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沟通教育论文

沟通教育论文

时间:2022-12-08 15:1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沟通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沟通教育论文

第1篇

刊物虽年轻,但承蒙着计算机教育界的厚爱,加上年轻编辑们的十足信心和高涨热情,这份新刊也便一路高歌一路欢笑地在阳光下成长起来。

一份刊物办得成功与否,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衡量标准。有的刊物发行量大,拥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这些读者为刊物创造了生存条件,也成就了它的社会地位,如《国家地理》、《t望》;有的刊物没有固定的订户,只有大量的赠阅,可那精美的用纸和印刷将读者笼络得铺天盖地,因为他们的背后,支撑着无数的商家和企业,厚厚的若干页广告,足以令读者大饱眼福;还有的刊物既没有大量的订户,也没有太多的广告,但它仍然可以独立自主地生存,因为他们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召开各种各样的会议,举行各类活动,既活跃了刊物的专业气氛,也充实了自己的内容,以此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某些成功的专业杂志,他们以自己的办刊特色树立了品牌。

要把《计算机教育》这样一份杂志办好,就必须在品牌上下功夫,因为清华大学是国内一流的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图书已经形成了国内一流的图书品牌特色,这样的品牌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形象、一种资源。一个良好而相对稳定的市场就拥有了一大批读者群,这种品牌的发展为我们办刊创造了条件,我们可以依托这个品牌,在确立“读者――编者――作者――市场”的运作模式下,使杂志的品牌也尽快建立起来。

一是明确的读者定位,即紧紧围绕教育,深入计算机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第一线,始终让师生感觉到这份杂志“有用”。同时,刊物不仅仅是信息的提供者,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发展成为读者的引领者,从原来被动地传播信息,变成主动地引领读者选择信息。

二是要有良好的盈利模式,有了“有用”的内容,再通过适当的价格策略、方便的订阅方式和顺畅的读者沟通渠道,建立一种读编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意味着办刊只是销售杂志,也不仅仅是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是提供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在销售刊物的同时,还进行相关的售后服务和市场调研,从横向角度开发市场,同时搭建学校和企业的桥梁,并为人才需求的交流营造氛围。这样刊物才能锁定读者,从而形成读者-企业-刊物的稳定关系。

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办刊,不仅为师生提供交流学术信息的平台,同时还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使教师尽快了解国内国外的计算机技术和教学方面的发展信息;组织各种各样的培训,为企业储备后续力量;组织企业D学校供需见面会,使学校的教学计划更有针对性,为我国IT业的人才培养方针提供参考依据。

在杂志创刊一年的时候,我们策划了全国计算机教育论文评比活动,目前已举办了两届,每年一次,两届评比总共收到参赛论文500多篇,从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由教育部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计算机教育》杂志社联合颁发获奖证书。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了“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聘请业内专家传授教学经验,同时增加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每次论坛都针对教学一线的热点和焦点展开讨论,使与会代表从中得到收获。两届论坛分别在哈尔滨和武夷山召开,受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参会代表的好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专家们的支持下,我们有责任有信心将这个论坛一届届办下去,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深入到计算机教育的最前沿,成为《计算机教育》杂志的品牌,成为我国计算机教育界的品牌。

在第一届全国计算机教育论坛上,杂志编委会主任李未院士在致辞中勉励我们“希望《计算机教育》杂志在这样一个历史形势下,充分利用媒体高速发展的优势,关注我国IT教育中的焦点和热点,成为讨论、呼吁和倡导计算机教育的平台”。

三年来,我们一共做了30多个专题,其中既包括“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和“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这样的介绍性内容,也包括“计算机统一考试是该叫停还是叫改?”和“研究生教育是稀释还是发展?”这样的争议性内容;既包括“中国计算机教育事业50周年”和“35所软件学院验收评估”这样的实时追踪报道,也包括“实践教学动起来”和“一堂课,我们究竟要传授给学生些什么”这样的一线教学方法探讨。这些专题紧紧跟踪教学中的前沿问题,为教师提供畅所欲言的园地。当然有一些专题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也许探讨的结果目前还无法实现,但我们相信,有了争鸣,才会有主流的呼吁,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和目标,才会有更切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实际情况的规章和制度。这正是媒体所应当发挥的作用,也是一份品牌刊物所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

从明年起,《计算机教育》杂志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综合版,承袭过去的办刊方针不变,只是改变了一些栏目设置,比如增设了“专栏”,聘请一线教师做杂志的专栏作者;下半月为学术版,主要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为普通教师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期刊是媒体,同时也是产品,如何经营好,是每个期刊出版人都要思索的问题。我们有幸成为国内计算机教育界唯一的行业媒体的创办者,有幸成为清华大学这样一个名校下的专业杂志的经营者,我们便有义务竭力树立起这份刊物的品牌,并期待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之日的到来。

……

去年春天在山东大学软件学院威海分校开会,国际会议中心正门的一副楹联赫然耀目:“听涛枕浪拥万里长风,捧星读月论千古英雄”。顿时感觉到一种文化的豪气和凛然,不禁感叹,办刊也需要这样的豪迈气概啊。唯读者之用,唯服务之责,一定能办出好刊,办出品牌。

第2篇

在校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管理学生的闪光点。平时的交谈中,可以向某些方面做得好的老师请教。一件事有百余种做法,虚心学习别人有效的做事方法也是让自己进步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点,我想在这里感谢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是你们的温馨提醒,让我在管理学生上避免走了很多弯路,也是你们的热心帮助,我真切地感受到在这个团队工作的温暖。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请笑纳!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平凡、繁琐的工作,但正是在这平凡和繁琐之下,却关系到本班每个孩子的发展。因此,为了能搞好本班的班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在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主要做了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学生思想认识加强上来落实。因此,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第一、行为规范教育,也包括社会公德教育。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常抓不懈。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平时,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立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在班里实行班干部分工负责,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对不好行为及时指出,要求改正。一学期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所以,开学来,通过学校的眼操、早操、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及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集体意识,教育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并通过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在各种活动中,我班学生都表现的比较突出。第三,学习重要性教育。升入三年级后,学习内容明显加深,有部分孩子学习落下了,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一是加强和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二是通过加强阅读来提高孩子的学习,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三是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能做好。”“加油!老师为你们喝彩。”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长处,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表扬。同时,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帮助,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后半学期以来,张静、卢金涛等几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进步很大。

二、开展班级岗位活动,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我担任本班班主任已经是第三年了,了解到我们班的学生中非独生子女家庭孩子较多,外来务工人员孩子较多,只有四个是本学区的,有部分孩子的家庭条件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家庭贫困。就学习而言,有部分孩子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很多学生好讲好动,尤其在非班主任课上纪律非常不好。因此本学期开学,我在班级中开展了“班级岗位”的一系列活动。从“班级岗位我来说”开始,让孩子们设立班级岗位,有班级图书管理员、班级电器管理员、班级卫生监督员等十几个岗位。接着开展了“班级岗位我来选”的活动,学生自己报名选择岗位,并且开展竞岗演说。然后民主选举出班级岗位,并且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最后老师正式宣布竞争上岗的同学开始工作。针对三年级孩子年龄较小的特点,我并没有完全放手,而是让孩子有一个适应和熟悉工作岗位的过程,由扶到放。并且会在下学期继续进行下去,最后完全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三、重视与家长的联系

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平时我十分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特别是那些顽皮、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更要与家长共同管理。班级有部分同学升入三年级后,学生退步很大,不能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因此,我及时联系家长,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表现,并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对家长提出加强对孩子的监督管理和家庭辅导的要求。由于本班孩子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所以我先耐心指导家长回家后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这一部分学生现在改变很大,尤其是一些基础内容,如默写背诵进步不小。本学期,通过我班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刻苦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核心力和向心力的集体。但在本学期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有待加强和改进的问题。比如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自我约束力不强。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影响班级的整体成绩。这都有待于下学期班主任工作的加强。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2一学年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研究工作、馔写论文、辅导英语。能够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从事英语教学。能够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理念。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当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请予以批评指正,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几乎没有,中差生却俯视皆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其次,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辅导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学科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课堂把握上,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

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制定复习计划并付诸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能够认真布置和批改课后作业,争取不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当然,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我知道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改正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争取更大进步,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我们团结起来师生共同完成党缴给我们的教育任务。

今后。望领导、教导给予多多指教。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3一、任职期间的工作任务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__年至__年和__年至__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根据各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实践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指导,从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如1999年12月写《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__年6月撰写《浅谈小学作业的强化管理》论文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三等奖;__年2月写《操行评语改革中怎样评价学生》论文获市小学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三等奖;__年8月写《浅谈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获市“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三等奖;__年4月写《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论文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三、注重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质量当然成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我作为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去拼搏,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奋斗。

1、为人师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产生具有强烈持久的影响,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体验。不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所以我深知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好。如按时到校、文明礼貌、尊重学生、认真写作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以至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真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导师的作用。几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一生需要的基础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养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演讲、少先队主题班会、保护绿色家园、清理白色垃圾、校园之声广播、文明监督岗、看电影等各项活动及时组织讨论、演讲、写心得、办墙报、口头表扬等各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握这些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从一点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效性,表现在学生对团组织开展的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的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何杰同学拣到手表主动交公,李海路同学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对学校的表扬感激。在完成社会公开课上,学生表现热情积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赞赏;在参加全市各区县开展的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等等。事实证明,突出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人生观。

3、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及责任感。

我的原则是以课堂为生活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待人接物等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如在课上自控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写作业,就及时提示姿势正确;学会抓紧时间保证效果;发言时要求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清楚。过细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班里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一份责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纪律、卫生、出勤、各项活动、值周检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个值日生都做到尽职尽责。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班风将给全班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环境,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4、重视舆论导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为人师表,严格管理是重要导向。建立培养有利的班、队委、抓好骨干队伍也是重要的导向。我特别注重坚持民主作风自荐、考查、民主选举的原则产生班干部,并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榜样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适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几年来班里的文、体、少先队等活动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

对于校内外、班内外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及时做分析、讲述利弊关系,进行是与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如对打架、偷窃行为,假期里学生花钱顾人写作业行为,校外偷自行车、偷铁卖钱行为、进网吧不回家行为等等进行导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自身目标、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邪归正,在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下,健康的发展。

5、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普遍学生都比较自私、花零钱、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集体观念差、不礼貌等等。凭借教师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体远远做不到及时和深入,必须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学经常去网吧,开始家长不管还给钱,后来旷课2天到网吧没有回家,在与家长联系后控制了形势的发展。几年的教育工作证明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条件也各不同,甚至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多年来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确实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点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了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起教师的重任,所以我必须不断的拼搏进取,从理论到实践。

1、在教学实践中尽职尽责。

六年来的带班教课,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以双基训练为中心,强化作业管理,突出针对性,保证整体效果,具体在(1)备课中做到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讲课中做到表达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效果,讲练结合;(3)对待学生作业一直坚持全批全改;(4)辅导与讲评,针对性强,及时解决问题,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教练,不让一人掉队;(5)对待每次单元考试都做到认真批阅,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尽职尽责。

2、关爱学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年的教学中,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总能保持和善可亲的自然教态与学生相处,课上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后进生我倾注了的关爱,不厌其烦的教会为止,在多次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关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鼓励鞭策着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变得很自觉,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样的努力。在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年级之首,多次考试达标率为100%,优秀率为80—87%,直到毕业统考__年平均分为93.6分,__年为91.7分。

3、积极参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

探索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一方面(1)本人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培训,订阅了有关教学的学习辅导资料如“小学数学参考”等接受再教育;(2)在平时教研活动中理论结合实际,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如果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集声、光、动画为一体,有效的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化静态为动态,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不仅生动形象,还能引导思维,启示难点,开发智力,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性,我制作的《圆的周长》课件在__年获市优秀cai课件二等奖,并写论文《浅谈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市__年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二等奖;(3)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习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教研的另一课题,对此我充分利用所学的儿童心理学理论结合我班学生实际、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从“学数学”到“用数学”的方法:即在教“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拉拽,去感受理解其特性及体验生活中数学应用的乐趣,同样达到认识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几年来的努力工作、不断开拓,教书育人工作中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这是对我的鞭策和期望,我还要更加努力,继续为教育事业奋斗。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4我是__x小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工作中,做到了勤勤恳恳,无私奉献,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师德,同时,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家长的信任。

同时,能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并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强业务进修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改革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得到了同事、家长们的好评。

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还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以及多年的教研组组长和年级组组长的工作。工作中能以学校整体利益为重,服从领导分配,为学校工作尽心尽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

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面向全体,做好教育工作。

1、用心搞好班集体建设。

首先积极配合班科教师,搞好班主任工作,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班、队活动和上朝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同时主动搞好同其他学科的配合工作,为良好班风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接任不同班级的特殊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让学生们学习、了解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知识,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同时,还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并在活动中学到了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良好品质;我所教过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是个团结温馨的大集体,我所教的班级多次被评为金牛区的优秀班集体和校级优秀班集体,同时也得到了其他班级和家长们的认同。

2、以爱为基础,真诚相待。

李镇西老师说过:“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他又说:“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而爱的基础是给与、关心、责任感、尊重和理解,“亲其师才信其道”,作为班主任,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我的工作中,注重用不同的方式去接近个性不一的学生,与他们真诚相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和班集体的爱,从而引导他们用同样的方式传输给他周围的人。

3、面向全体,平等相待。

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也是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的。在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体会到对学生一定要平等公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多关心、多帮助和鼓励。在工作中,我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处理偶发事件。每一学期中都有部分教师外出教研、培训、开会等,涉及到我所教的班级中临时没教师上课,我都会主动地去顶上,防止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并且善于利用家校合力,通过不同方式的家校联络本,帮助特殊孩子逐步走入健康成长之路。我就是这样用爱心叩开每一位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炽热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从而使班集体成为一个健康向上、努力进取的整体。

二、认真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教学中,注重深专教材和大纲,并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悲观,让学有余力的优生不骄傲,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好成绩。

教学中,做好教师“六认真”,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积极地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地向其他同事和书本学习,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保证了每堂课40分钟的质量,从而达到了培养、提高学生综和素质的目标。

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下,我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成绩:....

三、提高业务素质,适应现代教学需要。

为了更好的搞好班主任工作,我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杂志,并写了多篇论文。还利用各种机会参加各类班主任培训,并多次在校内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

以上各项工作取得的一定成绩已是过去的昨天,新的起点已经开始。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中做出新的贡献。

教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5一、任职期间的工作任务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__年至__年和__年至__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理念 通识教育 核心课程

目前,在我国高校提倡实行的通识教育,正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提倡者与怀疑者之间的争论,涉及方方面面,错综复杂,一时没有头绪。我以为,问题的核心在于通识教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以及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如何。我试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识教育指的是现代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着重于课程的结构,使学生具有专门科目的知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统整的人格”,也就是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与丰富的人文知识。就课程开设而言,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开设通识课程,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在人文科学的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建立共识,发展出高层次的学识水平,掌握与沟通信息、了解他人及社会化的能力。学生接受通识教育,其心灵会更开放,思维会更为广阔,适应能力会更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更具包容才能,从而整个人更清新活泼,并得以健全发展。

通识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学有专长、术有专攻,而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地发展;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思考,以及善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总之,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职业人”来培养。

二、通识教育的理论渊源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主张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应受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探究真理,而不是为了谋生和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精辟地指出:“人的最值得选取的生活是在免于为生计劳碌的闲暇中自由地进行纯理论的沉思,沉思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起因和终极目的。沉思的生活是最高尚、最值得追求的。”这就是“自由教育”最初的本质要求,它是亚里士多德追求的一种教育理想。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红衣主教纽曼是19世纪公认的、最有权威的教育思想家和神学家,在其名著《大学的理想》一书中,他积极、系统地倡导自由教育,继承并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纽曼认为大学传授的不应该是实用知识,而是以文理科知识为主的自由教育。他深刻地指出:“大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自由教育,以正确的推理来培养人的理性,使之接近真理,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大学讲授的知识不应该是具体事实的获得或实际操作技能的发展,而是一种状态或理性(心灵)的训练。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大学教育要达到提高社会理智格调,培养大众的心智,净化民族的情趣等目的,为此,大学应该为自由教育而设,大学应该提供普遍性的和完整性的知识教育,而不是狭隘的专门化教育。”并且他将大学真正的功能定义为: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从而达到和谐社会的境界。可见,这里的大学宗旨不是为了使人变得有学问,不是为工作做准备,而是为了获得知识。“虽然学生不可能攻读对他们开放的所有学科,但生活于代表整个知识领域的人中间,耳濡目染,必将获益匪浅。”纽曼的《大学的理想》及其所倡导的以古典人文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和以注重理性的开发为主要内涵的自由教育理想,在当时及其以后都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当代大学的理念危机与通识教育的真实目标

一个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是,我国今天的高等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就业导向”对高等教育所起到的指挥棒作用,其情形有如中等教育之面临“高考导向”的指挥。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从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起就开始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选择。就业导向是很现实的力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家长和大学的各种重要选择。在就业导向的压力下,大学教学的功利主义倾向开始凸显,它正在改变师生与大学之间的传统关系。

如今的学生几乎是在“购买”大学的本科教学,他们对于专业学习、学分与成绩都有很强的功利态度。在课程的选择上,学生为毕业后获得所期望的职位,除了主修专业以外,还争先恐后地修习一些对就业有用的热门专业或课程,而学校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由于难以收到立竿见影之效,对一般学生而言,犹如远水解不了近渴。因而,不少学生对通识教育缺乏浓厚的兴趣,即使选修,也只是为了凑足学分;同时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需求,增加学生选修人数,片面地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强调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工具性;在学校方面,现实利害上的考虑也在加强。大学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试图培养“专才加通才”的毕业生,并冠之以“通识教育”的美名。表面看来,似乎是高等教育为了应对新时代的人才市场挑战而做出的正常反应,然而,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在就业导向的压力中形成起来的“通识教育”概念,也是当代大学之理念危机的一个征兆。试想,一所缺失理念的大学,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所呢?它会是一个执行职业培训之功能的机构,是整个社会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句话,它将是一种产业。在产业这样一个范畴里,教育必将转变为商业,从而不再是真正的教育。

毫无疑问,一所大学一定包含了“职前培训”的要素,这是它的功能的一个方面,但是问题在于:大学绝不能仅仅是“高等职业培训所”。高等院校成为培养未来工人的职业学校乃至训练手工匠师的作坊,知识对于学生只具有在社会谋生中的“兑现价值”,那么这样的高等教育就会失去本来的精神,不能不说这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悲哀。在近代各文明国家中,一所真正展开思想的事业的培养和学问的探讨的综合性大学,总是该民族的精神中心。唯有这样的大学,才能见证民族精神家园的存在,追求真理的学术共同体的存在。

因此,大学理念的树立是明确通识教育内涵的前提。我们对大学通识教育的探讨和实践,只有从一个被稳固地树立起来的大学理念出发,才有可能行进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从而辨明通识教育的真实目标。大学的理念与通识教育的目标实际上是一致的。

无论是中古大学,还是现代大学,都十分强调对学生作为一个“人”进行培养,而不是作为一个“工具”进行纯粹技能型培养。既然如此,大学就应当给学生全面的知识和综合的素质,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以片面的就业为取向。通识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收获一定的学术修养、独立思想的能力与精神感悟的境界,使他们形成较为博大的见识、宽广的胸怀和聚散自如的思维能力,而这一切比起有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说,是更为宝贵的品质,使他们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

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讨论,究其根本,就是要明确大学理念,守护大学精神。大学的本科教育正是大学精神的真正基础,即使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也万不可以忽略了这个基础。正如霍尔丹勋爵所说:“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一个国家大学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而大学阶段的学生又是内心敏感、乐于思考、敢于怀疑、勇于探索的人群,内心还存有对真理非功利的热情和对真理的向往。面对着这样一群无私地追求真理的学生,可想而知大学教育的责任之重大。

四、以博雅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与大学的专业教育精神相通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学科分化越来越细,从某一学科细化到某一课题,足够知识分子穷其一生去钻研,如果问题稍稍超过其研究范围,就会一窍不通。这似乎是世界的通病,是科学发展的趋势。我们已经不能要求今人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涉足哲学、政治学、法学、逻辑学、自然科学等,我们只能在一个研究范围内一个细小的问题上埋头钻研,仅仅这样,我们就已经精疲力竭了。但是,如果人类从识字起就专注于某一课题,那将是很可怕的事情。自古以来,科学大师和文化大师往往都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提琴家。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对法国社会的出色描写,比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更有价值。罗素则有学家、数学家等多重身份。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通识教育犹如奠基,专业教育好似建楼;通识教育让人有灵魂、有眼光,专业教育使人有能力、会动手。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通识教育被许多人视为教育的最高阶段和最高境界。学生人格的塑造像树苗的成长一样,各种营养都需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心灵因为博大才能美好。在经过基本教育和为职业生活做准备的专业教育之后,人们以一定的专门知识领域为基础,向外迅速汲取各种文化领域的营养,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容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使心灵的内涵不断加宽加深,生活的意义及价值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因而,能在自身所受的专业教育中保持自由,在精神上不致变成专业的“奴隶”。

科学合理的专业教育,不仅能给学生以严谨的专业知识和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而且能让学生分享深入人类某一精神活动和智力领域的经验,帮助学生养成不懈探索的学术精神,锻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以学术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修养。一个学生在某一学术领域中所获得的精神探险的经验,会令他终身受用。即使他以后并不从事所学专业的研究活动,他也可以是一个有学术精神的实际工作者,能够以一个学者的态度来思考实际的工作问题,拥有超越一般从业者的视野。这样一种专业教育,乃是一种贯彻着博雅精神的专业教育,它与通识教育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当然,通识教育也绝不能回避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也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因为在现代社会,人首先必须有谋生之技,方能择业糊口;而贯彻博雅精神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更高水准的专业教育,它是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术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思想视野的打开和精神修养的提高,在一个实践的方面,也来源于专业学习。因此,通识教育绝不排斥专业教育,反过来,真正的较高水准上的专业教育也一定不排斥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只是为专业教育打好基础。

若要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精神上的彼此融合,主导方面还是在于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要率先打破单纯的知识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要有重大的革新。各门专业知识的基础其实都是思想,其背后都有精神的境界。把造就了人类知识的精神境界展现出来,是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正因为如此,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应以人文学问为主。人类的思想主要是在人文学科的探讨中得到了专门的保存、阐发和滋养。其根据在于人文学问是人类心智的想象力与感悟力的展开,这种展开才是人文学科的真实内容,像文学、哲学、史学、宗教学、艺术理论等,原本就不属于纯知识性的“专业”。

五、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而对核心课程的基本性质的确认,则是全部问题的要点。由于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而通识教育在国外很多大学发展得很好,因此可以美国为例,借鉴它的通识教育的经验。

美国著名大学阿默斯特学院院长米克尔约翰认为一所大学“如果只教会一技之长而不能培养出掌握完整知识、具备较深见识的人,那么大学就降为造就营造手工匠的作坊了”。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认为通识教育应致力于全人类的发展,“就青年而言,无需教会他们一切,但要帮助他们获得继续教育自己的习惯、观念及方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人力(manpower)的形成,而是全人(manhood)的发展”。

就美国主要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设置而言,我认为其中有三点最值得注意。

第一,通识教育需要有一个核心。美国大学本科通识教育事实上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重心;在核心课程中通常占三分之二,即使纯理工学院的通识教育也包含相当大比例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美国通识教育虽然科目很多,但始终有一个核心,那就是西方的人文经典。让美国重新认识到自己在西方文明中的地位,意识到它与自己的历史文明的关系。

第二,这些人文社会科学的通识核心课程普遍采取深度经典阅读的方式,而特别反对我们习惯的“概论”和“通史”的教学方法;美国大学的通识课称为“共同核心课”,而且不同大学的通识核心课程重叠度非常高,实际上就是暗示通识教育应该是有灵魂有核心的。

第三,核心课程普遍采取教授讲课与学生讨论课并行的方式,讨论课严格要求小班制,一般不得超过15人。课后采用论文跟进制。

从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

第一,应该是在有限的时间下,精心设计少而精的几门“共同核心课程”,中西并举。

第二,直接让学生阅读经典原作。要通过一门深度阅读的课,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不是要一门课满堂灌地讲“通史”或者“概论”之类的空洞课程。

第三,尽可能采取小班讨论制、论文跟进制。

总之,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的关键问题是要突出核心、突出灵魂。根本问题是要让我们的教育立足于中华文明的历史性根基之中。

无论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通识教育都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通识教育是面向未来,而不是今天的。许多影响可能要到很多年后才显现。时代和社会在变,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要随时而变、应地而变,但是不变的是它对教育目标的追求,这个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英]约翰・亨利・纽曼著.徐辉,顾建新译.大学的理想.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美]伯顿・克拉克主编.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新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姜凤春.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江苏高教,1997,(6).

[5]刘宝存.纽曼大学理念述评.复旦教育论坛,2003,(6).

[6][美]罗伯特・M.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2005.

[7]王承绪,赵祥麟编译,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9][美]柯尔伯格著.魏贤超,柯森等译.道德教育的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0]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第4篇

〔论文摘要〕班级是由一群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学习与成长的场所。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将是学生健康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团体动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小学教师班级辅导策略:首先,对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其次,认识班级管理中的团体动力形态;最后,提出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一、 团体动力的理论基础

团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且具有共同的目标,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相互结合成的组织。团体具有互动与相对动态的性质,是具有社会互动性质的组织,团体遵循共同的规范,具有目标性。

团体动力是指某社会团体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以及维系团体功能的一种力量或一种方式。团体动力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支,是一门探讨团体结构及团体与成员间相互动力关系的学问。其理论有场地论、因素分析论、社会团体工作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等。场地论代表人物勒温认为,应该把团体看作是一个生命的空间,它是由一些力量或变量组成,它们是影响团体内成员的重要变项。根据此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班主任若能将班级作为心理场地并作数量化呈现,才能分析、控制班级与运用班级动力。因素分析论的代表人物卡特尔认为,团体动力主要受到某些重要因素的影响,领导者在决定团体的发展时,需要了解团体内的关键因素。根据卡特尔的理论,若能对团体内的各项属性一一加以评估,掌握有关的独立变项,可以有效运作团体。社会团体工作论是将团体工作者的叙事性记录及团体成员的个案史等资料加以分析,以了解团体对成员人格发展的影响;重视团体经验与个体成长的交互作用,注重行动研究,即领导者如何有效利用学习迁移,促发成员转移团体咨询情景的积极经验,以协助成员产生建设性行为,增进社会适应。心理分析理论强调团体历程中有关的情感因素,包括领导者和成员、成员与成员、成员与他人,强调透过对成员过去经验的了解及个案记录的分析解释,促发动力性的团体经验,协助成员产生积极的行为改变与人格发展。

班级是一个团体,班主任是团体的领导者。如何消除团体的冲突,促进团体凝聚力的提升,进而形成团体的动力,并运用团体动力的辅导策略,这些是班主任科学管理班级应涉及到的内容。了解团体动力理论,借鉴动力理论,有助于班主任形成自己有效管理班级的教育理念。

二、认识中小学班级中的团体动力形态

21世纪社会急剧的变迁与转型,使得传统的结构功能论受到现代文化的挑战。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层的单位,而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室管理模式较忽视与压抑班级团体动力的影响性。班级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具有其潜在的影响力。作为班主任,应善用这些团体动力来使得班级管理更具有成效。

(一)非主流文化团体取向的小团体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指相对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它是边缘的、附属的与次要的文化。中小学学生的他律性较强,容易受到同辈团体的影响而在班级中形成学生非主流文化团体,容易受到媒体与流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一种属于次级文化的小团体。例如在中小学中流行的女孩们的影视歌星崇拜现象,中小学男生当前所流行的网络游戏,如魔兽争霸等,都是典型的学校非主流文化。班主任若能留心观察学生无意间形成的非主流文化团体,运用引导的方法把这些团体的动力凝聚起来向着具有教育性的方向发展,对于班级管理是有所帮助的。

(二)以个性、兴趣结合和教师评价取向的小团体

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在教室中的小团体比较倾向于个性与兴趣的结合。但也可能会因为受到功课与教师的标准化评价而形成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与调皮学生的小团体。通常所谓的好学生小团体对班级管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而调皮学生的小团体可能造成班级管理的问题所在。因此,班主任要平等对待学生,必须消除个人的喜好,对于还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不要给予社会的标准评价,因为每位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引导这些班级中的小团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以座位分配取向的小团体

中小学生常会因为在教室中的座位分配而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而由于座位的分配所产生的班级气氛值得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进一步探讨。一般来说,中小学生若与不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会影响其学习动机;而若与喜欢的同学坐在一起,则会非常兴奋而显得士气高昂。因此,在班级座位安排方面,班主任必须作适时的调整与更新。在座位的分配方面,必须考虑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表现,将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与学习表现差的学生交错分配在一起,如此才不容易造成学生的被标准化。此外,高效能的学生座位安排将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班主任对于班级中的分组也需要思考,应打破性别意识与学业成就的界线,善用小组间积极的合作与竞争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与民主素养,如此将产生最佳的团体动力。

(四)以性别取向的小团体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而这个阶段女生的发育比起同年龄的男生要早,因此这个阶段的性别界限特别明显。在这个青涩的成长阶段,中小学生的智力、学习开始初步定型,自尊心与好胜心、喜欢与厌恶、好奇与排斥等特别明显。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女生在班级中常会组成许多小团体,这些小团体会基于兴趣与个性而组成在一起,且团体之间的界线会比中低年级的学生们来得更明显。而小学高年级的男生和中学男生在心智与生理发展方面显著慢于同龄的女生,会有被同龄女生领导的现象,因此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的男生的小团体界线比较模糊。中小学教师在这个阶段的班级管理要特别留心于性别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应避免性别间的小团体冲突,并善用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模式与学生沟通,尽量以“活动式”与“主题式”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团体动力,并善于借助相互合作与竞争之间产生的最大的效能。这将有助于教师的班级管理。

三、班主任运用团体动力的班级辅导策略

在中小学中,过去偏向于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其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控制学生的常规与秩序。而在新时代的班级管理中,必须融入民主的精神与多元的风貌,运用团体动力的心理辅导策略。在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间的人际影响,进行师生间的积极沟通,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度地给学生建设性的反馈,最终形成科学的管理理念。

(一)角色意识培养策略

在班级这个生命空间中,每个学生的动力聚合成班级的凝聚力。要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要抓好班级成员的角色意识培养,通过班级的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的合理安排,使每个学生都能形成积极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到自己在班上是受重视的,是有地位的,是负有责任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安全感、归属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从而自觉接受各种集体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班级实行值日班长制度,使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再如,通过各种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负责一些事务,锻炼他们的能力。这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促进其动力的产生,也能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营造健康民主的心理环境的策略

心理环境包括班风、校风、舆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育健康的舆论、风气,能够使学生经常受到积极的感染和熏陶,逐渐形成积极上进、开朗乐观、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良好的性格特征,不断提高对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目前教师必须改变过去权威者的角色,站在指导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立场,适时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使学生能在民主的气氛中,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并学习其他人的优点。教师应在民主健康的气氛中引导班级向积极正向发展,建立积极、正确和健康的舆论导向,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并让学生经由民主的程序共同建立班级的规则与秩序,达到学生之间的相互约束与互相学习,从而获得全班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有助于教师成功地管理班级。

(三)班级学习分组策略

学生非主流文化所组成的小团体以及班级内的各式各样的小团体所产生的团体动力,与教师的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教师在管理班级时,需要关注时代的发展,融入民主的精神,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策略,转向教师与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进行引导而不急于帮学生作决定,如此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在班级教学分组方面,必须着眼于班级成员的全面提升,把各类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散并综合,这将使得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可以进行相互指导。这种学习成绩混合的分组为学习成绩高的学生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同时也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补救的机会。善用此类分组方法将会激发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最佳团体动力。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性质的内容或不同的活动形态进行分组,如此将增加班级成员间的互动,增强班级成员的向心力。

(四)团体游戏辅导策略

狭义的团体游戏辅导是指游戏、唱跳,唱跳包含了歌唱与上下肢体移动的音乐律动。从儿童发展理论中可以得知,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团体游戏能增进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学生对组织的向心力,对于激发学生新的创意与新的思维模式大有帮助。团体游戏辅导有助于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发展,也是培养学生团体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团体游戏对于培养创新性的儿童,对于激发班级的团体动力,具有很大的帮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适度运用团体游戏辅导的理念与技巧,并迁移至学生的学习上,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他们除了应具备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热爱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们把教育者看作一个可以亲近的人”。学生在与班主任朝夕相处时,容易产生依赖和归属心理,班主任将成为学生最为亲近和信赖的人。

参考文献

[1]石文山,陈家麟.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2]沈贵鹏.师生互动的隐性心理教育价值.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3]贾晓波.陈世平.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4]陈晓红.班主任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教育探索,2006,(2).

[5]刘兴翠.“心”“法”“德”并举.育时代新人.基础教育研究,2006,(2).

第5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方法;中外教师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1-),女,江苏江都人,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吴陈(1962-),男,湖北天门人,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江苏镇江212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1年度重点课题(课程编号:2011-R-194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42-02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的人才,不但熟悉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而且具有很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关键是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正好符合教育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中,往往是外方教师和中方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使得中方教师能够很准确直观地对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更加适合我国培养国际通用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为例,通过比较中外合作办学中常见的中方教师和外方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差异,从而发现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国际通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找出正确的道路。

一、什么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教和学的手段。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它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他们分别使用的手段。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学生“学”的适应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而定。因此,当说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时,指的是这种教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2]

教学方法按照其指导思想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入式教学法,一种是启发式教学法。[2]

注入式教学法是从教师的主观意愿出发,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容器,课堂教学的中心和目的就是完成学生的认识性任务。[2]从而,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就是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一个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完成教案而进行的。因此,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这样无疑就妨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也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采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精力集中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来。[2]学生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并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从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中外教师教学方法的比较

高校的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与课件、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辅导、作业批改、考试等诸多方面。中外合作项目基本也是按照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的。那么,通过比较分析这几个过程中外方教师和中方教师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就可以清晰地发现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

1.教学大纲和计划的制订

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外方教师主要是明确培养学生的能力。将针对某种能力的培养设置特定的课程群来进行支撑。[3]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外方教师首先确定学生应掌握哪些专业能力。例如设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能力、网络的熟练应用能力以及编程能力。那么对于计算机系统使用能力的培养就设置相应的课程群进行支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硬件类课程、“操作系统”等软件类课程等;对于编程能力的培养,则设置“程序设计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等课程。在课程开设过程中,要保证知识结构的由浅入深,保证课程间先行后续的关系,使学生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

中方教师在制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主要目的是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以“多媒体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例:本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多媒体研究的主要内容,熟悉有关多媒体技术的一些国际标准及其应用,掌握多媒体产品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学会多媒体程序设计和应用开发,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多媒体系统,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所以,从大纲制订的教学性质、目的和任务来看,中方教师更注重知识的讲授。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一门课往往讲了基本原理之后就结束了,中方教师对于实践和应用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学完以后并不能掌握某项技能,看似什么都学会了,但其实什么都只是学习了皮毛,和社会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相差太大。可见,若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从教学大纲制订时就确定教学的定位,严格按照大纲和计划来完成教学目标。

2.教材的选择与课件的准备

这是中外双方教师差异比较明显的地方。

在教材的选择上,外方教师使用的教材往往不是一本教科书,不符合传统教材的定义,更不符合“规划教材”的范畴,而常常是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的甚至是本课题组对该领域研究最新发表的论文。[4]也就是说,外方教师每一年使用的教材都是最新的,都是不一样的。中方教师使用的教材通常是多年不变的,虽然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全面且系统,是经过反复修改后定稿的,但是这些内容往往很陈旧,从而导致学生所学无以致用。这些年,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中方教师的教材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微机原理”这门课程,大部分的教材还是以8086/8088进行讲解,但这些机型市面上早已没有了踪迹,学生所学内容和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在课件的准备上,外方教师通常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增加了课堂讲授的有效时间。外方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尽可能地运用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尽量体现本课程的特点和多媒体的特点,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接受教学信息,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速度快、程度深。中方教师在课件的准备上,往往也会选择多媒体课件。但是和外方教师不同的是,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中方教师往往只是简单的黑板搬家,课件上通常只有文字,通常是大段的书本内容,没有任何多媒体应有的声、影、像等多重媒体形式的内容,教师上课时就照着课件读,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往往比不用课件教学的效果还差,更不能保证完善、充实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3]

3.课堂教学

在外方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分层次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上采取对话和讨论的教学形式,十分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互。由任课教师来选择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涉及全部的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知识,外方教师只是提供有关参考书的书名,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通过自学以及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外方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就不会束手无策。[2]总体来说,外方教师的教学符合启发式教学法,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核心。

中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常采用的是“填鸭式”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这是一种单向沟通的教学形式。教师始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不是发于内心对知识的渴求,而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2]学生很少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题,中方教师的讨论课也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不敢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出质疑,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仅仅依赖于教师和他人的直接传授,缺少其他的学习手段和途径。所以,这些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灌输,不善于主动探索求新,缺乏对知识的主动追求和不断进取的精神。[2]总体来说,中方教学普遍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法,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外方教师没有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刻意地放在实验教学阶段,而是将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各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去探索,在发现问题后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并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4]

中方教师的实验教学包括实验课和实习两个部分,但是很多年以来,实验课和实习都只是理论课的附属和补充。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长期以来只重视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管是小学升初中,还是中考、高考,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就是书面考试的成绩,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考核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有时甚至忽略不计,这就使得学生一直以来都只重视课堂教学。[4]在大学期间,虽然开设了很多实验教学环节,但是由于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都忽视实验教学,所以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只是浮于表面,而且实验指导书也存在着和教材一样的问题,就是实验项目多年以来一成不变,且需要学生自己设计的或者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偏少,那么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就很少,完全起不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5.课外辅导

对于学生的课外辅导,外方教师会告诉学生自己办公室的位置、办公电话,并且会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开通教学专用的电子邮箱、开通课程BBS系统、使用MSN系统等,突破时空限制,保证师生可以进行即时交互。[3]

中方教师对学生的课外辅导主要集中在课后答疑这个环节。每次课后,中方教师会晚些离开教室,回答个别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外,中方教师也会根据学生课后作业批改的情况定期地开设习题课,集中地向学生讲解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课外时间学生和教师交流甚少。

6.课程考核

外方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形式上可以采用笔试、面试、电话考核、网上考核等多种方式,对象上考核的可以是个人,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定的考核任务。学生在考核前已经知道考核的方式,他们可以参与考核标准的制订,在学习中获得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反馈。[4,5]考试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平时上课时的表现和平时的各种练习成绩占总成绩的大半部分,平时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不能通过临考前的几天突击复习而通过考试。

中方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考试的结果,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部分学校甚至将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度量,这就造成学生对于成绩的过分追求,同样也使得教师较少地注重教学的过程,而把重心放在考试成绩上。[4,5]平时成绩只占课程考核很小的部分,这就使得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学生上课时不来,甚至都不认识教师,只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通过考试,但这样的学习方法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

三、结束语

通过对比研究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中外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清晰地发现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之间的差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学主体的差异。在国内普遍采用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中,教学主体是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这种压制状态下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不但学习效果不好,更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将教学主体转换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小林.“1-2-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国际通用型人才的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3):101-105.

[2]吴疆,张攀峰,常樱.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齐玉斌,董洪平,霍翠玲,等.麦荻森・海特学院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1(1):64-66,73.