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13:3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理化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大部分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都进行详细讲解,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2]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3]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因此,我们在总结实验教学中经验的基础上,对“立足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面向科研实践”的三层次进阶型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立足基础知识
基础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正确使用仪器;能够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科学处理实验数据;初步具有查阅手册、工具书及其他信息源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环化学院“春晓班”是从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新生中选拔的优秀学生所组成的特色班级,以中国工程院曹春晓院士的名字命名。下面以“春晓班”为例介绍物理化学实验立足基础的教学内容。“春晓班”中一共开设了15个实验(共64学时,分2个学期进行),其中10个实验为基础性实验(共40学时),占总实验学时的62.5%,学生如果基础实验部分做得不好,就不能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这门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从严规范基本操作,严格把关,耐心指导,未掌握规范操作的学生必须重新进行实验,直至合格。从严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实验的能力,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会了严谨的实验方法。
(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课第一个学期的最后一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此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实施实验,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学生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需要自己动手设计方案。下面以设计型实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及影响分析”为例介绍具体的实施过程: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表面活性物质的种类、实验测定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温度、离子及醇的种类及醇的用量)。因此,在老师的指导选题下,每位同学选择的实验内容都不相同,这意味着每位同学要独立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并根据自己的实验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实施方案。教师在实验前提供文献检索的途径、一个主题或几个关键词,由学生自己检索、筛选、阅读相关的文献,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根据查阅的资料,组织、总结前人的工作,然后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师面对的学生的设计方案往往是五花八门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足够的预案。对于部分设计实验能力欠佳,实在找不到相关文献的同学,教师则会提供几篇相关文献供学生参考,但设计方案则必须由学生自己总结提出。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场提供帮助,但不再手把手地指导,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如:选择不同离子及醇的同学在一组讨论,可以了解各种离子及醇对临界胶束浓度的影响。这样能提高大家的团结合作、共同讨论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及进行科研创新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基础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学习,第二个学期物理化学实验的最后四个实验为创新探索研究型实验。我们开设了B-Z振荡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体系钝化曲线的绘制及其钝化剂的影响、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研究、不同方法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4个创新探索研究型实验。选好创新探索研究型实验项目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搜集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写好实验方案,由指导老师把关,方案可行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后如果发现问题或与原先预想的结果不一致,学生会积极地与老师探讨,共同查找原因及重做实验。同学因进度、实验内容及仪器药品不一样,除了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可以来进行实验,还可以跟老师预约其他时间来进行实验,直到实验完成为止。该类实验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同学由浅入深,先从自己熟悉的部分开始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探索,得出有益的结论。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完成后均要求制作PPT进行答辩,对方案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同学们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实验完成后将成果组织成论文格式的实验报告,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及好奇心都大大地提高了。
(三)面向科研实践
面向科研实践方面所做的革新主要是打破原来物理化学实验室只承接课程任务的局面。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课程内在物理化学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是有限的,然而他们在后继的科研实践如毕业设计、科学研究训练及课外科技创新(如省级和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方面往往又会用到物理化学实验相关的知识和操作,而这时的学生往往对以前课程内学习的知识会有所淡忘,如果能够允许学生重新回到物理化学实验室,结合自身正遇到的科研实践问题进行物理化学实验,不但能加深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印象,而且对其今后的科研创新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这样一来必然增加了物理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预约制和指导教师负责制。那些课程外要来物理化学实验室实验的同学,必须先行预约。为此,我们正在构建网上预约系统,五台基础化学实验网络查询及预约机也已经到位,不日即可投入使用。指导教师负责制是指来进行实验的学生由其指导教师负责,所产生的仪器、药品损耗等药费一律由指导教师承担。并且,该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自身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在得到物理化学实验室管理教师认可的前提下才能使用物理化学实验室。这对学生和教师的科研创新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能力培养
传统的基础实验采用“预习-实验-总结实验结果”,学生学多局限于教材,这不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性。在进阶型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在探索研究型实验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学会自主学习,即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加以引导为辅的主体性教学方式。[3]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将成果撰写成论文格式的实验报告及制作成幻灯片,并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答辩。教师和参与整个项目的同学共同积极讨论,根据答辩情况给出学生的成绩,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积极向上的氛围。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现场提问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学习,并获得学习策略的指导,逐步提高学习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展网络化教学已是实验教学的大势所趋。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为此建立了开放的网络平台,为实验预习及实施提供帮助。我们鼓励学生利用Excel、Origin、Chemoffice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同时规范了数据处理过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验或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以人为本,创建“物理化学实践教学大环境”,加强教学的平台与团队建设,达成“教学相长”
1.1学生基础分析
由于学生对相关的高等数学和中学物理知识的应用理解欠深入,产生对物理化学的畏惧,如物理化学在公式的推导、概念的理解及原理的应用较多地涉及高等数学中的偏微分方程,其次是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还未能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常拘泥于细节的纠缠而难以认识该门重点课程的总体结构,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我校为大专层次,85%的学生在高中为文科生,物理和化学的基础不得而知。而物理化学总课时为30课时,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按照教学目标,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内容,对学生和任课教师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需在教学内容上做出合理的取舍及必要的补充,否则就会满堂式的灌输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这样的方式学生受不了,也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1.2内容的取舍和补充
首先是结合开设的其它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将重复的内容(如化学平衡和电化学两章)删掉不讲,学生自学。其次是要对授课内容做到重点突出,重点内容细讲,让学生弄懂,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反应热的计算,主要讲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其它四种计算方式,只做简单的提示,以学生自学为主。对前后有联系的概念,必需讲透,为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不能赶进度。如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学习时,组分数K的计算是个难点,必需结合例题将独立的化学平衡R和浓度限制量R'讲透,因为自由度f的计算涉及到组分数K。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内容的需要,适当补充基础内容,减小学习难度。大专学生基础不好,物理知识和高等数学知识的欠缺,灵活运用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强,使很多学生在做习题时知道使用哪个公式,就是算不出结果或是计算出的结果与答案相差甚远,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慢慢地失去了学好物理化学的信心,不再愿意动笔做习题,上课情绪也不饱满。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用极少的时间,及时地添加部分必要的基础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如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常用到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nRT,该公式中的体积V,在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中溶液的体积一般是以升(L)或毫升(mL)为单位,而公式中主要是立方米(m3)为单位;其次温度T,平时用的是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T=摄氏温度(℃)+273.15K。又如物质体积的计算。
2精心设计授课内容的引入和讲解,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是兴趣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物理化学授课老师尽可能将书本理论知识与中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贴切、简单易懂的举例引入和讲解。在新课开始时,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找到所学内容能解释的现象,做到有的放矢。在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引入:首先展示一张高级轿车并设问(看到高级轿车有什么感觉?),调动学生情绪(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再展示一张汽油油价表,学生发出人们常说的“车买得起,养不起”的感慨,在此基础上再提问(如果汽车不需要提供能量就能自己跑该多好,此种设想能否实现呢?)引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和研究内容。又如在化学动力学的新课开始时,从每次服药的药量、每日服药的次数和保质期是怎么来的引入,此种引入方式过渡自然,还可以为后续学习内容做好铺垫。虽然物理化学知识抽象,但是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却可以用物理化学知识来解释。如:表面现象与水滴成圆形、干毛巾吸汗、干旱时锄地;化学动力学与药物的服用量、生物酶;胶体与人体血液;相平衡与酒精提纯、盐融雪等等。将物理化学知识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图片直观的刺激,激发学生探求事物本质原因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就达到了成功的一半。
3利用框架式教学将教学内容系统化
物理化学知识点多、定义多、公式多,让初学者摸不着头脑,因此每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定义、公式,首先讲明概念的产生背景与条件,分析一概念内含的几个要点,再讲概念适用的范围与条件,使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及应用有所了解。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按层次地安排于框架结构中,使之层层有序、步步可循,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位置和彼此的关联,便可从内容的逻辑结构中获取贯通的知识。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设计附图。
4多媒体教学与板书辅助教学有效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其中多媒体应用最为广泛。多媒体能将图像、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结合在一起,能把一些微观的、用传统方法无法表达清楚的信息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有效地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可以将抽象概念和实验过程形象化、简化公式的推导过程、习题讲解便捷化、图标内容生动化。例如毛细现象实验、表面张力的实验视频、油和水的分层情况、胶体的聚沉等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节省了时间,又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播放过程一晃而过,播放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记忆不深。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究竟是多媒体还是板书更受学生青睐?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倾向于教师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进行公式推导和例题解答;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少且偏重于介绍性的知识,学生则倾向于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不能断定板书和多媒体孰优孰劣,应以物理化学各章节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我们要采取的教学手段。如果是需要学生归纳或推导的内容,黑板板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板书辅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主空间很大,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难度及知识拓展的广度,为学生提供质疑、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对遇到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和知识的归纳时,运用边讲解边板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考的方向。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知识归纳,状态函数熵、吉布斯能、亥姆霍兹能定义公式的推导和计算等。根据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与适当板书有效结合,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该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管理实验课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有了更高的参与度,学习积极性相对过去传统的排课式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之前有明显的提高。在线预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开放式实验给管理带来的难题,学生、管理员和教师三方面通过网络平台有机的结合起来,实验相关信息的传达效率相较于传统的发通知传达有了质的提升。
2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全面开放”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中,部分实验之间存在相同的知识点和操作,譬如“溶液粘度测定”和“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使用相同的控温装置,又如“不同外压下液体沸点的测定”和“环已烷-乙醇二元气液平衡相图”则使用相同的恒压装置,在“全面开放”模式下每个同学完成实验的进度和顺序皆不一致,带课教师无法掌握所有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遇到这类情况只能每次重复讲解。另外实验课程在设置时是遵循一定的层次和框架来进行的,学生的自主选课随机性很强,容易忽视各实验之间的关联所在,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课程整体的把握能力。
3“有序开放”管理模式
3.1“有序开放”管理模式的引入
鉴于以上这些情况,我校物理化学实验中心近年来尝试使用一种“有序开放”管理模式。该模式下各种动作方式于“全面开放”模式基本一致,主要的改变在于以“实验组合”取代单个实验作为选课单元,供学生选择。实验教师可以按照实验类型、操作和难易程度对每学期的实验进行分类和组合,每组一般2~4个实验。实验组中的实验顺序固定,有相同的知识点和操作点的实验尽量分开,而不同组实验间则相互对应。比如某学期开放四个实验A、B、C和D,A和C、B和D均存在相同的知识点,将A和B做为组合1,C和D做为组合2,学生就可以选择先完成组合1,再进行组合2的实验时,教师就能了解到该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可以简要或者更加深入对该知识点进行讲解。其它管理方面仍然依照之前的模式。
3.2“有序开放”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果和需改进之处
这种模式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开放管理模式,因为学生同样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和教师,而实验课程经过优化组合后,一方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见面的次数,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实验进度的把握,教学资源和时间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学生在宏观上对实验层次和框架有一定的理解,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校物理化学实验推行该模式迄今已满三个学年了,新模式首先继承了之前模式的优点,包括选课系统的使用和课后测试等特色,对实验进行一定的排列组合则更能体现实验之间承上启下、由简及深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课程结构的把握和实验技能的深层次培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了解,同一实验可以跟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讲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之前模式随机性过强带来的一些弊端。取其中两个学期学生实验成绩绘制成分布图,如图4所示。由于“有序开放”管理模式实践时间尚短,并未完全成熟,会给实验管理和教学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需要更高的师资水平,每个教师需要掌握熟悉更多的实验课程,并要具备更加灵活的授课方式;学生在时间上的自由度和“全面开放”模式相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管理方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协调;另外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对实验的排列组合进行优化,以进一步突出实验教学的整体性和相关性。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进一步完善。
4小结
作者:张雪娇 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对于新理论的实验依据,处理方法和该理论的应用以局限性都必须讲清讲透,澄清可能产生的各种模糊认识,而对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前设课程中已有完整论述的内容不讲或略讲,让学生自己阅读巩固提高,再用较少的课时加以引申和提高。例如在无机化学中已经系统地学习过的热力学中的基本计算、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以及电化学中的有关Nernst方程的计算等,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就可以略讲,甚至于可以不讲。对比法—强调知识的相关性和连续性任何知识体系都是在旧的较简单的知识体系中发展而来的,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往往是相互关联的。物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和连续性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将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加以应用,如高等数学、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讲授这些内容时可以进行扼要的回顾或简单的复习,使学生温故知新;二是与学过的课程进行类比,如在讲授体积功时可与物理学中功的概念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当教师传授新知识时,如果能够指出即将学习的内容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掌握。启发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发挥,双向互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2]。一个善于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师,能从主导作用开始,逐步过渡到主导和引导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也逐渐由被动转向主动。
同时教师再加以必要的引导和启发,通过知识的扩展和引申,师生共同得到结论———自然界中的一切发展变化过程都是有方向性和限度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启发思考过程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不仅从启发中理解知识,还要从启发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多媒体—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和认识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方式改革中的热点。其中电子教案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工具,一个好的电子教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讲课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3],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如热力学中的体积功和卡诺循环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如能应用专用软件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形、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将其形象而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相对比较容易。同时,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解决了课时少、学生多、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物理化学中一些重要公式的推导如能在板书中给出,学生的听课效果会更佳。开放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扩大学生知识结构,丰富物理化学与医药行业密切联系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如药物制剂与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之间的关系、表面现象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等,拟定好专题讨论的题目,提前将讨论提纲及具体要求通知学生。学生在学习之余,收集信息资料并作出相应的课题报告。然后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开展讨论,通过各种形式谈出各自的见解和观点。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前沿知识;同时还能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真正做到一举多得。
加强习题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除了课堂讲授之外,加强习题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相信每个物理化学教学工作者都深有感触[5]。在物理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一般学生即使上课听得很明白,教材也能看懂,但拿到习题时却无从下手,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因此,在课堂上精选一些有启发性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就显得十分重要。由基本概念到计算公式,再到每一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逻辑推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改错题练习,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探索知识,辨别是非。布置学生作业时,要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尽量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为此,教师在课后习题的基础上编写了与教材相适应的难易适当的习题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何改进和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本文仅是作者在进行物理化学教学时的一些尝试和思考。这一课题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尚值得同行在今后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总之,灵活运用各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必定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2.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电化学是物理化学考研科目必考内容,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内容是电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结合各高校的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对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内容的考研考点进行深入分析,使考物理化学科目的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此考点。
关键词:考研分析;物理化学;电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08-02
考研是人们都非常关注的话题,考研为人们进一步深造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为其拓宽了就业之路。物理化学作为大部分高校考研专业课中的必考科目备受学生的重视。国内有关物理化学考研方面的书籍不是很多,而相关论文则更少,之前任庆云等人曾对物理化学热力学及其应用方面内容做了考研考点的分析,并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1-4]。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内容是物理化学课程电化学部分主要内容之一[5-9],同时也是物理化学课程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其考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内容简介
电导表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物理量。有关溶液电导数据的应用是很广泛的,而物理化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检验水的纯度、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和和电导滴定四个方面的应用。
二、考研考点及真题分析
1.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的考研考点分析。对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的考研考点分析如下:
考点1: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
考点2: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考点3:电导滴定。
考点4:电导测定的综合应用。
2.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的考研真题分析。
真题1 (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在298K时,浓度为0.01mol・dm-3的CH3COOH(aq)在电导池中测定电阻为2220Ω,已知该电导池常数为36.7m-1。试求该条件下CH3COOH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A.滴定终点是溶液的电导率由逐渐减小到保持不变的转折点
B.滴定终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最小
C.滴定终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最大
D.定终点是溶液的电导率由逐渐增大到保持不变的转折点
答案:B
涉及考c:考点3和考点4。
解析: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在加入NaOH溶液前,溶液中只有HCl一种电解质,因为的H+离子电导率很大,所以盐酸溶液的电导率也很大;当逐渐滴加NaOH后,溶液中H+与加入的OH-结合生成H2O。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电导率较小的Na+离子取代了电导率很大的H+,因此整个溶液的电导率逐渐变小。当加入的NaOH恰与HCl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溶液的电导率最小,即为滴定终点。当NaOH溶液加入过量后,溶液的电导率又增加。
真题4 (2013年吉林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电导测定应用,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
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C.求平均活度系数
D.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答案:C
涉及考点:考点4。
解析:考察的就是电导测定常见的应用,求难溶盐的溶解度、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检验水的纯度、电导滴定。
真题5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不能通过测定电解质溶液电导来计算的物理量是( )。
A.离子迁移数
B.难溶盐溶解度
C.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D.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答案:A
涉及考点:考点4。
解析:考察的就是电导测定常见的应用,求难溶盐的溶解度、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检验水的纯度、电导滴定。
三、结论
物理化学考研题注重的是基础知识掌握和深入拓展的有机结合,故考生复习时应先掌握重点的基础知识,再深入挖掘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本文针对物理化学考研中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考点结合相关考研真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考研的学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松涛,任庆云.对物理化学考研中van der Waals方程及其应用考点的分析[J].广东化工,2014,41(2):134.
[2]任庆云,王松涛,王志平.对物理化学考研中二组分双液系相图的考点的分析[J].广东化工,2014,41(23):171-172.
[3]王松涛,任庆云.对物理化学考研中热力学第一定律考点的分析[J].山东化工,2014,43(3),186-187.
[4]任庆云,玉占君,王松涛.对物理化学考研中二组分固-液体系相图的考点的分析[J].广东化工,2014,43(12):169-171.
[5]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73.
[6]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物理化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2-23.
[7]沈文霞.物理化学学习及考研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95-310.
关键词:物理化学;贴近专业;细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55-02
一、引言
物理化学是用物理的理论及实验方法来研究化学的一般理论问题[1],它为了建立可以适用于各个化学分支的知识,采用了理想气体、理想液体等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物质作为研究对象,导致物理化学的内容抽象、不易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情况。
自2008年开始,作者承担了本校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对于这门课的教学,从教师角度来讲,课时数太少(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验教学16课时),即使采用篇幅精练的《物理化学简明教程》[2],平均到每节课应完成的教学内容也不少,从学生角度来看,这门课属于选修课,在专业课程较多、学习时间较紧张的情况下,利用课后时间来加深对物理化学理解的主动性并不高。因此,只有让学生明白学好物理化学,可以准确认识给水排水过程所涉及现象的产生原因、能够提供解决专业问题的实用思路和方法,才会让学生与物理化学产生共鸣,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主动地自学,增加这门课的学习时间。
分析学生的专业,可以发现他们的课程体系是围绕着“水”来安排的,在给水排水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名称带有“水”的课程共有23门。由于水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液体,在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最常见的化学变化,这使得“水”是物理化学知识逐渐形成和建立的主要载体之一。所以,“水”完全可以把学生的专业与《物理化学》联系起来,如果恰当运用“水情景”来进行各知识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对《物理化学》形成全面认识,进而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和应用方法。
二、教学实例
《物理化学》中有很多与“水”相关的知识点和对应的习题,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和相关的计算、热量计的工作介质涉及溶液的内容、利用H2与O2反应生成H2O进行平衡常数的计算、水的相图,电化学中各种现象和计算基本上是发生在水环境中的,溶胶的聚沉和絮凝也是较多地与水联系在一起。
但在教学中,只是指出和强调这些知识点与水有关还不能让学生掌握在给水排水专业上,应用物理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方法。因此,教师需要进行一些教学内容的细化讲解,作者采用图1所示的思路来实施课堂教学,以说明物理化学可以解释日常生活,它的知识及内容已经融入到部分专业课程中,掌握物理化学知识能够对将来从事的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1.物理化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揭秘。教学实例一: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经常发生大范围的降雪,路面结冰导致交通受阻,融雪剂被大量使用,作者在课堂上适时进行习题演算,如:在某种情况下需要配制25kg的甘油水溶液(此溶液在-17.8C时才不致结冰),设此溶液为理想液态混合物,试计算最少需用甘油多少公斤?练习这种类型的习题,能够直接让学生感受到理想稀溶液依数性知识的实用性价值。
教学实例二:冰上运动给观众留下了灵活印象,人们大多认为这种灵活性来自于冰刀的锐利,而利用克劳修斯-克拉佩龙(Clausius-Clapeyron)方程对固态冰-液态水之间的相变过程进行定量研究后,发现冰刀的主要功用是通过显著减小运动员对冰的作用面积,从而产生足够大的压强,使得冰刀下方的固态冰因凝固点下降而变成了液态水,这才让运动员能够灵活地滑动,这项运动的奥妙,原来是处于冰刀下的冰至水的相变所致。这些知识会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效用,有助于消除对《物理化学》是抽象性课程的认识,并对它产生亲近感,乐于通过自学获取更多的物理化学知识。
2.物理化学知识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应用。教学实例三:给水排水系统要大量使用金属管件,它们的腐蚀与防护是工程建设上必须要注意的问题。电化学腐蚀是导致金属管件损坏的一种因素,而电化学保护是一种有效解决手段。发生腐蚀和产生保护现象,都是由所用材料与环境的电极电势相对高低决定的,这会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电极电势概念,对安排的电极电势测定实验有着更强烈的动手欲望。教学实例四: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包括正吸附和负吸附,根据这两种类型中的溶质分布特征,引导学生考虑是否可以根据不同污染物在水中的分布特性来开发相应的水处理方法,这项要求会引导学生深究正吸附和负吸附产生的原因,加深对表面能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方面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将物理化学内容与专业学习融合起来,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他们有可能成为善于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
3.物理化学知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教学实例五:在表面张力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研究实例。介绍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溶剂,如水和无水乙醇用于催化剂制备时,它们对催化剂结构和反应性能会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3],通过对催化剂样品的透射电镜照片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液体表面张力对材料制备的影响,同时起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作用。
教学实例六:向学生推荐给水排水的专业学术论文,让他们对物理化学知识在专业科研工作上的应用有具体认识,如邹卫华等[4]在脱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工作中,系统地运用了多项物理化学知识,其使用的确定吸附等温式类型、反应级数的程序、热力学函数的求算方法、活化能的计算等,这些内容在《物理化学》课本中都能找到。这种介绍能够破除学生对科研工作的神秘感,建立起从事专业研究的信心。
展示这些具体的科研实例,有助于学生悟到物理化学并不是运用难度非常高的一门知识,表述简洁的热力学定律和方程能够用于各种类型的研究中。
三、结论
通过采用上述方法来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物理化学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上有着广泛应用,并且易于运用的认识,消除他们对物理化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的感觉。作者仍在继续探索和完善这种细化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将来能在专业上创造性应用物理化学知识,并对物理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第四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1公式的推导讲解不深入
物理化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讲课时只是简单地给出公式以及公式的使用条件而不加以推导,虽然授课简单了,但课堂显得单薄且深度不够,但如果公式推导过多,又会导致课堂内容单调难懂,因此必须掌握公式推导的度。例如在讲述绝热过程功的计算时,不必单独再推导其专门的计算公式,而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计算。在基尔霍夫定律的推导过程中,只需要用热熔的定义进行推导,简单清晰。对于理想气体的熵变计算公式的推导,直接采用推导通式而不是逐个过程进行推导要方便的多。而在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之外的章节,可以减少推导过程。例如杠杆规则、二级反应积分方程的推导、开尔文公式以及吉布斯吸附等温式的推导则可以不必介绍。但对于相率来说,由于其推导过程中引入了相率中“2”的涵义是温度和压力,若在课堂上进行推导则有利于学生对公式深刻的理解。
2内容面面俱到
物理化学课时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取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前后联系不紧密的留给学生自学。例如热力学中的键焓估算反应热和离子反应的热效应,亥姆霍兹能变化的计算,麦克斯韦关系式,电化学中的法拉第定律等内容可以不讲。而对于在前期课程中已经出现的内容,也可以不必深讲。但对于卡诺循环、卡诺定理以及熵的导出过程,如果不讲就直接给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则违背了物理化学的严谨性,人为的降低了物理化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只强调能正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而不关心其内涵,使物理化学难度和形式等同于先期课程无机化学和物理学,并可能导致内容的简单重复,学生的理论水平始终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物理化学里面的概念大多学生都有接触,因此教师的任务应该转移到用系统的物理化学方法把以前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上去。
3减少习题、作业量
大学强调素质教育,因此包物理化学在内,很多课程往往不再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物理化学有别于其它药学专业的课程,课堂和课后做一定量的习题对于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课堂上,必须有一定量的习题讲解时间。利用多媒体讲解习题,可以减轻教师抄写习题的时间。在计算比较多的章节中,应保证充分讲解2~3道典型例题。例如讲述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和动力学计算时,应该精讲一部分习题,在每一周课程结束时,给学生布置1~2道作业习题是很有必要的。实践证明,合适的习题量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可以促进知识的吸收,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过多讲述药学知识
药学专业开设物理化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全面的理论知识指导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的各个过程,但是也不能过多讲解药学中的知识,以免喧宾夺主。例如表面活性剂在以后的药剂学课程中依然会详细讲解,因此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应当侧重其基础的理论,而不应过多关注其应用,讲述时可以列举一些药学中应用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即可,主线仍应以表面现象的原理讲解为主,更多的应用可以留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或者课堂论文,提高其主动性。另外,对于中药学来说,粉体也是仅讲解其和物理化学有关的内容即可,而不必过多的讲解粉体的专用术语的意义,例如休止角等概念。
5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由于其形象生动而被大量运用,但物理化学并不是每一章都适合用多媒体的[4],应当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多媒体预先设定好要讲的内容,限制了老师思维的发散性,如果学生产生一些疑问需要老师及时讲解,或者教师临时的思维跳跃,多媒体往往束手无策,而常规板书教学这时候却显得机动灵活。例如,在每一章节后的总结,用常规板书,可以慢慢的整理思绪,学生边听边记笔记,但如果用多媒体,节奏则显得过快,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因此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
6PBL教学法不适合物理化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在不少以案例为主要载体的课程中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医学专业。因此PBL教学法在物理化学课程中也进行了不少的尝试[5]。但是鉴于国内班级往往人数过多,学生可以掌控的文献资料有限,因此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这一先进的教学方法。其实物理化学的部分章节也是适合采用PBL教学法进行的,例如可以设计物质摩尔质量测定方法的PBL教学,把溶液的依数性、大分子溶液等内容讲述的非常透彻;另外,热力学方向和限度的判据关系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教学内容。在案例教学中,可以不必拘泥于章节,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较难的理论内容进行常规课堂教学,效果反而更好。
关键词:物理化学;改革;结合
中图分类号:O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Z-3198(2009)05-0188-02
物理化学是物理学与化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该课程是化工技术类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它在化学与化工人才培养中有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科学世界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建精品课程,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即教材)改革、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教学管理(包括教学时间、教学安排、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分标准等等)改革。
1 教学内容改革。即教材改革
我们先后使用了天津大学王正烈主编的《物理化学》第一版、第二版,教学过程中,不断选用新教材,对老师来说要加重负担,要不断写新的备课笔记。但我们体会到,写备课笔记可以加深对内容理解,提高教学效果。近些年来由于量子力学、微电子技术、波谱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催化剂、纳米材料的出现,促进了物理化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把物理化学的新知识、新成果介绍给学生。
2 教学过程改革中。采用“六个相结合”
①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于难理解的概念,先从微观上解释,说明其物理化学意义,再从宏观上形象化。比如介绍熵的物理意义时,我们可以将红墨水滴入水中,红墨水不断扩散。系统混乱度逐渐增大,来描述熵是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讲孤立体系熵增加,而开放体系因为可以有负熵流,可使开放体系熵减少。教学中联系生物体成长、壮大、死亡过程与熵的变化情况;还联系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孤立体系――“一个封闭的山村”,熵值会越来越大,发展的动力就越来越小,经济落后,人民受穷,而要改变面貌。必须改革开放,把山村变成开放体系,“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就是引进负熵流,使体系熵值减少,才能快速发展。这样既加深了对熵定律理论的理解,又能从自然科学角度说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正确性。
③内容与方法论相结合。对物理化学中一些原理、定律的建立,除了要讲清原理的内容外,还要说明该原理是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得来的。例如讲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吸附时,向学生说明这是采用理想模型法得来的;讲可逆过程时,说明这是采用科学抽象法得来的;讲标准燃烧热、标准生成热、标准电极电位等时,说明这是采用相对数值法得来的。还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说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方法的运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④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相结合。在教材的每一章末尾。或习题课上,介绍与本章内容相关物理化学前沿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
⑤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研究成果结合进去。例如在讲熵判据时,结合教研论文“对化学热力学熵判据的讨论”,来讨论“熵总是过程方向的判据吗?”,在讲化学平衡移动时,结合教研论文“反应组分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讨论“增加反应的浓度平衡一定向产物方向移动吗?”等等。
⑥理论教学与化工生产相结合。我们是职业院校,培养的大多数学生将来要到化工生产第一线,因此更要注重实验环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高技能,高水平的应用性人才。例如在讲化学反应速率时,结合工业合成氨的具体状况。探讨如何提高反应速率,增加氨的产量。
3 习题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物理化学课程是一门十分强调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的理论课程。要学好它很不容易的,物理化学被认为是化工技术类专业中最难学的课程。难学的原因在于它有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定律,非常抽象不好理解,不好掌握,习题难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上好理论课外,习题课是一个重要的、必有可少的环节。学过物理化学的人都知道,必需多做习题。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熟悉与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解题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上习题课要象上理论课一样,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我们习题课的内容一般包括下列几个部分:
①扩大知识面的新理论、新知识介绍。
②归纳总结一章中所学的知识。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感觉、片段的知识,只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系统,才能更深刻理解,更好掌握。为此,每一章学习后,我们帮助学生把一章中所学的知识点以“联络图”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③总结学生作业中问题。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特别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对有特色的解题技巧要介绍推广。
④组织讨论思考题。一般教材的每章后面,都有一些思考题。我们先布置给学生先思考、解答,习题课时进行讨论讲解。
⑤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每章学习后,我们都印发给学生一些数量的练习题,其中选择题20个左右,计算题5至8个。这些练习题都是历年教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代表性,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一般提前发给学生,要学生先做一遍,上习题课时,老师选择其中典型试题讲解。
4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物理化学教学中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飞快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为一体,突破了时空限制,虚拟现实。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把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到教学上,实现教学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上应用,使教学的思想、教学的理论发生了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点与形式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与内容、课外辅导的内容与形式、考试内容与方式、学生成绩评定的标准与手段等发生了变化。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把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建议和思考
①编制课堂教学的电子教案与教学课件。
②对教材的思考题、练习题、习题进行详细解答。并且输入到计算机中,形成word文档。
③编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CAI)。
关键词:工科学生;物理化学;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97-03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程,也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的必要准备。由于物理化学是在前人大量实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从而得到很多的各种定律理论及公式,所以历来的化学化工类学生都对之望而生畏。尽管物理化学公式多、概念多、模型多,但是很多知识源于物理的原理和实验,而且经常用高等数学为工具进行推导和演算。总之,该课程理论性强,逻辑思维性强,抽象概念多,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将物理化学讲授的生动、形象,激发工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教师才能较好的指导。我校涉及工科的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主要有:应用化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等。以下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
一、提出问题法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讲授“Carnot循环”一节时,可从Carter小时候观察奶奶烧开水,看到水在锅里沸腾将锅盖顶起来,受此启发,长大后Carter发明了蒸汽机。一种工作在高温热源(锅炉内水蒸汽)与低温热源(空气)之间,源源不断地将高温热源吸收的热转变为功并将部分热量传递给低温热源,其最大效率是多少(工业上能提高生产效率)?然后联系前面讲过的可逆过程特点(系统膨胀对环境做最大功,压缩得到最小功),引出Carnot循环。
又例,讲授偏摩尔量时,理想混合物如苯(A)和甲苯(B),没有体积效应,即Vmix=nAV*mA+nBV*mB,而真实混合物如水(A)和乙醇(B),具有体积效应,即Vmix≠nAV*mA+nBV*mB,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两种分子(A和B)的结构和分子之间范德华相互作用力不同造成的。
二、例举一些与讲授知识紧密相关的自然现象或工业上的应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性反应,这种反应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例如,讲授“Henry”一节前,举例啤酒、碳酸饮料开瓶后,大量气泡从瓶口溢出,问学生为什么?讲授“Raoult”一节前,举例为什么海水在低于0℃结冰?“表面物理化学”一章涉及许多自然现象或应用,例如,讲授“表面张力”一节前,可举例为什么水滴自动形成球形?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解释,若形成不规则形状,则各处的曲率不同,附加压力不同,不稳定;形成球形表面积最小,则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最小。讲授“附加压力及Kelvin公式”一节前,可举例如下:人工降雨;干旱的稻田土壤龟裂,在缝隙里比较湿润;香菇干在梅雨季节若没有密封包装,则容易受潮;等等。Kelvin公式可以解释两种重要的现象:(1)毛细凝聚现象:在多孔固体表面,水蒸汽被吸附时,在细孔道内弯曲液面上的蒸汽压比平液面上小,容易发生凝聚。例如,干香菇在梅雨季节很容易受潮;多孔性结构的物质如活性碳、硅胶等常作为干燥剂;泥土中孔道和缝隙常常保持潮湿状态;等等。(2)亚稳状态的存在:例如过饱和溶液、过热液体、过冷液体、过饱和蒸汽等亚稳现象。亚稳状态在热力学上不稳定,在动力学上却能保持暂时稳定的状态。讲授“固体表面吸附”一节前,可举例活性炭用于蔗糖汁脱色制白沙糖。
三、例举一些与讲授知识紧密相关的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是一种实践,它是感性的,而理论是理性的。从感性上升到理论是逻辑必然,是认识更加深入的过程。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或应用推动理论的发展。从生动、鲜活的实践提炼上升到理论是认识的飞跃。例如,讲授“热化学―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一节前,讲述氧弹量热器测量物质燃烧热―等容热效应,如何换算为等压热效应?从Gay-Lussac-Joule实验讲授理想气体热力学能变和焓变,从Joule-Thomson实验讲授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能变和焓变及其节流膨胀的应用,从铋―镉相图的步冷曲线测量实验讲述简单的低共融二元相图等。
四、类比法
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手段,类比教学法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发展学生的求异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类比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形式多样,但是类比教学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类比的运用要适度,不能盲目依赖。例如,讲授“电解质溶液的电导”一节时,将离子导体与金属导体进行相应的对比讲述,让学生对这两种导体的特点、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等有明确的认识。再比如,可以提问学生,电化学反应其实也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那么,这种氧化还原反应与普通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何区别?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后加深对电极反应的认识。
五、讲述科学家的生平故事,特别是他们的科学精神
讲述科学家的生平故事,可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勇攀科学高峰。涉及的物理化学家主要有:Carnot、Joule、Clausius、Gibbs、Helmholtz、Claperon、Faraday、Nernst、Arrhenius等。比如在讲Ag|AgCl电极时,可以讲周公度先生的一个亲身经历。周先生早年在北大做实验助理教师时制备Ag|AgCl电极,第一次制备时发现电极上有一个黑点,他一开始认为可能是实验操作问题,然后重新做,结果第二次还有,这时,他认为这可能不是实验操作的问题,而是有相关实验现象产生。于是,周先生对电极上的黑点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分析,结果发现了一个文献中还没有报道过的晶体结构,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相关主流学术期刊上,该研究成果奠定了其在国内结构化学领域的领军地位。经过这一事例可以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这一点不仅可以教书,而且还可以育人。
六、学生课堂练习法
讲授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的化学势时,先让学生做以下例题。
计算1.0 mol理想气体在等温下从标准压力P变化到任意压力P化学势的变化。
标准态:在T、P的纯理想气体。以上就是化学势表示式。
七、介绍科技前沿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把一些与课程有联系的最新科技进展穿插在理论的讲授中,学生通常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既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授“化学电源”一节,除了介绍教材上列举的蓄电池(如铅酸、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等)和燃料电池,还补充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随着全球矿物能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于新能源的利用和研发越来越重要,因此特别介绍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作为替代轿车传统发动机的能源动力,可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八、提问学生法
对于比较容易和简单的讲授内容,可采用此法。一方面可提出下面讲课的内容,另一方面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例如讲授“Hess定律”一节时,可以提问学生:Hes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Hess定律在什么条件下成立?等问题。
此外,还有先讲结论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总之,要根据授课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学生感到物理化学重要(是其他化学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有用(工农业生产应用,解析自然现象等)、形象而不抽象,达到学生自觉和主动学习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杨,侯文华.物理化学[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森林.关于物理化学习题课件的一些设想[J].大学教育科学,2003,82(2).
[4]王森林,陈亦琳.讲授工科化学本科表面物理化学一章的一些做法[J].高校教育研究,2009,(10).
[5]陈加福,曹艳.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文理科教学中的合理利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6]杨喜平,张玉军,阎向阳,尹春玲.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0).
[7]刘维桥,尚通明,朱雯.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8]马传国,王亚珍,陈国华.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探索[J].高教论坛,2010,(05).
[9]邓谦.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3).
[10]朱雯,尚通明.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11]贺诗华.工科非化学与化工专业《物理化学》重组与重整实践[A].2010.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12]曾明荣,黄婷婷,翁建新.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04).
[13]张飞跃,黄燕梅,李斌.我校物理化学开放实验改革刍议[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关键词: 化工计算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实践
物理化学是高职化工工艺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毕业论文与设计)的学习,更间接地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从总体上讲,高职学生数理逻辑能力是明显的弱项,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如何推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变,一直是基础化学课程授课教师面临的一个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
一、删繁就简
从教材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从内容上看,若干教材版本基本上由绪论、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胶体与表面化学、电化学、动力学基础构成。教材理论色彩浓厚,缺少鲜活的行业实践案例,对其进行增删取舍是非常必要的。笔者的主要做法可概括为单元化、模块化改革,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首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五个单元:热力学基础单元、化学平衡单元、物质分离提纯单元、电化学单元、动力学单元。五个单元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方式递进,既遵循专业知识学习的内在逻辑规律,又考虑到删繁就简,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偏好。每个学习单元设置数量多少不一的学习模块或任务,这些学习模块之间既有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特点。对高职化工工艺类学生而言,重在如何应用所学到和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解决现实化工生产问题,而不应过于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因此,笔者对本课程内容删减最多的要数热力学基本定律。教学实践表明,热力学基本定律能解决两个问题:能量衡算和方向判断,而这一直是一个几乎令所有课程师生伤脑筋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大幅删减具有相当难度、师生都厌烦的理论内容,突出具有实用性、行业实战性的内容。
二、高度重视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的巨大作用
物理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比较枯燥乏味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与方法策划不当,教学双方的主体性均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效果不言自喻。通过案例的引入,开展研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显然能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化学平衡单元教学中,笔者引入我院生产实训装置――乙苯脱氢反应案例,学生现场学习,迅速理解了温度、压力、催化剂、惰性气体-水等工艺参数的重要性及原则性的操作步骤与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此外,从教学过程来看,企业鲜活现实再现于课堂,企业生产经营中现实的策划、规划、设计、作业管理决策的再现,能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成因、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方法技能,持之以恒,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习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创造性,从根本上内化理论知识,巩固学习效果。
三、注重引导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理解,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看,是指教学以问题为载体,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毫无疑问,研究性学习给老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但也增加了课程实施中的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课程的实施模式、价值判断、切入口、推行步骤、资料来源、研究结果及呈现方式,等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现存条件而决定。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的呈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主张这些问题来源于化工生产实际过程比较妥当,也可以与问题情境教学配合进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程知识整合,合作研究,逐步明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逻辑思路,最终内化专业知识与技能。
四、充实反映科学前沿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光化反应在动力学内容占很小比例,常被忽略,但光化反应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反应及信息科学紧密相关,在讲课时结合科研内容介绍光催化在环境净化的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部分科研工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争取近年内开设若干高层次应用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的选修课程,如界面与胶体化学,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弥补课内学时的不足,加深学生应用与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而且与前沿科技均有密切关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提高实验课起点,组织综合型的实验
第一,删减部分和整合陈旧简单的实验,提高实验课的起点。如恒温槽与其性能测定这一实验内容过于单一,应与以后涉及使用恒温槽实验整合,“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测定”和“中和热-电离热测定”两个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和操作过于简易,显得落后陈旧,应当删减,或与无机分析实验整合,动力学章节涉及速率常数测定的实验有3个,显得重复,应删减或增加新的内容,如增加流体黏度及表面张力的测定等内容。第二,扩充和加深实验内容,组织开发性、综合型的实验。例如电化学实验中“电动势的测定和应用”实验可与绿色化学结合,对含Cr+6废水进行处理,不仅拓宽了基础知识面,还让同学们了解了学科间知识交叉与渗透,又如二元气-液相图实验中可增加高难度非均相气液平衡内容。同时准备开设综合性实验光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这一实验不仅涉及物理化学中的光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反应级数的求法,还涉及反应器的设计,催化剂的筛选和工艺改造,以及计算机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多方面知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自行改造与设计。
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对许多问题的认识还很肤浅,有待进一步认真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金若水,吴性良,谢高阳.大学本科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J].大学化学,1998,(6):12.
【关键词】化学,物理;学生;院校,药学;教学方法
药学科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及致病体相互作用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药物的要求也日益增强。而新药设计、药物合成中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药物的稳定性及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都与《物理化学》原理密切相关[1]。可以说从药物的研发、生产、贮存到药物的使用和吸收直至发挥作用,都与《物理化学》息息相关。因此,《物理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为后续专业课程(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分析》、《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等)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同时也是联系药学理论与实际操作应用的重要桥梁。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对于独立医科院校的学生,由于医学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学生生源的整体素质都不理想;很多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化学》内容繁多,理论性强,逻辑推理严密,课程过于抽象,很难接受和理解知识点,一些学生甚至对《物理化学》课程产生了厌恶和畏惧心理,严重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有效的催化剂。因此,根据本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尝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1补充课外辅导,及时课后答疑
《物理化学》教学内容较为丰富,理论性和逻辑性强、概念原理抽象、公式多而杂;其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不仅需要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也需要与之相关的物理和高数的知识应用。而很多独立医学院校学生的数学和物理学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并且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都采用大班制授课,使得很多学生感到该门课程很难听懂,从内心深处产生了畏惧感和厌恶感。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示,那些学不好的学生,都是在客观上学不懂、听不懂,而从主观上放弃学、厌恶学。所以要克服这种不利的影响,首先要克服教学上的心理障碍,减少学生对该课程的畏惧感和厌恶感,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做好课外辅导和课后答疑在引导该门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一章开始学习之前,对于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和高数相关的知识,以视频教学或者PPT文本资料的形式上传到校园网上,让学生上课之前做好相关的预习,从而达到上课能听懂,课后能理解应用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在校园网上上传每章的重难点知识和习题简答等,以缓解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深入学习并激发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们常用的通讯聊天工具(如QQ、微信)和学生建立学习讨论群,及时解答学生当天课堂学习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和难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建立起对该课程的自信和兴趣[2]。
2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学科融合
目前大多数医科院校,在新一轮课改要求下,对于《物理化学》的学时进行了大幅度的缩减,按照之前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完成。针对教学学时数不足的实际情况,本校首先合理安排理论讲授学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精选,并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删减一些理论性、推理性较强的知识,强化一些与药学后续课程紧密联系的应用知识。例如,对于热力学和动力学部分,删减一些与公式推导相关的内容,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及使用条件和范围;又如,对于电化学部分,由于无机化学已经系统学习过,不再讲授氧化还原的知识点,而是重点从热力学的范畴讨论电池可逆性及生物电化学相关的内容。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的取舍,在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还可以结合药学专业实例进行讲解,将所学的知识引入到药学问题的研究中,必然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热力学知识可以应用于人体中,结合体内腺苷三磷酸的代谢来判断其方向和限度;动力学知识可以结合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以及药物有效期预测和药物稳定性等实例讲授[3];相平衡一章可以介绍真空冷冻技术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其原理就是利用水的升华将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最终得到干燥的药品;电化学部分可用电化学的原理解释细胞水平上的电荷和能量传输的运动规律并探究生命过程的机制和意义。这种授课方式使《物理化学》更贴近药学,让学生明白基础课程对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得单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3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评价
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抛弃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程小组课堂展示2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4]。如相平衡一章的第二节,关于单组分系统的相图,整个知识点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涉及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在制药工业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形成研究小组,通过专题讨论,查资料和文献,以PPT的形式结合知识点在药学方面的运用以课堂小组讨论完成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和确定题目进行学习、研究,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到主动参与,学会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同时,还可以结合课程讲授,不定期开设一些有关学科前沿的、结合专业的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5]。科学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客观反映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而且能激励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目前大多数《物理化学》都是单一的期末笔试决定学习成绩,一次考试决定了学生的成绩很不公平也不科学。全面、科学、公平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论文报告、实验成绩、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等多方面的情况,才能考查学生是否已经全面掌握该门课程并能运用到专业实践中[6]。这种教学评价内容多样,避免了传统的单一死板的考核制度,其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科研创新、实践应用等多方面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从死板的背书、记公式的课堂模式上解放出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理论知识对药学实践中运用等多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4真诚对待学生,发展学生个性
在这个亦师亦友的年代,很多大学生都特别愿意和教师成为朋友,在探讨学术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探讨人生;如果在教学中,继续遵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和作风,很可能和学生在心灵和沟通上越走越远,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并厌恶在课堂上学习。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会和学生做朋友,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了解和关注他们所感兴趣的地方,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一种主动、愉快的心态听课,在一种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同时还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所谓发展个性,对大学生来说,就是在学习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方法做科学的判断、准确的选择,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创新的能力,尽快找到后续学习的路径,并且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7]。因此,应尽可能地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己个性的机会。个性的发展是兴趣和创造的前提,个性凸显出来,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显露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不断为之努力和奋斗。此外,当学生努力学习获得进步要对他们的点滴努力给予激励,这种激励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总之,对于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教师首要关注的地方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习和兴趣相交融,才能更好地学好《物理化学》。
参考文献
[1]李三鸣.物理化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7-45.
[2]唐万军,王利华,陈栋华,等.民族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J].药学教育,2012,28(1):40-42.
[3]杨文,沈理明.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实例教学研究[J].化学教育,2015,36(14):58-60.
[4]林贵梅,栾玉霞,邵伟.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践型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食品与药品,2012,14(1):70-71.
[5]王宁,尹洁云,陈国元,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之浅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10):68-69.
[6]黄统辉,刘玲,安琳,等.药学专业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68-69.
[7]苑娟,李民,武香香,等.物理化学教学中模块教学法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68-269.
关键词:镜质组反射率,干酪根,有机质
0.引言
沉积有机质的演化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个过程受控于许多因素包括有机质本身性质。沉积有机质在一定地温、压力以及微生物作用下可形成对人类文明发展有巨大帮助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随着资源的日益紧缺,深入认识有机质的演化过程对于指导我们寻找化石能源有重要意义。
1. 认识有机质的演化过程的重要意义
在沉积盆地中,原始的沉积有机质伴随其它矿物质沉积后,随埋藏深度的逐渐增加,地温不断上升,在缺氧的还原条件下,有机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由于地质因素以及有机质的自身性质的差异,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类型和产物不同,且具有较大的差异。为表示在温度作用下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我们常用的指标是镜质组反射率。随着镜质体演化程度的增高,反射光能力增强。科技论文。针对分散有机质的演化特点,根据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的大小,一般将有机质的演化划分为四个阶段: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高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油气生成的机理和产物类型都有区别。科技论文。未成熟阶段即镜质组反射率小于0.5%,此时生成的化学物质主要是一些生物成因的气体,其中以甲烷含量为主,干酪根呈黄色,对应的煤阶为泥炭——褐煤,这一时期的沉积有机质主要受压实作用的影响,孔隙水分被大量排出,发生一些化学物质分解和聚合。在这个阶段会有少量的液态烃生成,从化学成分上看,这些液态烃中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正烷烃在C22——C34范围内有明显的奇数碳优势;芳香烃也是以相对分子质量高的化合物为主。成熟阶段又称为热降解生油阶段,镜质组反射率在0.5%——1.2%,干酪根为暗褐色,这一阶段生成的有机产物主要是石油,不过在镜质组介于0.5%——0.7%之间时,生成的石油以低成熟度石油为主,它们会与一些未熟油混合,形成所谓的未熟油——低熟油。科技论文。这个阶段粘土矿物可作为降低干酪根降解反应活化能的催化剂,尤其是蒙皂石。它可以是有机质组分在颗粒表面富集,并依据物质吸附性能的差异进行重新分布,这一过程可以降低有机质的成熟温度。高成熟阶段即热裂解生湿气阶段,此时处于高成熟阶段的有机质,镜质组反射率介于1.2%——2.0%,干酪根颜色为深褐色,生烃机理为热裂解作用,对应的煤阶为焦煤——瘦煤——贫煤,该阶段地温是超过多数烃类的临界温度,主要反应时大量C—C链的断裂,包括环烷烃的开环和破裂。一些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正烷烃含量渐渐趋于零,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烷烃数量剧增。原油裂解气的生成时间要晚于干酪根降解气的生成时间。进入高成熟阶段后,在镜质组反射率低于1.6%时,生成的气体以干酪根降解气为主,而镜质组反射率大于1.6%之后,大量的原油发生裂解,产生裂解气。虽然原油裂解发生的时间较晚,但是生气量远远高于干酪根降解生气的量。过成熟阶段即深部高温生气阶段,镜质组反射率大于2.0%,干酪根颜色为黑色,生烃机理以热裂解为主,对应的煤阶为半无烟煤——无烟煤,主要产干气。在该阶段干酪根的残渣释放出甲烷后进一步缩聚,H和C的原子比会接近生成甲烷的最低限度。几乎所有的有机质在这个阶段的热演化中形成最终的产物——干气甲烷和碳沥青或石墨,也就是说先期形成的一些液态烃类最后形成了气体与固体。在干酪根的热演化过程中,生油还是生气取决于干酪根的种类。I型干酪根和II1型的干酪根在热降解作用中以生油为主,天然气的生成量较少,而II2型与III型的干酪根则以生气为主。在煤层中积聚的III型干酪根可以形成所谓的煤层气,不过在中国的吐哈盆地中,煤层中赋存的II2型与III型的干酪根经过热演化形成了液态烃,即煤成油,而且聚集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油田。关于这点,事实上煤中若含有较多的富氢显微组分就会具有一定生成液态烃的能力。煤或煤系有机质的生烃机理与干酪根生烃机理无本质上区别。只要煤中富氢显微组分的含量占总有机质的5%——10%以上,就可以形成达到一定工业规模的油。
2.结束语
有机质演化的四个阶段代表了有机质从沉积开始一直到演化终极的全过程,有些盆地中的有机质演化到某一阶段可能由于地质因素的变化而停止。从演化的历史来看,随着地温和埋藏深度的增加,演化阶段在不断提高。在一些古老地层中的有机质可能大多已向天然气或沥青转变。因此在有机质处于高成熟或者过成熟阶段的盆地中找到石油的可能性就不太大而极有可能找到天然气资源。由于不同沉积盆地地质环境和演化历史的各异性,油气生成过程以及煤化过程可能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些过程本身都是非常复杂的,各异性又增加了研究它们的难度。自二战以来,许多特大油田、气田和煤田被接连发现,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然而到今天能源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寻找未发现能源的紧迫性日益增加,勘探难度也在提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地球化学知识及手段是寻找能源的一个重要支撑。相关领域的工作需要油气地球化学家、煤岩学家以及广大的地质工作者密切配合,相信取得的一些成果将会对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理论支持和科技保障。
【参考文献】
[1]傅雪海,秦勇,韦重韬.煤层气地质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2] (苏)热姆楚日尼科夫,Ю.А.,金兹布尔格,А.И.煤岩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65.
[3] 卢双舫, 张敏主.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4] 陈道公.地球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