体向前发展。谷歌和雅虎的搜索引擎曾带来网络传播的大变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松链接到各大新闻网站;同样,近年来兴起的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可以说引起了网络传播领域的海啸,美国超过90%的报纸允许读者在脸谱和Digg等社交网站上分享内容,这与传统报纸被传阅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互联网已进入到Web 3.0时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决定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
4、对传统媒体仍有依赖。美国的网络媒体十分注重如何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而在新闻内容的提供方面,传统媒体仍占优势。虽然美国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在不断下降,但是报业帝国的地位依然稳固。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议题的话语主导权仍牢牢地控制在报纸手中,报纸仍然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第一媒体,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社区,传统媒体通过提供详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信息赢得了大部分受众。美国学界、报界的普遍看法是,在今后20年内主流报纸对网络媒体仍有较大的影响。
二、对我们的启示
1、重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据统计,美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包括雅虎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在线、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网站等,这些新闻网站对受众有很大影响力。而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也以开放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传播范围也深刻影响着广大受众。从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看,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发展,积极予以引导。
2、提高网络媒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使媒体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网络媒体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就是这个数据库的信息采集者和维护者。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生产信息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第一作者简历:梁小川:男,1989年7月于广西钦州市板城高中毕业,1989年9月至现在在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中心校教书,1994年-1997年参加大专函授政治专业自学考试学习并毕业,2008年-2010年参加本科函授班政治专业自学考试学习并毕业。自2002年9月至现在任中心校副校长职务。
【摘要】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大纲和课本的限制,其教育内容往往滞后于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现代科技教育总是要把最新的科技信息传播给青少年,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最简单的途径就是通过课外的科技活动。让青少年参加科技教育活动,它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通过参观与考察,科普竞赛,科技兴趣小组等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
【关键词】科学教育;课外科技活动;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03-01
科学和技术作为人类的活动,离不开传播,也离不开教育。科学教育,是提高人们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科学教育不仅使人类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在新世纪的教育整体改革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安排和组织课外科技活动,正是教学必要的补充和提高的手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
1参观与考察,让学生领略科技的先进
进行参观与考察活动是深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科学教育活动。学生通过一些科技参观和野外考察,能获得大量的感性的,直接的科技知识和信息,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对学科学的兴趣,而这些科技知识通过我们平时的课堂显然是得不到的。通过参观,还能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感受到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力量,从而立下掌握科学技术的志向。
结合我们钦北区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钦州港码头的建设。钦州港是一个新兴起的码头,可供小学生参观考察的项目很多。不同的年龄的学生,我们安排参观考察不同的内容,参观的时间都安排在综合活动课时间。
我们在进行组织参观与考察活动的全过程中,还注意了以下事项:
1.1活动的准备。包括对学生目的性、纪律性教育、考察方法指导、考察人员分工、记录表格设计以及有关器材的准备。
1.2实地参观考察及观察记录。参观考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做好记录,养成他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要求记录尽可能详细、真实,数据要绝对可靠。
1.3整理报告。考察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根据考察记录整理成考察报告。
1.4汇报交流。可通过考察报告会、成果展览会、主题班会、演讲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考察成果,达到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
通过参观与考察钦州港码头建设的活动,让学生看到了先进的科技生产力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同时熟悉了科学这一门学科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很明显的能够发现学生在研究问题时思路非常明确,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科普竞赛,让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
科普竞赛作为科普活动的一种手段,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科普读物,使学生们认识自然科学的无穷奥秘,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从小树立向往科学、热爱科学的远大志向,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水平,鼓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我们学校一如既往的积极参加钦北区组织的小学生作文竞赛和知识竞赛。我们的做法是首先积极的宣传和发动,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知识竞赛的活动中。同时不能排斥"差生",我们往往会觉得数学语文不好的学生,科学素养也不好,我们不可否认有些"差生"的科学知识是比较丰富,能力比较突出,我们不能因为我们错误的观念而因此扼杀了一个对科学充满热情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平台,让他有机会发挥在科学方面的特长。宣传完后就组织全校的学生进行初赛,在严格的评比中选出优秀学生,通过进行集中培训,为决赛做准备。在培训期间,我们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科学大众》,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我们还让学生观看了一些科技音像资料,如《十万个为什么》《探索》等,还从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通过讲解说明,让学生及时的补充科技不断发展带来的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
在科普竞赛活动中,同学们都得到了很多的收获,在遨游知识的海洋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丰富多彩,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还学会了如何撰写科学小论文,语文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科技兴趣小组,让学生动起脑和手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传授法, 或者就是问答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教会了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但是现在的社会需要有创新能力,有思维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让学生像科学家探究真理那样去获取知识,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兴趣,但真正的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究在短短的40分钟内的课堂上很难得以体现。但是在课外,利用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进行科学研究的尝试,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一节课、两节课……没有时间的制约,他们可以尽情的亲历、体验一次次完整的探究活动,积累探究的经验,逐步养成探究的能力,提高探究的素养。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科技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我们学校组织并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从对科技活动感兴趣的学生中经过筛选,选定思维活跃,阅读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探究中去。我们学校建立了一个科技活动教室,室内配备常规实验器材、科技知识书籍等,利用每天下午活动时间,进行科学探究。兴趣活动的安排执行专人专项负责,由科技辅导老师进行创造发明、模型制作的指导。一个阶段后,我们建立了一个科学作品展示区,向全校师生展示科技活动的成果。
就拿模型制作来说,我们首先利用网络、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有关模型制作的知识,然后讲解制作的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由的去探模型制作中所蕴涵的科学技术知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都会相互的交流讨论,会来和老师交流,上网查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却看不到多少这样的热情。学生在模型制作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了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品质,让他们更加喜欢科学,让他们懂得相互合作交流对他们带来的帮助,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会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
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开辟了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渠道,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显露才华的舞台,通过参加不受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的课外科技活,他们可以在各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富有感染力的活动中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和科普知识、技术与自己的关系、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学会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充分显露出学生的聪明才智,让素养和能力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得到提升,为其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青少年心理学[D]2005.08
[2]小学教学全书[J] 1995.12
关键词: 地理课程 实践活动 实施手段
现今,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学生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一、地理课程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地理课程中的实践活动是由地理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
2.地理课程中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知识方面,特别强调在区域发展中,尤其是在学生居住地中,结合身边的生活事例具体认识和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要求学生既关注自己周围局部的环境问题,又能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地理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
1.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如七年级第一堂课“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活动1: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请写出两个。学生举例,如汉惠渠的污染,堰河的污染等。我讲解这是由于乱倒垃圾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是导致河流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地球环境问题其实就是你我身边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事例,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于他们将来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动力。
2.实物教学,动手操作,让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讲授“经纬网”知识时,在讲台上摆一台汽车上的导航定位仪,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实物进行教学。
提出问题:一辆汽车若在野外(如沙漠地区)遇到困难,如何向110或有关部门报告自己所在位置?并在一个球体表面标出假想遇到困难汽车的位置。
理解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议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这实际上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列”定点的方法。
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境中,使学生联想到可在空白球面上通过“困难汽车”这一点画两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
“问题”的解决:提供汽车上的导航定位仪,讲解用法,并由学生上讲台操作,教师指导,定出学校的位置(经纬度)。
本节课学生活动反应良好,学习效果很好。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这一基本理念,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生活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3.关注时事,充分利用电脑,让地理活动的资料具有先进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讲授“板块构造学说”时,提供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的材料和播放新闻录像。
布置活动:上网收集有关地震发生原因的资料,介绍地震前常有哪些异常现象,当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在网络上分别查找和整理资料。将查找到的资料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成PPT展示作品。学生轮流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教师分别进行点评。这一活动重视地理教学与计算机的整合,以及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利用地理野外考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参与对象为八年级学生,时间为一个月。结合乡土教材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从而巩固并提高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步入自然和社会,进行乡情国情教育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1)课题:家乡水资源状况和分布;认识家乡植物种类及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2)学生自由选择课题准备资料。在实地考察前,(教师提供帮助)学生搜集并整理地图、统计资料、调查报告、历史记录等资料,并制成分布图和图表,形成对考察课题的初步印象。(3)野外观察与访问。(4)指导学生撰写考察报告,内容包括:题目及确定题目的理由,考察的目的及设想;考察方法和程序,考察的内容及已有资料同野外考察的关系,主要结论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野外考察,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
5.引入组间竞争机制,提高实践活动的全面参与性。青少年有较强的自我实现欲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使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别人认可的需要。针对这种心理特点,我在学生的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1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
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要谈谈乡土地理教学中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社会实践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地位
乡土地理的内容,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知识是一脉相承的。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等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绘制地图、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的开展,在方法上几近相同。同时,又由于乡土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家乡的山山水水和环境变化,家乡的风土民情和人文景观,学生有着深刻的体验,因此,开展社会实践,可操作性很强。再者,通过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开展针对性的综合或专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在实践中,通过合作共事、考察调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共事的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爱我家乡的社会责任感。
二、乡土地理实践活动的途径
1、熟识教材内容。乡土教材是获取乡土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要学好乡土地理,首先要熟悉教材的知识框架,从总体上把握乡土地理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探究性的课题。乡土教育是在传授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对乡土情感和观点的表达,都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把握教材内容,既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和插图,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将信息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和体会,阐述自己的观点,把教与学结合起来,形成准确的、较全面的乡土观念。
以《潍坊地理与环境》为例。在学习潍坊的地形时时,首先思考我国的三级地势阶梯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了解潍坊所处的哪地势阶梯和地形区。通过全国和地方的比较,可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潍坊的地形概况,然后结合潍坊本地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再如,学习潍坊的水资源时,首先回顾一下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再结合教材探究学习潍坊的水资源,然后进行讨论,这样就非常容易掌握。
2、进行野外考察。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所获取的对地理事象的认识,比单纯的书本阅读更具体、更生动,从而对地理事物的成因、规律以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得更加深刻和牢固,对课堂所学内容,起到深化和活化的作用。
在本地开展野外考察,既能使学生取得乡土地理的第一手资料,又加深了对乡土自然环境的认识。野外考察和探索因地区和课题的不同,其复杂性和艰巨性也不一样。比如在潍坊地区,有沿海的平原,也有内地的山区,还有丘陵和盆地地形,情况不一。这对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和观察乡土地理事物的能力,还得具备一定的体能和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一方面要求地理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地理野外考察能力;另一方面,对参加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要求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具备良好的地理素质,才可能在实践考察中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野外考察的题目设计要便于操作实施。如在学习潍坊“流量不稳定的河流”时,对诸如白浪河、潍河等河流进行考察,先制定详细的计划,还得确定好考察路线和考察时间,探究在不同的季节,这几条河流的流量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并完成考察报告或小论文。
3、开展社会调查。前面提到的野外考察是对自然地理进行的一项感知活动;而社会调查则主要对人文地理内容进行深入实际的了解。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的对象是乡土地理环境,它能将地理教学所要求的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开拓学生认识体验的领域。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是课堂教学的连续和补充,而起到的作用却是地理课堂教学无法代替的。两种考察的方法大致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如学习潍坊的工业,不一定都得深入到每个企业的车间去考察,完全可以通过政府、企业员工、亲朋好友等多种途径的调查采访来获得需要的知识。
[关键词]地理课程 实践活动 课程基地 条件 过程 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17
一、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提出――建设条件
1.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地理学习方式,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为课程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方针和理论依据。
2.拥有天文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南京一中在1985年建成了全国首家中学生天文台――望星楼,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文知识,增强对天文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进行天文观测的能力。2005年又建成了江苏省首个中学生天象厅,2009年该校被授予首批“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并获得江苏省天文学会的表彰,2010年校本课程《望星》荣获南京市校本精品课程一等奖等,这些天文科技教育方面的优势为课程基地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3.厚实的实践活动基础。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校长期致力于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从校内的“立竿见影”――测量日影,到校外的“识图用图”――定向越野、参观1865――寻访工业遗迹、考察冶山铁矿等,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活动经验。
4.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在积极组织和开展学生活动的同时,也不忘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外出考察、动手实践、合作探讨等,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
二、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回顾――建设过程
1.成立项目小组,强化组织管理。课程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校长亲自挂帅成立专门项目小组,定期研讨,分工明确,力求课程基地建设高质高效。
2.加强学习研究,细化建设方案。课程基地建设的过程并非单打独斗、闭门造车,而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建设方案。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取经,学习其他院校的一些成功做法,同时邀请一些课程基地建设方面的专家能手来校指导,最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建设方案。
3.加强软硬件建设,开发实践课程资源。硬件方面主要是场馆设施、各种标本、实验模型、模具教具等;软件方面主要是课程建设,如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建设专题网站、开展活动平台建设等,积极开发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三、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的成果――成果展示
(一)地理实践教学环境已经形成
1.天文台:近年来学校不断更新仪器设备,可以实现学生开展对太阳、月球、大行星等天体的观测探究。
2.天象厅:可以逼真地演示四季星空、月相变化、流星雨、彗星运动、日食月食过程等天文现象。
3.古生物地质陈列馆:以开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精美的矿物、不同类型的岩石、不同地质时期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等。
4.地理园:作为古生物地质陈列馆的室外延伸,展示了太湖石等各类奇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内外力对岩石的作用和影响。
5.校园自动气象站:可自动实时监测校园内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力等气象要素并与南京市气象网,实现实时数据共享,通过气象信息显示屏及时呈现且每隔20分钟自动更新一次数据信息。
6.数字化创新地理教室:通过触摸式电脑一体机、电子白板、音响系统、网络互动、语音立体地图等现代化设备,创建数字化、信息化的互动式地理学习教室。
7.地理过程探究实验室:配备了风力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的地貌模型,这里是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的主要场所,同时配备数字立体多媒体投影设备,可实现双屏联动。
8.校外课堂:积极开发校外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开展野外地质学习和考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探究,行知学农基地感受农业生产过程,1865产业区寻访工业遗迹等已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校外实践活动课程。
(二)三级课程体系日趋完善
1.第一级基础性实践课程:围绕国家必修课程核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系列微实验,构建实践活动模型。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地理微实验如:地转偏向力、热力环流、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温室效应、流水作用与地貌、流水的沉积过程、 褶皱、地幔对流的过程、洋流等。
2.第二级拓展性实践课程:学校结合了学生兴趣、办学特色、高校资源等,开设了《望星》《动手做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等校本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
3.第三级创新性实践课程:以学生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为平台,为少数优秀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帮助,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
(三)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学生的创新探究和综合实践能力明显增强,真正做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发展。如2014年第七届“国际路边天文夜”,天文社团的成员们组织和指导市民观测星空,到瓜埠山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参加国际天文竞赛和地球小博士科技大赛并多次获奖等。
(四)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的示范效应得到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财政资金的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却并未改善。新绩效预算管理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对美国新绩效预算管理改革进行阐述,以此得出利于我国绩效预算改革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绩效预算;绩效评估
20世纪50年代,第一届胡佛委员会开创了绩效预算观念的先河,绩效预算管理理念开始萌芽。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兴起,该运动中的以结果为导向的理念被运用到政府预算中,明确和强化了政府部门的目标和责任,有利于建立更有效率的政府;20世纪90年代后,《政府绩效和成果法案》颁布实施,绩效预算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1 美国绩效预算的基本模式
1.1 职能机构设置
美国的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相互制约且相互配合。立法部门中参与预算的机构包括:国会筹款委员会、国会拨款委员会、国会预算委员会、国会预算办公室和国会审计总署。执法部门中参与预算的机构主要包括:总统、预算管理办公室(简称OMB)、以及财政部、国民经济委员会和经济建设委员会。
1.2 预算程序的安排
美国预算年度为每年的10月1日起到第二年的9月30日为止。
1.2.1政府预算的编制
政府预算的编制的指导思想为《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政府预算的具体编制步骤为:第一步,明确本年度绩效预算的目标,同时参考多年期的战略规划的指导原则;第二步,根据本年度绩效预算的目标来进行资源的具体划分;第三步,根据本年度的计划,确定实施方案所需的支出费用,编制预算。
1.2.2政府预算的审批
政府的预算需提交国会通过,然后由总统审核签字才具有法律效力。具体流程是:预算草案提交国会后,由国会依照《预算执行法案》的规定交由国会预算办公室、预算委员会、拨款委员会和筹款委员会进行综合审议,审议通过后制定出相应的预算法案,最后对拨款法案进行签署。
1.2.3政府预算的执行
《反赤字法》和《国会预算及扣押控制法》对绩效预算的具体执行进行了规定。OMB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预算资金进行分配之后,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OMB负责控制预算资金的执行和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国会会计总署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1.2.4政府预算的监督
美国绩效预算的监督体系较为完善,议会、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OMB同时对预算进行监督。议会主要通过在审批预算过程中进行监督;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OMB则对政府部门内部财务状况和预算情况进行监督。
2 美国新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
《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新绩效预算改革正式施行,该法案采用绩效评价工具和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来政府部门的决策进行指导,以此来提高政府部门的效率。该法案要求联邦政府要对政府部门的绩效目标进行设定,对绩效目标的实施结果进行年度的评价,整理本部门绩效评价报告等来提高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
2.2 总统管理日程(PMA)
总统管理日程(PART)是2001年布什政府提出的改革政府管理制度和提高联邦政府绩效的议案,目的在于解决政府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政府的效率。总统管理日程主要由五方面构成:合理调整和规划政府部门的预算和绩效、增加人力资源的投资、在公共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提高政府部门的财务绩效。其中合理调整和规划政府部门的预算和绩效是PART的核心内容。
2.3 项目的绩效评估(PART)
项目评估体系(PART)由美国政府于2004年引入,通过将“项目”作为基本单位来判定分析是否有效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方法。PART的评价主体是OMB预算检察官和各行政部门预算管理办公室。PART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对项目进行评价,即项目的目标和设计、项目的战略规划、项目的管理和项目的结果。这四个方面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综合计算出该项目的分数。根据评分来对项目的级别做出认定。评价的结果将在网上公布,社会公众、媒体和专家学者可以进行社会监督。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政府行政部门和OMB共同制定出绩效状况改进的建议。
3 美国新绩效预算取得成功的经验借鉴
绩效预算在美国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美国完善的法律体系、公开民主的预算运行机制、多层次的监督体系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美国具有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制。美国的预算管理体制权责分明,其中,政府部门负责预算草案的制定和执行,立法部门负责预算的审查和监督,审计部门负责相应的审计工作。而且这种将预算的制定、批准、执行和监督的权利分开的做法能够使各个机构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又协调合作的制衡机制,同时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暗箱操作,有利于增强政府预算的透明度,提高政府预算的管理效率。
其次,美国的预算公开、透明和民主。为了保证政府预算的公开和透明,美国政府建立了严格的绩效信息报告制度。《政府绩效与成果法案》(GPRA)中强调所有的联邦政府部门必须定期向国会提交本部门的绩效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及时向公众和媒体公布绩效信息。其次,预算执行的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相结合。美国的绩效预算计划由联邦政府部门制定,计划的制定灵活性较强,目的是鼓励和督促执行部门提高制度创新的力度。同时将PART的评估结果作为预算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把预算绩效和决策相互结合,实行问责机制,让政府管理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提高管理的效率。
最后,完善的和多层次的财政监督体系。美国拥有完善的财政监督体系,美国的议会通过审批预算和绩效的审计来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同时,财政部门和预算管理办公室也对政府各部门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除此之外,社会公众、媒体和专业的机构对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监督。这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有效的促进了预算支出的效率的提高。美国政府对单位内部的监督也非常重视,这种内部监督的机制更进一步的加强了预算的监督力度,保证绩效预算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一、 提倡自编型作业,体现自主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编拟出适合学生的作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自编出富有特色的语文作业。
例如,教学《九寨沟》一文后,学生无不为九寨沟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所折服。这时,教师说:“同学们,你们愿意为美丽神奇的‘人间仙境’九寨沟设计一项作业吗?”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作业的设计中来,而且设计远比教师布置的作业要丰富得多:配乐朗读全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背诵;仿照文中“总分”段式的写法写一段话;学习文中比喻、排比等方法,学写一处景物;画一幅艳丽多姿的“神奇九寨沟”图,并配上解说词;为“九寨沟”设计广告语……
学生完成自编的作业,不仅兴趣浓厚,而且作业质量都较高,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
二、 推广实践型作业,体现操作性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设计实践型作业,则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这种形式多变的活动型作业突破了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了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也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从而让作业更富有趣味,吸引力。
1. 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例如,学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后,让学生回家做一个简易听诊器,验证课文所写的听诊方法。学完《陈增巧破巫术》后,可让学生模仿文中方法做做这个小实验,从而体会其中的科学奥秘。
2. 画一画。如教授《詹天佑》课文过程中,让学生边看课文,边画出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施工方法,之后再出示多媒体课件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开凿隧道的做法,从而使学生领略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3. 演一演。例如,教学《狼和小羊》《公仪休拒收礼物》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多语言、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的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创编课本剧并演一演。
4. 查一查。例如,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大自然的文字》等知识性较强的课文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或者上网等方式查一查相关的资料以帮助学习。
5. 评一评。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后,可让学生围绕“你喜欢谁,为什么?你不喜欢谁,为什么”开展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对课文中的人物会作多元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注重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导他们发展健康的个性。
6. 写一写。例如,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可以就“本地区水资源污染情况怎样、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污染源有哪些、怎样减少水污染”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并撰写考察报告,在看、问、想、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设计发展性作业,体现挑战性
发展性作业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难度略高于教材练习,因而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教学《明天,我们毕业》的内容时,教师可设计发展性活动,如讲述师生感人故事,表演同学间友谊短剧,给母校或者老师、同学留言,制作并相互赠送卡片等。再如,学习《孔子游春》一文时,教师可作如下设计:作者把大自然比作母亲,你还可以模仿说出哪些比喻句呢?孔子以水喻人,教育弟子怎样做人,你还可以说出水的哪些特性来?这样的作业既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又有助于巩固、加深和拓展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技能。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及课堂管理,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传递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成人成才、课堂管理、实践辅导等作用,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设计课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教学应该大力提倡主体参与型教学,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笔者就设计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以及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的课堂的方法展开讨论。
一、课堂教学中的组织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课内课外都发挥着组织作用,为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在课前要备好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专业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新的设计和教学实践理念,要透彻地理解教材教法,时刻关注本学科发展前沿和方向,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加工、组织,编写确定一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案,采用多媒体、网络备课和组织教学。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强,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与创新性,设计创作与社会经济密切联系这些专业的特点,专业教师除了安排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学习、课堂练习、进行分组讨论等课堂组织工作外,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学习,在实践前教师要为学生联系好装饰公司或实践场所,准备实践课堂教学内容等,组织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实践学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些比较具体和细致的工作都要由专业教师在课前课后来完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中传递专业知识的作用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设计风格和装饰材料更新速度快、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大量阅读设计方面的书籍,为学生准备大量图片和优秀的设计作品,为学生了解当前的设计风格、理念和市场做好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多参与具体的方案设计及施工管理,讲课时才不至于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让学生更容易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园林设计”课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园林设计的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讲述东西方园林风格和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对园林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着重介绍中国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留园、拙政园、狮子林,讲解中国园林的基本构造方式,使学生对园林设计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了教学容量,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与客户交流和沟通的本领。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让客户了解自己的设计思路,从而理解自己的设计、认可自己的设计。因此,教师在每门设计课程结束前应安排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讲解,让每一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设计思路及设计理念。教师在学生讲述之后提出其设计方案的不妥之处,最后师生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的设计理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设计才华,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在设计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启发引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学生在设计中碰到问题,教师应以导向性信息探究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确的轨道,引导学生去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学会创造性、创新性思维。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教给学生基本的设计方式和方法,灌输新的设计理念,从而打开他们的设计思路,为下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在设计课程初期,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设计思路不够成熟,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闪光点,引导和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住宅空间设计”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考察建筑户型,写好考察报告。然后让每组学生对所考察的2~3个建筑的户型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户型划分的基本方法,找出弥补户型结构不合理的办法。互动的教学氛围加深了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开拓了学生设计思维。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相互借鉴、启发,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打开设计思维,寻找多种设计的方法,一个设计理念演变成多个设计理念。学生的设计思维、创作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引导他们。
四、课堂教学中的管理作用
班级作为高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不仅仅需要班主任、辅导员的直接管理,同样还需要任课教师的间接管理。专业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没有一个利于学习的课堂,教学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管理作用非常重要。我国目前普遍沿用班级授课的形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受制于学校文化,还受到班级亚文化的强烈影响。教师不仅面对个别学生,同时也对学生集体的管理和指导负有重任。教师应该具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班级管理方法,具有领导才能,能够艺术化、合情合理地解决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对于设计专业来讲,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课外,还会经常实地考察,如在“装饰材料与预算”课堂教学中,为了做好材料预算,就应该了解常用材料的性质、特点、用途及价格,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教学,带领学生了解材料和价格,学习专业知识,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带队的专业教师和班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视,充分调动和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从而有效地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让室外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五、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辅导作用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实践型、创新型培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加强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为了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不仅可为学生提供深入实际、接受锻炼的机会,也避免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加强实践环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社会需要技能型人才,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吸收知识、掌握技能。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课堂中要现场实践教学,教授学生灵活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家具与陈设”课程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到家具加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施工操作技能,指导学生施工技术的实施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积极参与现场实践,学生亲自参与图纸分析、加工等具体的实际操作,在学习过程中对施工过程逐渐熟悉,增强了学生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兴趣越来越浓。通过实践,既可以获得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课题项目,也可以学到真实的现场施工工艺与流程知识,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对所学专业提高了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和自信心。
总之,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资料,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彦.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地理思维 生活实际 课堂提升 互联网+运用生活
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是当前的一门必修课。在地理教学中,以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使学生能更充分理解地理知识,掌握相关的应用,可大大地降低地理学习难度,还可以避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些误区,促使学生地理思维的敏锐性,使学生在地理认知能力上有质的提高,既能降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恐惧心理,也能帮助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成绩。
一、思维受限,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中,往往只限于课本、课堂上,缺乏实际生活的元素,以致在理解上常常因课本的条条、课堂的话话限制了思维。由于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不全面,导致长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只能死记硬背,或者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和对实际生活的结合与运用,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常常出现断片的现象。
一是学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学习地理知识,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否则很难学会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去看问题,也很难认识到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假如你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去看问题,就会混淆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可能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是思维逻辑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巧,却常常受条理不清晰等因素的影响,逆反逻辑规则,结果没有较好的解决问题。比如说,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中,有的没有弄清楚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分辨不清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会产生气流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二、互联网+运用生活,切实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只要你保持平常的生活心态,把生活融入地理,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在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更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特别要注重加强运用互联网+运用生活实际的思维,来武装自身的教学理念,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是互联网+创新课堂教学,提升地理思维能力。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主,以互联网为辅,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做了一定的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与网络知识,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平台,贯彻新教材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主”理念,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给有一定的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主活动,充当主要角色,使其学习思维能够更为活跃,更大限度地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中,学生本应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当好学习的主角,就是引发学生创新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让学生主动走上讲台施展自己的才华。课堂上,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当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是高尚情感+引导教学,开发学生潜在学习力。学生能不能学好地理知识,其高尚的情感和诱发的引导教学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老师那种高尚的情感,能够牵动学生的万缕情思,拨动萌萌的心弦,是一种奇妙力量。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特别注重情感教育,讲究理性的方式方法,让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以心交心,坦诚相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力量。老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还得注重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把生活和知识结合起来,把课堂和实践有机整合,在教与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让学生发挥最佳状态。平时的课堂上,多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等现代多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教学法,用图像和声音传递信息,培养学生认知、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是课外观察+教学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课本知识,是现实生活的总结、提炼和优化。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只按照课本教学,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相对死板。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生在接受课堂外面的信息时,就会与课本相对比。因此,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实践能力,不要让理论脱离实际。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地理、了解社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多鼓动学生课外多观察、多思考、走出课堂,找到课本知识的生活版。可以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或组织学生到溪边、山林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等。通过走出去,学生不仅了解到实际的地理现象,还会比较顺利地掌握地理原理,并有可能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新问题,采从而激发学生探知新知识的欲望,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大有帮助。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