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法实施细则

时间:2023-02-14 08:5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量法实施细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量法实施细则

第1篇

一、计量器具管理资料档案

1.计量法律法规文件档案(1)法律:《计量法》。(2)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3)公司、工厂下发的有关计量文件:制定的经济责任制和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计量管理标准等。2.计量器具管理台账档案(1)编号;(2)名称;(3)测量范围;(4)型号规格;(5)准确度等级;(6)检定依据(检定规程等文件);(7)领用日期;(8)使用地点;(9)检定周期;(10)计划检定日期;(11)完成日期;(12)检定结论;(13)制造厂家;(14)出厂编号;(15)进厂日期;(16)计量器具分类(如力学类、热学类、物理化学类等);(17)计量器具等级(A、B、C)。3.计量工作资料档案计量工作发展规划、计量器具购置计划、工作总结、汇报资料;计量工作经验交流资料;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情况纪实或小结;计量工作会议记录;计量工作中成果(经济效益)等。4.计量器具检定计划档案标准器、配套设备及其他工作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计划,包括月份和年度计划,应分类装订。

二、计量检定人员的管理档案

1.计量人员培训档案对计量人员年度、月份的培训计划,包括外出培训和公司、工厂及车间组织的培训计划。工厂及车间组织的培训学习记录,参加人员签到记录,每次培训的教案和考试卷;培训小结等。2.计量人员技术档案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现从事专业、持证信息(包括持证类型、证书号及持证参数)、工作经历、培训情况(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及结论)、计量方面发表的论文、著作,以及创造发明等。3.计量人员违规违纪档案根据《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对计量检定人员有违反下列行为的进行考核,并建立档案:(1)伪造、篡改数据、报告、证书或技术档案等资料;(2)违反计量检定规程开展计量检定;(3)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4)变造、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计量检定员证》或《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三、计量器具编号资料

计量器具编号要考虑实行计算机管理的需要。计量档案每卷卷盒的卷面均需写明统一规定的卷名和序号,一个卷盒装不下的,可以设立分卷盒,如A-1、A-2……另外,每一卷档案内应有档案目录。

四、结束语

企业计量器具基础资料的建立与管理,是企业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的基础,其管理强弱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计量工作的质量及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还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所以加强企业计量器具基础资料的管理十分必要。

作者:董晓冰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化分公司有机合成厂

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 计量工作思考

计量是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技术保障。作为一名计量工作人员,在计量检定、校准和检测的实施、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和使用、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能源计量工作和"关注民生,计量惠民"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计量工作已经遇到一些诸如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的相对滞后、计量知识普及率不高、计量器具反作弊技术手段落后和民用"三表"检定的授权模式社会反响较为强烈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对计量工作跟上时代节拍,做好新形势下的计量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逐步完善我国计量法规体系势在必行

《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分别于1986年和1987年正式施行,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的实施,使我国的计量工作从此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对于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计量法》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受到了当时经济、政治因素的制约,在认识上、内容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近几年来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化计量监督管理的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面对计量违法行为方式和数量,正呈逐年翻新和上升的趋势,目前这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已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如现有法律法规对计量违法行为的纠正和处罚震慑力度过轻,起不到应有的执法效果,行政成本加大等,因此《计量法》的修改和修订完善相应的法规应当尽快摆上议事日程。以推动我国计量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二、逐步加大计量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指导

计量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计量,但是目前大部分市民对计量知识不太了解,对于计量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最简单的"秤准不准"阶段,一知半解,没有真正认识到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当每年提取部分资金,用于计量宣传的投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网络、广播、电视、传单,结合"5.12世界计量日"等各种活动,大力宣传计量法律法规,普及计量科学技术知识,推广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宣传计量工作先进典型。提高全社会计量意识,营造政府重视、企业关注、百姓关心的良好氛围,计量只有被广大群众所理解,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逐步增加计量器具反作弊技术、防作弊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最近几年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的各种计价秤使用假秤砣、"黑心秤",以及不少加油站破坏加油机铅封、偷换加油机电脑芯片或主板,作弊软件遥控加油机以克扣消费者油量、改变通信领域电话计时计费装置和城市出租车计价器准确度等计量器具作弊现象逐年上升;高科技作弊手段也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买东西缺斤短两,是老百姓最厌恶的事情之一。但这又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块把毛钱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计较。不过只要耐心算一下乘法,结论就会完全不同:包括磅秤、尺子、电表、计时计费装置、加油机等在内的计量器具,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毫厘之差,将牵动上亿元的经济利益。而医疗、安全领域的计量器具则事关百姓生命安危。可是目前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和手段,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作支撑,可以说几十年没有大的改进和提升,监管工作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和计量监管部门应当组织相关计量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加大对计量器具反作弊技术的研究和计量器具防作弊产品开发的投入,着重开发一批作弊检测设备,用于计量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着重开发自身具有反作弊的能力计量器具产品,从源头上杜绝计量作弊的可能性。

四、逐步完善"民用三表"等授权模式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水表、电能表、燃气表都是经监管部门授权后,由供水、供电、供气部门自行检定。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检定模式,由于缺乏第三方公正地位,在依法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强化的今天,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消费者的质疑。"民用三表"在使用过程中的计量争议越来越多,个别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有不少这方面的提出提案、议案。为了更好地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加强"民用三表"的计量监督,保证其计量的准确可靠,是计量监管部门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务必把它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除在过渡期间加大对这三个部门检定的"民用三表"监督抽查比对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要通过对检定资源划拨或有偿转让的方式,加快将供电、供水、供气等垄断部门的'运动员'身份和'裁判员'身份分离,收回这三个部门的检定授权,交由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的工作进程。以保证 "民用三表""公平、公正、准确"。

五、逐步加大在环境与健康方面的计量工作

第3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迅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医疗计量器具更新换代,成倍增加,但是随着人们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强,医疗计量管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不合格计量器具成为医疗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如何加强基层医疗计量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以本市为例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同道。

关键词:莱芜市 基层医疗 管理 对策

1、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末,我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计生服务站19所,医疗计量器具共计15类1400余台件,较2001年末增加2倍。其中心电图机121台,生化分析仪41台,血液分析仪35台,尿分析仪39台,X光机32台,B超机39台,血球记数器、血压计(表)若干。设备更新快、管理不规范是当前影响基层医疗计量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其次部分单位医疗器械超期“服役”,另外计量工作管理粗疏,帐、卡、物混乱,医用计量器具超周期检定严重,甚至有阻挡检定、隐瞒仪器数量现象,检定费难以到位,这些问题影响了计量检定的有效性和延续性。

2、原因分析

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卫生单位医疗计量器具管理未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占人口比例70%的农村,只享有40%的卫生资源,发展空间狭窄;三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群众就医小病在村卫生室,大病到市、区医院,形成“瓶颈”现象,乡镇医院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四是部分医院计量法制意识淡薄,对医疗计量管理的重要性了解不多,重视程度不够;五是单位计量器具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落实不好。

3、几点思考

3.1 更新观念,增强对医疗计量器具管理的认识。观念的更新是做好医疗计量管理工作的基础。计量工作是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计量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医疗计量仪器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医疗计量工作在整个计量工作中处于特殊地位,计量法把医疗计量器具列入了强制检定目录,以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计量部门和有关医疗卫生单位都应当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识医疗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医疗单位确定分管院长,主管医疗计量管理工作,配备兼职计量管理员,明确计量管理职责,使计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计量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3.2 落实制度,健全医疗计量管理体系。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要做好医疗计量管理工作,必须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制定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计量器具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医用计量器具购置入库保管发放制度、计量器具流转制度、计量器具账卡建立和档案保管制度、计量原始数据管理制度、医用计量器具测试记录及校验制度、医用计量器具事故报告停用报废制度、计量器具使用人员培训和使用制度、计量人员奖惩制度等,使其成为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落实制度,一是要求医护人员在书写病历、开具处方及各种检验报告单、测试报告、编著教材、统计报表、撰写科研论文等,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二是将在用的血压计(表)、心电图、医用辐射源、医用超声源、酸度计、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等,由计量人员造册,并严格加强医疗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在临床使用中量值出现异常和故障应立即停用,及时通知计量人员处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加强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检定人员的素质。通过加强制度管理,实现保证医院现有医用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一致和有效,保证计量法律、法规及规章得到落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 强化措施,夯实医疗计量管理基础。作为计量部门,要抓好基层医疗计量器具管理,必须抓好“纵、横”两方面的基础工作。从横向看,抓好面上的工作,就是要建立完整的计量器具周检台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台帐的设立,能够准确地掌握受检单位、计量器具名称、数量、型号、检定日期等内容及其变化情况,使计量检定有计划、按周期进行,提高计量器具的周检率。从纵向看,抓好线上的工作,就是加强对计量检定证的管理。计量检定证是计量器具经过检定后,由检定机构出具的对计量器具的性能的一种证明标志。计量检定证包括检定证书、检定合格证和检定结果通知书三种。日常检定中,计量器具已经检定合格的,要同时签发检定证书和检定合格证,使每个检定证都一一对应相应的计量器具。既可避免因证书使用数量少造成计量器具漏检,又可避免使用证书过多造成浪费或出现其他问题,以增强计量检定工作的严肃性和法制性。同时要搞好对检定原始记录的管理。检定原始记录能反映出规程要求的各项内容,原始记录内容数据更能客观地反映计量器具的性能和质量;计量管理部门通过对原始记录要按时收缴、审查、存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才能提高检定工作的质量。这样通过对“纵、横”两方面和原始记录的“立体式”管理,既突出了管理重点,又打好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基础,为把计量检定工作抓出成效奠定基础。

3.4 依法管理,为医疗计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法制是保障,要抓好医疗计量管理,必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颁布,标志着计量工作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涉及医疗计量的主要是医疗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和计量校准业务,在监督管理方面,对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中列出的医疗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监督管理制度。计量校准工作,《计量法》尽管没有涉及,但它既是法制计量的要求,又是计量技术要求。因此要加强医疗计量管理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监督执法与校准服务相结合,一方面,实行强检备案制度,根据《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和国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管理办法,督促医疗卫生单位向市、区计量部门申报备案强检计量器具,便于每年度实行强检年审,推行一整套与备案有关的定点定周期检定,落实计量法规。另一方面,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强化服务意识,重视新种类器具检定的研究开发,提高技术水平,做好计量校准服务,把全市的医疗计量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第4篇

关键词:计量器具;管理;检定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计量器具的定义

计量器具是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器具、工作计量器具。按结构特点包括:量具,即用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如游标卡尺、游标角度尺、标尺等;计量仪器仪表,即将被测量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标值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如水准仪、全站仪、压力表、百分表、温度计、锚杆拉力仪等。计量装置,即为了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组合。

2、项目计量器具的具体管理办法

2.1、设立计量器具管理部门并安排专职计量管理员负责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计量管理员应熟悉国家计量法和本公司的计量管理制度,在工作中认真执行;掌握常用计量器具的结构原理和技术要求,定期抽查计量器具的准确和完好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协助处理;制定全公司的计量器具配备计划。负责新购计量器具和强检计量器具的送检工作,对原有达不到技术要求的计量器具提出降级或报废意见;建立计量技术档案,管理计量技术资料;承担计量器具总帐,做好分类建卡工作,管好帐卡,做到总帐卡与各分帐卡相符;承担外购计量器具入库检定编号工作。

2.2、贯彻国家计量法令、政策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项目计量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组建项目计量管理体系。

2.3、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购买计量器具,上报公司《购买计量设备的申请》。批复后,采购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应保证质量,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技术资料和齐全的零配件,严禁采购非标准计量器具。进行出厂前首次鉴定,执行出厂前首次检的定计量器具,在计量器具上加印全国统一的出厂前首次检定合格标志。投入项目使用前,做使用前首次鉴定。

2.4、正常磨损后无法修复或无修理价值的计量器具,使用部门可进行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及时记录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情况月报表》,并经部门主管领导审批。报废后的计量器具应从各类账册中注明。

2.5、申请计量检定可以通过书面或直接送检等方式向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计量授权机构提出。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周期进行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必须按照周检计划定期进行周检, 使其周检率达到98%以上;在用检测设备超周期的一律停止使用,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公司备案;经修理和周期检查后不合格的设备停止使用,进行隔离退场处理,防止误用,并由计量管理人员以书面形式办理报废手续,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实施报废,同时做好“禁用”标识,设备使用人员不得使用报废设备。

2.6、对于实行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如电子天平、数显压力试验机、百分表等),应当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申请计量检定;对于实行周期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当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届满三十个工作日前申请计量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计量检定、计量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和使用期限的强制管理计量器具,不得使用;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修理后应当由使用(管理)者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申请修理后计量检定。

2.7 、随着计量器具管理工作不断深化,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意识逐步向分类管理迈进,按照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重要程度、测量频率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使用中所处的环境等确定A、B、C分类管理的原则。可划分为:国家规定的强检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为A类,经营、能源、工艺过程控制、产品终端检定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为B类;用于一般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般为C类。在现场采用彩色标签管理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分别由不同颜色的标签来加以区别。另外对计量数据采取集中统一管理的方法,由单位计量器具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各种计量数据,并形成计量数据系统。根据需要再将计量数据反馈到决策部门,用以指挥生产施工。对有异议的计量数据经信息反馈以便于工作决策部门查明原因,使计量器具管理工作能在工程行业中真正发挥应有的基础作用。

2.8 、认真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并妥善保管,不得任意涂改和遗失。

2.8.1、计量技术资料、原始记录、统计报表、证书、标志是考核计量水平,加强计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做到项目齐全,数据可考证,专人保管。

2.8.2、计量技术档案和记录的内容是:计量人员清册;计量器具账册(总帐、分帐);周检计划表;各类标准器及配套仪的技术说明;历史记录卡;各类计量器具事故和报废记录;计量检定修理原始记录;检定抄表记录;车辆保修工艺、质量主要参考数检测记录等。

2.8.3、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标志要注明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标志。

2.8.4、上述资料应按年或月装订成册由专人统一保管。如有遗失,按奖惩制度办理。原始记录的保管期,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2.8.5、产品合格证、校验合格证、检定合格证是计量器具正常使用的依据。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有醒目的检定合格标志,使用部门及单位应妥善保管,不得涂画覆盖。对于损坏标志的行为,应给予批评或处罚。

3、计量器具管理的重要性

3.1、计量器具管理是项目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完善计量器具检测手段,加强计量管理,使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能避免资源浪费,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计量检测手段和生产管理不配套,计量器具配备不齐全,量值不准确使制造工艺失去控制,造成产品质量差、消耗高、效益低。科学合理的计量器具管理方法和工作模式可以保证计量量值统一。是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能为构造物的正确计量提供保证。保证了项目最佳经济效益的实现。 3.2、质量是工程关键,一切要用数据说话而数据必须准确可靠。这就要依靠完善的计量器具检测来实现。假如项目使用的计量器具不合格,产品的几何尺寸就不可能合格,因此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作者简介:

苗申(1991-),女,汉族,河北省三河市,助理工程师,大学专科,公路工程管理。

第5篇

【关键词】管理;周期检定;量值传递;标准

计量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重要基础工作,计量技术工作又具有很强的法制性,随着经济立法工作的不断加强,对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以《计量法》为准绳,牢牢抓住《计量法》的宣传贯彻及各项计量管理制度的落实,宣传贯彻法定计量单位,加强对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的监督管理,各种技术文件以及各类标准都能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接轨。

一、建立计量器具台帐管理计量器具

建立A、B、C三类计量器具、自制计量器具总台帐。A类计量器具是本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工作计量标准被授权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B类计量器具是企业生产工艺控制、质量检测有准确度要求的计量器具。精密测试用的计量器具。C类计量器具是民用电能表、水表以及指示仪表。国家规定允许一次性检定使用或有效管理的计量器具。自制计量器具管理,本企业可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依据技术性能和工程质量要求自制,自制的弧心样板和直尺等计量器具,施工前必须全数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没有保存价值的施工后报废。

二、计量器具周期检定

(1)计量检定工作应当符合经济合理、就地就近的原则,不受行政区域和部门管辖的限制。企业对计量器具进行普查、摸底,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并制订出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对使用的工作计量器具和增加的计量器具执行周期检定。(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器具明细录》制定了A、B、C分类,计量器具检定周期明细表。对企业用于贸易结算电能表、水表,用于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等计量器具进行周期检定。(3)计量部门对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统一安排送检,以下“周检通知单”的形式,收回各单位使用中的工作计量器具,各企业计量员接单后,认真核实积极送检。对特殊情况下本单位不能检定或计量器具在施工现场的,计量员应根据情况就地就近进行检定,及时反馈检定证书及有关资料,认真登记计量原始记录入帐,以便计算下一检定日期,执行周期检定。对于超检定周期和不经检定而使用的现象,势必破坏量值的统一和计量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同时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超检定周期仍在工作中使用的计量器具,按检定费20%予以罚款,并责令进行检定。(4)为确保计量数据准确性和计量器具的完好性,计量部门和企业计量员协商,计量部门下发“抽检通知单”采取随机的原则,定期对使用频率较高的量具抽取10%进行抽检检定,以便了解计量器具使用状态,并做好抽检原始记录。(5)开展计量检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检定员可以拒绝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和超周期的计量器具开展检定,检定员开展检定工作,严格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不得伪造数据和出据错误数据,如给送检一方造成损失,给予行政处分。(6)对校准合格后的计量器具检定员,要出据检定合格证书,校验员要核实数据的误差是否准确无误,计量部门的主管对其合格证书监督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三、量值传递系统

计量标准的建立,由主持考核的地方计量行政部门考核企业承检能力,同意申报技术资料,并对实验室人员环境、设备、制度及室内干、湿度、温度等考核合格发给标准装置合格证书,进行本企业量值传递。

四、标准对计量工作检测、测量试验设备提出新概念新要求

(1)按要求建立计量器具台帐,按A、B、C 分类统管本企业最高标准工作计量器具和用于工艺、测试、安装设备、质量方面的计量器具三本台帐。(2)搞好周期校准工作,投入人力、物力、定期核准标准计量器具和国家明细目录上本企业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周期校准。按质量体系运行标准,检验、测验试验设备,修订质量保证手册。(3)质量认证检查出的问题,编制《计量管理实施细则》和《计量管理岗位责任制》。(4)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周期检定工作,以及经营管理计量检测率,能源计量检测率、工艺控制计量检测率、安全环保计量检测率、质量管理检测率这五大检测率的数据采集。

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技术工作之一,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器具的控制管理,合理的分析计量数据,才能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S].2000

[2]计量标准考核办法[S].2005

[3]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S].2008

第6篇

1.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立监测站的合法地位和权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2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七章、《实验室资质认证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

1.2提高环境监测的管理水平监测站的管理可分两部分:

1.2.1监测管理:是指监测领域的管理。

1.2.2是非监测管理:包括人事、财务、党、团、工会等等

《评审准则》的要求管理体系,恰恰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适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因为《评审准则》基于‘17025’这一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管理准则,所以按《评审准则》要求建立并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可与国际管理接轨,规范、提高监测站的管理水平。

1.3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因为准则提供了包括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原有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在内的一套保证检测准确、可靠的方法。

1.4通过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等方法,促进环境监测站的自我完善、提高。

2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是保证监测数据满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要求的重要措施,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可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3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环境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整个质量管理的前提保障。它包含了保证环境监测结果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制定监测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并考虑经济成本和效益,确定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适应的分析测量系统,诸如采样布点、采样方法、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和器皿的选用、容器和器量的检定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分析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技术培训,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等,都是质量保证的具体内容。环境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管理。

3.1监测点位的布设

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和具体条件,按照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相关规定进行,保证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3.2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监测信息能准确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况、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3.3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交接、制备和分析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过程,确保样品质量。

3.4现场测试和样品分析测试,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标准时,应进行等效或使用性检验。3.5数据传输应保证所有信息的一致性和复现性。

4如何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4.1原始数据三级审核,质控数据合格方可上报监测结果

环境监测质控的日常内容包括监测工作的质量保证、监测人员考核及认证情况、人员培训、标样及质控样使用和新开展项目进展情况等。这些工作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是指分析人员对分析质量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也就是依靠某种控制方法和措施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如分析质量稳定,分析误差始终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称此测定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如果分析过程发生异常,分析误差超出容许误差范围,则说明测定过程失控。受控的原始数据方可通过审核。

4.2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于工作始终,严格按照管理体系运行

4.3加强人员技术培训与技术交流提高监测人员业务素质

4.4上级监测站定期不定期对下级站进行现场采样、实验分析

等的全程序质量检查及抽查。

4.5多组织能力验证,实验室间多比对管理活动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4.6监测站要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定质量控制计划和年终总结并上报到上级监测站

第7篇

为了更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和关于水利认证认可工作部长专题办公会议的精神,我部决定开展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准则宣贯和培训活动,争取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1500人的宣贯培训任务。今天,在拉萨举行的培训班,是系列培训班的第一个班。宣贯培训班的举行,必将有力地推动水利计量认证工作登上新的台阶,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项工作。

下面,我就水利计量认证宣贯和培训的有关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不断提高对水利计量认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计量认证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要求,对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质检机构开展的考核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的活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现代科学管理手段。计量认证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认证,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行政许可事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顿和规范质检市场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计量认证的目的是通过对质检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人员、设备管理、环境条件、检测报告、公正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和有效的控制,建立健全质检机构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对产品的检测、检查和试验行为,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公正、准确可靠。计量认证提高了质检机构的实验室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并形成了一个品牌,广为社会各界所接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水利计量认证,作为水利认证认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切实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对于解决防洪减灾、水资源短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资源保护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工程类质检机构通过计量认证工作,规范了科研、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和教学工作,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解决水利工程建设质量隐患,保证和提高水利工程效益,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水环境类质检机构通过开展计量认证,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江河湖库改造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对保证我国人畜饮用水安全、工农业用水的合理开发、合理控制排污标准起到了检查监督作用。

在各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利行业计量认证工作者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水利计量认证工作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水利系统共有86家质检机构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检测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稳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在20****年的国家认监委组织的计量认证专项监督检查中,国家计量认证水利评审组被评为全国26个行业评审组中开展工作最好的三个评审组之一。2003年底,一批在水利计量认证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得到了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会议的表彰。水利计量认证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熟做法,为水利行业全面推进生产许可、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等认证认可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储备并积累了重要的人才和技术。

水利计量认证评审组、各质检机构及其上级主管单位、广大水利计量认证工作者都要提高对水利计量认证重要性的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提升装备水平,深化基础研究,强化宣贯培训,持续推动水利质检机构建设和实验室工作健康、有序和协调发展。

二、切实办好计量认证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

宣贯培训是水利计量认证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20****年水利计量认证工作的重点之一。宣贯培训活动要根据《关于开展计量认证评审准则宣贯和培训工作的通知》(办国科函[20****]342号)文件的要求,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师资、材、统一考核、统一证书”的原则开展,部国科司要加强组织领导,水科院要认真组织实施,发挥有关各方的积极性,确保宣贯培训的质量。

部国科司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为宣贯培训活动准备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和《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SL309-20****),对计量认证评审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水利计量认证程序规定》(水国科[2003]60号)、《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员管理细则》(水国科[2003]60号)和《水利计量认证现场评审细则》(水国科[20****]20号)文件,是我部对计量认证提出的规范性要求。《水利质检机构计量认证准备指南》、《水利质检机构计量认证评审指南》、《水利计量认证文件资料选编》、《水利系统实验室计量认证理论考试题库》以及《水利认证认可概论》是唯一指定的宣贯辅导教材,将帮助学员掌握质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计量认证准备和规范化管理、《申请书》、《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的编写、现场评审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等知识。

参加本次宣贯培训的既有来自各地水环境实验室、勘测设计和建设管理战线的同志,也有来自全国各地质检机构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希望大家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系统深入地学习、理解和掌握评审准则的精神和内容,学习计量认证的有关技术要求,学习具体问题的处理知识,从理论上提高对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验室检测技能的把握和理解。请大家在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的同时,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把在组织和管理体系、仪器设备和环境、人员、检测报告和计量认证标志、公正性地位和行为、日常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提出来,经过认真的讨论和交流,切实提高计量认证和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检验行为,确保质检报告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全国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技术监督的分管领导、质检机构实验室的领导干部和技术责任人,都应当亲自参加水利计量认证的宣贯培训活动,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真正解决质检机构法律地位不明确、实验室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工作人员检测能力有待继续提高和参与检测市场竞争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切实提高质检技术水平和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确保质检机构水利计量认证评审工作顺利完成,为质检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打好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三、扎实推进水利计量认证工作

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其中的水量资源和水能资源均居国内首位,特殊的地理条件又决定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和平解放50年来,特别是自治区成立40年来,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全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族人民生活生产条件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水环境监测中心以及昌都等3个分中心自1996年获得国家级计量认证资质以来,不断完善了组织机构、仪器设备、检测工作、人员、环境和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了向政府和向社会提供水文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依法为政府规划决策和社会质量检测提供了高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水利计量认证工作,对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水利计量认证工作还存在起步较晚、人才缺乏、基础比较薄弱、工作相对滞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借此机会,我对水利计量认证工作提六点要求。一是要把握当前加快发展计量认证的有利机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水利计量认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建立更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改进《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建立健全内审员制度,强化管理评审工作,形成长效有序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宣贯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有关计量认证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检测水平;从实际工作出发,有条件时,适当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增强队伍能力建设。四是增加必要的投入,不断提升有关设施、环境和仪器设备的水平。五是建立奖惩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计量认证落到实验室工作组织和管理的实处。六是要转变观念,积极开拓市场,向社会提供有效服务,扩大水利影响,不断提高质检机构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水利部党组一贯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工作的整体部署,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和水利工作,这次培训班也是落实我部工作会议确定的加强水利人才培训和行业能力建设的一项举措;今后,水利部还将在各方面继续支持水利工作。我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水利计量认证工作能进一步规范检验行为,提高质检技术水平,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水利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第8篇

计量是企业现代化生产和经营管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管理基础,是企业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分析质量的重要依据。企业的计量管理好坏决定了其现代化管理的程度,而计量数据管理又是计量管理的中心内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在经营上的自不断扩大,市场和法律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两大因素,计量工作也应势进入依法自主管理阶段。对企业计量工作进行完善,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企业提升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心环节就是对计量数据进行管理。本文就新形势下以计量数据管理为中心的计量管理如何满足企业需要进行浅析论述,以共商榷。

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托,配置先进的计量器具,完善计量管理。要彻底贯彻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计量器具采购、验收、使用及管理等规章制度,合理地设置计量机构和配备计量人员,采用先进有效的计量管理方式和方法,加强对企业内部计量工作的管理。计量管理是企业的灵魂,计量设施是保证,计量数据的采集是基础,数据的统计、汇总、分析是关键,要充分认识到计量管理在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计量承载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计量,是决策层和执行层为企业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基础保障。

1.严把计量采购关,杜绝劣质计量器具进入企业

企业要做好计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对配置和设备进行检验测量。通过制定《采购控制程序》和《计量器具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各类计量器具进行统一管理,防止采购出现漏洞。计量器具采购前,需使用部门上报批准,方可进行采购。购买的计量器具必须携带相应的合格证和生产许可标志,同时必须按照使用部门的要求对器具的用途和性能进行检测,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购进。采购进入的技术档案与使用检测档案按《档案法》的要求进行保存。从而达到杜绝可看而不可用的计量器具在油田上出现的现象,填补了采购上的漏洞。这些办法对计量器具的统一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加强计量器具检定的管理工作

计量器具检测数据应具科学性、准确性。数据采集管理是计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计量控制过程中要重点抓好数据的正确采集和录入工作。第一步就是对计量器具的运行加强检查,及时发现故障进行清理,严禁经验值、笔误值、编造值的出现,以此为生产活动提供可靠的数据。随着质量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过渡和信息处理技术、测控技术光、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进展,计量检测仪器也随之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日新月异地发展着,集检测、校准于一体的在线检测设备不断应用,提高测量准确度。

3.自主创新,发展测量技术

加快石油专用计量器具量值溯源体系建设我国目前实行的计量校准的规范性文件规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以通过计量校准的方式进行量值溯源,投入精力对目前石油专用计量器具量值溯源体系进行系统建设,优化溯源(量传)体系构架,在计量校准过程,为保证校准方法规范,保证校准结果的权威性,整个校准过程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规程/标准,对于无校准方法的计量器具的检定,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校验方法,作为企业标准在公司范围内执行。选用合理的量传方式,配套完善相应的检定规程、校准方法,提高石油专用计量检测能力。因此,计量工作应进行创新,以适应油田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形势。确保计量检测的量值统一性,使量值溯源有法可依。

4.加强人员素质

制度和措施的完善工作最终要依靠人员的投入来实现,因此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计量器具的维护效果和对其管理水平直接受到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基层单位计量操作人员的培训,同时要求这些人员进行自我学习,包括对《计量法》、计量基础知识、在用仪表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排除故障现象的处理方法等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计量工作中的难题,并进行不定期考核,使他们能够按照标准妥善使用、保养计量器具,准确进行数据采集。

5.存在的问题

第9篇

【关键词】计量管理; 一体化;虚拟化

计量是关于测量,实现量值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公平贸易的保障,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工具,在我国经济、科技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水平的高低直接成为衡量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计量测试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各地计量测试机构也日益重视技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国家一级有国家计量基标准体系资源共享平台、地方各级机构自身的资源管理平台、其他行业如医学、电力、能源等专业领域自身器具管理平台等等。但是,在我国各地授权或法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在管理平台客户端维护量大、设计存在缺陷等等,计量检定机构与企业计量器具相衔接对应的数字化管理平台还没有出现。

一、我国各地计量管理系统及在此平台下衍生的工作现状

在我国,各地计量检定/校准机构目前正处于转型的特殊阶段,随着工作量的增大及实验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原来基本于C/S数据库开发的管理系统已经落后于现实的需要。同时,各地大部分地区的检测机构都还保持着旧有的工作模式,沿用旧的思维方式从事管理工作,从而造成工作量大、人员需求量大、效率低下、服务跟不上质量的情况,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这种原管理模式及软件平台已经适应不了高速发展经济要求,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计量行业的发展。原有软件平台衍生下的工作现状如图1所示:

而且,随着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等的高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计量数字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二、计量器具一体化平台建设总体思路

在虚拟技术及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软件平台所面对的不单单是企业,而是面向涉及包括企业、人民群众、检测系统内(企业、检测方、第三方计量员)人员在内的计量仪器软件服务终端。在地区范围内,整合地区法定及授权计量机构资源、优化企业仪器申报制度、业务公开、制定标准化、网络化的服务终端,建立系统与企业互动的交流平台,构建企业仪器入网制度,搭建企业计量仪器数据库,统一的工作模式、流程,引入社会强制检定评价体制,提供便民的信息公开、信息查询等服务在内的软件终端。服务平台结构图如图2所示。

计量器具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主要基于工作原理,通过服务器搭建三层应用体系,将后台数据库与WEB服务器联结起来,计量器具/用户通过WEB页面请求,WEB服务器响应ASP代码被发送给公共语言时进行编译,之后再通过HTML流返回浏览器和指令,个人电脑再处理HTML并作出响应。

总的设计思路即:利用现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企业/民众/系统内检测员作为客户端利用个人计算机通过IE浏览器进入到SERVER进行;在服务器上提供数据库服务,提供数据运行环境。系统模式如图3所示:

三、计量器具一体化平台建设模块化设计机制

1.总的设计思路上整合各地检测机构资源、增加信息采集功能、创立新的管理体制、提高检测系统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在软件设计上思路上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等法律规范及行业规范,设计出一套统一标准化、系统化的业务流程,强调地区WEB检测系统标准/计量器具对应、进行标准/计量器具自动信息收集、加载、处理等。对内要考虑既有模块功能的保存如器具维护、标准器具更新及公示、仪器收发、委托信息、仪器流传实时情况、单号加载处理、证书录入、证书核验及证书批准、证书打印权限、费用结算、周期统计等等;对外,即从客户端/也是计量器具所有方的角度,通过WEB增加在线报检、在线进行仪器备案、计量器具信息登入收集、预约维修/检定、费用查询、计量器具实时状况及证书远程打印等等方面考虑。这样,在网络上,利用成熟虚拟技术环境,既便捷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效率,在不必要的工作环节上将人力解放出来。

2.创新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在检验工作模块设计方面,为基层检测人员宽松的WEB工作环境,释放计量人员的工作空间,提高计量检定/校准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传统的计量工作模式如图4上看,证书的出具存在这两种模式,不管何种模式要么出现浪费时间要么浪费人力,同时在证书出具上效率过低,已经远远的不适应目前日益增长的工作量要求。创新的管理模式如图5所示。

该模式主要体现强大的实时在线功能、增加记录纸电子备按功能、增加远程审核、远程批准、异地出具在线证书等等功能,在两种模式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下场人员时间利用上更加灵活,审批与记录可以实现实时进行,不仅充分的利用了人力(内外工作量)物力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通过WEB模式也可以更多的让企业/用户参与进来形成互动,增加企业进行计量检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发挥量值传递的社会意义,达到节能增效社会效益。

3.在互动平台建设这个模块设计上。从客户的角度来看,系统要提供计量器具与检定/校准规程的对应、计量器具与计量标准的对应,提供更加便捷的报检渠道,提供计量器具预约渠道,计量器具维护/维修平台,技术咨询平台,客户在线咨询平台,送检计量器具实时情况查询平台,证书发放状况及真伪数码认证等等,既便利了客户又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4.建立计量器具信息采集、认定数据库,为强化市场占有率及强化质量监督提供数据/技术支撑。在完善软件平台的同时,根据地区情况与企业建立收集计量器具信息认定机制,对受检与非受检及强制检定与非强检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形成一个涵盖本地区计量器具数据库,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的把握地区仪器受检情况,从而为监督及为企业有针对的提出检定建议,从而更好的为生产保驾护航。

第10篇

关键词: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检测设施;人力资源;质量体系;认量认证

在我国目前这种特殊的发展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成为各级政府日益重视并且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而环境监测常年承担着为环境质量、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科学数据的任务,更是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重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和《实验室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作为向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公正结果和数据(监测报告)的检验检测机构,如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认同,就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接受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的强制性考核。

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诸如环境监测站等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的实施程序、评审内容、考核要求、准备事项及取证后的体系运行、监督检查等内容。《评审准则》的实施,使环境监测机构的计量认证工作纳入规范化道路。相对于《评审准则》繁多的考核内容和严格的管理、技术要求,处于我国环境监测网络的第四结构层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又普遍存在着人员少、素质低、检测仪器设备落后、监测用房不足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县级环境监测站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个既满足工作需要又符合计量认证要求的质量体系,进而顺利通过计量认证。在这里我结合自己所在的监测站开展的计量认证过程,从计量认证准备阶段,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现场评审等方面,谈一下对于县级环境监测站有效实施计量认证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做好计量认证工作的必要条件

县级环境监测站计量认证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涉及监测用房、设备、资金等硬件设施的配套建设,又涉及组织机构、人员关系、岗位职责确立、学习培训、体系运行记录、管理体系和技术文件资料分档立卷等诸多方面的软件建设。目前,很多县级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工作才刚刚起步,很多人对计量认证工作很陌生,以为买好一部分该买的设备,编好质量体系文件,计量认证的工作就做好了。殊不知,质量体系文件的实施,只是标志着质量体系才刚刚开始运行,质量体系文件编写得好,不等于质量体系运行得好。

领导层重视是做好计量认证的先决条件,全员参与是做好计量认证的基础条件。站长对本站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改进等发挥着决策性作用。站领导不但要以身作则,发挥领导作用,而且要亲自参与质量体系编制、运行、实施,熟悉计量认证评审相关工作,还要获取上级主管环保局领导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在领导层面严格实施《评审准则》,全面建立、实施质量体系,从监测用房、仪器设备、人员调配、资金配套等方面着手硬件设施改造配置,从建章立制、作风纪律、福利待遇等软件方面加强监督、激励机制建设,引起领导重视、激励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员工有参与质量体系建立、运行和持续改进的积极性和能力,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站每个成员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为建立质量体系做好思想上、行动上的充分准备,才能促进质量体系规范建立、有效运行,实现监测站顺利地通过计量认证评审考核。

二、正确、完整地配备实验室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

县级监测站应根据辖区行业企业实际情况配备开展监测业务所需的有关仪器设备购置、仪器设备校准、物资采购供应和环境条件建设等资源。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应根据现行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要求,配置必要精度和准确度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操作要做到相互有效隔离、互不干扰。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志,尽量减少设施和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实验室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和环境保护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

措施。

三、优化整合人力资源,加强人员技能和作风建设,提高检测水平

县级监测站还应根据现有人员学历水平、知识结构、个人专长等进行优化整合,合理划分确定检测能力。要充实采样、分析化验一线技术力量,加强人员培训学习和实际操作演练。可以采取全员参与统一学习和送出去技术骨干重点人员、请进来专家评委等业务培训方式,加强所属人员监测站业务学习培训和质量体系宣传活动,系统地学习计量认证的法律、法规,逐条学习《评审准则》,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对建立质量体系重要意义的认识。通过培训学习,做到站内人员全部熟悉《评审准则》。提高所属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和专业工作水平。要组织人员参加监测人员上岗证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要做到持证上岗、授权作业。要在质量手册中明确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做到严肃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分工。在人员、项目、设备都基本确定完善的基础上,还应出台修订完善监测站各类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所属人员工作作风纪律培养。只有通过严格的责任分工和作风纪律建设,增强人员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技能和战斗力,才能提高实施计量认证工作的效率。

四、质量体系的建立

为了使检测结果始终保持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因此,要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体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通过质量体系来运作的,因此,建立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

第11篇

为了加强对本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管理,保障量值的准确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是指由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建立、作为统一本行政区域内量值的依据、在社会范围内具有计量公证作用的计量标准器具。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建立、保持、使用和废除。

第四条(主管部门)

*市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市技术监督局)是本市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本市各区、县计量行政部门在市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规划的制定)

市技术监督局应当根据本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统一制定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建立)

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符合本市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规划的要求。

属于基本的、通用的、为各行业服务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设置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内;属于专业性较强、仅为个别行业所需要或者工作条件要求特殊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组织建立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行政部门同意,可以设置在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技术机构内。

第七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考核)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开展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

区、县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建立的各项本行政区域内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由市技术监督局主持考核,市技术监督局组织建立的各项本行政区域内最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由国家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其它等级的,由组织建立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

第八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强制检定)

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定期进行强制检定。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强制检定,由原负责考核的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的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技术机构进行。

第九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使用)

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技术机构使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开展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应当执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有关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出具相应的检定证书或者校准报告。

第十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中止使用)

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技术机构应当定期检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技术状况,保证正常工作。

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技术机构不得自行中止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

因故需要中止计量检定和校准服务的,应当履行下列手续:

(一)中止时间在30日以内的,报组织建立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二)中止时间超过30日的,报组织建立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拆卸改装)

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损坏或者原执行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有关计量技术规范修订等原因,需要拆卸或者改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应当报经组织建立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废除的情形)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在使用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废除:

(一)被其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所替代的;

(二)设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机构被撤销的。

第十三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废除的申请)

废除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向市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

(一)废除区、县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建立的各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由区、县计量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二)废除市技术监督局组织建立的各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由设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机构提出申请。

市技术监督局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经复核予以废除的,通知申请部门或者机构,并予以公告。

任何部门和机构不得使用已被废除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第十四条(被废除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处理)

被废除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移送市技术监督局统一处理。

第十五条(保存、维护、使用的制度和操作规范)

设置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技术机构,应当有完善的保存、维护、使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制度和操作规范。

存放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场所,其环境温度、湿度以及防尘、防震、防腐蚀、抗干扰程度应当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第十六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保管人员)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应当由专人负责保存、维护和使用。

负责保存、维护和使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并经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计量检定证件。

第十七条(损害赔偿)

使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因未执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有关计量技术规范而给委托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应用解释部门)

第12篇

关键词:核电;调试;质量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67-02

1 概 述

核电厂从萌发建设到寿命结束要经历厂址选择、设计、制造、建造、调试、运行和退役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上述工程阶段之一,调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调试过程是对设计、设备制造和安全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和验证,验证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及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电站总的性能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以及电站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核安全局规定的民用核设施的安全要求,最后将符合各种要求的核电厂移交给营运单位,可以把调试看作是质量检查的活动,所以对调试过程的质量监督也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调试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提升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核电厂经历良好的调试才能保证投入运行后设备和系统保持较高的可用率,为核电厂后续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2 宁德核电厂调试阶段质量监督的体系现状及质量 监督发现的典型问题

由于需要调试的设备多,系统庞大,在结构上和功能上又相互密切关联,由于与其它阶段相比较,调试阶段更为活跃多变,动态程度更高,可靠的设备和人身的安全表现更为显著。调试过程是在相关施工队监督下将一个个系统从安装承包商接过来,逐步进行调试,完成一系列调试任务和验证设备可靠性后转交给营运单位。这样,调试过程既与前面的安装过程相联系,又与后面的生产运行过程相衔接。不仅如此,调试过程还与设计、设备供应商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调试过程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总承包方还是营运单位对调试阶段的质量监督也非常必要。

2.1 宁德核电调试阶段质量监督的体系现状

根据宁德核电项目的总承包方式,调试工作由总承包方所属宁德项目部的调试分部负责,且根据《HAD-003-09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要求,总承包方和营运单位的质保部门也必须对调试过程进行监督,以验证调试工作与调试试验程序、管理要求、设计等要求相符。这样可以将调试阶段的质量监督分成三部分:一是总承包商方调试分部内部开展的技术性质量控制和过程性质量控制;二是总承包商方后台调试中心质保部门及项目部的质保办对宁德调试项目的质量监督和监查;三是营运单位对调试承包商的质量监督和监查及调试过程的调试监督与见证。

2.2 宁德核电调试阶段质量监督发现的典型问题

宁德核电自2010年1月首个系统(0LBK)开始调试到2016年7月4号机组具备商业运行条件,至今已经有六年多时间,在此期间,宁德核电1-4号机组分别经历了冷试、热试、装料、临界、冲转、并网等一系列调试过程,都顺利实现了商业运行,但在调试过程中通过调试质量监督和见证等发现的典型问题来看,调试过程及质量管理仍需持续改进。

2.2.1 人员培训和授权

人员培训和授权是否满足要求,是调试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准备,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人员培训和授权问题主要表现为:

部分试验负责人(TS)或试验负责人助理(ATS)未取得相应的调试人员资格授权,却实际从事TS承担的调试工作;

未获得调试质量控制工程师(QE)授权便对质量计划进行审核设点并执行签字。

2.2.2 质量计划的准备与执行

调试质量计划是调试期间试验活动和检查内容的过程文件,用于调试过程质量控制,是实施调试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质量计划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质量计划的步骤设置过于简单,不能简述该步骤的工作内容,质量计划不具备可操作性;

②部分质量计划控制点的描述与相应试验程序要求不一致;

③质量计划中对质保分级不准确,部分系统应为与质量和安全相关(PQSR),但错误划为成与质量相关(QR);

④部分涉及有安全准则的试验,相应质量计划没有按照程序要求设置H点或未设点等,暴露出对质量计划的管理要求不清楚;

⑤部分质量计划的签字日期早于试验报告中的试验完成日期;

⑥部分质量计划中报告点(R点)签字不规范,执行者和调试质量控制工程师(QE)签字均由QE执行签字;

⑦部分质量计划中工作已完成但未及时签点;

⑧部分质量计划已关闭,但调试程序中的试验内容尚未完成或TR 报告尚未编制。

2.2.3 试验程序的准备与执行

试验程序是开展调试过程的基础和依据文件,试验程序的质量对调试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试验程序在准备和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部分已通过调试审批或正在执行试验程序中安全准则与上游设计文件不一致;

②部分涉及安全准则调试程序中无安全准则内容或将安全准则内容错放入运行准则中;

③部分试验程序需要操作的设备信息错误,程序前后的要求不一致;

④部分技术程序中职责描述错误,所引用的参考文件不是最新版;

⑤个别试验报告中填写的试验工器具有效期信息错误;

⑥部分试验报告中记录的部分试验内容完成日期前后不一致;

⑦个别试验报告中涉及的安全准则内容未在报告中列出;

⑧个别试验报告中的试验数据缺失或试验数据记录错误。

2.2.4 调试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设备从安装移交到调试手中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一些重要设备和系统为保持其良好状态,必须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如:泵轴的定期盘转和加油脂防止锈蚀。所以根据设备和系统的重要程度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设备维护保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未按程序要求建立重要成品保护系统、设备的清单并进行重点保护;

②个别系统未按程序要求编制巡检卡、未填写巡检作业记录;

③调试防异物高风险活动未按照管理程序要求编制并实施防异物专项控制方案;

④现场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如:部分转动设备缺油或部分设备存在锈蚀;

⑤调试期间设备维护保养作业和巡检结果,纸质签字记录单保存管理不全。

2.2.5 计量器具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包括在线和离线计量器具管理,在线仪器仪表指的是已安装设备上或电站系统上永久设计安装的各类仪器仪表,离线计量器具主要指调试时为获取试验数据,临时安装在电站系统中的工器具及单独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计量管理器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部分在线仪器超过检定周期未检定,在线仪表信息更新不及时;

②调试过程中使用检定过期的计量器具;

③不合格器具未张贴《禁用证》标识;

④未对退检、不合格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内进行的试验活动进行评估;

⑤计量库温湿度连续超标,但未填写《调试库房温湿度超标报告单》。

2.2.6 其它问题

①程序缺少对装料值长的资质及装料过程装料值长变更的规定;

②调试工作票已过期,尚未办理延期手续;

③移交调试后额外工作通知(AWN)填写不规范且施工人员未按工作程序施工;

④意外事件单(UES)分级错误或未按要求开启。

3 核电厂调试阶段质量监督有效性提升措施

目前宁德核电4台机组已全部调试完成并商运,结合宁德核电调试阶段质量监督体系现状及质量监督发现的典型问题,通过总承包方和营运单位对问题的分析,及营运单位对总承包方质量监督的改进方式,制定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有效促进了宁德4台机组调试过程质量控制,为后续核电调试机组质量管控和改进提供了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3.1 完善调试人员培训和授权制度

针对调试人员培训和授权问题,制定相应的培训大纲和管理程序,采用“上岗必须授权、授权必须培训、培训必须考核”的原则,按照“全员终身培训制”的要求开展培训管理工作,为了合理、准确地确定满足各岗位要求的培训课程,对《岗位责任与规范书》中岗位职责所描述的主要工作范围和责任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能力,结合各岗位基本资格要求,确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可以分为授权课程培训和技能培训课程两部分,并根据培训情况,开展有效的理论和实操考核,使调试人员真正领会核安全文化理念及具备实际动手能力。

3.2 优化调试总承包方质量管理体系

完善调试总承包方调试过程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体系分技术性质量控制和过程性质量控制两类,按照系统试验负责人级和质量控制主管级两个层级执行。技术性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调试技术文件的审查,包括调试程序、各类变更文件和调试试验报告的审查,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评价。试验负责人负责各类技术文件编写的责任,对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负全责,质控主管对其进行质量审查并按相关规定签字确认。过程性质量控制主要通过质量计划或者现场监督和巡检的方式对现场的调试活动实施监督和质量控制。试验负责人负责质量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质控主管负责质量计划的审核和设点,并批准质量计划。质量计划的执行者是系统试验负责人,试验负责人根据质量计划的控制点设置情况提前通知质量控制主管组织现场监督活动。当完成质量计划规定的作业活动后,质控主管负责对这些文件填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作一次最终审查,并关闭质量计划。

在调试试验程序、质量计划准和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系统试验负责人和质量控制工程师作用,定期对调试试验程序、质量计划及试验报告进行抽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对其他同类程序、质量计划及试验报告进行普查,从制度上进行完善。

3.3 有效落实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调试计量管理程序,对在线计量器具和离线计量器具做好区分和分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开展计量器具的检定和定期检查工作,对退检、不合格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内进行的试验活动进行追溯和评估,并对计量器具库房做好计量器具的标识和定期检查工作。

3.4 重视设备维护保养管理

设备从安装承包商移交给调试承包商后,调试承包商应建立调试期间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根据上游EOMM和预防性大纲要求以及设备和系统的重要程度,建立重要成品保护系统、设备的清单及维护保养规划,并根据规划建立调试期间设备维护保养的计划,按计划开展对应的维护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为后续设备和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3.5 总承包的质保部门应发挥其监督作用

总承包方调试中心的质保部门及项目质保部门应定期对调试管理和调试过程进行定期监督监查,选取冷试、热试、装料、临界等重要调试节点,提前对其调试过程准备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监督监查,梳理调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持续改进调试过程和管理。

3.6 充分发挥调试经验反馈的作用

调试经验反馈的目的是建立起调试经验反馈运作体系,通过意外事件单(UES)、设计变更项(DCR)等形式对在调试活动中及其它基地发生的涉及到的人因事件、职业安全事件、设备故障事件等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馈,以快速有效地达到避免已经发生事件的重复发生。这就需要建立调试经验反馈有效运作组织,根据事件的重要程度和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定期对以往发生的调试事件及其它基地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并与宁德基地设备进行对比,包含根本原因、促成因素、扩展行动的对比,从管理上和技术上制定有效的整改行动,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3.7 营运单位持续发挥其监督和见证作用

营运单位虽然将调试项目承包出去,但对公众健康和安全仍负有最终责任,营运单位根据合同和调试质保大纲要求,选取冷试、热试、并网、临界等重要节点对调试总承包方进行监督、监查。

根据调试项目的重要程度,营运单位通过对调试文件审查、调试专项监督和调试进度跟踪等方式进行监督和见证,以验证调试试验程序的适用性、文件准备的充分性及试验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4 结 语

调试过程作为核电厂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调试结果对核电厂后续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调试阶段的质量管控和监督,特别是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试阶段质量监督发现的典型问题,总承包方和营运单位通过持续改进形成的有效管理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后续其他核电机组调试阶段质量监督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