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26 07:57: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1篇

浙江省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办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资料的管理,保护地质资料汇交人权益,充分发挥地质资料对资源保护、开发与经济建设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和利用,适用本办法。

依照《条例》规定应当向国家汇交的地质资料,其汇交、保管和利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

本办法所称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是指为满足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开展地质工作所形成的各类成果地质资料,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工程地质勘查(察)、水文地质勘查、工程物探等形成的地质资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以下简称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受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地质资料的接收和验收工作。

发展改革、经贸、建设、交通、水利等部门应当协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第二章 地质资料的汇交

第六条在本省行政区域以及本省管辖的海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政府出资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承担有关地质工作的单位为地质资料汇交人。

前二款规定以外的地质工作项目,出资人为地质资料汇交人。汇交人可以委托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直接汇交。有多个出资人的,各出资人共同承担地质资料汇交义务。

第七条 地质资料汇交范围依照本办法附件所确定的范围执行。

除成果地质资料(包括文字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等)、国家规定需要汇交的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外,其他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由汇交义务承担人汇交地质资料目录。

原始地质资料已在成果地质资料中反映的,可以免交原始地质资料复印件。

依照《条例》第九条规定,应当向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汇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将其地质资料目录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条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人应当依照《条例》第十条第(四)项规定的期限汇交地质资料。

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工作已先行通过验收或者分阶段验收的,自验收之日起180日内汇交地质资料。

第九条汇交人应当汇交两份纸质资料以及相应的电子文档,纸质资料内容与相应的电子文档资料内容应当一致。

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地质资料时,应当随附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的复印件。

汇交经过评审、鉴定、验收的地质资料,应当随附评审、鉴定、验收的正式文件或者复印件。

第十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汇交的地质资料之日起15日内完成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地质资料汇交凭证;对验收不合格的,退回汇交人补充、更正后,在60日内重新汇交。

第三章 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

第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集中保管。

其他不需汇交的地质资料由承担地质工作的单位自行归档保管,其目录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的整理、保管、保密、利用制度,配置保存、防护、安全等必要设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地质资料的完整和安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的馆舍建造以及设施配置参照国家有关档案馆设计规范执行。

地质资料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维护史实,遵纪守法,具备相应的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第十三条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至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止对资料内容予以保护;有效期届满之日起30日内将其资料内容予以公开。

前款规定以外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予以公开。对资料内容需要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汇交时办理保护登记手续,保护期自办理保护登记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5年;需要延续保护的,汇交人应当在保护期届满前30日内,到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延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未办理延期保护登记手续的,不再予以保护。

第十四条政府出资开展地质工作形成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自汇交之日起90日内向社会公开,无偿提供全社会利用,不得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前款所称具有公益性质的地质资料的范围按照国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的公告》执行。

依照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补交的地质资料,汇交人补交时未提出保护申请的,不再办理保护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只公开资料目录。但是汇交人书面同意提前公开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自收到书面同意函件之日起,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有偿利用的具体事项由利用人与地质资料汇交人协商确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救灾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查阅人应当持同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有关部门出具的介绍信、查阅人工作证,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也可以根据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动提供查询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因规划、决策、行政管理需要查阅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经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无偿提供查阅。

第十七条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持单位证明或者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以查阅、摘录、复制。复制地质资料的,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可以收取复制工本费。工本费的具体标准由省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应当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布地质资料目录,提供查询服务。

第十八条涉及国家秘密或者著作权的地质资料的保护、公开和利用,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四款和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汇交的地质资料经验收不合格,汇交人逾期拒不补充、更正的,视为不汇交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披露、提供利用保护期内地质资料的;

(二)限制他人查阅、摘录、复制已经公开的地质资料的;

(三)未按规定保管地质资料,造成地质资料损毁、散失或者保密地质资料泄密的;

(四)超过核定的标准收取复制工本费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的原始档案,由各级城市建设档案机构按照《浙江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接收和管理,汇交人应当将其复制件汇交至省地质资料档案机构。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实施前,汇交人依法应当汇交而没有汇交的地质资料,由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清查后,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补充汇交;其他由各承担地质工作单位自行归档保管的地质资料的目录,于本办法实施后180日内报送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浙江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细目一、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其地质图、矿产图。

二、矿产地质资料

(一)矿产勘查地质资料:各类矿产勘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报告。

(二)矿产开发地质资料:各类矿山生产的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报告、闭坑地质报告。

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

(一)国土整治、国土规划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报告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

(二)供水能力3万方/日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的地质勘察报告。

(三)单独编写的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报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专门性水文地质报告以及岩溶地质报告。

四、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资料

(一)地下水污染区域、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地方病流行区的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三)建设工程引起地质环境变化专题调查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报告。

(五)一、二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五、地震地质工作资料

地震地质调查、考察、研究报告。

六、物探、化探地质资料

区域物探、区域化探调查报告;物探、化探普查、详查报告;遥感地质报告;国家级重点工程和国家、省级开发区以及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工作有关的物探、化探报告。

七、地质、矿产科学研究及综合分析资料

第2篇

文献标识码: A

1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勘察类型

1.1综合水文地质勘察

在水文地质勘察中一般使用1:50000~1:200000中小规模,主要以测绘,提交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和综合水文地质图,其任务是确定区域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和埋藏条件,含水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径流,动态特性和地下水资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的水文地质工作提供基本的水文地质信息。

1.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勘察地下水源的勘察工作。包括城市供水勘察,矿山,港口,机场,车站,村庄和城镇等。特殊的水文地质工作中,一般采用1:5000~1:50000的规模,测绘,物探,钻探,测试,监测等手段确定含水层分布,埋藏条件和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水质,动态变化,补充。为可收回金额和集水面积和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保护措旋,提供基础,地下水的开采。调查的过程中可设置钻井称为“探采结合”;在水文地质条件很简单,也可以打水井获得必要的信息,称为“组合采矿和勘探”。 1.3工程的水文地质勘察

为防止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如引流地下水调查,防止地下水渗漏勘察,降低地下水水位探测,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包括在岩土工程勘察与管理类。

2水文地质工作中勘察的基本手段和方法2.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与先行工作,是认识和掌握区域地质构造、地貌、 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调查研究方法。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新构造运动,地下水点的调查和填绘水文地质图等,查明勘察区内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作出初步的开发利用远景评价,并对区内存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等提出防治措施进行论证。2.2物探工作

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弹性、磁性、放射性和密度等。利用专门仪器测定岩层物理参数,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异常特征,再结合地质资料,便可了解地下深处地质体的情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是电法勘探和弹性波勘探。电法勘探是利用仪器测定人工或天然电场中岩土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组物探方法。电法勘探以岩石的电学性质为基础,不同岩石电性差异的大小、相同岩石的孔隙大小以及富水程度的强弱等,对电法勘探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配合一定数量的试坑或钻孔进行校验,才能较准确地判别资料的可靠性。电法勘探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要求工作范围内地形起伏差小,所以在平原和河谷区使用较普遍。 2.3钻探工作

钻探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在人力或动力的带动下旋转切割或冲击凿碎岩石,形成一个直径较小而深度较大的圆形钻孔。通过取出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华特征等。从钻孔中取出岩样、水样可进行室内试验,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与物探相比,钻探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探精度高。 2.4野外试验 野外试验在水文地质工程中是一项经常进行的重要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工程设计、施工和认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所需参数的主要手段。根据工程要求,通过抽水试验,渗透试验,注水试验,水压试验测定地下水流速,孔隙水压力,测定长期观测和室内试验,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提供导水系数,水供应,释水因子,吸收率,地下水实际流速流量,孔隙水压力等参数。一般工程测量中,经常只做简单的抽水试验,提供粗略的渗透系数。重要的项目要做2次以上的降水抽水试验,至少要有1个观察孔的安排,最大下降方法的工程设计需要缩编水平或达到降水设计降深的一半。2.5 长期观测长期观测工作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有些动力地质现象及地质营力随时间推移将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在工程活动影响下的某些因素和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影响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运用。这时就需要进行长期观测工作。长期观测的主要任务是检验测绘、勘探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的正确性,查明动力地质作用及其影响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准确预测工程地质问题,为防止不良地质作用所采取的措施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检查为防治不良地质作用而采取的处理措施的效果。3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水文地质勘察要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查明与该地基基础类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赋存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分析和预测今后在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不良作用。此外,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各种建筑物都很重要,在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时,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要分别对待。4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建议

4.1加强地下水均衡试验基地建设

论加强水文地质参数,为不同地区(代表不同的水文地质类型)地下水科学实验基地,发展和地下水科学实验。除了测试地下水蒸发蒸腾的研究,还应结合不同的地貌类型。

4.2全面实施地下水监测项目规划

根据示范多个地区,全面建设地下水监测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和自动传输系统,一批有代表性的监测点。自从我国开始实施监测以来,不能反映真实的数据,急需一批新的监测孔,这是实施国土资源部对地下水监测,防止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污染和重大举措。

4.3积极实施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

应用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数值模拟技术,信息技术是提高水文地质特征和机制的重要技术方法。目前研究的服务继续扩大,以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降低身体的工作量,为决策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地下水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地下水运动和分析的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要结合中国的实践,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4.4加强区域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我国地下水的分布和演化具有深刻影响。地下水的形成理论,平均价值的地下水运动,水文学与地球化学作用,人为干扰的影响下条件的变化,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地质调查局已明确区域研究院,是一家专业研究机构,也是区域管理中心,中国地质环境监测研究所与各大专院校,更应成为跨学科研究中心,培训水文地质专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专家,并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水文地质研究。

5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可以查明工程场地的水文地质情况,防范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危害。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对工程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对场地水文地质问题不重视,从而导致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因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在施工前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得出地下水的流向与地势分布情况,并根据勘查得出的情况进行建设施工设计,从而在施工前就把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

参考文献:

[1]吴波.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测试与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第2l期.

第3篇

[关键词]潮州市 地热资源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P314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7-2

1 地热资源及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1.1 地热资源概况

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定义地热资源:即能够经济地被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粤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广泛,潮州是粤东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地热资源主要出露在侏罗纪至第四纪各地层中,与地层时代无关,只与岩性有关,大多是在砂质岩孔隙及变质岩、花岗岩等的岩石裂隙间,地热资源多沿断裂带及燕山期花岗岩体边缘和中生代火山盆地内外缘分布,潮州市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断裂构造带交汇部位。受东西向构造断裂带为紫金-饶平东西向构造带的东段,北东向构造带主要有钱东-兵营断裂带、潮安-普宁大断裂构造带、狮头岭断裂、万峰山断裂,北西向构造带主要有大南湖断裂带、富岭断裂、仙丰断裂带。近南北断裂带有坪材断裂带。潮州市温泉水温绝大多数是低温地热资源,即水温在34-90℃,仅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东山湖温泉水温达到96-107℃;潮州市单个温泉的自流量一般较小,大多数自流流量小于500m3/d,属小型,仅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东山湖单个温泉500-1500m3/d,属中型;潮州市温泉水质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氯化物型、重碳酸钠型及重碳酸盐-氯化物-硫化物型,矿化度一般较低,多为弱碱性或碱性水。

1.2 地热资源勘查现状

本区有记载的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两广地质调查所在潮安一带进行过钨锡矿资源调查,至目前为止,全市已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航空物探测量;编制完成1:100万地质图、矿产分布图和成矿预测图;对重点矿区结合找矿进行过1:5万地质矿产调查;对潮州市区进行过1:5万城市综合地质调查;在1971-1973年,广东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进行了汕头幅、惠来幅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提交了相应的地质调查报告;在1966-1976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进行了粤东沿海岸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杏,提交了《1:20万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0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了汕头幅、惠来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通过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获得了大量地质、矿产资料,基本掌握了全市地区岩石的分布特征:对全市矿产资源情况已基本了解;基本查明了主要城市分布区和沿海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特征。上述工作以小比例尺勘查为主。工作程度低。未能对潮州市地热资源作出过有针对性的勘查评价,仅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东山湖地热田地质调查工作取得大量的成果,特别是1979年11月原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二大队完成的《勘探报告》,是本次储量核实的丰要内容,水文二队在东山湖地热田勘探阶段的钻探工作于1973年12月开始,1975年3月结束,共施工33个钻孔,总进尺6572m,完成1:25万水文地质测绘45km,1:2000地质测绘12km,水文物探46km,并进行了水质分析和动态观测工作,在1978年7月完成两个生产井的施工任务,进行了以SCJI为主孔的多孔抽水试验,于1979年2月结束,抽水主孔深度151.19m,同时开采孔隙含热层和裂隙含热层中的地下水,根据生产井SCJI长期自流成果,结合长期动态观测资料,批准自流开采量1393mⅦ为东山湖地热田A级开采储量;在2002年11月-2003年5月,为配合潮安桑浦山温泉度假村的建设,广东有色金属勘察院931地质队在东山湖地热田范围内钻探建成4个自喷热矿水开采孔(ZK2、ZK3、ZK5、ZK6),实测孔口水温100℃-102℃,单孔自喷流量300-430m3/d(钻探提供自喷流量、未审核)。潮州市其它地方的地热资源未作专项调查,故需进一步开展地热资源调查工作。对地热资源的经济价值及应用远景做出评价。

1.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据《潮州市矿业权设置方案(2011年-2015年)》指出目前潮州市地热资源取得采矿证有一个,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点仅有一个。为潮安桑浦山温泉渡假村有限公司开发利用潮安沙溪镇东山湖温泉。相比周边县市丰富的地热资源,潮州市也有多处温泉被发现,东山湖温泉、七夕井温泉、新丰扬康温泉、坪溪温泉、汤溪温泉、归湖温泉,但真正加以开发利用的仅有潮安县沙溪镇的东山湖温泉。东山湖温泉是我省少有的中温地热资源,东山湖地热水自水文二队勘探结束后(1979年),仅留下2个热水开采孔,其中一个是开采孔隙热储中热矿水供东山湖疗养院用,开采水量约70m3/d,另开采孔是生产SCJI,开采热矿水供养殖业用,十几年前也因井内堵塞而报废停用,后来台商在SCJI井位附近建设甲鱼养殖场,钻探施工两口地热开采孔,采用自喷涌水开采,涌水量约400m3/d,水温100-102℃,多年来长期涌水不断,水量、水温稳定。目前疗养院归并度假村,该井已停止抽水;甲鱼养殖场也困经营问题2009年已停止开采。2006年桑浦山温泉度假村的建设完成投入运营,采用由地热水钻孔群孔自喷合并汇集至储水仓后,再由泵输送至高位水池,直供式管道供水。目前,利用该超高温泉开发建设的东山湖温泉度假村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有五层高的洞穴式造型温泉山和星级度假型温泉酒店各一座,并配套会议中心、康复中心、餐饮中心、娱乐中心等,是目前粤东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配套服务设施最完善的一家温泉酒店,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成为传统旅游城市潮州的第一个4A旅游景区。其它温泉点现还未开发利用或未取得采矿证乱采较普遍。

2 潮州市地热资源开发远景评价

(1)2007年9月印发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地源热泵,满足冬季供热需要,该规划中要求,到2010年我国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将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2008年12月13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从调查评价、编制规划、加强监测3个方面,对大力推进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部署,同时我国也颁布了其他很多包括地热资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促进办法,这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2)广东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目标是: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热矿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有效保护的法规和规章,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系。依法行政,强化热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无序开发。在基本掌握全省热矿水资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依靠各级管理部门共同配合,逐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使热矿水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确保广东热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政府部门鼓励勘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为潮州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根据潮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分析,“十一五”及到2020年期间。地下热水是潮州市需求量较大的矿产资源,地下热水主要是满足市场和旅游业的需求,从发展的趋势分析,地下热水年需求量10万立方米;据《潮州市矿业权设置方案(2011年一2015年)》指出地热资源为鼓励勘查矿产,潮安沙溪地热资源点为重点开采区,根据区域经济布局和资源情况统一规划地下热水开发利用,在不突破开采总量基础上,编制地下热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0年后。潮州市地下热水开发要纳入规划开采,在2015年地下热水规划设置采矿权由一个增至5个;2012年5月潮州市国土资源局与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在潮州市联合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工作,预调查江东一桑埔山地下热水资源,饶平县溻溪、所城、拓林、浮滨,潮安县沙溪、金石等地地地热资源。

第4篇

关键词:大山包;湿地;水环境;评价

一、引言

由于自然和人类非理性活动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生存问题摆在世人面前。其中由于人口压力大,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超过湿地调节水循环和降解污染物的阈限,导致湿地缺水和水污染,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关键是地表生态水文格局的紊乱。湿地是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水源地,过度和不合理的用水己使湿地供水能力受到极大影响。

二、大山包湿地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研究水环境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水质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两大类,生物学指标又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的种类和数量,生物多样性指数,污染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由于每种评价指数只能反映环境变化的几种信息,而且不同评价指标的评价对象不同。因此,采用任何一种指标,评价都不全面。要想较全面、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必须同时用几种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进行综合评价(郝乐友等,2005)。水质单因子指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检测水中化学成分的含量,能直接反映水质的理化特征,是最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金相灿等,1990,1995;舒俭民等,1998)。

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即用每个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比较,采用水质参数标准指数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2005),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水质类别,其中的最高类别即为断面综合水质类别,通过评价确定各水域的主要污染因子。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的水体中过去存在水生植被类型,包括沉水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但由于修建水库以后水位抬高,丧失了供水生植被充分发育的相应环境。另外,缺少相关的动植物数量的调查数据。因此,本文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云南大山包湿地的水质进行评价。

三、大山包湿地水环境方法

各元素水质标准标准限值(GB3838-2002)。结合各断面的实际情况,按照监测数据和主要污染物的代表性,本文采用个参数作为评价因子,评价对象的因素集是:

U={pH、CODM n、NH3-N、BOD5、N、P}

水体的污染程度也是个模糊的概念,所以评价污染程度的分级标准也具有模糊特征,根据地表水的评价等级可得价集:

V={Ⅰ、Ⅱ、III、Ⅳ、Ⅴ、劣Ⅴ}

采用大山包湿地2009年所选11个断面监测的原始数据,用其平均值进行各种计算。各断面水质的浓度见表1。

用实测的浓度值分别求出不同级别水的隶属度Y。下面以跳敦河水库主坝出水口的pH为例,其实测浓度为7.48mg/L,根据公式(1)可求得pH对各级水质级别的隶属度。求出6个级别的隶属度分别为:Y1=0.68,Y2=0.32,Y3=0,Y4=0,Y5=0,Y6=0。同理可求得跳敦河水库主坝出水口其他5项指标6个级别的隶属度从而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在确定各单项参数权重值得时候,仍以跳敦河水库主坝出水口为例,根据公式(2)可得:WpH=0.182,WTP=0.078,WTN=0.065,WNH3-N=0.012,WCODmn=0.073,

WBOD5=0.077,同理可求得其它10个断面的各单项参数权重为进行模糊运算,将各单项权重再进行归一化运算:根据公式(3)可以求出各个断面各单项的归一化值。

将各水质检测断面的的权重归一化结果与单因素模糊矩阵相乘,可得出各断面的综合评价向量,结果表2。

从各断面的水质级别可以看出,大山包湿地跳敦河和勒力寨水质为国家I类水质,水质较好;但大海子水质大多在III类,局部地区达到了劣V类水质。从权重系数的计算结果来看,权重系数较大的污染因子为CODM n、BOD5、N、P。

于是我们可得知,大山包湿地的主要污染物是CODM n、BOD5、N、P。

同理,对跳敦河水库2001年的水质监测报告进行一个水质综合的评定。监测结果见表3:

(分析单位: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2001年3月。资料来源:云南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集,2001年)

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出各单项的权重和归一化结果。

将跳敦河水库水质检测断面的的权重归一化结果与单因素模糊矩阵相乘,可得出跳敦河水库断面的综合评价向量,结果4。

四、结论

从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来看,跳敦河水库水质属于国家I类水质。但是从一些水质检测项目来看,应该引起注意,从镉、铅的隶属度看,属于二、三级水质,说明跳敦河水库还是存在一些污染。从2001年到2009年跳敦河水库的水质都属于国家I类水质。但从一些污染指标来看,有富营养化的趋势。

从两个时段来看,跳敦河水库的TP在增加,说明水库水体有富营养化的趋势。另外,单从2009年的检测结果来看,说明TP的增加主要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离水库越远TP值越大。

另外,保护区内的村寨,如乡政府所在地大羊窝、雁鹅塘,由于直接排放各种污水,没有厕所及垃圾坑等卫生设施、设备,局部地区对湿地水源已造成污染。(作者单位:昭通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郝乐友,武中强,朱丹.扎龙湿地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措施[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5,32(1):82-83.

[2]胡健生,吴金亮,党承林等.云南昭通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的动物性食物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6):459-461.

[3]金相灿,屠清英.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286-302.

[4]金相灿.中国湖泊环境[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427-433.

[5]舒俭民,宋福,傅德黔,等.长江源区浮游生物调查初报[J].中国环境监测,1998,14(5):7-9

[6]云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20万昭通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R],1979

[7]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第5篇

【关键词】可研;工程地质分区;地质问题

1 工程概况及自然地理情况

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铁岭至本溪段,位于辽宁中部地区,行政区划隶属于沈阳市与本溪市。起点与新民至铁岭段对接,经抚顺市区,终点在本溪高台子与丹东至阜新高速公路连接,采用设计速度80km/h的四车道标准。

设计线位北部铁岭地区属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南部本溪地区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区,春天风和日丽,夏季稍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设计线路流经的河流主要有:浑河、东洲河、古城河、太子河。

设计路线区内地貌成因、形态受地质构造、岩性及内外营力的控制。地貌类型以构造剥蚀低山、丘陵为主,其次是剥蚀堆积地形,包括山前倾斜平原及坡洪积扇、山间谷地、河谷平原等。

2 工程地质分区

设计带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根据设计带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筑路材料等诸多因素影响,将设计带划分为两大工程地质区,即第四系松散土体工程地质区和低山丘陵岩体工程地质区。各工程地质区又可细分为次级区。现据各区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异及对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的影响,将其特征分述如下:

2.1 第四系松散土体工程地质区(I)

位于线路设计带的浑河、太子河及其支流平缓阶地、漫滩,山间沟谷、山前地段。属河流冲积、冲洪积阶地和山间河谷平原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阶地、河床、漫滩松散碎屑岩类工程地质亚区(I1)、坡洪积松散碎屑岩类工程地质亚区(I2)。

2.1.1 阶地、河床、漫滩松散碎屑岩类工程地质亚区(I1)

该亚区以条带状分布于浑河、太子河两岸,主要由第四系冲积-冲洪积砂、砾、卵石、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区内地下水较为丰富,水位埋深一般1~3m,属松散岩类一般天然地基,该亚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总体适宜高速公路建设。但局部低洼地段,见有小面积的湖沼堆积的黑色草炭夹微薄层粉质粘土,该类土体长期处于饱水状态,具高压缩性、流动性较大等特征,对工程建设不利。

2.1.2 坡洪积松散碎屑岩类工程地质亚区(I2)

带状分布于山间沟谷地带,属河流冲积、冲洪积及坡洪积山间谷地地貌。岩性主要为冲洪积、坡洪积粉质粘土、粉土,砂砾石、砾卵石、粉土含砾(碎)石或粉质粘土含砾(碎)石等,该类土体由上至下,固结度逐渐增强,属较稳定土类。区内地下水水量中等,属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埋藏深度1~2m,水质较好。属松散岩类一般~较好天然地基,总体适宜高速公路建设。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1)黄土状粉土具轻微湿陷性,路基稍作处理可保安全;

2)季节性河流,在洪水季节,水深流急,对路基具冲刷作用;

3)土质边坡在雨季有坍塌现象,山前地段土体饱水后可能产生滑坡。以上问题对公路路基及桥基稳定性可造成一定的影响,下一步公路勘察中应作为重点查清对象。

2.2 低山、丘陵岩体工程地质区(Ⅱ)

位于线路区两侧,工程地质条件属基本稳定地区,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1)山体多为圆顶、尖顶状,坡角一般20―50°,局部地段大于50°,岩层倾角一般大于30°,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条件。

2)区内大部分为坚硬、较坚硬岩石,一般可满足公路建设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

3)区内断层发育,是构成本区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在断裂带附近,路基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4)区内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夹有凝灰岩、页岩等软弱地层,浸水后强度降低,容易产生顺层滑坡、崩塌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进一步划分为坚硬块状火成岩工程地质亚区(Ⅱ1)、坚硬块状变质岩工程地质亚区(Ⅱ2)、坚硬层状碳酸盐岩工程地质亚区(Ⅱ3)、较坚硬层状碎屑岩工程地质亚区(Ⅱ4)。

3 结论建议

通过对铁岭至本溪高速公路可研阶段工程地质分区的论述,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1)设计线路带可划分为两大工程地质区,即第四系松散土体工程地质区和低山丘陵岩体工程地质区。

2)第四系松散土体工程地质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黄土状粉土具轻微湿陷性,路基稍作处理可保安全;季节性河流,在洪水季节,水深流急,对路基具冲刷作用;土质边坡在雨季有坍塌现象,山前地段土体饱水后可能产生滑坡。

3)低山丘陵岩体工程地质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存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1985.

[2]铁本高速可研报告[R].2012.

第6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地质环境

中图分类号: P694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1.1工程和规划概况

涞源县7.21灾后重建白石山镇集中安置片区原规划位于涞源县白石口村南,白石山旅游公路两侧,距国家地质公园白石山东门约1.5km 。

项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为一层或二层的独立式院落,结构类型均采用砌体结构、基础类型为条形基础。

1.2工作方法

(1)收集建设场地所在区域的相关工程勘察报告等地质资料,了解场地及周边相关地区的构造、环境、气象、水文、区域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状况等。

(2)手持GPS,定位47点,环境调查点36个,且标志点相机留影,同时根据委托单位所提供的勘测定界图,大致确定建设场地边界及位置。

(3)利用追索法的方法,对建设场地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进行线路调查约20km,面积调查约1.8km2。主要调查此区域内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和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了解建设场地及其周边相关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交通、植被等,确定评估区的范围。

(4)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类型、选取评价要素、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场地的适宜性进行论证,并提出防治措施,最终完成本报告的编写。

1.3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该建设项目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中等。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确定本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级。

2.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水文

评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南北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四季分明,冬具有春旱多风,夏季多雨,秋爽冬寒的特点。年平均气温9.8℃;降雨受太行山地形抬升气流影响,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匀。冬春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瞬时最大风速24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96.1h,无霜期由北部的120天至南部的180天;最大冻土深度1.3m,冰冻期为当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

区域内主要河流有拒马河,属于大清河水系。拒马河发源于县城南旗山脚下,以地下水溢出成泉群形式变为地表水。经南屯、杨家庄、王安镇、塔崖驿等乡镇,于桑园村东北流入易县县境。涞源境内干流长45.65km,流域面积1656km2。该河为常年基流河,河道为砂卵石河床,槽形比较稳定,河槽宽100-200m。坡降为1/100-1/170。因季节性强,流量变幅较大。

拟建场地位于拒马河支流东约2km,该支流河面宽约1~1.5m,常年有水。经现场调查询问,历史最大洪水位未到达评估区,对评估区影响较小。

2.2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涞源盆地及白石山北麓山谷,地貌类型为坡洪积(锥群)倾斜小区。场地总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旱地为主,地形总体较简单,场地高程876-947m,相对高差71m,场地内东部发育有两条冲沟。

2.3地层岩性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万菜村岗幅),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世地层和第四系更新世黄土层,下伏基岩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

2.4工程地质条件

本场地尚未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根据野外调查及区域资料,建设场地地层主要为冲洪积、坡积成因的粉土、粉质粘土、砂砾石层等,地层由上而下为:耕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砂砾石、卵石。

2.5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地下水类型依据基岩裂隙成因及其发育程度和埋藏条件及含水介质的不同划分为基岩(岩溶)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1区域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依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保定市涞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评估区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1)(图7),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综合影响,局部有潜在的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灾害,一般规模小,稳定性较差,危害较小。

不稳定斜坡发展变形主要受降水控制,明显变形主要发生在6-9月份雨季,且与降雨时间、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密切相关。

区域上泥石流多为暴雨沟谷型稀性泥石流。规模较小,一般小于2×104m3/km2,泥石流特征不典型。

3.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地处涞源盆地及白石山北麓山谷,海拔高度876~947m,场地相对高差71m。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建设场地未受7.21灾害的影响,评估范围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现状条件下,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内在因素制约,评估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

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建设场地地处涞源盆地及白石山北麓山谷,主要建筑物为一层或二层的独立式院落住宅,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建设场地内发育有两条沟谷,工程建设中将会按照设计进行挖方回填及场地整理工程,如若大规模挖方可能会引发边坡失稳造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危害对象为施工工人,若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施工,可降低引发危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

建设项目建成后用水主要为日常生活用水,用水量小,来自于白石山山泉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小。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综合确定,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边坡失稳造成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若施工采取适当措施,危害发生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4.2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依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保定市涞源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评估区位于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

4.2.1、崩塌滑坡

建设场地内东部发育有两条沟谷,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场地整平、基坑开挖等工程,可能涉及切坡、填方工程,形成人工边坡,坡体土质中密、土层分布不均,在强降水或其他动力条件下,可能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边坡经过加固处理后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4.2.2、泥石流

G1:位于场地东南侧,沟口中心3度带坐标为:38559671、4350029。

主沟长1.7km,汇水面积0.6400km2,走向约320°,呈U型,沟底宽约50-200m,沟床坡降117.65‰,平均纵坡约6.8°(照片5、6)。

植被覆盖率约20%。沟内无水流,沟内有梯田,根据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表4-1),该沟为轻度易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规模大小是由前期降雨量所决定。在暴雨期有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但可能性小。泥石流主要威胁该新民居项目,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结果: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2.3、岩溶塌陷

评估区内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岩性主要为冲洪积、坡积成因的黄土状粉土,厚度约120m,下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为典型二元结构地层。场地地下水水位约10m,局部断层破碎带岩溶较发育,存在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但该区第四系厚度大于100m,属于岩溶塌陷较不易发区。因此产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结果: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5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

5.1、加强上部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设计良好的防渗、排水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5.2、对于场地内的沟谷,要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平整和回填对切坡形成的人工边坡要进行必要的防护加固处理。建筑物距边坡应留有一定安全距离,确保地基基础的稳定。

5.3、针对泥石流灾害:在各潜在泥石流沟流通区修建拦石坝等。在沟口外修建排导墙及导流槽等。在泥石流形成区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减缓降雨冲刷,增加坡体稳定性,抑制冲沟形成。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河北省地质矿产局(1989)

2、《河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河北省国土资源厅(2004)

第7篇

关键词:二叠系、古生物化石、三叶虫、栖霞组、水江

Abstract: Recently the southeast of Chongqing water region in the Permian Qixia group has been found the first Philip bug class (Proetida) cottonwood insect fossil, filling the blank of carbonate rock type of the middle Permian strata three-blade insect fossil. This discovery, greatly enriched the ancient fossil categories, improved the Permian strata in the research degree, and in the division of strata contrast, paleontology, lithofacies-paleogeographic, had the important meanings.

• Key Words: Permian, fossil specimens, trilobita, Qixia group, water

渝东南地区的二叠系研究程度一直较低,对其认识主要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展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1]。2004年起至今,笔者一直在该区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在水江地区的二叠系中统栖霞组中首次发现了菲利普虫类(Proetida)三叶虫化石,为该区二叠系地层的划分对比、古生物学、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一、区域地质

水江位于重庆东南部,大地构造位于扬子陆块区,上扬子陆块,扬子陆块南部碳酸盐台地金佛山穹褶束与武隆凹褶束之结合部。区内构造定形于印支――燕山期,喜玛拉雅山期仍有活动,以地台盖层浅层褶皱构造为主。构造形迹主要为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的线状褶皱带,以及伴生断裂,总体走向与四川盆地边缘趋于一致,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褶皱构造在一定深度减弱。

本区内以沉积地层为主,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不发育。除二叠系下统、泥盆系、石炭系下统及志留系上统地层缺失外,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至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均有出露。第四系零星分布,呈角度不整合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二、岩石地层

三叶虫化石见于二叠系中统栖霞组中部(图1),该组主要为一套正常盐度低能静水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厚约85m,与上覆茅口组、下伏梁山组

图1水江地区栖霞组柱状图

均呈整合接触。栖霞组按岩性可分为2个岩性段:一段上部为灰黑色薄~中厚层状沥青质生物碎屑灰岩夹深灰色中厚层状粉屑生物微晶灰岩;中下部一般有一层0~2m沥青质生物碎屑灰岩,构造劈理较发育,劈理间常充填方解石细脉,并具小揉皱和挠曲现象; 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屑生物微晶灰岩与灰黑色薄~中厚层状沥青质生物碎屑灰岩互层,具眼球状构造,厚约16 m。二段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屑生物微晶灰岩,层间夹少量灰黑色薄层不规则状沥青质生物屑灰岩,具瘤状构造,含少许燧石结核;该岩组生物化石常见有腕足、瓣鳃、有孔虫、介形虫、腹足与少量苔藓虫、海百合茎、棘皮等;厚约69m。

三、化石资料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展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结果显示,该岩组常见生物化石主要有:腕足、瓣鳃、有孔虫、介形虫、腹足与少量苔藓虫、海百合茎、棘皮等。此后,该区二叠系调查研究一直没有再取得明显的进展。后来涉及该区二叠系的各项工作,这些化石都是论述与研究的主要依据。

2004年来,笔者一直在该区从事矿产勘查工作,于2010年7月首次在水江地区的二叠系中统栖霞组地层中部发现了三叶虫化石。经研究鉴定,为菲利普虫类(Proetida)三叶虫(照片1),由于化石仅见其尾翼,故无法确定其具体的种属,还有待进一步的工作对其进行具体的发掘研究。

照片1 菲利普虫类三叶虫实物图

该古生物化石的发现,丰富了渝东南地区二叠系地层古生物门类。但该古生物化石保存不佳,仅见三叶虫尾部,显示了该化石有可能经过搬运沉积、异地保存。由于工作性质的制约,未对该区古生物化石有进一步的发掘工作。

四、地质意义

古生物是地层研究的重要内容。该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水江地区的三叶虫化石空白,丰富了该区二叠系中统栖霞组地层的古生物化石门类,是该区地层研究的重要进展,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地层的研究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渝东南二叠系虽出露较广,但其研究程度不高。通过近期在该区开展的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和认识。其中,在水江地区新发现的菲利普虫类(Proetida)三叶虫化石,填补了该地区二叠系栖霞组地层的三叶虫化石空白,丰富了栖霞组地层的古生物化石门类,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地层的研究程度,对该区二叠纪地层的划分对比、古生物学、岩相古地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地质局107地质队.南川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重庆:四川省地质局107地质队,1980

作者简介:

第8篇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一)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重大危险源是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设施)。

对于井工开采的煤矿来讲,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矿井;

1、高瓦斯矿井。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

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有承压水或古空区积水危害的矿井。

5、煤层自然发火期

6、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以上的矿井。

(二)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可分为生产场所的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的重大危险源两大类。

1、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生产场所的重大危险源按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混入有毒物质等四类物质的品名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2、储存区的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的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一)政府部门对于重大危险源的宏观控制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煤矿井下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煤矿井下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应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煤矿进行普查、分级,并在制定有重大危险源监察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煤矿,要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等),促使煤矿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机制,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2、依据有关法规对存在有重大危险源煤矿实施分级管理,针对不同级别确定规范的现场监督方法,督促煤矿执行有关法规,建立监控机制,并督促隐患整改。

3、建立健全新建、改建煤矿重大危险源申报、分级制度,使重大危险源等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对煤矿企业提供监控的管理及技术指导。

(二)煤矿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煤矿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该系统是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动监测与传感器等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把重大危险源的各种参数及时监测出来。当煤矿井下一旦出现事故征兆,能及时给出报警信号或采取自动应急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煤矿应根据井下重大危险源的具体情况,建立可靠、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以便采取措施,保证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

(三)事故分级

根据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科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了3人以上10人以下伤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四)事故报告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按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劳动保障部门和工会。

(五)事故调查

(一)事故调查的组织

1、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依法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时,有关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员组成,并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

(二)事故调查组

1、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与所调查的事故煤业直接厉害关系。

2、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组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3、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4、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有关人员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立案侦查。

5、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期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6、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各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有关事故的信息。

(三)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应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组织事故调查组的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机构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事故调查报告送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归档保存。

三、事故处理

1、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收到事故调查报告后应当在规定日期内做出批复。

第9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

引文: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快速、安全、准时、舒适和节约耕地。我国发达省、直辖市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条件,加上我国耕地资源宝贵,所以社会和政府将更加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在人均GDP未达到国际标准时,大规模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提早提上议事日程。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尤为重要。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述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按照线路敷设形式可分为地下线路、地面线路和高架线路;按照结构类型可分为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风道、风井、人防工程、区间隧道、联络通道、渡线、出入线、泵房、高架线路、桥梁、涵洞、路基、路堤、路堑、车辆段(停车场)、变电站、水源井等。不同的结构类型侧重的工程地质问题不同,勘察的重点也不同,勘察应满足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需求。比如,地下工程一般需要提供地下水位、围岩分级等;地面建筑需要提供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等;高架结构需要提供桩基参数等。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方法一般有明(盖)挖法、矿山法、盾构法三大工法;明(盖)挖法又可细分为明挖、盖挖和铺盖法,明挖施工的支护体系一般有桩(墙)加内支撑支护、桩(墙)加锚杆(索)支护、土钉墙支护、自然放坡等,盖挖又分为盖挖逆做法和盖挖顺做法;矿山法的施工工艺一般包括全断面法、上半断面临时封闭正台阶法、正台阶环形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正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眼镜工法)、中隔墙法(CD法、CRD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洞桩法、钻爆法等;盾构法施工的盾构类型一般包括敞开式盾构、半敞开式和密闭式盾构,近年国内用的比较多的为密闭式盾构,密闭式盾构根据其力学平衡原理又可分为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盾构。配合_三大工法施工还有一些辅助工法,包括降水施工、止水施工、注浆施工、冻结法施工、小导管施作、、大管棚施作、盾构始发井和接收

井加固施工等。

二、勘察实施风险控制要点

勘察实施过程中风险控制应从组织机构、技术措施、过程控制、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控制:(l)施工准备过程中,对勘察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2)在风险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安全风险控制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3)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程序。(4)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安全技术交底会,对现场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5)施工现场应配备专职安全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机组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严禁违章操作。(6)钻孔开孔前,必须严格按照“调查、访问、探测、挖探、保护”的程序对地下管线进行避让和保护。(7)占道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围挡、指示灯等,并安排专门人员疏导交通。

三、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现状

(1)地质勘察工作和环境调查工作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均具有影响,但无法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勘察内容和勘察工作量。因此,易导致基坑设计方案或隧道附近的敏感建构筑物保护方案不当,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引发工程事故或民事纠纷;地质勘察报告和环境调查报告由不同单位分别提出,不便于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和风险分析专家使用。

(2)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勘察工作原来属于工程地质勘察体制,其任务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为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却很少提出解决工程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方法。随着国家标准GB50021― 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也推出了GB 50307― 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至此,从规范层面讲,勘察工作已从地质勘察制进入到岩土工程勘察制。其意义在于,在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的同时,密切结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各阶段与岩土有关的设计、施工方法提出工程具体建议,并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以服务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全过程。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设计(基坑工程、隧道工程)结合得不够紧密,勘察工作人员和设计工作人员共同确定勘察工作方案和编制成果报告的机制还不成熟,勘察成果报告中的工程措施建议、环境与工程

的相互影响、监测工作建议措施等内容的深度和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国家标准GB 50307― 199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了各阶段勘察工作量和布孔原则,各勘察单位基本都在依规范进行。但各城市和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不同,完全照搬规范规定易造成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不当。

(4)对轨道交通沿线的环境勘察工作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环境勘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没有明确的环境勘察技术要求和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审查和验收机制不完善,环境勘察工作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没有业主的工作人员或监理监督环境勘察的工作过程。使得环境勘察成果的完备性和准确性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法改变,甚至方案和线路的调整。施工的工程风险迭生,承建各方仓促应对,既影响工期,增加投资,牵涉繁杂的变更和保险取证、理赔手续,又造成消耗精力、关系复杂的社会问题,产生不良影响。

四、改进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建议

(1)由一家勘察单位承担地质勘察和城市环境勘察;融合城市环境保护需求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需求,合理确定勘察工作量,编制统一的勘察大纲和实施行方案。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内容要完整,要融合城市环境勘察和地质勘察结果。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勘察成果报告中的“环境对修建工程的影响分析”、“修建工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监测方案建议”、“工程措施建议”才能真正做到分析基础牢靠,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和风险分析人员才能得到完整、系统的设计边界条件;也只有这样,勘察才能够真正走上岩土工程勘察体制。

(2)设计人员应参加勘察大纲、勘察实施方案的审查;理顺勘察人员与设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通道,使得阶段性勘察结果和各阶段设计方案的调整等信息能迅速快捷地在勘察和设计人员之间交流;勘察成果分析工作应由勘察人员和设计人员共同完成。

(3)在城市建设勘察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调整勘察工作精度和工作量。初勘精度和工作量、详勘精度和工作量都应加大,且应超过规范规定值;对发展快的城区,应根据轨道交通线路附近城市设施的发展,及时补充增加建筑物基础调查、物探等

工作量;根据线网规划的稳定程度,适当增加可研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精度和工作量。

(4)在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中,预留足够的环境勘察经费,使得这项工作的开展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城市环境勘察工作的工作量应结合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和地质条件确定,工作深度应等同于地质勘察;建立环境勘察的技术要求或技术规范性文件,使环境勘察的范围、深度、分析方法、成果表达方式等技术细节有据可依;建设单位和城市环境勘察单位应逐步建立环境勘察成果的分级审查、验收和工程款支付机制,控制环境勘察工作的质量;建立环境勘察工作的过程监督监理机制。

五、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配套规范应参照铁路系统的有关规范,勘察工作应汲取经验并及时做出调整。勘察方案需要因地制宜调整,对勘察工作的监管亦应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王梦恕,张成平.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事故分析及控制对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5(2):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SO3O7一1999).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第10篇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复杂性。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2.严重性。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3.可变性。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4.多发性。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像“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末加固处理好地基。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 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6.施工和管理问题。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

7.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三、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2)保证建巯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2.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3.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4.事故调查中的数据、资料;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6.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三)质量问题不作处理的论证。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并非都要处理,即使有些质量缺陷,虽已超出了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但也可以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论证,作出无须处理的结论。总之,对质量问题的处理,也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掩饰,也不能扩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

无须作处理的质量问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例如,有的建筑物在施工中发生了错位,若要纠正,困难较大,或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经分析论证,只要不影响工艺和使用要求,可以不作处理。

(2)检验中的质量问题,经论证后可不作处理。例如,混凝土试块强度偏低,而实际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已达到要求,就可不作处理。

(3)某些轻微的质量缺陷,通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可不处理。例如,混凝土墙板出现了轻微的蜂窝、麻面,而该缺陷可通过后续工序抹灰、喷涂、刷白等进行弥补,则无须对墙板的缺陷进行处理。

第11篇

论文摘 要根据铁岭市目前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指出地下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铁岭市位于辽宁省北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产业基地与能源产业基地,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为保证铁岭市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不得不超量开采水质稳定、易于开发的地下水,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地下水量减少和水质下降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长期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1地下水动态特征

根据铁岭市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为本区主要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是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地下水的主要途径,大气降水沿基岩裂隙渗入地下,形成基岩裂隙水,后又以地下径流或泉的形式,补给第四系孔隙水或溪流。此外上游和侧向高地的地下水径流补给以及部分时段河水补给、灌溉水的渗入也是一种补给来源。

1)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受大气降水和河水影响,呈周期性变化。地下水位1-5月份逐渐下降,6-7月份受降水影响,水位于6月份开始回升,上升幅度约为0.50-4.0m,9、10月份水位达到最高,10月份以后到年底,水位缓慢下降,水位有较强的季节变化特征,受大气降水因素影响较明显。丰水年地下水位上升,枯水年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受集中开采的影响,北水源地与八里庄种畜场附近地下水位较低,并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2)地下水水质动态变化特征。根据地下水水化学分析资料,本区局部地段铁离子与硝酸盐含量偏高,其次为亚硝酸盐、硬度、矿化度、锰。由于铁离子、硝酸盐、亚硝酸盐与硬度、矿化度、锰含量的偏高,导致本区地下水水质较差,反映了本区地下水水质不同程度遭受工农业及生活污物的污染。

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标准,本区地下水质量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即水质良好、水质较差、水质极差。水质良好级分布于昌图县付家村,水质极差级主要分布在铁岭县白旗寨乡白旗寨村、昌图县桥头加油站及西丰县更刻乡更刻村一带,水质较差级普遍分布于本区。

2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铁岭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铁岭市、开原市建有集中开采的水源地,此外还有厂矿自备井的开采以及农田灌溉井的开采。根据其用途及用量分两个区,即城市用水集中开采区和农业及生活用水开采区。

城市用水集中开采区:分布于铁岭市银州区(城市规划区)及开原市区。本区位于辽河冲积平原与柴河阶地之上,以砾砂、圆砾为主体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厚度较大,埋藏较浅,渗透性好,补给充足。是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有利地段。

农业及生活用水开采区:广泛分布于本区的各市、县乡村。

本区由于受长期集中开采的影响,在铁岭市银州区北水源地与八里庄种畜厂附近形成两个范围的降落漏斗。2010年北水源地漏斗中心附近枯水期地下水埋深为10.03m,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2.19km2,比2009年同期扩大0.70平方公里;丰水期地下水埋深为5.10m,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0.05km2,比2009年同期缩小4.79km2。

2010年八里庄种畜厂漏斗中心附近枯水期地下水埋深为4.77m,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3.74km2,比2009年同期扩大2.25km2;丰水期地下水埋深为1.40m,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为0.21km2,比2009年同期缩小2.82km2。

3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局部开采强度过大,形成超采区。根据多年的调查显示,铁岭市银州区北水源地与八里庄种畜厂附近皆为地下水超量开采区,开采井密度过大,井距过小,井与井之间必然存在的干扰,是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削减的根本因素。

2)水质污染问题。在铁岭地区存在混合开采的情况,由于开采井成井工艺不佳,不能很好的分层止水,即上部孔隙潜水和其下覆的碎屑岩孔隙裂隙水混合开采,致使上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松散层孔隙潜水,进入下部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层中,水质逐渐恶化。

潜水污染主要是在混合开采的城区和水稻种植区,主要原因是城区污水管道渗漏,郊区农田因城市扩大而填埋垃圾,农田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一样,是导致和加剧城市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3)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浪费较严重的是农业用水,机井利用率不超过80%,渠系管道渗漏现象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生活用水未全部实施定量、定额、定时供水,无序使用地下水较普遍,即粗放型用水方式,未走节水之路。

4)缺少科学管理和预警监测系统。铁岭市目前对地下水的开发还没有采取依法管理,对如何有效地控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以延长含水层的使用寿命没有法律规定,从而导致了地下水开采呈混乱状态。全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监测网络信息系统,进而对水源井的控制性不够,管理不合理,不能达到进一步提高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  4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1)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要充分考虑当地地下水埋深状况,综合各类影响因素,制定开采区类型,合理配置开采量,避免和缓解地下水超采现象的发生和加重。对已经形成的降落漏斗超采区要做到:①减少开采井数量,按合理井距确定开采井数;②监测水位恢复,使其在枯水期动水位和区域水位一致;③控制混合开采,提高成井工艺,做到分层止水和开采。

2)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至关重要。应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和重复利用率,封闭废井,杜绝混采井,防止深层水污染。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掌握地下水污染及发展和变化趋势,并进行科学的预测和防治。根据水源地的社会价值及其本身的脆弱性,必须科学圈定重点保护区,把地下水源地作为综合保护水源区进行保护。

3)节约用水。造成水资源浪费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雨季的大量降水往往容易形成洪流,成为“客水”形成浪费,因应积极“蓄洪”以备丰为枯用。

人为利用水资源应迅速改变粗放式用水方式,走节水之路,其措施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率;节约农业用水;节约生活用水;建立合理的水价体系,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约用水。

4)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目前,铁岭市地下水开采管理主要由两个部门负责:市政水源部分隶属城建部门管辖,自备水源和农业用水由水利部门管理,这不利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调配,是造成地下水资源浪费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统一的用水管理体系,是实现铁岭市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体制保证,划分和确定水资源保护区,严格规范和执行用水许可证制度,从法律上确立“谁开采、谁补给”“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源头上遏制过量开采地下水及污染地下水的趋势。

5结语

地下水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又是活跃的环境要素,而今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无不与地下水密切相关。地下水水源地的可持续利用如何融入到资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是目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因地制宜地搞好地下水源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对利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和地区来说,具有普遍意义。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地下水动态年鉴.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8.

[2]铁岭市城市规划区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辽宁地勘局铁岭工程勘察院,1995.

第12篇

[关键词] 突水 挡水墙 井田 安全

2011年10月20日,东方煤矿东采区-155m区段27#W底板掘进工作面迎头发生突水事故。根据现场调查和矿井地质资料分析,结合水质化验结果、水温测量等资料及水情变化情况,专家组认定突水原因为F5破碎带突水,突水水源为F0下盘的栖霞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突水通道为F0、F5断层裂隙。至2011年11月20日10时,东方煤矿井下水位已上涨至+79.20m。白沙南(苏二)煤矿白沙南井田井下的涌水量增加到280m3/h,苏邦北井田井下涌水量无变化。根据东方煤矿井下突水事故水文地质专家组提交的《龙岩市大豪煤炭有限公司东方煤矿“10.20”突水事故调查报告》,东方煤矿井下突水量约为2500m3/h,最高水位预计为+170m。

1 白沙南 (苏二)煤矿苏邦北井田堵水方案

1.1 概述

1.1.1白沙南 (苏二)煤矿与东方煤矿的相联通情况

白沙南 (苏二)煤矿白沙南井田6线附近的一采区在+30m车场与东方煤矿28#运巷相通。由于一采区附近煤炭赋藏不稳定,矿井未进行开采,与东方煤矿贯通后,矿井就撤出该块段,一采区仅在+100m水平及+135m水平与白沙南二采区有联通。

1.1.2 白沙南(苏二)煤矿两个井田相联通情况

白沙南井田与苏邦北井田两个井田通过三条大巷连通,分别为:

(1)-110m水平北大巷:该大巷原作为矿井系统改造后的运输大巷,将苏邦北井田四采区-110m车场与白沙南五采区-105m车场联通。

(2)±0m总回风巷:该回风巷原作为矿井系统改造后的总回风巷,担负苏邦北井田所有采区的回风。

(3)+190m运输大巷:该大巷作为矿井的运输大巷,担负白沙南井田采区的运煤和苏邦北井田采区的运矸及材料运送。

1.1.3矿井堵水方案

矿井白沙南井田和苏邦北井田中间隔着二段地层,二段地层达200m厚度,关联到的F102断层正断层:为白沙南井田与苏邦北井田的边界断层,走向呈NW-SE向,倾向NE,延伸长度大于3500m,倾角400,具平推斜切性质。上盘向NW运移,不仅破坏了含煤地层的连续性,而且切割了先期形成的一系列NE向断层。

挡水墙地点的选择:将挡水墙设置在F102断层以南的一段砂岩地层中间。具置分别是:-110m挡水墙位于苏邦北井田-110运输大巷(T14测点往北168m处);±0水平回风巷挡水墙位于苏邦北井田±0m水平回风巷(B25测点处)。

1.2 矿井堵水方案及挡水墙分析

1.2.1堵水方案所设置的地层描述

(1)±0m水平的挡水墙

位置:位于苏邦北±0m水平,井田0号勘探线以北,与苏邦北井田与白沙南井田交界附近。

地层:处于童子岩组一段地层45#煤层底板。

构造:该挡水墙东北方向55m左右是白沙南 (苏二)煤矿苏邦北井田与白沙南井田的分界断层F102。该断层属于左旋式平移斜落断层。该断层局部断裂构造带具有一定的充、导水性,不过通常堵漏容易,表明导水性不大。在勘探时,地质队对1-2线施工的6个钻孔进行了终孔近似稳定水位观测。其观测结果是F102断层与双坑溪在当时天然状况下无明显的水力联系。

(2)-110m水平挡水墙

位置:位于苏邦北井田-110m水平北大巷,井田0号勘探线以南。

地层:处于文笔山组地层,该地层是稳定的隔水层。

构造:该挡水墙附近地质构造较为稳定,断层较少,均不易导水,该挡水墙东北方向250m左右是断层F102;南边200m左右是F121断层,该断层为正断层,和F103属于共轭断层,与F103共同造成向斜核部地堑式下降,致使向斜核部地层错断关系复杂,共生小断层发育,该断层局部断裂构造带具有一定的充、导水性,不过通常堵漏容易,表明导水性不大。堵水方案设计采用二个挡水墙起到隔断白沙南井田及苏邦北井田,所设置的位置岩性合适,所关联的F102断层为倾向断层,没有成为堵水方案的导水通道,所择的位置合理可行。

1.2.2 挡水墙施工

(1)挡水墙施工图经福建省华厦能源设计研究院设计,施工由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苏二煤矿承担。

(2)-110m挡水墙施工情况:巷道规格为:净宽2.5m、净高2.6m;巷道刻糟为:长8m、巷道顶部1.05m、巷道底部1.05m、巷道左帮1.05m、巷道右帮1.05m;挡水墙厚度为4.9m,宽度为4.6m(为提高墙体的抗剪切力,墙体内分两层安设12条钢轨);护墙长4.5m (其中:与主墙体相接处的厚度为1.1m、最外端为0.3m);最大注浆压力达:10MPa;混凝土的标号≥C30。

(3)±0m挡水墙施工情况:巷道规格为:净宽2.2m、净高2.3m;巷道刻槽为:长6.5m、巷道顶部1.05m、巷道底部1.05m、巷道左帮1.05m、巷道右帮1.05m;

挡水墙厚度为4.9m,宽度为4.3m(为提高墙体的抗剪切力,墙体内分两层安设12条钢轨);护墙长2.5m(其中:与主墙体相接处的厚度为1.1m、最外端为0.3m);最大注浆压力达:10MPa;混凝土的标号≥C30。

总体上,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及验收数据,苏二煤矿±0m、-110m挡水墙的各项指标、参数均达到并高于设计标准,符合设计要求,能起到挡水作用。

1.2.3 堵水方案及挡水墙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