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交通行业调查报告

交通行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30 17:34: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交通行业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交通行业调查报告

第1篇

大家好!

我叫***,现年**岁今天,在交管所工作了**个年头。我能参加这次竞选,心中百感交集,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朝夕相处的全体同事对我的帮助和信任;我很荣幸自己赶上了这次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大好时机,使我有机会争取一个我喜爱的工作岗位。

我竞聘的职位是:交管所运管员。

竞聘这个岗位我有几个的优势:

一、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

从**年跨入运管所大门以来,我先后从事过**等多个岗位工作,可以说是对运管所的工作的各项基础工作都非常地熟悉。

二、具备较强的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

交管所工作是一项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是对一个运管所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我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同等重要,尤其对于我们交通服务行业,更是如此。

三、思想进步,政治坚定

**年来我时刻以党员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单位安排,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日常行为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政治坚定、清正廉洁,以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本份做人,踏实做事,力求做一个高尚、纯粹的人。

四、具有较好的年龄优势,正值而立之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敬业精神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假如我竞聘成功了,我将会从平时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开始。俗话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没有好的工作态度,就没有好的工作质量。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交管员工作,必须要具备很强的工作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要有广泛的亲和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学习:一是业务方面;二是个人素质方面,包括自己的工作态度、习惯、心态等方面。掌握现代化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以及先进的工作经验,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永远保持较高水准。

二、认真履行交管员职责

我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公路运输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上级交通部门的领导下,行使对公路交通运输管理职责:

一是及时向经营者宣传贯彻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

二是对经营行为进行监督,依法履行对营运车辆的各类交通规费缴纳情况的稽征工作,仲裁车站与经营者、旅客之间出现的有关纠纷;现场解决乘客对经营者的投诉。

三是依照国家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对全县范围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督检查职能,协助各交管站开展的突击活动,协助运政股开展全*(县或市)客运经营的开业许可;

四是负责受理举报投诉案件,及时查处,及时答复。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违反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调查取证,拟写调查报告,提出交通行政建议案和查漏补征交通规费等执法职能。

五是展运输市场日常巡查、及节假日值班工作,负责处理运输市场突发事件。

六是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2篇

“营改增”试点中交通

运输业税负增加较多

目前,交通运输业税负增加较多是这次“营改增”试点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简称“中物联”)《关于减轻物流企业负担的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90.6%的试点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与营业税体制对比计算,“货物运输服务”平均增加119.7%。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税率偏高和抵扣不足。一是“货物运输服务”增值税税率从3%的营业税税率调整为11%的增值税税率,上调幅度过大。二是可抵扣进项税额偏少。在“货物运输服务”中,燃油、修理费等可抵扣进项税的成本所占比重不足40%,而有些还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实际进入进项税额抵扣的比例更低。此外,存量固定资产不能抵扣,人力成本、路桥费、房屋租金、保险费等主要成本均不在抵扣范围,也是税负增加的重要原因。交通运输业税负增加较多,物流业各环节仍未实现税率统一,不符合“物流国九条”基本精神,也不利于物流业一体化运作。

措施:降低交通运输业税负、统一物流业各环节税率。将“货物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统一执行6%的税率。此举不仅符合“物流国九条”基本精神,有利于物流业一体化运作,体现了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而且符合试点政策中“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指导思想,能有效解决试点中交通运输业税负大幅增加的问题;同时,减少了许多操作层面的麻烦,有利于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减轻企业负担,适应物流业一体化运作需要。建议设立“综合物流服务”税目,对运输、仓储、货代、配送等物流业务各环节实行统一税率、统一发票。在解决试点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国全行业推行“营改增”政策。

公路通行条件亟待改善

公路通行费收费过高、收费不合理和“乱收费”“乱罚款”问题一直是物流企业及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物流企业过路过桥费平均占公路货运型物流企业运输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大件运输、冷链物流企业占比还会更高。罚款支出已被公路货运企业列入固定成本,部分汽车运输、大件运输企业占比更高。但据中央电视台最近的报道和物流企业反映,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与社会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乱收费”“乱罚款”的“顽症”仍未得到有效治理。

措施:创造物流运输车辆便利通行的环境。一是降低道路通行成本。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统一超限运输车辆收费标准,取消超限运输车辆不合理收费,实现超限运输证起运地统一办理。二是修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细化公路收费使用规定,切断公路收费与地方收入的利益链条。完善收费公路通行费标准形成机制,出台收支审计机制和信息公开办法,加强社会监督。三是加强公路罚款制度约束。明确公路执法主体,规范文明执法行为,实行地方领导问责制。设立全国统一执法标准,减少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执行违法车辆在纠正违法行为后才能上路通行的规定,从起运地杜绝“只罚不纠”“以罚代管”现象。

物流业用地难、地价贵

随着我国城镇化加快,城市扩容改造,原有物流用地急剧收缩,而新增物流用地难以保障。中物联统计显示,物流企业用地平均价格为30.7万元/亩,比2011年上涨10%左右。其中,51.3%的企业用地价格在30万元/亩以上,12.8%的企业用地价格在50万元/亩以上。物流用地按照商业用地计价,导致用地成本过高,单靠经营物流业务实在难以承受。企业普遍反映,物流用地资源稀缺,土地供应难以保障,建设规划难以落地,征地阻力日益加大。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物流用地缺乏科学规划,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也有的地方以物流名义圈占土地,改变用途,更加剧了物流用地的紧张局面。

措施:改革物流用地制度。一是出台物流用地强制性规划。对纳入国家统一规划的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用地指标上要优先考虑,鼓励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园区集聚发展。新建居民小区、商业服务设施要明确规划配套建设装卸搬运等物流用地。二是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对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仓储类物流设施用地应立法保护,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和规模。不得因为地价升高,强制物流用地无限度外迁。对新建物流设施用地做出硬性规定,只能用于物流服务活动,不得改变用途或转租。三是推行租地建库方式。建议地方政府不再将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物流企业,而是采取租赁方式。即在适合建设物流设施的地区统一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土地属国有,用途为物流。企业可租地建库,政府可用租金调节供需。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杜绝以物流名义圈占土地问题,保证物流用地用作物流,而且可以减轻物流企业一次性投资的压力,体现政府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城市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以及仓库货场等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回收周期长,是带有公益性的城市主体功能区。随着城市扩容改造,原有物流仓库设施改作他用,而新建设施受土地资源和投资周期影响严重短缺,导致城市仓库租金呈持续上涨趋势。据中物联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2012年6月底租用的仓库平均租金为0.96元/平方米/天;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仓库租金普遍进入1元时代;保税、冷链、医药等专业化仓库租金普遍较高,部分行业超过2元。高标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紧缺,设施落后的老旧仓库、农民库占有较大比重,制约了配送效率的提升。城市配送缺乏停靠装卸作业配套设施,城市通行受到诸多限制。为规避通行限制,配送企业采用小型客车运货的现象比较普遍,冒着被查处和罚款的风险。

措施:支持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结合城市产业布局和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加快形成多层次、梯级化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整合利用现有商业、物流零售终端,增强城市末端配送的装卸搬运服务功能,统筹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变单一的用“通行证”和“禁限”进行城市货运管理的传统思路,针对不同经营性质、不同配送线路、不同车种、不同区域和时段进行分级分类通行管理。在用地紧张、交通问题突出的商业聚集区推行共同配送和夜间配送方式。加快推广城市配送标准和技术应用,支持专业配送企业运用先进物流技术和装备,支持城市配送车辆更新改造。

物流企业融资难、成本高

物流业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普遍存在融资瓶颈。总体来看,物流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一是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经调研,78.2%的企业融资选择银行贷款,6.4%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1.8%的企业选择上市融资。二是民间资本存在进入障碍。目前,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涉及的多种基础设施中,民间资本所占比例较低。主要是资本投入规模大、投资回收周期长、收益难以独立核算等现实问题,同时缺乏产业基金、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市场化的融资模式和手段。三是融资成本较高。对于银行贷款融资,物流企业普遍反映,实际贷款利率依然较高,财务成本支出往往高于企业利润。

措施:开辟多种融资渠道。积极推进物流产业基金试点工作。募集来自金融机构及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私人的多元化投资,按照“专家管理、组合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运营,集中投资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建设和运营项目。对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方面给予支持。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股票发行成本,完善物流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允许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发行长期债券,鼓励其推进股票上市。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加强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物流业管理体制不适应

行业发展的需要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但现行管理体制与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

一是缺乏专门的行业统筹和主管部门。物流业涉及部门越多,协调难度越大。2009年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2011年落实“物流国九条”政策,有30多个部门参与工作。多数省区市成立了类似的联席会议机制,但牵头部门有的在发改委,有的在经信(工信)部门,有的在商务部门或交通部门,甚至一个省内都有不同归属,形成上下不对口,左右不衔接。这种状况导致相应的政策很难出台,出台的政策又很难落实到位。

二是缺乏相对应的管理职能。尽管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已经确立,但管理职能并未落实到国民经济相关管理部门。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产业统计、工商注册、土地使用及税目设立等方面,物流业都找不到对应的类别。

第3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趋势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我国经济的均匀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保证交通运输效率和交通运输信息可视化的情况下,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现代物流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举措。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下,如何掀起现代物流平台建设的热潮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目前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明确未来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在工作的过程中找准方向,促进现代化物流的快速发展。

二、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现状

1、全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总体概况

目前我国多数省(市、自治区)已开展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相关工作,调查数据显示,全国40%的省(市、自治区)的物流信息平台已投入运营,其中在经济较好的地区,例如在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交通运输物流公共平台的建设较好,其运营效果也较为完善。在建设主体上,主要由交通运输行业的主管部门以及地方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占主导地位。在全国已经开展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相关工作的26个省(市、自治区)中,由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建设平台的共有16个,约占开展平台建设工作省(市、自治区)总量的62%;从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地信息平台功能设置多样化和功能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交换数据依然是信息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占平台综述的三成以上。信息平台的服务对象依然是各地的物流企业,其中物流园区所占的比例较高。

2、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基本类型划分

目前根据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其主要功能是朝着物流发展的核心功能进行划分,主要将功能分为主导型平台、公共服务主导型平台、业务服务主导型平台和综合型平台。

当然,不同平台在对应的企业以及服务的对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交换服务型主导企业中主要为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以及生产制造商企业,相关的运输部门提供公共性的交换数据,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供应链上下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公共服务主导型平台的建设主要是方便管理部门对市场进行服务以及监管,从而为市场提供一定的诚信管理,对交通基础建设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对行业内的政务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业务服务主导型平台是以满足用户具体物流业务流程需要而建设的平台,

其主要目的是对备车的货源信息进行,做好交易撮合,对行业政务动态信息进行和查询,对大宗物流招投标信息进行及时的,为物流企业提供业务层面和专业服务,保证增值信息服务的可靠性;综合型平台是以提高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为基本建设目标,兼具数据交换、公共服务、业务服务等两种或两种以上服务功能的平台,平台核心功能体现得并不明显,难以依据平台主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类型归纳,因此称为综合型平台。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在进行公共信息品台的建设过程中,不同的平台在建设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不同的要求,从而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三、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趋势

1、全国性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势在必行

在进行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过程中,信息资源共享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数据是信息交换的基础,全国联网是是网络交换的基础,提供一个整合的数据交换场所,能够保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用的过程发挥出相应的服务优势,从而有效的提高服务的总体效果。

2、省级平台应用系统建设步伐需要加快

全国物流信息平台和省级物流信息平台在建设的而过程中同样重要,而省级的信息平台在建设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数据交换这一基本的服务,还需要有效依托电子政务系统,从而将信息传输到社会,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信息,因此在进行全国性数据交换和建设的过程中,省级信息平台需要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重点,加快相应的建设步伐。

3、省级平台应用系统需要得到必要规范

在省级物流信息平台中,我们一般可以将提供的服务分为必要性应用和推荐性的应用,因此在对省级平台中的一部分具体的共性应用系统,,特别必要时,需要将应用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从而保障各地方平台应用系统的开发标准型,为满足业务需求的适应性,从而达到规范物流信息平台整体发展的目的。

4、政务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政务信息公开与否和信息平台的合理性利用有直接的关系,也是平台开放性能够实现的重要体现,目前平台政务在公开上以及在使用上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的政务相关系统还不能完全接入平台中,物流市场对政务信息的服务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从而能够有效拓宽平台服务以及规范信息服务内容。

5、业务服务功能的建设需要扶持和培养

在物流信息建设过程中,业务服务功能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中重要手段,需要通过加强业务服务功能,,培养和扶持一批现代化的物流信息企业,加强软件开发,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从而将服务的意识提高,增强服务质量,降低物流的运输成本,加快传统物流向着现代化物流企业的方向进行发展。

6、相关行业信息系统对接需要加强协调

随着信息的发展,综合运输已经成为了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从原有的简单的运输方式逐渐走向了公铁联运、公水联运、公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信息沟通,有效的对信息进行掌握已经成为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实现物流信息的及时传递以及物流业务的衔接,对于现代化的物流市场服务有较大的帮助。

7、省际共建模式需进一步的深化和落实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信息平台的建设,省平台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从而继续深化和落实相应的建设工作,为平台的推进做好相应的服务,从而有效保障信息平台的功能能够顺利的实现。

四、结束语

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我国未来交通建设的重点,也是我国交通在发展信息化产业过程中重点,目前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其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建设重点,除了在发展基础建设项目以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构建完善的部门进行协调,从而并且信息平台的发展思路,构建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焦轩.“平台+”应用案例之五:平台+公共信息服务行业物流信息共享的开拓者与领路人[J].浙江经济,2015(23).

[2]关胜超.省级交通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与设计[D].长安大学, 2015.

[3]王现兵,林翊.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构建与物流成本优化――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1):50-55.

[4]曹刚.内蒙古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J].物流科技, 2016,39(1):114-117.

第4篇

关键词:高等级 公路工程 施工 现场管理

1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认真阅读施工规范、审核施工图纸,编写审核报告,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进行临时工程设施的具体设计;编写各种针对性的保证措施;结合工程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备齐必要的参考资料;依据合同条款,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完成各种临时设施符合性数据的采集;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绘制关键工序流程图、网络图和试验操作规程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

(2)外业技术准备:进行现场详细调查,并根据需要进行地质补充勘探,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现场控制点交接与复测,施工人员进场后即与监理工程师取得联系,进行复测;绘制控制测量布置图,实施闭合导线控制测量;补设或根据施工需要增设控制点,并进行固桩、护桩、交桩,复测完成后进行施工测量。

(3)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

(4)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

(5)建立工地实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6)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2 高度重视试验段工作

目前,在公路施工中,个别施工单位存在不重视试验段工作的误区,结果导致施工指导性数据的缺失。开工后,施工单位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试验段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为以后工程施工提供依据,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试验段施工之前要编制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检测内容以及达到的质量标准。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分析、总结,为大面积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3 施工机械组合视具体情况及时调整

(1)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充分发挥施工机械效率,机械设备齐全,配置合理,能符合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

(2)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3)科学地组织机械化一条龙作业和流水作业,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组织好设备配件的采购、供应,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保证工作质量和工程进度的落实。

4 加强进度控制

(1)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2)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等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3)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5 搞好成本管理

(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对成本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机械、材料费用的发生要在制度约束下进行。

(2)根据施工定额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机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分项工程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工、料、机及管理费计算出该工程的实际成本,与施工控制预算比较,查找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4)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6 做好施工保通工作

(1)要按照施工规模及机械通过量合理确定便道、便桥的通行能力和承载标准。加强养护,使便道、便桥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对于施工便道的临时用地征用要按照有关规定实行,避免经济及法律纠纷影响工程施工。

(2)地方道路作便道时,要与道路所有者签订使用维护协议,对承载能力低的桥涵进行加固。

(3)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要设立安全标志,且由路政管理人员指挥交通,避免交通事故,减少堵车现象。

7 重点治理质量通病

(1)对软弱路基彻底清除,确保路基整体稳定路基不均匀沉降主要原因是路基未充分压实。为

此,现场质量控制要抓好地表清淤和路基分层填筑及压实;在路基填挖方交界处、施工分段接头等非连续地段要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加强控制。

(2)认真处理路基与桥涵接头,防止桥头涵顶跳车。桥涵与路基施工往往不能同步进行,在路基与桥涵之间形成接头,若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就会造成跳车,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就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现场管理的重点是确保碾压到位,压实度符合质量标准。

第5篇

审计署剑指公路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成就巨大。在公路建设进程中,银行信贷资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公路建设造价高、贷款金额大、还款周期长的特点,加之公路项目对银行贷款依赖程度偏高,公路建设行业日益趋重的债务负担,使银行在公路建设行业信贷资产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据悉,前不久,四川的金融机构在接到上级监管部门的通知后,已基本停止对公路建设贷款。此前银监会也曾就按揭贷款、委托贷款、公路贷款等问题进行过风险提示。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去年底召开的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更是语重心长地提醒:各地修建收费公路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表示,公路建设贷款大量出现借新还旧和展期现象。贷款以收费权作质押,存在较大风险。

在世界银行刚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各级政府投资高速公路建设的比例较低,而贷款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的确,我国的很多高速公路建设都在走市场化道路,这种市场化建设道路,暂时缓解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但由于政府投资在高速公路中的比重不高,政府获取的收益自然也就较低。这就造成政府的公共权力其实为其他资本所利用,这些资本凭借某些政府部门授权,无需通过市场竞争就获取高额回报,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公路负债达六七成

公路建设一直是地方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促进作用。例如孝襄高速公路是“十五”时期湖北省交通建设计划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项目。有数据测算认为该项目影响区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达500多亿元。

但由于地方政府的资金不足,以及过度投资冲动等各方面原因,近年来,公路贷款超负荷的情况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调查报告显示,贷款超负荷的情形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尤以西部、东北地区最为严重。西部数省公路贷款负债率高达六七成之多。

数据显示,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在2005年末资产总额552.34亿元,负债总额366.0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6.27%;截至2005年末,该公司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债务达239.51亿元,近5年累计付息资金缺口达到19亿元,只能通过短期贷款予以解决。同期该公司所属高速公路累计实现通行费收入38亿元、支出51.5亿元,缺口达13亿元。

审计署一位专家告诉表示,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一般有中央转移支付或车船税返还补贴、地方政府配套、银行贷款。“三者之中,一般只有银行贷款能及时到位。”

公路贷款症结之一是过去5年来实行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这为多数地方政府修建公路时所遵循。具体说来,地方政府一般以“建司”为法人,以公路收费权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这些企业的负债,实际上都是各地财政的或有负债,而且有的地方建司负债已超出了地方财政承受能力。这种投资模式的弊端之一是投资主体单一。一些收费情况好的公路项目往往以BOT等经营形式转让,而一些低等级的公路尤其是乡村公路的债务包袱则落到政府头上。

银行贷款“急刹车”

面对各地公路还贷的巨大资金缺口,银行业不得不选择“急刹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在川金融机构都收到了来自监管部门及上级行的公路贷款预警通告,对各地的公路贷款基本叫停。这种“急刹车”来得似乎有点迟,因为各地公路贷款坏账率已然快速上升。

建设银行四川分行已将12亿元公路贷款作为不良贷款剥离。据了解,山西省许多收费公路项目贷款不良贷款剥离金额达到了2.7亿元。

银行业人士认为此举实属无奈,审计署3月26日的审计报告更促使他们下定决心。这份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底,通车一年以上的20个项目中,有14个项目实际车流量只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值的60%,这使得在规定偿债期内还清贷款十分困难。

这种背景之下,为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地方政府也想出了一些措施。有的地方采取了违规收费的方式。据了解,18省收费公路共违规设置了130多个公路收费站,已经实现违规收费金额200多亿元。其中西部某省份有一条国道公路已经超过收费期存在了10年,违规收费2000万元,至今仍在运营当中。

此外,法律上的缺陷也使得公路建设市场一而再、再而三成为“事故多发地段”。2000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招标投标法》。7年多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完成采购。但对于招标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并不避讳。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曾在纪念《招标投标法》实施5周年纪念座谈会上说,政出多门,法制不统一;地方和部门违法设置投标许可;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督;少数领导干部强行指定,还有部门直接介入具体招投标,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目前的《招标投标法》没有规定招标采购中的回避制度,没有禁止采购人和关联人员必须回避。许多采购人通过设立项目公司或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中介机构,以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将重大的采购项目交给自己的公司进行施工、勘察、设计等活动。

“投资冲动”仍在继续

“当前地方公路规划的建设规模已经明显超前。”审计署人士认为。不过,从各地的“十一五”规划来看,对于公路的投资仍是重头戏之一。四川省高速公路“十一五”规划显示,该省高速公路将新增投资600亿元,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160公里。重庆的数据则显示,“十一五”期间,重庆将建设高速公路1507公里、县际及干线公路3656公里,总投资853亿元,除申请交通部补助131亿元外,其余722亿元将由地方政府自行筹集。其他各地的规划中,对于公路投资也大都“浓墨重彩”。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公路行业负债水平、地方政府财力等方面看,多数地方政府“十一五”公路建设融资规模很难实现。“20多年公路建设积累的风险急需一个调整消化过程。”

“银行贷款困难并不会遏制地方政府建设公路的热情。”一位熟悉地方运作情形的人士指出,这些公路建设规划早就确定,而且关乎政绩。

第6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现场管理、公路工程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deeply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each aspec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each link of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in some main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gave his understanding and opinions. Hope to get peer recognition

Key words: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field management,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U4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如何根据工程和本单位特点,进行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是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项目施工前的现场管理工作

(1)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

(2)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

(3)研究施工图纸,切实掌握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

(4)根据施工合同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

(5)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淮、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

(6)绘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

(7)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二、项目施工中的现场管理工作

1、对施工资源的支配与配置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机械组合的相对稳定。组织机械施工应注意:

(1)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地。

(2)要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3)要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备有关键配件,定期维护,随时排除故漳,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2、试验段、防洪排水和施工保通工作

这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中若对防洪排水工作措施不力,将造成工期拖延,费用增加,故应注意以下问题:

(1)施工前,要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订防洪排水方案,做到永久性排水设施与临时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2)路基路面施工要进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始终保持纵横坡度和碾压的平整度,使雨水能迅速排走。对排水困难或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3)合理安排桥梁施工次序,桥梁预制场应建在洪水位以上,汛期施工时,机械、材料、设备用过后尽快撤离现场减少灾害损失。

(4)下雨期间要经常上路巡查,及时疏通水沟,减少路基积水。要了解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减小雨水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5)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工程,如果便道、便桥、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不能通行,机械、材料、人员就无法进场开展工作,同时还会打乱施工秩序,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

3、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方面

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认真处理路基与桥涵接头,防止桥头、遍叠顶跳车。桥涵台背填土在公路运营过程中会沉降变形,而桥台的刚度较大,桥台竖向变形很小,因此极易造成桥头跳车,路面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设置桥头搭板,提高桥头行车舒适度,同时对台背填土和基底进行处理,运行多年的路基其台背填土部分已基本密实,自身沉降量很小,提高基底的承载力是解决桥头跳车的关键,其施工方法有水泥灌浆及粉喷桩处理等。

(2)严格控制路线的线型与标高。随着公路修建等级的不断提商,施工中对路线线型与标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纵横坡不适、平整度差等直接影响公路的外观质且和使用品质,影响公路的舒适程度。故这些问题要从路基开始层层检查验收,达不到要求的要及时返工,谨防积重难返。

(3)确保结构物的内在和外观质量。

(4)在施工中,制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避免违规操作,野蛮施工。对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的部位重点保护,设立明显的警告标志,制订事故处理预案,配置消防设施,加强检查督促,消除事故隐患。

4、进度控制及成本控制方面

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人,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压缩工序衔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等每一环节在制度的约束下进行。根据施工定额对各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力求使人工、材料、机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另外,施工中注意要经常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都门通报工程情况,及时反映施工中的困难和外部环境的问题,争取各方支持。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做到诚信、务实,避免矛盾激化。

三、项目施工后的现场管理工作

分项或分部工程完成后,要对施工控制预算进行成本预测,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超支采取应对措施。根据实际发生的工、料、机及管理费计算出该工程的实际成本,与施工控制预算比较,查找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收集整理竣工验收资料是工程项目交工验收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竣工资料是对项目进行审计验收、运营管理以及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为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的保护和养护,对工程外观进行整修,并注意以下问题:

(1)全面检查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2)清理路基、路面、拌和场、预制场、生活区内的施工废料;按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修路基、边坡;清理桥涵、构造物上的附着砂浆;修补路面及构造物的局都损坏,使公路线型顺适、整齐美观。

公路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应有所不同,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加强对施工的现场管理,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第7篇

关键词:养护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074-02

0 引言

公路部门的养护工程一般分为中修及大修工程,每年是具体根据所养护的路段的路况有计划地选择一些路况特别差的路段或由沥青路面改建为水泥路面进行大中修以改善路况,每一养护工程项目的长度不太长,多为两三公里,施工项目多为加铺基层补强+面层,工程量为几十万至一百万之间。这就需要公路养护部门的施工能力及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下面本人据养护工程的特点,就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的谈一下看法:

1 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养护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公路局作为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领导至普通职工都要严格遵守。②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③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④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⑤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⑥建立工地试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⑦绘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⑧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2 安全方面

“安全生产”是公路养护部门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只有局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1 安全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在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同时,层层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制要落实到个人。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安全教育与培训。施工人员及民工的安全教育在施工中是一堂必修课,而且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

2.3 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全面做好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

3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在养护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4 认真做好试验段

养护工程开工后,局组织的施工队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试验段的施工,以确定补强基层的松铺厚度及松铺系数、碾压遍数,就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故它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5 适时调整机械组合

机械化施工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进度。由于受进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机械的使用数量发生变化时,现场管理者必须适时改变机械组合。组织机械施工应注意:

5.1 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

5.2 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5.3 要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备有关键配件,定期维护,随时随时排除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6 切实做好防洪排水

养护工程的施工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应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应急措施,否则,工程进度、质量、效益就无法得到保证。在自然灾害中尤以水害最为严重,是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主要因素。施工中若对防洪排水工作措施不力,将造成工期拖延,费用增加,故应注意以下问题。

6.1 施工前,要结合施工方案和施工图中的排水设计,制订防洪排水方案,做到永久性排水设施与临时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6.2 路面施工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式,始终保持纵横坡度和碾压的平整度,使雨水能迅速排走,防止边坡坍塌堵塞水沟。对排水困难或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7 重点治理质量通病

公路养护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有: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沥青路面的网裂,路面平整度差等。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要以治理质量通病为突破口,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7.1 彻底处理软弱路基,确保路基整体稳定。路基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路面开裂、路基失稳,危及行车安全。主要原因是路基未充分压实。为此,现场质量控制要抓好软弹路段的处理,对出现软弹的路段进行换填或增设盲沟进行排水。

7.2 认真控制好沥青碎石面层的平整度。对于沥青碎石面层事先通过试验确定面层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铺至规定的松铺厚度,而且摊铺过程中要保持混合料均匀,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及时用新的混合料填补。开始碾压后用三平米直尺进行平整度控制,如有平整度达不到要求的应撒些细料进行碾压。碾压时,除按规范碾压外,应注意碾压路线方向不能突然改变,以免混合料产生推移。初压时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复压及终压宜采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直到消除轮迹为止。

7.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控制:施工所用的模板应采用足够强度的槽钢,不得使用木模,而且模板安装稳固、平顺、无扭曲。混凝土摊铺振实后,应拖动滚杠往板2~3遍提浆整平;拖滚后的表面采用3M刮尺,纵横各1遍整平饰面或采用抹面机往返2~3遍压实整平饰面。精平饰面后的面板表面应无抹面印痕。致密均匀,无露骨,平整度达到规定要求。

8 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能否按照计划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并做到:

8.1 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8.2 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业面的平行流水作业或立体交叉平等流水作业,加快施工进度。

8.3 合理压缩关键项目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9 搞好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核算来计划和控制经济活动。施工现场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的控制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计成本,不搞核算的粗放型管理只能导致工程干的越多亏得越大。为此,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

9.1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采购、库存、发放、使用等每一环节在制度在约束下进行。

9.2 分项或分部工程完成后,要对照施工控制预算进行成本预测,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超支采取应对措施。

9.3 单位工程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根据实际发生的工、料、机及管理费计算出该工程的实际成本,与施工控制预算比较,查找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9.4 工程全部完成后,要结合施工控制预算、计量支付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10 做好施工保通

施工现场保通关系到施工能否正常进行。如果便道、便桥、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不能通行,机械、材料、人员就无法进场开展工作,同时还会打乱施工秩序。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现场保通要注意。

10.1 便道、便桥的通行能力和承载标准要与施工规模及机械通过量匹配。要加强养护,使便道、便桥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10.2 地方道路作便道时,要与道路所有者签订使用维护协议,对承载能力低的桥涵进行加固。

10.3 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要设立安全标志,且由路政管理人员指挥交通,避免交通事故,减少堵车现象。

11 加强初期养护.配合交工验收

为了保持路容、路貌,保证公路各项能力的正常发挥,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养护部门要加强工程的初期养护,对工程外观进行整修,并注意以下问题。

11.1 全面检查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11.2 清理路基、路面上的施工废料;按路基设计的标准横断面整修路肩、边坡:清理桥涵、构造物上的附着砂浆;修补路面及构造物的局部损坏;使公路线型顺适、整齐美观。

11.3 按照《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要求,写出施工总结,恢复路线控制点,标注里程桩号,为质量鉴定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养护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应有所不同,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亿龙.探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四川建材,2009,(03)

第8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现场施工;施工控制;施工管理;施工流动作业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0-0145-02

1 概述

公路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的基础建设,其基本特点是工作面广、战线长,尤其是一些高级公路还有着投资大、工程量大的特点。由于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因此管理难度比较大,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为了达到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本文针对上述的问题,对于公路工程的现场施工控制和相关管理作出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2 公路工程现场施工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危险性大的作业,一旦出现意外,意味着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施工劳务队伍进场之前,公司的安全部门必须召集路政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交警等召开施工前的管理会议。在会上主要强调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包括施工安全告示牌的摆放、施工队伍的安置等。其次,要加强施工队伍的上岗安全培训,施工之前要对每个人进行严格的考核,严肃对待施工现场的违规违纪行为,明确加强处罚的力度。路政基础设施部门和交警部门要配合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严禁任何车辆通过封禁的路段,保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主要的控制措施分为以下八点:

2.1 施工路段要做好中央分隔带护栏管理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中央分隔带开口必须要经过路政、交警部门的批准才能打开中央开口。开口部分的护栏必须要严格按照交通情况设置相关的指挥交通,在通行完毕之后立即封闭护栏。

2.2 施工设备的停放管理以及操作

公路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养护车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停放、操作,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技术与操作规程进行。在施工作业车辆停放的地方要严格限制施工区域内允许停放车辆的场所,并按照规定设置停放的标志。对于夜间施工的设备和车辆尽量不停放在作业区的行车道内,以防止误入施工作业区的车辆对停放的设备与车辆造成损坏。

2.3 设备使用安置的管理

施工现场上的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规范和施工技术进行作业,严禁私自使用和违规操作。设备不运行的时候要安置在规定的地点,非专业作业人员不得使用。施工现场应腾出专门的停车位并设立停放牌子供作业车辆停靠,避免车辆对施工场地的设施造成损坏。

2.4 针对夜间视线不良的对策

在视线情况不良或者夜间施工作业的情况下, 必须要准备足够的警示灯具、安全标志和安全设施,以便在遇到了不可预见的事故情况下及时地增加警示灯、安全标志和设施。在遇见雾和雨等视线情况不良的时候,应该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同时以最快的时间撤离相关的设备。

2.5 大型设备的管理与使用

在封闭的施工作业区内作业的大型设备如吊车,在实施作业的时候要安排专人调度,不仅要传送带和吊杆等悬出的部分不能进入到中央分隔带,更加不能因作业失误对车辆和人员造成伤害。

2.6 施工流动作业的管理

对于流动施工作业的设备和车辆,流动设备的形式方向必须与正常车流行驶方向一致,不允许出现逆行情况。流动作业的车辆和设备要求设置安全标志,公路施工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按照相关规定穿着安全防护服。设备清洗、清扫、施肥和绿化晒水等流动作业要在能见度良好的天气条件下作业。

2.7 构件、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运输

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构件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运输除了在公路封闭区域,都应严格遵守公路的管理方法和交通法规,不得不按规定使用中央活动开口、随意掉头和停车。

2.8 施工完毕后交通恢复

在施工结束之后,按相关规定做好交通恢复的工作。首先要撤走场内的设备,然后清除场内剩余的废弃材料,然后就恢复路面标线,撤除大部分工作人员之后便可以拆除警示灯具了,最后关闭中央绿化带的活动开口,撤除安全看守的人员,撤除封闭公告即可。

3 公路工程管理

3.1 施工前期准备管理

公路工程的管理涉及到的方面众多,不仅是指施工过程的管理,还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八种:

3.1.1 建章立制。要建立健全严格、全面、细致的内部约束考核、奖罚机制。并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对于施工人员以及工程进度的管理。

3.1.2 补充调查。在施工准备工作中,需要对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补充调查,并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并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预算的依据。

3.1.3 施工设计图深入研究。在施工要澄清图纸中的问题,进行定线和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

3.1.4 编制施工控制预算。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编制施工控制预算。

3.1.5 职工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3.1.6 检验原材料。建立工地试验室,对施工拟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3.1.7 绘图上墙。对施工工艺流程、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重要部分实行绘图上墙。

3.1.8 选择施工方案。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确定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3.2 人、机、材配置管理

在公路工程的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一般的施工资源主要是指人力、材料、机械。通过相关的配置管理使得需求量处在动态变化中,施工资源时应尽量达到相应的均衡。

在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确定材料储备量。然后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以及相关的天气近况,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境协调统一,避免资源浪费,以求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例如空气等,造成在施工管理中,造成机械材料的稳定计划被破坏,对于这种情况在管理中必须注意:

3.2.1 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一定的冗余。

3.2.2 根据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情况做好机械的统一调配,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

3.2.3 组织维护、抢修小组,随时排除故障并做定期维修,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4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的质量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质量缺陷的产生也是在各道工序、各个环节中。因此在公路工程质量的管理中,要加强现场跟踪检查,对于工程的完成进行分段检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注意对施工观察尤其是关键技术以及施工部位,做好相关的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量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的监督以及指导施工人员作业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预防性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但是在问题发生后,则需要及时地采取措施,和施工人员协商,解决质量缺陷,不能忽视不管,以致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5 结语

总而言之,由于公路上施工危险性的存在,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的话,则不仅会给工程的施工人员带来灾难,还会影响施工企业的效益、形象以及正常的运行,所以说公路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控制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而公路的施工过程中控制与管理是一项与施工安全管理息息相关的工作,是一项要求高、涉及面广的复杂的任务。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地认清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做好各项安全生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伟杰.加强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3).

[2] 何晓云.浅谈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5).

[3] 尹吉龙.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35).

第9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质量;效益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quality of the production of the laws,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combining the work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Quality; benefit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具有流动性强、协作性高、周期长、受外界干扰及自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同时涉及到众多的社会主体和多变的自然因素,会受到物质、技术条件的制约。因此,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成为公路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

本文着重就施工单位在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阐述。

一、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施工现场管理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充分的施工准备是管理好施工现场的基础。施工单位只有通过充分的施工准备,才能保障施工过程的连续、协调、均衡和经济。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建立严谨、规范的内部约束、考核、激励机制,用制度管人,用规章管理工程。

2.要补充调查工程沿线影响施工的因素,标注出平面位置图,并进行分析、论证,写出调查报告,作为修订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控制预算的依据。

3.研究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意图,澄清图纸中的问题,恢复定线和施工放样。对所有控制点进行加密、保护、记录。

4.根据施工合同协议和现场调研认真编制施工控制预算,作为控制支出、进行成本预测分析、经济核算以及统计工程进度的依据。

5.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使相关人员对工程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控制、资料整理有全面的了解。

6.建立质保、安保、环保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人及人员分工职责,并签订责任备案登记表。

7.建立工地试验室,并申请临时资质。对施工中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取样试验,建立相关技术参数的数据库。

8.绘制关键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图和试验操作规程、质量检查评定、计量支付、设计变更、事故处理等操作管理框图,并使图表上墙。

9.根据工期要求、技术标准、机械设备能力、材料供应、自然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设计。

二、合理配置施工资源

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组合,完成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决定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法、环协调统一。

实践证明:违背客观规律,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赶工的“形象”工程和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胡子”工程都将导致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工程的严重亏损。

三、认真做好试验段

开工后,施工单位对自然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通过试验段施工,可以初步掌握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主要技术参数、施工进度、机械组合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协调情况,故它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试验段施工之前要编制施工计划,明确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试验检测内容以及达到的质量标准。施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做好记录、分析、总结,为大面积施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四、适时调整机械组合

机械化施工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进度,是当前公路建设发展的主流。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机械组合的相对稳定。由于受进度、天气等方面的影响,机械的使用数量发生变化时,现场管理者必须适时改变机械组合。组织机械施工应注意:

1.根据进度计划、质量要求和机械的生产能力选择主导机械,并留有适当的余量。

2.全套机械的生产能力是由其中生产能力最小的机械决定的,因此,加强机械的统一调配,始终保持机械的最佳组合,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3.要组织维护、抢修小组,备有关键配件,定期维护,随时随地排除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确保工程正常进行。

五、加强进度控制

进度计划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施工组织中的月、旬作业计划以及材料、机械使用计划都要服从进度计划的要求。进度计划反映工程从准备到竣工的全过程,反映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是现场管理者统筹全局,合理调配施工资源,正确指导生产活动的基础。能否按照计划实施,既体现施工单位的合同意识,也体现施工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当工程进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与计划偏差较大时,现场管理者要结合实际,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并做到:

1.根据网络计划或进度管理曲线,查找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距,分析影响进度的原因。

2.调整滞后项目的施工方案,适当增加资源投入,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多作

3.合理压缩关键线路上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总工期实现,必要时倒排工期。

六、做好施工保通

施工现场保通关系到施工能否正常进行。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工程,如果便道、便桥、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不能通行,机械、材料、人员就无法进场开展工作,同时还会打乱施工秩序,造成经济损失和质量问题。现场保通要注意。

1.便道、便桥的通行能力和承载标准要与施工规模及机械通过量匹配。要加强养护,使便道、便桥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2.地方道路作便道时,要与道路所有者签订使用维护协议,对承载能力低的桥涵进行加固。

3.边施工边通车的路段要设立安全标志,且由路政管理人员指挥交通,避免交通事故,减少堵车现象。

七、加强初期养护,配合交工验收

为了保持路容、路貌,保证公路各项能力的正常发挥,使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施工单位要加强工程的初期养护,对工程外观进行整修,并注意以下问题。

1.全面检查路基、路面、桥涵、构造物、交通安全设施,存在问题及时处理。

2.清理路基、路面上的施工废料;按路基标准横断面整修路肩、边坡;清理桥涵、构造物上的附着砂浆;修补路面及构造物的局部损坏;使公路线型顺适、整齐美观。

3.按照《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要求,写出施工总结,恢复路线控制点,标注里程桩号,为质量鉴定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应有所不同,作为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新的管理思路,通过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使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第10篇

永福镇位于福建的东南部,处于新罗、南靖,华安三县交界的海拔700米以上的山间盆地间,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日照充足,适应各种花卉生长,素有“高山花园”美称。改革开放以来,漳平市历届党政班子十分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生产、科研和销售得到较快的发展,先后成立了花卉研究所,各种花卉生产公司和花卉联合体,不断涌现出种花大户、营销专业户,花卉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商品化。1999年9月漳平市成功举办了“中国漳平首届花卉节”,从而掀起了新一轮花卉发展的热潮,花卉生产由永福镇向全市扩张,同时吸引了一批外商和国内客商到漳平投资兴办花卉产业。

目前,永福镇专职或兼职花卉营销大军活跃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浦滩头、珠江之畔,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建有基地和营销网点,其中杜鹃花占北京杜鹃花销量的70%以上。永福花卉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政府在大力抓好传统品种种植的同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挥本地地理气候优势,组织力量进行栽培试验,成功对比利时杜鹃进行引种、示范推广,以比利时杜鹃为主的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2年种植花卉7133亩,比 1982年120亩增长近59倍。2003年永福又利用山地开发种植花卉近千亩,同时永福花农走出永福到漳平市区及广州、成都、重夫等地开辟新的花卉生产基地,在市区其他乡镇种植1300多亩,在漳平境外种植3228亩。种植规模由家家户户种植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现有12家花卉生产企业,种植面积近600亩。

(二)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结构,永福花卉经历了起步、发展、衰落再发展的历程,品种结构日趋合理。体现在:1. 发展市场看好的常规品种,如茶花、瑞香、兰花等;2. 及时引进新品种,如西洋杜鹃、高山杜鹃、小叶铁红杜鹃、虎石红、富贵籽、大花惠兰。美国茶花及鲜切花;3. 收集、驯化开发野生花卉建立资源基因库,为开发新品种贮备种源。目前全镇拥有各类花卉资源100多类,1200多个品种。

二、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和做法

用市场创新策略打造花卉产业竞争力是漳平市的主要做法。尽快壮大实力,立足高起点,增强竞争优势成为漳平发展花卉产业的经营理念。广大花农深刻认识到市场创新是影响和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动力源泉。以市场为导向,走集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加强营造环境,技术创新,营销方式的更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市花卉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花卉产业建设,尤其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精神,把花卉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加以扶持和培育,先后出台了《漳平市花卉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关于建立花卉产业发展机制的通知》、《漳平市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定了信贷、税收,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土地、招商引资,植物检疫、运输业等方面优惠政策,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广告宣传和企业产品参展工作。

(二)树立创新理念

创新始终贯穿花卉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一是开发新品种。永福花卉经历了“茶花、兰花、瑞香、铁树到杜鹃花”等多种类花卉发展的过程。目前永福已开发杜鹃花品种20多种,并在花卉造型上有所突破,如开发种植宝塔杜鹃,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展出。二是创新技术优势。“永福花卉研究所”等龙头企业带头对新品种进行驯化、繁殖栽培,目前已突破关键瓶颈,成功掌握杜鹃花花期调控、无土栽培技术,同时掌握了虎舌红这一观叶观果植物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并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还开展温湿度控制技术、组织培养、自动喷灌等技术研究。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永福花农结束了既抓花卉种植又搞花卉营销的历史,形成了新的分工,分化出一批具有丰富的养花经验的营销人员1000多人。这些花农出身的花商无疑对永福花卉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大大增强了广大客户的消费信心。把基地建到销售地。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永福花农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花卉基地61家,开辟花卉销售窗口,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三、花卉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技术支撑体系

花卉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粗放管理的模式,花农质量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没有建立花卉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准,培育技术不规范,植物检疫手段落后,流于形式。虽然漳平市花协于2001年制定了西洋杜鹃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但至今仍未按制定的规程进行花卉的栽培和营销,花卉产销处于自由分散的状态。

(二)资金投入不足

1. 资金需求较大,花农贷款困难。花卉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相应的资金扶持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据调查,种植一亩西洋杜鹃周期为2至3年,需投入1.8万元左右,永福镇 6000多亩西洋杜鹃需超亿元的资金投入,而永福农村信用社每年投放花卉生产贷款1500万元左右,仅三分之一用于花卉种植,近三年来累计贷款近5000万元,实际用于花卉种植生产1500万元左右,引进境外资金1150万元,这样,花卉种植成本投入缺口 7000多万元。从中看出,花农种花的投入基本上源于自筹资金,农业贷款规模与花卉产业的巨大投入存在较大的差距,花农自筹资金的不足,主要靠民间借贷来弥补,而民间借款利息大大高于信用社(月息至少二分以上),加大了花卉的生产成本。

2. 吸引境外资金比例偏低,花卉产业难以实现大的跨越。花卉产业如果仅依靠有限的银行信贷投入及花农自筹资金,就难以做大做强,尽管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致力改善交通环境吸引外商投资花卉产业,但成效不大。截止2002年底,境外来永福投资花卉的资金仅1150万元,种植面积仅占全镇花卉总面积的 6%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漳平区位劣势、群众配合程度较差、政府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四、花卉产业化发展对策与思路

(一)建立健全花卉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花卉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对花卉市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花卉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不用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国内市场份额也会丧失。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花卉科技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尤其重要,要依靠当地近百名的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及龙头企业,他们直接联结生产和市场,具有信息灵通、科技及设备水平较高,资金雄厚等优势,依托行业协会组成一支相对松散却又结合紧密的花卉科技队伍。通过总结他们实践中的种植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信息、技术理论,由花卉协会每季度组织科技人员在信息、技术、良种、设备等方面的交流,编印《花卉科技简报》分发给花农,不定期进行实地指导,及时为花农提供技术咨询、种苗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他们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技协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花卉种苗繁育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实施,引导花卉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经验理论指导生产,从而提高整个花卉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花卉市场体系

近几年,国内花卉市场竞争激烈,国外花卉产品冲击较大,影响了整个花卉产业链的正常运营。目前,花卉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品牌效应无法发挥,要尽快改变低层次竞争局面,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我们必须抓紧建立健全花卉市场体系,消除花卉产业无序竞争的局面,加大花卉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加快花卉专业市场建设,形成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的共生耦合,逐步完善市场交易、产品展示,信息等功能。如永福要利用多元化投资方式,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资金,利用“十里花街”建立“前店后场”的花卉专业批发市场,按质论价进行销售,承接境外花卉专业市场,延长花卉产业链。同时,通过组建花卉企业集团,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完善市场主渠道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地和龙头企业决定着市场的份额和产业的层次,通过企业集团统一品牌,统一标准,增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有效扩大市场销售网络,提高花卉市场占有率。

(三)完善花卉产业政策和组织扶持体系

政府应当在花卉产业中扮演关键角色,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发展速度越快。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花卉产业政策,建立花卉组织扶持体系。

第11篇

内容提要: 随着信息手段的多样化、客户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的规模化,客户身份被窃取的事件也屡屡不断地发生。在电子商务过程中获得客户身份的企业,如何正当使用身份信息,在我国急待立法加以调整。我们应借鉴美国信用报告制度,加强我国客户身份信息保护。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用信息制度,其中涉及客户信用信息的获取、使用、转让等多方面的规则,这些规则有利于完善和健全我国的客户信息保护制度。目前我国身份窃取事件日益增多,客户身份信息急待加以保护,因此,借鉴美国信用报告制度,加强并且完善信用报告制度是目前解决身份信息滥用的当务之急。

一、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发展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最初在1970年通过。1989年开始,美国讨论FCRA的现代化问题,并且在1996年形成了《客户信用报告改革法》(Consumer Credit Reporting Re-form Act),该法严格限制债权人和其他人对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完成的数据的使用。这一法律修订案于1997年10月1日生效。

公平信用报告法主要规定了客户在信贷调查时,有权要求告知信用调查的性质和范围、正在编辑的信息种类以及收到报告的人员姓名等。客户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对调查请求作出响应。客户有权利要求任何错误的或误解的材料重新调查,并且,如果未经核实,就必须从档案中删除。如果对报告中某部分正确性有怀疑,客户有权利在档案中存入他们自己的一百字左右的声明,来阐明他们关于这件事的立场,这些声明将成为永久记录的一部分。客户有权充分了解任何一家信用报告机构对自己信用状况的评价,并且具有对不实负面信息的申诉权利。当事人有权取得自身的资信调查报告和复本,其他合法使用客户资信调查报告的机构或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否则即使当事人同意也属违法行为。[1]

1996年,国会又出台两个法令,分别修改和补充了公平信用报告法,它们是智能授权法和债务催收改进法。前者在原法律规定的合法取得客户信用报告的五种情况中,授权联邦调查局可以侦察目的为由取得所需的客户信用调查报告;后者授权联邦政府机构可以在债务催收活动中,根据需要取得客户信用调查报告。[1]

2003年,国会又对FCRA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公平和正确信用交易法》(Fair and Accurate CreditTransactions Act/FACT),增加了客户改进信用报告正确性,预防身份窃取,限制金融机构使用共享的敏感信息推销金融产品。该法增加规定,从其他机构获得客户信用报告信息的金融机构,不能使用这一信息对客户进行市场行销,除非金融机构明确显著地向客户披露这一信息,并且给予客户选择接受这一市场行销的机会(注:FACT Act§214)。FACT的很多规定,涉及披露信用评分、向信用报告机构提供的信息的正确性、客户对信息提供者直接提出异议的权利、提供给信用报告机构的负面消息的披露、风险等级的披露、处理包含了欺诈警告的客户信用报告的程序,以及向客户提供被偷盗的文件的规则。此外,该法还规定每年信用报告机构提供一个免费的信用报告,并且要在合理的费用基础上,保证客户对信用评价的访问。[2]

美联储的规则V是为了执行FCRA而制定的,2004年7月16日,该规则进行了修订。

二、客户信用报告的相关法律关系

(一)公平信用报告法的适用

公平信用报告法主要适用于调整“客户信用报告机构”的有关行为,以及对“客户信用报告”的使用。“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包括“完全或部分地从事收集或评估客户信用信息或其他信息,以便将客户信用报告提供给第三方当事人”的机构,不论是收费性质的或合作性质的(注:FCRA§603(d),FCRA§603(f),15 USC§1681a(f))。“客户信用报告”一般是“由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做出的有关客户信誉、信用级别、信用度、品质、一般名誉、个人特性或生活方式的报告,它全部或部分地用作或将用作确认客户是否适合获得客户信用、受雇或其他本法规定的目的”(注:FCRA§603(d),15 USC§1681a(d))。因此,如果一家公司在内部为自己的商业活动使用信用信息,不向第三方当事人提供,它不构成“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如果它只向第三方当事人提供并不属于“客户信用报告”的信息或文件,它也不构成“客户信用报告机构”。[2]

(二)客户信用报告的内容

按照FCRA的规定,客户信用报告机构不可以在客户信用报告中包含如下信息:10个月之前破产案件,七年前的民事诉讼、民事判决和逮捕记录,七年前的已支付的税务案件,七年前的用于盈亏收款或付费的帐户,七年前的其他不利的信息,但刑事犯罪记录除外;前款规定的排除,不适用于如下目的的使用:一个主要金额超过150000美元的贷款交易;价值150000美元的人寿保险;年薪达75000美元的个人雇用(注:FCRA§605(a))。如果客户对客户信用报告的有关信息存在异议,并且通知了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必须在每一份客户信用报告中包含这一客户异议(注:FCRA§605(f))。

当信用报告的使用者做出一个不利的信用判断,使用者必须将这一判断通知客户。使用者不需要为不利的信用判断解释原因,也不需要为客户公开文件,以使客户了解什么信息实质上导出这一不利的信用判断(注:FCRA§615(a),15 USC§1681m(a))。当不利的信用判断部分地从信用报告之外的信息源得出,则要求使用者将这一信息本身告知客户,但不必告知信息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必须告知客户有知晓这种信息的权利(注:FCRA§615(b),15 USC§1681m(b))。客户可以选择将客户的姓名和地址从客户信用报告机构提供的目录中删除,并且客户应当通知客户信用报告机构,这一请求在5日后生效,有效期限为5年(注:FCRA§604(e))。应当注意的是,在形成客户信用历史的过程中使用的那些信息,可以用于开发其他产品,诸如欺诈预防产品、信用风险管理产品等。

(三)客户信用报告的使用目的

在FCRA第604和第625条中,列举了所有客户信用报告可以使用的情况,甚至包括不是为了建立信用目的的使用。

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只能在如下情况下提供客户信用报告:(1)按照有权发出指令的法院的指令,或按照在联邦大陪审团前进行的诉讼程序中发出的传票,而提供客户信用报告。(2)按照客户的书面指示而提供。(3)向有理由相信具有如下目的的人提供:为信用交易或信用延展、或检查、收集客户帐户的信息、雇用目的、涉及该客户的保险业务、判断客户是否适宜接受由政府机构批准的许可或其他救济,该政府机构按照法律有权审查申请人的金融能力或情况;作为潜在的投资者或服务提供者,或现有的保险者,希望使用这些信息,用于评估或估价现有的贷款责任的信用或预付风险;其他对这些信息有合法商业需要的人,该人将信息用于由客户发起的商业交易,或者用于检查帐户,判断客户是否继续符合帐户条款。(4)按照州或地方儿童抚养执行机构的负责人的要求而提供,如果该机构向客户信用报告机构证明:客户信用报告对于判断个人做出儿童抚养支付的能力或判断这种支付的适当水平是必需的;客户和该儿童的父子(女)关系;这些机构至少在十天前通知客户,将要求该客户信用报告,并且客户信用报告将只被用于儿童抚养目的,不会用于其他民事、行政或刑事诉讼中,或用于其他目的(注:FCRA§604(a))。

在为雇用目的而提供客户信用报告时,使用该客户信用报告的人,要向客户信用报告机构保证来自客户信用报告的信息将不会被用于违反联邦或州的公平雇用机会法或规则,并且在该报告被获得或导致被获得之前,要向客户做出清楚和显著的书面披露,披露该报告将用于雇用目的;客户也要以书面形式,授权由该客户信用报告机构提供报告。如果为雇用目的使用客户信用报告,在全部或部分地以该报告为基础,作出对客户不利的决定之前,该机构应当向客户提供报告的复制件(注:FCRA§604(b))。

(四)对客户的披露及相关问题

信用报告机构应当告知客户如下信息:(1)披露客户信用报告中的所有信息,但有关信用评分或其他风险评分或对客户的预测的信息除外;(2)信息的来源,但是,用于构成客户信用报告的单独获得的信息来源,以及实际用于其他目的的信息来源除外;(3)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接受报告用于雇用目的,在客户申请的两年内;如果接受报告用于其他目的,在客户申请的一年内,每一个客户信用报告的使用者的身份标识(姓名、地址和电话号码)(注:FCRA§609,15 USC§1681g)。

信用评分向客户进行披露时,要按照客户对信用评分的要求,向客户提供一份报告书,指出信息和信用评分模式可能不同于由贷款人所用的信用评分,以及一份包含下列内容的通知:客户当前的信用评分或以前为信用延展目的的信用评分;在所用的信用评分模式下,可能的信用评分范围;在所用的信用评分模式下,对客户信用评分有影响的所有关键因素;信用评分产生的时间,以及做出信用评分的人或机构的名称(注:FCRA§609(f))。客户有权利对信息提出异议,一般来说,有权要求信用报告机构调查有关的异议。作为调查的结果,信用报告机构必须删除有关的错误或在文件中写明有关的争议点。信用报告机构必须应客户的请求,将删除的情况或争议点向客户指定的接受者发送,以挽救客户的信誉。信用报告机构必须向客户告知提出异议的权利(注:FCRA§611,15 USC§1681i)。客户还可以接受他的客户信用报告的复制件,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复制件是免费的(注:FCRA§§609(a),612(a)(b)(c);12 USC§§1681g(a),1681j(a)(b)(c).)。例如,失业的客户在寻找工作时、寻求社会救济金以及客户相信他受到欺诈时,都有权利要求客户信用报告的免费复制件(注:FCRA§612(b)(c);12 USC§1681j(b)(c))。

三、身份窃取行为的预防

为预防身份窃取行为,公平信用报告法主要采取两种措施:一是警报,二是阻止来自身份窃取行为获得的信息的使用。警报又分为两种:一次性欺诈警报(One-call Fraud Alerts),二是长期警报(Extended A-lerts)。

一次性欺诈警报,是指按照客户的要求,如果其以善意声称,怀疑客户已经或正成为欺诈或相关犯罪行为(包括身份窃取)的受害人,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应当:(1)在该客户的文件中包含一个欺诈警报,并且与使用这一文件而产生的信用评分一道提供这一警报,时间上从这一要求之日起不超过90天,除非该客户要求在这一期限届满之前取消这一欺诈警报,并且客户信用报告机构收到这一取消要求的适当证据;(2)向其他客户信用报告机构提及这一欺诈警报。

在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将欺诈警报包含在客户文件中的情况下,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应当:向客户披露,客户有权按照第612(d)条规定,要求客户文件的免费复制件;并且在披露之后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内,向客户提供按照第609条所要求的全部披露,不向客户收取费用(注:FCRA§605(A)(a))。

长期警报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应当:(1)在客户文件中包含这一欺诈警报,并且与使用这一文件而产生的信用评分一道提供这一警报,时间上从这一要求之日起为七年时间,除非该客户要求在这一期限届满之前取消这一欺诈警报,并且客户信用报告机构收到这一取消要求的适当证据;(2)在要求开始之后的五年时间内,将客户从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制作的客户目录中取消;并且(3)向其他客户信用报告机构提及这一长期警报。

在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将长期欺诈警报包含在客户文件中的情况下,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应当向客户披露,客户有权按照第612(d)条规定,在申请之后的12个月内,要求客户文件的两份免费复制件;在披露之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向客户提供按照第609条所要求的全部披露,不向客户收取费用(注:FCRA§605(A)(b))。如果要求警报的客户指定了电话号码,用以身份校验目的,在授权新的贷款计划或信用延展之前,这一客户信用报告的使用者应当使用这一电话号码或采取合理的措施与客户联系,以校验客户的身份并且确定是否批准新的贷款计划,这不构成身份窃取(注:FCRA§605(A)(h)(1)(B)(ii))。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对客户信用报告进行转售时,应当包含由其他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发出的欺诈警报(注:FCRA§605(A)(f))。对来自身份窃取行为的信息使用的阻止,是使客户信用报告机构负有阻止在客户文件中报告这些信息的责任,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对客户阻止请求的责任,应当是阻止这一信息在今后的使用。如果客户视这些信息来自于声称的身份窃取行为,在收到这一信息之日起不超过4个工作日,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应当迅速通知信息的提供者:该信息可能来自于身份窃取;身份窃取报告已经制作为文件;客户按照本条规定,已经做出阻止使用的请求;以及阻止的生效日期(注:FCRA§605(B)(a)(b))。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可以解除这种阻止,如果客户信用报告机构合理地确定:信息被错误阻止使用,或客户错误地要求阻止;信息被阻止或客户要求阻止,是基于对事实的误传;客户因阻止交易或交易而获得了商品、服务或金钱(注:FCRA§605(B)(c))。

四、我国信用报告制度的现状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制定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报告本人查询规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和《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各地也制订了个人信用征信管理的地方规定。

200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全国部分金融机构试运行。2005年8月31日,全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全国联网。2006年1月1日,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2006年11月,在中国人民银行下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征信中心负责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商业银行作为信息提供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向信用数据库报送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商业银行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可以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采集数据的权威性、时效性都要强于地方征信公司。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地方征信公司目前处于相互补充并且相互竞争的状况。同时,暂行办法还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未经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或变相建立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提供个人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只能用于如下目的:(1)审核个人贷款申请;(2)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3)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4)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5)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信用信息安全,2009年2月28日,我国《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2009年10月1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对于信用信息的界定、类型,征信机构设立标准、征信机构收集、保存、加工、提供信用信息的限制条件、不得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等作出了详细规定,非常有特色的是,该征求意见稿意图建立“中国征信中心”,负责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并且对其经营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目前该《征信管理条例》正在审议完善当中。

从我国信用信息管理体制来看,我国信用信息立法和管理存在着如下几点问题:

(一)信用信息内容薄弱,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只局限于自然人身份识别信息、职业和居住地址等基本信息、商业银行提供的企业和个人在贷款、信用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信用信息数据库更加侧重于金融信用领域的信息资料,但是通过这些数据库并不能形成全面明晰的客户信用评价。在信用信息的收集中,也欠缺不可以收集项目的详细清单,对于不应进行收集的客户敏感信息并未形成比较明确的立法规范,各地征信机构掌握标准不统一。目前信用信息的征信范围较窄,信息时效性不高。因此,信用信息资料质量和范围的局限,必将影响着今后对客户信用水平的客观评价。

(二)征信服务中心的职能单一、整合性不足

目前,我国主要的征信服务机构,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征信中心。该征信中心的职能过于单一,只负责采集、整理、保存金融方面的信用信息,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此外,在工商、海关、法院、公安、统计、质监、医疗、零售业、人才市场等部门,也保存着大量个人信用信息。这些征集机构行政关系复杂、职权不清,非常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协调共享机制并未建立起来,导致对于客户信用信息的管理混乱、多元收集重复收集问题比较突出,这也增加了身份窃取的风险。由于各部门等级不同、地域不同,难以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信用征集机构,无法对客户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并且以此为基础形成客户信用的评价结果。

(三)客户信用信息使用目的单一

目前,客户信用信息的使用目的仅局限于审核贷款、信用卡、准贷记卡申请;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的信用状况;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以及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对金融机构收集的信用信息只能由商业银行使用,不能由其他机构使用。客户信用信息的使用还仅仅局限于金融业务方面,信用报告在通信、就业、安全认证、司法部门强制执行等多样化的使用形式,还未完全充分开发和应用起来。

(四)客户信用信息的保护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关于客户信用信息的保护,还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各种信用征集机构有利用自己收集的信息的冲动,金融机构使用共享信息进行市场行销,也是今后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我国相关信用信息的立法仅规定了根据个人申请提供其本人信用报告的情况,对于信用信息的商业性利用、共享等,还欠缺明确详尽的规定,这导致了客户信用信息保护水平较低。

(五)欠缺身份窃取行为及其预防措施

身份窃取行为及其预防措施,是客户信用报告规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刚颁布之时,也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规定。在2003年,则专门制定了《公平和正确信用交易法》,预防身份窃取行为。我国对于身份窃取行为,未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体现出来,这不符合信息社会对身份保护的时代要求。

(六)《刑法修正案》(七)相关规定的局限

《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规定,对于单位范围的限定过于狭窄,仅仅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主体限定于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这一规定并不能完全涵盖目前众多的信用征集机构的种类。将受到侵害的“公民个人信息”仅限于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范围过于狭窄。如果不是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并不能适用这一规定,这会使许多信用征集机构利用该漏洞免责。此外,“非法提供”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因为我国相关信用信息的法律规定并未完全充分地明确合法提供的类型,因此“非法提供”就难以在实践中加以明确适用。最后,该条规定仅限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于企业信用信息保护并不能加以适用,而企业信用信息的保护同样重要而迫切。

五、我国客户信用信息制度的完善与身份窃取的预防

(一)建立信息征管机构的统一信息协调机制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客户信用信息的征信机构非常零散、不系统,缺乏统一的协调共享机制。目前最主要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虽然其数据库庞大而权威,但也仅仅局限于金融业务中的信息,有些信息并不如地方征信机构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征信机构,长期处于多元化、各自为政,以行业为主导的特点非常明显,因此导致长期以来征信机构之间存在着信息分割、信息获取与共享困难等问题,也导致各征信机构各自形成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久而久之必将导致信用评估标准难以统一、评估报告矛盾冲突多见的问题。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图建立一个统一的征信机构,但有许多学者认为,在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征信机构目前还为时过早。《征信管理条例》所试图建立的中国征信中心本身的定位还存在许多争议,中国征信中心能否担当起客户信用征管的核心机构,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确认了征信中心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家基础数据库运行维护者的法律地位,相应地明确了金融机构向征信中心提供客户信用信息的法定义务,赋予征信中心自行收集个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证券、期货、保险、外汇等金融信用信息和相关信用信息、依法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开展信息共享权利,并规定其收集个人信用信息时不需要征得信息主体同意,数据库中的信息,也不允许个人删除,从而保证了征信中心充分发挥其公共征信机构的市场角色。但是,《征信管理条例》的这一设想未必能够实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信用征集机构过多,难以通过中国征信中心这一机构的建立就能加以协调统一,中国征信中心的建立实质上需要以政府主导的信用信息协调机制作为前导。

建立专门的客户信用信息协调机制的益处在于:

提高客户信息管理的效率,在暂时无法建立统一的征信中心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该机制将众多的征信机构的工作加以整合。同时,可以提高受理身份窃取的咨询、投诉、调查及处理的效率。以一个机构为主导,辐射其他组织,将全国征信机构的数据库和相关工作成果加以整合,是建立高效、统一、权威的中国征信中心的基础。

此外,客户信用信息协调机制的建立,可以将一个征信机构发出的身份窃取警报,通过该机制及时向其他征信机构通告。这样可以将不同来源的身份窃取事件加以共享,例如发生在邮政、社保、税收等领域内的身份窃取事件,可以与金融、通信等领域中的个人信用记录相关联,从而建立灵活高效的客户信用保护体系。在美国,也是由联邦贸易委员会与美国三大信用报告机构密切配合,甚至与联邦调查局、邮政局、社会安全局、国税局等部门紧密联合,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

因此,在目前信用征信机构比较分散的状况下,建议对客户信息以目前已有的信用征信机构为主导,建立客户信用信息统一协调机制,加强信息主管机构的统一管理,并且为此制订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

(二)明确征信机构的信息安全责任

征信机构应当负担信息安全责任,征信机构不能只管征信,不管信息安全,甚至通过出售信息而营利。征信机构应当保障信息准确完善及时有效,不能滥发信用卡,人为增加客户信用信息出现不良记录的风险,甚至人为导致身份窃取行为的增多。

建立客户信用信息披露限制机制,所有披露行为不得损害客户隐私。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征信机关要综合考虑所有相关情况,包括披露能否增进社会公共福祉、公共安全,客户信息是否准确或可信,客户信息是否涉及第三方的收入、资产、债务等情况。客户信息的披露,不能损害政府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他人的经济利益,关联公司共享被征信人的信用信息也应征得被征信人的同意。应当建立数据公开的范围限制,应当通过立法,将征信机构对于客户信用信息的披露范围加以明确规定,以避免目前针对客户信用信息擅自使用的混乱现象。

此外,征信机构应当负担起保护个人隐私的主要义务,为防止身份窃取建立防范机制。应当建立信用信息使用人的身份认证制度,严格明确信用信息的利用目的,并且建立信用信息提供前向客户的通知机制,超出立法目的的信用信息提供,客户有权禁止使用,从而维护客户保护信用信息的权利。征信机构应当负有保证信用信息正确的责任,当信用信息发生任何变更时,应当进行及时更新。此外,征信机构应当使各种客户信用信息便于查询和访问,应当为此建立廉价高效的访问机制。征信机构为确保信用信息的安全,要加强征信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内部人员不能擅自对于信用信息数据进行处理或窃取。

(三)建立明晰、高效的错误信用记录更正机制

征集机构的主要工作是确保个人信用信息登记的正确性,并且确保信息的及时性,一旦信用信息出现错误或遗漏的现象,应当加以完善补充。在征信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差错或其他原因导致了个人信息输入出现错误或没有及时更改过时的信息,会造成个人信用报告的不真实,影响征信机构的信誉,也会给客户今后办理相关业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信用报告上的记载实际上对于个人与银行之间发生的金融业务、客户个人的就业等都将发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客户个人信用信息必须准确、及时,且保持最新状况。因此,对于出现的不正确、不完全或错误的信息,应当建立机制确保这种信息能够被立即改正或者删除。

目前,我国征信体系中,异议处理环节较多,速度较慢,客户对此抱怨较多。[4]因此,应当简化个人消除错误信息、更新过时信息的步骤,使这一步骤在成本上更为经济,更为便捷。如果客户按照规定的步骤完成了消除不良信息的各种步骤,征集机构应当保证错误信息不出现在客户的信用报告上,从而防止给客户今后造成不必要的信用影响。此外,有必要建立错误信用的连带更正机制,即提供客户信用信息的机构与征信机构必须都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更正负有连带责任,以防止只有征信机构更正,而错误信用信息还在整个征信系统中存在的现象。

此外,错误信用信息一般都是由征信机构“单方记录”的,在出现错误信息的情况下,个人往往并不知情,因此,应当及时向客户通告信用报告,让客户及时了解个人信用信息的变动情况。

(四)建立认定不良信用信息的科学评估机制

我国目前的信用报告,并不能区分客观失误和主观恶意违约,征信机构对偶尔逾期与主观连续多次的大额恶意失信并不能够及时地加以区分。从调查来看,异议查询中被征信人对负面信息有异议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欠信用卡年费,二是未足额还款产生的几元几角几分的利息等。[3]如果因这些原因导致客户信用评估下降,并不科学合理。因此,应当加强银行办卡管理,防止大量推销信用卡导致一人多卡且从不使用,人为导致信用卡年费欠缴的现象增多,而给客户带来不必要的信用损失。

在《征信管理条例》颁布之后,可以预见到的是,许多个人日常生活资料,例如水、电、气缴费等情况都将纳入信用记录中。这些费用的欠缴原因更为复杂,许多情况下是因为疏忽而发生的。因此,如果将此类个人信息计入评估结果,必将导致个人信用评分的下降,而这事实上并不能够反映个人信用的基本面貌。判断是否构成不良信息,需要征信机构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建立判断信用状况和信用评估的机制。

因此,应当建立信用评估的科学体系,将客户各种信用信息进行汇集,并且对不同的指标进行赋值,以便进行量化处理,形成比较科学完整的个人信用评价标准。

(五)建立信用信息征信与监督分离机制

从国际经验看,信用征信系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以欧美为代表的征信业,经过近20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私营系统、公益系统、复合系统。这些模式的征信系统,都需要在经营机构之上设立信用监管机构,避免对于客户信用信息经营上出现偏差,以及产生严重的身份窃取现象。

美国的消费信用报告机构虽然绝大多数为独立的商业机构,但行业自律较强,相应的法律也很完善,已形成一个行业自律、政府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管的完整的三方监控体系。一方面消费信用报告机构之间有各种行业协会,如影响巨大的联合信用署公司(Associated Credit Bureaus Inc/ACB)等;另一方面根据公平信用报告法的授权,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负责对整个消费信用信息报告业进行监管。[4]我国也注意到征信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分离问题,例如,2007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也将其征信中心与征信管理局分设,但是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征信与监管分离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征信机构对于信息的征集、管理、利用等方面,有可能存在违法利用和损害客户利益的现象,这些都需要监管机构及时加以掌控和管理。

目前,《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确定中国征信中心是全国统一的征信机构,是独立的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对外提供有偿服务。然而在《征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征集与监管分离机制的表述并不清晰。应当将客户信用信息的经营机构与监管机构区分开来,在建立完整的信用信息协调共享机制的前提下,有必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征信机构,并且将信用信息的征信评价机构与监管机构加以区分。

因此,应当解决客户信用信息管理机构的监管不力的问题,加强个人信息管理机构的监督,强化对于征信机构的管控,否则刑法修正案中的规定将不能得到较好的落实。建立客户信用信息监管部门,对于信用信息收集、保存和利用的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尤其是对于身份窃取活动及其规范加以严格监督,都是非常必要的。

(六)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

目前,我国银行业通过中介办理信用卡或贷款的现象比较常见,但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规范中介机构提供信用信息、使用信用报告的法律制度,也没有建立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制度。众多中小中介机构资质不清、良莠不齐、经营管理不规范,这种现状非常容易导致客户信用信息被窃取,损害客户信用信息的安全。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某些银行业务员和中介受利益驱使,为一些没有正当职业或固定工作的社会闲散人员等不具备还款能力或还款能力较差的客户通过包装为其办理信用卡或贷款。二是易产生欺诈行为,被冒名人的征信记录出现负面信息,既影响其正常经济活动,也使金融机构形成呆死账或陷入法律纠纷。因此,出现了本人从未办过信用卡却被银行告知信用卡透支逾期未还,信用报告中也显示其确有某银行的信用卡的现象。有的客户把身份证借给他人办理担保,结果变成自己的贷款;有的客户是为他人作担保,被担保人贷款逾期不还;有的客户是直接把自己的信用出借,即出借自己的信用卡或直接用自己的名字替他人贷款;有的客户是通过车行贷款,还款时委托车行或他人帮助还款,他人的逾期行为均记录到自己的信用上;还有客户对到银行办贷款或信用卡程序不熟悉,为了省事到中介或通过第三方办理,个人的信用报告也提供给中介或第三方,使商业银行的信用数据或个人的基本信息被泄露。[5]在美国,收集、记录、整理各种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是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收集个人信用信息数据、使用信用信息受到法律制度的严格规范。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做法,加强信用中介机构的管理。对于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建立准入退出机制、设立具体有效的管理机制加以规范和管理,对其使用客户信用信息的行为加以严格监控。

(七)建立身份窃取警报与保护机制

身份窃取警报机制,是征信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征信机构使用自动化设备和软件,实时监管客户的信用报告,一旦有人使用客户的姓名开设银行帐号、信用卡,甚至使用信用卡等支付工具进行未经授权的使用,该系统都会自动向客户发出警报,并且向客户提供相关信息,以帮助客户搜集证据,这些证据也可以在此后发生的索赔诉讼中加以使用。

例如,在美国,身份盗用保护服务每月的费用为10美元到20美元不等,如LifeLock和TransUnion公司,Suze Orman公司的Identity Theft Kit和IdentityGuard服务项目,就提供这种服务。这些公司会监管客户的信用报告,一旦有人用客户的名字开设帐号,服务会向客户发出警报,并帮助客户打赢欺诈官司。此外,这种系统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其他增值服务,例如在线信用报告、在线信用证人,以及管理与改进用户信用评级的工具,[6]有些信用监管机构还可以通过扫描整个网络,查找是否有人在线上使用客户的信息进行交易。Identity Guard的Total Protection计划每月收费17美元,能提供信用监管、信用积分、安全软件和公共记录搜索等服务,以及用来辨别姓名、地址和其他与客户身份相关的特性,其中还包括通行证、欠税财产和有无犯罪史等。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客户信用报告中每一次做出的改变。[6]有些信用监管机构还可以为已发生的身份窃取行为承担责任。例如,TrustedID承诺将为重新恢复客户的身份买单,偿还客户合法的费用,以及最高提供5000美元的丢失补偿金。LoudSiren也提供盗贼盗用的金钱、辩护律师的费用和丢失的金钱。Debix提供的25000美元也能覆盖到客户的花费、辩护律师的费用,最多也能提供2000美元的丢失补偿。[6]

因此,我国征信机构应当通过身份窃取的预警和保护机制,将巨大的信用信息资源盘活,利用信用信息的庞大资源进行增值性经营。建立身份窃取预警和保护机制,可以保障身份窃取行为一旦发生,用户能够及时了解身份窃取事件,可以保障身份窃取现象对于重要客户不会发生,也可以为客户提供及时重要的线索,以追查身份窃取者。在这种服务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征信者为已发生的身份窃取行为承担责任,从而减轻客户的身份窃取损害风险。

(八)建立信用安全冻结机制

客户使用安全冻结机制,可以将自己的信用状况冻结,在这种情况下,征信机构就不会给客户发送信用报告,同时客户自己的通信、就业、贷款等活动和服务,也将无法办理。冻结信用机制,可以使得客户选择特定的时间,对自己的信用报告进行冻结,在特定的时间内防止个人敏感身份资料被窃取。例如,在客户出国时,或者当发生了身份窃取事件之后,客户都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内申请冻结自己的信用状况,从而使“身份窃贼”利用客户的名义进行通信和金融等活动时,无法调取客户的信用报告。因此,在我国建立信用冻结机制,也是一种预防身份窃取的必要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个人信用信息及其使用还有相当多的方面需要完善,应当借鉴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及其相关规则,建立我国个人信用征信及使用的完善机制,切实保障客户信用。我国《征信管理条例》的制订与完善,试图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国征信中心,但该机构的建立,应当以建立信用信息协调共享机制为前提,尽快结束目前我国信用征集机构多元化、多样化、协调共享性差的现象。应当借鉴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的规定,提高客户信用报告的使用效率,开拓客户信用报告的使用领域,将客户信用报告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建立身份窃取行为的预防机制,完善《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规定,从征集管理条例制订之初,对身份窃取问题加以规范,从而保障客户信用信息的安全。

注释:

[1]周宏亮,穆文全.信用卡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2]Donald I.Baker,Roland E.Brandel&James H.Pannabecker.The Law Of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Systems[M].New York:Warren Gorham and Lamont,2004.

[3]关伟.个人信用报告异议处理面临的困难及建议[J].西部金融,2010,(11):60-61.

[4]王锐,熊键.美国公正信用报告法及其相关案例分析——对我国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几点建议[J].河北法学,2002,(7):107-111.

第12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考证热考证动机

一、研究设计

1.马斯洛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是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和安全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社会需求、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很显然,大学生“考证热”俨然属于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还有自我实现需求的层次,从安全感方向考虑也有一部分的安全需求。

2.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风气是群体在工作生活中逐步形成、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是群体规范的一部分,是一种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标准。群体风气是客观存在的,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风气。

群体的风气对成员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成员置身于群体中,总会受到整个群体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考证”精神执着,然而对其自身今后的发展有何打算或目的不甚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态度是先考了再说,或许能派上用场,对其今后的发展基本无定位,甚至有一部分同学是看到身边的同学在考,自己也盲目跟风,效仿其他同学考证,来给自己一颗定心丸。

二、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借助于二手资料、网络平台等针对大学生“考证热”调查,从针对大学生“考证热”的内容、目的、意义等方面制作了这份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在校的大学生,以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为主。

调查的总体方案为:(1)研究目标,了解大学生对于“考证热”的看法,从而对本次调查做出准确评论;调查单位,身边的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资料搜集、问卷及研究资料;调查工具,网络、报纸;调查人员的组织,本小组全体成员,号召身边的在校大学生参与本次调查;调查时间,第一周,周一到周二理论研究,周三到周四设计调查问卷,周五在网络投放;第二周,收集调查问卷并对其数据统计并完成调查报告。

三、进行描述性分析

1.现状

大学生热衷考证已经成为全国性现象。在各高校中,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必考科目外,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73%的人还准备考取其他方面的资格证书。根据我们对12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七成以上学生手中持有两本以上“非必要”证书。在这些证书中,英语、计算机的等级证书属于最基本的“武器”。

但这也仅仅是最基本的,更多的大学生们显然已不满足于英语、计算机等“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基本证书,而是一心想要几个“独门武器”,诸如电子商务师、人力资源师、市场营销员、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都在大学生眼里炙手可热。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没有证书或者说只凭那张大学毕业文凭恐怕很难找到工作,而拥有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之类的证书的人又太多了。因此,很多大四学生都认为,文凭越高,证书越多,找工作也就相对更容易。

2.趋势

各高校负责学生就业的老师一致认为,大学生们应当以专业为主考证为辅,绝对不能本末倒置。但是实际上是在耽误自己的主要学业,因此绝不应该提倡大学生就业难、考证热已是当下高校里的常见现象,随着我国金融、证券行业的繁荣发展,金融、证券业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化执业水准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有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大约对金融人才有300万人左右的需求,但符合要求的不到10万人。面对金融行业的火爆,并根据调查问卷,发现有25%的人选择通过考试拿下各种证书进入这一热门行业。

四、问题及原因

1.问题

(1)高校学生忽视专业课加入考证大军

在日渐庞大的考证队伍中,有不少学生把考证当成了自己的主业,其中也不乏刚步入象牙塔的新生。没有协调好考证与专业知识的学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这无不给在校大学生内心产生一股无形的压力。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加就业竞争力,而考证作为一种捷径无疑会受到青睐。因此许多大学生把学习专业知识和考证本末倒置,以搁置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为代价去搏取几张甚至一张所谓的“就业通行证”,实际上是在耽误自己的前途。

(2)“证书多多益善,考试只求过关”

人力资源师、注册会计师、秘书资格证、保险经纪人……各种证件的考试继出国热、考研热之后,在省内各高校中又掀起了一股热潮。一般人认为,技能证书是个人能力和才华的书面证明,或许在过去的就业模式下,证书的多少可能会影响到求职的成功,然而在当今追求实际效益的今天,证书在求职中到底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以证书品种最为丰富的IT业为例,计算中心的专家说,拥有电脑技术、软件程序或操作系统证书,并不能保证你获得一份工作,因为持证者所学知识可能足以通过考试,但却无法应付工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IT证书的作用:如果你有工作经验,证书就很有价值,它的确能表明你熟悉程序员或网络工程师应该掌握的东西。但同样并不是所有的证书都能让你学到真正的知识,提高个人的能力,凡事要理性对待。

(3)对证书效果期望太高,认为有了证书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很多学生认为证书是他们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可事实是现在很多企业根本对大学生的证书不在乎,他们要求的是有才能的人。“有了证书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这是一个误区”。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张俊燕老师说,“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时,并没有标明求职者应持有某某证书。一些知名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招聘模式,通过几轮的笔试面试,基本上就能判定应聘者是否达到岗位需求。因此,有没有证书不起决定作用,关键要看实际能力。”

(4)考证热催生“考证”,大学生发展“”团队

从新闻上得知“考证”是一个很有挑战力和诱惑力的工作。拥有一定经验的“”成了香荸荸,有很多培训机构拿出相对“高薪”的诱惑要从这些“”团队“挖墙角”,催生了社会上一些虚假证书,以及部分学生更不愿自己奋斗而获取知识。据媒体报道,按专家估算,当前我国每年考评各类证书的经济总额超过3000多亿。“考证一族”刮起的考证风催生巨大的“考证经济”。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大三学生张力友看到了“考证经济”的广阔市场,在大一的时候就为考证学生与培训机构牵线搭桥,做起了“考证”,分享“考证经济”这块大蛋糕。

证书含金量低,不能代表大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大学校园里,“卖答案”、“包过”的小广告随处可见,并且很有市场,许多大学生为了得到一纸证书愿意花大价钱买答案,甚至找人替考。因此,拥有证书的人并不一定就有真才实学,他们除了持有一张含金量不高的纸张外,并没有获得什么知识,动口、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原因

(1)兴趣加实用是考证的主要原因

有的大学生则把考证当作拓展自己能力的机会。某同学读的是国际贸易专业,目前他已经获得英语六级证书,但他还打算考计算机等级证书和驾驶证。他说:“为了拓展自己的能力,班里同学都在考证,各种能力具备了,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持同样观点的学生还认为,只要时间安排得当,考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多设置一个目标,多添加一种动力。再加上大学生的课程一般比较少,于是很多大学生便利用课余时间去考取一些相关证书,一方面打发了时间,一方面也学到了东西。可能还有些同学是真正为了自己未来的人生做打算,想从事这方面相关的工作。

(2)60%的人认为考证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此问题也突显了出来。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在校大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技能证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大学生纷纷去报考各种证书,由此大学生考证现象成为了校园的一道风景线。通过访谈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大学生考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如今,“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大学生越来越不吃香了”等观念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为了增加就业砝码、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便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少大学生主动或被动地报考各种证书。

(3)培训机构夸大其词的宣传

一些培训机构对那些资格证考试并不了解,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夸大广告宣传,误导学生,尤其是跟风考证和徘徊不定的学生。无论培训不仅仅是理论上学习,它更强调的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因此大学生应该先注重能力和经验的积累。

六、对策及建议

在这里,并不是说考证的一无是处,只是想说明盲目考证的弊端。建议同学们在考证的同时或者之前把本专业的知识先学精学透,这样报考的证书才能真正成为提升自己的手段。虽然证件确实与你的未来利益有一定关系,但在考证之中学到知识,提高素质与能力,更加重要。很多调查与访问都表明,真正的好公司是不会特别看重这些证书的,资格证只能表明通过了相关的考试,但不表示持多种证书的大学生就会有与证书相匹配的能力。要记住证书最多能给你赢得一个面试的机会,能不能留用还是要看专业知识、自身能力。因此,要端正考证态度,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证书,获得相关的能力。大学生在考证前,一定要对证书的开发机构、考试内容、证书市场口碑等方面有所了解,而不能盲目跟风。所以在此给出一些建议:

1.对大学生

(1)考证目的——明

大学生自己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在对社会和企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专业等方面的要素,根据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决定是否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考取什么证书,有目的的完成相关的考试,获得合格证书,从而为理想的就业增加强有力的筹码。

理性对待考证,处理好考证与本专业学习的关系,端正考证态度,设计人生,规划未来高校学生应该真正认识证书,不能一味跟风,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考证,考何种证书。我们只能把考证作为就业的“敲门砖”,并不能完全依赖它,要知道含金量再高的证书也只是对招聘人员起参考作用,不能左右求职的成败。在校大学生必须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习的持续性。

现在许多大学生考证主要是迫于工作的压力,于是往往会去片面地追求一纸证书,而不会把自己的认证考试和自己的特长以及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而有的大学生或者是已工作的中青年考证主要是为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知识层次,以便为自己将来的职业重新进行规划以打好基础,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希望能通过多参加各种专业认证教育来弥补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技术水平,这些人往往是为了获取真正的知识,会十分注重认证考试的能力和实力。

(2)培训内容——实

培训不仅仅是理论上学习,它更强调的是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因此大学生应该先注重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培训与考试都应该围绕“技能”这一主题展开,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培训中,都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与理论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技能培训目标,例如根据理论知识点来制定相关的技能操作要点;其次,要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水平的话,惟有不断地上机实践操作,一般情况下要将自己的上机操作时间控制在整个认证培训时间的70%这一数字上。

(3)证书内容——正

一般人认为,技能证书是个人能力和才华的书面证明,或许在过去的就业模式下,证书的多少可能会影响到求职的成功,然而在当今追求实际效益的今天,证书在求职中到底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以证书品种最为丰富的IT业为例,计算中心的专家说,拥有电脑技术、软件程序或操作系统证书,并不能保证你获得一份工作,因为持证者所学知识可能足以通过考试,但却无法应付工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IT证书的作用:如果你有工作经验,证书就很有价值,它的确能表明你熟悉程序员或网络工程师应该掌握的东西。

(4)培训过程——韧

大学生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走为了应付考试去背题目这样的捷径。具体表现在应该先认真学习认证培训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并按照任课教师制定的各项考核任务来指导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步骤,在参加完培训之后,应立即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课堂知识的反思,这能加强记忆效果,真正吸收课堂的讲课内容。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每一位参加认证培训的大学生要能完成一份符合《培训与考试大纲》要求,并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作业设计;再有就是在过程考核与作业设计过程中,只记成功,不记失败,理论考核通过以后再继续进行实践操作的加强和巩固。

2.对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证书并不能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应以长远的目光来审视人才。

3.对高校

学校应对大学生做必要的职业生涯方面的培训,考证并不是就业的最有效手段,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考取不利于职业发展方向的证书上,不如花费精力去提高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