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15:1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微企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财政资金支持
为了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辽宁省设立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不断扩大其规模。2012年,辽宁省本级专项资金从4800万元增加到1亿元,各市设立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也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随财力增长适当增加资金额度。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贷款难、担保难成为主要问题。为此,辽宁省市两级都建立了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省本级财政每年安排该专项4000万元。此外,辽宁省还鼓励各市建立创业种子基金,2012年省本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按各市建立的创业种子基金额度10%的比例给予补助。2012年,辽宁省财政安排了1000多万元的中小微型企业“专精特新”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型企业“专精特新”项目,省市两级政府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50%。
(二)税费减免
近几年,国家将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国家提高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征点。辽宁省执行月销售额或营业额2万元的国家规定上限标准,扩大了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此外,辽宁省还将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政策从2012年底延期执行到2015年底。同时,辽宁省认真落实国家对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印花税优惠政策。根据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在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按20%的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在2011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免征印花税。另外,辽宁省还清理涉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免征小微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政府采购
为了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辽宁省在政府采购中给予了小微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优先考虑。针对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中比例不高的问题,辽宁省提高了小微企业货物、工程和服务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要求采购预算总额的30%要面向中小微型企业采购,其中不低于60%的比例留给小微型企业。
二、辽宁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尽管辽宁省出台的各项财政政策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性资金投入不足且分散
辽宁省虽然不断扩大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但是与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辽宁省各级财政对小微企业
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特别是各市设立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总体规模普遍较小,随财力增长而增加的资金额度各市差距较大,并且随意性较强,难以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另外,各级政府对小微企业资金进行多头管理,难以将财政性资金集中起来,进行组合安排、配套使用,导致财政性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的整体效果不明显,很难形成政策合力,削弱了财政性资金对辽宁省小微企业扶持的力度。
(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较小
辽宁省对于小微企业实施的政策关于融资这个问题涉及较少,目前主要是设立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还不能够很好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现行的优惠政策存在严重的单向性,而缺少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性,很少有政策来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向小微企业提供充分的贷款。虽然辽宁省政府为强化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而专门设立了一些信用担保机构,但是政府对于这些担保机构往往缺乏系统化的长期资金支持,而只是在开始时注入一笔资金。而由于这些机构所扶持的小微企业规模小,贷款额也较小,所以这些机构通过贷款所得的收入相对来说也很少,因而不能维持其自身的生存,更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这些机构在扩展担保业务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经营风险,而且这些机构由于没有银行实现风险共担,不能将风险部分的传递出去,因而只能够独自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而且,担保机构自身也存在很多经营问题,如不规范动作。有些担保机构分工不明确,内部管理混乱,政府与企业交混在一起,因而在日常运营中易受到政府行为的干扰,难以实现自主经营,更难以从根源上帮助小微企业实现融资的目标。
(三)财政补贴力度不够,效率不高
辽宁省财政补贴数额不够高,补贴资金不集中,分散在多个部门。由于这些部门不能形成统一的步调,因而很难达到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因而造成政府虽然有所投资,但资金利用效率仍然偏低的现状。另外,财政部门没能够就补贴资金的利用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有时候资金已经补贴下来,但是相关部门对于这笔资金的利用没有明确的使用途径并进行很好地规划,从而造成资金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对补贴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链条不完善,很容易在监管方面造成漏洞,从而出现部分官员监守自盗,私自挪用公款,导致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的优惠很少。此外,由于政府财政补贴不到位,不能够很好地发挥对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这使得小微企业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
(四)政府采购制度不健全
尽管政府采购政策中存在对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但是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对政府采购进行强制规定,使得政府往往在产品竞标中还是走形式,没能够真正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照顾和公平竞争。此外,由于现行的采购政策对于产品生产商的资质要求偏高,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往往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因此,对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政策也常常因企业自身的规模约束或产品质量约束而在实际操作中变得难于执行。
三、促进辽宁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广东省财政在2003年至2008年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12年将这一数额提高到2.5亿元。相比之下,辽宁省虽然已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1亿元,但是规模还是偏小,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辽宁省应当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直接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对于各市设立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政府应当对其随财力增长而增加的资金额度或比例做出具体规定。同时,辽宁省级财政还应当进一步增加“专精特新”专项资金的拨款数额,要求各市级财政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对于创业期的小微企业,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扶小微企业顺利渡过初创期进入成长期。此外,针对辽宁省小微企业扶持资金存在的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等问题,应统筹和整合各项政策资金,切实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
为了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辽宁省应当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拨款力度。除此之外,辽宁省应当建立以市级财政为引导和支撑、省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出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层次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要动用各部门力量加快建设小微企业的诚信评级系统,促进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担保机构、银行和企业间顺畅交换和使用。同时,要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予以严格要求,并建立相辅助的法律程序,来监督管理这些专门的担保机构。在此基础上,要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严厉监管担保机构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使这些专门建立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为了解决下属市级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的后续资金问题,省级财政必须建立财政资金的支持和补充机制,来保证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可以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壮大担保机构的实力,增强担保机构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另外,可以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协会,作为中间机构,帮助担保机构与政府进行流畅的信息沟通,并为小微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信用担保协会应当对所有会员单位进行统一管理,评选优质单位进行鼓励,对恶意破坏行业规章的单位进行管制处理,提高行业的信息流通度,建立健全小微企业以及相关信贷担保单位的资信档案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省市两级财政还可以通过补贴担保费或贴息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通过私募债券、集合票据、集合债券、区域集优等方式扩大融资。
(三)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加强管理
辽宁省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快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将资金进行集中处理,统一发放,保证财政补贴能够做到专款专用,使得政府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从而做到持久稳定地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要积极有效地发挥财政补贴的引导作用,导向性地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结构升级和环保低能,带动社会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了推动小微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推进品牌建设,培育出创新能力强,具有竞争力的小微企业群体,辽宁省财政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专精特新”项目的补贴力度。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展位费和公共组织费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参加各类重点展会,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需要强调的是,在利用财政补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相关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督和考核,否则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而且会打击其他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四)健全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制度尽管我国在鼓励政府选购小微企业产品上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相对实践来说还是比较笼统,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不够细致。因此,辽宁省应当在《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健全政府采购相关制度,扩大小微企业产品在政府采购计划中的份额。可以考虑在满足财政部门自身运转和不影响公共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不低于预算总额20%的比例面向小微企业进行政府采购。对于一些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政府可以在采购评审中适当给予小微企业不超过10%的价格扣除。考虑到小微企业本身实力有限,单独竞标往往成功率不高,政府应当鼓励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竞标。为了保证大中型企业的积极性,政府可以规定,如果小微企业的协议合同金额占到联合体协议合同总金额的30%以上,可给予联合体5%以内的价格扣除。此外,还可以采用分割招标的方式,对于单个小微企业无法消化的大额订单进行有机分解,使得拆分后的多个订单可以被多个小微企业进行公开竞标,从而使这些小微企业都能获得更多公平的竞争机会。
四、结语
关键词: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目前创业的浪潮中,众多小微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小微企业不论是在注册登记数量上,还是在销售收入、上缴税款等方面都有了快速的提升。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让数亿人员顺利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在支持经济增长,激发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然而,在小微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客观来看,目前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并未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容乐观,长期来看,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会阻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会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与小微企业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等因素都息息相关,需要从多角度思考会计信息监管的问题,积极思考对策。
二、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小微企业记账业务质量堪忧
小微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财务人才较为匮乏,很多小微企业选择记账,仅仅也只是因为报税的需求,因此,记账业务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重要问题。首先,记账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方式,相关会计凭证难以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妥善保管,在利润、成本、销售、采购等环节的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本身就容易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如果记账人员只是根据实际收到会计凭证的时间来进行记账,那么是不能客观反映小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的。其次,记账人员和小微企业的出纳人员之间的配合也不够默契,缺乏主动配合精神。很多小微企业的出纳多采用家人或者是创建者本人担任,缺乏基础的财务会计业务知识,管理过程中较为随意,规范性差,有的甚至还会出现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管理混乱,以至于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另外,记账机构往往不能妥善处理成本核算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本身就很难提供出完整的成本核算相关资料,因此记账人员难以全面履行会计职能,再加上对小微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不甚了解,在核算过程中难以很好地坚持成本核算原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记账人员会直接将人员工资、采购成本计入生产成本,或者转入销售成本之中。
(二)会计核算规范性差
客观来看,目前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还十分滞后,很多财会人员并非科班出身,综合素质较差,导致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已经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很多小微企业在会计实务中仍然沿用老制度,只是简单地把自身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会计报表栏目参照准则进行了修改。二是小微企业并没有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随意性很大。严重的时候还可能诱发做假账的风险,严重影响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小微企业缺乏对凭证的审核程序,内部控制建设滞后,很多小微企业甚至就根本没有涉及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凭证不真实、凭证开具错误、经济事项表述模糊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缺位
客观来看,小微企业的大量兴起和快速发展,的确给会计信息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调整,以前的经济主管部门职能发生变化,不再继续履行会计管理职能,财政部门在面对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时也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目前,财政部门仍然主要通过执法检查、资格管理、继续教育等渠道落实对会计人员的监管职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财政部门通过资格管理实现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源头管理,为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相关信息变化较快,能否实现管理的及时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另一方面,虽然会计执法在大型企业中已经较为平常,但是行政部门的执法触角还是未能广泛深入到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中,即便是开展检查,发现问题,也常常顾忌财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未能直接给以处罚,威慑力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很多会计信息的使用部门,也只关心自己工作所涉及到的一部分数据或者信息,很难有一个机构能够针对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以税务部门为例,税务部门在日常的税收征管和税务检查中,如果发现不合规现象,一般都不会同财会人员进行直接沟通;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为了迎合客户,也不会就会计信息质量向客户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工作长期停滞不前。
三、强化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的主要对策
(一)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现状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
根据现有的情况和条件来看,小微企业应当逐步形成中介监管为主,政府及内部监管为辅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以便更全面地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社会中介监管力量的主要构成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能够服务小微企业的工作模式,帮助其解决会计信息监管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开展会计业务咨询、年报审计等业务,帮助小微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把关。税务师事务所可以开展纳税情况审计、纳税筹划、纳税申报、完善税务制度等服务,并在此过程中规范涉税工作,减少错误的发生。除了上述中介机构之外,其他各类型中介机构还可以开展大量的管理咨询业务,在内部控制建设、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在政府和内部监管方面,首先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制层面督促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问题,并且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加强关心和指导,帮助小微企业做到依法建账,对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定期核实人员信息,开展相应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将政府部门的职责落到实处。在内部监管方面,应该推动小微企业尽快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体系,在平时开展各类自查等。
(二)强化对会计人员、信息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会计信息监管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要想切实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监管质量,离不开一支专业水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因此,规范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是小微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首先,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培训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培训内容和课程的设计上应该更接地气,能够满足小微企业的日常管理需求,同时又能够尽可能地简单易操作。培训内容大体可以围绕会计税收知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内容展开。其次,小微企业还需要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监督指导工作,针对每一次的学习,都应该通过备案、考核、反馈等机制督促相关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培训纪律,提升培训质量,不能让继续教育和监督指导工作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最后,政府有关部门也需要给予小微企业相应的支持,鼓励小微企业能够为财务会计人员创造业务交流的机会,并且及时更新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信息的变更情况,做好相应的信息采集工作,逐步让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工作规范起来。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根据广大小微企业的现状,要想提升其会计信息监管质量,需要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入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在财务工作方面,需要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明确相关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内控原则,逐步设计实施能够相互制约、牵制的职务体系。在企业管理方面,小微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意识,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法人结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微企业很难直接采用一般企业的治理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分离,而小微企业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十分彻底。曾经有专家学者提出,小微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阶段、需要、背景等综合因素,探索出真正适合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比如,如果企业处在发展创业阶段,可以重点考虑家族管理方式。除此之外,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小微企业需要重视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企业内部应该形成一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外部可以积极争取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会计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财务会计人才队伍,为财务会计信息的监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来说,小微企业实际感受到的会计信息供给压力较小,因此可以考虑扩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范围,增加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供给压力,从提升需求水平的角度出发,平衡信息的供给质量和需求质量。
四、结语
提升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切实强化会计信息监管工作,需要外部监管部门和小微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我们必须意识到,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水平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化工程,难以做到一蹴而就,因此,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着眼于提升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上述人员的法制观念教育,树立起严谨的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观念,继续做深做实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财务会计信息的源头上打好基础。
作者:严绍毓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信阳市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曾宪蓉.面向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分析[J].民营科技,2014(9)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作者结合小微企业企业管理现状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通过对于调查资料归纳与分析不难看出现如今小微企业我们国家企业管理现状大致情况可以归纳成:首先,企业经营领导层队伍管理素质与能力极为低下,具有高学历领导层占据企业当中百分之六十五左右,但绝大多数领导者都是技术工种,有管理与经济这一类文凭的却是极为不多见的,大概占据百分之二十八左右;其次,企业员工团队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我们通过相关资料看出,我们国家三十五岁以下青年员工大约为九千万左右,在这当中又分别有初级工百分之八十左右,中级工不超过百分之二十,高级工甚至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并且多数人技术水平连了解掌握的水准都没有达到。同一时间,诸多企业表现为员工供大于求。再次,企业的生产设备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产品结构模式也太过单一,致使生产成本始终降不下来,产品销路打不开局面这种情况占据所有调查对象当中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第四企业的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化,导致资金筹措很不容易,企业经济效益极度低下这种情况也占据百分之五十八左右;第五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目标与定位模糊不清,当中综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者占据不到百分之三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者不到百分之二十六;第六企业经营理念不强,缺乏创新精神,对技术创新有足够了解与认识的占据不到百分之二十。为此我们这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国家小微企业管理现状是极为让人担心的,经营领导层素质与能力对企业决策正确性造成极大影响,对企业发展方向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对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也比较大;企业员工素质与能力偏低,给技术创新相关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使产品质量提升受到很多约束;资金筹措不容易,对企业造血功能是极为不利的,进一步对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活动造成影响,致使生产设备出现老化现象,导致产品结构的单一化严重;员工太多,导致生产成本偏高,让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综合上述内容致使出现严重后果像企业的经营效果下滑,企业出现亏损,大批量的员工下岗失业。
二、小微企业管理问题
(一)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能力缺失
企业管理工作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企业管理相关工作人员自身存在很大问题,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给企业管理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小微企业对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对实际应用的认识不足,多数小微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往往由管理人员独自承担,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和工作经验,以及部分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存在较大问题,导致企业管理相关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受到很大影响,从而使得企业管理数据的精确度大大降低,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企业管理模式不明朗
以当前的形势看来,小微企业中,规模普遍较小,小规模就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过于简单。这方面自然就导致了小微企业的管理权过分集中,对于相关的管理严重缺乏民主性。企业管理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必然失去决策的权利和发展空间,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发挥应有的效能。
(三)企业管理执行能力欠缺
现今我国小微企业中部分人员往往存在好逸恶劳,做多错多的心态,认为只要不做事情便不会出错。且容易出现由点及面、以偏概全的现象,而且管理上也有可能产生漏洞,在执行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欠缺。基于此种因素,相关制度引导下的监管措施不能充分实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想要综合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就要加强企业对于制度的执行能力。
(四)管理行为不够规范,缺少长远目标
现如今多数企业的管理体制还不够成熟,甚至相应管理制度还没有形成,使企业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伴随新问题不断产生,没有通过仔细研究就提出一些新举措,或者向其他企业看齐,将新制度符合企业发展与否置之不理。部分企业还盲目追求短期效益或最大化利益,对永久经营目标极为忽视,还有些企业虽提出了发展目标,但都不符实际情况,成为空谈,让企业一度陷入困境。
三、小微企业管理对策
(一)加强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企业管理工作需要由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完成,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是保证管理有效和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微企业必须要加强管理人才的引入工作。小微企业应该积极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高校中挑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到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内容较多,因此,小微企业必须要加快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保证企业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小微企业还必须要加大对企业管理人员队伍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定期对企业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进行严格的审核,以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小微企业也应该将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纳入绩效考核当中,约束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小微企业也应该将企业管理结果同项目经理的绩效考核相联系,对企业管理过程中,财务数据问题较为严重的或者是出现工作失误的项目经理进行警告和处罚,以保证小微企业的整体效率,保证小微企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小微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人才的引入工作,并积极和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高校中挑选丰富专业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加入到企业管理工作当中,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管理应用到企业当中之后,能够以实际的能力来做好企业中的企业管理工作。
(二)完善企业管理的模式
企业管理的创新模式,是保证小微企业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小微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结合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企业管理模式,保证企业管理相关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对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分散型、交叉型以及统一型三种,针对不同小微企业环境具有不同的应用效果。完善企业管理的模式,能够体现出管理的成果,而这需要依靠绩效来体现。企业员工的努力程度,影响着员工的绩效,换个角度来说,绩效管理的制定,也决定着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员工工作努力,则企业必然收获更大的效益。对于员工来讲,绩效薪酬和职位的升迁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企业也是首要重视效益,这看上去似乎就产生了矛盾,但本质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涉及到商业信息。商业信息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在此不做一一列举,总之,各种信息的搜集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在这方面工作上下足功夫。
(三)综合提升企业管理的职能
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稳定因素,随之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素,而企业的风险控制部门,职能就是为了控制企业外部和内部的风险,避免或者降低企业由于风险带来的损失。而企业管理,在企业的整个运行体系中有着贯穿全局的职能,不但指导着企业一系列的工作,更掌握着企业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此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从这点不难看出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对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诸多学者已经有了相关的研究,在风险和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战略管控模式制定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企业管理不善的首要因素就是控制工作没有做好。这就需要将企业管理的职能,深入应用到企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中,使得两个部门强强联合,加大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提升企业管理的职能,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对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制定目标
通过管理层转变思想,对企业管理观念进行明晰,制定切实有效目标。将企业人力,财力与物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选择可以凸显本身优势的市场,做专业化小且精的经营方针;结合小微企业比较灵活机制的特征,寻求适合市场间隙,为步入市场奠定基础,结合自身特色与产品服务对客户进行吸引,进一步将市场占领;除此以外,企业还可结合先进技术,对产品进行开发,勇于创新。
四、结语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网络营销策略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营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体户,只有将自身的产品营销出去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小微企业而言,竞争力明显弱于大中型企业,网络营销的出现为小微企业的营销带来了转机,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意识以及资金、技术等问题的限制,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仍然明显滞后于大中型企业。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使得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小微企业要充分把握住这一次机会,结合“互联网+”的核心营销理念,主动调整网络营销策略,为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微企业的定义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曾经指出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家庭作坊式企业,在有的文件中也指出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小型微型企业或者小型微利企业。2013年1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根据企业的行业类别员工总数、资产总额、销售利润等对小微企业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如表1-1所示。当前,我国的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但是管理不规范、竞争力薄弱、营销技巧缺失、融资困难等问题依然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阻碍。
二、“互联网+”时代核心营销理念
(一)“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核心是价值观营销。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价值定位,产品就是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营销方法则是企业价值观的实现系统,只有赢取众多志同道合的客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运作,这也是“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基本逻辑。在传统的营销体系中,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定位大多都是高消费、高学历以及高素质,而在“互联网+”时代,价值观则成为企业营销的关键,收入、学历及素质的高低并不会过多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要有鲜明的价值观就会有一批忠实的粉丝,消费者借钱也会购买产品,相反的如果没有鲜明的价值观,企业就不会有忠实的消费者粉丝,客户就不会喜欢企业背后的价值观,有钱也不会购买产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核心就是价值观营销。(二)“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关键是消费者的信任。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五花八门,宣传途径多种多样,品牌宣传效应越来越低,客户的忠诚度也越来越低,客户的信任和忠诚成为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取得消费者信任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网络营销中,免费大行其道,很多企业都以免费作为博取大家眼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仅靠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无法取得品牌建设的成功。品牌的成功关键还在于消费者的信任和信心,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网络口碑和长远发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之后消费者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品牌的代言者,为企业无偿进行宣传和推广。
三、“互联网+”时代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一)强化小微企业的网络营销意识。“互联网+”营销不是传统的营销,而是借助于现有的网络营销平全颠覆传统的价值需求和价值创造技术的营销方式。因此,小微企业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取得网络营销的成功,首要的就是要树立网络营销意识,离开网络营销,“互联网+”营销也不能成为现实。小微企业的管理层和工作人员要主动强化自身网络营销意识,要意识到网络营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机遇,要加大对网络推广和网站建设方面的投资,聘请专人优化网站,优化产品,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好于广告投入效益。(二)注重客户的维护与互动,提高产品的评价。在“互联网+”时代,取得客户的信任成为营销取得成功的关键,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主动维护与客户的关系,用事实说服客户,不断提高客户对于产品的评价成为重要的网络营销手段。因此,小微企业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定期与客户进行联系,主动回访客户或者回馈客户,取得客户的好感和信任。(三)明确客户群体和价值定位,创新营销策略。小微企业要取得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追随市场。在网络营销上,小微企业要结合自身特色和价值定位进行网站建设和网络推广,在网站上要对企业的文化、价值理念、规模大小、成长历程等进行简述,对于企业的产品要以图片、文字、视频等信息进行描述和展示,要充分展现企业的营销理念和经营宗旨(四)创新网络营销方式,确保网络营销效果。很多小微企业片面地认为网络营销就是简单的优化搜索引擎,或者通过聊天软件与客户进行交流,没有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营销还应该包括网络宣传、资源整合、网络调研等,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于网络营销的要求。因此,小微企业要不断创新营销方式,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微博、微信、论坛、博客、qq、邮箱、网站链接等方式,拓宽营销渠道和范围,保障网络营销的宣传和推广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微企业要主动调整网络营销策略,以鲜明的价值定位,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取得新时代网络营销革命的胜利。
作者:黄勤芳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开展信贷业务产生的风险即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具体是指由于借款方信用级别下降或无法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及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概率。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开展信贷业务时就会面临各种信贷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这些风险之所以产生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和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有关。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
1信用风险
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没有按照合约规定及时、足额地偿还贷款,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流失的可能性。因此可以看出,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小微企业自身。一方面,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差,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其生产经营环境很容易受到影响,很有可能出现逾期无法还款的情况。而且小微企业起步晚,固定资产少,资本贫乏,在企业经营不善甚至破产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有效抵押担保资产,大大提升了企业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很多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在短期收益驱使下,缺乏诚信意识,运用企业内部不规范的财务制度编制虚假财务报表骗取商业银行的贷款,存在道德风险。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经济市场的价格波动,或者企业所属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动,导致企业发生经济损失的风险。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经营业绩大幅度下降,其中出口型的小微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由于全球市场经济受到冲击,世界消费水平大幅度下降,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机制也使得我国出口型小微企业业务量大幅度减少,很多小微企业出现资金流断裂的情况,甚至很多小微企业缺乏对市场波动的抵抗能力而破产倒闭。这样就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还款压力,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小微企业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的市场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恰当或者错误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带来损失的风险。因此可以看出这一风险的产生在于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银行内部对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体系和监督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譬如贷前审查流于形式这一现象就存在操作风险。小微企业为获取信贷资金,编造虚假财务信息或者隐瞒部分财务信息的情况多有发生,而商业银行为完成贷款任务,在贷前审查中往往只注重企业内部提供的财务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却没有对外部信息进行深层次的调查,从而可能产生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为了改善和加强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银监会在2006年至2008年相继颁布了《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利率风险、独立核算、审批、激励约束、人员培训、违约信息通报六项机制,支持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创新,鼓励增设小微企业授信机构和网点,并明确支持商业银行建立专门的授信风险监管队伍,对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来说,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仍处于初步阶段,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很多商业银行都成了信贷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了相关部门人员,也制定了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却缺乏风险意识,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损害银行信贷资金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业务人员急于拓展新业务,自然会相对地忽视风险评估。不能将风险意识贯彻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整个流程中去,这将影响到商业银行内部关于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也将影响到相关部门管理信贷风险的实际效果。
2内部信用评价体系
针对性不强许多商业银行没有为小微企业单独建立一套量身定做的信用评价体系,仍然沿用大型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具有经济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资金不足等特点,必然无法达到银行的授信标准,形成信贷门槛,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的实现,而且这种信用评价是不客观的。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制定一套专门的信用评价体系,以满足小微企业“少、频、急”的贷款需求。
3信贷风险的预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
商业银行往往因为小微企业贷款金额较小而只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预防信贷风险,而且大部分对风险的控制也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来说商业银行的预警机制是不健全的。而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机制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能够运用实施该机制的高水平人才的缺失,人才的缺少导致无法满足信贷业务风险预警工作更高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在获取信贷风险信息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此外,资金贷后风险跟踪监督也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贷后监管不到位,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把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反馈到银行管理部门,大大增加了信贷风险的成本。最后,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对不良贷款的控制上面,注重后台管理,缺乏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意识。
4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组织机构不健全。很多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呈现条块分割的形式,各部门之间互不干涉,缺少相互制约,使得整个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出现脱节现象,无法完整地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其次,信贷工作人员执行乏力。商业银行对各个重要岗位的责任范围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低于预期。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审批、发放、监管整个流程来看,贷前存在审查不彻底的情况,贷中缺乏不断的跟踪和调查,贷后缺少全面的分析和考核,导致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道德风险。最后,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有些商业银行对建设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投入不足,对信贷风险识别和贷款信用评级还仅仅停留在经验分析的阶段,主要是依靠人缘和地缘等关系信息网络判断贷款人信用状况。
三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树立全面风险意识,培养健康风险文化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银行的管理层和风险控制部门的员工来具体操作和执行,但是风险管理决不限于这两方面的工作人员,任何部门的员工都要有风险管理意识。任何岗位的工作人员做任何工作的时候都要自觉地考虑到风险防范问题,并尽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培养健康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可以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成本。在精神层面上,不定期对企业全体员工展开信贷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训,形成一致认同的风险管理意识,使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根植于企业,深入企业每位员工的内心。
2完善内部信用评价体系
对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而言,信用评价通常受制于信息的不对称,这使得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方面都相对比较落后。目前各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于大中型企业。而小微企业的发展路径、经营特点、风险形式与大中型企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分析体系,以客观地评价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专业的信用评价机构合作,基于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要素,开发针对小微企业的评价分析体系,同时出具专业的外部评价结果报告。
3完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
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应该是在增强银行信息的反馈和加强信贷风险监管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技术,连续的记录企业贷款的使用、经营的情况以及经济的效益的。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确定风险的具体范围,采取相应的政策来化解风险,使银行减少一定程度的损失。一是要完善贷后风险监管机制,把贷后每个环节的岗位职责和要求具体化,根据小微企业的行业类别来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使得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贷后风险管理难题得到缓解,最大程度地降低不利影响。
4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1、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3、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余管理
5、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6、文化差异、财务背景与公司盈余管理
7、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能力研究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识别和披露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9、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研究
10、我国增值税会计问题研究
1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2、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13、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
14、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谨慎性影响的研究
1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会计问题研究
16、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17、××行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比较分析
18、XXX(存货、应收账款等)审计程序研究
19、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关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探讨
21、环境会计的XXXX问题研究
22、基于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23、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与准则经济后果分析
24、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2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
26、内部控制审计——基于XX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7、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8、新三板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9、浅析新三板的现状及发展
30、关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
3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研究
32、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5题
33、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4、北京市高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5、企业首次执行《会计准则》的调整事项以及工作流程研究;
36、新闻出版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工作流程研究;
37、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调查分析;
38、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构成以及应用分析研究;
39、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所得税调整事项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40、北京市进出口行业外资企业税收构成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4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4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探讨
43、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性的探讨
44、不同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探讨
45、财务共享服务的探讨
46、创业板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差异探讨
47、上市公司**行业盈余管理的分析
48、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4题
49、工业企业资金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1、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工业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3、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54、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5、我国券商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6、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7、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8、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59、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问题研究
60、关于或有事项相关问题的研究
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6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63、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64、企业现金流与利润协调增长的方式探析
65、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66、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7、我国乳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8、浅谈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法中的思想方法
69、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0、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
71、新版COSO报告的解析与启示
72、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研究
73、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
7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7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76、上市公司年报评比与评级的思考与建议
77、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与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8、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9、 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80、中小企业财务杠杆应用状况分析
81、 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82、EVA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83、民间非营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研究
关键词:国外小微企业财政政策;国外小微企业税收政策;国外小微企业金融政策
小微企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发展,同时还迫切需要国家政府扶持,制定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和金融财经政策来支持和帮助小微企业。论文通过分析国外小微企业政策支持的主要做法,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的主要做法,提出小微企业政策支持的启示和建议。
一、国外政府支持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的主要做法
(一)财政资金支持政策。(1)国外政府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政策经验。众所周知,各国政府对财政资金的运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财政资金能够较好地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然后,能够比较积极地去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理论去支持和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各国的经验表明,政府对资金的整合作用,主要表现为政府资金与商业银行贷款结合、政府资金与私人资本结合以及政府资金与私人资本联合投资等形式。(2)支持小微企业的财政政策。美国财政政策,如果在政策功能上对它们进行概括的话,那么可以集中表现为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制定的财经政策中的专项资金,它的直接资助,如一些专项的补贴和科技计划;二是为了国家金融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一些小微企业的风险投资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并且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慢慢扩宽和慢慢扩展,政府都可以通过财政支持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如政府性的贷款、信用担保和创业板市场;三是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中的税收减免、加速折旧的政策,让更多的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切实享受到优惠;四是政府利用采购的方式来扶持本土的小微企业的发展。
日本财政政策。直至今日,日本政府都一直在致力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为日本政府十分想要解决日本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这个突出问题。所以日本政府就专门为小微企业设立了一个小微企业科目,放在他们中央财政预算的下面,而设置这个科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要推动日本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想要通过小微企业来给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最常见的就是政府会给小微企业提供就业补贴等等财政补贴。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致力于建立一套较为健全的信用保证体系,政府性的金融体系用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设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1)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小微企业,政府会给一定程度上的财政援助来支持他们。政府这样做的原因也是为了让小微企业能够尽致地发挥他们在社会经济的不可代替的功效。
就业补贴。政府会给那些提供很多就业岗位的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的就业补贴,这样做就能吸引小微企业,让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失业者,这样一来也就相应缓解了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研究与开发补贴。设立一个政府的专项基金是各个国家政府都会采用的方法,具体步骤是通过制定各种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开发计划,给予他们专项的补贴,前提条件是这些小微企业符合计划所提出的条件。出口补贴。为了鼓励出口,各国政府基本上都采用了间接的补贴手段来促进出口。
(2)贷款援助。贷款是各个国家小微企业取得外部资金支持的主要方法。然而小微企业在自由信贷市场上面因为自有资本较少、信用度较低、经营风险较大,所以,他们想得到所需的各种贷款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政府需要给予一些贷款资助来支持他们,这其中包含的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就是最主要的方式。贴息贷款。贴息贷款简单的来说就是政府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是一种贷款援助,从本质上看可以说是一种利息补贴。我们可以通过用较少量的财政资金来带动大量的社会资金一起参与,西欧的德国和法国是采用这种方式较多的国家。政府优惠贷款。为了解决好小微企业长期贷款困难的这个问题,政府采取优惠贷款的方法。具体就是专门的政府金融机构建立完成以后,直接供给少量的贷款给小微企业日本的“小微企业金融公库”,德国的“欧洲复兴计划特殊资产基金”等。
(三)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1)美国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了保证小微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所以采取“拆分”和“预留”合同的方式。与此同时,为了让小微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也做出了设立电子供货系统和派驻“采购代表”的方法。(2)欧盟这些年来,为了让小微企业成功进入公共采购市场有一定的保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实际措施。
二、国外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主要做法
(一)实行优惠的所得税税率。(1)在1981年通过了《经济复兴税法》这部法律之后,美国的小微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都下调了百分之二十五。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按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的征税标准是企业雇员少于25人的。在1997年颁布了《纳税人税收减免法》这部法律之后,小微企业有权利享受到未来
10年的税收方面的减免优惠。(2)法国政府提出了一项小微企业增大研究开发投资量的“研究开发投资税收优惠”制度,鼓励免交部分个税的职工投资于小微企业。
(二)对小微企业营业税设置较高的起征点。(1)德国政府每年都会拨巨款给小微企业,资助发展业务,并提高了营业税起征点,足有0.75万马克。德国在统一了东部地区之后,也相应地提高了营业税起征点,足有85万马克。(2)英国小微企业,他们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只有20%。
(三)对小微企业实施加速折旧。(1)德国政府将会给予企业相应20%的附加折旧,前提条件是这些进行动产投资的企业净资产是没有达到24万马克的,他们的注册资本也是没有达到50万马克的。(2)日本采用激励的优惠措施,让小企业更新其生产手段。当小企业购买设备时,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优惠的选择:第一种是买价的30%,简称首次特别折旧;第二种是买价7%的抵免优惠。
三、国外小微企业金融政策的主要做法
(一)小微企业金融政策。(1)制定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现如今在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法律主要包含的是《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除了这些融资法律之外,各国也都制定了相适应的法律来专门扶持本国小微企业。(2)设有专门的金融机构,制定融资政策。美国、日本等国家为小微型科技企业建立了二板、三板市场,也设立了柜台交易市场,提供股票转让服务给一些退市公司。(3)政府设立各种专项发展基金。第一种是专项基金,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其中,美国曾在1959年的时候就通过投资基金实现。第二种则是风险基金,在美国,百分之六十的风险投资收益都是免税的。
(二)发展小微金融机构。(1)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可以给小微企业直接贷款。据了解,日本就有几家专门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等。通过直接贷款的方式给予小微企业一些资金补助,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的就是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2)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服务。许多发达国家都从信用担保体系中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基本上都会担保贷款总额的百分之七十五至八十,商业银行则会承担剩余部分的风险。日本的信用担保制度也十分健全,有一个全国性的“信贷担保协会”,担保金额在贷款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之间。
四、国外小微企业政策支持的启示
(一)国外小微企业财政政策的启示。(1)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优秀的财政政策,学习先进的政策和制度,来满足我国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发展的需求。政府可以出台统一的小微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有序地安排使用,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财政政策上的优惠措施。(2)我国也应该向国外政府学习和借鉴,设立相应的担保基金。把一些有实力的、有上升空间的小微企业推荐给值得信任的金融机构,支持他们的信贷资金。(3)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其他一些发展资金的优惠政策,致力于让更多的小微企业都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同时,还需快速地建立政策的跟踪问效机制,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资金安全使用。
(二)国外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启示。(1)进一步减轻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将所得税的优惠范围覆盖全部小微企业,同时可以适当考虑在小微企业的优惠税率基础上进一步减免;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的优惠范围扩大同时考虑提高起征点的额度或是将起征点改为免征额的方式。(2)注重小微企业生存能力的保护。对于刚刚起航的小微企业给予他们一段时间的税收优惠,降低他们所得税的征收率。对于步入正轨的小微企业,我们要着力解决这些发展中的小微企业的资金困难的问题。(3)国家制定相应税收政策,让小微企业享受到优惠,起到促进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作用,发挥小微企业它特有的活跃经济的作用。对于科技创新型的小微企业,我国政府可以采取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等等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此用来鼓励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国外小微企业金融政策的启示。(1)我国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我国政府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金融政策,也可以通过设立政策性性质的金融机构,将贷款和融资这几项都服务于小微企业。通过较多的支持方式来不断地加大支持力度,这样小微企业才能在良好健康的成长环境下稳健地发展。(2)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中介和服务职能,为小微企业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满足小微企业资金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应该鼓励和扶持中小银行的发展,使其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做出一些贡献。还应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让民间金融市场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有利选择。(3)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服务质量普遍不高,提供服务的种类和形式比较单一,应在提供服务质量的同时,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服务。在政府的支持下,简化繁琐的担保手续,降低担保费用,使担保机构能够提高整体运作效率,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多维支持试论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规模小、融资难,抗风险意识和能力薄弱,在当前外贸不景气的背景下,不少小微企业“有单无力接”、“有单不敢接”,错失机会,阻碍了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多维支持。
一、小微外贸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二、小微外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下,小微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受影响更为严重,开拓国际市场面临较大压力,生存发展较为艰难。
(一)订单风险增大
由于欧美债务危机影响,现在国外客户常常延长赊账期,小微企业承担不起跑单风险,只能眼睁睁地错失订单。例如重庆劲森珀尔机电有限公司业务主要以出口通用发电机组为主,出口地区包括印度、柬埔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今年企业开工率仅为60%,较去年下降三至四成。公司曾因非洲买家在港口拒绝提货,也不配合退运或转卖,最后5万美金的货物被海关以17000美金的低价拍卖出去。十单生意只要跑单一次,利润就全没了。出于风险问题考虑,好多小微企业为了不承担跑单风险,宁愿选择不接外贸订单。
(二)融资困难
当前大型金融机构贷款融资门槛高、要求严,融资担保体系不够健全,加之小微企业存在规模不大、抗风险能力较弱、财务管理不规范、贷后管理难度大等先天不足,与金融机构放贷的审慎性原则冲突,致使很多发展前景良好的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常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窘境,陷入严重的融资困境。
(三)用工成本增加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流动性增加,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的现象,招工难、用工贵、留人难已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因素。多数小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员工福利和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企业招工难、留人更难。企业万般无奈下,只能通过加薪招工、改善福利留人,使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几年前还让国外企业艳羡不已的人口红利荡然无存。
(四)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率极低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允许的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有效工具,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可以帮助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有效地规避收汇风险、增加贸易机会、扩充融资渠道、跟踪买方信息。投保后,一旦出现买方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拖欠、拒收货物等商业风险,买方所在国家发生战争、动乱、贸易管制、外汇管制等政治风险时,企业最高可获得赔偿金额为出口损失的90%。小微外贸企业多呈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状态,在外贸危机中最先受影响,出口信用保险能保障小微企业规避国外交易对手出现拖账欠账赖账等风险。但恰恰是最容易被危机冲击的小微企业投保率一向极低。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约有1.5万家小微型出口企业,但主动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寥寥无几,承保覆盖率很低。投保比例低,一方面是企业意识还较薄弱,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认为风险高的海外市场保费费率较高,低风险地区则没必要购买。 三、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的多维支持
(一)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二)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
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我国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金融机构必须加强对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出台一些适合于小微外贸企业的低门槛、低费用投保和量身定制的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可以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和能力,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为促进外贸增长,金融机构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例如中信保公司为上海市2011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赠送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同时降低投保门槛、简化投保流程等。中信保公司和江苏银行将分别为符合条件的近400家小微企业提供10亿美元的出口承保,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三年1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
(三)设置支持小微外贸企业的专项资金
(四)提供便利的海关针对性行政服务
关于应收账款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2]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葛家澍、杜兴强:《中级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田丹阳.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与对策[J].财经界,2014,6(8):102-103
[5]胡云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管理[J].绿色财会,2016,12(2):54-55
[6]鲁智国.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4(1):130-131
[1]龙件元.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经济师,2010.3.
[7]王瑞玲.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0.9.
关于应收账款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EB/OL].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146587/c3592332/contenthtml,2012-03-02[ZK)]
[HT5”SS][2]高建初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与发展趋势[EB/OL].中国衡器网http://wwwweighmentcom/newsletter/year2014/m6/2196asp
[3]李玲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多地试水“金融仓储”[EB/OL].http://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31209-cd58cfd7html,2013—12—09
[4]李紫宸千万中小企业遇融资痛点,应收账款能否破解困局?[N].经济观察报2016—04—28
[5]韩雪萌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的生力军——访全國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N].金融时报,2012—03—09(001)
[6]高思新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及对策[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7—50
[7]谢茂康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应用——以衡阳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13(32)
[8][10]中征登记公司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介绍[EB/OL].http://wwwcrcrfspcom/platform_introducedo
[9]wiwi8742问题解析: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EB/OL].好贷网,2015—04—03[ZK)]
[11][12][ZK(]锦年应收账款融资遇冷专家:小企业应学会造血[N].财会信报,2015—05—25(05)[ZK)]
[13][ZK(]王华如何拓展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N].2013—04—26(A13)[ZK)]
[14][15][ZK(]魏安江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暗藏陷阱[J].法人,2014—10—09[ZK)]
关于应收账款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敏.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辽宁经济,2012(4):82-83.
[2]池国华.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4):13-15.
[3]孟庆财.我国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2(5):73-75.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使我国市场经济和各种法律法规在过去20年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总体经济形势较为乐观,但我国小微企业,尤其是起步较晚、底子较薄的贵州省小微企业的现状还很薄弱。本文即以贵州省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企业信用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思路,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
关键词: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
一、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概述
(一)小微企业界定。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首次提出了小微企业的概念,它主要包括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我国政府在2011年颁布了新的企业划分标准,将中小企业细分为中小微企业,并按照企业的营业收入、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来规定小微企业的标准。其中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等比重较大的几大类的具体分类如下:
农、林、牧、渔营业收入在50-5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在50万元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在20-300、营业收入在300-2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建筑业的营业收入在300-6000万元、资产总额在300-5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300万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交通运输业的从业人员在200-300人、营业收入200-3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200万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在10-100人、营业收入在100-2000万元的属于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下、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属于微型企业。
(二)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特点。小微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企业概念,它的信用评级方法,既与一般大中型企业有相似之处,同时在许多细节上也异于一般企业。
(1)综合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等财务性指标是大中型企业信用评级时的重要指标,但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在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时,更应关注企业领导者素质、创新能力、发展前景等非财务性指标,需要全面的调查和综合分析该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2)困难性。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运营情况等相关信息较为封闭,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也相对较为松散,对于信息的披露缺乏严格的监控,所以信用评级时信息的获取难度较大,即使获得了该企业的信息资料也难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连续性。不同于大中型企业拥有全面的财务管理和公司运营体系,小微企业缺乏完善的体制建设。为了使债权人或潜在债权人对小微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精准的预测,增强社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对小微企业进行及时、连续的信息采集和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二、贵州小微企业信用及评估情况
(一)贵州小微企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近年来,贵州小微企业在省政府相关金融、服务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数量和质量都得到相当大的提升。截止到2013年,小微企业数量在全省企业总数中占到90%。小微企业在缴税、提高服务和稳定社会局面都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促进了经济增长。目前,在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和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到小微企业的身影。小微企业涵盖的行业小类、中类和大类的数字分别是859、362和84个,并且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与小微企业的数量和密集程度紧密相关。贵州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小微企业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
2、承担了社会就业。小微企业已经作为解决社会就业的生力军,在提供就业岗位、满足就业需求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创办中,贵州的小微企业与其他地方的小微企业一样远远超过大中型企业,甚至达到大中型企业的两倍。
3、调整了经济结构。贵州省由于受到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在经济社会创新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还是大中型企业,但是小微企业在创新能力的活跃度也不能小觑,在调整经济结构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贵州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存在的问题
1.小微企业自身信用意识薄弱。目前,小微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自身信用意识和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时有信息披露不真实的现象发生。据研究,很多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承担,在财务制度和管理人员上也缺乏专业的专业的财务人员,种种不规的范为信息采集工作和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
2.小微企业失信行为约束有待加强。明晰的征信法规是小微企业信用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征信管理条例》尚未颁布,加上地方政府对于小微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使得少数小微企业频频专营法律漏洞,也引得不少其他企业效仿。
3.小微企业信用信息获取难度大。小微企业的信息庞杂分散,且诸多部门都包含小微企业信息收集的工作,部门分工重合,再加上信息收集的成本较高、相关单位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对信息采取保护措施,使得小微企业信息收集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贵州小微企业评估制度的发展对策
(1) 改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秩序。由于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对大量评级机构的不公平竞争行为缺乏有效监管,使得许多评级机构为了谋取高额利润而采用低评级标准,降低了整个行业的质量水平。针对这种乱象,国家有必要提高评级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评级市场的过度竞争,并且对评级机构的资格严格监控。
(2) 选取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信用评级指标的选取是整个信用评级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指标选取是否恰当关系到信用评级结果是否能客观和真实反映企业的现状。所以,信用评级机构需要组织一批专业人士,通过研究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来选取适用于小微企业的指标体系。
(3) 提高小微企业自身信用评级意识。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贵州省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省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很多企业主对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极其淡薄,因此,提升企业自身的信用评级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宣传力度,让小微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信用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四、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小微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城乡收入平衡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为了使小微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国家业已出台一些的政策法规,对小微企业方方面面进行支持和鼓励。虽然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信用评估不完善上还是显得乏力,小微企业的发展仍然饱受信用低、融资难的困扰。我国现有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还是以实力雄厚、贡献突出的大中型企业为主,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十分鲜见。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以区别于大中型企业的态度来对待小微企业,寻求适合小微企业的评级指标,构建符合小微企业特征的评级体系,使得小微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顺畅,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武彦坤,代晓雪.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健全中小企业征信体系[J].征信,2013(5).
[2]刘凤.我国完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J].经济视角,2011(5).
[3]牛红红,王文寅.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2008(8).
关键词:信贷政策调整;小微企业;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3(3)-0045-04
本文将银行机构分为国有大型银行、全国性中小银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四类,分别研究货币政策的变化对各类机构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影响,针对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的不同反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促进银行类机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良性开展。
一、信贷政策调整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般来讲,商业银行行为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容易受到行为环境、行为成本和最终行为效用等变量的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有关变量进行调整,进而校正和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这种调整实际上构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组成部分。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
就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来说,目前存在三种观点,也代表了三条渠道,即“利率渠道”、“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其中,利率渠道强调,由于存在一定的价格刚性,短期名义利率的变化通过预期机制引起长期名义利率的变化和实际利率水平的变化,进而影响长期投资成本(及其耐用品消费投资等),最终影响总需求。货币渠道强调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操作来影响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引导人们进行资产结构调整,进而影响到总需求。而信贷渠道则强调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操作,影响信贷供给并进一步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由于我国信用制度不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这一特征决定了银行系统在全社会的资金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方式获取投资所需资金。因此,我国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配给机制进行传导。
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包括了两个层面的传导过程,上游由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下游则由金融中介机构传导到厂商的行为。其中,货币政策调整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导致贷款减少;而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与此同时,利率、资产价格等其他变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使得银行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从而带动银行信贷行为发生相应变化。
(二)货币政策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差异性
经过一定的传导渠道,货币政策调整会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的方向、程度大小与效果如何,一方面,取决于货币政策走向(紧缩还是扩张),以及央行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时间把握,另一方面,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受体,即商业银行自身的特性也会导致其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各异。根据资产规模、资本实力、流动性、盈利能力、市场地位、客户群体等因素的不同,不同类型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意愿、能力以及最终效果必然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某一区域内的全国性银行分支机构,其信贷决策缺乏自主性,信贷资金的运用受到其总行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的影响,势必导致其受到调控的影响、信贷行为发生的变化与地方性法人机构之间存在明显差别。
例如,区域内的国有大型银行,由于其信贷资金调用、收益水平、业务风险都将受到其总行的制约,同时其相对其他银行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或者垄断机构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大型企业贷款势必会成为其市场重点,在信贷政策调整时,特别是流动性收紧时,其大型企业贷款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将会受到较大冲击。而地方法人机构相对大型机构或者全国性机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当市场面趋紧,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出于资产安全考虑时会加大对大中型企业的营销力度,此时会侵蚀法人机构的大中型企业市场份额,同时由于小微企业会面临国有大型银行或股份制银行的信贷收缩,使得法人机构面临的小微企业信贷需求上升,收益水平提高,使得法人机构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相对增长较快。
二、信贷政策调整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设计
1、因变量(CLP)。为了充分反映各类银行在信贷政策调整情况下的小微企业信贷决策的调整,本文以小微企业贷款相对占比,即以某银行小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除以其各项贷款的市场占有率作为反映各类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变化的指标,通过小微企业贷款相对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反映银行支持力度的变化:
其中:CLP为t季度末第i类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相对占比;分子为t季度末第i类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同一时点上所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百分比;分母为t季度末第i类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占同一时点上所有银行各项贷款的百分比。
2、自变量。考虑到各类银行的信贷行为除会受到信贷政策调整的影响以外,还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银行家对未来经济发展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选取如下指标进行考察:
贷款增速(LR)。一般以货币投放量指标来反映货币信贷政策的调整,经常选用M2作为考察指标,但考虑西安区域的M2获取存在较大难度,且容易造成偏差,因此本文选取西安市全部金融机构每季度各项贷款的同比增速作为M2的替代指标。
扶持政策的虚拟变量指标(D)。本指标主要反映考察期内有关小微企业扶持的政策变化,此虚拟变量取0,1两个值,国务院提出金融和财税方面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举措以及人行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实施之前(2011年10月12日)取0值,之后取1。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GDP)。GDP被经常作为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但本文考察的是季度变化,而若选择GDP规模作为考察指标,其季度变化特征明显,会受到季度因素的较大影响,因此本文选取各季度的GDP同比增速,由此避免季度因素的影响。
银行家心理预期指标(BI)。本文关于银行家心理预期方面的指标借鉴人民银行银行家调查问卷的成果,选取各季度的银行家信心指标作为考察指标。
(二)样本及考察期限
根据信贷调整周期的变化及数据的可获性,本文考察期为2009年1季度到2012年2季度,考察样本为国有大型银行(SOB)、全国性中小银行(NWB)、地方法人金融机构(LB)及外资银行(FB)四类银行机构的相关情况。
(三)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1、数据的季节因素调整。考虑到银行贷款投放量及GDP指标会受季节因素影响,为了剔除季节波动对结果的影响,利用Eviews软件对自变量里的各项贷款增速及GDP增速做了季节调整。同时,考虑到经济变化的实际情况相对于预期通常反应滞后,我们将模型中银行家信心指数滞后一期来观察结果。
2、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选择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考虑到各类银行由于银行规模、贷款结构和市场定位等因素存在明显差别,其小微企业信贷行为及决策也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本文选择变截距变系数模型。但在数据处理之前需要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选择。判定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孰优孰劣,取决于Hausman检验结果。Eviews进行的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Hausman检验的结果显示在1%的置信水平上拒绝零假设,即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比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更适合于检验信贷政策调整对各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行为的影响。
3、固定效应结果及分析。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得到估计结果:模型F检验的P值为0,说明在1%的置信区间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且R平方接近1,说明样本模型拟合度较高,模型成立。分析单个自变量系数,可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信贷政策调整对不同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差异明显。从结果来看,信贷政策调整对地方法人机构和外资银行小微信贷投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由于地方法人机构和外资银行主要企业客户群体为中小企业,所以当信贷政策宽松时,其信贷投放增加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领域,而当信贷政策收紧时,这一领域的贷款投放受到的影响也较为明显。而信贷政策调整对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中小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具有较弱的负向作用,这与前面的假设是相吻合的,即随着信贷政策放松,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中小银行也会增加信贷投放力度,而国有大型银行的信贷投放更多是集中于大型企业或优质的中型企业,全国性中小银行的投放则集中于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虽然小微企业信贷也会有所增加,但相对增速却比较低,所以其小微企业信贷相对比例反而会呈现走低的现象。
(2)经济发展有助于法人机构和中小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投入。从结果来看,经济发展对各类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从影响的方向来看,经济发展对地方法人机构和全国中小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起到正向的作用,这是由于经济发展向好时,小微企业的经营形式趋好,其信贷需求增加,满足银行信贷条件的企业数量增加,有效需求提高,再加之中小企业信贷在这两类银行信贷中的比重较大,因此其相对占比会略有上升,反之亦反。而经济发展对国有大型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表现出较弱的反向作用。其中对于国有大型银行来说,与信贷政策变化的影响相类似,随着经济发展向好,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信贷需求会明显增加,国有大型银行会重点满足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信贷需求,使得小微企业信贷相对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尽管这种趋势可能并不明显。而外资银行客户重点虽然在中小企业,但由于这类银行的客户管理较为成熟,其客户更多是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这类客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受到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从近年来外资银行的客户变化趋势来看,外资银行的客户群体有向中型企业集中的特点,所以经济发展对其小微企业信贷相对占比呈现较弱的负向作用。
(3)银行家信心变化对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起到正向作用。从结果来看,银行家信心指数对国有大型银行、全国中小型银行和地方人机构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呈现出正向作用,尽管不是非常明显。说明当银行家对未来发展的判断乐观时,会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而对未来发展的判断趋于悲观时,出于风险控制等原因,会收缩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同时从结果来看,银行家信心指数对地方法人机构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影响相对最大(系数和显著性均支持),这与法人机构信贷结构中小微企业贷款比重较大有直接的关系。而在外资银行方面,银行家信心指数对其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影响却呈现出负向作用,这主要与考察期内,外资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体由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变化相关。
(4)优惠政策的出台促使国有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加大了小微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从实证检测结果来看,国务院支持政策的出台和央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制度的实施促使国有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加大了小微企业信贷的投放力度。当然需要明确的是这其中也包括考察期内统计口径调整的影响。同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并没有增加,反而是下降的,其中对于地方法人机构来说,随着国有大型和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加大,对其优质客户的侵蚀现象逐步显现,其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风险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而外资银行的原因与前面所述原因相同,但其逐步降低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趋势应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需要加大对外资银行的信贷决策引导力度,避免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下滑。
综合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以证明贷款增速、GDP增速、银行家信心指数对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是有影响的,但不同类型银行对三种因素的反应及反应度是不相同的。
三、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引导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向着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方向调整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层银行机构在信贷业务调整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作为基层人民银行,需要进一步密切监测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变化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及时货币政策走势、金融市场发展态势的相关信息,包括新的政策导向及市场预期变化情况等,并将各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及时反馈,引导商业银行结合自身业务特色,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确保各机构的信贷行为趋于理性,朝着宏观政策调控的方向发展。
(二)建立与完善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导向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惩戒约束机制,督促、推动商业银行在信贷准入、信贷审批等方面积极进行流程再造,不断强化经营管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与支持作用。基层人民银行要在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方向,针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行为特征,加强分类指导,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额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等政策工具,实施差别化的调控与指导,引导辖内商业银行加大对地区优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继续改善对“三农”、中小企业和民生领域的融资服务,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起到区别对待、有所侧重的实质作用,最终达到有效引导商业银行促进地方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三)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基层人民银行要积极关注地区社会融资总规模的动态变化,不断推动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运用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商业承兑汇票融资、信托投资、融资租赁、风险投资等方式,弱化区域内企业、个人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做大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地方政府要结合地区实际,适时向上争取或出台财政、税收、重点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逐步完善区域尤其是县域范围内的投融资环境,引导信贷资金在本地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何双喜.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研究-基于货币政策传导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刘亮.商业银行信贷亲周期性及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刘涛.国有商业银行与非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比较:1996-2002[J].经济科学,2003,(6):65-72。
关键词:小微外贸企业;SWOT分析法
本论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国内外统筹视角下河北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323)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5日
小微企业是指小型及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式企业,表现为规模小、员工少、资金匮乏、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等,小微外贸企业指的是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小微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中国加入WTO后,小微外贸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小微外贸企业达到500万个,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是它们创造的,它们在扩大就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SWOT是企业战略的分析方法,是根据企业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并找出企业的优势、弱势、机会及威胁。其中,W表示weakness(弱势),O表示opportunity(机会),T表示threat(威胁),S表示strength(优势)。
一、小微外贸企业的优势分析
(一)小微外贸企业经营方式灵活,能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小微外贸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工作效率比较高。面对充满变数的国际市场环境,外贸企业经营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一个“快”字,所谓船小好掉头,正是因为规模小,小微外贸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的限制,它们的经营决策权较为集中,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迅速地采取较为灵活的应对措施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也正是因为规模小,小微外贸企业采取的用人、分配等机制也较为灵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实力的不足;另外,小微外贸企业更加符合市场细分的要求,更容易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
(二)小微外贸企业对所经营产品较为专业。小微外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有限,无力经营多种产品,因而产品比较单一,产品单一就能突出专业。大外贸企业为了扩张市场和壮大自己都必然选择多品种、多元化发展,因此就不可能专心做一种产品了,小微外贸企业则比较专业,它们往往将有限的资源投向那些被大外贸公司忽略的细小市场,并专注于这一市场,以求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取得更广阔的发展。
另外,大部分小微外贸企业是20世纪九十年代后外贸自主经营权放开以后成立的。这些新成立的小微外贸公司拥有新潮的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很强,它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实力和努力来赢得市场与客户,相对于昔日享受政策扶持的国有大型外贸公司,小微外贸企业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小微外贸企业运营成本低,价格优势大。较大规模的外贸企业由于管理层较多,内部审批制度较为繁琐,容易造成较高的管理费用,企业内部存在浪费现象,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大规模外贸企业相比,小微外贸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公司运营机制灵活,管理难度小,成本低。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是价格构成的一部分,较低的运营成本能降低产品的成本,使小微外贸企业能以较低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二、小微外贸企业的弱势分析
(一)企业规模小,综合实力不足。首先,小微外贸企业的主要特点就是经营规模小,员工数量多则几十人,少则只有几个人,经营的产品以小商品为主,单笔的交易额在几千至几万美元之间,超百万美元的很少。多数小微外贸企业缺乏流动资金,无固定资产,主要依靠贷款从银行获得资金,满足不了企业长期业务发展的需要。其次,小微外贸企业在管理运营、开拓市场、组织货源、抵御风险等方面存在不足。再次,大多数小微外贸企业经营的商品单一,并缺乏自主品牌,制约了小微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经营管理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多数小微外贸企业科学管理意识薄弱,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经营决策的投机性、随意性很大,经营决策一般由老总一人做出。还有些小微外贸企业采取业务员承包经营方式,由于欠缺有效的管理制度,往往会出现业务员之间互挖墙脚,争抢客户的不良现象,这使得企业整体的竞争力降低。
进出口业务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业务员不仅需要国际贸易教育背景、熟练的英语沟通能力、较强的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还要有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而小微外贸企业缺少这样的业务骨干。
(三)缺少战略眼光,获利能力差。多数小微外贸企业没有长远规划,缺乏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由于没有长远规划,经营决策充满投机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一项决策不是经过可行性研究得出的,而是靠直觉和兴趣决定的,这加剧了企业的市场风险,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小微外贸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生产工厂,主要采用向生产型企业购买产品的形式出口,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如果生产型企业具备了进出口经营能力,这会使得小微外贸企业在国内货源和国际市场上受到双重的打击,获利能力将大大降低。
三、小微外贸企业的机会分析
(一)政府扶持与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各种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比如2013年7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公平税负,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2013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11条意见,根据“意见”,国家发改委鼓励地方融资平台发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2011年,财政部会同发改委,决定从2012年至2014年,免征小微企业的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行政事业型收费22项,涉及外贸行业的有货物原产地证明书费、海关监管手续费等。另外,为了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提出了低息贷款、税收减免、技术支持等政策,这些政策为小微外贸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同时,金融机构也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例如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三家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分别可发行专项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30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他们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将不计入存贷比考核,此举增加了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主动性,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小微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内需的扩大。金融危机后国内外需求均下降,但它却为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动力。近几年,我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小微外贸企业大力发展的契机,小微外贸企业应抓住契机进行产业调整,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在外需不足的环境下将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也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三)出口退税率不断提高。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几年,我国政府为防止因出口下滑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陆续提高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部分服装、纺织品、鞋帽、机电、钢铁制品、玩具、玻璃制品的出口退税率得到了提高。提高出口退税率减少了出口成本,扩大了利润空间,使小微外贸企业在国际上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小微外贸企业应抓住机遇,扩大出口,增强抗风险能力。
另外,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温和复苏态势,外部需求增加,中国外贸发展态势良好,据《经济日报》报道,2013年上半年,中国东部地区出口9,009亿美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四、小微外贸企业的威胁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近几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扬,2010年12月31日1美元兑人民币6.6227元,2011年12月31日1美元兑人民币6.3009元,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5.11%,2012年人民币升值幅度为1.03%。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出口成本增加,如果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变,则成本增加代表出口利润的降低,这将会削弱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抑制出口。
由于小微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出口受冲击较大,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小微外贸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利润下降。
(二)新型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贸易摩擦加剧。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我国出口额不断增加,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上升,我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涉及行业越来越广泛。2013年4月,智利对进口玉米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2013年7月,澳大利亚对原产于中国的变压器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同月加拿大对华床垫用弹簧组件进行反倾销再调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外贸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发补贴、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方面的贸易摩擦,给小微外贸企业发展带来很大阻力。
(三)劳动力成本增加。高端国际贸易人才都希望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较好的发展前景,而小微外贸企业大多工作环境较差,经常出差和加班,工作压力大,且员工福利不到位,有些企业坐落在郊县,导致这些小微企业招工难,留住高端人才更难。为了留住人才,小微外贸企业只能依靠加薪的方式,使得劳动力成本增加,降低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外,小微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增加,一是结算风险较大,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使出口企业的应得货款减少,降低了小微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信用证结算方式也有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软条款信用证、伪造信用证以及欺诈、拒付等现象屡见不鲜。二是坏账现象有所增加,全球经济低迷使得国外客户经营困难、资金短缺,他们寻找各种理由推迟付款甚至拒付货款,一旦我们与信用证或者合同稍有不符,就会面临拒付风险,使得本来资金薄弱的小微外贸企业雪上加霜,发展困难。
在今后的发展中,小微外贸企业应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外部机遇,克服自身弱势和面临的威胁,积极有效地利用自身经营方式灵活、运营成本较低、经营产品专业等优势,依靠政府扶持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在保证产品、扩大业务、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同时苦练内功,创立品牌,保持企业持久竞争力。一方面小微外贸企业要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吸收外贸人才;另一方面小微外贸企业要关注国际经济环境和汇率变化,规避汇率风险,多方寻求融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商品品质,防止贸易摩擦的产生。
主要参考文献:
[1]毛亚琴.金融危机下浙江中小外贸企业竞争优势的审视[D].宁波大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