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5 09:5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企业 经营管理 评价指标
一、引言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进行评价已经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的总体构想,在此构想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希望为今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评价内容系统分析
全面的经营管理评价,通常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评价和经营管理效果评价。
1、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评价内容
1.1领导班子评价。领导班子是企业的决策和控制中心,企业经营管理首要问题就是经营决策和计划,领导班子的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领导者的个人素质(思想水平、政策水平、文化程度、专业知识、领导能力)和集体素质(班子结构、班子集合力)。
1.2企业经营管理概貌评价。企业经营管理概貌评价是通过听取评价的手段,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来实现。主要包括:企业领导者的状况、组织机构的结构状况、企业的经营方针、企业内外环境、企业实力等。
1.3经营管理规模评价。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规模可以用价值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来表征。价值量指标有:总产值、施工产值等;实物量指标有:施工面积、竣工面积等。
1.4经营管理能力评价。主要涉及:职工能力、机械设备能力、资金能力。
1.5质量安全评价。质量评价主要评价企业取得的质量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安全评价主要评价企业伤亡事故频率。
1.6管理体系评价。建筑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系统内运行,系统状况会直接影响经营管理效果。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基础工作、管理程序、各项专业管理。经营管理效果评价是企业经营管理评价的核心。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有:
(1)收益性指标。收益性指标是衡量企业收益或盈利能力的指标,通过对其分析,可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代表性指标有:资本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2)安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程度的指标。代表性指标有: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比率等。
(3)流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是资金运用效率分析指标,反映了企业资金流进流出速度。周转速度快,说明企业营运能力强。代表性指标有: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贷周转率等。
(4)生产性指标。生产性指标是衡量企业生产要素利用效果的指标。代表性指标有:人均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劳动装备率、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等。
(5)成长性指标。成长性指标是从量上反映企业发展潜力的指标。代表性指标有: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增加值增长率、资本金增长率等。
三、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总体构想
要实现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科学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满足评价需要,才能利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得出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真实水平的评价结果。因此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满足:(1)突出企业经营管理效益;(2)运用财务分析等技术,提高评价指标的准确性;(3)利用因果互补法,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4)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总体构想的指导下,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由图1可以看出:整个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个子系统,即:企业概貌: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每个子系统有选取了具体指标进行表征,即:企业概貌子系统用净资产、施工面积、净产值工伤事故频率、优良工程率、全员劳动率表征;效益状况子系统用资本保值增值率、产值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来表征;资产营运状况子系统用存贷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银行存款余额来表征;偿债能力状况子系统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率、长期资产适合率来表征;发展能力状况子系统用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来表征。
此外,将一些非计量的指标作为参考性指标,从而提高整个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和全面性,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这些指标主要包括:鲁班奖、社会信誉、领导班子素质、服务满意程度、基础管理水平、职工队伍素质、行业或区域影响力、经营发展策略、长期发展能力预测、行业前景等等。
[关键词] 企业审计博弈审计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中,审计制度扮演着重要角色,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在利益相关者的博弈过程中至关重要,甚至将决定博弈结果。然而,在多年的审计实践中,审计制度没有能够很好地达成社会期望、履行社会职责,各种审计舞弊案层出不穷,导致社会对审计报告的有效性普遍存在怀疑态度。为冷静、公正地分析目前的审计问题,本文试图全面分析影响审计结果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为将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提供一定参考。
一、企业审计中的利益相关方
如上图所示,(1)公司大股东利用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首先选择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委托后者代为经营管理公司;(2)经营管理层向大股东汇报企业经营状况;(3)大股东作为审计委托人委托审计师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审计;(4)审计师对企业经营管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5)审计师向大股东报告自己的审计结果;(6)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布。仔细分析上述审计过程,可以发现,前头的前方主体比后方主体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因此在这个审计博弈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博弈。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
二、投资人(包括大小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
一般来说,投资人将企业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人经营管理,此时,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存在二大类信息不对称博弈: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博弈和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博弈。显然,公司经营管理人员为获得公司经营管理权,有动机夸大自己能力,从而增加投资人风险,即隐藏信息道德风险。为解决该问题,目前很多学者建立了不同的信息甄别模型来探讨相应的甄别策略。
同时,企业经营管者在经营过程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比如工作不积极或是损公肥私等。为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多学者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模型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关键一条措施就是通过建立审计制度,由投资人定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并依据审计决定经营管理人员的奖惩。
三、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
如果将企业看作是一个“黑箱”,那么审计师就是这个“黑箱”中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外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只能透过这个窗口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显然这个“窗口”折射出来的“光线”(即信息)清晰度、真假度等与审计师这个“窗口”密切相关。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为激励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加努力工作,对其奖惩往往与审计结果直接相关,因此,作为理性的经营管者完全有动机与审计人员进行“共谋”,通过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以获得双方所谓的“双赢”,只不过这个“双赢”是以损害第三方(如投资人)甚至第四方(如供应商)利益为代价。
另一个被目前学术界忽视的问题是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在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中,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当事双方的博弈结果,而高质量审计服务取决于审计师的独立性与专业胜任能力。实际在,在目前的审计过程中,虽然一般都会有注册会计师牵头,但审计人员是否真正认真审计、是否具备非常审计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四、大股东、小股东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不时报道有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现象,导致有学者认为现在企业经营中最大的矛盾也不是投资人与企业经营管人员之间的矛盾,而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矛盾,目前大量学者进行方面的实证研究,比如大股东占款问题、支持问题等。这里,在整个资本运营过程中,实际小股东、供应商和政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实际上处于同等地位,对信息的掌握仍然主要信赖于审计报告,因此我们这里只讨论了小股东,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完全类似。大股东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利用其对审计师的影响,与审计师达成“共谋”,从而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五、总结
本文详细分析了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问题,指出在审计过程中,存在投资人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博弈,投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大股东、小股东和审计师之间的博弈。这些博弈中,审计师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这些博弈往往同时存在,因此目前的研究中仅分析其中一个单一的博弈问题往往并不全面,也大大影响了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将来的研究应该将上述博弈综合考虑,同时考虑几种博弈间的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1]叶晓娟徐新岳: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博弈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8:327
[2]Baron, D., and R. Myerson. Regulating a Monopolist with Unknown Costs[J]. Econometrica , 1982.50: 911~930
财务工作管理效能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财务管理一般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财务检查等环节。这些环节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是一个完整的理财循环活动过程,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只有搞好财务管理,才能准确地把握企业经营状况和各类资产的价值状况,保持合理的资产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堵塞经济漏洞,从而增强企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效能对于促进企业持续协调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1强化企业财务调控能力
加强财务调控能力,是企业加强资金管理、资金监控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合理调配有效的生产、经营要素,提高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企业效益的必经途径。
1.1统一管理调配
企业应通过建立资本连接纽带,引进银行机制,建立形同于银行管理方式的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对整个企业资金实行统存统支管理,在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以及自有资金随时可用的原则下,把分散在企业内部各个单位的资金集中到财务中心,统一管理、分配和使用,并实施有效监督。要实行对外由中心统一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对内由中心统一调度资金,充分体现资金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最佳效益。
1.2加强跟踪监控
对资金投放、使用、回收实施跟踪监控,促使各单位充分利用现有资金、闲置资金,加速资金的周转,最大限度发挥存量资金资源,节约利息支出,节约借款、融资业务费用,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加速资金周转。通过集中资金,合理调度,保证急需项目的资金使用,强化企业经营业绩、经营动向以及资金流向、资金使用状态等进行监控,控制不合理开支,避免重大资金流失,充分发挥企业调控资金的优势作用。
1.3强化集约管理
要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实施集约化管理战略,即必须要有掌握对所属单位的财务控制和资金调控管理体制的能力,才能加快企业整体资金流转速度,降低资金运转成本,调剂相互余缺,发挥存量资金效益,改善资产负债率,调整利息、税负支出,增大融资信誉和市场竞争能力。
2强化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2.1建立企业财务负责人例会制度
通过沟通情况,落实任务,根据国家法规与公司相关制度、章程,规范会计行为,建立一套适合于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信息传递方法,监督、控制所属单位的重大财务会计活动和全部财务收支过程,保证财务信息准确、真实、及时,确保企业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完全实现,维护企业整体利益。
2.2落实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
完善企业与所属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建立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明确划分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做到责、权、利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防止漏洞,消除隐患。要积极维护企业财务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明晰,使企业财务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2.3构建企业财务信息平台
财务信息流通反馈,是企业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来源,是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决策之一。要积极推行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完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存放和监控,确保企业财务信息与所属单位达到动态同步,实现财务信息与经济业务同步,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纵向财务信息、当期与预期财务信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局部成本与全局成本的准确性。要利用财务集中管理的信息平台,及时了解、掌握所属各单位重大资金流向,掌握动态资金使用、静态资金占用情况后,充分利用企业计划调控资金,以便及时对企业经营方针,用经济进行战略性部署或战略性修正。
2.4强化财务预算执行管理
要企业内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业务预算为龙头,以成本费用预算为中心,以资金预算为控制点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对所属单位的分项预算和总预算,明晰各自权限和责任,细化落实企业的财务目标,对所属单位进行有效控制。通过预算委员会审查和平衡各单位的预算,并汇总编制企业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偏差,保证预算的完成。要合理调配计划资金,增收节支,严格控制经营成本、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以支持企业与所属单位经营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指标、促使目标与协议得以贯彻执行。严格对各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推进企业整体宏观调控和计划指标的实施。
2.5切实加强内部控制核算
财务管理对经营管理来说是一种监督、控制、核算和反映,其职责是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监督的窗口,它是企业制定生产、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好坏。企业财务部门要全力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为经营管理做好参谋,当好助手,把财务管理融入经营管理之中,积极行使财务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财务核算职能、财务监督职能、财务服务职能,充分体现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有效化解企业财务风险,达到企业持续经营、稳健发展的目的。
3强化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销售之后如果不能立刻回款,不但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收,还会占用企业的生产资金,使企业的资金处于紧张状态。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来看,应收账款的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积极效益。应收账款管理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的标志。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立足企业产品销售实际,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基础工作。同时,还要认真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具体对策,保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二、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
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分析后可知,目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缺乏科学的分析与评估
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扼制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对客户不加以选择,对客户的信誉程度、支付货款能力、财务状况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
有些时候为了提高销售额,销售部门甚至不对销售对象进行基本的鉴别和评定,只要对方有购买意向就积极地开展销售行为,等到回款遇到困难时才想起对销售对象进行评定,但是此时木已成舟,再详细的评定和鉴别都成为了事后行为。正是由于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评估,才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一定的困难,严重情况下直接产生了坏账,不但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收入,还危害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所以,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必须坚持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二)企业的经营目的不明确
现代制度使企业享有充分的自和经营权。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和引导机制,容易造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多样化。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经营目标表现为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过分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从而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
有些企业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过分注重销售利润和销售数量,往往缺乏对销售目标的明确认识,导致了企业在制定销售策略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应收账款的风险,人为的导致了应收账款风险的存在,给企业的销售收入回款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这一点来看,企业应对经营销售目的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企业明确了经营目的和销售目的,才能形成对销售行为的有力指导,保证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回款难度,做到销售行为结束之后,能够正常回款,提高回款速度,保证销售效果。
(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目前来看,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也是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
(1)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没有对应收账款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效果没有得到准确衡量,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2)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正是缺乏了有效的考核制度,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缺乏实效性,不但影响了企业整体效益,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产生了严重危害。
(3)内部会计控制不严。由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严,导致了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面反映出来,影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果。
(4)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应收账款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将会直接影响应收账款工作的实效性。
三、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从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过程来看,要想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有效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果,就要立足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建立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机制。在企业应收账款存在问题中,缺乏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分析和评估,未建立起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机制,是影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问题。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我们应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验证客户的资信状况和支付能力。同时,将重点放在建立科学的客户资信评估机制上,保证客户资信评估机制成为促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
(2)企业应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和引导机制。从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企业在销售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的销售效果,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就要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长远利益的事。从这一角度出发,企业应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并根据企业的营收情况,建立健全的约束机制和引导机制,保证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够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3)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和财务管理实际,允许应收账款的额度和周期在可控的范围内,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质量,使企业产品销售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回款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减少企业资金占用率,保证企业的资金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从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角度出发,重点做好企业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切实形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4)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机制。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优点,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应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制度。同时,还要健全企业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内部控制过程中重点做好应收账款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企业应收账款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监督,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将应收账款管理作为基础工作之一,积极构建健全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夯实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保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参考文献:
[1] 赵士威.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2).
[2] 周景冉.浅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
[3] 刘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
[4] 卢洁.我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构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影响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加剧,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地加剧,在这种生存环境中,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如何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是很多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矿山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核心部分就是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的好坏,很多时候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所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是尤为重要的。
一、内部控制缺陷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影响
1、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将会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无论是管理层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故意错报财务信息,还是因为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不足或疏忽而造成的财务信息误报,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都会在相当程度上降低财务信息的质量[1]。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控制缺陷,那么此企业即便存在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上的错误,其被发现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进而发现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长此以往,企业的经营将出现恶性循环,甚至倒闭。
2、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降低了企业财务报告的风险预警。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不仅降低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而且使企业的辨认风险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任何一个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与整个社会的社会利益都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缺乏保护,进而促进会计风险的发生。致使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失去作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报告对评估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影响
1、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对企业会计针对企业末期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进行分析的表格和报告。企业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财务管理投融资分析来说具有极其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资金结果有深切的了解。对企业来说,利润获取的关键主要是投资的回报,而有效的投资保障就是企业的资产。不论是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都是融资活动的结果。企业正是通过这些融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融通,对投资所需要的资金进行满足,给资金投资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奠定一定的基础。
2、财务报告中的现金流量表分析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现状评估的重要途径。现金流量表是在现金编制的基础上完成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能够较好的反映,使企业能够对自己的现金和物价获取的能力有相应的了解。作为企业的血液,现金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现金流量分析对企业状况的反映也就事关重要,是对企业价值进行揭示的主要指标。从现金流量表分析中,我们能够看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以及外筹现金能力的高低,进而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好坏有直观的了解,企业只有了解了自身的发展状况,才能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对策
1、为使企业内部控制有法可依,应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立法工作。要将建立及强化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法律责任的一种。美国1997年通过的《反国外贿赂法》条款中规定的企业为防止出现贿赂现象而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未能达到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内控目标的企业处以1万美元的罚款。尽管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及《审计法》中也从审计角度提出强化内部控制,但却未形成内控的整体框架,且《会计法》中也未提出具体可行的企业内控法律规范。因此,若要为企业内控提供外部指导以及监督,我国需要对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立法工作不断进行加强,同时还要注意制定并完善独立审计及内部审计相关方面的行业准则[3]。
2、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及管理机构,加强对风险的评估。由于企业面临着营运风险、市场风险、管制风险、法律风险等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企业产生极大的亏空。因此,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股评及管理机构,例如聘请有关专家设立风险评估委员会等,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以便及早对企业可能在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风险加以评价,确定高风险领域,以便能够及时规避[4]。
3、套期保值交易方案的运用
由于我国矿产企业铜精矿加工费用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虽然目前已经开始实施TC/RC,
但是铜精矿盈利能力依然非常脆弱,这样直接影响铜矿企业的发展,所以铜精矿销售中存在的风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实施套期保值交易,以有效规避企业存在的风险。下面我们通过实例详细进行分析套期保值方式的实施价值:某矿产企业在2012年2月20号与某铜加工企业签订3000吨电解铜的销售协议,假如签订协议时的电解铜的价格为6900美元/吨,交易在4个月后执行。但是企业害怕这段时间内电解铜的价格下跌而导致企业产价格相差太大而导致企业出现亏损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决定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套期保值。这样一来,企业按照69000美元/吨将3000吨电解铜卖出,而到了履约日,电解铜的价格有原来的6900美元/吨下降到6300美元/吨,经过计算可以得知,企业在现货市场上要不协议签订时少卖600美元/吨,但是在期货市场可能会盈利600美元/吨。 这样一来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盈利和亏损相互抵消,则可以有效避免销售价格风险。反之,如果价格没有下跌反而上升,那么期货市场的亏损也可以有现货市场盈利部分抵消。
4、为促进企业对内部控制不断加以强化,应规定企业公开披露其内控信息。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多数只对其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却往往忽略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因此,为了促进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加以强化,应规定上市公司应将其内部控制信息公开向社会披露,同时还要求非上市公司也公开披露其股东及注册会计师的内控信息。为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并健全一套科学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由于我国目前却法一套科学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并未能与财务报告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区分,多数只是摆设。因此,应该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提出内部控制评价的要求,建立并健全一套科学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从而将财务报告错误表述的风险降至最低。
四、总结
财务报告是公司会计用书面文件对外提供、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文件。其目的是为了向现有的和潜在的债权人、投资者、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等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使公司做出正确合理的经营决策。而企业内部控制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评估经营管理现状。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评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邸朝君.关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研究与思考[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0(20):175-176.
[2] 康幸福.刍议价值视角下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发展战略[J].会计之友,2010,7(14):88-89.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即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王书红,2008);也有观点认为,所谓管理会计,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层,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及其相关的会计资料,通过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管理人员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各种计量单位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考核与评价的管理信息系统(迟罗绮、张洪波,2009)。管理会计立足于企业内部,在实际应用中可逐步由简单数据通报转为问题剖析,定性分析转为指标定量分析,让企业看得更广、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有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二、多视角审视管理会计的应用
本文就电信某区分公司的实践,从时间、空间和深度等多视角探索管理会计的应用。
1.从时间视角看,将企业生产经营分为规划、生产、销售和售后等四个环节。规划环节重点关注规划规模是否科学和全面、规划方案投入产出状况、规划环节成本开支情况等。生产环节重点关注生产数量能否满足销售、生产质量能否满足客户、库存状况通报和分析、生产环节投入是否存在浪费现象。目前,销售环节最受管理层关注,管理层对销售费用投入的片区、渠道和活动类型等普遍感兴趣。管理会计报告编制时需要通报各维度成本投入现状,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成本投入,必须与产出效益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撑。售后环节也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做好售后工作有利于存量客户保持和存量客户再购买,售后环节重点关注售后客户满意度、客户关怀成本投放、售后纠纷成本投放、成本投放对售后相关指标的提升率。
2.从空间视角看,可以分为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内部视角按区域维度剖析,比较不同区域的成本投放形态,包括投放资金金额、投放结构差异、投放节奏等。同时结合收入、利润和业务量评价区域资源投放效益,寻找区域标杆,推广优秀经验,查找问题区域进行重点管控。外部视角按竞争对手维度和供应商维度开展分析,剖析同一时期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目前竞争对手的数据获取难度非常大,只能得到滞后的财务数据和少量营业数据,很多数据还需要作适当估算。
3.从企业经营深度看,可以分为产品维度和客户维度。产品维度在准确核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根据产品收入和发展状况,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科学评价产品效益。客户维度的细分方式非常多,一般来讲,对客户群划分时可采用“二八法则”,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应该把焦点放在数量少、价值高的客户群体以及管理层重点关注的群体。
三、问题及建议
1.优化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企业会计人员处于职业转型的关键期,要改变长期以来会计人员在企业中仅充当“记账员”的局面,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
2.加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强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关注度。目前,管理层不懂财务、不重视财务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管理会计的最重要职能是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撑,但在多数企业中,管理层决策“拍脑袋”“凭经验”和“靠感觉”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首先加强管理层的财务培训,不求管理层都成为财务管理专家,但应该保证能看懂财务报告,至少应该看懂管理会计报告。其次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要尽力做到通俗易懂。内容有深浅,但表达务必追求深入浅出,让管理层明白和理解才能够运用管理会计报告。
3.完善体系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构建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企业不多,企业集团总部和大公司相对运用多,但真正需要管理会计体系支撑日常决策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很少。因此,要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在中小型企业和集团下属子公司、分公司的应用力度,从多视角审视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管理会计人员要加强对各个视角的充分理解,深入思考,不断改进。
近些年来,伴随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完善,对我国会计工作的要求亦不断提升,特别是针对企业的会计审计工作,更是有着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研究新时期企业的会计审计问题与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企业会计审计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
(一)会计审计机制缺乏合理性
内部审计是国家应用于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一项重要手段,监督的内容为企业的管理、决策行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杜绝企业经营管理期间发生侵害国家、机体利益的行为。然而,由于会计审计机制缺乏合理性,在大多数企业中,内部审计要服务于企业领导者,此类双向方式对内部审计有效性、独立性构成不利影响,一方面造成国际审计机关难以有序看着审计工作,一方面造成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知所措。
(二)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中的重要构成成分,其是在本企业管理人员直接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的,其中人员调配、职务安排等同样均有企业管理人员所决定,如此便使得内部审计机构于组织、经济等层面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在一些企业中,内部审计工作进行通常由总会计师监管,亦或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而临时组建审计小组,检查一经完毕便撤销小组,如此同样造成引发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缺乏独立性的局面。自某种意义上而言,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名不副实,难以起到其应有的监督效能,企业领导者既是内部审计的权利监督者,又是内部审计的被监督者,而并非上下级相互的监督,这一重叠身份的监督显然难以发挥其有效性。
(三)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对应的审计人员通常被挑选于企业财务部门,这些人员中的很大一部分均是在传统会计制度下参与了多年的会计工作,面对审计工作都属于新手。即便他们具备充足的会计经验,对会计报表等工作较为娴熟,但对企业经营发展所需的会计理论、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仍然是较为生疏的,同时他们的会计知识框架多停留于传统会计工作时期,与新时期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审计结构设置缺乏科学性,通常疏忽了确保其权威、独立的重要性,为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科学的规划,只不过片面的设立一个机构,挑选几个财务人员,就算完成了审计机构设置工作。这一系列情形制约下,审计机构稳定性无法得到确保,机构人员存在极大的流动性,审计工作难以有序运行。
二、强化会计审计的意义
会计审计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会计审计能够对企业一系列经济活动形成一定的资金制约,防止引发违法违章行为,同时能够对企业资金收支状况展开有效地调节控制。
(2)经强化会计审计,可于审计监督机制下,尽可能快速地找出企业各个部门存在的相关问题,进一步制定对应的解决对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实施。由此可见,面对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相关问题,应采取针对的解决对策,为强化会计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企业会计审计的有效对策
如何进一步强化企业会计审计可以从以下相关对策着手:
(一)合理定位工作重点,优化业务处理方式
要想提高会计审计水平,提升会计审计效率,务必要对工作重点予以科学定位。就现代企业来说,企业会计审计以企业资金运营预算、运营风险管理等审计监督为重点内容,其关键在于借助风险管理,强化风险防范水平及风险规避水平。此外,在开展会计审计业务过程中,应当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以此来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撑,利用数学模型等先进技术、手段,制作系统、有效的审计报告,进一步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利参考,帮助管理人员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明确企业管理水平。
(二)强化会计审计独立性,改善审计质量
在企业内部,开展会计审计工作,本质是为了对财务活动予以规范,确保其有序运行,在监管、约束的作用下,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应当提升对开展好会计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在具体实践环节,应当强化会计审计独立性,因为充分独立的审计机构能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保障。就企业会计审计发展现状而言,企业所实行的审计管理模式太过传统,因此要革新审计管理模式,利用审计委员会,使审计机构充分与其他部门剥离,以单独管理为基础,由审计委员会自行开展会计审计工作,积极改善审计效果、审计质量。
(三)重视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1)提升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伴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会计审计被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应当每年不定期组织培训继续教育,系统制定培训学习内容,开展具备一定深度、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学术探讨,确保每位审计人员均可参与其中,培训完毕可展开相应的考核,确保学习质量。
(2)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现阶段,会计审计队伍普遍存在综合型人才不足的问题,鉴于此,应当逐步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在开展会计审计工作期间不论面对何种压力、诱惑,始终可保有一颗独立、公正的心,为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尽心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会计审计工作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在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实现审计工作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经研究,全面分析新时期企业会计审计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明确认识强化会计审计的意义,“合理定位工作重点,优化业务处理方式”、“强化会计审计独立性,改善审计质量”、“重视队伍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等,积极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 利用企业财务分析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是学习《财会管理》课程的最终目的,教学中要突出一个重点,置疑两个基本,明确三点要求。
《财务管理》教材中《财务分析》一章,集中阐述了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若干问题,现就如何讲解其重要意义、把握它在书中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内在逻辑、重点难点等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供参考。
一、学好本章课程的重要意义
按照会计专业教学的总体要求,学好《财务管理》知识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后掌握对企业的经营、运营情况进行基本管理的财务技能。本章是在叙述了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和财务预算后的具体应用知识。是前几章节的总结与应用。
具体地说,本课讲企业财务分析,既是财务管理知识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也是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全面要求。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有三点:一是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因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提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出现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重要办法。二是有利于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和债权人制定信用政策。投资者、债权人对有关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其发展趋势,必须有深入的了解,这就要求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利于选择最佳投资目标或制定最佳信用政策。三是有利于国家财税机关等政府部门加强税利征管工作和正确进行宏观调控。无论是加强税收和利润的征收管理,还是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国家财税机关及有关政府部门,都有必要进行财务分析,全面、深入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趋势。
二、本课的基本思想
1、突出一个重点——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既学会为企业进行会计报表分析。因为无论是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还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都是将有关财务分析指标孤立地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去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不是全面、系统地评价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与财务成果,也不能实现财务分析的目的。而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归集汇总的结果,也是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结果的集中反映。
2、围绕两个基本——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法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中财务比率有相关比率、结构比率和动态比率,应作重点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有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状况分析及盈利能力分析。
3、明确三点要求——做好财务分析应遵循的具体要求。一是所依据的信息资料要真实可靠。二是根据分析工作的目的正确选择财务分析的方法。必须着重让学员明确:不同的工作目的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三是要从多项财务指标的变化中掌握企业财务活动的规律性。要在进行绝对指标比较分析的同时进行相对指标比较分析,要在进行横向分析的同时进行纵向分析,要在与目标标准进行比较的同时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
三、本课的内在逻辑联系。
本课分三节,第一节为概述,讲解财务分析的概念种类、原则目的、方法要求,是一个知识的铺垫。第二节主要对财务分析的内容进行论述,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具体操作讲解。第三节是讲如何运用各种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全面经营进行,也是学习本章知识的根本目的。第二节内容是第一节知识的具体应用,第三节是前两节内容的总结性应用。全章为递进式知识结构。
四、本课的重点、难点
1、财务分析的要求与方法的选择。由于财务分析对企业关联各方的决策影响重大,为了确保会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时客观公正、结果真实可靠,必须明确财务分析的各项要求。这是解决为什么对一个企业进行财务分析、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分析的工作前提,因此,它也是本课首先要讲清的问题,使用课时不用很多,但一定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财务分析的要求。同时要让学生牢记:进行财务分析的受益人是哪类群体,长期投资者最关心投资的收益,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的获利能力;短期投资者最关心股票、债券的变现能力,分析时应重点提示企业短期营运能力;而债权人最关心企业的还款保障。从而在学习期间就树立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投资商、贷款银行、企业股东、股民所共同关注的因素,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偿债能力分析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而企业的长期负债通常在企业债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成企业的主要债务。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即付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本金负债率。在讲解中要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分析作为重点。在讲解企业偿债能力分析时一要教会学生计算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二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评价时防止片面强调偿债能力而忽视企业的整体效益。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体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主要用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去评价。要引导学生对企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将目标标准、行业标准与历史标准相结合。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是在《营运资金管理》与《收益及分配的管理》两章节后的具体应用。
4、综合财务分析与评价。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利用企业的会计报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杜邦分析法是讲解静态分析的主要方法。此法的特点是直观、层层分解、逐步深入。将企业的会计报表分解为杜邦分析图应为重点讲解内容;绝对额比较法与结构百分比比较法是动态分析法是主要讲解内容。动态分析法的特点是比数字、比结构,工作较为繁琐,教师不能化繁而简、避重就轻,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不怕苦不畏繁的工作素质。
关键词:企业统计;问题;对策
一、企业统计的重要作用
1.企业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的基础。我国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中,无论是国家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还是部门统计调查,最终都要延伸落实到企业的统计调查。企业统计的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统计、地方统计和部门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2.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营销规模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等。
3.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生产(包括产值产量等)的发展和增长情况;对非物质生产部门而言,主要反映劳务服务投入的发展与增长情况;不论任何企业,都还可以反映人、财、物的投入及盈亏增长或下降的情况。在效益与效率方面,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以人、财、物、时间诸方面的投入与生产和劳务方面的产出成果进行比较。
4.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与监督的工具。企业要实行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的监督就必须经常向职工公布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统计也必须适应这种情况,努力满足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需要,综合汇总出能客观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统计数据,实事求是的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果。
二、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统计观念薄弱。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甚至有部分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最终导致统计工作无能为力。
2.企业统计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目前国家和行业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为宏观调控服务,缺乏反映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指标,使企业统计仍然仅以报表为核心,是“单向、封闭型”的,变成了专门服务于上级和国家统计资料搜集的上报者,不能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这对于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是极为不利的,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统计手段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企业在统计工作中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平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统计信息资源尚未完全电子化,企业要想得到全面、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还十分不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统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企业的领导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市场营销状况、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等等,但是作为企业领导要想得到这些情况,先得弄清这些信息只有从统计部门及与统计相关的部门那里才能获得。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要重视统计,知道统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把统计部门看作是可有可无的部门;同时要给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者提出一些具体的工作要求,让他们及时、主动地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反映上来,使企业领导能够准确地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只有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企业统计人员才会对统计工作投入高度热情,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2.调整与扩展统计指标体系。企业统计工作要发展,必须改变以服务政府统计为主的服务模式。企业统计人员应该在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的同时,为政府统计服务。企业统计的服务对象转到以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为主后,仅仅围绕政府统计的一套指标体系是不够的,必须下功夫建立一套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符合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完全涵盖了政府统计指标体系,也可以说这套指标比政府统计指标体系其内容要多,范围要广。
3.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统计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全过程的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障统计信息安全。比如,通过严密的密码权限设置保证很少的人能接触到重要统计数据,与相关人员签署保密协议或违约合同,明确泄密或者违约责任;购买和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并不断升级,对各种新式病毒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重要统计原始数据备份工作,设置防火墙,对重要的信息处理和交换环节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确保统计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有效运作。
综上所述,企业统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基石。统计工作不仅为政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在指导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监督生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企业发展来看,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是决定企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会计会计管理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得到有效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基于这一现实需要,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企业会计管理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对企业会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具体措施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企业会计管理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要认识到自己必须与业务部门建立起充分协作关系,并始终把自己作为整个公司管理合作团队中的一员,而不是孤立于业务之外的。会计人员的管理重心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业务、会计业务上,而要拓展到整个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
对于企业而言,会计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要想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就要在观念上对会计管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不但要确保会计管理思想能够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还要在企业内部,从决策层到管理层明确会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做到正确分析会计管理特点,明确会计管理地位,推动会计管理发展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企业会计管理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会计管理认识,是提高会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变,是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措施。
三、企业会计管理应做好技术更新
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会计软件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所以,作为会计人员要积极的学习和参与,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财务运行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进行转换和升级,更好的利用目前先进的IP、电子技术设备,提高数据与信息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可靠性。
从企业目前的会计管理工作来看,企业会计管理的专业性较强,对会计管理的准确性要求较高,要想保证企业会计管理的实效性得到全面提高,就要重视会计管理手段的更新。其中不但要做好新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要在现有的会计管理系统上进行技术升级和更新。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而言,积极应用先进的会计电算化技术和网络会计管理系统,是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为此,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应认识到技术更新的必要性,应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应用新的会计管理技术和会计管理系统,保障企业会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
四、企业会计管理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由于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复杂的业务,其决策不仅受到内部因素影响,还受到很大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基础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业务活动过程、流程,了解企业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在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素质是决定企业会计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企业会计管理应对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明确要求,除了选聘专业的会计管理人才以外,还要利用工作机会,积极组织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全面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企业会计管理应认识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必要性,应从企业实际出发,提高会计人员的培训质量,全面提升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的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服务。
五、企业会计管理应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企业出于管理需要,经常会有各种分析报告,财务分析报告是会计人员的必修课,用财务的视角总结过去与展望未来。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分析不仅包含财务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包括非财务因素的影响。
基于这一现实需要,企业会计管理应做好各项财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为财务分析报告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企业会计管理还应从工作实际出发,定期的分析企业的会计管理状况,为财务管理分析报告的形成提供基础支撑。为此,企业会计管理只有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并积极做好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工作,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更强,更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所以,企业会计管理只有不断提高财务分析水平,促进财务分析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才能达到提高会计管理实效性的目的,使会计管理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一、内部报表与外部报表联系与区别
会计报表分为对外和对内两种。对外报送的报表是一个报告主体依法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或向社会公开披露的,反映该主体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总结,也是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会计信息的重要环节。而对内报表是为企业各管理部门提供的报表,其作用在于为管理部门及时提供必要的预测、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内部报表相对于其他的对外报表,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指标更具有多样性,编制时间更具有灵活性。
企业内部会计报表与财务会计报表的联系在于:(1)它们都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载体;(2)它们的目标相同,即共同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3)内部报表的使用成果即企业经营成果最终要通过财务会计报表表现出来。
企业内部会计报表与财务会计报表的区别在于:(1)工作侧重点不同。内部会计报表是直接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而财务会计报表主要向企业外部报告,侧重于为企业外部服务;(2)提供信息的资料来源渠道不同。财务会计报表的资料来源是财务会计的核算资料,而内部会计报表资料来源不仅是财务会计核算资料,而且广泛涉及统计信息、企业计划与决策有关的经济信息;(3)报表的形成方法不同。财务会计报表指标体系、格式和编制方法等都由国家统一制定,而企业内部会计报表没有既定的程式和要求,企业根据实际需要确定;(4)报表反映的内容不同。财务会计报表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的财务状况,内部会计报表反映的是内部经营管理状况;(5)报表的法律责任不同。财务会计报表是正式的具有法律效果,负有经济责任。而企业内部会计报表主要是对企业管理领导层负责,对外不负有法律责任。
企业内部会计报表体系是整个会计报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恰当的方式方法编制各种内部管理报表,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二、内部报表体系包括的内容
在一个企业中,从基层工作人员到高层主管,有很多层级。各阶层主管人员主管的业务不同,所负的责任也不同,他们的素质、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对报表的消化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管理阶层越高,所需的报表数量越少,但必须是经过汇总及精练后的高级信息资料;管理层次越低,所需报表内容越详细,数量越多,因为这类报表大部分是原始的基础信息资料。
由上可知,不同层次管理者,他们所需报表的种类和内容不相同。作为高层管理者,笔者认为下列各类报表应是管理者所需要的。
(一)综合性报表――显示整个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报表。编制报表的时间是每月、每季或年度结束,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生产成本表、资金运用表等。
(二)控制性报表――为报告业务的实际活动情形,以便管理者及时采取控制行动的报表。这类报表应该每日(至少是每周或每旬)上报,在时间上必须快速报送,最好是主管每天上班后,就能见到昨天的报表。包括:①销售报表,内容包括销售产品的种类、数量、金额等,并与预算数和上期实际数相比较;②生产报表,内容主要反映生产实际运行状况,并与预算数和上期实际数相比较;③存货报表,是各种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结存日报表,注明该存货产销和购入与领用的重要情形;④现金报表,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结存日报表,并注明未来需要用现金的重要事项及金额;⑤预算执行报表,按照各部门、各成本中心编报,说明成本及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形,分科目列出预算数与实际数的比较,并注明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预测性报表――为预测未来可能发生情况的报表。可定期或不定期报送,主要包括:盈亏预测表、销售预测表、成本预测表、资金预测表、财务变动预测表。
(四)分析性报表――分析经营绩效的报表。列明实际数与预算数或标准数差异的分析,可作为改进措施、制定未来业务计划、衡量工作绩效作用的依据。这类报表季末报送,如销售分析、成本分析、经营绩效分析等。
(五)明细性报表――详细列示各事项明细内容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各科目的明细表、营业收支明细表、成本和费用明细表。为查阅、参考和存查而编制。
(六)临时性报表――管理者临时需要的报表。
以上分类仅供参考,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所需内部报表的种类及具体的编报部门和时间。企业内部报表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报表的种类繁多,信息量也比较大,但各种内部报表之间不应该是完全孤立的,它们之间应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这就需要管理者制定恰当的内部报表方案,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报表体系。
三、构建内部报表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内部报表编制必须遵循一个核心原则,那就是“决策有用”。内部报表体系构建方案应由管理层根据自身决策需要制定,而具体实施责任应落实到财务部门,应该是财务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及报送,但以财务部门为主导。
(一)保持一贯性。各种内部报表应保持前后会计期间、会计计量、计算方法和填报方法上的一致性,这是报表使用者正确利用会计信息的前提。如果有些报表确实无需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也要注意灵活运用该原则。
(二)注意相关性和可靠性。同外部报表一样,内部报表的编制要求客观、及时,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客观性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也是对报表编制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企业编制的报表能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在信息社会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管理当局对各种信息报送及时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各个部门必须及时收集各种信息,并及时传递给信息使用者。
(三)遵循成本――效益原则。1、提供管理层最需要的信息,节约成本。按照管理层所需信息重要性程度的不同,结合企业的资金、人员配置等情况编报管理层最迫切需要的内部报表,不要不顾企业实际情况,盲目求多求全,这样不仅会增加管理人员信息处理难度,也会造成整个企业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2、注意部门之间的协调,避免重复。在当今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细、成员企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必须向上级呈报的管理报表增加。这些来自不同部门的报表,对领导决策、企业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编报部门不同,大多数以不同格式,反映几乎相同的内容,编印的报表成堆,重复报表太多。因此,财会部门在内部报表编制过程中应起到协调作用,制定相应方案,以避免报表的重复编制和保送,节约成本。
(四)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资源进行内部报表体系设计。企业的电算化软件一般提供内部报表编制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内部报表编制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相结合,以提高工作效率。但由于电算化软件提供的是通用解决方案,企业在利用过程中要合理分析,慎重选择。
(五)内部审计部门对各种内部报表进行审计。内部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来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时会提供一些虚假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经过任何审核过滤,直接到达管理层,势必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必须由独立于其他部门而直接对最高管理层负责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检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关键词:中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根据调查获悉,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这些企业是构成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助于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力量,但该经营管理模式在发展中也出现各类问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解决,进而推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状况的优质与否是制约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若管理不善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会加大,尤其是中国加入到WTO以后,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若在竞争中财务管理系统不健全,将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当前部分小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时不够规范,因而部分财务人员不是专业财务科班出身,财务知识均是依靠后期累计获得的,虽有工作经验,但却没有系统化工作流程,并普遍将财务看成记账,不能正确地分析会计信息,进而导致小企业无理财观念,理财方法滞后,财务信息不真实,这将不利于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和信息。
2.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内部财务信息管理落后,就不能应用科学或者有效的财务分析工具进行财务管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仍沿用旧的管理模式,电脑使用的机会很少,很多做账方式均沿用传统做账,这将不利于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财务数据查找起来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企业在进行决策时,不能将各项业务的信息做比对,得出财务数据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另外中小企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很难运用科学的有效的分析工具做财务分析,比如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分析就很笼统,很多具体的项目不能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出现上述状况原因如下:第一,中小企业管理中资源管理极为匮乏,很多经营者自身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部分小企业都是家庭作坊,经营者思路狭窄,认为财务只要不算错账就可以,没有看到财务部门的其他作用。第二,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极为简单,很多都是第一负责人直接管理,部分经营者日常工作需要应付常规管理事物,这就导致管理时没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做好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管理过程中分析比较简单,如果深入分析一方面是没有太大的精力,另外一方面是经营者认为简单分析就足以为决策提供依据,管理者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投放到经营上,不愿在无关经营的细节管理上花费更多时间。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1.提升会计基础工作,重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
为有效地做好基础性会计工作,需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财务能力。参与会计管理的财务、会计等相关人员具有从业资格证书,主管会计更要有专业的会计师职称,通过定期的培训,掌握当前最新的财务知识。第二,建立或者健全各项相关的规则以及制度,在执行会计准则和标准的前提下,应将现有所有的交易事项都清晰地记录在案,通过确认、计量和记录做好相关的数据披露。这将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让财务会计在预测和决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让决策更具科学性。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中不占有任何优势,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小,规模小,很多时候没有和大企业竞争的实力,故此企业要想发展就需保障自身的信用,树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运营的管理指南。中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若能及时的给各方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重新树立信心重塑经济形象,并能由此获得政府、银行和其他企业的信任,让各方因素愿意与其合作,那么企业就能在资金筹措中做到游刃有余,特别是企业在经历困难的时候,政府、银行以及其他企业才能鼎力相助,帮其渡过难关,企业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实现网络财务管理,重视财务分析
部分中小企业在管理时,要尽量加大网络硬件投资,通过引进相关投资让设备使用满足网络化要求。由于现在网络化已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企业财务管理还因循守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就会进入瓶颈发展阶段,故此为让财务管理人员能从繁重的数字运算中脱离出来,就应将大部分的时间或者精力都集中在财务调查和分析上面,这是尽快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的核心要素。这里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时做到真实、准确和及时的反映出当前的财务经营管理情况,更需要将这些指标系统化,分析这些指标出现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分析该目标实现对企业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各类分析方法应用中,需要让领导能一目了然当前的经营管理状况,基于此制定出的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更为精准。企业在建设外部环境时,要求企业和银行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这将是全面提升资金运作最优化途径。网络经济运行环境中,与银行的高效互动,能够利用银行的服务性资源,做好融资,并及时投资银行新产品,完成资金优化调配。另外,银行在整个过程中能全面了解企业的资金运作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银行能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资金支持,让中小企业可以无资金的后顾之忧。
3.以人为本,制定奖惩制度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人员多有血缘关系,但作为企业的投资者,经营管理人员与债权人员是形成企业财务经济关系的两大主体。中小企业能够调用的资金有限度,若管理者在资金调用时有不妥行为,将会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故而需要建立防止经营者为达到某种目的形成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即要在企业的内部建立监督和评价体系,让企业之间有上下级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若出现问题有相关责任人负责,这样才能让企业中各个部门和人员责任明晰,都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责任,为评定业绩完成状况可以开展业绩监督考核制度,这是对企业投资者负责的关键举措。企业外部监督方面最好应聘请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顾问等第三方部门,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也是企业管理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的内部合理管理环节而存在。中小企业需要建立或者健全内部的组织结构,构建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控制、稳健财务理财,进而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以期发挥财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决策性依据地位。
作者:安先凤 单位: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