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乳腺癌化疗方案

乳腺癌化疗方案

时间:2022-06-04 17:0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乳腺癌化疗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乳腺癌化疗方案

第1篇

[关键词] NP方案;FEC方案;乳腺癌;辅助化疗

[中图分类号] R73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2-0068-02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已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术后辅助化疗是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一个重要手段[1-3],诺维本加顺铂(NP)作为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少有报道,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采用NP及5-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FEC)方案作为对比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NP及FEC方案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本院或外院确诊并手术的女性乳腺癌60例,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或小叶癌,年龄26~69岁,中位年龄48岁,且化疗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均基本正常,无化疗禁忌证,化疗前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分为NP组及FEC组。NP组30例,Ⅰ期5例,Ⅱ期18例,Ⅲ期7例。FEC组30例,Ⅰ期6例,Ⅱ期16例,Ⅲ期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NP组术后给予NP方案化疗:NVB 25 mg/m2,快速静点,d1、8;DDP 25 mg/m2 d1~3,静点。FEC组术后给予FEC方案化疗:5-fu 500 mg/m2,静点,d1、4;EPI 75 mg/m2,静推,d1;CTX 750 mg/m2,静推,d1。两组均为21 d一个周期,化疗6周期,化疗前均给予静脉滴注格拉斯琼5 mg镇吐,化疗期间及化疗后每周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肿瘤标记物。治疗后评价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其中毒副反应按WHO评价标准分为0~Ⅳ度。化疗后根据分期及受体情况进行放疗或内分泌治疗。从手术后获得病理诊断随访至患者出现复发、转移或死亡,末次随访时间为2011年 8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由与本研究无关的专职人员输入,输入的资料用STATA 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远期疗效

NP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60%,其中出现内脏转移(肺、肝)7例(23.3%),非内脏转移(骨、脑及淋巴结)8例(26.7%)。FEC组5 年DFS为56.6%,其中出现内脏转移(肺、肝)8例(26.7%),非内脏转移(骨、脑及淋巴结)7例(23.3%)(P > 0.05)。NP组及FEC组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0.0% (P > 0.05)。

2.2 毒副反应

NP组及FEC组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静脉炎。NP组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13例(43.3%),Ⅲ度骨髓抑制2例(6.7%),均为可逆性的,未见Ⅳ度骨髓抑制。FEC组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16例(53.3%),Ⅲ度骨髓抑制2例(6.7%),亦未见Ⅳ度骨髓抑制 (P > 0.05)。NP组出现Ⅰ~Ⅱ度胃肠道反应11例(36.7%),Ⅲ度胃肠道反应5例(16.7%)。FEC组出现Ⅰ~Ⅱ度胃肠道反应6例(20%),Ⅲ度度胃肠道反应6例(20%) (P > 0.05)。NP组出现Ⅰ~Ⅱ度静脉炎12例(40.0%),FEC组出现Ⅰ~Ⅱ度静脉炎8例(26.7%)(P > 0.05)。FEC组出现脱发28例(93.3%)明显高于NP组2例(6.7%)(P < 0.05)。FEC组出现2例的ST-T改变,亦完成6周期化疗,没有因化疗引起的死亡。NP组未见心脏毒性。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常用的方案有CMF(环磷酰胺+甲氨喋林+氟尿嘧啶)、FAC(氟尿嘧啶+阿霉素+环磷酰胺)、FEC及TAC(多西紫杉醇+阿霉素+环磷酰胺)等,因此蒽环类是乳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基石。但蒽环类抗生素心脏毒性大,增加非白血性白血病发生风险[4]。长春瑞滨是细胞周期特异性的长春碱类抗癌药,作用于微管,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诱导微管解聚,使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停止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产生抗肿瘤作用。已证实对晚期乳癌有较好的疗效[5,6]。顺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的抗癌药,无论单药或联合其他新药治疗乳腺癌均有效。两药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耐受性良好,有效率可达64%~92.3%。目前尚未见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应用NP及FEC的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比两方案在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FEC相比,NP方案毒副反应并未增加,且未见心脏毒性的发生,脱发发生率低。5年生存率为83.3%,略高于前者80.0%(P > 0.05),提示NP方案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切实可行,尤其对心功能有隐患者可考虑应用。因此,NP方案有可能成为较理想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但仍需要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素华,肖冬英,曾令秀,等.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附35例报告)[J]. 贵州医药,2008, 32(3):284-285.

[2]Fumoleau P,Delgado FM,Delozier T,et al. Phase Ⅱ trial of weekly intravenous vinorethine in first-1ine advanced breast cancer chemotherapy[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93,11(7):1245-1252.

[3]仇建玲,黄新恩,唐金海,等. 周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作为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观察[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1,24(1):21-22.

[4]周际昌. 实用肿瘤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5.

[5]Shamseddine AI,Otrock ZK,Khalifeh MJ,et al. A clinical phase II study of a non-anthracycline sequential combination of cisplatin-vinorelbine followed by docetaxel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Oncology,2006,70(5):330-338.

第2篇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表阿霉素 联合 多西紫杉醇 辅助化疗

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不表达的乳腺癌,称为三阴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7-21%。由于不表达性激素受体及HER2,三阴乳腺癌不能从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的靶向治疗中获益,因此化疗在三阴乳腺癌的全身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化疗疗效,进一步了解该组患者的生物学特征及化疗敏感性。

1 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临床II-III期乳腺癌女性患者;(2)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3)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包括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大小、淋巴结状态、受体状态包括ER、PR、HER2均完整;(4)至少接受3个疗程以上的新辅助化疗;(5)所有患者术前经空芯针活检病理确诊;(6)有临床可测量的病灶;(7)化疗前通过肝脏彩超、胸片和骨扫描排除远处转移。

1.2治疗方法 新辅助化疗的方案为蒽环类联合多西紫杉醇(ET方案):表柔比星90mg/m2,静脉滴入d1,多西紫杉醇75mg/m2,持续3h静脉滴入d1,每21天为1个疗程。完成化疗周期后16-20天手术治疗,术前1-2天评估疗效。

1.3临床疗效评价 肿瘤病灶大小通过以下方法测出肿瘤的双径:若肿瘤病灶小于4cm(B超探头),以B超为准,若肿瘤病灶大于4cm,则以B超探头探出肿瘤边界。用油性笔在体表画出肿块所在位置,以游标卡尺测出肿瘤的双径。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参照WHO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病理完全缓解(pCR)定义为化疗后原发肿瘤区域及区域淋巴结均无浸润性癌残留,其中残留原位癌也认定为病理完全缓解。

1.4 免疫组化分析及分子亚型 经过空心针穿刺活检的组织标本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确定ER、PR及HER2状态。激素受体(ER、PR)阳性指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在10%以上者。HER2免疫组化及FISH判读标准同《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当3+时认定为阳性,0-1+为阴性,2+时FISH检测存在基因拷贝数扩增,亦认定为阳性。ER、PR、HER2均为阴性者,即为三阴乳腺癌,而ER、PR、HER2三个中有任何一个阳性者定义为非三阴乳腺癌。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或t检验,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P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共收集了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阴乳腺癌患者27例,非三阴乳腺癌98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4-67岁,中位年龄46岁;非三阴乳腺癌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7-65岁,中位年龄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手术治疗方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阴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明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P=0.036),这提示三阴乳腺癌分化较差,增殖指数高。

2.2 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比较 所有的患者均可评价疗效。临床总有效率(cOR)为74.4%,其中临床完全缓解率(cCR)32(25.6%)例,临床部分缓解率(cPR)61(48.8%)例,其余为32临床疾病稳定(cSD)及临床疾病进展(cPD)病例。三阴乳腺癌的临床有效率(cCR+cPR)为85.2%,明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的71.4%(P=0.043)。27例三阴乳腺癌中8(29.6%)例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98例非三阴乳腺癌中13(13.3%)例获得pCR。三阴乳腺癌的pCR率明显高于非三阴乳腺癌(P=0.044)。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类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临床分期相同的肿瘤,其分子遗传学改变并不尽一致,从而导致肿瘤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差别。已有的研究认为三阴乳腺癌恶性程度更高,更易于远处转移,死亡率较高。由于三阴乳腺癌缺乏性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因此化疗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唯一全身性治疗方法。但目前对三阴乳腺癌的化疗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只能借鉴相关乳腺癌类型的研究结果选择化疗方案。由于大多数的携带BRCA1突变基因的乳腺癌患者为三阴乳腺癌,因此在有关BRCA1突变基因的基础研究及相关临床研究可以为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线索。BRCA1基因在DNA的损伤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阻断细胞的BRCA1基因表达缺陷的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包括烷化剂、顺铂等;而BRCA1基因正常表达的细胞却对DNA损伤药物耐药,包括卡铂、奥沙利铂、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等。临床研究已表明携带BRCA1突变基因的乳腺癌对蒽环类及环磷酰胺化疗药敏感。因此三阴乳腺癌也对蒽环类及环磷酰胺化疗药物敏感。然而,目前有基础研究表明BRCA1低表达可导致乳腺癌细胞对抗微管药物耐药,如紫杉类、长春新碱类,但是有临床试验结果却显示三阴乳腺癌对紫杉类药物敏感,因此临床上需要更多的有关紫杉类药物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相关临床证据以明确是否在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中需要加入紫杉类化疗药。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接受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后化疗疗效的差别。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非三阴乳腺癌,三阴乳腺癌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三阴乳腺癌的化疗中加入紫杉类化疗药物是合适的。临床试验已表明赫赛汀能显著提高HER2+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在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中加入分子靶向治疗显得尤为必要。三阴乳腺癌虽缺乏ER、PR及HER2表达,但三阴乳腺癌仍表达EGRF及c-kit等,这些均可能成为其潜在治疗靶点。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ET方案化疗的三阴乳腺癌相比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三阴乳腺癌对ET化疗方案化疗更敏感。但由于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很多,包括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态等[1,2],本研究中的ET方案能否减少三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及其远期生存率,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参 考 文 献

第3篇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预后 

 

随着社会老龄化,我国乳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为此老年性乳腺癌的治疗将是重要的临床问题。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已被作为预测乳腺癌复发和生存率的一项中介指标。大部分乳腺癌疗效分级系统都采用病理完全缓解这一单独的指标或将其与临床疗效结合,对疗效进行分级。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2月到2007年6月间126例行乳腺癌改良或标准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分期、化疗和未化疗分组观察3年生存率及化疗耐受性,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预后进行分析,以其指导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46.5岁,均为单侧乳腺癌。临床TNM分期:ⅡA期17例,ⅡB期50例,ⅢA期31例,ⅢB期28例。均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治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胸透或胸片、肝脏B超等未发现肝脏、肺脏等脏器的转移。把上述12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ET组和CAF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ET组:表柔比星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多西他赛60 mg/m2,第1天持续1 h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CAF组:5-FU 500 mg/m,静脉滴注,第1,8天;多柔比星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环磷酰胺500 mg/m,第1天,21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给予格雷司琼、甲氧氯普胺、西咪替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营养支持等药物治疗,ET组化疗前1天及化疗第1、2天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4 mg,2次/d,口服。化疗期间给予心电监护,若白细胞数<3.5×109时,则给予升白细胞药物等对症支持治疗。每周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检验水准α=0.05,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近期疗效 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术前化疗,ET组63例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40例,稳定无变化2例,进展病例1例。CAF组63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39例,稳定无变化3例,进展病例2例。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毒性反应 本组化疗的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在化疗期间经应用恩丹西酮、利血生、鲨肝醇、参芪片等药得到纠正。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远期疗效 

本组随访24~72 h,中位随访60个月。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ET组(A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92.1%(58/63),高于CAF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79.4%,50/63),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ET组在3年无病生存率优于CAF组。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乳腺癌的发生率逐渐上升。Rochefordiere等认为年龄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作为乳腺癌中的特殊群体,老年乳腺癌有其研究价值[1]。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肿瘤治疗前给予的全身化疗,也有人称其为早期化疗、术前化疗或诱导化疗,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全身治疗模式[2]。这一模式的提出是与术后辅助化疗相对应的。我们在应用体会如下:采取新辅助化疗后,确实能使绝大多数患者肿瘤缩小,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在切除原发肿瘤前进行全身化疗,为客观评价化疗药物的疗效提供了最重要的体内证据,是一次难得的体内药敏试验。若治疗中使用的化疗药物可以使原发肿瘤缩小或消失,则预示着远处存在的亚临床病灶也会对这些化疗药物敏感,表明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案进行术后的辅助化疗[3]。与之相反,如果原发肿瘤没有缓解,预示着在治疗的早期更换其他化疗方案,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由于肿瘤负荷大,血管丰富。如果直接进行手术,或者达不到理想的切除范围,使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或者切除范围过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后首先接受全身治疗,以降低肿瘤的分期和负荷,使患者既能达到满意的切除范围,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活质量。 

在具体应用中,Carey等应用2003版AJCC乳腺癌PTNM分期系统,对132例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分析[4],根据乳腺残存癌的范围及累及腋窝淋巴结的数量,并结合中位期为5年的随访结果。评价这个修订版PTNM分期系统对于预测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预后的价值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2003版AJCC乳腺癌PTNM 分期系统对于判断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远期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都有较强的相关性[4]。因此提示这是一种有价值、重复性好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可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乳腺和腋窝淋巴结残存肿瘤的评估,从而预测肿瘤的远期复发和患者的长期生存。Carey等的研究结果为我们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临床医师通过病理报告就可作出较为可靠的判断,用以制订或修改后续化疗方案。我们运用了ET与CAF方案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许多大型的国际随机临床试验都采用了含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总体缓解率可达到80%左右,两组治疗前后的毒副反应也相差不大,但是CAF方案的3年生存率明显好于ET组。 

总之,对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与预后有重要联系,ET和CAF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可手术乳腺癌中获得较高疗效,而且扩大了保乳手术的适应证。ET方案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是优于CAF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第4篇

[关键词] 多西他赛;卡铂;乳腺癌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3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21-02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另外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而不仅是局部病变,因此除手术治疗外,术后化疗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可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化疗方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诸如效果不理想,毒副反应严重等。因此寻找一种效果确切,毒副反应小的乳腺癌化疗方案,对治疗广腺癌患者有着积极的意义。

笔者随机抽取2006――2008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并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化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对所选60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得出了比较满意的结论,下面就将具体内容及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06――2008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并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化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所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且全部是在我院乳腺外科进行了正规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78岁,平均年龄为46岁。所选取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具体为:Luminal A型36例,Luminal B型6例,Her-2过表达型11例,Basal-like型(三阴性乳腺癌)7例。

1.2 方法 所选的60例乳腺癌患者均是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进行的化疗。第1天给予患者75mg/m,第1、第8天给予卡铂0.2/m,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6个周期。在使用多西他赛前每日开始口服地塞米松8mg,每12小时1次,连用3日。所有患者用药前后均常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心电图。

2 结 果

2.1 疗效观察 60例患者除2例患者因毒副反应较重更换化疗方案外,其余58例均按时按量的进行了6个周期的化疗。其中7例症状完全缓解,29例患者的病情部分缓解,17例患者病情稳定,6例患者肿瘤复发或者发生远处转移。总有效率为95%。所有患者均随访三年,转移或复发时间平均为36个月,转移部位最多的部位是肝转移和肺转移。

2.2 毒副作用 本实验组选中的60例患者,脱发者35例,白细胞下降者有32例,贫血患者有9例。在整个化疗过程中仅有2例患者因胃肠道反应重不能耐受而调整化疗方案。无患者因心脏或肾脏毒性不能耐受化疗而调整方案。所有有毒副反应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症状均有改善。

3 讨 论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全球乳腺癌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公民中每8名妇女一生中就有1人会患乳腺恶性肿瘤。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以及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呈快速增长态势,高出发达国家约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2012年公布的2009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无疑乳腺癌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长久以来外科手术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中后期,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着乳腺外科的不断进步,这使得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得到了不断演变,手术范围也由大变小。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前瞻性临床试验的开展和结果的陆续报道,人们逐渐认识到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除手术治疗外,规范的化疗是乳腺癌治疗成败的关键,在我国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但是现在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化疗方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诸如效果不理想,毒副反应严重等。因此寻找一种效果确切,毒副反应小的乳腺癌化疗方案,对治疗广腺癌患者有着积极的意义。

多西他赛的作用机制是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因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且多西他赛对顺铂、5Fu、或紫杉醇耐药的细胞株不产生交叉耐药。卡伯是第二代铂类复合物,由于其抗肿瘤活性较强,消化道反应及肾毒性较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它能与DNA结合,形成交叉键,破坏了DNA的功能,使其不能再复制合成,对生长各期的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本组选取的60例患者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进行化疗,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减轻了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保宁,王仲照.国际乳腺癌研究新进展―第28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学术研讨会报道[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573-576.

[2] 郑爱民,王瑜,王彩霞,等.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25例[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年03期.

[3] 李曼,赵作伟,徐兵,等.NP和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年01期.

[4] 江泽飞,宋三秦.紫杉醇在乳腺癌化疗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4):289-292.

[5] Oshita F,Yamada K,Kato Y,et al.Phase I/II study of escalating doses of nedaplatin in combination with irinotecan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3,52:73-78.

[6] Maiche AG,Jekunen AP,KalevaKerola J,et al.High response rate with a lower dose of paclitaxel in combination with cisplatin in heavily pretreated pas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rcinoma[J].Cancer,2000,88(8):1863-1868.

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TC方案(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新辅助化疗后乳腔镜保乳手术的疗效与美容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完整资料为回顾性分析依据。结果20例患者中4例为CR(20%),14例为PR(70%),2例为SD例(10%),总有效率为90%;患者均接受TC方案辅助化疗2周期后再行乳腔镜保乳术;本组患者在接受TC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后,毒副反应主要为口腔粘膜炎、骨髓抑制、脱发、腹泻。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早期行TC方案辅助化疗后,患者的肿瘤分期得以降低,有利于乳腔镜手术保乳,保乳术后美容效果评估高。

【关键词】乳腺癌;TC化疗方案;保乳手术;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95-02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也一直是临床研究与争议的热点,随着临床医学前瞻性研究的深入,业内将保乳手术与传统根治术的手术疗效做了相关对比,结果均证实保乳手术是切实可行的。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保乳手术已成为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重要形式。本院近年来对乳腺癌患者早期采取TC方案辅助化疗并联合乳腔镜保乳术进行治疗,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现将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临床探究选取2009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20例女性病例,年龄23-65岁,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行乳腺肿块粗针穿刺病理检查确诊,均为单发性肿瘤,左侧12例,右侧8例,13例为外上象限,7例为其它象限;ⅡA期7例,ⅡB期11例,lllA期2例;肿瘤直径2-4cm,肿瘤距乳晕外≥0cm,3例患侧腋窝可扪及活动性肿大的淋巴结,尚未融合。腹部彩超、胸片、骨扫描、头颅CT检查均未发现病灶远端转移。周身状况按KPS评分>70分。

1.2方法新辅助化疗方案:患者均无无保乳术禁忌症,同意接受保乳术,采用TC辅助化疗方案:第1d静脉滴注多西紫杉醇75mg/m2,滴速以每分钟20滴以内为宜,滴注多西紫杉醇10min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分别测血压四次,此后也应警惕过敏反应,与此同时,给予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滴注,建议在使用多西紫杉醇前,每日给予8mg地塞米松口服,每12小时服用1次,连服3d。化疗前半小时给予40mg苯海拉明肌肉注射,静脉滴注5mg托烷司琼,三周为一周期。所有患者例均于接受TC方案化疗2周期后再行乳腔镜保乳术,本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共行六周期的辅助化疗。

乳腔镜保乳乳腺癌切除术:患者均行乳腔镜保乳术,其中2例患者于术后行扩大切除术,根据肿瘤的大小与部位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肿瘤位于上方者则取以为中心的弧形切口或横切口,肿瘤位于下方者则需根据外形、病灶的深度、切除组织大小而选取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搭建皮下隧道,在乳腔镜的引导下行肿瘤切除术。术中将切除的病理组织常规冰冻送检,以便进一步明确病理学诊断,其中有2例患者的病理结果显示,病理组织的切缘残留有可疑癌细胞,经再次扩大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切缘无可疑细胞残留,全麻下进行乳腔镜腋下淋巴结清扫术。

1.3化疗药物毒性评估根据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观察患者服药后药物对器官与组织的毒性反应。

1.4乳腺肿瘤对新辅助化疗反应参照WHO(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疗效评定指标对实体瘤的进行客观评定:完全缓解(CR):治疗前可触及的原发性肿瘤消失,维持时间>4周;部分缓解(PR):原发性肿瘤的两径之积缩减至50%以上,病灶无进展;稳定(SD):肿瘤两径之积缩小范围

2.1TC辅助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20例患者中4例为CR(20%),14例为PR(70%),2例为SD例(10%),总有效率为90%。

2.2分析TC辅助化疗方案的毒性反应情况见表1。

第6篇

关键词:乳腺癌;三阴;辅助化疗

The Status of the Controversial Points of th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CUI Zhi-wen1,LI Hong-rui2,ZHANG Jun-en1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Oncology,Xinhua Hospital of Yili Prefecture,Yili 835000,Xinjiang,China;2.Yili Prefectur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Yili 835000,Xinjiang,China)

Abstract: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with poor prognosis,high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rate,survival rate is low,is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he focus of attention,because of its poor treatment efficacy of conventional,various reports differ,there is a big controversy,so the need of clinical oncology doctors attention and research,new treatments to be propos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in order to get better prognosis.Therefore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eatment,the principle o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for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new ideas.

Key words:Breast cancer;Triple negative;Adjuvant chemotherapy

三阴乳腺癌(TNBC)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人群的10%~15%[1]。TNBC是一种高危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病理特征和临床病程,总体预后差,故医学界一直认为它是乳腺癌中最致命的类型。其已作为一种独立类型的乳腺癌,当然也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1 TNBC发病与BRCA1抑癌基因关系研究背景:

2006年Bryan等[2]首次提出TNBC,在帮助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BRCA1(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为抑癌基因,是人类乳腺癌易感因素。当其发生突变时,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则表现为功能降低或丧失,失去正常分化对增值的作用,从而导致细胞恶变和肿瘤的发生。由于BRCA1在DNA修复、mRNA转录及细胞周期校对中起重要作用,故缺乏BRCA1将导致DNA修复中容易发生错误,致使该基因不稳定从而致病。TNBC中有30%伴BRCA1基因突变,而伴BRCA1基因突变的乳腺癌中TNBC占90%[3]。TNBC与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在表型特征和分子水平上也有许多类似之处,如ER(-),CK5/6、EGFR和Ki-67(+),p53突变,核分裂相较高,预后相对差等。故治疗BRCA1基因相关肿瘤疾病的方法也适合用于治疗TNBC患者,这必将作为TNBC治疗的一个研究点。对此的相关研究表明存在BRCA1缺失或变异的患者对破坏DNA化学结构的药物(如烷化剂、铂类、依托泊苷、丝裂霉素)有效[4]。

2学者共识点

2.1 TNBC患者不管临床分期如何,预后均较差,5年生存率不到77%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4%[5]。TNBC多见于绝经前年轻患者,侵袭性强、肿块较大、复发早且进展快、易发生局部复发或经血道途经致使远处转移[6-7],内脏、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且多伴有p53突变,c-kit、p53、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CK5/6、CK17也多为阳性。Dent等[8]研究表明,TNBC死亡风险较高,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复发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较低。

2.2三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无效,因此相对而言化疗、放疗敏感性较高。但如果只是常规的标准治疗,其预后当然很差。目前还没有针对TNBC的规范治疗指南,其治疗一般按预后较差乳腺癌治疗模式常规进行。虽然目前有不少的回顾性临床研究,但一些治疗思路缺乏临床试验支持,现存的临床试验结论也缺乏一致性,就化疗而言形成较为混乱的局面。

2.3可选择紫杉醇、多西紫杉醇为主的化疗方案;铂类具有独特优势:①何劲松等[9]报道,含紫杉醇类化疗方案治疗TNBC的效果优于不含紫杉醇方案(笔者认为宜采用剂量密集法更佳),众多学者对此毋庸置疑,达成一致意见;②由于顺铂不是乳腺癌标准化疗药物,TNBC是否对铂类有独特的敏感性?Sirohi等[10]研究发现,以铂类为基础化疗,62例TNBC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为88%,5年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57%,晚期TNBC患者的总反应率为41%,经化疗延长的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总体生存期延长11个月。但这项研究样本量少,还仅仅是冰山一角,这些新的探索不仅给临床医师提供了TNBC新疗法,而且也为基础研究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3学者争议点

免疫组化p53表达与选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关系:正常细胞的P53基因又称为野生型P53基因(Wt P53),是人类肿瘤中最常涉及的一个抑癌基因,但野生型 P53 基因突变后产生突变型 P53蛋白,导致细胞转化和癌变。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其过度表达常提示该原癌基因存在扩增,并促进癌细胞的运动,从而导致癌瘤深部浸润和转移,肿瘤恶性程度高,临床预后差,5年生存率 低[11-12],约有50%的患者 P53 基因阳性。有研究显示,TNBC患者对含有蒽环类和紫杉醇类的方案有效[13-14];但另有研究表明:TNBC患者未必能从含蒽环类的化疗药物中获益[15-16],可能的原因是P53基因突变影响到P53蛋白的L2/L3环状结构域有关,而P53基因突变常会导致蒽环类耐药[17]。笔者认为,不仅仅是针对TNBC患者,非TNBC患者也同样,若P53(+),则不适合选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因此在临床工作中,TNBC患者结合 P53蛋白分析,可以为我们判断其预后并制订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4笔者浅谈化疗方案及化疗药物的选择原则

4.1有针对性的TNBC患者药物治疗非常重要,也就是说需要根据某一类型肿瘤的特性选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仅用一种治疗手法应对所有类型的三阴乳腺癌肿瘤。

4.1.1临床工作中如何决定选用化疗方案?笔者认为应 ①应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②确定治疗目标,是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抑或研究性化疗?③了解患者的治疗史:初治抑或复治?④治疗的性质,注意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分别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⑤坚持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与肿瘤化疗的个体化原则相结合。

4.1.2合理使用抗癌药物的一些原则 ①根治性化学治疗必须杀灭所有的恶性细胞,此即所谓"完全杀灭"(total kill)概念;②尽量使用多种药物的联合化疗:联合化疗方案的组成,应考虑以下几项决策:①构成联合化疗方案的各药.应该是单独使用时证明对该种癌症有效者。肿瘤药敏预测试验仍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但目前仍未达到临床常规使用的阶段,大部分研究资料属于回顾性研究,真正按测敏的结果来治疗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还很少;②应尽量选挥几种作用机制、作用时相不同的药物组成联合化疗方案,以便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如细胞周期性特异性药物,其杀伤作用与时间有关,适用于增殖比率大、生长迅速的肿瘤,用法以静脉缓慢滴注或持续输注为宜;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杀伤作用与剂量有关,适用于增殖比率小、生长缓慢的肿瘤,其用法以静推、大剂量冲击疗法为宜;③应尽量选择毒性类型不同的药物联合以免重复毒效相加,使患者难以耐受。化疗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如何解决好疗效与毒效间的关系;④最重要的是,所设计的联合化疗方案应经严密的临床试验证明其使用价值者。值得注意的是,"标准治疗方案"并非长期固定不变的,从事肿瘤化疗的临床医师,应经常注意新的研究动态,了解什么是最新认可的标推治疗方案。只有经重复验证、普遍确认的方案,才能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4.2笔者推荐目前可用于TNBC辅助化疗的一线、二线抗癌药物:一线药物可选择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或蒽环类(P53阴性)为主的化疗方案,联合治疗优于单药治疗,有学者已经把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作为一线方案;对于复发、转移性TNBC患者二线治疗的药物有:顺铂、卡培他滨、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卡培他滨单药有效率为20%~25%[18];长春瑞滨单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有效率为40%~60%,二线治疗有效率为30%[19];吉西他滨对晚期乳腺癌有较高疗效,对复治乳腺癌有效率为25%~37%,且耐受性好[20]。有研究证明[21-22],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转移性TNBC患者有效率达32%~46%,但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数进行观察研究。

5结论

目前,除进行临床试验的病例外,应选用标准化疗方案。不应该无依据地随意选择几种药物拼凑成自拟的联合化疗方案给TNBC患者进行化疗。当然,我们可能设想某些药物的组合可能具有优越性,但这种设想只有经过仔细设计并认真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所证实,才能成为新的、可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方案,而且,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才能说明新拟的方案是否优于原有的标准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Bakha EA,EI-Sayed ME,Green AR.Prognostic markers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J].Cancer,2007,109(1):25-32.

[2]Nielsen TO,Hsu FD,Jensen K,et a1.Immunohistochemie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asal-1ike subtype of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J].Clin Cancer Res,2008,10:5367-5374.

[3]Cleator S,Heller W,Coombes R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herapeutic options[J]. Lancet Oncol, 2007,8(3):235-244.

[4]James CR,Quinn JE,Mullan PB,et a1.BRCAI,a potential predictive biomarker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Oncologist,2007,12(2):142-150.

[5]Bauer KR,Brown M,Cress RD,et a1.Descrip6ve analysis of estrogen receptor(ER)-negative,progesterone receptor(PR)-negative,and HER-2 negative ivasive breast cancer,the so-called triple- negative phenotype: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the Califamin Cancer Registry[J].Cancer,2007,109(9):1721-1728.

[6]Torrisi R,Balduzzi A,Ghisini R,el a1.Tailored preoperativ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triple negative(hormone receptor negative and HER2 negatire)breast cancer with epirubicin,cisplatin,And infusional fluomuracil followed by weekly paclitaxel[J].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8,62:667-672.

[7]Liedtke C,Mazouni C,Hess KR,et a1.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2008,26:1275-1281.

[8]Dent R,Trudeau M,Pritchard KI,et al.Tripie negative breast cancer:clinical features and patterns of recurrence[J].Clin Cancer Res,2007,13(15):4429-4434.

[9]何劲松,王先明,朱国献,等.立体超选择动脉灌注治疗"三阴"乳腺癌的疗效[J].广东医学,2008,29(2):297-299.

[10]Sirohi B,Arned M,Popat S,er al。Platinum based chemo-therapy in Tripie negative breast cancer[J].Ann Oncol,2008,19(11):1847-1852.

[11]Cleator S,Heller W,Coombes R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rapeutic options.[J].Lancet Oncol,2007,8(3):235-244.

[12]Kang SP, Martel M, Harris L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biology and treatment options[J]. 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08, 20(1):40-46.

[13]Quinn JE, KennedyRD, Mullan PB, et al.BRCA1 functions as a differential modulator of chemotherapy-induced apoptosis[J]. Cancer Res, 2003, 63(19): 6221-6228.

[14]Liedtke C,Mazouni C, Hess KR,et al.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J].Clin Oncol,2008,26(8):1275-1281.

[15]Carey LA, Dees EC, Sawyer L, et al. The triple negative paradox: primary tumor chemosensitivity of breast cancer subtypes[J].Clin Cancer Res,2007,13(8):2329-2934.

[16]Nunes JS, Tsunoda AT, Viana LS. Analysis of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CT) with doxorubicin plus cyclophosphamide followed by paclitaxel (AC- T) in triple negative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LABC) in Brazil[J].J Clin Oncol,2008,26(4):1155-1162.

[17]Geisler S,Lonning PE,Aas T,et al.Influence of p53 gene alterations and C-erb B-2 expression on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with doxorubicin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J].Cancer Research,2009,61(6):2505-2512.

[18]徐兵河,任先松,吴宁,等.蒽环类耐药型乳癌治疗策略[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4):241-244.

[19]周际昌,何斌,谭佳梦,等.实用肿瘤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7-329.

[20]Caruba T,Cottu H,Misset JL,et a1.Gemcitabine-oxaliplatin Combination in heavily pretre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a pilot study on 43 patients[J].Breast J,2007,13(2):165-171.

第7篇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227-02

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保乳治疗成功率,化疗后肿瘤的变化可直接观察,可为化疗不敏感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1]。本研究通过对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和直接手术治疗两种方案的比较,证实新辅助化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1年4月90例Ⅱ、Ⅲ期可手术乳腺癌病例,均为女性。新辅助化疗组(实验组)45例,年龄35~68岁,中位年龄50岁;Ⅱ期28例,Ⅲ期17例。对照组45例,年龄33~65岁,中位年龄48岁;Ⅱ期30例,Ⅲ期15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经过细胞学检查确诊,且常规检查腹部B超未发现远处转移、无重要器官病变,胸片、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患者体力情况Karnofsky评分≥70,无化疗禁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直接行手术,45例患者中,35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Ⅰ期26例,Ⅱ期9例),10例行标准根治术。实验组术前采用CTF或PA方案化疗2~3个周期,化疗中每周行血常规复查,同时给予升白药物治疗。具体方案:PA方案,第1天静注紫杉醇150 mg/m2;第2天静注ADM 40 mg/m2,每3周1次。CTF方案,第1、8天静注CTX 500 mg/m2,第1天静注THP 40 mg/m2;第2~5天 静注5-FU 500 mg/m2,每3周1次。化疗后7~9 d行手术。45例患者经2~3周的化疗后,其中36例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Ⅰ期31例,Ⅱ期5例);2例进行标准根治术;7例进行保乳手术。

1.3 观察项目

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并于手术过程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于术后第1天统计两组患者引流量。

1.4 疗效评估标准

化疗疗效以原发灶变化来衡量,乳腺肿块的测量以触诊肿瘤最大径变化为准。以WHO统一标准评价疗效,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2]。总有效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估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7.78%,对照组为26.67%,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详见表1。

2.2 手术情况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乳腺生物特性地进一步研究,乳腺癌已不完全局限于的局部病变,而被视为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乳腺癌具有发生血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长期的临床观察结果证实,乳腺癌患者中有50%以上都发生了血行转移灶,且潜在的微小转移病灶发生率可达50%~60%[3]。若未能尽早有效的排除这些微小转移灶的隐患,极有可能会导致乳腺癌手术治疗后转移。因此,术前化疗就显得尤为重要[4]。术前化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手术疗效,对控制患者局部复发、延缓远端转移等均具有明显帮助,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也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可不同程度地缓解肿瘤负荷与组织反应性的水肿,使肿瘤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消失,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某些局部中晚期肿瘤的临床分期,这样既可提高肿瘤的彻底切除率,也能增加保乳手术的可行性,缩小手术范围,降低复杂程度[5]。其次,术前进行化疗辅助治疗,可控制术前可能会发生转移的微小病灶,有效减少Ⅱ期和Ⅲ期肿瘤细胞的数量,抑制手术可能引发的肿瘤增值刺激。最后,术前化疗也为术后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术前新辅助治疗为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及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能,不仅能够降低手术的复杂程度,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手术的创伤程度。

本研究实验组在采取新辅助化疗后实施乳腺癌手术治疗,使患者术中切除面积有所减小,并且良好地控制了微小灶的转移,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使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达到77.78%。而对照组因术前未行辅助化疗直接实施手术治疗,术中见有转移灶的病例较高,极大地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仅为26.67%。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缩小手术范围,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但前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患者可能只需术前1~2个疗程便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但有的患者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一定的缓解,这需在实际中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术前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有效率,但是是否可提高总生存率,仍需进一步的长期研究。

以往的乳腺癌在外部基础上设计的单纯局部外科手术治疗措施虽然不够全面,却仍然是一种具有良好效果的治疗手段,在乳腺癌治疗中依旧举足轻重[6]。目前常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针对乳腺癌具有血行转移的生物特性采取既治疗原发癌又能够控制转移癌的综合性方法,才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更为适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当中,只有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的方式才可以更为有效地全面控制乳腺癌病情的发展。因此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的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 邱献华,王海学. 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9):1071-1073.

[2] 许爱国. 术前新辅助化疗配合保乳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179-180.

[3] 李晓军,王岭,凌瑞.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肿瘤医学,2005,13(5):649-650.

[4] 李成贻,陈艳,洪永强,等. 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22(6):481-483.

[5] 罗静,李幼平,吴泰相,等. 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保乳手术影响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7):551-557.

第8篇

【关键词】乳腺肿瘤肺肿瘤/继发性 放射线治疗化疗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19-02

乳腺癌术后5年内复发和转移率约为30.0%,其中肺转移发生率较高,为12.0%-18.0%,预后差。我们对2003年5月到2008年10月收治的可评价的38例乳腺癌肺转移患者进行放、化疗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材料

病例资料全组38例,均为女性。年龄24-73岁,中位年龄51岁。全部病例原发灶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肺转移依临床表现,X线胸片和CT或MRI等诊断。肺转移前病程及原发灶处理方法:单纯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25例,肺转移中位时间23个月;术后单纯放疗(胸壁、腋窝、内乳区)15例,肺转移中位时间25个月;术后化疗或加放疗、内分泌治疗23例,肺转移中位时间39个月。38例单发肺内转移灶8例,多发转移灶30例,其中10例合并或相继出现其他部位转移。

2 治疗方法

2.1化疗 采用三阶梯化疗方案。CMF方案:(CTX0.8-1.0g静注,第1,8天;MTX10-20mg,静注,第3,5,10,12天;5-FU500mg静滴,第3,5,10,12天)。CAF方案:CMF无效时改用。(CTX,5-FU 用法同①,ADM40mg/m2静注,第1天)。CAP方案:CAF无效时使用。(CTX,AMD用法同,DDP90mg/m2,分3-5次静滴,第1-5天)。上述三方案均三周重复。④对胸水者做胸穿抽净胸水后注入DDP60-80mg或加MMC6-8mg,5-FU 0.75-1.0g.每周1-2次至胸水控制或消失。

2.2放疗 对局部单发肺转移灶或胸膜转移灶采用60Co线进行放射治疗。

2.3评价标准 客观疗效按WHO实体瘤疗效标准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进行评定。毒性反应按WHO急性毒性标准分0-Ⅳ级评定。

3 结果

3.1疗效38例肺转移病人中8例为肺内单发肺转移灶,放射治疗后CR3例,PR3例,再给予CMF方案6周期,CR62.5%(5/8),PR23。3%(3/8).存活5年以上2例,3 年以上4例。肺内多发转移灶30例,先用CMF方案6周期,胸水者做胸穿抽尽胸水后注入DDP、5-FU、MMC等,治疗后CR30.0%(9/30),PR23.3%(7/30),缓解率51.7%(16/30)。病灶无变化或恶化者占46.7(14/30)。无效病人和原PR病人共21例,再给予CAF方案,其中又有CR14.3%(3/21),PR38.1%(8/21),有效率52.4%,对CAF无效者16例,给予CAP方案,CR 20.0%(2/10),PR30.0%(3/10),5例仍无效,占50.0%(5/10)。

3.2三方案主要毒副反应。

3.2.1骨髓抑制 CMF、CAF、CAP方案的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Ⅰ度、Ⅱ度,但发生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6.8%,51.2%和68.8%,Ⅲ度以上毒性CAP方案明显增多,分别为5.8%、13.9%、和25%。此与药物毒性作用增强外,与长期化疗骨髓功能储备较差有关。

3.2.2消化道反应 CAP方案的消化道反应明显高于且重于CAF,CMF。Ⅰ度、Ⅱ度占62.5%,Ⅲ度、Ⅳ度占37.5%,CMF、CAF的消化道毒性反应以Ⅰ度、Ⅱ度为主,分别占32.4%和37.2%。

3.2.3心肝肾毒性 含ADM方案的CAF、CAP心电图改变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含ADM的CMF方案,分别为18.6%、37.5%、4.4%;含DDP的CAP方案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含DDP的CMF和CAF,分别为43.8%、0、4.7%;三方案肝功能损害均不明显。

4 讨论

肺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一般认为,乳腺癌术后胸壁等局部复发发生率较早,而肺转移常发生在2-3年后。本组资料显示:乳腺不同处理方式与肺转移的时间有关,手术、术后放疗患者肺转移时间短,而术后加用化疗者肺转移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局部治疗者。提示乳腺癌术后全身化疗是延缓肺转移等远处转移的重要方法,亦是影响乳腺癌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已经公认,乳腺癌一旦形成即属于全身性疾病,即使早期,体内也可能存在微小的转移灶,因此,应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病理类型等资料,早期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时间。近代放疗技术表明:对局部病灶适当有效的放疗对生存期是重要的。本文8例局限性肺转移病人经放疗后CR3例,PR3例,联合化疗后6例生存超过3年,亦说明局部控制的重要性。但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时多已有临床播散,单纯局部放疗效果欠佳,患者往往最终出现多处转移,远期疗效差,而化疗是控制全身转移的有效措施,因此,正确合理地使用有效的化疗文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对乳腺癌的化疗目前使用最多的仍是CMF方案,但近年来不少前瞻性研究表明:含ADM的化疗方案比不含有者对转移性乳腺癌的CR率,疗效维持时间及病人的存活时间等都好得多。周际昌等报道,铂类药物对乳腺癌肺转移的疗效较好,含DDP或CBP方案明显优于不含有者。本文结果显示:乳腺癌肺转移者多数对CMF仍有较高的敏感性,使用CMF方案总有效率仍高达63.2%(24/38),CR率为44.7%,部分对CMF不敏感者依次使用CAF、CAP仍部分有效。故我们认为:CAF对乳腺癌肺转移的作用比CMF强,而CAP亦强于CAF。

资料表明:乳腺癌肺转移的近期疗效与中位生存期明显相关,提高近期有效率,特别是CR率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本组采用三阶梯化疗方案为主的放化疗综合治疗乳腺癌肺转移患者,使CR率高达44.7%,因此,对乳腺癌肺转移患者积极合理地进行放化疗综合治疗,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远期疗效正在随访中。

参考文献

第9篇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3-01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绝经前后的妇女。近20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低于35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中国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达17万,每年死亡的乳腺癌患者达4.5万例,而且在未来的10年内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仍然会持续上升[1]。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第一恶性病杀手,现就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 致病因素

1.1 家族式与乳腺癌相关基因:5%―10%的乳腺癌与遗传易感性相关。早在1974年Anderson等人就注意到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若一级亲属在绝经前患双侧乳腺癌的话,相对危险性更是高达9倍[2],由此可见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1.2 生殖因素:研究表明,未婚、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产次少、绝经年龄大于55岁、不育或30―35岁以后妊娠、未哺乳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

1.3 雌激素水平:从35岁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这种发病率的增长几乎贯穿妇女的一生,研究表明,雌酮和雌二醇的异常增加与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癌发病原因之一。

1.4 营养饮食:乳腺癌是公认的与饮食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之一[3],脂肪、高热量饮食、饮酒、长期吸烟均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1.5 其他因素: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放射线、病毒、化学刺激、某些疾病也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

2 诊断

病理学诊断:只有活检所得的病理结果,方能作为唯一肯定诊断的依据。

3 治疗

3.1 化学治疗:乳腺癌的治疗目前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除局部治疗外尚需应用全身性的辅助治疗,以杀灭局部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的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从而提高手术概率,降低或推迟局部复发及减少远处转移,达到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一般而言,ⅠB―ⅢA期患者根治术后若无禁忌症,需行辅助化疗,而部分Ⅲ期患者可行术前新辅助化疗降期后手术。对于无法手术根治的乳腺癌患者,姑息化疗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3.1.1 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化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分期、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切缘是否残留、激素受体状况、及HER―2表达状况综合决策。术后辅助化疗宜术后早期应用,争取术后2周应用,最迟不能超过术后1个月。联合化疗比单药化疗的疗效好,连续6个疗程的化疗为合适,乳腺癌辅助化疗常用方案有:CMF方案、AC方案、CAF方案、CEF方案、TAC方案、TA方案、AC―T方案、NA方案、NT方案等。

3.1.2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或消灭微小转移灶,缩小原发病灶,降低分期,提高生物学意义上的根治性切除率,提高保乳概率。适应症: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用于提高切除率,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有强烈的保乳意愿,用于提高保乳成功率。

3.1.3 姑息疗法:对于无法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姑息化疗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姑息化疗需结合临床分期、体能状态、重要脏器功能、毒副作用及前期辅助化疗方案等综合考虑。

3.2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指的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持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影响较小,这类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被绑定缓释的化疗药物以及化学消融药等的治疗。其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特异性最高的层次,它以肿瘤细胞异常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的阻断剂,有效干预受该标志性分子调控,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目的,但从目前临床治疗水平来看,靶向治疗还不能替代传统化疗,但是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已成趋势,疗效优于单用,靶向治疗还可以作为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失败患者的新手段,对老年人,体力状况差的患者,靶向治疗也可作为首先治疗。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是目前常规用于临床的最重要的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之一,开辟了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纪元[4]。最近引起关注的另一种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是贝伐珠单抗,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与紫杉醇、卡倍他滨或蒽环类等药物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因此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化疗的方案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中也或为首先推荐,且不受HER―2表达的影响[5]。

3.3 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最成熟最有效的,基本药物有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药、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雌雄激素类和孕激素。

3.4 心理治疗:精神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病情的发展和转归[6]。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治疗贯穿于治疗全过程,先进的治疗手段也未必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问题是独立于技术之外的,实施心理治疗对于乳腺癌的整体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实施心理介入的方法可显著改善疾病的进展与生存,心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呵护共同渡过难关,通过主动或被动方法增强抗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总之,乳腺癌化疗总原则是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资料方案,防止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最大限度实现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治疗,结合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EGFR抑制剂等的联合应用,化疗已在乳腺癌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认为,大剂量化疗未能明显降低复发率,而且存在药物的致死性毒性及第二肿瘤的发生,因而不提倡使用大剂量化疗,而是采取缩短化疗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增加剂量强度[7]。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近50年来,手术不断扩大切除范围并未增加治愈率现状,说明对乳腺癌患者必须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能提高生存率。乳腺癌是实体癌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治疗肿瘤方法之一,化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北京协和医院编著.乳腺疾病诊疗常规 北京:人卫.2012,5:28―57.

[2] 林丽珠.肿瘤中西医治疗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9:155―167.

[3] 阴宏.乳腺癌.子宫颈癌筛查实用技术手册 北京:人卫.2012,12:60.

[4] 秦叔逵;吴一龙:季加孚.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2 北京:人卫2012,9:186―265.

[5] 杜光.药学服务案例解析丛书.肿瘤分册 北京:人卫 2013,6:1―15.

第10篇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多西他赛;顺铂;化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1(b)-055-0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正呈逐步上升趋势。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为最佳,而有30%~50%的乳腺原发肿瘤患者手术中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对于这些复发或转移的晚期患者,化疗则成为主要治疗手段[2]。研究表明多西他赛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优于蒽环类药物[3]。故笔者对本院2008年9月~2010年2月收治的29例确诊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疗效确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例经过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62岁,中位年龄47岁,经晚期乳腺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或手术后放化疗后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理分类:浸润性导管癌17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髓样癌4例。复发转移灶均由CT、MRI、ECT、B超及病理组织学等确诊,有骨转移8例,肝转移7例,肺转移6例,其他部位8例。其中1个部位发生转移的有10例,2个及2个以上部位发生转移的19例,所有就诊患者近1个月内未曾进行抗肿瘤治疗。化疗前给予常规止呕药。化疗之前患者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均基本正常,无化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化疗之前患者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及心功能均基本正常,无化疗禁忌证。给患者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1 h,第1、8、15天,化疗前1 d给予地塞米松每次7.5 mg,每日2次,连续用3 d。静脉滴注顺铂20 mg/m2,第1~5天,21 d作为1个周期。化疗期间监测血压及行心电监护,第1~3天水化、利尿,化疗中给予止吐等对症治疗。化疗前常规使用止呕药。化疗期间检查血常规,每周期结束前后对肝、肾功能进行检测。至少应用2个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按WHO抗肿瘤药物标准[4]可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最后计算有效率RR=CR+PR,来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价。不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威胁患者生命等五级。随访采用电话、信函,以及门诊、住院复查的方式进行。

2 结果

29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的化疗,并对其进行化疗的疗效评价,其中CR 3例(10.3%),PR 15例(51.7%),SD 7例(24.1 %),PD 4例(13.9%),治疗总有效率达62.0%。经治疗后发生不同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5例,腹泻4例,脱发28例,白细胞减少23例,肝功能损害17例。未发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对于复发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寻找有效且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案是人们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对于其中位生存期只有2~3年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研究显示联合化疗对延长其生存期非常重要。化疗等综合性治疗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也很显著。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紫杉类药物成为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有效药物之一[4]。而多西他赛就是新的一种人工合成的紫杉类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经与游离的微管蛋白结合后,促进微管蛋白装配形成稳定的微管且防止去多聚化,使游离的微管蛋白数量上明显减少,使得细胞周期阻滞在G2和M期,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且多西他赛在细胞内浓度比紫杉醇高达3倍,及在细胞内滞留时间更长,单独用药治疗乳腺癌有效率达43.99%[5]。体内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西他赛与铂类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有叠加协同作用。顺铂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类药物,作用机制是于细胞周期中的任一时相,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并损伤其细胞膜结构。研究发现,单用顺铂治疗既往化疗患者效率低,但是如果联合多西他赛就会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国外文献研究证实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于蒽环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效果明显[6]。

本研究应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总的有效率为62.0%,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脱发等,不过以上这些都在可控制范围,或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可以缓解。从本治疗数据结果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对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较高,而且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Xu BH,Zhou JC,Zhou AP,et al.The clinical course and treafment re-sults of lung metastases from breast canler[J].Chin Cancer Res,1998,10:297-300.

[2]戴晓波.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J].重庆医学,2004,33(9):1370.

[3]鲁培,朱学强.AT与FAC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近期疗效比较[J].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2004,27(6):37-39.

[4]江泽飞,宋三泰.紫杉醇在乳腺癌化疗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4):289-292.

[5]王子平,孙燕,张湘茹,等.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6,6:468-470.

[6]Park SH,Cho EK,Bang SM,et al.Docetaxel plus cisplatin is effective

第11篇

[关键词]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多西紫杉醇;吡柔比星;疗效:毒性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3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a)-0080-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E plan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63 cases with breast cancer

LI Donghua

The Seventh Department of Innternal Medicine, Dujiangyan Medical Center, Sichuan Province, Dujiangyan 6118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TE (Docetaxel, Pirarubicin) plan i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Methods 63 cases of stage Ⅱ and Ⅲ breast cancer were given TE plan (specificall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75 mg/m2 Docetaxel, d1,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50 mg/m2 Pirarubicin, d1) and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3 courses, 3 weeks for each cours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assessed after 3 weeks. Result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CR+PR) was 84.13%, among which, 5 cases (7.94%) were CR and 48 cases (76.19%) were PR; toxicity reactions were mainly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action,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alopecia. The toxicity reactions were bearable after treatment and didn't affect surgery due to disease progression. Conclusion Chemotherapy plan of Taxol combined with anthracycline has good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And the relevant toxicity can also be tolerated, thus it is an effectiv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phase Ⅱ and Ⅲ breast cancer.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Docetaxel; Pirarubicin; Efficacy; Toxicity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2],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健康,发病率日趋年轻化。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用于乳腺癌术前的一种辅助化疗模式,目的是缩小病变,降低肿瘤分期,争取手术机会。国内有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方案,也有以紫杉醇为基础的联合方案,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63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多西紫杉醇加吡柔比星联合方案的新辅助化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就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63例乳腺癌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在我院有可靠、完善的临床记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化疗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化疗同意书。肿瘤临床分期根据AJCC TNM 2002版分期,经病理学(针吸细胞学检查)、实验室、乳腺彩超及/或钼靶影像学检查得以确诊。年龄31~66岁,平均(44.5±4.6)岁,中位年龄46岁。其中33例绝经前患者,30例绝经后患者;浸润性导管癌53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腺癌1例,髓样腺癌1例;TNM临床分期:ⅡA期4例,ⅡB期15例,ⅢA期23例,ⅢB期21例。所有患者Karnofsky评分≥90分。化疗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ECG、胸片检查均正常。

第12篇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多西他赛; 表阿霉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toxicity and safety of docetaxel and epirub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ethod A total of 56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roved pathologically were treated on with docetaxel and epirubicin regimen, among them 25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initially trertment, other 31 to re-treatment. The response rate and toxicity were evaluated by WHO toxicity scale and performance status by Karnofsky scale. Results Of the 56 patients, 4 achieved CR, 27 PR, 13 SD and 12 PD, with a response rate and clinical benefit rate of 55.36% and 78.57%.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initially treated patients and retreated patients. Adverse reactions mainly include hepatotoxicity and myelosuppression, most of which were gradeⅠ~Ⅱ. Conclusions The regimen of docetaxel and epirubicin is effective and well-tolerated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breast cancer. It may be a relevant regimen for patients.

Key words:advanced breast cancer; docetaxel; epirubicin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化疗在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选择理想的化疗方案甚为重要。多西他赛和表阿霉素是乳腺癌治疗的最为有效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化疗方案中 [1,2]。本次研究应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4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诸暨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晚期乳腺癌患者56例, 均为女性,年龄24~66岁,平均(47.20±1.85)岁;经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Karnofsky评分≥70分,预期生存期≥3个月,有可测量或可评价的肿瘤病灶,体检测量病变直径≥1.0cm,CT或B超可测病变直径≥1.5cm;肝功能测量值≤1.5倍正常值上限;血常规、肾功能、心电图在正常范围;入组前,至少1个月内未应用抗肿瘤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其中初治者25例,复治者31例。

1.2 治疗方法 多西他赛(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按70mg/m2溶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第一天静脉滴注1h,表阿霉素以50 mg/m2,第一天静脉推注。在多西他赛给药前12h、6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片20mg,给药前30min给予苯海拉明针40mg肌肉注射和西米替丁针300mg静脉注射。应用多西他赛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化疗前常规给予托烷斯琼减轻胃肠道反应,化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白细胞

1.3 疗效评价 按照WHO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标准[3]进行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稳定(disease stable,SD)和进展(disease progression,PD)。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CR+PR,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为CR+PR+SD,2周期后(含2周期)评价疗效,CR或PR于4周后进行确定。治疗1周期后出现明显进展者,作为早期进展病例,停止使用临床药品,但要统计疗效和毒性。

1.4 安全性分析 毒性作用按WHO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4]分为0(无)、Ⅰ(轻度)、Ⅱ(中度)、Ⅲ(重度)、Ⅳ(威胁患者生命)5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

2 结果

2.1 疗效 入组者56例,中位治疗周期为4(2~8)周期,全部患者均按此方案要求完成了临床治疗,并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CR 4例(7.14%)、 PR 27例(48.21%),SD 13例(23.21%),PD 12例(21.43%)。RR为55.36%(31/56),CBR为78.57%(44/56)。初治患者RR为56.00%(14/25),复治患者RR为58.06%(18/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9,P>0.05)。

2.2 毒副作用 毒副作用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最为常见,见表1。

3

讨论

目前乳腺癌视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的观点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性已被普遍承认。多西他赛是新一代人工半合成的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理系通过作用于微管或微管蛋白系统,促进微管双聚体装配成微管,并且防止去多聚化过程,从而使微管稳定,阻滞细胞于G2和M期,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增殖。多西他赛在细胞内浓度比紫杉醇高3倍,并且在细胞内滞留时间长。在体内试验中,对小鼠的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卵巢肿瘤移植物有效;对顺铂、足叶乙甙、氟尿嘧啶、紫杉醇耐药的细胞株,不产生交叉耐药。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方案能提高早期乳腺癌的长期生存率,并降低复发的危险性[5]。表阿霉素与阿霉素相比,其对心脏骨髓毒性明显降低,抗肿瘤活性较高,其单纯对乳腺癌化疗的有效率达42%[6]。表阿霉素与多西他赛合用治疗晚期乳腺癌表现出更低的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5]。

本次研究显示,应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对晚期乳腺癌进行治疗,其CR率为7.14%,PR率为48.21%,总有效率55.36%,高于相关文献报道的单纯用多西他赛或表阿霉素治疗的有效率[7],表明这种联合方案能够显著提高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适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另外,本组联合化疗方案的主要毒性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其发生率较国外文献报道的发生率稍低[8],一般反应较轻,当然,这不排除剂量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一种较好方案,尤其对复治患者,其具有和初治患者相近的治疗有效率,同时其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不影响化疗的顺利完成[9]。因此,本次研究初步认为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是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当然,由于本次研究入组病例较少,对两药联合应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 Blohmer JU, Paepke S, Kissner L, et al. Dose-intensified,preoperative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3- and T4d-breast cancer: toxicity,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emission[J]. Zentralbl Gynakol, 1999, 121(5):522-525.

2 Nabholtz JM, Falkson C, Campos D, et al. Docetaxel and doxorubicin compared with doxoru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as first-line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phase III trial[J]. J Clin Oncol, 2003, 21(6):968-975.

3 孙燕,陆道培,胡亚美,等.内科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94-997.

4 孙燕, 周际昌.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