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科技论文

网络科技论文

时间:2023-01-20 08:4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科技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科技论文

第1篇

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的网络科技融合于法学教育发展,他们已经有了30多年的经验。在美国,法律教育与法学研究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著名的WESTLAW和LETXES等法律数据库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法律信息产业。WESTLAW公司已于1997年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并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开通了在中国大陆第一家专用的法律数据库查询终端。1999年上述两家美国法律数据库已经采用互连网络进行法律数据全文检索和阅读,其中已有相当部分的法律数据免费向全球开放。

在亚洲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我国的台湾,网络科技发展也有10~15年的经验,使得法学教育在使用网络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较大发展。在中国大陆这方面起步较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值得我国法学院借鉴。下面从十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网络科技影响法律图书馆发展模式,影响学生和研究人员的资料查询和阅读方式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法学院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网络科技的影响,改变了发展模式和方向。美国大约有170多所由美国律师协会(ABA)承认资格的法学院法律图书馆,在30年前已经开始连接WESTLAW公司和LETXES法律数据库系统。

在美国法律图书馆网络数据的法律资料费用(设备和数据流量收费)约占法律图书馆平均开支的1/3以上。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数据设备和软件更新的费用增长幅度比其他图书馆开支增长幅度要快。同时,法律图书馆早已配备了专门的网络与计算机数据工程维护网络系统。

美国多数法学院采用了网络化的法律数据库,使得法律图书馆的使用分为两个区:一是传统的“书架区”,二是“计算机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集中在“计算机区”,1980年以后的法律资料多数可以查阅网络数据库获得。“书架区”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在美国法学院,法律图书馆的“书架区”与读者联系,主要通过书籍外借和外地图书馆复印邮寄服务来实现。图书馆外借图书使得图书馆的使用空间和时间扩大。现在,在法律图书馆的“计算机区”,通过互连网络扩展图书馆的使用时空,使得图书馆的使用“无疆界化”和“无闭馆化”,而且,网络服务更具有质变的意义还在于:当各个法律图书馆数据库连网后,各网络数据库中的法律信息资源便实现共享,这将使各个法律图书馆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同时,每个法律图书馆的发展将更加注意特色,更加趋于个性化发展,更加注意数据资源的独创性。反之,在没有网络技术支持的时代,各法律图书馆发展趋于雷同、重复和缺乏特色。

在美国,许多法学院学生通过网络,随时查阅与下载网络数据库的法律资料。美国多数法学院的《法律评论》都已经“上网”。即便没有上网,也用光盘数据版通过美国计算服务器提供全文检索服务。

在发达国家网络科技进入法学院图书馆之时,发展中国家在此发展比发达国家慢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检索文献的手段不同,导致眼界、观念和效率的不同,中国大陆法学院在发展法律图书馆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在亚洲,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紧跟发达国家之后,各自发展了“本地版”或“母语版”的法律数据库系统。

网络科技发展对法律图书馆的影响还表现在它使得法律图书馆的设计、经费支出与管理人员结构等方面,都将发生了变化。具有网络科技和计算机数据知识的图书馆工程师成为新的馆员。学生同计算机工程师对话的时间增加的幅度,比同传统馆员咨询时间增加得快。学生同计算机工程师们的“对话”不仅仅是面对面的,或电话交谈,而且还可以是在网络上的“对话”,中国大陆的法学院法律图书馆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更应充分估计到网络科技对法律图书馆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二、网络科技对法律教室的影响,对教师与学生交流方式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网络科技也进入法学教室已经非常普遍了。美国芝加哥的一所不太引人注目的法学院,叫肯特(KENT)法学院,设在一所理工学院里,这所法学院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方面获得了大力支持。美国的这所法学院在传统评价标准中的排名并不靠前。①但是,它全面使用网络科技进入法学教室,使法律学生通过网络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网络科技发展前,世界各国的著名法学院主要依靠著名教授来支撑。法学大师的知识及经验随同他们个人的存在而存在,随同他们移动而移动,所以,大师的知识及经验传达给学生们是有限的。所以,争夺大师是法学院之间竞争方式之一,表现为互相“挖角”。但是,就是在世界著名法学院里,学生也不能经常听到名教授和大师们的讲课。

但是,美国的“小法学院”却通过网络科技获得这些著名教授的音像资料和数据化资料,在网络中传播,并将网络数据库与教室连接起来:“小法学院”可以用较低的成本,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而大法学院花费的成本要高得多。从节约成本的角度看,小法学院更具有竞争力。美国法学院还有另一种新的排名,评比使用网络科技的程度。评出的前5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法学院,没有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伯克利及密歇安法学院。所以,美国有名的私立法学院中,除了哈佛法学院外,像芝加哥、耶鲁、斯坦佛法学院都是小规模的。还有更小的法学院,其办学成本更低。

网络化的教室改变了授课的时空与资料的规模。法律课程的声音与文字资料(甚至图像)已经存在服务器中,服务器24小时开通,学生们在教室里或在世界各地,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上网学习。同时,他们同教师的“提问与回答问题的对话”与“案例的讨论”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或“BBS”随时进行(请参看北大法学院的BBS中文讨论分析软件SPS)。

网络化的教室不仅仅使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链接的数据库发展“纵向交流”。师生们通过网络化教室链接的法律数据库,“入库”一层一层深入展开,可以获得更多、更新、更早、更具有比较性的数据资料和统计资料。并且随时使用统计和分析软件(例如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SPS)对法律数据进行分析,立即获得结果。

网络化教室发展后,教师不是以讲授法律知识为主,而是将分析的经验教给学生。同时,辅导学生使用法律数据库和分析“软件”自己进行学习与分析为主,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种链接网络的“电子教室”在中国大陆的法学院已经开始酝酿了,发展这种教室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费问题。或者说也不全是经费问题,而是观念问题。我国法学院的未来教室设计与使用,要充分考虑到网络科技的影响,提早准备(国家教育部设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课程与教育研究基地”的教室已经具有这种雏形)。

三、网络科技发展对法学研究与发表方式的影响,对法学研究评价方式和传播方式的影响

在网络科技发展以前,由于学术刊物分级分类,使得法学论文写作难,发表更难。目前,大陆法学院有333所,本科在校生大约6万人,研究生在校与在职人数大约3万人,将近10万法学后备人才可以发表的全国的法学核心刊物不到30本,省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不过30多本,其他综合学术刊物也不过40多本,所以,在大陆发表法学论文的刊物比经济学和理工类的少,而人数多。

在我国,尽管法学论文虽然发表难,但是发表后阅读与传播也同样困难,一般读者不容易接触到这些专门学术期刊。由于这些刊物的内容十分专业,所以,书店和邮局及报刊亭不会出售这类专业刊物。获得这些专业刊物的惟一途径只能到各个大学法学图书馆里去找。结果读者查阅学术专业论文的成本比较高。现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在几年前开始了一种将学术论文书刊化的趋势,以各种部门法的《论丛》冠名,“以书代刊”来发表中长篇法律学术论文,这种做法使学术论文可以在一般书店里买到。

网络科技发展后,电子专业学术刊物以一种新形式出现了。这种传播形式发表周期时间短,可以短到按分钟或秒钟来计算;阅读面大,对社会的影响面更大,更加便于阅读和研究,更加便于保存和检索,也更加便于引用和复制。我国法学院应该研究在网络电子版的情况,设计学术评价政策和标准。

在我国,网络科技正在将法学论文“KEY-IN(键入)”或“SIGANA(扫描)”到专门数据库,法律数据库正在与网络连接,例如,北大法学院的法律数据库已经开放,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法学专业论文。不但阅读方便,检索也方便。同时,使用“软件包”进行随机统计与分析也非常便利。过去读者只能检索论文、阅读论文,现在配合软件包来分析论文,检验论文中的数据,以便对论文的科学性、客观性、实证性进行检验,读者不再是被动的阅读,而是主动地分析与评价。

理论界评价论文水平时,经常采用的一个指标:“引用率”。过去统计论文的“引用率”时采用人工方法,人工统计的“引用率”与实际的“引用率”存在差距,所以精确度有问题。在网络科技发展后,法学论文可以在网上“发表”,上网“访问”阅读论文次数可以被计算机在阅读该论文前,可看到已有多少读者“访问”阅读了该论文。这种统计数据显示可以给后来的读者一个暗示:阅读次数越高,证明该论文越引人注意。暗示的效果是“阅读多者更多,阅读少者更少”。在网络技术领域,访问网页次数采用“点击率”表示,点击率越高,表明注意度越高,“点击率”就象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一样。由于网络科技的支持,使得专业论文的阅读者规模可以成倍增加,这使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评价论文。这种特有的反馈有可能促使论文研究方法发生变化。

四、网络科技在法学教育领域日益广泛的融合导致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动

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法学院学生在使用网络方面比老师具有更多优势,因为学生中的“网虫”数量远比老师多。由于学生在网上花的时间多,加上学生之间有交流,所以,学生可以帮助老师在网上查找最新法律资料,使老师的讲义中的信息随时获得更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学生是老师的“老师”。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互换。

转贴于

法学院的教师也不会因为在网上的时间比自己的学生少而感到自卑或羞愧,我国法学院的教师正在从“传授法律知识”的先生转变成为“传授司法经验的长者”。大学教育更多是传授经验。②在法学院司法经验的传授更加重要,因为司法经验难以从法律书本上学到。即便是写在法律教科书上的别人介绍的经验,在学生自己没有体会和经历时,也不容易学到,法律经验一定要靠老师,或有司法经验的律师或法官传授。司法经验传授本身就是一种法律教育,在此,法学教授与律师和法官的角色也发生了转换。

由于法律的知识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学习获得,各个国家,各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司法经验比较与传授将成为大陆法学院发展教育的一种值得注意的方向。由于学生、教师、律师和法官角色的互换,使得大陆法学院更加开放,更加面向司法实践,更加面向社会,这种发展的结果将使法学院的法学教育从逻辑的法律向经验的法律转化,从情感的法律向理性的法律转变,从书本上的法律向社会存在的法律转化。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封建社会的人治与儒学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深刻,上述转变对现代社会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五、网络科技发展将使法学院的考试制度、论文答辩制度、学籍管理制度、课程设计、讲义与教科书设计、研究与讨论制度发生改变

网络科技发展,将使法学院的教学管理发生许多变化。首先,考试制度会发生变化。使用纸张和圆珠笔的考试,可以由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考试由主要考学生知道多少知识为目的,变化为考学生自己具有多少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发现新法律的能力,收集有关新法律的文章与资料的能力,使用“软件包”从多种角度分析新法律的能力,预测新法律的社会效果的能力,相关法律与新法律进行比较与评价的能力。这些工作现在都可以在连接网络与法律数据库的计算机上进行。而且在进行这种类型的考试的同时,也会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专用的分析软件工具,设计专用的法律数据库,安排自己的表达方法(数据源链接的方法,或是数据库全文或关键术语或概念连接的方法,或者是多媒体技术表达方法)。

许多法学院的法学考试也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法庭辩论、模拟双方律师的博弈、模拟法官的合议讨论过程、模拟判决等方式。对于法律知识性的考试,如果采用计算机选择题考试,可以随机判分,以杜绝或减少作弊现象。

网络科技发展也使法学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方式发生变化。原来的法学研究生学术论文答辩,采用问答式,教授与研究生的问答只在一个层面和同一空间、同一时间进行,外地、外省或外国的教授参加论文答辩,一定要乘坐飞机或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集中到某一会议室中,面对面地进行。采用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多层面的问答方式。

网络科技发展还将影响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由于网络科技改变了人们交换信息的时空,所以,学生在法学院学习的时空可以更加灵活。预计,不久的将来,大陆法学院的学生在校园外就可以参加法学院的课程,学籍管理采用开放式,学生不一定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随着终身学习观念的推广,学习法律的年龄也不一定要限制。

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成本可以非常低,甚至可以设计成计算机自动管理系统,减轻人的劳动,使得对本地管理与对全球管理的成本差别不大。

从2001年开始,北大法学院的“网络与法律”课程已在网络上开放,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HEALJECTION教授的“FINACIALINSTITRTIONANDLAW”课程也已通过网络传输到北大法学院的服务器上,选课的同学们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法律图书馆的台式电脑“上课”。他们的作业采用电子邮件寄给哈佛的教授。今后,这类网络课程将越来越多。

一旦世界各国法学院的网络课程互相链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全球化的法学院课程体系数据库时,大学法学院也就国际化、全球化了。

六、网络科技发展使法学教育与相关学科发展产生融合,跨专业、跨学科发展将发生新的变化

网络科技的发展使法学院与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公共关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与人类学院、人文学院等发生跨学科的交流。目前每个学院已经开通了自己的主页,建立了自己学科的数据库。以北大法学院为例,法律数据库中已将法学院中的几乎所有可以用信息表达的东西都放进去了。北大法学院的主页将全球法律网站的搜索引擎、法律数据库和法律相关传媒都链接在一起,这个网站已经被美国YAHOO网站统计为在中国大陆法律专业访问率最高的专业网站。

如果将来文科中的每一个院系都将他们的主页实现专业搜索引擎、专业资料数据库和传媒链接,或者更多层面的联系,就已经为跨学科研究与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持的空间。在这个网络空间里,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数据库的“链接”,通过专业网站的“搜索引擎”以及传媒及时的、独特的表达,将变得非常容易。因为在网络技术支持的空间,跨学科在信息科技的支持下,不同专业的人与人的磨合少了,不同专业知识与知识的融合多了。

七、网络发展使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生了变化

网络科技的发展还影响法学院学生的毕业去向。过去,法学院毕业生主要在司法部门、政府机关、公司企业工作或进入律师事务所学习做执业律师等。网络科技的发展有可能给学生开辟一条新的就业道路:IT律师与IT司法行业。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是国际大型律师事务所采用软件技术进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前的“”。由于专业责任和道德的限制,同一家大型的国际律师所不能同时原告和被告,从主观上讲,律师事务所不会这样做。但是从客观上说,不同国家的公司委托时,可能无意识地出现“一主二仆”的现象。IT软件技术使得这种查询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律师业务和新的法律咨询业务可以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完成,从而大大降低律师的收费幅度。使越来越高的律师费向合理的、有利于竞争的、方便客户的方向发展。笔者暂时将这个新的司法领域称为“E-LAW”,或叫做“电子法务”。③

八、网络发展正在改变法学院的师资构成,学科与学派的发展产生新的方向

大陆法学院师资构成的变化,正如原来金融证券领域以学习经济类和金融专业的人员为主一样,在金融电子化后,计算机专业人员大量进入金融界,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当金融业转向金融信息业的时候,计算机和信息专业的人将会有更多的到金融领域就业的机会。

与计算机专业人员一样,在金融业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数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甚至法学专业的人进入。同样的情况也将出现于法律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的人员进入法律界。

法律数据库、法律网站搜索引擎技术、法律新闻传媒业的发展、E-LAW的发展需要更多的IT专业人员加盟,或者是学习经济学的专业人员,讲授“法律经济分析”类课程。

现在在中国大陆的法学院里,计算机专业人员主要从事网络维护和专门软件设计工作,但是,现在在北大法学院已经开设了由计算机专家讲授的“网络法律”和“软件版权保护”网上课程。

九、网络科技发展将提升大学法学院的学术能力,提高其综合实力,影响法学院对社会的“贡献度”和社会的“支持度”

网络科技的发展对法学院研究能力与学术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网络科技有助于各个法学院研究能共享资源和学术交流,也有助于各个法学院发展自己的特色。在网络科技发展前,由于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的成本较大,各个法学院容易向“小而全”或“大而全”的模式发展,会导致重复建设,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学界曾有一个共识:“半个图书馆,等于没有图书馆”。网络科技在法学院的应用可以改变这个传统的共识,在网络科技支持下,“半个图书馆也可以等于一个完整的图书馆”。

使用网络科技还可以提高法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对社会的贡献。大学原来是有“墙”的,各个法学院是有“室”的,这样在地理位置上将法学院与社会分开。特别是目前大陆一些大学考虑到校园安全,大学入门的手续比较烦琐,社会公众访问大学不便。网络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法学院的课程上网,网上法学院可以实现“无墙法学院”或“空中法学院”。中国有着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特点,使用网络科技实现远程法学教育可以克服传统法学教育分配不均的问题。大陆连续多年进行全民普法教育,每次普法教育都要进行几年。由于采用的教育手段比较传统,所以效果还有更大的提高潜力,如果通过电视网、互联网,采用图本化、音响化、数据库链接化、文本链接化、多媒体表达化手段,将会使法律教育的效果大幅度提高。

衡量一所法学院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可以使用“贡献度”表示。法学院除了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外,还要将法学研究成果及时向社会,参与立法和司法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参与大众普法,对社会开放式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传播,对受法律处罚人员的法律知识与心理辅导等,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时间量和工作质量来表达。法学院对社会的贡献度越高,获得社会的关注程度也越高,获得社会各种资源的支持度也越高。法学院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更不可能脱离社会支持而发展。网络科技的发展使法学院对社会的贡献与获得社会支持的规模更增大和更有效。

十、网络科技改变了法学院传统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例如,政府与网络、法律与网络、国家与网络等的关系

第2篇

Abstract: As knowledg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in the modern societ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cent years, Hebei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remains confronting obvious problems and inadequacy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has always been a multifaceted social activity. But research 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has rarely focused on literature. The purpos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s to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science specialists and the public. Mass media is a dominant means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But because of lack of interesting elements,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unction of mass media has been weakening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of market economy. Contrastively, citizens' deman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getting increasingly stronger. Therefore, it is quite necessary for media to absorb some new inspiring elements to improve its capacity of popularizing science. Combined with various media among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are electronic and print media, literature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by its strong interesting functions.

关键词:文学;科学;相结合;科普传媒

Key words: literature;science;combination;media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304-04

0 引言

科普内容很广泛,本文主要聚焦于创新科普途径的建设。科普创新不只是一个理论的界说,它的一个重要实践目标是建构有吸引力的科普创新途径。科普传媒是构成科普实力的重要元素。科普传媒是指传播科技知识的载体,包括与科普有关的报纸、杂志、图书、影视、广播、电视及声像制品和网站等。每一个要素不断优化,就意味着综合科普能力的不断提高。针对河北科普传媒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原创性科普佳作比较匮乏,创作手法单调创新性不强,大众传媒科普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本文旨在找出一条优化河北科普传媒的创新途径。

优化科普传媒工作需要在保障知识科学性的基础上,在内容和形式上再进一步创新。科普处于科学和人文的边缘,科普创新是科技原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是一种综合创新。科学技术是面对自然的创新,而科学普及则是面向人的创新,因此从知识领域上看,科普创新就是以科技知识为基础的人文创新。科普途径是多样的,而文学途径则是我省急需加大力度建设的。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发现河北科普传媒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探索优化河北科普传媒建设的创新途径。本文的假设是发展科普文学对每一种科普传媒要素都有正的相关性。

1 国内外针对科普传媒的研究现状

第3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网络化 网络教学平台

一.何谓高校“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

为了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从而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新型学习生态坏境的构成要素,即所谓的网络化教学。“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是将网络化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以期达到课程教育网络化、自主化的目的,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1.内容的多元化

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恰恰是网络化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从内容源头上看,既有电子版的传统教材,教职人员通过对网上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后选取的学习材料,抑或是从那些专门从事网络教材开发的机构购得的教材,还有一些是思政课教师制作和编辑的的数字化教案或PPT,上传至专门的学习网站并加以管理;从内容形式上来看,既有一般性的、以文字为主体的word文件,更多的是以图片、音频、视频、文字、动画等融为一体的多媒体形态的教学软件,它们将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融于一体;从适应性来看,网络化平台更加灵活、丰富、鲜活,既能够突破传统教材的滞后性和贫乏性,能够保持基本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稳定性,还能够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最新、最热门的前沿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地做到了跟上时代的步伐。

2.教学的个性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学生通常都是把课堂、教材和老师作为主要知识接受管道,相对来说更加注重教师的教,教师往往面对一整个群体,采取单一的传播途径,以统一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很少或很难把握学生的个性――诸如其学习基础、思想状态、情感状况,从而表现出来的是:师生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一刀切”的特征明显,个性化教学无从谈起,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也成为天方夜谭。而互联网凭借其良好的交互性特征,真正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基础。通过互联网,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学生进行咨询、答疑和和解惑;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进行在线学习并获得在线帮助,因此,学生的学习选择余地显得更为充足。正因为如此,网络化教学彻底地改变了过去“一对多”、“大一统”式的缺陷,而真正成为“多对一”或“一对一”的互动学习过程,实现了个性化教学。

3.师生关系平等化

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是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标志。而师生关系在以网络为基础而建立的平等沟通平台――即网络教学平台中,发生了改变,由“主一客”关系模式变为“主一客一主”关系模式。在互联网这样一个世界中,教师和学生同时处于自由而平等的地位,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存在。不仅仅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而且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与各自的潜能,以达到网络化教学的目的。

三.构建”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可行性

1.数字网络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方面,数字网络科技能够为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从互联网技术诞生至今,网络安全、网络存储、视频音频、网页制作、人机对话、远程控制等各方面的技术和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这些都为搭建“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2.互联网为网络化教学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

毫无疑问,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信息库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拥有海量的数字资源。如果“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不仅仅能够充实教学内容,克服形势与政策课教材的滞后性缺点,还能够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丰富、快捷、广阔的互联网信息,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水平不断增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上互联网终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绝大多数都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互联网的基本操作能力,学会并精通各种最流行的软件,并能熟练制作美观实用的PPT和内容丰富的讲稿。他们还能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互联网再去获得新的知识、并传递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

4.校园网的普及以及快速发展,为学生上网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当下中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并允许学生们在自己的学生公寓中宽带上网,而且网速很快,效果也很不错。通常来说,每间学生宿舍大概有1―3台电脑,有的宿舍甚至人手一台。这也为我们构建“形势与政策”网络平台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四.“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措施

1.高校网络化教学体制的制订、落实是保障

高校领导们的认同、重视和真抓实干,是决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成功的关键。要真正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作用,需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将其作为考核评估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等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此外,应确立并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即宣传部负责组织相关的资料、确定专题内容,思政课教师负责建设本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网站,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为网站添加内容以丰富网站的知识点,同时应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视频讲解以及网上舆情引导等。如此一来,不仅职责分明、目标明确、有章可循,而且学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加深了,最终使得各部门间的工作能够协调起来。

2.“形势与政策”课网站建设是载体

高校应建立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课”网站,现在每个大学都有自己专门的网站,每个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在教学页面或思政部页面建立“形势与政策”网页链接,便于学生查找,也便于教师登录。网站后台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文件的上传、在线对话等。而教学体系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版块:一是专题学习版块,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变动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安排不必刻意追求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专题研究,动态化展现,滚动推进的方式,其实更加符合本课程的特点。同时将相应专题的教学案例、课件、电子教材、阅读延伸、参考资料、影视资料等整合进去,扩充内容。校宣传部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计划并深入钻研每个学期的教学专题。二是成绩管理版块,通过建立网络系统成绩管理平台,优化成绩管理形式,学生的作业、论文、日常考核、考试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这就需要学校引进先进合理的网上学生成绩统计软件,此功能应能够实现结果提交和成绩评定,如果学生卷面答案雷同,系统能自动将雷同部分用醒目颜色标示出来;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参与考试的时间能够自动生成记录;系统能够自动合成成绩,并按照学生的学号、班级形式呈现。这样既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也方便了学生自己适时查看学习状况,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相应版块的学习。

3.正确处理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关系

如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所包含的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以及前两者的实践延伸――实践教学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基础性教学”,也是“主导性”教学,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抓牢。

在教学中,我们要成立一个专家组,定期召开论证会,确定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要点;认真落实专题教学负责制;针对有争议的部分运用集体智慧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尤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要“授之以渔”,给学生传授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热点焦点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自学和思考的空间,即通过布置课后讨论题、小论文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材料,形成讨论主题、论文主题的相关认识。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网络教学”中。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课堂教学”的“第二次生命”。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开展的“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对所要讨论的问题向正确方向发展而实现的。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在线交流、专家论坛、专题学习等网络板块巩固、加深、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登录成绩管理版块提交自己的论文、作业等,系统自动生成相应学生的成绩,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形势与政策本身具有很强的变动性、时效性,因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就成为必不可少。高校应建立自己的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甚至通过社会实践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积极有效和建设性的建议。同时,要将“形势与政策”教学与学生党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等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加深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认识和领悟。如有的高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相应的党的政策、理论学习研讨会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奋进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严莹、陆向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3.李晓衡等.《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4)

4.徐仲伟,陈志军.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手机异化原因问题对策

一、名词点击――异化与手机异化

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所创造出来的对象反过来成为与主体对立、凌驾于主体之上、支配和奴役主体。手机异化即指这个被人所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凌驾于人之上,并且控制人类行动、思想,甚至使得人丧失了人的主动权。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忧虑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我们热爱的东西一直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替,从印刷制品到电视到如今的手机。这三者均是特定时代下广为人知并深受喜爱的媒介。波兹曼认为媒体能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新世界”。在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读文时代”,人们的语言、思考方式都透露着严谨的术语味;在以电视为中心的“读图时代”,人们的社会认知与人际交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么,在我们这个手机时代,手机是如何牢牢吸引人的注意并逐渐与人对立,进而奴役人们的?

二、缘由探析――手机异化的条件

异化必须有以下几个条件:一定的条件、主体、客体以及两者关系的转换与对立。手机的异化,显然主客体已确定,那么异化的产生就要有剩下两个元素作为支撑,而主客体关系的转换与对立是手机异化的具体表现,暂且不谈,这里主要来探讨手机异化的条件。手机,原本是一种人们在移动中进行人际传播的通信工具,而它逐步异化成为一个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对象。这种异化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形成的质变,因此要回顾其发展历程,才能找到异化的条件。

回顾手机的发展史,移动通信技术从手机的发明到现在经历了四代。由于一代和二代移动通讯系统,都是以语音通信为主要用途,人类始终主宰手机,运用手机来便利生活,不存在非它不可的现象。而进入到3G时代即手机与网络科技真正充分结合后,手机的通讯功能被淡化,网络功能被强化,新闻传播、游戏娱乐、社交平台等附加功能不断增加。人类渐渐被这种随时收取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的能力吸引,并逐渐依赖手机,被手机支配。我国自1987年开通第一个模拟通信网以来,经历了26年的发展历史。2000年以前,手机只有少部分人使用,主要以语音通信为主;2000年以来,随着手机终端价格的下跌和手机资费的下调,手机走近了普通工薪阶层,以语音通信和手机短信应用为主;2007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问世,手机逐渐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工具之一,变成了移动信息处理小型计算机,通过手机上网进行即时聊天、手机支付、手机购物、手机新闻、手机阅读等多项数据业务应用。至此,形成了“手机无所不能,人人都离不开手机”的现象。

我从手机发展历程中找到了其异化条件的一个方面,即3G时代的开始,另一个方面还要放到时代大背景想去思考手机的异化。“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快速的,每天的人和事缠绕着周身,繁忙而疲惫。”[1]①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像一台机器,机械地重复昨天的生活。因此,现代人缺少休息与深度思考的时间,拥有的只有碎片化的时间,这就导致人类会将之全用在手机上:睡前、醒来、上下班、等人、上厕所……低头族无处不在!现代人常常苦恼时间去哪儿了,如果把碎片化的时间整合起来,我们就能发现,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的时间以及生活的主宰者。

因此,手机异化的条件有两个:手机与网络的真正充分结合和大量快节奏下步调下的碎片化时间。这两个条件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进而造成了手机的异化。

三、由因及果――问题丛生

分析手机异化带来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从现象到本质。手机异化带来的问题通过对其异化的表现来看,主要分为两大方面:手机本身带来的问题和手机附加功能带来的问题。

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2]②手机作为一种劳动产品,它从“人是生产的目的”转变为“生产是人的目的”。近年来,iPhone手机在市场上一片火热,售价远超出其成本,且更新换代频繁,它的更新当然有技术的突破,但更多的是逐利而已。与此同时,iPhone卖得越是火热,那些从事低端无技术含量工作的人离iPhone越是遥远,以至于有人丧心病狂通过出卖自身器官来获得一部iPhone。在这些人眼中iPhone已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证明自我价值的象征,我们不禁反问一部iPhone真的能证明自我价值吗?

手机五花八门的APP衍生出了手机附加功能,即时聊天、手机支付、手机购物、手机新闻、手机阅读……同时都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手机上瘾。时至今日,手机比以往任何一种媒体都更贴近人,从早到晚几乎伴随着人出现在任何一个场景。[3]③被手机控制了的人必须将手机带在身边,时时感觉到手机的存在,否则就心烦意乱。如果手机不能收到信号或缺少流量无法使用时,就会表现得焦虑不安、情绪低落。

四、应对之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人类进程包含危机和灾难,并存探索和希望。[4]④手机的异化是科技推波助澜的一种结果、状态。科技必然是不断发展的,因而,手机异化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应正视它,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扬弃。

从理论上来说,手机异化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条件的,但为解决手机异化而放弃科技的发展既不现实更不正确。手机异化是手机与网络科技结合发展的一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超越这个阶段,而不是倒退回上一个阶段。因此,对待网络科技不能视之为猛虎禽兽,反而应该继续发展,使之与手机更进一步充分结合。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作为普遍的非特定存在物,能够与无限的世界发生全面的联系,满足丰富的需要。而手机是一种特定存在物,它所拥有的一切功能与价值均是人类赋予并规定好的,它只与特定的世界发生特定的联系来满足特定的需要,离开人类的规定,它只是一堆廉价的零件。因此在对待手机时,必须坚持以人为主体,做手机的主人。

从实践层面来说,对手机异化的扬弃有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客观层面有:第一,国家应该对特定的工作场合如教师授课、警察出警等和特定的公共场合如道路驾驶等的手机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加以制度保障。第二,国家还要对公民进行宣传教育,倡导“少用手机、用对手机”,并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主观层面有:第一,人类首先要认识并承认被手机奴役的现实。第二,人要学会自制,控制手机使用的频率。第三,培养兴趣爱好,参加各类活动,学会管理碎片化时间,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第四,学会利用充满丰富网络科技的手机来拓宽自身视野,提升各方面素质。

五、结语

人类凭借资本与技术,自觉享受了舒适与便捷,但也在这个过程中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禁锢钳制住。对于异化的认识与异化扬弃的提出从来不是理论的分析设想,这都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有些方面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但是有些地方我们依旧被遮蔽。[4]⑤手机异化只是众多劳动产品异化中的一种。我们无须惊慌,在这些属人创造物面前,我们只需牢记人是非特定性存在物,是劳动产品的主宰。同时,我们要积极超越异化的阶段,实现人性的复归。

[注释]

①引用自刘德寰等:《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自序

②引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1页

③引用自李祖鹏:《手机改变未来》第13页

④引用于叶艳君:《闲暇时间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第27页

⑤引用于《闲暇时间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第33页

[参考文献]

[1] 刘德寰等:《正在发生的未来――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版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 李祖鹏:《手机改变未来》,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版

第5篇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中央银行基层国库业务建设系统应急机制的理由、内容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库业务应急机制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库会计核算对计算机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国库业务系统正常运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的国库系统应急防范风险机制。

一、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可以提高现有国库业务的应急管理水平,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避免各种灾难事故对国库业务的影响,保持国库业务连续稳健运行,有效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国库会计核算已经自成体系,特别是随着国库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资金清算方式的不断变化,国库资金和管理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计算机病毒、网络非法侵害、应用系统设计缺陷、密码及岗位权限控制不严等系统网络问题给国库资金增加了风险隐患。随着国库与财、税、行等外部单位的联网,外部系统对我国库系统安全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隐患。迫切需要稳定可靠的业务系统运行环境,保障国库业务核算和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的内容

应急机制是指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财税库行横向联网业务系统、国债系统、国库统计分析系统等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为不影响正常国库会计核算而建立的紧急应对措施。

1.建立国库业务系统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基层国库应设立国库业务系统应急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行领导、国库、会计营业、科技、支付结算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库部门。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研究决策,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命令,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建立系统操作规范。包括操作流程、系统维护管理等方面内容,明确各操作岗位的系统职责;要求各岗位严格按章操作,杜绝违章操作,防止人为操作风险。

3.建立系统安全规范。以系统安全运行为中心,着重加强计算机病毒防治。一是禁止在国库核算业务机、国库核算终端上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更不准安装游戏,听音乐。二是不准将国库核算业务机、国库核算终端接入互联网,避免感染破坏性极强的病毒,造成系统崩溃。三是安装可以隔断内外网络不正常访问与登录的各种网络“防火墙”,建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防止通过网络窃取大量数据或通过黑客攻击服务器数据库盗取机密数据现象的发生。要定期杀毒,在国库业务用机安装诺盾杀毒软件,虽然这些杀毒软件有自动防护病毒的功能,但部分病毒及其变种很难被发现,应该经常杀毒。

4.完善建立系统数据介质存储制度、系统灾难恢复处理方案及流程。

(1)建立数据传输备用系统,使用双网线双集线器,便于在出现网线断裂,双集线器接触不良等问题时仍可以利用备用线路正常传输数据。使用双UPS保持真正地不间断供电。

(2)建立完善的备份应急机制。备份系统作为业务系统的最后底线,在国库业务系统出现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库业务系统应以完善的备份系统做保障。为避免出现系统崩溃导致的系统瘫痪,必须建立数据灾难恢复备份中心,不仅要进行数据异地备份,还要将主机系统和备机系统之间保持数据同步,以便在主备机上进行系统之间切换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除做好每天数据的双备份外,还将数据备份到移动硬盘或刻录到光盘,便于发生灾难性后果数据也能恢复数据。

(3)建立系统应急预案。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运行机制,并以此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对可能发生并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序、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预警级别,建立相应的预警信息机制。应急预案应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对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通信保障等作出应急保障方面的规定或说明。

三、国库业务应急机制的预警防范措施

一是要建立国库业务应急联动机制,包括国库与本行会计、科技部门联动、国库上下级之间的联动、国库与财税等征收机关、国库经收处的联动。

二是对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如增加对业务系统口令恶意登录识别、报警、记载和封锁等功能,增强系统安全防范自控能力。

第6篇

关键词:科技期刊;跨界融合;增强出版;跨界科普;跨界教育;联动传播;媒体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媒体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服务、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其他媒体融合,寻求转型升级之路[1-2]。跨界融合作为媒体融合的深度融合阶段(也称“高级阶段”)[3-4],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最早使用“跨界融合”的文献出现在1997年,2013年后针对跨界融合的研究进入期[4],主要分布在新闻与传媒等10个领域,目前已成为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热点。韩立新等[4-5]系统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跨界融合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也对传统媒体跨界融合的理论研究进程、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学科范式转换等进行详细的探讨。刘素花[6]以“媒体+”为基本范式,将我国传统媒体的跨界融合分为媒体+技术、媒体+教育、媒体+金融、媒体+旅游、媒体+医疗、媒体+电商6种模式进行探讨。国外媒体的跨界融合涉及视频制作、教育培训、地产、展会等领域;国内的中国知网、万方等大型数据库,以及中国医学期刊集群一体化出版平台,均具有显著的跨界特征[7]。总体来看,我国传统媒体特别是新闻出版业的跨界融合已常态化,科技期刊在跨界融合方面也已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鲜有针对性的报道。科技期刊是一个跨界需求非常强的领域,与国外集群化运营模式不同,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为单刊经营,“小散弱”是其主要特点。在集群化、平台化过程中,我国单刊的品牌建设也未获得重大突破。在我国科技期刊一体化媒体融合生态链建设过程中,跨界融合作为媒体融合的高级阶段,或将成为获得资本的突破口[8-9],跨界发展必将成为科技期刊脱颖而出的竞争优势。我国实行单刊经营的科技期刊是否具有跨界基因,应如何跨界,向哪里跨,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在科技期刊媒体融合[8-9]研究的基础上,调研大量跨界融合文献与案例,梳理跨界融合的特征,重点剖析传统媒体跨界融合典型案例特点,探寻我国科技期刊跨界融合构建策略,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转型升级抛砖引玉。

1跨界融合的内涵及测度

针对跨界融合内涵的研究始于1997年,但目前仍未形成能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李刚[10]认为,跨界融合是指媒体进行跨地区、行业以及领域的相互融合,跨界融合有利于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同时对网络空间话语权的增强极为有利。隋二龙[11]认为,跨界融合为跨越地区、领域、行业,甚至国界的媒体融合,在跨界融合过程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资本、资源、管理、市场等方面重新布局,使各类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实现优势互补,强化整体优势。刘素花[6]认为,媒体的跨界融合是指在媒体分化后进行重构的过程中,媒体内部各要素向媒体领域外延伸、融合发展的脱困方式,是以“媒体+X”多变魔方式互融为核心的模式。韩立新等[4]认为,跨界融合是媒介从专业机构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要素,并在社会中与其他社会要素进行重组的过程,即跨界融合是指以基于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媒介为独立中间体,将分属不同领域的事物连接起来的过程。总体来说,跨界融合具有跨领域与融合重组两个主要特征:一个是内部流程,一个是外部领域,最终会体现为运营模式的改变。如上所述,目前的跨界融合涉及平台、内容、传播三个方面的跨界发展,对跨界融合的测度也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的融合深度与广度着手,一些学者也已经提出一些评价指标。韩立新等[4]基于媒体融合的相关指标,首次提出跨界融合的5个评价指标:(1)连接力,衡量不同媒介或者不同领域之间的连接程度;(2)传播力,衡量媒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3)互动力,即跨媒介的互动,包括与受众的互动和不同媒介、领域之间的互动两个方面;(4)社会影响力,即对社会的影响;(5)收益力,是指能否给媒体组织带来收益。

2我国传统媒体的跨界融合

目前,跨界融合在新闻出版领域已常态化。虽然部分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表现出一些跨界特征,但受限于人、财、物等因素,尚无典型的成功案例可循。

2.1新闻报道领域的跨界融合

2017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深化“跨界”合作,与网络媒体、互联网公司联动,在内容层面与技术层面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动,开启共享新模式,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在广度上,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如腾讯网-腾讯新闻、新浪网-新浪新闻、今日头条等)的联动规模空前且力量集中。在深度上,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互联网公司“跨界”合作形式更加多元,利用内容、渠道及技术优势分工协作,创新产品的形式,充分发掘内容价值,全面提升两会报道的影响力[12]。各媒体跨界融合主要表现在[12]:(1)《人民日报》在全媒体平台中采用“中央厨房”机制,整合了内部的多种资源,形成“选题确定—内容生产—分发追踪”的全流程生产线,便于联动协作以及信息集成与深耕。(2)新闻内容移动首发,再网页,最后在传统端全面深入报道,形成“移动端讲快、网页讲全、传统端讲深”的差异化联动报道,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3)重视“用户思维”,应用多种新技术,跨界合作,深挖用户需求,形成“直抵民心”的、形式多样的融合产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H5等新技术的应用,全景相机、VR设备等的亮相,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爆款”新闻产品的推出,使得微博、微信矩阵、微视频、直播、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技术支持的创意视频、H5游戏、模拟群聊、给朋友圈点赞、客户端嵌入智能语音播放技术听新闻、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播报等吸引无数网民参与其中,形成圈层化传播,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经过各媒体及时准确、多角度、全方位、形式丰富的报道解读,网友纷纷表示“获得感满满”“很实在”“有盼头”。新华社客户端与网易云音乐跨界,联合举办了“留声40年”音乐主题影像展,该产品在微博、微信、新华社客户端等平台的总浏览量达到800万,全网的传播量达到2500万[13]。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贴近受众,报道形式多样,如专访、快闪、交互体验等;(2)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如利用地铁车站、列车车厢、音乐会、快闪活动、互动展览等推广宣传;(3)采用先进技术如人脸识别、AR、H5等形成H5产品、微视频,将音乐实体化、可视化、互动化、场景化;(4)针对不同受众进行个性化生产、对象化传播。

2.2图书出版领域的跨界融合

(1)围绕IP的跨界融合。IP(IntellectualProperty)即知识产权,具有资源转化、价值提升模式、结构优化、市场扩张等可跨界特性[14]。IP的跨界可发生在文化产业内各行业间、非文化产业以及社会生活中。IP的跨界在不同产业之间都可进行联动和协同,不同产业界如出版界、影视界、网络文学界、网络游戏界都可借力于共同的IP,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优质IP,才能实现特定领域的跨界,唤醒产品的“潜藏价值”,并从不同渠道进行开发利用和营销。成功运营的IP可在电影、电视、漫画、游戏等媒介形式中转换,其目的在于引发社群共振,突破不同社群间的壁垒,最终通过强大的裂变传播的扩散力,促使跨界形成巨大效应[14]。国产系列动画片《熊出没》的IP开发,就是国内的一个IP开发典范。这种以IP开发为核心的盈利模式的构建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作为支撑。(2)出版文创。基于出版内容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产生于跨界融合和新兴技术的发展背景,出版文创将出版与玩具、服装、影视、游戏、旅游等产业融合起来[15],延伸成出版产业链[15-16]。目前出版文创的模式有很多种,可大致划分为:基于出版内容跨界拓展的文化创意服务,如围绕《海贼王》漫画书中不同人物形象、道具、用品、场景等开发的手伴、玩具、饰品和服装等衍生产品;基于改编权延伸的文化创意服务,如将《三国演义》丛书改编成电视剧、电影、游戏、数字图书、主题公园等[15],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打造出“书业+影视业、书吧+影城”的跨界融合模式;基于新兴数字技术的文化创意服务,如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将VR、AR技术运用到跨超本《红楼梦》的纸质口袋书中;基于实体书店打造的文化创意服务,如日本的茑屋书店提供书籍阅读+电影、音乐、咖啡、文具等,号称世界上最美的书店之一;基于生活美学,打造高端文化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按需印刷、读者自己编校并打印出版等,有些出版社还跨界到书房陈设、花瓶镜框设计等定制服务。

2.3其他媒体的跨界融合

沈阳广播电视台开展跨媒体行动,推出“我爱沈阳”系列产品。此次跨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围绕同一报道主题,将新老媒体融合在一起;②打破地域局限,整合媒介资源,通过电视屏幕、户外大屏、地铁屏幕、网络平台实现跨界传播,并将传播范围扩大到全国;③开展暖心公益传递爱心,制作“我爱沈阳”卫衣、环保购物袋、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温暖更多人,以扩大影响[17]。凤凰传媒集团收购游侠网并控股,投资上海慕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自身教育资源优势,跨界投资教育游戏,将教育与游戏结合,吸引青少年关注,既引导了青少年的正确学习观,提升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8]。

3我国科技期刊跨界融合构建

跨界融合是媒体融合的更高发展阶段,是时展的大趋势,可使互不相干的行业、企业全面渗透、融合。通过跨界,传统媒体可克服自身薄弱之处,增强各自的竞争力与创造力,保证跨界合作方以及用户均受益。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实行单独运营,且多为非盈利机制,受资金、人力、技术等限制,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较为缓慢,服务内容单一,受众面小[9]。跨界融合为我国打造科技期刊强刊、大刊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笔者认为科技期刊拥有高质量、权威的专业知识,优质内容是跨界成功的根本,若能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加开放的视角跨界发展或合作,或许将是我国科技期刊实现快速转型升级的机遇。在跨界融合过程中,科技期刊首先要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其次要在平台上尽可能地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多种优质内容与服务,最后联合各种渠道实现最大化的传播。

3.1平台的跨界

构建一体化网络平台是科技期刊跨界融合的基础,平台要体现科技期刊自身特色与品牌内涵,具有集约化或集群化、立体化网络平台、全媒体产业链、传播媒体矩阵与跨界融合经营等特质[8],整合采、编、发等出版流程,促进出版流程的跨界整合,实现一体化生产链,如“中央厨房式”工作机制,实现一次采集信息,多平台使用,也可跨界关联,或集成或拓展更多相关领域的资源。

3.2传播的跨界

传播时可利用全媒体化传播矩阵(如网页+微信+微博+App+QQ+邮件+知名客户端+数据库等),并形成“移动端讲快、网页讲全、传统端讲深”的差异化传播,或与各大网络媒体(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今日头条、一点咨询等)联动传播,为好内容插上飞翔的翅膀,最大限度地展现优质内容的价值,并充分运用VR、AR、视频直播、音频等先进技术实现内容的多样化、可视化表达,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3内容的跨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自媒体领域的迅速扩张,网络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相比之下,科技期刊可以提供高质量且专业化内容的优势逐渐得到显现。用户也更愿意通过付费获得优质原创的内容。跨界是互联网的特质,科技期刊更应该在保证内容质量[19]的同时整合所在领域或行业资源,竖起大旗,引领发展:做好期刊本职工作,提供优质内容;提供更多更好的知识服务,融入科学共同体;充分发挥枢纽作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延伸布局,深化跨界发展或合作领域,如跨界科普、教育、夏令营、旅游等;拓展服务对象,提供更多元的服务内容或产品。短期内可集中精力打造一两款“爆款产品”或“暖心产品”,迅速提升科技期刊社会影响力,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3.1做好科技期刊本职工作,提供优质内容在信息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通过同行评议与编辑审定后的内容具有权威性、系统性,这是科技期刊的优势。科技期刊出版论文的形式若能更好地满足当前科研人员的阅读需求,则会吸引更多的领域内科研人员、相关行业从业者、相关专业学生等的关注。科技期刊出版内容的增强可采用如数据出版[20]、语义出版、富媒体出版、AR出版等新的出版模式来丰富科研成果的展现形式。通过增强出版模式[21],将论文进行结构化处理后,论文中各知识点可实现碎片化传播并融入科研共同体;将与论文相关的一切形式的内容,如数据出版、富媒体出版、增强出版等的相关内容,与各种新闻、会议报道、音视频、图片等进行跨界关联,能更加突出论文的核心地位,更加完整、立体、系统地呈现相关科学问题,讲好科研故事,为科学家的科研工作提供便利。对期刊论文,科技期刊可通过短阅读首先在移动终端进行宣传,再与网络系统中增强论文进行关联,实现快与全的有机结合。

3.3.2发挥科技期刊桥梁纽带作用,“承上启下”跨界发展科学研究过程包括很多方面,学术论文仅是科研产出的一小部分。通过科技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仅是整个科研活动的一个小环节。科研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知识成果尚待挖掘,科技期刊在促进知识传播中的价值也未充分体现。因此,科技期刊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整个科研过程,拓展服务对象与范围,做到以科技期刊为中心枢纽,提供面向科研过程的一体化服务链条,同时拓展科技期刊服务对象,跨界科普、教育等领域,最大化社会效益。(1)向成果上游跨界,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知识服务。围绕科研活动拓宽期刊业务范围,创新业务形式,提供更多的知识服务。科研过程中需要随时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科研人员希望通过阅读态势分析报告、接受决策咨询服务等快速获得这些信息,进而从枯燥的海量文献检索与阅读中解放出来,也希望能便捷地获得关键信息、事实数据或实验数据等。通常这些信息的获得需要找专业的情报服务机构,通过对大量相关科研信息的收集、梳理、分析与再组织等来实现。科技期刊可与相关的部门或单位跨界合作,可在期刊主页上提供信息检索、数据挖掘和情报分析等工具或路径,简化繁琐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同时也可在期刊网站和移动客户端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定制情报服务和信息检索收集服务等,从而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增强期刊用户黏性。科技期刊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所在区域或行业资源供科研人员使用,为政府、企业、相关机构等提供智库、舆情、营销传播、品牌传播等服务,以增加科技期刊的内容附加值,拓展盈利空间;为个人用户提供垂直内容领域的信息服务和区域性社区服务,以提升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向科技期刊上游跨界,实质上是后向跨界,可采取联盟或协同发展策略。(2)向成果下游跨界,延伸科技期刊产业链。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或加盟集成,科技期刊可围绕内容二次开发,进行前向跨界,扩大科技期刊的服务对象范围,产生更大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互联网时代,运用跨界思维去创新,或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同领域科技期刊如医学类、农业类、油气工程类期刊可结合自身品牌特色、专业定位、优势资源等,跨界到不同的领域或方向。①跨界教育。民强则国强,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尤其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科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2]。跨界教育也是媒体界一直努力的一个方向,有着恒久的生命力与巨大的受众潜力。科技期刊拥有优质、权威、前沿的学术资源,跨界教育,得天独厚。科技期刊可贯彻全民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突破课堂或学校教育限制,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自主学习或跨学科教育提供网络资源;也可与开放教育平台跨界合作,为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等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促进科技期刊与教育、社会、工作、生活紧密相连;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集成多年积累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资源、相关领域机构资源、学术资源以及其他信息资源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促进各级相关政府部门、教育机构、研究组织、学术团体、公司企业以及社会民众等跨界交流与合作,促进“跨学科融合”“校企合作”“就业指导”等,形成命运共同体。②跨界科普。科技期刊跨界科普,可将高深的科学知识变成大家都能懂的语言,面向全民传播,实现全民学习,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这不仅是国家的战略目标,也是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的需求,更是科技期刊的责任和义务。四川荣县地震与页岩气开采到底有没有关联,这看似是个科学问题,但更是个科普的问题。若科普工作做到位,至少能让民众更理智地去思辨和处理此类问题。通过科普,不仅能让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帮助公众提高科学素养,以惠及更多的人,同时扩大科学家的社会影响力,提升科学家的社会认同感、获得感、存在感与幸福感,还能迅速扩大科技期刊的社会影响力。科技期刊拥有大量科学家资源和大量科研成果,可为从事科普工作的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科普资源,可组织感兴趣的科学家撰写科普内容,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让喜爱的人参与其中。中国缺少科普创作人才,科学家才是科普创作的最佳人选[23]。科技期刊可以与相关科普工作者、科普全媒体平台[24]或科普机构探寻跨界合作方式,将科学家忘我奋斗和奉献的事迹做成科普内容,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民务实求真、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也可与相关机构、实验室等合作,组织科普活动,让群众了解科研过程,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科学创造思维,激发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点亮科学梦想。科技期刊也可在网站中加入一些科普内容,或通过增强出版关联一些科普小视频或音频等,实现科研论文与科普内容的双重传播,精深与易懂联合,满足更多用户的阅读需求,帮助更多用户走进科学殿堂,促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③跨界夏令营/冬令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参加夏令营/冬令营提升个人见识,开阔个人眼界。科技期刊是前沿、尖端思想的汇聚地,关联着大量宝贵的科学资源,科技期刊可与科学家、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跨界联合,或协同组织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让青少年体验科研活动,提升科研兴趣,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创造思维。④跨界旅游。对于部分自然科学领域或地理类科技期刊,能否将有关的旅游信息、住宿资源等优化配置,并联合具有丰富野外工作经验的科研人员跨界发展旅游?这值得进一步尝试探索。目前媒体跨界旅游较为成功的是,媒体推介宣传与线下旅游运作相结合的模式。

3.3.3跨界其他行业新闻媒体多凭借自身内容信息优势,跨界游戏、金融、地产、动漫、电商、影视等领域,实现多元化运营,获得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服务创新的红利,增加收益来源[2]。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进军网络游戏产业;羊城晚报集团与多家文化、音乐、游戏、动漫企业跨界合作;《大河报》通过机器人记者“小明看财经”专栏等集信息流、资金流、项目流、人才流于一体,跨界金融[25]。科技期刊也可以基于自身情况探索IP的开发、出版文创等,尝试开拓相关领域的跨界合作等。不同学科领域科技期刊或者不同办刊主体在进行跨界融合时,应根据期刊特色、专业属性、已有的和潜在的用户群体等去优选跨界路径或跨界方向,如跨界科普可能更适合具有更多能做科普内容的科技期刊去跨界发展,而跨界教育则在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中更易取得成功。

第7篇

关键字:WAP,电子商务,移动平台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浏览网页、股票交易、网上购物等诸多工作,但是有线网络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要求。因此,伴随着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的商机,移动电子商务正在成为新一轮网络科技的热门话题。移动电子商务利用通过手机、PDA等移动终端来完成,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无线通信技术有效支持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实施,随着移动网络的不断演进,移动数据传输速率大大提升,移动商务领域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消费者逐渐从传统的购物方式向网上购物倾斜,越来越多的付费充值购买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着重研究基于 WAP 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2.WAP技术

a)WAP工作原理

WAP 是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的英文缩写,它定义了一套软硬件接口,能够支持当前最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将互联网与移动电话技术结合起来。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享受电子邮件收发、股票查询、在线聊天、游戏等多种应用服务,真正实现不受时间和地域约束的移动电子商务。WAP建立在TLS和HTTP 等 Internet 标准之上并进行了优化,能够克服原无线环境低带宽、高延迟以及连接稳定性差的弊病。

b)WAP的网络架构

利用WAP 技术实现移动互联网络需要WAP服务器、WAP 客户端和WAP网关三个环节。WAP服务器为客户端提供内容服务; WAP客户端就是一个无线终端,其上驻留了很多被称为用户的程序;WAP网关位于有线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之间,是连接客户端与WAP 服务器的桥梁。

网关可以在电信局一端,也可以与网络服务器集成在一起。WAP 网关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遵循两种网络体系机构与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通讯和协议转换,而WAP 体系结构中所定义的很多功能都集中在 WAP 网关上,有效减少手机上的操作负载和系统对移动终端用户的响应时间。

3.WAP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a)网站的基本解决方案

移动互联网建立在 WAP 技术之上,其真正应用所需要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WAP 网关的建设一般由运营商(移动通讯公司或与大的 ISP 等有关的企业)来建设,WAP 终端由通讯硬件生产厂家来制造。有了移动终端和无线互联网基础,还需WAP 内容服务器为移动用户提供可以浏览的内容。根据需求以及经费的考虑,可采用 WAP 内容网站与租用网关相结合的方案:Web 服务器和 WAP 服务器可选取主机托管的方式,采用工具软件进行远程维护,操作较为便捷;网关可租用中国移动的公用网关。

b)WAP 内容服务器的架设

WAP 内容服务器存储着大量的信息,以便 WAP 终端用户来访问、查询、浏览等。目前的 WAP 内容服务器大多采用 Web 服务器 + WAP 网页(WML 编写)来提供服务内容。与WWW信息平台一样,WAP的信息传输部分使用HTTP来进行。因此,现有的Web Server都可以通过配置的调整而成为WAP Server,实现对无线设备的服务。本文以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为例,介绍WAP服务器的架设。

在控制面板中,添加该组件后,进行对IIS的设定。打开IIS,对"我的Web站点"进行设置:

(1)Web站点及主目录的设定:在Web站点标识栏中,在"说明"栏中输入欲设定的WAP网站的名称,在"IP地址"栏中输入目前该计算机所在的IP地址,其余选择默认设置。WAP Server的计算机也必须拥有自己固定的网络IP地址。选择"主目录"的分页,在"本地路径"的栏中输入WAP网站资料的位置,其余使用默认值;

(2)MIME类型的配置:以往的Web Server主要用于Web浏览器来浏览Web信息,所传送的语言主要是HTML格式。架设WAP网站需要使用WAP手机或是WAP浏览器界面查看信息,所传送的是WML格式,所以信息服务器传送到浏览器的文本内容类型必须要改为text/vnd.wap.wml。这是一个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简称MIME),是对电子邮件和网络文件的传输及网络上一些文字资料的相关格式设定。MIME协议各版本都有独特的类型设定,因此在IIS中也要设置正确的MIME格式,才能实现WAP的相关数据格式的传输。关于WML及WML Script相关的WAP MIME如表1所示。

表1 WAP MIME类型参考表

设定MIME类型时,打开Web站点属性中"HTTP头"的选项卡,选择"文件类型",点击"新类型",将表1中的"相关扩展名"和"内容类型(MIME)"一一输入即可。

总结

在我国,基于移动平台的信息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必将更加广泛,对其的研究与设计也必将更加的深入和完善。

论文来自于2013年河北省商务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基于WAP的河北省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HBSW2013101),论文作者为该项目负责人。

参考文献:

[1]刘夏:中国WAP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

[2] 贾建,王玉恒,瞿英.基于WAP 技术的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J]. 江苏电器, 2007,(04).

第8篇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2-0088-02

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我国在教育信息化上已累计投入资金达数千亿元,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据统计,2004年全国平均18.9个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约90%的城市学校、60%的县镇学校和40%的农村学校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巨大冲击使得各个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不断投入资金,很多学校建设了公用的数字化图书资源中心、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学科实验室等。但是,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已建成的校园网中,60%以上处于闲置浪费之中。在中小学中的校园网和一些市县自建的城域网,利用率不到25%。如何能充分利用良好的信息化资源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一、信息素养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信息素养会议发表了《走向信息素养社会宣言》,其中明确提出: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人权,是个人投身信息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全球性政策。何谓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在信息意识的指导与信息伦理道德的约束下,使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速获取、正确评价和善于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它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快捷的信息获取能力;正确评价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善于将信息技术和获得的信息与工作、生活、学习结合起来的能力;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去开发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当前衡量一个国家人才综合素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科技,特别是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的沟通与信息交换方式由过去的人际互动模式,变为人机互动为主模式。终身学习和开放学习成为新的教育理念,为满足知识创新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发达国家纷纷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决策。信息素养在人的综合能力体系中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它对增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扩大知识面,了解科技动态,搞好科学研究、创新和管理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中小学教师急需开展信息素养培养。中小学教师肩负培养未来一代的重责,理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但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缺乏信息的感知能力和注意力,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信息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缺乏信息资源的结构、信息系统的构成、信息检索技术的基本知识,缺乏查找、识别、利用、加工、创新、管理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有待于提高。

信息技术本身是飞速发展的,软件的更新周期,硬件的更新周期已经是以月为单位,仅仅掌握几种最基础的软件是难以应对教学需要的。如今博客大行其道,很多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博客,而很多老师对博客一无所知。博客的使用是非常简单的文本操作,在技术上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不了解博客的教师们缺乏的是对新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即缺少我们所说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的培养对信息素养的提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具备了信息意识,才能不断学习、应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

2、中小学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

在一线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大部分都接受了职后的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中教师们可以掌握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但在教学中却很少尝试着使用。可以说,教师们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但缺乏真正的信息素养。

首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信息素养重要的体现就在于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愿意尝试和体验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学生进行交流,愿意尝试和体验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扩展自己的知识,愿意尝试和体验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辅助自己的教学活动。其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能够活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的基本信息能力包括: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加工提炼信息的能力,整合创建信息的能力,交流传播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具有的专业信息能力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建构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等。此外,还应自觉地约束自己,能够合法、合理地利用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规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二、培养在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策略与措施

1、转变看待信息技术的观念

高等院校的师范专业大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少,设置的课程也比较落后。 “只是把信息技术看成是一种简单工具”的观念在好多教师和同学心里占据主导地位。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级的工具,但信息技术也是最特殊的一项工具。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一样,不是几门课程就可以完全概括的,必须有充分的实践和反思才能掌握,才能在一定领域里运用自如。因此,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建立完善的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应用都要有很好的设定。

2、完善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当前,大学设置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教学;选修的课程主要有:平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等。课程结构非常松散,课程要求也各自分离,没有形成良好的课程体系。为此,我设想了一个三层次的课程体系模型:

第一层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要勾勒出信息技术的框架,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讲解计算机的原理、术语、基本结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术语和原理;二是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发展虽短但其中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伟大智慧和商业精英的精细谋略,体会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教导学生大胆地挑战未来,开拓创新;三是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办公系列软件是学生必需精通的,而计算机的日常使用还必修借助一些常用的小软件,比如抓图软件,网络下载软件,媒体播放软件等。

第二层次:与相关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

1、写论文或设计报告。文字处理软件是学生最常用的软件,然而很多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格式上的错误,所以必须在日常的课程中就引导学生用计算机书写论文或设计报告等应用文,了解各种应用文格式,了解一般书写规范,以及学会如何在软件中调整格式等技术。

2、在各学科课程中布置各种“搜索任务”,比如了解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查询历史人物的相关信息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检索的实践,通过这些“任务”促进学生使用搜索技术,实践搜索技术,并且能在搜索技术的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信息能力的目的。

3、运用数据库和网页设计技术,学生自主构建学科课程资源。把握住掌握这门课程的课程结构框架,结构框架才能把具体的知识点填充进去,找到相关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网页的形式就是最好的展现知识结构的方式。现在大部分制作网页的工具软件都是采用所见即所得的的方式编辑网页,可以很轻松地学会制作网页,学生完全可以自学。建立课程资源网站,既可以让学生总结课程所学,又可以让学生学习网页制作等相关技能,而且,随着学生网站建设知识的丰富,随着课程的进展,当学生不断完善网站,使网站达到一定规模后,并且可以借助校园网将学生制作的课程资源网站。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不仅进一步内化和提升了对学科知识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三层次:重视培养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把计算机课程的知识真正加以运用,从而发现技术上的问题,重新思考,获得体会,知识也就转化为技能,经过如此的磨练,就会总结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套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只在课程教学中完成,更重要的是要在“开放的课程”中完成。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要参与很多课外的活动,学生辅导员可以把各种活动都作为“开放的课程”,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问题。比如:当学生要组织一次环保主题的科普活动,学生辅导员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活动准备阶段,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找到很多关于环保的资料信息,活动进行阶段可以借助网络与科学家对话甚至远程视频讲座,可以建立主题论坛或博客宣传活动,让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讨论。在学生的很多活动中都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在活动的锻炼中,学生会逐渐建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规范,这也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实践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等师范教育要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新课程实施推进,必须提高师资的信息素养,师范院校肩负着这一历史重任。当今的师范生作为二十一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为此,应强化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对现有师范院校的布局、层次、类型、学科专业等方面进行战略性调整,满足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各种培养模式,大力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信息素养的新型师资。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周振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结构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6(8).

[2]田江.信息时代师范大学生信息素养探微[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3]林松.浅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信息素养培养[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4]陈江英.教育信息化与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网瘾 成因 对策

网络科技的飞快发展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学会交流以及收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自控能力差,而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使一些大学生沉迷其中,形成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本文将从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入手,进行认真调查,着重分析导致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的原因,指出其危害性,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构建提供一点参考。

一、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的成因分析

随着网络的推广与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大学生网络成瘾宿舍化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中严峻问题,并日益严重,令人堪忧。据权威研究表明,目前学业中断的大学生中,有80%是网络成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导致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缺少沟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传统农业社会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加,长时间处于为生活操劳的状态当中,为了事业而忽视家庭的状况很常见,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与情感沟通。这样,就会导致子女主动去寻求一种较好地方式来实现情感的沟通,而这种方式无疑就是通过网络来达成,网络的虚拟性使孩子们可以无所顾虑地倾诉内在的情感,并找到共识与理解。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后,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生活方式带入大学宿舍当中,并具有扩散性,导致宿舍网络成瘾的恶性循环。

(二)强大的媒体资源成为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动因

对于大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网络仅仅是为了寻求一些适合自己的资源。比如搜集论文资料,与朋友之间的沟通交流,观看一些影视作品,或者浏览新闻等等。慢慢地,对电脑的功能和使用做到熟练掌握之后,意识到网络的强大效能,不仅仅局限于收集资料与信息交流。在广阔的网络空间中,能利用的资源可谓超出想象,而根据笔者在宿舍网瘾的调查中发现,网络游戏是其中突出方面,大学生由于课余时间及其充分,就为宿舍内部形成三五成群玩游戏提供了时间基础,从而导致宿舍网瘾。

(三)缺乏自控能力是大学生宿舍成瘾的内在原因

与高中时期的学习状况相比较而言,大学生活给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感觉就是课程学习比较宽松、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即是“没什么事做,也没有专人来管理”,对于当前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在中学时代基本上实行的应试教育,致使除知识以外的素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控制自己、如何开展自学、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等方面的素质,也就是因为这些素质的欠缺,导致大学生宿舍网瘾的比例远远大于中学生宿舍网瘾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对宿舍网瘾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因为缺少了家庭与学校的监督,学习压力不大,网络很发达,上网也比较自由,逐渐地控制不住自己然后就成瘾了。

二、大学生宿舍成瘾的危害性

大学生宿舍网络成瘾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网络游戏成瘾、QQ聊天成瘾、网络爱情成瘾、网络观看影视节目甚至影视成瘾等等,这些情况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更有甚者,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的障碍,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成直接威胁。具体的危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弱化了大学生宿舍成员的理想信念追求

通过上网笔者发现,网络对于每一位使用者来说,不单单是一个信息储备库,也是一个垃圾信息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假如我们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极有可能走向网络利用的方面,不能正确利用网络功能来获得人生的发展,而是出于好奇去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违法的网页,久而久之就使大学生的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产生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大学生宿舍成员在网络成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共识,更是强化了错误价值观的认同感,使他们整天迷恋于网络世界,弱化了宿舍成员的理想信念追求。

(二)淡化了大学生宿舍成员对学业的探索

由于长时间痴迷在网络世界中,消耗了大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上网的时间增加了,必然出现学习的时间减少的情况,精力也就不够了。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的大学生宿舍,基本上都是凌晨一两点才熄灯休息,然后就是第二天早上一二节逃课,即使不逃课,也是为了应付点名,在课堂上睡觉,长此以往,成绩必然下降。权威信息显示,大学生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是和网瘾有密切关联的。

(三)阻碍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由于在网络世界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网络中虚拟的朋友交流或者畅游在虚拟的空间里,就必然导致与现实空间里的朋友交流时间的剧降,形成一种有悖于常规的沟通交流的方式,出现了所谓的“单向度的人”。但是这种沟通交际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无法给网络两端的使用者带来真正的情感满足,从而使其出现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出现交流的障碍,也使得大学生的交际空间缩小,仅仅局限于本宿舍,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来说,这是很不利的。

三、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大学生宿舍网瘾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对症下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引导大学生纠正沉迷于网络的不良状况。

(一)社会要深化对网络的规范化管理

政府要加大对网吧管理的力度,确保网吧经营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坚持取缔黑网吧,执行严格的网络监管制度。要做好净化网络的工作,加强对不健康网站的清理与处罚,同时,要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网络管理队伍,加大对网络硬件与软件的技术投入,确保对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为大学生输送科学、健康的信息。

(二)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我们要充分学习世界知名学府在防范宿舍网络成瘾的宝贵经验,把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求知欲进行正确引领,趋利避害。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是获取知识的载体而非游戏和聊天的工具。同时,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其中来,活动的开展要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出发,比如校园艺术节、工商模拟市场、校园文化行等等,把大学生从虚拟网络中争取过来,并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和人际交往技巧,感受活动带来的愉悦与友谊。

(三)家庭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自控力

网络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文化观点的虚拟空间,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讲,很难做到不沉迷其中,特别在整个宿舍都充满着一种沉迷网络的气氛的时候,更加是不能自拔。为此,对于家庭来说,必须要对大学生子女进行有效地引导,通过道德伦理教育与人生理想信念的感化,让其真正理解网络不仅是一种数字技术,还是伦理道德规范的阵地,自觉提高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从而树立自律意识,实现自控能力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魏晓慧,李晶才.大学生网瘾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第10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改革 创新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专业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适应江苏省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既掌握一定学科领域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又能在本专业范围内承担科学技术任务的复合型人才,从实践教学方法、手段、模式入手,全面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本文仅以计算机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为例进行全面总结。

一、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过去,高校各专业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较少,教学评价也主要是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

过去,实践教学以灌输为主,主要是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教师提前规定好实践课程的目的、内容、步骤,学生只需按部就班的完成规定动作,得出预期的结果,就能得到满意的分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创新性的愿望被日渐销蚀。

3.实践教学设备短缺

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无力添置、更新设备,有些设备由于年老失修只能成为摆设,校外实习基地的缺乏或不完善,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

1.开设开放式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实验设备、仪器的技能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和相关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式的实验,其训练内容包含多个知识点或涉及多项技术。其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设计性实验结合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进行的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进行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理论依据,选择实验仪器,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验结果,实现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要搞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就必须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创造实验条件,给学生完成实验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在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有兴趣的方向向纵深发展。优化基础实验与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结构。同时,配套多样化认真严肃的考核程序和实验室的开放的新型的运行模式,通过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此,我校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通信系统原理、局域网工程、数据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通信、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等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了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意义和检测目的, 在教师有限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有步骤、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分小组集体研究、讨论,选出一个恰当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待老师评价其可行性后,由学生自行研究、设计制订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日程的安排、实验中选用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准备、源程序的编制、实验步骤地设计等,最终在实验课中按计划实施。从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都给学生预留了足够的自主空间,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局域网工程课程开设的设计、实现、维护和管理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实验,涉及安装和维护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物理设备、配置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TCP/IP参数、配置和维护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和打印服务器、配置PC机和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等多个步骤。各个步骤相互依赖,学生在完成实验时必须认真仔细操作,其中某一步骤不正确,均可导致实验的失败。一旦实验失败,实验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并证实出错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又如,计算机通信课程,学生通过“高级TCP/IP 分析、数据报结构分析、病毒分析与防御”的系列实验后,将计算机通信技术理论运用于实践,掌握了基本的保障小型局域网信息安全的方法。

再如,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开设的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指纹识别技术试验、地理信息系统试验,让学生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图像的采集、变换、压缩、编码、传输、重现、编辑、共享等一系列实验内容,参与了从课题设计、方法选择、器材准备、原程序编制到具体操作、结果分析、方法评价的全过程,对计算机多媒体图像建立与评价有了全面、深刻地认识。

2.更新实验课程内容和开放实验室

多年来,根据教学计划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情况,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如通信系统原理、局域网工程、计算机通信课程新开设设计、实现、维护和管理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实验,通过安装和维护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物理设备、配置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TCP/IP参数、配置和维护各种常用小型局域网的服务器、配置入侵检测设备等实践活动,使教学直观化,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开设多媒体数据处理与管理、指纹识别技术、图像处理、GIS、智能监控系统等新实验,首次将网络平台用于该类课程的实验。同时,实验室在教学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机会。

3.重视实验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过去学生做完实验,交了实验报告后这个实验就算结束了,很难再有接触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对所做的实验有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进行了实验课的专题讨论,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如在实验课后安排一次实验专题讨论会,让同学回忆前几次实验内容,重温实验的原理、目的、意义,回顾操作程序;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应该怎样正确解决;实验结果如何,如何解释这些结果以及实验的影响因素,应怎样避免和克服等等。学生普遍反映实验收获大,加强了对实验环节的理解,巩固和进一步验证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了相互交流,互学互助,提高了学习效果。

4.强化毕业论文阶段的综合能力提高

毕业论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的最后一次模拟演练。强化毕业论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前面三个方面的实践改革,学生在完成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实习的同时,一方面及时跟踪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发展,一方面与教师一起工作,学习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目前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增设了部分开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据统计在通信系统原理、局域网工程、计算机通信课程中占40%,在计算机图像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课程中占35%,在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课程中占30%。以改革创新求发展,实验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推动教学质量提高,得到学生和学校教学督导组的一致好评。

1.实践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深化和拓宽

促进了实验技能的提高,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实习基地普遍反映学生上手快,能迅速进入角色,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前对课题进行文献检索,加强了学生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自己提交计划、领取,试剂自配,实验进度自己掌握,训练了学生统筹安排实验的能力,并学会如何简便快速、经济有效地完成实验。强化学生系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培养了学生的纵向、横向思维能力。

3.促进了学生创新于产业意识的加强

大学生的实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而积累的感性材料和实验数据,再经过仔细分析和思考,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近几年,在学生中各项创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团队精神。2009年,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大力扶持下,四位志趣相投的大学生创办“南京多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多火网络)”,现为从事南京网站建设,南京网站设计,软件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移动客户端开发的技术型公司。学院网站建设是他们接到的第一张订单,目前公司整体运营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第二届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天融信杯”网络安全技术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学生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少大学生通过创新实践教学的培养,公开发表了科研论文,显示了其科技创新的能力。

4.培养了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强化了学生的全局意识,通过实验,对团队协作精神有了新的认识,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更加注重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通过失败与挫折,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5.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发挥了良好的补充作用

经过多年的培育,大学生校外科技创新实践基地逐步建立,实践的规模与影响逐渐扩大。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与装备优势,有效弥补学院在设备、技术与技术人才方面的不足,构筑大学生实践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具有巨大的生命力。

2012年,为深化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作为江苏省首批20家软件服务外包试点高校之一,我校加紧推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在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开展软件服务外包试点工作。我校软件服务外包试点的建立,将深化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也对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全面合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高教司编.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徐颖强,祁随元.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69-72.

[3] 冯志刚,陈明明.“多学科交叉综合”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3,(4):95-97.

[4] 赵炎.高校应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重要位置[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0(7):83

[5] 卢雅红,陈启元,汪明朴.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1994-2006http://

第11篇

关键词:财务网络化管理;网络科技;财务安全

1.财务网络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财务网络化管理具有一定优势,但毕竟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前期阶段,很多方面的处理还不完善,就财务网络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1 财务安全较差

在网络环境下,财务数据信息通过网络这个介质传递,财务网络化管理模块中遇到了录制信息,分享信息以及保存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问题。源于网络的开放性,财务信息资源施行共享,所以企业的财务网络化管理系统很容易出现危险。这其中主要存在很多不合理不合法的操作,如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网络病毒的快速传染,硬件系统出现故障等,都影响着财务信息的安全。另外,财务网络化管理还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才能正常运作,若操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下,进行密码盗用,或是因财务人员在技术上的能力不足或无意的行为,对计算机操作不当,非常容易造成财务信息出现漏洞的状况。

1.2 技术人才缺乏

财务网络化管理虽然把许多繁琐的事项交给计算机处理,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控制。只有具备高品质,高技能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工作。技术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必须通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过程,对遇到的操作阻碍能发挥自身优势顺利解决,并要采取必要与充分的保障措施加以维护。二、精通财务管理领域知识范畴,处理财务事项应准确迅速的做出判断,把错误率降到最小。三、要求财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中表现突出,而且要有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现在,复合型人才相对缺乏,大部分技术人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财务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的正常需求。

1.3 会计资料流失

网络化的财务管理,电子符号取代了财务数据、信息载体已由纸介质过滤到磁性介质和光电介质。这些介质的保存有较高的需求,易受到高温、磁性物质、剧烈震动的影响,其保存的数据资料易于丢失。另外,受到外界局域网络及电子软件的限制,可能对已保存或未保存的资料造成影响,例如会计资料不完整、数据短缺、内存超限资料不能及时储存等。财务网络化管理是一个由各个步骤连接起来的整体,每个步骤前后都要联系紧密,若一个步骤出现阻碍,后面的环节将无法进行,所以要十分认真谨慎。若准备的工作都毫无纰漏,完美无缺,只在会计资料存储中出现了问题,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就功亏一篑了。

2.财务网络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提升网络安全的防护

网络是否安全是影响财务安全的主要因素,要实现财务网络化管理的安全运行,首先就要确保有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财务网络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若在某一环节出现差异,那将导致接下来的工作无法进行。为了防护财务网络化管理,以下几种措施可供借鉴。

第一,设置防火墙。采用防火墙技术是对多重身份信息进行认证,为财务管理设立一到电子屏障,有效地防止外界黑客入侵,盗用信息。防火墙还具有对病毒的防御作用,它是对已保存完善的信息设置一道道关卡,把进入财务网络化管理系统人员的身份进行层层验证,有效地把非法入侵者或病毒炸弹阻碍在外,从而使财务网络化系统得到保护。

第二,指纹加密。指进入财务网络化管理的人员进行指纹验证,指纹具有独特性,保密系数较高。指纹加密能对每个进入网络的财务人员的信息进行记忆,自动识别并且保存记录。这样一来,就能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约束,警示他们在工作中不能出现漏洞,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去做违法违规的事,否则,他们将会被实名追究责任。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在财务网络化管理领域,完善法律条文,用法律条文进行约束。国家加强在网络财务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有助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生。在外部环境下,给予财务人员压力,为企业提供帮助。

2.2 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

现代生活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愈演愈烈,这都来自于人类不断的发明创造,给社会创造出财富。财务网络化管理也是一样,虽然许多繁琐的事项是由计算机处理,但归根结底还是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控制,它的不断发展创新离不开技术人才。因此,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增强财会人员对财务网络化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自觉自主的学习意识,培养专业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职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学习。让在职人员了解新的财务发展状况,适时调整新旧知识的变化;领悟其中精华,为今后在工作中的运用奠定基础,为企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加强对从事财务网络化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财务人员的知识涵养,思想品德,操作技能及对工作的态度,都深深影响着财务网络化管理的质量。尤为重要的是,要具备一流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应当知法懂法,爱岗敬业,不做违法违规,违背职业道德的事。

2.3 提高数据信息的备份

会计资料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会计资料的存档受到硬件系统和外界网络的影响。会计数据面临着不完整、信息短缺、储存困难的风险。一个良好的存档策略,应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在网络条件充分快速和无限畅通的条件下进行存档。

第一,及时数据备份。会计档案是有多个会计信息组合而成的,其中包含了多种会计数据的表现形式,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财务汇总表、财务报告等。这些重要信息要经过确认后及时存储,及时做好数据备份,以免造成遗漏、丢失。及时进行数据备份缓解了因断网、停电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存档压力,还为后续财务工作提供了便利,增加了一份保障。

第二,做好网络准备。会计档案的存储受到外界局域网络的影响,外界网络信号不稳定,可能导致数据无法正常存储,工作进度随之受到影响,财务工作受到干扰。由此可见,选择快迅畅达的网络是会计资料存储的重要的外部条件。

第三,配备高质量的硬件系统。财务网络化管理是运用计算机进行的一项工作,且工作十分严谨,所以必须配备高质量的硬件系统。进行数据存档的过程中,不能出现网络中断,计算机罢工的情况。所以,配备高质量的硬件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Ada leung. Financi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social reproduction[J].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4(07):11-24.

[2]Noh wonjung;Lim;Ji Young Nurses Educational Needs Assessment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Education Using the Nominal Group Technique [J].Asian nursing research,2015(09):6-15.

[3]Lisa Engel;Yeal Bar.DorcasE.Beaton.Identifying instruments to quantify financial management skills in adults with acquired cognitive impairments.[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6(18):58-69.

[4]王俊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是基于实现[J].吉林:吉林大学,2015(08):99-101

[5]柳锋.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4):16-20.

[6]黄立萍.网络财务对传统财务的挑战和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10):22-30.

[7]张双蕾.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1):173-174.

[8]何朝晖.网络财务管理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221-223.

第12篇

关键词:新词语缩略词仿照词外来词字母词网络词一、新词语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新词语,汉语语言学界的说法并不一致。如:朱安义在《新词新语浅论》中提出:“所谓新词新语,一般认为是指: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短语或语句,或旧词的新含义,分别称作词汇性新词和词义性新词。从时间看,一般指1949年建国以后出现的词语。”赵克勤在《论新词语》一文中认为“新词语是指解放以后产生的,也包括解放以前各解放区或根据地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全国解放后港、澳、台使用的新词语。”

在我们收集并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新词语的界定,绝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以改革开放作为汉语新词语的起点。如:徐波在《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中认为:“新词新语指在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词语。”陈建民《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对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作了如下界定:“指近十年来在上述三种口语体中流行的新词语新用法,它区别于书面上新造的科技术语和特殊用法。”而如从形式和意义上说,新词语是表新义、新创造、新概念等。代表这个观点的学者有: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1991)、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1996)等。王铁琨(1991)指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赐予。这里的‘新’是个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我们赞同王铁琨的观点。

汉语新词的出现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汉语新词都收在研究之列。因此,对所要研究的汉语新词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本文选取了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

二、新词语的特点

(一)以名词为主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汉语实词的主要类别,也是语言中运用极为广泛的三类词。其中名词最多,出现得也最早。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出现形势也不例外。在《网络新新词典》和《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词汇是名词性的,而只有少数词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动词(冲浪、贴、灌水、挖坟、打铁、挖坑、刷屏、扫楼、翻墙、博斗、血拼、偷菜、给力、hold住、萌、替、攻受等;形容词(雷、汗、、羡慕嫉妒恨、悲催、傻空、幼齿等);名词(网站、门户、电邮、论坛、博客、贴吧、账号、月经贴、大虾、美眉、青蛙、红楼体、、三手症、硬盘人、同人、、超女、群组、闪婚、小资、穷忙族、没女、简单方便女、剩女、房奴、孩奴、晒客等)等。

(二)多音节词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中,多音节的新词较多,只有一个英语的缩略词,而没有单音节词。统计结果如下:

表1:《2006年汉语新词选目》词长分布表

词长 新词数量 占据比例%

单音节 0 0

双音节 56 32.75%

三音节 54 31.58%

四音节 45 26.32%

多音节 15 8.77%

缩略语 1 0.58%

数字 0 0

在《网络新新词典》中,新词语除了多音节为主以外,还出现了单音节的新词语,缩略语也逐渐增加,数字的表达萌芽出现。统计结果如下:

表2:《网络新新词典》词长分布表

词长 新词数量 占据比例%

单音节 8 1.81%

双音节 185 41.76%

三音节 156 35.21%

四音节 41 9.26%

多音节 39 8.80%

缩略语 12 2.71%

数字 2 0.45%

从上面两表可看出,汉语新词语以多音节为主。在《2006年汉语新词选目》表当中,绝大多数是多音节,占99.42%,只有一个缩略语,占5.48%。在《网络新新词典》中,虽然多音节还是较多,占95.03%,但已出现了8个单音节新词语,占1.81%。同时,缩略语和数字也出现,总供占3.16%。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单音节、缩略语以及数字化的表达方式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以符合社会的需求。上面两表中汉语新词语的双音节的数量还是最多,说明中国人很喜欢并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人的心理文化特点在语言观上的反映。

(三)数量增大,涉及领域广

据统计,汉语每年大量出现新词语,涵盖经济、信息、科技、政治、生活等领域,如:2006年的新词语为171条,2007年为254条,2008年为359条,2009年为396条,2010年为500条。

1.商业经济领域

股票、婚贷、洋房贷、纸黄金、负股价、经济、二奶专家、垄奴等。

2.社会生活领域

白奴、奔奔族、车奴、啃老族、拼客、擒人节、换客、急婚族、半糖夫妻、婚嫁大年等。

3.信息领域

电子商务、爱虫、下载、域名、站点、电子飞蛾等。

4.政治领域

社情、、、国八条、国六条、国十条、十五细则、一国两制、土腐败、洋腐败等。

5.网络科技领域

老鸟、美眉、PP(漂漂)、BF(男朋友)、灌水、抱抱装、动能车、草根网民等。

6.文化教育领域

裸考、托业、考霸、MBA、灰色技能、笔替、高薪跳蚤等。

7.体育娱乐和卫生环保领域

跑酷、入球、文替、三手病、手机幻听症等。

8.其他领域

剩女、掘客、白银书、冻容、断背、压洲等。

(四)缩略词、仿造词、外来词大量出现

“缩略”就是把本来较长的词或短语简略、压缩成一个较短的但仍表示相同信息量的语言符号简略、压缩而来的词语叫缩略语。新事物、新概念的层出不穷,人们对于经常使用的较长称谓或联用词组觉得耗时间,会想办法去简缩,从而方便交际。加上市场经济的运作对语言运用提出了更简洁、高效的要求,如: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ID(Identity)、PK(Player Killer)、NPC(Non Player Character)、网恋(网络恋爱)、小白(小)、网购(网上购物)、脑残(NC)等。

“仿造词”是指在原有词语的对比下,通过其中语系的意义更换和谐音造出的新词语。汉语新词的仿造词一般是附加方式结构进行类推。附加方式结构有两种:

1.前缀+词根

新明星学者、新中间阶层

2.词根+后缀

奴: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

族:奔奔族、试药族、网络晒衣族、洋漂族、装嫩族、赖校族、乐活族、慢活族、急婚族

客:黑客、红客、闪客、晒客、威客、试客、播客、拍客、淘客

党:标题党、家具党、寂寞党、该图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相关的外来词语也越发增多。这其中既有音译词,如:晒(Share)、威客(Witkey)、世宗(Sejong)、跑酷(Parkour)、秦(chin gu)等;也有意译词,如:盗版党、断背、众包、冻容、乐活族、装嫩族等。另外还有字母词,如:MBA、ID、OT、H、PK等

(五)字母化、数字化倾向明显

汉语词语中的字母化现象早己出现,如鲁迅小说中的阿Q,只是现在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如:P2P(“Peer- to- Peer”或“Point- to- Point”)、ID(Identity)、ACG(Animation Cartoon Game)、OT(Over Time)、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NPC(Non Player Character)、GG(哥哥)、MM(妹妹)、B超、IP电话、IC卡等。而数字化在网上更流行,如我们常看到的是:886(拜拜哄)、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94(就是)、419(、 “For One Night” 是 “Four One Nine”的谐音)等。

(六)汉语新词语的构词与基本汉语词汇一致

从构词特点上看,汉语新词语与基本词汇相同,以双音节词为例。

定中结构:脑残、单男、单女

状中结构:闪离、裸考、血拼、下载

动宾结构:冲浪、入世、洗血、选帅、冻容、打铁

补充结构:剥离、酷毙

联合结构:动漫、上佳

主谓结构:地落

附加准词缀结构:火星帖、自爆贴、租奴、卡奴、白奴、车奴、房奴、节奴、文替、饭替、笔替、裸替、快闪族、网课族、月光族、装嫩族、穷忙族、海蒂族、蚁族、啃老族、毕婚族等。

三、新词语的来源与产生途径

近些年来,汉语新词新义大量涌现出来,网络新词和字母、数字化不断增加。本文将汉语新词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八类:

(一)新造词语

社会生活的每一变化,都会从词汇上反映出来。在日常生活和网络媒体中,我们不难看到新造词,如:网恋、剩女、垃圾邮件、垃圾食品等,这是当前人们耳熟能详的新词。

(二)旧词新用

人们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或者语用色彩发生变化,意义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新词语。如:“充电”原指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等设备上,使电池重新获得放电的能力,现在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透明度”原指光线可以透过并让人看得清楚的程度,现在比喻事物的公开程度;“白奴”本意是身为白色人种的奴隶,而在今天,却引申为“作为白领的奴隶”等。

(三)吸收、借鉴外来词语

由于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这不可避免地出现语言的交融。

1.直接借用,如:WTO、CT、IT、CPU、CEO、MBA、Email等,几乎是不经改造直接借用。

2.纯音译类,如博客(blog),谷歌(google),亲(chin gu)等。

3.音译加意译,如:吧(bar)、巧克力(Chocolate)、可口可乐(Coca-cola)、拷贝(Copy)、托福(TOEFL)、卡哇伊(かわいい)等。

4.意译,如:汽水(Soda)、蓝牙技术(Blue Toothtechnology)、 威客(witkey)等。

5.音译、意译融合类,如:血拼(shopping)、跑酷(park-our)、晒(share、 闪(shun)等。

(四)吸收方言词汇

一些方言词语的使用范围扩大,渐渐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如:抓狂(闽南话)、给力(北方方言)、装蜜蜂(北方方言)、山寨(香港)、福社(台湾)、炒鱿鱼、靓丽、爆冷门、发傻(粤方言词)等。

(五)缩略词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言语交际更讲究效率,人们常用减少语言符号的手段创造新词,以求省时、省力、简洁。因而由简称、合称或短语缩略而形成的新词语与日俱增,如:小白(小)、愤青(愤怒青年)、超女(超级女声)、网文(网络文学)等。

(六)因修辞用法稳定下来而构成的新词

汉语新词语造词的修辞用法常见的是比喻造词法,如:网虫,垃圾食品,流氓软件等。

(七)字母词

汉语字母词指的是汉语中使用的部分或全部由字母构成的词,字母词中的字母部分源于外来语和汉语拼音的缩写,如:源于外来语的字母词:OUT(过时)、YEAH()、IT(电子信息领域)、SPA(新式休闲美容)、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VIP(贵宾)、IBM(工商管理硕士)IC 卡(网络电话卡)、IP 电话(通过因特网传输的电话)等;源于汉语拼音缩写的字母词:B超、卡拉0K、维他命C、阿Q等。

(八)网络词语

网络词语是一种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兴起的新兴语言表达形式,通常是通过某些特定方式对现有词汇加以借用和改造,使得其词义改变、感彩转移,并创造出许多新词,来满足网络上人际交流和思想传播的需求。如:杯具(悲剧)、斑竹(版主)、94(就是)、BS(鄙视)、灰常(非常)、筒子(同志)、稀饭(喜欢)、小三儿(第三者)等。

四、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社会因素对新词语的涌现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新词语的出现和变化与社会因素是分不开的,它是反映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变化,词汇也随之反映出来。

与此同时,词汇系统里面的词汇化、语法化也促进新词语的出现与发展,以代替旧词的意义或用法。汉语的词汇不是处于静态的状态,而是处于时时刻刻自我调节的动态变化中。新词语是一个集体,处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联系中,在这种种联系之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词汇语发展,致使新词语出现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主观原因

新词语的产生是因为人类思想、观念的改变。人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新词语出现的主观因素。求新、求简、求快、求雅,是人们的心理需求。

新词语的产生是语言系统内部的推动,同时也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维、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新词语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对汉语新词语进行规范,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语言的发展,这是每一位语言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建民.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J].语文建设,1991,

(9).

[2]风君.网络新新词典(第1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3]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1996,(3).

[4]教育部.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A].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6)[R].教育部官方网站,2007.

[5]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J].语文建设,1991,(4).

[6]佘国秀.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化背景下汉语新词语研究[D].乌鲁

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徐波.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J].丹山师专学报,1997,

(4).

[8]徐幼军.新词语新用法与社会心理[J].语文建设,1998,(3).

[9]于鲲.新词语探析[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赵克勤.论新词语[J].语文研究,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